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2024-04-27

“口号”:不是经营理念(共13篇)

篇1:“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罗晓钟

近日以来,关于“火车晚点该不该赔”的讨论屡屡见于报端。发行量达百万份的《南方周末》还对大连律师张辉因铁路晚点状告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一事进行跟踪报道,并辟专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讨论(1998年11月13日版),读者参与踊跃。虽然诉火车晚点案为全国首例,但这种遭遇对我们每个曾乘过火车的人都不陌生:每当进出各地的火车站,就不难看到“准时”、“提速”、“安全”、“服务”等字样的标语,高挂在车站的大厅内或月台的天桥上。然而火车依旧经常误点。当蜗牛般缓慢爬行的列车喘息着到站时,站内的电子看板每每会显示该列车延误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皱眉的乘客一下车就赶紧鱼贯走出车站,不见有人抱怨——也许大家都习惯了(或许是认命于)这种遭遇。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铁道部《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对列车晚点的法律责任、损失赔偿等均未作规定。原来,对于那些“优质服务”、“准点到达”的标语是大可不必当真的,那么铁路当局又为什么会产生进行如此宣传的初衷呢?南来北往的乘客看了这些标语口号,不知道会有什么感觉,是否会对铁路局更有好感或更有信心,进而铁路局可吸引更多的乘客?反过来,如果这几张海报所勉励的是铁路局的员工,不知是否能激发员工的士气,促进经营改进,从而提高“准时、安全、服务”这三方面绩效?进一步推广开去,“管理口号”就可以看作指导企业运作的“经营理念”呢?

近年来企业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理念、“厂训”等等,用金字或鲜明的字体书写在公司的大厅或接待室,而且用投射灯照亮它,让进出的客人、员工、来往厂商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些经营理念包罗甚广,经常可看到的有:“客户满意、品质、创新、研发、团队合作、诚信、服务、效率、勤奋,踏实、正直„„”等。这些经营理念对于经常看到它的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果真会产生潜移默化或激励的效果吗?从其中一些企业的经营困境与管理现状来看,口号是口号,现实是现实——或许正是因为看得久了反而视而不见、不关痛痒了。

当初提出这些经营理念的用意,当然是好的。有些往往还是经营者认为企业的价值或精神所在,也许还经过内部一番慎重的集体思考和讨论之后,由公司的展望、任务或使命以及策略等提炼出来,再由上往下(缺乏的正是“由下往上”),向全体员工和客户昭示。但是一旦拟定何种经营理念之后,似乎大功即告成,只要金字招牌挂在公司的大厅、会客室里熠熠生辉,或印在公司精美的简介手册上,一切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朝着理念去实现了。

其实,我们可以逻辑地来分析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事物间的关联关系给出这样的描述:“如果A,那么B”,还可以更详细一些,给出关于A和B之间联系的更详尽的信息:“如果A,那么B,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使一些暗含的假设暴露出来,弄清楚中间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

举例说明如下:某企业决心把废品率从9%降至5%,有人提出用精神鼓励的方法,在厂区里、车间里张贴标语口号:“巧干而不是苦干”、“做好而不是做了(读作liao,第三声)”等等(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就是使用了类似这些精彩的口号)。但是,在肯定这个作法的实效以前,我们还是先做一下逻辑分析吧:

“如果我们需要把废品率从9%降至5%;

而且工人注意到了‘巧干而不是苦干’的标语;

而且工人注意到了‘做好而不是做了’的标语,那么,产品的废品率就能从9%降至5%”。

你是不是也开始怀疑如果中的条件的充分性了?显然,要使得条件能够具有充分性,还必须加上“„„而且产品合格率与工人工资挂钩”、“„而且质量责任落实到人”、“„„而且质检部门被授以充分的权利”、“„„而且,企业高层决策者能一贯地不惜投入人、财、物以确保产品质量”„„,一旦这诸多的条件不具备、不完善,那么就会如下例所示:

某经营制造业的公司这几年来致力于提高质量的运动,积极跟随申请ISO9000认证的风潮,它的管理口号就明白标示了质量政策,例如“质量第一、客户满意”等,并已责成质检部门对成品加强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在某次质检中,质检部门发现一批即将要出货的成品有质量问题,不符合检验标准,要求生产部门返修后才准予出货,但是生产部门还有许多订单要赶,无法派人返工,而生产管理部门已答应销售部门在月底前出货给客户。质检部门为了质量的缘故坚持不放行,生产管理部门为了做到对客户如期出货的承诺,两部门都认为自己有理,争吵起来,只好

请示厂长。厂长了解实际的情况之后,陷入两难:质量要好,交期要准,也无法做出决策。于是再向上反映到总经理,请示如何处理。总经理听完报告之后,询问这批货共多少钱,下属回答五百万元,总经理接着询问这个月的营业额距离目标还差多少,下属回答三百万元,总经理于是指示:“出货!”——不论这批货后来是否因为质量问题被客户退回,总经理心里真正关心的是业绩。而高悬在公司入口处的看板写著:“品质第一、满足客户要求”,只不过是美丽的装饰。这家公司的质量政策,就在总经理的“英明”指示下成了一纸空文。

遗憾的是,企业界中这种口惠而不实(lipservice)的现象还不乏其例,譬如:

强调“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资产”,却吝于提供教育训练或进修机会;

标榜“创新”的公司没划拨多少研究发展的经费;

墙壁上挂着“客户满意,质量第一”,柜台旁另外写着“货物出售,概不退换”;

办公室打着“服务、效率”,却经常找不到办公人员,任

凭客人排长龙等待。

很明显可以看出,原本立意甚佳的经营理念,最后可能沦为空洞、没有生命力的口号。管理当权者也许还在一直振臂高呼,却再也无法激起回应。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很多员工根据经验,认为老板、企业主、经营者或高级主管只是说说而已,那么连他本人也不太认真,员工又何必当真呢?而且“时间可以证明一切”,用金字或油漆写在墙上的经营理念,不到几年的时间就会褪色了。

经营理念和口号两者,乍看之下当然是保持一致、相辅相成的。但是实质上的差距却有如云壤,所产生的效果和动力也截然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原因往往就是:说的人只负责张贴这些口号,却没有决心去坚持、贯彻、诚心诚意地支持,或只是挂在嘴上嚷嚷叫叫而已。以ISO9000质量认证为例,它所强调的是:“说、写、做一致”,而多少公司即使已取得认证之后,仍只停留在“说”(对外宣称己通过)、“写”(有作业程序),离“做”(落实到每个作业层面)似乎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

话说回来,作为经常要搭乘火车的一名乘客而言,笔者依然期盼着能有一天:“口号”?“理念”,可以充分的体会

到铁路局说到做到:“安全——是我们的生命”、“准确——是我们的财产”、“服务——是我们的责任”。

byAMT王玉荣、孔祥云

原标题:中国企业管理培训网

篇2:“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通常会口里喊着“低碳、节能、环保”,却一如既往地无视白白流失的水,使用一次性用品,随时随地乱丢垃圾。在我们眼中,环保就是那么书面的东西。不过,我大概算幸运,一个梦却为我敲响了警钟。

那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整个城市都安静地睡着的时候,我房间的窗户啪啦一下破碎了,一大群奇怪的禽类动物涌入了我的卧室,那种动物让人叫不出名,只有黑色的羽毛,双翅发达,能够飞行。这些怪物哪儿来的?我暗想。突然,其中一只为首的生物用双翼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满是英文,我也记不清具体内容了,大概讲的是这些生物原是企鹅,因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洲冰川融化进化成了一种能够飞行的动物,长途跋涉至南美洲后来又被送至亚洲。因为得了一种病,很快就要灭绝了。真是不可思议!不过,既然它们到了我这儿,我总得好好招待吧。它们都只喝水,并且接二连三的死去。我很恐惧,责怪、诅咒着这群不速之客,可归根结底该怪谁呢?我们该责怪的人,应该是自己,应该是人类。的确,人类的所为才是真正导致地球上各种生命惨遭不测的原因。因为废气排放量大,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全球气候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地动物无法生存„„这一切不是人的罪过吗?

我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我记得有次爸爸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对我说:“我们家碳排放量一定不小。”想想也是,电视没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饮水机24小时运作;有的电热户冬天用几个上千瓦的大电炉眼睛眨也不眨;打开水龙头哗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这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检查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因此在节约家庭能源方面考虑得不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改掉那些不经意的浪费“习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举手之劳。

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家庭节能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容易进行,做好家庭的节能环保工作,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为家庭节约了一定开支,一举两得。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如果人人做到保护河流,节约用水、用电,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保护动物。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

篇3:“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陈锡文:2004年以来,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一方面, 我国农业农村形势确实很好, 但同时, 农业农村还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

一号文件提出了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就业的背景下, 提出创新农业经营组织问题, 强调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各地反映很必要。

从产业规律和世界发展规律来看, 家庭是农业经营最有效的主体, 我国面临的问题是家庭经营规模过于细小, 成本高、风险高。我们强调要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家庭经营要向采取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二是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就是要使农村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 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特长发挥出来。

二、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是不是意味着实行了多年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可能改变呢?

陈锡文:纵观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经营, 没有不以农户为主的。农业搞得再好也还是以农民家庭为主, 只不过规模大小有差异。轻易地否定农户经营制度, 我们是不赞成的。

从农业经营主体来说,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这一点不能动摇。一些人认为家庭经营是落后的, 规模小, 不能实现现代化。但迄今为止, 没看到哪个国家农业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农业经营规模是由国情、资源禀赋决定的, 是不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 是由农业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古今中外, 农业不以家庭为主而搞得好的, 还没有看到。

当然, 随着科技进步、农业发展, 在有些领域, 如设施农业, 用公司、企业化经营的形式也许有优势。但按照工业化的生产, 必须有工业化的条件——必须可以精确监控、标准化生产、对劳力付出也可以标准化计量, 大田生产还是要靠家庭。

三、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完成农村宅基地等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颁证之后是否意味着农村宅基地就可以买卖、抵押?

陈锡文:确权登记颁证是为了清晰产权, 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农村宅基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是可以流转的, 但你要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人, 那是不可以的。如果宅基地可以卖给社会上任何人, 那就是商品房, 这个土地的性质就变了。小产权房之所以违法, 是因为它不符合规划, 跟所有权没有关系。

至于说到农村土地不能抵押问题, 这里也存在一个误解。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 大部分农村靠的是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 不需要抵押物, 靠村民提供的有效信用来贷款。我不赞成拿农民的住房和土地去抵押, 为什么?因为法律不允许。

让农民以房屋和土地为抵押去贷款, 本身是泛市场化下非常片面的一种做法。农业贷款, 不是仅靠商业金融可以解决的。至少四年前, 银监会就发过通知, 不需要抵押物的信用贷款, 最高贷款额可以达到30万元。

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对于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不强制、不限制, 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锡文:我们历来坚持土地流转要按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全国土地流转规模, 到去年占土地承包合同面积的20%, 近2.6亿亩, 大多数是农民自愿的。但现在一些地方确实出现了强制流转的问题。有些地方为了追求规模效益, 不加限制地引进工商企业大面积、长时间租赁农户承包耕地 (林地、草原) , 出现了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粮地非粮化等现象, 改变了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从长远来看, 这不仅会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也会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 给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可以提高经营效益, 但经营规模也并不是越大越好。作为农业的基本经营主体, 在一定的投入水平、技术水平、生产条件下, 农户的经营规模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经营规模超自身经营能力后, 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都可能下降。

篇4:创新不是一个口号

创新,赢得世界高度评价

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从“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到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美国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法国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做了16个案例,涉及企业兼并、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特别是颇具权威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为海尔做的“市场链”案例,纳入了欧盟案例库。

张瑞敏获香港《亚洲周刊》1997年度杰出华裔成就奖;1999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受尊敬的企业家”,名列第26位;2002年荣获国际联合劝募协会设立的“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成为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全球化品牌。海尔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大,在国外有30多个生产基地。海尔反而感觉这个企业越来越不会做了,原来许多成功的发展模式都不好用了。张瑞敏每月要去一些国家,发现海尔成功主要是在国内,把发展模式移植到国外肯定不会成功。

引进国外技术,抓住发展机遇,自主创新发展。海尔的发展时间不长,发展速度较快,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能够比较快比较适时地抓住机遇。开始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冰箱,1984年卖不出去,那个时候在中国,海尔是最小的冰箱厂。到了1987年,市场开始启动,1988年爆炸型增长,海尔的生产能力上来了,抓住这个时机,海尔的销售非常之好。

1991年,国内空调品种很少,海尔起步做空调。到了1997年,空调需求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连续3年,海尔年盈利在10亿以上。现在不要说空调,整个家电的利润都像刀片一样薄,再用以前的方式面对市场,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

原因之一,国内的市场空间变小,爆炸型增长的机会几乎没有。原因之二,就是技术,以前发展主要是靠引进技术,日本把过时的技术出口到中国,现在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你想从他手里引进技术是不可能了,只有靠自己创新。原因之三,就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外的品牌都到中国来了,人家差不多把全球市场分割完了,中国是最后一块潜在的、最大的市场。海尔既要保住国内市场,又要扩展国际市场,起点是不一样的。这就相当于盖一个十层的大楼,人家盖完了九层,最后只差一层;中国一层没盖,还要盖那九层,压力非常之大。

创新,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创新,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发展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在技术创新上,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海尔有一个思路,第一台引进,第二台国产,第三台出口,第四台境外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都是这么一个路子。引进技术之后,迅速地转化为企业的、国产化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到国外出口,进行新的改造,最后再到境外去生产。第二个是基础创新,原始创新,这是中国非常大的难题。到国外去,随时会受标准问题制约。海尔有一款冰柜——完全自主创新,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得非常好,利润也非常大,美国第一大家电公司马上起诉,说这个冰柜不符合美国标准。美国有一个规定,如果有人提出异议,商场必须停止销售,销售就会直接受损。

海尔的洗衣机,创造了一个新的洗衣模式——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非常受欢迎。数字电视解码芯片,前几年就研制出来了,现在大规模的生产。网络家电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已经开发了第三代,成为信息产业部的一个技术标准,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也比较快。

管理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就是人单合一的战略,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有一个市场就要做出一个定单。个人和市场之间,应该是直接联系在一起,人从市场直接获取定单,工厂根据定单制造、根据定单发货,这就叫做人单合一,实销实发,现金正流。做到生产线生产的产品,都是有用户定单,资金可以快速地拿出来。对于企业来讲,现金流是第一位的,现金流好比是企业的空气,利润好比是企业的血液,如果没有空气,企业就会窒息。在大规模生产的前提下,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企业,影响明显地越来越大。

海尔在巴基斯坦,有一个很大的工业园,供应巴基斯坦、南亚地区的洗衣机,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做。不少国际上很好的洗衣机,在那儿销售并不好,海尔的洗衣机却销售得好,原因就在于经过调查。巴基斯坦差不多平均一家有12口人,巴基斯坦成年男子都穿大袍子,那个袍子全是白色,海尔创造出可以洗12公斤衣服的洗衣机,很多大袍子放进去都没关系。在巴基斯坦,许多洗衣机转不动,海尔洗衣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双动力加大,否则就无法洗衣服。

在意大利,有一个工厂,这个工厂也在生产冰箱,欧洲人包括意大利人,度假神圣不可侵犯,海尔冰箱就搞了一个可以在度假期间,既使东西冷冻、冷藏都不会出问题,耗电又非常之少的冰箱,使客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创新,需要发展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要从国内单一性的企业文化,转化成融合多元性的企业文化发展模式。收购美国企业的问题,前提是企业文化怎么样。如果有非常强势的企业文化,这就可以;如果企业文化非常弱势,并购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小。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多失败的案例。

海尔的企业文化,主要是体现两点:公平的文化、创新的文化。公平,很重要。管理的东西,就是两个字——公平。如果企业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作为一个被管理者,就会很努力去做,每个人都很渴望。很多企业的失败,并不是这些人不聪明,很多人都非常非常的聪明,有的时候太聪明了,就会形成帮派,一形成帮派,这个企业就不能形成合力,而是产生离心力。

海尔每个月都开高层管理者的会,每个月根据你的创新思路、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再有一个是创新的文化,作为海尔人,习惯于变是常态,不变是反常。海尔从1998年开始推行的流程再造,到现在经过7年的时间,光是组织结构大的变动,就有47次。如果大家对于这个变动的观念不认同,就会出现一片大的混乱,这是相当大的手术,相当于把一个企业推倒重来。

员工的创新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是跟自己的市场目标挂钩,很多企业的副总裁管得比较虚一点,分管什么什么工作,海尔的副总裁都是直接挂一个,如果管不好,也是要下来。这对每个人都是非常残酷,也是具有压力的。很多管理人员抱怨,谁也做不到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争上游,要是上不去马上就下来,好像也太残酷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市场对企业也很残酷,市场也不给你机会,不给你更大的比别人更优惠的条件。

海尔内部的企业文化,到海外去就不灵了,特别是到欧美很难被接受。到欧洲,从一开始就实行了本土化,都是当地的经理人,很多人是从很有名的大公司过来的,他们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觉得在原先的地方发展空间不太大,于是就过来了。过来之后,给他们提出目标,就是短期内赶超。这个时候采取的,是新的融合多元特性的企业文化。

日本丰田管理,全世界都在学,却是谁也学不会,原因就是它变成了一个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文化每个人都在做。在丰田,有一个细节让人感受很深,它的车子在出厂之前上螺丝,上螺丝的位置、力度差一点,这个车就不能下线。很多动作,员工是那么自然、那么自觉地在做,每一个动作都是完全程序化的。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海尔,与时俱进;海尔,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创新发展模式。海尔的精神、海尔的榜样,值得民营企业家效仿。中国呼唤更多的民营企业,像海尔那样,美名扬天下。

篇5:“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数字新科技,创新来演绎。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科技发展环境。

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推进知识经济发展。

创新无条件,信手偶得之;创新无诀窍,突发奇想中。

新奥因成功而美好,员工因创新而精彩。

不是空洞口号,创新是必要行动。

你因科技而精彩,科技因你而腾飞。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人人崇尚成功,事事成于创新。

艰苦创业,拼搏奉献,务实创新,发展气化。

创新难,自主创新更难,持续创新则难上加难。

篇6:席酉民:组织学习不是口号

“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更新速度空前的时代绝对是真理!持续学习、继续教育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正确行为,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位老总朋友经过一段时间飞上海、跑北京、进交大、出国考察等繁忙的学习后深有感触地告诉我,最近好像学“乱”了,同一个问题,一个地方的老师是一套说法,不知道谁说得对。没学还知道要干什么,学了后反倒不知道怎么干了!

还是这位朋友,感觉学习确实不错,且是潮流,于是为了推动公司学习,要求每个部门每月都要读本书。我问他读什么样的书,他说,让他们自己选,只要读就行。似乎这样公司就可以变成“学习型”组织。

我的另一位企业董事长朋友更是好学。他创业前文化程度比较低,成功后迫切感到学习的重要。于是也是全国各地跑着学习,去世界各地考察。该朋友还非常真诚,学了新东西就到企业使用,公司里新鲜事不断。

类似的学习情况还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但有一点就是如何使组织真正成为学习型的组织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难怪提倡学习型组织的著作被命名为第五项修炼。所谓修炼,就不是简单的学习拷贝,不是权威的号召,更不是一个接一个的热潮。

我认为,管理知识,除了基本原理和高度抽象的管理科学,大部分是情景依赖式的。首先,绝不可学了就在企业尝试,企业不是试验场。其次,永远要把知识当作工具,而不能变成对自己的一种束缚。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建立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栽培自己的管理知识“大树”。当学到一种新知识或参加了一个学习班,应该清晰地知道这些知识的价值和局限,以及它们对于你培育自己的知识“大树”的作用:是增加了一叶还是一枝一叉,或是提供了枝叶生长的水分,或是给予了枝芽生长的养料。这样学了就不会感觉“乱”。第三,当然只要在公司形成学习的风气总是有好处的,但组织的学习应该是有目的的,应该围绕组织战略的实施和实际想要应对的问题展开学习。于是读什么样的书,怎样结合问题去读就很值得探讨。而且这样做也会提升学习的效果,反过来会促进学习风气的形成。最后,高的学习境界是面对自己的问题,将所学的知识在自己所处的情景下结合自身的特征、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升华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有效知识。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形成自己企业的竞争力,

而且这些知识别人也不容易模仿和学习。换句话说,真正的知识是将所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环境,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加工成自己企业独有的知识,这样真正学到手的知识才会成为工具,才能是企业发展的利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形成自己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再不断显性化的反复循环过程。

真正的组织学习最根本的是形成一种学习机制。这样不用号召,企业也会不断自动学习和进步。这话似乎有点儿异想天开,实际不然,现实中就有很多企业做到了。这里仅举两例说明什么才叫真正的学习机制。

一是保洁公司的个人学习机制。保洁之所以能成为百年老店,其必然有它们成功的学习文化。例如,它们提倡每一个员工都是培训师(Every Employee is a trainer),意即每个员工都有其过人之处,并要让其与大家分享其中经验和知识,这就会促成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不断提高。再如,它们在考核员工业绩时,不仅看你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更看重你在工作中创造了哪些经验或工作程序(Standard process),不仅将这些经验和程序作为员工对企业的重要贡献加以考核,而且会把它加入企业的知识库,这样会不断刺激员工的学习和创造精神,丰富企业的隐性知识。又如,它们不仅不断增加企业的知识,而且每年专门安排人员对已有程序进行评估(Process review),不断改进或放弃,随时保证企业知识的有效性。另外,它们每年还会聘请独立咨询机构专门研究它们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不断提高。从而这些机制中我们就不难理解该企业为什么会长盛不衰。

二是海尔的组织学习机制。大家经常会惊奇地发现,理论界还在发展的新的管理概念已经在海尔使用。海尔经常创造一些自己的理论和概念,如OEC、T模式、人单和一等。是谁在给海尔出谋划策?实际上是它们内部形成的学习机制在起作用。我认为这套机制最核心的是周六主要干部参加的案例研讨会。每次,海尔的一个部门要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自己部门的情况进行案例研讨,需要回答面对企业发展本部门要做什么,理论上关于这些问题的最新成果是什么,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自己的最佳做法是什么,其实现须处理好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哪些关系,需要的资源和可能的难题及风险是什么,如何防范风险,等等。而且,张瑞敏经常亲自主持案例研讨会。除了各部门相互评头论足外,张总还要亲自点评。因此,要准备好案例分析,各部门要吃透企业整体发展思路,了解理论界的最新动态,掌握竞争对手的状况,清楚自己的现状和应做的事情以及最佳做法,处理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关系。可想而知,他们要做多少事前的学习和研究!这不仅是一场模拟实战,而且各部门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当我与海尔数位副总谈起使其最头疼的工作时,即使这样的高层管理者,仍不约而同地将准备案例研讨作为最有压力的工作之一。由此,我们会容易理解,海尔能走到今天,并不是什么高人指点,而是在张瑞敏的领导下企业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使然。

篇7:“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抵制日货#

【背景】日本政府及某些右翼分子对待钓鱼岛的态度,激起了中国人的强烈愤慨,很多年轻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不满。

19日上午,北京、济南、青岛、广州、深圳、太原、杭州等中国10多个城市均有规模不一的群众聚集、游行,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抗议日本右翼分子当天非法登上中国的钓鱼岛。

新华社记者称在这些城市看到,群众聚集场合均有警察维持秩序...故事又重演了--聚集、游行,高喊抵制日货口号,这帮人又脑热了,学电脑从小抓起,抵制日货更要从小事做起,下面的列表,自己看着办!

事实上日货一旦到了国内,就已经付现了,钱已经落袋,怎么用是买家的事。这一烧、一毁、一砸,是在抵制日货吗?这是在毁买家的付出,真正是“亲者痛,仇者快”,正中日本厂商“下怀”,这一破坏后面还得买,按使用惯性来说,极可能还买同一品牌的。抵制日货还有一个很深远的社会问题,保守估计要有20%左右的人失业,看看下面的列表吧!

打砸同胞开的日系车,更是流氓的行为--别人的孩子不心痛,别人的钱当然更不心痛。更可笑的是,有人穿着带有“抵制日货”的文字的服装,却使用CANON相机在拍照,不懂装懂最可耻。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活动”会持多久,笔者依然坚信不会太久,之前的很多次已经验证,最终又归于平淡,不了不之,中国人的坚持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天?

中国人已经被培养成光喊口号,极少数人动手的习惯。下面是我的口号,我也爽一下:

个人认为最重要是把日本直接灭了,就像公鸡吃蚯蚓一样,可咱国有这恨心吗?咱对外一向是软的,几时硬过,正所谓中庸之国,善待他人,严于律己。

【引用一日本人的话,唉,抵制日语?】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在像中华民族这么对外隐忍,对内残酷的了。

奥运会办了那么多界,就今年看得最认真,可也是最失落的,多次比赛,人家一申诉就有牌牌,我们申诉人家理也不理的?这就是自以为是的强国,扯远了。

日本这个国家,给大众的信息,或者说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太会骗,太好战,太反复,太恣意妄为。当然消灭一个民族的最好办法,绝对不是用武力来征服,而是同化,可是咱能同化得了人家吗?咱们的台湾,人家花了五十年来同化,现在还有很多日式的生活习惯在,年纪大的人,甚至语言也遭遇同化,要不是后来收复台湾,再度被我们同化回来,日本语估计也会成为台湾的主要语言。【据报导】国民党接手台湾的时候,台湾80

%的知识分子都会流利的书写和使用日语,现在70岁左右的台湾老人,很多都还会说日本语

说不定哪天老天真会把日本给沉没,看过电影《日本沉没》的朋友是不是有想法呢?照着这个思路去,在日本海底来几个核弹,制造一次人间的壮举!!

不完全日货列表,有些看了这列表才知道,哇原来是日本的:

富士 数码、电器(ふじ)

柯尼卡 数码、电器(コニカ)索尼 数码、电器(ソニ)佳能 数码、电器(カノン)美能达 数码、电器

JVC 数码、电器

松下 数码、电器

东芝 数码、电器(としば)尼康 数码、电器(ニコン)奥林巴斯 数码、电器

本田 _HONDA 汽车产品(ほんだ)丰田 _TOYOTA 汽车产品(とよた)铃木 _SUZUKI 汽车产品(すずき)日产 _NISSAN 汽车产品(にっさん)三菱 _MITSUBISHI 汽车产品(みつびし)马自达 _MAZDA 汽车产品(マズダ)斯巴鲁 _SUBARU 汽车产品(スバル)五十铃 _ISUZU 汽车产品(いすず)卡西欧 _CASIO 家用电器(カシオ)建伍 _KENWOOD 家用电器

爱华 _AIWA 家用电器(アイワ)阿尔派_ALPINENEC 家用电器

精工 _SIEKO 家用电器(せいこ)日立 _HITACHI 家用电器(ひたち)兄弟 _BROTHER 家用电器

先锋 _PIONEER 家用电器

夏普 _SHARP 家用电器(シャープ)

富士通 _FUJITSUTUKA 家用电器(ふじつ)爱普生 _EPSON 家用电器(エプソン)理光 _RICHO 家用电器(りちょ)三洋 _SANYO 家用电器(さんよ)NEC 电子信息 索爱 电子信息

资生堂 _SHISEIDO,DHCMILD 化妆品(しせいど)花王 _KAO 化妆品(かお)狮王 _LION 化妆品

诗芬 _SIFONE 化妆品

碧柔 _BIORE 化妆品

多芬 _DOVE 化妆品

乐而雅 _LAURIER 化妆品

高丝 _KOSE 化妆品

柔和七星 _MILDSEVEN 烟酒食品

明治食品 烟酒食品(めいじ しょくひん)四洲食品 烟酒食品

麒麟啤酒 烟酒食品(きりん ビール)午后红茶 LUCIDO 烟酒食品

朝日啤酒 烟酒食品(あさひ ビール)BOSS 咖啡 烟酒食品

日清食品 烟酒食品

日本酒 烟酒食品

雪印食品 烟酒食品

Suntory 烟酒食品

TOTO 综合(トト)

富士胶卷 _FUJIFILM 综合(ふじ フィルム)松本电工 综合(まつもと でんこう)爱眼眼镜 综合精工眼镜 综合横滨轮胎 综合

第一生命(制药)综合(だいいち せいめい)武田药品 综合太田胃药 综合森永化工 综合OKI(针打)综合野尻(眼镜)综合伊都锦 综合(いときん)大荣公司 百货公司

高岛屋 百货公司(たかしまや)东日本铁路公司 铁路、航空

日本航空公司 铁路、航空

朝日生命 人寿保险(あさひ せいめい)明治生命 人寿保险(めいじ せいめ

い)住友生命 人寿保险

安田生命 人寿保险

日本;大成建筑 建筑

日本;积

水房屋建设 建筑

日本;奥亚旭 建筑

日本;三井不动产 建筑(みつい ふどうさん)日本; 伊藤忠商事 专业零售

东锦 专业零售

日商岩井 专业零售

日棉 专业零售

兼松 专业零售

石川岛播磨重工公司 金属

日本钢管公司 金属

小松制作所 综合软件银行 计算机

第一生命(制药)制药

武田药品 制药

太田胃药 制药

森永化工 化工

横滨轮胎 化工

旭玻璃公司 化工

普利斯通 化工

《朝日新闻》 媒体(あさひ しんぶん)精工眼镜 眼镜

四洲 食品

西铁城 手表

NHK 媒体(エヌー エチ ケー)欧泊莱 化妆品

植村秀

列表上品牌厂商,还只是知名的。日货已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很多角落,不知名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很多中国人在靠这些个品牌生活,抵制,这不是要破坏社会和谐?那些个说自己从来没有买过日货的人,就自欺欺人去吧!

其实上面这些都不重要,日产A片--所谓美其名曰的日本爱情动作片,年轻人们,你们敢抑制吗?宅男们还怎么活?社会会不会不稳定呢?

下面是百度知道里看到的,觉得说得非常对,引用一下:

如果你真的恨日本,那么就怀着这份心底的恨意,学习日本的强处,壮大自己的祖国,有朝一日,一雪前耻。

如果你只是盲目地听从别人,以为别人在反日,你也非要意思意思,那就是傻×一个。

抵制日货我不反对,但得先把人家的东西买回来研究研究,等你能够做出跟人家的一样甚至更好的产品来,否则就是包庇落后的民族企业,糖罐里的孩子长不大!

马云:拒绝“晚上想走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抵制日货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光说不练可不成。

中国要强大,对外必须强硬。外抗强权,内除国贼。

篇8:“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一、模因的特点及传播过程

模因的概念最初是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提出来的。Richard Dawkins在探讨基因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促进生物进化的基础上, 模拟生物遗传单位gene (基因) , 提出了文化传递单位meme (模因) 。模因论或模因学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 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1]。

一般认为一种模因在被新的宿主选择并被重新传递的时候, 可分为5个阶段: (1) 行为输入。人脑不会自行产生语言模因, 语言模因就是外部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形成的不断复制传播的主观映像。 (2) 理解并同化。输入材料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 通过思考, 重组现存认知因子, 独立发现模因, 被宿主理解和接受, 才能同化被理解。 (3) 采纳。只有那些有实用信息, 合理的意义, 且具有权威效应的模因或模因复合体才能被吸收采纳。 (4) 复制和创新。模因在复制的过程中往往会保留原有模因的精髓, 而创新则是言语活动的高级阶段, 言语模仿中有言语创新的成分。 (5) 传输与规范。模因表达需要有有形的稳定性强的载体或媒体, 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当某一模因在某一时期处于支配主导地位, 且被某一社团广泛接受便成为了规范。

二、亚运会主题口号的模因分析

模因之间在使用中会相互支持, 集结成一种关系密切、传播能力更强的模因集合, 即模因复合体 (meme complexes) [2]。语言模因是人类语言得以生存和演进的基础, 当我们仔细品味亚运会举办理念时, 就会发现它是蕴含着一定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和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的模因复合体。

1. 体现的简洁美和对称美

“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这一理念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看起来对仗整齐, 读起来琅琅上口, 确实不失为一个感召力强的举办理念。这一理念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大脑中对仗美观念这一强势模因的体现和见证, 古代的建筑, 大到皇室宫殿, 小到庙宇牌坊, 都是对称的。中国人如此讲究对称性, 影响到我们的审美, 影响到我们的思维, 影响到我们的语言。因此, 对称美成为了一种结构上的强势模因[3]。

2. 蕴含的哲学因子

模因形式是多样的, 包括观念、大脑机构、大脑机构所产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存在于书籍、说明书等之中的各种行为指令信息。哲学作为一种思想理所当然就成为一种模因。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广州亚运会提出了“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的举办理念, 展现了人们对大同梦想的追求, 表现了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的哲学内涵。这一举办理念激活了长期以来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哲学思想因子, 因而, 受到社会各界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和接受。

3.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模因论认为, 语言模因的传播是与语言模因的模仿和创新并存的, 语言模因进行改动, 创新, 以迎合当今社会文化的需求[4]。本届亚运会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团结、友谊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为宗旨, 全力把本届亚运会办成体现亚洲和谐理念的激情盛典, 创造性地利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为贵”这一模因指导和提炼亚运会主题口号,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发展和传承。

三、亚运会主题口号蕴含的经济文化价值

“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这一理念是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独特奉献。富有创新性的理念模因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 并使积极向上的文化世代传承下去, 发扬光大。广州亚运会恰恰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2Ol O年亚运会在有着几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广州举办, 是各种文化交流的互补, 实现真正融合的良机。将为广州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利平台。为广州经济发展提供契机。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和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在技术、资本、等方面占有优势, 其他地区有相对丰富的水电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人力资源和旅游资源, 应将整个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作为一体考虑, 充分利用亚运会的机遇, 达到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和谐发展, 达到区域共赢。

四、结语

广州亚运会所倡导的“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理念, 适应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的需要。亚运文化传播既改变了人们对当代体育文化的理解, 也改变着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建构的内容和方式。模因是文化进化的机制, 它能很好地阐述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论为世界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演绎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从模因论角度分析, 这一举办理念是一个强大模因复合体, 即对称性原则、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等模因, 同时也为建设和谐广州带来了启示。

摘要:从模因论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主题口号“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进行阐释, 指出这一理念是一个强大模因复合体, 表现在这一模因体现的简洁美和对称美、蕴含的哲学因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是多元文化整合的具体体现, 能极大地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于提升世界凝聚力, 推动广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亚运会,主题口号,模因,文化整合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谢赣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3]马萧.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 2005.

篇9:学习不是口号

学习本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将其与组织嫁接,便具有了集体特征,且演化出了与个体很不同的学习行为,如个人学习是否意味着组织学习?个人为何要响应组织号召而学习?个人学习如何与组织需要相融合?如何将组织需要渗透或融合到个体的学习与互动间和组织的运转过程中?等等。

如前所述,学习的目的是组织试图通过学习、探索,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将“学习”与组织连接起来源于西蒙(H. Simon, 1953),他认为政府组织重组的过程即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希尔特(R. Cyert)和马奇(J. March)更进一步,他们在《商业组织的行为理论》一书中把组织学习列为探讨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掀起了关于组织学习的热论,组织学习的研究也从心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铺开。而让其在实践界普及的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他在其畅销著作《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的概念,强调面临剧烈变化的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认为知识管理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并发展了广为流传的学习型组织五项要素。一、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愿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二、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透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三、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组织的障碍,多来自于个人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唯有透过团队学习,以及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所创新;四、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个人有意愿投入工作,精于工作的专业技巧,自我超越源自个人与愿景之间的“创造性张力”;五、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透过信息积累,掌握事件的全貌,避免见树不见林,培养综观全局的思考能力,有助于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发展的来龙去脉,便于抓住问题的本质。

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概念已被大家广为接受和实践,现在的问题不是需要或重视与否,而是如何真正有效实现组织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如何处理好组织学习与个体学习的关系,怎样协调个人、团队、组织和组织间不同层次的学习,如何将各类学习对准组织目标,使组织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

阿吉利斯(C. Argyris)、熊恩(D. Schon)两人的观点很有启发意义,他们在《组织学习:行动理论之观点》(1978)一书中提出了“行动观点”,认为组织学习的意义在于“促进组织长期效能和生存发展、回应环境变化的实践过程中,对其根本信念、态度行为、结构安排所做的各个调整活动”,“这些调整活动是借助正式和非正式的人际互动来实现的。”

实际上,学习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和习惯;真正的组织学习仅有号召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形成组织内学习的机制和文化,甚至包括必要的基础设施,如促进知识共享、互动和碰撞的知识管理设施和环境。如何构造能够自发自动的组织学习机制和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以下几个方面恐怕是其不可缺或的重要构件:一、分析形成明晰的组织愿景和使命;二、构建支持学习的平台和营造交流创新的文化;三、强调自组织和自我管理;四、鼓励团队合作和研究型工作;五、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六、坚守有反省的行动和有克制的自信;七、管理哲学上坚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信条。

篇10:男女平等不是空喊一句口号

从什么时候开始,男女平等就开始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早已模糊了印象,能记住的却是那流行全国的口头语,女人也是半边天。然后,口号一出,很多人就觉得,男人跟女人在这个社会上的地位就真的跟口号里一样的。我曾经又何尝不是深深的相信的。

可是,口号喊出来了,社会中的男女就真的平等了吗?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这样

。其一,男人和女人的身体素质不同,男人普遍比女人有力气,力气这个东西就能决定很多,抛开那些道德不讲,单单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面对面的进行体力对抗,毫无疑问,输的人是女人,而且必定输的狼狈。其二,职业女性多重角色冲突。职业女性扮演着社会与家庭多重角色,在精力、时间、能力、资源分配上具有多样性,同时又相互发生冲突,作为优秀的职业女性,在社会上要争“强者”,在家庭中要当“贤人”,这在性格上表现出双重要求,职业要求女性刚毅、果断、坚强,家庭要求女性温柔、贤惠善良,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妇女要鱼和熊掌兼得,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在社会交往频繁和快节奏的生活中,职业女性非常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但女性家务劳动时间支出较多,在传统的观念中,家务好像就是女人份内的事,男同志不料理家务,被看成是情理之中;女同志家务干少了,却被看成是“失职”。女同志既要在工作中与男同志同挑重担,又要在家庭中当贤妻良母,常常是“超负荷运转”。举个很现实的例子,我们班的一个很优秀的来自基层的女同学,每个星期回去后要处理乡镇里的一些工作,没有时间做更多的家务,没办法就把孩子的衣服带到学校里来洗。同样是乡镇长,同样是在这儿学习,男同学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甚至于自己的衣服都要带回去让老婆来洗。

总之,不能设想,一个“占人口一半的女性在就业率很低、相对贫困人口比重大、教育水平低、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有限、享受卫生健康方面的社会保障不普及、家务劳动仍在束缚广大妇女的手脚、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仍有巨大市场”的国家能够成为小康社会。如果不解决上述男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但社会发展要受到阻碍,男性发展也必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我说,男女平等,不是你喊一百句“女人也顶半边天”而是真正的去解决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

当然,在某些方面也许男人和女人相比,女人会更胜一筹,最近看到一份研究报告,说女人在某些方面比男人更好。确实有这么一些方面。也许未来很细心,细致的工作交给女人做是很好的。这个世界对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也是因为某些生理特征,男人在这方面不同于女人,所以就会出现女人优于男人的现象。

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坚持男女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妇女发展,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是一个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亿万妇女的伟大事业,我们必须为之努力。

学院:化学院

篇11:“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要无条件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

美丽让男人停下,智慧让男人留下。

忘记失败的疼苦,铭记失败的原因。

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满。

不是你比别人差,只是付出不够多。

阳光越强烈的地方,阴影也就越重。

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山高路遥不足惧,最怕贪图安逸心。

青春如此短暂,可却还没学会珍惜。

人一看重机会,就难免被机会支配。

对待生命要认真,对待生活要活泼。

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

不甘心失去就要去努力争取不是吗。

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篇12:“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

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教室洁净,清风送爽。身居斗室,心怀天下。

跑昨越快,遇到风的阻力越大。阻力与成就相伴随。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天道酬勤,宁静致远。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一分的浮躁,一分的遗憾。

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生无所息,斗无所止。

篇13:栾江红:快乐不是口号

微笑是可以付出的快乐

一个女人最动人的谈吐首先是永恒的微笑;一个成功女人的微笑,世界自然会还她甜蜜蜜的人生际遇。

采访过程中,栾江红的每一个友好、真挚、楚楚动人抑或是妩媚的微笑,都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让我认知这位女性是乐观向上的。她说,当初选择了麦当劳,也是选择了这家公司的一个理念:快乐,是给予的态度。

栾江红的人生经历是几近传奇色彩的。唐山大地震那年,年幼的她被埋在轰然倒塌的废墟中几个小时,是她的姑姑用双手一点点把瓦砾刨开,救出了奇迹般毫发无损的她。栾江红永远铭记那近乎悲壮的场景,也因为童年这段跨越生死界限的经历,让她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来珍惜生命、酷爱生活。她甚至觉得她人生中的每一秒都不该虚度,而且还要过得很有意义。在她眼里,工作的价值不在于赢得名声、地位或者高收入,而是要在不断苛刻地对待自己、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且以付出快乐为幸福,直面生活微笑。她总是提醒自己“还有半瓶水就满瓶了”,而从来不说“怎么才半瓶水?装满还要多久呀”的话。她说这是她的生活态度,也来源于从小接受感恩知足、行善为乐的家教影响。正是这样的影响,奠定了栾江红爱心成长的基础,也让她不断叩问生命的意义,在生命的追问中激发出自己的潜在能量,自然而然地释放出快乐的微笑。她回忆说:“小时候经常在爷爷的带领下去捉昆虫、小蝌蚪等生物,当爷爷引导我仔细观察、讲解它们的习性和特点后,就让我把这些小生命放回大自然,绝对不允许我伤害它们。”她认为,珍惜生命,活在当下的人能够布施微笑,也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更是对生活的信心和对他人的关爱,当这种信心和关爱融于生活和事业中,同时也便收获了快乐。

或许是老天对栾江红的眷顾,不仅在那场灾难中赐予了她第二次生命,也恩赐了她聪慧的头脑,更给了她积极乐观的光彩人生。

作为一位资深的公关界专业人士,栾江红拥有长期在大中华区及亚太地区的对外事务工作经验。她16岁就考上了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系,大学毕业后又顺利进入英国驻华使馆,在签证处担任翻译。加入麦当劳之前,她曾任职于通用汽车公共事务及传播总监,主要负责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通用汽车公司的公关策划及战略,产品和品牌推广,媒体关系的维护和拓展,以及公共事务的沟通,她还曾担任百时美施贵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企业事务总监,并担任过强生(中国)公司亚太区企业事务总监的职务,负责中国大陆和亚太地区的公共关系,政府事务和企业传播等方面的事务。2009年9月,栾江红被任命为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公司事务及公共关系副总裁,开始带领政府关系及公关团队通过建立和实施麦当劳在中国的品牌建设和发展策略,助力麦当劳在中国的成长。栾江红说,她的每一步选择,都得益于这个社会的宽容和公司的恩待,这让她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

在她的职业选择过程中,虽然最终没有像家人所希望的那样选择从医,但她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综合人才。特别是在为公关事业而战的每一个瞬间,她贮备着用不完的精力,浑身上下散发着激情的气息。她说:“每次我做完一个效果很好的项目都会感到非常骄傲;每次用劳作做一件善事都会觉得充实。这是我幸福的来源!”从栾江红淡定的语气中不难看出她的自信和幸福。

在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总部栾江红副总裁办公室,悬挂着装裱朴素的两幅“图画”,一幅是两个中文“山”字组成的一幅画,画面上的一个人站在一座“山头”远眺:“进步的意义就是前面有更高的挑战”;另一幅是一只傲视远方的狗与一群貌似狗的猫聚集一起,上面用英文标注:“In a world full of copycats-Be an original!”(在茫茫众生中做引领潮流的人)。栾江红说:“站在巨人的肩膀,让我看得更高、更远。”她说自己始终是微笑着面对生活——成功、失败,因为没有任何遗憾,自己也始终是快乐的。

魅力是发自内心的美丽

栾江红认为,微笑的实质便是爱,懂得爱的人,一定不会是平庸的。在随同栾江红赶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看望中国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救助的先心病患儿的途中,她打开了手机,开始处理因接受采访关机期间“积攒”下来的工作。她声音和缓但不失坚定、利落,那是有着不同的工作阅历赋予职场女性独特的气质:并非女强人的“说一不二”,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她回应我的提问,说:“真正的职场女性应该是自信的。独立、优秀与女人味并不相悖。对工作的认真也不会让她们失去女人的风采。”

栾江红喜欢读书,她旅行包中的“常驻人口”就是书。她酷爱文化和艺术,她能讲出“国际化”的礼仪,也有一手精湛的茶道技艺;她喜欢喝咖啡,但更爱禅茶。因为难得有闲暇时间,所以栾江红更喜欢包容力极强的当代艺术,她曾经利用在国外出差的间隙,遍览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在心灵的震撼中领悟艺术的美妙和神奇,熏染着自己,也感染着别人。她说:“当代艺术更让我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她戏称自己是“杂家”,尊重当代艺术家和他们赋予时代的作品,自身被艺术陶冶的同时,也让她拥有了儒雅的坚强——一种具有女人味的强悍力量。

在他人眼里看来,栾江红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地位和事业的成就,还有她恪守传统的唯美境界。

她坦诚表示,她喜欢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丰腴和冬的坚贞。在工作、事业、家庭上面,一直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付出努力给家庭和孩子更多的时间。她始终把“家”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永远保持着她女人的妩媚和大爱无疆的母性情怀,更喜欢用女人的方式来做事业。她学会了一个女人应该如何保持自立,但是她从来都不认为女人在做事业的时候就应该忘记自己的性别。“我就是女人,我为什么要在工作中表现得像个男人一样呢,保留女人的特质没什么不好。”她说。她崇尚孝顺理念,热爱家庭,爱她的丈夫和孩子。交谈中,在栾江红平静简单的话语之外,仍能窥见她呼啦啦抖动职场大旗的优雅、雄壮的气场,感佩那诚恳而率真的话语:“事业是我幸福的来源,家庭却是我幸福的唯一的港湾,对我来说家庭非常重要,我永远都不会愧对这个港湾。”

nlc202309040228

“来源”和“港湾”把一个高贵、优雅又极其平实的女人自信和柔韧诠释得淋漓尽致。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能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中取得平衡,并在这样的平衡中彰显出栾江红作为女人的内在美丽。

采访间隙,栾江红能在麾下娇嗔着和她要零食的时候打趣儿;采访后与“栾总”共进午餐,她能自掏腰包特别要一份外卖,让等候在外的司机不饿肚子。在栾江红看来,一个企业的魅力也在于其文化的内涵和富有朝气的内动力。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永远有一句口号:“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栾江红认为,管理人员或保留人才不仅是有钱才能够满足。她说,在麦当劳深切地相信一点,对于一个餐饮企业,尤其是有很多的80、90后员工的企业来说,提供一个非常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所以在麦当劳我们深信有一个“家”的文化,让员工来了以后认为,我在一个大家庭里快乐成长,让员工们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服务群体快乐、做慈善的快乐、拥有和谐家庭的快乐……她说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经常给员工制订一些快乐的活动,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企业里有一个发展的前景。如今,奔行于人生旅途中的栾江红,正率领她的团队赋予麦当劳新的内涵,焕发青春的色彩。

慈善不是表演

熟悉她的人认为,栾江红作为女人的魅力,尽可蕴涵在不言的微笑之中,那是“用心”来自然流露的。在栾江红看来,做慈善也应该是“用心”同时也要“用脑”去做的。

栾江红在大学期间就乐于助人,一直坚持到今天。慈善和公益已融入她的生活过程。到了国际品牌的“麦当劳”,她力求传递公益慈善的理念:身体力行,快乐参与。她认为,公益慈善不是表演、作秀,而是要把真实的慈善和公益贯穿到每一个细节当中去,让所有的员工“快乐捐赠、快乐做公益”,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得到成就,在感染别人之前,先感染自己,用好项目、好心境和好的沟通,激励所有员工热心公益事业,同时激励受助的群体振作起精神,面对困境。

栾江红介绍,“麦当劳”选择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作为合作伙伴,目的就是选择有关妇女和儿童项目,实现各取优势、强强联合,让项目真正发挥最有效的救助作用。她说,公益并非仅仅捐钱捐物,“麦当劳”致力于在公益品牌上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公司把所得部分利润回馈社会作为企业战略计划,不仅让近十万个劳动力就业,还通过产业链基地的建设,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上产业化之路,让众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栾江红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美国企业,在中国经营了二十多年,99%的员工是本土员工,我们在这里营运,目前是近10万员工,培养了一批一批的本土人才,所用的食材80%以上都是中国供应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是中国企业,也是最实在的‘公益’”。她表示,“关注儿童健康福利是麦当劳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中国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于2006年由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携手创立,在过去六年多的时间里,致力于提高和改善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并积极推进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救治、灾区小学及幼儿园重建,以及FIFA世界杯球童计划等慈善项目。2012年11月11日至17日,在全球已有十年影响力的麦当劳“爱心童乐日”首次登陆中国大陆麦当劳餐厅。麦当劳在餐厅内通过餐盘垫纸、明信片和餐厅录像等方式向消费者直接介绍儿童先心病项目的成果,号召小朋友为有需要的同龄人伸出援手,献上自己的一份关爱与祝福。本次活动以“童乐·同享”为主题,活动期间每位来到麦当劳餐厅的消费者捐出一元钱至柜台的中国麦基金捐款箱,即获赠爱心童乐日特别订制的爱心小手掌,以感谢消费者伸出援手、关注儿童福利事业。活动筹集的所有善款都汇至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下属的“中国麦基金”,专项支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项目。

栾江红深有感触地说:“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以来,彼此真诚、为同一个理念、同一个愿景快乐地付出着努力。我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遇。”为了进一步激发草根慈善理念,麦当劳公司自2012年起,将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六固定为麦当劳中国的“爱心童乐日”,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持续带来温暖和支持。2012年中国麦基金已经全额资助了60位来自青海、西藏等贫困地区的儿童完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今年,中国麦基金正筹划在中国内陆建设第一家“儿童之家”亲子套房公寓,让受助的先心病儿童有“家”的关爱。

谈到她最大的愿望,栾江红表示:“得到微笑的人,可能会因此更加富足,给予别人微笑的人却不会因此而变得贫穷。我崇尚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品质,通过互助分享而更加快乐。我希望每个人都获得自己平凡而真实的快乐!”

上一篇:毒死蜱安全技术说明书下一篇:续行冻结 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