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2024-05-07

暑假三国演义阅读心得(精选12篇)

篇1:暑假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汉朝号召各地自行招募民兵破敌,遂成割据势力,先后涌起蜀,魏,吴叁个最大的割据势力,最后叁国归晋!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深刻,我认识到了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孔明;爱名如子的刘玄德;武器超群、忠义为天的关云长;勇勐超群的张翼德;奸诈过人的曹孟德……我最佩服的是诸葛孔明。他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塬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叁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由叁国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在朋友间要讲义气,诚信待人;在社交中要以理服人;在学校的辩论会上要像孔明那样舌战群儒……曹操虽然生性多疑、奸诈,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心态;但他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做事果断,有远大抱负和理想,重视人才,勇于改革进取。

我们是21世纪的好少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应该志向远大,积极进取,好好学习,不辜负祖**亲对我们这些花朵的期望,把祖国改革的更加繁荣富强。在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曹操的抱负,更需要关羽的忠义。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离不开园丁般的老师用知识来浇灌。是老师教育我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是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是老师培养了我们正确的人生观……老师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应当像关云长那样知恩图报——华容道释曹一样对老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关羽千里走单骑,为了与兄弟会和,过五关斩六将,深重情义,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与知心朋友好久没见面,一但见了面,便倾泪而下。所以,我们应该拥有忠义,知恩图报的伟大情怀!再说诸葛亮他为什么能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那是因为他热爱学习,熟读兵法。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因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努力的实践才能考出好成绩,成就非凡的伟业,像诸葛亮辅佐蜀国一样报效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的人生崎岖坎坷,但我们只要有孔明的才智,云长的忠义,曹操的抱负,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篇2:暑假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刘备要去请诸葛亮当军师,于是三次去诸葛亮的家里请他出山,最后诸葛亮同意出山当军师的故事。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有毅力、有恒心,因为一次失败就半途而废。书中写到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和张飞都说让刘备去叫醒诸葛亮。但是刘备却坚持在外面等候诸葛亮,我想刘备真是十分尊重诸葛亮啊!

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刘备这样求贤若渴,精诚所至的人。有一次,我和两个同学请教一位同学,同学说等一会儿,我们在那儿等呀等,可是那位同学还说等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了准备走了,却被一个同学拦住了,他说:“我们请教别人,就应该拿出诚意,再等一会儿吧!”大家说,这位同学是不是非常像刘备呢?

篇3:暑假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一、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课外阅读导学案教学的意义

导学案是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 将教学重心前移、以导促学、先学后教, 通过教师的“导”来引导学生先行尝试, 教师再根据学生尝试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的“导学”方案[1]。教师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与尝试中获得反馈, 教师在课堂重点剖析和点拨学生在反馈中所反馈出的问题、疑难或困惑。通过 “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 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 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 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 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 使资, 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 从而极大地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巧用导学案、善用思维导图,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主题课外阅读的导学案教学环节

下面以“《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为例, 简述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主题课外阅读导学案教学如何巧用导学案、善用思维导图、活用评价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环节一:师生课前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完成导学案 (如下表) , 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前, 为提高预习效果, 教师设计了如下表的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习。

此教学环节, 将教学重心前移, 让学生先学,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二:学生结合自己课前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 利用思维工具图,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

此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课前的阅读情况, 利用思维工具图,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效果。

环节三: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好的作品予以贴星或贴红花奖励。然后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 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此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间、小组内、小组间多向交流, 旨在让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让学生尽情分享阅读中国名著《三国演义》, 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四:鼓励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及制作、完善思维工具图的感悟人物形象的学习活动过程, 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互相交流、评价, 小结课堂上运用了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性格、品质、评价等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感悟, 感受、欣赏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并鼓励学生日后继续多读各种主题的书籍, 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 享受阅读的乐趣。合理真实的评价,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度, 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此教学环节中, 师生共同回顾活动过程, 总结阅读方法, 让学生学会反思,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主题课外阅读的导学案教学策略

(一) 巧设学案, 提高预习实效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为提高预习效果, 教师设计了教学环节中所展示的导学案表格指导学生预习。在此导学案中, 教者以第一人称“我”编写学案流程, 如“我会阅读”“我会思考”“我会搜集资料”“我会合作”“我会展示”, 每一个环节后面有温馨提示, 有学习过程的提示, 有学习方法的提示。“我会合作”的环节,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我会思考”这一环节, 是教学的重点, 有让学生围绕阅读提出一个中心问题, 并尝试解答, 有结合阅读的重点提炼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2]。

这样, 教者通过巧用导学案, 为学生营造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活动, 从课前预习到阅读到重点内容的剖析到拓展延伸到学案实施的评价, 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思考时间和学习空间, 很好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二) 善用思维导图, 促主题课外阅读展实效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本教育理念, 运用导学案, 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充分自主、合作交流学习。通过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工具去感受人物形象, 掌握可视化思维工具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运用策略,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或画纸制作、交流、展示思维工具图, 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 丰富学生的积累, 指导学生感悟、欣赏《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 如图1、2) 。

在此教学环节,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巧用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工具记录、展示阅读收获的过程中, 大大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还很好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实现了锻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效果, 大大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三) 妙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让主题课外阅读显实效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妙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让主题课外阅读显实效[3]。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教者极力鼓励学生自主合作, 交流探讨学习。在激趣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后, 让学生结合课前完成的导学案, 自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 在小组内交流对印象深刻人物的认识, 并结合自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 利用思维工具图,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 (如图3) ;在“班内交流, 共享阅读收获”教学环节中, 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 小组内互相交流,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作品予以贴星或贴红花奖励;小组间互相交流,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作品予以贴星或贴红花奖励;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 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这样, 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在感兴趣的自主、合作活动中, 有效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活动, 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大大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四) 活用评价, 让主题课外阅读现实效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可见, 合理真实的评价,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度, 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活用评价, 让主题课外阅读现实- 2效-[4]。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 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作品予以贴星或贴红花奖励;进而小组内派代表, 边利用电脑平台展示, 边介绍自己的思维工具图, 然后师生就学生代表展示的作品及发言的情况予以评价。学生在班内交流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共同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成果, 感悟人物形象。进而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性格、品质、评价等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感悟, 感受、欣赏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 让学生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 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样, 通过给予学生展示课内外阅读的舞台, 培养学生会阅读、能阅读的能力,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让学生发展自我, 实现自我, 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包罗万象的今天, 教者充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运用导学案, 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等, 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了阅读的动力、完善了阅读的策略, 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阅读能力, 大大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小君.“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2) :22-24.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09, (5) .

篇4:阅读训练十八:《三国演义》选文

刘备兵败,往荆州依附刘表,又被蔡瑁追杀,仓皇马跃檀溪,于一村庄遇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荐孔明。刘备思贤如渴。先得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卧龙先生。

从此,刘备的军事生涯将会有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他得到了一位旷世奇才作为军师。

文本阅读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日:“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竞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日:“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日:“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昊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玄德等三人别了诸葛均,与孔明同归新野。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品鉴赏析

《三国演义》写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不惜花大笔墨反复渲染,司马徽、徐庶先后推荐。徐庶更说“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及写刘备往访,又细绘卧龙冈风景,见清异非凡之观。一顾茅庐,先生云游去了。路遇孔明好友崔州平,与之论天下治乱之势;二顾茅庐,天降大雪,刘备冒雪前往,于路旁酒店闻二人高歌,乃孔明之友石广元、孟公威。至庄,孔明先生又不在。但又误将诸葛均、黄承彦当做孔明。在未见孔明之前,作者已将文章做得气韵十足。三顾茅庐,孔明尚在睡觉,将醒而又不醒,翻身却又睡去;已醒而又不见,悠悠却又吟诗。这似乎都在考验刘备的真心、诚心和耐心。及初见时,孔明谦让再三,只不肯赐教;及玄德又恳请,方问其志若何。直待玄德促坐,细陈衷悃,然后方为之画策。及孔明既画策,而玄德又不忍取二刘,孑L明复决言之,而后玄德始谢教。层层曲折,迤逦回旋,令人不得不惊叹叙事之妙。

探究试题

1、结合本文节选开头部分文字,说说可以从哪些言行中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特别敬重?

2、文中写“张飞大怒”的作用是什么?

3、孔明的《隆中对》说了哪几层意思?

4、刘备得诸葛亮之后,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将会发生哪些重大的变化?

参考答案

1、“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生怕惊扰了先生;来到庄门,玄德说“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将“童子”称为“仙童”,是将诸葛亮看做神仙了。“专来拜见”,强调“专程”,非顺道,格外至诚。听说先生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吩咐“且休通报”,让先生睡足。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又立了一个时辰。又半晌。玄德毫不为怪。由此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特别敬重。

2、①衬托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②刻画张飞性格的暴躁莽撞;③为后文孔明初用兵,张飞轻视孔明,怀疑孔明的用兵能力埋下伏笔;④亦为孔明初用兵大获全胜之后,关张拜服形成对比。

3、①分析曹操成功的原因以及当前对付曹操的策略;②分析孙权的状况以及对付孙权的策略;③分析荆州的地理形势以及应当取而代之的理由;④分析益州的地理形势以及可取而代之的条件;⑤分析刘备的自身条件以及取得荆州、益州之后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篇5:《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本名著,但是大多数人在看《三国演义》时候,总会被那兵戎相见、刀光剑影的场面所吸引,可《三国演义》当中还有一大看点那就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微妙的描写。比如,曹操,有人评价他是敲诈的小人,而我认为,用乱世_雄来称呼他是最恰当不过得了,因为曹操虽说在做人方面毫无可取之处,而且让人感觉很不厚道,不憨实,十分地敲诈,但此人求贤若渴、爱惜人才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外,在看了多遍《三国演义》之后,我还真找到了一个让我仰慕、敬佩,觉得几乎十全十美的人——赵云。他不仅是三国中吕布死后武艺最为高强之人,而且其义薄云天也能比关羽差不了多少,并且他比其它的三国名将还多了一个优点:有谋略,知轻重缓急。有一点就可以证明:在《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关羽、张飞相继死去,刘备决意要伐吴,为兄弟报仇。但赵云却劝说:“我们应认准我们的大敌——魏国,不应该转移目标去伐吴。刘备不听,即大败,最后还在白帝城把他那个被赵云救下的`儿子托孤给了诸葛亮。尽管作者有一百个不愿,可历史就是历史,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淘尽的是前人的英雄事迹,淘不尽的是后人的英雄情结。《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英雄情结的产物。虽然结局有些悲凉,但其中的正面人物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也赶紧找来读一读吧!

篇6:三国演义名著阅读心得

二年级看的时候,我看的是青年版。当时它对我来说不光是一本著作,还是一本我十分喜欢的小说。他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其中,有软弱无能的刘禅,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抬棺上战庞统…五年级的时候再看,它就是一本富含着哲理的人生书籍了,给予我无限的启发。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群雄纷争的年代,诸葛亮凭借着他的智慧做出“火烧连环船”、“草船借箭”等惊人之举;曹操的身世并不显赫,却能以他的谋略、胸怀,脱颖而出、统一天下……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星星,闪耀着不一样的璀璨之光!

刘备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要宽容、谦让;而诸葛亮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要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让我们看到,每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忠义、勇敢、智慧、有礼…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他用成功告诉我们,为人要有胸怀天下之志,有英勇深远之谋,有礼贤下士之品,在杀伐果断之中成就自我的梦想。曹操身上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人物形象却十分饱满和丰富,他让我看到了人的多面性,从中我懂得了,在看待事物和评价人物时要从多方面研究,要有包容之心,要有辩证之法,去理解事物的本源,将历史人物当成一面镜子,修正自我的错误,坚持自我的优点。

三国演义的确是一本小说,可是它是一本富有哲理、以史为鉴、精通兵法的小说,它让我们体会到了人间的冷暖、忠义、奸诈、狡猾、智慧,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无穷的启发与乐趣!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心得4

《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都想统一天下,经过一番征战后天下分成了三个国家,——魏、蜀、吴,也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国家,这三个国家的主人,都想灭掉别的国家,一统天下,所以他们就开始明争暗斗,想推翻别的国家,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战斗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攒了皇位,改国号为晋国,随后,他消灭了蜀国,皇帝刘禅投降,然后,他又开始攻打吴国,吴国也灭亡了,皇帝孙皓投降。司马炎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晋国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的阅读过程中,有几位人物,使我十分敬佩,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后,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几次打败曹操,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

第二位就是号称常胜将军的赵云赵子龙,他不顾危险,几次救了刘禅的命,长坂坡,他为救刘禅,在曹军中,杀了个7进7出,救出了刘禅,截江夺阿斗

的时候,赵云又从孙尚香(刘备的妻子)怀中夺回刘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

第三位是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姜伯约,诸葛亮去世前把自我一生所学的军事知识全部传给了姜维,其中包括他发明的连珠弩的制作方法。姜维全力为蜀国出力,最终为蜀国舍生取义,悲壮自刎!

篇7:三国演义个人阅读心得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走麦城。这里讲到关羽由于他的过于自信,而让敌军捡了空,被攻下了荆州。关羽也因此丢了自己的性命。但是他并没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投降,这就是他做一个将军的宁死不屈的精神。虽然关羽死了,但他生前的忠义、勇气让人敬佩,所以关羽战死麦城让世间无数英雄豪杰为之感到可惜,也让我知道了做人不能过于自信、太骄傲,不然要吃亏。也要有勇气和对自己的事业、家人和朋友的忠义。

这就是我今天看《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感悟很深。

篇8:《三国演义》阅读指导策略及反思

最初,采用极为单一的方式布置学生一个月读三十回的《三国演义》,然后在三地五校联考中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用这种形式来督促学生阅读,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认为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平时似乎也挤不出时间来阅读名著,同时觉得看完后还不一定会考,所以采用现成的辅导书,记些情节应对考试。

这样的指导,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检查作业。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不是也需要再次对文本进行阅读呢?教师只有认真对待,亲力亲为,花大量的时间寻找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方法才有可能使他们真正去阅读名著。新课标要求教师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不应该认为布置阅读任务就完成了教师在名著阅读指导中的作用,剩下的就是依靠学生独立自主。教师若对学生名著阅读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与监督很难让学生进入阅读名著的状态。面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身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只有教师对作品喜爱并熟悉,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必须再次阅读作品,通过自己切身的阅读体验,了解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困难,才有可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所以,与学生一起阅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其次,教师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这种有计划不再是简单布置学生一个月看多少回,而应渗透到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三国演义》是不太可能的,一个学期读完也不容易。欲速则不达,越想让学生快点看完,越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反正都来不及看,不如干脆不看。因此,教师可以安排两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读完作品,他们每天不用花太多时间,但却能坚持每天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最终完成整部小说的阅读。具体的操作是:按号数轮流讲《三国演义》,每堂课每人讲一回,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内容是对该回的概括,并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鉴赏。为了监督学生是否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当堂提问或者同学之间互问该回中的相关内容来考查。

通过教师的参与及监督,学生每天基本能完成《三国演义》阅读计划。经过两个学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对《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阅读。但是,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演讲的学生对该回内容的概括难以把握重点,概括的随意性比较明显,主要情节无法凸显。其次,对于鉴赏,大部分演讲的学生是从网上查阅,直接照搬,缺乏探究。再次,学生缺少概括故事情节的训练,容易忘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学年时间读完,前面的内容又忘记了,面对考试同样是束手无策。

针对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调整。

一、教给学生情节的概括方法

1.以回目为突破口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每一回目实际上都是对本回故事的高度概括,重视回目才能对情节的概要有一个基本的思路。以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为例,回目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通过回目我们就可知几个关键要素:人物是刘、关、张;地点是桃园;事件是结义。在概括故事情节时,一定要时时记住回目,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回目透露的信息,就能对情节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2.梳理起因、经过、结果

还是以《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为例。起因: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宦官专权,导致张角三兄弟举事犯幽州。经过:幽州太守发榜招募义兵,刘备见榜文长叹时遇张飞,二人遂入店饮酒,正饮间,又遇关羽来应募,三人志投意合。结果:三人于次日在张飞的桃园宴饮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二、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与鉴赏的角度

1.将不解之处作为探究点

探究不是强调学生挖掘的深度与广度,而应侧重于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活动。思想上统一认识后,学生不再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同学认为是肤浅的而担心。所以很多学生都愿意阅读完后提出问题。例如,袁绍怎么能轻易用计谋骗取韩馥交出冀州?董卓为人残暴,人人欲杀之而后快,蔡邕为何还要为他死而哭泣,反送了性命?为什么有人不同意王朗救白虎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他们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就能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在演讲时将自己探究的问题与同学分享,这也激发了其他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兴趣。

2.通过归纳总结寻找鉴赏的角度

鉴赏必须建立在对作品熟悉的基础上,才可能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什么是适合自己进行研究的,才可能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教师可以做些提示:(1)归纳总结作品中的计谋。层出不穷的计谋是《三国演义》很突出的特点,有连环计、反间计、疏不间亲计、将计就计、驱虎吞狼之计等。通过归纳总结,然后从计谋的角度进行鉴赏。(2)归纳总结作品中的线索。为了给学生初步的体验,可以前三十回为例给学生讲解,前三十回情节的发展是以讨贼为线索:诛宦官——破黄巾——谋董卓——讨李傕、郭汜——征张绣——谋曹操。整理和归纳线索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对作品的感知不再是零散和混乱的。进而以这一线索去鉴赏作品的主题或是人物。

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下,也能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鉴赏,不再局限于名家的鉴赏论断。他们更能从自身的阅读体验中去寻找自己关注的视角。

三、将学生的讲稿编辑成册

新课标提出:“对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所写的读书心得或小论文以及文化专题探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展示、比较,做出总体评价。”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成果,将每位学生的讲稿汇集成册,放在班级群里,让大家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学生复习时手中有材料。

篇9:阅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爸爸推荐我和他一起阅读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刚开始,我并没有信心,担心自己看不懂,直到爸爸告诉我许多盖世英雄在那个时代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完《三国演义》,我深深体会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作者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我印象很深的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再说关羽,一个黑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戏曲家罗贯中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的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表现了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壮观景象。

这本书中的许多人物都令我难以忘怀: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大义凛然的关羽,阴险狡诈的曹操,忠厚守信的鲁肃,才智过人的姜维,文武双全的邓艾,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英雄形象。书中的故事更是精彩绝伦: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长坂坡救主。那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往昔故事,一曲曲哀而不伤的英雄赞歌,让读者们浮想联翩。

读了三国演义,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一个人,不能像吕布那样目光短浅,反复无常,也不能像曹操那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不能像周瑜那样妒贤嫉能,不顾大局。应该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赵云那样赤胆忠心,不畏艰险。我也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英雄豪杰,各领风骚,诸侯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文韬武略,斗智斗勇,演绎出一段多姿多彩的历史。我曾经向往能生在那个时代,但转念一想,那时候的老百姓该多么苦啊。曹操的诗里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样惨痛的描述令人望而生畏,还是生在和平年代比较好。

《三国演义》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话题都让我有深刻的思考,但是,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比较符合现在人们生活气息的话题——职场、人脉。

其实,《三国》中,每个人都是在职场中奋斗的人,让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刘备、孙权。你可能说,刘备、孙权的才智远不及诸葛孔明、周郎。但是,刘备、孙权却善于用人。刘备智谋有孔明、庞士元,武略有关公、张飞、赵子龙、魏延、黄忠,有了这些人,即使刘备不能征战,他也依然能打下一片江山。而在平时,刘备是真诚的对待每一个部下,使他们信任自己,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惜去三请当时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名气的草民。除此以外,刘备也是很讲义气,义弟云长逝世后,他曾经的部下——糜芳、傅士仁,却害死了云长,投奔了他人,当他们反省后,斩了杀死云长的仇人,刘备却毫不犹豫地亲自斩了他们。你说,刘备这样对自己的兄弟,军中,又有谁不肯为他死心塌地地效劳的呢?

东吴孙权则更善于用人,为了抗击曹操、夺取荆州,可以用诈让自己的妹妹去嫁给刘备,这样孙刘联军可以更好的抗击曹操。但没想到,因为国太心疼自己的女儿,假戏真做,刘备真成了孙仁(孙尚香)的夫君。这也可以间接地看出,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许多孩子却不领情,套用一句广告语“过年回家,别成为父母永远的等待”。而孙权相对于刘备而言,更不容易在于,父兄已经打下一大片江山,守住这片江山自然比打江山难。

《三国》在人脉方面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个人好比就是一个零散的点,当你和你的朋友聚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个圆圈,而一个圆圈的力量、范围一个零散的点。当然,这个圆圈也不是那么牢不可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当圆圈出现一点小空白、小漏洞时,你就必须要想尽办法去弥补,如果你善于动用人才,你也可以借助你的朋友去完成弥补的工作。

其实,我也曾在此方面吃过亏,有一次我和我的死党因为分数的问题闹了一点小矛盾,我也没有在意,一直在等着她先向我认错,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中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最后,昔日的亲密无间的好友差点成了仇人。当时,我就用尽办法补救,对于我来说,结局总是美好的,我们终于有回到那个亲密无间的时代。

而在人脉中,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技巧。《三国》中也曾很好的体现,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贤人举荐同样富有才华的人才,而一国之主都会为了国家的前途欣然接受,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逐渐富强、打下更多的江山。如果用圆圈来解释的话,就是这个圆圈中可能在某一方面无法帮助你,而你的朋友的圈子却有众多专业人才,那你就可以通过你的朋友,把他的圈子发展成你的。你可能会说,这么多朋友你能顾上来吗?实际上,只要你能尽力帮助他们的就帮助,这样,你的人脉网络就永远不会用除法,只会用乘法。

看完《三国演义》后,突然发现自己在人脉方面有很多不当之处,或许,这本书就是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吧。也许,某一天,我重读《三国》时,对于人脉的感慨,不是愁眉苦脸,也不是惊讶,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信,一抹如暖阳般的微笑。

夕阳西下,带着对人脉的感慨,迈出行动的步伐,走向成功之路……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故事讲述的是吴国、魏国和蜀国之间的争斗,其中,我最喜欢蜀国,因为里面有很多能人猛将,比如说诸葛亮,比如说五虎上将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还有魏延、姜维、关平等一大批。

《三国演义》里,我最喜欢的文官是诸葛亮。诸葛亮料事如神,精通兵法,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比如,火烧赤壁之前,周瑜一直想为难诸葛亮,让他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之内完成任务。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料到曹操会走华容道,便让关羽带一队人马拦截曹操,差一点要了曹操的命。在诸葛亮死之前,他精心排兵布阵,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便率军去攻,没想到诸葛亮的军队后队变前队,进攻有序,司马懿还以为诸葛亮没死,只好退兵。等到诸葛亮的大军全部撤退后,司马懿才得知诸葛亮真的死了。司马懿再去检查诸葛亮的军营,只见军营撤退留下的痕迹整整齐齐,这说明诸葛亮的大军不是慌乱地逃跑,而是有秩序地撤退。真是死诸葛吓跑了活司马。

《三国演义》中号称“武圣”的关羽了也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曾经斩颜良诛文丑,还在千里走单骑中过五关斩六将而且温洒斩华雄。他还是个讲义气的人,因为跟曹操打仗时为了保护二嫂迫不得已才像曹操投降。投降之后曹操一直厚待着关羽,不想让他走。为了报答,他斩颜良,诛文丑。在华容道上时,他念着以往曹操对他的厚待于是把他放了结果差点被斩首。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长这么大,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当我读了它之后,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也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要数号称“武圣”的关羽了。关羽,字云长,三国中一位比较出名的武将,五虎上将之首,曾在沙场上建立过无数的功绩:曾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少功绩。但是,最令人敬佩的却是他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无论谁帮助过他,他一定会回报。

记得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大败而归,被吴国的军队逼进了华容道,眼看就要被擒,这时候,正把守华容道的关羽因为念在曹操旧日曾有恩于自己,所以放了他走,结果差点被斩首。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读到这里,我不禁 想到了自己。是啊,长这么大,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

我敬佩关羽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更喜欢刘备那种渴贤求才为君之道。刘备,不能说是一个枭雄,只能说是一个明主,他能成为三国鼎立的一份子是因为他有一颗爱贤的心,要是他没有这一份心,恐怕就不会得到诸葛亮这个大贤人的帮助了,也不可能当皇上了,最多只能在家喝喝茶,织织帽罢了。

可以说,刘备的天下几乎全都是诸葛亮打来的,而诸葛亮为什么甘心情愿为他打天下呢?那是出于对刘备的爱贤的心的感激。读到这里我又想到了班长钟金献,他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尽心尽力为班级做出了不少好事,是老师的好帮手,就有如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一样,因为老师相信他,放心地把事交给他,他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关爱,工作自然就尽心尽力了。

篇10:三国演义阅读心得600字

记得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大败而归,被吴国的军队逼进了华容道,眼看就要被擒,这时候,正把守华容道的关羽因为念在曹操旧日曾有恩于自己,所以放了他走,结果差点被斩首,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长这么大,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

我敬佩关羽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更喜欢刘备那种渴贤求才为君之道。刘备,不能说是一个枭雄,只能说是一个明主,他能成为三国鼎立的一份子是因为他有一颗爱贤的心,要是他没有这一份心,恐怕就不会得到诸葛亮这个大贤人的帮助了,也不可能当皇上了,最多只能在家喝喝茶,织织帽罢了。

可以说,刘备的天下几乎全都是诸葛亮打来的,而诸葛亮为什么甘心情愿为他打天下呢?那是出于对刘备的爱贤的心的感激。读到这里我又想到了老班长邝泳韶,他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尽心尽力为班级做出了不少好事,是老师的好帮手,就有如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一样,因为老师相信他,放心地把事交给他,他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关爱,工作自然就尽心尽力了。

篇11:阅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看了很多很多书,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三国演义》,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本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的罗贯中写的。这本书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兴衰过程,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风云画卷。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备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关羽之忠,张飞之莽……每个人都写得栩栩如生。

虽然曹操也有个性上的不足,但是,我总觉得,他的功大于过。同学们,你们说呢?

篇12:暑假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北一经小学 六年三班 孙圣博

这个假期,我读的书是《三国演义》,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和是爸爸共同阅读,常交流心得,感觉收获颇丰。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宫渡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打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人,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等等。

诸葛亮非常聪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战役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因为周瑜为逼诸葛亮,所以让诸葛亮十天之内交出十万之箭。诸葛亮说他只需要三天就可以完成,并立下军令状。

第一天没有消息。第二天没有消息。

直到第三天早晨,大雾弥漫。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船三十人,向曹营先进。曹军见后,用乱箭射之。不一会儿草船上就射满了箭。回营一看,整整十几万只箭。

周瑜看到了,只好放了诸葛亮。

看来古人的智慧让人佩服,读到这些故事,我不禁想到:诸葛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智慧呢?是他天生的就聪明吗?我看还是他喜欢博览群书的缘故吧。

上一篇:大班上午半日活动计划下一篇:对妈妈母亲节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