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红五语第13 周教案

2024-04-13

田晓红五语第13 周教案(共2篇)

篇1:田晓红五语第13 周教案

19、天火之谜 第二课时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1月23日(第13周星期一)

累计 66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给了问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重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难点:解读富兰克林是怎样进行“风筝”实验的。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

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 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塔轮板书: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

(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

不值得奇怪

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

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

(动作)

(5)他是怎么实验的呢?请速读课文,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A、(抓住动作)

B、划出动作的词,你觉得实验经过怎样?

C、出示动作的词。请大家先读课文,然后根据黑板上的动词,试着把故事的经过说出来。(同桌试讲)(6)指名说说实验的经过。

(7)实验成功了,富兰克林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

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

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19、天火之谜 第三课时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1月23日(第13周星期一)

累计 67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四、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把人击倒

树木劈成两半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

安然无恙

震惊世界

教学反思: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第一课时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1月24日(第13周星期二)

累计 68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教学难点: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板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自由的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文。(第一次读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3、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快速的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第二次读文。)

(过程中提示学生找词也要有方法,得按顺序来。如: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的办法特别好,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找,这样就不会手忙脚忙了。)

4、汇报:找好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你得帮他补充。(抽丝剔骨,抓要点读文。)

(课堂堂不是属于一两个学生的,课堂当归还于学生,当面向群体。)

5、自由练读课中的四字词。(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6、指名读。

7、齐读四字词语。

8、读课文内容。(一男生,一女生,与班里的男生、女生分读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一出问题立刻纠正。(第四次读文)

三、课堂小练习。

1、按老师的要求把书折好,只看书中的图画。

2、看图说词。

(要求:如“我看到他被风吹得飘飘摇摇的样子,就想到了„年老体弱‟这个词”。按老师的说法来说,你能吗?)

3、将词写在图画的旁边。(快速思考,不看书你能想到几个词?看谁想的多。)

4、展示结果。

四、布置作业: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第二课时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1月25日(第13周星期三)

累计 69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重点

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教学难点: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1. 谈迁立下什麽志向? 2 他最终成功了么?

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 指名说。

2.(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 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 书稿的遗失为什麽被称作厄运? 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

3. 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课件)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 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 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 指名说。

4.(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

指导朗读体会。

5. 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大家想看看吗?(课件展示《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麽?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 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课件)《从头再来》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六、作业:课后3、4题。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教学反思:

21、诺贝尔 第一课时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1月26日(第13周星期四)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0节

累计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如,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的名字吗?他是什么人? 板书:诺贝尔

2、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吗?

板书:诺贝尔奖

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那诺贝尔奖从何而来?为何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3、简介诺贝尔奖: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都要进行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这一世界性的盛会越来越引起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诺贝尔奖从1901年正式颁发已经走过了102年的历史。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通读全文,要求: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指名读生字

3、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1)简介诺贝尔奖的有关情况。

(2)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过程。

(3)诺贝尔临终前的遗嘱。

2、分段交流

一、(1、2)简介诺贝尔奖的有关情况。

二、(3——9)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过程。

三、(10)诺贝尔临终前的遗嘱。

3、再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你的记字办法

2、指名交流

3、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描红

2、熟读课文

21、诺贝尔 第二课时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1月27日(第13周星期五)

累计 71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扎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诺贝尔奖有什么特殊性?

2、交流

时间不变——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

地点不变——都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

规模宏大——世界性的盛会。

3、你从诺贝尔奖的特殊性体会到什么?(诺贝尔在世人的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人们十分崇敬诺贝尔。)

4、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感悟人物精神

1.引读第3节:我们了解到诺贝尔一生在——,他由看到工人在荒山野岭里用——,萌发了想发明一种能——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后来的炸药。

2.自读课文4——9节,想一想诺贝尔研制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3、交流

研制诺贝尔爆炸油

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

用生命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4、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让我们再读4——9节,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第三——九节,用“——”划出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2)读好句子,抓关键字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品质。

(3)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5.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爆炸油”。

为什么要发明爆炸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人民的同情与关心)

1864年,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研究火药是很危险的事情,况且为此而付出亲人伤亡的代价。应该说活生生的事实会使诺贝尔为之震惊。然而他却毫不气馁,足见他对科学的痴迷已达到了可以放弃一切的地步。)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 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请学生谈体会,感受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为研究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诺贝尔已经忘记了一切,甚至将生命置之度外。)

哪些地方看出诺贝尔的专注?亲自、紧盯、仍然紧盯

哪些词语可看出炸药的危害?(轰、巨大、滚滚浓烟涌、满身鲜血)

6、十几年中,诺贝尔不断发明越来越安全的炸药,你从中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9节

三、学习第三段

1、诺贝尔“百折不挠、献身科学”的精神令人敬佩,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临终的时候做出的决定,把他财产的一部分献给了科学事业。指名读

2、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

(体会诺贝尔的博大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3、师:诺贝尔奖不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豪杰,献身科学事业,也极大地促进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

四、交流课前研究主题: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确立一个主题以个人或小组进行了研究,大家主要研究的主题主要有:

出示:诺贝尔的一生

诺贝尔的家庭

诺贝尔的发明

诺贝尔奖学金

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的少年

2.学生围绕主题交流:

五、作业:课后2、3题。

板书设计:

诺贝尔

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博大胸怀、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篇2:田晓红五语第13 周教案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0月19日(第8周星期一)

累计37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二、点拨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

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a、要有耐心。

b、要有恒心。

五、总结延伸

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板书设计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教学反思:

12、伊索寓言 第一课时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0月19日(第8周星期一)

累计38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寓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五、作业:书写课文生字

12、伊索寓言 第二课时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0月20日(第8周星期二)

累计39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 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 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 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五、作业: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12、伊索寓言 第三课时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0月21日(第8周星期三)

累计40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 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 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 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 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作业:写出每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学反思

我读书,我快乐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0月22日(第8周星期四)

累计41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请一两个同学讲伊索寓言故事。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

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

习作三

备课人:田晓红

2015年10月23日(第8周星期五)

累计42节 课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教学准备

1.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昨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叶脉有什么作用?

(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

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

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田晓红五语第13 周教案】相关文章: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赏析04-09

红五星中华心优秀作文05-19

上一篇:学期个人研修总结下一篇:个人年度工作计划与措施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