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亮点工作

2024-04-08

脱贫攻坚亮点工作(共8篇)

篇1:脱贫攻坚亮点工作

脱贫攻坚工作亮点材料

市XXXX把围绕文艺扶贫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创新作为,扎实开展帮扶活动。发动社会力量,争取硬件投入,突出文艺特点,开展文艺培训,慰问演出活动。宣传典型,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XXXX元墩镇水碓村是由XXXX市XXXX、XXXX市农检中心、XXXX财政局共同帮扶。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市XXXX深入水碓村,配合村两委积极落实“八个一批”帮扶政策,产业扶持116户,生态补偿46户,易地搬迁1户,医疗救助64户,教育支持39户,兜底保障14户,就业扶贫89户,危房改造20户。

一、竭尽自身之力,办好帮扶实事。(1)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40万元,新建水碓村六组河堤105米。争取资金30万,计划硬化十三组茶园产业道路621米,目前路基已开挖完工。争取资金6万元,为一组农田铺设了500米水泥U型渠。落实资金10万元,新建了65平方米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带动经济发展。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7.5万元,购买XXXX“山里人家”生态农业公司100箱蜂种,建立了水碓村中蜂养殖产业基地。致富带头人郭宏亮发展香椿产业,流转十三组30亩坡地,每亩土地每年承包费300元,目前椿树苗子长势良好。致富带头人邹兴建发展银耳、灵芝菌产业,流转十二组10亩土地,每亩土地每年承包费800元,建大棚13个,长期吸纳本村群众,解决15户贫困户务工就业。为全村124户群众争取茶果子8400斤,今年新发展茶园420亩,壮大了茶叶主导产业。新型经营主体——XXXX九州农林经济合作社带动本村8户群众种植中药材,新发展白附子、艾叶30亩。积极落实产业直补政策,共为37户自主发展种养殖业的贫困户发放产业直补资金32750元。(3)设立就业扶贫岗位。市XXXX特设一名公益专岗就业指标,从水碓村招聘一名贫困户到村委会上班,每月支付工资1000元。(4)捐款捐物助力脱贫。市XXXX为村上捐赠价值1500元的笔、笔记本、文件袋等办公用品;为爱心超市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牙刷、牙膏、毛巾、香皂、肥皂、洗洁精、T恤衫等生活日用品;对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困难党员14人进行了慰问;干部自发组织,自费为帮扶对象购置衣服、劳保、生活用品。

二、开展文艺活动,助力扶志扶智。今年,市XXXX持续践行去年向各文艺家协会、县区XXXX发出的《文艺扶贫倡议书》,结合开展的“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在全市扶贫一线陆续开展采风创作、慰问演出、艺术展演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自信、自觉、自助”意识。以市剧协、音协、舞协开展的扶贫慰问演出系列活动,把身边的扶贫故事创作编排成节目搬上了舞台。市书协、美协、摄协开展了采风创作和展览活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把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在扶贫村组织开展传播优秀家风家训活动,以此激励贫困群众培养志气,树立信心,提振精神。在市XXXX帮扶的水碓村建立的文艺培训基地,各文 艺家先后组织了2次广场舞培训,成立了乡村舞蹈队。组织市作协成员深入基层,创作出一批反映脱贫攻坚的纪实文学、故事剧本、散文、诗歌等。以水碓村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为内容,在《衮雪》上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提高了水碓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强化宣传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今年,市XXXX在全市开展的文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中,让群众在享受和参与文艺活动的同时,充分了解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感受到全社会关心帮扶贫困户的温暖。利用中省市媒体,各级各类文艺刊物,两微一端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宣传网络,使文艺扶贫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市XXXX微信公众平台“XXXX文苑”也相继推出的文艺扶贫活动。市XXXX机关刊物《衮雪》先后推出了“脱贫攻坚看XXXX”主题征文活动,反映了一大批在全市扶贫一线中涌现出的生动故事和感人事迹。

篇2:脱贫攻坚亮点工作

白水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渭南唯一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辖7镇1办,124个行政村,30万人口。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讲话精神和中省市各级领导安排部署,戮力同心、砥砺前行,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共识别贫困村63个,贫困户12749户,贫困人口39938人。2016年已退出贫困村20个,完成7208户21870人如期脱贫;2017年通过数据核实贫困村43个,贫困户6536户22223人,年底退出贫困村15个,脱贫5893人;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村20个,脱贫7330人;2019年计划退出贫困村8个, 脱贫2703人;2020年计划6297人脱贫,全面实现脱贫路上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聚力四五

六、矢志新崛起”战略布局的主要抓手,设立了八个脱贫攻坚主战区,县级领导分别挂帅,按照“严、实、新、尊、合”五字要求和“12345”目标指挥作战,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督查组和“八办五组”专项工作办公室。构筑了一套完整的脱贫攻坚体系,探索出两项创新模式,组建了三支战区先锋队,实施了四个全面覆盖。搭建了双创中心和县指挥部贫困户大数据平台,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县镇村三级指挥作战和第一书记“四支队伍”现场考勤、查岗及视频通话等功能。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和“三级书记”责任制,充分发挥“四支队伍力量”优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指挥作战室,制作悬挂贫困户分布图、产业分布图、干部帮扶图等,分片挂图作战,确保年底如期完成各项减贫脱贫任务。

一是构筑了一套完整的脱贫体系。全县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举县一致凝心聚力抓脱贫,从上到下强化落实拔穷根。一是构建四大体系,即夯实组织体系,细化工作体系,严格推进体系,强化保障体系,从搭建四梁八柱的总体架构开始,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完善。二是突出四项重点,即聚力产业扶贫,加快移民搬迁,扩大就业创业,强化教育健康扶贫,保证了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深入探索出两项脱贫工作创新模式。

1、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扶心为先导。创新实施“脱贫攻坚扶志心连心超市”、“脱贫攻坚扶智教育资助”和“脱贫攻坚扶心就业创业”三个扶贫模式。建立了各镇办扶贫心连心超市,定期组织开展评比打分和积分兑换活动,从而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真正起到扶贫先扶志、扶智、扶心的作用。

2、党建引领,三产融合,加快脱贫步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产业、果园托管等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跨界融合,逐步形成“三产融合、三变带动、党建引领、廉政助推”为一体的脱贫综合体。林皋镇许道村首创“1名党员+10户贫困户”的 “党建+脱贫”模式,已使57户贫困户摆脱贫困。林皋村依托地理优势,围绕“两山一湖”作文章,探索形成了“旅游+脱贫”模式。尧禾镇美华公司通过建立“果园托管”、“产品入股”、“现金入股”等帮扶模式,已托管果园362户1400余亩,果农亩均增收800多元。

三是组建了“三支脱贫攻坚战队”。

1、组建脱贫攻坚战地先锋队。将7镇1办设立的八大战区作为八个脱贫攻坚战地先锋队伍的主战场,县级各领导作为战区的指挥员,充分调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各级包联部门和“四支队伍”力量,全面扎实开展驻村联户工作。

2、组建脱贫攻坚战地医疗队。全县设立了八个战地医疗指挥部,抽调100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108个战地医疗队,全面搭建县、镇、村三级医疗救助网络,对全县因病致贫户2518户2930名患者医疗救助包联全覆盖,实行一人一卡,一人一档管理制度,真正使医疗救助政策落到实处。

3、组建脱贫攻坚战地宣传队。开展八支“脱贫攻坚宣传指导队”,深入各镇村组,利用宣传车、村广播、宣传单、横幅、文艺节目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和脱贫指导工作,持续开展“脱贫之星”评选和“脱贫内刊”宣传等工作,在全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实现脱贫攻坚“四个全覆盖”。

1、产业扶持全覆盖。结合全县苹果产业优势,贯彻“一

企帮一村,一产扶一户”基本策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从而实现全县6536户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

2、人居环境全覆盖。对除去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危房改造户以外的贫困户开展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全覆盖,将符合人居环境改善条件的贫困户进行现有住房粉刷修缮、庭院地面硬化、水电路改造、居住环境治理、小型养殖场所搭建等,从而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脱贫自信心。

3、互助协会全覆盖。深化互助协会新内涵,强力推行“五个到位”,实现全县124个行政村互助协会全覆盖。截止目前已实施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村74个,入会总户数达2840余户。

4、结对帮扶全覆盖。按照八大战区指挥作战,八个先锋队伍一线作战部署的总基调,分配124个包联部门对全县124个行政村驻村作战全覆盖;安排30余名县级领导、471名科级领导、744名股组级干部、3150名基层干部和124名第一书记、576名驻村干部与6536户贫困户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

篇3:以督查巡查倒逼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俗话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不管决策多好、思路多清,如果不付诸实施,不执行到位,一切都会成为纸上谈兵。而保障决策部署真正贯彻落实,督查巡查是重要的方法与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曾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脱贫攻坚要实行最严格督查问责。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明确督查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推动工作落实;巡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从根本上促进工作措施落实落地。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通过加强督查巡查来推动各级各部门工作和责任的落实。

要通过建立健全督查巡查机制,以目标倒逼任务,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查巡查倒逼脱贫攻坚责任制落实,使脱贫攻坚工作有人抓、疑难问题有人解,切实解决脱贫攻坚“怎么落实、谁来落实、何时落实”的问题,做到脱贫攻坚定人头、定目标、定时限、定要求,打造无缝衔接的责任链条。

要通过加强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决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落实的保障在于督查巡查。在脱贫攻坚的非常时期,要采取直达末梢、进村入户的督查巡查,看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看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情况,看脱贫项目落地的真实情况,在执行末端发现问题,在落实终点把握问题,倒查掌握干部抓落实的态度和力度,倒逼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对落实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或弄虚作假的干部,要问责追责,不出力,就出列。把脱贫攻坚的责任传导到各级各部门,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脱贫攻坚抓在手上、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

要通过加强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真正查摆问题完善措施。督查主要针对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情况,脱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减贫任务完成情况、特困群体脱贫情况,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情况,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到位及精准脱贫使用情况等;巡查主要针对干部在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方面存在失职渎职,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贪占挪用扶贫资金,违规安排扶贫项目,贫困识别、退出严重失实,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以及违反贫困县党政正职领导稳定纪律要求和贫困县约束机制等。通过督查巡查,找差距、找原因、找对策,对督查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通报批评,点名点姓、见事见人。

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是一项工作手段和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倒逼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促进各级各部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4:转移就业助脱贫工作亮点纷呈

该县主要做法:一是建基地,产业项目带动一批。在融安县大良镇山口村木林屯创建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200多亩(巨峰葡萄种植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群众就业创业。此外,还有1个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浮石香杉工业园区)正在申报中,目前已有8家企业在建。

二是教一手,技能培训提升一批。今年全县已开办技能培训班19期,782 名学员参加培训。另有93名贫困户“两后生”就读柳州市医药制剂技校和柳州市技工学校。同时,充分收集全市各企业用工信息,编辑成《就业服务信息》,免费提供给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和建档立卡户。今年以来,已开设创业培训班27期,共培训 810人。同时,积极做好创业项目征集和推介工作,目前已储蓄有创业项目10余个。结合贫困人口的分布地域特点,进行针对性技能提升培训。

三是搭一桥,劳务市场推介一批。该县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就业培训信息,印发相关资料1万多份,制作务工信息手册1.7万本,通过城市在线、星空快讯、雄基广告发布快讯和中国移动融安分公司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3万人次,制作了两期2016年融安县“春风行动”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专栏和20条横幅。积极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就业创业服务活动为载体,为贫困人口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在今年“春风行动”的就业招聘洽谈会中,邀请区内外60多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1000余名贫困家庭贫困人口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目前,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已劳务推介转移贫困人口就业3000多人。

四是扶一把,创业扶持带动一批。今年融安县本级财政已落实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基金200万元,加上自治区下拨的专项基金,担保基金总额已达344万元。截至2016年9月底,融安县已有320人提交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其中农民工234人,失业人员86人),目前已核查完毕并移交贷款银行142户,银行已放贷53 户、发放贷款合计336万元(其中农民工38人共248万元;失业人员15人共88万元)。至今年二季度未,共贴息贷款52笔,金额51331.98元;创业贷款人员涉及日用品销售、服装销售、餐饮服务、养殖、种植等行业。

篇5:村级脱贫攻坚特色亮点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村“两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安居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各项政策,认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扶贫项目,全村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绩。现将**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特色亮点汇报如下:

一、全力推进整村项目,秀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1、公共项目建设情况:**村属“十三五”贫困村,2016年立项批复6个项目,涉及资金120万元,已完工6个;2017年批复40个,涉及资金674万元,其中第一批项目10个,涉及资金125万元,完工10个;第二、三批项目30个,涉及资金549万元,已完工24个(其中取消6个)。

2、贫困户分户项目建设情况:通过摸底,我村共有22户贫困户需要实施分户项目。今年1月份以来,我村率先着手实施贫困户分户项目,目前我村贫困户分户项目已顺利完成。

3、秀美乡村建设情况:大力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全村共拆除空心房36000平米,并通过市级验收。实施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我村获得市“森林村庄”荣誉称号。沿国道两侧实施屋顶“平改坡”工程,该项目覆盖群众80户,共7495平方米,目前已完工66户。全村设有保洁员6个、垃圾集中收集点14个,对25户以上(含25户)自然村实现了全覆盖。

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

1、在发展传统烟莲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一户一亩果蔬、一户一亩鱼塘、一户一亩观音树”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一户一亩果蔬”:流转土地40亩、建设大棚24个,种植百香果、西瓜等特色水果以及蔬菜,贫困户反租倒包7户;依托润生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70余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23户,每年增加租金收入600元),带动39户贫困户“一户一亩”种植蔬菜,合作社统一回收的方式,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一户一亩鱼塘”:流转15亩土地,为11户贫困户统一挖好鱼塘、免费提供鱼苗、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实现贫困户增收。“一户一亩观音树”:该村流转林地20亩,由村统一打好条带、免费提供树苗、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为20户贫困户创收。

2、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我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全村共改造高标准农田900余亩,项目完工后,将使我村发展产业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三、培育致富带头人,发挥致富能人的先锋模范作用。1、2017年,我村共选派6人参加了致富带头人培训,其中2名村干部培育成为致富带头人,把2名致富带头人选树成为第十届村委员候选人。

2、成功申报市“三培两带两服务”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党员、致富能人在帮带农民致富、发展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扶贫工作,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距实现全村全面脱贫还存在一定差距,我村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扶贫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为核心,狠抓六项行动落实,全面推进**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实现2018年与全县同步脱贫的工作目标。

篇6:脱贫攻坚亮点工作

X市X区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探索实施“三个三”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大行动”稳脱。开展村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创新“众筹”模式,实施“众筹”项目X个,带动X个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全域土地流转,探索“三变三化三集中”,提高“造血”能力。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X余亩,X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开展“村村到”大调研行动。发挥脱贫攻坚中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X年定为基层党建“攻坚突破年”,在全区X个村中开展“村村到、找短板,抓落实、求突破”工作调研,从村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等X个方面入手,细分X小项,全面摸清村班子现状,找出贫困村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

开展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行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将全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列入重大建设项目范畴,按照“新建一批、利用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投入资金X余万元,累计完成X多个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实现X个省定贫困村、X个市定贫困村全覆盖。

“三项机制”保脱贫。实施“X+X”包联机制。出台《关于组织开展“X+X”包联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每一个贫困村,指定X位区级领导、X个区直部门、X名第一书记、X位乡镇干部、X个骨干企业定点帮扶,推动各类力量向扶贫一线聚焦。X年以来,累计为基层协调、争引各类项目X个,争引资金X余万元,新建、修缮水利项目X个,整理、改造道路项目X个。

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坚持教育培训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倾斜,将脱贫攻坚业务知识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加强谈心谈话,结合“村村到”工作调研,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与干部面对面开展谈心谈话,倾听干部心声,纾解不良情绪。制定《X区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明确合理容错情形,旗帜鲜明地为在脱贫攻坚一线敢于担当的干部鼓劲撑腰。

落实激励鼓励机制。加强政治激励,坚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尺,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赛场”。近年来,X余名扶贫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加强物质激励,开展“X面红旗”争创活动,从脱贫攻坚等X项工作中评选出“红旗村”,每获得一面红旗,党支部书记岗位补贴每月上调X元,其他村“两委”成员每月上调X元。

“三路人才”助脱贫。锻造“管理人才”。引导村级党组织将后备干部编入村重点工作攻坚组,结合其实际能力和特点,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一线工作岗位中设置相应实践岗,有针对性地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今年以来,累计有X名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反响较好的在外人才被纳入后备人才库。

培育“乡土人才”。充分发挥党校优势,通过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特色林果、农机维修等专业课程,分批、分类对扶贫工作队、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着力为脱贫攻坚积蓄“人才力量”。实施“X雁归·乡情引才”工程,建立X籍在外人才数据库,广泛吸引X籍人才回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

篇7:脱贫攻坚亮点工作

2020 年是我县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盟委、行署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圆满完成脱贫摘帽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 2020 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区、盟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上三级反馈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为统领,按照“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保脱贫”工作思路,坚持现行目标标准和问题导向,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实施脱贫攻坚“清零达标”专项行动和政策落实“回头看”,集中攻克深度贫困,持续提高施策质量,进一步巩固减贫成效,实现 5300 人以上贫困人口减贫任务、66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摘帽目标,为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工作要点

按照照单全收、举一反三原则,认真做好中央第八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自治区巡视和盟委巡察等上三级反馈脱贫攻坚方面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围绕脱贫摘帽任务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严格把握精准识别退出标准程序。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脱贫质量不高、贫困识别退出不精准、精准识别把关不够严等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错评户和错退户、贫困户识别退出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盟级层面查摆出脱贫不稳定不持续、档案内容与实际不符等问题。

1.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严格控制“四率一度”关键指标,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指标,做好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错识率、错退率、漏识率控制在2%以内,力争做到“零控制”。

2.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开展错退漏识和动态调整数据差错清零行动,对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开展“回头看”,及时纳入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

3.强化扶贫档案软件建设。按照“全、简、精、实”要求,加强对县、乡、村、户四级档案进行规范整理和完善,核实更新基础数据信息,确保档案内容齐全,系统数据准确。

4.加快扶贫数据平台建设。进步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平台数据系统建设工程,切实发挥大数据平台统计、决策功能,实现大数据系统建设达标。

(二)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扶贫资金监管有待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存在不足等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挪用扶贫资金用于平衡预算、扶贫资金管理不严格等问题,盟级层面查摆出扶贫小额信贷和资金管理、资金和项目未充分发挥效益等问题。

1.强化资金整合使用。计划整合资金 2.9 亿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 2 亿元,外部资金 0.9 亿元。组织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专项审计行动,清查梳理扶贫资产资源,确保扶贫效益可持续。

2.推进项目库建设。完成 2018 年已实施项目和 2020 年《项目实施建议书》编制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规划审批进度,建设高质量项目库。

3.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定期对滞留扶贫资金情况开展自查,查出一笔、整改一笔、销号一笔。项目安排从项目库中提取,加大项目实施公开公示,开展跟踪审计和及时评审,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使用安全。

(三)深入推进京蒙协作。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不力、京蒙扶贫协作项目建设较为滞后等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京蒙协作结对帮扶推动不力问题。

1.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2018 年项目全部竣工。组织好 2020 年批复项目,做到当年项目开工率 100%,资金使用率 100%,确保 80%以上帮扶资金用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上。做好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强化项目公告公示,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效益。持续做好京蒙扶贫协作项目库建设,做到“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施一批”。

2.实现北京企业落地。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我县“xx 小米”“兴安盟大米”“五谷杂粮”等特色产业优势,做好“绿色”“有机”等文章,完善产业链,打造生态圈,吸引北京企业到我县进行投资考察、洽谈合作。

3.加快扶贫平台建设。以产业园区、扶贫车间为主,加快扶贫平台建设,年底前至少建成产业园区、扶贫车间各一个。

4.抓好农畜产品和劳务进京。积极争取北京房山区支持,积极参加北京方面的农畜产品展洽展销会和招聘会,切实拓宽绿色农畜产品和劳务进京。

5.打造亮点工作。在完成人才交流、劳务协作和携手奔小康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创新,建成一批带贫成效好、市场前景好、规模效益好的典型示范项目和工作方法,至少打造 3 个工作亮点。

(四)集中攻克深度贫困。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扶持深度贫困村政策落实缓慢问题。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瞄准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统筹安排足够资金,提前办理前期手续,确保项目尽快建成见效。保证每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少于200 万元。危房改造、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和产业扶贫等项目要优先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村容村貌。

2.推进产业发展进程。落实每个深度贫困村 20 万产业

引导资金,项目验收合格后,每村再奖补 30 万元。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项目采取奖补资金、扶贫贷款和适当贴息“一补一贷一贴息”措施,打造一批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每个深度贫困村至少规范发展一个农民合作社,实现“一村一社一产业”目标。

3.搭建电商小院。在全县 26 个深度贫困村建成 100 个电商小院,大力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和服务,通过私人定制小菜园、共享经济、线上销售、订单式种植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将自家庭院种植的果蔬触网销售,努力扩大贫困地区农特产品、旅游产品的网上销售规模,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五)切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一些干部习惯于输血式扶贫、造血式扶贫意识不够强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群众宣传教育和发动工作做的不到位、贫困户内生动力调动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问题。

坚持“智志双扶”并重,深入实施“扶贫扶志•新时代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 xx”工程和“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三大工程”,持续开展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积分争星”行动,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户发挥主体作用,提升“精气神”。抓好政策宣讲,通过组织脱贫攻坚农民夜校、“六进村”、扶贫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等,进一步宣传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提高农民政策知晓率。抓好分期培训,充分利用农民技能培树进训基地,对农

民开展分期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切实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和“技能短板”。

(六)强化提升施策质量。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扶贫举措不够精准、部分扶贫政策未落地生效、措施到户不够精准等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政策知晓度低、有的脱贫攻坚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到户到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扎实推进“六清零”“四达标”行动。“六清零”:“脱贫攻坚到户政策未落实或执行有偏差清零”、“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扶贫产业项目未覆盖和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兜底政策未覆盖清零”、“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村清零递增”、“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清零”、“实现贫困村未通动力用电、贫困户生活用电未达标清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清零”六个专项行动,“四达标”:“实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平台数据系统建设达标”、“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贫困县镇村两级卫生院(室)设备、人员、药物等基本医疗服务达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完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改造,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控辍保学达标”四个专项行动。

1.产业扶贫方面。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产业模式单一、同质化问题突出等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产业扶持没有

做到精准施策、产业施策效果不明显、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不到位等问题。

1.发展到户扶贫产业。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在产业施策全覆盖基础上,继续施行“菜单式”种养扶贫产业和资产收益式扶贫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牧场”、致富能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全面巩固和提升产业脱贫成效。注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业扶贫产业,“菜单式”扶贫产业带动贫困人口比例达 65%以上。发展禽类养殖项目。投入资金 300 万元,对发展禽类养殖产业贫困户进行奖补,计划带动贫困养殖户 2283 户。实施“放母收羔、放母收犊”项目。由政府提供平台,银行提供贷款,贫困户(农户)将贷款抵押给企业,企业提供能繁母畜和免费改良服务,并负责回收幼崽,贫困户(农户)庭院饲养,增加收入。发展生态扶贫产业。续聘生态护林员 879 名,带动贫困人口 2147 人,人均增收 4094 元。加大产业技能培训力度。投入资金 311 万元,培训贫困户 756 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加强产业后续服务。加强改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家畜诊疗改良 120 服务中心功能,与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提升改良服务能力。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每村从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当地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中选聘 1-2 人担任产

业指导员,重点在政策宣讲、技术指导协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指导服务。

2.发展村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落实土地延包政策,鼓励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土地流转规模达 50 万亩以上。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示范家庭农场,鼓励依法组建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的合作社。年内培育盟级规范合作社 30 家。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试点先行,由点及面,完成整县推进任务,并通过自治区验收。丰富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形式,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形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业”。鼓励临近县城村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功能服务型集体经济。扶持山水秀美村屯挖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打造自然资源型集体经济。帮助企业入驻村屯发挥龙头优势,优化农企利益联结,推进产业合作型集体经济。推动传统种养村屯发挥基础条件优势,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造股份合作型集体经济。引导空心村屯发挥资产富集优势,盘活闲置资金资产,打造资产入股型集体经济。逐步推动村集体经济由单纯土地发包向多种经营模式转变。

3.住房保障方面。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资金拨付率普遍较低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慢、危房改造质量低、进度慢等问题,盟级层面查摆出贫困户住危房等问题。

(1)完善农村住房改造工作。开展危房清零“回头看”行动,全面加强住房监测,确保 2018 年尾欠工程全部完工,住房安全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实施农村安全住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在确保住房安全的基础上,提升贫困群众生活居住状态,让贫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284 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同步搬迁人口 351 人。建设县城集中安置点 1 个,安置 1162 人,建设幸福院 4 处,安置 122 人。强化后续产业扶持,拓展配套产业形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任务清零。同时,对已经搬进贫困户进行严管,清退户收回搬迁楼。

4.教育扶贫方面。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教育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

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以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提高教育素质为重点,实施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控辍保学达标工程,强化工作举措,杜绝建档立卡学生辍学。

5.健康扶贫方面。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健康扶贫工程实

施进展缓慢、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健康扶贫政策没有做到实现全覆盖、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条件,达到每个乡镇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标准化卫生室。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补偿政策,严格执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及盟内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制度。动态掌握健康扶贫对象,建立工作台账,落实“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实现精准医疗,精确施治。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贫困人口转诊转院备案制度。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确保完成国家确定的 24 种大病贫困患者集中救治工作,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应签尽签。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提高群众防病能力,引导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6.生活兜底救助方面。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不顾标准滥用低保兜底、一兜了之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低保评定等生活救助政策落实还不够精准、个别脱贫户在取消了低保政策后容易导致返贫等问题,盟级层面查摆出部分取消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生活救助扶贫政策应及时纳入生活救助范围问题。

严格落实“三类人定额补”的政策,做好低保与扶贫两

项制度衔接工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纳入低保,将符合贫困户条件低保户纳入贫困户”的双向纳入要求,用足用好政策,确保特殊困难群体稳定脱贫。开展特困供养对象生活状况排查工作,将监护责任缺失、生活状态不达标的特困供养对象动员集中供养,实现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兜底政策未覆盖清零。

7.金融扶贫方面。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有的扶贫小额信贷发放不规范、有的贫困户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策知晓率低等问题,盟级层面查摆出扶贫小额信贷和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

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宣传力度,侧重对内生动力较强的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确保有贷款意愿、有产业项目、有还款能力、符合银行条件的贫困户获得贷款支持,全年计划投放扶贫小额信贷 0.2 亿元。实现农村信用评级全覆盖、金融扶贫政策实施全覆盖、金融服务到村全覆盖,“扶贫保”全覆盖。强化风险防控,及时清缴欠款,建立完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确保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安全,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8.就业扶贫方面。

(1)实施就业扶贫援助就业行动,结合京蒙扶贫协作工作,开展 5 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

(2)实施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行动,积极沟通协调县内

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筛选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依托现有扶贫车间,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结合京蒙扶贫协作,鼓励北京企业在我县落地,积极沟通已落地的北京企业,深化京蒙协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3)实施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行动,以京蒙扶贫协作为契机,利用北京扶贫的优势资源,针对我县贫困劳动力不同的培训需求,开展保洁员、养老护理员、俗厨、面点等工种技能培训。

(4)实施创业扶持带动就业行动,全方位推进创业扶持,提供针对性创业服务,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创业培训和指导、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等方面予以支持。通过创业扶持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实现“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

9.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撤并村公路和街巷硬化项目建设,确保如期竣工。严格落实《兴安盟行政公署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

10.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方面。投资 2048 万元,实施东山变电站改造工程 0.3 公里。投资 6085 万元,改造、新建 10千伏线路 147.6 公里,低压线路 170.8 公里。

11.光伏扶贫方面。建设完成 25 兆瓦村级光伏电站项目。

根据我县贫困村、贫困户规模与分布,结合社会经济状况、能源资源、电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等条件,按照国家光伏扶贫工作要求,建设联村电站 10 个,关联 145 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4222 户。

12.旅游扶贫方面。以“全域旅游、四季 xx”为中心,以“休闲度假游、采摘体验游和乡村特色游”为重点,以“过境旅游、浪漫花海、多彩冬季”为特色,打造 xx 旅游名片。修编《xx 县旅游总体规划》,新编《xx 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四镇八村”旅游特色小镇、特色村寨建设,高标准抓好乡村旅游示范点 5 个以上。成立旅游协会,加强精品游线产品营销,积极参加旅游招商推介展会,举办冰雪节、采摘节等旅游推介活动12次以上,旅游收入和人数增长20%以上。

13.电商扶贫方面。搭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宣传并鼓励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培训和公益讲座,培养电商人才。建设非遗孵化器,将剪纸、根雕、草编等非遗产品打造成爆品网货,依托企业深入村屯进行培训,有效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依托京蒙协作,建设参观及品鉴为一体的芦花鸡、斗鸡、大雁、苏尼特羊养殖基地和杂粮杂豆种植基地,打造小杂粮品牌,统一种植、统一回收,形成生产销售一体的种、养殖模式,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利用乌兰图雅代言效应,形成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品牌,举全县之力向外推介 1-2 个品牌,对接北京商标

注册企业,注册统一商标,力促品味 xx 特色商品上行销售。

(七)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攻坚责任。国家层面曾指出存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到位、帮扶工作不实问题,自治区层面提出存在落实主体责任有差距、驻村帮扶不深不细、扶贫领域监督执不够到位问题。

1.切实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作用。根据人员工作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完善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切实发挥好全县脱贫攻坚领导核心作用。各专项推进组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分兵把口、各司其责,形成攻坚合力,纵向做好上传下达,横向建立协调联动,盯办任务落实。

2.全面压实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责任制,县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书记遍访贫困户。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好遍访工作,建立领导组抓指挥、工作组抓推进、包村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抓帮扶、村“两委”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大格局。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管理机制,落实队员保障措施,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生力军作用。在“争星积分”活动的基础上,探索推广公共管理、环境治理、设施护理等村级事务自治管理模式,实行“务工记分、工分挣钱”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公共管理有偿服务的运营模

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由村集体经济支付劳动报酬,积极引导贫困户广泛参与,互助互帮,务工获酬,激发群众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打造“不走的工作队”,提高村级事务自治管理能力。

3.汇聚帮扶强大合力。加强定点帮扶工作。协调中央部委、8 家厅局单位、28 家盟直单位做好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帮扶档案,提升帮扶成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相关工作,持续开展“百企进百村”结对帮扶活动,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产业、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强化脱贫攻坚宣传力度。挖掘选树一批自主脱贫致富、干部帮扶、驻村工作等扶贫方面的先进典型,利用各界媒体,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展示脱贫攻坚成果,激励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脱贫攻坚,调动社会各界级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4.着力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扶贫资金滞留、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作为巡察、督查工作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转型向督查和明察暗访,系统清除作风问题形成根源,较真碰硬压缩作风问题滋生空间,切实推动各地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和责任担当,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明显改善。开通县长扶贫信访热线电

话,及时受理和解决 12317 等信访电话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落实好信访问题处理专项考核办法。

三、工作方法和步骤

按照贫困县摘帽验收程序,将全年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集中攻坚阶段(3 月 1 日-8 月 31 日)。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贫困村出列和贫困人口脱贫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排查结果,按照存在问题类别及数量,通过实施问题整改系列行动,分类整改、分段考核。

第一阶段(3 月 1 日-3 月 31 日),集中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广播电视、手机信号、产业施策等问题整改工作。

第二阶段(4 月 1 日-4 月 30 日),集中推进基本医疗、生活用电、产业施策、村集体经济、饮水安全等问题整改工作。

第三阶段(5 月 1 日-6 月 15 日),集中推进住房、交通、产业施策、村级活动场所、村集体经济等问题整改工作。

第四阶段(6 月 16 日-8 月 31 日),集中推进住房、交通、村级活动场所、村集体经济等问题整改工作。

(二)自查验收阶段(9 月 1 日-10 月 30 日)。组织各有关部门启动编制各项扶持政策的自查方案,开展自查查工作,上报自查报告,并向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交退出申请。

(三)迎接上级验收阶段(11 月 1 日以后)。进一步完

善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软件档案,随时准备迎接盟、区、国家各级脱皮摘帽验收评估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全县上下要坚决扛起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到全局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鲜明态度和坚决措施,全力以赴推进问题整改。以聚焦短板、攻坚克难的工作导向,强化各级干部打硬仗的拼劲、韧劲和狠劲。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攻坚合力,层层夯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以决战决胜之势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明确责任分工,抓好问题整治。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全面建立起领导组抓指挥、工作组抓推进、包村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抓帮扶、村“两委”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大格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织)书记抓扶贫作用,要站在一线、干在一线,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充分发挥包片、包村领导联系乡镇、村指导作用,各包片、包村责任人要带头落实包联责任,亲自带队、靠前指挥,出思路、想办法、解难题、促整改、抓落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各专项推进组、行业部门扶贫部门参谋助手作用,要根据脱贫攻坚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向党

委政府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纵向做好上传下达,横向建立协调联动,盯办任务落实。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生力军作用,驻村工作队员要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当好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员、脱贫致富组织员、脱贫攻坚战斗员、项目资金监管员、志智双扶引导员、动态调整统计员。

(三)严守整改时限,狠抓督促落实。要求各乡镇、部门对照整治任务和要求,制定整改清单,明确责任目标,细化时间节点,倒排整改时限。能够立即解决的,要立行立改、立竿见影;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要细化整改措施、限定期限,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治任务;需要长期推进的,要制定完善制度,做到常抓不懈。县委政府将以最严格的脱贫攻坚考核制度,从严考核各乡镇、部门、驻村工作队及干部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建立常态化约谈,切实前移关口、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篇8:脱贫攻坚亮点工作

调研组一行查看全南县社迳乡玉米产业扶贫基地

根据省办的统一安排和要求,10月12日-19日,笔者对定南、全南、龙南、信丰四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调研。通过对这四个县脱贫攻坚组织领导重视程度、贫困对象确定的精准度、脱贫政策落实的力度、组织实施的工作进度和贫困群众的认知和满意度进行阶段性督查调研,笔者感到:四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部署,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精确瞄准对象,精细制定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层层压实责任,做了大量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工作,脱贫减贫工作成效明显。四县虽然都是非重点县,但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亚于重点县。县、乡、村脱贫攻坚氛围浓厚,脱贫攻坚政策深入人心。特别是从贫困户的言谈中,都充满了对党和政府脱贫帮扶工作的感激之情。

一、基本情况

督查调研以县级制定的政策措施、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十大工程”实施为主要内容,通过“听、查、看、问、访”等方式,开展督查工作。“听”,听取被督查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查”,对照督查方案要求,逐项逐条地查阅了县级制定的相关文件和档案资料;“看”,实地查看了2016年度十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问”,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其中2016年脱贫的村2个,非贫困村1个,通过现场询问村组干部和“第一书记”,了解驻村帮扶工作落实情况。“访”,随机抽查走访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现场比对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情况,采取访谈和随机电话询问帮扶责任人的方式,核实结对帮扶贫困户家庭情况,及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一)贫困户情况

四县共抽查了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39人。从抽查的贫困类型来看,相对贫困的31户,占88.6%,绝对贫困的4户。从致贫原因看,有21户是因病因残致贫,占60%,但多为家里有一个慢性病人或一个残疾人,家庭总体条件不算很差;5户因意外事故家中壮劳力去世,小孩年幼致贫,占14.3%;4户缺资金缺技术致贫,占11.4%;3户是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或子女未尽赡养义务致贫,占8.6%;2户因家庭多人因重病、残疾而极度贫困,靠低保和救助维持基本生活,占5.7%。在访问的贫困户中,有21户享受了低保,占60%。另有40%没有享受低保,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条件还好,都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只是因家中有一人生病或残疾、或子女上学负担重,在村里相对困难,才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其他成员则没有享受低保政策。

(二)2016年项目实施情况

四县共抽查12个行政村2016年项目62个,其中:产业扶贫项目(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1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7个,村庄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2个,就业扶贫项目2个。抽查项目开工52个,总体开工率83.9%,完工28个,总体完工率45%,分别为:

定南县项目18个,产业扶贫项目5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个,村庄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个,就业扶贫项目1个。开工8个,开工率44.4%,完工6个,完工率33.3%;

全南县项目20个,产业扶贫项目(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3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3个,村庄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开工20个,开工率100%,完工6个,完工率30%;

龙南县项目9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个,村庄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开工9个,开工率100%,完工5个,完工率55.6%;

信丰县项目15个,产业扶贫项目(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3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个,村庄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就业扶贫项目1个。开工15个,开工率100%,完工11个,完工率73.3%。

抽查项目的总体完工率不高,主要原因:一是受上半年雨水较多的直接影响,二是正值县乡换届,干部人员调整密集,客观上也影响了工程进展。

(三)驻村帮扶工作情况

四县驻村帮扶工作实现全覆盖。定南县全部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共119人,省级贫困村进驻帮扶工作队25个,派出结对帮扶干部2560人。

全南县全部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共94人,省级贫困村进驻帮扶工作队8个,派出结对帮扶干部2104人;

龙南县全部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共105人,省级贫困村进驻帮扶工作队22个,派出结对帮扶干部2716人;

信丰县全部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共262人,省级贫困村进驻帮扶工作队14个,派出结对帮扶干部3556人。

(四)涉农资金整合情况

四县按照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要求,均制定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方案,明确整合资金用途。

定南县已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76亿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

全南县统筹整合涉农项目4项,占整合项目的33.3%,资金1.7亿元,占整合资金的26.9%;

龙南县计划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共6.8亿元,用于制约脱贫攻坚关键环节的精准投入;

信丰县统筹整合16项涉农资金4.2亿元,已安排扶贫项目1.78亿元。

二、基本评价

通过这次督查调研,不但全面了解了这些县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和工作推进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而且发现了这些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和新亮点。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

四个县都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县精准扶贫办公室,乡(镇)、村设立了扶贫工作站,县财政统一安排3-5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龙南县在已成立县精准扶贫办的基础上,将县农房办人员整体并入,由4人增加到10人,进一步配强了人员力量,安排了50万专项经费和2辆公务车。信丰县安排县精准办工作经费100万元,乡镇扶贫工作站5万元,县扶贫办人员编制增加到17个。定南县安排县精准办50万元、乡镇扶贫办5万元工作经费。全南县安排每年每个乡镇扶贫工作站3万元专项经费,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四县普遍建立了精准扶贫微信群,全县帮扶干部每天在群中晒进度、谈症结、曝不足,促进工作,交流经验,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

在定南县龙塘镇长富村幼新电子厂(扶贫车间)了解贫困户务工情况

(二)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

四个县围绕脱贫目标,制定了县级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精准脱贫退出办法、脱贫攻坚考核办法、脱贫攻坚总体实施方案及十大工程实施子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压实了责任。信丰县、龙南县出台脱贫攻坚考评办法,加大考核检查力度,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表彰奖励和干部选拔上倾斜,对履职不到位的严厉惩处。

(三)贫困户识别比较精准

贫困户识别工作是脱贫攻坚最关键的基础性工作,督查组把这项内容作为督查重点,随机抽查了35户13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通过对照系统内的贫困户信息和发放的“一证两册”,35户贫困户无张冠李戴情况。通过仔细询问贫困户家庭情况、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干部帮扶工作和脱贫措施等情况,并作了详细记录,未发现精准识别和帮扶措施有颠覆性错误,可以认定所抽查的35户贫困户识别精准率达100%,同村群众也都对识别对象表示认可。说明了这四个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识别工作扎实到位。

(四)宣传公示和档案资料规范

四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宣传公示和档案管理工作都较为重视,县乡村脱贫攻坚规划、产业基地公示受益贫困户信息、村级脱贫攻坚项目公示、档案管理等都比较规范到位,营造了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尤其是全南县的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基础档案资料完整规范,抽查的乡村两级都按十大工程分类归档有关材料。

(五)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帮扶工作基本落实

四县的第一书记派驻、帮扶工作队进驻和干部结对帮扶等工作实现全覆盖。督查组抽查了四县共9个行政村,第一书记均在岗在位,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积极开展工作,村级对驻村帮扶工作均为非常满意。抽取走访的贫困户全部有“一证两册”帮扶手册,详细记录了结对帮扶的措施,贫困户对帮扶干部工作均非常满意。尤其是随机抽取了信丰县、龙南县4名市委农工部、县环保局的结对帮扶干部的电话进行现场电话询问,帮扶干部对帮扶的贫困户家庭情况很了解,帮扶措施基本对应。

(六)脱贫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四县都制定了十大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脱贫工程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 产业扶贫形式多样,贫困户增收有保障。

四县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既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又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奖补力度,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四县都制定了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政策措施。定南县产业扶持补助项目达40多种,覆盖面广,补助资金直补到户,全县已申报产业项目的贫困户952户,通过验收领取补助501户311.1万元,平均每户享受补助6200余元。二是建立完善产业基地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四县普遍重视发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贫困户通过资金或土地等要素入股、订单收购和托管经营等模式,建立完善了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实实在在受益。信丰县农伯乐蔬菜专业合作社、龙南县渡江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定南县龙塘镇江西客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茶基地,全南县社迳乡甜玉米产业扶贫基地,都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向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技术、销售等综合服务,明确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收益目标,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特别是信丰县农伯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带动种植农户527户,其中贫困户67户。对贫困户蔬菜收购价高于一般农户,年终贫困户还可享受二次分红,户年均增收约5800元。三是拓展农旅一体产业基地扶贫新方式。龙南县“虔心小镇”、润诚石斛种植基地等农游一体的龙头企业,吸纳了一大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基地务工,平均月工资2000元左右。

2. 就业扶贫呈现亮点,贫困户稳定收入有渠道。

四县充分利用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吸引和鼓励返乡创业者在村组创办劳动密集型小工厂,一大批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定南县幼新电子厂位于定南县龙塘镇长富村,主要生产加工数据线,具有技术要求低、计件付酬和务工时间灵活的优势,吸纳了附近14名贫困户在厂务工,其中残疾人2人,还有数名耄耋老人,每人每月工资600-2800元不等。全县有此类就业扶贫车间143家,吸纳务工就业的贫困人口达858人。全南县共打造就业扶贫基地(车间)19个,吸纳贫困户881人就业。其中,县级就业扶贫基地4个,乡镇就业扶贫基地11个,就业扶贫车间4个。龙南县创办了县级就业扶贫福利厂,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做了简易手工产品生产岗位500个,设立了27个乡级外发加工点、26个村级扶贫车间,两年累计吸纳3381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信丰县大塘埠镇在和兴社区搬迁移民安置点建立就业服务站,引入企业发展来料加工,订单生产绢花,工艺简单,就业服务站定向招聘安置点的贫困户,吸纳了3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务工,月均工资1000元左右。此外,信丰县还通过现有企业和回乡创业能人创建的扶贫小工厂,安排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141人。

3.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展顺利,贫困户搬迁安置有着落。

实地抽查了四个县共9个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开工,定南县岭北镇横江社区集中安置点已完工,其它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可建成。四个县高度重视特困户搬迁难的问题,规划建设了一批兜底保障房安置点,实施交钥匙工程,统一装修,购置简单家具,确保特困户拎包入住。龙南县、信丰县2016年保障房安置点已基本建成。

4. 村庄整治步伐加快,贫困村退出有基础。

抽查四县共8个贫困村均为规划2016年度退出的村,从督查情况看,抽查的各村均制定了退出规划,大部分村都能按省办出台的贫困村退出指标,在村委会公示出相关项目及实施进展,挂图作战,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定南县鹅公镇大风村、全南县社迳乡老屋村、龙南县南亨乡圭湖村、信丰县新田镇铜锣丘村、古陂镇太平畲族村等行政村,村庄整治项目基本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

5. 金融扶贫创新机制,贫困户发展有动力。

四个县共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8个多亿,大力扶持贫困户以入股形式投入基地或自己发展种养。其中定南县14696万元,全南县9229万元,龙南县16300万元,信丰县40636万元。特别是龙南县创新机制,充分做好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的结合文章,贫困户申请“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入股到农业企业,旅游产业定期分红,贷款资金由企业负责归还,贫困户不承担风险,实现贫困户增收和企业发展双赢。龙南县宏昌商贸公司目前已与197户贫困户签订股权合同和劳务合同,每户贫困户以5万元贷款入股,公司按每年3200元标准给贫困户股权分红。定南、全南、信丰县也都采取多种模式,引导贫困户将“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投放到稳定可靠、收益有保障的产业基础或专业合作社,以入股加务工形式,确保稳定增加收入。

在全南县社迳乡当迳村委会与县乡村扶贫干部座谈

6. 健康扶贫效果显现,贫困户看病就医有底气。

四个县财政全额补助1562.4余万元,落实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和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每人标准90元),全面完善了“新农合、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大病救助”等四道保障线,极大降低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定南县新农合大病保险已补偿59人次64.88万元,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补助贫困户9人14.58万元。全南县设立了全南县贫困人员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窗口,已有86人次享受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补助,补助金额88万余元。龙南县根据本县实际,积极拓宽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等7家广东省优质公立医院为县外定点医疗机构,方便了贫困群众县外就医的医保结算,2016年累计为2046人次贫困群众减免(补偿、赔付)医疗费用1401.68万元。信丰县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已补助贫困人口32人、共69.7万元,为4万多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了贫困户免费健康诊治。通过四道防线保障,贫困人口报销比例达90%。所抽查的贫困村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所。

7. 教育扶贫完善体系,贫困学子就学有资助。

四县都出台了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加大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和对贫困学子的资助力度,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定南县累计落实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54人,发放各类资助金1610.66万元。全南县2016年共发放教育扶贫资金396.36万元,受益贫困学生4536人次。龙南县2016年累计向7970人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637.91万元,为1065名贫困学生办理助学贷款822.92万元,设立了圆梦助学专项基金,给予贫困大学生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补助。信丰县累计为9755人次贫困学生发放各类助学金950余万元,设立了奖教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子义务教育。

通过督查调研,虽然这四个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脱贫帮扶的各项政策深受贫困户的欢迎,但在抽查访问贫困户及贫困村、产业基地过程中,还发现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还不够细致。对贫困户不仅要从物质上帮扶,在过年过节送钱送物慰问的同时,而且要多从其精神和健康方面给予关心、关注。这样,才能帮到点上、帮到根本。如全南县中寨乡黄竹龙村贫困户林观元,儿子患有腿疾,却长期拖着不去医院检查治疗。龙南县渡江镇新埠村邓万胜自己2013年检查患上尿毒症,需每2天到县城做血透,已是半条命,大儿子在上高中但眼睛有些青光眼和弱视,小儿子为重度脑瘫患者,常年卧床在家,家中只有老婆一人在制衣厂不定期上班,全家靠低保和临时救助维持生活。他反映小儿子小的时候,他们还能用摩托车送到县里去做康复治疗。现在小孩长大了,他们搬不动了,只能放弃治疗。尽管这两户对帮扶干部的工作比较满意,但针对他们小孩这种情况,帮扶干部应主动做工作,督促林观元为小孩早日治病,帮助联系医院尽早就医,以免造成小孩今后的残疾。帮扶单位应主动帮助邓万胜送儿子到县里定期做康复治疗。

二是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有缺失。督查中发现全南县中寨乡黄竹龙村贫困户陈东明女儿2016年考上大学,但未享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入学资助金。县里的同志解释为,帮扶干部为其联系了县教育局,但没有落实,原因是今年的补助指标不够用。

三是有的贫困户种养产品销路无稳定渠道。定南县部分贫困户反映养殖的鸡鸭兔等家畜不好卖,大都只能靠自己挑到农贸市场上去卖,有滞销的情况。还有的贫困户因自身对养殖鸡鸭的防病防疫能力不够,导致养的鸡鸭病死大半。这也说明,单靠贫困户自己从事种养,不是稳定脱贫的根本出路。

四是公开公示制度不完善。四个县都有部分村庄整治项目未在项目实施地点立牌公示。全南县部分脱贫攻坚项目只在村委会有公示,未在县级政府网公示。四个县部分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及利益联结的信息公开公示都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

五是规划项目库有待完善。定南、全南县虽然编制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但规划的实施项目不够具体,没有建立项目库,需要进一步细化和量化项目库建设。

六是空心村拆旧房任务重、难度大。四县村庄整治工作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今年退出的贫困村组部分空心村危旧房较多未拆除,空心村整治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虽然赣州出台了每平米补助40元的拆旧房补助政策,但受村民自身意愿影响,进度缓慢。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确保绝对贫困户优先脱贫

在全南县社迳乡查看档案材料

根据督查的情况和四个县的贫困人口结构,绝对贫困户约占6%左右。建议进一步对兜底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排查,精准确定兜底保障户,加大资金投入和兜底保障力度,合理测算保障标准,把完全没有劳动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家庭和人口,优先纳入兜底保障,实行一次性率先脱贫。

(二)客观分析,区别识别贫困户

处理好贫困人口与低保人口,既相互交融,又有所区别的关系。对一些因病、因残、因学和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造成困难的家庭,要区别对待,贫困户识别不搞“一刀切”。对绝对贫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五保户,通过兜底保障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退出,不能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有临时性困难、家庭条件还好,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通过产业带动或就业解决生活来源,可不纳入低保范围;对家庭困难较大,劳动能力不足,一时难以摆脱困境的家庭,应纳入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双重扶持”;对有临时性困难和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不一定都识别为贫困户,可以通过临时救助解决困难。特别是不能把一些家庭条件还好、因有一人病或残,作为识别贫困户的依据,以避免“一人生病(残),全家吃药”,把全家都识别为贫困人口的现象。

(三)探索医疗保险报销一站式服务

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健康扶贫,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全面提升医疗水平,探索新农合、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让贫困户就医不麻烦,结算更便捷。

(四)大力发展家门口就业扶贫模式

就业是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贫困户承担风险小,增收稳定的最优途径。各地应在加大招商引资,做大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来料加工等订单式小企业的引进力度,重点扶持一批返乡创业能人在镇、村两级,创办一批职业技能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安排贫困人口务工。政府对有贫困户稳定就业的企业可出台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等优惠政策,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确保稳定脱贫。

(五)提高驻村帮扶实效

结对帮扶干部要加大对贫困户种养产业的全程帮扶,尤其是要帮助解决贫困户产品的销路,确保种养有收益,增加其脱贫信心。对有病人的贫困户家庭,结对帮扶干部应主动联系,帮助解决看病治疗问题,避免出现小病拖大病,大病拖重病,加剧贫困。全面开展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排查工作,确保助学补助发放不漏一人,补助指标不够的由县财政补助,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就学负担。

(六)完善落实公开公示制度

严格落实扶贫项目在县政府网站、村委会和实施地点公示。完善产业基地帮扶带动贫困户利益联结的档案资料和信息公开,把贫困户参与方式、劳动收入、年收益等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七)统一规范基础性资料

上一篇:2劳动考勤管理制度下一篇:比赛英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