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黑板刷和黑板

2024-05-14

粉笔、黑板刷和黑板(精选15篇)

篇1:粉笔、黑板刷和黑板

老师的讲台桌上,放着几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擦,骄傲的粉笔总是瞧不起黑板擦,专门用尖刻的话说黑板擦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你能写出漂亮的字吗?黑板擦!”粉笔傲慢地问。

“不能,粉笔兄弟。”黑板擦虚心地回答。

“我就猜到你不能,你这个灰不溜秋的东西。”粉笔轻蔑地说。

“我的确不能写出苍劲有力的字,但是我可以擦去黑板上不要的字。”黑板擦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为老师和同学服务的,并不是来这里吵架的。说到擦黑板,我可以你却……”

“闭嘴!”粉笔气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你怎么敢和我比较低,我可比你这什么东西都不是的要好100倍!”

”何必这样说呢?“黑板擦说:“我们应该和睦相处,不要吵。”“和你这脏兮兮的东西在一起,我感到羞愧!”粉笔说。

黑板擦不搭理粉笔。

时间一天天过去,粉笔在老师的手中变得越来越短,最后变成了一个粉笔头,老师握不住粉笔头了,于是,就用一眨眼的功夫把粉笔头扔到了垃圾筒里,而黑板擦呢,静静地躺在讲台桌上,继续为老师和同学服务。

篇2:粉笔、黑板刷和黑板

铅山快乐作文培训学校四年级 王思怡

一天晚上,黑板、黑板擦和粉笔为谁的功劳大而争吵不休,

黑板、黑板擦和粉笔的故事作文

黑板擦首先得意地对粉笔说:“我的功劳最大,那是因为如果你写错了字,要用我擦掉你写错了的字。”

粉笔不甘心地说:“我要是不写字,那你就没有用武之地了,你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所以我的功劳最大了。”

黑板在旁边也很不服气,它大声地嚷道:“小小黑板檫,你骄傲什么!要是没有我的话,那粉笔就没有写字的地方了,

小学生作文大全

要是没有我的话,你早就下岗了,你存在还有什么价值?”

他们一直吵得吵到半夜,吵得不可开交,争得面红耳赤。它们三人谁也找不到自己的短处。

第二天,老师要用粉笔写字,可是粉笔和黑板都不同意,因为它们都在计较昨天晚上的事,所以黑板擦也静静的躺在了那一动不动。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着急坏了。

桌弟弟和凳小学生作文大全

让我来帮你擦吧!”粉笔说:“不要你擦,我自己来。”结果粉笔越擦越多。下课后,老师把粉笔吵了一顿。

又过去了一天,老师又写错了一个字,粉笔为了不让老师责怪,就让黑板擦来擦。黑板擦不小心多擦了一部分,粉笔就要帮助黑板擦。黑板擦说:“不要你帮忙,我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黑板擦就开始学粉笔写字,结果它越写越少。下课后老师又把他吵了一顿。

篇3:粉笔、黑板刷和黑板

有了PPT,可以看很多图片,课堂不再只有黑白色,但老师也不再写板书了。一堂课下来,老师坐在电脑前都不曾挪动。

在PPT牛气的光环笼罩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缜密的思维被简化,像电脑的字幕一样跳跃。而双向的人际沟通则变成了单向的“请看这里”。

课堂成了录像厅

黑板换成白色的幻灯幕布,板书变为早已写好的电脑文字,老师机械般地念着电脑里的讲义,学生则或与周公会见,或神游四方,曾经教学相长的交流互动的课堂,好似一个正在放映乏味无趣片子的录像厅。

这样的情景在很多高校里早已司空见惯。据调查,学生对此反应尖锐,“教室里一片黑暗,真是昏昏欲睡”“想睡就睡呗,反正有PPT呢,下课拷贝一下,回头再看一遍不就得了”。

PPT是微软公司生产的一款制作幻灯片和简报的软件,声画并茂的展示方式使其迅速取代了单调的板书,成为大、中、小学课堂的宠儿。

“上大学后,除了英语,其他老师上课没有不用PPT的。”对外经贸大学大二学生马琦告诉记者,她的大学老师十有八九都会在讲课时借助PPT。

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方飞给他的大学语文课老师起了个外号叫“孔乙己”,因为这老师总给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感。“他的PPT经常就是把一些课文整段整段地敲上去,满篇的白底黑字,密密麻麻,看着眼睛都疼。”方飞说,“这种多媒体教学只不过省了写板书的工夫,也太省事了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很多老师精心制作的PPT形象生动,深受学生喜欢;但也有不少老师的PPT内容简单枯燥,授课照本宣科,这种黑板变白板式的教学,实在让学生头痛。

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中小学校。目前,中小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也已经成为普遍的事情,一些普通学校虽然没有在每个教室都装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但也都专门配备一个或者多个多媒体教室供班级轮流使用。而在硬件较好的重点中学,则每个教室都配备相应的设备,几乎每堂课都会使用到PPT。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是否使用PPT或者使用PPT的好坏,还成为有些学校给老师讲课打分的一项重要指标。

PPT让师生交流变了味

PPT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幻灯片上的内容不像板书,可以在黑板上停留一节课。不断切换的幻灯片,经常让学生来不及思考和回味,就一闪而过。勤奋的学生在课堂上奋笔疾书,而一些爱偷懒的学生则干脆放弃记笔记的习惯,把精力都用在如何拷贝老师的PPT课件上。

PPT等电脑软件包括其他一些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在丰富了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学生发出了“教师与学生交流日渐减少”的抱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老师开始依赖PPT讲课,而学生也因为觉得上课的内容都在PPT上就懒得听讲,导致课堂效率降低,师生交流减少。

“有了PPT,可以看很多图片,课堂不再只有黑白色,但老师也不再写板书了。一堂课下来,老师坐在电脑前都不曾挪动。”华中科技大学的李亚说,“以前反对老师一堂灌,现在老师不灌了,改由PPT一堂灌了。上课连笔记都不用记了,只要课下从老师电脑上拷贝PPT就可以了”。

PPT是否会扼杀教学激情?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不少高校的老师,之所以上课不离PPT,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校会把运用PPT等辅助设备教学的能力,作为考核老师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学校的督导会定期到课堂检查,而且期末的学生评教时,也会设立专门的一栏,让学生给老师打分。

PPT教学改变学生记录笔记的习惯

近日,新浪网对高校课堂日益普及PPT做了一个调查,参加调查的3468人中,有66.2%认为PPT本身并无不妥,关键看老师是否讲得好。

“PPT毕竟是一种技术手段,哪怕不用PPT,甚至连板书都没有,只要老师能精彩生动地把知识点讲清楚,我们也会很满意。”李亚说,大学期间,他的很多专业课老师都是用PPT授课,平时的考试成绩也是用PPT来呈现。

“黑板+粉笔”不应被抛弃

现代科技以更快速度、更深程度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深刻改变着我们自身。

PPT,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也有副作用。

如何科学合理运用新技术始终都有个好与坏的问题。事物的两面性注定了人总是要全面认识新技术,趋其利,避其害,才能确保新技术始终是好技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夏学銮教授认为,板书不应该完全被抛弃。“如今学校扩招后,大学校园内的公共课动辄两三百人,如果写板书,后排的同学肯定看不到,此时用PPT是个好办法,此外板书产生的粉末也不利于健康。而在小班教学时,写板书则会让学生感觉更亲切,或许老师写板书时的一个动作就能让学生记住一个知识点”。

近年来,高校快速扩张、过度行政化、片面追求学术政绩、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学术丑闻频出等问题纠缠在一起,导致教育质量下滑,师道尊严受损,文凭严重缩水,引起教育家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忧虑,深化高校改革的呼声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篇4:粉笔、黑板擦和黑板的故事

粉笔、黑板擦和黑板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

有一天晚上,黑板擦听到了一阵断断续续的哭声,循声望去,原来是一支粉笔躲在墙角里哭。

“小粉笔,你哭什么呀?”黑板擦关心地问。

“呜,呜,呜,黑板擦大哥,本来我为了让那些小朋友学到知识,已经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现在,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粉笔呜咽着说。

“那你为什么要躲在墙角里呢?”黑板擦又问。

粉笔听了,哭声大了起来:“是班上的淘气鬼小军把我扔到这里的,不光是我,还有很多兄弟姐妹也一样。”

“是呀,我们被一些小朋友扔得到处都是。”这时,另外一个墙角下、桌子下、讲台下、凳子下,传来了好多粉笔的声音。

“唉,那些小朋友也太不像样了,其实我也好不到哪里,你们看,我还不是让那些淘气鬼到处乱扔,搞得我浑身是伤?”黑板擦也觉得很伤心。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大家都沉默了。

“要不,我看这么办吧。”一直都在沉默的黑板召集了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第一个来到课室的班长看到黑板上出现了一些很醒目的大字:“我们也有生命,我们只乐意把生命奉献给那些热爱学习的小朋友们,请珍惜、爱护我们!——粉笔、黑板擦字。”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四小学

指导教师:杨观枝

篇5:粉笔和黑板擦的争吵作文400字

在天高月黑的夜里,咦,哪来的`争吵,原来是粉笔和黑板擦在争吵,粉笔提高了嗓音,黑板大哥要不是我,老师那能写出一手好字让同学认识。”黑板擦也不甘落后,说:“要是没有我,你写错的字,就没谁帮你擦。”它们越吵越激烈,还把黑板大哥吵醒了,黑板大哥说:“你们两个干嘛。:““黑板大哥我们在比谁的功劳大。”黑板大哥提了一个意见,这个意见是让它们两个从1写到20,一个也不要错。

粉笔骄傲的走上讲台,开始写,123456789101112B:“糟了,”把13写成B了”粉笔焦急的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一分钟到了,粉笔走了下来,黑板擦走了上去,它只会把字擦得干干净净。一分钟也过去了。黑板大哥提意:“让它们两个一起写,果真一个也没错。粉笔和黑板擦知道了,团结力量大。

篇6:黑板与粉笔

一天,黑板碰到了粉笔,黑板说:“好搭档,你好啊!”粉笔斜了他一眼,说:“鬼是你的搭档啊,你黑黑的!”黑板气愤地说:“如果没有我,你也写不出字。”粉笔说:“如果没有我,你上面会空空如也!”粉笔和黑板都不服气,相互争吵着。老师说:“你们既然知道离开了对方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不团结合作,为人们服务呢?”粉笔和黑板都惭愧的低下了头,异口同声的说:“我们以后再也不争吵了,一定齐心协力为人们服务!”

从此粉笔和黑板再也不争吵了,齐心协力的工作着。

天阳外国语学院三年级:林凌

篇7:黑板与粉笔初中诗歌

在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少不了黑板

一日又一日

一年又一年

岁月无情

给它脸上刻下了道道疤痕

可它并不伤心

还因此感到自豪

它说——

园丁是用他

教育了祖国一代又一代的花朵

一个被扔在垃圾同理的粉笔头

引起了我的沉思——

粉笔

你是多么的脆弱

又是多么的勇敢

每天都在很班上行走

知道吗

没走一步

里死亡的距离就进一步

粉笔用她的`微笑告诉了我——

不,这是我的职责

人们赐予了我生命

我就要为人们奉献

坚持走完最后一步

当花朵们长大了

事业有成了

谁会记得这黑板跟粉笔呢

可正是有了黑板与粉笔

花朵们才能有今天

啊!

平凡的粉笔!

普通的黑板!

在它那平凡的岗位上

默默奉献

篇8:粉笔、黑板刷和黑板

首先我们要解读是这部电影的文眼之所在———“黑板”。“马契列特在《电影艺术诗学》一书中总结纪实性电影的典型特征, 指出其中一个特征即为‘升华的表现力, 即指隐喻、想象和象征等’。”[1]而黑板就是本文的一个重要隐喻, 同时可看成一个解读《黑板》的符号。从表层意义来看, 黑板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物质载体。《黑板》其中一个老师瑞波尔, 他试图劝服孩子来上学, 但孩子却不想识字。他的“黑板”成为群背负走私物品的孩子摔伤的时候固定伤腿的夹板。这样黑板的功能发生了转移, 由读书育人的工具转向救死扶伤的工具。另一个老师是塞德, 他跟随一群库尔德人难民回乡, 他的黑板曾经做过老人的担架, 曾经凉过衣服, 他和她的临时妻子用黑板抵挡所谓的毒气的侵袭, 最后黑板因为离婚成了婚姻的代价。黑板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工具, 但由于战乱和人们的愚昧贫穷, 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它只能由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转向维持生存的工具。黑板功能的转换, 实质也反映了伊朗落后多灾多难的现状。从一方面来看, 黑板失去本来的作用, 由于战争环境导致老师们的失业。从另一方面来看, 他们利用黑板固定伤腿的夹板, 曾经做过老人的担架, 这些就用行动传达了他们的人道主义的关怀。表面上, 在电影中这黑板容不下太多的东西, 只是写下一个人名字和只能写下“我爱你”几个字几个字母而已。但实质上也带有导演对和平对爱的一种召唤。这样黑板就具有多层含义, 工具层面有传授知识和维持生存两种功能。在思想层次上, 首先黑板传递了老师们一种人道主义的爱;其次反映了多灾多难的伊朗;最后是导演对和平、爱、文明的一种的召唤。

其次让我们分析电影中的人物。电影有三类人物, 一群背负走私品的孩子, 一群回家的库尔德难民, 教师们。一群背负走私品的孩子代表这个国家的未来, 一群回家的库尔德难民代表着这个国家的过去, 教师们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现在。

背负走私物品的孩子们是为了生存却没有知识没有理想的群体, 他们代表这个现实社会的未来。他们背负着自私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 他们这样做为了什么呢?显然是为了生存。他们说自己是驴子, 只知道负重和行走, 他们不需要学习, 他们没有明确的价值, 他们是为了生存, 。这就导致了他们只有行动没有价值, 并且这行动是盲目的, 他们为此甚至付出了生命。可怜的孩子需要和平的环境, 需要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回家的库尔德难民们代表了这个现实社会的过去。回家的库尔德难民们他们面对残酷的现实, 他们只能是逃避战争, 他们只想回家, 这是为了生存。面对现实, 他们不知道怎么办, 只能选择回家, 当他们回到家时, 却发现自己的家已经消失, 他们的最后的梦想已经消失。是什么造成了百姓的苦难的生活?直接的原因是战争、是军队。整个影片呼唤着和平, 呼唤着爱。

两个老师除了维持生计外, 还有一种启蒙的理想与责任。启蒙的对象就是一群背负走私品的孩子和一群回家的库尔德难民。面对贫穷和战乱和人们精神上的麻木时, 两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价值, 那就是传授给学生知识, 从心灵上去改造人。老师瑞波尔面对的是一群背负走私品的孩子们, 他们不需要学习。当有一个孩子勉强要学习时, 他企图教给孩子认识他的名字, 一个名字当被叫的时候, 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但一旦自己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 也就开始认识自己。瑞波尔试图让孩子认识自己, 让孩子成为自我引导的人, 这就是他的价值取向。但当孩子开始刚开始学习时, 却被警察打死。因此他的行动的是失败。塞德一直想让他的临时妻子学会“我爱你”, 这是一种对爱的呼唤, 他试图引导妻子学会爱, 他是站在一个启蒙者的态度上试图让妻子成为了自己的理想的爱人, 因此启蒙他人就是塞德的价值取向。但他的临时妻子跟他没有太多感情, 最后也没有说“我爱你”几个字就离开了他。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但他们的行动却没有与他们的价值相对称, 这是由于和平环境和爱的缺失所造成的。因此从人物分析上看, 这部电影招呼着和平与爱。

让我们最后解析一下的电影的结构。《黑板》电影没有特别的悬念, 也没有巧合, 整个故事情节完全自然发展。电影有两条主线, 分别是老师瑞波尔在大山中追寻一群背走私货的儿童团伙;塞德混入一群找寻回伊拉克故乡道路的库尔德难民, 靠劳动赢得40枚核桃, 却失去了黑板。这两个故事的联结点在于电影的开始, 一群老师迫于生活压力背上黑板去找愿意付学费的小学生, 然后两个老师走在一起来, 接着两个老师在一个路口分离了, 故事在此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结尾这两个老师再也没有相逢。瑞波尔和塞德两条不同线索就像从一点引出两条根本不相交的射线。因此《黑板》电影的结构不是封闭式结构, 而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开放式的结构解释了电影的多种可能性。两个故事的结尾反差很大, 导演好象是有意在展示战争的种种可能性。在第一个故事中, 当孩子们躲在羊群里通过了敌人的关卡之后, 在休息在与一个牧羊姑娘一起交谈时却被追上来的敌人枪杀了, 那一个个孩子就在枪声中死去了。但瑞波尔却不知道到那里去了。但在第二个故事结尾处, 难民到达了边界线, 女人要跟着他们回到家乡, 但塞德不想离开自己的土地, 他们离了婚, 黑板作为财产判给了女方。最后:女人背着黑板, 牵着孩子向远方走去, 她没有回过一次头, 只有孩子偶尔扭过脸来, 在他们的身后, 男人手拿一袋胡桃, 注视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还有那渐渐模糊的、黑板上还没有擦去的、女人始终都没有读会的一句波斯语———“我爱你”。这就形成了一种召唤, 也许是对两个敌对国家的一种“我爱你”的和平和爱的呼唤。

“伊朗电影不是以追求某种外在美为目的, 而是以追求人生的解放、探求生命的本质为目的”。[2]作为伊朗电影的《黑板》同样也是如此, 用记实手法追求人性的善, 追求和平和爱。

参考文献

[1]张莉.纪实风格与隐喻内涵——对伊朗电影《黑板》的解读.写作.2005/07.

篇9:教育:黑板与粉笔的变奏曲

60年,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60年,给一个国家的教育带来了什么?在历史长河中,6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对我们每个人来说,60年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

我们无意概述建国60年来中国教育事业的每一点发展,也不能尽现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种种辉煌,我们只想把目光投向坐满学生的教室,捕捉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从传统的私塾式教育,到学习西方的课堂式教学,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讲授式教育,到人手一台电脑、与互联网相连的互动式学习,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疑,信息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用上幻灯机

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被一台幻灯机打破了。

这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远不止60年前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浙江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首次使用了幻灯机进行教学,揭开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序幕。从此,中国就一直沿用“电化教育”这个词,用以形容那些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专门设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的教育技术工作。到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各地开始建立电化教育馆,利用电影、幻灯、录音、唱片、扩音等电子设备和技术辅助教学,开展电化教育。1959年,上海外语学院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电教大楼,楼内就有个人听音室、电影放映厅、电影教室和语言实验室。

创建于1958年的北京市电化教育馆是我国最早的电教馆之一。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张虹波告诉记者,那时制作和放映教学电影是相当奢侈的事情,录音机还是德国进口的电子管钢丝录音机。当时,全北京市只有电教馆有一套这种录音机设备,主要用于外语教学,想用录音机的学校需要提前跟电教馆预约,到了预约的时间,电教馆的老师就带着录音机去学校里放。

在今天看来只是手指一摁的事儿,那时候可算是一件大事。 那个年代,人们记忆中的课堂仍然是这样的场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本教材。黑板写满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坐在前排的同学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一层白白的粉笔灰,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一听到传达室老大爷手摇的下课铃声,大家就蹦跳着涌出教室。

可以说,从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6年,中国电化教育才刚刚起步。文革期间,电化教育工作停滞不前,有些地方甚至在倒退,电化教育还无法真正广泛应用到课堂中。

网络连接小课堂与大世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教育信息化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迎来了快速发展的30年。

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随后,教育界步入了利用现代化手段发展教育事业的新征程。

这个阶段,录音机、投影机、幻灯机等基本电子教学设备逐渐走进各地校园。课堂不再只是三尺讲台上的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们也第一次尝到电化教育的新鲜。

“至今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在电教室使用幻灯片授课的情景,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觉得很新奇很有趣。”北京市退休教师周女士告诉记者。老式幻灯机有用煤油灯的,有用汽灯的,有用电池的。幻灯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成为当时一种非常时髦的上课方式。

1979年,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将他出访美国时带回来的一台家用电脑转赠给了北京景山学校,这是景山学校的第一台计算机。今天看来,这也许是全国中小学中最早拥有的计算机,北京景山学校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教学、最早建立校园网的学校之一。

由于受到技术和内容的限制,景山学校的校园网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但它毕竟在连接小课堂与大世界之间迈开了第一步。 据统计,到1985年底,全国约95%的区县都建立了电教机构,800多所高等院校及众多中小学都先后建立了电教中心与电教室。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电化设备的数量大幅增加,录音机等教学设备逐渐变成了教师人手一台,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租借了。一起走进课堂的还有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等,拥有电化设备也不再是城市学生的特权,农村也开始有了电化设备的影子。

互联网推倒“围墙”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上世纪90年代,这样的口号不绝于耳,成为当时中国教育信息化大踏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不知不觉间,优雅的下课音乐铃声取代了声嘶力竭的铁铃铛,投影仪等传统电化设备获得了广泛应用,一些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电脑出现之初,人们对电脑充满了疑问:电脑是什么?怎么用?上世纪90年代末,这些疑问逐渐瓦解,人们开始积极地将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远程教育成为可能,网校也应运而生。

2001年,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就在教室中安装了大屏幕投影仪、实物展台和多媒体计算机,并通过百兆光纤与Internet相连,教室实现了数字化。之后,他们又开发了新的校园网平台,构建了适应网络环境的交流与沟通、教与学的活动方式,先后开发了“网上辅导”教学软件、“师生在线”平台、“师生在线交互教学平台”等,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网络课堂,充分满足了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经历过2003年中考或者高考的学生一定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孙老师回忆说。因为非典疫情的发展,学校停课,学生只能在家学习。那时,老师在网上布置作业、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网上学习、提交作业、向老师请教,网络就在那样危急的时刻,成为师生间传道授业解惑的天桥。

每一种电子设备进入课堂,都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而彻底推倒教室围墙的,则是Internet进入校园,它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60年后的今天,教室配备电脑已经不足为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的基本配置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在一些高校,老师只要走上讲台刷自己的工作卡,所有仪器启动的程序就会在一分钟内自动完成,甚至包括窗帘的自动拉合。自动化教室节省了课堂时间,大屏幕的PPT演示也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测评你的人生轨迹

面对新一代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努力探究的课题。

近日,北京市教委首次明确表示,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望进入学生的档案,并从明年开始成为高考录取的参考。

张虹波介绍说,明年北京市高中毕业的学生是高中课改后的首届毕业生,从上高中开始,他们参与的所有课程和课外活动都将以信息化方式记录下来。明年高考时,学校将把学生三年来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外活动综合素质表现等记录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的参考。这种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改革探索,对中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意义重大。

“未来,对学生人生轨迹的测评和研究将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张虹波表示。通过对学生的学生卡、电子白板、考卷、作业,甚至进出校园、图书馆,包括学生体检、参与体育锻炼等信息的采集,学校可以进行个体和群体的研究、分析,并找出一些内在的规律。

教育信息化大事记

1949年11月,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

1960年,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开办电视大学。

1979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全国的电教管理工作和业务开展。

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视察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时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1993 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中明 确提出,“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

1996年9月,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软件规划》(1996~2000年)。

1998年,教育部确定湖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为网上大学试点学校。

2000年10月,教育部指示科技司组织力量研制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并于2001年初成立 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2007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

黑板、书本、课桌、粉笔组成的老教室

北京西单小学的孩子们在电教室里用电脑查询资料。

篇10:黑板与粉笔作文400字

黑板国的居民长相既宽又矮,像一个活活的大“胖子”;而粉笔国的居民又细又高,像一个个威武挺拔的士兵。

黑板和粉笔天生就是仇家,虽然他们表面装的是好朋友的样子,但是他们都恨得对方牙根痒痒。

每一次交谈会上,黑板长老看着粉笔长老那骄傲的样子就怒火上涌,但是,这次他忍不住对粉笔长老怒吼道:“你看你那骄傲的样子,古人云:“骄兵必败”。你一定统治不了粉笔国,还不如交给我统治!”粉笔长老被气得语无伦次,说:“你你……可恶,你这长相简直不堪入目,不堪入目!”粉笔长老火冒三丈地吼道。他们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后来,两国长老都忍不住了,动用精兵良将,挑动战争。双方打得不可开交,谁也没打赢过谁,就这样,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

然而在三年之后的一次战争“都它尔战役”之中,一位粉笔士兵在攻击黑板士兵时,左冲右撞,竟偶然给那位黑板士兵纹了一身“西装”式纹身。这不起眼的一幕不仅是这两位士兵成为了朋友,还在黑板国流行了起来。而粉笔国见黑板国有所退步之后也和黑板国进行了一场和平交谈:“在交谈会上黑板国长老说道:“其实你也挺谦虚的,是我把事情说得太过了。”而粉笔国长老说道:“其实你也没我想象的那么丑么,如果再穿上西装那么就更帅了。”

篇11:黑板与粉笔的争吵作文

“我的功劳大。”黑板擦说。“我的功劳才是最大的。”粉笔说。

“你这只会写字的粉笔,我的功劳才是最大的,你成天就会写字,再说了,要是没有我,你就能写出很多错别字。”

“哼╭(╯^╰)╮,我好歹能写出字来,哪像你就知道擦黑板,要是没有我写字,你也没有用,你也是废品。”

这时,黑板爷爷醒了,说:“你们在吵什么啊?”

“我们在比谁的功劳大。”黑板擦和粉笔异口同声的说。

“我给你们评评理,你们谁能在我身上写出好字来,并且没有错别字,谁的`功劳就是最大的,行吗?”

“可以。”

“我同意。”

粉笔先写,写着写着吧9和6写到了一块,写成了8,粉笔输了。接下来是黑板擦,他牟足了劲也没写出字来,因为他只会擦不会写,黑板擦也输了。

这时,黑板爷爷又说了:“你们合伙来试试!”

黑板擦和粉笔就一起写字,粉笔写错了,黑板擦把错字擦了,粉笔又写出了正确的的字,就这样,他们写出了一行规规整整的字来。

“现在你们知道了合作的大用途了吧!”

“嗯,我知道了。”

“我也知道了。”

篇12:粉笔、黑板刷和黑板

一、桌面“零遮挡”运动要求:

1、桌椅的布置,要求横竖对齐,空间合理,最好按照地板的方格线布置。

2、桌面除了水杯、笔架等少量小件的用具外,一律清空。

3、上课时除了该科要用的书籍外,其他书籍资料一律清空。

4、自习和晚修期间只能放置正在学习的用品。

5、个人的书籍资料自行整理或清理好,无用的资料一律清理掉,有用的资料书籍根据使用的频率,用途的重要性整理好,一部分放到书桌的柜筒,一部分放在自己书桌或凳子下,多余部分放在储物箱中。

6、如有书籍放在储物箱的,一律把储物箱放在书桌下,或放在过道紧靠自己的位子。

7、学生一律不得把食物放置在课桌上方、柜筒或侧边的范围以内。

二、讲台、黑板的布置要求:

1、讲台内外彻底清洁,台面要求干净整洁并且有固定的区域放置粉笔抹布等教学用具,切忌随意放置报纸、试卷、书籍或一些与上课无关的杂物等。

2、全班学生的座位表一式两份,一份贴在讲台固定的位置(最好上面封一层薄膜保护),一份和每日的课堂和班级评分表放在一起,便于教师课堂点名提问等。

篇13:迷失在子弹和黑板之间的孩子

那些迷失于子弹和黑板之间的孩子,无法通过教育找到自我,最终达到内心的平和。而过了多年以后,那些即使没有子弹困扰的国家,在贫穷的泥淖中,依然难以跨越其中的鸿沟。

笔比剑锋

2009年,当12岁的马拉拉开始为英国广播公司(BBC)乌尔都语网站撰写博客时,她并未想到五年之后会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那一年,正是塔利班的势力横扫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之时。她以亲身经历记录了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塔利班不许女童接受教育、班级里敢来上课的女孩越来越少、男孩被洗脑接受恐怖主义教育、日复一日的恐怖袭击与轰炸。她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古尔·玛凯,那是当地很多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名字。

她曾在文中这样描述当时女孩的受教育情况:“有一天,苏菲·穆罕默德在狱中宣布,女性不应该接受教育,即便在专为女性设置的伊斯兰学校都不行。他说:‘如果有人能举证伊斯兰教曾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候允许兴建女子伊斯兰学校,他们可以过来在我的胡子上小便。’于是,电台毛拉把目标瞄准学校。塔利班说他们利用广播来传播可兰经的教义,但是他们的首领在短暂的传播可兰经教义后却巧妙地转向了威胁他们的对手。关于战斗、活动和谋杀的公告经常出现在广播内容中。今天课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直升机在天上飞。”

而在BBC的博客连载结束后,马拉拉接受了《纽约时报》的纪录片拍摄,并在公开集会上谴责塔利班的教育政策。由此,稚嫩的她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巴基斯坦为儿童争取教育的代表人物。2010年,13岁的马拉拉被国际儿童和平奖提名,2011年又获得了巴基斯坦的首届国家青年和平奖。这些声望为她带来影响力,但同时也带来危险。

2012年10月,在放学的途中,马拉拉遭遇恐怖分子的暗杀。恐怖分子问“谁是马拉拉”,同行的女孩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她,于是她的头部被无情地开了两枪。

“子弹穿过我的额头,没有打中大脑……后来医生用锯子从我的头颅左上方移除了8×10厘米大小的头盖骨,让我肿胀的大脑获得一定的空间。然后,他在我的腹部左侧皮下组织处切开一个洞,把锯下来的头盖骨暂时先保存在这里面。接着,因为担心肿胀会影响到我的呼吸,他又帮我做了气管切开手术。还把脑部的血栓移除,再将肩胛骨上的子弹取出。在这一切过程结束后,他们帮我接上呼吸器。整个手术耗时近四小时。”在自传《我是马拉拉》一书中,这个女孩写下受伤之后救治的细节。

在整本书中,马拉拉始终以不卑不亢的语气讲述自己过往的经历。这个少女超越自身年龄和性别的勇气来自于一个人,就是她的父亲——齐亚丁。

马拉拉出生于巴基斯坦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齐亚丁开办了几所学校并担任校长。在塔利班武装于2009年下令所有女孩不准上学时,齐亚丁依然鼓励身边的女孩儿继续上学。而在马拉拉小时候,父亲就向她讲述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和深受印度人爱戴的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故事。也正是由于父亲的鼓励,她学会在教育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呼喊。

在马拉拉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而她也在竭力将这份力量传递出去,因为她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巴基斯坦孩子都能像她一样幸运。

在联合国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巴基斯坦的失学儿童人数位居世界第二,至少有500余万,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是女童,青年文盲率触目惊心。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城乡和各省之间很不平衡,不少欠发达的地区学校数量极少,女童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少。一些家庭没钱送孩子去上正规学校,便将孩子送去免费的宗教学校。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们在那里很容易受到极端分子的蛊惑,成为新一代的塔利班武装分子。在记者杨迅的一篇文章中,他这样总结巴基斯坦深陷战争泥潭的原因:“驻外两年来,我走遍了巴基斯坦主要地区,其中不乏危险偏僻之地,深深感到,巴基斯坦的安全动荡,除了积重难返的历史和教派因素,孩子们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容易受到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潮的蛊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课本和笔才是威力最强大的武器,一个孩子、一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世界。教育,是唯一的答案。”马拉拉在联合国青年大会上做演讲时这样说。但她的另一句话似乎更有力: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过的枪。

这是一个少女经过战争洗礼后的深刻感悟。但在另一个曾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国家——柬埔寨,纵然它已进入和平时代,教育,仍是它难以言说的伤痛。

“漂亮姐姐,给个糖果”

吴哥窟留在许多中国游客记忆中的,除了叹为观止的景色,还有景区那些沿路伸手乞讨的孩子。

在一名去过柬埔寨的中国游客的游记里,曾有这样的记述:“临行前,有朋友提醒我给当地的孩子带些糖果,我不以为意,还笑言当地的孩子哪儿敢吃我给的糖果,他们肯定怕我是坏人。可落地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看着柬埔寨的孩子,只怕我带一行李箱的糖果也是杯水车薪,因为每到一个景点,都会有无数的孩子把你团团围住要糖果,你会在第一个景点发光糖果,然后还有下一个景点……”

“漂亮姐姐,给个糖果”,这也许是他们唯一会说的中国话。年龄小的孩子向游客讨要糖果。而年龄大点的孩子,则会提个小篮子,里面放着各种纪念品和小玩意儿,大声用粤语、韩语、日语等各种语言重复着“一美元”,向游客兜售着手中的商品。即使游客们坐上了车,他们仍然在窗边卖力地叫着。这些孩子乌黑的眼睛里,拥有着与年龄不符的精明。据说这些孩子是上学的,只是他们都是半天的课,所以大家轮流上课,轮流兜售,兜售路线也是分工了的。

离1998年柬埔寨内战结束,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一代又一代柬埔寨儿童却无法走上生活的正轨。这场内战开始于1970年,曾以佛教“慈悲为怀”为念、与世无争的柬埔寨人民,在后来的二十多年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到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nlc202309020246

战争所带来的后遗症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贫穷。内战过去四年后的2002年,柬埔寨的人均购买力GDP才与1970年持平。战争,让这个国家白白浪费了32年的时间。作为一个欠发达国家,如今的柬埔寨1400多万人口中仍有约75%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

而对于柬埔寨的儿童来说,上学这个基本的权利却难以得到保障。柬埔寨虽然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但因为经费困难,并不强制。据柬埔寨官方的统计,2014年柬埔寨共有2772所幼儿园,138038名入园儿童;6476所小学,学生人数2326152名。1321所中学,学生人数898594名。而大学却只有63所,学生人数11万余人。1400多万的总人口,却有230多万的在校小学生,数字之巨让人震惊。这背后反映了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柬埔寨的超龄入学情况严重,毛录取率达125%。而这也导致了日后的高退学率。柬埔寨是东亚地区辍学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一半以上的7~14岁儿童被雇佣,其中31万柬埔寨儿童正在从事最艰苦的童工工作。

贫困,只是许多父母逼迫孩子从小赚钱养家的原因之一。更为深层的原因也许是,这些从内战中成长起来的父母,自身就是文盲,根本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不但不努力帮助自己的下一代上学,甚至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采取的是暴力方式。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柬埔寨副代表Edith Heines曾说:“柬埔寨儿童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困难还不是粮食问题,而是教育资源的匮乏。”贫困造成教育匮乏,而教育匮乏又加剧了贫困。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了柬埔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需要改变的不止是孩子父母的心态。在柬埔寨长期从事儿童慈善事业的Ngauv Chhiv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柬埔寨每年从国际社会得到数以亿美元计的援助,这些援助大多流向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真正走向教育领域。”执政者也需要更开放的视野。

去西哈努克市旅游的中国游客,如今也许能看到政府贴在树干上的《告游客书》:“欢迎来到美丽的西哈努克市,当你遇到当地儿童向你乞讨时,请不要施舍,因为政府已经给这些儿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了救助和免费的义务教育,你的好意可能会让这些儿童觉得这种得到理所当然,也使他们的家长更加不负责任,从而贻误这些孩子的一生。”

我们当然不愿听到“漂亮姐姐,给个糖果”这样蹩脚的中国话从一个柬埔寨孩子的口中说出。我们只愿看到,在这片沧桑的土地上,这些孩子始终绽放着最纯净的笑容。

不管是仍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或是饱受战争贻害的一代代新生儿,他们都渴望着坐在明亮而安静的教室中,手握一支笔,眼睛共同望向黑板所在的方向。

在子弹与黑板之间,他们不知道要跨越多大的距离。

篇14:粉笔、黑板刷和黑板

1、党的生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党的生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一文提出来的。

2、党旗、党徽:

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和锤子分别代表两种无产阶级劳动者:锤子用来敲打,象征工人;镰刀则用于收割,象征农民。两个工具结合于一体,代表工农团结、合作。

3、党的宗旨是什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6、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歌颂党的诗歌:

党,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的海洋;

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

你是风帆,聚集着远方的力量;

你是人民的核心,你是前进的方向,我们永远跟你走——中国共产党!

鲜花的娇艳离不开阳光,树木的繁茂离不开雨露,我们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共产党。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及其含义解读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9、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党的歌曲:

篇15:粉笔、黑板刷和黑板

导语: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来教导的节日,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不同国家的教师节时间不同。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教师节黑板报的资料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师节的来历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 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

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教师节黑板报资料《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

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 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教师节黑板报资料1939年国民 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教师们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与大陆不同,1952年,台湾当局确定公历9月28日为孔子诞辰日及教师节。至今宝岛台湾的教师节时间一直是9月28日。

教师节的祝福语

1.匆匆的岁月从指间划去,斑白了您双鬓的青丝。桃李天下,是您最欣慰的表达,也是您最宏大的梦想。在这个属于您的日子里,我给您送上深深的祝福,也许您已把我忘却,而您的 形象却和岁月一样永恒。老师,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2.当年恩师您到来,欢声笑语处处在;言传身教如父爱,教我做人清又白;不求回报宽胸海,学生如今仍感慨;当年恩情记脑海,殷殷敬意短信载。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耕耘功不可没。亲爱的老师,今天是您的节日。就让远方的学子给您捎上一份祝福,委托吉祥的信鸽,带到您身边,祝福老师身体安康,节日快乐!

4.园丁,那是辛勤者的心灵。牵挂,那是思念者的心话。祝福,那是祈祷者的倾注。又一年教师节,祝愿你在这个秋天幸福无比,快乐无边,教师节咱也乐乐。

5.伴着教师节的深情,把美好送给老师;迎着中秋节的来临,愿好运陪着你旅行;我对你的祝福不曾停,衷心祝愿你事业爱情双双赢,时时刻刻好心情!

6.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

笑开颜。祝全国教师节日愉快!

7.不说不表示不惦念,不见不表示不牵挂。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教师节快乐!

8.曾经的你站在讲台上,欢迎我们的到来。如今的你还是一如既往地欢迎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亲爱的老师,在培养栋梁的时候也别忘了我们都挂念你的身体。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9.成功源自您的栽培,优秀出自您的耕耘;为今天喝彩的同时,我们永远铭记您当初的教诲和箴言!祝福您,老师:愿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上一篇:思念女儿的个性签名下一篇:聚焦中国餐饮瞩目行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