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及收入证明

2024-05-01

个人职业及收入证明(精选10篇)

篇1:个人职业及收入证明

个人贷款客户职业及收入证明

致中国银行南平分行:

兹证明先生/女士,身份证号码为:;(□ 已婚 □ 未婚 □ 离婚)系我单位(□ 正式 □ 临时 □ 兼职)在职员工,该同志现在我单位担任职务,职称;已在我单位工作年,我单位性质为,其月均总收入为人民币。

对以上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我单位负法律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地址:人事劳资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单位盖章:

注:

1、所填写姓名与户口簿、身份证一致。

2、所以文章文字书写规范,无涂改;选择项以√表示选中。

3、盖章为公章或劳动人事部门印章有效,加盖完整、清晰。

篇2:个人职业及收入证明

致中国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分行:

兹证明 XXX 女士系我单位(□正式□临时□兼职)在职员工,其现在我单位担任 XXX 职务,行政级别为 X,职称 XXX ;学历 XX ;已在我单位工作 X 年,我单位性质为 XX单位。

其月收入为人民币 X 万 X 仟 X 佰 X 拾 X 元整(小写¥ XXXX)。

特此证明。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单位盖章:

篇3:个人职业及收入证明

保险营销员和保险公司签订的是代理合同, 其取得代理收入适用个人所得税法的劳务报酬所得进行纳税。保险营销员个人所得税适用的法规和条款主要有:《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第四项、《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十一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6]454号) 。在国税函[2006]454号文第一条中规定, “根据保监会《关于明确保险营销员佣金构成的通知》 (保监发[2006]48号) 的规定, 保险营销员的佣金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构成。按照税法规定, 对佣金中的展业成本, 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劳务报酬部分, 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 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根据目前保险营销员展业的实际情况, 佣金中展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40%。”。所以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个人所得税不同于其他类型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要素, 它涉及到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展业成本、可税前扣除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扣除费用、税率。在实务界, 对于扣除费用和税率的理解和运用基本没有差异。而对于“展业成本”和可在个人所得税税前列支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内涵、构成和扣除方式上有着不同理解, 这种理解上的不同导致了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定义和实际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差异。

实务中这些公司采用的两种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第一种, 个人所得税计税公式:[ (当月佣金收入-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 (1-40%) -扣除费用]×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二种, 佣金个人所得税计税公式:[当月佣金收入× (1-40%) -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金及附加-扣除费用]×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表面上看, 两个公式的差异在于是否将当月佣金收入扣除佣金收入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作为计算劳务报酬的依据, 实际上这两种计算方式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对税收原理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6]454号) 中的文件表述理解不同, 具体来看是对国税函[2006]454号文中“展业成本”和“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理解不同。

网络上, 也有大量对于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的解答, 多数采用以第一种方式或相同口径的表述。以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月佣金收入20000元的营业税起征点为例。根据测算, 当营销员当月佣金收入在 (0元, 20000元) 区间时, 这两种方式下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为0;当营销员当月佣金收入在[20000元, 40000元) 区间时, 第一种方式比第二种方式计算的个人所得税的多出应纳税款的区间为[89.6元, 179.2元) 。以下是基于税务理论和对法规文件, 分别阐述对保险营销员个人所得税两种计算方式的理解。

第一种计算公式, 它可以逐步分解:

个人所得税=[ (当月佣金收入-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 (1-40%) -扣除费用]×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当月佣金收入×60%-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60%-扣除费用]×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 (当月佣金收入-展业成本) -当月佣金收入×60%×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适用税率-扣除费用]×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当月佣金收入-展业成本-劳务报酬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扣除费用]×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这个公式理解的展业成本=佣金收入×40%= (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佣金收入+全部营业税金附加) ×40%, 即展业成本是包括营业税金及其附加的。这种计算有两方面的依据。先从营业税性质的角度来看, 根据税收和价格原理, 营业税属于价内税, 所谓价内税就是税金包含在商品销售额和劳务收入之内的税, 其计税公式等于销售销售额、劳务收入直接乘以营业税金的税率。营业税是对当月佣金收入为基数的, 并没有免除对属于“成本”的部分征税, 也符合价内税的特征, 从这个角度理解, 作为佣金成本一部分的展业成本应该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再从对国税函[2006]454号文件的“对劳务报酬部分, 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 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表述来看, 这种计算公式是将“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理解为仅指界定为劳务报酬部分 (佣金收入×60%) 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以某保险营销员当月佣金收入35000元为例, 假定营业税以月收入额20000元为起征点, 采用这种个人所得税公式计算, 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564.80元。

第二种计算公式, 它可以逐步分解:

个人所得税=[当月佣金收入× (1-40%) -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扣除费用]×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当月佣金收入-佣金收入×40%-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扣除费用]×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当月佣金收入-展业成本- (展业成本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劳务报酬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扣除费用]×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

这个公式理解的展业成本=佣金收入×40%, 很明显这个展业成本是不包括展业成本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的, 因为展业成本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在在这个公式中已经被另外扣除了, 否则就是重复扣除了, 但符合对国税函[2006]454号文件“佣金中展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40%”表述的直接理解。其对国税函[2006]454号文中“对劳务报酬部分, 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 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中“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理解是指佣金收入的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即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和。

同样以上例中某业务员当月佣金收入35000元为例, 假定营业税以月收入额20000元为起征点, 采用这种个人所得税公式计算, 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408元。

按照第一种计算公式计算出的个人所得税在特定情况下略高于第二种计算公式计算出的金额, 选择不同计算公式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实务人员对文件理解的不同。但另外还有一个较为隐性的因素, 从部分实务人员和税务机关人员交流结果的反馈来看, 不排除各地税务人员对文件也存在不同的理解, 从而给公司带来税务风险。从作为代扣代缴营销员个人所得税操作主体的财务人员来说, 需要在让公司承担税务风险和保险营销员利益之间作出选择, 秉持谨慎原则的财务人员选择让公司的税务风险更低, 也就不难理解。虽然说第一种个税计算公式符合税收与价格关系原理的, 但这并不便于实务人员理解, 并且近两年营业税因为可能涉及重复征税等弊端, 引起相关专家和实务人员热议, 国家税务总局也下文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将原营业税的课税对象改为计征增值税, 相信未来在很多原适用营业税计税的行业未来几年都有可能实行“营改增”, 这样由“价内”改“价外”, 使用第二种计算公式来代扣代缴保险营销员个人所得税也能得到更多税务人员的理解。

在实务操作中, 以对相关法规的条款直接表述和会计、税务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理解更为适宜。从保险公司和营销员主观意愿上的角度来分析, 基本是优选可以降低保险营销员的个税负担的第二种计税公式。这也能找到例证,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纳税咨询”栏在2008年6月10日回复网友咨询 (序列号1000003339) 的问题“保险营销员 (非雇员) 取得佣金收入, 应如何计缴个人所得税。”时, 不仅引用了国税函[2006]454号文的原文内容, 还举了个例子:“某纳税人叶某 (非雇员) , 2007年5月取得承揽保险业务提成收入3000元, 并按规定缴纳165元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该纳税人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3000× (1-40%展业成本) -165-800]×20%=167 (元) ”。这个例子很好地解释了实务界对保险营销员代理收入个人所得税的计征理解分歧, 国家税务总局作为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解释最有权威性的机关, 也以这种非官方文件的方式, 增强了实务人员选择第二种计税公式依据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年鉴编委会.中国保险年鉴[M].北京:中国保险年鉴社, 2011

篇4:个人职业及收入证明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收益率;劳动力;个人收入

一、引言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量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一大基地,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而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个人职业教育成本高,经费少,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以及对企业和市场需求的了解。职业教育的种种弊端是导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同时存在“技工荒”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偏大两种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自“双转移”战略以来,广东省全面落实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培养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困难和问题。“双转移”战略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契机,论文正是立足于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宏观背景,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劳动力职业教育水平对其收入的影响,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数据说明与统计分析

(1)研究对象说明。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所需收据,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到2013年2月,数据抽样涉及广东省地级市、县级市、县、市辖区等共计142个县级地区,在对数据进行筛选和缺失值处理后得到3104份有效的数据样本。调查对象为广东省支柱性产业的企业劳动者。本研究中所指个人收入主要指个人工资收入,职业教育的范畴主要指职业学校教育,即具备小学或者初中文化水平,在职业学校接受的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如中专、技校、职高职专、大专等,不包括职业培训;在研究方法上,论文注重文献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分析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论文为应用性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

(2)调查数据统计。首先分析广东省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就业特征等。经过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广东省企业劳动力中超过60%的被调查劳动力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男女比例接近1:1;劳动力的平均年龄约为30.4岁,以青壮年为主,广东省本省户籍劳动力与非本省户籍的劳动力数量比例接近1:1。而在就业情况方面,近80%的被调查劳动力的职位处于“无职位”、“基层”状态,中层职位和高层职位占比很少。而在劳动力收入方面,数据显示劳动力月工资的均值为2307.3元/月,众数为2000元/月,标准差达到1753.96元/月,近九成的劳动力月工资分布在800~3500元/月的范围,大部分劳动力个人工资收入处于中低收入水平。劳动力接受教育及培训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有1050个被试参加了职业教育,占总被试的33.8%,而未参加职业教育的被试数量为2054,占比66.2%;参加中专、技校、职高职专等中等职业教育的被试占17.9%,参加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被试占15.9%。从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的比例可见,广东省劳动力职业教育整体普及程度不是很高,职业教育的水平等级也较为偏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劳动力人数不多。

三、广东省劳动力职业教育与收入的回归分析

(1)广东省劳动力职业教育的收入状况差异分析。利用spss统计数据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职业教育情况下广东省劳动力个人工资收入差异进行检验。统计数据显示,参加职业教育的劳动力月工资均值为2450.58,标准差为1911.21,未参加职业教育的劳动力月工资均值为2234.06,标准差为1663.59,二者的平均数均为2000,t=3.117,df=1875,p=0.002。结果表明,劳动力是否参加职业教育在月工资收入上差异显著(p<0.01)。整体看来,不同职业教育水平的劳动力的月工资收入差异显著。在月工资均值方面,参加职业教育的劳动力的月工资均值高于未参加职业教育的劳动力;分布状况方面,两者的月工资收入的中位数相同,参加职业教育的劳动力的月工资的标准差显著大于未参加职业教育的劳动力。

(2)职业教育对劳动力月工资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收入差异来源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差异。为了准确判断出职业教育是否能通过提升劳动力素质技能来提高劳动力收入,以及对现有收入的影响程度,本章节利用计算人力资本收益率的明瑟方程,通过回归模型进一步深入揭示职业教育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程度。以劳动力的个人月工资收入为因变量,职业教育为自变量,进行职业教育对收入的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分析数据表明,相关系数R=0.033,决定系数R2<0.001,F=1.417,标准化回归系数=0.033,t=1.190,可知职业教育对劳动力月工资的回归方程不显著(P>0.05),职业教育能够解释月工资总变异的不足0.1%。从估计的回归方程可知:未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力的平均月工资为2236.049,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力的月工资为2339.127。根据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可知,是否接受职业教育不会造成劳动力月工资的差异。

四、结论及建议

职业教育作为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与人力资源配置相适应,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本研究通过对以广东省为例的劳动力是否参加职业教育与其个人收入的关系和影响的分析,浅谈若干相关政策和建议。

(1)整合师资力量,有效约束培训结构和职业院校做精做强。职业院校要具有一支符合职业教育特点、教学要求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既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胜任理论知识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有敏感而精准的把握。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改进整体师资力量不够强、待遇激励不足的现状,完善职称评定和任务安排,制定相应的绩效激励;同时开展公办职业和技工院校向落后地区师资培训和交流、共建培训基地。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转变政府职能。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数据表明,个人投资职业教育成本高,投资积极性会由于直接成本过高而降低,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经费停滞不前,致使职业教育经费高度紧张。国家应加强财政性教育经费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适当降低个人参与职业教育的投资成本压力,让更多的劳动力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行“校企结合”。在培养机制和体制上,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市场未能实现很好地接轨,这也是导致技能人才缺失的最根本原因,技能人才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也就难以做到。职业教育应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结合自身的现实条件和发展目标,着力建设较高水平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达到职业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忠宏,贾涛.广东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调查[J].中国经济时报. 2012(2)

[2]新中国档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组图[EB/OL],(2010-1-2)[20135],http://www.xzyedu.com.cn/news/jyxx/jyzd/2010/1/4102054.html

[3]黄祖江.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3)

篇5:中国银行个人贷款职业及收入证明

中国银行

分(支)行:

本单位职工

(身份证号:)向贵行申请个人贷款,申请人在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进入本单位的工作时间:

月;工龄:

年;

二、职务:

职称:

学历:

三、近六个月实际月综合收入:

单位地址:

单位公章:

单位联系电话(固定电话):

单位联系人:

篇6:个人职业及收入证明

致 支行:

兹证明_______ 先生/女士(___已婚___未婚___ 离婚__ 丧偶)系我单位(公司)(_____ 正式 临时 兼职)在职职工(员工),该同志现在我单位(公司)担任 职务,职称 ;已在我单位(公司)工作______________ 年,我单位(公司)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

其月均总收入为人民币:___ 万____仟____ 佰___ 拾 元整。

身份证号码为:

对以上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我单位负法律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公司)地址:

人事劳资部门联系人:

联系电话: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注:l、所填写姓名与户口簿、身份证一致。

2、所有文章文字书写规范,无涂改;选择项以√表示。

篇7:个人职业收入证明

___________(先生/女士、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系我单位员工(工作号:___________),已连续在单位工作______年,现在_________部门担任_______职位,(或在___________位任职),今年月平均薪资收入(含各种奖励)______________元(税前/税后),去年年薪收入水平(含各种奖励)______________(税前/税后)。

特此证明!(对证明的真实性负责)。

单位人事部联系人:______________

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

单位名称(全称):_______________

单位(或人事部门)公章

篇8: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与个人所得税

一、我国个税税制

个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 (居民、非居民人) 之间在个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范的总称。具有课税公平、富有弹性、不易重复征税的特点, 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和吸引高级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税制模式

我国1993年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项列举的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0项具体税目和一项概括所得, 除偶然所得外, 其他各项所得均依各自的法定标准分别作相应扣除后, 按不同税率纳税。征税方法上实行课源法为主, 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辅的征收方式。特点是征税面小, 税负从轻, 扣除从宽。

2、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方法有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⑴工资、薪金所得, 为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⑵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为每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 减除成本、费用及损失后的余额。⑶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为每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 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⑷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为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 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 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⑸财产转让所得, 为转让财产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为每次收入额。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 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扣除。

3、税收征管

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申报方式。《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个人所得税, 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 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 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以及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试行) 》第二条规定:“凡依据个人所得税法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㈠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㈡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㈢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㈣取得应税所得, 没有扣缴义务人的;㈤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申报内容不包括确定的免税所得及按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

二、个税收入与个人收入分配情况

1、个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增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税的纳税人。与之相应, 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个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5年个税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12%, 到2008年个税完成3722.19亿元, 其中, 工资薪金所得税收入2240.65亿元, 同比增长28.1%, 个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已增至6.87%。

2、个人收入分配情况

“包税制”, 指不管收入多少, 只要交足包税税款就不再计征。致使不少业主把个人、家庭支出等与公司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都作税前列支, 以偷逃税款。比如从华东某市解剖的20家个体老板实行“包税制”分析, 包税税额与应纳税税额平均相差近4倍。有个公司每月包税1200元, 仅粗查收支账目, 每月交税应不少于15000元, 这还不包括许多没有入账的收入。相较于工薪阶层收入不高、按章纳税来说, 突显个人收入分配分配差距之大。

三、个税征收的意义

1、增加财政收入

个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个税以个人收益为课税对象, 通常情况下个人所得便会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大, 个税的财政收入功能日益增强。

2、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通过三个层面上的因素表现出来, 即, 收入、消费和财产。个税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和不同种类的收入采取不同税负政策, 使个人可支配税后所得产生总量和结构性变动, 多得多纳税, 有利于公平分配的实现。国家取得个税收入, 通过转移支付, 实行普遍社会保障, 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促进社会公平。

3、促进经济稳定

个税普遍实行累进税率。个人消费需求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当经济衰退时, 一部分人个人收入水平下降到免税区, 另一部分人收入分别降到相对较低税率区, 即“累退效应”, 个人税负下降, 延缓消费需求下降, 进而延缓经济衰退;反之亦然。从而实现促进经济稳定的作用。

四、对我国个税税制的几点建议

1、完善纳税筹划, 加强个税法制建设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纳税人生产活动的一些调整和安排, 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个税纳税筹划, 纳税人依据个税税法, 在实际缴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负担的低位选择。

加强个税法制建设, 从立法的质量上保证个税税法的权威性, 增强适应性, 注重对纳税人利益的考虑和维护法律稳定及公平的追求。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稽查制度, 推行自行申报个税的同时, 加大对偷漏税行为惩处力度, 维护自行申报纳税人合法权益, 减少税款流失。持续广泛利用媒体影响等手段增强公民对个税的了解, 促进纳税意识不断提高, 进而促进我国个税的健康发展。

2、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税税制并逐步过渡到综合所得税制

综合所得税制, 充分考虑纳税人实际负担能力, 符合量能课税原则, 有利于充分发挥个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由于其对征管水平等的要求较高, 对征管效率的兼顾存在不足, 据我国现阶段国情, 先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 条件成熟时过渡到综合税制。

3、细化应纳税所得额

扣除项目多寡和扣除标准高低直接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细化可从收下方面着手:⑴分项扣除与标准扣除相结合。分项扣除应与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制度相配合, 制定科学的扣除标准;扣除项目较少或难以取得扣除原始凭证的, 允许实行标准扣除, 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并降低其纳税成本。⑵家庭生计扣除, 对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扣除标准。⑶依物价指数对纳税人生活费用适时调整扣除标准,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清, 个人所得税, 为什么管不住中国富豪, [J], 沪港经济, 2002 (9)

[2]田萍、张进, 中国“富翁”谁偷了“奶酪”, [J]四川省情, 2002 (9)

[3]纪宝成, 共同富裕, 当今中国的“中心课题” (N) , 环球日报, 2011.6.28, (15)

[4]马广博.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J].技术经济, 2006 (3)

[5]温海莹.论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选择[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0 (11)

[6]张永忠.唤醒纳税人意识[J].涉外税务, 2006 (1) (15)

[7]刘军.构建完善的税收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M].税务研究, 2004 (7)

篇9:个人职业及收入证明

关键词:代际间传递;家庭职业阶层;学校表现;工作收入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5-0011-05

一、引言

中国有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除了说明生物学的遗传作用外,也可以从社会学的代际间传递角度来解读。在当前中国由于代际间传递的原因所造成的起点不公平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官二代”、“富二代”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某些极端案例甚至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另一方面,普通家庭的子女步入社会后发现,居然大多数人却只能是成为“屌丝”的结局。也就是说,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可能与其聪明才智或者努力程度无关,而与之相关度更高的却往往是其出身背景。

代际间传递所导致的不公平,可以说已经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呈现。以教育为例,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而且越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这一比例越低。例如近年来考入北大清华的农村大学生只占15%左右,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均低于30%。而在上世纪80年代,无论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还是一般高校,农村学生都占大多数,许多大学甚至高达80%以上(曹文振,2012)。长久下去,这种“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将造成社会不公平程度的加剧,进一步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社会上普遍性的“仇官”、“仇富”现象,就是民众对这种代际间传递强烈不满的表现之一。

本文将利用麦可思公司调查的数据来研究以下问题:由于家庭职业阶层的差异,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会有何区别?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及收入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将重点研究其工作收入的差异究竟由哪些因素所决定?家庭职业阶层对于收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二、文献综述

关于代际间传递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研究发现父母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及收入对于子女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的职场表现都有着显著影响(王海港,2006;李煜,2006;苟人民,2006;Chen and Li,2009)。

综合现有文献,国内外所有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代际间的收入,即父子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是高收入者,其子女的收入也较高。然而对此现象的理论解释却是大相径庭。

部分学者认为,代际间的相关性并不代表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泰洛特,1992)。这是因为父子两代人的工作收入可能同时受到某个因素的影响,例如: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就业机会的多寡(邢春冰,2006);另外也有可能是父母的基因会对子女的人力资本状况带来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其工作收入,但是这种因果关系并非社会经济意义上的,而是需要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而更多学者的观点是,父母在影响子女工作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可能是经过以下这些渠道来进行的。Becker和Tomes(1986)认为,父母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子女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影响子女的就业机会,例如,收入高的父母在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金额上可能更高(Solon, 1992)。另外有些学者认为,父母影响子女收入的另外一个渠道,则是因为父母一辈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给子女带来较高的收入,而且这一点在中国表现更为典型。李宏彬等(2012)的研究发现“官二代”学生的起薪比非“官二代”学生的起薪平均高13%(约280元/月),计量结果表明,这一差异不能被学生家庭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学生的高考成绩、就读大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解释。还有学者(杨瑞龙等,2010)发现,父亲在职和党员的交互项对子女能力和社会资本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父亲政治身份和政治关系对子女的收入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影响,也就是说权力寻租效应在就业中普遍存在。

除此以外,当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工作机会的搜寻成本很高时,父母拥有的社会关系会使子女能够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来获得关于“某些或某类”工作的信息。一方面,父母为子女提供了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的通道;另一方面,收入高的父母在子女找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Solon, 1999),最终他们可能获取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的收入。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转型特征以及计划经济下的制度特征也可能是造成代际传递的原因(邢春冰,2006)。

三、分析框架、数据来源及描述统计

(一)分析框架

本文将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家庭职业阶层与毕业生工作收入之间的关系。考虑到个人人力资本状况和家庭的影响、工作收入的决定我们可以用图1来进行简单表达。

图1 文章分析框架图

如图1所示,我们首先假设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主要由其个人人力资本和努力程度所决定,与家庭职业阶层无关。于是,我们可以把学校期间的表现情况(也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指标),视为毕业生的人力资本积累状况。这样一来,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将由家庭职业阶层(社会关系)和学校表现来决定。进一步,其工作收入将受到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工作单位所影响。最终,毕业生的工作收入是关于个体的人力资本和家庭职业阶层的函数。

用数学方程式可以这样表达,工作收入Y的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H(Human capital)为个体的人力资本情况,W(Working conditions)为工作单位的情况。而

其中F(The family occupation stratum)表示家庭职业阶层。于是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复合函数:

上式意味着,毕业生的工作收入由个体的人力资本和家庭职业阶层所决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所有推导过程都是建立在如下H1的假设基础上。

H1: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由其个人人力资本所决定,而与家庭职业阶层无关。关于这个假设的检验,我们将在本章中利用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进行论证。

(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3年度三个学院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根据作者掌握的数据所涉及到的学院,是均处于广州市的三所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学院为分别NGS、GC、NZ)。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方法是,对各校向毕业半年后的2012届高职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账户,由答卷人回答问卷。该调查完全是第三方行为,不受学校方的影响,所以目前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的认可。本文使用的有效样本数据量有3726份,其中家庭职业阶层为“农民与农民工”的1231份(33%),我们用“农民子女”来表征;其他①的有2495份(67%),我们定义为“非农民子女”。具体计量时,有效样本量还会减少,因为在上述有效样本中,文章所需要选取的个别问题,有些学生并没有进行回答,本文将在相关位置标出样本量。

(三)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根据分析框架图,我们把学生的答卷再分成学校表现和工作情况两大类来进行考虑,分别选取那些可能影响工作收入的变量来进行描述统计。学校表现反映了该毕业生的人力资本积累状况,而工作情况说明了工作单位的各项基本情况。不同家庭职业阶层的各变量均值如表1所示:

表1 分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农民子女非农民子女

学校表现

大学成绩(分,取组中值)78.32(32.96)77.32(43.18)

校级及以上奖励(%)3.36(0.43)3.73(0.46)

入党(%)6.67(0.82)5.64(0.81)

曾任学生干部(%)6.84(0.34)5.31(0.30)

曾任社团干部(%)9.08(0.32)9.04(0.35)

参加学术社团(%)8.52(0.12)8.04(0.07)

参加公益和社交联谊社团(%)20.36(0.08)20.25(0.03)

参加文体类社团(%)18.21(0.13)24.37(0.15)

工作情况

收入(元)2738.09(325.67)3262.62(432.18)

工作与专业相关(%))41.54(0.14)58.35(0.14)

有过离职经历(%)51.21(0.07)39.82(0.06)

工作城市在珠三角地区(%)78.24(0.15)81.36(0.12)

用人单位规模(人,取组中值)24.26(13.21)38.48(14.53)

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或个体(%)33.56(0.11)22.94(0.10)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

根据表1,我们发现不同家庭职业阶层的子女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基本相差不大,除了参加文体类社团的比例,非农民子女比农民子女明显偏高外,其他的指标,农民子女还略占优势。所以根据表1中学校表现情况来看,可以说明假设确实成立,即个人在学校期间的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职业阶层无关。

对于文体类社团非农民子女参与比例更高的可能解释是,虽然目前在城乡都已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城市中有更多学习文体项目的机会,例如随处可见的兴趣班就是佐证。反过来,在乡村则没有这样的师资条件。可以说,文体类项目的学习机会跟家庭经济状况的关联可能并不大,而是与所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越是大城市,小孩从小就越有可能受到较为专业的文体各类培训。

虽然农民子女在校期间的表现并不亚于非农民子女的表现,甚至于在某些方面更为突出,也就是意味着,他们在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并不存在先天的不足。然而我们却发现两个对比组的工作情况却存在天壤之别,非农民子女的收入高过对比组约20%(约530元/月);他们更多的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可能是他们报考专业时,就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或者家长早已考虑了未来的工作安排问题);工作更为稳定(因为离职率更低);用人单位规模更大,更少的人在民营或个体企业工作(这两项起码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说明用人单位是否“正规”)。由于文章的样本均来自广州市的学校,所以大多数学生的工作地点均在珠三角地区。

在学校表现没有差别的情况下(即人力资本积累无差别),那么,工作情况的差异绝大部分是不是由家庭职业阶层所导致?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论证并检验的问题。

四、计量模型及结果

(一)计量模型

为了检验家庭职业阶层对工作收入的影响程度究竟如何?我们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收入方程。假设毕业半年后学生的工作收入由以下半对数方程决定

其中,为毕业半年后月收入的对数,表示学生的家庭职业阶层,如果是非农民子女记为1,否则赋值为0。表示学生个体特征变量,例如性别、招生口径、党员、学生干部等,为毕业生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单位的情况,及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等等。为误差项。

而且仅当独立与误差项的时候,普通最小二乘法对的估计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可能会与误差项相关。

首先,工作地将对学生收入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珠三角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而且生活消费水平较高,所以其工资也明显高于非珠三角地区。而学生就业地与家庭职业阶层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因为非农民子女家庭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金融资产或者社会关系,帮助其子女在珠三角地区搜寻工作并就业。

其次,非农民子女可能能力更强(例如,由于他们大多数从小就生活在城市中,所以相对见识比较多),而收入和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对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找到一个可以衡量能力的代理变量,并将其包含在回归方程中。本文将使用大学成绩作为代理变量,因为大学成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再次,非农民子女就业的行业可能更好,由于我国存在着巨大的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是垄断行业收入过高,远高于劳动力市场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行业对月收入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进行控制,即对行业变量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处理。

(二)估计结果

我们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收入方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家庭职业阶层对于收入的影响非常显著,即使我们控制了工作地区、大学成绩和行业虚拟变量后也是同样的结果。性别的影响也是如此,说明收入的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吴红宇,2014)。另外,正如我们所预计的一样,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及工作地区对于收入存在着显著影响。

招生口径对于收入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普通高中经过“3+X”考试的学生收入,明显高于那些来源于职中、技校或中专通过“3+证”进入高职的毕业生。这与我们的预计相悖,理论上“3+证”的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更为熟练。例如,有大量新闻报道过这样的事实,那些没有进入高职,而直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技校学生的起薪都非常高。但是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高职学习后,其收入反而低于“3+X”的学生,我们对此的解释是,目前的高职教育仍旧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化版”,并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而“3+证”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在三年高职学习阶段后,人力资本积累反而落后于“3+X”的学生,最终表现在工作后收入相对较低(莫琳等,2014)。

我们也观察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如是否党员、是否学生干部、大学成绩等)对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另外用人单位规模和单位性质对于收入也无显著影响。

五、结语

从计量结果来看,基本结论令人感觉非常悲哀。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收入居然由家庭职业阶层所决定,而在校期间的个人表现却对收入影响甚微,这说明我们仍旧处于一个“拼爹”的时代。这种并非是人力资本差别,而主要由于代际间传递影响所造成的收入差异,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程度加剧。一个普通民众当无法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获取应有的报酬时,他由于心理上的不平衡,可能会出现反社会行为,最终将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中国梦”最低的要求应该是每一个国民都有“做梦”的机会,而一部分人在依靠家庭背景来获取更高收入的同时,意味着剥夺了另一部分人公平竞争的机会,或者说他们的连“做梦”的资格都没有。当这一事实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正常状态的时候,意味着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均衡态,显然要想打破这种“坏”的均衡状态,形成“好”的均衡,需要有足够大的外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文振.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是个大问题[N].学习时报,

2012-09-24.

[2]王海港.中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及其对长期平等的影响

[J].经济研究,2005(1).

[3]李煜.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

的教育获得(196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5(5).

[4]苟人民.从城乡入学机会看高等教育公平[J].教育发展研

究,2006(5A).

[5]Chen Y and H Li.Mother’s Eduucation and Child Health:

Is There a Nurturing Effect?[J].Journal of Heath

Economics,2009,28(2):413-426.

[6]泰洛特.父贵子荣——社会地位和家庭出身[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7]邢春冰.中国农村非农就业机会的代际流动[J].经济研究,

2006(9).

[8]Becker G and Tomes N.Human Capital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Families[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Part 2:

The Famil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s Rewards,

1986,4(3):S1-S39.

[9]Solon G.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A E R,1992,82(3):393-408.

[10]李宏彬,孟岭生,施新政,等.父母的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大

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基于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

就业调查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2012,11(3).

[11]杨瑞龙,王宇锋,刘和旺.父亲政治身份、政治关系和子女

收入[J].经济学2010,9(4).

[12]Solon G.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In Orley Ashenfelter

and David Card(eds.)[M].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Elsevier,1999.

篇10:个人职业和薪金收入证明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县支行:

兹证明(□先生/□女士)证件名称及号为,系本单位员工,已连续在本单位工作年,目前在本单位担任职务。目前该职工的最高学历为,近一年内该职工的平均月收入(□税前/□税后)为元人民币。

本单位承诺所提供的以上情况真实,所出具收入证明合法、有效,如因上述情况与事实不符而导致贵行经济损失,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单位公章或有权部门章:

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签名:

上一篇:全国农业普查方案下一篇:课外阅读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