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校园暴力主题班会

2024-04-30

远离校园暴力主题班会(通用12篇)

篇1:远离校园暴力主题班会

远离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总结

六年二班

3月31日下午,松花江镇中心小学六年二班召开了以“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班队会。班队会上,同学们非常积极认真,班会上即有老师的讲解,也有同学们的问题讨论、有奖问答等形式,通过真实的案例,条理清晰的演示与讲解,让学生懂得了如何避免和预防校园暴力、面对校园暴力“四忌”、学会保护自己,不做校园暴力的施暴者等知识。

通过学习教育,让学生明白了校园暴力不仅破坏学校教学秩序,还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彼此平等、尊重,要尊纪守法,不欺凌弱小,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篇2:远离校园暴力主题班会

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浮躁之风弥漫校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针对初中生现阶段的思想现状,以及近年来各地校园发生的伤害事件,校园安全问题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六月初,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开展了以“远离暴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班会评选活动。在此次班会中各班师生能认真组织、认真准备使得本次活动落到了实处。

经过评委认真公正的评比,评选出二节优秀班会,分别是一年二班、二年一班。

班会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培养、锻炼了能力。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此次班会的最终意义。从现实实例或自身经历中认识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的重要性,并学到了如何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和保护自己的适当方法。

此次班会各班师生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有的上网,有的找报刊,尽最大的努力把活动组织到最佳水平。总体看本次班会有很多成功的地方。如很多班班班会环节都很齐全;结构紧凑;选材比较恰当,参与面较大较广,且有的形式也

比较新颖等。较突出的如一年二班学生的自查自省非常深刻透彻;二年一班的“班级吉祥物、忌物”;且有全体学生的签名;二年三班的作业:上过班会课的体会;一年三班的倡议书,二年一班的演讲等等。

当然个别班的班会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主题不够突出。有些材料不能为主题服务,流于形式,或材料写得不够深刻,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

2、参与面不够广。班会的最终目的是为让学生从中爱到教育,只有让学生多参与,才能更深地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并在参与中展示自己,获得成功感。

3、班主任开始时的动员讲话和总结不够到位。讲话应切中主题,班会前的讲话要讲清本次班会的意义、目标、要求,并动员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总结要全面,要把学生的表现和本次班会取得的效果都总结进去。还有的班级没有动员讲话和总结。

4、学生的精神风貌有待加强。学生的衣着、举止及精神风貌是一节成功的班会课中必不可少的,此次班会中精神风貌比较好的是一年一班,一年二班,二年一班。这一点在以后的班会中要得到加强。

5、个别班级中班主任手放得太大,完全由学生准备,而加以适当的指导,或对学生准备的材料不加以审定,因此使有些材料不能突出主题或有些学生的发言稿不够深刻。

在以后的活动中希望各班不断努力,扬长避短,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佳效果。

永吉十三中政教处

2007年6月15日

“远离三厅一吧,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总结

篇3:远离校园暴力主题班会

一、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一种基于个体或群体在体能、心理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力量不平衡所导致的权力滥用现象,由个体或群体实施的侵犯性行为。其典型结果往往表现为对受害者实施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和压迫行为。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主要体现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较科学的家庭教育能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人格出现缺陷甚至扭曲,导致暴力心理和行为的滋长而一发不可收拾。

2.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部分低收入家庭,无法满足孩子正当的日常开支需求,致使孩子在校园内发生偷盗,抢劫等行为,校园暴力也会如影随形地出现。

3.家庭结构缺陷带来的影响。有调查数字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发生暴力行为的概率高达64%。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师生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音调。教师所在的学校是被一定的制度和严格的仪式形式、训练措施和惩戒方法等所支持的组织形式,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借助暴力,即体罚、变相体罚。正因为如此,我国新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师生关系可能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做出了针对教师的严格规定:“第六十三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的基本功能是育人,其固有的特征是严格遵守制度,而且对个体差异的容忍度很低。因此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事实性地孕育了其暴力行为的发生。

2.学校注重升学率和智育而轻视德育的教育偏差,加剧了校园暴力的发生。社会上有些家长如是说:“学校对于校园暴力有无法推脱的责任。当前的教育还没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虽然素质教育已开展了多年,仍有个别学校只盯着升学率,忽视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法制教育,淡化了道德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知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可能用暴力手段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他们认为对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都是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可以因此重新使自己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暴力是否发生,发生频率的高低以及严重程度,都是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水平的一种折射。

3.不良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实际上一个治理有方的学校、一个拥有健康校园文化的学校发生学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然而在一个不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强权支配的师生关系;另一个是“放羊式”的师生关系。学生有可能把那些有力量而且独裁的教师当做崇拜偶像。如果学生把这些老师的言行作为自己的榜样去对待自己的同学并实施伤害行为其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反之,那些既不严厉又无法控制课堂秩序的教师同样会让学生对校园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憎恶学校,也会导致校园侵害行为的发生。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态度同样可能成为学生伤害其同伴的借口。譬如教师对学生使用尖酸刻薄的措辞伤害其自尊等。

(三)社会暴力文化及网络、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

暴力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缺乏可操作性。在许多影视作品、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许多血腥的暴力场面。更不可理解的是,成人往往因为一些影视作品是描写正义的战争或正义的行为就让孩子观看,即使其中的暴力场面十分恐怖也乐此不疲。其实,由于孩子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远不及成人水平,孩子在有暴力场面的文艺作品中并不见得能理解什么是正义和正面角色。相反,他可能欣赏到的只是其中的惊险刺激的暴力行为。

(四)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不良人格倾向会引发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少年”。这些孩子之所以称为“问题少年”上文中已经提到,或家境贫寒,或家庭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在此情况下,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平安富足的生活,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常常游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

三、针对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德育对策

校园暴力的阴霾还在四处弥漫,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抹上了一道败笔,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第一,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应该扎扎实实地改善校风,搭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人性化。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尊严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建立全员式的、发展的、平等的、和睦相处的师生教育关系。

第二,创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真正变成让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教师愉悦工作的一方净土。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师生共同创造。对教师来说,要求教师能够努力倾听学生的心语,并把师生之间的这种沟通和交流作为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下,不要忘记对他们进行文明教育和礼貌教育。

第三,授予学生如何预防及应对校园暴力的策略。学校里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学生和学生之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如何预防和应对一些即将发生的校园暴力侵害行为。如现在有的学校聘请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法制副校长,定期来学校向学生讲解法制知识,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教育内容,使学生正确应对和处理校园暴力侵害行为。

第四,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面对高考的指挥棒,怎样顺应时代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摆正德智关系,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是摆在当前教育大车前的一座大山。

总之,校园暴力在无时无刻存在于我们身边,让校园回归安宁,让我们的教育环境远离血和泪的痛苦,还校园一份宁静,是每个教师和同学及家长的共同愿望。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校园、平安校园。

摘要:校园是我们实行和接受教育的场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在我们周围,血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现象引起高度的重视。校园暴力不仅危害到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精神阴影。我们该如何看待校园暴力事件,它形成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的肆意蔓延,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还校园一片净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校园暴力,产生原因,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篇4:如何远离校园暴力

王磊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平时就很喜欢玩电脑游戏,一天他与一名叫李飞的同学一起在名为“劲舞团”的游戏平台上“对战”,由于李飞屡屡被王磊打败,王磊对李飞的游戏水平表示出“不屑”,言语相讥,不愿意跟李飞继续“对战”,利用“房主”的特权,将李飞“踢”出“房间”,双方为此发生口角。第二天,李飞纠集了一些社会人员,与王磊发生争斗,在争斗的过程中,李飞将王磊的头部打坏,而自己也造成了严重的外伤,起因仅仅是因为一点小事。那么,同学们该如何加强自我保护、远离校园暴力呢?

一是应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过早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少去情况复杂的公共场所,出外办事不能单独行动;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能太冲动或意气用事,说话不能盛气凌人或目空一切。

二是应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多看多学些健康的读物;文明、宽容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都要考虑后果,不能以暴制暴;洁身自好,不与人结仇、不干坏事、少管闲事,心理不适时,找心理医生解决;锻炼好身体,提高自卫能力。

篇5:小学生远离校园暴力班会教案

1.认知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行为与表现: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重点: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二、时间:周三班会课(9月7日)

三、程序:

1、准备工作:

①、收集校园暴力案例。 ②、整理我校现实情况。

2、活动一:走近校园暴力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

20xx年9月30日下午3时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学生于某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因琐事发生打架,于某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不锈钢单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20xx年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xx年11月2日晚10时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中专学生甄某与同学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3、活动二: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4、活动三: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常见的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分析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先说出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之后,教师进行总结。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来看校园暴力危害。

校园暴力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5、活动四: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6、课堂小结

篇6:校园暴力主题班会记录

校园欺凌的定义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肢体欺凌: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如暴力推搡、拳打脚踢、抢夺或勒索财物等。

言语欺凌:通过骚扰、辱骂性语言对他人进行伤害,如当面或背后羞辱、讥讽、嘲笑、诅咒、起外号等。

社交欺凌: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

作为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1、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教育,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2、谨慎交友,乐于净友,不交损友。

3、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4、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7:《校园暴力》主题班会简报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现象,学校召开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专题会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经领导小组的.认真排查和走访,发现校园基本不存在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等情况。因此翡翠学校将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

在专题会议上,全体教师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知晓国家、市区相关政策要求、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方法。各班级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学校通过家长会、班级QQ群等形式,对全体家长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相关培训。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促进校园欺凌治理工作的开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篇8:远离校园暴力主题班会

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

个别中学生由于公平意识与正义感的缺失, 时常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在校园中, 凭借身强力大或团伙势力而强制弱小者为自己服务, 如洗衣服、打饭、买东西等, 这是典型的欺弱现象, 是较为普遍的校园暴力, 违反了社会公正原则。提高每一名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无疑是一剂良药。

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可以通过编排小品或戏剧, 让侵犯者体验被欺负的感觉, 进行角色互换这一方法。侵犯者用受害者的痛苦刺痛自己的心灵, 用学校舆论的谴责触动自己的良心和正义感, 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欺弱行为的恶劣后果。当侵犯者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时候, 他的自我放任受到约束了, 他的良知苏醒了, 他的道德水平就提高了。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某些角色, 通过角色演练、角色互换、独白等方法体验矛盾冲突, 在身临其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困扰。这种活动形式的意义在于:通过集体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改变学生的错误意识, 改善人际关系;使学生对他人的感受、价值观和看法更敏感, 更充分地意识到所扮角色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克制冲突时的过激情绪, 从而有效地避免校园暴力行为的产生。

教育学生做到同情、宽容、忍让

有的学生由于缺乏人道主义与同情心, 时常嘲弄残疾、智障同学, 羞辱特困生或单亲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谈到这个问题, “奉行人和人是朋友、同志和兄弟的原则, 要求每个人从幼年就会关注别人的精神世界, 使每个人的个人幸福来源于极其亲密的个人关系中的纯洁、美好、高尚的道德。”人道主义的入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精神上给别人以温暖的时候, 自己也能从中感受快乐。这种快乐与侵犯者在欺负他人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快感是截然不同的, 也是侵犯者所缺乏的。要让孩子学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这样他们自己也就会体会别人的苦恼了。

同学间化干戈为玉帛, 需要的是胸怀和智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要让学生懂得吃亏是福、忍让积德的道理。以宽大的胸怀礼让于对方, 往往就能做到和谐双赢。只有不怕吃亏的人, 才能与同学相处得和谐。能真正懂得宽容忍让的人, 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控制情绪方能掌握未来, 否则, 人生将会失控。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学生一时的冲动加上愚蠢, 后悔便接踵而至了。当一个人能够严以律己, 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气时, 他就具备了人的真正美德。远离校园暴力, 需要学生的自律。没有人天生脾气很好, 没有人天生脾气很坏。脾气是可以受到约束的。

加强对施暴者的心理干预

校园暴力的发生, 有一定的心理因素。部分中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人格行为具有攻击性。在学校情境中, 强化暂停、反应代价、橡皮圈拉弹法等是干预这类行为常用的方法。

反应代价, 是为了使某特定行为不再发生或尽可能少发生, 在该行为发生后使行为者失去自己所拥有的部分代价物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对于侵犯者来说, 他在班级、学生会的任职, 他的荣誉、奖励, 他的操行等次, 在教室的座次, 在宿舍的阴面或阳面、上铺或下铺, 都是他的代价物。如在侵犯者打人后, 由他和老师一起陪受害者看病就医, 期间的沟通、道歉、疼痛体验、经济补偿等各种为消除不良影响而做的努力 (复原) ,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刺痛侵犯者的心灵, 从而减少欺弱行为的发生。正确运用反应代价原理, 可以明显降低欺弱行为的发生率。

让学生懂得法律的威严

要防范校园暴力, 就必须强化法制教育, 以法治校。让每个学生都知晓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 更要知道违法犯罪后必须接受的严厉惩处。强有力的法律威慑, 足可以消除相当多的暴力行为。当一个人心中拥有惧怕时, 他的行动就会变得谨慎, 每做一件事时, 都会三思而后行。

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受害者同样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他们中有许多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成为打击的目标, 而他们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劣势又使他们很可能产生无助感。他们在数年的学校生活中总是处于焦虑、不安和低自尊的状态之中, 常常情绪抑郁、注意分散、感到孤独、学习成绩下降、失眠、逃学。转化此类学生最好的途径是进行需求表达训练。训练学生尤其是受害者, 坚定而平静地说出自己的希望和自己对暴力事件的感受, 刺激侵犯者对自己的过激行为良心发现, 使受害者既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不激惹他人。

建议学校建立安全信箱或安全电话 (投诉信箱或电话、心理咨询电话) , 让受欺侮的学生能及时反映情况。学校对各种投诉应当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快速作出反应切实进行处理, 这也是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工作细致, 感觉敏锐, 深入了解学生, 我们就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这类问题。

篇9:让暴力伤人远离校园

心理分析:

生活背景:自入学以来,暴力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学校行为规范。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我还了解到孩子特别喜欢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现状分析:从以上现象表明,他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小新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心理辅导:

一、父母的配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过和小新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小新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劝导小新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小新爸爸打儿子的事了。小新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

我积极地与孩子交流,并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不可以这样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小新,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两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小新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小新的转变可真大啊!”

篇10:主题班会 打架斗殴校园暴力

1. 就最近在校园内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做个说明

2. 通过讲解的形式告诉学生打架斗殴的性质以及危害

3. 分析打架斗殴的原因及对策

4. 通过幻灯片上的一些血的教训来教育学生做到禁止打架斗殴远离校园暴力

活动时间:40分钟

打架斗殴 校园暴力

2014级4班班会

近段时间学校发生了一系列的打架斗欧事件,虽然还没有发生意外伤害,但在学校造成了恶劣影响,我们今天就以打架斗殴为主题上一次班会,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

-------------------题记

打架斗殴是校园内的一大公害,是在校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之一。打架斗殴易危及人身安全,酿成治安、刑事案件,甚至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妨碍内部团结,不利于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建设,破坏学生成才的优良环境,损害学生的良好形象,影响学校声誉。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由于未成年人有较强的好强心理、尤其是男性未成年人,往往通过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来获得一种快感和成功感。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会对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产生极大的诱惑性和腐蚀,一些相对弱小的未成年人为了不受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欺负,也往往加入打架斗殴的行列,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小群体,通过这个群体,每一个群体中的未成年人有了一种“安全感”。同时,他们又会依靠这个小团体大胆地实施其他的不良行为。这种欲望的膨胀,往往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打架斗殴的性质:

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和健康权是其它一切权利的基础。打架斗殴行为严重威胁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轻者违反校规校纪,严重者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打架斗殴行为可能构成的罪名有两个:一个是“故意伤害罪”,另一个是“故意杀人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是: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打架斗殴”是一种典型的故意伤害行为。按照故意伤害的伤害结果,可以把“故意伤害罪”分为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故意伤害至人“重伤”和故意伤害至人“死亡”。法律规定:“14周岁(包括14周岁)以上的人,要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后果承担刑事责任。16周岁(包括16周岁)以上的人,要对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以上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有的同学可能弄不清楚什么是“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管制、拘役等。打架斗殴等故意伤害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严重威胁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刑法”规定了较重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134条的规定:犯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这里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聚众斗殴,不计后果,欲置人于死地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最轻的也要判3~10年。

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决不象电脑游戏和动画片中的人物那样,有几条命;身体被打得变了形还能恢复原状。打架斗殴行为极易造成他人身体的损伤,某些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将给受害者造成终生的遗憾。一旦达到轻伤的标准,加害者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打架斗殴行为既害人又害己。实际上因打架斗殴行为造成他人轻伤或更严重损伤的事例屡见不鲜。国家《轻伤鉴定标准》规定了构成轻伤的各种情况。同学们不难看到致人轻伤是多么容易。

通过以上内容大家看到,打架斗殴行为是多么危险。我校也出现过因打架斗殴造成他人轻伤的情况:前臂骨骨折、轻微脑震荡„„很多因打架斗殴进入监狱的青少年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我只想教训一下××,没想到„„。”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发生在同学身上,一但因为打架斗殴致人重伤或者轻伤,后悔就晚了。

讲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把人打成了轻伤怎么没进监狱呢?事情是这样的:法律规定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属于自诉案件,受害者可以选择是否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通俗的讲就是允许私了;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案件,属于公诉案件,由检查院提起公诉,不允许私了。当然了,我们校园里发生的打架斗殴行为大多没有造成重伤或轻伤的严重后果,还构不成故意伤害罪,但已经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是应当受到纪律处分的行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打架斗殴严重扰乱学校教学秩序,违反校规、校纪,严重者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将受到刑事追究。

二、打架斗殴的危害:

1、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都希望在一个友善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专心学习”。

2、严重影响被害人的身心健康。

打架斗殴是一种典型的故意伤害行为,加害者以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所以打架斗殴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受害者身体的损伤,遭受伤痛的折磨,甚至造成残疾。生命是平等的,你的生命与健康与同学们和老师的同样重要。

3、给加害人的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可以说:以损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目的的打架斗殴行为是一种最昂贵的消费行为。为此花上成千上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不是什么希奇事,花钱如流水。有的家长痛苦的把这种情况比喻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当前社会上流传这样的话:“有本事去挣钱”,下一句话是“没本事别打架”。

4、构成故意伤害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失去自由,一层层的铁门,强制劳动,从早到晚时时监视和约束,严厉的强制措施,低下的食宿条件。争取减刑,早点出去。对家庭最大的伤害。

正是因为打架斗殴的后果如此严重,学校和家长才这样重视。我亲耳听见有一位这样教育他的孩子:“别打架,咱们也打不起”等。话虽朴实,但很实在,让我们都按这位父亲的要求去做吧!

三、引起打架斗殴的原因及对策。

1、欺压同学的流氓行为引起的打架斗殴。

2、吸烟、喝酒引起的打架斗殴。

3、日常生活中言行动作粗鲁,引发矛盾。

4、冲动,为一点小事。

5、哥们儿义气,害已害人。

篇11:远离校园暴力主题班会

(一)班会计划

班会主题:

预防校园暴力 共建和谐校园 活动时间: 2016年4月11日 活动地点: 高二(15)班教室 活动对象: 高二(15)全体同学 主持人:

班主任王真老师

背景分析:近年来,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这个学期,我市个别中学也发生了校园暴力事件。加强预防校园暴力教育,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及紧迫。

教学目标:

1、探索与认知: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寻找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行为与表现: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教育重点:认识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流程:

1、教学平台播放关于校园暴力相关图片和视频

2、分组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3、分组讨论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4、老师支招,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5、当不幸遇到遇到校园暴力时的应对方法总结

最后,全班同学齐唱班歌《相亲相爱一家人》,号召同学团结友爱,预防校园暴力,做文明学生。

(二)班会总结

校园是塑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素质,形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地方,这里本来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求知的象牙塔。然而,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浮躁之风弥漫校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段时间,关于校园的暴力事件不时见于各种媒体中。针对高中生现阶段的思想现状,这些事件令社会感到震惊,校园安全问题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各地政府对这些暴力事件的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有的甚至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开展了以“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下是关于我班此次主题的班会的总结:

一、教学平台播放关于校园暴力相关图片和视频

口角闹事、打架斗殴,借助学校教学平台播放典型暴力事件的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感受校园暴力对学生、学校甚至是家庭等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大不良影响,从而引起深刻的反思。

二、分组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校园暴力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轻者要受到学校纪律处分,重者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不少这样的学生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残疾甚至导致死亡;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常见的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分析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先说出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三、分组讨论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受多方面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等等,讨论结果列举如下:

1、学生普遍存在易冲动、易偏激的性格特征,不懂得妥善处理矛盾与摩擦。

2、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3、社交媒体渲染(网络、电视、电影、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4、社会不良青年敲诈勒索,渗透校园。

5、没有正确处理同学关系,早恋是引发校园暴力的重要因素。

6、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7、部分同学法律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

四、老师支招,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1、学会采取正当的方式缓解各种压力。

2、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3、学会与人交往,提高交往能力。

4、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

5、正确对待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的渲染,远离社会暴力文化。

6、课间不要追逐打闹,这样容量生事。

五、当不幸遇到遇到校园暴力时的应对方法总结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应对,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若体力好,三十六计跑为上,缷下身上的重物,边跑边呼救或报警。

2、放学后最好是结伴而行,不要和陌生人走。

3、人身安全永远放第一,遇见施暴者敲诈,尽量不要反抗,不要去激怒对方,给钱的同时,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事后,一定要告诉父母和老师,并报警,不要有害怕被报复的心理。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最后,全班同学齐唱班歌《相亲相爱一家人》,号召同学团结友爱,预防校园暴力,做 文明学生。

篇12:远离校园暴力主题班会

预防和阻止“校园暴力”的主题班会

一、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1)放学 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中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争风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女生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凶杀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碍。

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碍、情绪情感激烈等。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行为,常有攻击性,一次性精神症状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二次性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显得喜与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障碍,造成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会伤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经常惹是生非,发生打闹等冲动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攻击。鉴于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应提醒人们给予特殊的注意。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结果。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内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师对学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

老师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严重的。老师施暴在前,学生想要对抗在后,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吧!

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的体现。而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三)暴力文化误导是产生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有报道显示:校园暴力犯罪呈现出团伙化、暴力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特点。他们作案前有预谋,整个过程之周全、手段之残忍,让成年人都叹为观止。他们是从哪儿学到这些“知识”的?答案出乎意料又不出所料:正是一些小说和影视剧甚至是新闻报道教会了青少年如何犯罪!一些出版物甚至某些新闻报道,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将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描写得格外详尽。什么手段、什么药物、案后现场如何清理……应有尽有,一清二楚。

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儿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

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一些无良的书商,把漫画化了的暴力图书一本本塞给孩子们;一些无知的影视制片人,把神化了的暴力英雄包装成偶像一个个贩卖给孩子们;一些无耻的游戏开发商,把虚拟了的血腥暴力制成游戏碟一张张推销给孩子们。现在的孩子,看到了太多的枪杀、武打的暴力场面,而当看得太多时,神经就麻木了,再血腥的场面也会习以为常。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就有可能做出类似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还不以为然。

未成年人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对部分影视作品或书籍中所宣扬的江湖义气、以暴制暴和暴力英雄不能正确认识,而是错误地认为,暴力英雄是无所不能的,江湖义气是可歌可泣的,黑帮英雄才是社会的强者。所以他们往往先好奇,再崇拜,然后去模仿。这样影视作品的影视力就被无限放大了。如前段时间台湾电视剧《斗鱼》播出后,剧中主人公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被广大中学生争相效仿。一时间,校园暴力行为剧增。

(四)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是产生校园暴力的又一重要原因。

校园暴力表面看似是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影。据有关部门调查,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其中独生子女又占大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是小皇帝,得到太多的宠爱而又缺少管束,刁蛮专横、唯我独尊。这正是攻击性性格形成的重要心理依据。

(五)学校的应试教育也让一些青少年走上了施暴之路。

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形成的培养。应试教育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试图以暴力这种特殊方式来获取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承认。

三、校园暴力阻止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且长久的。铲除校园暴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关部门争取配合,做好安全教育。

要坚持树立安全是“1”,其它是“0”的思想,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法制报告会,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可针对流行趋势和当前的发展现状,融入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新颖的形式。如用反暴力的偶像示范,学生可能会乐于接受。

(二)教育孩子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这一事实很易使他们产生“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以致现在的孩子们不但漠视动物和他人的生命,甚至漠视自己的生命。针对这一点,我们可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长等知识的传授。这既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他人的生命重怀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我们还应该教导孩子们遵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懂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里应该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间应该是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只要让孩子懂得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他们对暴力的危害就会有新的理解。

(三)加强师德建设,消除校园“冷暴力”。

目前,法律法规在对待老师的“冷暴力”上还显得相当苍白,但教育行政部门早已关注校园“冷暴力”问题了。各地学校也从加强师德建设入手,尽力消除校园“冷暴力”。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份信心,少一点失望;多一份亲切,少一点冷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些做法无疑将会对消除校园“冷暴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清查影视节目和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

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便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实际上,我国对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没有分类,更没有因为其中有暴力内容而限制孩子观看。现阶段,这种状况应有所改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条文,对电影电视作品进行分类,并推广至网络媒体、电子游戏和书报杂志,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健康的精神产品。定期彻底清查文化市场、净化文化市场、净化孩子们的视听,切忌让未成年人接触带有暴力行为的文化。

(五)未雨绸缪,及早防范。

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班级,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暴力事件是一种见不得人、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暴力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每个同学都要树立正气,这样才会形成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所有同学必须努力做到“十要十不要”:要举止文明,不要口出脏话;要自尊自爱,不要自以为是;要尊重他人,不要出口伤人;要团结互助,不要欺弱怕强;要礼貌待人,不要打架斗殴;要强身健体,不要吸烟喝酒;要友谊为重,不要早恋误自;要遵守秩序,不要围观起哄;要开卷有益,不要盲目阅读;要学习法纪,不要我行我素。

另一方面,各班级要配齐安全班委,定期向学校反映可能发生的校园暴力隐患,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将校园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

上一篇: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科技成果登记 与信息公开的实施办法下一篇:双调清江引诗歌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