管子语录

2024-04-10

管子语录(通用6篇)

篇1:管子语录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百年树人

读音: bǎi nián shù rãn

释义: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造句: 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不翼而飞

读音: bù yì ãr fēi

释义: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出自: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造句: 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便不翼而飞了。(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东西不见了或消息传得快近义词: 不胫而走 不知去向 反义词: 原封不动 失而复得 长目飞耳

读音: cháng mù fēi ěr

释义: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自: 《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鸣,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持禄养交

读音: chí lù yǎng jiāo

释义: 持禄:保持禄位;养交:交结权贵。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出自: 《管子·明法》:“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巴结权贵以自保 富贵荣华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读音: fù guì rïng huá 释义: 旧时形容有钱有势。

出自: 《管子·重令》:“而群臣必通外请谒,取权道,行事便辟,以贵富为荣华以相稚也,谓之逆。”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

造句: 亏得儿子已得了官,还有富贵荣华日子在后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近义词: 家财万贯 富可敌国 反义词: 升义之禄 一贫如洗 隔墙有耳

读音: qiáng yǒu ěr

释义: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出自: 语出《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造句: 又谁料知己倾谈,忘了隔墙有耳,全灌进了杨子衢的耳中。(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用法: 紧缩式;作宾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 沽名钓誉

读音: gū míng diào yù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出自: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造句: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沽名钓誉。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盗名窃誉 好大喜功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反义词: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骨肉相连

读音: gǔ rîu xiāng lián

释义: 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出自: 《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

造句: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和人民骨肉相连。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关系密切近义词: 血肉相连

反义词: 众叛亲离 背信弃义 见异思迁

读音: jiàn yì sī qiān

释义: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出自: 《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造句: 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三心二意

反义词: 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蛟龙得水

读音: jiāo lïng dã shuǐ

释义: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出自: 《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造句: 西伯夸官先饮宴,蛟龙得水离泥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近义词: 如鱼得水 飞黄腾达 反义词: 怀才不遇 蛟龙失水 举措不当

读音: jǔ cuî bù dàng

释义: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出自: 《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劳而无功

读音: láo ãr wú gōng

释义: 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出自: 《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造句: 不注意科学,一味地蛮干,结果必定是劳而无功。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评价一个人做事的效果近义词: 水中捞月 枉费心机 反义词: 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 令不虚行

读音: lìng bù xū xíng

释义: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出自: 《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兴利除害

读音: xīng lì chú hài

释义: 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出自: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令行禁止

读音: lìng xíng jìn zhǐ

释义: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出自: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大张旗鼓 雷厉风行 反义词: 温文尔雅 和风细雨 慢易生忧

读音: màn yì shēng yōu 释义: 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出自: 《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名满天下

读音: míng mǎn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自: 《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造句: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宋·苏轼《上梅直讲书》)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名高天下 天下闻名 内忧外患

读音: nâi yōu wài huàn

释义: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出自: 《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造句: 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内忧外患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近义词: 内外交困 反义词: 国泰民安 荣华富贵

读音: rïng huá fù guì

释义: 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出自: 《管子·重令》:“而群臣必通外请谒,取权道,行事便辟,以贵富为荣华以相稚也,谓之逆。”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

造句: 他从不热衷于荣华富贵,而只是追求为人类造福。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讽刺意味近义词: 养尊处优 金玉满堂 反义词: 倾家荡产 一贫如洗 如影随形

读音: rú yǐng suí xíng

释义: 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出自: 《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造句: 善恶昭彰,如影随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善气迎人

读音: shàn qì yíng rãn

释义: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出自: 《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上情下达

读音: shàng qíng xià dá

释义: 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自: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生栋覆屋

读音: shēng dîng fù wū

释义: 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出自: 《管子·形势》:“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读音: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ãn

释义: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造句: 西人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使臂使指

读音: shǐ bì shǐ zhǐ

释义: 象使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自如。

出自: 《管子·轻重乙》:“若此,则如胸中使臂,臂之使指也。”《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市井之臣

读音: shì jǐng zhī chãn

释义: 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出自: 《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造句: 在国曰市井之臣,廛而不征,法而不廛。(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市井之徒

读音: shì jǐng zhī tú

释义: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出自: 《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造句: 朝中服赤芾乘轩车者,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市井小人 疏不间亲

读音: shū bù jiàn qīn

释义: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出自: 《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造句: 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指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 束马悬车

读音: shù mǎ xuán chē

释义: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出自: 《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走山路的艰险 天覆地载

读音: tiān fù dì zǎi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释义: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出自: 《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

造句: 将军必须立下几个大功,方能报陛下天覆地载之恩,也不负本督师一片厚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范围极广大 徒劳无功

读音: tú láo wú gōng

释义: 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出自: 《庄子·天运》:“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造句: 博洛兴师动众,旷费时日,徒劳无功。(华而实《汉衣冠》七)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近义词: 劳而无功 徒劳往返 反义词: 大功告成 不劳而获 稳操胜券

读音: wãn cāo shâng quàn

释义: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出自: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有十分的把握近义词: 万无一失 十拿九稳 反义词: 一筹莫展 心中有数 无翼而飞

读音: wú yì ãr fēi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释义: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出自: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造句: 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无翼而飞了。(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同“不翼而飞”近义词: 不翼而飞 兴利除弊

读音: xīng lì chú bì

释义: 弊:害处,坏处。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出自: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除旧布新 破旧立新 反义词: 陈陈相固 故步自封 一龙一蛇

读音: yī lïng yī shã

释义: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出自: 《管子·枢言》:“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变化莫测近义词: 或隐或显 一树百获

读音: yī shù bǎi huî

释义: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知子莫若父

读音: zhī zǐ mî ruî fù

释义: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出自: 《管子·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造句: 他的事,最好问他父亲,~嘛!按强助弱

读音: àn qiáng zhù ruî

释义: 按:抑制。抑制强暴,扶助弱小

出自: 春秋·齐·管仲《管子·霸言》:“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同“抑强扶弱”近义词: 锄强扶弱 抑强扶弱 变俗易教

读音: biàn sú yì jiào 释义: 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出自: 《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称德度功

读音: chēng dã duï gōng

释义: 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出自: 《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除害兴利

读音: chú hài xīng lì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释义: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出自: 《管子·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钓名沽誉

读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出自: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造句: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钓名沽誉。用法: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吊誉沽名

读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出自: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富商蓄贾

读音: fù shāng xù jiǎ

释义: 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同“富商大贾”。

出自: 《管子·轻重甲》:“故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跱蓄之家,此吾国之豪也。” 用法: 但《侈靡篇》所不同„„的是:《侈靡篇》的作者还没有采取商业国营政策,不限~,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别。◎郭沫若《集外·〈侈靡篇〉的研究》 各有所长

读音: gâ yǒu suǒ chãng

释义: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出自: 《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规矩绳墨

读音: guī jǔ shãng mî

释义: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出自: 《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 规矩钩绳

读音: guī jǔ gōu shãng

释义: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出自: 《管子·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高山仰之

读音: gāo shān yǎng zhī

释义: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出自: 《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寒耕暑耘

读音: hán gēng shǔ yùn

释义: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出自: 《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 举措失当

读音: jǔ cuî shī dàng

释义: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出自: 《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举动措施不得当近义词: 事倍功半 南辕北辙 反义词: 恰如其分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尽智竭力

释义: 用尽心力。《管子·君臣下》:“羣臣盡智竭力以役其上。”《韩非子·饰邪》:“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爲法爲之。” 礼义廉耻

读音: lǐ yì lián chǐ

释义: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出自: 《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近义词: 三从四德 利出一孔

读音: lì chū yī kǒng

释义: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出自: 《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立少观多

释义: 谓略一作为而影响很大。《管子·七法》:“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 尹知章 注:“立少,謂興亡國雖少,天下共觀之,故曰觀多。桓公 救 邢 遷 衛,用此術也。” 石一参 今诠:“立少,謂所立之功不在多,而觀感者自多也。” 飘风暴雨

读音: piāo fēng bào yǔ 释义: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自: 管仲《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将,飘风暴雨数臻。”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大雨近义词: 狂风暴雨 反义词: 毛毛细雨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融为一体

读音: rïng wãi yī tǐ

释义: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出自: 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士农工商

读音: shì nïng gōng shāng

释义: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自: 《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用法: 下面密密层层,有亿万人来来往往,都想争夺此物。细细看去,~,三教九流,无一不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十战十胜

读音: shí zhàn shí shâng 释义: 指每战必胜。

出自: 《管子·七法》:“以能击不能,以教卒、教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用法: 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史记·龟策列传》 稳操胜算

读音: wãn cāo shâng suàn

释义: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算: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出自: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造句: 已逸待劳,以众御寡,可以稳操胜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用法: 已逸待劳,以众御寡,可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无根而固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读音: wú gēn ãr gù

释义: 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出自: 《管子·戒》:“管仲复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下情上达

读音: xià qíng shàng dá

释义: 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自: 语出《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用法: 可是唐代中叶以后,这个尺度似乎已经暗地里独立运用,这已经不是上德化下的尺度,而是~的尺度了。◎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虚心平意

释义: 犹言心平气和。《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節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須。” 尹知章 注:“虚其心,平其意,以待臣之諫説。”《鬼谷子·符言》:“善與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傾損。” 贤身贵体

读音: xián shēn guì tǐ 释义: 指身分高贵。

出自: 《管子·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以誉为赏

读音: yǐ yù wãi shǎng

释义: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出自: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用法: ~,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舆死扶伤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读音: yú sǐ fú shāng

释义: 指抬运死者,扶持伤者。形容死伤之众。

出自: 《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不偷而为用,舆死扶伤,死者过半,此何故也?士非好战而轻死,轻重之分使然也。”

用法: 其交兵之际,虽未免~之泣,然而天下和平,不闻有战争之事。◎清·唐甄《潜书·全学》 远不间亲

读音: yuǎn bù jiàn qīn

释义: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出自: 《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一谷不登

读音: yī gǔ bù dēng

释义: 指歉收。同“一谷不升”。

出自: 《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用法: [伏湛]谓妻子曰:“夫~,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 ◎《后汉书·伏湛传》 以半击倍

读音: yǐ bàn jī bâi

释义: 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出自: 《管子·制分》:“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尹知章注:“敌国器备,不可施行;故此虽半,可以击彼之倍。”

用法: 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百战不殆。◎《吴子·料敌》 以毁为罚

读音: yǐ huǐ wãi fá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释义: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

出自: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用法: 以誉为赏,~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左书右息

读音: zuǒ shū yîu xī 释义: 比喻倒行逆施。

出自: 《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 蜚蓬之问

释义: 比喻无根据的传闻。《管子·形势解》:“蜚蓬之問,明主不聽也。無度之言,明主不許也。故曰:蜚蓬之問,不在所賓。”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若其勿便,雖不愆於舊章,蜚蓬之問,三王所不賓。”

篇2:管子语录

1、形势第二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名之铉也。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槛鹄锵锵,唯民歌之。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讆之人,勿与任大。譕臣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于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曙戒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气入内,正色乃衰。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藏之无刑,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毋与不可,毋强不能,毋告不知;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见与之交,几于不亲;见哀之役,几于不结;见施之德,几于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译文参考】

山高而不崩颓,就有人烹羊设祭;渊深而不枯竭,就有人投玉求神。天不改变它的常规,地不改变它的法则,春秋冬夏不改变它的节令,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蛟龙得水,才可以树立神灵;虎豹凭借深山幽谷,才可以保持威力。风雨没有既定的方向,谁也不会埋怨它。位高的人发号施令,位低的人忘掉卑贱,长寿、短命、贫穷、富有等等,都不是无因而至的。

臣下能奉行命令,是由于君主地位的尊严;臣下能接受指示,是由于君臣名分的作用。君主不亲自过问,人民就会自己去做事;手执祭器不说话,朝政也会普遍地修明。天鹅发出动听的声音,人们会齐声赞美;西周人材济济,殷遗民也会被感化。对于没有根据的言论,不必听从;对于燕雀聚集的小事,行道者不屑一顾。用牛羊玉器来供奉鬼神,不一定得到鬼神的保佑,只要君主的功业有根基,何必使用珍贵的祭品!后羿射箭的功夫,不在射箭的表面动作;造父驾车的技术,不在驾车的表面动作;奚仲的技巧,也不在木材的砍削上。召徕远方的人,单靠使者是没有用的;亲近国内的人,光说空话也无济于事。只有内心里认真行德的君主,才能够独得治国的功效。

平原上的小坡,怎么能够算作高?大山上的小沟,怎么能够算作深?专挑好人毛病专说坏人好话的人,是不能委之以重任的。谋虑远大的人,可以同他共图大事;见识高超的人,可以同他共行治国之道。但是,对于那种贪图速效而只顾眼前利害的人,走开了就不要召他回来;注重长远利益的人,影响也就深远;材器伟大的人,会得到众人的依赖;要人们感怀自己,一定要行德而不可厌倦。不应得而求必得的事情,是靠不住的;不应承诺而完全承诺的语言,是信不得的。谨小慎微也不能成大事,就好比挑拣食物不能使身体胖起来一样。能够不放弃以上这些格言的,就能与天地媲美了。从三仍高的崖岸上跳下来,人是很难做到的,但猴子却毫不在乎地跳下来喝水。所以说,骄傲自大,独断专行,乃是行事的祸患。虽不到野外跑路,也不要把马丢掉。能够做到只给人们好处而不向人们索取报酬的,那就同天地一样伟大了。

懒惰的人总是落后,勤奋的人总是办事神速有效。如果说,办事神速的已经进入室内,那么,落后的还在门外。进入室内的可以从容不迫,在门外的必将疲惫不堪。所以,黎明时玩忽怠惰,日暮时就要遭殃。早上忘掉了应作的事情,晚上就什么成果也没有。一个人邪气侵袭到体内,正色就要衰退。君主不像君主的样子,臣子当然就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当然就不像儿子。君主不按照他的身份办事,臣子就会超越应守的规范。上下不和,政令就无法推行。君主的衣冠不端正,礼宾的官吏就不会严肃。君主的举动不合乎仪式,政策法令就不容易贯彻。一方面关怀臣民,另方面再有威严,为君之道,才算完备。君主不能使臣民安乐,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分忧;君主不能使臣民生长繁息,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牺牲生命。君主给予臣民的,不确实兑现;臣民对待君主,也是不会全力以赴的。

关于“道”,它的理论是一致的,但运用起来则各有不同。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家,他便是治家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乡,他便是一乡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国,他便是一国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天下,他便是天下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使万物各得其所,那便和天地一样伟大了。失道者,人民不肯来投;得道者,人民不肯离去。道之所在,自身就应该与之同化。’凡是始终保持强盛的,就因为顺从天道;凡是能安危存亡的,就因为顺从人心。违背天的法则,虽然暂时丰满,最终必然枯竭;上下不和,虽然暂时安定,最终也必然危亡。想要统一天下而违背天道,天下就不可能被他统一起来。掌握了天道,成事就很自然;违背了天道,虽然成功也不能保持。已经得道的,往往不觉察自己是怎样做的;已经成功了,往往又不觉察道是怎样离开的。就好像隐藏起来而没有形体,这就是“天道”。但是,对当今有怀疑则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查阅历史。万事的本性,内容虽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用新伐的木材做屋柱而房子倒坍,谁也不怨恨木材;小孩子把屋瓦拆下来,慈母也会打棍子。顺天道去做,远者都会来亲近;事起于人为,近亲也要怨恨。万物之于人,是没有远近亲疏之分的。高明的人用起来就有余,愚笨的人用起来就不足。顺乎天道去做,天就帮助他;反乎天道去做,天就违背他。天之所助,弱小可以变得强大;天之所弃,成功可以变为失败。顺应天道的可以得其成效,违背天道的就要招致灾祸,且无可挽救。

乌鸦般的交谊,看着友善,其实并不亲密;不重合的绳结,即使坚固,也一定松脱开解。所以,道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贵在慎重。不要交与不可靠的人,不要强给做不到的人,不要告知不明事理的人。交与不可靠的、强予做不到的、告知不明事理的人,就叫作劳而无功。表面上显示友好的朋友,也就接近于不亲密了;表面上显示亲爱的交谊,也就接近于不结好了;表面上显示慷慨的恩赐,也就接近于不得所报了。只有内心里认真行德,四面八方才会归附。独断专横的国家,必然疲于奔命而祸事多端;独断专横国家的`君主,必然卑鄙而没有威望。这就好比独自议定婚姻的妇女,一定名声不好而没有信誉。但对于尚未见面就令人仰慕的君主,应该去投奔;对于久别而令人难忘的君主,应该来辅佐。日月有不明的时候,但天不会变;山高有看不见的时候,但地不会变。说起话来,那种只说一次而不可再说的错话,人君就不应该说;做起事来,那种只做一次而不可再做的错事,人君就不应该做。凡是重复那些不可再说的言论和那些不可再做的事情,都是一国之君的最大禁忌。

2、牧民第一

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轴;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四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十一经

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轴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注:“十一经”另本作“士经”,当为“十一”竖排粘连之误〕

六亲五法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译文参考】

国颂

凡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必须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迁来,荒地开发得好,本国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君主的服用合乎法度,六亲就可以相安无事;四维发扬,君令就可以贯彻推行。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巩固国家的准则,在于整饰四维;教训人民的根本办法,则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亲故旧。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田野荒芜废弃,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挥霍无度,则人民胡作妄为;不注意禁止奢侈,则人民放纵;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大量增多。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远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会犯上;不尊重宗亲故旧,孝悌就不完备。四维不发扬,国家就会灭亡。

四维

国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再起,只有灭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四顺

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十一经

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把财货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把政令下达在流水源头上。把人民使用在无所争议的岗位上。向人们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向人们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不强干办不到的事。不追求得不到的利。不可立足于难得持久的地位。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所谓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就是把政权交给有道德的人。所谓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所谓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所谓把政令下达在流水源头上,就是要令顺民心。所谓把人民使用在无所争议的岗位上,就是要尽其所长。所谓向人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刑罚严厉。所谓向人民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就是奖赏信实。所谓不强干办不到的事,就是要度量民力。所谓不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不强迫人民去做他们厌恶的事情。所谓不可立足于难得持久的地位,就是不贪图一时侥幸。所谓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就是不欺骗人民。这样,把政权交给有道德的人,国家就能安定。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民食就会充足。种植桑麻、饲养六畜,人民就可以富裕。能作到令顺民心,威令就可以贯彻。使人民各尽所长,用品就能齐备。刑罚严厉,人民就不去干坏事。奖赏信实,人民就不怕死难。量民力而行事,就可以事无不成。不强使人民干他们厌恶的事情,欺诈作假的行为就不会发生。不贪图一时侥幸,人民就不会抱怨。不欺骗人民,人民就拥戴君上。

六亲五法

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乡,乡不能治好;按照治乡的要求治理国,国不能治好;按照治国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应该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乡的要求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治国,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不要因为不同姓,不听取外姓人的意见;不要因为不同乡,不采纳外乡入的办法;诸候国不要因为不同国,而不听从别国人的主张。象天地对待万物,没有什么偏私偏爱;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气度。

驾驭人民奔什么方向,看君主重视什么;引导人民走什么门路,看君主提倡什么;号召人民走什么途径,看君主的好恶是什么。君主追求的东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爱吃的东西,臣下就想尝试;君主喜欢的事情,臣下就想实行;君主厌恶的事情,臣下就想规避。因此,不要掩蔽你的过错,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则,贤者将无法对你帮助。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知道。这样开诚布公,才称得上圣明的君主。单靠城郭沟渠,不一定能固守;仅有强大的武力和装备,不一定能御敌;地大物博,群众不一定就拥护。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灾祸的发生。

篇3:《管子》教育思想试探

(一) 道德教育

首先, 适当满足人民对利的欲求。“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道德教育才是切实可行的。基于此, 《管子》提出“民恶贫贱, 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我安存之;民恶灭绝, 我生育之。”如果能切实保障人民的物质利益, 则“远者自亲”, 物质保障是道德教育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首先适当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

其次, 德刑并举, 以法治来促进道德建设。道德说教往往存在一个弱点, 那就是缺乏强制力的约束, 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德刑并举则可以弥补道德教育的不足:“凡牧民者, 欲民之可御者也;欲民之可御, 则法不可不审。”主张用惩治奸佞的罪刑来规范天下人的思想。《管子》大多篇章把刑德视作治国的两大措施, 法令的制定要以道德规范为准则, 同时道德教育要依靠法律来辅助, 以增强道德的约束力。

第三, 统治者以身作则, 对人民进行感化和引导。“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要提高百姓的道德素质, 对民众进行教育, 统治者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 为民众树立榜样。“主好勇, 则民轻死;上好仁, 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 民必甚焉。”上行下效, 统治者只有在道德素质修养上以身垂范, 才能对民众进行教育, 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道德素质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二) 四民相分、父子相传的职业教育

《管子》按所从事的职业不同, 将民众分为四类“士农工商四民者, 国之四民也”。《管子》把“士农工商”看作是国家的基本人口, 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 要实现国家稳定就必须保证“士农工商”能薪火相传, 这就需要进行专业化的职业教育。为了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实施必须“不可使杂处, 杂处则言哤, 其事乱, 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 处农必就田壄, 处工必就官府, 处商必就市井”。根据其职业特点对号入座, 各就其位, 这样就保障了职业教育的专业化, 保证了教育的质量。

(三) 学校教育

《管子》中的《弟子职》一篇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学生守则, 它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纪律严明。学校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知行结合:“见善从之, 闻义则服;温柔孝悌, 毋骄恃力;赤毋虚邪, 行必正直;游居有常, 必就有德;颜色整齐, 中心必式;夙兴夜寐, 衣带必饰。朝益暮习, 小心翼翼。”不管教育目的如何明确, 教育方法如何先进, 如何完善, 都只有切切实实地得到推行, 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发展, 这要靠加强教育管理来保障, 要进行实际的考核以教检验教育的成绩, 并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来促进差者提高和优者更进一步:三月一复, 六月一计, 十二月一著。凡上贤不过等, 使能不兼官, 罚有罪不独及, 赏有功不专与。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 二曰功不当其禄, 三曰能不当其官。可见《管子》是十分注重教育考核的, 而且有周密的步骤, 而且赏罚分明, 注重选举贤能。

《管子》教育思想的局限和可借鉴之处

(一) 《管子》教育思想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首先, 《管子》的教育更多地表现在其政治作用上。在教育目的上, 《管子》把教育看成是“牧民”的手段, 是一种维护统治的工具, 进而忽视了教育培养人才、传承知识、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其次, 四民相分的职业教育把民众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并禁绝他们之间互通, 不利于社会各种思想的交流, 不利于文化的繁荣。

(二) 《管子》教育思想可资借鉴之处

首先, 《管子》确立了教育的重要地位, 把教育看作是治国之根本, 注重人才培养, 把教育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当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我们应该充分借鉴《管子》关于教育地位的思想,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摆正教育的地位, 社会兴办教育, 教育返哺社会, 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 《管子》注重道德教育, 通过道德教育来提高民众素质, 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 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崇尚美德的良好风气。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德治国”等与《管子》的道德教育是相契合的。

第三, 《管子》在四民相分的职业教育中注重“父兄之教”, 将教育与生活, 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 应该将学校教育融入到整个社会中, 使学生无处无时不在接受教育, 效果好、成本低、针对性强、目标明确。

总之, 《管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内容丰富的教育思想。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难免有不足之处, 但其中许多精华还是值得我们今天加以借鉴和吸收的。

参考文献

[1]李克和刘柯:《〈管子〉译注》,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篇4:寓管子不管之中

有个孩子非常聪明,学习相当好,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并提前升入大学,19岁就读完了大学本科。大学毕业后,轻而易举地考取了研究生。学校看他才华出众,认为很有发展前途,决定送他到国外留学深造。一般的青年人有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高兴的。可这个学生听到要出国的消息非常害怕,说:“到国外学习,妈妈不能跟我去,谁照顾我的生活呀?”因为他没有一点儿生活自理能力,上大学时,妈妈每星期都要去学校两次,给他带好吃的,帮他收拾内务、洗衣服。他在学习上是强者,但在生活上却是弱者。在出国前训练期间,由于担心出国后无法独立生活,他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得了习惯性失眠症。到后来发展到只要有人一当他的面提到“出国”二字,他便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经多方治疗无效,最终成为一个废人。医生把这种怪病称为“出国恐惧症”。

这样的事例虽不多,但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管教越多,造成孩子身上的问题越多。比如在生活上,父母成了孩子的保姆,使得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饭,上小学了还不会穿衣服,上中学了由父母收拾书包,上大学了仍需要大人给洗衣服……这种保姆式的管,使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在学习上,有的父母甘当孩子的“拐杖”,陪孩子读书,帮孩子做作业,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在父母不辞辛苦、忘我地付出之中,孩子自幼便产生了学习上的依赖性。一些在小学时名列前茅的“尖子生”,一旦上了大学,没有了父母的“拐杖”,就变得寸步难行,学习成绩一落干丈。这种“拐杖”式的管,往往使孩子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在亲子关系上,不少父母以长者自居,言行专制,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企望孩子时时处处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孩子做这不行,做那也不行,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全由父母支配,结果使得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受到了伤害,父母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却管不了孩子的心,这种专制式的管使孩子逆反心理强烈,极易误入岐途。

我国自古就有“功夫在诗外”,“无为无不为”的说法。在家庭教育中,此理亦同。我一位朋友的孩子是我国首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津门十佳少年”之一,这位朋友的教子“诀窍”便是“寓管于不管之中”。从孩子上幼儿园时起,她就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记好,需要家长做的,让孩子来提醒,孩子能做的,家长从不代劳。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宫学画忘记了带纸,她看到之后只是在一旁提醒孩子:“再检查一下,有忘记带的东西吗?”孩子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背起画夹就走了。到了教室才发现没带纸,于是只好自己回家去拿。有的人说她这样不管孩子未免太过分了,在她看来,对孩子来说,惩罚错误的方法,必须是自己去改正,家长替他们去改正,永远也“改不正”。这次孩子虽然上课迟到了,但这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家长事事替孩子想得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在家长的“周全”当中去享受;家长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这样管下去,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孩子事事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美国教育学家A·罗伊在研究杰出的科学家幼年成长背景后得出结论:“一旦理智的独立被真正地体验到,那么教育上就没有别的事比这个更重要的了。”这就是说,一些科学家之所以有伟大的发明创造,不是父母手把手地教出来的,而是源于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欲望得到保护,得到发展。这便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成功的真谛,也是父母“不管”孩子的结果。

篇5:《管子》读后感

这句话在专制社会来说,极为正确的。因为根据谁谋划谁承担的道理来说,专制社会里专制者承担事情成败的后果,人民被驱赶到一边,不能承担事情的成败,自然也无需要负责!人民只起到一个作用,就是人多嘴杂,意见纷纭,干扰专制者的决策。所以,专制者不与人民商量事情,而只告诉人民成功的结果,同人民一块欢庆!当然,失败了,专制者就不告诉人民,自己“打落牙齿和血吞”,直到一条道走到黑,堕落进悬崖为止!

但到民主社会,人民承担事情成败的后果。根据谁谋划谁承担的道理,只能有人民自己决定事情,自己承担后果。所以,民主社会由人民自己组织起来,形成各种做事情的意见,通过相互的争吵,最终让人民大众决定怎么做,共同承担做的后果。

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做事方法,这是专制社会的时期的专制者们想不到的,也是管仲想不到的。

管仲是封建专制社会最理想、最完美的臣子,他与齐桓公可说是封建专制时代的典范!

封建专制时代是以血缘关系作为一切人际权利义务的时代,华夏的这个时代和欧美的封建时代完全一样。都是只要血缘在,那君主就不忧愁权位,人民甘居臣下位子,不会有非分之想。譬如白起战功赫赫,威望巨大,可是君主一把宝剑就能让他自杀;李牧是赵国公认的干才,可是赵王一道命令,也能让他吞剑自杀!

只有到了帝国专制时代,打碎了以血缘关系论人高低的习惯,变成了以权位来论以一个人的高低。权位决定了人的一切。帝国专制者不惜一切,哪怕把人驯化人奴才也要确保权位不失!

篇6:《管子》富国思想初探

《管子》并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初是假托管仲之作,后人又不断增补.其内容驳杂,大部分是论述商品货币关系.本文主要从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工商业等方面探讨《管子》的富国之道.

作 者:刘雪河 黄润洁 LIU Xue-he HUANG Run-jie 作者单位:刘雪河,LIU Xue-he(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黄润洁,HUANG Run-jie(广东省旅游学校,广东,广州,510515)

上一篇:海涛法师关于人生的100句话下一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