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写生实习报告

2024-04-24

建筑系写生实习报告(通用6篇)

篇1:建筑系写生实习报告

建筑系写生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11-01-04来源:简历V求职信

写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不仅仅在我心中,也深深印在这些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心里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我班与另外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在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写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不仅仅在我心中,也深深印在这些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心里

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我班与另外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在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黟县屏山,宏村,西递,黄山,以及江西的婺源我系的实习基地进行了持续十天的速写、色彩写生实习。

10月7日晚上,我们整装出发,坐在去屏山的车上,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憧憬。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和那么多同学一起坐车,也许是因为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也许是第一次去实习,也许....在车上我们全班一起吃东西、一起嬉笑,当到达黟县境内,已是晚上了,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达目的地已经是8点的样子,老师安排休息,好多同学已经安耐不住这里的吸引就和当地的居民、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起来了。在那里聚集了好多院校的学生:有江西的,安徽的,还有其他学院学习建筑、设计、摄影等专业的学生也是比比皆是。

第二天,我们自己跟着导游在屏山里转了一圈,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屏山。

天人合一藏风得水桃花源,千年承耕读兴商故里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唐宋时称长宁里,就是长久安宁的地方,“都”是古代乡镇的自然建制。唐代末年,九都看中这快风水宝地,举族从庐江迁来九都。这里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坐靠背,也因此得名屏山村。南边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与西边的双风山合为左右抱山。吉阳山在北段,是村中吉阳河的发源地。三姑峰三峰并峙,形状大小相差不大,据古传是村中一富户三个女儿入山游玩摘食仙桃所化...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我们开始写生了!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所以第一天在那里画真的是丢人,就当是练手好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也算知道了自己来屏山的目的。一开始不敢在很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通过写生实习,我的速写及色彩都有较大的提高。构图决定了一幅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所以首先要有美的构图。其次就是色彩的搭配与表现,那是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来表现色彩,因为自然界的颜色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提高我们对艺术的审美,色彩的认识和对徽派建筑的了解,我们又到了西递、宏村,让我们更了解了安徽这座古城的文化,也让我们拥有这座城市而感到骄傲。

最难忘的就是爬黄山了,我们凌晨四点就起床,吃了早餐之后就准备出发到黄山,尽管到那已经是七点了。全班爬山都好积极的,特别是爬天都峰的时候(天都峰是黄山最陡最险的一座山),那天天气很好,全班同学都坚持不懈的向前走爬,没有一个掉队的,最终都爬到了山顶。一座山最美的景色往往要到山顶上才看得到,最舒爽的感觉就是大家一起经过一番艰难最终到达高处的感觉!是集体的魅力?是风景的美丽?大家心里最清楚!接着我们通过玉屏山,穿过一线天(一线天完全是“爬”上去的),到达光明顶的时候,心里是最开心的,因为一天的上山路就完成了,马上就要下山了,想一想我们走了那么久,一路上走走停停,相互问候,相互依偎,特别是在艰险的地段时,那种心情,是无法言语的10月18日下午,我们到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到了一个小镇上客车停了,我们终于到达了,这就是思溪村,来这里写生的写生很多,来自各个方向各个学校的,我们安排好了住宿,吃了晚饭,就准备休息,等待明天的到来。

早上由导游带我们去观光,走到古村口那有条河,那条河是人们用来洗衣服、洗菜用的,河上有两座石桥,桥面都是由大块的石板铺设的,看起来很厚重,据说哦是三四百年前留下的,说是那里有个官为了感谢皇恩而建造的,那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三四百年之久,房屋的特色是:外观都建有“码头墙”。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厅堂里都有一块露天的地方,那里放着一口大水缸,每逢下雨,水就会从瓦上滴落于缸中,这就是民间流转的“肥水不留外人田”。厅堂都有一张高桌和两条长凳,有的有太师椅和一个小矮桌,共喝茶聊天之用。我们来到一个有“八字门”的房屋,此门罩写着“天官上卿”四个大字,是当时一个大官得到皇帝的赏赐而建造的。有些房子已经破损或倒塌,但它还是我们眼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点,它毕竟经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是历史的见证。

导游领我们观赏了一圈后,就让我们自由观赏。

在我们返回住宿的地方的时候,山间蒸发着雨雾,萦绕于山头上,那里空气很清新。

第二天,我们开始了来这里的目的,各自带上速写本、钢笔,出去写生了,这里景点十分丰富,让我们无从下笔,到底先画哪处,我们还是先观察了几处后,才在小巷中开始动笔了,这里的房屋外墙都是白色的,瓦是黑色的,一律都是黑白配,但这就是这里的风格,这里的特色,不张扬,不妖艳,有一种古朴的纯美。看够了繁华的都市的眼睛,得到了洗礼和享受这简单的视觉体会。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的任务中,每次出去画画我都戴上牛仔帽,背上画画工具独自去河边选景,每次画,我都会画水、树、小木屋。这样的意境太完美了,每次画画我都会全身心投入于其中。我也感觉到我画画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河上有很多桥,我的画中少不了一张有桥的。吃饭的时候,我们十人一桌,我们那桌有7个男生和1个女生,饭前差不多都是我们男生盛好饭,分好筷子和小勺子,等大家都到齐了,才开始动筷子又是女生夹菜,夹不到或不方便夹的,我们男生都会帮她夹。有时也有人帮我夹菜的。再分一只整鸡时,我们把鸡腿或好的鸡肉分给女生,我们男生就随便了,我们从不抢吃哪一块,快吃完时有的就帮女生盛汤水,这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大大促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在那里七点半有时老师来检查作品和指导,同学们都会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讲评,大家都认真听讲,在哪里我们会得到许多画画的知识,对画画技能很有帮助,第二天我们画画时就会注意老师对自己的建议,因此,我每次作画都有不小的提高。也因此更喜欢让老师点评自己当天的作品了。在画画当中我们也能了解了一些建筑的构造。

22日我起床特别早,为同学们盛好早餐,这也是最后的早餐了,同学们好像没有往日的嬉笑了,大家都埋头吃自己的,大家都沉默了,大家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但还是拿着行李上车了,一路上大家都拼命的往车窗看,希望能多看一眼,我的脖子酸了,开始陷入了回忆,我回忆着那些古老的房屋,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还有和村民谈笑风生地画面,那画画好时,得到老师表扬的心情,还有和同学们一起游玩,一起去画画,一起进餐,这都让我难以忘怀。车上放着DVD小品,很搞笑,但大部分的同学的注意力都在窗外,有的干脆闭目沉默了,有的笑了,但那是很不真实的笑。车在路上飞驰着,心却往后想着,过了11个钟头左右,终于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好像从梦境中回到了现实。

在这十一天的写生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画画的技巧有所提高,对古代建筑有了一些了解,让我知道如何团结同学,增进我们之间的友情,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也许是我们太珍惜那段日子了,在玩的时候我们要尽情的玩,在学的时候我们要拼命的学。婺源你如此多娇与多情,迷住了我的双眼,留下了我的心!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写生实习已经已经回来好几天了,满脑子里还是有很多的“马头墙”。或许这就是收获吧!深深刻在脑子里的特色。

我们写生的目的是: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

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

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几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写生实习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学校,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没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让我们在艺术中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篇2:建筑系写生实习报告

——苗族古建筑保护

实习时间:2012年6月17日至6月24日 实习地点:湘西凤凰古城 西江千户苗寨 实习带队老师:唐西娅 实习内容:

6月17日由我院建筑学专业60余人组成的实习写生团队顺利抵达西江和凤凰古城,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建筑速写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集体游览了千户苗寨、凤凰古城区、雷公寨、雷公苗寨、雷公洞,观看了洞天篝火晚会,对苗族古建筑的人文地理、经济文化以及建筑特点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本文将从人文历史、经济文化、地理特征等方面简单的介绍凤凰,最后着重从建筑构成方面详细的介绍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2001年12月17日,凤凰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这里走出了文学巨匠沈从文以及自称“刁民”的黄永玉„„

凤凰古城是多民族聚居县,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汉族、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组成,其中以热情好客的苗家族为最多。据了解,近几年因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凤凰城经济的腾飞。但与此同时,凤凰的工业发展也有了一个实足的进步。继2007年凤凰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后,2008年凤凰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石板小街,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浆声舟影,山歌互答,好一派宁静安祥的小城风光。凤凰古城的建筑形式多样,有梭形建筑,中间大,两头小,或前面大后面小。在古城的南边街和永丰桥处,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房屋相互挤压,形成了屋门口较大,屋后延伸处空间狭小,这就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造成的。由于群山连绵,古城地区呈现盆状的结构,要修建房屋没有足够的正立面空间,只能向后

延展,就形成了长条形建筑。还有有的房屋建造地基是多层次、多台阶,从大门向后延伸地基一阶比一阶高,又形成了提醒的建筑结构。一线形建筑是凤凰古城的一大特色,再到门口前对面,一排整齐的古建筑就像一条流水线似的,令人赏心悦目。这样一排整齐的房屋设计的十分得体,从左到右,一字形的排列十分整齐。从上至下,高矮一致,显得非常有序。

凤凰古城地形十分复杂,总体上呈阶梯状,因此凤凰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依山而建,也就有了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形式,“吊脚楼”是凤凰古城最典型的一种建筑形式。“吊脚楼”建筑结构主要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做顶,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前柱吊脚,吊脚楼因此而得。吊脚楼没有院落,房间只能竖向发展,正好满足了苗族房屋大都建在30—70度得斜坡上这一险恶条件。

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通常都设置三层,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火、农具和储存肥料等,第二层为全家活动的中心,中间房屋设置现在所谓的客厅。苗家的堂屋与火坑屋是苗家住宅内的中心空间。吊脚楼房屋有很多有点:结构简单而稳固性强,以柱、枋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成完整的空间,维护与结构分开,墙和我们现代的建筑一样只起空间划分作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框架结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木材作为建筑的材料,用小小的木材建成了大房屋;依山而建,因地而建。既节约了更耕地,又适应于山地斜坡建屋,并有良好的通风防潮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最为生态的建筑。另外吊脚楼的虚实对比关系强烈,显现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正立面的木结构穿斗式构架与背立面的靠山面形成了典型的虚实对比。我们知道,苗家居民在白喜事宴请宾客时,常常要举办家庭舞会,要跳很多种类的舞蹈,而此类舞蹈顿地为拍,节奏感强,舞者众多。所以我们看到房屋的立柱和楼枕较密,楼板较厚就是为了增强这种建筑的坚固性。在吊角二楼宽敞的走廊上,装有美人靠栏杆,是整个阳台宽敞明亮、舒适,即可凭高远眺,饱览赏心悦目的苗岭风景,又可休息聚会。另外,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加上美人靠栏杆的各式花纹,一种极其优秀的建筑艺术就诞生了。

在整个实习期间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我的收获都是极大的。凤凰古城的美不单单只映射在白天,夜晚的美景更是让人吃惊,到处都是灯火辉煌,让美丽的小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晚饭后的走访中,发现了一个学习建筑棱角的捷径。为了彰显古城之美,每个建筑晚上都会配上各式各样的灯光,灯的安装一般只会在建筑的轮廓,而晚上夜色一片漆黑的时候,这些灯一亮起,整个建筑的轮廓就会显现。对我们学习透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在白天画速写时一般不会忽视建筑的细节,造成很多同学不能单纯的把心全用在外部透视上,从某种程度会受到建筑细部的影响,而晚上我们只用透视建筑的轮廓,对我们初学建筑的人来说,更有益于把握建筑的造型。

看到这么美的小城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古建筑正被商业化所侵蚀,为了更好的保护古建筑,我总结了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详细规划,实行合理开发。古镇古村古民居群的保护涉及到各个部门,需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统一认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建立起良好、规范的保护管理体系。文化文物部门应制定《古民居建筑保护规划》,做好古镇古村古民居的保护工作。旅游、交通、规划建设、林业、环保等部门需要在古镇古村古民居建筑群保护规划框架内做好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广泛宣传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文化文物部门要以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真正理解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将古镇古村古民居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送入千家万户,切实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保护好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三是政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破解经费难题是当务之急;一是设立古民居村落保护开发专项资金库,传统建筑、文物的保护维修需要大量资金,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应争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等专项保护开发资金,设立资金库。二是引入现代经营机制。村民可以其所有的古建筑群入股,同时吸取社会资金入股,参与古镇古村古民居的保护经营。三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抢救与保护经费将必要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投入,政府更要发挥财政性资金的作用,制定和完。四是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古镇古村古民居保护的积极性。

四是不断创新,突出民族特色。保护古民居,并不是反对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而是要在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保留我们的民族特征和民族风格。在不违背苗族传统习俗的原则下,运用现代建设材料和施工技术,传承好民族文化。同时,县委县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发挥联动作用,改变在民族民居推广建设中,只有建设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村民与部门互动的民族民居推广建设新局面。适当的时候,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政策,对建造民族特色的民居房屋给予一定的补贴。

五是确立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旅游主题形象,打造好旅游品牌 古民居在建筑类型、民俗文化方面特色明显,古镇古村的山水环境紧密相接,形态完整紧凑,空间封闭幽静,古建筑整体性良好,凤凰古城乡土气息浓厚,淡泊宁静,醇厚自然。西江古民居建筑是以山水、田园为依托,以山寨头为中心,形成山水环绕、田园起伏、古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格局。开发西江千户苗寨古民居旅游,必须要将古苗寨的生态特色和人文历史、长寿文化、地域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并进行挖掘和深化。

篇3:建筑系写生实习报告

环艺专业是近年来各院校重点发展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房地产业的方兴未艾, 人们对城市环境与居住品质要求的提升, 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呈爆炸式的增长。在此背景下高校环艺专业的招生规模也随之扩大, 设计公司对环艺专业的学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的快速表现能力强弱成为设计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也是学生就业能力考察的重要环节。建筑写生作为培养和提升快速表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直接决定了学生设计表现力的发展空间,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多年的建筑写生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教与学在一定层面存在脱节的问题。如建筑写生课程与绘画类专业写生的教学模式雷同;写生过程中重视绘画技巧的表现, 弱化了对建筑结构、实体空间、空间透视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由于艺术设计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造成了高校学生生源的绘画基本功普遍有所下降。在写生中, 学生要么无从下手, 要么随心所欲地乱画一气。因此我们要对“重写生, 轻技巧、规律”的教学方式作出改进, 以适应学生绘画知识结构相对较弱, 对口就业公司强调快速表现能力的现状。改革课程结构、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合理地分布知识点以及有效地组织课堂是完成建筑写生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

二、建筑写生教学目的的审视

建筑写生与绘画写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特点, 相同点是都是对外部事物的真实提炼, 艺术化的总结;不同点在于绘画写生感性认识稍多, 建筑写生要求理性认识更强。具体表现在建筑写生必须强调线条的高度简练, 建筑场景空间表现准确, 对于肌理、质感做提炼性的表现, 更强调建筑场景透视与空间构成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高度理解透视与环境的关系, 熟练掌握透视规律。绘画类写生强调感性的认识, 可以对空间物体做适当的调整以达到画面的完美性, 画面的“意味性”表现突出, 也就可以适当地“造景”与“取舍”。而环艺专业的建筑写生强调以较强的“取景”能力对对象“实景”写生, 作画讲求高度的准确性, 严格控制比例、空间尺度, 尽量少对写生场景做刻意的调整 (见图1) 。“实景写生”少做取舍并不是强调呆板, 而是让学生养成准确表现对象的习惯。就课程本身而言建筑写生是设计表现课的过渡性基础课程, 是为设计服务的, 因此表现的准确与设计思维的活跃本身是不矛盾的。换言之, 设计“造景”的能力是体现在设计本身而不是在设计表现中, 表现只是对设计构想的准确表达。

通过建筑写生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准确透视表述空间和表现建筑与环境的能力, 以高度简练的线条表现场景的能力。通过写生, 提高学生对建筑结构形式的直观立体认识, 分析建筑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 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写生, 提高学生的写生手绘技能、艺术审美能力。以上就是建筑写生课程的目的。

三、课程结构及教学步骤的梳理

建筑写生是环艺专业基础课之一。一般在大一下学期会安排四到六周的建筑写生或建筑钢笔画的课程。针对现在大多学生考入大学后接受的绘画培训时间较短, 绘画能力较差, 自学能力弱的实际情况, 我们需要对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做适当调整。

合理的课程结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课程所得的关键, 是知识点循序渐进导入教学过程的先决条件。课程结构建立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程的知识点构成是课程结构的核心问题, 是课程结构的骨架[1]。就建筑写生课程结构而言, 结合教学实践的分析总结, 应改变课程室外教学为主的方式, 将室内基础教学与室外写生相结合。课程结构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透视现象比较、钢笔画线的认识、临摹借鉴、写生实训单元。前三单元以教室学习为主, 改变传统建筑写生课重写生轻观察、思考和技巧积累的现状。每个单元间设置相应的知识点融入其中, 其分布应呈递增叠加状态, 使学生更易接受与消化。

(一) 透视现象比较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同学们都能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透视规律, 也能自觉地应用于写生的过程中, 但这种理解往往流于形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前对室内静物绘画训练较多, 这种训练在透视现象中多以半俯视为主, 描绘对象多介于视平线以下, 因此物体底部形成的透视夹角往往较大。在建筑写生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将这种“视觉体验”的模式化带入写生过程中 (见图2) 。

这种模式化的写生虽符合透视现象, 却和实际场景出入较大。同时学生考前培训时接触的大都是室内静物写生, 由于其描绘的对象体量小、组合关系简单、静组合都处于很小的视角范围, 容易掌握。一旦进入大场景、大体量的建筑风景写生中时, 则易产生顾此失彼、不知从何下手的作画尴尬。

因此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首先应剔除学生思维中的透视惯性思维。正确理解透视现象的规律与成因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归结起来透视现象有三种, 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 见图3) 、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 见图4) 、三点透视 (倾斜透视, 见图5) 。这三种透视规律的比较教学可以解除学生对建筑写生的恐惧。教学中应重点穿插每种透视因为视点、视平线、角度的变化造成仰视、平视、俯视不同效果的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掌握透视线、造型的变化规律。透视现象掌握的熟练程度是画好建筑写生的关键。通过此阶段的学习也可弥补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的现状, 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更能起到认识上的提高。

(二) 线的认识

线是绘画艺术重要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 无论是东方的白描, 还是西方的壁画, 都是线的完美组合, 它是一种感情丰富的绘画表现形式[2]。线是建筑写生作画的灵魂, 好的写生作品离不开线条的应用。它表达出作画者对于建筑与环境、重点与次要、远近、形体的直观感受。不同粗细、起笔、落笔、曲折、轻重、缓急的用笔方式都会造成画面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形式线条的训练是掌握描绘对象不同的体感、肌理、质感的重要途径, 也可以为下一步设计快速表现课程打下良好的线条基础。

在作画中我们强调用笔的准确与艺术性的表达。用笔不能“拖泥带水”, 因此我们主张建筑写生以美工钢笔或者中性笔为作画媒介。由于钢笔相较于铅笔、炭笔等作画工具有不可修改的特点, 因此要求学生在线条练习过程中力求严谨、精准、果敢, 体现出线的张力。线的基础训练、肌理质感表现、节奏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知识点。

1. 线的基础训练

线的基础训练应掌握线的横竖、排线、线的交叉。学生大多习惯了素描的排线方法, 而钢笔作画对于线的用法和它是有本质区别的。钢笔作画讲究线的起笔与落笔不能连笔, 起笔、停笔, 转折部可以稍作停顿以增强线的表现力, 线长线短都要一气呵成, 排线间距大体一致。如美工笔可以用中峰、侧峰和调整不同的倾斜度做长短粗细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线条的刚柔变化效果并有意识地加以提炼, 总结出自己的用线经验。

2. 线的肌理质感表现

自然界中各种材质千差万别, 其视觉感观效果也各不相同。建筑材料以及植物的多样性, 带来的材质、肌理、质感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因此对于一些常用材料, 肌理的表现就尤为重要。如建筑材料中的大理石、花岗石、砂岩、砖类、地板砖、玻璃、钢材植物中的棕榈类、银杏、杨柳、松、竹的树叶肌理表现等, 各类水体、瀑布等的表现可以作为该环节的重点练习对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看到的其它类别的形体做实验性的表现。

3. 线的节奏

建筑写生用线的方式主要以线的疏密、粗细、轻重来表现体、面以及建筑的前后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用线规律。就建筑本身而言大多都由较规则的几何体形成, 有明确的体量结构, 局部构造的几何体的属性也较明确, 同时由于形体在空间中产生透视后的消失线也是有规律可循, 因此我们强调以结构的走向和透视方向用线为主。通过疏密、轻重、缓急的方法来控制整体画面, 以其它用线方向为辅。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极易上手, 同时也体现了较为明确的设计秩序感、节奏感。 (见图6)

(三) 临摹借鉴

临摹借鉴好的写生作品是养成自己风格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甄选一批不同风格构图的写生作品供学生选择临摹。结合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 使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这个阶段是学生开始养成自己写生风格的重要过渡阶段, 也是个性发展的萌芽阶段。在此阶段的学习中导入作画步骤的讲解, 以从整体入手分步作画为主, 临摹中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观察景物的比例、透视变化、外形轮廓变化、构图特点, 然后以较轻的单线勾画出外形, 逐渐深入刻画。整个过程中视线始终是流动观察与刻画, 不是总盯着一点而不顾其他。每次深入不是重复前面的线条, 而是不断地塑造与刻画, 不断地修改, 逐渐完善[3]。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引导其在完成外形定稿后, 从局部入手对作品进行刻画。

在临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构图形式进行思考。如基本的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等构图形式的学习。结合画面风格针对性地构图临摹, 是增强学生取景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本阶段的重要知识点。这个阶段必须杜绝学生为临摹而临摹的现象, 养成良好的步骤习惯与取景方式借鉴能力, 为下一步的写生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四) 写生实训

写生实训是建筑写生的核心部分, 是对整个建筑写生教学设计效果的检验, 是学生能否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核心。该阶段主要以写生实训、教学点评环节为主。教学构成分为现代建筑环境写生与传统建筑写生两个部分。现代建筑讲究构成形式, 几何形态相对明显, 结构体面关系、透视消失较为明显, 易于学习掌握。因此可以从现代建筑写生入手, 过渡到传统建筑写生上来。传统建筑具有结构复杂, 建筑细部节点丰富, 文化内涵深厚的特点。因此先易后难的教学过程, 便于渐进学习。教学中结合教师点评环节, 以写生过程中的适时点评与阶段集体交流点评为主。过程适时点评是对单个学生的提示性辅导, 集体点评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以班为单位, 将大家阶段性作品或者一天中的作品集中展示, 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相互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大家对作品的透视、线的运用、取景、表现手法等做探讨, 引导大家相互学习, 总结有用的经验, 找到自己作品的不足。

四、结语

教学不能一成不变。时代与学情况景都在不断变化, 因而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顺应这种变化。针对不同教学环境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目标、实现方法, 帮助学生构建应有的建筑写生能力与手绘素养。写生是表现自然美的艺术, 而美往往源于自然与生活, 自然本身就是最深奥、最真实的艺术。写生是最易将学生引入自然的课程, 他们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写生训练了解建筑的结构、造型、比例、透视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使这些未来的设计师在自然中感受到认识的升华, 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以及手绘能力。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179625.htm [DB].百度文库

[2]李明同、杨明编著.手绘:意 建筑钢笔手绘表现技法[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0.05

篇4:浅析建筑速写中的临摹与写生

临摹与写生是建筑速写中的重要训练环节,本文通过对建筑速写中点线面、写生工具、透视比例、线条与画面的气氛等知识的概述,对建筑速写在临摹与写生中的构图、线形、笔触、自然特征以及意境等要素的探析,阐述了临摹与写生在建筑速写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速写;临摹;写生;自然特征

建筑速写对于从事室内设计及艺术设计的人们来说,从初学素描基础的入门到工作过程中,应该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专业技能环节,建筑速写是运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方法,学会用点及不同的线条等元素表现出线形的功能性语言,面对人物、动物、建筑物及风景时敏感的捕捉对象和准确的表现对象,并用较短的时间将观察对象的特征、结构以及形体描绘下来。它是一种快速素描,是训练造型艺术表现力的一种主要手段。当初级临摹带入门之后,建筑速写将会成为写生的过程中述说情感、表达对象的特征的一种视觉语言,建筑速写既是学习艺术设计中的一门表现技能,也是提高人们艺术和文化修养的一种表达语言。

从线条的临摹开始入门,现行的各种变化的应用使建筑速写的效果既是打破传统观念中用笔表现的条条框框,也是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例如运笔过程中受阻使线条呈现出不同的品质,又如两个相反的方向运笔,呈现出的一种相同的色素和相对的形式等。这些都需要在临摹阶段对于点线面的各种形式的正确理解及运用。如:面是不同的点和线的构成,在建筑速写中点与线的形式表现就決定了面的视觉效果。线条的形式是达成画面气氛和产生画面的语意重要的因素,就像文字中的字体,色彩中的明度及纯度,看是仅仅是一种形式,其实这种现行的语言代表的情感极为丰富。在临摹中对直线、曲线及弧线的简单物体的临摹,比直接写生要重要得多,直接写生在方法上忽略了从简单的线条、形体来理解对象的结构,不利于思维的开发,只有以小见大才能在之后的建筑速写写生中营造更大的联想空间。在临摹中,复杂和具体的形体容易使初学者产生疲倦甚至厌恶的感觉,导致之后写生时感觉的流失。在临摹中,我们应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从简单的平面入手,去寻求更多的得多变性。例如我们在画一张白纸时,它的变化是无穷的,不管是将白纸有意的折叠,还是无意的卷曲或挤压成形,总会产生无止境的变化,一张白纸尚且如此,何况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呢。在临摹和写生中,我们有时也需要从直线和曲线的对比中寻找自然界的美。在写生中,散落在地上的花瓣与落叶、直直的树干、小桥流水等自然美的元素的体现,也需要我们人为地去改变环境,不断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建立在掌握了临摹的基础知识后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以其丰富的变化使画家笔下生辉,大自然的变化美、和谐美,让艺术家的视觉表现语言也变得更加丰富,在写生绘画的表现元素中,点显得生动,线富有生命力,直线有无极限性,曲线更加富有生机,单一的线条不仅是建筑写生中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一种视觉的表达语言。在建筑速写写生中,一个物体并不是一个一层不变的视觉形象,它是随着作画者的视角的不同给你不同的印象,若果再加上写生空间的因素,他就可大可小,可左可右,可上可下,从而就产生了远近、大小、移动、静止的效果,甚至由于透视的效果,可以产生扭曲、分割等的无穷变化。

建筑速写在临摹的基础上走向写生,切忌因为模仿而失去创新的能力,所以,在掌握了点线面等一些技能的运用后,需要尽快走向建筑速写的写生环节,最终使自己能够创造出有新意的写生作品,在写生中我们需要做到勤思考、勤记录、勤练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无论是建筑速写作品,还是油画国画等作品,都是来自于人们的大脑,所以在写生过程中还需要经常利用默写来训练用脑和训练用手的方法,使你的作品不仅准确生动,还要注意严谨。学会建筑速写写生,做到果断而又准确的运笔,在建筑速写写生中,不要怕画坏,首先要有胆量,要像儿童画画时那样大胆,毫无畏惧。在建筑速写写生的最初训练中,要先从简单的物体开始,再到一组物体,然后再去表现建筑的环境空间,从小到大、从静止到运动,渐渐地就能熟能生巧了。建筑速写写生的目的就是练习用笔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和积累资料。所以手要勤,养成从简单的记录到图形联想的习惯。

建筑速写作为一门艺术技能,是生活和艺术的沟通语言,促使艺术和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连接起来,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而作为一门艺术语言,建筑速写又是训练造型技巧和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建筑速写中的写生虽然不能像创作中那样精雕细刻,反复锤炼,但却具有朴素、真挚、自然之美。建筑速写在作图步骤中的即刻见效,即使是做建筑设计,建筑师也会先用徒手画的方式把构想表述出来,再去做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速写的“第一”,可以是“闪电”的惊现,也会是“喷泉”的涌出;可以是“灵气”的进发,还会是“甘泉”的回味。

建筑速写作品能够呈现出我们临摹和写生时的心境与画面效果。我们在学习建筑速写的同时用一种心情去感受和表现生活,最终达到一种对心灵的修炼,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体验和对艺术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素描教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2]熊显林.建筑速写的线条表现[J].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3]赵玉萍.风景写生需要真情实感[J].美术教育研究.2013(05)

[4]于川雅.水彩风景写生的艺术感悟和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

[5]刘骁纯.写生·写意·意境——谈吴凡绘画[J].美术.2013(04)

篇5:建筑色彩写生实习报告

建筑色彩写生实习是建筑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实践环节,目的之一为巩固课堂所学的色彩知识,扩大学生对色彩写生的题材了解,其二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建筑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表现能力。通过建筑写生周,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古建筑的热情,以及开扩学生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实习基本要求:

建筑色彩写生要求学生利用钢笔和色彩或水彩的表现形式,采用交作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建筑风景表现能力,画面要求掌握建筑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透视,色彩,空间等造型因素规律及表现手法,同时老师要求在实习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从中国古建筑中学习思想和智慧,为以后的创造性实践积累经验。

实习的重点和难点:

建筑写生主要是以古建筑和田园风景为主,选择典型微派建筑为对象,认识光影变化的基本规律,展握外光影,自然空间表现的技巧,陪养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感受,提高取景,构图能力,理解色彩和中国古建筑队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建筑风景写生,不只是陪养我们画,学,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实习学习,找到艺术的学习感觉,感受艺术的魅力,打开自己的思维定势,更好的陪养设计思想,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创造打下坚实的艺术根基。

实习总结:

第一次来到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之称的xx,心中一丝美意,在来之前很多人都讲,xx很美,想这次刚好有机会来一次,好好在这看下中国著名的微派建筑。

微派建筑的选址一般按照阴 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 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 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 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 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 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这是我第一天在仔细观察微派建筑所做的些许感想。

第二天,我们在实习老师的代领下,来到一个古建筑群,老师安排我们自己找地方来画建筑或风景,我安静的坐下来,好好的选择啦一个比较好的角度来表现,写生最重要的选好视平线,画准透视,这是画画最重要的标准,主次分明,近景,远景,都要有好的把握。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这个是一点透视的理论画法。

在接下来的这些天,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是我们画画的时间,猛然感觉自己的艺术细胞增长很多,自己的画画水平有很多进步,晚上很多时候,老师都是有时间安排,我们要交画报告,老师要每个都要点评的,那些具体的表现,老师总那我们的画来讲,比如:近景要求接构清楚,细节把握到位,行体大,体积感强。远景要求,行体模昏,色彩单调统一,水色的表现也是一大特点,一般清澈的水总是带有冷调,主要用横向的平行手法。天的表现,天色是画面中最远处的色彩,要有深远的空间效果。树的表现,先画主干,在确定主要在画枝干,在加小树枝。

篇6:建筑写生与对建筑的感受

2011年5月,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在陕西省宝鸡市姚儿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美术实习。在此次实习过程中,当地清新古朴的关中建筑给我们建筑学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姚儿沟是一个较为偏僻的村落。周围被青山绿水所环绕,这样的环境养育了姚儿沟人纯朴好客的品格。这样的风气也在影响着当地的居住建筑。这里的住房多依地势而建,整个村子由一条水泥路联通着,房屋错落的分布在路的两边。两边的山上有小路,沿着小路登山而上,可以看到一部分的村民将房子建在山上。该地的房屋屋顶多为一面倾斜,由三四间房子围合成院落。院子的周围为牲口棚,与整个家庭的居住部分紧密相连。从平面上来看,整个院落由一家人使用。和北京的四合院一样,我们从各个房间的居住情况也能看出该房间主人的身份。因为发展较为落后的原因,在这座村子里还保留着很多茅草房屋。在这些屋子的外墙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岁月在上面留下的痕迹。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从我们了解来看,这样的房子最能体现了老式关中山村建筑的风格。

此次写生我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艺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平凡中寻找美丽,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 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写生实习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学校,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画面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很少去外面写生,感谢学校提供这次机会。写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通过写生对建筑和美术的关系,建筑和空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了解。背景是精神分析心理,承现象学之前启人本主义之后。根据其学派的大家弗洛姆的观点,人生的根本矛盾在人一出生就被提出来了,该矛盾在人的成长过程的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中被呈现出来,那就是:自我主体性对非自我的矛盾。于是,人一切的问题和矛盾的根本,在于人如何去克服人自身内部自我主体性不断加强的孤独和分裂。

每个人的人生目的,在于解答这个问题,即如何去克服自我主体和外在客体之间的盾。不同的克服这种自我主体的“孤独和分裂”的方式,就是不同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人都具有自恋情节,即是说,每个人都本能地将外在客体进行主体化,(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语言和人自身的身体,语言既是人与他者进行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语言也是人的感情和思维的工具。因此语言是最早被主体化了的外在客体。关于语言具体如何发生和作用,我没有相关经验和理解,不能加以阐述)这个矛盾无法被消解,于是造成了一切的人生痛苦和烦恼。

到了建筑学领域,人的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充分被暴露出来。在此,我将建筑理解为人的主体性对外在空间进行主体化的结果,建筑学是达到结果的手段。建筑学的矛盾直接或间接来源与人的主体性和外在客体的矛盾。

人的矛盾表达到建筑学领域来,就形成了人的“空间欲望”:人对外在空间(包括自然和人为空间)都有一种体验和认知的欲望;人对外在空间都一种占有和控制欲望;人对外在空间都有一种改造和再创造欲望。(未归纳完?)

如果拿马斯洛的欲望层次理论简单的进行对号入座的话,似乎遇到了问题,即这些需要既不属于某一个特定层次,也没有先满足才能后满足的逻辑先后关系。人对空间(未知的和以知的)的体验欲望不仅有安全和保障的需求还有归属感的需求。“家”的概念使人对围合空间形成了某种情感上的依赖。而人对空间的认知欲望来自人的认知的需求:人对空间占有,破坏再改造以及再创造的欲望来自自我实现的需求。人对空间的控制欲望同时又有自尊的需求。(这种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其根本原因是否在于空间本身的存在特殊性呢)这些心理通过前意识或潜意识对主体发生作用,在建筑实践上的表达,就是,建筑空间具有二重性:即非像语言那样已经完成了主体化,又不具有像自然中草原或森林空间那样的高度客体性。建筑空间虽然是外在客体。但作为人的群体活动的产物,仍相当程度的被主体化了

由于人对空间的概念,来源与经验和知识两方面。因此,空间作为一种最基础的客观实在,它首先具有身体性,其次具有道德。

第一点,空间的身体性。和时间有某种相似,空间本身是无法被认识的,人对空间的观念来自眼睛看到的充斥空间的实物而非空间本身。人最基本的空间观念,来自于人的身体(假定为已经完成了主体化,是人自我主体性的一部分): 人对空间的左右观念,来自人的左右手;人对空间的前后观念人的面部和背部;人对空间的上下观念来自身体的头和脚的关系;人对高度的观念,来自人的眼部的高度;人对距离和速度的观念来自身体跨步的大小和行走的速度„。这些基本观念的形成只能由自身体验而得到,不可通过知识而获得。因此,空间的存在和意义产生了分裂,即空间的存在是相对与人的一种外在客观存在,不能被人创造和消灭;但由于其观念却来源于身体,于是空间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人的自我主体性(假设人的身体的空间存在相对于身体之外的空间存在是忽略不计的)。

空间被观念地存在着,并不表示这个空间就是建筑空间。从空间到建筑的过程,是人的自我主体性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建筑的目的就是实现人对空间的欲望,将外在空间纳入自我主体性,以缓和外在空间对自我主体性的矛盾。于是身体性变成了建筑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点,空间又具有道德,其道德特征间接来源于人的身体。人对水平直线的观念,来源于人眼看到的地平线或人眼对空间透视的灭线或其它空间客体。这些相关事物在前意识领域里以是否对自己有利的标准被赋予了道德性,于是水平线被认为是平和的,稳定的,水平延伸的;人对圆形的观念来源于人眼看到的太阳和天空的视野以及其它事物,于是圆形被认为是中心发散的,围合的,完整的„。这些共同的观念于是构成了空间最基本的点线面的形式法则。

这些法则进入建筑领域,由于人的道德共识而被赋予了形式美的内涵。(这些形式美常常被认为是建筑空间艺术性的所在,我的观点是:建筑的艺术性来自身体而非建筑的德)。这些形式美的道德内涵进入建筑形成了最基本的价值。相对来说,建筑中的道德成分,更多的来源于建筑的实践特征,即建筑实践的主体并不是作为客体的人,而是作为群体的人。建筑活动的完成依赖群体,于是其道德性便以地域,民族,时代等文化特征,审美观念堂而遑之地渗透到建筑实践中去。由于道德本身,作为一种知识,以语言为媒介,是群体对个体权力的产物,它不能证明其自身的合法性。在建筑行为中,自我主体性既表达了它的自由,又摆脱不了群体对其实施的权力束缚。

上一篇:破绽的反义词下一篇:机械厂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