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述职报告

2024-05-16

新教师述职报告(精选9篇)

篇1:新教师述职报告

新教师述职报告

不知不觉间,从2012年9月份走进行知中学至今已有一个学期了,经过这一学期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作为一名新教师,刚从学校出来又进入学校,环境虽无重大变化,但身份却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期间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为人师,我认为品德是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没忘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平时我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这一个学期来,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小学生与中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老说,一切都很新鲜。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即对社会开始有所接触,这个时候的学生很容易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很多坏习惯,好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是好是坏跟教师的言传身授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个时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最容易的学习对象,因此,我尽量的在中学生面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而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截,所以工作以来,我仍然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因此,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尽管刚刚走上岗位,工作中的活动与任务让我颇感压力,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便争取出来多方面学习。在如今的时代环境里,一个人的知识犹如一粒浮尘,要想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必须不断的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这半年里,我努力扩展自身的知识面,自感收获很多。当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在下一年里,还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当了一学期的教师了,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在这半年里,我担任初中数学七年级的教学工作,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经验的欠缺,让我觉得课堂的把握仍是一大难点,所以我经常去听叶老师,徐老师上课以及其他数学组老师的课,仔细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对于文节的引导和理解,学生的评价与反馈都是我每次听课的重点,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每次听完回办公室总感觉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东西要学。这个学期,我在校内外听课33节,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我会把老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我也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因此我在努力的学习。

经过半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良多但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待高,其次,可能是年轻气盛吧,在处理教学中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篇2:新教师述职报告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幼教新人,我始终都抱着求实的工作态度,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园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德

作为一名中共团员,我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参加政治学习.

二、能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积极的学习和反思,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同时,为了能让自己在幼教方面有更为系统的知识,我还利用业余的时间报考了学前教育本科段的自学考试,并已经通过了一半的课程。另外,我积极地参加了浦东新区新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也收益颇深。同时,我也虚心学身边人、身边事。我的带教老师就是我的搭班老师,因此我更有机会经常地向她请教和学习,并积极配合她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也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做好听课的记录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幼儿园教师而不断的努力。

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逐步适应并把自己融入了这份工作中,在教学上,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虚心接受带教老师的意见,在课堂上尝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用开放式教学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活动中,我认真向带教老师学习请教,并和她一起根据幼儿的兴趣开设了“娃娃家”、“医院”等一系列角色游戏,让幼儿有不同的角色体验,并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性交往能力等。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我做到及时记录和分析,从而使教育工作更有目的性。

三、勤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平时在幼儿园行为得体,讲话文明,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加园内的各项活动,有集体观念,时时刻刻将自己作为幼儿园、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和其他成员一起共同维护幼儿园和班级的荣誉。

四、绩

篇3:新教师述职报告

我们知道, 教师的成长呈现出阶段性的规律, 要经历新手、胜任、熟练、专家几个阶段。对青年教师而言, 在从教的最初阶段, 其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不断从新手成长为能够胜任工作的合格教师。胜任型教师的素质集中体现为此阶段所应具备的理念、品性、知识、能力、行为几个方面。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区青年教师的成长状况及培训需求, 寻求更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策略, 从而提高培训与培养质量, 切实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对东西湖区近三年入职的130多名青年教师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问卷60份, 有效回收44份。同时, 为了增强调查的针对性, 我们采取了自编问卷的方法。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 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景

在对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景的调查中, 我们从职业倦怠程度、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近三年教育教学的提高程度和目前专业成长最大的障碍和困难四个维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 在被调查的青年教师中, 有轻微职业倦怠感的占63%, 无职业倦怠感占30%, 很有倦怠感及极度倦怠感分别占5%和2%。这说明大部分青年教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 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 仅有30%的青年教师有职业幸福感。在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方面, 有55%的青年教师希望成为学者型教师, 36%的青年教师希望成为学科带头人, 7%的青年教师希望成为学校管理者, 仅有2%的青年教师只愿做一般教师, 说明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意愿度很高。而在近三年教育教学的提高程度方面, 68%的青年教师自认为有提高, 但较缓慢, 25%的青年教师认为基本上没有提高或者不清楚, 仅7%的青年教师自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目前专业成长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方面, 32%青年教师归因于学习机会不多, 29%的青年教师归因于教研互动难, 25%的青年教师归因于自身知识不足, 14%的青年教师归因于自己的懒惰, 这说明青年教师的发展存在一定问题, 需要用更有效的策略去培训与培养他们。通过四者比较分析, 我们发现青年教师一方面自我发展目标较高, 同时也由此带来一定的无助感和焦虑感。

(二) 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

我们从自主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方面调查了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青年教师在自主学习方面:从读书上看, 每学期读书在10本以上的占14%, 五本以上的占18%, 两本以上的占50%, 没有读书的占18%;从网上专业学习来看, 每星期网上学习3小时以上的占40%, 2小时左右的占39%, 1小时左右的占14%, 没有学习的仅3人, 占7%, 说明大部分青年教师的自我学习的热情较高;在论文撰写方面:近3年撰写过论文的占64%, 其中撰写3篇以上的青年教师占23%, 2篇以上的占18%, 1篇的占23%, 但有36%的青年教师没有撰写过论文, 说明大部分青年教师有教科研的意识, 但这种意识还不够浓厚;也说明青年教师做教科研存在一定的困难。综合两者分析, 我们认为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比较强劲。

(三) 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

1. 培训目标:

在培训目标方面, 青年教师希望通过培训、培养促进教学实践 (30%) 、提高教研能力 (27%) 、促进自我反思 (22%) 和开拓视野 (21%) , 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说明青年教师希望通过培训得到全面的发展。

2. 培训定位:

51%的青年教师认为应定位在教师综合能力提高上, 25%的青年教师认为要定位于任教学科专业与前沿知识, 15%的青年教师认为要定位于教学方法研讨, 仅有9%的青年教师认为应定位于课程改革, 说明青年教师更注重与自己结合紧密的培训

3. 培训内容:

56%的青年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技能, 24%的青年教师注重教学研究技能, 15%的青年教师注重组织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 5%的青年教师注重应用教学媒体技能, 说明大部分青年教师急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4. 培训方式:

在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促进方式方面, 青年教师选择的顺序课堂实践、自我反思、外出观摩、听课评课、教学基本功竞赛和理论学习、专题讲座, 分别占43%、29%、19%和9%, 说明青年教师更喜欢实践性及案例式学习方式, 理论学习和专题讲座对他们吸引不大;在课堂实践的培养中, 他们最喜欢的授课教师分别是一线骨干教师 (69%) 、教科研人员 (18%) 、教材编写者 (11%) , 说明他们更喜欢听优质且对他们有帮助的课;在课堂教学指导方面, 青年教师最需要的是身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 占32%, 其次是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 占27%, 再次是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 占19%, 第四是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进行相互交流, 占17%, 选择纯理论指导的青年教师仅有5%, 说明青年教师更喜欢与课堂教学紧密的培训方式, 对于理论学习兴趣不大;而且在认为哪种听评课形式对你的帮助最大的调查中, 56%的青年教师选择了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并研究改进, 19%的青年教师选择了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 14%的青年教师选择了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 11%的青年教师选择了听区骨干的课, 说明青年教师不仅仅希望听骨干教师的课以及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 同时希望借助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点评更清晰地认识到课的得失, 在此基础上, 他们更希望专家、优秀教师能和自己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并研究改进, 以便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在教科研方面, 青年教师希望参与科研形式依次排列的是跟教研员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所思形成论文、学校课题组成员和自己申报课题立项研究, 分别占总体的32%、29%、22%和17%, 说明青年教师都有参与科研的意愿, 但在科研形式上有所侧重。一方面, 青年教师希望与教研员参加课题研究, 借此得到教研员的指导和带领, 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校同伴的帮助, 更有部分青年教师希望科研能建立在对自己工作的思考上并有自己独立的课题研究。

二、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 我们对如何提高东西湖区新入职青年教师培训与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 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个体差异, 确保培训与培养的针对性

由于青年教师存在不同的入职年限和发展层次, 他们对培训与培养的需求也不一样, 因此需要我们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与培养。

1.从职业倦怠程度来看, 有轻微职业倦怠感的占63%, 无职业倦怠感占30%, 很有倦怠感及极度倦怠感分别占5%和2%, 这说明大部分青年教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 且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仅有30%的青年教师有无职业倦怠感。这就需要我们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要给他们提要求, 给任务, 压担子, 更要注重关爱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 更多给他们以人文关怀, 增强职业吸引力, 把职业倦怠消除在萌芽状态, 从而激发和保持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2.从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发展结果及归因分析来看, 有55%的青年教师希望成为学者型教师, 36%的青年教师希望成为学科带头人, 7%的青年教师希望成为学校管理者, 仅有2%的青年教师只愿做一般教师, 说明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意愿度很高。然而从近三年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程度来看, 68%的青年教师自认为有提高, 但较缓慢, 25%的青年教师认为基本上没有提高或者不清楚, 仅7%的青年教师自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在归因上, 目前32%的青年教师把专业成长最大的障碍和困难归因于学习机会不多, 29%归因于教研互动难, 25%归因于自身知识不足, 14%归因于自己的懒惰。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的培训与培养进行全方位的反思。首先, 对于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及发展动力, 我们要从东西湖区域层面和学校层面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方面我们要创造条件, 为青年教师学习提供平台, 如提高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等, 另一方面, 对青年教师的自主学习加强引导与帮助, 如向青年教师推荐学习网站, 或推荐书目, 或赠送书籍等。同时, 我们要通过激励机制, 对学习热情高, 发展程度好的青年教师及时肯定与奖励, 进一步激发和固化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我们要准确定位, 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认为在培训和培养中,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目标定位:把目标重点放在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上。我们要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进行科学分解, 并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性, 形成目标体系, 每一阶段着重培养青年教师某一方面的能力, 做到小步子, 缓坡度, 走踏实, 渐提高, 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教研能力和开拓他们的视野。

(2) 确定培训主题, 明细培养内容: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分解, 在每一培养目标中, 我们都要基于青年教师存在的困惑确定培训主题, 明细培养内容, 如课堂教学中的备、教、改、导、考、析, 其中每一点又可细化, 如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等;再如班主任工作中的如何开展主题班会,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如何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别教育等等。总之, 培训主题必须具体而鲜明, 培训内容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选择恰当的培训与培养方式:在培训与培养中, 一方面, 我们要组织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的案例式专题培训, 解决青年教师理论上的困惑, 专题培训最好能分学科进行;另一方面, 在专题培训的基础上, 我们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通过师徒结对、片级活动、观摩活动、现场指导、同伴交流、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等形式, 把专题学习的东西外化与固化, 每一种形式都包括备课、听评课、研究问题, 改进与完善课程设计, 再尝试等环节, 形成活动序列。

(二) 精挑细选, 构建优质师资库

篇4:新教师述职报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解释学、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世界性的教育发展预示着教育教学由受技术理性控制的“技术性实践”转向自主反思的“反思性实践”。这种范式的转换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育反思型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反思型教师:内涵解读

人们对反思型教师的关注起始于杜威(Dewey.J)。他在1933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想》(How We Think)把反思型思维界定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形式的知识,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思考”,并将反思型思维与那种毫无系统,缺乏证据,建基于错误信念和假定之上,或盲目顺从于传统和权威的思维习惯做了比照。1983年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发表了《反思型实践家——专家是如何思考的》,首次提出了“反思型实践”这个概念。舍恩对反思型实践的论述始于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他认为技术理性的特征是把知识视为专门化的、有严格界限的、科学的和标准化的,并假设专业实践中不存在价值冲突,忽略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但是,专业实践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多变的、独特的,并呈现出价值的冲突。由此,他把“反思”和“行为”结合了起来。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两个概念: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以及行動后反思(Reflection-on-Action)。舍恩对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的关注带来了对反思型教师进一步研究的热潮。此后诸如“反思型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反思型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反思力”(reflec-tivity)等名词被国际社会特别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广泛接受。

能否进行“反思型实践”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关于反思型教师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反思型教师是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师。

反思型教师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反思型教师具有充盈的实践性智慧。实践性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它包括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师对教育原理解读、建构的能力。具有充盈的实践性智慧的教师能够对他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教学中施加于学生的影响进行评述与分析,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与反省。其次,反思型教师具有强烈的质疑、批判精神。反思型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与建构者。他不仅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还对教育的理论基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等问题进行质疑和探究。最后,反思型教师具有开放、合作的精神。反思型教师能够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易于接纳新的思想,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思考,而且反思型教师能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平等地对话交流,在合作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

反思型教师:新课改下教师形象的诉求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技巧、情感、个性、行为等方面的集中表现,是教师特定姿态和风貌的一种表征,它折射出时代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反映了特定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近代以来,受行为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知识成为可以包装并传授或出售给他人的商品;教学则成为一个传授系统(dehvery system),一种技术性事业,一门应用科学,它关注并根据手段——理性的标准进行评判;而教师则基本上承担着技术人员的角色(teacher as technician),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是手段——目的的中介人。他(她)所能够关心而且必须关心的是对于给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在各种可能的完成途径中,确认哪一些具有相对更大的效用,以便在实践中予以选择与运用。在这种观念下,社会期望教师成为技术员,拥有熟练的传授知识的技术和方法,按科学规律塑造社会的公民。这样,“技术型教师”一度成为人们所期望的教师形象。由于技术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线性的知识传授模式,限于程序性的一套方法或技术,很难顾及教学的情境性,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关注”等固有缺陷,很多学者对其提出了批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专业化”(teaching as a profession)运动在美国风靡一时,并被视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途径。在这种背景下,“专家型教师”成为教师新的理想形象。由于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专家型教师”也受到了挑战。后现代文化是在对现代文化的反思、批判、解构和建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思潮,是目前西方国家最为流行的一种文化哲学。反思和批判是后现代文化最基本的品质,反基础主义或反本质主义、不确定性、开放性、民主性,多元性、文化性和价值性等是其主要特征。“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形象特征与后现代文化内在的品质“不谋而合”。反思型教师“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同时,反思型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的促进者、批判性的思考者以及诺丁斯所说的“关怀者”,是一种“多向度”的人;反思型教师一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及技能,另一方面还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对教育方法、课程原理基础等更宽广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能力。这些特征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要求不谋而合。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的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参与程度。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触动是深层次的,它涉及教学目标的动态性、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新课程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对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更不能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照搬到教学中;新课程赋予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与教学,提出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客观上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多的关注知识与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这种充满多樣性、变动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冲破“技术性实践”的藩篱,寻求以“反思型实践”为模式的教学实践,即为成功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反思型实践者”这一新型的教师形象的提出,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合理性辩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也为新时期教师形象的重新定位提供了参照。

反思型教师:在实践中的成长途径

反思型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而“实践智慧主要是依存于特定语境的实践性知识,既非纯粹的教学理论,也不是单纯的教学经验,而是二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型教师的培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研究教学经历,丰富实践知识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经历都蕴含着他(她)的体验、经验,反映出他(她)所处的环境和所过的生活。“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学习。”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经历常常能帮助他们解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拥有各种各样的经历,然而,仅仅拥有经历并不意味着已经对它们进行了反思。只有对它们进行理解、分析和批判,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因为“每一个对艺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无疑都把这种经验整个地纳入他自身中,也就是说,纳入到他的整个自我理解中,只有在这种自我理解中,这种经验才对他有某种意义”。因此,教师只有“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多重视野的审视和分析”,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更富理性特征”。许多优秀教师正是通过对自我经历的分析与回顾,来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与改善,进而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

2观察学生言行,省视教学实践

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保证。萧尔(shor)认为:“反思型教师首要的责任是研究学生们所知道的、所谈论的、所经历的和所感受的事情。”是的,了解学生对教学的体验是一个教师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首要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所有的教育技能都将失去意义。“了解学生们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要求和他们自己所关心和希望的事情之间建立起令人信服的关系。……研究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可以让教师们提防由教师的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这是因为,学生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课程安排及课堂组织形式等进行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闪光点与不足,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研究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可以让教师提防由教师的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了解学生意味着教师可以使自己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指导教师怎样去教学,去教什么。因此,来自学生方面的反思无疑会增进教师更理性化的教育行为。许多优秀教师正是通过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行为,并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自己教学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

3寻求同伴对话,碰撞智慧火花

教师对以往教育经历的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讨论、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同事们可以作为一面批判的镜子,反射出我们行动的影像,……当我们聆听他们讲述相同的经历时,就可以检查、重构和扩展我们自己的实践理论。”如果教师生活在一种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讨论会促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升华、教学行为得以改善,促使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思考,促使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让同事倾听自己的故事,通过专业生活故事的叙述,让倾听者分享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存在,然后他们把所看到的、昕到的反馈回来,他们的观点常常让自己沉思和反省,甚至使自己惊异不已。”同事之间的合作与对话,不但能帮助教师客观地观察、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更能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帮助教师在彼此的批判分析中经历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智慧火花。研究发现,优秀教师总是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事物,善于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达到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目的。

4展开理论对话,关照教学实践

虽然分析个人经历有利于认识自己,但是个人的经历可能是狭隘的、局限的,甚至可能会导致自己对整个世界的阐释产生不可逆转的曲解。教师为了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必须借助于理论分析,因为教育理论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检验实践者的直觉、本能和默认的知识,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教育理论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因素,动摇已经设定的教学框架的假定,从而避免形成所谓的“集体共识”和理智上的停滞。理论知识不是教学活动本身,但它却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的作用。教师在实践中往往发现不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出困惑的状态,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有助于教师识别让他们感到不解或迷惑的事件,重新审视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理论对话,要求教师把理论学习和自身实践的反思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与“理论文本”的对话,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教育理论”。

篇5:新教师述职报告

光阴似箭,转眼间进入凌云小学已将一年,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领导的信任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回顾这一年,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和不足,但无论怎样,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

本年度,我担任三年级1班的数学和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做为一名新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经验缺乏是我的不足。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

在思想上,我积极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定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没忘记母校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注意自身的品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对待学校分配的工作,在思想上不敢有半点懈怠,积极认真的去完成,向优秀的教师看齐,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甘于平淡,不流于平庸.在与人相处中,做到谦虚谨慎,与人为善,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二、工作上

在教学工作方面,做为一名新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经验缺乏是我的不足。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级的贺老师和苗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多学习,多请教

作为新教师,刚开始确实有些盲目,不知如何下手,但在教学上我不敢有一丝马虎,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听公开课多次,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综合课,只要有时间都会积极的参加,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坚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与老教师们备课,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在担任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

三、学习上

作为新教师,我深知,只有付出更多,才能有些许收获。因此,唯有勤勤恳恳地工作,才能尽早站稳讲台,并在教师这片领域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自从走上教师这一岗位以来,我不断学习,不断向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学习,盛老师让我学到了怎样加强班级管理,苗老师让我学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贺老师让我学到了课前如何认真备课,如何使用教参,刘峰老师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实现家校互动。通过这些途径,我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丰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对教材驾驭不够到位;教师用语不够精炼,缺乏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能灵活、多变的运用课堂教学机智;还有可能是年轻吧,在管理方面,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希望各位老师和领导能够继续支持指导我的工作,谢谢大家。

新华区凌云小学

孙路路

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新华区凌云小学

篇6:新教师述职报告

2010-08-08 17:04:18 来源:奥数网

xxx年x月,我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幼教新人,我始终都抱着求实的工作态度,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园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平时在幼儿园行为得体,讲话文明,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加园内的各项活动,有集体观念,时时刻刻将自己作为幼儿园、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和其他成员一起共同维护幼儿园和班级的荣誉。作为一名中共团员,我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参加政治学习.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积极的学习和反思。为了把二期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一日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等关于课改的书籍资料,提高自身对课改的理解,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同时,为了能让自己在幼教方面有更为系统的知识,我还利用业余的时间报考了学前教育本科段的自学考试,并已经通过了一半的课程。另外,我积极地参加了浦东新区新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也收益颇深。同时,我也虚心学身边人、身边事。我的带教老师就是我的搭班老师,因此我更有机会经常地向她请教和学习,并积极配合她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也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做好听课的记录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

教学水平,为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幼儿园教师而不断的努力。

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步适应并把自己融入了这份工作中,在教学上,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虚心接受带教老师的意见,在课堂上尝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用开放式教学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活动中,我认真向带教老师学习请教,并和她一起根据幼儿的兴趣开设了“娃娃家”、“医院”等一系列角色游戏,让幼儿有不同的角色体验,并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性交往能力等。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我做到及时记录和分析,从而使教育工作更有目的性。

篇7:新教师述职报告精选

转眼间,从9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在这里感觉有必要总结一下近一年的得与失,发扬好的地方改进不足的地方,回顾走过的路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定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对我很有帮助,我本身也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努力自己能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没忘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平时我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这一年来,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因此学生也有其特殊性,小学生与中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我兼顾小学初中两门完全不同的功课,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就要注意区别对待了。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即对社会开始有所接触,这个时候的学生很容易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很多坏习惯也有很多好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是好是坏跟教师的言传身授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个时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最容易的学习对象,因此,我尽量的在中学生面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而面对小学生时则有所不同,课堂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但在课外我努力与学生做朋友,用心与他们沟通,希望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总得来说,我做的一切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篇8:新教师述职报告

一是由于农村地区教师了解信息渠道的单一和不畅通, 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不够。二是部分教师还不太习惯或者适应新课程所提倡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三是不少教师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日常教学中, 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惑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和答疑。四是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五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客观的限制。六是新课程改革接下来所要面临的是成果的巩固问题。

二、课题意义

作为西北贫困县农村九年制学校, 我校实施新课改工作已整整七年, 我们取得的成绩不可否认, 但陈富老师指出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所以我们申报“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对学校教研活动进行优化, 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相连,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有助于优化学校教研活动, 提高活动实效;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助于提高教师服务意识, 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实验研究, 最终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能促进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革新, 走出一条适应农村教学条件的教改之路;二是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拓宽农村学生的学习空间, 使他们能够利用一些学习策略主动地进行学习, 让农村学生真正享受到课改带来的实惠。

四、研究内容

1.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2.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服务意识、帮助学生的任务驱动研究。

五、研究原则

1.人文性原则。2.普遍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教学相长原则。

六、课题思路

以全县中小学开展“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为契机, 探索如何在农村中小学有效实施新课程, 建立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提高新课程实施能力, 形成有助于农村教师自主发展取向专业成长新模式。

七、研究方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开展行动研究, 同时辅以比较法、个案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观察法等。

八、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 (2012.4—2012.6) 研究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2.学习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新课程标准修订版;调查分析, 总结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3.制订课题实施计划, 拟订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 (2012.6—2012.12) 课题启动阶段

1.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抽样调查多所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新课程实施存在的困惑、所在的学校教学所需配套的硬件设施等状况。2.收集研究资料、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归纳, 作比较性研究, 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3.通过案例研究、课堂实录、合作交流等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第三阶段: (2013.1-2013.4) 实验成果总结推广阶段

1.课题组成员登记发表的论文。2.总结推广研究经验。3.汇总课题研究, 形成终结研究报告, 申请课题鉴定。

九、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部分教师根据课程实施小结撰写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另外, 冉变喜老师辅导的学生李富强荣获2012年第22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甘肃赛区二等奖;王瓛老师辅导的学生刘彦雄荣获2012年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甘肃赛区二等奖。2.研究后的反思。在本课题研究中,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教育局“关于对全县各学区及部分学校教育工作综合督导的通报”及“关于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小学调研情况的通报”, 发现了很多农村中小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也具体提出了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但是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需要进一步在全县甚至更大范围内推广验证。

课题批准号:[2012]GSG592号

参考文献

[1]陈富.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 (12) .

篇9:新教师新教材

课堂教学与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课堂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我们今天正处于转型的社会中,教育也应当顺应当今经济、社会甚至学生的转型而加以变革和改进。新课程强调的不仅仅是公共的框架或预设的计划,还是学生学习经验的历程与体验,涉及到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创生,是学生在生活中特别是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的总体。因而,课程实施不能不研究学生和理解学生,不能不聚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聚焦学生,理解学生,这是优化教材的前提条件。追求所谓客观的硬性的教学步骤,这种基于线形思维进行预设安排或固定阶段安排的思想,看起来好像是正确的,实际上是极其错误的。教师面临的是活生生的人,面对的是如何培养人,因此教学就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和认知实践过程,它也是一种生活社会实践和人格自我修炼的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定型化教学的主流时代已经远去,情境化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情境化的教学需要每位教师去表现,去创造,去体悟。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加工和优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合作,引领学生的过程。

不同的教材观造成了教师运用方法的分歧,但在这百花齐放的大潮中,唯有选择用教材教,超越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反映教材的实质。事实上,教学过程是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过程,是感悟体验的过程,是综合实践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借助片面传递信息而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身以及在同教师交往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任务不是要学生记忆和接受现成的事实性知识的过程,也不是将某种价值标准强加给学生,更不是为了考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的,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教材进行对话交流,形成提问和反思的能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发展智慧和价值。学校教育是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学会学习。衡量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教学时是否引发了学生更多的疑问和思考,是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感染了学生的心灵。

上一篇:品牌调查报告报告下一篇:<<生命流泪的样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