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实例剖析

2024-05-05

物联网应用实例剖析(通用6篇)

篇1:物联网应用实例剖析

物联网应用实例--油水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

油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通过网络远程采集油井的功图、压力、温度、电流、功率、扭矩等数据,实现油井生产工况实时诊断;远程实时产液量计量;用电消耗计量及能耗分析;应用扭矩法、电能法、功率曲线法等计算和调节抽油机平衡;基于诊断基础上的油井工作参数优化设计;基于诊断、优化设计结果的专家解决方案发布;基于油井工况诊断和工艺参数设计结果,远程实时实现对油井的“大闭环”智能控制,如图1所示。注水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通过网络远程采集注水井的压力、流量等数据,根据注水井配水要求,进行当前流量和配注量的比对,利用PID算法自动调节阀门开度。同时将即时流量数据和累计流量数据以及各种压力数据,传送到RTU,利用CDMAGPRS网络将数据传回到油田企业内部网计算服务器。工况分析优化服务器将现场监控终端采集的数据进行超限报警、注水量计算、报表、曲线、图示等数据统计;工况分析;参数优化设计等。Web发布系统根据系统设定的权限和管理范围,对管理的水井进行定制查询和统计、展示等。该系统使得注水设备具有物联网的“计算、网络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五大功能。

自2005年开始,大港油田通过试验、示范、全面推广,截至2009年底共实施2000多口油水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实现了油水井生产实时采集、实时计算、实时诊断、实时优化、实时发布、实时控制,有力地推动了油田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2007年被确立为“港西模式”。“港西模式”为石油物联网新项目的建设提供样板。“港西模式”的核心技术是一套基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油气田开发专业技术,以提高油田数字化水平、油井产量、系统效率、简化地面流程为目的,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生产动态预测、工程分析、远程计量、油井故障诊断、系统效率及损耗构成、优化设计、措施方案发布、智能控制等于一体的专家系统。该技术符合物联网的定义,广义上讲,就是一个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了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的可控可信可扩展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它通过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相互影响的反馈循环实现深度融合和实时交互来增加或扩展新的功能,以安全、可靠、高效和实时的方式监测或者控制一个物理实体。

大港油田港西油田简化模式,让计量站、配水间和传统的三级布站模式退出历史舞台,摆脱“地面工艺调整围着已建场站转”的思想束缚,形成以满足油藏开发需要为标准的地面工程建设新理念,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与油气田地面集输系统成功对接,属于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开辟了油气生产的新途径。“港西模式”对于创建节约型企业,实现老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篇2:物联网应用实例剖析

案例

(一)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规模走私的暗流,发生多起轰动全国的诸如“厦门远华走私大案”、“湛江走私案”等恶性走私案件,海关总署面临着巨大的反走私压力。其间,海关总署虽然已全面推广了H883通关信息工程,将全国海关通关工作纳入了计算机管理,但对集装箱货物的实体监控尚存在漏洞。面对严峻的反走私形势,1998年海关总署推出了“现代海关制度改革”,并将建设海关“物流监控工程”作为重要举措进行部署。

物流监控工程的基本内涵是:以海关通关系统为依托,采用先进的监控检查技术、集成多种技术和平台、多平台联网整合的综合应用系统工程,对进出境运输工具和货物在海关监管的时间、空间内的进出、装卸、存放、移动和处理,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的。其特点一是以集装箱、车辆为监控对象的全程监控;其二是架构在海关专网及本行业信息平台上;其三所采用的多项检查与监控举措也是源于传感网技术的基础上。其中,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是物流监控工程的关键环节。

1、物流监控工程就是物联网

众所周知物联网就是传感网。十年前,公司以传感网的理念与技术优势,参与了海关物流监控工程建设(传感网建设)。近年来,在“智慧地球”、“无线宽带网”的声浪中出现的“物联网”,实际就是传感网在互联网进入3G(4G)时代的一个新概念。而从上述海关物流监控工程与传感网的内涵及架构来看,“海关物流监控工程”就是海关行业依托海关专网,以集装箱及车辆为监控对象的一种区域性物联网(也是物联网初级阶段)。这也是以物联网的概念对“海关物流监控工程”的诠释。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看了本公司的“海关物流监控工程”演示汇报后,一语破的,“这就是物联网!”。

由于海关是国家执法部门,其监控信息保密性高,因此海关在其专网上构建物联网,不仅是物联网初期阶段的应用,而且未来大规模在互联网上运行时,这种局域性物联网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海关行业的特点所致。

2、海关物联网的建设

海关物联网建设的起步基点是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的构建,它是由传感器组群——海关专网——信息处理平台三部分组成,也叫做“智能卡口”。以它为核心结点,可以将船舶管理——堆场管理——转关——远程监控中心——H986联网等环节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集装箱车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的。

其后,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保税物流港等)的监管需要,除继续采用了“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外,还在围网监控方面采用了红外报警(光电传感)及视频监控等手段。在特殊监管区的转关、直通关环节,又采用了电子关锁(RFID)及GPS(无线定位)等手段,实现了区港联动,区区联网,使特殊监管区的监管工作步入了更严密、更高效的智能化管理阶段。

近几年海关为整合海港、空港、邮局以及特殊监管区等各监管场所的多个监管平台,开始建设关区统一平台工程,使直属海关逐步实现关区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全关区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标,以推动海关物联网向更高更广的方向拓展。公司积极与海关配合,十年来完成了海关物联网建设工程150项,参与了数千个海关通道建设。在42个出口加工区、29个保税物流园(中心)、6个保税物流港、5个保税区及综合区完成了局域性物联网建设。目前已建成的全国海关物联网(局域性)覆盖了全国24个省区的39个直属海关(除拉萨等几个地处边远且业务量小的海关外)。海关的物联网建设可谓十年磨一剑,无论从海关物联网建设的深度、广度,还是从取得的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来看,海关物联网建设都居于全国各行业物联网建设的前列。

3、海关物联网建设中的技术创新

公司在海关物联网建设中,与各地海关密切合作,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在研发技术及应用拓展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

发挥企业优势,创建第一个“电子眼”工程

1999年,公司与南京海关合作,在南京建成全国海关第一个以图像识别技术为主打的集装箱自动检验卡口,被媒体誉为海关打击走私的火眼金睛——“电子眼”。该项目采用摄像头及图像识别技术,将采集的集装箱箱号及车号与卡口处理系统的报关数据进行核碰、比对,自动发出“查验”或“放行”指令,严密了监管,提高了通关效率,在全国海关物联网建设中起到了先导性、示范性作用。

2000年9月,海关总署为全面铺开全国海关的物流监控工程,在大连海关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国各海关推介一种新的海运全过程全方位的物流监控模式。公司凭借图像识别及RFID应用技术的优势,承接了此项高难度的全国海关示范工程。并与大连海关密切合作,经过短短四个月便完成了涵盖集装箱监管六个主要环节(船舶管理——堆场管理——自动检验卡口——转关——H986联网检查——远程监控中心)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的物流监控工程。这是一种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新模式,对海关打击走私,确保国家关税征收起到了可靠的保障作用。

此项目是海关建设以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为核心的更大规模的传感网应用,也是物联网成功建设的一个范例。

2004年,南京海关根据本关区(江苏省)业务现场分散,监管业务种类多的特点,与本公司合作实施南京关区场站联网及关区统一平台建设。由此,整合了不同时期建设的诸多小业务平台,理顺互联配合关系,强化了南京关区整体监控力度,实现了全关区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标。这是一个覆盖全关区较大规模的物联网(局域性)的建设工程,也是对各业务现场的物联网(局域性)子网的整合与创新,对全国海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4、RFID基础件研发及技术创新

电子锁(封)是搭建物联网的关键基础件。公司从2000年就致力于海关物流监控工程关键件电子关锁(封)的研发,迄今已研发出电子关锁(封)系列产品。由于其不使用电池、距离远、方向性强、保密及防伪性能好,受到海关用户的好评,先后在南京海关及厦门海关等现场使用,效果良好。该产品为海关集装箱运输途中严密监管提供了十分可靠、有效的手段。另外,公司系列产品(915无源)不仅可以满足海关的高防伪性及高可靠性的要求,还便于在不久的将来与智能集装箱接轨(目前中集公司正在开发的智能集装箱就是采用915无源RFID电子标签,近年台湾高雄港电子关封也用915无源RFID),能适应物联网的跨国界发展需要。公司研发的超高频915无源RFID读写器及电子关锁(封),是物联网建设重要的基础件及中间件,以上项目的创新研发也为我们今后的物联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海关物流监控的实践中,公司与海关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公司在图像识别及RFID应用技术方面的优势,深入研究并把握海关监管业务流程的行业特点;采用图像识别与RFID综合应用、数据捆绑联网等创新举措,将箱号识别率提高到99%以上,其综合应用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由此,公司科技得到了政府的信任与褒奖。2 0 0 6年海关总署将“全国海关卡口设备总集成商”的重任交给公司,多次被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称号,今年温总理亲自到公司视察也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我们的信任、鼓励与期望。公司在海关物联网建设上取得的成绩,这首先得益于总署领导高瞻远瞩,于本世纪初就英明决策启动物流监控工程(海关物流网建设),给了我们得以发挥公司技术特长的空间;另外,也得益于总署监管司、加贸司、科技司的领导多年来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与帮助;还得益于各地海关同志与我们的紧密合作。目前,全球物联网大规模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海关物联网建设方兴未艾,我们将竭心励胆继续拼搏为物联网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案例

(二)1、系统概述

车辆管理,是利用RFID技术对所属辖区内所有车辆进行智能且有效的管理。由于使用机器进行识别,提高了识别率,以免发生漏查、错查现象,大大减少了由于识别不清而出现的各类纠纷,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加强交警部门的管理力度。对城市出租车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保障国家、人民的利益。

现代社会,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不可少交通工具之一,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但是,路面上来往的车辆往往参差不齐,假牌车、套牌车、走私车、肇事车、违章车、黑车、报废车等等,这些无疑是给路面交通埋下重大隐患,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乱闯禁区、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尤以各种“黑车“最为突出;对从事客运的“黑车”来说,由于成本低廉,车主通常都会以较低的价格与正规营运车辆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客运市场和营运秩序。然而,这些车往往都经过改装修饰,这种情况下,交通警官仅用肉眼有时候很难把它们辨别出来,要辨认出来,往往都得靠交警近距离的人工停车审查管理,这无疑给交警增加了劳动强度,同时也给合法车辆停车稽查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利用科技的手段,对此实行管理,使交警能够迅速准确判别车子是否是合法车,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提高社会治安,减少车辆抢劫偷窃案件,减少人民财产损失,或者在发生此类案件时,可以提高破案率。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RFID车辆远距离识别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车场车站、停车场以及集装车辆中,应用之后明显提高车辆的管理效率,提供了智能化车辆管理。RFID识别系统对车辆进出全自动化数据采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树立全新的城市车辆管理的形象,预防了人工操作的漏洞,有利于资料存档,保证车辆信息的安全与可靠,二方面大大地促进了城市及政府企业的自动化建设步伐。

北京科技技术的出现将为远距离信号识别、数据传输领域的运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现代化车辆管理提供最优秀的解决方案。

综述,我们就是要解决常规条件下“停车稽查”的问题,实现“不停车稽查通关”。

3、系统简介

本系统充分利用了科技技术。作为专业致力于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高科技公司,我们在综合了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实际运用后推出了“CY-RFID”,采用了当今先进的0.18uM的芯片技术,使 RFID的性能得到了本质的改进,开创了远距离识别技术的新纪元,它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抗干扰、超底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难题,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对于在人、车、物的远距离识别、定位、跟踪、数据传输等方面的运用提供了非常先进和有效的技术保障。(1)、系统功能介绍

该系统适用于对车辆不良现象的考查,如稽查假、套牌车辆,稽查违章、肇事逃逸车辆,稽查其他各类型的违法车辆,其它扩展功能等。

在合法车辆的内部挡风玻璃后安装一个录有该车车辆信息和车主信息的有源远距离识别卡,管理平台和数据服务器适时将相应信息下传至各稽查系统(手持机PDA远距离读卡器);在所有合法车辆均安装了远距离识别卡的前提下,手持稽查系统定向接收到电子信息并显示出相应的车辆信息,执法人员将车辆的物理特征与显示的车辆信息进行比对,不相符者或接收不到电子信息者为假、套牌车辆;车载稽查系统或固定稽查系统通过图象识别系统和电子信息接收系统对指定车辆的物理特征和电子信息进行自动比对,信息不一致或系统只接收到图象信息者为假、套牌车辆,系统将立即语音和数显报警,执法人员可及时实施拦截检查或通知下一路口执法人员实施拦截检查。A)稽查盗抢、走私车辆

将被盗抢车辆的车牌号码等信息通过管理平台,录入稽查系统,并加入到黑名单,如果被盗抢的车辆沿用原来的车牌号码,当驶入稽查范围时,系统能即时监测到并报警;如果不用原来的车牌号码,则将被视为假、套牌车被识别并拦截,进一步核对车辆特征后可确定是否为盗抢车辆。对于走私车,由于无法获得合法牌照,只能是假、套牌车,同样会被及时查获。B)稽查违章、肇事逃逸车辆

将违章、肇事逃逸车辆的车牌号码及违规记录等信息通过管理平台,录入稽查系统,并加入到黑名单,当这种车辆驶入稽查范围时,系统能即时监测到,并提示该车辆特征及违章、肇事逃逸等情况,执法人员可即时进行拦截。C)稽查其他类型的违法车辆

系统还可将报废车辆、未年检车辆、欠费欠税车辆等问题车辆的车辆和车主信息录入管理平台,并加入到黑名单,当这些问题车辆驶入稽查范围时,系统能即时监测到,并提示该车辆特征及其违规情况,执法人员可即时进行拦截执法。D)其它扩展功能

系统提供了多种功能接口,可以很方便地增加交通管理和公共安全需要的功能,例如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小区及停车场出入管理、车辆驾驶员身份判定等;再结合GPRS技术,可实现远程车辆状态监控、被盗车辆远程熄火、车辆违章自动告知等功能。(2)、工作原理

车辆识别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是车辆的自动识别和自动判别。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AVI),包括车载射频标签,固定基站AVI、手持基站AVI系统。这里我们介绍手持的方法,原理如下:

在一些应用中,如公安刑侦、路政稽查、重要会议安全保卫,需要配备手持的AVI系统,随时开动并停靠在指定的路旁,对过往车辆进行突击检查和识别。手持AVI系统通过GPRS方式,与系统控制中心保持通信联系或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如果需要报告手持AVI系统的位置,只需要通过GPRS,向指挥中心传输移动站的地理位置。在某些应用场合,还可以使用简式移动稽查设备(ML-M4000P PDA手持读卡器)。稽查人员可以在某些狭隘地带使用PDA读卡器检查过往车辆。PDA阅读器事先下载了车辆信息,一旦读取到不合法信息,则立即报警。(3)、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由远距离2.4G防拆卸有源电子标签,手持PDA读卡器和后台管理软件三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是一种有源电子射频卡,功率约为1/1000瓦,超低功耗,其内存可作到存储包括车辆型号、车牌照号、车主的相关资料等各种信息,是一个完善的汽车身份卡和信用卡。手持PDA能够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取操作,同时通过GPRS与信息管理中心联系,进行信息实时显示。

后台管理软件为专门面向车辆识别管理而设计的。(4)、系统特点 ①基本特点

1、防伪 每张RFID标签都有全球唯一ID号码,而且是不可修改的,因此RFID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防伪性能。RFID标签中,除了ID号外,还有一部分DATA区,若有需要是可以写入一些数据信息的。可以把车辆号牌和车证信息加密写入到这个区域,从这一点上说也具有很高的防伪特点。通过读写器对过往车辆的检查,拥有假证或不合法车辆是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

2、防借用由于车辆号牌信息可以加密写入到标签中,以及调用系统数据库内的信息资料,可以辨别出某一车辆是否有权使用这张车证(即电子标签),从而可以防止车证借用的现象。

3、防盗用 如果某车证不慎遗失,我们不仅仅可以通过上述手段从车证号码和车证的统一性上判别某车辆是否有权使用该车证。还可以通过失主挂失的方法使该车证失效,一旦某车辆使用挂失车证试图出入时,就可以被识别出来。

4、防拆卸 每个电子标签都附带有防拆卸功能,安装好以后,一旦进行拆卸,电子标签将无法工作,从而避免了电子标签被拆卸后重复使用或它用,确保了电子标签与被识别车辆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起到电子标签真正的标记作用。②卓越性能

1、远距离:阅读距离10米以内轻松实现。由于车辆识别的实际要求,读卡距离不宜过长。本方案无须人工靠近刷卡或要在指定区域内通过才能识别,实现全自动识别,可以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司机必须摇窗靠近阅读器才能刷卡等问题。先进的防碰撞技术,支持多标签识别。

2、运行稳定:有源卡阅读距离稳定,不易受周边环境影响。而且,有源卡可以有效突破汽车防爆金属网的屏蔽作用,顺利与阅读器交换数据。使用频道隔离技术,多个设备互不干扰

3、支持高速度移动读取:标识卡的移动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

4、高可靠性:环境温度-40℃-85℃内能完全正常运行(MTBF≥70000小时),尤其是在北方低温和南方高温状态下更显优势,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5、加密计算与认证,确保数据安全,防止链路窃听与数据破解;

6、高抗干扰和防雷设计:对现场各种干扰源无特殊要求,满足工业环境要求,安装方便简单。

7、全球开放的ISM微波频段,无须申请和付费。

8、超低功耗:使用寿命长,平均成本低,并且对人体安全、更健康,无辐射损害。可配置微波模块工作方式,发射功率可调;

9、多识别性:可以同时识别200个以上标示 ③操作简单方便

1、软件全中文菜单,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

2、无线监测一体化结构设计,安装方便快捷

3、有源识别卡内置可更换锂电池,寿命超长,超低功耗,无须外接电源,无须充电;

5、系统技术指标

系统容量 总站1处,基站/移动稽查站数(PDA读卡器)视需求而定

远距离2.4G有源标签电池寿命 电池寿命不小于5年(电池为可更换锂电池)

数据传输方式 GPRS/GSM 识别距离 0-80M 工作温度-30℃到+65℃

(三)、主要设备介绍

1、手持机PDA图片及性能 并发识别能力 大于200张识别卡

工作频率 2.4GHz-2.45GHZ 识别距离 2-80M

通讯接口 GPRS,与信息管理中心通信

PDA 硬件配置表 规格 说明

操作系统 Wince 4.2 Wince 5.0 系统速度 ARM9 206MHz

尺寸大小 长*宽*高 112*69*16(mm)

自定义键 提供7 个用户可以自定义的按键

显示屏 3.5 寸TFT 低温多晶硅 240*320 高档QVGA 显示屏

常规接口 USB 从口,232/485 接口、TTL 串口、红外接口。

USB 主口 唯一具备USB 主口PDA,可接U 盘、802.11、键盘、鼠标等从设备。

音频接口 3.5 毫米立体声耳机插座,内置喇叭和MIC。

存储装置 64M SDRAM,64M Nandflash,标准SD 卡接口,可扩展

大容量的FLASH 数据存储区。

无线模块 可扩展802.11b/g、GPRS 模块、433MHz FSK 模块、篮牙、ZIGBEE 模块

GPS 模块 采用SIRF III 芯片组,直接挂接灵图正版软件进行汽车导航

电池容量 双后盖设计,提供两套供电方案,可选配1500mA.H 和

3800mA.H 容量电池 触摸笔 自带1支

2、远距离2.4G防拆卸有源电子标签卡图片及性能 工作电压 DC3v

工作电流 发送时的工作电流:≤10mA;

待机时的工作电流:≤0.05mA;

工作频率 2.4GHz-2.45GHz 发射功率-70dbm-0dbm;

电池 内置CR2450钮扣型锂电池,电池寿命不小于5年

电池可更换

尺寸 58×32×14(8)mm /49×28.6×8.6mm

案例

(三)当公交车辆行驶至路口处,绿灯要变红灯的时候,若智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会适当延长绿灯时间,让车辆顺利通过;而当路口为红灯时,智能系统会适度缩短红灯时间,减少公交车在路口的等候时间;从而部分解决并改善了由于城市交通拥挤的而引发的系列公交问题。快速公交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城市公交管理,提高了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当公交车辆行驶至路口处,绿灯要变红灯的时候,若智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会适当延长绿灯时间,让车辆顺利通过;而当路口为红灯时,智能系统会适度缩短红灯时间,减少公交车在路口的等候时间;从而部分解决并改善了由于城市交通拥挤的而引发的系列公交问题。

自主开发的远距离 rfid 读卡器设备能有效地帮助智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本系统技术含量高,通过对远距离移动车辆的自动识别和非接触性信息采集处理,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并且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公交信号优先的目的。

在离路口 100-200 米处安装好调节信号灯的读卡器(rfid reader)。当公交车接近路口时,车头的有源射频卡(tag)和装在路边的读卡器呼应,读卡器信号与交通指挥中心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联结,路口的信号灯就会变化:让专用道方向的绿灯延长,或红灯缩短。

以下是系统的物理结构与组成:

rfid 读卡器

由信息采集、处理、信息传输、隔爆电源、嵌入式软件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对车辆识别编码输出信号的实时采集、处理、并负责与相邻的基站或终端设备的双向通讯等。

rfid 射频卡

由嵌入式处理器及其软件、卡内发射和接收天线、收发电路和高能电池组成。

作用:特殊编号预存储于微控制器中,并间断发射唯一的加密识别码无线电信号。卡内高能电池为标识卡正常工作提供能量,卡内电池可更换。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目前美国采用 transyt 系统,英国采用 scoot 系统,澳大利亚采用 scats 系统来实现这种控制。

标签:

foreid_tam_6101 迷你式有源卡; foreid_tam_6102 2.4g/13.56m双频卡 ;

读写器: foreid_ram_6110 有源rfid读写器;

控制器: foreid-c6000 有源rfid控制器

案例

(四)与指挥中心的结合

物联网在指挥中心已得到很好的应用,网连网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窗帘、灯光、摄像头、DVD、电视机、电视机顶盒、电视电话会议;也可以调度马路上的摄像头图像到指挥中心,同时也可以控制摄像头的转动。网连网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3G网络进行控制,可以多个指挥中心分级控制,也可以连网控制。还可以显示机房温度湿度,可以远程控制需要控制的各种设备开关电源。

比如智能化会议签到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篇3:物联网构建村镇小LNG实例

关键词:物连网,村镇小LNG,天然气

随着我国天然气应用的逐渐增多, LNG与管网分离必将成为趋势。撬装化LNG供气是针对城镇独立居民小区, 中小型工业用户的勇气需求开发的, 该系统将工艺设备、阀门、电传仪表、现场仪表、远程控制单元、无线发射装置集成安装在1个或2个撬体上, 中间或采用航空插头连接电缆, 使得运输方便, 管理维护便捷, 运行经济安全。如图 (1) :

1 实现方法

由于管网分散于城市各个位置, 利用GPRS或CDMA实现通信, 只要有移动电话网络的地方, 就可以实现远程监控, 经实际测试具有极好的电气性能。采用专用微型控制器对现场各种信号进行采集:如温度、压力等模拟信号, 如阀位状态、开关状态等开关信号, 如流量输出脉冲等脉冲信号, 并可以对一些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本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由于所选设备工作温度范围宽, 适合于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城市。采用了EMC (电磁兼容性 (EMC相关指标达到IEC III级以上) ) 性能高的器件, 基本上实现了零故障率和零维护, 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有效的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

2 可以选择的3G网络

用户可以根据现场不同的网络信号强度, 选择不同的运营商, 现有的有三种可选:中国电信的CDMA2000, 中国联通的WCDMA, 中国移动的TD-SCDMA。各移动通讯公司都提供了这一附加服务。如图 (2) :

3 可以实现的功能

系统工程实时采集现场每个村镇LNG的运行数据信息, 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存储, 操作员通过本地人机交互界面监视各个村镇LNG的状态。LNG数据采集:通过专用控制器实时采集现场各个加气站的实时运行状态、加气站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数据。

⑴控制功能:通过触摸屏, 对村镇LNG进行控制。

⑵数据存储:系统需要对采集到的村镇LNG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 并保存至本地数据库中,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的备份。

⑶查询统计:根据操作员设定的条件 (时间、编号) , 从本地数据库中检索出符合查询条件的结果集, 通过数据库访问浏览器呈现给用户。

⑷报警功能:对村镇LNG等关键信息进行报警。

⑸安全管理功能:通过对系统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不同权限的设计, 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

4 完成效果

软件环境:Windows7/三维力控7.0/博思特T910S专用控制器/北京忆唐无线发射器

移动运营商:中移动TD-SCDMA

实验室实现1中心站-2分布站分别位于北京和天津, 实现了数据的上述控制功能, 中心机显示操作界面如下:

5 小结

村镇LNG的在线监控系统实时采集现场每台村镇LNG的运行数据信息, 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存储, 及时预警故障状态, 这个运营平台提供了新式的物联网结构, 符合最新无线互联思路, 可以深化扩展为云终端。

参考文献

[1]顾安忠.《液化天然气技术手册》.

篇4:物联网应用实例剖析

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早期应用主要体现于大型活动交通管理和安保中[3][4]。北京奥运会期间利用GPS、地磁线圈等传感器,实现了奥运路线交通流信息实时监测和预警,并通过可变交通信息标志(VMS)、公交优先信号智能判别等手段大大改善了奥运场馆周边交通[5]。在上海世博会上,智能安全防护设备也得到了成功应用。这套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有效解决了无人值守的问题[6]。

北京市西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政务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文化中心,在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精品化”发展理念,把西城区建设成为做好“四个服务”示范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示范区和社会和谐示范区的进程中,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下简称“西城指挥中心”)从本区位特点出发,以“四位一体”城市运行管理指挥平台为依托,以传感器、无线通讯、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支撑,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自主监测和预警结合的方式,构建城市运行基本数据采集物联网监测网络,实现了对早餐车、报刊亭、户外大型广告等城市部件监管、降雨量等信息的监测和预警;结合实景技术实现了城市部件、城管案件的直观可视化管理。通过构建及不断完善西城区城市运行物联网监测应用体系,有效提升了西城区运行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科学应对能力,保障了西城区城市运行工作安全高效。

一、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物联网监测平台总体架构

监测平台采用五层体系结构,包括物联网传感层、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逻辑层和服务对象层(总体架构见图1)。

物联网传感层是本项目的最底层,包含各类传感器,如雨量传感器、积水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等,为系统提供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层是指项目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基础软件和网络通信部分。数据资源层是指系统运行所有所需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传感器监测数据(实时获取的监测数据)、业务数据、决策支持数据、政策法规和其他数据。业务逻辑层对应所有的城市运行管理的物联网监测应用,也是本监测平台的核心。其中,物联网监测数据中心负责接收、共享、交换数据;之上为各业务应用(如大型户外广告监测预警、雨量积水监测预警等);这些应用通过统一访问门户提供不同的访问内容和功能。服务对象层则指分别针对指挥中心、市政市容委、防汛办等政府部门乃至领导、巡查员、公众提供不同的监测信息和服务。平台同时也与西城区原有城市运行管理指挥平台对接,并通过西城区物联网接入支撑共享管理系统与西城区物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和数据共享。

二、典型既有物联网应用实例

1.基于二维码的早餐车监管

针对目前无证早餐车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但由于其流动性造成监管困难的实际情况,西城指挥中心与西城区商务委、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协同,利用二维码、无线通信技术,在将包含着基本信息和监管与服务网址的二维码粘贴的方式对合法早餐车二维码标签化基础上,建立相应监管与服务系统。

目前,应用此方式已对辖区内正规早餐车张贴二维码铭牌,将早餐车网点编号、经营地址、员工姓名、是否审批等信息入库并编入二维码图片,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定期进行巡视检查,通过“城管通”手机扫码获取商家的详细信息。监督员如发现非法早餐车以及合法早餐车超时经营、移动位置等违规现象,可第一时间上报,实现了早餐车监管的常态化、智能化、实时化。

2.基于传感器的雨情监测和预警

针对西城区老旧平房多且受降雨影响大,而市气象局在西城区监测点数量较少的现状,西城指挥中心利用传感器技术建立自主的雨情监测网络,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降雨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城市防汛监测与预警平台,实现实时降雨量信息的浏览,历史降雨量信息查询统计,在雨量达到一定级别(例如中雨以上)后,结合气象部门预报信息,通过短信平台自动向相关人员发送雨情预警信息,为城市防汛及应急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降雨量信息支持。

该雨情监测网络由34个监测点组成,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监测点,实现了西城区50平方公里15个街道的全面覆盖。这种通过自建监测网络实现降雨量监控,一改传统地使用气象部门提供数据进行监测的局面,监测的针对性、准确性大大提高。

3.基于传感器的大型户外广告监测和预警

西城区作为北京内城老区,街区密集、商业发达,大型户外广告数量多,且在大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针对传统监管方式难以及时获取其倾倒等事件状态的实际情况,西城指挥中心通过在大型户外广告上安装倾角传感器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大型户外广告状态的实时获取、运行监测与管理,解决人工监管不及时的问题。目前,已布设了3个试验监测点,并完成了监测预警系统测试上线运行。

4.基于实景技术的城市部件、城管案件管理

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经过近8年时间的稳定运行,积累了数以百万计的城管案件,也在历次普查后不断丰富、完善,积累了6大类100余小类城市部件信息。但目前对于这些城市部件及城管案件的管理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部件信息数据快速更新困难,二是“电子地图+符号”管理方式中的有效信息缺失。西城指挥中心对此引入实景技术,通过车载移动测量手段实现区域内新增城市部件的快速更新;通过多角度可量测实景影像实现城市部件、城管案件的周边环境直观体现以及影像直接量测,以支持真正的可视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目前,应用实景技术建立了一个包含实景影像、视频以及360度全景影像的可视化系统——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影像管理平台。

三、结论及探讨

城市管理物联网应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它涉及了器件、设备、系统、网络、服务、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实现其真正“智能化管理”目标,尚需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目前所做的物联网应用只是城市运行领域的很小部分。而且,随着物联网应用逐渐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建立完善的物联网城市应用的标准体系问题、如何保证物联网信息传输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何健全物联网城市管理应用中商业模式问题等等,亟待城市管理部门与物联网企业继续探讨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黄孝斌, 魏剑平, 樊勇, 等. 物联网助力城市信息化发展——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01: 64-70.

[2]邱向雪. 物联网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 09: 13-14.

[3]张增茂, 孙晓玫. 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1,05:20-23.

[4]王景. 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04:175.

[5]徐蔚.“智慧城市”时代“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应用及前景探索[J]. 云南科技管理, 2013, 03: 42-45.

[6]吴玺. 物联网助力城市管理 打造“智慧北京”[N].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0-06-07 A05.

篇5:物联网应用论文

[关键词] 物联网;物流;物流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xx. 21. 030

[中圖分类号] F259.2;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xx)21- 0066- 03

1 前 言

从物流行业来看,物联网属于技术方式之一,而将智能化物流变成现实,这才属于该行业致力于追求的目标。物流属于传统经济活动之一,其与商品生产相伴而生,并在商品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物联网要想获得迅猛发展,必须要获得物流行业的强有力支持才行。

因为社会发展所需,物流行业势必要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经济层面,市场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全球各个国家当中,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在今后经济发展方面,电商产业势必会成为一股主流。对物流行业来说,要想得到迅猛发展,物流管理工作势必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丰富与完善管理职能,进而实现智慧物流的目标。将物流管理与物联网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智慧物流管理方面能够提供技术保障,这与现代物流管理实际是相适应的,能够对物流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予以有效解决。

2 物联网在物流中应用的主要技术

2.1 物联网感知技术

现阶段,从物流管理层面来看,一些物联网技术,如红外线、激光、传感器、蓝牙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普及。

在诸多物联网技术中,现阶段应用范围最大、最基础的技术,当属 RFID技术。就RFID射频识别而言,其属于传感技术的范畴,而RFID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既有嵌入式技术的特点,也具有无线射频技术的功能,其在物流管理各个方面的识别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运用该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把处于设备终端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息进行转化处理,变成一种信息流,然后在物流网的各个操作流程中进行广泛传递。将该技术与中间件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相结合,形成一个包括许多移动标签Tag及处于联网状态下的阅读器Reader在内的,较互联网有过之而不及的极具规模的物联网,所以,在物流网迅猛发展过程中,RFID技术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通常情况下,能够运用该技术对货物状态予以识别,看其是不是在途,是不是在转运,及时了解与掌握物流终点信息,进而让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人能够尽可能同时获得相关的物流信息;从仓管角度来看,能够精准掌控货物入库、出库情况,动态对比与盘点,即运用该技术可以精准地、高效地开展出库、入库与盘点工作,推动信息化建设。

2.2 物流中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运用该技术能够在局域或广域条件下,让有着智能特性的物体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从而让在各个地域当中的物体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该技术大部分是以计算机的IT技术为基础,然后进行拓展,而物流行业广泛使用的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移动通信技术、LAN技术、WLAN技术及GIS技术。现阶段,大部分物流公司将GPS与GIS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建货物车联网,同时在运用卫星定位实时传输技术的基础上,确保山区等信号不是很强的区域也可以对车辆运输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进行有效预判前方交通情况,高效开展货物配送工作。此外,就物联网技术而言,在供应链层面来说,其可以动态追踪在途货物信息,并与全部参与者动态共享相关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高速进行信息传递,意味着参与公司可以精准地、动态地对需求改变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数量。

2.3 物流中的物联网智能技术

从物流公司来看,因为其管理目标不一样,且使用范围存在差异性,所以使用的物联网技术也具有差异性。大量技术并非单纯在某些方面予以使用,一定要将若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结合物流公司经营管理状况,使用较为广泛的物联网技术均可或多或少地在物流管理方面予以推广运用,如围绕物流而研发出来的综合系统、物流信息共享系统等方面运用的云技术、信息挖掘技术、公司厂商的生产物流物联网平台运用的自控技术,等等。

3 物联网与物流管理

和互联网将全球处于各个区域的密切相连一样相似,物联网则将全球当中的各类物品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人、物之间能够进行“交流”。由“感知中国”“智慧的地球”,到“智能物流”,物联网,由于其突飞猛进发展的技术能力与持续拓展的应用范围,逐步对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物联网而言,其可理解为基于互联网而把客户端进行延展,一直延展至物品间,然后做通信及信息交换的互联网概念。

从以往的物流运输来看,不管是货物品类与风险,或是物流不同环节及运输模式,或者是物流公司的服务等,均会对物流管理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物品不一样,其风险性亦具有极大差别,货物自身具有的易损、易盗等独特特点,从而让物流活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导致物流运输成本进一步增加。此外,物流运输耗时、环节的多少,均会对物流成本及物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环节愈少,耗时愈少,径路愈短,物流运输的质量愈高,速度愈快。在市场竞争不断趋于白热化的当下,从物流运输环节来看,其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亦要加大物流仓储力度,从仓库层面来看,在运用EPC 的基础上,达到自动进行存货、取货、盘点的目的,这是物联网技术最为核心的一项实践应用。以EPC为基础而进行的动态盘点与智能货架技术相结合,能够确保精准地进行发、退货,第一时间进行补货,仓库当中的商品能够不受约束地旋转,进而让仓管空间得以高效利用。精准无误的库存信息能够减少库存,进而高效、快速地进行作业,增加服务水平,降低仓储经费支出,节约劳力与仓储空间,并可降低物流运输时因为误置、盗用、存取货物出错等原因导致出现的亏损;从物流运输环节来看,在运输线当中,将RFID 接发设备安置于检查点上,能够掌握货物运输动态信息,以及读取车辆RFID 标签信息,让参考物流企业可以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了解到达时间;从物流配送中心层面来看,将物联网与EPC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高效、精准地开展配送、货物拣发工作,同时可以节约劳力,减少配送成本支出。将 RFID 读写器安置于配送中心大门上方位置,由其对全部货箱当中的RFID标签信息进行读取,然后保存到数据库当中,接下来由管理信息系统将其和发货记录一一予以核对,同时对EPC标准进行更新处理,显示最新仓储区域与形态。管理人员可通过计算机掌握库存实际情况,在运用物联网的基础上对货物信息予以查询后,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物流企业,如此一来,便可以对库存进行精确控制,同时能够掌握当前在途运输货箱数量、转运发到地、到达时间等相关信息。

在现代物流管理工作当中,物联网属于一种新工具,充分运用网络与射频技术,能够全方位地对物流运输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从而实现智能、阳光、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此外,进行射频识别时,将筛子芯片当作其信息载体,能够更加方便地采集及记录相关物流运输信息,同时能够克服条码信息容量不大、记录受到限制等方面的困难;在运用物联网技术后,消费者取、看、买粘贴了射频标准的那些产品时,可以将有关信息动态传递到中央信息库内,从而实现智能物流管理的目的。加大物联网技术的实践运用,这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大势所趋,也是物流领域不断升级发展与转型发展的核心之所在,物联网获得迅猛发展,能够进一步对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进行整合与优化,伴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势必是一片光明。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强,赵鹤影.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思考[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xx(2):26-27.

[2]魏光兴,卢晓霞.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 江苏商论,20xx(4):75-77.

[3]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xx(5):1-3.

[4]刘小泾. 物联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工具[J]. 商业时代,20xx(25):40-41.

篇6:物联网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1-2-3 吴浩 来源:万方数据

关键字:无线物联网 无线移动通信 网络应用 物联网 信息化调查找茬投稿收藏评论好文推荐打印社区分享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又一个网络发展重点。无线物联网更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该文就物联网的发展和无线物联网应用模型进行了分析。

一、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一、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1.1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结构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发展到3G时代,第三代通信网络不仅能提供语音业务还能提供比较快速的分组多媒体业务。3G网络的框架结构主要有核心网、接入网和无线终端组成如图1所示。

图1:终端组成

目前的无线终端主要是手机、电脑等设备,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无线终端会包括更多嵌入芯片的智能设备。接入网主要有RNC设备来实现,RNC主要对手机(等智能终端)接入3G无线网络进行上下行的接入和调控,具体表现在呼叫性处理、无线链路管理、移动性管理和切换机制的实现等。RNC不仅支持传统上的语音功能还要支持数据包传输和连接IP分组交换网桥接功能,未来的RNC平台演进还需要支持IPV4或者IPV6等功能。

核心网主要有电路域(CS)、分组域(PS)、寄存器等组成。电路域主要承载语音呼叫控制、信令处理和接受消息.执行终端到移动交换中心的呼叫路由、语音部分的计费等功能。分组域在以前网络的基础上增加并引进了一些设备功能:主要有GPRS支持节点SGSN和支持网关GGSN等设备组成。它们构建了无线系统网络并提供分组交换业务固定网络间的借口。它们能完成分组业务的会话管理、移动行管理、分组传输交换、用户计费借口提供等功能,并通过一些寄存器对分组用户进行鉴权验证。寄存器比较多主要有:HLR,VLR,AUC等。本地位置寄存器HLR是负责本地用户管理的数据库,数据库中有用户信息,移动终端注册位置信息,还有移动终端的识别号等。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主要负责访问本地区域的寄存器控制信息。当一个终端进入新的位置区域时,就需要注册,用户就会进入本地的VLR进行注册接纳并交换信息(如位置区信息,移动台标示,移动台漫游号等)。鉴权中心AUC主要验证每个用户的国际移动识别码(IMSI)是否合法,通过HLR向VLR,MSC,SGSN等需要鉴权的网元发送鉴权数据。

移动网络也可以剖为多层平面结构。层面上看主要有分三个平面结构: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和传输平面。传输平面主要对链路层数据进行差错控制,对传输层别的信令处理,传输网络层的数据进行承载等功能,这是最基本的数据路径。控制平面主要对应用层协议以及传输这些协议的信令承载。用户平面主要对用户需要的收发信息(包括语音,分组和视频等业务)进行交互和承载,具体平面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具体平面结构图

1.2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未来发展到LTE长期演进策略.再到后面的4G等,从单纯的语音通信到交互式多媒体和视频业务等。从广义上来讲未来的无线网络具备以下特征:

①方便、高速、统一的无线接入;

②支持多种网络环境,融合多种传输资源,支持各种移动模式;

③基于IP地址的路由分配,支持更多多媒体业务;

④更高的资源利用率,更大的业务容量,更广的融合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的融合也是未来的趋势。从传输网和业务网,到目前团家提出的“三网融合”这些都将是下一代网络的必然趋势。但网络融合涉及到业务,市场,技术和体制监管等方面的问题,注定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无线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1-2-3 吴浩 来源:万方数据

关键字:无线物联网 无线移动通信 网络应用 物联网 信息化调查找茬投稿收藏评论好文推荐打印社区分享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又一个网络发展重点。无线物联网更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该文就物联网的发展和无线物联网应用模型进行了分析。

二、物联网的发展

2.1 物联网的介绍

物联网简单的理解就是把物体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并能相互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各种物体通过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装置,GPS等方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智能网络。物联网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感应器嵌入列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最数据通过云计箅、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做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目前中国物联刚发展迅速,基础研发水平领先,物联网产值巨大,各政府也比较重视。目前中国移动和厦门市合作建直物联网示范城市,不仅可以实现手机订票,还可以利用手机监控工地噪声,甚至利用手机实施无线视频智能交通等。但物联网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射频识别技术还不全面,接口协议不统一、计费计算等。2.2 物联网的主体结构

物联网需要对物体可感知,可识别,可控制。根据这一目标设计出的物联网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对物体的全面感知,利用RFID、二维码等技术随时随地获取和监控物体的信息。

二、要实现远端识别,必须进行可靠传输。需要通过各种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心实时准确的发送出去。

三、可控制必须能对物体进行分析和处理等能力。这就需要智能识别、计算机对数据和信息的实时分析和处理等技术。根据这些要求,目前业界公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即是用RFID等传感器的感知层;第二层主要对数据进行可靠传输的网络层;第三层是方便用户使用的应用层。如图3所示。

图3:物联网的主体结构

2.2.1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利用传感器采集设备信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在一定距离内实现发射和识别,感知层应有感应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在感应节点处有识别器对物体进行检索识别,但在远端用户需要监控感应节点信息时就需要接入网关了,网关把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传输层进行后台处理,到最后提供给用户使用。

2.2.2 网络层是对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安全无误的传输,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提供给应用层。网络层要有数据库的存储,可靠地传输数据信息,还具备网络管理等功能。说到底网络层就是对感知数据的管理和处理技术: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比较、挖掘和智能的处理等技术。把物联网比作一个人的话,网络层可以说是整个物联网的“腰”。网络层是物联网中物物相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仪需要识别数据信息,更能智能化的分析处理多功能平台。

2.2.3 应用层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功能。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在应用层上定制需要的服务信息;如查询信息,监控信息、控制信息等。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层会大大拓展到各行业,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

三、融合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

3.1 无线物联网应用描述

为了方便,人们总习惯用移动的方式与网络连接。无线终端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物联网并能实现对目标物体识别,监控和控制等功能,此时的物联网便称之为无线物联网,目前的物联网主要集中在展会区域,通过固定区域放置射频识别器,实现该片区域地智能化,无线物联网还没有真正的大规模的应用。

在未来的无线物联网中,我们利用手机终端访问物联网数据库,查询目标信息。比如利用手机访问特定网址,经过身份验证后,输入产品的电子标签就可以查询所买的超市商品信息。无线物联网也可以用于智能监控,利用手机终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可以视频查看目标区域的交通情况,以便选择方便快捷的路线。同样我们可以把该技术用于很多区域:如医院,仓库物流等,实现远程智能监控。另外我们通过无线物联网也可以用手机终端去控制装配有电子标签的家用电器,比如设置空调的开启时间和温度,电视的开启设置等。由上可以看出,无线物联网的应用能真正给我们带来足不出户的方便,是未来物联网的重点发展方向。3.2 无线物联网实施模型

根据上述功能,提出如图4的无线互联网实施模型。

图4:无线互联网实施模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物联网就是外面的大圈,里面的小圈是互联网,智能终端(手机其中一种)通过核心网接入,而物联网上有许多网络节点,如智能监控、信息查询等。这些节点放置了智能传感器,实时的采集目标物体信息(如放在医院和交通路门进行监控,对超市、银行信息查询等)通过网络层进行传输处理,提供给用户需要的信息。

从上可以看出:要让未来的无线物联网做到畅通无阻,首先要能让移动终端能方便快捷的接入和高速的带宽,这些是无线移动通信网重点发展的方向。其次有无处不在的网络节点,放置我们需要的区域,如超市,医院,仓库等。通过这些节点我们能实时的对目标物体进行监控处理。最后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这也是物联网的核,任何物体是靠互联网连在一起的,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到才能实现远端监控和处理,才能让物体更智能。

上一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事迹下一篇:我感悟了坚持的可贵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