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的作文

2024-05-23

关于美国的作文(共10篇)

篇1:关于美国的作文

【The First Thanksgiving】1

When we think of Thanksgiving today, images of football, pumpkin pie, parades, and turkey dinner complete with cranberry sauce come to mind, as well as plans for a Black Friday shopping spree the following day.

Of course none of these items were present back in 1621, when the Wampanoag people and the Pilgrims sat down together to give thanks for nature’s bounty. Although the celebrants at this particular meal didn’t even call it “Thanksgiving”, this particular harvest feast is the one after which we model our modern-day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s.

People of both cultures had been giving thanks for the fall harvest and other gifts of nature for many centuries.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the religious element, giving thanks to God, was not present at this particular celebration in 1621, even though the Pilgrims were devoutly religious. In fact, some early Pilgrim ”thanksgiving days“ were actually fasts rather than feasts. Imagine that!

However, the Native Americans had their own religious customs and beliefs. As a result, during this ”first“ Thanksgiving, Pilgrims and Native Americans did not focus on what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m, but instead concentrated on what they all shared. The two groups of people worked side by side to hunt and prepare food as equals and friends. Their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was yet another thing for which to be thankful. Other feasts such as this one took place throughout the New World, where settlers and Native Americans worked together and celebrated together as one.

When we sit down to our Thanksgiving dinner, we honor a piece of early American history. The story of the Pilgrims and Native Americans serve as a good reminder for all of us to be thankful for what we have--no matter how much or how little.

【How Thanksgiving Became a Holiday】2

After 1621, future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s occurred at various times throughout the year. George Washington declared a feast of Thanksgiving in 1789, and presidents issued similar yearly proclamations after that. During the Civil War, poet Sarah Hale started a campaign to celebrate the holiday on the same da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saw it as a way to unite the country, and he in 1863 he proclaimed a national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 on the last Thursday in November. It was changed from the last Thursday to the third Thursday by Franklin Roosevelt in 1939 as a way to lengthen the Christmas shopping holiday. In 1941, Roosevelt finally changed the date to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proclaiming it a Federal holiday in 1941.

篇2:关于美国的作文

我乘飞机来到美国,在机场看到美国国旗。旗是蓝、白、红色的。美国很凉快,比上海凉快多了。首先我去了美国的迪斯尼,里面的人比我想象的要少一点,而且里面的各种游戏也很好玩,我很喜欢。后来,我去了一个名叫好莱坞的地方,在那条街上有许多星星,上面写的是一些演员的名字。从那条街上往远看,是一座山,山上架着几个大字“HOLLYWOOD”,妈妈拍了照留作纪念。我还去了一个地方,那里有瀑布、河流等。瀑布非常高,水花都溅到我身上,可好看了。那条河就像一面大银镜,把天空、白云等都倒映在上面了。我在河里游泳、玩耍,玩得十分高兴。我还到海边玩,看见海带之类的东西。最后,我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太喜欢美国了!

这就是小旅客的见闻,怎么样啊?

篇3:关于中国的美国国债持有量

式的资产或要素投入国际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称为国际投资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 其形式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两种。而国际债券是指一国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 作为债务人所签发并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一种以他国货币为面值的国际债务凭证。投资于债券是当今国际间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中国一直以来大量地持有美国国债, 美国国债长久以来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金融工具, 其二级市场是世界上最具广度和深度、且最具流动性的市场。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 截至2009年9月, 中国大陆持有约22725.9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其中大部分投资于美国的国债、机构债和公司债市场。若将如此巨额的外汇投资于美国金融市场, 风险太高。因此, 要进行风险分散。因此对中国而言, 购买美国国债是符合经济规律、正常的国际投资。

但是由于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 中国一直增持美国国债且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加快, 取代了日本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元的贬值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国内对于中国是应该继续增持还是抛售美国国债一直争执不下。

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方案。先是2008年10月4日通过了布什总统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和149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 资金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8500亿;2009年2月13日, 美国两院又通过了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之后又陆续推出刺激政策。如此庞大的支出需要由相应的财政收入来支持, 然而美国的财政状况却是连年入不敷出。统计证明, 09财年第一季度的赤字就超过去年全财年, 达到4852亿美元。在这种经济萧条的局面下, 美国政府显然不可能通过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 只能通过发行巨额国债来弥补赤字, 为经济复苏注入流动性。

三、巨额的国债发行量难以找到足够的买家, 增发国债已经不能解决流动性问题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美联储变相印钞票。

美联储直接从财政部购买3000亿美国国债是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奥巴马政府的紧急救火措施为后期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留下祸根, 这让美国国债各大债权国十分担忧。由于美元是现行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 美元的贬值必定引起美债各债权国的外债缩水。不但外汇储备中的美国国债缩水, 其他美元资产也跟着缩水。

四、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中国是否应该继续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呢?

笔者以为, 大量抛售美国国债是不可取的。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资金主要源于对美贸易顺差而产生的巨额外汇储备。按照美方的顺差统计, 2001年至2007年年间, 中国对美顺差中平均有36%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按照中方数据, 这一比例是66.2%。从数量上说, 七千亿的国债持有总额十分庞大, 如果大量抛售, 就意味着要为这笔巨额外汇储备找到合适的对手盘。一旦不能找到买家及时抛出大部分, 将导致尚在持有的国债价格大幅下跌, 造成巨大损失。如果贸然行动, 给中国自己造成的风险会比对美国的影响更大。从质量上说, 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帕雷托最优”, 而其中收益率要让位于安全性。如果要大量抛售美债, 那么至少要找到比美国国债风险更低的国债资产。考虑到以上因素, 中国在对待美国国债时可取的方法是保持总体规模不要有太大变动, 先从调整持有国债的结构入手, 慢慢抛出长期国债, 改投短期国债, 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时增加资产的流动性, 以规避未来的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风险。

五、对于此后增加的外汇储备和渐渐从长短期国债中释放出来的外汇储备尽量不要再增持美国国债, 而应转向两个方向投资。

一是转向实物资产的投资, 主要用于战略能源储备。能源是工业的血脉。针对我国人均资源贫乏、能源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 应当削减国内重要初级能源的产能, 延缓资源开发, 尽量进口外国能源使用。增加进口也能减少我国对外贸易顺差, 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摩擦, 通过对能源的投资来抵补未来美元贬值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二是投资国际金融机构, 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罗伯特·特里芬教授曾提出著名的特里芬两难 (Triffin Dilemma) 命题, 认为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不能依赖任何单一国家来保障。此次金融危机也折射出美元作为一种储备货币带来的危险。通过向国际金融机构注资、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等手段来提高在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制定与重大问题决策上的影响力。同时应该鼓励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私人投资者把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在区域经济合作时争取用人民币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支付功能, 通过发行“熊猫债券”推广人民币债权, 改被动投资为主动融资, 既规避了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 又提高了人民币的地位, 可谓一箭双雕。

摘要: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 不管是金融界还是政治界,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抛售美国国债一直有着炙热的讨论。本文认为, 从数量和质量上考虑, 中国都不应该大量抛售美国国债, 但也不应该继续增加持有, 应该转向其他方面的投资, 比如实物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 在保证本国利益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人民币的地位。

关键词:国际投资,国债,抛售,贬值,外汇储备,能源储备,人民币

参考文献

[1]张明.警惕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中蕴涵的巨大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09年3月22日[1]张明.警惕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中蕴涵的巨大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09年3月22日

[2]甄炳禧.7870亿美元怎么拯救美国.解放日报, 2009年02月18日第03版[2]甄炳禧.7870亿美元怎么拯救美国.解放日报, 2009年02月18日第03版

[3]宋国友.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来源:收益与影响.复旦学报, 2008年第4期[3]宋国友.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来源:收益与影响.复旦学报, 2008年第4期

[4]邓林艳.石油的政治经济学.行情, 2009年4月8日[4]邓林艳.石油的政治经济学.行情, 2009年4月8日

[5]张小蒂, 王焕祥.《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5]张小蒂, 王焕祥.《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篇4:美国学界关于“美国衰落”的讨论

关键词:美国衰落;霸权;中国

【中图分类号】 D8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91-02

2007年以来,在国内经济持续不景气的背景下,围绕国家是否衰落问题,美国学界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 “美国衰落”论的提出

2007年晚些时候,关于美国衰落、世界开始多极化的论调在美国悄然发生。12月份的美国《金融时报》评论,“由于未来通胀侵蚀,美元价值降低,我们将进入一个多种货币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时代”[1]。

2008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推出力著:《2025年全球大趋势》。该书的主要观点:未来20年里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将让位于多极世界,原因有二:其一,新兴大国的出现。中国、印度可能还有俄罗斯正在成为世界性大国。其二,美国遭遇的经济困难。中、印两国将会崛起到“2个世纪之前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彼时中国创造了世界财富的30%,印度为15%”,两国的崛起还将为:“全球性经济力量和财富的转移所推动,这种转移在方向上是从北美和欧洲-大西洋地区转向亚洲”,这一转移前所未见,到2025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达到世界第二,同时中国将成为一流军事大国。当然,在中国上升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主要包括:环境质量下降、腐败问题、社会安全保障的欠缺、日增的国民收入不均衡等[2]。相对而言,美国军事优势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无以匹敌的局面将会改变,其优势不再绝对化。

《2025年全球大趋势》还提出美国的衰落是浅层次的,不是深层次的。美国在国际政治中仍将保持诸多主导权力。其他大国的崛起的确意味着美国占世界GDP份额的下降,但这一历史过程绝对不象英国在20世纪的衰落那样,英国在此进程中丧失了在创新、能源、企业开拓精神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经济则将保持活力,并继续站在下一场科技革命的前沿。

在这场关于美国衰落的讨论中,还有一些学者的视角更加宽泛,其代表性作品是柯肖·马布巴内的《新的亚洲半球》。作者声称:“过去20年也许见证了世界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变化,居全球人口88%的非西方国家的人们已经不再只是世界历史的客体,变成了世界历史的主体。他们决定、主宰自我命运,不再屈从于西方主导的全球性制度的制约,他们确信西方终结全球统治的时代已经到来”[3]。马布巴内论证西方应当欢迎亚洲的崛起,因为亚洲代表了和平文化,特别是中国真正在和平崛起。“亚洲是西方不可抗拒且必须持宽容性政策的地缘政治体”,“重建世界秩序的时刻到来了”[4]。

此次关于美国衰落的讨论其共同结论是美国应当利用未来“20年的机遇期重塑国际体系”,以推进本国安全利益。

二 美国学者关于美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2009年以来,关于美国衰落的讨论更集中于其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美国GDP的相对下降。阿林德o萨布拉马尼亚指出,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年增速为7%,美国为2.5%(美国国会估计的数字是2.2%),到2030年,中国GDP将占全球GDP的20%,美国下降为15%。同时,中国将会生成世界贸易总量的15%,是美国的两倍[5]。

其次,2008年起从金融危机中一路走来的美国伤痕累累:收入差距在扩大;中产阶级收入多年不动,减弱了社会的经济活力;金融系统与经济危机前一样脆弱;通货膨胀严重。今天的美国比之20世纪90年代大为不同: 1990年公共债务占美国GDP的分量大约是42%,而权威机构估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变为100%。1990年外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务占总债务的19%,今天则接近50%,且大部分为中国持有[6]。

再次,中国正在对美国构成强有力的挑战。其一,苏联对美国的经济挑战与中国不同。苏联从未参加过世界经济的自由竞争,中国则是在参加世界经济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对美国构成挑战。其二,中国的经济能力已经允许北京在全世界挑战美国影响力。中国是非洲许多国家最受欢迎的合作伙伴;中国是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如巴西、南非等;中国还在“插手”欧元区事务,购买希腊、葡萄牙的政府债券。其三,美国的传统欧洲盟友英、法、德、意等国都在世界经济排名中下滑,而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在上升。

最后,美国的传统优势都存在质疑的余地。美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经济、优秀的大学、无可匹敌的军事实力,还具有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吸引着世界大量才华卓异的移民等。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但如果不能提供就业,“那些聪慧的亚洲毕业生将会大量回国。”世界的确存在着艳羡美国的情结,但也同时存在严重的反美情绪;美国的军力是以赤字财政为基础的,2009年希拉里国务卿躬身请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参联会主席迈克·马伦曾经指出:“国家债务问题是美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

罗伯特·吉尔平在1987年极富预见性的写下了美国未来可能遭遇的困局:“经济增速的降低、国家储蓄的低水平,令美国的承诺与其实现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为了恢复承诺与实力之间的平衡,未来有一天美国会前所未有的削减其过多的承诺,降低生活标准,减少国内的生产性投资,同时美国霸权将受到金融危机的威胁”[7]。

三 美国霸权坚挺论

美国霸权坚挺论者指出,衰落论者对中、美两国实力的考察标准不全面,其使用的国力指标是静止的,应当看的长远些。

首先,美国的霸权收益仍然大于付出。作为霸主,美国拥有一系列可以用作奖惩的手段,它可以提供、限制乃至拒绝某些国家进入美国市场。美元的全球性地位妨碍了出口,但也带来益处。美元作为全球性结算货币降低了美国公司的汇率风险,而且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的国家希望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与繁荣,这些国家不但不致力于削弱美国经济发展,而且通过投资来刺激美国经济的扩张[8]。

其次,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并不意味着太多的机遇。许多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模仿而实现创新、甚至飞跃,其手段是进口、复制外国先進产品。但是,一些无形的国家软实力因素是无法简单复制的。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数字显示,美国80%的国家财富是无形的,即知识产权、有效的司法系统、生产技术和社会中的诚信等。

最后,国家的创新能力。美国霸权坚挺论者认为,中国科研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面临瓶颈。中国科研领域的突出问题是,科学技术人员的人数在增加,但教育质量在急速下降。中国努力增加科技文章的政策,迫使中国研究人员大量撰写论文,中国科研人员只能“沉迷于出产急功近利、只具有短期回报的科研文章”,结果,“中国研究能力的质量回报与其数量投入不成比例”。同时,由于科研经费不能有效监管,相当一部分经费被浪费 。

1890年代晚期,崛起中的德国其大学在世界上排名靠前,从海外吸引了大批人才。今天,美国大学2007-2011年间招收的中国学生数量依每年20%的速度递增。1987-2007年间在美国大学获得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90%都没有回国,留在美国工作,这些学生是中国学生中最出类拔萃的。据英国统计: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学中15所是美国大学。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中,美国拥有33-34所,中国则一所没有 。

另外,过去20年里,中国公司把销售利润转用于研发的经费份额持续低于美国公司7倍。1995-2008年,中国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从占销售利润的59%下降为37%,中国公司拥有研发部的数量从60%下降为24% 。

在这场关于美国衰落与中国崛起的讨论中,美国学者也指出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出口创造了中国GDP的40%。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正受到收益递减规律的吞噬:1991-1995年,1亿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投资产出662万元的GDP、400个就业机会,但10年后,1亿元人民币仅产出286万元的GDP、170个就业机会 。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中国在变富之前先变老。中国的老龄化人口结构要求国家把社会资源中的相当部分转用于社会福利而非生产性投资.“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会影响美国霸权…反而会加强美国霸权…在老龄化问题上,别的国家比美国严重得多。”

四 结论

21世纪初的美国衰落论,其提出的重要背景是中国崛起。这场讨论尚在继续之中,但一些倾向性的结论已经初见端倪:虽然一些学者不乏惊人之语,浓墨重彩的渲染美国之衰落、中国之崛起,但是在综合国力方面,美国仍保持着众多优势,美国学界的主流观点倾向于认为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但其经济的基础是健康优秀的,美国遭遇的不是衰落,而是暂时的挫折。

参考文献

[1] Financial Times,Dec.26,2007

[2]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Global Trends 2025:A Transformed World,pp.29-30

[3] Kishore Mahbubani,The New Asian Hemisphere: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8,p.125

[4] Kishore Mahbubani,The New Asian Hemisphere: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p.235

[5] Arrind Subramanian,"The Inevitable Superpower:Why China's Dominance Is a Sure Thing?",Foreign Affairs,Vol.90,No.5(September/October 2011),pp.68-69

[6] Arrind Subramanian,"The Inevitable Superpower:Why China's Dominance Is a Sure Thing?",p.74

[7] Robert Gilpi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pp.347-348

[8] Jonathan Kirshner,Currency and Coerci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wer,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pp.117-119

篇5:关于美国旅游的作文:小旅客见闻

让我最难忘的是去军舰岛浮潜,我穿好浮潜装备,手里拿着一块面包,没想到,我刚把面包放水里,就招来一群小鱼,我下水游了一会,小鱼也跟来了,没想到引来了一条梭鱼,和一条发着蓝光,像条蛇一样的生物。我吓得赶紧开足马达,落荒而逃。

还让我难忘的是海上拖伞。我坐在一艘快艇上一个外国友人把我用安全带绑在拖伞上马上船加速了阻力,一下子把我带到空中一个外国友人说拜拜祝你好运!没想到外国友人竟会说中文,我很惊讶,这风吹的很舒服,我欣赏着岛上的美景,绿油油的一片,岛的形状真像一个军舰。正当我要感叹时没想到船突然减速,我一下子掉了下去。水快过头颈时般突然加速,又把我送上天空,一连几次差点心脏都要停止跳动,最后我终于安全到岸上。

这次美国游让我很开心,我有了一次小旅客见闻,更有了塞班岛的体验。

篇6:关于英语作文:美国人的绘画生活

关于英语作文:美国人的绘画生活

I see a show about painting.An exhibition at a private art gallery is a way of introducing a new artist to the public.The idea is to stage an event that will create interest in the artist and stimulate sales of his or her work.Exhibitions of painting , sculpture, and photography at public museums and galleries are different from private showings.The works exhibited at public museums are by established, well-known artists.Many exhibitions include works from the museum’s permanent collection—that is, works owned by the museum.[关于英语作文:美国人的绘画生活]相关文章:

篇7:关于写人的作文-把梦想带回美国

高三(5) 陈亚萍

经过长达17个月的马拉松式的竞争后,美国总统之职终于尘埃落定,美国人迎来了他们国家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打败劲敌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再以绝对优势战胜老将麦凯恩,草根出身的非裔美国人奥巴马,用他非凡的口才与坚韧的毅力向世人演绎了一个现实版的美国梦。在他身上,人们可以看到希望的伟大、梦想的力量,而这超越了种族和肤色。所以,我们应该体会到民权与梦想的力量。

1前,美国的全部黑人都没有投票权;60年前,不少的黑人被3K党人吊死在树上;40年前,还有黑人因在密西西比州争取投票权而被捕;前,民主党还不敢提名黑人杰克逊当副总统候选人。还有那为黑人谋求民主权利的林肯和马丁·路德·金被枪杀的血淋淋的历史。

但今天,历史被改写。看到公开表态支持奥巴马的美国报纸超过二百三十家,看到当他当选后,华盛顿陷入彻夜狂欢、芝加哥街头的车辆鸣声长响,我们应该感受到美国已渐渐走出了种族的界限,美国的民权建设又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一夜之间,美国又成了世界的领跑者。试想,我们何时才能看到一个阿尔及利亚人当法国总统,一个土耳其人当德国总理?

当选美国总统,奥巴马也需要凭借自身的努力。

一个非裔混血黑人,少年时曾酗酒甚至吸毒,但最终却考入了哈佛大学并拿下法学博士学位,此后从大学讲师到社会工作者,再步入政坛迅速蹿红,直至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

梦想照进现实,一切仿若童话。奥巴马的成功带给人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能跨越难关,实现抱负。

其实,我们许多人要比奥巴马幸福,因为他的童年可以这么的描述:生活在一个成员四散的家庭里,自10岁起无父无母,和外祖父母在印尼过着难以想象的苦日子。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让自己的梦想闪耀迷人的光彩。所以,每个人都应坚定自己的梦想,不懈地奋斗,那总有让梦想开花的一天。

也许,奥巴马留给人们的,不应该仅仅是“黑人与总统”的联想,而应更多的是“民权与梦想”的启迪吧。

篇8:关于美国会计准则导向演变的探讨

(一) 规则导向会计准则

美国在过去长达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采用的是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即制定规范具体的操作规则和标准, 并有详细的公告对不同的情况如何处理进行解释。因此, 规则导向下的会计准则体系具体且操作性强, 但却很繁冗。例如, 以SFAS98租赁会计和SFAS133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为例, 两者都是美国公认会计准则 (GAAP) 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都是针对实务中的具体问题而制定的, 规定了明确的界限, 试图考虑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所有情况, 这使得会计准则十分庞杂, 很多应用指南高达几百页。

具体分析之, 这也是当时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决定的, 一方面, 规则导向的具体规范使得企业等经济实体的交易更加明确化、稳定化;另一方面, 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强, 技术要求不高, 也符合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水平。然而, 这种模式也有一些缺陷:其一, 片面性和滞后性,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 过于具体的会计准则可能会不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也不能涵盖市场的方方面面。其二, 形式化严重, 很多企业通过一些方案巧妙地避开准则的约束, 使得财务报告流于形式。例如, 美国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 (SPE) 来隐瞒损失, 从而导致其在2001年10月的资产负债平衡表上呈现出高达6.18亿美元的缺口。

(二) 原则导向会计准则

美国在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后, 开始反思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弊端, 并积极寻求新的模式。例如, 一些学者提出会计准则的模式应当由“规则导向”转入“原则导向”, 这一学说的影响较大, 于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等开始评估采用“原则导向”的可行性。简单来说, 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一般只规定概括性的指导规则, 并不全面分析各种可能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方式。这是由于美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迅猛所决定的, 准则的制定不能很好地应付企业实务的发展, 因此, 传统“规则导向”的模式亟待改变。笔者认为, 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各有利弊, 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虽然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具有内容简单明了、适用范围广等一系列优势, 但适用仍然极具挑战性, 例如正是由于原则性的规定, 导致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难度加大, 因此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要提升, 另外, 对于配套制度设施、经济环境的要求也要提高, 如相关的法律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

(三) 目标导向会计准则

虽然在安然等事件后, FASB积极发布会计准则意见稿要求转向“原则导向”, 但SEC在2003年发布的报告中, 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即“目标导向”, 这一模式就是在制定会计准则时, 强调某项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 SEC认为以往的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因此, “目标导向”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融合。从经济背景的角度来看, 提出“目标导向”也是美国在经历财务丑闻和社会压力之后的一种谨慎选择。

二、美国会计准则导向演变的分析和总结

(一) 目标导向是必然发展方向

如上文所阐述的内容, 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因此, 结合两个优势的“目标导向”则应运而生, 并解决了美国历史上“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争论。简单来说, “目标导向”是在重申了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又强调了详细规则指南的重要性, 这样不仅可以克服规则基础过于繁冗复杂, 也适当避免了原则基础的单一片面, 因此, 这种会计准则模式是能够很好地适应美国的市场经济现状, 是必然发展的方向。

(二) 目标导向的特征

美国在进行一系列改革和转变措施之后, 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 从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内容上来看, 其包括准则所要实现的目标及相关重要会计原则的论述, 因此, 阐明会计目标是前提。一方面, 要发挥会计目标在宏观上的指导作用, 这是构建和谐统一概念框架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 要在具体的会计准则中贯彻会计目标, 这是实现“目标导向”的重要途径。

其二, 从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适用角度上来看, 其应当具备较广的适用范围, 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例外情况。首先, 目标导向规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例外事项的规定, 也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会计准则之间的冲突。其次, 目标导向会计规则可以具体说明相关规则适用的情形和交易的类型, 也相当有操作性。

其三, 从会计概念框架的角度看, 目标导向准则保持有一贯性。一方面, 目标导向以会计概念框架为基础来制定相关准则, 形成了适用范围广、内容条理清晰的框架, 并成为会计准则的基础, 两者保持着一致性;另一方面, 目标导向下根据会计概念框架来制定准则, 也保持了一贯的信息真实性和公正性。

(三) 面临的挑战

虽然目标导向会计准则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但仍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注意会计准则机构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以往美国有多个机构都有权发布会计准则或者指南, 例如FASB、美国注册会计协会 (AICPA) 等, 一方面, 这造成美国国内的会计规则体系庞杂, 数量繁多;另一方面, 各个机构发布会计规则的立场不同, 也容易导致规则冲突等问题, 因此, 权威性也不高。在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下, 应当集中准则、指南的制定权和解释权, 笔者认为FASB应当成为唯一且权威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其次, 注意GAAP的层级, 关键在于如何在“会计目标”的前提下确定规则的数量及详细度, 这不仅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程度, 同时也关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诚信度。若会计准则过于详尽, 则可能又会重蹈当年安然等事件的覆辙;若会计准则过于简陋, 则会给企业会计人员带来较大的专业判断压力, 更坏的结果是利用职业判断进行非法会计操纵。因此, 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至关重要。笔者认为, 在目标导向下会计准则应当首先明确具体规则所适用的类型, 其次应当有适当的规制细节, 以免出现不法行为。

三、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启示

(一) 正视国情, 科学设置符合国情会计准则体系

在分析了上述美国市场经济环境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反观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 就必须正确对待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 科学合理地设置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体系。首先,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法制环境尚不健全, 规范实体经济的法律法规都亟待修改完善, 监管机构职能混乱、效率低下;同时, 公司内部治理不足, 会计专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这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选择“规则导向”, 制定详细的规则从而使企业经济活动和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有章可循。其次, 在现阶段会计准则体系下, 应当进一步完善。一方面, 要把握准则的详细程度, 避免过于繁冗。既要满足目前我国会计环境的要求, 也要保证会计准则的执行效率和会计信息的真实诚信;另一方面, 则要严格解释会计准则, 对于专业的会计概念、计量的标准和程序、方法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以便在实践中能更好地运用。

(二) 放眼国际, 注意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

目前我国会计环境还有一定不足, 但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因此, 会计准则的制定要符合经济形势的变化, 尽量避免准则滞后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 我国在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时要根据经济发展来作出相应的修订, 另一方面, 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准则, 但这应当在考虑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前提下来采用。

现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活动越来越频繁, 作为WTO组织的一员, 我国在制定会计规则时也要注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性。以上文讨论的“目标导向”下的会计准则为例, 也是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选择, 因此, 就要在认准我国会计目标的前提下, 逐步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结语

综上所述, 美国会计准则导向基本上由“规则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 这是必然的趋势, 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给美国资本市场注入了一些活力, 但每种会计准则导向都有弊端的存在。因此, 对于我国会计制度建设而言, 就必须正视国情, 在改善市场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前提下, 推动会计准则的科学化和国际化。

摘要:会计准则是企业实体进行会计工作要遵循的基本操作规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 会计准则导向也有所演变。本文以美国会计准则导向的变化历程为主要阐述点, 并着重分析了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特征及存在的挑战, 以期为中国会计准则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美国会计准则导向,演变,目标导向

参考文献

篇9:关于美国国债的推理

“要做出一连串的推论并不困难,如果在这么做之后,一个人把中间的一堆推论略去,然后只告诉别人开始与结论,就可以得到惊人的、也可能是虚夸的效果”。福尔摩斯向目瞪口呆的华生解释道,就在几秒钟前,贝克街的名侦探仅仅根据华生手指上残留的滑石粉就推理出医生已然放弃投资南非股票的秘密(其中推理见《福尔摩斯归来记之小舞人》)。

如果把次贷危机看做开始,“远离美国国债”的结论着实引人瞩目。最近,某媒体开展了“2009年经济学家调研”,接受调查的一线经济学家中有71.4%的人认为“不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其实,越是从推理过程中辨证反思美国国债问题,下结论就越是困难起来,因为庖丁解牛之后,多重因素的反复角力反而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该不该买美国国债?”答案取决于三大要素:美国国债本身的投资价值、美元汇率及战略考量。战略考量是最难量化分析的,但有很多人把这一政治经济学范畴的要素作为得出“不继续购买”的重要依据,在美国救助政策ARRA沾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些许色彩之后,其他经济体采取减少对美融资,并让美国感受到以邻为壑的“金德尔伯格螺旋”的威胁,可能有助于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得寸进尺。但值得指出的是,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之时,需考虑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否“可置信”,从美国经济结构看,贸易重要性远不及消费和投资,在启动和刺激内需离不开外部资金支持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会否将贸易利益置于前列大有疑问。因此,是否需要对“不可置信”的保护主义威胁采取切实行动,或是采取何种程度的应对,值得辩证深思。

“该不该购买”的另一要素是美元汇率。目前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是,长期内美元会贬值,但这很可能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从美元均衡汇率的测算结果看,美元贬值进而向长期均衡的回归势在必然,关键问题并不是美元会不会贬值,而是何时贬值。这个拐点的形成与全球经济周期分化、金融危机演变和市场心理波动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息息相关,2009年3月初,美元指数依旧较年初上升了2.95%,也许,美元的韧性及其路径依赖会超出预期,回忆一下“在长期中我们已经死了”的凯恩斯警句,美国国债的汇率要素可能值得进一步辩证深思。

从分析该要素出发,“该不该买”的规范问题可以还原成“值不值得买”的实证问题。美国国债值不值得买?这涉及到美国国债的风险评估,美国国债的风险大致有三类:一是发行风险,表现为财政支出过多依赖国债发行导致国债依存度超过警戒线;发行总量超过市场潜在吸纳能力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收益率上升,进而使中长期利率曲线出现不合时宜的陡峭化;或是发行的吸纳方式存在隐患,例如美联储吸纳国债发行将导致通胀预期形成;二是存量风险,表现为国债存量负担超出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或是市场预期的“极限”,进而导致国债信心的突然下降;三是偿付风险,表现为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超出政府预期水平,或是对政府施行刺激性政策形成掣肘;或是国债余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超过微观主体财富积累的对应承受极限。辩证地看,最新信息对美国国债风险的影响可能好坏参半,例如,奥巴马政府2009和2010财年高达1.752万亿和1.171万亿美元的赤字可能将加大发行风险和存量风险,但2013财年将赤字GDP占比降至3%的承诺又相应弱化了赤字长期化问题,而近来美国储蓄率的上升则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偿付风险。

篇10:关于美国的作文

christm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the western world. it falls on december 25th. when my mother and i stayed in america, we were invited by one of my mother‘s friends to have christmas with an american family. we bought some presents for our american friends on our way to their house.

they had prepared different kinds of gifts for their family and guests when we got to their house, such as christmas candles, cakes, cards, little toys, biscuits and so on. a christmas tree was placed in the comer of the brilliant hall. how beautiful it was! we were impressed by these. we had a big meal. after dinner, they told us some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christmas. we learned that christma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god. we went to bed at midnight. though we knew the santa claus was not true, we were still waiting for the santa claus with white beard to bring us presents.and we received many beautiful presents the next morning.

this christmas was really unforgettable. not only did i have a good time, but also i knew something about foreign culture.

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我和妈妈在美国的时候,曾应妈妈的一位朋友邀请,去一个美国家庭过圣诞节。在去他家的途中,我们为美国朋友买了一些礼物。

我们到时,他们已为家人及客人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礼物,有圣诞蜡烛、蛋糕、卡片、小玩具和饼干等。圣诞树放在灯火通明的客厅的一角,实在是太荚了。这一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吃了一顿大餐。饭后,他们给我们讲了一些圣诞节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圣诞节与上帝有关。我们午夜时分才上床睡觉。尽管我们知道圣诞老人不是真的,但还是等待着白胡子的圣诞老人为我们送来礼物。第二天早晨我们收到了许多漂亮的礼物。

上一篇:让生命教育充满课堂下一篇:写感恩母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