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福欢

2024-04-10

罗福欢(共3篇)

篇1:罗福欢

大学生罗福欢与他的名牌擦鞋店

罗福欢1996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分配回父母所在的航天工业公司工作。1997年12月初的一天,他从成都春熙路经过的时候,发现一位老婆婆在寒风中擦皮鞋,虽然他的皮鞋不脏,但想到老人挣钱不易,便动了恻隐之心,坐下来请老人给他擦鞋。鞋擦完后,他拿出10元钱对老人说:“老妈妈,我知道擦一双鞋只收1元钱,但您这么大年纪还出来挣钱,不容易!因此这钱不用找零了。”

老人明白了他的好意后,对他说:“你以为我很穷是不是?其实我每天的收入有七八十元钱呢„„”

对老人的话,罗福欢将信将疑。离开老人的摊子后,他特地观察了一番街上擦鞋匠的生意来,结果发现老人的话不假。他不由得心动起来。接着他又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全面的市场分析,发现了擦鞋市场的广阔前景。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职当擦鞋匠。说做就做,他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

他的这一决定,不仅让家人大为恼火,连女朋友也断然与他分了手。但这都没有动摇他从事这一职业的决心。

为了使自己的擦鞋事业体现出知识含量,也为了使自己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擦鞋匠,他特地制作了一块宣传板:“星级擦鞋:美好生活从脚上开始!”并将接受自己服务的消费者定位于中高收入者,为此他买了进口鞋油、鞋蜡,擦鞋的价格也定位为每双鞋收费5元。

当罗福欢拿着他的宣传板出现在街头上时,人们纷纷驻足观看,很快围了一群看热闹的人。人们议论纷纷:“擦皮鞋也打广告,真新鲜!”“擦一双鞋收费5元,太贵了,是暴利!”“你看他西装革履的样子,哪象是擦皮鞋的,人家给他擦皮鞋还差不多。”“我就不相信我们收费1元的擦鞋摊子竞争不过他收费5元的摊子,我们的摊子跟他的摊子摆在一起,除非是傻瓜才会照顾他的生意。”说来也巧,一个上午都没有生意。

吃过午饭,除了议论纷纷的看客,依然没有顾客。他不由得有些黯然神伤。正在他以为又将一无所获时,椅子上坐下了一个年约40岁的男人。

“我希望今天的美好生活能从脚上开始!”那个人借用他广告牌上的话,幽默地对他说道。听了这人的话,罗福欢激动不已,也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有生意

了!于是开始洗泥、清洁、上油、抛光、打蜡„„他仔细地做着擦鞋工艺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他擦鞋的过程中,那位中年男子跟他闲聊起来:“看你的穿着打扮和气质,你跟其他擦鞋匠有很大区别呀!”“我没想过我要与那些擦鞋的一样,他们擦鞋是为了谋生,而我却是以此为起点开拓一种能上档次的服务产业„„”

“你擦一双鞋收费5元吧?”中年男子问道。一提到价格这个敏感话题,罗福欢连忙解释:“是的,也许擦一双鞋收费5元有些贵,但我擦鞋所用的油、蜡、清洗剂比别人的高级,基本上都是进口产品;我擦鞋的工序也比别人多好几道。”

“我当然不是嫌贵,我觉得很值!我的意思是说,你每次收5元并不高,再高一些也会有消费者的,因为皮鞋有高低贵贱之分,高者数万元一双,低者只值几十元。对于上万元的皮鞋,其保养、维护的材料是很有讲究的,你应该分出高中低几个收费档次。”中年男子说,“你应该到太升路去摆摊子,太升路是成都通讯产品综合市场,到那里去买手机的人十有六七是老板,或者公司白领,属于能够接受你的服务的穿名牌皮鞋的消费阶层„„”

中年男子的话好似醍醐灌顶,让罗福欢茅塞顿开,他一下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罗福欢就将自己的移动擦鞋摊搬到了太升路上。虽然看热闹的人也不少,但生意却明显好了许多。人们总是犹豫而来满意而去,之后又成了他擦鞋技术的活广告,他的生意由此猛增。

一天上午,他刚将自己的鞋摊摆上,就有一位穿着随意、看上去有些流里流气的小伙子走了过来,傲慢且一声不吭地坐在椅子上。“先生,你需要擦鞋吗?”他热情地问。“我不擦鞋,坐在这里干什么?”小伙子斜着眼睛对他说。小伙子的话让罗福欢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依然笑容满面,耐心地给那位小伙子服务。在擦鞋的过程中,小伙子一直表情冷漠地坐着,罗福欢几度试图跟他搭腔,人家都装作没听见。更令罗福欢吃惊的是,当他擦完鞋后,那个小伙子根本没有付钱的意思。

“先生,满意吗?如果有什么不满意,你请提意见!”“慌什么?我还要走两步才知道你的擦鞋效果呢。”小伙子说完就站起身,迈开大步走了。“小罗,你怎么能让他走呢?他钱都没有给你呀!”周围看热闹的人焦急地提醒他说。“那有什么

关系?即使他不付费,只要他对我的服务满意,那也是对我工作和付出的肯定,也是我的幸福!”

但是,那个看上去流里流气的小伙子却并未走远,他走了一段距离之后,又转身回来了,而且先前冷若冰霜的面部表情也在转眼间变得阳光灿烂:“罗师傅,你的擦鞋技术是一流的,真是星级服务。尽管我想从中挑出一些毛病来,但我最终失败了。”

原来,那个小伙子是成都一家报社的记者,当他得知大学生当擦鞋匠的线索之后,特地前来采访罗福欢。为了感受罗福欢的星级擦鞋服务,他特地扮成了一个难缠的顾客前来消费,结果让他无可挑剔。他给罗福欢提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并很快将罗福欢的故事报道了出来。

罗福欢和他的星级擦鞋店的新闻见报以后,他的生意更好了,有的消费者甚至驾车几个小时从四川广元、南充等地将自己的名贵鞋送来请他保养。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他的收入也十分可观,令普通擦鞋匠羡慕不已。

1998年3月,他的“罗记星级擦鞋店”开张了,因为是全国第一家上档次的擦鞋店,鞋店的开张一时引起了轰动。

随着事业的日益红火,罗福欢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并于2000年国庆节结婚。罗福欢开店以后更忙了,白天忙过之后,晚上还得学习和查阅与鞋相关的保养、维护、生产等多方面的知识,那段时间,他先后发明了火燎法、浸泡法等多种独门擦鞋绝技。

一天,一位穿着考究的顾客来到他的擦鞋店,对他说:“你认识我脚上这双鞋子吗? 如果你能说出来,就请你给我服务。”

罗福欢只瞄了那双鞋子一眼,就对那位顾客侃开了:“这双鞋子叫铁狮东尼,意大利生产的世界名牌,大约15000元钱一双。这种品牌的鞋子为什么贵,就因为用来生产鞋子的原料牛皮很讲究。要得到一张好牛皮,对牛的饲养也很讲究。那种牛一般只能圈养,不能被蚊虫叮咬;所喂草料也极为讲究,这样牛皮的毛孔才整齐,而这样一头牛的皮也只能用来制作一双这样的精品鞋。这么贵的鞋,当然在保养和维护的时候也是颇有讲究的„„”

“你不仅是一个擦鞋匠,也是一个真正的爱鞋者,更是一个鞋类鉴赏、维护专家。我能接受你的服务真荣幸!”那位顾客说话间从兜里拿出100元钱来,“虽

然你擦一双鞋最高只收50元,但我还是愿意按国外护理此鞋的收费标准给你付费。”那位顾客满意地消费一次之后,就成了罗福欢的常客,总是隔三岔五地前来请他擦鞋,每次都与罗福欢侃侃而谈。

在此之后的某一天,他对罗福欢说,他叫李正,是意大利某名牌皮鞋的中国销售代理,虽然那种价格昂贵的皮鞋在中国销量不错,但他却因为中国没有优秀的皮鞋保养和维护美容师而苦恼,他也因此一直在寻找着合作伙伴,直到亲身感受了罗福欢的星级服务。他几次三番地到罗福欢处消费,就是暗中考察罗福欢是否是他心中理想的合作人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终于放心了,他发现罗福欢的擦鞋工艺科学,操作细致规范,是自己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优秀人选,于是向罗福欢和盘托出了和他合作的打算。

听了李正的话,罗福欢心花怒放,这对自己的事业来说是一次腾飞的机遇,因为合作以后自己的收入就会与那种品牌皮鞋的销售量成正比地增加;而且,自己名不见经传的擦鞋店也会因为与世界级大牌捆绑出击而名声大震。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设计了自己的“罗记”星级擦鞋店的店徽,又申请注册了“罗记”擦鞋商标。

如今,事业开始走上坦途的罗福欢并没有停滞不前,他又有了新的理想。他说,他不仅要将自己的擦鞋店做成知名品牌,而且还要努力将其推向世界;同时要拓展事业,从擦鞋起步,以脚上美容为起点,拓宽服务领域,并向制造业发展。

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商机也是如此。罗福欢说,虽然他的那些目标看似遥远,但事在人为,一靠勤劳、二靠智慧,他对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充满信心!

篇2:罗福欢

阳光镇罗福小学九月份教学工作总结

一. 加强各班早读质量工作。每天早上要求班主任跟班早读做好当

天早读质量的总结。

二. 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心校会议精神,并做好本学期工作计

划,制定班科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听课、培训工作,学习别人的教学先进经验,不断地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三. 继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是教室文化布置,重新更新各班

级的“学习园地”及“背书台”,要求学习园地的内容多样化,学校领导做好检查验收。

四. 学校组织家校联系,让家长和老师零距离接触,更多了解当前

学校的教学状况,让家长更有效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五. 由邓之杰组织学生加强蓝球的训练,迎接月底全镇的蓝球决

赛。

六. 完成一年级新生录入工作.学籍变动工作.七. 坚持开展本校教研活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校教学高效课堂

之路。

八. 坚持周一.二.四延长办公制度做好教学常规月捡工作.并做好

总结反馈。

其中好的方面:

(一)褚明强.潘国堂等老师都能够认真进行备课,并写好教学反

思;

(二)低年级的作业数量和质量都较好;

(三)当天的作业老师都能够当天批改完成。

不足之处:

(一)有部分教师批改作业时忘记写上日期。

(二)课外作业较少。

(三)。学生作业书写较马虎

(四)作文批改过于简单,眉批与总评写得较少。

阳光镇罗福小学

篇3:意在秦汉——罗福颐篆刻鉴赏

另一枚,印石应是寿山石中芙蓉朱砂冻石,石中含有少许杂质,然而石质莹润细腻,色泽明艳,有二面带猪油状,具蜡感,手感甚佳,为鹰钮制式,此印石有多条裂纹,仔细观察,非开采时所致,也非后来使用所造成,实为自然成纹,其中有红色裂纹,形如血丝,红白相间,为此石增加了一种天然之神韵。此印包浆浓厚,有长久使用或把玩所致之痕迹,略带光泽。尺寸1.8X1.8X11cm,其印文为白文:鸿朗高畅。印章左边作边款,由隶书“鸿朗高畅”及行书“丙申年八月十日梓溪制”构成。梓溪为罗福颐先生笔名,此印也出自罗福颐先生之手。

罗福颐先生出生于1905年,1981年谢世,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晚年又号偻翁,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篆刻家。一生之中,著述宏富,多为研究印学之著,是我国印学之奠基人。其生前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西泠印社理事等职。文物出版社曾于1979年出版《罗福颐印选》一书,所收多为罗氏晚年为故宫同事所刻姓名印。

罗福颐早岁之时,则随父罗振玉学习文字之学,在其父熏陶之下,摹古印,接秦汉气息,而置明清流派印于一边,不受时风所染。罗福颐十七岁时,罗振玉选其所摹古印一百三十余方,集为《待时轩仿古印草》,并由罗振玉好友王国维作序,影印行世。罗福颐之经历加上自身之识见,使其在篆刻上宗秦法汉成为一生固守之根本。

此二印风格也可谓法取秦汉,意在秦汉,韵在秦汉,规矩秦汉。法当然以字法和风格而言。因罗氏并不认为秦汉铸印具备刀法。

根据罗福颐先生生平及印章边款再对应中国历史纪年可知,“见贤思齐”印治于1946年,“鸿朗高畅”印治于1956年。

此二印制作时,匠心所运,在形式上先胜一筹。如“见贤思齐”印,作边款时,首先选定方向,预想于色泽较暗,反光不强的一边刻边款,方便披阅。在呈现风格上,二印略有差别,但其气息却是一脉贯串。“见贤思齐”印在布白和字法上面,随形赋势,稍微紧致密集一些,很注重字法在收放之中展开。而“鸿朗高畅”印则采取停匀布白之法,获得匀称之感。印章虽小,但观其印文,二印均浑厚端严、圆转流利、疏朗大方,线条明净简洁,具有汉铸印的典型风貌。却又极其注重细节上的曲折之感,可谓严谨平稳中得变化之法,二印受刀入石较深,系用双刀冲刻而成,运刀之时极为小心谨慎,却又稳健、自如。边款采用单刀刻法,直接奏刀,刻得极其细致。

“见贤思齐”印中,贤字做篆法则双竖变为臣字,而印中字法则作“巨”字,笔者始先怀疑为缺笔,然转念一想,对一代古文字学家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又查阅文物出版社出版,罗福颐先生所主编《古玺文编》其中“贤”字篆法,也做“臣”字,罗福颐先生既然有此经历,则当不会出现误笔,然而再细观此印文,则或为配合印文布白之需要,于是有意而为,将“臣”字作“巨”了,以减小右边白底太多带来之压力感,从而获得整印的平衡,协调。并且在边款之上,“臣”字也作为“巨”字,须知刻印都是先刻印文,再作边款,为配合印文,于是边款也作如是变更了,此惑当能解也。不知是否别家看法?

另一方面,以篆刻家而言,法无定法,破成法才有新法,何况一代有一代之思,一代有一代所创,为既有成法所囿,又何以言自我和创造?法为人所创。其他艺术皆然也。

见一些资料上记载,罗福颐先生自嘲半个印人,在篆刻创作中“只刻印面,不及边款”,不知持此论者依据何来?观此二印边款,虽不能说大匠运斤,然安排妥帖,刀法老练,字法清雅,是为经心之作,也是罗福颐先生边款功力之体现。

在2008年11月10日中国嘉德拍秋季拍卖会上,一方由罗福颐先生所治的红花芙蓉辟邪钮印以13440元成交,相比于同期其他篆刻家,拍卖场上所见罗氏篆印极为稀少,或者罗氏并不以篆刻家自居,一生之中所治印数量较少,另一方面,物随时散,聚散无常,聚散之间,缘分使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罗福欢】相关文章:

上一篇:1岗位职责及人力要求下一篇:墨兰种子种植方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