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五年计划

2024-05-02

体育教师五年计划(精选8篇)

篇1:体育教师五年计划

2018下学期高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体育教师,工作计划,下学期)

一、教学工作的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的学生选项为武术教学班人数较多,高二年选项出现一些人数参差不齐的现象,但也基本上是上个学分选项时的基本情况,对于学习时起到这个项目的连续性有一定的帮助。学习时也能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方便教学的总体安排,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技术难度与要求。

教材与教辅分析:

①分析教材与教辅的内容与结构:这个学期采用2个学分同时选项,这样有利于全学期的学习计划与安排,不用再教基本功,本学期我安排了校本课程

“永春白鹤拳”里的两个套路进行教学,采用一套拳,一套器械的方式配合实用技能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与结构上的安排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动作的到位,学不在多,而在精。

②分析教材的特点与重点、难点:教材的特点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对于学习过程比较注重,方便学生的素质不同者的学习;重点在于武德,这是本个项目开设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最重的重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基本意图,也让学生能自我控制;难点在于如何去掌握套路的实用技能,提高学以致用,能有防身的本领。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永春白鹤拳”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本“永春白鹤拳”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加强学习“永

春白鹤拳”的基本套路,加强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a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a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b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

行为。c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a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b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永春白

鹤拳”的开发与教学;提出“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的课题进行研究。

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利用了三个内容:“永春白鹤拳”、跆拳道、街头篮球。

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特别是利用《晋江课改》在我校主办的平台上撰写论文,宣扬“平山体育”的品牌文化建设。

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教育局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校际组成员,协助教育局、进修学校开展好教研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着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

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公开教学、听课、评课。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的机会的掌握,加强本校的听课,外校的听课,继续向各位开课老师进行学习充电。评课,提出自己的意见,针对课上出现的不同看法大胆提出,努力提升自己的评课的水平,加强谈话水平。

篇2:体育教师五年计划

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以直接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它具有以下四种作用:

第一,调动学生兴趣。运用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课堂任务的完成,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情境的机会。

第二,愉悦学生身心。体育教学情境创设,优化了体育课堂的气氛,避免了“说教式”的传统方法,使教学过程愉快而轻松,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和教师传授的广阔性、规范性。

第三,启发学生思维。体育课上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去做去练,而是要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第四,陶冶学生情操。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启发学生进行美的想象,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最终使学生精神情操得到美的陶冶,在体育教学的同时有机渗透了美育教育。

二、小学体育课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1、运用有情节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游玩中学习,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可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很好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因此而喜爱上这门功课,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上一堂400米的自然地形跑的课时,如果让学生围着操场跑圈的话,学生会感到很无聊,甚至厌烦,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没有激情,因此我利用体育器材在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设置成小山、溪流、独木桥、隧道等形式,这样,学生在跑的途中有山,有水、有桥等,使学生有种探险的意识,器材的使用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为跑步增添了乐趣,效果也会大大的提高。

2、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体育课上,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更清晰,也更容易保持和提取。如在“五禽戏”教学环节中,我根据“五禽戏”拟物的特点,将动物的运动形象引入课堂,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去开拓他们的思维,引发学生的热情。我提问“老虎怎样走?鹿在草原上怎样跑?狼怎样爬树?鹤怎样飞?”等等,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像,模拟这些动作,我再因势利导,规范动作要领。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和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并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后滚翻”时,针对后滚翻动作,先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图片或幻灯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参与抗击暴风雪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疑问。如:冰雪天气如何参与救援的?跌倒了如何自我保护?紧接着过度到后滚翻的教学。亲身体验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过程,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巧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4、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耍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和谐。如在教学“跳远腾空技术”环节时,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相互启发,出现了“挺身式”和“跨越式”两种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得出“挺身式”是最佳思路和方法。在这里,教师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上得到发展,而且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了立体的交互式思维网络,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并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1+1>2的效果。

5、运用生活中的事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体育活动教学情境要来源于实际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让体育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体育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让学生确信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如教学“攀爬”一课时,我请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攀爬的技能?讨论结果中发现日常生活中装灯泡、挂墙画、修房顶,爬围墙,电表中换保险丝等事情都需要具有攀爬的本领,进而使学生明白体育课中学到的很多技能在生活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的因素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课堂中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2、情境创设要结合实际,不能生搬硬套

情境创设不能生搬硬套,强行结合,要顺其自然,要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要注意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这样会失去“情境”教学的意义。

3、情境创设要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篇3:体育教师五年计划

一、集思广益,统筹规划

“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比”是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第一次承办面向全国体育教师的大型评比活动,杂志社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好此次评比活动,社内多次开会组织探讨、统筹规划、集思广益,在制订评比规程前曾多次向各省市教研员、“学体部落”成员及一线体育教师征求意见,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现状和体育教师的切实需求,以保证此次评审活动更加全面客观且富有实效。

综合多次意见反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比”活动应坚持以先进性、操作性、专业性、简约性、多元性为原则,并分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或中职院校)3个学段对不同项目进行教学课时计划征集。其中,小学学段涵盖基本身体活动类(如:走、跑、跳跃)、球类(如: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体操类、武术类及新兴项目等若干大类,要求从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初中学段是从田径类(如:跑、跳)、体操类、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街舞、软式排球)等若干大类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高中学段(含中专或中职院校)是从大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小球类(如:羽毛球、乒乓球)、操类(如:啦啦操、健美操等)、田径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街舞、软式排球)等若干大类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总体上看,3个学段的内容均基本涵盖了当前各自学段所开展的教学内容,能够反映出当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并反映出了各自学段的教学热点。

二、报送火热,内容集中

本次评比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参评课时计划2165篇,其中,浙江、辽宁报送数量最多,均超过了300篇;河北、天津、新疆、江苏报送数量约为200篇,安徽、山东、山西、湖北、重庆约为100篇,云南、贵州、青海、四川、内蒙古、甘肃、北京等省市报送数量相对较少。本次评比活动收到的参评课时计划中的内容分布见表1。

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地域、场地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参评课时计划的内容和数量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出各地中小学校开展各项目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此次评比活动面向全国,参评的课时计划对于这些项目在中小学的受重视程度和开设情况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表1可知,小学学段中,三大球类参评221篇,占18.8%;田径类参评523篇,占44.7%;小球和绳类参评63篇,占5.4%;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参评67篇,占5.7%;操类参评231篇,占19.7%;其他课时计划有68篇,占5.7%。从参评数量来看,在小学学段,田径类、操类、三大球的课时计划最多,其中三大球中的篮球、操类中的技巧类动作、田径类中的跑和跳等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反映出这些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普及程度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些内容的基础性和受欢迎程度;而小球、绳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参评课时计划相对较少,一方面说明这些内容开设得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出这些项目在中小学的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绳类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无论从其健身价值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都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

初中学段中,三大球参评203篇,占30.4%;田径类参评270篇,占40.5%;小球、绳类参评17篇,占2.5%;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54篇,占8.1%;操类参评106篇,占15.9%;其他课时计划有17篇,占2.6%。从初中学段参评的课时计划来看,总体上和小学学段保持一致,田径类和三大球的课时计划最多,其中三大球中篮球项目和田径类的跑是此次初中学段参评课时计划的集中内容,反映出田径项目和三大球项目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受关注程度;绳类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参评数量仍然相对较低,说明初中学段这些项目的开设情况仍然相对较差。

高中学段中,三大球参评150篇,占46.1%;田径类参评69篇,占21.2%;小球、绳类参评10篇,占3.1%;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参评49篇,占15.1%;操类参评39篇,占12.0%,其他课时计划有8篇,占2.5%。从参评数量来看,与小学和初中学段相同,高中学段三大球和田径类的课时计划仍然占据了较大比例,但三大球参评比例进一步提高,而田径类则相对有较大幅度地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中阶段球类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甚至田径项目,受关注程度和课程开设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评审严谨,成绩优秀

本次课时计划的评审,总体上要求严格执行初评、复评、终评三次评审,并要对所有参评的课时计划进行学术不端查询,一旦存在抄袭情况,将取消参评资格。在各评审环节中,初评评委是从杂志社编辑、社外编辑、部分名师工作室,及“学体部落”骨干成员中筛选出来的具有较高实践和理论水平的一线教师;复评评委为市、区(县)教研员、地方名师;终评评委为正高级中学教师、特级教师、高校专家、省或市业务能力突出的教研员。同时,要求所有课时计划在评审之前全部删除作者信息,按照学段重新进行编号,在剔除个别存在抄袭和不符合投稿要求的课时计划之后,按照编号随机送审至各评委。

在各个评审环节的过程中,要求各位评委严格按照“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审规则”进行评分,评分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单元计划维度。针对参评单元计划主要从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内容进度、模块评价等5个方面分别评分;二是课时计划维度。针对参评课时计划,主要从内容设计、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外锻炼作业、课后反思及教学安全、练习密度和场地设计等7个方面进行评分。每一轮的评审得分均按照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分值比例为1:9进行分数的折算,最终经过3轮评审后取平均分,并按照不同学段进行分数大排名,分别评出各学段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4个奖项。

本次评比活动,总计评出特等奖61名、一等奖443名、二等奖738名、三等奖792名,以及优秀组织奖28个,获奖比率高达94%。其中,特等奖获得者所占比率约为2.82%,特等奖的获奖地域分布情况为:上海2人、重庆1人、浙江12人、江苏10人、黑龙江1人、辽宁13人、河北2人、山西4人、湖北1人、山东1人、安徽8人、新疆4人、广东2人;内容涉及篮球、足球、武术、排球、羽毛球、田径、体操等内容。而此次评审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覆盖了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见表2),其中,一等奖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奖数量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辽宁、浙江、天津、江苏、新疆、河北、湖北、山东、广东、重庆;二等奖覆盖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辽宁、浙江、天津、江苏、新疆、山西、广东、山东、湖北、安徽;三等奖覆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浙江、江苏、辽宁、新疆、天津、广东、山西、山东、安徽、湖北。

从获奖情况来看,辽宁、浙江、江苏三个省份在各奖项上均排在前列,紧随其后的分别有天津、新疆、河北、山西、广东、山东、安徽、重庆等省市。这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地区的一线体育教师相对更加注重教学科研与教学的规范。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地区的参评数量、获奖数量等基本与日常来稿和录用稿件的作者区域分布情况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参考价值。

四、优秀教案,亮点频频

在本次评比活动中,优秀的课时计划宏观上体现为教学理念符合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设计意图明确,内容进度划分合理且有梯度,构成要素完善,教学结构完整。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比较准确,能够较好地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2.教学目标制订能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安排有序、紧密衔接,能清晰地呈现设计意图,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山东省参评教学设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多采用分层教学,并且各环节紧密衔接(如热身部分的“蛇形跑”和“极速大逃亡”为后续学练作好了铺垫);主教材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摸索尝试后,引导学生自我体会得出击球的正确部位,并用彩色胶带做好标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接着运用游戏“迎面传接球接力”进行巩固提高,由此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3.课时学习内容明确具体,教学预设合理、细致,教学环节设置合理,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能够让学生逐步掌握运动技术。如,上海市参评教学设计《快乐武术健康第一(武术:弓马步组合)》中,授课教师设计了“准备操”(马步冲拳)—“功夫小子学本领”(由弓步、马步游戏化练习“剪刀石头布游戏”到复习弓步、马步冲拳练习)—“功夫小子练本领”(弓步马步转换和格挡冲拳练习)—“功夫小子亮本领”(弓步马步转换格挡冲拳展示)等环节,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流畅,同时教师通过语言调动、激励手段的巧妙运用,营造了生动活泼的练习场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4.能够充分结合学情,合理设计教学情境,教学设计富有趣味性、创新性,教学方法简单实用,教学策略运用得当,能够有效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启迪学生思维。如,江苏省参评教学设计《跨越式跳高》(四年级),投稿作者匠心独运,从有创意的专项准备活动“隔墙看花”、“双飞比高”等小游戏,层层递进,不着痕迹地切入到技能学习的主题,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处理核心技术,通过系列创新游戏达到了学生掌握技术要领的目的,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智慧;设计紧紧围绕重、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思考、观察、自练、模仿、巩固、游戏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让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将“育体、育人”与其相结合,充分彰显了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教具—短绳的功效,人手一根短绳贯穿全课,从准备活动的绳操到技能学习的辅助练习,再到游戏活动的象征性器材等,通过短绳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的技术掌握,也通过一物多用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辅教材搭配合理,并合理设计专项准备活动及针对性的“课课练”等环节,针对性强,可起到补偿效果,并且运动负荷预设科学,练习密度安排合理,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如,新疆参评教学设计《支撑跳跃—分腿腾越山羊》,投稿作者针对主教材安排了双手撑垫往两侧滑横叉、分腿坐顶肩推手提臀、分腿跳等辅助练习,为后续教学作好了专项准备;并在主教材后设计了“拼图折返跑”游戏,有效发展了学生的体能。

6.评价标准制订合理,评价考核方式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评价设计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江苏省参评教学设计《跨越式跳高》(四年级),作者从运动知识、情谊合作、运动技能(技术评定、能力评定)等方面制订的评价标准,彰显了人文精神及教师对学生的浓浓关爱。

7.课后反思撰写认真细致,既有亮点特色呈现,又有不足的总结与思考。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次评比活动的参评课时计划中,在呈现出诸多亮点的同时,也有不少教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或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其中,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

1.课时计划的基本要素不全面,有不少参评课时计划未附单元计划或缺少课后反思,单元计划或教学计划不完整,尽管本次活动的评比规程中已经对此作了明确要求和提醒,但该问题仍然是本次参评课时计划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也因此有很多课时计划尽管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但仍然没有获得较高的分数。

2.设计意图不明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不准确,未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导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出现偏差,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3.教学目标较为笼统,存在课时目标单元化的现象。

4.学习内容方面:单元计划的内容设计上较为混乱,学习内容层次、进度等不合理。

5.内容设计方面:教学过程繁杂,逻辑性、可操作性较差。

6.重点与难点方面:动作要领描述欠准确,未能紧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难点解决不到位。

7.教学实施方面: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未能有效体现现行课程标准理念,缺乏创新设计,课时计划与单元计划缺乏联系,且课时计划未针对教材内容有效设计教学。

8.教学安全、练习密度和场地设计方面:缺乏安全预案和安全问题应对措施,练习密度计算错误,运动强度不合理,不符合相应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9.个别课时计划存在抄袭现象,参评教师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部分参评教师存在将教学进度与单元教学计划混为一谈、对于练习密度和强度的理解模糊、将教案中的练习时间与课的时间对等、不会计算练习密度等常识性问题,有的甚至出现课时计划标题和内容中相关练习内容不一致的现象,如,课时计划的标题是原地肩上投篮,而课时计划中练习内容却是行进间投篮,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知识欠缺的问题,更多的是态度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撰写课时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端正教科研的态度,自觉抵制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2.准确理解课时计划的相关概念,包括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练习密度、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运动量等,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3.正确认识课时计划的重要性,课时计划的要素应完善。

4.课时计划应符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

5.课时计划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篇4:体育教师五年计划

关键词: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

1.引言

通过深入到“国培计划(2012、2013)—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现场,通过与参训教师和培训单位负责人的深入交流,对“国培计划”得到了深入的了解。“国培计划”实际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教师培训模式,这种新的培训模式不仅满足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需求,更新其教学理念、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增强其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教与学的矛盾,进一步丰富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2.国培计划实施模式

“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目前,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方式有: 集中统一式的教育,校本式的教育,协同组合式的教育,远程式的教育,巡回流动式的教育,专门发展式的教育等。从培训的周期来分有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在职进修等。在培训的教育方式上有课堂讲授、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导师指导、学术沙龙、论题答辩等。在教育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实践、观摩、反思、研究等等手段。

3.参加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国培计划”背景下的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面向各个阶段各学科在职教师的成人教育,受教育对象呈现较复杂的多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在年龄上有老、中、青等年龄层次;在学历上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等学历层次;在职称上有特级、高级、一级、二级等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记忆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

3.1教师的性别情况

由调查数据显示,抽样调查的187名有效问卷中被调查男性教师 153 名,占总数的81.8%,女性教师34名,占总数比例的18.2%。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以男性较多,高出女性教师比例63个百分点,性别之间的差距较大,男女比例不平衡,参加培训的中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尤为明显。男性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往往花在训练、运动、娱乐、交往等时间较多,毕业工作以后,虽然仍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己,但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尤其不愿意长时间地呆在自己认为无意义的知识学习中。

3.2教师的专、兼职情况

由于体育专职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相比有一些差距,学校缺少体育专职教师乃至于工作量大等问题,参加“国培计划”集中培训的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兼职情况还是不同程度的出现,相比而言,小学的兼职情况更为明显。

3.3 教师的教龄情况

本研究将调查教师按教龄分为4年以下的新教师,5-10 年的青年教师,11-15年的中年教师,16-20年以及21年以上经验丰富的老年教师,从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各教龄的人数分布和百分比,主要集中在11-15年的中年教师和16-20年的老年教师。中年教师作为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是支撑他们自身素质完善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两大主力军都需参加“国培计划”集中培训补充教学技能知识及全面素质的提高。

3.4 教师的学历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拥有专科以上学历已经成为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学历构成。通过调查了解,部分教师学历低的原因是因为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历的机会少,学校的课程课时过多,专职教师较少,一旦外出培训,学校找不到代课老师,二是因为农村

中小学缺少教师编制,采用竞聘上岗制度,如果外出学习,很有可能面临被解雇下岗的艰难处境,所以很多教师宁愿学历低,保住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4.参加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的认识态度

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培训规定》和广西教育厅制定的《广西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是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调查显示有51.3%的教师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有22.1%的教师了解其中一部分,而有26.6%的教师对此表示并不是很了解。调查书记显示,一半左右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相关政策不甚了解表明对国培计划的认识和注重程度不高。

5.关于培训课程设置的研究

通过对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集中培训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在“国培计划”实施中,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上大多是以高校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为主,并以自身优势专业课程为重点来设置培训课程体系,而不是以基层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他们日常体育教育教学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没有紧密结合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因此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导致培训与教研、科研联系不紧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脱节。

参考文献:

[1]毛志燕.“国培计划”—顶岗置换教师培训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2]张琴秀.论农村幼师国培计划的意图、理念与模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教师教育研究,2013,32-36.

[3]宋海英,陈睿.关于提高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以吉林省实施“国培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1,127-129.

篇5:体育教师工作计划

本年度学校体卫艺工作在上级局领导的指导下以及学校安全德育部门的配合下,将继续推进体育、艺术“2+1”项的开展。卫生方面在做好常规的卫生工作外今年将主抓学生近视问题,严格控制学生心法视力不良率在标准范围为内,为国家的教育、国防培养良好的后备人才作保证。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读书教育活动、“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活动等四项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及。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一)体育艺术方面:

以“我快乐、我健康”大课间活动为主线“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继续全面落实新《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证开足课时,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努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保障年度内各组织一次大型的田径和球类运动会以及一次全校性的文艺汇演。

充分利用好校内外教育资源,开辟第二课堂活动,确保体育、艺术”2+1“项目顺利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兴趣特长。保证阳光体育活动有实效的开展,组织好综合组教师要严格按照《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好活动,并做好各种工作记录。组织上好间操、眼保健操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每天不低于一小时。另外要求所有教师在中间操及阳光体育活动期间均要在室外参加身体锻炼,切保教师户外活动时间,并促进教师的身体健康,对中间操的教师考核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统一考核。

本年度学校将开设书法班、绘画班以及音乐特长班(另制定详细计划)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在艺术素养的能力;围绕周庆”六十“周年开展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为学生展示文学、艺术、体育、科技才能提供舞台,并有计划地加以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另:针对三年级的中考体育加试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延边州教育局20xx年《中考体育考试实施办法》,严格按照标准做好中考考生的体育加试准备工作,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卫生方面:

1、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开展各项日常防护工作,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有效降低近视、龋齿、肥胖、沙眼、贫血、蛔虫等常见病的发病率,加强对学生视力不良率的检查和预防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视力检测,并做好记录及分析,加大学校眼保健操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眼操质量,做好数据的整理与上报工作,任何教师不得占用眼保健操时间。

2、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好传染病预防教育活动,尤其抓好春季常见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如遇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降低学生常见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

3、做好学校食品卫生、营养配餐工作,切实保证学校师生的饮食安全。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学校商店食品进行检查。

4、重视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加强管理,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清扫。

5、配合上级防疫部门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工作,做好体检结果的统计分析。

(三)、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情况:

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综合实践基地体验、社会服务和调查、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国防教育、走进大自然活动等,今年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将围绕周庆60周年歌颂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并征得家长的同意与协助,让学生走出校门,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同时增强其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篇6:体育教师工作计划

一、开展跑操比赛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给体育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喜悦的变化。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出现偏差。如何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过分追求竞技运动水平。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为原则,降低竞技项目的难度,简化其规则,使竞技运动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

三、开展每人一堂公开课的好课评比活动

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相互评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听课后及时交换意见,努力提高本学科的好课比率,通过老带新,示范教学等方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他们迅速成长,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中流砥柱。

四、积极筹备准备参加xx区中小学生运动会

积极主动的选好苗子,好的苗子是成功的一半,科学的训练,争取在运动会上去的好的成绩。

五、认真组织阳光体育活动

贯彻落实区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决定。积极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观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堂活动为重点。提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素质。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竞赛

(一)开展群众体育竞赛

1、一分钟跳绳

2、踢毽子

3、拔河比赛

(二)、开展教师篮球比赛

(三)、教师乒乓球比赛

(四)举办校田径运动会

(五)秣陵初级中学体育节

七、组建校田径队,并进行长期训练

篇7:体育教师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取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梦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本事,增强学生团体主义观念,树立团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进取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本事,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所以,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

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工作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眼保健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梦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

第四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值周期间保证课外活动时间、认真安排好课外活动资料、进取发放体育器材、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督促学校保障每生每一天有一小时足够活动时间和注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景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工作,目前我校没有按上级部门要求配备相关器材,可是对新教材资料的了解是初步的,对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推行素质教育意义还不够深入,更谈不上对新教材的研究,更缺乏新教材的教学经念。所以,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重心放在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景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路。

三、教学措施

1、进取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构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篇8:体育教师五年计划

“国培计划”的实施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模式创新, 重点支持了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 推动了教师教育改革, 受到各地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高度评价。各地教育部门对“国培计划”给予充分肯定。他们普遍认为, “国培计划”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 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及时雨”。

“国培计划”也引起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 各地媒体的专门报道多达二百余篇, 其中,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报道七十余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分别以《“国培班”, 为未来教改铺路》、《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最给力的培训》、《国培计划:改变中国教师》为题, 对国培计划培训效果做了专门报道,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笔者作为甘肃省“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在目睹参培学员从理念到行为的改变并为之喝彩以及为国家培训政策叫好之余, 反思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为改进“国培计划”建言献策, 为西部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借鉴。

一、“国培计划”简介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简称“国培计划”, 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 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2010-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培训项目”是由中央财政每年划拨5000万元专项经费, 由教育部直接组织实施, 面向各省 (区、市) 的中小学教师的示范性培训, 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团队研修、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项目将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 作出示范, 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 为“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该项目是在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和指导下, 2010年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 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实施的。在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的同时, 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该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 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 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 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1]。

二、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困惑

1. 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松散, 没有形成合力

2010年6月30日,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对“国培计划”的组织提出了要求。它指出:“各地要精心筹划和组织培训项目实施工作, 确保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按照项目要求认真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培训。重视培训项目的前期调研, 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研制培训方案。要调动各方积极性, 形成工作合力, 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然而, 在本次“国培计划”的组织中暴露出一些组织松散的问题。 (1) 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参培学员随意, 没有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对兰州城市学院236名参培教师的调查发现, 共有123名体育教师兼任学校其他科目的教学, 占总人数的52.1%, 而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共有85人, 占总人数的36%, 只有23人专任体育教师, 占总人数的9.7%, 其中初中17人, 小学6人。还有5人是专任其他科目, 与学校体育教学无关的教师, 占2.1%。一方面, 这反映了甘肃省基础教育师资的现实情况, 教师兼任课现象普遍, 同时也反映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家教师培训政策贯彻不力, 对“国培计划”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以致在参培学员的遴选中随意安排人员。由于本次培训在省城兰州进行, 而且免除一切费用, 甚至有一部分人把本次培训当做免费旅游观光, 在学员中出现了培训“专业户”和“关系户”, 让培训工作承担单位啼笑皆非。 (2) 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组织参培学员做培训前的动员, 让参培教师了解“国培计划”的来历、目的、意义等, 没有让参培教师对本次培训做初步了解, 并结合本校和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带着参培目的和任务而来, 以致参培学员对本次培训没有具体目标, 没有参培计划以及对参培的期望等。从参培学员接到培训通知距报到的时间来看, 半个月之前接到通知的只有78人, 占总人数的33%, 53%的学员接到通知是3-5天前, 更有甚者是报到前一天接到培训通知。 (3) 甘肃省教育厅过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各培训单位的培训过程和质量上, 忽视了与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衔接与沟通, 以致没有形成对本次培训组织上的合力, 造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只提供参培人员名单, 而甘肃省教育厅和培训单位负责培训的简单分工的不利局面。

2. 组建培训团队的困惑

一支良好的教师培训队伍是保证培训顺利、有序地进行和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的首要保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教师[2011]1号) 指出:“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 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 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按照要求, 在培训团队中, 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1/3, 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 (教研员) 不少于40%。实际上, 1/3的省域外高水平专家的要求难以达到。由于“国培计划”刚起步, 教育部没有给各培训单位提供详细的国内培训专家名录 (1) , 作为官方组织的各省级教育部门和各培训单位也不具体负责此事, 只有培训承担单位的体育学科培训组负责联系专家和组建学科培训团队。这对于地处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的培训组织者来说颇费周折。笔者记得在一次培训者培训课上, 有人将这一部分人称为“空降部队”。由于培训费用、专家本人的事务安排等种种原因, 国内专家的培训日程安排一般为一两天。除去必要的应酬占用的时间, 有效的培训时间会很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 如何将“空降部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诸多问题需要认真去解决。比如, 让参培学员既能领略到“大家”的学识和风范, 又对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引领和启发;既能聆听到“大家”高深和前沿的体育教学理论, 又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既能看到发达地区先进体育教学典范的表率, 又不乏贫穷落后地区实际体育教学事例的剖析。除省域外高水平专家, 培训团队的另一部分即优秀的一线教师的选聘也存在缺陷。兰州城市学院2010年国培计划体育学科培训组共选聘一线优秀教师13人, 其中特级教师1人, 高级教师12人。虽然数量占培训团队总人数的59%, 但却存在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即这些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都来自兰州市区中小学校。其教学理念、设计、实施及创新等确实能吸引来自甘肃省农村学校的参培教师, 但在教学环境等环节上却存在较大的差距。参培学员观摩了来自一线的杨发禄老师公开教学课后, 进行了讨论。来自皋兰县**小学 (2) 的一位专任体育教师说:“我们也想上好体育课, 要是校长能像他们的校长那样重视体育, 支持体育课就好了!”来自武威市天祝县**镇**小学的一位教师说:“要是杨老师能把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合在一起上一节体育课 (复式体育教学课———笔者注) , 让我们看看该有多好!”由此可见, 在一线培训人员的选聘上,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设计、方法、资源等与甘肃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之间存在矛盾, 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有待组织者深入思考。

3. 培训内容存在“应然”与“实然”的矛盾

兰州城市学院2010年国培计划的培训内容以教育部、财政部相关文件精神为依据, 吸收和借鉴国内先进的教师培训理念和内容, 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修养”为基础, 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 以学科为基础, 以任务为驱动,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设置甘肃省体育教学现状与问题、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体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教学实践与考察、对话与交流等5个模块的培训领域, 共27个教学时段和内容, 其中以体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内容为主, 占总课时量的90%, 而教师师德与教师职业礼仪、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科学研究、体育教师健康与心理调节等内容安排有限。这一安排与我国体育教师培训水平低、培训机构和团队不健全, 没有较高的体育教师培训准入制度和标准有关。正如有研究者指出, 在培训市场的争夺中, 各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培训计划和培训任务, 而培训市场的划分又不严格, 于是各培训机构争相扩大自己培训领地的现象时有发生[2]。如此培训的弊端是, 内容脱离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的实际需要, 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最终让教师感到厌倦。

对于培训单位、培训组织者和培训者来说, 在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理想中的“应然”, 即他们认为, 体育教师的培训就应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能力与水平, 必须掌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等;在参训的农村骨干体育教师方面, 在培训中却存在着实际中的“实然”需求, 也就是说, 他们认为现代教育教学及课改理念与方法固然重要, 却不是全部。对于他们来说, 如何进行复式体育教学, 如何进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学与管理, 如何在甘肃省农村学校实现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在本次培训中安排了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一个单元的专题讲座和一个单元的互动与交流。在后一单元对毛振明教授的所有提问中, 涉及现代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寥寥无几, 而其他问题却五花八门, 数量繁多。这些问题看似庞杂凌乱, 不值得向这位国内著名专家请教, 但它们却是困惑农村体育骨干教师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所以, 如何解决这种“应然”需求与“实然”需求之间的矛盾, 让“国培计划”真正走进农村、满足农村骨干体育教师的“实然”需求, 是关系到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1. 提高认识, 形成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合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 教师强则民族强。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 教育使命光荣, 教师责任重大, 教师培训责任更大。这不是理想, 也不是时髦用语。首先, 它是对教师及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统一认识, 站在国家兴亡、民族强盛的高度去认识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它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我国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只有将“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落实到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实际行动中来, 才能形成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合力。如果没有统一的认识, 只能是形式上的各行其责、各尽其能, 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推出“国培计划”、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项目招标和形式上的管理、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市场的分割和组织培训、市县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负责人无利可图, 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实在觉得过意不去, 将口号喊在口上、印到书上、贴到墙上、搬到屏幕上、传到网上虚张声势。其次, 它更加强调的是使命与责任, 是一种历史使命和重大的责任。要求所有与教师培训相关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来履行相应的义务, 这种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不需要进行培训市场利益的分割和教师培训事业的“偷工减料”。它需要在纵向上各级部门自上而下的团结与协作, 包括培训政策法规、精神理念、组织管理、考核评估的贯彻与执行, 培训的各种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公开与共享;在横向上培训机构、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包括培训方案、内容、方式、资源、组织管理等内容的研发与讨论, 培训经验与总结、心得与教训、反思与启发等内容的分享与交流。

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建立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定体系

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各种级别、类型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相继展开, 犹如万马奔腾之势纷至沓来, 而我国在传统教师培训体制下的各承担体育教师培训单位已无力招架这股培训需求, 加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教师培训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已经成为诸多机构和单位试图分割的美餐, 而真正能承担培训责任和高质量完场培训任务的却为数不多, 很多承担机构的师资力量、专业结构、培训场所等捉襟见肘, 只好照猫画虎。另外, 培训学校对授课教师的选用随意性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的质量, 很多培训团队成员不知道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 不了解农村体育教师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待遇、压力、困难、需求等情况。在培训中, 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工作, 搞一刀切。他们大谈特谈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学方法的运用, 这种思想的实质是将教学看成是一种技术规则, 可以复制, 却忘记了教学也是一种发生在特定情景中的艺术, 在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时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3]。因此, 从教育部到省教育厅, 应尽快建立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定体系, 引入市场机制, 面向全社会招贤纳士, 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和人员承担培训项目和任务, 确保培训机构公平参与、规范运作、能进能出, 形成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机构竞争择优机制, 为我国体育教师培训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

3. 确立和发挥参培学员的主体性,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 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 完善培训制度, 统筹城乡教师培训, 创新培训模式机制, 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在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中, 必须确立和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只有这样才能按需施训,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笔者认为, 要确立和发挥参培学员主体性, 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 整个培训过程要紧扣农村体育教育需求和参培学员专业发展需求两个中心。从目前培训来看, 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只注重前一个中心而忽视后一个中心, 即只满足社会需求而忽视个体需求, 导致在培训活动中把培训学员当成被培训的对象, 迫使他们被动地适应, 把立足点放在改造教师上, 教师参加培训变成了“洗脑”, 变成了“脱胎换骨”, 变成了接受改造, 教师不是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 而是作为一个被动适应者出现在教育培训中[4]。“国培计划”培训的重点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所以, 农村骨干体育教师培训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 必须将参培学员的师德培养、专业成长、职业理想与规划等个人发展需求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让参培学员变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 才能在培训结束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其二, 切实做好学员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和研究。培训需求分析, 也称培训需求评估, 指在规划与设计培训方案之前, 由有关人员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 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 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前提, 又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5]。目前, 有关我国农村体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十分有限。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 2000-2011年期间, 以“教师培训需求”为篇名的文章共计59篇, 针对农村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的文章共10篇, 占16.9%, 针对体育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的文章共2篇, 而没有相关农村体育教师培训需求研究的文章。这说明, 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要提高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必须加强对参培学员培训需求的相关调研工作。否则, 就是脱离农村实际的培训, 让参培学员“听着激动、看着感动、回去不动”, 其实, 不是不动而是不会动, 动不了。因此, 重视农村骨干体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使培训能有效回应农村学校和农村体育教师的需求, 应该成为改进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 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 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和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能力, 为我国农村地区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虽然在“国培计划”实施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但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不断完善和创新, 我们就有理由相信, 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农村体育教育人才队伍的目标, 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摘要:“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培训组织松散, 没有形成合力;难以组建培训团队;培训内容存在“应然”与“实然”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 应采取如下对策:提高认识, 形成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合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建立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定体系;确立和发挥参培学员的主体性,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国培计划专题网站[EB/OL].http://www.gpjh.cn/cms/gpjj/index.htm.

[2][4]周颖华.教师培训中“实工虚做”现象解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 .

[3]严月娟.农村中学教师培训现状的调查[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12) .

上一篇:双优下一篇:预警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