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教学实录

2024-04-24

《嫦娥奔月》的教学实录(共10篇)

篇1:《嫦娥奔月》的教学实录

字词有温度 形象最动人——《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自评

一、感受奔月“美的意境”

师: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

生:蓝蓝的天,圆圆的月,飘飞的嫦娥。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生(读):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师:(出示这段话)读文字有什么感觉?

生:很美。

[自评:一堂课如何才能不枝不蔓,选准教学的切入口很是关键。读题后想象奔月画面,由画面引出奔月的描写文字。这段文字是课堂扎下了的一根桩,所有的教学活动缘此而逐层展开,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师(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愿意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指名读)

师:老师也想读(把“飘飘悠悠”读成“ 飘悠”,把“碧蓝碧蓝”读成“ 碧蓝”)

生笑。

师:笑什么?有什么不妥吗?

生:我们来读句子,“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这让我们感觉嫦娥的身子很轻很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而“飘悠飞了起来”,哪有这种感觉?

生:“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碧蓝碧蓝”,很蓝很蓝的,蓝到了人心里,多好。光秃秃的“碧蓝”有什么意境?

师:真好。愿意完整地将这段嫦娥奔月的文字读一读吗?

(学生读得很美。)

[自评:语感是怎么形成的?比较中自见分晓。有一点我们应当清楚:如果不是以“误读”的方式引发学生笑而思考,而是问学生为何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效果又会怎样?]

二、触摸嫦娥“美的内心”

师: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自评:这是十分关键性的教学设问。我们说字词不是孤立的存在,一段话同样也只有放在整篇文章结构里才能准确把握其意蕴。我们现在看来,嫦娥奔月,那是何等美妙的想象。但藏在美丽图画背后的是什么?事件中的人物内心需要引导学生去触摸理解。]

生(读文后):人更美,嫦娥心地善良。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认为有两点足以证明嫦娥的善良。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与逢蒙周旋,最后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师:不错。(板书:接济 周旋 吞药)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稍停)例如: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生:……嫦娥知道了,二话没说,拎起自家的米袋就往王二家奔去。

生: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没有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送去了衣服、布料。

师: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

生:接济。

师: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用文章里的一个词来讲,就是——

生:经常。

[自评:词语的温度就是在这样的形象补白中得以感受。就词解词,也许今天教,明天忘。而这里嫦娥送粮食送衣裳的“接济”将永远烙在学生心上。]

师:这样经常把贫苦乡亲装在心里的嫦娥,怎么会不让人尊敬喜欢呢?第二件事情“吞药”更能表现嫦娥的品性。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什么样的人?

生: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

师:何以见得?

生:为了把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后羿带弟子出门,逢蒙却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这说明他十分“奸诈”。从他一到晚上,就“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说明他多么的“贪婪”。

师: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想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生读: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师:“周旋”,什么叫“周旋”呢?

(学生不由自主议论起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让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师:这样,我们来通过表演来再现那个周旋的场景。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十分机灵的科代表被推荐上来)

(教室里掌声一片)

师(与“嫦娥”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

生:我不能把仙药交给这坏蛋;我没他力气大只能靠周旋来拖延一点时间,想等后羿回来收拾他。

师: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

生:眼看他就翻出仙药来了,我能让他吃了药害更多的人吗?只有吞到肚子里才不能让逢蒙的阴谋得逞。我也不愿意啊。

[点评:“周旋”的表演可以说一石三鸟:一是很自然地理解了词意;二是想象创作,锻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丰富了文本内含;三是籍此深入人物内心,进一步把握了嫦娥的善良品性。人文性与工具性在此训练中和谐统一。]

师:多善良的嫦娥,谁来将第5自然段读一遍,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生读。)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指读大屏幕上那段奔月文字)

师:多美的文字,多美的画面。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

生:遗憾。不能再和乡亲们生活在一起,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生:留恋。留恋人间的生活,留恋乡亲们,留恋他的丈夫。

师:心有所念,行为上必有表示。在飘悠奔月的过程中,留恋人间的嫦娥一定会——

生:一定会回首深情地遥望大地。

师:但课文的作者并不这么认为,你看课文怎么写的?“嫦娥一直向月亮飞去”。再看课文插图,头也不回。是你们错了,还是课文错了?

(一阵骚乱)

生:身子飘向月宫,但她的心还在人间,所以“回首遥望大地”应该是嫦娥此刻留恋心情的最好表达。

生:留恋,却没有因留恋而把仙药拱手相让。此刻的留恋更能体现嫦娥的大义。所以我认为,回眸凝望那是天下最美的表情。(掌声)

生(有些迟疑):也许,嫦娥心碎了。生活那么多年的家乡就此告别了,与丈夫没有话别就此分离,她怎么能不伤心呢?我想她是不忍心再看一眼自己熟悉的村庄,她是强忍内心的痛苦“一直”向月宫飞去的。(再一次热烈的掌声)

[自评:这一段是课堂的精华所在。如果说第一环节体会奔月“美的意境”仅仅是感受那幅画面那段文字的纯美,这里,我想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感受到那种情境的凄美。实事求是地说,我对那段文字和画面并不满意,唯美的文字,唯美的画面,但漠视了嫦娥留恋痛苦的内心。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情感认识以垫铺:“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在学生正步向前走的时候,我又横插一杠:“课文的作者并不这么认为……是你们错了,还是课文错了?”矛盾的冲突正是学生智慧激发的地方。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是情感旋律的高昂,这是思维火炬的闪亮。]

三、体会故事“美的内含”

师: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配音:马思聪的《思乡曲》)

师: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

生:企盼团圆的中秋节。

师:除了课文嫦娥为民吞吃仙药奔月的故事外,你还听过关于嫦娥奔月其他的传说吗?

(生讲述嫦娥偷吃仙药的故事)

师:比较偷吃与吞吃这两个版本,你更喜欢那一个?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喜欢课文)

师(总结学生的理由):美好的月亮,美好的嫦娥,美好的故事。这是人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嫦娥奔月在作者眼里成了美的永恒,让我们再读这段嫦娥奔月的动人文字,让这美好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里。

(生深情读奔月那段文字)

[自评:我并不无视另外版本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存在。隐避无助于形象的站立。我让学生把知道的故事讲出来,再与课文做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比较分析里,一颗善的种子伴着情感雨露滋润着植下:美好的月亮,美好的嫦娥,美好的故事。]

篇2:《嫦娥奔月》的教学实录

师: 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念得好,你是成功的,念得不好,你会成功的。听明白这两句话没有,

生: 读1、2节。

师: 她读的优点是什么?

生: 有感情

师: 哪里有感情啦?

评析:是不是应当问是什么感情?

生: 我觉她这一段读得有感情。“直晒得大地冒烟”

师: 好,你的耳朵很灵,什么叫直晒得大地冒烟?那直是啥意思啊,谁查了?没有,我们查查看,

生: 查字典

师: 知道读音怎么查?知道读音怎么查?什么方法查,谁告诉大家,谁?

生: 学生不理会

师: 噢哟,都在闷着头查啊——等一会告诉我——啊

师: 好,来汇报汇报

生: 一个劲的连续不断,

师: 一个劲儿的连续不断的,那你看,虽然这个字是熟字,噢,还有不同意见的,

生: 一直

师: 就是一个劲儿的,还有不同意见吗,你说,

生: 直接

师: 直接,我们在一起念念看呢,直接晒,还有不直接的吗?太阳还有不直接的吗?你站起来说,你同意自己的看法吗?

生: 不同意,

师: 应该是——你同意谁的,

生: 一个劲儿

师: 一个劲儿,这里不是直接,好,我们代进去一念就知道了,看,他虽然说错了,但他有收获,所以他是最棒的,对不对,啊,我们自己要常知道,熟字也会有生词,“直”是一个劲的。把第1节再练一练。

评析:评价中的“所以他是最棒的”太廉价,还会有误解,错了还最棒?

生: 全体学生读第1节

师: 那个直还是没有强调,一个劲儿的晒啊晒啊,不停的晒啊,谁来念出这味道来,谁来?

生: 读第1 节

评析:这一教学环节也可简洁一些处理,让学生在课上查字典,而且还有的学生没有完成。新生的教学任务,有三条原则就遵循:是不是本教时的重点或难点,是不是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是不是在本课时内能完成,如果我们过于强调任何一点,都可能造成教学时间的过度耗费。可省2分钟

师: 看着直晒得大地冒烟的十个太阳,后羿心里肯定有想法,对不对,啥想法

评析:极自然的过渡

生: 后羿心里想,后羿心里想,把九个太阳射下来,

师: 后羿心里想把九——心里到底怎么说的,后羿想,我——

生: 后羿心里想,我要为民造福,

师: 你看,你真是——了不起,好,刚才读的时间啊,我听出来了,“嗖嗖嗖”,刚才是这样读的,你们有意见吗?“嗖嗖嗖”射下了九个太阳,把射太阳的那句话连起来念念看,看看是不是这样射的啊—噢哟—

生: (全体读,仍然是“嗖嗖嗖”)

师: 噢哟,这个后羿是超级后羿的味道,我们先说射一颗(个)太阳,来,(教师以动作辅助讲述)后羿登上昆仑山同,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太阳下来了。第2颗,还拉箭吗?第2次射太阳要拉箭吗?

生: 要,

师: 要不要?是不是机关枪“哒哒哒”,太阳下来了,是不是?

生: 不是

师: 还得第二次,后羿除了登上昆仑山不要,还得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射下了第二个太阳,那么现在你念的,你觉得这个念法好不好呢?怎么念呢,自己念念看呢?

生: 学生念(有快有慢)

师: 有两种念法了,好!是嗖——嗖——嗖,还是嗖嗖嗖,哪一种好?举手说

生: 第一种好 嗖——嗖——嗖

师: 连起来念一遍

生: 读第1节

师: 那么这个破折时号,打印的时候,打印得不算好,应该占两格,破折号,书上是破折号,破折号以前出现过吗?出现过没有?出现过的是吗?这嗖——停顿的时间长一点,为什么要停顿时间长一点?

生: 因为他射出去以后,还在准备第二次

师: 还好准备第二次是吧,一起来一遍,后羿登上昆仑山,预备起

生: 全体学生读第1节

评析:这一教学环节处理也可精炼些,不是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细细展开,因为射箭是一种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活动,因此,读不好是正常的,但同时又是极易体会到其过程的活动,所以不必投入这么多的时间,这里的朗读只老师稍作点拨即可,明白射箭过程与破折号的作用是起延长读音的作用就行了。可节省2分钟

师: 我们不断在发现问题,我们不断的在解决问题吧,这样我们的学习才逐步逐步的提高,对不对啊,所以不要说轻易说没有问题,也不要轻易说我这个问题我不会解决,明白了吗?

评析: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中的进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生: 明白

师: 那到下面,我们同样用这种方法来学第2部份,第二部份,逢蒙这个人呢,到底怎么样?说说你的心里想法?唉我一说想法,手就放下去了,这个人怎么样,好好想一想,不急着举手,好不好?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你来给他画画像,评论评论,要有依据的啊,

生: (思考)

师: 好,谁来说

生: 我觉得他是_诈贪婪的人,

师: 这是书上的原话,你的依据在哪里?

评析:追问能不能调整为:你从他做的哪些事,看出了他的贪婪和_诈?然后学生思考后,再回答。不要将问题研得很细。因为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生: 他非常贪婪,

师: 哪里贪婪?

生: 因为——他是很想得到那颗仙丸,

师: 那仙药是他的吗?

生: 不是,他是抢过来

师: 想把别的东西变成——

生: 自己的

师: 这就叫——

生: 贪婪,

师: 贪心不足啊,还有呢,_诈——_诈在哪里?

生: 我感觉逢蒙这个人——

师: 很好,你的开头很好,我感觉,我就要听你的感觉,说吧,

评析:不宜打断学生的发言

生: 我感觉逢蒙非……非常狡猾,

师: 唉——哪儿看出来狡猾的呢?

生: 他——

师: 假设

生: 他就是,别人是因为非常敬重后羿,才去——(听不清)他是为了自己得到某……某种的想法而去拜他为师的。(有语病)

师: 噢——他不是真心的啊,他是,他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去拜师傅的?

生: 他是虚情假意

师: 虚情假意,不是真心——,(应该是别有用心)

生: 真意

师: 不是真心实意,对不对,好,这就叫_,还有吗?唉——要说事,要说事,文章中的事,不能够他_,他诈,我听不懂,你说,我觉得

生: 我感觉

师: 嗯——

生: 逢蒙是个——_诈的人

师: 是啊哪儿看出_诈来了呢,他刚才说了,人家真心实意的去学本领,他是为了抢自己(语病),做坏事更方便去学的。讲事,

生: 他们、他——那个逢蒙已经成为后羿的弟子了,有一天后羿带弟子们出去,逢蒙就生——假装生病留在家里,他的阴谋是想晚上抢

师: 那么你说说看,这到底是_诈,还是贪婪,还是主要讲什么?这一件事主要讲什么?

评析:教师插话打乱了学生的思路,有些过急和多余,特别是中止了她的发言,是不是有些武断?

生: (换一学生说)我觉得逢蒙为人很狡猾。因为8月15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评析:仍是重复前一学生的发言,这不是时间的空耗吗?

师: 噢,是假的啊,好,还有吗?还有哪些是贪婪的,他不仅是想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不肯他怎么做的呢?

生: 别人不肯,就翻箱倒柜在别人家里翻。

师: 噢,拿我们现在话说,这叫——你是公安局的人,你是怎么给他定罪?

生: 他是入室抢劫

师: 嗬哟啊,了不起,入室抢劫,刑法跟他对上号的,把他逮捕起来,对不对,还有吗?有吗?嫦娥是他什么人,

生: 师母,

师: 啊呀,你看,你们都读懂了,他是师母,弟子对师母应该怎么样,

生: 尊重

师: 像自己的妈妈一样,是不是,你看他,不忠、不敬

生: 不仁不义,

师: 不仁不义,好,你看,全出来了,

生: 不孝

评析:还是应该说事,手提宝剑威逼嫦娥是什么,凶狠,而不用抽象化的概念解释

师: 这儿有孝吗,对吗,谈不上孝,说孝也带点边,他是弟子她是师母,现在逢蒙这个研究出来没有,这文章中多少坏事啊,一出场就坏,人家真心拜师,他假心学艺,人家跟师傅出去,他——

生: 装病

师: 假装生病,别人的东西他想——变成自己的,别人不肯,

生: 他就抢

师: 他就逼别人,对不对,不但逼还

生: 翻箱倒柜

师: 入室抢劫啊,罪名不轻啊,对不对啊,

生: 对

师: 如果有110,嫦娥肯定报警了啊。对不对, 我们结合现代的生活学习遥远的生活,用我们的生活来体会文章中的故事,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对不对,一句话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个词语说说,说出你的感觉来,嫦娥。你——,不会说书上的话也可以说。想到的自己的话最好,说

评析:教师催得太急,学生需要一个思考的时间

生: 嫦娥是个不畏强暴的人

师: 嗬哟,噢嫦娥,我现在要说逢蒙,说错了啊,

生: (笑)

师: 我说错了,口误,逢蒙真是个,你这句话说得很好啊。逢蒙真是个,谁来,说出你的爱和恨来,

生: 逢蒙真个猪,

评析:学生的语言虽不雅,但感情却真,学生之情是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基础和教师感情渲染下真实的产生的。

师: 骂人粗话,

生: 卑鄙小人,

师: 唉,卑鄙小人,好,还有——

生: 你真是个不忠、不义、不孝的人,

师: 还有吗,一句话,逢蒙这个人,怎么样,太(听不清),是_佞小人,用书上的,他是

生: _诈贪婪

篇3:“有趣的平衡”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制作简易平衡器以及进行平衡现象的实验, 发现“左边的玻璃珠数×刻度数=右边的玻璃珠数×刻度数”这一规律。

2.发现当“左边的玻璃珠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 “右边的玻璃珠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 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通过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 发现并感悟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以及合作意识、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平衡规律的寻求与抽象。

教具、学具:课件、米尺、玻璃珠、塑料袋 (为了使实验精确, 在塑料袋上用细线拴一个挂环, 细线的粗细跟米尺上刻度线的粗细相当) 、小组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观察发现影响平衡的重要因素

出示课件:

师: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

生:认识。

师:无论是天平秤还是跷跷板, 他们都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生:平衡的现象。

师: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平衡” (板书) 。那么, 平衡与什么有关系?

生1: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

生2:平衡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 天平就平衡。

师:平衡与质量有关系。那么质量是不是决定平衡的唯一条件呢?我们来看大屏幕 (如图) 。图中大人和小孩的质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使跷跷板平衡?

生1:可以让那个大人向里面挪一点。

生2:也可以让那个小孩往外面挪一点。

师:哪里是里面?哪里是外面?

生:里面就是离中心点近一点, 外面就是离中心点远一点。

师:说得好, 里面就是靠近中心点 (教师指出图中跷跷板的支点) , 外面就是离开中心点远一点。同学们刚才说可以挪大人, 还可以挪小孩。同学们认真看图, 究竟挪大人还是挪小孩更合乎情理呢?

生:只可以把大人往里面挪, 如果大人不动, 小孩再往外挪, 有掉下去的危险。

师:那么大人往里面挪就能够使跷跷板平衡, 说明平衡还与什么有关?

生:平衡还与物体到中心点的距离有关系。

[评点:简短的开课, 迅速把学生的视角引入生活, 用一双数学眼睛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让学生感悟“平衡”现象, 体验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为后面突破教学重点作了铺垫。]

师:由此可见, 决定平衡的条件除了与质量有关, 还与物品到中心点的距离有关。板书:

二、进行实验, 探索特殊和任意条件下的平衡规律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 每组有一根米尺, 20个质量相等的玻璃珠, 1根玻璃线, 两个塑料袋。先要制作一个简易的平衡器, 利用这个平衡器才能进行下面的学习。

活动一:制作简易平衡器

师:利用米尺和玻璃线制作一个简易的平衡器。 (2分钟)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生:50厘米处是米尺的中心点, 把玻璃线拴在米尺50厘米的刻度上平衡器就制作成了。

师:对!50厘米处就是这个平衡器的中心点, 把玻璃线提起来看看平衡了吗? (学生提起后回答:“平衡了”。)

[点评:平衡器的制作这一环节非常精妙, 教师依据学生实际, 修订了教材的制作材料及方法, 所用材料简单, 制作方法简便, 为后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并降低了难度。学生再进行下面实验操作的活动可谓水到渠成。]

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平衡器, 通过悬挂玻璃珠数来探究平衡到底与质量和距离有什么关系?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刻度数表示距离, 用玻璃珠数表示质量。 (板书:玻璃珠数刻度数)

师: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我们先统一刻度。从中心点开始, 它的左右两边各数5厘米是第一个刻度, 10厘米是第二个刻度, 以此类推。同学们统一并熟悉一下刻度。 (一分钟左右)

活动二:探索在特殊条件下米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一, 全班齐读:“活动二:特殊条件。”

实验报告单一:

(小组合作活动:小组长安排协调, 记录员负责填实验报告单, 两位同学操作, 全体参与。活动时间6分钟。)

活动结束, 全班汇报, 教师用课件出示汇报结果, 重点让学生观察报告单, 突出:“你有什么发现?”即真正发现、理解上表中所表述的“规律”。

活动三:探索在任意条件下米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师: (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二) 如果在米尺中心点左边刻度4上放3颗珠子, 右边挂塑料袋的刻度距中心的距离与左边刻度4距中心点的距离不相等, 怎样放玻璃珠才能保持平衡?齐读一遍下表中“活动三:任意条件。”

(要求小组合作实验, 时间7分钟, 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

师:观察实验报告单, 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左边固定, 右边刻度数越大珠子数就越小, 珠子数越大刻度数就越小。

生2:我发现左边刻度和玻璃珠数固定, 左边刻度数与珠子数的乘积等于右边刻度数与珠子数的乘积。

生3:我还发现左边的乘积一定, 右边刻度数和玻璃珠数成反比例。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左边都是4×3=12, 右边:1×12=12 2×6=12 3×4=12。由此得到:左边的刻度数×玻璃珠数=右边的刻度数×玻璃珠数

右边的乘积一定, 右边刻度数和玻璃珠数成反比例。

师: (举起教具———简易平衡器) 如果在左边刻度4上挂3颗玻璃珠, 右边可以在刻度 () 上对应挂 () 颗玻璃珠, 才能使米尺平衡?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4×3=1×12 4×3=2×6 4×3=3×4) 左边都是4×3, 乘积都是12, 右边的乘积也都是12, 这道练习让我们联想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个知识?

生:反比例的知识。

师:对!当米尺一端刻度数和玻璃珠数乘积一定时, 另一端玻璃珠数变小, 刻度数就 (变大) ;当米尺一端刻度数和玻璃珠数乘积一定时, 另一端玻璃珠数变大, 刻度数就 (变小) 。反之, 刻度数变小, 玻璃珠数就 (变大) 。所以当米尺一端刻度数和玻璃珠数乘积一定时, 另一端玻璃珠数和刻度数就成 (反比例关系) 。

[点评:通过“平衡”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合作学习, 动手操作, 加深体验, 自主探索, 加深了学生对平衡的本质认识。课件设计有独创性, 起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起到的作用, 可谓独具匠心。]

三、巩固练习,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师:让我们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幼儿园的小东和小红玩跷跷板, 小东体重20千克, 小红体重15千克。如果小东坐在离跷跷板支点3米处要让跷跷板两边平衡, 小红应坐在离支点几米处?

生:根据20×3=60, 60÷15=4, 小东坐在离跷跷板支点3米处, 小红应坐在离支点4米处, 才能使跷跷板两边平衡。

2.幼儿园的小明和小丽坐在画有刻度的跷跷板上玩耍, 小明体重20千克, 小丽体重10千克。如何让跷跷板两边平衡?

生1:如果体重20千克的小明坐在刻度1上, 那么, 体重10千克的小丽就要坐在刻度2上。如果体重20千克的小明坐在刻度2上, 那么, 体重10千克的小丽就要坐在刻度4上……

生2:如果体重20千克的小明坐在刻度5上, 那么, 体重10千克的小丽就要坐在刻度10上。

生3:如果体重10千克的小丽就要坐在刻度1上, 那么, 体重20千克的小明就要坐在刻度0.5上。

生4:如果体重10千克的小丽坐在刻度9上, 那么, 体重20千克的小明坐在刻度4.5上……

四、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多更有趣的“平衡”实验和思考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习的难度也在加大, 刚才在米尺的左右两边只是各挂了一个塑料袋, 如果在米尺的左右两边挂多个塑料袋, 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 (课外完成。)

活动四:

出示课件

【规律:左边玻璃珠数与刻度数乘积之和等于右边玻璃珠数与刻度数乘积之和。】

篇4:由《嫦娥奔月》教学想到的

语文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相结合,要有的放矢,这样的课才有语文味,才是有效的。

教师心中有了“语言训练”这根弦还不够,因为这根弦不能只是一个调,应针对各个年级有所侧重。像高年级,要渗透段落、篇章的训练。如前文提到的《嫦娥奔月》一课,如果教师能紧扣“语言训练”这根弦,要求学生以表现嫦娥的灵活应对,逢蒙的奸诈阴险为主题,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避免了无效的情景剧,又促使每个学生开动脑筋。

在第二次上这堂课的时候,青年教师改变了原方案,删除了情景剧这一环节,替换成集想象与语言训练为一体的设计: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其中一位学生写道:

“逢蒙手提宝剑,气势汹汹地闯进嫦娥家里,劈头就问:“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暗吃一惊,但仍然非常镇静地说:“什么仙药?你在说什么?”逢蒙冷笑一声:“谁不知道王母娘娘赐给后羿一丸仙药,快快交出来,如若不然,就把命交出来”,嫦娥镇静地说:“噢,那个仙药啊,我都不知道放哪里去了,现在一时半会怎么找?”逢蒙气急败坏地挥动着宝剑,厉声说:“快找出来,马上给我,否则看刀吧!”嫦娥一边顺势在家里东翻西找,掀锅开箱,一边着急地想对策,她心想:逢蒙如此猖狂,百宝匣迟早会被他找到。与其让这样的坏人长生不老,不如我吃掉它,免得逢蒙去祸害更多的人。想到这里,主意打定,于是疾步上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的善良、机智,逢蒙的凶恶、奸诈,通过这样的场面描写表现得明白无疑。同时,学生练笔的过程中,要想象,要组织语言,要遣词用句,要流畅表达,思维与语言训练都落到了实处,可谓一举多得。如果能多做这样的训练,每课进步一点点,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记起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海洋动物园里有一条重达8600千克的大鲸鱼,能够跃出水面6.6米,还能向游客们表演各种杂技。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游客们纷纷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秘诀:

原来,最初开始训练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每通过一次,鲸鱼就能得到奖励。这种训练好像游戏,鲸鱼很喜欢。渐渐地,训练师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每次提起的幅度都很小,大约只有两厘米,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跃过去,获得奖励。而时常受到奖励的鲸鱼,便很乐意接受下一次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终竟然达到了6.6米。

篇5:《嫦娥奔月》教学实录

师: 坏人身上的,这个词我们不好乱用啊,下面我们进行重点研究我们的重点人物,嫦娥怎么样的吞下,这一个问题要好好的研究,现在你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想想,跟同桌讨论讨论,我们花三分钟时间仔仔细细地来读,看你能想到哪些美妙的词语,放进去,开始吧

生: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师: 现在还只1分半钟,还有1分半钟,跟同学说说看,

师: 下面我这儿多画几条线,把总结最好的答案写下来,看高手如林,你说,

生: 美丽的,美丽善良的嫦娥决心吞下仙药,飞快地飞到天上,

师: 噢,决心吞下仙药,她还有想啊,坚决不是不吞,是吞,吞了没有啊,

生: 吞了

师: 他的话里边吞了没有啊,

生: 没有

师: 吞了没有?

生: 没有!

师: 犯了刚才一个同学同样的错误。对不对。

生: 好心的嫦娥连忙吞下仙药,飘飘悠悠地飞向月亮

师: 唔,这都是书上的话,谁能不是书上的,是自己想出来的,最好是成语,

生: 就是,善良好心——美丽善良和嫦娥不嚼不咽,不是,不嚼不吃一口吞下仙药,

师: 什么叫不嚼不吃?不吃算啥吞啊,到这里边去啦?(手指衣领内)

评析:可问吞与吃的区别是什么?

生: (仍是那学生)还有,最后,如一缕轻烟,飘飘悠悠的飞向月亮,

师: 最后一个我颀赏,他说,如一缕轻烟,现在,这个如一缕轻烟怎么想出来的,这一(听不清)我很颀赏,

生: 就是这样(学生以手势解说)

师: 噢,再做一遍,(学生再次做)噢,这就叫飘飘悠悠啊,

生: 我知道,一缕轻烟就是嫦娥飞的时候,像女人,像大人吸烟时的那种烟,不过不是那种,

师: 慢慢的,飞得比较慢啊,书上哪一个词,

生: 飘飘悠悠

师: 噢,飘飘悠悠,那就形容很轻的东西,又飘得很慢,那种感觉就叫飘飘悠悠——

生: 飘飘悠悠,

师: 好,你看他的一缕轻烟解决了我们的飘飘悠悠,妙!还有吗?你说,

生: 机智聪明的嫦娥一下子吞下的仙药,一直飞向月亮,

师: 唉——你怎么知道机智这个词儿?

生: 书上有的,

师: 机智聪明,你怎么看出来聪明的?

生: 嫦娥心想让这种人吃了仙,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我吗?

师: 吞药要机智吗?(追问)吞药要机智吗?要的是啥?这第2条词语看来要好好(听不清)这美丽善良我们都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还有同样的,那么心地善良,还有什么?

生: 为民着想的

师: 好,为民着想的,反正都是好词,对不对,哪儿看出是为民着想的?

生: 我从嫦娥心里想的看出,

师: 啊呀,你真厉害!你能用课文里有话,看出人物的特点,好!

生: 聪明伶俐的

师: 伶俐——好象?

生: 伶俐一般指小孩,

师: 唉呀,伶俐指小孩,那小燕子活泼伶俐,熊猫能说吗?能吗?

生: 不能

师: 伶俐不好,聪明可以,这儿怎么样的吞下,

生: 一口气,

生: 迫不及待的吞下,

师: 你想突出啥?

生: 嫦娥很快,

师: 很快,好,是快,

生: 是迫不及待的,不顾一切的,

师: 不顾啥?到底,不顾啥?

生: 就是她那个,吃了仙药要和后羿分开,

师: 唉唷,她考虑到了没有?

生: 没有

师: (再问)考虑到了没有?

生: 没有

师: 考虑到了,有没有因为这个而犹豫,

生: 没有

师: 这叫什么的?

生: 毫不犹豫,

师: 连起来念,

生: 美丽善良的嫦娥毫不犹豫地吞下了仙药。

师: 唉呀,毫不犹豫,好哇?这一个词我一定要写上,(板书)有人说,一鼓作气,一口气,吞几颗啊,吞九颗啊?能为一鼓作气吗?

生: 不能

师: 连续干某件事才能叫一口气,一件事要一口气吗,

生: 不要

师: 瞎说八道,哪有那么多仙药,还有吗?你说,

评析:学生是用错了,但教师如此评价,心理难以承受,这段评价要改,因为前面还说说错了不要紧,而且还是最棒的,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标准前后不一致。

生: 嫦娥在危急关头吞下了仙药,

师: 好,这是你想到的,还有,

生: 坚决果断的吞下仙药,

师: 噢,坚决果断,坚决果断也就是这个词(指板书中的“毫不犹豫”,同时在横线上写上“坚决果断地”)对不对,是不是啊,不是这个的了吧,这个吞下是动词了啊,还有吗?

这儿怎么样的飞向月亮,除了书上的,还有吗,刚才有人说的,

生: 一缕轻烟

师: 噢,一缕轻烟般的,(板书)还有哪吗?你看,我们越学能够从同学那儿得到(听不清),还有吗,

生: (沉默)

师: 书上怎么说的,

生: 飘飘悠悠

师: 除了飘飘悠悠,最后一句,念书,看见没有?

生: (读后依然沉默)

师: 看书啊

生: 一直飞向月亮,

师: 直,直飞向月亮,能出一直朝着飞向月亮吗?

生: 一直提着月亮飞去,

师: 这儿已经有了飞向,啊——

评析:这一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次数近40次,可以精减一些,省2分钟。

师: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来研究,这个字到底念啥?(挂出小黑板,内容是“奔”字各个义项)我把字典上的解释呢抄在黑板上,念奔(bēng),后面的解释看得见吗,念念看,1——

生: (齐声读解释)

师: 2—— 看准了

生: (继续齐声读)

师: 念奔(bèng)

生: (齐声读解释)

师: 你说说看我们课题上,到底念啥?说依据,说说依据,

生: 是(bèng)

师: 为什么?

生: 月亮就是嫦娥的目的地,

师: 月亮就是,月亮就是嫦娥的——

生: (齐声说)目的地

师: 选哪一个解释

生: (部分学生答)1,

师: 哪一个1,奔(bèng)的那个,嫦娥奔(bèng)月是嫦娥直向目的地飞去,对不对?

生: 对

师: 不是嫦娥在逃跑吧?也不是嫦娥奔跑,跑步,也不是嫦娥赶集,那么应该念啥?

生: 奔(bèng)

师: 一起念

篇6:《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理念:以聊天的形式让语文课上得更轻松一点

教学设计:

一、聊人物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嫦娥奔月》,怎么学习呢?我们就以“聊天”的方式来学习这个故事。首先来聊一聊故事中的人物。(出示:聊人物)

师:故事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是哪三位?

生:嫦娥,后羿、逄蒙。

师:(板书)正面人物有两个,男主角是后羿,女主角是嫦娥,还有一位反面人物,那就是逄蒙。

师:如果按照出场顺序,谁来排一下先后?

生:后羿、逄蒙、嫦娥。(教师标出123)

师:你是一个很好的导演,我们来给这些人物说说戏,说说人物的形象特点。先说男一号后羿吧?

生:后羿是一个力大无比,为民造福的人。

师:(板书 力大无比)这个力大无比表现在哪里呢?把书迅速打开,找一找相关的语句。

生: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功,“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生:后羿竟然能够射下天上的太阳,我觉得他真是力大无比。

生:我从“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体会到后羿的力大无穷。

师:那我们来读一读看?

生:读。

师:“嗖--嗖--嗖--”这个声音怎么读?你们刚才这样读好像有点问题?看看中间是个什么标点?

生:破折号。

师:表示什么呢?

生:声音的延长。

师:那谁来读一读?(生迫不及待在下面读)就像火箭升空一样,“嗖--嗖--嗖--”要有一个飞行的过程。是不是?那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到位)

师:再聊女一号嫦娥,说说她的人物形象?

生: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因为她经常接济生活贫穷的乡亲。(板书:美丽善良)

师:“接济”是什么意思呢?

生:救济生活贫困的人。

师:看到别人家没有吃的,嫦娥就--

生:把自己的粮食分点他们。

师:冬天来了,看到人家没有过冬的衣服--

生:嫦娥就把自己家的棉袄送给他们穿。

师:这就叫接济,这就叫心地善良。

师:接着聊那位叫逄蒙的人,他可是一个--

生:奸诈贪婪的人。

师:(板书:奸诈贪婪)一个奸诈贪婪之徒。你从哪里看出?

生: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

师:这就叫--贪婪。

生: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师:这又叫--奸诈。

师:好了,我们对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已经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故事的情节。

二、聊情节

师:故事中有些情节,很简单,比如说后羿射日,逄蒙拜师、后羿得仙药(简笔画连接关系),但还有一些情节很关键,决定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好听程度。比如说故事中最紧张的一出戏,你认为在哪里?

生:在第5自然段。

师:假如你现在是个编剧,把这出戏取个题目。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你的题目是什么?

生:逄蒙盗药。

师:这个盗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偷,另一个是抢,你认为逄蒙是--(生齐说“抢”)

生:嫦娥吞药。

师:你站在正面人物的立场来取名,很好。

生:智斗逄蒙。

师:不错,我就用你的题目。(板书)这个智在这出戏中主要表现在哪两个字上?

生:周旋。

师:(板书:周旋)字典上有三个解释,一是回旋、盘旋;二是应酬交际打交道;三是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你们认为应该选--(生举着手指齐说3)

师:你们都懂了,那么老师请同桌两位合作表演一下嫦娥智斗逄蒙的情景。

(教室里一片沸腾,指名两对学生上台表演。)

师:演戏要投入,行话叫--入戏。有表演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下课再排练。既然演得没有让老师满意,那么你可以换一种形式,把这出戏生动地讲出来。

生:自由练习。

师:继续聊情节。这个故事中最凄婉动人的一出戏应该在哪里?

生:第七自然段。

师:我不叫你讲,请你用朗读来呈现这个悲剧。谁来读?

生:读。(很深情)

师:请给这出戏取个题目?

生:后裔追妻。

生:深情凝望。

师:那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读一读。

生:感情朗读。

三、聊文字

师: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我们接着聊一段故事中最有特色的文字,(出示:节奏最慢的文字)那是个节奏很慢很慢的一段文字?

生:第6自然段,嫦娥奔月的情景。

师: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如何把文字节奏放慢呢?

生:自由读。

生:用了叠词,飘飘悠悠,碧蓝碧蓝。

师:你很会发现。谁来读给我们听?

生:指明读。

师:假如今后你碰到这种情况,需要把节奏放慢,那你就多用叠词,用长句。

四、聊节日

师:(出示最永久的感情)有一种感情最为永久,在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应该指什么呢?

生:后羿对妻子嫦娥的思念之情。

师:对,他们就像牛郎和织女遥遥相望。

生:老师,我认为是人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你看,在我们中国每年都有一个节日--

生:中秋节。

师:表达人们对嫦娥的想念和祝福之情。说说看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嫦娥经常接济生活贫穷的乡亲,乡亲们都很喜欢她。

师:还有吗?

生: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师:你看,嫦娥就是这么善良,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好人总有好报,好人的故事常常会世代相传。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把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牢牢地记住,并通过你们世代流传。

生:自由练习讲述。

(指名讲述,略。)

篇7:《嫦娥奔月》的教学反思

1、你读懂了什么?(找问题)

2、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从课文当中找出相应的句段或关键的短语、词语汇报。)

3、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拓展)

4、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小组展示时,学生们都表现的很好。能从课后的练习入手,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说出嫦娥的善良,美丽和甘愿牺牲自我的品质。并能与下面的学生互动质疑。由于担心课堂的秩序,学生交流时,我并未展开讲解,只是要求注意倾听,对重点语段画一画。而后又抓点提升,以嫦娥这个人物为主线,学生走进文本时抓住接济、周旋并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使文章更加饱满,引导学生体会逄蒙的人物特点,反复体会引读。最后,体会嫦娥奔月的这一幕,并配上音乐引读,教学达到高潮。引导学生说说此时此刻你如果是嫦娥你会想些什么。这时,时间已过大半,所以设计的练习在练习时比较仓促,效果并不好。

如果在抓点提升时,只找出课文中描写嫦娥的重点句段,进行引读后,立刻进入练习。时间会比较充分,教师适时引导交流,并从学生的练习中找出问题,再讲解。寓教于练,学生掌握知识会更加牢固,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篇8:《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 文中有这三个词——

(生齐读:着迷、迷恋、痴迷)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文中有一个故事, 在课文的第2、3自然段。请你默读后, 概括这个故事。

生:捉纺织娘的乐趣。

生:逮纺织娘。

生:寻找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的眼里, 这只纺织娘会唱歌, 他称小昆虫为“歌唱家”。“捉”“逮”“找”, 哪个更合适?

生:“找”更好些, 能看出他对纺织娘的态度是友好的。

师:是的, 他很欣赏这只会唱歌的纺织娘。

生:我从“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感觉到他不是一下子捉到的, 所以用“找纺织娘”更合适。

师:给一个故事取名字不难, 难的是取个最合适的名字。 (师板书“找纺织娘”, 生齐读)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文中也有一个故事, 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请你默读后, 概括这个小故事。

生:捉小甲虫。 (师板书“捉小甲虫”, 生齐读)

师 (指板书) :同学们, 你们看, “着迷”对应着一个故事, “迷恋”对应着一个故事, “痴迷”该不该也有一个对应的故事? (师形成板书)

生 (思考后) :我觉得应该有, 可是再写一个故事的话, 课文就太长了, 所以, 课文用了这句话:“以后每次放鸭, 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 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躲起来偷偷地玩。”说明在法布尔身上, 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师:建议这里有掌声。面对爸妈一次又一次的责骂, 法布尔依然迷恋, 同样的事物“迷恋”了上百次, 就是“痴迷”了。因此, “痴迷”的故事和“迷恋”的故事, 没有多大区别, 写了会感觉差不多。

环节二:朗读“说话”, 探索表达

师:我们一起打开书本, 读这个故事。

(生读到“妈妈, 我在这儿呢!瞧, 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时, 教师指名读这一说话句)

师:读得很流利。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停顿, 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注意这里的两个感叹号。谁再读? (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这只会唱歌的虫子是多么激动!“瞧”又该怎么读? (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了纺织娘想给妈妈看, 这个“瞧”字, 饱含着他的——

生:他的欣喜。

生:他的自豪。

师: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 读完第三节)

师:整整三天了, 法布尔一直在寻找纺织娘。也许, 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 明月星光下, 他还在静静地守候, 细细地寻找。现在, 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 远远地听到妈妈喊你时, 你会大声喊——

生 (读) :“妈妈, 我在这儿呢!瞧, 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假如你就是法布尔, 听到妈妈的呼喊, 你会从旁边的草丛里跳出来, 欢呼道—— (生读)

师:甚至, 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妈妈—— (生再读)

师:这个故事中, 哪里还可以有人开口说话?

生:爸爸妈妈找法布尔的时候, 他们会喊。

师:他们会喊什么呢?

生:他们会喊:“法布尔, 你在哪里?天快黑了, 快回家!”

生:妈妈找到法布尔的时候, 她可能会批评法布尔:“你这个小家伙, 天都快黑了, 怎么还不回家?爸爸妈妈多么担心呀!”

生:妈妈看到法布尔抓到的纺织娘, 可能会说: “不就是一只纺织娘嘛,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真是个傻孩子!”

生:妈妈可能还会说:“你脑子有病啊?花三天时间抓一只小虫子?” (学生大笑)

师:是的, 这个故事里, 爸爸妈妈还有很多的话, 课文为什么不写?

生:这些话不重要。

师:那你认为怎样的话是重要的?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写的话要突出法布尔着迷昆虫。

师:有道理。课文的主角是法布尔, 父母是配角。这里只写法布尔的话, 不写父母的话。 (板书: 说话句配角的话不写) 那么, 第二个故事中有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呢?

生:有。课文第7、8自然段。

师:很多时候说话句少不了提示语, 提示语提示的是说话人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等。朗读时, 要注意提示语的提示。自己练一练。 (生练读)

师:读好说话句, 你就是说话的那个人。谁来读父亲的话? (一男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生气的父亲, 让法布尔扔掉他捡的东西。

师:三句话, 连用三个感叹号, 父亲仅仅是生气吗?

生:不是, 是发怒了。

师:来, 你就是这个发怒的父亲, 读好这句话。 (该男生的朗读绘声绘色, 生鼓掌)

师:男生们, 读好父亲怒气冲冲的话。 (男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母亲一向是温柔的。请个女生来读法布尔母亲的话。 (一女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母亲?

生:严厉的母亲。

生:她吓唬法布尔老是捉虫子小手会中毒。

师:母亲的三句话, 声声责备, 句句严厉, 女生一起读。 (女生齐读母亲的话)

(男女生分角色演读)

师:前面不是说, 父母是配角, 所以他们的话不写。这里, 父母的话为什么又写得如此生动具体?

生 (思考后) :写法布尔父母责骂他的话, 说明父母都反对法布尔捡贝壳、石子塞满裤兜。

生:父母的反对很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 法布尔还迷恋昆虫, 说明他对昆虫不是一般的喜欢。

师:同学们, 一般情况下, 配角的说话可以不写;像这里, 表面看是写配角, 其实衬出的还是主角, 就该写。配角的说话要不要写, 得看是不是突出了主角。 (板书:配角的话要写)

环节三:回归题目, 学习取题

生读课文题目。

师出示: 迷恋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痴迷昆虫的法布尔昆虫迷

师:这些题目, 哪一个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 (思考后) :课文的题目比较新颖, 会吸引人的眼球, 容易激发阅读欲望。

生:“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看, 就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法布尔的雕像上, 有高高鼓起的两个口袋, 人们看到装满昆虫的口袋, 就会想到法布尔, 想到他对昆虫的迷恋。我觉得还是“装满昆虫的衣袋”好。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浏览一下课文, 文中有几处提到“衣袋”?

(学生翻开书数起来。片刻后, 学生齐呼:四处!)

师:文中四处提到衣袋, 三次的描述都是鼓鼓的衣袋。法布尔的“衣袋”就像是一个道具,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课文内容和题目紧紧结合在一起, 一个好的题目, 往往需要精心设计。 (板书:好题目)

环节四:延伸阅读, 关注表达

师:同学们, 这篇课文只讲到了两个小故事, 在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中 (出示书的图片) , 这样图文并茂的内容一定会深深地吸引住你。请你读一读《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中的小故事。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内容)

裸胸粪金龟的身长约7~14毫米, 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圣甲虫神奇手好奇地问它:“你们如何制作卵房呢?”

“母裸胸粪金龟会挖一个七八厘米深的洞穴, 然后将卵房放进去, 我们的卵房酷似麻雀蛋。”

“那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挖洞呢?”

“6月份就开始制作卵房, 在里面产卵, 产卵后不到1周就会孵化出幼虫来。我们的幼虫长得白白胖胖, 身体呈U字形的模样, 而且, 背上背着一个袋子。”

裸胸粪金龟暂时停下了进餐, 仔细地解释给神奇手听:“幼虫期是17~25天, 蛹期是15~20天, 8月份成虫在卵房里度过, 等到9月雨季来临时, 才会爬到地面上来。”

神奇手回想起自己所知道的粪金龟, 大家都是喜欢吃粪便的甲虫, 但彼此的生活习性却大不相同。

“你好像很特别呀!其实我认识很多种粪金龟, 但像你们这样穿着金色盔甲的还没有。”

“嘻嘻!是真的吗?”裸胸粪金龟害羞地笑了起来。

( 学生自由读 )

师:读这个故事时, 你关注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母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方法。

生:我知道了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时间, 还有幼虫的样子。

生:还有裸胸粪金龟的样子:身长约7~14毫米, 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

生:裸胸粪金龟的卵像个麻雀蛋。

生:我了解到了裸胸粪金龟孵化幼虫的过程。

师:除了故事的内容, 你还关注到了什么?

生 (思考片刻后) :我发现这里写到了三次裸胸粪金龟和圣甲虫的对话。

师:你关注到了故事的表达方法——说话句, 真棒。仔细看这三次的对话, 说话句的形式也不同, 有新的发现了吗?

生:有的提示语放在前面, 有的提示语放在后面。

生:还有没有提示语的。

师:说得好。我们读书, 既要知道文章的意思, 还要知道表达的方法。老师建议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看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读了这本书, 你就真正知道什么叫“痴迷”。做事情, 光有一时的兴趣不行, 要坚持下去, 要有法布尔那样的痴迷。下课!

篇9:《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其中“蒙、奸、贪、丸、企”要会写,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脉络。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意境美;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课文的重点内容。

三、教法与学法导航

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理解生字词;小组协作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其内容包括有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动画片,生字词语以及作业。

五、练习设计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作相应的批注;搜集有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把农历八月十五日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布置课内预习,提出相关内容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5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 奸诈贪婪 接济 威逼 时值中秋 迫不及待 周旋

(三)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把握文章结构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7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

奸 贪 蒙 丸 企

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七、板书

嫦娥奔月(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寻妻思念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巩固旧知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师: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3.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4.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生互动交流)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5.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教师导引: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教师导引: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教师导引: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六、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写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同桌互述—小组尝试复述—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七、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 后羿 神勇重情

嫦娥奔月 嫦娥 善良机智

寻妻想念 逢蒙 奸诈贪婪

篇10:嫦娥奔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接济”,“周旋”,“奸诈贪婪”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精读“后羿射日”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后羿力大神勇、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1、投影出示《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我们心中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学生补充)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E、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节、关于月亮,关于中秋节,有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嫦娥奔月》。

2、学生齐读课题

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这里读bèn。

3、学生对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A.注意读书姿势。

B.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C.给生字注音,画出生词。

D.给不理解的字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

后羿逢蒙嫦娥 ..

敬重接济宝剑周旋威逼 企盼焦急百宝匣一丸仙药 ..

皓月当空树影婆娑迫不及待 ..

翻箱倒柜洒满银辉奸诈贪婪(3)结合课文内容,通过组词、找近义词、造句、呈现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接济”,“周旋”,“奸诈贪婪”的意思。

(4)学生就朗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提问,教师作答。

2、朗读课文,弄清故事大意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思考:

(1)你觉得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后羿嫦娥逢蒙

(2)课文围绕这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语把故事大意完整地说一说。

(3)针对学生回答及时引导,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射日英雄后羿的徒弟逢蒙想偷后羿的仙药,嫦娥为了不让逢蒙的奸计得逞,自己吞下仙药,飞到月亮上,被迫和后羿分离。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我们都知道,嫦娥是吃了仙药飞天的,可是仙药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呀,又和另外一个很有名的神话故事有关——后羿射日。让我们一起看看当时后羿这位大英雄是如何射日的吧!

1、文中哪几自然段是描写后羿射日的?

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交流

(1)抓住“直晒”、“冒烟”、“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十个太阳的危害。

①后羿为什么要射日?什么叫做“苦难”?

为老百姓解决苦难(痛苦和灾难)

②你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老百姓生活在苦难中?

要求回答完整:我从……看出老百姓生活在苦难中。

直(不停的)、实在(无可奈何)、无法(逼到绝境)

③从这些词你感受到什么?应该怎么读呢?你能不能读给我们听听?

是啊,真是苦啊!热的都活不下去了啊!十个太阳烘烤着,人们没有水喝,没有粮食吃,炎热难当,这是多么悲惨的生活啊!

④全班齐读该段。

(2)抓住“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等词语,体会后羿的力大无比,为民造福。①后来有位大英雄出现了,他是——后羿,他又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拿笔画出有关动词。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

(射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嗖-嗖-嗖 表现了什么?)

(箭的速度快,力量大;后羿箭术精湛)

②从这些词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力大神勇、为民造福

③那这些动作应该怎么读?你把第二段前两句读一下。

恩,真是力大无穷啊!真是神勇啊!

④那后羿把太阳都射下来了吗?为什么他还留了一个?他是怎么对太阳说的?指名学生朗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羿射日的经过。

4、有感情地齐读,要读出人民的苦难,更要读出后羿的英勇。

四、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本课第一页。

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剖析故事中嫦娥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感受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培养学生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1、2两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后羿射日)

2、后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力大无比,为民造福)

二、品味人物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呢?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

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会摆上果品,并且赏月、吃月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请大家默读课文,从文中找找原因。

1、嫦娥的美丽善良

呈现: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什么是“接济”呢?(在物质上帮助别人)比如张家凑不够孩子的学费,嫦娥就送点银子去,那你能想象一下,嫦娥还可以怎么帮助乡亲们呢?

呈现例句,同桌交流,练习说话:

a.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着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b.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没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c.村南的老丁是个残疾人,嫦娥十年如一日……(端茶送饭、洗衣洗洗鞋)

小结: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嫦娥的机智勇敢

乡亲们还因为什么而怀念嫦娥呢?

呈现: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1)指名读。

(2)句中说“这样的人”,指谁?他是怎样的人呢?(奸诈贪婪)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逢蒙的奸诈贪婪?(一心想把,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进,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让我们齐声读一下第五小节中描写逢蒙的部分,在读的时候注意画线词语,把握好语速语调,力求表现出逢蒙的“奸诈贪婪”。

(3)面对凶神恶煞的逢蒙,嫦娥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又是怎么做的?

请你读一读嫦娥的心里话,并把它改成肯定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更多的人”指的是谁?也就是说,嫦娥心里想的都是——乡亲们。

想象说话训练:面对贪婪奸诈的逢蒙,嫦娥机智地与他周旋。她,她,她还。

(4)原来嫦娥就是这样机智地和奸诈贪婪的逢蒙较量的呀。可是最后无奈之下,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齐读: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你能想出一些词来形容一下嫦娥的动作吗?(果断,毅然,毫不犹豫,干脆利落)

那么,在你心中,嫦娥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机智)

面对凶神恶煞的逢蒙,手无寸铁的嫦娥并没有胆怯,这就是她的——勇敢。

(5)小结:是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逢蒙的奸计得逞,都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所以说,她是一个善良的人。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这件事不知怎么……

3、嫦娥的自我牺牲

(1)嫦娥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吞下了仙药。这枚仙药吃了可是能长生不老,升天成仙的呀!她为什么一开始不吞下仙药呢?(舍不得与后羿分离)

嫦娥深爱她的丈夫,舍不得离开他,那么后羿对嫦娥呢?你从课文里那些细节得知的?(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还可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男生齐读第7小节。

(2)原来后羿与嫦娥夫妻情深,那么嫦娥最后为什么又一口吞下了仙药呢?难道这时候她就舍得离开后羿了吗?她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再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3)练习说话:因为嫦娥,所以乡亲们。

(因为嫦娥的美丽善良、机智勇敢,更因为她为了老百姓的幸福而做出的牺牲,所以乡亲们都很怀念她,祝福她在月亮上仍然能够幸福。)

(4)小结:所以,人世间便有了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让我们带着思念与祝福,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吧。

三、升华情感

因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此有了美丽的嫦娥;因为英雄心头的泪,便有了一轮多情的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带着对嫦娥与后羿的美好祝福,一齐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四、作业设计

大家想知道书中那位奸诈贪婪的逢蒙的下场吗?那就去借《中国神话故事》过来看看吧。

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预设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走进人物内心,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课文以《嫦娥奔月》为题,我就以中秋佳节人们赏月、吃月饼的民间习俗导入,联系课文最后一小节,请学生思考“乡亲们为什么怀念嫦娥”并从文中找出原因。课文的第一主人公是嫦娥,课文第六小节就具体描绘了嫦娥奔月的情景,于是我把它看作课文的重心,以“因为嫦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乡亲们,所以乡亲们怀念嫦娥”为主线,串起了整堂课。主要从总体上把握两点: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

仙药。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接济”的意思。通过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周旋”,怎么周旋。在再现了那个惊心动魄千钧一发的时刻以后,学生就更深地体会到了嫦娥的机智勇敢、善良美丽。

逢蒙和后羿的出现只是为了烘托嫦娥,所以不作深入。对于配角逢蒙的“奸诈贪婪”,我只是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现他这一性格特点的词语,交流一下,然后大家齐读一下描写他的部分。而后羿与嫦娥的夫妻情深,都是为了最后做铺垫——“既然嫦娥一开始不吞下仙药是因为她舍不得与后羿分离,那么为什么她后来又‘一口吞了下去’呢?难道这时候她就舍得离开后羿了吗?她这么做都是为了谁?”最后自然而然地又回到了课堂开头的话题——“所以人间便有了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乡亲们非常怀念嫦娥”。

上一篇:关于要求社会医疗救助的申请报告下一篇:基数词变序数词的变化规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