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团队工作总结

2024-05-07

语文教研团队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语文教研团队工作总结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主题教研活动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邯山区实验小学的赵秀华。下面由我代表学校,将我们“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各位做一简单汇报。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进入中年级以后,教学重点逐渐地由字词教学向阅读教学过度,阅读教学成为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高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呢?答案只有一个,扎扎实实地开展阅读教学,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然而,纵观我们的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到位,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教学节奏不够紧凑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够显著。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入中年段后,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课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效率的确提高了不少,但仍然不够理想。仔细观察课堂,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问题。虽然不是传统的一问一答,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和要点的提问等等仍占据多数,不仅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比较低下。所以我们确定了(课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件)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

当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我们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针对性不强„„。不仅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围绕这一问题,年级部的语文老师开展了深入的学习。(课件)我们采用了以个人自主阅读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大家对这一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开展的“四课”案例研究活动,以许老师执教的《新年礼物》一课为载体,展开了主题教研活动。

首先是集体备课。(课件)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目的在于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提高备课质量,提高课堂实效。集体备课时, 教师轮流作中心发言,阐述个人的观点;备课组其他老师认真倾听, 并在各自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各位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第一轮的课堂观察。(课件)课后我们开展了专题研讨,大家围绕许老师的课堂提问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视频)有的认为课堂提问琐碎、缺乏系统性;有的认为课堂提问缺少学法的指导;有的认为同一问题重复出现,耽误了时间;有的认为问题呈现的先后顺序发生了颠倒„„总之,整堂课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也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重点不够突出,条理比较凌乱。围绕以上问题,结合中年段对叙事性作品阅读的建议(课件)“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大家给了许老师许多有针对性地建议。建议课堂围绕麦克给爸爸送礼物过程中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感受麦克对爸爸的爱,以及爸爸收到礼物之后的激动之情展开教学,进而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课件)建议学生找出描写麦克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做,在有所感悟或启迪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这样学生可以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从而逐步提高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要求,(课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默读,让学生潜下心来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见解;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不同观点、不同感悟进行交流、碰撞,通过碰撞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建构知识,在反复的品词析句过程中获得各自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结合大家的建议,许老师对教学设计做了修改,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课堂观察。(课件)这次的课堂教学较第一次有了明显的改观:教学目标更为明确了,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了。通过课堂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更为准确了。但仍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交流过程中,同一内容反复出现,后者没有明显的不同或较为深入的阐释;在畅谈感受过程中,就课文论课文,感悟不够深入;课堂缺少朗朗的读书声等等。纵观课堂,教师的课堂设计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不够到位。只有适时而导,顺势而导,才能真正启发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才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这个学生一看就是那种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的学生,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或给学生一个提醒,引导学生把话说完,也可以让其运用朗读的方式读出自己的感受。其实,读也是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像这样的叙事性的文章,非常适合朗读。可是,课堂上许老师直接让学生坐下了,这么做极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在学生畅谈感受时,如果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再现,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入情入境。文章中麦克帮爸爸干完活后有一段心理描写(课件)“兴奋得砰砰乱跳”“急切地期待着”,如何正确的把握这段文字,教师可让学生回顾自己类似的经历,想想自己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很容易就能揣摩出麦克的内心活动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至关重要,既要得法,又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明确这些之后,许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第三次的试讲。(视频)这次的试讲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此次课例研讨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通过此次课例研讨,大家对课堂提问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达成了共识。认为一个有效地课堂提问至少要具备以下一点或几点特征:(课件)

一、问题要有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思考和探究。

二、问题要有开放性,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方式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

三、问题要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问题要有前瞻性,问题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使学生形成对前后知识的回顾和联想,做到温故而知新,知故而求新。

五、问题要有趣味性,要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要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让有展示自我的愿望。

同时,一个好的提问,要想真正起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课件)

比如,提问时机的把握。教师只有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课堂引导是否到位。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师讲出的效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课堂的引导是否到位。好的教师在瓶颈处能帮学生一把,能引导学生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再次,有效的提问需要有效的评价做支撑。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思考、去落实。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一定能够有效地开展下去,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课堂上的问题大多是教师在钻研教材,解读教材之后精心预设的。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这将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投入到新一轮的教研活动当中去。

篇2:语文教研团队工作总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青年教师更渴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的到来可谓是“雪中送炭”,因此我校全体教师十分重视此次支教活动,认真听取示范课,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并从中获取比较多的收获和对我校教学方面一些不足的反思。

一、收获

1、听课收获

教态:本次听了五位省市级教学能手的不同科目的课程,他们的优美的教姿、自然大方的教态、幽默风趣的教风,都给我校青年教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理念设计:五位教学能手的上课方式新颖,设计独特,使课堂小主人们紧紧围着他们的设计思路转,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孩子”的教学要求。

设疑:语文教学能手常xx老师、数学王xx老师的“于无疑处设疑”教学方法,充分加大了学生课堂的思维流量,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④互动:郝xx的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环节是一大亮点,他那扎实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学生的教学互动的自然、准确以及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思维想像,都无不令我们教师叹服!

2、答疑交流收获:教研团与我校全体教师就教学方面问题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答疑交流座谈会。我校教师就自己教学方面存在的疑问向名师们请教,并都得到了满意的解决。通过与名师的交流使得我校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症结点、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途径。可以说本次交流会是我校每一位教师教学道路上不可小觑的`一笔财富。

二、教师个人反思

我校每一位教师自发地将自己的本次反思写成手稿,此处摘录个别教师反思:“TPR,这是一个在大学阶段时常挂嘴边,但实际教学中从未应用,甚至以为无法应用的教学方法却在今天的范琳芳老师英语课上让它发挥的淋淋尽致,这使我受益匪浅。”“郝xx老师的穿针引线、放开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使我联想到课堂中的自己是那么的拘于一格,我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向这样的名师学习,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像这样发自内心的教师个人反思在每位教师身上都有,这说明了“郝xx教研团”的魅力,也充分说明了我校教师教学思维在不断打开、提高。

三、教研组反思

本次答疑交流会,我看它不仅如此,更应该成为我校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个模版。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教研活动时的理论学习,应该更多地是将自己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解拿出来和每一位教师探讨交流,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久而久之,名师也必将出于我校,像本次教研团的名师一样,为更多的教师送去温暖。

四、学校反思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为28岁,在教学方面激情饱满,劲头十足,现代媒体教学工具运用熟练,但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经验不足,不敢放开学生思维的问题。那么通过本次活动,首先我校在对教师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培训方面更应该加大力度,其次对“名师请进来,我校教师走出去”的活动方面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多见识,多学习,多反思,更多提高。

篇3:语文教研团队工作总结

一、含义及缘起

“领办”, 是一个新名词, “领办”中的“领”在字典中解释为:带、引、率, “办”即处理、承办、主办, “领办”含有引领、主办之意。《今日浙江》2007年第2期的《浙江大力推行政府领导领办制度》一文中对政府领导“领办”的表述是:“直接牵头办理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和政协重点提案制度。”“亲自带领有关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对其意义的表述是:“通过大力推行政府领导领办制度, 不仅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 提高了重点建议和重点提案办理的质量, 而且很好地发挥了政府领导的示范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省政府系统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

“名师领办”是我们对上述理解的延伸和应用, 并增添了我们自己的理解, 特别是在教研团队建设上的独特含义。“名师领办”, 就是组建名师团队, 由名师直接牵头或亲自领办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 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促进我校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地域影响的建设。

二、意图与目标

1.挖掘名师资源, 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名师资源是学校的无形资产, 如何开发并合理利用事关学校的发展大计。通过“名师领办”制语文教研团队建设这一载体, 充分挖掘利用我校的名师资源, 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 把先进的教学理念, 名师个人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 以及在新课程实施中探索出来的有效教学方法及策略, 带给其他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从而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2.推动名师提升, 促进名师队伍发展

兴校强校, 关键是人才, 是一支名师队伍。我们本着以人为本,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 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名师领办”制语文教研团队建设, 给名师成长搭建一个发展提升的舞台。每一位名师都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 落实语文科研的方向, 努力在富有特色、形成风格上有所建树。要求名师在加强学习、更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握教育发展的前沿等方面走在前面。同时, 直接牵头或亲自带领一批教师在某个方面深入探究, 真正发挥作为名师的引领作用, 成为师资队伍中的模范。

3.形成团队意识, 营造合作研究氛围

学校的发展, 不仅需要有名师, 更需要打响品牌。打响品牌, 就需要有一大批具备专业化发展要求和有特长的语文教师队伍, 他们在教育教学中, 见解独到, 个性鲜明, 有自己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名师团队的组建、教研活动的领办, 都需要人与人、组与组等各方面的团结与合作。因此, 通过“名师领办”制有助于增加团队合作的意识, 营造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 从而实现智慧共享、和谐共进的美好愿望。

4.提升学校品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名师领办”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文教师整体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打造语文教育团队品牌、创建地域影响力, 从而为我校其他学科的建设提供经验教训。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 重视全纳教育, 关注教育公平,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策略措施

为使“名师领办”制语文教研团队建设这一新型的校本教研形式能够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参与, 我们对学校原有的教研活动形式进行大的整合, 围绕“名师领办”这一主题, 提出四项策略措施。

1.明确一个目标要求

学校对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了“合格+特长”的教师专业成长目标要求。作为合格的一个语文教师, 就是在知识结构上打实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作为语文教师, 其本体性知识就是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就是广博的知识面, 包括对儿童文学的涉猎;实践性知识指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更具体地说, 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课堂调控、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包括人际关系学知识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知识。学校特别强调要在合格的基础上, 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或者是专业研究, 在某一方面能够做到在校内有一定的话语权。

2.开展两项技能达标

针对青年教师, 我们提出了成长五年计划, 通过两项技能达标促进教师更快熟悉岗位, 达成合格目标。这两项技能达标是下水文达标和三笔字达标, 对每个语文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完成两个年级四册新教材的下水文达标要求, 并必须通过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达标考核, 提高教师自己动笔写文的能力和书写水平。

3.组建三个教学沙龙

教师是生活于特定的学校情境中的个体。在这个学校情境中, 存在着某些在教师之间共享的价值观念、教育知识、专业行为规范和习惯做法。有意识地构建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学校教师专业社群, 不但会为青年教师提供资源丰富而具有生命力量的专业发展氛围, 而且可以在有效的校内专业互动过程中促进教师普遍的专业发展, 更可以为自觉、主动地谋求学校整体教育的改进确立坚固的基础。

建立教学沙龙这一专业社群, 把具有共同教学研究喜好的教师吸引在一起, 既能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又可以把名师的教育思想更快地在全校范围内得以推广。我们的方法是组建“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大语文教学沙龙, 有名师担纲并负责引领, 每位语文教师至少选择一个沙龙参与活动。沙龙活动采取固定时间与灵活开展相结合的形式, 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理解、见识, 每周组织一次交流座谈。学校专门开辟沙龙活动场地, 便于茶座式、讲座式、示范课观摩式及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沙龙活动。

4.落实四项教研常规

一是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原则上每两个月由名师团队向语文教研大组推荐优秀文章, 由语文教研大组长编印成册下发给教师, 再由各语文教研小组长组织学习, 并填写好反馈表。结合人教网“萤火虫”读书会, 在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 要求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前,

首先自己进行阅读。

二是组织开展星级教师评比。对未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质课的教师每年进行一次星级教师评比, 从教学设计、说课、课堂教学三方面综合评价, 通过评比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三是实施师徒带教培养模式。每位名师与青年教师根据其相互的理念和研究爱好, 进行人本化的双向互选, 签订协议, 落实培养计划, 力促专业化发展。

四是经常化的教学反思。每次大组活动, 各语文教师要根据“名师领办”的主题,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每月组织开展“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的教育随笔撰写, 分享教学中的得与失, 学校在校刊中开辟专栏进行交流讨论。

5.推出五个制度保证

为使“名师领办”制语文教研团队建设取得扎实的成效, 学校推出五项制度。其一是专家引领制度, 每学期邀请一至两位特级教师或专家前来讲学与面对面的指导;其二是每学期与杭州、上海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兄弟学校组织联办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其三是推进名师深造资金倾斜措施;其四是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购买、订阅研究资料;五是把“名师领办”制语文教研团队建设纳入工作考核, 并在评优、晋级与确定培养对象上予以优先。

摘要:“名师领办”制语文教研团队即由名师直接牵头或亲自领办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 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打造富有创新精神、学校特色和地域影响的语文教学。“名师领办”制教研团队的目标在于:挖掘名师资源, 带动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名师提升, 促进名师队伍发展;形成团队意识, 营造合作研究氛围;提升学校品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可通过明确目标要求、开展技能达标、组建教学动态、落实教研常规、推出制度保证等措施, 整合教研活动, 确保“名师领办”教研团队健康发展。

篇4:打造新型教研团队

近年来,兴宁区教育局依托有效教育改革项目,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不断发掘教研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内涵,致力于打造一支由区域教研团队、校际指导团队和学校管理团队(以下简称三级团队)组成的新型教研团队。在推进有效教育改革项目过程中,三级团队各有分工、互相联动,促进了兴宁区教研的发展,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级团队的确定

过去,兴宁区学校一直存在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僵化等问题。2010年,兴宁区引进有效教育改革项目,以此为契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区域教育发展目标:以有效教育改革为抓手,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创新人才,成就幸福学子,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打造兴宁教育发展品牌。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支优秀的教研队伍作为支撑。但是,我们教研室只有5名在职在编的专职教研员,9名借调在岗教研员,每位教研员都负责两个以上学科的教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传统的教研模式以及“单打独斗”的教研格局,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我们确定了以团队方式推进教研工作的思路。

2015年8月,兴宁区确定了5所有效教育改革示范校,同时采取梯级管理、团队推进的方式,打造合作互助、优势互补的教研团队。各级团队之间合作交流、合作共享、合作共进,形成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启发的教研氛围,促使教师主动学习、研究、实践,实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最终使教研团队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的合作团体。

团队教研活动的管理

随着有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兴宁区教研团队的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了三级团队“双线管理、梯级指导、团队包干”的教研工作模式。

区域教研团队是有效教育改革的引领者,由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组成,负责制定城区教改项目的推进方案,指导项目监测、评估,开展专题研讨和培训,培植学科精品课例,统管城区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主要做好“三个引领”:引领思想,通过每周一次例会、两周一次学习、定期交流反馈等,在思想和方向上给学校、教师以指导,促进区域教研健康、有序、系统地开展;引领专业,教研员每年年初制定学科教研计划,通过课例研讨、赛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困惑,同时组建由7—9人组成的学科教研团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状态等方面进行微格研究,着力研究要素组合、平台互动等课型的教学范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领文化,通过统一的团队标志、口号以及研讨表达呈现方式,打造整齐亮丽的团队形象,逐渐形成和谐互助、团结合作、积极奋进的团队教研文化。

校际指导团队是有效教育改革的主导者,由项目专家培养对象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指导学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入学校开展项目培训、研讨和定期跟踪监测。该团队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由教研室指定5—7人组成临时小组,组员中有的负责小讲座,有的负责说课,有的负责上课,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二是在活动现场随机组成小团队,各组教师当场领任务,当场分工合作,当场完成任务。

学校管理团队是有效教育改革的执行者,由各校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本校的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和推进相关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各校通常组建学科团队、班级团队、年级团队、综合团队,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工作中,区域教研团队直管校际指导团队和学校管理团队,各级团队实行包干制,根据相关的目标和任务开展工作,直到完成目标。

团队教研活动的实践

以活动为载体,以团队为单位,不断优化教研模式、拓展教研资源,是兴宁区团队教研的主要特征。在团队教研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课例”方式,即围绕主题目标,以课例为载体开展项目培训、主题探究等教研活动。其基本流程是“课例展示→团队研讨→团队成果展示→团队汇报→小结”。另外,我们还会根据目标需求灵活增加讲座、团队作业整理、专家点评等环节。

“课例”是具有项目形态的实际教学素材、活动素材,其演化和迁移是团队教研的关键目标,我们主要通过课型整合、学科融合等方式实现目标。如在“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研讨”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一节数学课例,校际指导团队针对教师使用的教学装备是否符合“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的要求进行探究,而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师则思考如何将该课例的方法迁移到本学科上。

团队教研活动中,各个团队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补充、相互扶持,打破了传统只针对课例进行学科性评价的局限,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加强了教研员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科教师与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上下融通的良性互动平台,使教研活动更有实效。今年5月,在南宁市中兴小学举行的南宁市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中,兴宁区教研团队的精彩展示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6月,兴宁区数学学科团队在南宁市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活动中的汇报再次获得好评。

篇5:语文教研团队工作总结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倡导教师工作新方式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是第六届NOC新创的竞赛项目,创意基于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网络与协作.参加竞赛的教师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不仅感受到网络之于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帮助,而且亲身体验到同伴互助带来的帮助自己发展学科能力的震撼!

作 者:金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刊 名: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语文教研团队工作总结

(2011.7)

一、团队发展目标

(一)、团队发展总目标落实情况

我们六年级数学教研组是一个和谐、温暖、智慧、创新的团队。一学期以来通过团队合作学习、个体经验分享,进一步强化了以“爱学生、爱教育、爱自己”的教师职业观念,团队教师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和所属团队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自我发展、成长。

(二)、团队发展阶段目标落实情况

1、骨干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创新思维习惯,改进行为方式,提高教学机智,使自己的专业发展更为广阔;同时在教研组中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引领青年教师,关注组内教师个体的发展与进步。

2、青年教师要虚心好学、主动加压,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锤炼,积极参加“五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市、区教学新秀的评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发挥各自优势,多上优质课,勤于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论文,为提升高一级职称做好充分的准备。

3、提高团队科研能力。在教研组内,每位老师要加强教科研理

论学习,做到共同探讨、共享资源,提高团队专业水平和合作能力。

4、认真落实教学规范。组内老师要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落实各项教学规范,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二、具体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1、严格落实每周集体备课活动,营造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教学氛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负增效。

2、本学期教研组承担了锡师附小第八次联合教研活动,由陆君老师上研究课,张维老师汇报教研的整个过程,组内老师为了此次活动群策群力,全程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的课获得了省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此次活动经历也成为组内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机会。

3、组内老师能积极阅读《教育的痛和痒》、《教育的错觉》或一本自选的教育理论书籍,撰写读后感,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交流,并选择其中三篇优秀文章上传至学校网站,分享收获,启迪情感。

4、在校MM理论研究的引领下,团队每位成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认真撰写好教学反思,争取每学期整理一篇质量

较高的案例或论文参加省市论文评比或向专业杂志报纸投稿。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组内教师陆君获省“杏坛杯”优质课评比三等奖、在“附小、五爱第七次联合教研”活动中上研究课和“五爱小学有效性研究活动”中上研究课《立体图形的认识——总复习》,一篇论文获市陶研会一等奖、一篇文章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同时他还被评为市第八批教学新秀。组内张维老师在“附小、五爱第七次联合教研“活动中作教研总结,同时她还被评为北塘区第七批教学新秀。组内谭健老师论文《教学拓展,促进有效学习》获市教育学会三等奖,执教的科学课《变色水》参加了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评比。

5、兼顾培优、补差,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升。组内教师能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宗旨,落实培优补差工作,最终在毕业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篇7:打造智慧团队 创建教研文化

通过几年努力,暨阳小学的校本教研制度已基本完善,校本研修活动也开展地颇有成效。但校本教研持续开展的关键是要激发教师持续不断发展内驱力。我们认为只有形成了教研组文化,才能让让校本培训充满生命力。我们期待一群永保教育激情的教师聚集在起,相互学习、相互评论,分享经验,最终获得各自不断地提高与发展。我们期待老师们在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中形成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相同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创建出充满活力的教研文化。

校本教研能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智慧,我们相信有了“智慧教学”,才有“智慧课堂”;有了“智慧教师”,才有智慧学生;有了“智慧追求”,才有职业幸福。“做一名充满教育幸福感的智慧教师”这应该是我们教研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因此,今后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支智慧型教师队伍,创建教研组文化,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校本培训充满生命力。

智慧读书 提升内涵

我们信奉:读书可以成为一种习惯。

“读书不可以增长人生的长度,却能增长人生的宽度;读书不可以改变人生的起点,却能改变人生的终点。” 要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学校将以“重温经典”为主题,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倡导读名著,读历史,读教育专著,让自己在知识中散步,在欣赏中吸收。◆在“温馨书吧”中畅读

学校阅览室将成为教师阅读的“温馨书吧”。教师可以一边选取自己喜欢的书细细品味,一边品尝咖啡、啜饮香茶,还可以与身边的同伴交流沟通,尽情享受读书给予我们的快乐与幸福。建议与要求:(1)学校开放阅览室(包括中午在内的所有工作时间),保证教师在空余时间有书可看。

(2)教师每周须保证1至2课时时间到书吧读书、学习,并及时作好业务摘记。

(3)每位教师去“温馨书吧”学习时在管理人员处签到,以督促大家认真读书。◆在办公室营造“漂流文化”

办公室里,以教研组为单位,推荐学习资料(可以是专著、经典短文、网络上下载的精品文章,杂志中的精彩篇章等等),组内每位教师传阅、学习,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漂流文化”。建议与要求:(1)学习资料教师要认真阅读,并做好阅后签名、摘记和感言。

(2)每学期每人至少阅读一本经典文学著作或历史书籍,如《三国演义》、《红楼梦》、《上下五千年》等,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树立博学多才的教师形象。

(3)阅读要有时间紧迫感,书籍阅读个人要在二周以内完成,以保证下一站漂流活动的正常进行。(4)每学期须保证二本书(及以上)完整漂流并有记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碰撞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好书目录、下载好的文章来阅读;更可以利用校园网,在bbs的交流平台上,畅谈读书感想,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也可以在教师博客中书写心得,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感受休闲的文化气息。

智慧课堂 展现魅力

我们追求:课堂中尽情展现个人魅力、享受教育幸福。课堂教学是一门无穷无尽的艺术,精致的教学设计、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高超的课堂的驾驭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我们仍然以每学期一次的优课展示为载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智慧课堂”分青年组,资深组两个类别开展。资深组课堂展示则由教师自行择定内容、时间灵活安排。青年组的课堂展示由学校统一组织,选择一定的主题开展,使其在上课者与听课者之间更好地起到双向促进作用。学校初步设想如下主题:

精雕细琢(细节成就课堂)关注教学细节,从细节入手开展教学研究。各教研组首先确定研究方向,可关注教学语言、态势、行走路线、课堂提问等。

起承转合(教学设计与课堂)关注教学设计,针对各个教学环节,如引入环节,练习环节,或是针对某个片断分析进行专项研究。

回归淳朴(课堂的有效性)以“真实有效的课堂”为主题,关注每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有效性,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精彩纷呈(欣赏我的课堂)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节课,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位教师。抓住课堂教学每一个成功之处,加以放大,让其成为经典,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范例。一节成功的课由设想到展示直至反思,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一个考验教师个人能力,凝结集体智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我们需要挖掘,需要彰显的。◆集体备课

(1)上课教师撰写好教学设计后,及时将教学设计上传至校园网/专业发展平台/协作备课中。由所在教研组负责,利用网络开展集体备课,共同交流修改教学设计。

(2)确定教学设计后,教研组内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活动可邀请其他教研组成员参与,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同时,上课教师需及时在专业发展平台中修改教设计,以便参与研讨、听课的教师及时反馈意见,发表评论。◆课堂展示

集体备课的成效如何课堂展示是最好的检验手段。因此,所有上课教师要全力以赴,充分展示自我,为全体教师献上最丰盛的“大餐”,呈现出自己最精彩课堂。

各上课教师按学校排定的日程上课。参与听课活动的所有教师,须针对整堂课或课的某一环节及时在听课笔记中记下自己的评价、思考。◆反思提升 上课教师所在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开展评课活动。教研组成员要积极发表见解,在交流中促进思维碰撞,为撰写高质量的案例论文做好素材的准备。听课反馈及时到上传校园网,与上课教师共同研讨。◆总结评优

(1)课堂评优:由校评委库成员担任评委。可设立如教学研究奖、教学设计奖、教学机智奖、语言魅力奖、潜质奖等。

(2)论文评优:教研组长负责初评,再由教导处组织最终评审,宣布结果。

智慧教研 协作发展

我们相信:教研活动可以趣味横生、效率倍增。

教研活动是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学校仍要求由教导处、教科室联动组织,让教研组活动形式更丰富、内容更丰富。

1、教研沙龙

教研沙龙是保障教师专业成长的专块时间,必须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为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我们要求教研组自主申报教研活动内容,由教研组成员轮流组织主持。

活动形式: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独立开展,可以教研组之间联合开展,可以张贴海报的形式邀请有兴趣的老师一起参加,还可以骋请其他教研组成员为本组教研组作观点报告等。

活动内容:单周主题为专业发展,重点放在提高教师自身理论与实践能力上,可开展如“教材研读” “教学基本功训练”、“经典文章赏析”“做中学”、“教学点子交流”、“教学问题探讨”等活动;双周主题为观点交流,即全校青年教师观点报告会。

2、教研论坛

为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拓宽教研思路,创新教研形式,使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上层次,出特色,学校将开展“金点子碰碰碰” 教研论坛这一特色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全体教师将自己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发现的好方法,可在组内交流后上传校园网共享。

活动形式:

(1)发表主题:每个月末全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总结提出观点或问题,选择其中有典型性、有价值的观点或问题确定为主题,在“教研论坛”上发表。

(2)组织讨论:所有教师需及时关注教研论坛,积极参与网上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3)实践应用:对真正有价值的“金点子”,由教导处及时推荐给全体教师学习,让成果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智慧引领 拓宽思路

我们期盼: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走进智慧殿堂。智慧的教师,需要智慧引领,观名家课堂,听名家报告、与名家对话可以助我们推开智慧之窗。学校将以“教师智慧成长园”为载体,经考核确定部分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坊”,由点及面带动全校教师专业成长。

1、专家引领 ◆专题研修 活动形式:

(1)采用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实践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实行导师制,自主研修与专家辅导相结合,以自主研修为主。

(3)实行目标管理制,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以分散研修为主。

(4)实行地域互动,利用网络开展学校之间的论坛式交流,以期充分利用资源,达到互赢。

活动内容:

(1)每学年按主题,聘请专家作为学校的指导教师,定期为全校教师做辅导讲座,上示范课,与全校教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教师们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如数学研修班已定了以下的几个主题:教学目标拟定(包括教材研读、教学目标拟定的培训),学习材料选取(包括主题情境选择、变式练习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包括预设与生成的学问、课堂有效提问、教师评价)品课、评课等

(2)除课堂教学外,我们的培训可辐射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结合校内活动,邀请专家给予指导。如针对教师批改作业不规范的情况,可开展全校性的改作妙招征集,总结经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改作方法,做出范例„„

◆名师工作坊

名师工作坊成员既是全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又是全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名师工作坊的所有成员均由外聘专家做重点指导。名师工作坊成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由外聘专家作重点指导,必须按时完成外聘专家所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每学期对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名师工作坊成员在开展好自我研讨的同时,需承担校内新分配教师及三年以内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工作。具体如针对新分配教师的“一课多磨”活动,每学期选定1课内容,由名师工作坊成员负责指导反复磨课,拍摄录像以帮助新教师快速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2、同伴互助

学校与2006年与浙师大合作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平台,该平台以“学习促发展、工作促发展、科研促发展”为理念,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跨领域的使用到学校情境中,借助信息技术为有力工具,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同年我们申报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动力研究》。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发展平台,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校本培训、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将重点关注教师群体发展及其对教师个体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该平台来带动教师的群体专业发展,以群体发展促进个体发展,以群体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全校教师根据“保底争先”的发展思路,利用校园网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平台,提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素质特长的教师多种可发展途径,使每一位教师能个性化地选择发展方向。我们利用网络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通过具体的量化标准,以“积分排行榜”的形式出现在校园网首页,显示各个栏目积分前二十名以及总积分前二十名教师的进行排行,并即时更新,时时催生教师的争先意识,获得成功的喜悦。学校将教师的专业积分作为重要依据,每年评出专业发展最优秀的教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篇8:语文教研团队工作总结

一、“聚力共成”的三类研修团队

随着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和中小学教学规模的发展, 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一校之限, 实现广泛群体上的合作与交流, 组建更宽、更深层面上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共同体, 让教师的模仿、学习、反思、研究具有便利条件, “培育研修团队”的举措正是对这种挑战的一个响应。我们通过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 把“夯实研讨环节”作为一个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谋求创新, 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 “互学创新”的高中教育创新团队

培育嘉兴市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目的是通过学科团队的研修, 形成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 创设一种总结反思的氛围, 寻找一种开拓创新的机制。希望通过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培训, 进一步提升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 促进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育创新团队成员确定

2011年, 嘉兴教育学院依据《嘉兴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 (试行) 》的精神, 开始培育九大学科的嘉兴市高中教育创新团队。组队方法上采用了三级协调、共推共议的办法:首先由本院各学科教研员形成初步名单;再经县市教研员会议讨论并作适当增删形成建议名单;最后由各县市教研员和本院教研员与所属区域高中领导联系后确定最终名单。语文、数学、英语每科35人,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科30人。

2.教育创新团队研修内容

研究内容上结合高考、注重创新, 主要开展新课程高考方案等相关文件研习;高考《考试说明》研习和交流;学员外出交流高考复习;高考试题研究及命题技术培训;新高考复习与备考研训;高三课堂教学研讨;等等。

3.教育创新团队研修方式

研训方式上注重理论研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研讨和系统学习相结合;请进专家与外出交流相结合。

(二) “聚力示范”的高中学科基地

自2006年起, 嘉兴市陆续在全市范围内物色了一批同一学科中相对发展良好、研究能力较强、教学水平突出, 并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教研组, 作为这个学科的嘉兴市基地。目前, 我们已成立17个学科的基地。基地学校之间通力合作, 专家、名师、骨干强强联手, 在对高中学科基地的逐步培育中, 夯实研讨环节, 并逐步发挥引领、辐射和辅助的作用。

1.学科基地建设的目标

学科基地原本就是一个有一定研究基础与能力的教研组, 加上教研员的参与, 外聘专家的指导, 我们期望学科基地能成为学科建设的样本;校本研修的先导;课改实践的先行团队;优质资源的共建网络。

2.学科基地的组织运行机制

嘉兴市教育局组成学科基地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会议, 交流情况, 布置工作。市教育研究院成立工作指导小组, 协同县 (市) 教研室负责对学科基地的工作指导、业绩考核, 参与相关高中学科基地的活动, 开展相关的研讨活动, 提出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基地所在学校校长为高中学科基地主任, 另设副主任两名, 分别由分管副校长及组织协调能力强、学科教学能力强、教学研究能力强的教师 (必须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担任。学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为该学科基地的主体成员, 可在嘉兴市高中学科基地工作指导组的协调下, 各高中学科基地在全市范围内自主确定邀请相应学科的省特级教师、部分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和县 (市、区) 教研员作为高中学科基地成员, 成立若干工作小组, 如学科专家组、专题研究小组、信息收集采编组等, 实行力量整合, 分工合作。

3.学科基地的基本工作方式

学科基地主要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与聚焦课堂的校本研修;开放教室, 开展教学示范, 将更多地思考学科建设研究, 思考在教学开放中的传达与交流, 吸收更多的同行意见;建设学科优质资源, 服务课程改革;开展学科网站建设, 使我们的学科基地的工作状况、学科资源、研究成果等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高位引领”的特级教师工作室

组建特级教师工作室, 旨在通过特级教师引领学科名优教师快速成长, 并通过示范、辐射, 带动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从而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1.特级教师工作室概况

嘉兴教育学院于2011年11月出台了《嘉兴市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并于同年12月底, 组建了嘉兴市首批1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 招收学员116名。2013年9月, 又组建了第二批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 招收学员104名。目前正在运行的1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小学、初中到高中、职业教育的17个学科, 220名学员中, 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来自全市各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

2.特级教师工作室运行理念

基于实践, 高位引领, 是团队合研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课例研究是团队合研的重要方式, 从课题选择、教学设计, 到教学实践、课后反思, 再到理论提升、固化成果, 让团队合研过程扎实, 成效显著;走出去, 请进来, 为团队合研搭建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3.特级教师工作室工作方式

以团队共读夯实理论根基, 由导师精心选择团队共读书目, 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教育沙龙,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以教育教学最前沿理论对照自身教育教学行为, 思考并寻求改进策略;以团队合研突破教学疑难。梳理学科教学疑难问题、分析厘清疑难成因是工作室合作研究的起点;以团队共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研训一体理念指导下, 工作室团队既是研修团队, 也是教师培训团队, 工作室导师、学员就是一群兼职学科教研员。以主题教研、携手农村等途径定期展示研修成果, 在全市的教研、培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三类研修团队中, 学科基地侧重于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团队”;而创新团队则侧重于通过创新团队的培育, 进而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个人”;特级教师工作室则侧重于“领头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以“培育学科研修团队”的模式促进嘉兴市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学科、理念、教学”为一体的研修旅程

在培育高中学科研修团队的过程中, 我们强化教师的“内功”是工作中的一个立足点, 并通过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和人文思考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一) 强化学科功底

在对教师学科功底的强化中, 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命题磨题培训、实验教学研究及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这三个方面, 希望通过命题、磨题培训强化习题教学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的研究强化实验教学能力, 通过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强化课程整合能力。

1.命题磨题培训

在高中创新团队和高中学科基地的培训中, 分别由教研员和外聘专家开设了相关讲座, 从命题理论和命题技术两方面, 结合命题科学性和命题规范性两个角度进行了详尽的交流和研讨, 并要求学员从“改编经典习题”“深化教材习题”“亮化常规习题”“媒体信息入题”“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实验操作”等六个方面做好总结和反思。学员从这六个方面逐一进行命题练习, 并按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磨题”, 而且以书面形式上交培训作业。

2.课程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科基地利用研修团队的力量, 形成共建机制, 制作和积累了大量的可用于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程资源, 构建起区域的共享网络资源库 (如表1) , 为区域教育发展搭建起交流研究、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教研平台。

无论是命题磨题培训还是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过程都是艰苦的, 但是从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 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个角度来说, 研训效果得到了学员的认可。

(二) 加强人文思考

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 关注经验和问题背后的理念和行为方式, 换言之, 关注的是这些经验怎样才能形成和重新形成, 使学习和研究成为教师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 使教研组、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希望通过人文思考促进教学理念的提升, 优化教学的策略, 学习为人处世的态度。

1.思考教学理念的提升

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因此, 在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中, 我们更多思考“为何而教”的价值观问题, 以转变和提升学员的教学理念。确实, 教学应该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 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努力让学员能深刻感受到:教学应该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而教!

2.思考教学策略的优化

学科研修团队的学员来自不同生源的学校, 所面对的学生, 学习基础不一。因此, 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 也要求学员思考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如来自重点中学的学员确立了“培养和提高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思考及实践”这样的课题;来自普通中学的学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学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辅导”上倾注了很多的精力。通过教学策略的研讨和反思, 突出了研修团队成员“为所有学生的发展而奋斗”的共同目标。

3.思考为人处世的态度

培育研修团队的过程中, 我们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员和本市及本省的名师接触、交流。通过和名师的联系及面对面交流, 熟悉名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学习名师的成长过程、学术经历和工作作风, 感悟前辈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和处世态度。通过对为人处世态度的思考和学习, 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 增强对学科团队的强烈感情, 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注:统计数据截至 2013 年 12 月)

学科研修团队成员在强化人文思考的过程中, 专业理念和专业态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在教学理念上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 在具体教学行为和策略上, 更多地关注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因材施材的原则, 体现了教学的长期效应和学生素养的提高。

(三) 聚焦课堂教学

对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是一个主阵地;对研修团队的学员而言, 课堂是最能体现学员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地方。因此, 课堂教学的研讨和交流也是学员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聚焦课堂教学”这个着力点上, 我们着力创设课堂教学研讨的氛围, 并为学员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

1.创设课堂教学研讨氛围

尽管课堂教学对每一个学员来说, 是天天都在接触的工作, 但要有好的研讨效果, 首先要创设研讨的氛围。

(1) 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一个普通的环节, 但在研修团队的听课评课中, 却有不普通的要求。每位学员不仅有听课的要求, 也有评课的任务。评课时, 不仅要讲出开课者的优点, 更要讲出开课者的不足, 还要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对不足之处的建议。这样的安排, 使学员能“带着任务来听课, 经过思考再评课”“突出听课的目标, 体现评课的智慧”, 使开课者和听课评课者都能成为听课评课活动的真正获益者。通过这样的方式, 进行实实在在的交流研讨, 并形成惯例, 形成氛围。

(2) 集体磨课

除听课评课外, 研修团队的学员, 定期有开课的任务。在开课学员写出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后, 研修团队还专门安排时间, 以集体磨课的方式研讨教学设计的相关环节。开课学员有发表自己设计方案初衷的机会, 参加磨课学员也有发表对教学设计看法的任务。在对修改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后, 研修团队的学员还有不同的修改任务, 如教学所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具体教学环节的修改和补充等。在市级、省级, 甚至全国级的观摩课和评比课中, 更是全体参与、互帮互学, 研讨氛围浓厚。

(3) 总结内化

对听课评课、集体磨课过程中的一些观点、体会、想法, 我们要求学员随时总结, 书面上交。必要时确立课题, 撰写论文, 不断反思, 力求内化。

其实, 听课、评课、磨课只是教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最普通的环节。通过创设研讨的氛围并做实、做细相关工作, 我们尽可能把这些普通环节变得不普通, 使研修团队的学员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的研讨、改进和打磨, 得到专业的发展和提高。

2.建设课堂教学展示平台

聚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也注意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通过展示平台的建设, 提高学员和本区域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双高”教学能手

“双高”是“高质量、高效率”的简称。“双高”教学能手是本市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中的一个项目, 每两年评比一次, 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现场展示, 通过现场的课堂教学展示学员的学科功底和人文修养。

(2) 学科优质课评比

中小学各学科的优质课每两年展评一次, 我们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备课, 在统一地点上课。展评按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员的教学设计方案两方面进行评比。

(3) 教师教学能力展评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展评也是每两年一次。主要内容包括评课说课比赛、做题与讲题比赛、命题能力比赛等, 并按照多个项目的综合成绩对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上一篇:先进标兵获奖感言下一篇:建筑工程分户验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