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作文800字

2024-05-25

节日作文800字(精选7篇)

篇1:节日作文800字

盼望着,期待着,春节的脚步近了,福饺也随之来到。

幼儿园时回到老家过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着奶奶包多一些的福饺,奶奶这时便慈祥的说:“哎哎,好,你个小贪吃鬼。”包饺子时,我最喜欢的奶奶身旁捏小面团,捏的样子稀奇古怪。“小心老天爷捏你的鼻子!”“奶奶为什么啊?”我疑惑不解。“那是因为老天爷不想让你浪费。”“哦!那奶奶我帮你包吧。”“好啊,包的要自己吃哦。”“吃就吃!”然而到最后我去打脸了,饺子奇丑无比,着实让人没胃口吃下去。

我的幼儿园时光在每年春节包福饺时那欢声笑语中缓缓流去。

小学时又千叮咛万嘱咐,奶奶包饺子时多放些硬币,舀饺子时专挑福饺给我。有一次吃福饺,爷爷一下吃到了三个福饺,爸爸的吃到了五个福饺,本以为,我会吃了许多福饺,但我错了,我居然才吃了一个!我很生气说爸爸赖皮了,每当这时我便会耍起赖来,号啕大哭起来。家人们被我吓到了,都在忙着安慰我,可爸爸却在一旁说风凉话,使用激将法:“哎呦,都上三年级了,吃不到福饺就哭,可真够幼稚的。”果然爸爸的激将法起到了作用,让我成功的“上当”。为了证明给他看,我立马停止了哭泣,拿起碗用筷子刨了起来,“嘎嘣”清脆的一声:“我吃到福饺啦,哼,爸爸,让你小瞧我。”家人们都乐呵的笑了起来。

就这样我硬生生的吃了25个饺子,我的小学时光在吃福饺时那幽默风趣的言语中欢乐度过。

初一放假时,一回来,便看见奶奶将饺子摆上了桌,尝了一口,味道没变,还是像原来的一样。饺子皮晶莹剔透,咬一口那肉便露了出来:“这年头猪肉价飞涨,好久没看到这么饱满的肉啦。奶奶!您可真是良心商家!”饺子颗颗饱满,汤汁鲜美,让人停不下嘴。“哇,奶奶,您包的饺子怎么那么好看啊,让人一看就有想吃的欲望!”“就你最会说话了,让人一听就高兴。”奶奶笑道。

我的年龄变了,奶奶的年龄也变了,时光一去不复返。饺子依然在,家里的那个人也依然在。什么都在,味道不变……

篇2:节日作文800字

我希望有个“美食节”。别看我瘦瘦的,其实我很爱吃。不过,我不是像一些人每餐饭吃两、三碗,让肚子满足,而是每道菜都尝一遍,让味蕾满足。所以我一点也不胖。

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参加“美食节”,我兴奋极了,一蹦一跳地来到举办场地。只见场地外: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有的小贩借此商机摆出精美的商品叫卖。场地内,风景更胜一筹:一排排长桌上摆着一道道山珍海味,比赛场地传出一阵阵呐喊声,有工作人员免费提供开胃的饮料和助消化的酸奶,更有荷花美景供人欣赏。

我们先来到“大胃王挑战赛”的比赛现场。只见每个选手面前都放着5个汉堡和7对烤翅、4对炸翅。规则是在规定时间3分钟内吃得最多的获胜。比赛开始了,1号选手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了三个汉堡,可刚吃第5个汉堡时就开始打嗝,便失败退场。4号吃两口就喝两口水,不一会儿就饱了,也失败了。竞争在2号和3号之间展开了,2号不紧不慢地吃着,吃一个汉堡或一对鸡翅就喝一点点水,口不干,舌不燥,最后以1对鸡翅的差距险胜,获得了冠军。

我们又来到“厨艺大赛”。规则是谁做得好吃谁胜。台上的都是各个酒店的大厨。他们都秀出自己最好的厨艺,便爆发出一阵阵扑鼻的香气,大家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另一个美妙世界。最后,4号大厨的“椰汁鸡肉”以脆爽的鸡肉加香滑的椰汁得了冠军。

篇3:节日作文800字

一、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写作

综合实践是目前比较小学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 对于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确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对于写作文就会干巴巴没有真实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说到根本, 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 更没有可靠地预备方法, 走到这条路, 再加上写作的法度、技术就能完成写作文这件事了。”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每个学生都很注重分数, 学校也都忙着应对各种分数达标考试。每个月会有一次小考, 半学期还会有检测, 期末还有综合检测, 区里统考, 市里大考等等。学生为了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各个补习班、特长班加点学习, 家长也忙于工作, 没有时间陪着孩子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 孩子只知道分, 而不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没有了与社会的接触, 学生所学到都是在课堂听来的作文, 孩子们写的作者越来越相似, 思想已经被禁锢在那些条条框框中, 按照教师讲的去思考问题, 按照教师说得去写内容。学生的生活最多算是“忙碌”、哪里称得上“充实”!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充实学生的生活呢?综合实践活动恰恰可以解决作文教学的困难, 弥补学生作前素材搜集与情感体验的不足, 有助于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笔者积极而认真地进行了相关研究, 以各种“节日”为主题, 引导孩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并指导孩子们进行写作, 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传统节日在国家的号召下被越来越重视, 孩子们在过节的过程中不仅能快快乐乐的玩耍, 而且也会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比如在社会实践课“元宵节的来历”一课中, 我先让同学们自己制作精美的PPT, 并在课堂上挑选做得比较优秀的进行演示, 让同学们在相互学习中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同学们在课堂上相互谈论, 争相回答问题。学生自己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 让别的同学来回答, 回答正确了还有奖励。课堂上大家兴致盎然。在课堂中我还准备了元宵面和馅料, 让同学动手自己动手做元宵。学生一个个跃跃预试, 每个组都选出两个代表来进行做元宵比赛, 每个同学都兴奋的指手画脚, 小代表们也干得热火朝天, 虽然元宵包得不是那么好看, 但在参与中学生学会的合作, 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这节课后我让每个同学写了一篇关于元宵节的作文, 孩子们在这次实践中充分了解了这个节日, 每个参与的孩子都表现出对这次以及后续综合实践活动的喜欢和向往, 收获都写在了他们的作文中, 说实话, 这次习作, 我没有提过多的要求, 也没有做过多的指导, 只是告知学生写作的题目, 而孩子们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甚至是思想内容都超过了以往的习作水平, 令人出乎意料的满意, 这让我再次坚定:要想让孩子们写出好作文, 一定要先充实孩子们的生活, 要先让孩子们有丰富的“积蓄”, 孩子们才会言之有物、而不是空洞虚无, 孩子们才会有真情实意、而不是矫揉造作。

二、充分利用法定节日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写作

我们可以利用国内的节日:元旦节、青年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 丰富孩子们的节日文化;我们可以利用国外的节日: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引导孩子们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我们还可以利用国际的节日:国际妇女节、世界消费者权益日、世界地球日、国际劳动节、国际儿童节等, 开阔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引导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 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参与热情、参与方法或活动反思等。

三、大胆开发各种节日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写作

当然, 我们可以因时、因地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教育对象等大胆地开发各种节日, 如创立校园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节水节、变废为宝节等, 引导孩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并积累写作素材、真实情感, 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节日资源, 以“节日”为抓手,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恰当设定活动目标、合理安排活动序列、科学制订活动计划,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并坚持把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定会丰富充实, 内心的“积蓄”也会日渐增多, 写起作文来应不再感到困难和厌烦, 而是水到渠成、有米可炊, 作文的内容和情感也均能达到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真实”, 写作水平必然会日渐提高。

摘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节日资源, 以“节日”为抓手,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合理安排活动序列、科学制订活动计划,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并坚持把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定会丰富充实, 内心的“积蓄”也会日渐增多, 写起作文来应不再感到困难和厌烦, 而是水到渠成、有米可炊, 作文的内容和情感也均能达到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真实”, 写作水平必然会日渐提高。

篇4:“中国传统节日”作文素材

[春节简介]

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及以后的几天,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j&n)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驱赶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春节诗词]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同曈(tóng)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却经久不衰。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很久,才有位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焰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避难,从此每到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焰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到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除掉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诗词]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清明节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而有趣的,人们会举行马球比赛、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丫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小朋友们所喜爱。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端午节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ku!)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给小孩儿涂雄黄、吃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的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起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吴越民族图腾祭等等。以上各种说法,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儿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诗词]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中秋节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习俗]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月饼最初是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作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篇5:节日作文800字

在去漳河的路上,车窗外来来往往的车络绎不绝,窄窄的道路上排起一条“长龙”;路边卖桔子、柚子的摊贩们,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户户“农家乐”院内停满了私家车,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好一派热闹景象。

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漳河。下车后,同行的大人扛着防潮垫、背着吊床、提着水果零食,我和小伙伴则一人拿着一个靠垫,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随后,我们找到一块相对平缓的草地铺上防潮垫,这可是小孩子的乐园,我和小伙伴在铺好的垫子上像一只只袋鼠蹦来跳去,瞬间防潮垫变得皱巴巴,像一个满脸都是皱纹的老爷爷。不过,趁大人们还没发现,我们便飞快地逃离了“案发现场”,争先恐后地奔向系好的吊床。我动作敏捷,箭步如飞,抢先坐上了吊床,我的心里真是美滋滋的,而小伙伴呢,只好乖乖地在旁边推了。当吊床被推起来时,我感觉就像是在空中荡秋千,忽高忽低、十分有趣;当吊床一动不动时,我就像躺在云朵上一样舒服。正当我做着美梦时,突然被推了一把,原来是轮到小伙伴玩吊床了。我依依不舍地从吊床上下来,开始卖力地推起吊床,由于用力过大,小伙伴差点从吊床上摔下来,她尖叫着从吊床上蹦下来,像喝醉酒一样东倒西歪的扑向草地上的垫子,她那滑稽的动作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在一阵欢闹过后,爸爸带着我们去走吊桥。来到吊桥中央,我看见那绿宝石一般的漳河,河面上的层层波光,如同金子一般闪闪发亮;河水就像新泡的绿茶一样鲜嫩可爱,绿得令人陶醉,风一吹,荡起层层涟漪。远处的几座小山像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孩子,甜甜地、静静地睡得可真香啊!脚下,那座古老吊桥身上的木板一踩就嘎吱作响,跟随着我们的步伐,像弹奏着一首动听的小曲,有趣极了。

篇6:节日作文800字初二

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曾经与父亲一起在老家过春节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看见雪野,远处绵亘的银色山脉有近乎神圣之感。在村庄里见到熟悉的一大家人,心里热乎乎的,那时年幼的我说不清辈分更不记得名字,清楚地感受到神秘的血缘的联系。听着亲戚间开心的话语,爆竹的声响,突然,雪球从耳际飞过,回过头看见大伯家的女孩得意地冲我笑,我也团起一个雪球用力地丢回去。两个孩子就这样熟悉起来。春联,烟花的碎屑,孩子们过年的新袄,一切都是一种欢天喜地的红色,俗气却令人心里充满温暖。

后来,渐渐地不喜欢热闹,便开始偏爱那些安静的日子。譬如在清明,一杯茶一场雨,一本古旧的线装书,不经意地念着,遇到心仪的句子就会觉得刹那间满口生香。又如中秋,团圆的节日,深夜的气氛却只适合独处。站在窗口,想起的是远方的朋友和曾一起念诵过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碎银般流泻的是秋月的清辉,而月下恍惚的人影,前世可曾一同在江南的木桥上赤脚走过?

我是喜欢过节的。节日是糖果、压岁钱和红火的联欢晚会,节日是喜欢的饮料和白色洋装,节日是饕餮和游戏,是炫目的烟火表演,是酣睡,是朋友之间似乎永远讲不完的电话。节日诗,是悠扬的长曲,是怀念。节日是丢下手里的试卷,沉醉于电影和写作的最佳档期……节日里我们可以轻易变得欣喜。于是就那么执著地爱上它,因为爱,对生活有了不同寻常的热情。仿佛是节日的阳光深深地埋在心里,而忧伤随风渐渐消隐。

这样说起来,似乎带来节日的并不是时间,而是我们内心的喜悦。

篇7:快乐节日作文[800字]

我想,我想,我再想……唉,脑子里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想不出来,这可怎么办呀!,对了我先看看晶晶准备的礼物参考一下。

“小余,有事不?”

“当然有事,不然找你干嘛。你给阿姨准备了什么礼物呀?”

“嗯……在我们学校小店买了一对小耳环,你呢?”

“我嘛,还没想好呢。”

“那你慢慢想吧,拜拜!”

晶晶是买的,要不我也买一个,不行不行,买的体现不出我的心意,还是做一个吧。我盯着那小玻璃瓶看了半天,有了!有办法啦!我可以往里面放点干花,然后亲手制作一个漂亮的戒指塞进去。不过,这是不是太随意了,再加贺卡会好一点。说干就干,我把一堆轮七八糟的材料都拿来了,肯定会用到的。

玻璃瓶准备就位,把干花朋友放进它的肚子里,这台手术的“主刀医生”余若涵开始手术了,不皮了,干正事要紧。然后轮到剪刀出场,在我的银色卡纸上“咔嚓咔嚓”剪出一个圆润的爱心,再把可爱的爱心宝宝粘在纸环上,一个戒指就大功告成啦。接下来要做贺卡了,可以在左上角写上游子吟,右上角写上感恩的话语。

我这么用心准备的礼物妈妈一定会喜欢哒。如果妈妈不喜欢的话就是另一个故事啦。我带着礼物来到妈妈房间的门前。

哎呀呀!还有点儿紧张呢。刚想大喊一声妈妈,却欲言又止,这么大喊的话,说不定会吓到妈妈。我轻轻推开门,悄悄走到了妈妈的身边,不禁紧张起来,“妈妈,祝您妇女节快乐!”我微笑着对妈妈说道。“谢谢我的宝贝”。您打开看看,有惊喜哟!我把瓶子递给了妈妈。“是什么呀?”“不告诉你。”

“哇!这戒指是你做的吗?真漂亮!”“那当然啦”,我心里美滋滋哒。

我拿起贺卡,朗诵了起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不错!”妈妈乐呵呵地说。“妈妈,我今年专门为您准备了一个超级大礼!”“是什么?”我轻轻地吧唧吻了妈妈一口,回答道:“这就是大礼,怎么样?惊不惊喜、一不意外?”

上一篇:教师阅读讲座下一篇:足球梦中国梦观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