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诗歌欣赏

2024-04-07

八月的诗歌欣赏(共18篇)

篇1:八月的诗歌欣赏

喉咙哑的已经说不出话来,像无数双手攀附。

而就在刚刚我还和一家人在大雨中吃了顿饱饱的火锅,辛辣,酸爽。

饭后往回赶的途中大雨并未停歇,长串的车辆堵在高架桥上,被雨水打湿的车窗迷迷蒙蒙的沾满水汽。

我期待这个时候会有彩虹出现,美丽的遥远的一如从未出现的你,美好却远在千万里之外。

下午7点10分,淅淅沥沥的立秋细雨在这座潮湿的城市里渐行渐远。

晚霞拨开深霾带着刺眼的光晕,把温柔洒在这个被雨水浸泡了两天的世界。

这是个可爱的世界,狂风造作之后依然温暖如初。

它没有雨果笔下的悲惨,没有霍乱时期的霍乱,它可爱却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

而此时此刻,我头痛,我困顿,我嘶哑的喉咙念不出你的名字。

你或许早已随着云烟散去,随着世间万物苏醒。

所以你远离我,你不记得我。

篇2:八月的诗歌欣赏

流过死沉沉的街巷

忧郁的眼睛

凝望窗外铅灰色的天空

那里,日寇的刺刀

闪烁着寒光

穿透了一个又一个

血色黄昏

笔散落在地疲惫的手

缓缓地合拢胸前

在远处的钟声里

默默为多难的.华夏祈祷

砰!

一声令人心悸的枪响

天空骤然抽搐

惨白的弧线坠落

长城脚下

增添一道罪恶的血痕

心在下沉

那个因放飞白鸽

倒在枪口下的孩子

大睁着

一对善良天真的眼睛

那清澈的瞳仁里

正映着一只白鸽飞向蓝天的身影

如今在斯德哥尔摩

和平奖的领奖台上

亦或

纪念世界和平日的大会上

当人们把成千上万只白鸽

抛向蓝天时

是否还记得那个

因放飞白鸽而倒下的孩子

以及

腾空而去

篇3:Uber的黑色八月

但在过去的6个星期里, Uber的霸主地位开始摇摇晃晃。一方面, 在中国市场豪掷了数十亿美元后还是退出了中国市场, 在短短6个月里面损失了12亿美元。12亿美元!要知道亚马逊最糟糕的时候, 一年下来的亏损也几乎才是这数字。

另一方面, Uber背后的投资者在持续的施加压力, 促使它赶快上市, 好兑现自己的投资回报。这些投资者们是怀抱着Uber颠覆原有的出租车体系, 建立起全新出行体系的梦想的, 但现在看来无论是退出中国, 还是大幅度的亏损都让人开始担忧这梦想能否实现。

也许Uber给到的承诺是完全不同的, 它正在打赌, 尽管将自己正在押注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它同时也认为, 这是在通往更大的荣耀的路途中, 必经的荆棘。

Uber的耻辱

当Uber放弃了中国这片战场后, 便开始了其艰难的八月。和中国滴滴出行的一场恶战, 尽管Uber没有做错什么到但还是退出了, 一开始中国其实是卡兰尼克势在必得能拿下的市场。“我们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 这意味着我们还有机会。”卡兰尼克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说过, “但我们将所有东西押注在出行领域上。”

而事实是, 滴滴占据了绝大部份的中国市场, Uber面临巨额亏损, 最终支持不住。彼时竞对滴滴完成了73亿美元的募资, 其中有10亿来自于科技巨头苹果。更糟糕的是, Uber在中国占据了60座城池, 而滴滴足足占据了400座城池。

也正是这个时候, 卡兰尼克意识到中国这市场, 他不得不放手。

“作为一个企业主, 要取得成功在听从你脑海的想法的同时也要听从内心的想法。Uber和滴滴在中国出行市场已经耗费了数十亿美元, 至今却未盈利, ”卡兰尼克在其声明上如此写到, “在这持续的旷世僵局过后, 结束才能看到盈利的曙光, 才能建立起一个坚固可靠的商业模式, 才能真正为乘车用户、司机以及城市三方提供最好的服务。”

退出中国市场在投资者看来甚是宽慰, 这意味着Uber止血了, 但另一方面, Uber面临估值雪崩的打击, 按照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来估算企业的价值的话, Uber割让了中国市场, 拉低了自己的天花板, 市场规模也极大的缩小了, 估值雪崩。

但是, Uber的故事正在发生变化, 它在中国市场失去的, 将通过开辟另一片市场获得。

Uber的自动驾驶和卡车梦

八月初, 也就是Uber宣布离开中国后的两个星期后, Uber揭露了其在进行的另一个项目, 自动驾驶。

今年5月, Uber官方首次公开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照片。如今与沃尔沃达成合作, 又将Otto装入囊中的Uber似乎信心更足了, Uber还宣布, 在本月晚些时候还将进行一项测试开始测试, 在匹兹堡的用户有可能叫到自动驾驶的沃尔沃XC90。

Uber在恰当时间公布了它另一项位于匹兹堡的大型研究项目, 这似乎在对众宣示, Uber中国市场也许是失败了, 但它正在积极解决出行商业的存在威胁。这个公告另一层面来解读的话, 即Uber正在通过开启另一片新市场来弥补中国市场的丢失。

据了解, Uber花费了至少6.8亿美元来收购Otto来进入卡车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 Otto专注于研发基于已上路卡车的的无人驾驶组件, 换句话说, Otto无意开发自己的自驾车车辆, 而是选择把重点放在一些无人驾驶组件套件上, 这些组件安装现有的卡车上就能实现无人驾驶。此外, Otto还研发生产自己的雷达传感器。

当记者问到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是否要进军卡车事业的时候, 他很肯定的回答了记者。“首先是的, 我们正在进军卡车领域, ”卡兰尼克说到, “再者这是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全球业务。我总是在说用户们的地面出行业务是一桩数万亿美元的生意。现在有另外一项叫卡车的生意, 充满挑战、趣味, 还足够细分, 要进入这个领域意味着很大的挑战, 也正是这个我更加感兴趣了。这个领域目前看来还处于早期, 我们要做的是观察领域的成长。如果它靠谱的话, 我们将把它列入我们的研发项目。”

正是这个举措, 卡兰尼克巧妙得将Uber估值翻了个倍, Uber不再是一家出行公司了, 卡兰尼克现在在讨论的是一桩市值两倍于数万亿美元的生意了。这样看来, 中国市场的缺失不再是遗憾, 因为Uber要做的是一件更大的事情。

从头开始

尽管这听上去未来非常美好, 但有投资人认为这是一招障眼法, 试图将人们的注意力从Uber的巨额亏损上转移开来。

Uber的亏损在加剧, 2016年上半年合计6个月总亏损额度达到12.7亿美元, 另外美国这片盈利市场在第二季度也遭遇亏损, 而Uber将这归因于对Uber司机的补贴, 这也许也是Uber着手自动驾驶的一个原因。

此外有行业观察者在彭博社发表观点指出, 其实Uber亏损多少是没有可比性的。亚马逊在2000年一年合计损失了14亿美元, Uber仅用了6个月达到这个数字。另外, Uber2015年亏损20亿美元。

卡兰尼克在宣布Uber让步中国市场给滴滴的声明中说到, 他这么做是听从脑袋和内心的想法, 为的是Uber和滴滴两家公司都能盈利。然而, 投资者本来预期的是Uber的亏损会在下一个季度下降, 但是Uber在中国已经全身而退了。卡兰尼克那句“不惜一切代价”的口头禅也再也没听到了。

Uber进军无人驾驶和卡车领域将要付出巨大成本、并且冒着巨大风险。再者这是一片未经证实的领域, 押注它本身就是玩的一项赌博, 卡兰尼克已经表示了, 他不能犯错。中国市场也许对于Uber来说是一个耻辱, 但是卡兰尼克打算做的事情较之去征服每一个市场, 都要难得多。

卡兰尼克没有征服中国, 这对于他来说是可以承担的损失。至于Uber未来想做的是一个物流平台, 协助人们把他们的包裹通过自动驾驶汽车或卡车运送到另一方, 卡兰尼克已经将Uber的资金投入到这些问题的解决上, 不再在中国市场上与滴滴厮杀。

“首先, 自动驾驶是一个绝对的趋势, ”卡兰尼克说到, “所以到时候这真的发生了, 但是我们却没有做这件事请, 如果我们到时候在这领域没有话语权, 那会如何?未来就把我们给抛下了。”

它们的共享经济无从说起

毫无疑问, 自动驾驶是一个趋势, 尽管技术问题尚在解决的过程中, 但不同于特斯拉、谷歌、乐视、百度等圈内玩家在实践造车, Uber从和沃尔沃合作开始, 到收购Otto, 其实怕的是未来将Uber给抛下, 因为至始至终Uber的意图都不在造无人驾驶汽车, 它想做的还是老本行——汽车共享平台, 过去是传统的汽油车, 未来是顺应大趋势, 为无人驾驶到来那天做着一切铺路。

但汽车共享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共享经济起源于情怀, 也确实是有部分市场在支撑着Uber和滴滴走到今天, 但细观Uber退出中国后, 你会看到无论是赢家滴滴还是输家Uber多多少少都受到外界对其“能否以高市值尽快IPO”存在质疑, 继而质疑他们的主打命题共享经济是否存伪。大白天的时候, 车是停在停车场被闲置了, 但是开车的上班族们并不闲置, 这也是Uber和滴滴的共享经济吊诡的地方。

其实从一开始Uber和滴滴的成功, 凭借的不是共享经济, 而是将黑车标准化罢了。依据打分服务好用户, 再依据价格掠夺市场。有了大量用户, 就有了大量数据,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人一直看好的故事。

将流量循环反复地导流到其他领域, 是Uber在世界, 滴滴在中国烧钱后获得的优势, 也是它们正在做的事情。无论是滴滴布局出租车领域, 还是Uber进军自动驾驶和卡车领域。

Uber第一趟征程没有跑下来, 开始了第二趟征程, 但对于这家充满雄心壮志、估值690亿美元的企业来说, 也许是另一条出路。

篇4:戴围裙的八月

摄影师自述

志愿者,在意大利社会结构中一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意大利,总共约有370万志愿者,每天都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我记录的这个关于志愿者的影像故事同时反映了那些无家可归或底层人民的生活情况,而这些与正常人“不同”的人们,总是被我们忽略。我认为,能够得到直视别人双眼的机会是走近他们的第一步。《戴围裙的八月》这个故事拍摄于意大利一家叫做NOLA的博爱社区中心,拍摄前后花了4个月的时间。故事浓缩了志愿者们和贫苦人们在博爱社区的一天,其中有许多的思索和意料之外的冲击。

——安东尼奥·吉伯特

作品点评

“八月”这个词总会让人联想起阳光、假期和安逸,但对意大利NOLA博爱社区中心的志愿者们来说却远非如此。在《戴围裙的八月》中,志愿者们迎来了一些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的人,他们八月的志愿生活基本上与炎热、灰尘、泥土和饥饿密切相关。志愿者们帮助这些人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如:准备一顿好的午餐,洗上一次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这些志愿者们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将微笑带给那些因贫穷和痛苦而失去生活勇气的人,帮他们重拾生活的欢乐。这是一组优秀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图片故事。是年轻摄影师安东尼奥·吉伯特将所见用影像传达出的患难与共的精神。

——FIOF

关于摄影师

安东尼奥·吉伯特1988年生于意大利阿维利诺,受父亲摄影作品影响的他从童年开始他就对摄影有着敏锐的感觉。2006年他完成了“平面设计与摄影”的学业。这项学习为安东尼奥的天赋插上翅膀,让他可以更加细腻地通过多张照片讲述一个图片故事。他将热情转化为职业,并在报道摄影方面在意大利和国外取得许多摄影成就。他能在摄影的世界中迅速辨识出各种吸引人的艺术元素。他喜欢拍摄肖像,记录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讨它们和社会问题的关系。安东尼奥·吉伯特的近期成就包括参展2011年“Vogue米兰之夜”摄影展;2001年在欧洲职业摄影师组织(FEP)的“报道摄影类”比赛中获得一金、一银两个奖项,摘取“金相机奖2011”(Golden Camera Award)等。

意大利职业摄影师协会(FIOF)简介:

篇5:八月,给尘埃的诗歌

这里没有春的芬芳

夏的热情

卷帘的西风合成着色彩

红与绿

黄与青

让秋淋洗净

打着你买的红伞

头顶一 抹云彩

董衣草浸的.透湿

玫瑰变得羞涩

太阳花也感到了沉重……

淋雨无际

莺无片语

溪涨水浑

小径草低

裤管和鞋子粘了黄泥

竹弯柳垂

小桥呆立

枫红果悬

难有北归的鸿雁

河急涨岸

能否驾一叶扁舟

黑河湍急

渭水滔天

珠江白帆

都采果子了

树下独一人

下吧

秋淋

这愁思的季节

唐宋的长亭

翠柳可依?

江水可平?

佳人何为?

一人诉

一人泣

一人南国

一人北方

在雨中

篇6:七月再见八月你好的诗歌

夏天的风依旧热情不减,树上的蝉鸣声越发响亮。

骄阳似火的八月终于如期而至,七月,再见!

八月,你好!

放下七月的烦恼,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有想不通的人。

换种心情、换个角度,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忘记七月的忧伤,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有些人、有些事,该忘就忘了吧!

让阳光把所有不美好的回忆

通通蒸发!

新的八月,别慌张,别忧心,阳光会驱散阴霾,所有的不开心都会烟消云散。

新的八月,愿你每天如阳光般灿烂,做一个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

篇7:八月的迷茫的散文诗歌

一阵凉风,

飘过八月的门楣。

轻轻抚慰炙热的`肌肤,

倏忽间阳光收敛了锋芒。

抬眸生香,

目光落在一朵桂花上。

顺着花儿的方向,

我仿佛看到了你的脸庞。

人来人往中,

为何你的脸上总是,

那么疲惫又兼着忧伤,

是生活艰辛还是其他的原因。

经年的风,吹开泛黄的记忆,

所有的影像刻录着你。

曾经的单纯还有美美的向往,

什么样的苦难才有这样的沧桑。

你说你,只想让两个孩子,

都能挤进大学的教堂。

不管自己有多苦有多累,

哪怕每一分钱都隐藏着一个故事。

八月的风已经有些凉爽,

只是你的心还饱尝着,

不愿意说出口的迷茫,

你怕别人讥笑的目光。

其实,人生有时就像赌场,

孩子重要的不是非要读多少书。

有时做人比读书更重要,

篇8:《八月之光》中的父亲形象

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 福克纳的很多作品都是和美国南方家族有关, 特别是一些南方的名门望族, 记录了它们的盛衰荣辱和分崩离析。福克纳认为暴君式的家长是其没落瓦解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他们的残忍性格, 还是残暴行为, 都加快了家族的解体。他们不人道的行为又往往是南方社会主要是奴隶制、种族主义和加尔文主义在这些父权人物身上的反映。在《八月之光》中, 福克纳塑造了一系列凶狠、残暴、冷漠的父亲形象, 都与种族主义和奴隶制息息相关,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正是在这部小说中, 他首次提及种族问题。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家庭观念深深根植于社会的文化传统中, 所以,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伦理最能反映社会及其文化的本质。 (3) 在美国南方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中心, 而父亲作为庄园主, 他们的地位正如父权社会的父亲那样, 在家庭这个小王国里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主宰者与统治者。同时, 南方保守的加尔文主义是美国南方宗教文化的精神支柱, 也起到了维护父亲家长统治地位的作用。因此, 在美国旧南方社会, 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对儿孙的生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八月之光》中, 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的祖父汉斯、养父麦克伊琴和乔安娜的父辈们则是典型的父权人物, 他们身上都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或是打着上帝的旗号, 或是深深根植于清教徒的加尔文主义。

道克·汉斯是福克纳塑造的最为鲜明的人物之一, 有评论家说福克纳“最使人不安的人物常常是那些受到简单的目的、计划或计谋驱使的人物, 他们由于家庭与环境的影响而自幼生性怪癖, 为了渴望得到认可或流芳百世而心神困扰, 因此在为社会理想或个人雄心壮志服务时都成了偏执狂” (4) 。汉斯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他是个嫉黑如仇的种族主义者, 对黑人有着刻骨铭心的愤恨。在乔出生之前, 汉斯就枪杀了他父亲, 并且拒绝请助产医生, 任由女儿在生产过程中死去, 把出生不久的乔偷偷放到孟菲斯一家孤儿院的门前, 因此这个身份不明的孩子被取名为“克里斯默斯” (Christmas) 。他曾提到, 在与上帝的一次谈话中, 上帝称“那个杂种是对我地球的污染和玷污” (5) 。 (LIA 352) 他把乔看成魔鬼的产物, 用邪恶的目光注视了乔整整五年的时间。在孤儿院里, 他偷偷告诉其他孩子乔是“黑鬼”, 让乔处于被孤立之中。这一切灭绝人寰的行为在汉斯眼里却只是为了执行“上帝的旨意”。打着上帝的名号, 汉斯把毁灭乔的一生作为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事实上, 正如他妻子所说, 汉斯仅仅是用“上帝的名字来为他自己身上的魔鬼辩护和找借口”。 (LIA 354) 他们夫妇搬到摩兹镇30年了, 一直都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 靠着黑人的接济而活。在小镇上的白人眼里, 汉斯是个极不正常的人, “目光凶狠, 性情暴躁, 疯疯癫癫”。 (LIA 322) 他还时不时地光脚跑到黑人教堂里捣乱, 用不堪入耳的话辱骂黑人, 称黑人天生下贱。被人强行送回家之后, 汉斯再一次冲到大街上, 声嘶力竭地让人处死乔。可以说汉斯是南方白人种族主义分子的典型范例, 是乔悲剧的始作俑者, 把乔推向了苦难人生的深渊。汉斯这个人物体现出美国南方社会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种族制度, 是强烈的种族歧视支配了他的恶劣行为。汉斯自己也沦为了种族制度的牺牲品, 失去了正常的人性, 失去了与家人享受生活乐趣, 体验亲情的权利和机会。

乔的养父麦克伊琴是一个貌似虔诚的清教徒, 性格冷酷无情, 偏执顽固, 一味地用清规戒律来规范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他试图把乔的姓改为麦克伊琴, “克里斯默斯, 一个带异教徒意味的名字, 亵渎神明, 我得改一改。” (LIA102) 他以养父和上帝的名义, 努力想在乔的身上实现着自己的宗教理想, 把乔塑造为符合自己心意的所谓的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的一生中, 他严格奉行清教主义禁欲的思想和长老派的各种教义, 认为“懒惰和胡思乱想是两大恶性, 而干活和敬畏上帝是两大美德”。 (LIA 136) 他严格地规定着养子乔的一切, 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 以及该如何去做。稍有不令人满意之处, 他就会像《旧约》中的上帝一样, 不断惩罚, 鞭打乔。当乔没有记住教义时, 麦克伊琴会毫不手软地抽打乔。“他开始有条不紊地抽打, 慢慢地, 使足力气, 仍然不带任何情绪和愤怒, 很难判断出哪一张脸孔更显得全神贯注, 更为心平气和, 更富于自信。” (LIA 140) 他对乔的教育除了鞭笞就是冷漠麻木不仁, 这使乔变得和麦克伊琴一样固执、倔强, “那倔强劲儿像是一脉相承”。 (LIA 142) 对自己的妻子, 麦克伊琴也是毫无感情可言。多年压抑的生活早已将她历练成一台机器, 受尽了丈夫的百般摧残, 她的人格也受到了异化。在家庭中, 她完全没有任何地位, 毫无个性可言, “目光有些古怪, 仿佛她是视听器, 而她强壮严峻的丈夫却是一根操纵杆”。“她身上没有任何性别特征, 她像一块顺从而黯淡无光的柔顺的金属, 遭到不断地捶打, 已经失去任何希望, 像已熄灭的灰烬一样。” (LIA 154)

麦克伊琴的冷漠苛刻、独断专行最终酿成了悲剧, 不但造就了乔阴冷孤僻的性格, 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从小说整体来看, 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离不开两位父亲般的人物的推波助澜。从他出生那刻起, 外祖父狂热的种族主义偏见就让他在南方的白人社会毫无归属感, 养父无情麻木的宗教禁锢压抑了他整个少年时期, 由此可见, 南方种族主义、加尔文教教义与父权制度的结合是整个南方社会的悲剧根源。 (6)

《八月之光》中另外的重要的父亲形象是乔安娜的父辈们, 他们以自己的独断专权左右了乔安娜的一生。作为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 南北战争后, 乔安娜祖父老伯顿带着全家从新英格兰来到杰斐逊镇, 希望通过自己的说教来帮助解放的黑人。事与愿违, 他们的言行遭到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敌视, 在一次关于黑人选举权问题的争论中, 老伯顿和哥哥与其他白人发生了冲突, 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罪名则是“煽动黑人起来奸淫烧杀, 威胁白人的主宰地位”。 (LIA220) 可以说, 乔安娜的父辈们为了黑人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血的代价, 但是他们并未放弃希望, 努力地想通过教育来提高黑人素质, 从而实现黑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解放。这种思想被强加给乔安娜, 希望她来完成父辈们的未竟事业。

在小说中, 福克纳没有正面描写乔安娜父辈的强权, 但是通过乔安娜的转述, 父辈的专制就可以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在她很小的时候, 父亲带她到祖父和哥哥的坟前吊唁, 给她讲述了家史, 强行给她灌输了“种族”这个错综复杂的概念, 并告诉她杀死祖父和哥哥的并非白人, 而是“诅咒”, “记住这个, 你的祖父与哥哥躺在这儿, 杀害他们的不是白人, 而是被上帝加在一个种族头上的诅咒”, “这是每个已经出生和将要出生的白人孩子会受的诅咒。谁也逃脱不了。” (LIA 180) 作为这个家族的后人, 乔安娜必须承担这种“诅咒”, 这是她作为白人的无法摆脱的命运。 (LIA 240) 然而, 幼小的乔安娜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 更加无力承担这种责任, 但她别无他法, 只能努力奋斗。从这刻起, 种族主义的滔天罪恶给乔安娜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父辈们早已决定了乔安娜的人生轨迹, 将她牢牢禁锢在反种族主义的事业中。而乔安娜本人, 承担着拯救黑人的重大责任, 开始了她扭曲的人生, 牺牲自己一生的自由与幸福, 徘徊在南方白人社会的边缘, 过着压抑苦闷的生活。

福克纳创作了形形色色的父亲形象, 无论是哪种, 父亲总是扮演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角色, 影响和操控着后辈的命运, 起着决定整个家庭兴衰与荣辱的作用。小说中, 被废黜的牧师海托华从小生活在祖父的光荣过去的阴影里, 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他沉默着, 与世隔绝, 拒绝生活本身的同时也拒绝了他自己。海托华的祖父曾在南北战争中战死, 但是事实却不是如他子孙所想那样, 策马横刀、英勇杀敌, 只是因为抢劫鸡场而被打死。可是后代们却虚构了祖父“高大雄壮、威风凛凛”的形象, 这让海托华盲目崇拜, 不能自已。在他的心目中, 祖父早已成为了美国旧南方骑士精神和英雄主义的象征。正是因为一直沉浸在过去中无法自拔, 他逐渐开始产生幻觉, 并且日益严重, 致使他无法正常生活, 妻子也在绝望压抑中跳楼自杀。

从乔·克里斯默斯, 乔安娜·伯顿和海托华的故事可以看出, 他们的悲剧结局是由于父辈们不可磨灭的影响。父辈坚不可摧的意志限制了后代的一切, 不但剥夺了儿孙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更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的生命。父辈的人性和道德缺失加速了家庭的败落, 也加速了旧南方的瓦解。事实上, 福克纳笔下的父亲并非天生残暴狠毒、冷漠无情, 社会现实和传统观念把父权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强加给他们, 扭曲了他们的性格, 压抑了他们的人性, 为他们与家人之间制造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不仅造成了后代的悲剧, 也亲自酿成了自己的悲剧。在践踏家人的同时, 他们这些压迫者也在践踏着自己的人性, 把自己非人性化。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也是美国南方社会非人道力量的受害者, 如种族主义、加尔文主义。所以, 真正的罪恶是南方的社会制度和传统, 它像一把双刃剑, 同时伤害着社会的压迫者和被压迫者, 福克纳父亲形象的书写和塑造正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是南方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在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小说体系中, 福克纳描绘了一系列父亲, 本文以他的《八月之光》为例, 具体分析汉斯、麦克伊琴等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父亲形象, 指出他们作为南方种族主义的捍卫者, 为了维护所谓的社会秩序, 不仅扭曲了儿孙的人格, 也摧残了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八月之光》,父亲形象,种族主义,清教徒

注释

1Alwyn Berland, Light in August:A study in Black and White, 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 1992.

2Michael Millgate.A Novel:Not an Anecdote:Faulkner’s Light in August, eds, New Essays on Light in Augus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第175页.

4理查德·佩尔斯 (著) , 卢允中, 严颉英, 吕佩英 (译) .激进的理想与美国之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年, 第287-288页.

5Faulkner William.Light in August.Modern Library College Editions, Random House.1968.以下该书引文页码在文中以括弧标出.

篇9:八月 自由的身体

炎夏八月。还有不知道怎么过才能尽兴的女人么?如果有,该是多么不可理喻?事实是,知道怎么才能尽兴却无法尽兴的女人,大有人在。

穿25%的衣服不大可能,只露25%的身体又不甘心。露得多,冷气吹得人肩背寒凉,办公室不得不常备披肩。只好眼睁睁看着窗外大好阳光,夏花灿烂。其实,多数白领的身体一直在坐牢。

2个中国上海的标准白领丽人,在自己位于29楼的办公室,聊了一次这个夏季最为开放的天。一个有大玻璃窗的房间,下面是城市最繁华的所在,俯瞰万点灯火,一片喧嚣红尘。

一个说:“这里适合做爱。”

另一个说:“做爱时要放点印度音乐。”

热天气真的能让人欲望高涨。

两性情欲调查的结果是:人类本能加上夏季提供给人们更多在户外独处的机会,使夏季成为北半球男女做爱的黄金时期。

是的,我们也丝毫不怀疑,在办公室而不是在床上,放印度催情音乐,看远处霓虹闪烁,做爱,会很美妙很享受,但说罢一笑了之,没有人当真。很多时候,我们清楚,矜持而美丽的身体不过用来作为谈资,小小地放纵一下言语,而欲望,在说出来的同时就已经消解掉了。否则,又能怎样?想做爱就做爱?想得美。不可能。怎么会?

这两个女人,一个穿褶皱雪纺的裙子,同样质地的吊带衫,肌肤胜雪;另一个短裙,腿长而直。而在办公室里,她们年轻的身体和灰色办公家具一样,理性,而没有生气。

激情这东西,不能招之即来,却不得不挥之即去。

最幸福的是英国人。每到周末,男男女女便驱车踏上寻春之路。野外做爱是不少英国人最为喜爱的一种周末生活方式。三分之二的户外做爱被调查者称,他们一般都是在车内做爱,将近五成的人称,他们是在田野里体验激情一刻的,40%的被调查者在海滩上享乐。这项调查由一个生产避孕套的公司赞助进行,这个公司鼓励人们享受安全的户外性爱生活。但94%的有经验者称:户外性爱新鲜刺激,却总是感到不能尽兴。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发现。

当然,如果总能尽兴,就会变成日复一日的常规体验,又哪里来的新鲜刺激?换句话说,禁忌催生快感。游泳是常规,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在水下悄悄解去游泳衣,就是刺激。

发展中国家的多数白领女人,见识的和知道的与拥有的比例落差尚大,甚至不成比例。许多梦想大量的存在,有待实现,于是,最喜欢热烈讨论:要找个周末到某个海边,最好有无人海滩,野浴,连防晒霜的牌子也已经选好,后来又退了一步,哪怕能穿极短热裤和裹胸招摇过市也好,或者,怎么说,让身体露到不能再露,走在禁忌边上,甚至要为这个计划减肥。但没有人知道那个周末在哪里,是何日。

值得羡慕的是那些可以公然带薪休假一两个月的法国女人。她们小小的比基尼,无所顾忌地裸露,和一动不动呆在海滩上晒肤色的奢侈。她们可以一个月只呆在一个地方,不必行色匆匆度假如赶场。

但凡可以休假,可以一段时间不工作而不担心生计,多数女人是会欢娱而雀跃的。自然是女人天性里的一部分。

所以,男人使用身体通常是要无聊地吸引眼球,比如以裸奔为职业的男人。而女人就不同,比如她们用裸体抗议穿动物皮毛,还比如,6月17日,一群阿根廷著名模特在公园公开拍摄裸体主义风格照片,旨在抗议社会上的暴力活动和呼唤和平。既解放了身体,又做了正事。

一个女朋友,住在河边的一所房子里,窗外是河。每到夏天,只要在家里,就是裸的,走来走去,做什么或者不做。她说,如果没有让风吹过整个身体,你想象不出那会有多美妙。我们让身体住在衣服里,她把身体放出来。让它自由。自由的感觉,当然好。

我们是不自由的,连带着身体,总被一些琐事拴住手脚,动不得身。然后恨自己的日子庸常,灵感钝锈,面色灰败。

有时候想,如果身体自己可以作主,它一定不会选择都市,也不会选择跟着事业女性一起混。裹在职业装里的女人,是掩饰欲望的高手,坚强的意志力控制住表情,永远不会失态,可是身体何辜?

篇10: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诗歌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篇11:我的八月我的城诗歌

一个人,一座城

一生的惦念,一辈子的心疼

路过春暖花开,走进你的那座城

打开虚掩着的门,放飞流火的盛夏

秋天

在桂花香透的八月渐渐苏醒

一个人,一首歌

在收获希翼的.八月

欣赏一路风景

踏歌而行

唱落了夕阳,鸦雀无声

唱到城市停止了喧嚣,街区的人不见踪影

唱到秋风瑟瑟起

唱到我深沉的眷恋越来越浓

静静地仰望

流星划过夜空,依稀成你闪身而过的背影

身边的风儿

扯着思念的衣角,

飘向夜阑深处的梦中

因为你,我爱上那座城

轻敲心灵的足音

踏着如水的月华,漫步在你城中小巷

踱着时光的步履,匆匆,又匆匆

在心里,在梦中

多么希望

你虔诚地站在,幽深幽深的小巷中,等我

等到中秋月圆,仰望天空

共赏星月交辉

茫茫尘世,共赴那高山一程,流水一程

因为你,我不惧暗夜的狰狞

一颗想要流浪的心

在深夜,踏上寻你的行程

凄清的夜风,牵扯记忆的绳索

把我的灵魂,带到你那座富有诗意的城

秋意渐浓,染红一叶秋枫

如果你懂

我的思念就会在月圆之夜,温暖你的心灵

你是,我追寻向往的八月

篇12:八月中秋月诗歌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 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1.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

篇13: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价值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 张灯又结彩, 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翻开《豫南革命史》、《新县革命史》等党史、革命史著作, 上面清晰地记载着:1929年8月光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柴山保大朱家宣告成立, 参加大会代表120多人, 大会选举陈炳煌为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这是鄂豫皖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人民欣喜若狂, 载歌载舞, 激情满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庆祝工农民主政权的成立”。大会上人民就唱起了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人民的兴高采烈, 作者的激情澎湃。合着这轻快明朗的曲调, 激情豪迈的歌词。因此这首歌一经唱出, 立即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为各个革命区所喜爱。

解放后, 《八月桂花遍地开》曾被数次改编, 被展演, 被传唱。之后还被编辑到各种版本的民歌书籍中出版, 选进中小学音乐教材之中, 成为全国红歌中的经典。正当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红遍全国的时候就有学者去探究它的诞生之处。但是这个问题被人们提出来后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明确的答案, 对它的不停地激烈的争论困扰着人们, 也是因此更能体现它的存在的价值。

2《八月桂花遍地开》在发展中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八桂》是一首流传已久的革命民歌, 民歌基本上都是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加工改编, 所以它在传唱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发生变化。

2.1 最初的《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桂》是根据大别山民歌《八段锦》改编而来, 最初的歌词是:

代表群众得利益, 由你罢免和选举, 不是讲威武, 不是讲威武, 人人都能监督这政府, 亲爱的工友们那, 亲爱的工友们那, 这政府靠咱们一致来拥护。……这首是更加具体的写出老百姓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方针, 起到的是宣传作用。

2.2《东方红》中《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 张灯又结彩, 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是我们目前所熟知的《八桂》, 它来自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改编成一首民歌合唱。1964年又以女声合唱加舞蹈表演的形式出现, 重现1929年民众庆祝苏维埃成立的热闹场面, 唱词较之前更有艺术性。全曲共四段, 第一段不变。

第二段:红军队伍真威风, 百战百姓最英勇。活捉了张辉瓒呀, 打垮了罗卓英呀, 粉碎了蒋贼的大围攻。

第三段:一杆红旗飘在空中, 红军队伍要扩充, 保卫工农新政权, 带领群众闹革命, 红色战士最光荣。

第四段:一杆红旗飘在空中, 红军队伍要扩充, 亲爱的工友们那啊, 亲爱的农友们那啊, 拿起刀枪都来当红军。

《八月桂花遍地开》因为《东方红》的成功上演, 被新一代的人民所熟悉瞬间红遍全国, 成为经典的红色歌曲。

2.3《八月桂花遍地开》艺术价值

2.3.1 歌词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特征

《八月桂花遍地开》与原民歌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体现在歌词内容上, 原民歌《八段锦》主要是描写, 男情女悦, 以歌颂爱情为主, 原歌词为:小小鲤鱼压红腮/上江游到下江来/头摇尾巴摆呀啊/头摇尾巴摆呀啊/打一把小金钩呀钓上来/小呀郎来呀.小呀郎来呀/不为奴家咋到此处来。/小小鲤鱼压红腮/上江跑到下江来/上江吃的是灵芝草/下江吃的是苦青苔/不为仁兄我不来……。改编后《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是以歌颂共产党、红军、苏维埃政权。新歌词为: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张灯又结彩/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亲爱的农友们/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这是它当时能广泛流传的决定因素。这首民歌对原民歌的最大的发展也是在歌词内容上, 由于歌词内容的发展与改变, 原来轻松活泼, 热闹欢快的基本情绪不仅得到继承, 而且增添了喜悦热烈的新情绪, 成为了一首抒发人们心声的革命颂歌, 正是由于新民歌在内涵和情绪上的改变, 在艺术上得到了升华, 才能使它迅速流传开来。所以在进行民歌的改编的过程中, 要在继承原有的形式和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力求形式与内容结合完美, 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新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何能改编如此成功, 另外有一个原因是利用当地人们最喜欢的桂花来做为歌词的开始, 以桂花入手想到了金秋八月, 桂花飘香, 沁人心脾, 穷人翻身后, 心里比吃了桂花糖还甜, 想到了苏维埃成立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喜庆场面, 所以歌词贴近生活, 经唱不衰, 成为红色经典歌曲重要因素。

2.3.2 是旧曲填新词的雏形

我们认为《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民歌, 系由当地民歌《八段锦》经填词后不断发展而来。1929年8月到12月间产生, 王继初、罗银青等革命前辈在这首民歌的最初产生阶段构建了旧曲填新词的雏形, 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它既是时代的产物, 又是人民群众审美创造的艺术结晶。

2.3.3 对民歌改编的影响

《八月桂花遍地开》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歌词内容上。由于新民歌在内涵和情趣上的改变, 在艺术上得到了升华, 才使得它迅速流传开来。所以, 在进行民歌改编的过程中, 要在继承原有形式和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力求形式与内容结合无契, 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2.3.4 对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80年前, 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由商城县革命艺人王霁初根据商城民歌改编而成, 并唱响全国;80年后, 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 将《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的创作历程正式搬上银幕, 并作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实施。该曲在流传的过程中曾被多次改编.如在1961年空政文工团演出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 1964年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都将这首歌曲改编为不同版本的合唱, 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解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在精神层面上也需要得到升华。这时候应运而生的就是对过去有价值的文化的考证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归属地之争就在这样背景下发生。随着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起, “非遗”的保护和利用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 《八桂》作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有着超凡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不仅仅是属于鄂豫皖人民的精神财富, 它更属于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摘要:《八月桂花遍地开》是由大别山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改编而成, 传唱至今, 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庞大的影响力, 使得在探索他的出处的道路上异常的艰难, 所以他的诞生版本很多, 有江西说、四川说、湖北说、安徽说和河南说。本文注重从歌曲本身出发论述它存在与流传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八月桂花遍地开,创作者,经典,价值

参考文献

[1]雷承松, 丁嘉宝.歌舞之乡话民歌[J].中国音乐学:增刊, 1996.

[2]王爱功.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Z].河南文化艺术年鉴, 1992.

篇14:八月的遐想

八月是缅怀英烈的时刻。在这个时刻里我们想到的是如血的残阳,战地的黄花,茫茫的草地,皑皑的雪山,黄土高原,白山黑水,鸭绿江畔,“三八”线旁,以及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从我们的脑海中闪过:抢夺大渡河的17勇士、舍身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手托炸药包炸碉堡的董存瑞、以一己之躯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烈火中牺牲的邱少云、乐于助人的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他们的英名将与山河永存,与日月同辉,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遍布神州大地的纪念碑上。

八月是军歌嘹亮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雄壮的歌声响彻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游击队员之歌》,从《八路军进行曲》到《志愿军战歌》,从《人民军队忠于党》到《长征组歌》,雄壮的歌声伴随着整齐矫健的步伐从瑞金走向遵义,从延安走向北京,从天安门广场走向江南塞北、戈壁高原!踏着新世纪的钟声,把胜利的歌声唱到了东方之珠!80年如歌岁月,唱出了峥嵘岁月,唱出了光荣的历程,也唱出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深情!

八月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盛会。人民军队在人民的精心哺育下成长壮大,军队用无私奉献、无比忠诚来回报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军和民不仅是鱼和水,更是参天大树和土壤!鱼离不开水,参天的大树也离不开土壤。军民团结一心让我们打败了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腐朽的国民党统治,还把猖狂一时的美帝国主义打得老老实实地坐在谈判桌前,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岸的身躯牢牢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无论是在抗洪抢险的急工险段,还是在抗震救灾的破壁残垣,无处不闪动着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哪里出现解放军,哪里就有幸福和安宁!在每一个母亲的微笑中,在每一个孩童恬静的梦境里,在每一座村庄丰收的锣鼓声里,总有着人民子弟兵默默伫立的身影。亲爱的人民子弟兵啊,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人民把鲜花和欢呼献给你们,而你们无愧于“最可爱的人”!

篇15:八月,风吹过诗歌

狂长,奔腾,热情……

我想像一场虚伪与真理的较量

现实与梦幻的距离

还有,人生途中的邂逅

在八月,似蝴蝶的双翅

有着色彩斑斓的梦幻

在八月,我可以模拟一场死亡

我是聂小倩,与书生缱绻的迷情

甚至,我是骷髅

阴森,恐怖……

或许,我只是来自远古的一阵风

带着萨满法师的蛊惑与邪气

披着黑色的斗篷

在操纵一场别离

没有想像与假设

只有八月迷情的风

扰乱季节的风雨

时而冷漠,时而温柔

时而电闪雷鸣

我确定,在八月

只有一阵风吹过

篇16:八月诗歌

走在时光浪尖

我懂你无言的在意

你懂我,不语的柔情

风轻云淡的.日子

我们倾心相见

避开所有的繁华

藏一枚初心

与你,共赏季节的唯美

一首诗,一处景

一窗绿色熏染的心情

一檐温馨的时光

简约,宁静

岁月里,光阴的底色

依然是自己最爱的纯白

有你,相伴

田园的风光

便是一幅隽美的画卷

听风,看雨

静悟蝉鸣的韵律

谱一曲,月满西楼

燃一盏心灯

明亮八月的天空

愿陇原大地

篇17:八月桂花香诗歌

频举方尊酒意浓,

问清风,

谁来还我痴情种,

悲欢与共。

辞了今朝,

永远在心中。

诗歌六:八月桂花酿秋香

桂花,八月的秋风第一个阅读了

你的娇羞。一页一页的浓香

让星星看瘦了月亮

多少相思的人

在一滴露水里哭红了脸

桂花啊

你是秋天的一个主语

多少话题在蝴蝶的翅膀上传过花开的风声

就连千里之外的那一丝叹息

也荡起一枚圆月酒杯里的浓香

八月桂花开了

只为在汗水里酿一滴醇香

秋天醉了

在一路摇摇晃晃的秋风里

枫叶红了

高粱红了

千树万树的叶子都站不直了

就连山坡上,那个牧羊的小阿哥

也倒在了爷爷收割的.镰刀声里

早晨醒来的太阳

篇18:八月的诗歌欣赏

关键词:原型,身份,种族主义

福克纳作为优秀的美国南方小说家, 以独特的语言和结构模式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种族主义和清教传统的危害, 其作品中多次以《圣经》为原型。“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原始意象对作家有着巨大的影响。福克纳深受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代表作之一《八月之光》中, 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是一位被认为有着黑人血统的白人混血儿, 他耗其一生拼命想弄清自己的“身份”, 最终走向灭亡。《八月之光》深刻披露了种族主义带给人毁灭性的影响, 乔.克里斯默斯以基督教中耶稣基督为原型塑造其人物形象, 并被赋予了希腊悲剧英雄色彩。

一.希腊悲剧英雄原型

希腊命运悲剧中最为典型的是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和忒拜家族故事的悲剧。俄狄浦斯从阿波罗口中知道了自己将会杀父娶母的命运。由于误把养父母当作亲生父母, 他决定远走他乡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可是在他做过所有努力之后, 依然无力改变自己杀父娶母的命运, 他发现阿波罗的神渝已经借助自己的力量实现了, “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的父母的儿子, 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 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此刻, 俄狄浦斯才真正意识到了命运的强大力量。悲剧的根源与其本人的善恶毫无关系, 悲剧命运是不可逆转的。希腊的悲剧英雄都是“通过自由意志为自己掘墓。”

《八月之光》中, 乔的命运带有希腊悲剧色彩。乔自出生之日起就被认为有黑人血统, 他千方百计想要弄清自己的身份问题, 却始终找不到真相。乔如同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 他至死都在查寻自己的身份问题, 想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但最终无法摆脱悲剧性结局。如果乔愿意接受这种命运, 接受自己的黑人身份, 就不会有悲惨的结局。乔的血统在小说中始终是个谜, 尽管他看上去与白人无异, 可外祖父海因斯在没有查明真相的情况下, 固执地认为他身上流有黑人的血液。乔自小在孤儿院就被别的孩子称作“黑鬼”, 当他带着疑惑问时, 一位黑人气愤地指出乔比黑人还不如, “你连你自己是啥玩意儿都不知道”。黑人的一番话坚定了他想弄清自己身份的决心, 同时也预示了乔后面的悲剧。主人公乔不相信自己是黑人, 不屈服自己的命运, 最终为命运所击败。他的死是因为不屈从黑人身份而直接造成的。当他在白人中间觉得自己是黑人, 流动着黑人的血液, 他甚至去揍那些称他为白人的黑人, 乔试图同黑人在一起, 想要吸进“黑人的气味, 黑人的思想和气质。”在他心中, “黑人和白人的两种身份进行着痛苦的斗争, 他对做一个黑人有着本能的恐惧和憎恨。”乔为了融入黑人之中所做的种种努力都只想证明“自己不是一个黑人。”这无疑是对强加于自己“黑人混血儿”身份的一种反抗。乔的悲剧性就在于此。

其次, 乔的反叛性格也符合悲剧英雄的特点。他在被麦克依琴夫妇从福利院收养时, 要求改姓为麦克依琴, 但乔却在心里想着:“我不姓麦克依琴, 克里斯默斯才是我的姓。”有着十分叛逆的性格, 不服从于他人的安排。并且强调意志自由。他拒绝更改自己的姓氏正如不满足于自己的模糊身份, 去寻找自己真正的身份一样。麦克依琴是十分刻板的清教徒, 自被收养的第一天起, 他就以最严酷的清教思想和法则压制乔。苛刻的教条使乔对束缚他的各种清教规则深恶痛绝, 更加渴望内心的“自我”, 以至于他不再以社会道德标准而是以个人的主观态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面对麦克依琴夫人的慈爱关怀, 乔非但没有心存感激, 却想着:“她在竭力使我悲伤流泪, 她以为这样做就会征服我。”另外, 乔终因不能忍受麦克依琴的严酷, 在一次舞会上把前来监视他的养父打死, 开始了一种近乎流亡的生活。从另一个角度讲, 乔受“自由意志”的指引寻找“身份”。

与此同时, 杀死乔安娜也是乔维护“自我”的体现。乔安娜表面上是帮助黑人, 反对种族主义的白人。但她不是真正地帮助黑人争取平等, 而是带着赎罪的态度去帮助黑人。因为父亲曾告诉她:“黑种人受到的诅咒是上帝的诅咒。而白种人受到的诅咒是黑人的诅咒, 他们将永远是上帝的选民, 因为上帝曾经诅咒过他们。”。种族主义已经在美国南方社会深深扎下了根。乔安娜已经承认了白人和黑人的根本差异与不平等, 她的心灵已经被种族主义的思想扭曲。为了完成祖父未竟的事业, 乔安娜远离白人, 力所能及地帮助黑人。她把乔当黑人看待, 她想要改变乔, 要他承认自己是黑人, 并安排乔上黑人学校。乔想确定自己的黑人或白人身份, 如前所述, 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想证明自己不是黑人。所以, 乔不堪忍受乔安娜既定的安排, 反叛的个性使他杀死了乔安娜。正是乔竭力维护“乔.克里斯默斯是白人”的理想导致乔安娜的死, 充分证明了乔是一个追求自我、不听从于命运的悲剧英雄。

正如赵林所说:“每个 (希腊) 悲剧人物的行为都很难用通常的善恶标准来评判, 因为在剧中激烈冲突的不是两种对立的自由意志 (善恶) , 而是在自由意志与潜藏在它背后的决定论, 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否定, 而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

乔就像希腊悲剧中的英雄人物, 凭借自由意志走向自己的悲剧。

乔在死的最后一刻闪动着人性的光辉, 从而使他的悲剧英雄形象更加丰满。杀了乔安娜之后, 他一直在逃亡。当乔感觉到自己永远无法确认自我的身份时, 意识到命运的强大。他决定放弃追寻的那一刻, 也是乔悲剧性的结局。他面临着被人抓住的危险, 平静自若地去镇上的理发店修面, 穿上买的新衬衣和领带。人们对乔的镇静感到吃惊。虽然他在从法院回监狱的路上突然逃跑, 并从以前的住处拿到了手枪。可在死前一刻, 他身上的人性也苏醒了。乔宁可被人击中也不开枪还击, 并且“带着安静深不可测, 令人难以忍受的目光”。只有死亡才能结束他不服从命运的追寻。乔的死使他的悲剧形象得以升华。他的叛逆性格 (即自由意志使他不服从命运)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乔就是希腊悲剧中的悲剧英雄, 其性格魅力就是在于他的悲剧性, 乔以自由实现了他的宿命。

二.基督原型形象

由于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福克纳的许多作品大量引用了《圣经》的典故, 或是《圣经》中的人物名字。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 福克纳通过基督教的教义同其违背人性的种种行为间的对比揭露南方社会的罪恶。肖明翰所指出的:“福克纳虽受基督教文化的熏陶, 可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教徒。”他的作品不是为了宣传基督教的教义, 而是从人性的角度来揭示种种丑恶的现象。《八月之光》就多次引用了《圣经》上的典故和名称。其中最为显而易见的就是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他作为一个遭受种族主义和清教主义的受害者, 却以耶酥基督为原型而塑造的, 更加深了福克纳对南方社会种族主义和清教主义疾瘤的批判。

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的名字就十分富有基督教的色彩。乔, 即约瑟夫, 是耶酥父亲的名字。克里斯默斯 (Christmas) 则为耶酥的生日, 因为他是人们于圣诞节之夜在福利院大门前的台阶上发现了他。乔不仅同《圣经》中耶酥的名字相似, 而且他的经历也于耶酥有相似之处。如同圣母玛利亚在婚前受孕生下耶酥一样, 乔也是一个私生子。他一出生就注定要遭受苦难。耶酥的门徒犹大因为30个银币出卖了他, 而乔的同伙卢卡斯也是受钱的诱惑, 把他出卖给了警察。卢卡斯 (Lucas) 与犹大 (Judas) 仅为一个字母的区别。这些相似之处不能不说明福克纳有意以耶酥为原型塑造乔的人物形象。他的最终结局是被一群暴徒在追赶中枪杀了。他无法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中生存, 正如基督死于十字架上一样。

福克纳是为了把基督教的仁慈教义同南方社会的罪恶现象作强烈的对比。乔是南方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牺牲品。他一直在为确认自己的身份而不停追寻, 既不能在黑人社会也不能在白人社会中生存, 终因无法逃脱清教思想和种族主义的迫害而死。这样一个悲剧人物以基督为原型加深了作者对美国南方社会腐朽思想的讽刺。

此外, 在作品中, 许多丑恶的事情确实在基督教神圣的日子里发生, 如乔在圣诞遭遗弃等, 所有这些与基督教的鲜明对比和反差让人们意识到:南方种族主义和清教主义借基督教的名义奴役人们实际上是对基督教教义的最大反叛。

三.结论

上一篇:感受成长的美好作文700字下一篇:小境界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