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2024-05-27

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精选12篇)

篇1: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攀枝花市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车辆日益增多,交通运输的经营管理和合理调度,警用车辆的指挥和安全管理已成为公安、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用于公安、交通管理系统的设备主要是无线电通信设备,由调度中心向车辆驾驶员发出调度命令,驾驶员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出车辆所在的大概位置,而在生疏地带或在夜间则无法确认自己的方位甚至迷路。因此,从调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其应用受到限制。GPS定位技术的出现给车辆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能力。通过车载GPS接收机使驾驶员能够随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通过车载终端将GPS定位信息发送给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便可及时掌握各车辆的具体位置,并在大屏幕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主要功能:

实时定位功能:

110接警调度中心可实时掌握出警车辆的确切位置及行车速度,利用车载终端实时传送精确数据,及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远程调度功能:

110接警调度中心可向所有的警用车辆或区域警用车辆发出呼叫管理,能更有效地对突发事件出警处警做到实时调度,争取更多时间挽救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报警功能:

车载终端外设报警开关,当出警车辆对突发事件现场难以控制,可紧急启动报警功能,110指挥中心可实时收到及掌握出事地点的确切位置,对快速出警增援提供可靠准确的位置及路线指引。

救援派遣导航功能:

当出事地点需要救援派遣时,系统将显示最佳的行车路线,进行中心导航,在救援车行驶中,将不断向中心报告当前位置,当偏离导航路线时,中心将发出告警提示。

通话功能:

利用车载手柄电话在GSM网络覆盖范围内,可以任意拨打或接听所有电话,及收发短信息。方便与指挥中心实时取得联系。

车载免提功能:

利用免提耳麦与指挥中心通话,使出警人员更隐蔽更安全。有效的防止出警人员暴露目标。

篇2: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第1节 GPS静态定位在测量中的应用

GPS静态定位在测量中主要用于测定各种用途的控制点。其中,较为常见的方面是利用GPS建立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控制网,在这些方面,GPS技术已基本上取代了常规的测量方法,成为了主要手段。较之于常规方法,GPS在布设控制网方面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测量精度高

GPS观测的精度要明显高于一般的常规测量手段,GPS基线向量的相对精度一般在105~109之间,这是普通测量方法很难达到的。

选点灵活、不需要造标、费用低

GPS测量,不要求测站间相互通视,不需要建造觇标,作业成本低,大大降低了布网费用。

全天侯作业

在任何时间、任何气候条件下,均可以进行GPS观测,大大方便了测量作业,有利于按时、高效地完成控制网的布设。

观测时间短

采用GPS布设一般等级的控制网时,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1~2个小时左右,采用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观测时间更短。

观测、处理自动化

采用GPS布设控制网,观测工程和数据处理过程均是高度自动化的。

第2节 布设GPS基线向量网的工作步骤

布设GPS基线向量网主要分测前、测中和测后三个阶段进行。

一、测前工作

项目的提出

一项GPS测量工程项目,往往是由工程发包方、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或部门提出,由GPS测量队伍具体实施。对于一项GPS测量工程项目,一般有如下一些要求: 测区位置及其范围

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控制面积。

用途和精度等级

控制网将用于何种目的,其精度要求是多少,要求达到何种等级。

点位分布及点的数量

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及密度要求,是否有对点位分布有特殊要求的区域。提交成果的内容

用户需要提交哪些成果,所提交的坐标成果分别属于哪些坐标系,所提交的高程成果分别属于哪些高程系统,除了提交最终的结果外,是否还需要提交原始数据或中间数据等。

时限要求

对提交成果的时限要求,即何时是提交成果的最后期限。

投资经费。

对工程的经费投入数量。

技术设计

负责GPS测量的单位在获得了测量任务后,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测量工程的技术设计。关于技术设计的具体内容将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作详细介绍。

测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在开始进行外业测量之前,现有测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需要收集整理的资料主要包括测区及周边地区可利用的已知点的相关资料(点之记、坐标等)和测区的地形图等。

仪器的检验

对将用于测量的各种仪器包括GPS接收机及相关设备、气象仪器等进行检验,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踏勘、选点埋石

在完成技术设计和测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后,需要根据技术设计的要求对测区进行踏勘,并进行选点埋石工作。

二、测量实施

实地了解测区情况

由于在很多情况下,选点埋石和测量是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队伍或两批不同的人员完成的,因此,当负责GPS测量作业的队伍到达测区后,需要先对测区的情况作一个详细的了解。主要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点位情况(点的位置、上点的难度等)、测区内经济发展状况、民风民俗、交通状况、测量人员生活安排等。这些对于今后测量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卫星状况预报

根据测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最新的卫星星历,对卫星状况进行预报,作为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段的依据。所需预报的卫星状况有卫星的可见性、可供观测的卫星星座、随时间变化的PDOP值、随时间变化的RDOP值等。对于个别有较多或较大障碍物的测站,需要评估障碍物对GPS观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确定作业方案

根据卫星状况、测量作业的进展情况、以及测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具体的作业方案,以作业指令的形式下达给各个作业小组,根据情况,作业指令可逐天下达,也可一次下达多天的指令。作业方案的内容包括作业小组的分组情况,GPS观测的时间段以及测站等。

外业观测

各GPS观测小组在得到作业指挥员所下达的作业指令后,应严格按照作业指令的要求进行外业观测。在进行外业观测时,外业观测人员除了严格按照作业规范、作业指令进行操作外,还要根据一些特殊情况,灵活地采取应对措施。在外业中常见的情况有不能按时开机、仪器故障和电源故障等。

数据传输与转储

在一段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地将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并根据要求进行备份,在数据传输时需要对照外业观测记录手簿,检查所输入的记录是否正确。数据传输与转储应根据条件,及时进行。

基线处理与质量评估

对所获得的外业数据及时地进行处理,解算出基线向量,并对解算结果进行质量评估。作业指挥员需要根据基线解算情况作下一步GPS观测作业的安排。

重复确定作业方案、外业观测、数据传输与转储与基线处理与质量评估四步,直至完成所有GPS观测工作。

三、测后工作

结果分析(网平差处理与质量评估)

对外业观测所得到的基线向量进行质量检验,并对由合格的基线向量所构建成的GPS基线向量网进行平差解算,得出网中各点的坐标成果。如果需要利用GPS测定网中各点的正高或正常高,还需要进行高程拟合。

技术总结

根据整个GPS网的布设及数据处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技术总结。

篇3: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本项目是为巢湖航道疏浚及航标定位放样,由于巢湖航标年久失修,加上航槽以外水位较浅,且航槽曲线形态复杂(如图1所示)。因此经常有船只偏离航线搁浅或碰上暗礁而发生事故,随着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巢湖黄金水道运输日益繁忙,航标重建迫在眉睫。巢湖航道在湖区穿越54 km,湖区水域面积达800 km2左右,水域宽,风浪大。最远处航标离岸有10 km,为了今后船只的安全航行,业主方要求准确定出航标位置和航标的方向。航标中心位置误差:±30 cm。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的施工放样给我们测量人员带来巨大挑战。

2 选定GPS系统放样的优势(通过认真分析确定选定GPS系统)

通过对现场施工放样条件和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我们选择了动态GPS放样法,这是因为传统放样方法如:极坐标放样法、前方交会放样法、后方交会放样法等都存在湖面雾天多,通视差,岸上和湖区要加密控制点以及精度难保证等缺点,而动态GPS放样法,通过在岸上控制点架设基准站,工作船带着流动站放样,不受雨雾天气影响,受岸上交通条件影响小,放样精度高。

3 GPS系统工作原理

根据以上比较确定该项目采用动态GPS放样的方案。GPS系统在湖区放样时,首先在岸上已知坐标点上架设GPS基准站,输入测站坐标、GPS天线高和转换参数。基准站GPS根据转换参数,将基准站北京坐标换算成WGS-84坐标。然后携带GPS流动站向待放点移动。同时GPS流动站接收GPS卫星发来的卫星WGS-84坐标,卫星到流动站距离和基准站发来的距离差值。GPS流动站首先用基准站发来的距离差值对收到的距离进行改正,再根据若干个卫星的坐标和改正后的距离,用空间距离交会法计算出流动站WGS-84的坐标,再通过转换参数将流动站WGS-84坐标换算成北京坐标。GPS测量系统无论是测量点坐标,还是在进行放样工作都是非常方便的。这里以巢湖航道航标放样为例来说明此方法具体问题处理。

4 根据湖区特点制定详细放样方案

4.1 放样前准备工作

湖区准确定位是我们放样的难点,根据多年水上放样的工作经验,充分做好放样前准备工作,准备交通船一条,打桩船一艘,依据设计文件计算出航标中心坐标和偏离航道中心线165 m和75 m处的坐标。将需放样点坐标输入GPS流动站。

在湖区岸边的施口、中庙、芦席嘴、龟山、巢县和散兵布设控制点,并联测国家控制网,其精度和密度满足施工放样要求。放样使用的GPS是法国·塞赛尔5000系列双频GPS接收机,其定位误差为±2 cm。GPS系统在没有屏蔽干扰的情况下,无论是测量点的坐标,还是在陆上进行放样工作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用在湖区水面上放样时,由于湖区风浪大无法从容做到打临时桩,测量临时点坐标与放样点坐标对比,调整位置。为此,我们针对巢湖湖区航标放样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放样方案。

4.2 施工放样

航标放样时可以动用船只为打桩船和运送设备的工作船。由于打桩船体积大,打桩臂高,对GPS信号产生屏蔽作用,所以定中心桩时只能用工作船,由工作船精确定位后再用打桩船打入钢管桩,从而达到航标精确放样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承载工作船放样时,在流动站的手薄屏上显示流动站逐步向样点靠近的轨迹。当GPS流动站向航标中心位置靠拢,到位置时及时抛锚,初定航标中心位置,插上标杆。以标杆位置为中心,在约10 m为半径范围内均匀打下三根临时锚桩,用三根缆绳将工作船系在三根临时锚桩上,控制工作船使其相对稳定,GPS测量标杆坐标,和设计坐标相比较,如果误差超限,则通过三根系缆调整工作船位置来达到调整放样位置,移动标杆到调整后的位置。再次测量标杆坐标,比较,调整,直至满足放样精度。确定好位置,由打桩船打入钢管。然后再测量钢管桩坐标,进行微调,直至满足航标放样精度要求。确定航标中心位置后,撤出临时锚桩,开始定方向标。

用以上的方法分别确定离航道中心线165 m处和75 m处的航标方向标位置,两个标用不同颜色区分,打入方向桩,即完成一个航标的放样工作(如图2所示)。

4.3 成果比较

通过以上方法放样,结果21个航标定位精度均满足要求,现摘要前5个航标设计坐标和样桩实测坐标对照(如表1所示)。

5结语

通过采用动态GPS系统对巢湖湖区航标的施工放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综上所述,得出以下几点经验:1)放样受自然因素限制少,工作效率高,费用少,工期短,工程质量可靠。2)同样适用于湖区航道疏浚维护时,航道中心线及边桩放样。这种方法如用在内河航道施工放样就更加方便。3)采用该方法时需注意流动站稳定锁定卫星后测定测量数据。

参考文献

[1]王艳.GPS技术在公路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交通世界[J].运输车辆,2009(5):16-17.

[2]张健,王圣祖.GPS工程测量控制网的数据处理方法探讨[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37(6):49-51.

[3]梅连友.GPS在小地区测量控制网建立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6,22(1):22-24.

篇4: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GPSRT定位系统;水利工程;测量

RTK(realtin ekinem atic)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是建立在实时处理两个测站的载波相位基础上的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量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并达到cm级精度要求。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GPS接收设备。2)数据传输设备:即数据链,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性设备。3)软件解算系统:对于保障实时动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与可靠胜,具有决定性作用。R TK定位技术的作业原理是将基准站采集的GPS卫星载波相位观测量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编码和调试,经电台数据链发射出去。而移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来自基准站的电台信号。移动站通过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再利用OTF技术对由基准站和移动站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所确定的差分改正数动态求解整周模糊度。在整周未知数解固定后,即对每个历元進行实时处理。只要能保证1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卫星几何图形,移动站可根据给定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从而实时给出cm级的定位结果。

1 GPS RTK系统的组成与测量特点

GPS RTK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除此之外,测量用户还应有卫星接收设备。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有以下特点:

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GPSRTK测量要求测站上空开阔,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一特点使测站点的选择更为灵活

2)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 m+lx10- 6,面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x10-6,两仪器测量精度相当,但是随养测距的增长,GPS的测量精度优于红外仪的。

3)观测时间短。用GPS布设控制网,观测时间短,每个测站上用30~40min测量;如果采用快速静态定位,则观测时间更短

4)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地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5)操作简便。GPS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6)全天候作业

GPS观测可全天候测量,天气变化对GPS测量的影响不大。

2 GPS RTK技术的应用

2.1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常规控制测量通常采用导线测量或三角测量的方法,都是先布设控制点,在高等级控制网点上加密次点,如果用全站仪进行施测,测站点之间必须两两通视,在布设较大的控制网时,测量任务非常繁重,尤其在地形复杂区域有时对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且费时费力且测量成果的精度,必须在内业计算完成后才能知道,如有成果不合格,需要测量人员返工重测;而用GPS静态像对定位测量时,测站点之间无需通视,且测量得到的控制点的坐标数据精度较高,但GPS静态相对定位系统测量的数据成果的精度同样需要数据处理完成后才能知道,若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数据精度不符合要求,同样要返工测量,但是R TK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控制测量的定位结果和定位精度都是实时获取的,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2.2GPSRTK在地形测图测量中的应用

1)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在系统设置完成后开始测量之前,要先进行检核测量,目的是检查以基站设置的止确性,确保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常用的测量检核方法是通过测量己知点坐标数据与己知的坐标值进行比较,来检核基站设置的准确性,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改错。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靠性较高。还可以通过仪器重新,重测己经测量过的RTK点数据进行比较的方法来检验

2)图根控制测量。在地形情况'较为复杂的建筑密集区、因遮挡严重,常规测量手段难以施展,可以用GPS测量方法选择地势相对开阔的区域布设控制网点,在信号不受影响的地区布设图根点,为全站仪测图提供便利。因测图及检核的需要,一般选择3个相互通视的图根点作为1个点组,作为测图和检核测量用点。测量时,将安置有流动站天线的对中杆对中到图根点上,并各对中杆上的气泡调整居中,打开主机电源及手簿,待出现固定解时自动记录测量结果,外业测量结束后,将结果导入计算机制做图根控制点成果表。

3)碎部点测量。碎部点测量,直接用连接流动站天线的对中杆测量碎布点即可。RTK在空旷的区域测量速度较快,一般几秒钟即可完成1个点的测量工作,用RTK直接采集特征点数据,将R TK采集的数据导入成图软件。由于所有测量点均为高程点,所以测图时要画草图,数据与碎部点序号对应记录。内业时,先把测量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换成数字成图软件所需文件格式,然后,在软件中,根据草图用相应的线型或符号处理采集的地物点,为了成图的方便,最好按地物分类测量,先按顺序把它一个地物测完整后再测别的地物,这样便于画草图绘制,方便内业编辑。对于一些点状地物,如电信杆,测量时沿线路走向,紧贴电杆前后测量,采集两点坐标,内业时取两点连线中点或作为电杆的实际位置。用RTK直接进行地物及地形点测量,在开阔地效果好,但在其他区域就有局限性,如建筑物密集区进行屋角坐标测量,以及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森林地区,GPS卫星信不易接收,RTK数据传输干扰大,测量费时长,作业精度较差和速度较慢,因此这些地区,一般用R TK在稍开阔信号较好的地方测一些图根点,再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成图速度。

2.3 RTK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地形测量农田水利工程许多需要现场选址,施测小片地形,现场选址需要根据高程坐标等数据进行参考来确定位置。RTK快速定位和实时得到坐标的特点较好的满足现场定线、选址,更好的提供高精度的数据资料。RTK进行地形测量避免了连续搬站的累积误差,需要的测量人员较少,即保证了碎部点的点位精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4 RTK在纵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测量在勘测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纵、横断面测量,常规用刚尺配合经纬仪的测量方法测量,一个断面需要4组人员,即一个观测组(4点),一个选点组前(前点),一个钢尺组由经纬仪指导完成断面中间点桩号的测定,然后还得上一个水准组测定中间点高程,对测线较长、精度要求高的断面测量,有时还得上等级水准进行高程控制,作业效率十分低下。近几年,用全站仪进行断面测量,虽然作业效率有很大提高,但受通视条件限制,尤其是在山区测量也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用RTK进行断面测量,只需要一个人守基站,另外一个人由设计人员配合,用流动站连选点带中间点测量,带端点控制一次性就过了,省时省力,极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精度有保障,作业效率高。

2.5施工放样常规的全站仪放样要求通视情况良好的条件,且需要2-3个人员进行操作。全站仪放样是方向和距离的放样,设定好方向后在这个方向上前后移动。而RTK放样直接就是放样坐标,手簿上显示距目标点的距离。RTK还可以进行直线和曲线的放样,对一条直线上没有坐标的位置可以进行放样。这在拆迁放样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房屋拆迁时,通视困难,而且经常需要在拆迁线与建筑物交叉点添加放样点,这时利用RTK放样直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结语

GPS RTK技术在测量中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如何在保证成果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将是一个永远的论题。RTK技术的发展,如双星系统、VRS等,正在改善RTK定位的距离和质量,减少初始化时间,增强其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完善的RTK技术将会更好的服务于测量事业。

参考文献:

[1] 赵菲. 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特点[J]. 科技传播,2014,08:147-151.

[2] 李安康. GPS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6:183-184.

[3] 范会平. GPS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4,08:101-102.

篇5: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GPS RTK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分析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介绍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提出了运用RTK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的新方法,利用实例证明了其可靠性.

作 者:牛志国 余正昊  作者单位:牛志国(大连市征地事务服务处,辽宁,大连,116011)

余正昊(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系,山东,济南,250002)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5) 分类号:P2 关键词:RTK定位技术   地籍测量  

篇6:信息化警务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当今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了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普通人可以做得到“坐地不出门,笑看天下事”,作为信息时代下的警务管理人员更应该掌握一流的技术,更好的抓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体会到了信息化警务的重要性,并且体会到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便利,利用特殊行业管理系统的网络记录以及摄像头的各种记录,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抓捕犯罪,把损失降到最低。就一学期总结,在我看来,信息化警务,就是是指在警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环境,建立信息应用系统,使信息采集、流转、传输、利用集约高效和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和水平。

信息化是给警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活力,也给现代警务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警务信息化对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流动信息充斥在整个社会之中,我们无法很好地掌握第一手的情报信息,这一改变直接影响到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然而违反犯罪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具有极高的流动动态性。民警对于此类的流动性很大的犯罪有些束手无措的感觉。对此,在公安机关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查询系统、数据传输渠道、实时监控网络等以科技手段为依托、以网络应用为平台、以服务实战为宗旨,多渠道汇总、多角度接触、多领域应用、多层面管理的警务信息化战略模式已成为公安机关应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当务之急,也是基础建设中的一项主要工程。一种新的警务创新模式,信息化警务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信息化警务必定会给我们的警务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作为一名警校生,我们更应该更好地学习掌握这门技术学科,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适应警务信息化的变革。

信息化警务模式现在正在全方位的进行开启,作为身在警校的我们应该为信息化警务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我看来,我们主要坚持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着力建立和完善情报信息采集、研判和应用的长效机制,使信息化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应用起来,一步步的去完善警务信息化体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节省警力资源。并且通过对辖区警情信息的研判,及时掌握辖区的治安态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部署,切实提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范基础信息应用管理流程。积极组织社区民警围绕出租屋、流动人口、高危人员、重点行业等信息采集,录入信息平台,落实信息化管理,使社区民警从繁琐的统计报表中解放出来,形成有效积极的管理模式体制。这样会使防范机制更完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的顺利和愉悦。

警务信息化建设是警务改革的必由之路,它突破了传统的思维理念,转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整合了有限的警务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信息化应用已经得到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的普遍重视,经过近年以来的不懈努力,各地警务信息应用平台基本搭建完成,大规范信息采集录入也基本完成,但是基层的民警由于在职之后失去了一些进取心和上进心,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东西,以至于在数据更新维护和信息应用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与问题。我们在公安工作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对我们的在职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在我们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实际应用。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公安工作的前景和未来。公安机关只有从基层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抓起,以信息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根基,才能突破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全面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强化培训,普及全警信息化应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安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安队伍整体的科技素质和信息化意识,取决于信息化技术在公安机关的普及程度,取决于包括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在内的全体民警应用信息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进一步引导他们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应用技能。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全员培训。要结合全旗基层信息化应用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应用技能培训,培训的范围要面向广大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和全体民警。确保真正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实战能力。我们可以设置多种的考核模式,加强基层民警们学习信息化警务工作的积极性,或者可以在日常上办一些小比赛,设置更多的奖励,极大地调动基层民警的积极性,真正的信息化警务模式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把警务信息化落到实处,实现警务信息一体化,有效的综合和利用各路来的信息和情报,提高我们公安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为人们群众服务。

信息化警务是公安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公安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公安体制内的警务信息化管理,二是对外的对社会的信息化警务管理。这两大方面决定了同样也决定了我们应该把信息化警务的改革主要放在两个方面。对内实行警务信息化逐渐提高我们的管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如今大规模的警力短缺,我认为信息化警务模式实行之后可以分担一部分重担,使得警务系统得以完备。共享资源在我看来是我们在实行信息化警务改革的最大优点,例如今年暑假在家实习的过程中,我在公安局网监部门工作,整个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但在内部网络中我们共享相应的一部分资源,并且可以获取其他地区京剧的一些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内部资料,这样可以促使我们迅速及时的打击犯罪,我们下去的案件也能迅速侦破,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篇7: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一、引言

自1957年10月人类把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送人太空以来,空间科学即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发展。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地球人造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到70年代已发展为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是由美国建立的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导航定位和测速;另外,利用该系统,用户还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时间传递和高精度的精密定位。GPS定位技术从问世之初取代常规大地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发展到目前,它已渗入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交通管理、导航、地理信息系统、海洋、气象和地球空间研究等许多领域。差分GPS(DGPS)与相位差分GPS(RTK)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实时动态导航与定位,可以在一个瞬间获得厘米级精度的测站坐标。GPS全站仪己经向传统的全站仪发起了挑战。GPS定位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使它成为测绘专业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GPS定位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GPS定位技术人才的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中各部门对GPS定位技术人才的需要,如何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测绘科技人才,正日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但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方法等软硬件的差异,要真正完全全面的开展GPS定位技术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该技术,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理论和实践强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方法。

二、GPS定位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准备

GPS定位技术是一门涉及物理学、电子学、数学、计算学、测量学等集合多门类、多学科、多技术的现代新技术、新方法。作为指导教学与实践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教学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与该项技术所涉及学科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进行授课的基本前提,而在实践过程中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的熟练运用,各种问题的判断处理,处理结果的质量检验以及相应应对措施等技能要求,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没有对各厂家GPS接收机及相应处理软件的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没有较强的分析处理能力,就很难达到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因此,作为指导实践的教师必须从我做起,深入掌握GPS定位理论,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成果质量检核、数据分析利用等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在教学中遇到的可能技术问题应有所准备,能够做各项操作的示范演示;对实际操作中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环节和技术要领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更应有所准备,预先进行提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作用。

三、列举事例、创设兴趣目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第一节课至关重要。它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开启钥匙,运用得当,事半功倍;而这把钥匙不是别的就是兴趣。为了一下抓住学生的心,必须首先创设兴趣目标,在兴趣目标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科学知识,达到教与学最佳的效果。

在第一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电影技术,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王国。从通过截获的一个简短的手机通话而确定了通话者的准确位置到1990年海湾战争的准确打击;从茫茫戈壁中独自走出的旅行者到飞行器的“盲着陆”;从地壳的自动化变形监测到大陆板块的漂移;一件件具体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用什么定的位?如何定的位?怎么那么准?还可以做什么?一串串问题被提了出来。所有问题基本上涉及了本课程所有理论内容,包括由来、原理、应用,等等。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本知识结构,及时创设各个兴趣目标,再以学生兴趣点的强弱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与兴趣目标一一对应,然后对各小组提出要求,给出一定时间(一到两周)从各渠道收集整理各个兴趣目标资料,汇总、编辑、提炼、总结,以备交流与讨论,如图1所示。

四、指导与讲授相结合,变填鸭式为解惑引导式

在前阶段中,学生已通过前期的准备初步了解了各个兴趣目标的内容,兴趣点下降,其它相关兴趣点相应增强,疑问点增多。因此,在此阶段,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组织大家进行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各自准备内容进行讲解、演示,并提出自己的疑点、难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归纳,而后由教师统一进行讲授解惑。

这一过程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阶段,必须有充分的课时安排。通过前面的准备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一般知识,因此,在此阶段,教师在教学安排上要以重点、难点、疑点为目标,集中讲解。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解惑答疑,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同时,大量的实践内容需要学生认真熟练的掌握,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加强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规范其行为,培养其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必须严格要求,强化纪律。教师也必须深入现场,极大地发挥指导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操作、设计、处理进行正确的指导与评判。

五、合理分配学时,理论实践相结合鉴于教与学的互动性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实践与教师教学课时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每一环节务必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合理规划、精心制定授课计划,既要满足正常的授课课时要求,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课时用于学生的仪器操作、布网、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内业处理、处理成果的质量检核等实践内容,同时还要保证一部分机动课时用于学生资料收集、汇总、归纳,课堂自讲,交流,讨论等。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给出如下课时安排及课时分布比例:

从课时分布图上大家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实践时间,再加上互动时间基本上占教学计划的一半时间,其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因此,有人担心教师讲授的课时不够用,但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在前期阶段,学生已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课文也进行了大量的预习阅读,所以我们就可以大量减少一般问题的讲述,而重点放在了难点、疑点的讲解和课程学习的指导上,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性,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我们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六、制订详尽的实习计划,加深、升华教学内容

详尽的实习计划,不仅关系到实习的效果,还关乎着整门课程的理解与把握。如果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那末实践即使对课程掌握程度的检验,又是对课程的加深理解和升华。而GPS定位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可操作性、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自己熟练掌握GPS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控制网的布设、数据的采集以及内业数据的传输、处理、基线解算、平差和成果质量检核、判断、处理等等,因此针对目标⑦的外业实习和目标⑧的内业数据处理必须制订详尽的实习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其精髓,独立完成实践课程,并制定详细的实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分类、分项、分步进行细化考核评价,将最终评价结果输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如图3。

七、结语

GPS定位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强、理论性严密的课程,它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的素质要求;二是仪器设备及相应处理软件的要求;三是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的要求。虽然有很过困难,但是只要能够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并且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那么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由于我国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对如何防治森林火灾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1987年5月我国经历了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就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出现,在森林火灾的防治工作中应用了这些技术,这就在防范和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极大的减少森林火灾带给我们的损失。

本系统的研究目的就是从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灾后损失统计三个方面考虑,采用先进的GPS、地理信息、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森林防火GPS定位子系统,从而辅助防火工作人员进行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和管理。

2 定位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主要由GPS移动终端,监控中心局域网和地面通讯网络三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GPS移动终端:由GPS定位数据获取,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和编辑、视频采集、移动导航、无线电呼叫报警和通话以及无线电通讯等功能组成。

地面通讯网络:主要用来解决GPS移动终端和指挥中心之间信息交流的数据传输问题。

监控中心局域网:主要用来协助指挥者制定各种森林防火的方案,更新基础数据,通过Web发布预警信息,在火灾过程中协调调用各个防火队和防火设施,通过从终端接受的数据及时显示火灾现场的情况,以及历史数据的访问等。

本系统主要由三大功能模块组成:基础数据采集模块、GPS移动单元的监控和定位跟踪模块、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

(1)GPS移动终端主要组成部分。GPS移动终端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通讯模块,语音呼叫终端,视频录制模块(摄像头),GPS定位信息获取,语音呼叫,目标点导航等。

(2)地面通讯网络。选择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有线网络主要用于监控中心局域网的建设。无线网络主要用于监控中心和GPS移动终端的网络建设。无线网络通讯方式有两种:专用无线通信网和公众无线网络。专用无线网络:主要是利用林业部门已有的频率波段来建立,利用此方式的优点是由于进行中继的基站是由我们自己根据需要来建立的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山区网络信号覆盖差的问题。但费用可能较高。公众无线网络:GPRS和CDMA这个网络的优势我就不说了,但从经济和实用角度来看选择这两种网络最适宜,但从我们的系统运行环境来看。因为这系统主要运作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因此这两种网络是否覆盖了这个区域。对这个系统的实施有很大影响。

问题:网络的覆盖率和信号的稳定性如何解决?

系统的最终实现有线网络上选择了基于TCPIP协议的局域网,无限网络选择了EDGE网络,因为在这一研究林区内,EDGE网络信号相对比较稳定而且价格相对比较合理。其它网络不是成本过高就是信号不稳定。

(3)系统监控中心。系统监控中心结构如图3,主要包括与移动终端通讯模块、GIS终端、电子显示屏、主控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网络、数据库等。

3 系统运行的工作原理

火灾预警阶段:根据监控中心的火灾预报信息,利用GPS移动终端指引防火工作者去火灾高发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时时(2分钟)通过GPS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返回防火队员的位置数据和周围的环境信息,并在地图上显示,供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实时了解GPS移动终端人员的情况,防灾害于未然。考察结束后,将采集到的有用信息导入监控中心数据库,做前期的数据积累。如果发现火灾立即通过GPS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进行火灾报警,并传回火灾位置和现场掌握的信息。

火灾扑救阶段:当发现火灾后,监控中心立即根据目前掌握的火灾情况,制定应急方案。并通过监控中心的呼叫功能向附近的森林防火队下达灭火通知,灭火队员配备GPS移动终端根据实时接收到得指令进行灭火任务,并根据接受到的数据需求向监控中心实时发送所需的信息数据。指挥人员通过接受到的数据,再结合前期设计好的各种模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指挥,在对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损失扑灭大火,并防止在灭火过程中的突发事件、预防现场防火队员无法预测的危险。

灾后重建阶段:林火工作人员利用GPS移动终端的基础数据采集功能,通过记录一些特征点的坐标,将这些点的坐标从WGS84坐标系下转换成西安80坐标系下的坐标,传回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用这些转换后的点生成面状要素和其它空间数据进行叠置分析,如小班数据等,进行快速、精确的计算,获取详尽的损失预算和重建数据信息报告。

4 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本系统的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Net2005,并集成了Windows Mobile 6.0 SDK、ArcGIS Mobile SDK和ArcGIS Engine SDK开发包,分别用于开发运行在移动终端上的功能和监控中心的功能。本系统使用的语言为C#。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和ACCESS 2003(移动终端),量空间数据的要求。

4.2 系统运行环境

本系统的移动终端运行于Windows Mobile6.0的Pocket PC上,并且此Pocket PC集成了视频拍摄、GPS定位信号接受、无线上网、被动呼叫等功能模块。监控中心可运行在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环境下。移动终端与服务器端通过中国移动EDGE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5 结束语

GPS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项新技术,它以其自身具有的定位准确,信息传递快,不受地理,气候条件限制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本系统就是从GPS的以上优点出发再结合一些其他先进技术的优点设计实现的,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森林防火管理的现代化,具有较大的推广实用价值。

摘要:介绍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多媒体、GPS等多项高新技术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定位子系统架构,对该系统进行了实践。本文从灾前预警、灾中辅助指挥、灾后损失评估三个阶段研究了其应用及工作原理。

关键词:森林防火,GPS,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莉,郭晓刚,王巍.基于DSP木材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的研究,森林工程,2006,22(4):15~17.

[2]张显悦.ERP系统的实施风险及其防范,森林工程,2006,22(6):66~68.

[3]贾莉华.在森林防火应急处置系统中应用信息技术之探讨,森林工程,2007,23(4):92~93.

[4]吴妍,卓丽环.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公园评价及规划中的应用,森林工程,2008,24(1):10~15.

篇9: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摘 要:根据“863”课题在舟山东极镇庙子湖岛的现场试验情况,介绍GPS近景定位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试验过程、数据处理及试验结果,为GPS近景定位系统在岛礁测量中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GPS;近景摄影测量;岛礁

中图分类号: P2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63-3

1 概述

在海洋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海岸线长度约18000公里,管理的海洋面积约270550平方公里,分布着大小岛屿约6500个。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保障国家安全,岛礁测量和资源普查显得特别重要。但岛礁测量特别是远离大陆难于到达的岛礁测量受制于各种条件的制约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作者根据“863”课题在舟山东极镇庙子湖岛的现场试验来介绍GPS近景定位系统在岛礁测量中的应用。

2 GPS近景定位系统

GPS近景定位系统又称为卫星快速定位信息采集系统,是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助开发研制的用于海岛测量及不易接触物体(目标)的测量与定位。系统软硬件主要由GPS OEM板和天线、数码相机、三维数字罗盘、掌上电脑和供电系统等硬件,矢量信息采集模块和交互式作业界面等实时处理软件,以及矢量数据的坐标精化模块和近景测量信息采集模块、数字罗盘参数标定与设置模块等后处理软件构成,系统能实现航空航天测图影像布控与调绘一体化功能。

3 近景摄影测量原理与方法

3.1 近景摄影测量基本原理

GPS近景信息采集模块是GPS卫星快速定位信息采集系统的一部分,由GPS定位部分、三维数字罗盘、相机、电源等部分组成,它是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近景大角度交会定位技术以及数字罗盘测角技术的集成与整合,最终实现像片外方位元素的解算以及地物特征点量测。

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包括摄站点的三维坐标和主光轴的姿态。主光轴的姿态由两种方式提供:一种是三维数字罗盘直接测定,精度约为5‰;一种是利用3个影像控制点解算(即单片后方交会)。摄站点坐标采用后处理差分动态定位技术获取,定位精度10cm。图1是其原理图。

像片的三个角元素的初始值的确定在结算过程中很重要,三个角元素可由罗盘测得的数据经转换后确定,但是,GPS采集到的数据是以WGS84坐标系为地理约束框架的,目前系统还未建立其与像空间坐标系的旋转关系,罗盘的作用难以发挥。通过将WGS84坐标系转换为站心坐标系,站心坐标系与像空间坐标系之间的三个角元素的初始值可由罗盘测得的航向、俯仰和横滚转换后得到。图2为辅助空间坐标系与像空间坐标系的空间关系。

采用GPS浮标结合地面控制点通过共线方程反解相机外方位元素(即后方交会技术),共线方程如下式所示:

根据后方交会计算出的相机外方位元素,结合同名像点解算地物特征点的地理坐标(即前方交会技术)。原理如图3所示。

3.2 近景摄影测量基本方法

在主试验区,选择摄站点,对准南码头层状房屋进行拍照,在两个摄站点对同一范围拍摄,通过GPS模块记录摄站点的坐标,罗盘模块测得相机的瞬时姿态参数。

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包括摄站点的三维坐标和像片三个角元素。

摄站点坐标采用后处理差分动态定位技术,定位精度10cm;

像片三个角元素由两种方式提供:一种是三维数字罗盘经外标定模块改正并换算得到;一种是利用3个影像控制点解算。

本试验将分别在岛上和海面上进行,此次试验在岛上进行,选取拍摄范围的三个控制点,参与解算待定点坐标;当在海上进行试验,海面灵活布设3个动态GPS浮标作为影像控制点。

地物点的三维定位采用像对前方交会实现,定位精度指标通过实地卫星定位比对确定。

拍摄用于前方交会计算的照片时,遵循的几个原则:

①摄站点距控制点的平均距离大约为两摄站点间基线距离1.5~3倍。

②拍摄像对时,两位置上相机视准轴的夹角为15°~75°,可通过数字罗盘的航向读数判断。

③像控点在像片上要分布均匀,尽量避免像控点分布在像片的边缘。

④海面3个GPS浮标天线高差不小于3米,浮标三角形夹角不小于30°。

4 实验作业流程

4.1 摄站点选取与影像获取

在南码头沿岸选择摄站点1在两个不同的角度拍攝两张像片,在摄站点2对准已拍摄的两张像片所确定的范围分别拍摄两张像片,构成两个像对,此两组像片为近距离摄影。

在摄站点31,32,33对准同一范围分别拍摄像片,可构成三个像对,此组像片为远距离摄影。

在拍摄的像片中,合理布设控制点,以使拍照时,控制点在照片上能均匀分布,每张像片的像控点个数为8个以上,像对上是控制点的同名像点个数为5个以上,以便于解算结果与观测值比对。

利用卫星快速定位信息采集系统下的影像信息采集模块,通过掌上电脑控制相机拍照,读取并保存罗盘数据和GPS数据。

4.2 像控点GPS测量

根据获取的像片,选择地物特征点(房角等),共25个点作为像控点,一些点用于控制点,另外一些点作为解算值与观测值的比对,像控点的分布见图5。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5.1 像控点数据处理

像控点采集完成后,利用GPAS软件,将庙子湖岛的CORS临时站点作为基准站,进行解算,解算结果为ITRF05框架瞬时历元坐标值。摄站点的GPS数据包含摄站点纬度、经度、高程。

待定地物点的坐标利用近景摄影测量软件解算完成。首先卫星快速定位信息采集系统下的后方交会子模块求出像对中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然后利用前方交会子模块打开两张对应的像片,在两张像片上分别标记出待求的地物点,标记的过程中,保持两张像片上的点相对应,计算完成,得到待定点在ITRF05框架瞬时历元坐标值。

摄站点的坐标为单点定位的结果,精度不够,作为后方交会计算时的外方位直线元素的初始值,罗盘数据经换算后作为外方位角元素的初始值。(表1)

5.2 时间同步数据处理

用GPS的时间校正计算机的时间,照片文件以曝光时间命名,曝光时间可以精确到微秒,保存的GPS、罗盘数据的每条信息各自包含时间信息,时间精确到毫秒。通过查找并判断GPS、罗盘每条信息的时间与相机曝光时间来提取相机曝光时刻的GPS、罗盘数据。

5.3 地物特征点近景摄影测量数据处理

利用像片11、像片12,像片21、像片22,像片31、像片32分别构成三个立体像对,每个立体像对选用三个控制点,后方交会用六参数解算,解算结果与实测值比对情况分别见图6、图7及图8。

6 实验结论

用于后方交会的控制点在像片上分布均匀,避免在一条直线上;用于后方交会计算的控制点精度越高越好;拍摄像对时的交会角尽量大一些。

当摄站点坐标精度高时,可作为已知值,后方交会时只解算外方位角元素:当摄站点坐标精度低时,可作为初始值,后方交会时解算六个外方位元素。

在有明显地物特征点的南码头,近景摄影测量未知点绝对精度可以达到0.2米,能够满足1:1000地形图精度要求,证明GPS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岛礁测绘中在没有明显地物特征点且基本为礁石和草地的北码头,近景摄影测量未知点绝对精度基本的地物和岸线的获取。

参 考 文 献

[1] 冯文灏.近景摄影测量[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是公安部门一线民警在执行警务活动时所采取的自我保护防卫、有效制止违法犯罪嫌疑人施行暴力行为而进行的有效控制机制和正当防卫,在实战应用中的防卫技术主要是以格斗技术为基础,以常用的主动抓控技术、解脱技术、反击技术、遇抗控制技术以及夺刀械技术为主要内容。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既是公安机关警务实战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和基础技能技术,同时它也是提升警务人员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重要手段。通过有效地防卫培训以及技术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警务人员过强的体能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快速敏捷能力、细心入微的判断能力、制敌防身能力、擒拿格斗能力、控制制服能力,防守自卫能力以及个性与性格得到全方位锻炼和提升,从而有效增强警务人员的实战应对能力以及培养警务人员的尚武精神。

关键词:徒手防卫;控制技术;公安民警;实战训练;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治安问题日趋突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离不开国家暴力机关部门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安民警是维护社会安定、对抗犯罪分子,保护人民人身财产安全的主力军,在执行任务时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难以预见的危险和出其不意的事件发生,因此我们在立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前提下,应当加强自身防卫与控制能力,树立警务技能意识,提升自我身体素质,保护自身安全,掌握警务实战技能,进而在打击犯罪分子活动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部门通过加强警务人员的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能力培训训练,不仅是每个警察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对自身负责安全的表现。至此,研究警务人员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的培训在实战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探讨警察徒手防卫与技术控制训练的价值意义

当前,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流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庞大环境,公安机关部门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安定社会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公安民警在执行紧急任务时,面对严峻的危险形势以及**分子,我们只有拥有一个过硬的身体素质、矫健敏锐的身手、面对危险临危不惧,才能勇于制服违法犯罪分子。当前,我国各地方的现行警用装备数量比例不平衡,编制秩序层次不齐,仍然不能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这直直接导致警察的战斗力大大削弱,造成犯罪分子袭警的机会和警察执法伤亡的几率不可避免的增加。防卫技术训练是警务人员的必备之课,加强警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警务人员的实战技能是确保国家社会安定保驾护航,人民群众安定和谐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队警务人员的实战应用具有积极地作用。

二、当前警防卫技能与技术控制训练状况

徒手防卫与控制技能是警务人员在执行紧急任务时不能用以警用装备对抗违法犯罪分子而须以擒敌格斗书为主的防卫控制手段,用以制服或抓获暴力分子而对自身进行防卫保护而顺利完成任务的一项专业性、实战性技术,是以遏制违法犯罪分子继续进行犯罪活动,进而达到束手就擒的目的。徒手防卫是一项要求警务人员反应速度敏捷、对抗性强、可控性高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它要求人要求快捷的速度、持久的耐力、强有力的身体力量、敏锐的反应能力以及极高的身体素质。然而,在相关的警务人员防卫技术教学训练过程中,防卫技术控制的教学训练多数是以捕俘技术、擒敌格斗术等单项项目训练为主,却很少将技术与体能融为一体化进行教学训练。在武警院校中,警务教官多以技术教学为主,片面强调教学课程的个性性,而实战应用却无法真正的显现出来,同时对学生心理素质不加以训练,导致学生在实战中无法真正的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除此,陈旧的警务训练教材、滞后的警务训练手段、师资力量薄弱等也是制约警务人员无法真正掌握和学习徒手防卫和控制技能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警察执法防卫与控制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思想认识是警务人员掌握良好地控制技术与控制防卫的根本途径,是警院教官加强学员进行技术防卫训练的重中之重,学员只有从自身上认识到防卫控制训练在实战中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和素养。学员在掌握一定的防卫技术训练规律以及训练技巧,将警务人员所必备的警务训练强化练,真正的用到实战上去才是真本事,而不是徒有“绣花拳”。其次,警察体能是一切警务实战技能的基础,是减少警察执法伤亡的有效保,教官要彻底改善训练方法与手段来发展体能,通过采用与技能训练相宜的训练方式增强力量的对抗性、技术的实用性、全面提高学员的身体体能,同时在训练过程当中教官要强化学员的徒手防卫与控制技能的重点是防卫与控制,而不是攻击,因此要将控制作为重点进行练习,而不应将重点放在拳脚的训练上。

四、结束语

篇11: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GPS,快速静态,地质测量,原理,方法

1 序言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定位精度不断提高, 快速静态定位技术应用日益广泛, 主要用于在四等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一级、二级的加密, 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比常规GPS静态测量节省大量时间, 减少了重复设站率, 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2008年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 (简称二调) 和2009年进行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矿区的地质测量中, 使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技术可以使效率大大提高。

2 GPS快速静态定位原理

GPS快速静态定位的工作原理是通过GPS接收机接收4颗以上通讯卫星信号, 解算出卫星到GPS接收机的距离, 通过卫星在地心坐标系的位置确定GPS接收机在该坐标系中的位置, 从而解算出多个GPS接收机的相对位置, 达到相对定位的目的。GPS快速静态定位是在两个或者多个已知点上架设GPS接收机, 称之为基站, 并让其连续运行;同时在未知点上架设GPS接收机, 该机在规定时段内运行, 该时段结束后, 移动到另一未知点上进行下一时段的观测。

3 GPS快速静态定位的实际应用

在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 一级和二级控制测量可以使用快速静态测量。甘肃省瓜州县龙山矿区布设了D级GPS网, 在此基础上利用GPS快速静态技术布设E级GPS网。

3.1 布网情况

E级GPS网是在D级GPS控制点GPS01和GPS02基础上布设, 共布设10个E级GPS控制点, 最长边为2.6km, 最短边为0.8km。

3.2 测量方法

E级GPS控制网使用3台美国光谱GPS接收机, 采用双参考站, 以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方式进行观测。观测之前根据卫星星历预报认真编制了观测计划, 每一时段同步观测卫星有效颗数均大于5颗, 卫星数据采样间隔为5s, 卫星高度角均大于15°, PDOP值小于6, 各条观测基线的整周模糊度倍率因子在1.5以上, 保证了卫星与接收机之间具有较强的图形强度;观测单元内参考站连续观测, 流动站观测时间为15min。观测前后使用专用GPS量高尺量取仪器高至毫米, 各标尺两次较差小于3mm分别取中数, 最后两尺测量较差小于3mm取中数作为该站最终站高。

3.3 数据质量及测量精度情况

E级GPS网的野外数据处理使用随机软件, 按单基线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

1) 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公式为:undefined, 式中:σ为标准差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 单位为mm) ;a为固定误差, a=10mm;b为比例误差系数, b=10×10-6D;d为相邻点间距离, 单位为km。

2)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提出率小于10%。

3) 同步环闭合差为: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其中δ为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 (按环的实际边长计算) 。

4) 三维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主要进行了内部精度分析、粗差分析和单位权方差因子估算, 提取纯净基线构网。在基线向量检验合格后, 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 得到该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结果。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均满足以下公式:

式中:δ为该基线的长度精度。

5) 二维约束平差:利用可靠的基线观测量, 在北京1954坐标系内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点位精度一般为0.1cm, 最弱为0.2cm, 允许值为5cm;边长相对精度一般为1/63万, 最弱值为1/38万, 允许值为1/5万。

二维约束平差后, 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均满足下式:

式中:δ为该基线的长度精度。

3.4 E级GPS基线检核情况

为检核快速静态定位的精度, 对E级GPS基线进行了检测, 基线较差最大为10mm, 最小为2mm,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此次快速静态定位精度完全可以达到GPS相应级别精度要求。

4 结论

通过实际作业, 可以看出GPS快速静态定位技术比常规GPS静态测量的优势:

1) GPS快速静态定位技术的观测精度能够满足GPS有关规范规定的相应级别的精度要求, 时间在10~15min, 时间比常规静态所用时间大大缩短, 能够满足一级、二级的精度。

2) 重复设站次数减少, 减少了外业工作量, 节约了成本。

在进行GPS快速静态测量时, 按照GB/T18314-2009《GPS全球定位系统规范》要求, 在布设点位时, 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点位布设应避开大的障碍物, 避免遮挡卫星信号。

(2) 点的布设应避开强辐射的电磁波源、微波源, 以免影响GPS信号。

(3) 不要将点布设在大的水域及强反射的物体附近, 避免多路径误差。

(4) 点的布设应考虑到GPS相应等级的平均边长及同步环变数。

(5) 相邻两个观测单元之间的流动站的重合点数, 一级不应少于1个。

参考文献

[1]谢建春, 陈同峰, 宋朝辉, 等.GPS快速静态定位技术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矿地矿测绘, 2010, 26 (4) :22-24.

[2]潘宝玉.提高RTK测量成果精度的技术关键[J].矿地矿测绘, 2003, 19 (3) :1-3.

[3]王港森, 张明, 禄二峰.GPS 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 2011 (4) :79-80.

[4]毛开森.GPS RTK技术在双龙煤矿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 2009 (8) :81-82.

篇12:GPS定位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GPS;森林调查;应用

随着林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20世纪末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于林业系统中,可以进行林业工程测量、资源调查、飞播导航、火区调查、生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同时适用环境复杂的森林地貌,与传统的测量方式不同,不仅能使测量精度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降低了作业的劳动强度。

1.GPS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1.1 GPS简介

GPS作为一种定位系统,应用于很多领域,与传统的测量系统相比,GPS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对于难度系数大的测量工程也能够通过GPS的运用得到解决。GPS的用途不仅用于军事外,在国家重要利益的民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基本测量原理是通过天空上的四颗卫星发来的信息,传到GPS接收机上,使用伪距离测量方式或者载波相位测量,算出三维坐标系。通过测量出来的数据精度很高,所以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1.2 GPS测量特点

GPS测量技术的产生,是导航技术新的里程碑,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其主要特点为:

①自动化程度高。用GPS接收机测量的时候,主机要装置在测站旁或者室内,天线要安装在测站上,使通讯线与天线连接,各部分连接好后,启动电源,打开接收机,其他操纵就不需要人工完成。在结束测量的时候只需要关闭电源,取下接收机,就可以完成数据的测量。②观测速度快。在进行测量时,一般20KM以内的短基线上,进行静态定位最短只需15分钟。③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在以往的测量必须测站之间能够相互通视才能够进行工作。GPS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测量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使选点更加灵活、方便。④全球覆盖连续导航定位。GPS卫星数量有24颗,分布密度合理,在某一点进行观测时,至少有四颗卫星可以作为定位信息的参考,实现了全球、全天候的的实时三维定位。

2.GP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上地貌环境很复杂,测量工作量大,所以运用GPS技术可以解决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种种难题。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1定位

在进行定位前,首先将地形图上的坐标转换为以米为单位的UTM坐标,UTM坐标是以本初子午线为参照测量样地之间的距离。然后将GPS接收器安放在新的地点,通过开启接收器显示出样地的具体位置。由经度和纬度组成的坐标叫做二维坐标。在进行二维坐标测量时,至少需要三颗卫星的数据作为参考。由经度、维度和速度组成的坐标叫做三维坐标,确定三维坐标时,必须至少有四颗卫星提供数据。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大部分的GPS接收器都是以三维坐标的形式进行测量工作的。最后通过GPS接收器收到卫星传来的信息,并标记出坐标。在定位的时候,GPS设备一般都会将调查者的位置储存或者标记出来,作为航路点或者路旁标记,给测量工作提供很大的便捷。

2.2导航

①在测量工作中过程中,选取某一点定位的位置或者输入一个坐标的其他位置作为路旁标记或者航路点。比如选取测量的目的地。

②两个航路点之间的距离称作为航段。一条路线可能只有一个航段或者几个航段。路线的组成是由起点到终点,或者从起点到中途某点再到终点。路线的主要用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利用GPS接收器测量调查的时候,可以在路线上所途径的地点记录下来,包括里面的实物,比如房子、老树、有特征的石头或者河流,在进行以后调查工作的时候可以将里面的参照物拿来作对比,然后调查者可以通过所提供的航路点作为样地的的寻找依据;另一种是在进行野外调查时,可以让GPS接收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将计算机内设计好的调查路线载入到接收器内,在寻找固定样地的时候就方便很多。

③在GPS仪器上可以按(GOTO)键,主要功能就是可以自动设定去向目标。然后再菜单列表上选取一个航路点或者样地作为终点。完成操作后测量就会向着选取的航路点或者样地进行。通过导航的页面可以知道在某时刻的航路点或者样地的名称。主要是根据当前所在的位置,测出导向目标与调查者之间的方向角,角度值的选取要与所设定的去向方向一致,否则会出现导航误差。同时还要测量出所在位置与所设定的终点之间的距离。利用GPS显示的导向方向就可以自动走向目的地。在一些GPS设备上,有的将导向功能和去向方向能够统一结合,不需要测出方向角以及距离等数据,只要设定方向与去向方向一致,根据指针的指向就可以找到所设定的目的地。

2.3海拔高度

如果没有大的建筑物或者山峰遮挡了卫星,GPS可以进行三维坐标测量,达到了3D状态,需要至少有四颗卫星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提供海拔高度的信息。但是由于GPS本身的特性所致,在测量高度的时候会比平面测量的精准度差一些。

2.4方位角

方位角的计算时测量中的重要步骤,如果要知道所在地点到已经设定的路旁标记或者航路点的方向,就必须通过计算方位角来判断。首先在菜单列表中选择Dist and sun,将所处位置与已设定好的路旁标记的坐标输入进去,然后点回车键,仪器就会自动生成方位角的数值。方位角是以北方向为基准,顺时针分布的角度值。

3.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森林调查中的效果分析

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中GPS测量技术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比传统的罗盘测量效率更高、测量更加准确。主要表现在;①GPS定位精度高。由于在森林調查中地形条件比较复杂,所以在测量中运用GPS定位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测量时定位误差小于7M。②GPS测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在进行森林调查中卫星的捕获、跟踪监测等过程都是采用全自动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控制,不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力,然后自动记录数据、处理数据以及平差的计算等。③GPS测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无需通透的测量减少了绕过障碍测量的问题,随意设定位点,使操纵更为简单,减少了树木的砍伐量,降低了劳动强度。采用GPS进行测量,其工作效率可以提高5倍以上。

4.结束语

全球定位系统是GPS是一种高新的测量技术。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测量功能更加的完善,操作更加便捷,应用领域不断增大。由于具有全球性、全天候性、快速性、准准度高等特点,在实际应用各种会发挥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在进行森林调查时,根据调查精度选取适当的GPS仪器,达到节约调查成本、提高调查工效的作用,GP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必定会促进林业工作高效、快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葛熙升,邓振海,邵海燕.GPS手持机在森林资源调查应用中的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05,(02).

[2]李崇贵,李春干.森林资源调查林区GPS控制网的试验研究[J].林业科学,2005,(01).

[3]赵鹏祥,赵有贤,李秀信.GPS技术的现状及在林业中的应用前景[J].陕西林业科技,2002,(03).

上一篇:勉励自己的英文格言下一篇:参观茶陵监狱后的警示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