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骉河豚子评课

2024-04-18

马骉河豚子评课(通用2篇)

篇1:马骉河豚子评课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应用作业

评马骉老师语文课《河豚子》

前言

马骉老师讲授的《河豚子》一课的视频,我反复看了很多遍,愈加觉得爱不释手。这是一位令人佩服的老师,关键在于他授课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封建卫道士,而是一个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能够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真实的人。从马骉老师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整个教育事业应当有的一番景象,这样的语文课堂应当是我努力的方向和不渝的追求。由于专业能力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缺乏,笔者尚未建立起评价一堂语文课的能力,拙劣的思考也许只能算是浮光掠影,不足之处甚多,请姬老师见谅。

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估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在语文教学评估中有很多项目是较难精确量化的,也很难严格地控制全部的无关变量,所以,不能用测试得到的数据来说明所有的问题。尤其对于语文课而言,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节语文课都有自己的优长,也有存在自己的局限。我们不能说因为一堂语文课没有满足所有评价的指标就不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马骉老师的这节《河豚子》也是如此。下面笔者将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当中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艺术四个方面系统评价一下马骉老师的《河豚子》一课。

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通过对观摩马骉老师授课的过程,笔者能够预想到他备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缜密性和灵活性。而这种缜密性和灵活性是以教师对于文本的正确理解为基础的。笔者认为《河豚子》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反映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体悟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内涵。而笔者的这种认识是以马骉老师的教学过程为依据的,这堂语文课的节奏像一支歌曲,也想一部小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课堂的高潮之处在于师生之间根据学生对文本提出的几个问题展开的讨论。而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仅包含对于课文总体思想的理解,也包含对于个别词句运用的疑问。

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 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应用作业

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是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马骉老师对于教材的处理十分得当,具体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就语文课来说,所谓重点、难点,一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和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二是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旨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马骉老师显然能够明确把握教材当中的重点难点,如前所说,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应当是统一的,在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学生文本分析能力的培养。马骉老师在努力促使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内涵的同时在对于文本当中的若干细节,例如个别词语的运用也给予了关注。而这段精彩的讨论很明显是马骉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已经设计好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已经对于《河豚子》一文有了充分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同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清晰地预见到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文本容易生成的几个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开展的师生对话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形成了有效的能力训练过程。

(二)兼顾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

在课堂上,学生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应当为教师所运用。例如马骉老师的课堂上,“政府到哪去了”这个问题即使文章当中蕴含的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于是他通过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当中的“政府”,并引出“腐败”等热点词汇,通过与当下中国的自然灾害中政府的有力举措的对比,使学生在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当中体会小说中反映的黑暗的时代背景。此外,通过对于文章的结尾“他一觉醒来,叹道:‘真实求死也不能吗?’泪绽出他的眼上”引出“亲情”这一话题,与学生的人生经验息息相关,符合教材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

三、正确的教学思想

分析一节语文课,当然要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通过观摩马骉老师的教学过程,笔者对其教学思想有了一定的把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能够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目前教育界比较盛行的说法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是此消彼长的,因此笔者更倾向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马骉老师的教学过程恰恰体现了笔者的这种思想倾向。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针对“文章当中的父亲是不是一个负责人的男人”这个问题,在学生尚未表达个人观点之前,教师提前表态“我觉得说他负责人还是不负责任都是成立的”,相当于给学生吃了一剂定心丸,也是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文本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课堂当中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马骉老师的《河豚子》当中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这堂可的一大特点,举例而言,教师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授利用了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个人最想提出的问题,同时给学生一明确的范例,极大地提升了讨论法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也使得真正的文本分析贯穿于整个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过程当中。

(三)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马骉老师的《河豚子》一课并非机械地传授与课文相关的文学知识以及生硬地教授学生文本分析的方法,而是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目标、方法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有机结合。例如教师提出“宋代有一位大文豪,非常喜欢吃河豚”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回答,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应用作业 的能力和知识积累的意识。

(四)讲求教学的时效性

马骉老师是一位讲求教学时效性的老师,这一点也能体现在他在课堂上对讨论法的运用上面。我国中小学阶段,教师很少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其原因是多元化的,最主要的应当在与教师认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很可能会探讨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因此十分浪费时间,而马骉老师则不然,他在让学生自主讨论提出问题之前,给学生以明确的范例,这不仅仅让学生知道讨论的内容,也明确了讨论的方法以及想对清晰的结果预期。这看起来是一个细节,但却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通过观摩《河豚子》一课,笔者对于马骉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一定的客观的评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语言基本功。

马骉老师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解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存在的语病。但笔者个人认为,马骉老师的普通话还存在一点缺陷,部分字音不十分准确,此外语速略快。

(二)教态方面。

马骉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感情饱满,举止大方。反映了其平等的心态和深厚的素养。

马骉老师的教学艺术更令人为之惊叹,其优长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艺术

马骉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感染力,能够是持续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不断激发学生文本中蕴含的思想进行深入探究。

(二)启发诱导的艺术

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很有可能偏离文本过远,例如一位同学针对“父亲是不是一个负责人的男人”表达了这样的结论,即“家人在美味中去死,学生在饥饿中去死”。这样的结论显然比较滑稽,马骉老师对于这样的观点不急于反对,而是“求助”与其他同学,用其他学生相对成熟的观点影响前一位同学相对滑稽的观点。从而引导他找到正确的思考角度。

(三)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

利用河豚这一有剧毒的动物,引出《河豚子》这篇小说的学习,是马骉老师驾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提问,引出河豚有剧毒,伴随图片观察,“这个鱼是哪个国家的”一类诙谐幽默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拼死吃河豚”的认识,进而进入正式的学习,导语与主要内容的过渡十分自然。

篇2:马骉河豚子评课

马骉老师在长春的授课也是如此开始, 从感谢学生的歌声开始, 从走近学生开始, 从认知生物知识开始, 彰显着他的大度与和善, 智慧与朴实, 高度与平凡。让文本发挥着作用, 让思想碰撞着火花。

这一次开课他也问了相同的问题, 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究竟老师会上什么课呢?这样的猜想显然触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样一开始在老师和学生间就达成了一种情感的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学生对老师的好感。马骉老师丰富的课堂经验与智慧在此就很好地显现出来了, 他过渡得很漂亮, 选了一个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方面——故事《河豚子》。马骉老师有这样的本领:一是讲故事的生动性;二是与学生交流的幽默性。《河豚子》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 其中也不乏悬念, 马骉老师抓住了这一点, 他利用猜读的方法, 把这个故事前一半的内容告诉了学生 (投影在多媒体屏幕上, 并很有感情地朗读) , 后半故事让学生自己想象。马老师尽量让每位学生讲述自己想象的后续内容, 并做一些精彩有趣的评语, 之后亮出《河豚子》的后半部分内容, 再之后逐渐进入教学重点:感受亲情的力量。

我发现马老师的故事猜读教学与美国的整体阅读教学法很相似。美国整体阅读教学常按以下步骤展开阅读教学:1.学生根据题目和文章开头提出假设, 猜测内容和情节。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 验证假设成立与否, 猜测是否准确。3.深入阅读理解, 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直到读完整个故事, 体会情节的合理性。有一点, 马老师在开头介绍河豚有关知识时应点一下, 文中的河豚子, 应是河豚鱼子, 文中下文已明确写着“河豚的子, 还依然煮着”。河豚鱼子有剧毒, 东方旅游网曾报道“南汇芦潮港一户居民因误食河豚鱼子, 导致三人死亡的惨剧”。为什么一个父亲明知道其子有毒还依然让孩子们去吃呢?为什么孩子们偏要等着父亲一起来吃呢?活下去很难, 求死难道也这么难吗?这一切的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 让学生们的思想激起一个又一个探知的浪花, 而思想的深度也开始由表象转向深入, 人文性得到了巨大的体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马骉河豚子评课】相关文章:

河豚毒素检测04-13

正是河豚欲上时04-08

河豚毒素性能特点及检测方法04-26

上一篇:靖和街大唐社区开展创建服务型党建特色社区示范点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诵红色经典,育时代新人: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