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

2024-04-19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精选9篇)

篇1: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

2016年“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宣传月”活动

慈利县零阳镇第一完全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宣传的通知》(慈教通„2016‟65号)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和在校内外得到广泛宣传,深入人心,确保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维护教育的公正、公平,顺利推进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在2016年“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宣传月”活动期间,我校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及其家长都能了解和认识国家对贫困学生一系列的资助政策,赢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精心部署了资助政策体系宣传工作 本次活动以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学生诚信、感恩教育为重点,以引导全体师生深入学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自强自立、努力成才为目标,成立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杨昌立同志任组长,副校长卓儒权同质任副组长,其他行政班子成员为成员。下设有专门办公室,由总务处副主任董小明同志任主任。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集体研究、制定了资助宣传月的活动方案,对学生干部和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部署我院资助宣传各项工作安排,下发到了小教、幼教两部相关负责人和各个班主任,确保了宣传月活动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二、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了资助政策体系宣传内容

一是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标语,着力营造了氛围。活动期间,前后校门主干道分别悬挂了“2016年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宣传月活动”横幅,教学、运动、生活三个区域共张贴宣传标语27张。

二是编发宣传资料,扩大了宣传范围。全校共印发宣传资料3200多份,做到了全体学生人手一份,并要求学生和家长在资料回条上签字备案。

三是形式多样,深化了宣传效果。在月初的周升旗仪式上,校领导和学生代表分别作了“助学政策助我们成长成才”主题演讲。校园广播站新开设了“感恩自助”专题,定期播发学生资助政策解读和贫困学生受助感言。各教学班分别组织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讨论、谈感受等方式,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了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意识。同时也形成了全体老师共同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热情关爱留守贫困儿童的良好局面。

三、几点不足

1.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活动的开展未能真正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少数人认为这是在开展形式主义的教育。2.宣传效果要再提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要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资助政策方面的知识,更要让同学们学会诚信、懂得感恩和践行励志,把贫困的压力化为奋斗的动力,在成长的道路上自强不息。

2016年5月26日

篇2: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

青州市朱良学校小学部

2016-9-23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

根据青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开展2016年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为使我校的学生资助政策深入人心,人人皆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我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我校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及各有关科室主任、老师的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此外制定了活动方案,让班主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保证宣传工作切实、顺利地开展。

二、宣传内容

大力宣传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意义、政策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相关工作要求;宣传社会有关方面和广大学生及家长对国家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体会和感受;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靠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措施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典型事迹。

三、发放宣传资料,人手一份

我校共发放1300多份宣传资料,确保学生、老师人手一份。发放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青州市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保证人人知晓资助政策,了解资助政策。

四、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学校充分利用课堂、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橱窗等载体开展日常宣传,确保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国家资助政策信息。学校在公示栏以及学校大门口显要位置都张贴宣传政策,并且在班级内召开了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专题班会。举行了一次以“助学政策 助我成才”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这一系列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家长、教师等社会各界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他们当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让更多的学生与家长了解政府与学校的相关学生资助政策,让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断扩大了学生、家长、社会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知晓面,有效实施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感受到国家与学校对自身的关爱,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履行助学政策中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从资助中获益,顺利完成学业。

青州市朱良学校小学部

篇3:管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一、学生资助的方式与分类

(一) 学生资助的涵义

学生资助就是社会各方面用财物来帮助学生。它表现为一种经济上的支持, 也就是说资助者所提供的是某种可用货币计量的财和物, 是一种经济上的支持, 而不是道义上的帮助。所以, 任何资助形式都需要资助者无偿投入大量资金, 任何一种资助形式都包含了资助者所付出的经济补贴。

资助只资助学生的学费、杂费、生活费或者其中的一部分, 即资助资金一般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期间的必要开销, 而不允许挪为他用。但资助又不是一般性的社会慈善活动。它面对的是特定的对象, 并以一定的筛选为前提, 被资助者必须通过了筛选而具备了某一资格, 且这种筛选往往不是一次性的。以奖学金为例, 学生首先要通过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 取得入学资格;入学后还要修完规定的课程, 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品行从同学中脱颖而出方能成为奖学金获得者。

(二) 学生资助的方式与分类

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目标导向下对大学生采取的资助方式也不尽相同, 资助方式因目标的多样性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大学生资助问题专家、英国学者伍德霍尔 (M.Woodhall) 根据各国学生资助的实际, 总结出十种不同的资助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分类可以得出不同的类别和组合:

1. 以学生是否直接获得资助资金为准, 可以分为直接性的资助和间接性的资助。

直接性资助是指学生可以获得可支配资金的资助, 这种性质的资助方式占据较大比例, 如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贷学金、毕业生税、“服务契约”奖学金等;间接性资助主要指国家通过对高等学校的资助和对学生个人及家庭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使学生或家庭免予承担的教育费用部分。

2. 以学生在资助中是否承担责任为准, 可以分为赠予性资助和自助性资助。

所谓“赠予性资助”即指资助资金无偿发放给学生, 不要求偿还。包括助学金和奖学金;“自助性资助”指资助资金需要学生以现在或未来劳动或者未来收入偿还的资助方式, 包括勤工助学、“服务契约”奖学金、贷学金、毕业生税等。由于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以及为了体现公平性原则, 近来年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把自助性资助作为选择资助政策时优先考虑的方式。

二、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和学费标准的持续攀升, 贫困生问题凸现, “奖、助、勤、补、减”几种资助方式都难以承担资助贫困生的重任。而助学贷款作为一种新的资助形式, 代表着学生资助的一种国际潮流, 同时也是学生资助未来发展的趋向。因此, 有必要对我国的助学贷款进行单独分析。

(一)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现状

我国目前存在三种形式的助学贷款, 即学校贷款、商业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贷款是无息贷款, 额度小、收益面也很窄, 对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力量有限;商业性助学贷款因为有抵押和担保, 虽然银行积极性较高, 但广大贫困生大多缺乏可以担保和抵押的财产, 所以也很难获得这种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目前是开展得较为深入并在未来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资助方式, 对它的研究是本部分的重点。国家助学贷款是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 (试行) 》中规定, 中国大陆境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可以获得学费和日常生活费的金融支持;还款期限一般不超过八年, 利率按人民银行颂布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 国家财政贴息50%;坏帐由学校偿付60%, 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偿还40%;除特困生贷款以外, 需要担保。2000年国家对原先的规定进行了一些调整, 对所有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生发放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并且经办银行也由原来的工商银行扩大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业务范围也拓展到全国。但在2002年2月, 又提出了“四定” (定学校、定范围、定额度、定银行) 和“三考核” (按月考核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人数和申请金额、考核已申批贷款人数和贷款合同金额、考核实际发话贷款人数和发放金额) 的原则, 对贷款额度进行了缩小限制。目前, 助学贷款的现状是:需要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获得资助的机会很少, 有近三分之二的贫困生并没有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 贫困大学生贷款困难的问题没有获得根本解决。

(二) 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贷款操作成本高且回收风险大, 银行缺乏动力。

各商业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普遍缺乏热情, 根本原因在于贷款的政策性和商业性没有协调一致。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 而其实施责任又被赋予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企业, 首先要考虑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如财政贴息一半;对助学贷款免征营业税等一系列的措施,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很多难题。贷款本金由银行自筹, 虽然在出现坏帐时, 国家对贷款本金予以核销, 但贷款毕竟占用了银行的流动资金, 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银行的业绩;单笔贷款的额度虽小, 但对贷款人的资格审查并不简单, 操作成本支出较高;而且在我国目前的信用审查和监管水平有限的条件下, 银行面临的贷款回收风险较大, 回收所需的成本也很高。所以, 各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一直缺乏积极性。

2. 不同高校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地位不同。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对于地方院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由地方财政贴息。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地方财政的情况差异很大, 有些地方财政无力承担财政贴息资金, 银行也就不愿意贷款。而且银行方面认为中央所属院校的学生未来预期收益较高, 又有中央财政的贴息, 所以愿意对其发放贷款, 而落后地区最需要贷款的院校却无法获得贷款。

3. 还款时间短、贴息较低、范围窄。

国家助学贷款文件中规定, 还款期限一般不超过8年, 即学生必须在毕业后四年内还清本息。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尚不完善, 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择业的困难和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 四年的还款期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而国外的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期则较长, 一般为8—12年。

政府财政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财政贴息为50%, 从表面上看这个比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不算太低 (有一半的国家财政贴息超过50%) , 但由于很多国家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执行的实际利率远远低于名义利率, 贷款的学生所获得的隐含补贴率 (指学生获得的补贴占贷款数额的比重) 在40—60%左右,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补贴率约为21%, 处于偏低的水平。另外, 政府的财政贴息只针对国家助学贷款, 对个人担保的商业性助学贷款没有补贴, 事实上许多家庭之所以选择商业性助学贷款, 是因为国家的信用助学贷款难以获取。作为政府面向贫困生开展的带有转移支付性质的政策性补贴, 也应该给予这些家庭和学生。

三、完善学生资助的对策建议

为了使国家助学贷款切实承担起资助高校贫困生的重任, 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采取以下对策:

(一) 成立政策性金融中介机构, 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基金

为了保证助学贷款的有效性, 国外的助学贷款大多都是通过中介机构操作的, 贷款的本金也来自政府或中介机构, 而不是银行。如美国的学生贷款市场协会, 英国1990年成立的学生贷款公司和日本的育英会都是主管本国助学贷款发放、管理与回收的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机构来操作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未来的目标, 但考虑到中介机构的运行成本以及成立需要较长时间, 在过渡期仍需由银行来操作的实际情况, 目前可以先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本金改由政府财政分担一定比例, 并提供风险担保或提供风险准备金, 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

(二) 扩大中央政府的财政贴息范围, 实施政策性倾斜

由地方政府对地方院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财政贴息的规定使得地方院校的贫困生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难以获得应有的贷款。而作为一种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政策性贷款, 目的就是帮助所有的贫困生克服求学期间的经济障碍, 特别是那些在贷款人群中比例较高的农村学生、基础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下完成学业。因此, 作为社会公共利益最大代表的中央政府理应承担起这些地方院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的财政贴息的责任。

(三) 建立持续、有效的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模式

考虑到学生贷款者在其刚毕业时还款能力弱, 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 收入越来越高, 还款能力也随之增加。因此应建构更符合学生贷款的还款模式, 包括延长从毕业到还第一笔贷款的时限;每次还款额占总还款额的比重从较低的比率逐渐增加;建立减免贷款的特殊政策, 如到边远地区或国家急需的地区和行业工作可考虑减免贷款。

(四) 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提高学生信用意识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助学贷款, 而个人信用制度是信用性贷款的基础, 但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个人信用制度很不完善, 缺乏全国范围内的个人资信情报系统。在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立之前, 可以在大学生中率先建立信用档案, 从而既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 也会推动整个金融系统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包括个人收入、个人信用、个人财产、家庭状况等信息, 银行可以此进行综合信用评估, 产生信用等级, 个人可按信用等级贷款。

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Financial Aid:Student, by M.Woodlall, in The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 edited by B.R.Clark and G.R.Neave, Pergamom Press, 1992.

[3]梁忠义, 李颖.教育财政[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4]段宝霞.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收费和资助综述[J].教育探索, 2001 (1) .

篇4: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 政策 比较

在高校进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1]为此,在我国高等学校中,逐步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以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时入学、安心学习和生活。

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指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颁布实施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一系列有关政策、规定。其主要内容有:

(一)国家奖学金制度。中央设立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高校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负担。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

(二)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分为2-3档。

(三)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且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大学生,国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四)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从2007年起,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新招收的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

(五)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方式减轻经济压力,以顺利完成学业,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开展,勤工助学岗位分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

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经过不断改革完善,资助能力逐渐扩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资助体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大学生资助政策不断遇到新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生的界定缺乏合理机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文件将经济困难学生概括为:家庭经济困难,月收入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显而易见:1.学生的月收入难以准确掌握;2.经济困难学生界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衣、食、住、行等消费习惯;3.学生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呈动态,高校难以预测其将来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4.各地教育和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把关不严,贫困证明的可信度低。

(二)资助覆盖面有限,资助体系的合力不够。目前,我国大学贫困生的比例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占一半的比例。大部分高校的奖助学金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拨款、学费提成,资金有限。企业和个人设立的奖助学金主要集中在重点大学,地方大学的学生难以得到资助。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合力不够,缺乏统筹的方法和有机的整合,使资助出现偏差和不公平。

(三)勤工助学“造血”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美国、日本、英国中有约80%的大学生从事课外打工,日本普通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中25%是自己的打工收入。[3]我国高校勤工助学普遍存在不够规范、内容单调、资金不足、岗位缺乏等问题,岗位主要集中在校内,非常有限;而多数高校的岗位属于“输血”模式,即把资助资金通过助学的形式发给学生,并没有扩大资助资金的来源。

(四)国家助学贷款差异大,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时,经济发展的东部地区比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推行得更好更顺利,在层次较高的学校比层次较低的高校推行更加顺利。信用体系不完善,增加了银行承接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一些学生缺乏诚信意识,故意拖欠贷款,贷款违约率高。

(五)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解困。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封闭、与人交往困难,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不得不打工和勤工助学维持生活,又不得不拼命学习,常常矛盾心理不断,冲突激烈,导致性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精神病状。而高校的资助工作大多只停在经济层面上,对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和成才方面的困难研究不够,成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4]

nlc202309011955

近年来在帮困助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对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再思考,不断的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资助体系。

三、国外学生资助政策经验借鉴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在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国际上高校收费、国家助学贷款比较成熟的模式主要有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两种。

(一)美国高校资助体系的优势

美国的大学生资助体系以助学金、奖学金、工读方案和贷学金为四大支柱。可借鉴之处体现在:1.资助结构多层次,资助项目层出不穷。在哈佛大学,每年接受各种财政支持的学生在70%以上,麻省理工学院接受财政支持的学生达到75%。另一方面,民间集资助学是美

国资助体系的中坚力量,且民间渠道的资助形式多样,来源广泛。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萧条,但是根据美国慈善捐助基金会的报告显示,美国人2008年的慈善捐助数额仅下降了5.7%,在计入通货膨胀因素后,大学接受的捐助实际上增加了1.6%,创历史新高。2.“资助包”制度实现资助公平有效发放。“资助包”是指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的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校园工读和贷学金混合成一个“包”,协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防止部分学生获得大量资助,而一部分学生一无所获。计算方法为“上学成本”减去“预期家庭贡献”得到应得的资助金额,“资助包”制度规范透明,方便操作,便于监督,较为公正合理。3.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约翰斯通的“成本分担”理念下,联邦政府大幅度地调整了助学金与贷学金的比例,提高了贷学金在资助体系所占比重,降低了助学金的比重。我国也应根据国情,尝试无偿资助模式向有偿资助模式转换,学校成立类似如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公益活动服务队等形式,让接受国家、社会、学校无偿资助的学生组成的学生团体以公益活动的方式反馈社会。

(二)英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英国在1962年曾采取了福利国家的模式,对大学的资助和津贴大量投入。大学生所负担的学习成本只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费及交通费。此外,学生还能享受税收、交通、住房、医疗、保险等优惠待遇。英国高校助学金来源主要有:1.接受捐赠,捐赠者包括雇主、个人、已毕业的学生、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学校设有“捐赠特别工作组”,专门就大学如何提高总资金来源出谋划策。2.政府拨款通过高等教育革新基金(IF)来增加对知识转让活动的资助幅度,这对大学而言是一个永久的第三条资金来源。英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完备,每个人出生时就有一个社会保险号码,相当于个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伴随一生,收入、纳税、申请贷款、领取退休金等全都靠它。英国政府强制规定,政府会列出全国违约拖欠偿还现象严重的学校黑名单,会被起诉甚至被勒令关门。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回收一方面可以建立类似英国贷款公司的半事业性或者企业性的贷款机构,另一方面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把个人薪水以转账的形式记入个人信用卡账户,及时掌握贷款人的情况,从而有效提高助学贷款的回收率。[5]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J].山东政报,2007(12).

[2]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教财[1993](51号)[N].人民日报,1993.7.26.

[3]刘礼明.关于构建贫困生社会化资助体系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6):39-41.

[4]丁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5.

[5]袁东敏.英国大学生资助制度对我国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的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1).

基金項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创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2ZZ025)。

篇5: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总结

一次精彩纷呈的活动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一定有不少可以总结的东西吧。写活动总结可马虎不得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总结1

根据教育厅《关于开展全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的精神,为加大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和在校内得到充分宣传,深入人心,确保国家对大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维护教育的公正、公平,顺利推进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资助活动宣传,真正让交通学院的每一个学子都能了解和认识国家对贫困大学生一系列的资助宣传政策,以及促使我院的学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真正的以自己的行动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关怀。以下是我院在开展本次活动相关总结: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制定学院的相关资助宣传工作安排

本次活动主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配合学校今年的中心工作,以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为中心,引导全体师生深入学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自强自立、努力成才。学院分团委在接到学校的相关资助宣传文件精神之后,认真研究,制定学院资助宣传月的活动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对学生干部和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部署我院资助宣传各项工作安排,制定了针对“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工作的方案,统一部署工作安排。各个辅导员、学生干部分工开展,在所在专业班级中召开主题教育系列的宣传方案,认真学习和宣传相关资助宣传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确保国家对大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让资助政策深入到我院的每一个师生心中。

二、层层落实,升华主题教育,开展板报宣传

学院各个辅导员、学生干部在系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学院的工作安排以后,认真对待此次资助宣传活动,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班会策划活动,让资助政策在学生心中真正生根发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温暖之手。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资助政策板报设计比赛,以此来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首先学院各个班级在本班做好宣传板报,然后各班级之间进行评比,对优秀的班级板报给相应的奖励。最后由本学院以大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内容出一版宣传板报参与各二级学院的比赛,由校里的领导进行评比。此次我院出的板报贴在本学院的指定宣传栏,板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版面构思新颖、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得到了我院相关领导的赞赏。

三、活动的成果

通过此次资助宣传活动的开展,我院全体师生师对国家的资助政策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形成了全院老师共同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真正用到了学院的贫困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引导同学们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全院师生一致的好评,教师们都表示要努力工作,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学生更好的用心学习,努力奋斗,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活动还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1、我院在此次资助活动月的宣传,在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提别是在后续工作的开展,如在个班级开展活动中,未能真正在基层班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少数同学认为这是在开展形式主义的教育,应该在宣传方法、技巧上多加改进。达到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在宣传效果上要再次提高,通过此次教育班会的召开,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资助政策方面的知识,更让同学们学会诚信、懂得感恩和践行励志,把贫困的压力化为奋斗的动力,在成长的道路上自强不息。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总结2

一年来,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我们克服学生资助工作量大、面广、对象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把惠民工程实施到位。现将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资助队伍建设

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这项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来落实。各校都有自己的资助专干,专门负责学校得资助工作。并且在“五个一”活动中,真真切切地走入了贫困学生家中,向家长们宣传资助政策。

二、规范了资助档案工作

为了规范全镇学生资助工作,我镇出台了资助档案建设专项文件,进一步推进了资助档案建设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档案管理,对办理完毕的文件集中管理,及时收集、定时清理、年终复查,保证文件材料收集完整、齐全,严防遗失和泄密。

二是注重收存,科学合理归档,分类(综合类、表册类、财务业、声像类)整理装订成册。

三是存放有序、方便查找利用。

四是以查促建,整改提高,结合资助检查对档案材料进行补缺补漏,自我完善。

五是树立档案意识,熟悉档案制作程序,培育档案规范建设典型,以点带面地推进资助工作档案建设。

三、实行了阳光操作制度

向广大家长朋友们宣传并明确资助工作操作流程,准确掌握学生变动状况,做到“不错报、不多报、无漏报”,确保了统计报表的准确无误。各校都按要求设立了资助咨询电话和举报电话,增加了透明度,保证了助学金发放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我镇在资助对象认定方面,坚持“三级评审”、“三级公示”制度,确保了公平、公正。

四、加大了资助宣传力度

今年,我镇用心响应省“助学、筑梦、铸人”征文系列活动,转发文件、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让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我镇学校结合家长会、主题班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定时回访受助学生家长,提高群众知晓度。

五、推进了生源地贷款工作

为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我中心校主动加强与辛店镇各村的联系和沟通,并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各校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帮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用心迎考。

六、贯彻了“五个一”活动

在今年的“五个一”活动中,每个老师都分包了建档立卡学生,他们带着满满的详细资助政策,走入贫困学生家中,走入贫困村中,让资助政策牢记在我镇居民的心中。

当然,在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助队伍规模太小、资助人员不稳定,效率不高。资助机制不完善,运行不畅。资助工作难协调,配合不力。宣传形式较单调,影响不广,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改善。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总结3

为进一步做好20xx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学生资助体系的认识,创建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确保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4月15日至5月15日,我县在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以“筑梦、成长、感恩、奉献”为主题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现将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筹安排

(一)为让学生、家长和社会都了解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大新县教育局十分重视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成立了以局长梁军科为组长,分管副局长农美兰为副组长,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体人员为成员的.大新县教育局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各校开展好资助政策的宣传活动。

制定下发了《大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方案》,并扎实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

(二)各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资助办公室人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做到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到位,学生资助管理程序不断规范,确保学生资助资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发放,使贫困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安心学习,立志成才。

二、明确工作职责,创新宣传途径

(一)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大新中学、民族高中、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签订责任状,并指导、督促学校校长与本校所有年级的班主任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明确。

(二)各学校以校园网、宣传板报和学校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出版了资助政策宣传专栏,将《崇左市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免费发放给所有在校的老师和学生人手一份,并让学生阅读后进行信息反馈,确保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资助政策有所了解。

各校积极向学生宣传资助政策的认定条件、申请程序、资助的形式及学校学生受资助的范围、对象、可得到的资助金额等。

(三)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利用展板、编印宣传资料到街上进行宣传,并为群众解疑释难。

宣传月活动中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先后下到桃城镇、雷平镇、下雷镇、宝圩乡、榄圩乡等大乡镇上街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为群众解答疑难1000多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了解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

(四)各学校利用“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和双休日时间,让学生把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带回家里,让其父母也知晓国家资助政策,从而把资助政策宣传到农村千家万户。

(五)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系大新电视台、《今日大新》报社将国家资助政策向公众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解读,并开通热心资助电话,设立资助政策电子邮箱,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资助政策交流平台。

三、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对学生进行诚信和感恩教育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孤儿、单亲、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档案,分类施教,并做好教育记录。活动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等献爱心教育活动,帮助这些学生转变不良心理,健康成长。

(二)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普通高中学校举办一场针对毕业生关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以及银行开户、手续办理、支付宝使用等业务知识的宣讲活动。

并在普通高中学校举行“励志、诚信、感恩”的征文和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感受国家一心为民办实事的惠民政策。

(三)各学校利用学生晨会和师生座谈会,把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感恩、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将感恩意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激发家庭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培养助人为乐,回报社会的良好品德。

四、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我县在此次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活动中,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如在各校开展活动中,未能真正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少数学生认为这是在开展形式主义的教育,应该在宣传方法、技巧上多加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五、下一步工作

篇6: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

三月,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学期,继续了我们学习的新征程。我们在大学校园里安心地学习,愉悦地生活,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这一切只因有了国家对我们学生的资助政策,才变得如此美好。

资助政策,伴我成长,助我成才,国家的助学政策伴着我们度过整个大学的美好时光,因而作为学生的我们,都应该对资助政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资助政策得到普及;让每位同学充分了解各项资助政策的办理流程、申请条件;使国家、学院更顺利开展资助工作,传达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关怀。

根据“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月方案”的要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班班委于3月18日给班上的同学发放了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并组织本班同学认真学习资助政策的各项内容,让每个同学都能真正了解各项资助政策的办理流程、申请条件等。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认真学习了资助政策资料,但却有部分同学没能认真对待这次的学习。

为了使同学们对资助政策有更深刻的印象,在同学们学习了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后,我班班委于3月24日又组织本班通同学召开了“资助政策,伴我成长,助我成才”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讲台上,为班上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对资助政策各项内容的认识,以及读了资助政策后的感受或心得体会。本次的主题班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学们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从班会上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可以知道,大部分同学们对资助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受到资助的同学才了解资助政策。这样使得资助政策在班上得到了有力的宣传。

班会上,同学们的发言虽然精彩,但那毕竟是简短的。要想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体会抒发出来,还须用文字才能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班会之后,资助政策惠及的每位同学,都写了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在读了资助政策宣传资料之后的内心感受和体会。同时,这部分同学还参加了资助征文比赛,撰写了一篇短文,感谢国家系列助学政策对自己的帮助,书怀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以及父母的感激之情。

纵观同学们的这两篇文章,我们看到了大部分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也感受到了他们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写的很认真。然而我们从中也能看到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众多的作品中,文本的格式凌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大了我们班委的工作量;整体上文章的内容形式不够新颖,部分文章的质量不够理想,甚至可以看得出有的文章仅仅是为了应付了事而作。

我们班委在班上举行的这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有力地在班上宣传了国家的资助政策,让同学们都能真正了解各项资助政策的办理流程、申请条件等,使同学们对资助政策有更深刻的印象。从这次的活动中,我们也能看得出,进入大二年级的我们,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已经被慢慢磨灭了,对这一系列的活动积极性较差,仅仅是为了应付了事。鉴于这个问题,在下次举行类似活动时,应当首先保证同学们的积极性,才能较好地保证活动能顺利进行。而对于资助政策的宣传,则宜早不宜迟,应当尽早地开展,最好能在入学之初就做好这一系列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资助政策的办理流程、申请条件等内容,好让资助政策惠及更多的同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顺利完成他们的大学学业。

2009级电气自动化技术1班班委

篇7: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总结

根据教育厅《关于开展2014年全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桂教资助[2013]4号)文件精神,今年4月份,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为主题的活动,目的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各项政策顺利实施。做到关注贫困家庭,关心贫困学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开展主题班会

根据文件精神,基础医学院组织各班级开展了以“资助”和

“育人”为主题的班会,要求各班策划本班“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方案,并将电子版发到辅导员邮箱,由辅导员精选部分方案交到资助办。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的开展,使获得资助的同学懂得如何去感恩,使同学其他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

二、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征文比赛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宣扬贫困生通过资助政策励志成才的先进事迹,让受助的学生学会感恩。基础医学院开展以“国家资助,助我飞翔”的征文比赛,要求获得各种资助的学生每人写一篇关于受助的征文,要求各班班长以班级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到辅导员邮箱。通过筛选,最后选出四名优秀的作品报给学工处,其中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谢德卫同学的征文参加了自治区征文比赛。

三、组织学生参加“心怀感恩真诚奉献”主题演讲比赛 基础医学院按照学校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心怀感恩真诚奉献”主题演讲比赛。首先,将演讲比赛的活动方案宣传到各个班级,学生自由报名,报名的学生可以是受助的或是不受助的学生。其次,要求报名的学生写一份演讲稿,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感情的朗读一遍,由老师评选两位选手参加比赛。在比赛之前,由相关负责老师对她们进行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基础医学院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篇8:日本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

育英会贷学金制度形成于“二战”时期, 在“二战”之后伴随着日本高等教育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贷学金制度也进行了调整, 包括贷款的类型、申请方式等, 并形成了稳定的组织编制。自21世纪以来, 日本的“育英基金会”虽更名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 但其主要的职责还是负责日本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管理和回收。而此时随着日本国家助学贷款拖欠率的逐年升高, 育英会贷学金制度在贷款回收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一国家助学贷款的形成

日本目前所实行的大学生资助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从1939年开始, 就有一些热衷于教育事业的国会议员开始酝酿在日本设立国家助学制度。在那一年的“日本帝国议会”上, 议员森天重次郎提议:“经济穷困的英才, 应由国家设施给予教育进行的机会, 恳请政府相处适当之方法。”此案一经提出就收到了各界人士的欢迎。1941年议员们组织了“国民教育振兴议员联盟”, 并且推举议员三宅正一研究规划大学生资助事宜。当初在设计国家助学制度时设计者有两点基本考虑: (1) 把国家的财政负担降低到最小限度; (2) 财政上容易操作。基于此, 三宅正一提出政府可以依照养老保险基金的原理, 由国库支付最小限度的政府补助金, 作为从事此事业的启动基金。然后由政府批准动用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推动借贷业务, 负责放贷和回收工作。回收的资金再次投入运转, 以期国家资金能多次使用, 服务学生和教育。1943年10月日本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正式成立, 命名为军国主义色彩十分浓重的“大日本育英基金会”, 而此时, “大日本育英会基金会”的性质还是属于财团法人, 即民间团体。在1944年, 大日本育英法在国会一致通过, 随后特殊法人大日本育英会成立。特殊法人是和政府关系更为紧密的社会组织, 也可以说是政府的外围组织。特殊法人大日本育英会的成立也标志着育英会开始负责国家助学制度, 即日本国家助学体系的制度化。

而成立之初的育英会助学贷款制度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制度, 其两个重要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其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已发放贷款无法回收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就学者的增多, 需要贷款的学生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 这样上述的助学贷款制度中金额循环再利用的设想就脱离了现实, 贷款的规模需要会逐步的扩大, 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财政贷款予以支持。同时, 既然是贷款, 就一定存在到期应还而未还的情况, 拖欠的贷款为资金的循环利用带来了困难。而这两个问题也成了之后日本育英会助学贷款制度在战后发展阶段以及改革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

“二战”结束之后, 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分别为:美军占领时期高等教育的民主化改革阶段、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时期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阶段。而对育英会奖学金制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即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的成立。事实上,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形成三种水平五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三种水平指以高水平学术研究与培养研究者为主的、以培养高级职业人才为主的、以培养职业人和实施实际生活所必需的高等教育为主的;五种类型包括属于第一种水平的研究生院大学、属于第二种水平的本科大学、属于第三种水平的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大学和艺术大学等。

随着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多, 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逐年升高。由于本科大学和短期大学数量的迅速增加使日本高等教育的入学率由1960年的10.3%增至1963年的15.5%, 再增至1970年的24%。也就是说从1963年开始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步入了“大众化阶段”。从1970~1980年, 高等教育的入学率由24%提高到了37.4%, 说明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面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入学率都迅速上升的现实, 以往育英会那种理想型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也面临着调整和改革,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即增加贷款种类、恢复预约申请、形成组织编制。

1. 增加贷款种类

一方面, 日本的高等教育在战后迅速地从精英阶段发展到了“大众化阶段”;另一方面, 在20世纪80年代, 日本遭遇石油危机, 政府的财政预算大幅缩水,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成立于1984年8月21日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决定大幅削减高等教育的预算。临时教育审议会下的高等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控制高等教育的预算;二是将高等教育的财政负担转移一部分到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学生身上, 开始实行有息国家助学贷款。因此, 从1984年开始育英会将助学金分为两种, 分别称为“第一种借贷奖学金”和“第二种借贷奖学金”。“第一种借贷奖学金”是不计利息的奖学金, 主要供传统的出身贫寒、经济困难、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借贷, 学生不需归还利息。“第二种借贷奖学金”是计利息的贷学金, 年利率为3%。供其他需要的学生借贷。

2. 恢复预约申请

预约申请就是指学生在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之前预先为进入该阶段学习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预约申请成功者一旦进入高一级教育阶段学习就能获得所申请的国家大学生贷款。育英会贷学金制度在成立之初一直是采用这种申请方式, 但由于在战时和战争刚结束后, 日本的各级各类学校制度还不稳定便因此取消了该申请方式。也就是说, 在恢复预约申请之前, 日本育英会奖学金采取的是在校申请制, 只有高中和高等学校的在校生才有资格申请育英会奖学金。而有学者认为恢复预约贷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 预约申请制是日本育英会制度最初建立所设想的制度, 而在校申请是战争结束后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过渡期的应急措施, 当社会恢复安定以后, 作为制度有恢复原来体系的需求。 (2) 随着生活的安定加之由于新型学制快速发展和稳定, 各级各类学校的升学率开始上升, 这样如何保障学生的就学机会就成了重要的社会问题。日本育英会在各地的支部都接到来自于中学校长和家长有关升入高中后助学资助方面的咨询和资助力度不够的抱怨。原有的在校申请一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学制下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要, 为此, 在原有的在校申请的基础上, 又恢复了曾经采用过的预约申请制度, 专门针对采用了“6-3-3-4”这种新学制下的学生。

3. 形成组织编制

在“二战”期间, 日本的国家贷学金管理机构是“大日本育英会”。而战争结束后, “大日本育英会”更名为“日本育英基金会”。而国家也通过《日本育英会法1984年修订案》和《日本育英会法实施令》 (1993年略有修订) 这两部法律对育英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确定。

法律规定日本育英会的资助宗旨是:“通过对学业优秀, 由于经济的原因难以继续学习的学生予以学费等贷款资助, 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有为的人才, 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由该会发放的资助称为“日本育英会奖学金”或“日本育英会贷与金”。而组织的性质也不再是之前的特殊法人, 而是公法人团体, 是国家长官育英奖学金事业的独立机构。

日本育英会设会长一名, 会长由文部大臣任命。会长是育英会的法人代表, 也是育英会的业务总理, 会长任期三年, 可以连任。

育英会下设理事会和评议会, 理事会和评议会下设本部办事机构、地方办事机构及各种专门职能委员会。整个理事会是常设决策、监督机构, 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方针、监督业务运作。评议会的基本职能是对育英会制定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对业务运行状况进行咨询、评议和审议, 是育英会的智囊和评估机关。

而负责育英会管理运作的办事机构成为本部, 本部是育英会的业务总部。育英会本部的业务运作部门主要有:总务部、奖学部、返还部、企划部、物资技术部等等。此外, 育英会还有下属地方办事机构支所和支部。其中三大支所分别是东京支所、大阪支所、名古屋支所。支部设在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的事务局内, 各高等院校在学生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设支所和专职人员。

三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

2004年日本政府将“日本育英基金会”再次更名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 虽然进行了更名但其组织性质仍然没有变化, 依然负责向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而此时, “日本学生支援中心”的工作重点已经从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助学贷款转变为如何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 即完善还款措施。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的年报显示, 在1994年学生贷款的返还拖欠率为19.94%, 而到了2004年学生贷款的返还拖欠率已经上升到了22.1%。而根据笔者最近查阅日本学生支援中心的网站资料显示, 平成21年 (2009年) , 日本一共有118万名大学生接受国家助学贷款, 还款拖欠的人数为34万人, 总的还款拖欠率约为28.8%。由此可见, 制定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措施已迫在眉睫。目前,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的措施制定和完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采取多种还款方式

目前,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规定还款的方式在时间上有两种, 一种是采取每月分期付款, 即每月的27日进行还款。另一种是采取半年分期付款, 即每年的1月27日和7月27日进行还款。此外,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还实行了银行自动转账制度。使用该项业务首先需要到邮储银行 (原邮政局) 、银行、信用金库或劳动金库开设一个存款户头, 然后填写“转账加入申请书”, 再到窗口办理相应手续即可。实行了银行自动转账回收制度后, 只要贷款者每月银行账户上有足够的余额就可实现自动还款, 避免了很多因为工作忙而不能及时还款或者因为忘记还款时间而没能及时还款的情况。

2. 完善延迟还款制度

日本国家助学贷款拖欠率逐年升高有一部分原因是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导致工资水平下降, 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失业。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还强行要求还款者归还一定数额的贷款会给其生活带来更大的压力, 极端的情况还款者可能干脆放弃还款, 这样一来会更不利于助学贷款的回收。此外, 还会有一些特殊或意外情况造成贷款者无法按时还款, 例如:疾病、怀孕、出国工作、自然灾害等等。因此,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针对有特殊原因造成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法, 即减额还款和延期还款。

减额还款即是当还款人遭遇灾害、伤病或经济原因时, 如果还款者还有继续还款的能力, 由还款者提出申请, 并出示相应的证明材料, 经审查后可减免当初约定还款金额的二分之一, 也就是说只需归还当初约定金额的二分之一, 但还款的时间就会相应的延长。最短的适用期为12个月, 即原来需6个月归还的贷款现今可以用12个月归还, 最长的适用期为10年, 即延长120个月。

所谓延期还款其适用对象除了针对灾害、伤病、经济困难等情况, 还针对在校的学生。与减额还款不同的是, 一旦申请了延期还款在豁免的时期被还款者不必归还相应的贷款金额。延期还款又可分为一般延期和在校延期。一般延期针对灾害、伤病、失业、经济困难、应届毕业生、育儿休假等情况, 需要申请者填写“奖学金返还延期申请书”。在校宽限主要针对在校的大学生, 并且对学生所就读的专业也有相应的限制, 申请的学生必须是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商业实务相关领域的学科, 以及服饰、产品设计、摄影、外语、音乐、美术等相关学科。

3. 强化还款制度

对于一些还贷者而言, 他们不是没有经济能力来归还贷款, 也不是不想归还, 而是没有时间或者忘记了还款时间。为此,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减少这样的拖欠现象。首先, 该机构会将催款业务委托给专业的催款公司, 该公司会向还款者和其担保人打电话进行催还款, 电话催款会在工作日和周末的早上9点到晚上9点进行。同时, 对还款者和其担保人还会送去督促还款通知书。其次, 如果该还款者在接到催款电话或者是还款通知书后还是未能按时还款的话,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就会采取登门拜访督促还款的形式。

当然, 也有一部分的还款者虽然有经济能力还款但是却故意拖欠不还, 对于这样的情况,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采取了经济惩罚和采取法律手段两种措施: (1) 经济惩罚。第一种贷款者中, 拖欠超过6个月不还者, 若为2005年之前的贷款者, 每年加收5%的滞纳金, 2005年之后的贷款者每年则会额外收取10%的滞纳金。第二种贷款者, 拖欠贷款超过6个月不还者, 每年加收10%的滞纳金。对于长期拖欠款不还者, 其将来的还款一旦发生, 将首先充作催欠款所花费的费用, 然后依次是拖欠款、贷款利息和贷款本金。 (2) 法律手段。对于学生支援机构认为有还款能力而上述各种催款措施都不奏效的贷款者,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则会采取法律手段。首先,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会请求法庭发出督促还款书;其次, 对于拒不还款者由司法部门采取强制还款措施。

四结束语

日本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其效益好, 还款率相对其他各国较高, 兼顾社会的效率与公平而为人所称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贷学金资助政策就成了其他各国改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效仿对象。日本的育英会贷学金制度形成于“二战”时期, 国家的财政大部分用于战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还能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投入贷款教育事业实属难得。同时, 日本大学生的资助事业从一开始便由“育英会”这样一个独立的法人团体来全权负责管理, 尽量避免国家贷款事业受行政干预。此外, 日本的国家助学贷款的运作, 还具有更人性化的申请方式以及全面回收贷款的机制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51

[2]胡建华.战后日本大学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144

[3]Akihiro Itoha.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perspective:The Japanese experience[J].Higher Education, 2002 (43) :7、25

[4]徐国兴.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大学生资助体系中政府定位的中日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110

篇9:当前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问题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 贷学金 问题 优化

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出台背景及内容

(一)政策的出台背景:免费加助学金模式①及其合法性的失落

该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国家承担全部成本,免收学费; (2)奖学金和助学金全部或部分满足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费用; (3)所获资助无需偿还。该模式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实现教育民主化方面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国民收入分配调整以及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加剧,其合法性受到冲击 :

1、 以“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为口号,在实践中蜕变成“人人均沾”、“数量趋同”的平均主义的均等资助。由于社会下层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各国大学生中都是少数或极少数,原本应用于资助贫困生的公共资金,通过免费高等教育和大部分学生享有的助学金,大部分落到了富裕阶层手中。

2、宣称以扩大均等、增加贫困生高等教育机会为宗旨,但由于免费和大部分学生助学金使高等教育成本大大提高,就反过来限制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狭小,必然导致入学机会竞争,在竞争中失利的则是处于不利地位的贫困学生。

3、虽出于“机会均等”理念,却忽视了社会另一公平要求“成本与收益”的一致。从而造成了两个问题:(1)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学生不承担培养成本,而间接受益者---纳税人却要为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2)不承担教育成本而且还获得生活津贴的大学生在毕业后获益最大。他们所获回报远高于社会为高等教育投资所获回报。

(二)政策内容

自1987年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形式的“收费加以贷款为主的混合资助”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该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改革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 逐步实行收费分担政策。力使大学生全部告别“公费”制,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用。

2、奖学金。指各级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在学校设立的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奖学金,用以支持家庭经济困难或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优秀学生。

3、勤工助学。指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针对经济困难学生所设立的一些助学岗位,以便使他们通过从事不同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获得一定报酬。

4、贷学金。主要指政府、学校和金融机构针对在校学生开展的免息或减息助学贷款,主要有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助学贷款两种形式。

5、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1)特困补助是指每年从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拨出一定专款,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补助。(2)国家规定对部分缴纳学费确有困难和一些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区别情况减免学费。

二、大学生资助政策问题分析

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体系日趋完备,效果也很明显。但是,仍要面对不断产生的新问题:

(一)资助力度与客观需要不符

1、我国大学生各类资助方式资助的贫困生人数占总贫困生人数的比例虽然较高,但在资助力度上还有很大欠缺,大学生每年缴纳费用加上伙食费等花费很大,原有资助方式远远不能解决其困难。同时,奖学金②的发放对象并不限于贫困生,且有相当数量贫困生由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不能买必要的学习资料等造成其在获取奖学金方面不占优势。

2、资助贫困生的经费难以满足解困需要。扩招步伐的加快,使贫困生数量不断增加。由于资金有限,每所学校不可能把有限资金集中到个别贫困生身上去,为照顾到“面”,只好采用撒胡椒面的方法,每个贫困生都资助一点,结果是每个贫困生问题都只是暂时缓解。

(二)资助政策目标定位不清,政策效果交叉重叠

资助政策的目标都指向贫困生,但各项资助措施的资助条件、在资助政策体系中的位置、职能等模糊不清,导致重复资助现象。以我国奖学金为例,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时被减免当年全部学费,且不影响其它奖学金的获得。而且,被减免的学费由校方解决会减少学校的勤工助学基金,挤占其他贫困程度相对稍轻的贫困生的获资助机会③。

(三)主体职能划分不清,政策执行人员太少

1、主体职能划分不清,政府责任过少,高校责任过多。我国当前信用体制极不健全,国民信用意识缺失,国家助学贷款却采用信用方式申请,国际通行做法是担保贷款,在我国却成为高校的责任,增加了高校风险。

2、政策执行人员太少。要把国家、社会、学校的关心带到每一个贫困生身边,需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和足够的人员。目前,全国各高校都有贫困生工作机构,如“勤工助学中心”、“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等。但贫困生工作机构中的从业人员太少,且部分是兼职人员。

(四)经济资助产生心理副作用

1、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有些贫困生思想上走入误区,以贫困为资本,一味依赖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不期望通过获得奖学金、勤工助学活动来解困,成为经济和思想的“双困生”。该现象还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心理不平衡和不贫装贫现象。

2、导致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学校要把有限经费用于真正困难的学生,就得注重贫困生的身份界定。多数院校按贫困生标准,经过班、系、校层层审核,最后以文件的形式公布本年度贫困生名单。或规定凡享受贫困补贴的学生,必须自己先提出书面申请,经院(系) 和学校两级审批后,再张榜公布,接受全校学生的监督。④给贫困大学生插上“贫困生”标签,使其产生强烈自卑心理。

(五)大学生信用观念差及法制不健全

信用问题已成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行的一个焦点问题。许多大学生未能在还贷期内还贷,甚至有恶性逃债倾向。这种现象使银行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时更加谨慎。另外,目前各项资助政策缺乏法制化管理,影响了资助效果。比如大学生经济资助都以政策通知的形式下达,缺乏法律形式。

三、大學生资助政策的优化措施

(一)加大资助经费投入力度,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

国家和地方财政应根据贫困生逐年增加的情况,不断增加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项经费;各高校按规定从学费中提取资助经费并多方筹集,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建立起从政府到社会到高校的相互联系的多元资助体系,保障资助工作有较为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大学生资助政策要贯彻“一个原则”和“两个区分”

“一个原则”,就是不重复资助原则,即各资助方式间的协调和明确的功能定位:(1)在资助层次上,获得国家提供的资助,则学校不再提供资助;获得学校提供的资助,则院系不再提供资助。(2)在资助类别上,避免同一学生获得不同形式的资助,除非已获资助不能充分解决经济困难。 “两个区分”,即资助要区分不同院校和不同学生的情况:①在院校层次上,包括国家奖学金和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等形式在内的奖学金性质的资助,应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为主,主要指向落后地区高校和省属一般院校的贫困生;而重点院校可依赖较多的资金收入,主要以自身能力解决贫困生问题。②在贫困生层次上,高校主要把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指向最贫困的学生群体,而对贫困程度稍轻的学生群体的困难则以国家助学贷款方式解决。

(三)调整资助结构,发挥资助政策的教育功能

1、调整资助结构,使贫困生资助逐步转向以有偿性资助为主,以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心理健康成长。无偿性资助难以避免使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有偿性资助的积极意义更多地体现在人才素质培养上,使受助学生将现在和将来、责任和义务联系起来,立志成才。

2、高校应加强对由于经济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的教育,并结合申办贷款,开展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减少银行的收贷担扰;银行则应放眼长远,相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从关心弱势群体利益、培养未来高素质客户角度采取主动态度与高校配合,推进贷款工作的开展。

(四)贫困生资助工作要规范化、法制化

发达国家的资助政策,大多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不仅有利于保证各项资助的执行力度,也有利于保障经济困难学生的合法权益。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正处于逐步完善过程,有必要加以规范,有些资助政策也需以立法形式加以确定,特别是各级政府、社会力量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其资助责任、监督形式等都应有明确规定。

(五)注重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政策与制度创新。

我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与制度一直处于革新之中,到现在基本形成了有特色的奖、助、贷、勤、减的立体资助体系。但与其他国家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相比,我们尚需假以时日,在多元化思想指导下,以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来改进与完善我们的资助工作。以贷款为例,对特困生设立无息、无实息、国家贴息贷款,对一般贫困生启动低息貸款计划,对其他普通学生启动市场最惠利息贷款计划。为防范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还贷率或拖欠率,也可启动工读计划、社会服务计划之类。

注释:

①柯文进.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分析.江苏高教,2001.6

②这里的贷学金时至1986年开始实施的老的学生贷款.

③详细情况可见:曹志恒,贺占军等.“奖学金矛盾”凸现西部高校.转引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3-04/21/content_841955.htm

④童文胜.建立大学生助学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1998.4

参考文献:

[1]李庆豪,沈红.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优化与重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

[2]申卫东.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4.8

[3]王全林.美国大学生资助指导思想的嬗变及其借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6

[4]张建奇.1983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的演变[J].现代大学教育,2003.1

[5]王全林.美国多元混合型大学生资助模式及其启示[J].皖西学院学报,2003.6(3)

上一篇:摘茶叶叙事作文下一篇:谈担保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