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运动会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024-04-14

春季运动会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精选13篇)

篇1:春季运动会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学校春季运动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我校从领导到师生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燃,确保学生在参加运动会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二、具体措施

(一)为了保证运动会中师生的安全,确保无事故发生,根据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职责

(1)各班班主任为本次运动会期间第一安全责任人,各级部主任为直接安全责任人。活动期间班主任不得离开本班学生,随时掌握本班级学生情况,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做好本班级学生工作,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2)活动负责人要及时做好整个活动的调度和控制,维持好全部参与师生的秩序。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发生意外事故,及时各就各位,第一时间采取合理措施处理意外事故,并做好安全出口的疏散工作,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3)脱离现场后,各班主任、年级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2、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第一时间上报应急疏散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2)发生事故,要组织人力及时抢救发生意外事故的师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及时将事故上报主管领导。安排人员负责紧急事故处理或有序疏散人群。

(3)如情况严重及时送到急救中心或打120。

(4)及时向领导报告事件情况以及向上级报告。

(5)学校事故发生时,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事故有关情况,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负责与事故现场指挥人员和教育局、及卫生、公安等部门保持联系。

(6)组织意外伤害事故的情况调查;评价、了解、汇总应急工作出动的救护人数,抢救伤员等情况。

(7)视情况报110、120请求援助。并拉好警戒线保护好事故现场。

(8)要查明事故原因,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9)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三、有关负责人任务及要求

1、建立安全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订活动的各种方案,领导活动顺利进行,处理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后果严重的事故在第一时间内立即上报教育局。

2、各班的安全由班主任负责,如有靠班老师不能处理的意外事故应马上向级部主任、应急领导小组、校长汇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止血、稳定学生情绪、联系车辆和医院等。

3、领导小组成员自带手机,活动中随时待机,保证信息畅通无误。所有包靠教师要监守自己的岗位,服从统一部署和指挥,确保安全第一。

4、提前向学生做好安全教育,注意学生动态,不允许学生出入危险场地。对于加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和学校联系,不能违反规定擅自处理。

5、突发事件时,领导小组要在最短的时间做出决策,采取相应措施,有必要时拨打120、122、110等求救电话,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作好各项善后工作。

篇2:春季运动会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首先驾驶员应立即熄火;

2、切断车辆油、电路,防止车辆起火爆炸;

3、拔打122报警,向保险公司报案,定责定损,并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

4、如有人员受伤,首先尽力抢救伤员,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拔打122报警,同时向部门主管安全的领导汇报;

5、协助救援人员组织抢救伤员;

6、对于车上装有危险品及易爆品的事故车辆,在报案时一并报告情况,了解基本处置方法,避免再次造成伤害。

(二)出车时遇自燃灾害应急程序如下:

1、车辆驾驶员应立即熄火;

2、切断车辆油、电路,防止车辆起火爆炸,同时采取可能的自救措施;

3、将车上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待灾害过后方可离开事故地点,及时向保险公司、交管部门报案,向单位安全员报告情况。

篇3:春季运动会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将意外伤亡降到最低程度原则及其实施

这一原则是指意外伤亡事故发生后,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沉着应对, 积极主动、措施果断、科学施救, 不麻痹大意, 不掉以轻心, 尽最大的努力抢救受伤学生, 及时消除可能危害学生的安全隐患, 避免学生因救治措施不力而再度受伤害, 将意外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制定这条原则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 学校发现, 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1]二是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第八条第八款: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以后,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组织抢救工作, 致使食物中毒事态扩大的”, “应当追究学校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1]。这两个法规都指出了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救治学生, 避免事态扩大, 不能加重不良后果, 应将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如果措施不力, 使伤亡事故扩大, 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贯彻这一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树立生命第一, 救人第一的理念

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 先不要考虑受伤害学生和肇事者之间的纠葛, 不论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谁的过错、谁要负责, 暂不追究这些责任, 学校首要的任务是先抢救受伤学生。这不仅是学校道义上的责任, 也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这种救助义务是无条件的。学校校医没有把握救治的, 应立即送往医院或急救中心治疗。为了不耽误治疗时间, 学校可以先行垫支医疗费。如果未及时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 或者因胡乱处理、浪费时间导致延误治疗, 或者简单处理后认为病情已稳定而不再关心, 结果造成病情恶化, 学校将要被追究过失责任。总之, 一切都应以有利于控制伤害的扩大, 尽量降低伤害后果为原则。

2. 消除可能引发学生再度伤亡的隐患

在实践中, 常见到因处理不当使事故扩大的情形, 事故已经发生了, 但对这些发生事故的隐患, 没有立即采取措施排除, 结果使同一原因造成的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案例1:南方某技校两班学生发生持械群殴事件, 造成数十名学生头部受伤。事情起因于第一天晚上, 一班两名同学在玩耍时不小心把火机砸到二班一个同学身上, 当时, 两班各有四五名学生因此事打了一架。但当事人不服, 学校也没有及时追究这起打架斗殴事件, 没有将学生“复仇”的火焰熄灭。第二天早上, 参与打斗的学生越来越多, 有十几个学生手持铁棍, 对着另一班学生的脑袋就砸, 此时, 学校还是没有采取应急措施进行疏导, 后来发展到家长也加入其中打斗, 致使有许多学生遭家长追打。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当学校出现突发性安全事故后, 要及时处理, 消除可能再度发生伤害的隐患。这个隐患可能是环境方面的, 如危险的场地, 不安全的教学设施、水源污染等, 也可能是学生、家长等因素引起的, 如学生的暴怒、仇恨、泄愤、违纪, 家长闹事等, 学校管理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要防患于未然, 杜绝各种再度伤亡事故的发生。

3. 科学施救

要将学生伤亡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必须实施科学救治。一是救治要及时。有的学校, 学生一有伤情, 首先是通知家长, 等学生家长来了再处理, 这是错误的做法, 因为在等待家长到来的过程中, 已经贻误了救助的最佳时间, 如果学校因为延迟救助“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学校就有一定责任。二是要将受伤学生送往有资质的正规医院救治, 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案例2: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 一只眼睛受了轻伤, 经查此事学校有一定责任。本来, 这只眼睛能够治好, 但学校缺乏调查了解, 将学生放在学校附近一个缺乏资质的诊所治疗, 经庸医治疗后, 伤势越来越严重, 最后造成这只眼睛失明。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救治受伤学生一定要注意方法, 要科学施救, 如火灾发生, 应迅速疏散师生到安全区, 学校有传染性疾病出现时, 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 对心脏骤停学生, 要实施心肺复苏术, 分秒必争。总之, 救助的措施要符合医学常规。只有这样, 才能将学生的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二、快速联动原则及其实施

快速联动原则是指学校突发伤亡事故后, 学校领导要迅速行动起来, 快速启动应急预案, 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系统, 果断决策, 不仅学校内部各部门要协调配合, 而且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卫生、医院等部门也要密切配合, 作出联动反应, 在应急处理小组统一领导下, 分级负责,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制定这条原则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该法第四条指出, 一旦有突发事件, 应“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第八条指出:“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二是由意外伤亡事故的特点决定的。学校一旦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会立即引起诸多连锁反应, 处理这些问题较为复杂, 光靠校长单枪匹马解决不了问题, 需要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和信息, 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多个部门参与的能快速处置的应急管理机构。

实施这条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预案

中国有句俗语,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如果事前没有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预案, 那么, 事故发生时学校就会措手不及。所以, 要避免事故发生后的被动局面, 必须在“预”字上下功夫, 努力建立一整套相对完备、运转协调、高效的预警机制。一是制定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二是确定简捷、明快的工作流程。三是建立及时、快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 如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联系的关键人士的办公、家庭和移动电话等。

2. 科学决策, 有力指挥

学校伤亡事故发生后, 各项决策都要注意科学性, 要以减少伤亡、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目的。应根据工作需要, 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若干工作小组, 如家长接待组、案情查访组、学生稳定组、信息联络组、对外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 明确各小组工作职责。在统一指挥下, 各部门要协调配合, 作出快速联动的反应, 使应急处理措施迅速到位。校长要担任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 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掌握情况, 果断处置, 指导紧急救治, 控制事态发展, 维护现场秩序, 疏散人群, 疏导交通, 保护现场, 协助调查, 善后处理, 严防不法分子乘机起哄, 激化矛盾, 尽快消除不稳定因素, 及时将事件有关的信息、救援工作的进展、人员伤亡等情况向家长、媒体和公众公布, 避免小道消息和谣言传播, 消除恐慌心理。

3. 内外配合, 快速联动

有些突发事件的处置单凭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有社会支持系统, 必须依靠组织化的力量才能有效应对, 当学生伤亡事故发生后, 情况比较严重, 要立即报请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帮助、支持和协助, 形成内外配合, 快速联动的应急处理机构, 从而控制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案例3:某校学生李某, 因学校提前放学回家, 路过村中一水塘, 当时水塘有薄冰, 该小孩出于好奇, 就下水塘去戏玩, 不慎跌入塘中。路人发现后迅速救起并拨打了“110”送医院, 终因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 李某的家长及其亲属要求校方赔偿50万元, 学校未答应。于是家长便将李某的尸体放置于学校门口, 并聚集近百名同乡堵住校门。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 学校一边马上向上级领导汇报, 一边随即报警, 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公安民警等多方面的劝说下, 最后家长同意将尸体运到殡仪馆。这就是内外配合, 快速联动的效果。因此, 当学校意外伤亡事故出现后, 应紧紧依靠当地政法部门和派出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三、主动协商, 争取家长理解与配合原则及其实施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突发学生伤亡事故后, 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与伤亡者家属的关系, 以诚恳的态度主动与家长协商沟通, 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协助家长及时和详细地了解事件的原因和经过, 想办法稳定家长的情绪, 消除家长的疑惑,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对于个别无理取闹的家长要依法处置。

制定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1]通过协商, 有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 有利于促进当事人在处理事故方面的合作, 既省力又省钱, 是一种解决争议的较好方式。二是实践经验证明, 做好与家长的及时有效沟通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关键环节。很多案例告诉我们, 学生伤亡后, 许多家长往往很不冷静, 如果没有得到学校的安抚和沟通, 他们往往纠集很多人到学校闹事, 对当事人实行报复。有的可能找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算账”;有的哭天喊地、敲锣、烧纸;有的狮子大开口, 要求学校巨额赔偿。家长的这些不理智行为, 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 做好家长工作是妥善处理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的关键, 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

实施这条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尊重理解家长, 妥善安置家长及亲属, 以诚恳的态度主动与家长沟通

毫无疑问, 家长和亲属得知自己的亲人发生意外事故后会立即赶往学校, 学校应本着理解、同情的心态及早联系好食宿, 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迎接和陪护。在迎接和陪护的人员中, 最好找一些既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又是与伤亡学生的家长关系较好的人, 这样可以减轻家长与学校的对立情绪。学校应急处理小组要派专人及早与家长见面,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耐心细致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沟通过程中要诚心诚意, 注意礼节, 不必急于与家长进行辩论, 对家长一时过激的言行要以理解、同情、宽容的心态对待, 尽力避免正面冲突, 对家长的感受表示理解, 要沉住气, 等家长情绪稳定以后, 要诚恳地向家长介绍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 以及学校采取的各种措施, 争取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2. 根据各种法律、法规的要求, 始终驾驭协商过程

学校出现意外伤亡事故后,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法人代表, 首先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事故的处理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以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武器。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可以找到事故处理的依据。三是要对伤害事故进行迅速的了解,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分清责任。准确辨清谁是伤害事故的责任承担主体, 然后区分自身责任的有或无、轻或重, 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如果学校没有责任的, 学校要想办法协助、指导受害学生及家长及时向第三方和保险公司索赔, 使受伤学生尽快得到应得的赔偿, 使意外伤亡学生家长得到一定抚慰。如果学校有过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应当及时理赔。因此, 分清责任是学校正确处理伤害事故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分清了责任, 才能做到确保自己的应对方式合法、合理、合情, 才能准确地驾驭协商的全过程。

3. 对协商无果、无理取闹的家长要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多数情况下, 家长尽管一时难以接受孩子伤亡的事实, 但还是通情达理的, 能够与学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 协议解决有关问题。但也存在协商失败的情况, 学生家长转入无休止的纠缠和吵闹, 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遇到到这种情况, 就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者其他有关人员,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 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或者侵犯学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 学校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 可以依法要求赔偿。”[1]对不能达成协议的, 学校应采用法律手段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四、善后反思, 教育跟进原则及其实施

这一原则是指学生突发伤亡事故处理完毕后,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学校领导要趁热打铁, 抓住事物转化的契机,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对事故的产生进行反思,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吸取教训, 用深刻的事例警示全校师生, 积极探索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 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安全制度, 把突发伤亡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制定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 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1]二是由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 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在安全问题上, 表现在防火、防盗、防骗、防干扰、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缺乏基本常识, 致使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因此, 要通过总结经验,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要把学生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健全的安全制度影响学生,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实施这条原则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结合学校的真实案例,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是学校要开展调查与研究, 分析突发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将突发事件处理过程整理成案例, 组织师生学习、讨论, 教育学生从事件中吸取教训,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二是要深入班级对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安排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使学生迅速摆脱内心深处的阴影, 尽快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三是要加强学生应对意外伤害策略的教育, 要通过讲解、模拟演练等手段, 让学生掌握应对伤害的策略和技巧, 以避免伤害或减轻伤害的危害程度。如学生在遭遇危险和意外伤害时, 可以有选择地向同学、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以及公安机关求助, 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探索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

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事故范围、损失的程度等都不尽相同, 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模式。但经验证明, 很多伤亡事故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加以避免的。一是从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夏天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 学校要在“五一”前后重点加强防溺水的教育;在放假前着重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在春天着重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在新生刚进校门时开展生活、学习、人际环境的适应教育。二是从事故发生的环境来看。学校要引导学生远离各种危险源, 如游戏机房、歌舞厅、网吧、酒吧等场所, 这些场所是学生意外事故的高发地。特别是女学生, 为防止发生性侵害, 穿着打扮不能过于暴露和性感, 不能图方便走偏僻小道等。总之, 学校要探索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 居安思危, 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3. 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制度

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校预防意识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引起的。一是学校门卫制度不严、不法分子随便出入, 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事故;二是食堂管理混乱、食品不合卫生规定, 造成食物中毒;三是校舍、场地、教育教学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四是学校教师体罚学生, 违反操作规程等等。因此, 我们应以事故为教训, 对学校进行全面的安全工作检查,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 将安全保卫职责落实到各班级、全体教职员工与各个环节, 坚决消除事故隐患与苗头, 采取有效措施防堵管理漏洞, 克服与避免出现疏于管理的过失, 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4: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幼儿在生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如遇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如:跌伤、骨折、烫伤等)时,主班教师要负责组织好全班幼儿,一方面稳定幼儿情绪,另一方面要及时打电话通知医务室做好接诊准备,配班教师则应负责在第一时间里将受伤幼儿以最佳方式送往医务室。

二、园办公室在接到班级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幼儿送到最近医院,简要通报事故情况。

三、送到医院后,首先要仔细询问观察病情及伤情的严重程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必要的应急处理工作,如:清洗创伤部位、消毒制血等,为后期的急救工作奠定基础。

四、领导小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里赶赴事故现场或医务室,同时指派专人负责及时调派人员前往事故班级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幼儿的正常活动。

五园长要配合大夫和领导小组要在最短时间视受伤幼儿具体病情做出紧急处理意见(如:送哪一家医院、是否需要及时通知幼儿家长等),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伤幼儿送往就诊地点。

六、协同有关人员勘察出事地点,查找事故原因,并及时排除造成事故的各种隐患,避免事故的再一次发生。

七、应急小组职责

1、指挥组

负责现场总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负责兴趣班、家长中事故的发生。

负责卫生保健、药品的安全、饮食安全

负责幼儿教育活动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负责设备设施的安全。

2、通讯联络组:及时了解情况,负责上报信息。

3、医疗抢救组:对伤者进行初步抢救,及时联系医院。

4、情绪安抚组:按要求及时管理、安排好本班级的幼儿,稳定幼儿情绪,防止连带事故的发生。

篇5:突然意外死亡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生突然意外死亡事故,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一、发生突然意外事故

住店客人,租赁单位(户)工作人员或者酒店工作人员,发生突然意外事故,如自杀、触电、坠楼等,发现者应首先保护好现场,立即向监控室或总机,或直接向安保部报警。l、监控员应立即向安保部经理报告,并通知安保领班赶到现场,迅速保护、封锁现场。

2、如发生在楼层房间内,总机应通知客房部经理或主管赶到现场,协助安保部保护现场。

3、安保部经理到达现场后,进行初步调查,甄别,注意寻找死者有无遗书等证据材料,待确认系自杀或意外事故后,立即向总经理或总支书记、副总经理报告。

发生死亡情况:

A.划定警戒线,控制人员进入,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

B.现场拍照

C.对同行客人作访问笔录

D.保管好遗留物品

发生伤情的:

A.酌情向伤者了解情况

B.向同行者了解情况

C.抓获犯罪嫌疑人,派人看押

4、总经理或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应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做出相应决定,如人员未死亡,应尽快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或与市内急救中心联系前来抢救;如已确定死亡,向公安部门报案;

5、待公安、法医人员到达现场后,各有关部门按总经理指令协助,配合公安部门调查事故原因,并做好善后工作。

二、突发严重疾病

住店客人、租赁单位(户)、酒店工作人员突发严重疾病,生命垂危,发现者应立即向安保部、客房部经理及总机报告。

1、安保部、客房部经理迅速赶到现场,查明情况,立即向总经理或总支书记、副总经理报告;

2、总经理或总支书记、副总经理赶到现场,酌情出做决定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或与市内急救中心联系前来抢救;

3、如确定已经死亡,总经理应指令安保部向有关公安部门报警,请公安、法医人员前来查验死亡原因;

篇6:中学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预案。

二、可能引发校内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1、课间学生追逐打闹;

2、学生自行到校或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

3、体育活动中不慎碰到、摔倒;

4、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失修或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

5、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6、实验缺乏指导、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三、预防方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四、处理程序:

i、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1、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伤势严重的送区级以上医院),保留车票和发票。

2、及时通知家长。

3、报告。一般事故三天内书面报教育局业务科室,重大事故立即电话报局办和业务科室,事后再详细书面汇报,同时向有关保险公司报出险。

4、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一般由校长、副校长、政教主任、年部主任等组成)。

5、调查取证(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应两名,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不威吓逼供)。

ii、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依法调解原则: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学生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分寸。

2、一次性解决原则:学生事故的善后处理不解决住房、户口、升学和工作;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iii、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1、起草《协议书》。《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给付补偿金。数额小的可支付现金,数额较大的用现金支票支付,家长收到补偿金后均要出具收条。

3、保险理赔。提供以下材料给保险公司:

(1)《协议书》复印件;

篇7:春季运动会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外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诱发的原因。

二、预防措施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 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放学和活动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三、处理程序

1、学校建立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与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在课堂教学期间,任课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在课余活动中,值班教师为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必须配合学校共同解决事故。

2、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与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是:对发生意外

伤害的,立即报告班主任及值班领导外,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防止事态扩大。

3、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校长或带班领导立即进行救护;对重大或较重大伤害事故,立即报告;对需要送医院作进一步诊断与救治的,第一时间由班主任和第一责任人负责护送受伤害学生去医院,并及时通知家长到医院。

4、对重大或较重大的伤害事故以及其它突发事件,遵循“救治第一、事后分清责任”的处理原则,校方或第一责任人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救护和报告教育局的相关部门并

5、当事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的职责是:立即赶赴事发现场;及时告知家长和报告校部领导;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负责事后的教育、关心,在孩子恢复期间上门家访。

6、接到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报告的学校领导的职责是:立即组织指挥处理或赶赴事发现场。

篇8:春季运动会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发生事故 送医院 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报局有关科室、保险公司备案

调查取证 协商 起草《协议书》 支付补偿金

填写校长责任险赔付意向书 保险公司理赔。

××中学应急事件领导小组

篇9: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一、填写机关幼儿园春、秋游活动报批表,向教育局报批。

二、做好活动之前的周密安排:

1、先对春游活动路线、地点进行勘察。

2、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指定活动纪律,确定负责人。

3、有参加春游活动的人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统一指挥。

三、报警电话:

领导小组组长电话:

领导小组副组长电话:

保健医生:

救护:120

公安局报警中心:110

四、一旦出现春、秋游活动意外事故,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人员,全力投入事故的处理工作。

春游活动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1、组长职能: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办公室报告情况。

(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人员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公安、医疗等机构对事故进行处理。

(5)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指示。

(6)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现场控制人员:林志荣、邓秀珍、卢丽君、刘幼贞。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2)组织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

(3)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2、后勤保障人员:职能:

(1)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

(2)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3、信息资料人员:职能:

(1)采集突发事故全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料。

(2)撰写有关突发事故的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

(3)作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

5、通信联络人员:涂勇莉。职能:

(1)在第一时间向和教育局办公室通报情况。

(2)做好学校内部的通信联络工作。

五、突发春、秋游活动意外事件的具体处置对策

1、立即组织师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以班为单位清点人数。

2、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春、秋游活动意外进行细仔的调查,记录在案,写出书面报告向教育局汇报。

六、补充说明:

1、领导小组组长不在场,由副组长(或现场最高行政职务)任现场指挥。

2、相关人员不在场,由现场指挥临时指派。春游活动意外处理小组成员在事故处理时必须各尽其责,不得推诿、扯皮;危急情况下,可先斩后奏。

3、学校其他教职工在春游活动意外发生时,都负有紧急通知、汇报、参与抢救和做好稳定工作的职责。对于不尽责,尤其是见死不救的有关人员,必须予以严肃处理。

4、凡接到重特大春游活动意外紧急报告后,行动迟缓、措施不力,致使事故蔓延、扩大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接报处理。接到重特大春游活动意外报告后,接报者应详细记录报告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及春游活动意外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等内容,必要时复述一遍。并迅速将春游活动意外记录的内容向校长汇报,同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现场保护。事件发生后,当地教职工在迅速组织抢险救护工作的同时,要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防止与重特大春游活动意外有关的残骸、物品、文件等被随意挪动或丢失。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拍照并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物证。

篇10:意外事故发生应急预案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应急预案 为加强对我院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意外泄露后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以及疾病的传播,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

成立医疗废物意外泄露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于绍明任组长,负责对事故处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成员分别由有关医务、护理等人员组成,负责医疗、现场消毒等工作。

二、建立医疗机构突发医疗废物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在单位或个人发生医疗废物处置事件后,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并在6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环境局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三、突发医疗废物处置事件应急处理程序、措施。

1、接到突发医疗废物事件情况后,单位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必要

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方可进行工作。

4、如果有人员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医疗废物伤害,应根据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5、处理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阆中市思依镇中心卫生院

篇11:《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企业危险废物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对危险废物突发性意外事故的应对能力,确保危险废物在产生到最终处置过程中,发生突发性意外时,能够快速响应,有序行动,高效处置,降低危害,维护和保障公众健康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应急相关要求,特制订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2、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手册》

3、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危险废物应急预案适用本厂有关危险废物的生产收集、储存、运输。

4、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形

如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以下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1)

危险废物溢出。如①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易燃液体泄漏,可能造成火灾;②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有毒液体泄漏;

(2)

火灾。如①火灾导致有毒烟气产生或泄漏;②火灾蔓延,可能导致其他区域材料起火或导致热引发的爆炸;③火灾蔓延至厂区外;④使用水或化学灭火剂可能产生被污染的水流。

(3)爆炸。如①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因产生爆炸碎片或冲击波导致安全风险;②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引燃厂区内其他危险废物;③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导致有毒材料泄漏;④已经发生爆炸。

应当对本单位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各个环节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进行不利情况下的辨识和分析,识别出发生概率大、危害后果严重的事故和发生环节,进行有效防范。

5、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5.1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设在公司环保组,由环保组组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接警和联系不同部门的工作;应急指挥部下设污染源控制组、安全警戒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其组织结构图如下:

后勤保障组

医疗救护组

安全警戒组

污染源控制组

事故调查组

5.2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应急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关于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组建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

(3)审批并落实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

(6)及时向上级报告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9)负责对厂区内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

5.3、应急救援队职责

厂区内各应急专业队伍是危险废物应急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工业区内危险废物的救援及处置。各救援队伍分工如下:

(1)

污染源控制组

污染源控制组的职责:

污染源控制组接到报警后,迅速组织力量对污染源进行控制,有针对性地危险废物泄露、扬散等进行封、围、堵等抢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安全警戒组

安全警戒组的职责:

a.发生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后,安全警戒组根据事故情景配戴好防毒面具,迅速奔赴现场;根据危险废物爆炸(泄漏)影响范围,设置禁区,布置岗哨,加强警戒,巡逻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

b.接到报警后,封闭厂区大门,维持厂区道路交通程序,引导外来救援力量进入事故发生点,严禁外来人员入厂围观;

c.安全警戒组到事故发生区域封路,指挥抢救车辆行驶路线,指挥群众正确疏散。

(3)

医疗救护组

医疗救护组的职责:

a.必须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

b.接到危险废物意外事故报警后,立即组织成员第一时间进行医疗救援;

c.根据现场事故伤亡程度,及时向有关外向单位请求支援,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救护工作的实施和进展情况。

(4)

后勤保障组职责:

a.后勤保障组在接到报警后,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准备抢险抢救物质及设备等工具;

b.根据事故的程度,及时向外单位联系,调剂物质、工程器具等;

c.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d.负责抢险救援物质的运输。

(5)

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根据收集的现场资料、物证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写出对事故的调查报告。

5.4.外部应急/救援力量:

火警:119;急救:

120;公安:110,6、应急响应程序-事故发现及报警

6.1

内部事故的报警和通知

如发现紧急状况或已经发生时,第一发现事故的员工应当初步评估确认事故发生,立即警告暴露于危险的第一人,并应立即报告单位上级负责人,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2、事故的简要经过;3、是否发生人员伤亡及人数、其它损失情况;4、已采取的措施;5、发生人员重伤以上事故,接受报告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由上级领导决定启动救援预案。6、发生人员重伤以上事故应在救援的同时(1小时内)向上级报告。

7、其他应报告的情况。7、各有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当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响应工作。

6.2

向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报告

如果紧急状况或已经发生时,相关负责人应立即向

市环保局、公安、消防、医疗部门汇报。

报告内容包含:

(1)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

(2)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和地址(3)事件发生时间或预期持续时间(4)事故类型

(5)当前状况,如污染物的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式

(6)伤亡情况

(7)需要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

(8)已知或预期的事故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以及关于接触人员的医疗建议

(9)其他必要信息

7、应急启动

应急启动过程中,危废管理应急分队的每位人员,必须根据来自不同方向的应急命令或情况报告,按照应急通知或接受通知的责任或行动要求展开工作,立即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7.1

接到逐级下达的环境应急指令时

危废管理应急分队接到危废应急指挥部下达的环境应急指令时,应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1)危废管理应急分队常设组成员应按照指令要求及有关事项,立即向危废管理应急组长报告,并通知所属人员,指定集结(办公)地点,明确集结时限。临时、集结地点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危废管理应急分队其他成员接到相关应急处置指令后,应立即报告负责人,并向本系统其他人员发出应急通知,明确有关要求。

(3)危废管理应急分队所有应急人员接到应急指令或通知后,应在20分钟内赶赴应急集结(办公)地点,并按应急通知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4)当危废管理应急分队主要负责人因故离位或一时无法取得联系时,应向其代替人报告或明确,必要时应进一步设法取得联络。

7.2

应急准备

应急响应启动后,参与应急的所有人员应立即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危废管理应急处置准备,随时准备投入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准备的程序和内容包括:

(1)

受领任务,了解有关情况受领任务的内容通常包括:⑴总的任务;⑵本单位的基本任务,到达应急地区的时限及有关要求;⑶系统内其他单位的任务;⑷可能得到的支援及协同规定;⑸指挥关系及报告联络方法;⑹上级指挥机构及指挥员的位置等。

应急分队负责人或其他成员在受领任务时,应积极了解事件的有关情况,并做好记录。其内容通常包括:⑴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事故性质;⑵污染源的种类、性质、数量、泄漏规模;⑶污染范围及其染毒征候;⑷污染区及其周围人员、动植物等的中毒症状;⑸预采取的措施及现状;⑹应急处置要求;⑺其它与应急处置有关的情况。

(2)

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初步行动计划

分析判断情况的内容通常包括:⑴事故规模是否在预测的范围以内;⑵应出动的力量及应急行动规模;⑶应急队伍编成与任务是否需要调整及如何调整;⑷地形、气象及公众行动对应急行动的影响;⑸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置方法等。

在分析判断情况的基础上,应急分队结合预案、应急任务和实际情况,定下执行应急任务的行动计划,内容通常包括:⑴承担的应急任务;⑵友邻的任务及协同要求;⑶应急行动人员编成、分工及应急处置方法;⑷所需仪器设备及应急器材,人员防护要求;⑸完成准备工作及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限;⑹选择行进路线及防护地点的概略位置;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置方法等。

(3)

进行防护

应急人员进入污染区时,通常选在上风或侧风方向进入,有时也可在下风方向进入。对于挥发度较大的污染源,上风方向进入时,防护地点可选择在500M-1KM处;下风方向或侧风方向进入,通常选在2-3KM处。对于挥发度较小污染源,其防护地点可适当靠前。

(4)处置危险废物

对残余的毒剂、盛装毒剂的容器及其爆炸碎片以及移除法消毒时的移除物,可利用自备的密闭容器装载,按危险品运输要求,运至危险废物回收单位指定集中处置地点集中处置。

7.3

应急记录程序

准确及时地记录应急过程,可为总结应急处置经验教训,修改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供依据。记录工作需有专人负责,必须记录的情况有:⑴事故的发生、发展与终结;⑵指挥程序,出动力量的规模与性质;⑶任务分工与完成任务的情况,各个接口的衔接度;⑷应急组织、工作人员、仪器设备的适应性及完成任务的能力;⑸公众采取的重大防护措施及其效果;⑹地形、气象对危害区域及应急行动的影响等情况。各类公告、公报、通报、通令、命令及重要指示,均应收集整理。各种情况的记录必须有时间、地点、执行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记载。

8、应急终止程序

应急处置终止是指应急处置现场需要完成的总任务及各专业组织的任务均已完成,应急处置阶段结束,是一次应急处置的最后阶段。

8.1

应急终止的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

(2)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而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应急处置专业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并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长期后果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8.2

应急终止的步骤

(1)由应急组长确认和决策终止时机,环保局应急办公室宣布;

(2)对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应急终止,可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应急组长批准,并经环保局应急办公室宣布;

(3)环保局应急办公室公室向所属应急单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4)应急状态终止后,环保局应急办公室可根据国家、省环保局或上级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到自然过程或其它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8.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应急处置总结

由应急分队组织进行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编制的基本依据:⑴应急过程记录;⑵各应急专业组的总结报告;⑶应急分队掌握的其他应急情况;⑷应急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⑸公众的反映等。得出的主要结论应是:⑴事故等级;⑵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⑶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⑷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得当;⑸出动的规模、仪器设备的使用、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⑹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⑺发布的公报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⑻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⑼需要得出的其它结论等。

(2)指导有关部门及事故单位查出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3)根据实践经验,修订现有应急预案,并报环保局应急办公室审批。

END

篇12: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为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危险废物事故的应急工作,减少环境危害,保护公众安全,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 长:凌 伟 副组长:周家祥

成 员:凌勇、叶和中、谭学斌、刘太江、达贵和、黄晓均、凌云川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公司总经办(023-41701666 41701999)

(二)、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危险废物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措施。2.组织训练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事故重点区域有关单位开展联防救援工作。

3. 对职工进行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和环保教育。4.检查督促做好危险废物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监督事故应急救援的设备、器材、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6.组织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

7.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将事故汇报、通报。

(三)、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成员各自职责和分工:

发生重大事故时,由领导组组长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直接组织指挥实施),组织指挥救援队伍 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 重庆洲豪金属有限公司

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1.组 长:应急救援全过程的总指挥。

2.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具体指挥工作。3.成员:负责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态扩大,服从组长、副组长统一调配。

(四)、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及时控制危险废物造成事故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做好现场清理。

1现场疏散组织

组织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处置现场至少应有两个畅通无阻的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2急救措施

在事故现场,危废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防护。现场急救注意事项: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当现场有人受到危废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处理,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五)、废物的安全转移运输

1.运输前,到环保部门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2.处置时间的确定应结合天气情况,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特点,与气象部门联系后确定处置和运输时间,确保操作周期内必须为晴天,风速、风向、温度及湿度都应有利于处置作业。

3.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

4.装卸运输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磨擦,不得损毁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 重庆洲豪金属有限公司

稳妥。

5.装卸前,对车辆及工具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清扫,不得留有残渣,卸车后必须洗刷干净。

6.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运输,不可在繁华街道行驶和停留。

(六)、训练和演习

1.车间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单位的危险废物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2.把指挥机构和各个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地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领导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重庆洲豪金属有限公司

篇13:放射治疗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放射治疗意外事故,规范放射工作防护管理和突发放射治疗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医院员工、来诊病人和环境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列》、《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对突发放射治疗意外事故,各分院、科室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建立和加强相应的监测、应急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

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要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1、发现突发放射治疗意外事故的的分院、科室作为第一报告人,应立即汇报设备科、保卫科、医务部并说明初步原因。

2、设备科、保卫科、医务部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并立即报告院领导,设备科、保卫科、医务部协助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保护好现场。

3、如放射源泄露,保卫科负责维持好秩序并设立隔离区,任何科室不得瞒报、拖延不报或谎报。

4、设备科应迅速确定放射源的种类、活度和出厂日期。报告院领导,医院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向环保部门报告。

5、若出现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同时报告公安部门;出现放射源泄漏等可能造成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的情况,同时报告卫生部门并将受照人员送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6、设备科会同有关科室进行分析确定事故初步处理意见,报请辐射安全环境保护管理小组及院领导批准后实施,需要厂方派人的应及时连续,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

7、放射源事故发生后,放射源使用、管理人员和部门要及时总结事故发生原因,其他人员和相关部门要引以为戒。

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1、特殊管理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依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应管理办法,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2、购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特殊药品的采购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并做好记录。

3、特殊药品的采购应做好计划,按规定逐级申报,经卫生局批准后,到指定医药公司采购。入库应按最小单位包装逐支逐瓶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4、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存放在安装有防盗门窗的专门仓库的保险柜内,严防丢失。药房和临床科室急救备用的少量基数药品,均应存放在保险柜内,并指派专人保管。

5、特殊药品仅限本院医疗和科研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它用。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对不合理处方,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医生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特殊管理药品。

6、麻醉药品应使用专用处方,处方保存三年备查;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两年备查,并做好逐日消耗记录和旧空安瓿等容器回收记录。

7、确因病情需要连续使用麻醉药品的危重病人,可凭《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到指定医疗单位按规定开方配药。

8、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配制和使用含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制剂。建立完善的特殊药品报废销毁制度。原则上失效、过期、破损的特殊药品每年报废一次,由药剂科统计,医院领导批准,报卫生局监督销毁。旧安瓿等容器要定期处理,至少两人参加,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现场人员签字。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省高压氧治疗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医用高压氧舱(以下简称医用氧舱)是医疗机构主要用于临床治疗缺氧性疾病、康复治疗、氧舱内抢救、氧舱内手术以及治疗高气压对机体损伤的一种特殊的医疗设备,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边缘性综合学科,属高气压医学范畴。高压氧治疗只有合理使用、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才能确保临床疗效,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一)严格遵守医用高压氧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严格掌握医用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开展高压氧治疗技术。具体参照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推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决定高压氧治疗病人或高压氧病人会诊应具有高压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三)医用高压氧的各级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坚守岗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

(四)建立健全医用高压氧治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对重点病人进行随访、记录。

(五)严格实施高压氧治疗的各种操作规范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六)实施高压氧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治疗的目的、治疗风险、治疗时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七)根据医用高压氧的临床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检查条款,做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检查不合格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八)医院有关的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医用氧舱科室安全管理的力度。要经常深入高压氧科(室)督促检查,抓好安全教育,严防差错事故,把医疗安全落实到实处。

(九)其他技术管理要求: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医用高压氧治疗器材,不得通过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反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用高压氧治疗器材;用高压氧呼吸装具实行每人固定制度,严格把好消毒关,防止交叉感染。

(十)管理要求: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制度,按照规定收费。

血液透析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维护性血液透析患者管理及监测是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包括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病历档案和透析间期患者的教育管理,定期监测、评估各种并发症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一)建立系统完整的病历档案

应建立透析病史,记录患者原发病,并对每次透析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平时的药物及其它器械等治疗情况、患者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记录。有利于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二)透析间期的患者管理

1、加强教育,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戒烟、戒酒、生活规律等。

2、饮食控制。包括控制水和钠盐摄入,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5%或每日体重不超过1KG;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少食高磷食物;控制饮食中钾摄入,以免发生高钾血症。保证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0—1.2g/Kg体重,并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避免出现营养不良。

3、指导患者记录每日尿量及每日体重情况,并保证大便通畅;教育患者有条件时每日测量血压情况并记录。

4、指导患者维护和监测血管通路。对采用动静脉内瘘者每日应对内瘘进行检查,包括触诊检查有无震颤,也可听诊检查有无杂音;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每日应注意置管部位出血、局部分泌物和局部出现不适表现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三)并发症和合并症定期评估与处理 常规监测指标及其检测频率如下。

1、血常规、肾功能、血电解质(包括血钾、血钙、血磷、HC03-或CO2CP等)。建议每月检查1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和药物治疗。血糖和血脂等代谢指标,建议有条件者每1—3个月检测1次。

2、铁指标建议每3个月检查1次。一旦发现血清铁蛋白低于200ng/m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需补铁治疗。如血蛋白(Hb)低于110g/l,则应调整促红胞生成素用量,以维持Hb于110—120g/L。

3、iPTH监测建议血iPTH水平每3个月检查1次。要求血清校正钙水平维持在正常底限,约2.10—2.37mmol/L(8.4—9.5mg/dl;血磷水平维持在1.13—1.78mmol/L(3.5—5.5mg/dl);血钙磷乘积维持在55mg2/dl2及以下;血ipTH维持在150-300pg/ml.4、整体营养评估及炎症状态评估建议每3个月评估1次。包括血清营养学指标、血hsCRPC水平、nPCR及营养相关的体格检查指标等。

5、Kt/V和URR评估建议每3个月评估1次。要求spKt/v至少1.2,目标为1.4;URR至少65%,目标为70%。

6、传染病学指标必须检查。包括肝炎病毒标记,HIV和梅毒血清学指标。要求开始透析不满6个月患者,应每1-3个月检测1次;维持性透析6个月以上患者,应每6个月检测1次。

7、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测定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波、外周血管彩色超声波等检查。建议每6-12个月1次。

8、内瘘血管检查评估每次内瘘穿刺钱均应检查内瘘皮肤、血管震颤、有无肿块等改变。并定期进行内瘘血管流量、血管壁彩色超声等检查。

病理诊断报告审核制度

1、病理诊断报告书应准时、规范、文字准确,字迹清楚。

2、病理诊断报告内容的表述和书写应准确和完整,用中文或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

3、有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时,涉及病变部位或病变性质,需要重新审查。

4、凡是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均需副主任医师以上审核,方可报告。

5、凡涉及恶性肿瘤、器官切除,或良性重大手术,可能危及患者健康或生命的,均需副主任以上专家审核后报告;对特别疑难、重大的病理诊断,要召开病理诊断大会诊。

6、病理诊断报告应在7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标本除外。

7、严禁出具假病理诊断报告,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报告书。

8、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

9、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原则性的问题则需做出更改并立即通知临床医生。

10、原始样品过小或在采集过程中挤压严重,或取材代表性不够(如肾脏穿刺未见足够数目的肾小球,肝脏穿刺标本无足够数目的汇管区等),影响正确的诊断,均需在报告中说明。

11、病理诊断报告在7个工作日内发出≧90%,病理报告书内容与格式书写合格率≧90%。

12、有完整资料证实上述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各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三、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务部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单病种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单病种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对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质量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单病种的实施,单病种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按单病种质量管理准入标准,医护人员选定患者后,进入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执行计划,并协助做好变异检测,进行变异分析;对部分不符合的患者退出单病种质量管理。不断分析变异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汇总病种资料,分析质量管理情况。

(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上一篇:巧避面试陷阱面试技巧下一篇:秋天结婚主持词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