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活动通知

2024-05-24

七五普法活动通知(通用6篇)

篇1:七五普法活动通知

一、制定“七五”普法规划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依法治国,普法宣传教育是基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4月,第十二届全国-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七五”普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随后,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七五”普法规划,省-常委会做出了相应决议。

我市对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工作十分重视。在全面总结“六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由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等组成“七五”普法规划编制小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制定“七五”普法规划的意见、建议。市-内司委提前介入,在规划起草期间,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就“七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市《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总结了“六五”普法的经验教训,围绕“七五”普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由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对象和要求、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组织领导等6个部分、22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呈现出更加注重实效、更加细化措施、更加明确任务、更加突出特色等亮点。总体来看,我市“七五”普法规划的内容与中省的规划精神相一致,与新形势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我市实际。目前,规划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当前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年至201-年,在市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以建设“法治咸阳”为目标,在全市开展了“六五”普法工作。五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强化领导,创新形式,法治宣传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六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任务基本完成。但是,从当前法治建设的现状看,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长远目标看,当前全市普法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主要表现:一是“关键少数”认识不够明确,抓得不严。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浓,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理解不深刻、认识不到位,对学法用法、依法行政认识还不到位,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示范作用发挥不够,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二是综合作用发挥不够。普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特别是公、检、法、司、教育、广电等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我市“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没有完全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重点任务责任落实不够好,普法工作还没有列入到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普法的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三是普法形式单调,法治宣传的广泛性、系统性、长期性都不够。从宣传载体上,仍然以纸质材料为主,电视、广播、网络宣传相对滞后,特别是对新媒体的运用不及时。在宣传方法上,更多的是印发宣传资料,缺少群众喜闻乐见的以案说法、现场说法等方法。在宣传对象上,对党政干部的法律宣传不够,对中小学生的法治宣传不深入,其他社会群体的普法宣传覆盖不全,有的还是空白。总体来看,普法宣传的“质”与“量”都不够,效率不高。

三、对“七五”普法工作的意见建议

为了做好“七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工作,推动全市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关键,突出普法重点。在普法内容上,要坚持深入学习宣传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使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等法治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深刻领会咸阳精神和咸阳城市名片的内涵,发掘咸阳丰富的法治文化和德育文化遗产并加以宣传,使人人成为咸阳精神和咸阳城市名片的知晓者、宣传者、践行者,促进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相辅相成,以法安天下,以德润人心。在普法对象上,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青少年成长这一“关键时期”,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普法的关键,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把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设立青少年法治知识课程,完善法治教材体系,建立大中小学法治课老师、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制度,坚持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秋季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和“法律进学校宣传周”活动,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格局。注重对留守儿童、辍学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创新形式,提高普法工作水平。要准确把握法治宣传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推动普法工作创新。在宣传形式上进一步多样化,转变传统“照本宣科”、“传声筒式”、“填鸭式”的普法模式,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性法治文艺演出活动,着力培育一批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借助艺术感染、精神浸润、人文渗透,把枯燥的法律条文演绎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思维形式,引起群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共鸣。努力打造咸阳法治文化宣传品牌,特别是要积极促成以我市基层司法干部为原型改编的-《司法所长老秦》在全国的公映,切实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宣传模式上,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微-、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加强普法网站、普法网络集群和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普法责任制。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普法,形成普法工作全民参与、普法成果全民共享的格局。健全普法工作议事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报告工作,制定普法工作年度计划,总结和推广工作中的典型和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及社会组织的普法责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在司法实践中要以案释法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行政执法人员要带头尊法守法,坚持依法行政,当作为行政案件的被告时要积极出庭应诉并进行答辩,以实际行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宣传法律、维-律的尊严。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普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健全完善普法协调协作机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落实各类媒体普法责任制,在重要频道、重要版面、重点时段开展公益普法宣传。特别要加强基层普法队伍建设,发挥人民调解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等平台作用,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创造条件。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

(四)强化监督检查,推动普法工作取得实效。建议市-常委会继续作出关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坚持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以及代表视察、专项调研等形式,加强对规划和决议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市政府要切实组织好“七五”普法规划和市-常委会决议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普法考核评估机制,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强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导,做好规划的中期督导检查和终期评估验收,并及时向市-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

篇2:七五普法活动通知

以认真贯彻党的十-大精神,认真学xxx省、市、区关于“七五”普法规划指导精神,落实镇党委、镇政府普法工作规划,实现“营造一种气氛,建立一支队伍,受益一批群众”的工作目标。开拓创新、贴近群众、注重实效、构造诚信平安和谐的居委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要深入各网格小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社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结合“法律进社区”工作,通过法制培训讲座、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和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张贴法制宣传挂图、法制宣传资料、标语、公益法制广告等形式,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社区基层工作之中,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营造群众学法用法的氛围。开展“加强法制宣传,化解社会矛盾”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3〃15”“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采取普法联动机制,整合法律资源,即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职能单位,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培养和造就依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组建社区普法队伍。

1.联系专业法律人士,组织专门的宣讲普法队伍。为社区的“七五”普法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建立社区法律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协助网格自治小组开展各类活动,扩大宣传,提升作用。

(三)把普法用法工作做到实处,让需要的群众受益。

普法工作就是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促进人民的生活质量。社区普法工作要把人民群众的日常需要和关注作为工作抓手,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抓普法依法治理,认真抓好涉及食品安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加强法制宣传预防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如果真有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社区要主动帮助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诉讼权利。

(四)法制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

围绕“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探索以普法促维稳的方式方法。通过加强基层法制宣传教育,树立法律-,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大力宣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依法-、依法信访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公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把学习宣传有关调解社会矛盾的法律法规与推进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围绕基层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各种矛盾纠纷,大力宣传有关信访、复议、调解、仲裁、诉讼、执行等程序性法律法规,以及权利义务、劳动保障、婚姻家庭、刑事惩治、治安处罚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引导、教育与威慑的功能。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社区一定要将党员群众学法用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学法用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3:我国普法活动之探讨

一、传统中国的普法形式

《左传·昭公六年》中记载:“夏有乱政, 而作禹刑;商有乱政, 而作汤刑;周有乱政, 而作九刑。”不管禹刑、汤刑是否真的存在过, 但是这句话却可以说明中国的法律制定源远流长。从尚不可究的制定成文法规典章的最早时期, 到清朝末年的“变法图强”运动, 中国古代统治者们就已经清楚了法律的重要性, 在国家的统治和治理过程中, 不断制定和使用成文法典, 而且他们对于法律的宣传亦不少。

从我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吕刑》到《秦律》、《大齐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例》等古代法律, 每一个朝代都进行了修律制典。这些法典在制定之后, 并不仅仅存放于朝廷官府中, 而是进行了公布。法典的公布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不仅让官员知晓, 更让百姓了解, 从而达到希望臣民都讲法、知法、守法的效果。从西周的“悬法象魏”之制, (1) 到春秋时期的郑子产“铸刑书”和晋赵鞅“铸刑鼎”; (2) 再到明太祖朱元璋督促制定《大明律》, 并亲自编纂颁布《御制大诰》来对《大明律》进行普及宣传, 在诰中要求“一切官民诸色人等, 户户有此一本。” (《大诰·颁布大诰第七十四》) 而清朝皇帝也纷纷效仿, 亲作圣谕, 要求百姓臣民守法, 如顺治时期的“顺治六谕”、康熙的《圣谕十六条》, 以及雍正的《圣谕广训》等。而这些行为正是对法律普及的方法和手段, 不仅让官员懂法, 提高官员的“依法执政”意识, 也让百姓知法、守法, 从而达到维护太平盛世的目标。但相比于目前中国的普法运动, 传统中国的普法在形式、内容、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远不及, 普法形式过于单一, 普法内容也是十分有限, 普法的领导组织也稍显混乱。

二、目前中国的普法活动

当代中国的普法运动,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五”普法的启动开始, 5年一周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30多年, 它也已经走过了5次五年普法, 步入了第6个五年普法之中, 20余年来, 我国的普法卓有成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法治建设》“‘一五’ (1986—1990年) 普法期间, 有7亿多公民学习了相关的初级法律知识;‘二五’ (1991—1995年) 普法期间, 有96个行业制定了普法规划, 组织学习专业法律法规200多部;‘三五’ (1996—2000年) 普法期间,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普法活动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 95%的地级市、87%的县 (区、市) 、75%的基层单位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四五’ (2001—2005年) 普法期间, 有8.5亿公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 (3) 普法20余年来, 法律知识已经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的传播, 法律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它和清末的“变法图强”这两个时期是“一百年间, 中国法制发展的两个最为辉煌的时段”[2]。五年为一次的普法周期, 这是当代中国普法的一大特点, 但是每一个阶段的普法却各有不同。

1. 名称的更改

第一次普法规划的全称是《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 而第二次普法规划则为《关于在公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将“基本普及法律常识”变更为“法制宣传教育”, 虽然只是简单的替换, 但是却体现出我国在第一次五年普法之后对整个普法活动更全面、更科学的理解, “普及法律常识”的范围远远小于“法制宣传教育”。只有对普法活动有了科学的认识, 整个普法活动才能更好地进行, 少走弯路;提高了对普法性质的认识水平和层次, 就能更好地触摸到普法的实质与精髓。在第二次普法规划之后, 普法的指导思想为普法活动树立正确的方向标。

2. 普法对象的范围

对于普法对象, 每一次的五年普法都各有侧重。“一五”普法启动初始, 国家就明确了普法所要针对的人群, 普及法律常识的对象是工人、农 (牧、渔) 民、知识分子、干部、学生、军人、其他劳动者和城镇居民中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继而在“二五”、“三五”普法也都强调了和“一五”普法类似的对象范围。但从“四五”普法开始, 普法对象被定位为“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虽说这样的阐述有些笼统, 但是在对普法过程的指导和要求中, 强调了普法的重点对象, 并且在普法工作中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分类指导。

3. 普法内容的选择

从“一五”普法重点的“九法一条例” (1) 开始, 到“六五”普法的“突出学习宣传宪法, 深入开展法治理念教育”。二十多年来, 普法的内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民经济的发展, 法治国家的建设, 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五”普法选择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九法一条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地发展, 民众整体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得以较大的提高, 都促使了许多法律得以制定或重新修订。因此, 到“三五”普法之后, 普法工作开始更加关注关于社会经济的法律常识的普及, 并根据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不同进行各专业法律的宣传与教育。

4. 普法方法的创新

普法是一项浩大的全民工程, 不仅要注意在对象、内容等方面的科学选择, 还要重视方法使用。如果单纯地“以法于教”和遵循传统的教授方式, 取得的普法成效必定是十分有限。一是由于学习法律所产生的枯燥无味, 其知识会让许多民众难以下咽;二是传统方式所存在“只重学, 不重用”, 的弊端, 即使民众在普法过程中涉猎了部分法律知识, 但却会成为一种死法, 无法达到用法的效果, 更别提活学活用了;三是由于目前普法越来越重视基层民众, 更要不断地送法下乡, 完善中国的基层司法制度;而传授主要就是文字方面的教学, 但大部分工人、农民由于文化程度受限及接受能力、消化能力有限, 这样的普法方式必然收效甚微。

通过普法方式的创新, 在普法过程中注重与公民的对话, 将普法寓教于乐, 多加利用图文、电视等载体进行普法将更加行之有效。“一五”普法中因当时社会条件所限制, 普及法律常识要紧密联系实际,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计划地、比较系统地上法制课是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形式, 辅助的形式还有充分发挥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的作用, 当时也利用教材、板报、演讲等方式尝试进行一场准确、通俗、生动的普法运动。而到目前的“六五”普法, 在普法方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创新, 除了采取举行“五五”普法提出的“法律六进”的主题活动外, (2) 还有“四五”普法提出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具体形式更是多样、广泛, 虽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 但是却更显得灵活, 并可更具实际遇到的情况、各地所处条件的不同而采取适合当地的普法方式。

三、普法活动在农村

对于当代中国的普法, “送法下乡”慢慢成为普法工作的重心所在, 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从“四五”普法规划的工作要求中“要重视对农村村镇、城市社区干部的法律培训及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和“要重点抓好村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到“五五”普法的对象和要求中“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着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和“法律进农村”, 农村的普法活动逐渐成为我国普法工作中越来越不可缺少和越过的一个重要环节。“源于中国的问题仍然主要是农村问题。中国最广大的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 (3) 农村的传统习惯、教育落后, 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宗族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送法下乡”成为普法形式的一种表现。

回顾已经开展完毕的5次普法, 再关注当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六五”普法,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农民”、“农村”、“农业”等与农村问题相关的字眼频频的普法对象和内容。在普法过程中涉及到的普法方式, 或者说农民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平台。

在“一五”普法中, 普法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在法律普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电视和网络越来越普遍, 它们在普法过程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民生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调查分析》[3]中的一项调查, 就有这么两项数据:

“大部分农民很关心时事, 尤其是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时事新闻;其他一些农民感兴趣的节目包括法制、综艺娱乐和农业科技, 比例分别是20.04%、16.62%、11.45%。”

“尽管农民经常看连续剧、电影类节目, 但他们最希望增加的节目还是与农民生活贴近的农技知识、地方新闻与法制类节目, 对这三类节目的需求分别占有效样本量的43.17%、46.04%、24.67%……”

可见, 即使在今天, 这些媒介依然是民众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 即使在农村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全国大部分的农村电视都已经普及了的今天。

2.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针对村干部、党员和乡村教师等农村部分人群的培训。

在2012年暑假项目的走访调查中, 笔者正好遇上福建农村村组织的换届选举。在对福建省某镇党委副书记 (兼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会长、办公室主任) 的走访中, 他告诉笔者:“当地在各村组织换届选举完毕之后, 会对新当选的村干部进行在法律、管理、组织等方面内容进行相关的培训。一般地, 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村委会委员等由乡政府负责组织培训;而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则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

3. 通过政府在农村开展的活动, 而附带在农村普及一些法律常识。

主要有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 (1) 和“五下乡”活动, (2) 以及法院的“流动法庭” (3) 这两种方式。在走访调查中, 据了解, 因为大部分农村地处偏僻地区, 交通不便, 再加上许多乡镇政府并没有专门、专业的普法队伍, 所以经常是通过“三下乡”和“五下乡”的方式, 一起普及一些法律常识。而基层人民法院也根据上述农村的这些特点, 组织法官下村子, 组成“流动法庭”对农民的法律纠纷进行现场办公, 在办案现场, 由于村民的现场观看, 法官现场也接受村民法律问题的咨询, 在无形中也达到普法的效果。

4. 其他方式。

在各地农村因为每个地区的不同, 也会采取不同的普法方式, 如现在比较普遍的法制宣传栏、法律宣传车、法律宣传海报等。并且在构建农村书屋时, 村委会除了购进关于农业方面的科技知识图书外, 也适当的购进一些基本法律知识的图书。另外, 在特定时间段, 按上级部门要求, 也会进行不同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比如, 在秋冬防火时节, 除了会进行防火知识的教育外, 也会普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宣传教育;而在村组织换届选举之前也会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各地选举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其他时期主要宣传的还有兵役法, 以及当地的一些法规文件等。

总结普法活动在农村中所采取的这些方式后, 我们可以看见农村普法中存在着较严重的缺陷。苏力老师在《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一书中提到他在走访调查过程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我在某地基层司法调查时, 就曾看到发给或要求农民购买的由该省司法局编印的所谓的《农村普法读本》, 其中汇编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4]虽然苏力老师做调查距离现在已过10余年时间, 但此类事件还是存在于农村普法中存在。更何况当今的绝大部分法律是放在城镇的环境中进行制定, 因此许多法律制度是不适用于农村社会的, 普法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现代法律在很大一部分主要适用于城市社会、工商社会、陌生人社会;由于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原因, 在世界各地, 现代法律及相关制度都难以进入农业社会、熟人社会或很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有效运作。”[4]

结束语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 法律知识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从法律宣传、法律出版、法学教育等各个方面来看, 都可以说, 中国国家主导的法律普及工作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5]。目前的普法已成为一场浩大的全民运动, 涉及各个部门, 影响各个行业, 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普法活动伴随着中国法治的发展而发展, 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而完善;而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 普法的开展也有了更快速地发展。回顾二十余年来的普法运动, 从城市到农村, 从政府到民间, 从规划到行动, 从“一五”到“六五”, 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它所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 更要看到它所存在一些过失、不足与弊端, 譬如该如何针对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更高效率的普法活动?如何提高普法内容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法学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为普法服务?普法工作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死角?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等待我们的解决, 需要在接下来的普法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一言以概之, 普法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明新.对当代中国普法活动的反思[J].法学, 2009, (10) .

[2]许章润.普法运动[J].读书, 2008, (1) .

[3]王余丁, 赵邦宏, 宗义湘, 等.农村民生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调查分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81.

篇4:七五普法活动通知

【关键词】油田企业;“七五”普法;工作途径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七五”普法规划也同步启动。普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油田企业依法合规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采油厂做好普法工作是形势任务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过6个“五年”的全民普法,普法工作已深入人心,普法的手段方法、举措途径层出不穷,成效不断显现,法治观念和意识明显增强,法治宣传在油田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指示,油田企业进入了从严治企的时代,给“七五”普法赋予了更多内涵,普法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提升普法效果成为“七五”普法工作的重要课题。

由于油田所属的采油厂,其主体工作具有连续性、野外性等特点,工作场所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员分散、流动性大、劳动强度高,这给正常开展普法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如何贯彻落实好普法工作,提升“七五”普法的工作成效,采油厂可通过以下一些工作途径,妥善应对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圆满完成“七五”普法工作任务。

一、实施“网员普法”制

采油厂与其内部基层单位之间的地理跨度大,工作场所和居住地分散,使得常规式的集中普法很难组织。针对这一实际难题,可采取“网员普法”的方式进行解决,即在每个基层单位选任一名学习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群众基础好、乐于奉献的基层员工作为基层普法网员,负责本单位的普法工作,采油厂先计划性地对网员进行集中培训、充电加油,同时,给其制定目标、提供普法资源,网员回到各自单位后再自主开展普法工作,通过发挥基层单位普法网员 “点”的作用,来带动全厂普法“面”的工作,从而实现厂普法工作的全覆盖。

二、实施“媒介培训”制

采油厂所属基层单位,岗位用工编制紧,倒班时间不一致,工作节奏快,生产任务重,在厂层面整齐划一地统一组织普法教育的可能性很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可采取“媒介培训”的方式予以解决,即将普法培训的内容做成视频、课件、光盘等,放在远程教育网上、内部网站主页上、公众微信、QQ群等新兴媒介上,让全厂员工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通过自由式的学习,增强员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本,为厂完成全员普法目标创造实现条件。

三、实施“阵地宣传”制

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期,党和国家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制建设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新制定和修订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这些新法律法规需要及时宣传和实施。针对这一紧迫要求,可采取“阵地宣传”的方式来实现,即利用全厂及各单位的宣传窗、公开栏、电子屏、简报、园地等传统宣传阵地,聚焦新法律法规的重点要点进行精准宣传,通过“公示”效应的宣传,让全厂员工能够及时关注、学习、遵守、运用新法新规,从而为全厂及时有效宣贯和落实新法新规提供坚强支撑。

四、实施“讲座辅导”制

基层员工没有经过系统性性的法理与法律培训,在法律法规的认知和接受上,存在着非专业性和局限性,如果没有真正地理解法律法规、真正地知法懂法,就可能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而全然不知所错。针对员工认知理解上的难度,可采取“讲座辅导”的方式来弥补不足,即在国家新法律法规出台或普及法律法规时,邀请法律专家等人员,从立法背景、立意或从切身权益、法律责任、实际案例等方面给予权威阐释,通过举办各类辅导讲座,让员工从不懂难懂到感知理解甚至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员工对法律法规的全面认知和自觉遵守。

五、实施“竞赛促学”制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是“七五”普法的根本性任务,全民普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主动参与了,依法治国和依法治企的目标才能實现。针对这一重大任务,可采取“竞赛促学”的方式来实现,即全厂以学法需求为导向,以增强法制宣传与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支撑,多层次、多范围、多时段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化作品展评、法制故事演讲评比、“法治人物”评选等活动,积极营造法制宣传浓厚氛围,促进人人自觉学法、个个模范遵纪守法、众人齐心协力捍法成为新风尚。

六、实施“服务咨询”制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员工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法律问题,需要应对或解决,在法律知识和用法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法律“援助”。针对这一实际需求,可采取“服务咨询”的方式来满足员工所需,即在厂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点,在厂网页上建立法律咨询服务平台,编制法律知识宣传册等,为员工提供法律咨询,还可利用12.4宪法日、3.15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节日,主动走出去,义务宣传法律法规,讲解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帮助,这既能起到普法作用,又能解决员工求法之需。

“七五”普法工作已全面启动,普法的任务目标也已明确,普法的重任已担在肩上,只要普法人员讲责任、善作为、勇担当,只要坚定信心,群策群力,积极进取,并通过以上“六制”普法途径的综合运用,广大员工就能愿意学法、学得到法、学得进法、自觉守法,全民普法、全员学法、全厂遵法、全面用法的生动局面就会形成,“七五”普法工作就能交出满意答卷,油田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就会得到坚强保障。

作者简介:

篇5:七五普法活动通知

试题附答案

题型:选择题 分值:2分/题

1、常务委员会可以安排参加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的()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A、人大代表 B、群众

C、常委会组成人员 D、工作人员 参考答案:A

2、《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用工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的岗位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年

参考答案:B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召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委员长会议 D、委员长 参考答案:A

4、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有一百三十八条,其四个修正案共有()条。A、三十 B、三十一 C、二十 D、二十一 参考答案:B

5、人民代表应当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代表,终止代表资格 B、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代表,终止代表资格 C、因违法受劳动教养处分一年以上的代表,暂时停止代表资格

D、因故一年内不能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代表,暂时停止代表资格 参考答案:A

6、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年,但工资集体协商的时间周期和次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协商双方确定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A

7、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哪些权利是公民享有的监督权?()A、罢免权

B、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C、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参考答案:CD

8、人大代表主要享有()以及选举和罢免政权机关领导人等权利。A、提出议案的权利 B、提出质询的权利 C、不受逮捕的权利

D、人大会上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 参考答案:ABD

9、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可以任免除()以外的人员。A、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B、军事法院院长

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D、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参考答案:A

10、国家通过普及()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A、理想 B、文化 C、道德

D、纪律和法制 参考答案:ABCD

11、关于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B、宪法规定的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D、同社会经济权利一样,文化教育权利属于公民的积极收益权 参考答案:D

12、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 A、应当,供给 B、必须,提供 C、可以,提供 D、应当,提供 参考答案:D

13、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某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某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某省人事厅颁布的《某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某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某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某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参考答案:A

14、现行宪法规定,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有()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参考答案:AB

15、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以法律规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参考答案:A

16、“法轮”本是()的标志和精神象征,被李洪志歪曲、篡改,窃用作他创立的邪教“法轮功”的标志。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A

17、养老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我国将根据()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A、经济发展水平

B、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 C、物价上涨状况

D、老年人的精神需要 参考答案:ABCD

18、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C、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D、建制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参考答案:ABC

19、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A、神圣权利 B、光荣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神圣职责 参考答案:B

20、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的干涉。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社会团体 D、个人

参考答案:BCD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由哪一机关批准生效的?()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参考答案:C

22、《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设立预算。A、行政区 B、财政体制 C、统筹层次 D、税务层级 参考答案:C

23、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A、20工作日 B、驾驶证号码 C、公民身份号码 D、工作证号码 参考答案:C

24、孟某,男,28岁,教师;姚某,女,28岁,无业;刘某,男,29岁,无业。2000年9、10月间,孟某伙同姚某、刘某共同起草了一篇所谓关于某学校学生“遭迫害”的文章,通过反动网站传播,并通过群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向门户网站及个人电子信箱发送了数十万封宣扬“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电子邮件。针对该案例中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孟某、姚某及刘某以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定罪处罚 B、对孟某、姚某及刘某以倒卖文物罪定罪处罚 C、对孟某、姚某及刘某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D、收到类似非法散播的“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宣传信息的电子邮件,要做到不看、不信、不传

参考答案:AD

25、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的标准处以罚款 A、5000元

B、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C、10000 D、10000元以上 参考答案:B

26、()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家主席 参考答案:B

27、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的主要内容是()。

A、充分认识“法轮功”组织的政治本质和严重危害,明确要求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 B、针对“法轮功”问题在党内集中开展一次学习教育活动 C、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做好修炼“法轮大法”党员的转化工作 D、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切实承担起政治责任 参考答案:ABC

28、民族自治地方分为()。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乡

参考答案:ABC

29、境内“法轮功”邪教组织主要的活动方式是()。A、与境外“法轮功”组织勾联,实施捣乱破坏 B、企图恢复地下组织

C、秘密组织地下“练功”活动 D、进行反动宣传 参考答案:ABCD

30、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A、违约金 B、赔偿金 C、补偿金 D、损失费 参考答案:A

31、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欠费单位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缴费,用人单位逾期仍未执行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采取下列哪些手段强制征缴社会保险费()。A、直接对欠费单位进行罚

B、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

C、申请县级以上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欠费单位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

D、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参考答案:BCD

32、下列行为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授权行为 B、遗嘱行为 C、撤销行为 D、买卖行为 参考答案:D

33、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5日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参考答案:B

3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下列哪一项职务可由特区非永久性居民担任?()A、行政长官 B、政府主要官员 C、立法会议员 D、法院法官 参考答案:D

3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关于动员和紧急状态的决定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总动员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C、国务院有权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D、国务院有权决定局部动员 参考答案:AB

36、()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A、五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七分之一 D、八分之一 参考答案:A

37、有权决定特赦的国家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B

38、以下关于宪法本质的论述正确的有()

A、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B、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关系决定宪法的历史类型和宪法的本质 C、阶级力量对比的质的变化,必然引起宪法本质的改变

D、与阶级力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各种社会集团的力量也对宪法的本质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答案:ABCD

39、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A、家庭 B、单位 C、政府

D、社会组织 参考答案:A

40、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A、行政法规 B、规章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 参考答案:CD

41、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A、主席团

B、主席、副主席 C、秘书长 D、代表小组 参考答案:B

42、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全国人大审议立法议案的法定通过人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B、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C、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D、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参考答案:C

43、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期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年度上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A、六月 B、九月

C、六月至八月 D、六月至九月 参考答案:D

44、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A、权利和义务 B、责任 C、要求 D、权力 参考答案:A

45、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罢免案。A、三十分之一 B、四十分之一 C、十分之一 D、二十分之一 参考答案:C

46、集体宗教活动应当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A、从事宗教活动 B、开办学习班 C、传教、布道

D、散发宗教宣传品 参考答案:CD

47、根据《宪法》和《选举法》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每次选举前选民资格都要进行重新登记 B、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

C、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申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D、法院对于选民名单意见的起诉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 参考答案:D

48、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形式 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口头 D、书面和口头 参考答案:A

49、根据宪法91条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对()行使审计监督权。A、省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

B、国家农业开发银行的财务收支 C、中国电信公司的财务收支 D、卫生部的财务收支 参考答案:ABCD

50、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在必要的时候,下列哪一机构有权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秘密举行?()A、十个以上代表团联名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篇6:七五普法活动通知

试题附答案

题型:选择题 分值:2分/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的分配制度。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 C、按需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参考答案:D

2、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 A、公道 B、公认 C、公开 D、公平

参考答案:D 3、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审理()一案,开创了由最高司法机构审查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的先例。A、麦卡洛克诉马里兰 B、马伯里诉麦迪逊 C、辛普森

D、弹劾约翰逊总统 参考答案:B

4、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小时的用工形式。A、四二十 B、四二十八 C、六二十四 D、六二十八 参考答案:A

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A、地方性法规 B、规章 C、法律 D、规范性文件 参考答案:A

6、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A、12个月 B、10个月 C、6个月 D、3个月 参考答案:C

7、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下列的哪些机关()? A、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B、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参考答案:AB

8、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形式 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口头 D、书面和口头 参考答案:A

9、(),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工作情况,提供信息资料,保障代表的知情权。

A、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各级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参考答案:ABCD

10、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A、主席

B、副主席若干人 C、委员若干人 D、秘书长

参考答案:ABC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A、外国使馆 B、家庭 C、企业 D、个人 参考答案:C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A、三年 B、五年 C、两年 D、四年 参考答案:B

13、关于《宪法》对自然人的适用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我国宪法适用于一切拥有中国国籍的人

B、对于因出生取得国籍的确定,我国采取出生地主义和血统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C、侨居在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D、宪法也同等地适用于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 参考答案:D

14、国务院审计机关在()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A、国务院总理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国家主席

D、全国政协主席 参考答案:A

15、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行使。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参考答案:C

16、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的主题是()。A、崇尚科学 B、关爱家庭 C、珍惜生命 D、反对邪教 参考答案:AB

17、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A、全体公民 B、全体人民

C、18周岁以上的公民

D、年满18周岁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参考答案:D

18、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 B、劳动者试用期工资的两倍 C、当地最低工资 D、当地平均工资 参考答案:A

1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A、下属机关 B、行政机关 C、监督机关 D、执行机关 参考答案:D

20、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有权部门决定在某省设立某民族自治县,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以下哪些人员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A、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 B、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自治县人民法院院长 D、自治县县长 参考答案:AD

21、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A、重新就业的 B、应征服兵役的 C、移居境外的

D、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参考答案:ABCD

22、下列哪些部门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用人单位的成立、终止情况,或通报个人的出生、死亡以及户口登记、迁移、注销等情况。()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民政部门

C、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D、公安机关 参考答案:ABCD

2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时间的劳动合同。A、责令改正 B、责令改正

C、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 D、给予警告 参考答案:B

24、关于各少数民族人大代表的选举,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 B、散居少数民族应选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C、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占境内总人口数30%以上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相当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D、实行区域自治人口特少的自治县,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1/2 参考答案:D

25、退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患大病的医疗费用,由()按规定予以支付。A、人民政府 B、民政部门 C、社会保险部门 D、老龄协会 参考答案:C

26、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5日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参考答案:B

27、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都有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A、举报

B、申请调解金 C、申请仲裁 D、提起诉讼 参考答案:A

28、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A、阜阳市人大 B、芜湖市人民政府 C、中共合肥市委

D、合肥市人大常委会 参考答案:D

29、某选区选民为12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为1000人,甲候选人至少获()票才能当选人大代表。A、600 B、601 C、501 D、500 参考答案:C 30、《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A、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 B、充分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 C、拥有较好的生活水平和无后顾之忧的 D、及时获得社会救助和优厚福利的 参考答案:A

31、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 参考答案:B

32、集体宗教活动应当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A、从事宗教活动 B、开办学习班 C、传教、布道

D、散发宗教宣传品 参考答案:CD

33、依照我国宪法规定,()属于可以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A、森林、草原 B、荒地、滩涂 C、矿藏 D、山岭

参考答案:ABD

34、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形式 A、次要 B、补充 C、辅助 D、替代 参考答案:B

35、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A、1830年法国宪法

B、1779年美国《邦联条例》 C、1889年日本宪法

D、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参考答案:A

36、根据《宪法》和《选举法》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每次选举前选民资格都要进行重新登记 B、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

C、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申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D、法院对于选民名单意见的起诉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 参考答案:D

37、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A、街道办事处任命 B、居民选举 C、选民选举

D、群众推荐上级任命 参考答案:B

3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备案。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工委 参考答案:A

39、女职工在孕期禁忌从事作业场所空气中()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A、一氧化碳 B、苯胺 C、氯乙烯 D、环氧乙烷 参考答案:ABCD

40、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A、初级义务教育 B、中级义务教育 C、初等义务教育 D、初等教育 参考答案:C

41、当今世界有三大“肿瘤”严重危害着世界的和平,即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A、邪教 B、核武器 C、地区冲突 D、战争 参考答案:A

4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有哪几项?()A、基础养老金专项补助 B、个人账户养老金补助 C、缴费补贴

D、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的代缴补贴 参考答案:ABCD

4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用哪“三个事关”阐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A、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 B、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C、事关经济快速发展

D、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答案:ABD

44、《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可以 B、不应 C、应当 D、不得

参考答案:D

4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哪些行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社会保险基金、用人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未履行社会保险法定职责的

B、未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的 C、克扣或者拒不按时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

D、丢失或者篡改缴费记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等社会保险数据、个人权益记录的 参考答案:ABCD

46、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A、公道 B、公认 C、公认 D、公平

参考答案:D

47、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和国务院备案。A、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参考答案:D

48、大力开展反邪教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是()。

A、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反邪教的相关法律知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B、使广大社会公众认清邪教活动的违法性,提高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 C、使目前仍受邪教裹挟、不明真相的群众能够幡然醒悟,回归社会

D、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权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依法防范处理邪教的能力

参考答案:ABCD

49、《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轨道。A、现代化 B、法制化 C、标准化 D、国际化 参考答案:B

50、集体企业的权力机构是()A、工会委员会

上一篇:财富中心总监岗位职责下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