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

2024-05-17

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通用8篇)

篇1: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

时光转瞬就过了,进入幼儿园工作也过去了一学期。这一学期在我的紧张和激动的工作过程中很快就过了,我也有一份耕耘和一份收获,为我自己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让我的教学能力不断地有上升的机会,以及园里的其他老师和孩子们的配合下很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我的教学工作,获得一定成绩。我因此也有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

作为园里的教师,主要负责教孩子们的语文数学这两个课程,当然,幼儿园的教师工作还不止是这个,要去管理孩子们,早上上学接他们来园里,放学再送他们回家,要全程负责他们的安全。在园里要关注他们的卫生情况,培养他们勤快洗手的习惯,他们父母把孩子交到我们幼儿园,那我们就要负起这个责任,不能收了钱不管事啊,不能带到园里,就放着不管,要充分做好教师的职责,我们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管家,专门帮助他们打理自己的事务。

从这些工作中,我感受到作为他们的教师,在教育上要有爱心、耐心,对他们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一步一步去引导他们,出现了问题,不能用大人的思想去解决,也不能从大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要充分从孩子的身上想,以他们的感受为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与他们达成一致,解决起问题来才不会困难重重。我既是老师也是管家,那就要对他们尽全责,为他们服务到底。在他们的学习上也是如此,小孩子的思想还没有成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能硬逼着他们动手,要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小孩子都是贪玩的性子,不爱学东西,这时候就要把他们对所学的事情感兴趣,才好去执行,问题也就轻而易举解决了。

当然,这学期的工作也是因为这群可爱的孩子愿意配合我,才有我这么好的成就,感谢他们,陪伴我完成,我们是互相帮忙。这学期我教师工作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多姿多彩,一学期也都是欢乐的,与我是相处特别的融合,都是一群特别棒的小天使。

此学期的工作就这样过去了,让我学会了太多,更多是对我的能力有一个很好的锻炼,从本学期的工作我也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并在以后工作中纠正,为幼儿园的工作和孩子们的教学做更好的准备和努力,争取为幼儿园的事业的建设获得更多的资源。

篇2: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

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忠诚于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积极参加幼儿教师培训,认真参加课改活动,从本班孩子出发,注重整合,更新教育理念,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使班级的吃饭常规、收拾玩具、排队等常规初见成效。做为班主任,我深知自己在班中的位置。

在课改活动中,能积极参加课改的理论学习,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在立足本班幼儿的特点,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相辅相成,在选择中思考,在思考中选择,建立有利于本班幼儿发展的课程。

为幼儿创设了大量的生活环境,物质环境,利用社会、幼儿园、家长资源,使活动开展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使幼儿在“玩”中“学”,去演绎活动中的主人。幼儿在课改活动中获得知识面更广阔,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开展分小组活动,使教师可以顾及到每个幼儿根据每个幼儿的情况及时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有进步。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即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今后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根据班级计划中我班的几个弱点,着重开展以下活动来促使班级常规良好风气的形成:制作“幼儿一日生活”评比栏,用红、黄、紫、绿四色花,分别代替良好作息时间、卫生情况、午休情况、活动情况。对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对落后的幼儿给予鼓励;创设良好的区角,供幼儿分区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做到“三轻”即:说话轻、拿玩具轻、玩玩具轻;在中餐、午休中,以保育员为轴心,教师积极配合,使各项工作目的、步调一致,目前已有一定的效果;抓好班级的队伍工作,为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关键时期,通过一年的培养,班级常规初见成效,在升中班后,将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争取更大进步。

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二)

幼儿处于孩子成长的懵懂期,调皮、好动、想象力丰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顾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要有无限的爱,否则就不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更不要说用爱的法则去教育,感化他们了。以下是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

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都向家长介绍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琐碎和单调的,这是由幼教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幼儿园是保教机构,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地成长发展。幼儿园教师还有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支持家长工作的任务,所以对幼教来说师德更重要。幼儿园阶段处于一个奠基的阶段,从大的方面说要对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从细的方面讲就是对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乐、当天的心情负责。

如果没有爱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干下去。幼儿园教师就像百宝箱,什么知识都要通晓一二,要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素质,包括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包括穿着,怎么样穿着得体,让小朋友喜欢又符合教师的身份,这些都是幼教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幼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对小朋友说话要简练,听得懂同时注意层次性。对家长的建议要有指导意义,对孩子的评价措辞要准确、委婉。

作为幼儿教师,我认为理解、爱和尊重是与孩子沟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再有,爱和尊重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肯定与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对他们的自然发展表示尊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精神与物质环境。

幼儿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的游戏、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游戏和生活中不断出现在幼儿面前的真实问题情景使他们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地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总是将教育生活化,让孩子不知不觉地会了;让环境问题化,让孩子玩着玩着就学了。这种说法看似简单,其实对老师的观察、分析、提炼、创设能力则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支持幼儿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幼儿将经验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去。

幼儿教师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只要会唱歌跳舞就可以了,作为幼教必须要有事业心、爱心、责任心。幼教是通往儿童心灵世界的桥梁,是孩子的忘年交,老师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同时我觉得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应必备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是发展的眼光和未来社会意识。因为我们现在教育的孩子是为未来世界服务的,那么我们就要用未来社会的眼光、标准培养教育我们今天的孩子。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一个环境资源匮乏、竞争激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世界。

在幼儿园时期,我们就要树立孩子的环境意识,通过各种活动、情景让孩子们懂得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如何将资源再利用。我们的教育要多元化、开放化,要使幼儿善于与他人合作。

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三)

不知不觉中,加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已经有了一个月的时间。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刚刚开始的工作中还有些手忙脚乱。对于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内容还感到有些陌生。有太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学习,等着我去探讨。

刚刚入园的第一天,园长带我熟悉园内的环境,让我消除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在我感到力不从心时,园长给我一次次的鼓励。在我对如何上课感到困惑时,教研组长认真的为我讲解。在我面对课堂上不受控制的孩子们时,保健组长耐心的传授我经验,如何让幼儿安全的度过每一天。园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毫无保留的帮助我这个“新手”。

渐渐的工作进入了正轨,同事之间也由不认识慢慢变成了好友。从园长到普通的老师,我们总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我们是同事更是姐妹。上班了,谈谈工作;下班了,聊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生活渐渐有了缤纷的色彩,而对于幼儿园的工作我也有了彻底的新的认识。

爱是老师最美的语言,每天我都会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蛋,问问他们早饭吃的是什么,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等等。当孩子们亲热的喊着李老师,叽叽喳喳的告诉我时,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我要把这份爱全身心地投入,爱护孩子们,了解孩子们,关心孩子们。

一天又一天,我感到孩子们已经喜欢我了,他们不但尊敬我,而且乐意接近我、亲近我。每当我走进幼儿园或走在路上时耳边总会想起一声声的问候,那一声声的“老师好”就如一阵阵的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这使我受到启示,那就是:谁把爱的种子洒向人间,谁就能得到收获。想到这些,我下定决心,严格按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相对这些而言我所流的汗水是非常值得的。

此时此刻写到这里,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幼儿工作的核心是“爱”,这是园长常常叮嘱我们的话。我想说,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要投入全部的身心热爱这个职业,无愧于这个职业。

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四)

要当好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拥有一颗童真、热爱孩子热爱工作的一份心,只有拥有了,这份心,就会得到更有益的收获。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记得刚开始来幼儿园工作时,我什么都不会,天天围着孩子转,而不是孩子围着我转,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不知道的事情,也学会了怎样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学会了做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让孩子更加喜欢你,记得前不久有位朋友问我,你天天带小孩辛苦吗?小孩哭闹了,你怎么办?我当时就面带微笑的告诉她在社会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辛苦不累的,虽然累,但是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充实很满足,我的笑容来自于这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因为这群孩子我的笑容从没有离开过,只有你真正付出的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

以前每当孩子哭闹时候,我就会特别烦特别累,甚至不想从事这份工作了,但这时我自己总会在心里默默的安慰自己说这都不是事,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有什么事是你不愿意做得,时间久了孩子们熟悉了就会习惯的不管做什么才开始都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期间过来就会慢慢习惯,并且喜欢,所以每当烦恼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向你走来时,你都要学会心灵的安慰,自我安慰也是得到进步的第一步法。

孩子们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孩子们的热情,孩子们的爱,已经温暖了我的心,我清楚的知道我从事的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所走的是一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道路,我在给孩子们的爱应该是真挚的、无私的爱,在孩子们生病需要关心的时候最需要爸爸妈妈给他们带来关心、呵护,同时也需要老师悉心的照顾、关心着他们。

我知道孩子们需要老师带给她们美丽的笑容,同时我也知道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能把这种坏的情绪给孩子们,孩子们的心灵是最纯净的海水,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童话,所以有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要在他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张善良充满微笑的脸,每当我走进幼儿园都要换一个角色,不再是女儿,而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最喜爱的老师。

篇3: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个人需求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参加“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个人需求状况

1.参加培训的内部动机。

教师内在学习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动力[1], 培训的内部动机, 关乎教师是否需要培训。教师培训前有无内部动机也是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主动性、目的性的表现, 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调查设计两个多选项目以确定学员参加职后培训的动机状况:在“您以往参加培训的原因”项目中, 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提升专业素质 (91.8%) ”、“提升学历 (27.4%) ”、“上级规定 (26%) ”。在“参加‘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之前, 您有明确的学习需求”这一项目中, 54.8%的学员无明确的学习需求, 45.2%的学员有明确的学习需求, 其中只有6.8%的学员能注明具体的学习需求。这一结果在职称、教龄、职务等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

从调查结果可见, 农村幼儿园教师整体提升专业素质的愿望强烈, 但是对通过培训提升哪些专业素质尚不明确。同时, 学员在培训前没有明确的学习需求固然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有关, 但学员对“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了解也影响着学员的内部培训动机的明确度。调查显示, “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了解程度与学员学习需求呈显著相关 (r=0.279*, p=0.017<0.05) 。

2.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

“培训需求=希望状态-现有状态”[2], 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通常与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自身的不足相联系。正是这些亟待弥补的差距, 会增强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目的性。针对培训内容需求, 在调查时设计了“想学习的内容”和“不想学的内容”两个多选题目, 培训内容涉及课程改革、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政策与法规、园本教研、儿童发展与评价、幼儿教育教学技能、幼儿园环境创设、现代教育技术等九个方面。结果显示, 学员最想学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幼儿教育教学技能 (71.2%) 、园本教研 (46.6%) 、儿童发展与评价 (37%) ;学员最不想学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教育政策与法规 (56.2%) 、课程改革 (38.1%) 、教育理论 (26%) 。

从学员的培训内容需求性质来看, 学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都紧紧围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更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 基本都是学员基于幼儿园教育工作意识到的、希望培训帮助解决的显性需求。但忽视了自身尚未察觉, 但实际客观需要的教育理念、知识等隐性需求。

再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考量学员的培训内容需求, 学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基本属于专业能力范畴, 而学员忽视的基本属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范畴的内容。这两个维度的内容同样是学员亟待提高的。我们对学员的《纲要》知识进行了测试, 学员的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并不令人满意, 得分率仅为54.6%。这说明, 学员自我报告的培训需求可能是不真实的, 并非与专业不足相联系, 还需要从多方面综合分析。

3.对担任培训者的需求。

调查设计了“你希望担任国培教师”的多项选择项目以了解学员对担任培训者的需求, 发现学员最希望担任培训教师前三位是一线名师 (76.7%) 、高校教育专家 (60.3%) 、优秀园长 (47.9%) 。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培训者的实践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学员对“高校教育专家”的累选频率位居第二, 与某些研究结论[3]不符。通过访谈得其原因, 学员很少有与权威的教育专家交流的机会, 觉得听专家的讲座很难得, 专家的见闻体会很新鲜。

4.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调查显示, 学员喜欢的排在前三位的培训形式是观摩研讨 (累选频率为83.6%) 、实践指导 (累选频率为57.5%) 、案例研讨 (累选频率为50.7%) , 而对专题讲座形式的认可度偏低 (累选频率为41.1%) 。同时, 学员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观摩研讨 (累选频率为78.1%) 、专题讲座 (65.8%) 。

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与专业认知是存在偏差的, 他们虽然认同理论性、知识性培训的绩效, 但较喜欢实践性、参与性强的培训形式。同时, 学员的培训形式需求也说明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自觉方面, 注重在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问题中提升显性的专业能力, 忽视隐性的专业知识和理念的提升。

5.对培训后的跟踪服务的需求。

“幼儿教师国培计划”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 既包括培训期间的管理和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服务。有研究发现, 参训教师普遍反映, 培训结束后, 他们很想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所学知识和技能,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因缺乏后续的帮助和指导, 便很快又陷入迷茫的困境[4]。学员需要哪些跟踪服务?调查发现, 学员对培训后的跟踪服务需求依次为发放课程资源光盘 (累选频率为68.5%) 、定期沟通与交流 (累选频率为60.3%) 、建立培训学员资料库 (累选频率为41.1%) 、课题研究指导 (累选频率为37%) 。

从该项目的累选频率看, 学员对培训后的跟踪服务的需求很强烈, 尤其注重培训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而对具体的课题研究指导需求相对不高。通过访谈, 发现这可能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农村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使学员对培训的跟踪服务需求首先考虑到培训课程资源的分享;二是农村幼儿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不够, 难从具体的学习与实践需要提出具体的跟踪服务需求。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存在专业缺失。受制于农村幼儿教师理论水平、专业发展意识、信息资源缺乏等内外部影响因素, 农村幼儿园教师较难发现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关注工作中的显性需求, 忽视隐性培训需求;多注重专业能力发展需求, 忽视专业情意、知识、理念发展需求;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不一定依据专业认知, 有一定的感性倾向;培训需求可能是不真实的, 并非与专业不足相联系。此外, 调查没有发现参加培训动机、培训内容需求、培训方式需求、跟踪服务等方面在职称、教龄、园所所在地、职务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2.建议。

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不能盲目尊重教师的愿望、需求, 要重视在培训前通过问卷、访谈、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需求调查, 进行科学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开展教育培训需求的多层面分析。

鉴于上文结论, 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不能只依据教师个人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要在不同水平展开, 以保证培训需求分析的科学、有效。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针对培训对象群体, 可以从社会需求分析、组织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等三个层面开展[5]。社会需求分析立足于其立项的社会背景, 突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社会价值, 如“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社会需求是“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要充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6];组织需求分析要回答“农村幼儿园要解决什么问题?培训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岗位需求分析要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 把宏观的社会需求分析、中观的组织需求分析具体化, 明确岗位胜任水平与标准, 再审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现实状态与理想或标准状态的差距。从多层面进行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可避免教师个人培训需求中的各种专业性缺失, 科学、全面把握教师培训需求状况, 更好地实现培训的专业引领作用。

(2) 多渠道和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培训的岗位需求分析要采用访谈、调查问卷、观察、需求报告等多种数据收集的方法, 以教育专家、培训者、教研员、园所领导、教师等为调查对象, 避免数据的片面和单一。如进行教师岗位需求数据采集时, 在重视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和自我报告的同时, 还要有意识地引入园长、教研员的访谈、问卷调查、教育专家和培训者的访谈、调查报告, 以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理解克服农村幼儿园教师为主体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和自我报告的专业性缺失, 为科学分析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做好全面的数据资源。

(3) 应用科学的分析技术。

从不同的分析层面、人员、数据收集方法获取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也会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培训者要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是不现实的。培训者可以采用“三角互证”技术对各方面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其中的三角除了指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还指不同的资料来源、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理论假设、不同的时间和情景、样本中不同的人群等, 采用三角来研究同一现象的目的是为了彼此验证, 增加研究结论的可靠性[7]。找出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践中真实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将有限的培训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促进培训绩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兆芹, 王海军.内在学习需求, 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切入点[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5-6) :60.

[2]张恰.教师培训教材设计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61.

[3]陈知君.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需求调研[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122.

[4]白晓明, 陆少颖, 黄全明, 陈国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后跟踪服务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1) :77.

[5]于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过程与任务研究——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C].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2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35-146.

[6]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简介[EB/OL].http://www.gpjh.cn/cms/yexmjj/1233.htm.

篇4:浅谈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专业素质结构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具有特殊性。首先,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需要把握、熟悉该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其次,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不同于中小学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课程编排低结构化,课程实施以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游戏课程为主。再次,幼儿园的教学更需要老师具有生成课程的能力。幼儿的学习具有游戏化、情景化、生活化的特点,要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达到新经验与已有经验的结合。以上三点充分说明了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有明显的区别,幼儿教师不仅要解决幼儿在学科知识上疑问,更主要是解决幼儿在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对幼儿教师在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有专门的要求。

(二)专业成长阶段

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将教师专业成长划分为三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他将职前教师教育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阶段,即师范生的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实习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合格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其新生期是教龄3年以内,通过实习对教学工作有胜任感和成就感。但笔者认为大陆地区的新教师更符合该理论的第二阶段,因为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教师在师范生阶段的实习时间和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的。第二阶段的三个时期(蜜月期、危机期、动荡期)更符合我国大陆地区新教师的心态以及所面临的情况。

二、现阶段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性与制度性因素

1.幼师生职前基本文化素养低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职业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据此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幼儿教师任职的“门槛”。近几年,随着众多高校的扩招,幼师生的生源质量有进一步滑坡的趋势,考大学无望,升高中无门的学生才会选择读幼师。基本文化素养较低已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与现实脱节

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幼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唯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更看重的是任职时间和资历,按部就班,论资排辈。这样,使得职称评定作为教师组织内部专业约束和激励杠杆的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机。

(二)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因素

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缺乏

在当今社会看重学历的大环境下,许多幼儿教师局限于自身较低的学历,缺乏从事本职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工作属于保姆性质,只是看管孩子,从而把自己的工作性质定性于服务行业,漠视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同时,由于工作时间长,要想追求专业发展,必须依靠幼儿教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函授、远程教育等方式来获得,这对年轻的幼儿教师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信心不足,将极大地影响她们在专业发展上的进取心。

2.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本文据对山东、河北等地幼师2010年抽样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工作时间一般超过八小时(私立园尤为突出);城市幼儿教师收入水平一般比小学教师低20%左右,潇湘晨报2005年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4%,1500元以下的占66.3%,2000元以上的仅占17.7%,仅为当时城镇工资平均水平的80%。繁重的工作任务与收入不相称,迫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以致有些幼师不思进取,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不想在专业发展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三、促进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许多发达国家与地区在运用法律、经济、政策等措施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同时,也特别重视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目前我国亟待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如明确界定教师专业水平标准的文件、教师专业培养制度和奖励制度等。

(二)开展教育科研,形成教育研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具备科研意识、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必须强调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会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会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三)加强园本培训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幼儿园办园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场所而不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出去进修学习。而出去学习注重理论、缺乏课堂实践,与教师实际工作脱轨,课堂教学才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开门办园,积极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聪明地、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体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宝安.近十年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学园.2011(04)

[2]彭寿清.论中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缺失及构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3]解希静,程利.英美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相关研究述评[J].世纪桥.2010(21)

篇5:幼儿园小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一、班级概况

今年我带的是小班,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的的日子里,有悲也有喜,有累也有汗,但更多的是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与幸福是孩子们给我的,我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我。正因为有爱而满心欢喜,也正因为有爱让我与孩子的心交融在一起,让我对班中的每个孩子也有了更深地了解。虽然有时也会因孩子的调皮而埋怨、烦躁,也会因他们的不听话而失态、发脾气。虽因工作的忙碌而感到很累,但对孩子的爱让我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比如我会想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孩子引路,像妈妈一样爱护他们、教育和保护他们。

二、工作要求

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幼儿园的各项制度,与同事和睦相处,不懂的就问,做到不早退、不旷工。还积极参加园内外的各项活动,服从领导安排,努力用幼儿教师职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因小班孩子年龄小,刚入园时,很多孩子都哭闹不止,生活自理能力也较差,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稳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教研活动

在教研活动中,我认真投入,认真学习。并认真学会很多的东西,如: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规范、正确的操作演示,教具的设计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等等。通过自我反思与实践,我觉得自己只要坚持认真学、认真做,并阅读一些自己订的幼儿读物,去图书馆翻阅一些有关幼教资料,上网查一些有关幼儿教学的资料等等,我一定会把幼儿工作越做越好的。

四、家长工作

在家长工作方面,我还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利用早、晚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进行谈话。这样既让让家长及时了解了孩子在园的表现,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幼儿现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篇6:幼儿教师个人年度工作心得总结

1、要有精诚的敬业精神。

有人把教师的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充分说明了教育工作的光辉和重要,所以每位教师从自我准备执教的那一天起,就应当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2、要有诚恳的治学态度。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仅仅要“专”,并且要“博”,要兴趣广泛,一专多能。自身要有比较高的文化修养,并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里面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教师如何把学生教好,这就是我们教师的业务本事,我们的教法。教而得法则事半功倍,教而无法则事倍功半。在世界已进入信息化的今日,我们不要再作井底之蛙,墨守成规。我们也不能以已经获取了较高学历而一叶障目,放松学习。否则我们将是“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在获取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教改、教法上下功夫。

3、要有坦诚的博大胸怀。

作为教育者,应具有博大的胸怀和火热的心肠,善于尊重、理解、爱护我们的教育对象,以建立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篇7:幼儿园教师个人心得总结

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篇1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要面临学期结束了.回顾这一学年的工作,那种紧张的状态历历在目.本学期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已接近尾声,本着“反馈、总结、自省、提高”的原则,现将这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安排及课程安排方面:

在本学我园还是面临比较棘手的工作局面:汉语教师少,年轻教师缺,处于这种状态,在开学初教学课程安排方面教务上精心按照在园教师的性格特点、教学能力和专业特征方面

对各位教师的课时教学工作做了精心的调整和安排

在困难重重的同时也及时解决了幼儿园教学教育工作的困难

把汉语表达能力强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调整到了教学第一线把年龄较大、耐心较强的教师放在了中班年龄较小的孩子当中

便于和孩子们多沟通

相应的把性格活泼开朗、音乐舞蹈能力突出的教师调整到了语言、音乐、幼儿智慧活动课程上有了相应的岗位

教师的热情也提高了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和开发.1.专业教师少,幼儿园资金短缺,教师教学课堂设计局限性大,所以我们还是积极组织教师观看每周自治区教育厅播放的远程教育优秀观摩课的培训学习并且在教师中展开讨论,取长补短,学有所用,把观摩课当中适合本园环境特点,教学条件可以达到的方式运用到了本园的教学环节当中,新的模式的投入

比如音乐、道具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投入,取得了孩子们的喜欢单一的小学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了

更多的是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2.由于教学用具的短缺,我们还是积极组织教师在电脑上看资料,学习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还发动家长收集废旧物品和教师一起动手创造,为幼儿制作出了许多的教学用具和游戏玩具,这一活动的开展

给我们解决了已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用具单调的窘境,各种头饰和手工卡片的制作以及在课堂当中的投入使用,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投其所好,教师虽然累了一时,但是却把握住了孩子们喜欢新鲜和探究的心理,课堂教学工作变得较为轻松;

3.通过学习,教师们已经养成了在备课当中反应幼儿年龄特点,教案中能表现幼儿性格特征的习惯在教案当中每一课后都能看到教师在本节课当中对孩子学习效果的反应和下一堂课应该注意的方面,教师们还能不断地发现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三、教学活动设计

本学期我们主要开设了《拼音》、《数学》、《语言》、《美术》、《科学》、《健康》、《行为导引》等课程的教学.教师们力求上好每堂课,教务上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注意在课堂教学当中强化难点、强调重点,教学中严格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个课程的学习,并不断归纳总结,主动地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本学期拼音的教学使孩子们学会了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并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从实际出发,采用直观教学,如:图片、卡片.在教育教研方面,教师能够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早备好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纲要》,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互相听课,认真听取同事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每天及时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努力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主,以抓好拼读为重点,掌握一定的拼读方法,正确使用“情境图”、“语境歌”.合理渗透教材的人文性,让孩子通过编小故事;采用歌谣;编顺口溜、编儿歌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记忆.大家在课堂中努力营造着一个个生动活泼、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学环境,引发着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以各种方式吸引了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同时完成身体上、智力上、品德行为与情感上、美感上等方面的教育,我们的教师还注重“

快乐教学”“寓教于乐”让幼儿始终保持在快乐、求知欲望高的氛围中学习.我们的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关联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关系,并能准确的进行20以内加减运算.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这个学期当中的工作当中,我们把教学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创设各种情景,以有趣的故事和游戏展开,并配合具体形象的教具引导幼儿多方位、多角度、多方法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语言方面,孩子们熟练掌握了语言课本中的儿歌故事,能在本学期当中背诵课本当中的儿歌,并且能够复述课文中的故事,并能利用部分词语口头说话.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规范板书,详细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背诵方法;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健康习惯,指导幼儿掌握了正确的背诵记忆和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要求孩子们重视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1.我们组织了幼儿入园,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并将开学工作落实到位.2.加强了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3.教师加强了对班级主题环境创设、重新调整、科学规划,形成了有序的游戏环境.4.在本学期我园还对青年教师时常进行岗位练兵活动.1.经常检查各班常规,督促了教师对幼儿平日的教育.2.各学段组织了不同的教研活动.3.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观摩活动并要求全体教师听课,评课.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篇2

满怀着希望与憧憬,满载着收获与喜悦,我们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又走过了艰辛、难忘而又创新发展的一学期.回顾这一个学期的工作,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忙碌、充实、转变、提高.本学期,我园根据县教育局的总体工作目标要求,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周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为指针,以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优化园本培训为抓手,以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创平安和谐幼儿园为宗旨,以“勤奋、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了教师队伍建设、硬软件设施建设、省级优质幼儿园创建工作,使园内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新的突破.现将本学期园内整体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强化园内管理.规章制度是幼儿园的“法”,是为实现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和对各岗位人员的要求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对完成幼儿园各项任务,建立正常秩序,提高各岗位工作效益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施.开学以来幼儿园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各岗位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如卫生检查制度、健康检查制度、体格锻炼制度、园长工作职责、教师工作职责等从上到下各岗位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用严格的制度和职责规范教师的工作行为,让各岗位教师自觉照章行事,各司其职,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搞好工作.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教学之本是教师,本学期我们一如既往的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本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了力度,努力使青年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和掌握教育的环境和教学的基本方法.尽可能多的为她们创设学习和成长的条件,促使她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一是加强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的力度.二是强抓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三是通过听课、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三、强抓保教常规管理,确保保教质量稳步上升.为了使全园幼儿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的发展,我园除了一如既往的按《纲要》要求,开学初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好园务工作计划、政治业务学习计划、教研计划;各班制定好各科教学计划、保育工作计划和班务工作计划,为了使各项计划扎实有效的落实,园内加强了检查督促的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班教师的备课、讲课、班务活动、卫生消毒及幼儿常规管理工作等各方面进行督促检查、综合评比,并坚持在每周五的例会上通报评比结果,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使各班教师针对实际,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实行奖勤罚懒制度,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期末园长组织测查组,对各班教师各科教育教学、班务工作、常规培养、个人基本功训练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测查,并要求各岗位教师认真做好学期末工作总结,积累经验,反思提高,使园内各项工作有始有终,卓见成效,保教质量稳步上升.四、幼儿园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一学期下来,我们取得了“卫生合格”证明,全县现场会在我园召开,“美丽校园”创建,“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食堂”创建,“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特色校园创建”、“优秀乡镇创建”.我园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五、安全工作警钟长鸣,有效的保障了园内各项工作顺畅有效的进行.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因此安全工作始终是本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园内上下是时时处处讲安全,防安全.1.平日要求各班重视幼儿安全、卫生保健常识教育.2.加强门卫制度及晨检制度.六、开展各类活动,让幼儿园充满生机活力,让师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提升幼儿园的外部形象.1.组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家长携手共同培育幼儿.2.师生每天坚持晨练和课间体格锻炼,做好幼儿广播操,不仅增强师生的体质,而且提高师生的技能.3.开辟种植园地,设立饲养角,为幼儿观察、思维、想象、创作及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组织教师自制玩具教具的评比活动,不但丰富教师业余生活,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以上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广大师生的生活,提高了师生的多项技能,而且提高了幼儿园的知名度,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总之,本学期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全园教职工的奋力拼搏下,本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园决心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来年取得更加突出成绩.回望一学期的生活,我们在忙碌中度过,但是我们一路走来,走的快乐,充实,我们信心百倍,幼儿园的明天会更好!

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篇3

时光飞逝如梭,20__年即将过去,崭新的20__眼看到来,回首一年的工作,有默默地耕耘,有默默地付出,有的更多的是肩负的那一份责任.安全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始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学习上级转发的各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文件,通过学习,明确到安全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有一个高度重视.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园档次

园长是一个幼儿园的灵魂.我注重自我的反思与学习,更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我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我讲奉献,作表率,早来晚归,潜移默化引领着幼儿园良好的师德师风.我注重为教师创设有弹性的工作空间.工作中,时时不忘征求教师的想法意见,采用对话式而非命令式;思想上,鼓励多交流不求大一统;工作方法灵活多变.我努力营造健康温馨的文化氛围.我以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引领着的年轻教师奋发向上;我以满腔的工作热忱凝聚人心.我不摆架子、不说空话、不唱高调,常见缝插针与教师交流思想、促膝谈心,引导教师珍爱自己、热爱生活、快乐工作.一件件细致入微的小事,充分体现了我对教师的关心.我情感化、弹性化的管理凝聚了全园教师的真心,激发了各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安全方面

我时刻牢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安全,处处有教育,安全第一.我不定期的对园内房屋、设施、大型玩具、线路等进行安全检查.我园还利用安全教育碟片来辅助教学,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时刻防范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发生.我园重点做好早接晚送的门前管理,以免孩子因意外而走失.再就是课间、游戏、入厕洗手、室内活动、户外活动等几个关键时间段的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责任书:幼儿园和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园和家长也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确保幼儿安全健康的成长.安全课: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基础.我园坚持每周一必上一节安全课并有备课记录.应急演练:我园响应上级领导指示,9月

6日进行了防震演练,以增强师幼的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三、环境创设

我园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对室内外的装饰、墙面设计、吊饰等都进行了改装.并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力求做到生活化、情趣化、儿童化,尤其我们每一个教室都设置了不同的风格,我倾尽我所能帮老师们策划、分析,尤其帮小班设计两面主题墙.老师们也从自身做起,遇事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交流,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和谐,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从而迈向健全人生的第一步.四、保教方面

我园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每天保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来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在孩子们入园前,要求各班老师每天先做好教室内外的通风、卫生消毒工作,加强晨间、午休的检查,做到一摸、二看、三查、四问,严禁幼儿带危险品入园,每天坚持加强晨检、午检的力度来杜绝传染病的入侵,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家长.五、家长方面

篇8:试探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

目前针对个人空间的研究较少涉及学前儿童, 针对学前儿童个人空间保护策略的实证研究更少。为探索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 笔者到某幼儿园大班, 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寻求个人空间的行为表现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 并辅之以个别访谈, 记录方式包括笔记和录像。本文以观察记录为例, 试图对幼儿在幼儿园中寻求个人空间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

一、幼儿在幼儿园中寻求个人空间的方式

1.在迂回隐藏中寻求个人空间

观察1:上午。早餐到上午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 幼儿到睡房空地上自由游戏, 两位教师在自己的休息室里吃早餐 (教师休息室与睡房是连着的, 她们可以随时监控幼儿活动) 。睡房里, 刚开始, 38名幼儿中, 有30人在显露的中央空地上活动, 而另外8人则散落在床位过道里, 8人中, 5人围在睡房最角落的床铺上玩“植物大战僵尸” (一种游戏) , 3人单独玩自己的, 我简单地采访了这3人, 他们的位置只隔着一张床。

问:“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呢?”幼1:“这是我的秘密基地!”

问:“哦, 什么叫秘密基地呢?”幼2:“秘密基地就是一个人的地盘。” (幼2听到我和幼1的谈话, 便插进来)

问:“为什么选择这里呢?”幼2:“这边安静一些, 教室里旁边小朋友吵到我了。”幼3:“我喜欢在这里看自己的书。”

随后, 我又询问了5个围在角落里玩游戏的小朋友“为什么在这里玩?”, 他们回答:“这里安静。”

10多分钟后, 很多幼儿的空间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中央空地上人变少了, 稀稀拉拉地到处分布, 而三个床道里人却多了起来:3人加入“植物大战僵尸”游戏, 4人在睡房另一个角落开辟新的“植物大战僵尸”战场, 其中一人说道:“我现在换了个秘密基地, 我在秘密基地玩‘僵尸’”。也有三四人自己倚靠床铺坐着发呆的。另外, 有5人跑到睡房外的走廊上肩并肩坐着商量玩些什么, 并且喊着要再叫4个人来跟他们一起玩。我询问了几个坐着发呆的小朋友“怎么一个人坐这儿?”他们回答:“我玩累了, 想歇会”“因为不知道玩什么”“因为别人都不跟我玩他们的东西”, 等等。

分析观察1, 可以发现, 幼儿的个人空间, 或者说幼儿的“后台”, 不管是在床铺的过道里还是在睡房的角落里, 这些地方和中央显露地方相比, 有一个共性, 那就是:隐秘和安静。所谓“隐秘”, 即通过一些遮挡物, 如床, 来隔离教师的“被关注”;所谓“安静”, 则意味着幼儿渴望不受别人干扰地做自己的事情。同时, 这块区域也要具备能帮助幼儿平衡自己情绪的功能, 比如, 能帮助幼儿恢复体力———“我玩累了”, 想歇会, 等下再投入新的活动;能帮助幼儿找找灵感———“我不知道该玩什么了”, 需要歇会来想想玩什么;或者, 仅仅是在幼儿落寞的时候, 为他提供一个去处———“他们都不跟我玩”。在这些隐秘、安静又具备调整情绪功能的区域中独自或联合活动时, 当幼儿借助遮挡物迂回掩藏自己, 从而逃避了老师的目光关注, 他的个人空间便因此而被建构出来。

2.假意接受, 在教师控制下寻求个人空间

观察2:上午, 教学活动到吃饭的过渡环节———看电视。今天上午的活动是完成一个手工操作———用皱纹纸做一朵樱花。由于操作活动中纸屑较多, 收拾起来颇费时间, 保育员便帮那些还没有完成的幼儿做樱花。其中一个女孩, 她的樱花只做到一半。保育员见了, 便坐在她身边, 三下五除二帮小女孩做好了。但是女孩却没有马上把花交给老师, 而是继续搓小纸条小心翼翼地往上粘, 直到女孩自己觉得满意了, 她才交上自己的作品。我问她:“你想要老师帮你, 还是自己做?”她回答:“自己做。”我问:“那刚刚怎么让李老师 (保育员姓李) 帮你呢?”她想了想回答说:“帮我也可以, 我自己做也可以。”我又问:“刚刚李老师帮你做, 你感觉怎么样?”她回答:“有一点紧张”。

观察2中, 女孩自己是有能力完成樱花任务的, 她需要的不是教师的帮忙, 而是时间以及教师的宽容与等待。虽然, 女孩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教师破坏她空间的反感, 但是事实上, 她的心里对老师的帮忙是排斥的———她会感到紧张, 而不是像口头说的帮或不帮都可以接受。可以说, 这种接受是一种假意接受, 目的则在于不和教师起冲突, 从而维持她的个人空间。

在教师控制下的课堂, 儿童会采用各种策略来建构自己的个人空间, 而假意接受是幼儿经常的选择。

3.联合同伴空间, 在小群体范围内寻求个人空间

观察3:午餐到户外散步的过渡环节, 有些小朋友已经到操场上, 有些小朋友还没吃完, 还有些小朋友在盥洗室、走廊上游荡。走廊上布置有娃娃家活动区, 先是一两个小朋友在那玩, 后来又来了几个吃完的小朋友, 他们一起自发地玩起角色游戏。保育员在里屋收拾餐具, 小班长见到他们没有经过老师允许玩娃娃家, 就向保育员报告, 但是保育员并没有前来干预。

观察4:晚餐后户外活动时间, 老师带小朋友到楼下空地上玩橡皮泥。孩子们自由选择坐的地方, 结果他们自发分成三拨坐下, 一拨靠着墙, 有十多个人;一拨在中间, 也有十多人;另有6人围坐在一个长凳上。

观察5:在晨间接待时, 一位家长问主班老师:“让孩子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好不好?”主班老师爽朗地回答:“好呀!幼儿园的玩具就是那么几样, 孩子总是会玩腻的, 你带来新玩具, 就会吸引其他的孩子一起玩, 在这过程中, 他们就有了交流, 对孩子的发展好。”

分析上述观察事件, 可以发现以下两点:其一, 事件中的孩子们都是结伴成群的;其二, 对于结伴成群教师是不加否定的, 甚至是鼓励的, 如观察5中主班老师所说, 她认为结群是交流的体现, 有利于孩子 (社会性) 发展。当儿童结伴成群时, 教师的注视点更多的是落在这个群体上, 而对于每个儿童, “教师其实是把此刻的他当作不在场的, 或者在教师的当下意识里是不在场的”[4]。以此, 幼儿通过逃避老师的目光监视, 而获得个人空间。

4.联合教师空间, 获得个人特权空间

观察6:上午看电视环节, 老师请小班长管班级, 具体就是, 纠正小朋友的坐姿、禁止小朋友讲话、做小动作。小班长背着手在教室里来回巡视, 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受这件事启发, 我想进一步了解孩子们对小班长的看法。于是, 在下午的某个等待环节, 我来到小班长所在的一组, 和他们展开一场关于“当小班长”的对话。

问:“你喜欢当小班长吗?”幼1:“我喜欢当大班长。”

问:“哦, 你喜不喜欢管别人?”幼1:“哦, 还好。”

问:“管别人的时候, 你会做什么?”幼3:“嘿, 你会请人管。”

幼1:“上厕所的时候, 我会请人管, 因为我怕那些女孩会聚一起讲话。”

问幼2:“早上是你管其他小朋友的, 你喜欢管别人吗?”幼2: (思考一番) “管住自己就行了。”幼1:“管人很开心, 管人可以说话, 对不对?”幼2:“嗯, 管人也不可以说废话啊。”

我:“哦, 管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幼1:“管人可以自己走来走去的。”幼3:“管人很骄傲, 别人都听我的, 都怕我。”

问幼3:“你也管过别人吗?”幼3:“管得很少, 管过一次, 上中班的时候。”

幼1:“我是第三次管人。他 (指着另一个幼儿) 管过两次。”

幼1:“我有一次就蛮搞笑, 我说, 说话要打手, 他们就一个个都把手伸出来了。”

幼2:“那个事听金老师讲过, 还找你谈话了。”幼1:“哦, 是的。”

问:“你们说什么?”幼1:“就是有一次我犯错误了, 我就改正了。”

分析幼儿的回答, 幼儿成为小班长后, 他们可以拥有很多老师才有的特权, 如“管人可以走来走去”“管人可以说话”“别人都怕我”。也就是说, 幼儿通过将自己的空间与老师的空间联合起来, 形成了一个特权空间, 拥有了一些特权资本。[5]对于这种特权空间, 幼儿心底是赞同和欢迎的, 他们觉得“管人很骄傲”“管人很开心”。同时, 这种特权空间也会使幼儿滋生“小领导”的优越感。王海英对82名大班幼儿的“小班长”现象进行调查, 发现69.5%的男孩和53.7%的女孩当班长是想控制别人。[6]不过, 在某种程度上, 特权空间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自治能力和责任感。幼儿清楚地知道, 管理他人有一定的权力, 但也不能犯错, 有错时也要能及时改正, 等等。

在幼儿园中, 幼儿会采用迂回隐藏、与同伴空间联合以及与教师空间联合等方式, 来逃避教师的“被关注”, 从而构建自己的个人空间。这些研究结果为教师如何保护幼儿的个人空间提供了依据。

二、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

基于前述观察和研究结果, 笔者尝试从教师个人空间意识、幼儿园环境布置以及幼儿自治三个方面, 对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提出建议。

1.教师应树立个人空间意识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 人应处于关系中, 交往是儿童学习的关键。这就势必会产生一种“去聆听而不是去言谈的教育”[7]。作为一名聆听者, 而不是凝视者, 教师有必要树立个人空间意识, 根据不同的情景, 与幼儿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方位, 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友好, 同时给予幼儿自己去理解世界的机会。

师幼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方位, 会让幼儿感到舒适和安全。但要注意的是, 这些距离和方位只是一个参照, 并非要教师死搬硬套。事实上, 幼儿并非总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因此, 在一些时候, 教师可以适当侵犯幼儿的个人空间, 对他们造成心理压力, 督促他们集中注意力, 但更多时候, 教师还是要尊重幼儿的个人空间, 让他拥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2.幼儿园环境布置上, 注意将区域分组与私密空间结合起来

幼儿不仅通过单独的迂回隐藏来构建个人空间, 也通过与其他同伴联合空间来获得个人空间。这要求幼儿园在班级环境布置时, 既要考虑幼儿有私密空间, 也要考虑幼儿的同伴联合空间。一般情况下, 教师都会考虑到后者, 而忽略了前者。同伴空间联合可以在幼儿园区角中得到实现, 设置区角是《纲要》对幼儿园环境的要求, 而且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 照顾到幼儿私密空间, 即他独处的需要, 却很少在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中得以体现, 儿童通常没有自己的物理意义上的个人空间。事实上, 按照区域与区域行为的观点,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后台”来展示自己掩盖在人前的一面。[8]“私密小屋”正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在瑞吉欧的幼儿园里, 在活动室的某个角落总会有一个“私密小屋”, 里面有毛绒玩具、小毯子、图画书等, 是一个专门为儿童设立的私密天地。瑞吉欧的经验值得借鉴, 当然, 由于幼儿还不能够自立、自制, 监管是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其实, 可以从床那样的遮挡物中得到一些启发———一部分是封闭的, 一部分是开放的, 在设置秘密小屋时, 一些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一块布, 让上面是空的, 或是将一个橱柜搬出墙外。这些方法在保证幼儿拥有私密空间的同时, 也保证了教师能同时观察一切。

3.平等给予幼儿特权空间, 培养幼儿自治能力

与教师联合空间, 获得一些特权空间, 是幼儿寻求个人空间的一条途径。如观察所见, 担任小班长有助于幼儿培养其自治能力和责任感, 但也会让幼儿滋生“小领导”的特权感、优越感。因此, 在给予幼儿特权空间时, 首先, 教师应遵循机会均等原则, 平等地给予幼儿担任小班长的机会。社会建构主义认为, 教育要给儿童机会去发展自己的自控能力和管理能力。[7]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小班长, 就是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独立管理的环境, 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控和管理的潜能。其次, 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 幼儿在当小班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打人、背着手来回巡视等行为, 主要是模仿平日教师管理班级的样子, 因此, 教师在平日班级管理中应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后, 当发现幼儿表现一种盛气凌人的特权感的苗头时, 教师应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指导, 削弱其“官念”意识, 避免其“权利欲望”的滋长和人格的不正常发展。[10]

参考文献

[1][3]王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208, 159.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80.

[4]王海英.凝视与倾听——感官社会学视野下的师生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11) .

[5]王海英.儿童共同体的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92.

[6]王海英:“我就是想当班长”——关于幼儿园“小班长”现象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3, (7) .

[7][9][美]冈尼拉·达尔伯格、彼得·莫斯、艾伦·彭斯著, 朱家雄等译.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8, 64.

[8][美]欧文·戈夫曼著, 黄爱华、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102—110.

上一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下一篇:律师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