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产生处理报告

2024-05-06

生活垃圾产生处理报告(共8篇)

篇1:生活垃圾产生处理报告

家庭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在调查上海市三岛龙州苑小区的垃圾生产量后,以访问的形式来调查垃圾分类的现状、垃圾不分类的原因及影响、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的建议。垃圾分类需要政府与国家的重视,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大环境下,想要实行垃圾分类还需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关键词:垃圾生产量;垃圾分类;可行程度;影响

序言

我们的祖国现已成为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使用,我们不能一味地使用资源而不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就从我们身边来看,居民的生活垃圾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以及再利用。反观发达国家,如日本,就将垃圾分类做的井井有条,这是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以此为调查方向,主要对我自己所在小区垃圾分类推广的难点以及可行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给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正文

本篇论文采用的是访谈式调查,即对居委会管理人员以及在小区中随机抽取几幢大楼的几位住户,进行提问并请调查对象回答的方式。上海市金山区三岛龙洲苑小区(以下简称“三岛小区”)地段优良,建成时间也较久,所以有稳定的住户,因此选择该小区作为调查对象,或者说是以此来反映社会成员对于垃圾分类情况的问题是较为妥当的。在经过询问三岛小区居委会成员之后,得知该小区每日的垃圾生产量约为3.2至4.3吨,当问及什么类型的垃圾占每日垃圾生产量比重最高位时,居委会的管理人员迟疑地回答:并不清楚。

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

经过访谈之后,所得到的反馈显示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是非常不尽如人意的,在抽取的50位调查对象中,只有一家住户表示自己家中会分类垃圾,但分类对象只是将电池类的垃圾分类,其余生活垃圾仍是一起丢弃的。据调查对象介绍,三岛小区在去年曾经实行过垃圾分类,具体措施是在相应的垃圾桶上贴上干垃圾与湿垃圾的标签,一次希望居民可以按类别分类。但依实际结果反映,居民们大多还是将干湿垃圾混在一起丢弃。后来,此次垃圾分类行动便是不了了之了。以此观社会,在小区之外,可以说全国各地的垃圾桶,大多都是分类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废旧电池垃圾”以及“烟蒂丢弃处”(如下图)。

图1 然而,真正能做到按照垃圾桶上的指示来丢弃垃圾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有调查对象对此次调查表示是多此一举,但是,我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是资源。生活垃圾在人们看来是不值得理会,丢弃了便不愿意在管的东西,可是,生活垃圾也是资源,它是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很重要。

产生现今垃圾分类情况的原因

产生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在与三岛小区50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之后,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垃圾分类在我国没有明确的规定。受访者表示自己能够分清的分类基本只有塑料制品、电池类、生活类等依靠肉眼可区分的材料来区分垃圾的分类。也就是说,除了专业人士,目前中国的普通人士基本上只能凭生活经验来区分垃圾的类别。这就暴露了一个弊端:首先在制度上就没有明确的规范划分,这可以说是源头问题,日本的垃圾分类就做的十分细致,以瓶子为例,不同材质的盖子就有不同的分类。在我国,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其实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又和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类方法不平行。因此,如果想实行并推广垃圾分类,首要做的事是明确规定垃圾分类的项目。

第二,公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许多受访者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有关垃圾分类的教养或者说科普。以受访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学校基本不会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的信息;对成年人来说,更是不会去大力宣传。国家并不存在垃圾分类的氛围以及动力,这就导致了公民也没有存在垃圾分类的意识,不管是餐厨垃圾、生活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等,都放在一起丢置。

第三,拾荒现象较为普遍。受访者表示经常能看到拾荒者在三岛小区的垃圾桶翻找,此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普遍。在我国,垃圾分类完了后被送到垃圾中转站,压缩打包后再送往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站和垃圾发电厂等垃圾处理场所。垃圾焚烧和发电前会对垃圾进行预处理,也会做一些比较粗糙的回收工作。垃圾焚烧后的炉渣,可以做建筑材料,飞灰为危险废物,要按危废处理。中国目前的可循环垃圾,或者说回收价值较大的垃圾大部分都被拾荒者或者捡垃圾的进行初步回收了,应该说他们完成了较大部分垃圾重收利用的工作。当然这也导致了我国垃圾的热值较低,垃圾发电的效应不高。

第四,实行垃圾分类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受访者表示,三岛小区之前也推出过简化版的垃圾分类,但还是没有多少居民能做到。垃圾分类说到底还是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但是环境保护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以垃圾分类来说,看似简单但是其实它的复杂程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高。一旦负责管垃圾分类,必定会费很多人力与财力,但效果是否良好仍是未知数。

垃圾不分类的影响

对于垃圾不分类回收带来的影响,在与三岛小区50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之后,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对于土地的侵占。生活垃圾中含有不少不可降解的物质,对这些不可降解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话,会侵占土地资源。

其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受访者们表示最担心的就是对于废弃的电池,很多家庭起初都不会把电池扔进生活垃圾一起,但是他们并没有在三岛小区发现有关回收废旧电池的地点,随着废电池开始增多,久而久之,便放弃了分开丢弃的想法。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一旦埋入土地,对土地的侵害以及对人类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此外还有废塑料,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再次,对于资源的浪费。不同的垃圾能够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如果全是一股脑儿将它们混合在一起,那他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焚烧发电。但是明明有更好的利用方式,如此处理,岂不可惜?

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

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有一下四种:

第一种,支持。只要有相关的措施发布,他们表示一定会按规定分类垃圾。持这种态度的受访者有8人,所占比重为16%。

第二种,支持但对垃圾分类的推广表示怀疑,并且觉得实行起来较为麻烦。持这种态度的受访者有10人,所占比重为20%。

第三种,表示实不实行垃圾分类都可以,表示无所谓态度。持这种态度的受访者有26人,所占比重为52%。

第四种,不支持,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了,维持现状就好。持这种态度的受访者有6人,所占比重为12%。

纵观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统计,垃圾分类在群众中的基础还是较为良好的,这有利于推广垃圾分类。

解决措施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科学家、技术人员和政府部门,把相关回收体系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本身就已经不容易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然后需要有效的宣传使得多数人能够理解并运用这套垃圾分类法则,然后我们才能够实现足够高效的垃圾分类。

先是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分类垃圾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是非常庞大的。比方说某市民在家中给垃圾分好类,可当该市民拿下去丢弃的时候,楼下却只有一个垃圾桶,那么试问,该市民的分类又有何意义呢?再假设楼下可以分类了多个分类的垃圾桶,然而垃圾车只有一个车厢,环卫工人将分好类的垃圾又混合在一起,那么放多个分类垃圾桶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系统必须一直分下去,分到整个垃圾处理完成,才可以算功德圆满,任何一个环节卡住了,前面的所有分类都是无用功。

其次是需要强度和频率足够的宣传教育,这个甚至可能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全部完成。要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不要说已经年迈的老人,就连现在的中年、青年的垃圾分类习惯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改过来的。我们只能改,只能通过高强度和高频率的宣传来一点点改掉自己已经形成的混扔垃圾的习惯,真正的希望是从儿童开始,他们还具有可塑性,他们的习惯还来得及从小培养。在我们改正,他们养成,然后逐代淘汰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习惯才能够巩固下来。

参考文献

无。

篇2:生活垃圾产生处理报告

坐上539前往司门口经过青菱寺,窗外飘进来一阵阵恶臭,谁是罪魁祸首?青山校区,徐东地带,垃圾成堆,谁替他们解决?每天我们都制造出大量的生活垃圾,他们被运往哪里?农村?或者被掩埋?面对漫天飞舞的塑袋,面对满地的垃圾。你是坐视不理?埋怨?还是坚持环保?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是困扰城市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武汉市是全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据20_年统计数据,人口达到910万人,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武汉城市的繁荣。然而,在倡导_的今天,武汉却开始没有了往昔的发展势头,在众多因素中,环境是一个瓶颈。都说城市卫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然而武汉给人的第一印象便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这都是城市生活垃圾惹的祸!

在贯彻_的今天,绿色环保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武汉提出了建设生态武汉,森林武汉的口号。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能否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与检验。

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_和“_”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_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抢抓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机遇,提出“以强市富民为核心,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势力”的发展理念,强调政府工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实践中,把社区建设作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维护和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力求创新发展,为建设和谐五环内、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眸江城社区建设,得从20多年前说起。1986年,武汉市民政局的一份武汉市民政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武汉进入老年型社会。江岸区大智街和江汉区民族街率先举起了社区服务大旗。,武汉正式简历和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其中江汉区的经验被称为“江汉模式”。两年后,武汉市委、市政府启动社区建设新方案,用三年时间,在7个中心城区的883个社区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在改造社区环境的同时,推行“就业和社会保障到社区、城市管理到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社区、社会服务到社区”。去年9月底,最后一批中心城区社区达标。目前,武汉正在探寻建立社区建设长效机制。同时,启动“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将社区建设延伸到城区的农村,打造城乡一体、和谐美好的江城新画卷!

今年暑假,我们团队5人以环保为大背景,以城市生活垃圾为大主题,开展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策划以及听取知道老师的意见后,我们决定以居民区为主要调查对象。据了解,目前6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由小区居民的有机垃圾二次污染后产生的,小区有机垃圾的不断增多是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的源头。在实践中,我们对青山徐东地区、南湖街道、黄家湖大学生城以及红霞村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了南湖街道办环卫局和丽岛物业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了居民小区生活垃圾的大致处理情况;在低碳环保这一政策思想的引导下,国家要求20_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而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总量的60%,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因此,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既有利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又有利于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收回111份,有效问卷为93份,回收率达到92.5%,有效率达到77.5%。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推行:

1、调查对象

主要是南湖街道所辖的居民区,包括南湖街道办事处环卫部门,南湖街道所辖小区的物业公司,小区的居民,以及居民区的实地调查。

2、调查目的

以南湖街道的居民区为样本,以居民区的环境卫生为切入点,以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为主要调查点,调查社区在落实市政府关于构建花园城市的责任以及和谐社区创建的具体做法,了解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行现状。

3、时间安排

6月20日-6月28日前期策划和安排

7月1日-7月5日实地调查

7月6日-7月10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7月11日-8月25日暑假

8月26日-8月30日实践报告和总结的编写

4、小组成员分工

团队合作的项目:选题以及策划的编写,实践报告的编写

组长陈芳芳:负责工作的安排,联系调查单位,采访街道办组员丁勇和佘亚:负责采访的记录,图片的采集

组员潘金涛和杨红梅:负责居民区的数据收集以及最后数据处理分析

三、现象剖析

南湖街位于武昌东南部,20_年5月正式成立。由七个社区,22个小区(分属十一家物业公司)组成。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万人。周边与武昌区的紫阳街,洪山区的井岗村、红旗村、北港村、南湖村相邻,有十条连通道路,属典型的村中城和插花地带。南湖街道虽然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面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展开工作,但是还是没有做足工作,存在很多弊病。因此,该居民小区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方面遭遇现实尴尬,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

1、南湖街道分类垃圾箱设置不合理,首先在数量上就不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东方莱茵8个,鸿鼎6个,宝安0个,不能满足垃圾分类的要求。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二:分类垃圾箱设置

2、居民垃圾回收途径存在多种选择:如图所示:87.1%的人把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卖给废品回收人员;8.60%的人倒入垃圾回收站;36.60%的人,直接将垃圾混在一起倒入垃圾桶;47.30%的人到时候看情况而定

3、分类垃圾箱发挥作用不大:调查中,7.5%的人认为分类垃圾回收箱发挥较大作用,56%的人认为发挥作用较小,37%的人认为不能发挥作用。

4、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不完全,如图所示:

图中所示:1%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分类投放垃圾,66.7%的人不分类,19.3%的人不分类。

5、居民有回收废品的习惯,但是在垃圾分类投放方面做得不够。

篇3:生活垃圾产生处理报告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控制

卫生填埋作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 以工艺简单、投资少、处理规模大、运营费用低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国内大部分填埋场已逐渐被居民区包围, 垃圾填埋场在运营过程中腐烂垃圾和垃圾渗滤液等臭源物质产生的臭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已成为威胁填埋场安全运营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瓶颈问题。

1 恶臭气体组成与来源

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主要包括含硫类化合物、含氮类化合物、卤素及衍生物、烃类、含氧类有机物等, 其中硫类化合物主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醚、硫醇等, 氮类化合物主要有胺类、氨气、酰胺、吲哚等, 卤素及衍生物主要有氯气、卤代烃等, 烃类主要有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氧类有机物主要有有机酸、醇、酚、醛、酮等。恶臭源中恶臭类有低级脂肪酸 (LFA) 、有机胺、氨及杂氮化合物等, 有味类有醛、酮、醇、酯、卤代烃、芳香烃、脂肪烃、柠檬烯等;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臭气污染物具有嗅觉阈值浓度偏低的特征, 极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不适的影响;恶臭污染物的产生量、散发程度与填埋场所在位置环境因素中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有较显著的相关性, 具体关系特征以某卫生填埋场主要恶臭污染物H2S、氨气、臭气浓度的2013年3月~2014年2月监测数据变化特征为例, 详见表1。

垃圾车运输、填埋作业区、未有效收集填埋气的日覆盖和中间覆盖区域、渗滤液收集及处理区域等为恶臭产生的主要源头。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 部分垃圾运输车辆车厢密闭不严, 存在滴、漏, 沿途抛洒的现象, 散发恶臭。填埋作业过程中, 如在垃圾倾倒、摊铺、压实等环节会产生并逸出大量高浓度臭气。美国的相关学者通过测试八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得出的结论是基本所有的NH3, VOCs, H2S浓度最大值都出现在填埋场新鲜垃圾作业区面卸料平台作业面区域, 而在其他已中间覆盖垃圾填埋区域处浓度值较低[1];填埋场日覆盖和中间覆盖堆填区, 虽然已覆土或盖膜, 但因目前国内的生活垃圾有机质含量高, 降解速度快而剧烈, 堆体水位又比较高, 很难进行高效收集, 会散发出大量高浓度臭气。填埋场的渗滤液收集和处理设施, 如集水井、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等, 也会逸散大量臭气。

2 填埋场恶臭控制及存在问题

目前填埋场臭气控制效果不佳, 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臭气控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 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物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 且不同的臭源点恶臭物质种类组成成分不同, 臭源点的分布及强弱随填埋场的垃圾进场量及作业实施计划情况而不断变化, 但目前未有精确的恶臭方面专业的在线自动监测设备, 仅凭抽样监测数据, 较难及时反映填埋场的臭气特征, 易导致采取的恶臭控制方法针对性差, 且具有滞后性。2) 导致恶臭污染物产生的因素较多, 且相关的各季节气候动态变化特征、影响臭气的关键性因素、垃圾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与恶臭物质产生之间的特征、恶臭物质散发强度及降解、转化过程中与环境因素、垃圾来源及新鲜程度的相关性较难研究。3) 臭气污染物的产生量随季节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较难界定, 硫化氢、氨气、臭气浓度等恶臭物质产生、散发强度等规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4) 填埋场过渡性覆盖状况 (中间覆盖、日覆盖) 和垃圾堆体内渗滤液疏导状况直接影响到垂直填埋气体收集井的收集效率, 且一些填埋气收集井由于垃圾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气密破损, 需要检查与修护, 很难全部运行, 也直接影响到填埋气收集率, 从而导致未被收集到的填埋气扩散到大气中散发恶臭气体。5) 垃圾堆体沉降不均匀产生缝隙, 导致沼气释放、伴随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6) 垃圾初始含水率高, 卫生填埋后雨污分流效果不到位, 导致堆体滞留大量渗滤液, 对气体形成水封作用, 造成填埋气收集困难, 恶臭气体内部聚集后不规则逸出。7) 填埋场作业面产生恶臭很难实施密封和恶臭气体收集。8) 调节池和臭气收集装置较难完全封闭, 易使相关配套抽气设施气量不足等, 无法形成饱和负压状态, 导致臭气部分外逸。

3 填埋场恶臭控制对策

1) 加强垃圾前段治理措施。从源头减少恶臭物质的产生量。a.促进源头减量, 推进垃圾分类。b.控制垃圾的收运时间、减少腐烂程度、干湿分离、控制水分以达到控制厌氧程度的目地。c.在生活垃圾的收集阶段添加药剂和除臭菌等, 抑制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恶臭产生及散发的物理、化学的生态环境, 降低恶臭物质的产生量。d.提高垃圾运输车辆运输车厢的密封设施完善程度, 控制垃圾车滴漏现象;及时冲洗道路并喷洒除臭剂。2) 探索对填埋区域操作流程和管理的优化, 严格规范操作。探索改善填埋场的运营管理、作业方式, 包括严格控制填埋层垃圾堆体的厚度、探索垃圾面最佳覆盖材料与方式、严格控制垃圾作业面积及作业时间等。根据恶臭的各种季节特征综合使用多种除臭方法, 及时完善相关除臭措施的效果, 并根据其产生恶臭物质的不同特征, 进行分区域、分单元防治, 通过多种类型除臭研究 (化学型、物理型、微生物型、植物提取液型等) 的比选研究, 并且尝试在空间和时间上对除臭作业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以期获得最高效率, 从而使恶臭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例如:a.垃圾填埋作业面日覆盖、已填埋垃圾堆体的中间覆盖, 严格按照卫生填埋场技术规范进行运营管理, 分单元、分层作业;垃圾堆体采用临时覆盖以隔绝其与空气的接触, 在源头上封闭臭源物质;b.严格限定填埋作业区垃圾裸露面积, 并广泛喷淋微生物除臭剂去除臭气分子;c.根据作业计划以及堆体的形变, 在填埋区内动态建设雨、污分流设施。3) 针对恶臭的特征制定动态治理措施。根据卫生填埋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地貌、地形、气候等特征, 对恶臭物质的产生、散发等特征进行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持续跟踪分析, 寻找并研究其具体规律性, 通过比对试验研究生活垃圾填埋场内低嗅觉阈值与高浓度的主要恶臭污染物, 并有针对性地根据其物理和化学特性恶臭强度的散发规律进行比选不同臭源点的恶臭控制方法, 且在恶臭污染物形成的源头或前体物上有针对性的治理。4) 完善恶臭收集措施, 强化末端处理。完善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等措施, 尽可能减少恶臭气体的溢出量;强化填埋作业2年之内中间覆盖区域的填埋气收集, 密布填埋气收集竖井, 经验表明, 在处于产气高峰期的中间覆盖面, 收集竖井间距应由常规的40 m~50 m缩减至15 m~20 m, 并同时做好井内渗滤液抽排;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必要的水平收集井。减少收集半径并及时排除收集管道中的冷凝水等, 防止堵塞管道。通过收集管汇集到输气管道的填埋气, 气液分离后, 采用罗茨风机等抽风设备将填埋气体以负压状态由集气井和管网中集中抽出, 同时使恶臭气体从垃圾填埋层中强制排出, 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例如:填埋场沼气利用CDM项目, 把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通过收集系统将填埋气集中, 再将收集的填埋气经过预处理装置净化、除尘、除水、稳压后送入燃气发电机, 发电后通过输配电系统, 将发出的电能输送到电网。完善调节池盖的密封性, 增大对渗滤液调节池的抽气量, 实现调节池不同区域均匀的负压抽气;并加强渗滤液原水收集池及MBR处理区域的臭气收集措施的完善, 将收集的臭气及时输送至配套的微生物除臭塔处理设施、活性炭除臭装置等进行有效处理。

4 结语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成因较多且复杂, 要从垃圾收集运输、填埋作业、渗滤液收集、臭气收集处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和控制。因恶臭物质的污染源不同, 产生恶臭污染物的组成和特性差异较大, 应针对不同的恶臭污染源而选择不同的控制方法、技术, 并对恶臭源头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从而避免或减少恶臭扰民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调查报告

一、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原因

1. 社会进步

在很多年前,社会科技并不发达,塑料、电池等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垃圾在农村使用少,因而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农民对塑料等制品使用量陡然增加,其结果是产生大量不可降解垃圾。

2. 农村人口增加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在封建传统观念的阻碍下实行得并不很好,所以农村人口仍以一个比较惊人的速度增长。人口增长直接造成对生活资料需求的增加,而生活范围并未扩大,导致一定生活范围的垃圾量相对增加,加重环境负担。

3. 地方政府不作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章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该法还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若管理不当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未见管理,也未见承担责任。至少在当地没有任何执法人员或单位出面管理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要说组织修建垃圾站,聘请人员进行垃圾回收。

4. 农民素质不高

个人认为,农民素质不高的根源并不全在农民本身。现在所有学校都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不注重其它素质的培养,当涉及环境问题时,也只是在课堂上匆匆带过。当代教育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过去?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农民,导致其环保意识不高,在农村出现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便不足为奇。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们不但要反思产生这一严峻形势的原因,更要思考应对的策略。

二、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措施

1.打破传统封建观念束缚

让农民主动接收先进思想文化,接受计划生育政策,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育观念,实行少生优生,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村民素质。

2.加强对地方行政机关监督

通过各种渠道向地方政府多提意见和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此外,还应通过法律强制有关部门执行,保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借鉴学习治理污染成功案例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法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该县按3~5户农户在一起为标准建1个垃圾定点收集池,每组建1~2个生态垃圾处理池,每镇建1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县城建1个垃圾填埋场。各村民小组以村民议事方式,从本组选1名保洁员,每周工作一天,将农户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组上的生态垃圾处理池,按标准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交废品收购站,将80%可降解处理的生活垃圾进行发酵处理作有机肥料,再由村上选出的1~3名保洁员将组上生态垃圾处理池无法生态化处理的建筑垃圾等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压缩中转站,最后由镇上派人送县上统一处理。除县财政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垃圾处理外,该县还通过村民每人每月交纳1元卫生费的形式,让村民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监督工作中,形成人人都是卫生监督员的良好局面。建立全省首个“新公民”培训基地,委托第三方专业培训学校,长期开展“新公民”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村民素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促进全县环境改善。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科学运行模式。罗江县的人们已经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行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也让我们看到了治理环境问题的希望。

环境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若不治理,于国家发展有碍、于人民生活有害,国家的民族复兴之路也将异常艰难。只有落实于行动,各司其职,才能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做出贡献。▲

篇5: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自查报告

随着我镇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追求经济的发展等因素,我镇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在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比较落后,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一、我镇对农村生活垃圾清理的主要做法

1、户集中。以户为主对房前屋后进行清理,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首先把一些可燃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统一燃烧,然后运送到田间地头,就地烧肥;之后把纸板、书报、塑料制品、金属等分拣出来,作废品变卖处理;最后对一些不方便处理的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到垃圾堆放点转运处理。

2、村收集。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造垃圾池,让村民将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垃圾池内,统一收集后转运到县城集中填埋处理。

3、乡镇转运。对于我镇现有的10个垃圾池,目前我镇基本每隔两天清运一次,转运车辆及费用由镇上负责。

二、我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机构

XX镇环卫站是我镇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机构,其成立于2001年,现有环卫职工18名,设施仅有手推垃圾收集车10部,清运车5部。由于镇域内没有专业的垃圾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只能运载到县城填埋处理,由于清运行程过长,导致我镇环卫站日处理垃圾能力不足10吨。近年来,我镇围绕 中共XX市委、市政府对XX提出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镇创建工作,并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镇生活垃圾日产量达到40多吨,给我镇环卫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为树立生态文明镇卫生新形象,保护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中心镇卫生质量和环境质量,解决垃圾扰民问题,保护XXX河,革除居民向XXX河倾倒垃圾恶习,保护中下游百万群众饮用水源,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过程中无二次污染,保障全镇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成果,依据《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0-2020)》要求,我镇决定完善镇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建设。建设项目包括:建设垃圾转运站、垃圾堆放点,购置清运车10部,铲车3部,推土机2部,洒水车3辆,自卸式小四轮拖拉机20辆、手推收集车60部、果皮箱800个、垃圾桶800个等。

四、存在的问题

1、农村群众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楚,缺乏环保意识,时有乱丢乱倒垃圾现象,数量庞大、成分复杂的农村垃圾是一个很大的农村环境的污染源。农民对垃圾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不强,对农村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很难将其循环利用。

2、缺乏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监督

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农村环保及农村垃圾处 2 理利用的法律法规,加之农村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使得有法也难依、有法也不依。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点脱离农村实际,采取行政处罚的方式在农村中的可行性不强。村民集体对环境保护缺乏有效地监督,对任意排放处理农村垃圾不重视。

3、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镇财政困难,目前镇政府投入的相关资金较少,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较少。

五、工作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农村环保管理。

2、完善农村环保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法律监督执行力度。

3、开展村民群众自治,加强邻里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管理。

篇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调查报告

为能更直观地了解梁平县农村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问题,我于2014年8月19日在梁平县大观镇梅花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据调查,该村主要生活垃圾是农用塑料薄膜、电池等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该村村民不分地点倾倒垃圾,河岸、荒土均成为垃圾堆积地,没对垃圾进行分类,垃圾数量庞大。调查该村村民蒋某、姚某和吴某如何处理生活垃圾,他们的回答不谋而合――乱倒。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原因

1.社会进步

在很多年前,社会科技并不发达,塑料、电池等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垃圾在农村使用少,因而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农民对塑料等制品使用量陡然增加,其结果是产生大量不可降解垃圾。

2.农村人口增加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在封建传统观念的阻碍下实行得并不很好,所以农村人口仍以一个比较惊人的速度增长。人口增长直接造成对生活资料需求的增加,而生活范围并未扩大,导致一定生活范围的垃圾量相对增加,加重环境负担。

3.地方政府不作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章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该法还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若管理不当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未见管理,也未见承担责任。至少在当地没有任何执法人员或单位出面管理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要说组织修建垃圾站,聘请人员进行垃圾回收。

4.农民素质不高

个人认为,农民素质不高的根源并不全在农民本身。现在所有学校都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不注重其它素质的培养,当涉及环境问题时,也只是在课堂上匆匆带过。当代教育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过去?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农民,导致其环保意识不高,在农村出现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便不足为奇。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们不但要反思产生这一严峻形势的原因,更要思考应对的策略。

二、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措施

1.打破传统封建观念束缚

让农民主动接收先进思想文化,接受计划生育政策,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育观念,实行少生优生,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村民素质。

2.加强对地方行政机关监督

通过各种渠道向地方政府多提意见和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此外,还应通过法律强制有关部门执行,保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借鉴学习治理污染成功案例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法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该县按3~5户农户在一起为标准建1个垃圾定点收集池,每组建1~2个生态垃圾处理池,每镇建1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县城建1个垃圾填埋场。各村民小组以村民议事方式,从本组选1名保洁员,每周工作一天,将农户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组上的生态垃圾处理池,按标准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交废品收购站,将80%可降解处理的生活垃圾进行发酵处理作有机肥料,再由村上选出的1~3名保洁员将组上生态垃圾处理池无法生态化处理的建筑垃圾等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压缩中转站,最后由镇上派人送县上统一处理。除县财政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垃圾处理外,该县还通过村民每人每月交纳1元卫生费的形式,让村民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监督工作中,形成人人都是卫生监督员的良好局面。建立全省首个“新公民”培训基地,委托第三方专业培训学校,长期开展“新公民”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村民素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促进全县环境改善。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科学运行模式。罗江县的人们已经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行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也让我们看到了治理环境问题的希望。

环境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若不治理,于国家发展有碍、于人民生活有害,国家的民族复兴之路也将异常艰难。只有落实于行动,各司其职,才能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做出贡献。▲

篇7: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垃圾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种类上也日益增多。要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农村的垃圾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积极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对农村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各地大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运作的新模式,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正在由过去的随意排放向无害化处理转变。本文针对农村基层开展调研,探寻一条普遍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本县农村垃圾现状、垃圾处理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当前农村垃圾的实际情况,并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提出了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自然村的村组干部及村民,向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共选取 80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收集调查问卷的答案,实地深入调查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和方式,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对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深层沟通、探讨。

三、调查内容

(一)垃圾的来源及分类

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各乡镇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状况存在着差异,农村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相差较大。我们对抽样的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按照农村垃圾的来源,主要分为四类: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

固体废物,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重居于首位,约占75%,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厨余垃圾、废织物、废塑料、废纸、陶瓷玻璃碎片、废电池、废电器元件以及其他废旧的生活用品等。

2.农业生产垃圾。农业生产垃圾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残留的花和果实、畜禽粪便以及生产残留的地膜和棚膜等。

3.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农户建房、水利工程、企业建筑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废料。

4.产业垃圾。产业垃圾主要指工业、农林业、畜牧业及医疗卫生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常带有一定的毒性,能够破坏整个人居环境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中很多产业垃圾应划入危险废物类别中进行安全处理,但从目前来看,产业垃圾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例较小。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向全县24个乡镇抽样80个自然村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收回486份,有效问卷486份。其中,年龄分布为:13岁以下占2%;13-20岁占18%;20-40岁占45%;40-60岁占31%;60岁以上占4%。受教育程度分布为:小学文化占43%;初中文化占35%;高中文化及以上占12%。

1.垃圾的种类、数量及处理方式。在调查中,39%的人认为周围的生活垃圾较多,生活垃圾中厨房废弃物(剩菜剩饭、煤灰、没用的食材等)占52%;生产垃圾中的自办作坊所产生的废弃物占31%。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选择随意倾倒到垃圾围的占42%,选择填埋的占12%。由此可见农村对于垃圾处理的方式还需改进,人们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

2.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对于垃圾分类问题,大多数( 43%)的人不了解如何分类,只有10%的人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且大部分( 68%)的人不关注或很少( 26%)关注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可见,对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和环保的相关知识。

3.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政策和宣传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宣传教育活动,46%的人们表示并不了解,21%的人表示只是偶尔有这种活动。环保意识并不是在短期时间内就能迅速养成的,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经常举办一些关于环保和垃圾分类处理的活动,长此以往,才能起到更好的宣传的作用。

四、现状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很多政策性法规在农村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关心,同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不能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无法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给予统一、有效的制度指导和保障。同时环境保护是一项慢性的工程,在没有制度硬性保障的前提下,基层干部更多的倾向于出政绩见效快的项目,因此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还未引起高度重视。

(二)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循环利用率不高

农村垃圾主要以厨房生活垃圾为主,占垃圾总量的56%,如动植物食品的去除物、剩饭菜、洗漱残渣和油污垢等;其次是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重量的24%,组成成分包括建筑、混泥土渣、燃料的灰粉、家禽粪便、动物食品骨骼等;随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纤产品特别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以及处理成本也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已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垃圾的循环利用率较低,且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三)保洁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以我县为例,24个乡镇340个行政村配备了15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置、维护村庄及河道公共环境的日常保洁等工作。据调查,15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中,年富力强的不多,因此只能简单的对垃圾进行清扫,而不能真正发挥保洁员指导、监督、宣传教育的作用。部分保洁员自我要求偏低,缺少工作的横向比较,工作缺乏深度,不够全面,致使垃圾清运、处置和垃圾箱外的垃圾清除不及时,垃圾的分类、堆放均不规范。

(四)农村居民垃圾危害意识低下

农村生活垃圾之所以随意倾倒,一方面是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养成了生活垃圾房前屋后随意倾倒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居民对垃圾造成环境严重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的主动意识,给垃圾治理带来了难度。

(五)基础设施不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基本物质前提。长期以来,农村公共财政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视生产性投入,对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的投入少,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匮乏,管理也很不规范。

五、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推动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有序进行,应从立法上完善,力争使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需要严格立法,建立治理农村垃圾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应措施,填 补农村垃圾处理监管法律上的空白,各乡镇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保意识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农民对卫生保洁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民群众克服随处扔垃圾的习惯,逐渐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各大媒体、宣传单、宣传画,以及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讲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环保意义,营造出一种人人宣传、个个参与的管理氛围,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的发生和扩散。政府组织建立宣传队伍,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的危害性,让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及卫生监督管理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群策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增添基础设施

资金投入是能否真正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 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逐步推动和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良好治理机制,才是从根本上处理农村垃圾的重要保障。

1.政府财政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县、镇财政每年在预算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县财政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制定投入标准,每年进行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投资,各乡镇财政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给予补贴;在资金拨付上,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垃圾定点存放、按时清运、经检查验收达标的,按季度发放到乡村。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置垃圾箱、垃圾围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添置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各种车辆和工具,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部门,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倾倒、集中处理、专人负责。对于地处偏远、无经济能力解决垃圾规范处理的农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建立片区垃圾集中投放点和填埋场,保证农村的生活垃圾都做无害化处理。

2.村里积极筹资,逐步实现村民自治。各村要通过“ 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垃圾收费项目,同时采取“一事一议”筹资方式收取保洁费用,筹集垃圾围建设、垃圾桶购买、清扫工具和保洁人员工资待遇等专项资金,有条件的村可以从村集体收入中解决卫生保洁费用。

3.加强宣传,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企业的参与,我们可以引导并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同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帮助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村配建垃圾收集设施。

(四)加强人员配备,规范运行流程

要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确,同时,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增强技术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运行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分工。农户负责定点投放,做好自家的环境卫生,并按照垃圾袋装的要求,将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内,村组负责定时清收,将本村的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到乡镇垃圾综合利用站,进行集中处理。

(五)探索生态模式,鼓励综合利用

提出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则将沱江镇周边村组纳入城镇污水统一处理系统,确保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

(六)建立监管督查机制,确保常态化

篇8:生活垃圾产生处理报告

一、生活垃圾焚烧是在人为制造二恶英

二恶英在大自然中本不存在, 除火山爆发、森林草原失火等自然因素造成外, 主要是人为制造的, 生活垃圾焚烧即是主要行业之一。

二恶英是75种多氯代二苯异构体 (PCDD) 和135种多氯二苯呋喃异构体 (PCDF) 的总称。其中, 氯原子取代苯环上2、3、7、8位的氢原子, 所形成的二恶英 (2、3、7、8-四氯-二苯-对-二恶英) 毒性最大, 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 000倍, 一盎司 (28.35克) 二恶英就可毒死100万人, 称为“世纪之毒”;二恶英同时是一级致癌物且具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 直接危害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键康。

二恶英非常稳定, 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年, 在空气中光化学分解半衰期为8.3年 (有资料说其半衰期为14~273年) 。难溶于水却易溶于油类脂肪, 极易积累在乳制品、肉类、鱼类、贝类、油脂、蛋类等食品中从而进入人体积蓄在脂肪内。早在1998年我国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就已将二恶英列为危险品。

二恶英的生成需要许多条件:如有苯系物、氯元素、氧元素、催化剂铜/铁/钴/镍/铝等, 最重要的条件是温度, 在300~400℃最易形成。尽管生活垃圾中有许多形成二恶英的前驱体物质, 但若不焚烧就没有产生二恶英的热化学反应, 就不会产生二恶英。因此焚烧生活垃圾实际上是在人为制造“世纪之毒”二恶英。

二、 垃圾焚烧炉推广还需谨慎

有人提出:“垃圾焚烧是所有垃圾处理方法中, 投资最大的, 也是减量化、无害化最彻底的方式” 。我国一些产业政策也明确指出“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及垃圾焚烧尾气处理技术……二恶英的排放浓度全部达标 ”。还有人宣称“现在控制二恶英的技术已很成熟, 只要控制温度、时间、湍流度、让烟气在800℃以上炉膛超过2秒钟, 二恶英基本可以消除”。发达国家一直吹嘘其垃圾焚烧炉能消除二恶英, 烟气中二恶英排放浓度可达欧盟最严格标准0.1ngTEQ/Nm3。我国也高价购进了不少发达国家生产的各种垃圾焚烧炉。但这些焚烧炉处理二恶英真有这么好的效果吗?

第一, 这些焚烧炉须在最严格的管理、最精确的操作下达到指定的准确温度、时间、湍流度和800℃以上温度2秒, 二恶英才能达到排放标准。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厂能有如此“理想”的管理和精确操作吗?如果管理不力、操作不当后果如何?第二, 这些焚烧炉即使解决了烟气中的二恶英排放浓度达标问题, 而富集了二恶英的活性炭、布袋除尘收集的含二恶英的粉尘、含二恶英的炉灰 (约占原垃圾量的1/2) 如何处理?该工艺和设备却不能回答。第三, 焚烧厂烟气中的二恶英能实时在线监测吗?能随时知道其浓度超标并进行预警而加以有效控制吗?事实上,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对二恶英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测。所有这些问题是现有国内外垃圾焚烧炉没有解决、在短时间内也解决不了的, 既然如此就把垃圾焚烧炉说得如此神奇, 十分缺乏科学根据。

2001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47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状况调查, 在20座生活垃圾焚烧炉中抽样监测结果为:烟气中二恶英超标率57.1%, 有的落后垃圾焚烧设施烟气二恶英超标99倍。

因此把生活垃圾焚烧炉说成“无害化最彻底”, 能使烟气中二恶英能达到世界最低排放浓度还需进一步科学论证。

三、 垃圾焚烧耗能而制毒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与发达国家不同, 没有进行严格分类, 废书报、大中型纸质/塑料包装箱袋多被回收, 剩下的有机物主要是菜根、烂菜叶、果皮、垃圾塑料袋、碎纸 (如餐巾纸、卫生纸等) 、金属等无机物。这就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此类垃圾具备了产生二恶英的所有前驱体物质;二是垃圾热值低、含水率高。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热值在3, 000kj/kg~5, 000kj/kg, 并且在垃圾焚烧时必须添加20%以上的煤/气/油, 以致于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从2006年起多次发文规定生活垃圾焚烧添加燃料不得超过垃圾总量的20%。

同时垃圾焚烧时产生大量烟气, 其中除含二恶英外, 还有NOx、SO2、粉尘、气态汞, 炉灰中还含重金属和二恶英。为了减少烟气中的这些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必须进行消烟除尘、脱硫脱硝、严格处理不能作建材用的含二恶英废渣, 其污染治理设备和运行成本很高、耗资耗能不环保。另外, 垃圾焚烧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不符合低碳发展趋势。

四、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焚烧趋势

从国外趋势看, 垃圾焚烧设施排放的二恶英占较大比例, 有作者综合有关资料, 指出国外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中二恶英的浓度范围在10-6~10-4mg/m3之间。在采用焚烧方法处理生活垃圾较高的国家中, 二恶英排放量的10%~40%来自垃圾焚烧厂; 1990年日本的统计资料公布, 日本二恶英排放总量中80%以上来自生活垃圾焚烧。

表1表明, 欧美等发达国在垃圾焚烧高峰期时比例最高也就30% (荷兰) , 而英国仅9%。

实际上, 在发达国家垃圾焚烧法已进入衰退期, 已有1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了对焚烧垃圾的部分禁令, 新的垃圾焚烧炉在欧洲几乎没有市场。德国、比利时等使用焚化炉最多最早的发达国家早已相继颁布了“焚化炉禁建令”。

在国际法中已制定“预警、预防、限制越界影响”三项原则来抵制垃圾焚烧。美国到2003年关闭了98.1%, 其焚烧产业从1996年以来就几乎陷入停业。鉴于此, 国家环保部, 外交部,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局发布《关于二恶英污染方法的指导意见》 (环发 (2010) 123号) 把“废弃物焚烧”列入二恶英的重点污染行业, 并要求进行二恶英的重点污染行业, 对二恶英进行削减和控制, 强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因此在我国推广垃圾焚烧还需谨慎。

五、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生活垃圾焚烧具有巨大的毒性、技术、资金、淘汰风险, 将给人体和环境带来严重恶果, 目前不应大力推广和扶持, 相反应严格控制。

(二) 建议。

第一, “十二五”期间重点不应推广和扶持生活垃圾焚烧, 而应首先着力于垃圾分类、研究现有焚烧炉产生的富集二恶英的活性碳、粉尘、炉渣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烟气中二恶英的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和预警机制、应急措施和设施;第二, 生活垃圾、医疗固废和火葬场不能市场化, 避免私营企业不遵守环保法规而超标排放。应由政府出资建设、管理、运行、监督、向市民定期/不定期公布二恶英排放数据, 做到公开、透明, 接受市民监督;第三, 中小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县城目前不能推广生活垃圾焚烧, 因涉及高额投资和运行成本、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具高风险。更重要的是中西部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有填埋场地而无雄厚资金去建设和运行垃圾焚烧厂;第四, 现有各类垃圾焚烧厂的安全防护距离至少应设为1.5km, 目前的200米风险太大, 对居民健康无保障。

参考文献

[1].卢徐节等.中国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及利弊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2].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第57号令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7年修订)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65号) (环境保护部分) 第XV

[3].中国1/3城市深陷“垃圾围城”——二恶英是争论焦点[N].新京报, 2010

[4].张益.“生活垃圾焚烧中二恶英的产生和控制”[J].环境保护, 2000

上一篇:公司手机摄影大赛下一篇:小学作文批改评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