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谣教案《5根手指》

2024-04-10

手指谣教案《5根手指》(共9篇)

篇1:手指谣教案《5根手指》

手指谣(5个手指)

活动目标:

1、说儿歌配动作,使幼儿手口协调。

2、认识手指,喜欢有一双能干的手。

3、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活动准备:

自制手指套若干(纸制)活动过程: 1.认识手指: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五个手指一样吗?”比一比手指的长短、粗细。

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请小朋友记住手指的名字。让幼儿指着手指记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出示手指套,每个幼儿一个指套,玩“手指戴帽游戏。教师说指名,幼儿将指套套在该指上,或幼儿任意自套自报指名。

2.引起说儿歌的兴趣:“手指很能干,能做各种动作。”教师演示儿歌中的手指动作。食指拇指碰碰,让幼儿看看像什么动物的嘴,(小鸡)。做食指中指并拢分开(像剪刀)。捏个拳头敲敲(像榔头)。做翘起拇指(是赞扬)。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带领幼儿学念儿歌,逐渐配上相应的动作,达到手口协调。

附儿歌:

手指谣

食指拇指碰碰,做只小鸡叫叫:

叽,叽,叽!

食指中指并拢,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

五个手指捏捏,做个鎯头敲敲,咚,咚,咚!

伸出拇指翘翘,夸你戴上红花:

好,好,好!

篇2:手指谣教案《5根手指》

1。能随老师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故事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2。在老师语言的提醒下,能够手眼协调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落叶》儿歌

活动过程

1。听故事,熟悉儿歌内容。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

(2)整合并提炼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用儿歌的相关语言帮助幼儿总结。

总结: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好像一只蝴蝶,飞到空中追追。

2。在熟悉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

(1)教师朗诵儿歌

师:我们可以看着图片说一说。

(2)幼儿学说儿歌。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儿歌说一说!

3。进一步学说儿歌,并探索儿歌内容的相关动作。

(1)根据儿歌内容做动作。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儿歌中说到的事情?

秋风秋风吹吹,(双手手心相对,手指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随节奏弯曲手指)

树叶树叶飞飞。(双手在身体右斜上方,手心手背手腕花)

好像一只蝴蝶,(双手食指与拇指相对,其余三个手指竖起,双手拇指相碰)

飞到空中追追。(其余四指分开扇动)

(2)与幼儿讨论动作,并熟悉基本手指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把刚才的儿歌连起来做一做。

4。完整游戏。

篇3:手指谣教案《5根手指》

教学现场:

1. 师:

中国有句俗话叫“听其言, 观其行”, 写人的文章总离不开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读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句子。

(生默读画句)

2.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 总不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伸着两个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 把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 师: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四句话,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 生:这几句话都是写严监生动作的;这四句主要写严监生头和手的动作, 也写了眼的动作;我发现这几句话写了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与摇头……

3. 师:

课文连续四次写严监生手和头的动作, 看来必有奥妙。再读读句子, 想想奄奄一息的严监生此时伸出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 他想说些什么呢?

(1)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 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_________

(2) 生思考想象。

(3) 师:来, 说一说, 严监生的心里想说什么?

生:不是, 不是。什么亲人?你们不都在吗?我指的是灯盏里那两茎灯草, 该费多少油啊!

生:我的大侄子, 我的亲人不是都在我身边吗?哪是什么亲人?而是燃着的两茎灯草——浪费。

生:大侄子, 你想到哪里去了?是两茎灯草, 哪怕挑掉一茎也好啊!亲人, 亲人会给我带来钱吗?大侄子啊大侄子, 你怎么一点也不明白我的心思呢?白白做我的侄子了。

生:NO, NO!大侄子啊, 大侄子, 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亲人, 什么亲人不在眼前, 这里不是有一屋子的人吗。他们来了帮我省钱吗?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多少油啊, 该花多少钱啊!赶快把它挑掉, 哪怕挑掉一茎也好啊。不挑掉, 我绝不会咽下这口气的!

5. 师:

是啊, 听了大侄子的话, 他该多着急啊, 于是他就把头—— (生读“摇了两三摇”。) 看, 作者多了不起, 一个摇头, 两个指头就让我们看到了严监生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描写中选择一处, 把严监生越来越急、越来越绝望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出示: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他想说:______________。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 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 把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他想说:______________。

(1) 学生练笔, 老师巡视。

(2) 师:好!把你写的与大家交流一下, 分享一下。

生:真是气死我了, 我的侄子啊, 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两笔银子我早就安排好了。我想的是两茎燃烧的灯草啊, 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我的钱财, 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真是急死我了。

生:奶妈, 亏你还在我家待了这么多年, 怎么竟连我的这点心思都不懂, 真是气死我了!我都是快死的人了, 看舅爷有什么用啊, 他们又不是送我银子。我心疼的是那两茎灯草啊!看来我只能死不瞑目了!

生:我真是恨死你这个二侄子了, 哪还有钱?有钱也不会到现在还没有吩咐好啊。你怎么不看看我手指的地方, 是两茎灯草在燃烧, 两茎啊, 烧的是银子啊!

生:奶妈呀奶妈, 你在我们家待了这么多年了, 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思呢?都到这时候了, 我会想着两个舅爷?舅爷跟我有什么相干, 还不是想着要我的钱。我指的是两茎灯草在浪费油!

生:我已经没有力气跟你们生气了, 太让我失望了, 你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懂我的心, 失望啊, 失望啊!赵氏呢?赵氏, 你应该明白啊!灯!灯!灯!我的两茎灯草!

6. 师:

大家真会想象, 简直成了严监生肚子里的蛔虫。现在我们再看一看, 严监生每一次手和头的动作与前面的一样吗? (不一样) 你看出了什么?

生:着急、失望、绝望、极度不满、气愤……

7. 师:

此时, 严监生是多么绝望、多么气愤, 但他只能 (生读“他把……紧了。”) 极度的愤怒、失望和无奈交织在一起, 使他听了二侄子的话 (生读“他把……紧了。”) 听了奶妈的话 (生读“他把眼闭着……指着不动。”) 那———听了赵氏的话呢?

生:听了赵氏的话后, 他会想:赵氏啊, 到底还是你明白我的心思!挑掉一茎, 这下我就放心了!

8. 师:赵氏的话终于让他死得瞑目了, 于是他——— (生读“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9.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 从严监生的摇头, 从严监生的指头, 读出了这么多丰富的内容。同学们, 这些严监生没说出来的心里话, 你们想到了, 你们说作者有没有想到?

生:想到了。

师:那我就有点纳闷了, 作者既然想到了, 他为什么不写呢?我们说“言为心声”, 描写人物, 就是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等, 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这里为什么只写动作, 只写神态, 不写严监生的语言呢?

生:因为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了, 没力气说话了, 不能说话了。

生:老师, 作者就是要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这里不写比写还要好!

生:如果写了, 文章也就不精彩了。

师:对, 这就是名著、这就是经典。经典就经典在让读者从他的动作中, 从他的神态中, 从他的摇头中, 从他伸出的两个指头中, 读出丰富的内容, 读出不同的心理;经典就经典在, 用典型的动作, 细致的描写, 把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把文章写得一波三折, 韵味无穷。

师:同学们, 学到这里, 我还有一点不明白。都是“摇头”, 都是写“两个指头”, 那———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写:大侄子猜了, 他“摇了摇头, 伸出两个指头”;二侄子猜了, 他“摇了摇头, 伸出两个指头”;奶妈猜了, 他“摇了摇头, 伸出两个指头”。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语言单调, 不生动、不形象;没有变化;不好揣摩他的心理变化……

师:来, 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体会体会作者这种独特的表达方法。

1 0. 师:同学们, 课文学到这里, 你对严监生这个人一定有了自己的认识, 你觉得严监生是个———

生:吝啬鬼、守财奴……

师:可是, 有人说, 严监生这不叫吝啬、不叫守财, 而是一种节俭。那———生活中的严监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看 (课件) ——— (略)

教学评析:

语言文字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思想感情的表达有赖于语言文字。语文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 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 更要学习它们的表达效用。案例中教师抓住严监生的摇头和两个手指, 以想象补白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 体会简单的动作传递的丰富内容。这对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着很好的启发与借鉴作用。而这些恰恰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睁大两只眼睛, 一只眼看着字面意思, 一只眼看到文字背后隐藏的意蕴;一只眼盯着言语内容, 一只眼瞄着言语形式, 抓住关键点, 抓准经典处, 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适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让学生于亲力亲为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本领。

篇4:两根手指的舞蹈

众多夫妻看到了这位知名情感专家发布的公告,而且从中捕捉到潜在的信息:若如愿以偿拥有幸福婚姻,那如同获得无价之宝;万一所谓的“幸福秘诀”是纸上谈兵,一无用处,婚姻生活仍然一团糟,则可获得门票的双倍赔偿,利润翻番。这可谓是稳赚的“买卖”呀!

就这样,一对又一对夫妻掏出400元购买两张门票,兴冲冲地去听专家的讲座。

这位专家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上讲台后,他二话不说就解开自己脖子上的领带,然后问台下坐得黑压压的人:“谁可以用一根手指给自己打领带?”台下的人面面相觑,无人点头。

专家又问:“谁能用自己的一根手指,再请身边的人提供一根手指,在半分钟内给自己打好领带?”仍然没有人答腔。不过,台下已有男士解开胸前的领带,用自己的两根手指,或者与身边的人配合着用两根手指打领带,可是没有人能凭借两根手指打好领带,更不要说是在仅仅半分钟内完成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专家在台上等了半晌,摆手制止台下的纷纷议论,面带微笑地说:“请大家认真观看……”说完朝讲台一侧轻轻一笑,让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台来。她是专家的妻子。

两位老人站在台上,当众各自用一根手指配合着打领带,拈、按、曲、勾、绕、捻、摁、抚、拉……密密麻麻的动作或缓或急,时分时离,两根手指围绕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带尽情挥洒。

几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的优美舞蹈。真的,那确确实实是一段优美的舞蹈,只是舞蹈的主角是两根来自一男一女老人的手指。

不一会儿,专家就用右手托起胸前笔挺的领带向大家展示,台下轰然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夹杂着几个声音和几只高高举起的手表:“22秒!不到半分钟!”

等掌声和赞叹声停下来后,专家说:“这,就是今天我公开的幸福婚姻的秘诀,很简单也非常复杂。在座的每位先生或女士,在明年的今天,若你们能和我一样,仅仅是提供自己的一根手指,并借助爱人的一根手指,在短短半分钟内打出笔挺的领带,却没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那么,我将信守合约,加倍偿还门票费。”说完便宣布讲座结束,然后在所有人的注目下,挽着妻子缓缓离去。

转眼一年过去了,在约定的时间,专家再次出现在当初举办讲座的地方,但没有一个人前来索赔。专家的脸上浮现出笑容,又流露出少许遗憾。他明白,一定有许多夫妻经过反复演练,已经可以凭借彼此的两根手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熟练地打好领带,也一定有少许夫妻在经历一二三次试探后,因无法默契地运用各自的一根手指完美地打出领带,或许早已情尽缘绝分道扬镳。

在当初聆听专家讲座的听众中有一名报社记者,她原本正与丈夫闹离婚,在欣赏了专家夫妇表演的“两根手指的舞蹈”后,回家与丈夫勤学苦练,终于成功地打破了专家的“舞蹈纪录”——在20秒内又快又好地打好领带。这名记者没有离婚,因为她的婚姻生活重新充满了爱和激情,她的婚姻也因此越来越稳固。她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轻轻地问读者:

篇5:大班手指谣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手指谣形式的儿歌。

2、随着音乐节奏协调地念唱儿歌并做手指动作。

3、通过有趣的手指游戏,感受儿歌的韵律;体验游戏的快乐。

4、能参与捉迷藏的游戏。

活动准备

鸭子手偶、教师事先学会用手指谣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与幼儿共同回忆故事《小羊吉米》里的鸭子,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提问:

(1)鸭子是怎么叫的?

(2)它跑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学一学小鸭子的叫声、走路的模样?)

2、点题:鸭妈妈有好几只小宝贝,它们很喜欢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幼儿仔细听,它们躲到哪里去了。

二、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三、提问儿歌内容,帮助幼儿熟悉儿歌内容并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儿歌里有几只小鸭子?(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小鸭子的指偶,引导幼儿点数数字5)。

2、小鸭子是怎样做游戏?它们躲到哪去了呢?

3、小鸭子不见,鸭妈妈怎样叫鸭宝宝?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利用手指创编动作)

四、学习朗诵儿歌

1.结合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利用手指偶边表演边朗诵。

2.幼儿学习表演朗诵儿歌,注意幼儿个别字音。

五、小游戏:捉迷藏

教师当鸭妈妈,幼儿当小鸭子。教师闭上眼睛数到5,小鸭子赶快躲好。

六、以鸭妈妈带小鸭子去喝水,结束。

附:儿歌

小鸭子

五只小鸭子,

跑跑又跳跳。

跑到大树下,

突然不见了。

妈妈急得叫,

嘎!嘎!嘎!!

5只小鸭子,

篇6:《手指谣》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手指谣》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指谣》教案1

《手指谣》是主题“多才多艺”的手里面的一个语言活动,因为年级组的活动而冲掉了正常的教学时间。但是内容很好,不但能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和创编能力,更能锻炼孩子手指的小肌肉群,内容很有教育价值。

一、案例描述

一天午饭后的散步,我牵着孩子们的小手,想起了《手指谣》活动,于是,我和孩子们神秘地说:“今天我们去小花园玩手指游戏,好吗?”孩子们象一群炸了窝的小麻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开心不已。来到紫藤架下,孩子们在长长的石凳上找了个喜欢地方坐好。我和孩子们就开始了我“预谋已久”的活动。“老师知道你们的小手本领可大了,谁来说说你的小手会做什么呢?”小手如雨后春笋,一个个举得老高。有的说,我的手会折衣服,有的说会画画,有的说我的手会穿鞋子,有的说我的小手会洗手帕。“老师的手也很厉害哦,我会变魔术呢!”孩子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连平时调皮的几个孩子也盯着我看。“你们猜猜我的手会变什么呢?”孩子们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能变钱吧!”“可能会变个小猫出来”“小兔小兔!”……“看,我开始变咯!”我在阳光下用手做成了手影,“是小兔子”“看小兔子在干什么?”我的手指上下动起来,“小兔子在跳跳跳”。这样一来,就把诗歌中的第二句“变只小兔跳跳跳”编出来了。有了这样有趣的游戏,后面的几句孩子们也在快乐的气氛下都学会了。当孩子们基本会念的时候,我就请他们自己到太阳下面想动作来做。一边说一边做“老师,我做的是个大老虎。“老虎是怎样的呀?”“吼吼吼。”孩子们不知不觉就仿编了很多句,创编继续着,快乐继续着……

二、我思我想

1、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小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在游戏中进行的,阳光中,树荫下,使得孩子对游戏活动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期待。老师的提问:“你们的小手会干什么?”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会回答的问题,孩子们异常热情,师生互动性好。但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来到老师这里时,老师的体态和语气的调整,使孩子们知道要关注接下来老师的问题了。老师告诉孩子,她的手会变魔术的时候,孩子的眼球都给吸引过来了,包括调皮的孩子。学念儿歌这一环节,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小朋友内容,而是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自己根据理解把儿歌的内容编出来了。学会儿歌以后,孩子对手影游戏还是很感兴趣,教师马上满足孩子这一愿望,请小朋友自己学做魔术师,边玩边说。教师就在一旁适当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仿编成完整的儿歌。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

“人在景中,景在人中。”所描写的是绘画作品的意境。而我和孩子们所进行的语言活动,绿树掩映,阳光暖暖,使孩子沉静在大自然的和谐中,身心可以放松。而老师也改变了以往的身份,转形为魔术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重重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说,不怕说错,只要把自己喜欢的说出来就可以了,这样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想说、敢说、愿说、乐说,充分激发了幼儿说的兴趣,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手指谣》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玩手指的游戏中初步学会念《手指谣》,学习与动作相符的词语:碰、并拢、嚓、捏紧、翘翘。

2。根据歌谣变换手指的动作,学习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认识手,能说出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名称。

2。一把剪刀、一张纸、一朵纸做的红花。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你有我有大家有,一共十个好朋友。(手)

为什么说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手能帮助人们学习、做事,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爱自己的手。今天,我们一起玩手指游戏,念手指儿歌。

二、引导幼儿玩手指游戏。

小鸡叫、剪刀剪、榔头敲、教师念三段儿歌。

1。请小朋友伸出两手的食指和拇指,碰一碰,想一想,可以学什么小动物叫?小鸡的叫声是怎样的?教师念儿歌第一段。

2。请小朋友伸出食指和中指,并拢,想一想,可以做什么?剪刀剪东西时会发出什么响声?教师用剪刀剪纸,念儿歌第二段。

3。请小朋友把五个手指捏紧,试试看,可以做什么玩?教师边说边示范榔头敲击的动作。榔头敲在木桩子上会发出什么响声?教师念儿歌第三段。

三、继续引导幼儿玩手指游戏,教幼儿仿编出两段儿歌。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给他戴上一朵红花,小朋友,看到他戴上红花,可以用哪个手指做个动作,表示大家都夸奖他。

引导幼儿编第一句:伸出什么指翘翘?(伸出拇指翘翘)

问戴花的幼儿:夸你什么?(夸我戴上红花,教师改:夸你戴上红花)

夸奖别人时,嘴里说什么?(好、好、好)

2。先请两位幼儿上来,教师悄悄交代他们小手指勾勾、笑笑跳跳,嘴里发出哈哈的笑声。再请全体幼儿两个一对,小指勾勾、笑笑跳跳,启发幼儿变出这段儿歌:小指小指勾勾,我们笑笑跳跳,哈,哈,哈!

四、请幼儿跟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两遍。

五、活动小结。

我们给今天编的儿歌定个题目叫《手指谣》,以后小朋友就可以边念儿歌边玩,还可以想出一些其他的玩法,编出新的儿歌。

《手指谣》教案3

一、活动目标

在幼儿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创作,续编歌曲。并激发幼儿愿意表现,敢于表现的欲望,培养创造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1、指表现丰富多样的事物。

2、根据手指创造的事物编唱歌曲。

三、材料及环境设计

1、录有歌曲旋律的录音磁带一盘。

2、为幼儿提供能自由结伴的较宽松的空间。

四、设计思路:

虽然幼儿年龄小,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这一特点,我选择了此教材,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探索未知,想象表现各种有趣的手指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幼儿将自己创作的手指游戏大胆地编唱和表现,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五、活动流程

准备活动——欣赏重视——联想创作——展现交流

(一)准备活动

说明: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会歌曲,并对手指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欣赏重视

1.教师由手引出歌曲,幼儿随伴奏齐唱歌曲。

说明:唤起幼儿已有经验,将歌曲再现。

2.欣赏个别幼儿表演歌曲中老虎的吼声,集体练习。

说明:由于幼儿特别喜欢模仿老虎的动作及吼声,请高调上前表演,提供幼儿尝试表现的机会。其次,歌曲在老虎吼声“啊唔……”处节奏较复杂,幼儿不易掌握,由个别到集体的练习可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为创编歌曲作铺垫。

3.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4.幼儿自由结伴,边唱边表演歌曲中的小山和老虎。

说明:让幼儿展开想象,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通过各自身体不同的动作合作表现小山的造型和老虎的姿态。

(三)联想创作

1.幼儿“摆弄”自己的小手想象小手除了可以做小山,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物?

2.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幼儿随音乐表演自己想唱会手指游戏。

3.游戏:“开火车”——幼儿逐个表演自己创作的手指游戏。

说明:此游戏可以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表现,教师要求前面幼儿表演的内容,后面幼儿就不能再重复。促使幼儿仔细倾听,不断联想,活跃思维,为创编歌曲作内容上的准备。

4.教师引导幼儿编唱歌曲。

说明:教师可视幼儿反应情况即兴和幼儿集体编唱,将手指游戏的内容编唱到歌里去。

5.幼儿合作创编歌曲。

说明:幼儿自由结伴,找空位坐下合作编唱,教师在旁轻声播放歌曲旋律,幼儿随音乐联想创作新歌。

(四)展现交流

1.请几组幼儿展现交流。

说明:对幼儿编唱的歌曲,教师及时地给予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

2.教师伴奏,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编唱的歌曲。

《手指谣》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

2、初步认识五指的名称。

活动重点:

能理解儿歌内容,会念儿歌。

活动难点:

能认识五指的各个名称。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指: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五个手指一样吗?”比一比手指的长短、粗细。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请小朋友记住手指的名字。让幼儿指着手指记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二、引起说儿歌的兴趣::“手指很能干,还会睡觉跟起床呢。”教师演示儿歌中的手指动作。(大拇指醒来了,食指醒来了,中指醒来了,无名指醒来了,小拇指醒来了,大家醒来了。大拇指睡着了,二胖子睡着了,高个子睡着了,三胖子睡着了,小不点儿睡着了,大家睡着了。)

提问:儿歌里有哪些手指头啊?(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它们都怎么样了啊?

三、教师再次边念儿歌边把手指动作加上。

四、幼儿跟着老师学念儿歌,边念边做动作

五、请幼儿将儿歌念给家长听(家长可以跟幼儿一起做动作)

活动反思:

《手指谣》是一个儿歌、游戏相结合的语言活动。活动不仅要求幼儿学会儿歌的内容,而且要求幼儿能根据儿歌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如果通过对儿歌的学习能使幼儿对手指的名称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灵活转换各手指等。这会是一个有趣的手指游戏。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意识从弱到强,儿歌内容虽然容易记忆,但是对于用手指配合相应的动作时,大部分幼儿就有些手忙脚乱了。这可能有以下这几种原因:

1、幼儿对于各手指的名称还没有完全了解。有些混淆。

2、各幼儿的手指灵活能力不一,有些幼儿的手指很灵活,反应也很快,儿歌中念到哪里,就能很快伸出相对应的手指来。而有些幼儿的手指就不是很灵活,虽然自己知道是哪个手指,但是伸手指的时候就是有些困难,不是伸的不到位就是两个手指一块伸出来了,也有的幼儿伸一只手时很快,两手同时进行时,一下子就反应不过来。

这里就需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在宝宝根据儿歌内容伸出手指时,家长可给予帮助。宝宝年龄小,不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主要是引导宝宝积极的进行游戏。

《手指谣》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儿歌《手指谣》是让幼儿认识并知道自己小手上的五个手指头的名称,并能将手指进行变形和想象。在活动开始部分的时候,我伸出画有手指娃娃的手来向幼儿问好,让幼儿一一说出手指娃娃的名称,再让幼儿听着教师的口令相应地伸出自己的手指娃娃来让幼儿熟悉手指的名称。儿歌的内容中用两个手指进行变形的时候都用到了动词“碰、并、捏、翘”,这是幼儿学习儿歌时要重点掌握的一个点,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用到了“重点前置”,把这一重点部分以和幼儿一起来做手指游戏的形式进行了前期的铺垫,为幼儿学习儿歌打下了基础,也符合了小班幼儿“爱游戏”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熟悉手指的名称,乐意用手指进行变形和想象。

2、学念儿歌,掌握动词:碰、并、捏、翘。

3、结合手指变形和想象尝试创编儿歌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手指,喜欢有一双能干的手。

活动准备

简易图谱、手指上画上娃娃头像。

活动过程

一、熟悉手指名称。

1、老师伸出一只手,弯曲手指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好!

刚才是谁向我们问好?

2、小手有几个手指娃娃?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我们来向它们一个个问好。

二、学做动作,理解动词

1、你们的小手上有没有手指娃娃呀?让我来认识一下你们的手指娃娃吧!

2、游戏:听口令:老师说“食指食指碰碰”等,幼儿就作出相应的动作

三、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看看老师的手指娃娃变出了什么?怎么变的?(老师按儿歌内容做动作,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达)

2、老师边做动作边完整朗诵儿歌。

3、教师边带领幼儿做动作边把儿歌念一遍。

4、请幼儿分组学念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

1、老师的手指还会变许多的东西呢,看看老师的手指,又变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手指变的呢?这两个手指是怎么变的呀?

2、我们的手指还可以变出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进行手指变形)

你是用什么手指变的呢?怎么变的?(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儿歌的创编)。

3、完整朗诵创编儿歌。

4、我们再把这首手指谣去念给没来的小朋友听听吧!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用手指进行变形,让幼儿来说出变出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指变的?是怎么变的?由于前期在玩手指游戏的时候,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儿歌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儿歌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但是儿歌在变形模仿物体中都用到了个“做”字,很方言的一个字,不易被幼儿所理解,而且儿歌每次变形的物体都是不一样的,好象在玩游戏那样的变这个变那个,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干脆用“变”字替代了“做”,使幼儿学习起来变得更易理解更顺口一点。由于考虑到是小班的下半学期,而且幼儿对变出来的物体很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尝试让幼儿进行了儿歌的创编,先以教师用手指做动作,让幼儿进行想象,逐步引导幼儿创编出儿歌的内容,再以幼儿用手指做动作,我及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这两个层次来进行展开。

《手指谣》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以及幼儿手形的变化,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根据音乐形式创编歌曲。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四幅示范画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进行沟通,培养感情。

——小朋友谁最喜欢老师可以来抱抱老师,谁愿意做老师的大树桩(幼儿盘腿座地)

2、手的游戏。

——老师伸出手,说:“这是我的手,小朋友你们的手呢?”(小朋友伸出手。)

——老师提问小朋友:“你的手可以干什么?”(小朋友用手做造型)。“老师的手可以变好多东西,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一边绕线转手一边用手变造型。“我用小手变小伞。”边拍手边做,老师演示完后,小朋友用手来做动作

——老师与幼儿一同跟音乐变换手形。

——比一比谁的小手变的东西最多。

老师:“我用小手。”

幼儿:“变XX。”

3、学唱并创编歌曲。

活动反思:

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

《手指谣》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随老师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故事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2。在老师语言的提醒下,能够手眼协调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落叶》儿歌

活动过程

1。听故事,熟悉儿歌内容。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

(2)整合并提炼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用儿歌的相关语言帮助幼儿总结。

总结: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好像一只蝴蝶,飞到空中追追。

2。在熟悉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

(1)教师朗诵儿歌

师:我们可以看着图片说一说。

(2)幼儿学说儿歌。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儿歌说一说!

3。进一步学说儿歌,并探索儿歌内容的相关动作。

(1)根据儿歌内容做动作。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儿歌中说到的事情?

秋风秋风吹吹,(双手手心相对,手指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随节奏弯曲手指)

树叶树叶飞飞。(双手在身体右斜上方,手心手背手腕花)

好像一只蝴蝶,(双手食指与拇指相对,其余三个手指竖起,双手拇指相碰)

飞到空中追追。(其余四指分开扇动)

(2)与幼儿讨论动作,并熟悉基本手指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把刚才的儿歌连起来做一做。

4。完整游戏。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边说你边玩手指游戏。

《手指谣》教案8

一、活动名称:

音乐综合活动《手指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以及幼儿手形的变化,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根据音乐形式创编歌曲。

3、熟悉《手指谣》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三、活动准备:

四幅示范画

四、活动过程:

1、与幼儿进行沟通,培养感情。

——小朋友谁最喜欢老师可以来抱抱老师,谁愿意做老师的大树桩(幼儿盘腿座地)

2、手的游戏。

——老师伸出手,说:“这是我的手,小朋友你们的手呢?”(小朋友伸出手。)

——老师提问小朋友:“你的手可以干什么?”(小朋友用手做造型)。“老师的手可以变好多东西,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一边绕线转手一边用手变造型。“我用小手变小伞。”边拍手边做,老师演示完后,小朋友用手来做动作

——老师与幼儿一同跟音乐变换手形。

——比一比谁的小手变的东西最多。

老师:“我用小手。”

幼儿:“变 ╳ ╳。”

3、学唱并创编歌曲。

活动反思:

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

《手指谣》教案9

活动目标

1、幼儿熟悉红、黄、绿、蓝四色。

2、复习点数1——5。

3、知道一些重要节日,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儿童节等。

4、发展幼儿十指协调能力。

5、让幼儿区分“1”和“许多”。

教学重点、难点

1、讲好游戏规则

2、激发孩子的兴趣

3、保证孩子在游戏中的安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小朋友,你们好,把你们的头抬起来,让我看到你们漂亮的脸蛋!知道我是谁吗?真乖!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游戏?那好,告诉我,哪个小朋友可以来拍拍我的手?我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出示奖励品,激起幼儿爱好。(这些东西呀,老师全要送给你们,就看你们谁最棒!)

二、基本部分

1、师拿各色彩条抖动,(拿在三分之一处),问幼儿,象什么?积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师可作适当提示,如花,什么花,漂亮的花,幼儿学习“漂亮”一词;本季节菊花开了,可引导幼儿说出菊花。

2、幼儿熟悉颜色(小朋友们看,这都是些什么颜色呀?)逐个拿出彩条让儿说出什么颜色

(2)、红色:好,让幼儿找找自己身上和四周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鼓励幼儿大胆找,在听课的老师身上也可以找,(呀,小朋友好棒,找了这么多红色,想想看,还有什么是红色的)引导幼儿说出“火”,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幼儿了解火警电话“119”。

(2)、黄色,同上。了解安全标记,如小黄帽等。

(3)、蓝色,同上。

(4)、绿色,同上。可出示环保标记,让幼儿了解。

3、师小结:(呀,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就是五颜六色,真漂亮)

4、引导幼儿点数1——5,数出五根彩条,幼儿点数一次

5、教师说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将彩条撕起碎片装在小蓝里),并抓起来给幼儿看,彩条变成小彩片罗,引导幼儿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种彩片,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撒这种彩片?如结婚、过节,过生日,兴奋时等等。

6、问幼儿自己想不想变魔术?将幼儿分组去撕彩条,装在篮子里。

7、(小朋友,你们变得很多了吗?到老师这里来,给我看看,竞赛看谁快?)让幼儿拿着篮子到自己身边来。

8、(好,小朋友,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可以撒彩片的时候,那现在我们也来撒,好不好?)师喊结婚了,和小朋友们一起撒,又喊过节了,过生日了等,说一个就撒一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心情地玩,撒!

9、(唉,好累,好累,某老师累了,你们呢)师作很累的样子,动作尽量夸张,目的是让幼儿从兴奋的状态中停下来,(我们让小彩片也休息一下,它们也累了)

10、待幼儿安静下来之后,师从地上捡起一张彩片,大声问(咦!看老师捡到什么颜色的彩片了?)让幼儿找相同颜色的。目的是复习颜色。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今天玩得兴奋吗?,我也是,跟你们在一起,老师觉得好快乐,那现在你们和我一起跳个舞,好不好?)放音乐,师生同乐,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活动课对幼儿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从知识中获得快乐。我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一方面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学生,刚开始这部分学生还能跟着我的思路进行游戏,可是到了后面他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所以有的孩子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有的孩子在教室随意走动讲话等。另一方面就是游戏时间过于急促,很多小朋友还没有玩尽兴。下一次我还会重新和孩子们开展这个活动,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要做到平和,冷静,随便,让幼儿感到放松,自然。2、在找颜色这一环节中,让幼儿在听课的老师中找找,我们教师可说:“呀,你真聪慧,那么我们请这位老师举起你的手,让全部小朋友都看见你漂亮的衣服)等。3、每个过程自然过渡,不必太强调幼儿遵守纪律,教师要把好度,能放得开,也能收得回。4、对幼儿出乎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然后加以引导。

《手指谣》教案10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儿歌,体验乐趣,感受韵律。

2、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巩固认识五个手指的名称,能手口一致地表演《手指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ppt课件:有趣的手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儿歌主题。

教师说出儿歌谜面: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幼儿猜出各种答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有很多的`用途。

二、展开

1、教师用手指做动作,如将两个食指相对做小鸡的嘴巴,让幼儿猜猜教师用手做出的是谁的样子,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进行尝试活动。

幼儿尝试用小手做动作模仿各种事物互相猜,并发出合适的象声词。

如将两手掌心朝内撑开做小猫的样子,并模仿小猫的叫声“喵喵喵”。

3、学习儿歌《手指谣》。

(1)游戏形式引出儿歌中的内容。

教师利用课件,依次出现儿歌中实物的图片,让幼儿尝试用手指做成模仿动作,幼儿间互相比比看,谁做得最像,然后再出现课件中手指的模仿动作,并请幼儿说出象生词。

(观看课件)

(2)通过观看课件,帮助幼儿记忆儿歌,教师与幼儿将儿歌内容进行组合,完整的朗诵。

鼓励幼儿可以边说儿歌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3)熟悉儿歌内容后,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朗诵儿歌。

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朗诵。

4、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1)刚才我们用五个手指分别变出了毛毛虫、小白兔、小花猫、老鹰和大灰狼,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手指还可以变成什么?

(2)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仿编儿歌,并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同表演手指谣,并请幼儿欣赏手影表演,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用手指进行变形,让幼儿来说出变出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指变的?是怎么变的?由于前期在玩手指游戏的时候,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儿歌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儿歌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但是儿歌在变形模仿物体中都用到了个“做”字,很方言的一个字,不易被幼儿所理解,而且儿歌每次变形的物体都是不一样的,好象在玩游戏那样的变这个变那个,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干脆用“变”字替代了“做”,使幼儿学习起来变得更易理解更顺口一点。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

《手指谣》教案11

一、活动名称:

音乐综合活动《手指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以及幼儿手形的变更,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根据音乐形式创编歌曲。

三、活动预备:

四幅示范画

四、活动过程:

1、与幼儿进行沟通,培养感情。

小朋友谁最喜欢老师可以来抱抱老师,谁愿意做老师的大树桩(幼儿盘腿坐地)

2、手的游戏。

老师伸出手,说:“这是我的手,小朋友你们的手呢?”(小朋友伸出手。)

老师提问小朋友:“你的手可以干什么?”(小朋友用手做造型)。“老师的手可以变好多东西,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一边绕线转手一边用手变造型。“我用小手变小伞。”边拍手边做,老师演示完后,小朋友用手来做动作

老师与幼儿一同跟音乐变换手形。

比一比谁的小手变的东西最多。

老师:“我用小手。”

幼儿:“变╳╳。”

3、学唱并创编歌曲。

小朋友的手能变这么多的东西,老师的手也痒了(出示四幅图画)。

教师示范演唱其中一幅“我用小手变小山,山上有只大老虎,山上有只大老虎,啊呜啊呜啊呜呜!”(唱完后提问幼儿,我用小手变成了什么,我是怎么叫的?加上动作演唱)。

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学老虎叫,xxx[{-}]xxxx∣xx∣x-∣

啊呜啊呜啊呜啊呜呜

小朋友和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提问幼儿:“老师可以把我变的小山,小老虎唱到歌里,小朋友可不可以把你们小手变的东西放到歌里去唱呢?”(教师辅导幼儿编歌)

单独请幼儿编歌“我用小手变小花,两只小手变小花,小花小花真漂亮,小花小花真漂亮,唦唦唦唦唦唦唦。

”我用小手变贝壳,两只小手变贝壳,贝壳贝壳吃吃吃,贝壳贝壳吃吃吃,掉进海里哗啦啦"。

多次单独请幼儿编歌,先说出歌词在唱出来(教师辅导)。

幼儿独立编出歌词并表彰出来。

4、结束部分:

表彰歌词编的好的幼儿。

五、活动自评:

这是一次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幼儿活动情绪高昂。在本节课上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并随时给予指导。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进行编歌,进步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逐渐熟悉乐曲旋律,达到能唱、能编的效果。

附:

手指谣

1=F2/4

543[{-}]2176[{-}]57[{-}]1-[{-}]

335[{-}]31[{-}]556[{-}]5-[{-}]

两只小手做小山,223[{-}]43[{-}]223[{-}]2-[{-}]

山上有只大老虎,543[{-}]2176[{-}]556[{-}]5-[{-}]

山上有只大老虎,543[{-}]2176[{-}]57[{-}]1-‖

啊呜啊呜啊呜啊呜呜。

《手指谣》教案1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

2、初步认识五指的名称。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理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能理解儿歌内容,会念儿歌。

能认识五指的各个名称。

活动过程:

1、认识手指: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五个手指一样吗?”比一比手指的长短、粗细。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请小朋友记住手指的名字。让幼儿指着手指记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2、引起说儿歌的兴趣

师:“手指很能干,还会睡觉跟起床呢。”教师演示儿歌中的手指动作。(大拇指醒来了,食指醒来了,中指醒来了,无名指醒来了,小拇指醒来了,大家醒来了。大拇指睡着了,二胖子睡着了,高个子睡着了,三胖子睡着了,小不点儿睡着了,大家睡着了。)

提问:儿歌里有哪些手指头啊?(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它们都怎么样了啊?

3、教师再次边念儿歌边把手指动作加上。

4、幼儿跟着老师学念儿歌,边念边做动作

5、请幼儿将儿歌念给家长听(家长可以跟幼儿一起做动作)

活动反思:

《手指谣》是一个儿歌、游戏相结合的语言活动。活动不仅要求幼儿学会儿歌的内容,而且要求幼儿能根据儿歌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如果通过对儿歌的学习能使幼儿对手指的名称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灵活转换各手指等。这会是一个有趣的手指游戏。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意识从弱到强,儿歌内容虽然容易记忆,但是对于用手指配合相应的动作时,大部分幼儿就有些手忙脚乱了。这可能有以下这几种原因:

1、幼儿对于各手指的名称还没有完全了解。有些混淆。

2、各幼儿的手指灵活能力不一,有些幼儿的手指很灵活,反应也很快,儿歌中念到哪里,就能很快伸出相对应的手指来。而有些幼儿的手指就不是很灵活,虽然自己知道是哪个手指,但是伸手指的时候就是有些困难,不是伸的不到位就是两个手指一块伸出来了,也有的幼儿伸一只手时很快,两手同时进行时,一下子就反应不过来。

这里就需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在宝宝根据儿歌内容伸出手指时,家长可给予帮助。宝宝年龄小,不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主要是引导宝宝积极的进行游戏。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话说:十指连心。人类的手指蕴涵着人身的许多秘密。伸出您的手指来,让科学家给您看看“手相”。

《手指谣》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基本的手指指型,能跟随老师正确做动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手指灵活能力及模仿能力。

情感目标:

锻炼学生的首脑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生要多运动、多锻炼。

个训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做出动作。

2、能认真上课,不打扰他人上课。

教学重点:

手指指型、手指操的动作。

教学难点:

动作的完整及连贯性。

教学方法:

直观法、演示法、练习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手指指型: 合指 分指新授

三、新授:

导入:(伸出两只手)这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他们能做很多事,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让自己的两只手动起来。

1、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分指 合指 切指 拳头 扇指 钩指 弯指

提问:我们学习过了分指、合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几种手指指型。

教师分别示范切指、拳头、切指、扇指、钩指、弯指的指型动作,并讲解要领,让学生模仿动作。

在熟练之后教师喊口令做手指指型动作组合,教师指导。

2、学习儿歌并做手指操——五个好兄弟

五个好兄弟

两个大拇指(两手成拳相对,拳心面向身体,拇指伸直),比比一样高(拳心相对,拇指并在一起),相互点点头(两手拳相对,拳心向身体,拇指向前弯屈),接着弯弯腰(拳心相对,拇指向前弯屈)

两个小拇指(两手小指伸直)

一样都灵巧(两手小指弯屈运动)

相互拉拉勾 变成好朋友(两手小指反复互勾)

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弹动食指、中指、无名指)

样样事情离不了(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屈运动)

五个兄弟在一起(分指、合指)

团结起来力无比(拳头)

教师带领学生熟读儿歌之后,教师完示范动作讲解要点,分节教授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

教师喊口令,齐做手指操。

五、小结:

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其他同学鼓励。

教学反思:

马光俊和王雪同学上课比较认真,能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并能认真学习,其他同学因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进步快慢也不一样,还有个别同学不能认真上课。

《手指谣》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2、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十个好朋友》

两个大拇指,比比一样高;互相点点头,接着弯弯腰。

两个小拇指,一样都灵巧;互相拉拉手,接着问声好。

食指,中指,无名指;样样事情离不了。伸出双手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我有十个好朋友。

《小猴子和鳄鱼》

5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

4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

3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

2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

1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

没有小猴荡秋千

《小狐狸 》

两只小狐狸,样子很神气;玩着跷跷板,还有转转椅。

要做好朋友,不能耍脾气;你让我来,我让你。快快乐乐做游戏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甜又甜,小小山楂圆又圆,妈妈宝宝一起串,串起糖葫芦过新年。

《螃蟹》

螃蟹一啊,爪八个呀;

两头尖尖,这么大呀。

横着爬呀,竖着过呀;

举着钳子,跑得快呀。

《海底世界》

小贝壳,像房子,一开一关棒棒棒。

小海马,卷尾巴,一来一去柔柔柔。

八爪鱼,长胳膊,一伸一缩游游游。

大鲨鱼,真危险,张嘴闭嘴嗷嗷嗷。

《瓜瓜花》

西瓜圆,南瓜扁;黄瓜长,丝瓜尖。

冬瓜有花头上戴,香瓜吃起甜又甜。

《 大瀑布》

山公公,会织布;没人买,挂高处。

天天挂,月月挂;原来是条大瀑布。

《包子卷子》

包子这么大,包子这么长;打开看一看,里面包着糖。

左看看,右看看,宝宝尝一尝。

《幸福的家》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我们相亲又相爱,快快乐乐笑哈哈。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活动课对幼儿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从知识中获得快乐。我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一方面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学生,刚开始这部分学生还能跟着我的思路进行游戏,可是到了后面他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所以有的孩子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有的孩子在教室随意走动讲话等。另一方面就是游戏时间过于急促,很多小朋友还没有玩尽兴。下一次我还会重新和孩子们开展这个活动,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要做到平和,冷静,随便,让幼儿感到放松,自然。

2、在找颜色这一环节中,让幼儿在听课的老师中找找,我们教师可说:“呀,你真聪慧,那么我们请这位老师举起你的手,让全部小朋友都看见你漂亮的衣服)等。

3、每个过程自然过渡,不必太强调幼儿遵守纪律,教师要把好度,能放得开,也能收得回。

4、对幼儿出乎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然后加以引导。

《手指谣》教案15

活动目标:

1.说儿歌配动作,手口协调。

2.认识手指,喜欢有一双能干的手。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自制手指套若干(纸制)。头饰“羊”“狗”。

活动过程:

1.认识手指: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五个手指一样吗?”比一比手指的长短、粗细。

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请小朋友记住手指的名字。让幼儿指着手指记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出示手指套,每个幼儿一个指套,玩“手指戴帽游戏。教师说指名,幼儿将指套套在该指上,或幼儿任意自套自报指名。

2.引起说儿歌的兴趣:“手指很能干,能做各种动作。”教师演示儿歌中的手指动作。食指拇指碰碰,让幼儿看看像什么动物的嘴,(小鸡)。做食指中指并拢分开(像剪刀)。捏个拳头敲敲(像榔头)。做翘起拇指(是赞扬)。

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带领幼儿学念儿歌,逐渐配上相应的动作,达到手口协调。

3.复习朗诵儿歌“小羊买鱼”,出示角色头饰“羊”“狗”,分角色表演儿歌。

附儿歌: 手指谣

食指拇指碰碰,做只小鸡叫叫:叽,叽,叽。

食指中指并拢,做把剪刀玩玩:嚓,嚓,嚓。

五个手指捏紧,做个拳头敲敲:咚,咚,咚。

伸出拇指翘翘,夸你戴上红花:好,好,好。

小指小指钩钩,我们笑笑跳跳:嘻,嘻,嘻。

小手小手拍拍,大家歌儿唱唱:妙,妙,妙。

活动反思:

篇7:手指谣教案《5根手指》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很多孩子的手指灵活度不够,锻炼孩子们的手指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熟悉红、黄、绿、蓝四色。

2、复习点数1——5。

3、知道一些重要节日,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儿童节等。

4、发展幼儿十指协调能力。

5、让幼儿区分“1”和“许多”。

教学重点、难点

1、讲好游戏规则

2、激发孩子的兴趣

3、保证孩子在游戏中的安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小朋友,你们好,把你们的头抬起来,让我看到你们漂亮的脸蛋!知道我是谁吗?真乖!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游戏?那好,告诉我,哪个小朋友可以来拍拍我的手?我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出示奖励品,激起幼儿爱好。(这些东西呀,老师全要送给你们,就看你们谁最棒!)

二、基本部分

1、师拿各色彩条抖动,(拿在三分之一处),问幼儿,象什么?积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师可作适当提示,如花,什么花,漂亮的花,幼儿学习“漂亮”一词;本季节菊花开了,可引导幼儿说出菊花。

2、幼儿熟悉颜色(小朋友们看,这都是些什么颜色呀?)逐个拿出彩条让儿说出什么颜色

(2)、红色:好,让幼儿找找自己身上和四周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鼓励幼儿大胆找,在听课的老师身上也可以找,(呀,小朋友好棒,找了这么多红色,想想看,还有什么是红色的)引导幼儿说出“火”,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幼儿了解火警电话“119”。

(2)、黄色,同上。了解安全标记,如小黄帽等。

(3)、蓝色,同上。

(4)、绿色,同上。可出示环保标记,让幼儿了解。

3、师小结:(呀,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就是五颜六色,真漂亮)

4、引导幼儿点数1——5,数出五根彩条,幼儿点数一次

5、教师说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将彩条撕起碎片装在小蓝里),并抓起来给幼儿看,彩条变成小彩片罗,引导幼儿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种彩片,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撒这种彩片?如结婚、过节,过生日,兴奋时等等。

6、问幼儿自己想不想变魔术?将幼儿分组去撕彩条,装在篮子里。

7、(小朋友,你们变得很多了吗?到老师这里来,给我看看,竞赛看谁快?)(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让幼儿拿着篮子到自己身边来。

8、(好,小朋友,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可以撒彩片的时候,那现在我们也来撒,好不好?)师喊结婚了,和小朋友们一起撒,又喊过节了,过生日了等,说一个就撒一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心情地玩,撒!

9、(唉,好累,好累,某老师累了,你们呢)师作很累的样子,动作尽量夸张,目的是让幼儿从兴奋的状态中停下来,(我们让小彩片也休息一下,它们也累了)

10、待幼儿安静下来之后,师从地上捡起一张彩片,大声问(咦!看老师捡到什么颜色的彩片了?)让幼儿找相同颜色的。目的是复习颜色。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今天玩得兴奋吗?,我也是,跟你们在一起,老师觉得好快乐,那现在你们和我一起跳个舞,好不好?)放音乐,师生同乐,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活动课对幼儿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从知识中获得快乐。我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一方面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学生,刚开始这部分学生还能跟着我的思路进行游戏,可是到了后面他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所以有的孩子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有的孩子在教室随意走动讲话等。另一方面就是游戏时间过于急促,很多小朋友还没有玩尽兴。下一次我还会重新和孩子们开展这个活动,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要做到平和,冷静,随便,让幼儿感到放松,自然。2、在找颜色这一环节中,让幼儿在听课的老师中找找,我们教师可说:“呀,你真聪慧,那么我们请这位老师举起你的手,让全部小朋友都看见你漂亮的衣服)等。3、每个过程自然过渡,不必太强调幼儿遵守纪律,教师要把好度,能放得开,也能收得回。4、对幼儿出乎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然后加以引导。

篇8:爱在七根手指

父亲很早就出去了,去帮本村的王叔铡草,中午有个人到我家跟妈妈说了几句话,妈妈脸色一变,赶忙收拾了几件衣服,把我交给爷爷奶奶便匆忙走了。

鲜红的“十”挂在楼顶,消毒水的味道令人窒息,两天后,我被领着走进病房,一张简陋的床占据了屋子的一大半,爸爸输着液躺在床上。妈妈在一旁收拾东西,看见我来了,拿出一根香蕉给我。我接过香蕉,剥开后去喂爸爸,屋子里好静好静,静到仿佛时间停止了。我站在床边看着爸爸,妈妈赶紧对一旁的叔叔说:“快把他带回去,他要哭了。”就这样,在我的泪水决堤之前,叔叔把我连哄带拽地带走了。

再次见到爸爸是一个多星期之后了,我才发现爸爸的右手只有大小两根手指了,他成了一个残疾人,那一年,我三岁。出院回家的爸爸令我感到陌生。他不再陪我玩,不再跟我抢吃的,甚至很少说话,家里的气氛很冷清。

有一段时间,爸爸不愿意出门。吃饭的时候他用右手仅剩的两根手指夹菜,夹了掉,掉了夹,夹了再掉,尽管很难,但他却不允许别人给他夹菜。他说,自己不到三十岁,不能后半辈子吃饭让人喂。终于,他能用两根手指熟练地使用筷子了。爸爸走出了断指的阴影,并且干活时他的七根手指比别人的十根手指还要利索。

时光飞逝,昔日的孩童已成长为小小少年,躲在翅膀下的小鸟终于要飞出巢穴了。我到了县城上初中,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到这个“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太多的不安和畏惧,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直到上初中,我才第一次知道了QQ,第一次知道了圣诞节……当然也第一次知道了要面子。

初一下半年要开家长会,听闻爸爸要去,我气冲冲地说:“我不要你去,都不够丢人的。”并绝食一顿以表抗议。爸爸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妈妈陪我去了学校。的确,爸爸长得丑,爸爸不会说普通话,最重要的是爸爸是残疾人,我害怕同学们的嘲笑和鄙视的目光,我害怕成为别人的笑柄,却未曾意识到:不管他再丑,他也是我爹,是生我养我的亲爹。而父亲却也因为怕给我“丢人”,从我初一到现在五年间从未到学校看过我一次。

自从我上高中之后,家里的经济水平日渐下降,因为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妹妹。村子里很多同龄的男生都已经辍学外出打工,我也向父亲提议过辍学,却被父亲一巴掌扇回了学校,“老子一辈子劳苦,就是希望你和妹妹读好书,别在农村打滚,你就这么回报我的?”那是我十六年来第一次听到父亲骂人,我失眠了一夜后,顶着熊猫眼,带着父亲给的生活费坐上了回校的汽车。父亲又继续用他的七根手指一分一分地挣钱,在他眼里,那不仅仅是钱,更是儿子和女儿的未来。

说起来也挺巧的,爸爸的生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学校放假,我用自己平时攒的钱给爸爸买了一个生日蛋糕,特地让老板在蛋糕上写上“爸爸您辛苦了”。半辈子没吃过蛋糕的父亲,那天晚上很高兴。听着我和妹妹唱生日歌,爸爸拍着手掌打拍子,那只只有两根手指的手掌那么刺眼,使我不敢直视。吃过蛋糕,我倒了半杯酒,对爸爸说:“爸,我敬您。”爸爸愣了一下,看着打小没碰过酒的我把杯中的酒喝光,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借口说累了,便回屋了。我分明看到他眼中打转的泪光,但我知道,那是欣慰的泪水。

爸爸已经四十多岁了,用他的话说,已经是半个身子埋进黄土的人了。有的时候看着他的背影,真的会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时光飞逝十六载,七指为儿谋未来。待到乌鸟羽丰满,衔虫回巢侍亲怀。

篇9:手指谣教案《5根手指》

活动目标:

1.说儿歌配动作,手口协调。

2.认识手指,喜欢有一双能干的手。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手指套若干(纸制)。头饰“羊”“狗”。

活动过程:

1.认识手指: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五个手指一样吗?”比一比手指的长短、粗细。

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请小朋友记住手指的名字。让幼儿指着手指记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出示手指套,每个幼儿一个指套,玩“手指戴帽游戏。教师说指名,幼儿将指套套在该指上,或幼儿任意自套自报指名。

2.引起说儿歌的兴趣:“手指很能干,能做各种动作。”教师演示儿歌中的手指动作。食指拇指碰碰,让幼儿看看像什么动物的嘴,(小鸡)。做食指中指并拢分开(像剪刀)。捏个拳头敲敲(像榔头)。做翘起拇指(是赞扬)。

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带领幼儿学念儿歌,逐渐配上相应的动作,达到手口协调。!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3.复习朗诵儿歌“小羊买鱼,”,出示角色头饰“羊”“狗”,分角色表演儿歌。

附儿歌: 手指谣

食指拇指碰碰,做只小鸡叫叫:叽,叽,叽。

食指中指并拢,做把剪刀玩玩:嚓,嚓,嚓。

五个手指捏紧,做个拳头敲敲:咚,咚,咚。

伸出拇指翘翘,夸你戴上红花:好,好,好。

小指小指钩钩,我们笑笑跳跳:嘻,嘻,嘻。

小手小手拍拍,大家歌儿唱唱:妙,妙,妙。

教学反思:

活动不仅要求幼儿学会儿歌的内容,而且要求幼儿能根据儿歌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如果通过对儿歌的学习能使幼儿对手指的名称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灵活转换各手指等。这会是一个有趣的手指游戏。

上一篇:【湘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1.2.1 数轴下一篇:2009第一学期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