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2024-05-25

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共11篇)

篇1: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河南省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提高我省食品安全水平,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豫政办〔2012〕43号)要求,决定在全省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放心奶、放心肉、放心菜、放心豆制品)工程,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让全省人民喝上放心奶、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放心豆制品为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奶、肉、菜、豆制品四大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达标创优工作。坚持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分工负责与密切配合相结合、专项治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打击伪劣与服务创优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督查考评,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确保实现各项目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信心,努力开创我省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一)原料乳生产收购秩序进一步规范,乳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奶站原料乳合格率、乳制品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

(二)私屠滥宰、病死肉、注水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肉类产品中不得检出“瘦肉精”类物质,城镇肉类产品全部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三)蔬菜生产中违规使用农药得到有效控制,基地蔬菜合格率达到98%以上,城镇市场蔬菜合格率达到96%以上。

(四)豆制品生产秩序进一步规范,豆制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非即食类豆制品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腐竹类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五)通过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人民群众奶、肉、菜、豆制品四大类食品消费满意度明显提升。

(六)围绕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支持创建一批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达标(示范)单位(场、站、企业、店、市场),打造一批食品安全示范产业集群,增强人民群众消费信心,全面提高我省食品安全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放心奶工程。

1.加强生鲜乳管理。全面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6号)和《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5号),对全省所有奶站开展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奶站限期整改,对条件较差、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的奶站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加强奶牛饲料安全管理,规范原料乳收购秩序,加强三聚氰胺、黄曲霉素、抗生素、皮革水解物、β-内酰胺酶、碱类物质、硫氰酸钠监测。(责任单位:省畜牧局)

2.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食品添加剂管理,强化乳制品出厂检验,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推进乳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严格落实乳品产业政策,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不予办证。(责任单位:省质监局、工业和信息化厅)

3.强化市场监管。加强乳品经营资格审查,对流通环节乳制品存放条件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坚决纠正不按储存条件要求存放商品行为。加大乳品市场质量安全和抽检工作力度,对批发市场、农村和学校周边地区乳及乳饮料产品进行重点监管。严禁散奶上市。(责任单位:省

工商局)

(二)实施放心肉工程。

1.整治和规范生猪养殖行为。全面贯彻落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09号),坚决查处在饲料生产经营过程中和养殖场(户)饲养环节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质行为。建立养殖场(户)用药记录制度,落实养殖休药期制度,督促养殖场(户)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用药。完善并落实养殖场(户)生猪免疫检疫制度和病死、病害生猪无害化处理措施。(责任单位:省畜牧局)

2.整治和规范生猪屠宰行为。认真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5号)等法规、政策,全面整顿和规范生猪屠宰行为。严格落实屠宰检验检疫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屠宰注水、病害生猪及含“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生猪的违法行为。建立完善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督促屠宰企业建立健全屠宰生猪进(出)场台账及档案。(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畜牧局)

3.整顿和规范肉制品加工行为。集中整治无证无照肉制品加工点(作坊),依法查处以病死、病害猪肉加工肉制品行为。加大监督抽查肉制品和处理问题肉制品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原料进货查验和产品出厂检验。落实食品添加剂报告制度,依法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或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肉制品行为。开展肉类企业诚信建设评价工作。(责任单位:省质监局、工业和信息化厅)

4.整顿和规范肉品市场经营行为。加强对集贸市场、超市等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全面清理规范肉类经营主体资格,督促经营主体落实肉类食品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查处非法经营肉类食品和采购、使用私宰肉、注水肉、病害肉以及动物血制品非法添加行为。对进入商场、超市(连锁店)的生鲜肉类产品实行挂牌公示制度,标明产地和检验机构等内容。(责任单位:省工商局)

5.规范餐饮单位、食堂肉品采购和使用行为。重点检查肉及肉制品采购索证、登记制度落实情况。严厉查处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采购、使用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及病死、病害猪肉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6.加强牛羊肉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6号)要求,开展清真牛羊肉集中屠宰定点企业(站点)认定工作,向社会公示,并加强监督管理。以查处注水肉、病死肉、假冒牛羊肉为重点,加强牛羊肉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严厉打击牛羊肉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省民委、商务厅)

(三)实施放心菜工程。1.加强源头治理。对全省蔬菜生产基地、专业村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检查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产品检测、生产记录、包装标识情况,重点查处和纠正违规使用农药行为,对基地蔬菜全面实行检测合格上市制度。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的产地认证、标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治理不按标准生产、冒用认证称号行为,进一步规范产地认证和上市管理工作。(责任单位:省农业厅)

2.加大上市蔬菜检查力度。建立上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重点加强蔬菜批发市场、城镇集贸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蔬菜安全检测。建立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超市、学校食堂蔬菜检测索票索证制度。对进入商场、超市(连锁店)的蔬菜实行挂牌公示制度。(责任单位:省农业厅、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实施放心豆制品工程。1.规范豆制品加工行为。依法加大对无证无照加工作坊的查处力度,坚决取缔不符合要求的黑作坊,切实规范豆制品生产经营秩序。重点打击掺用霉变黄豆和使用卫生部门禁用的非食用石膏、皂矾、色素及吊白块等行为。(责任单位:省质监局)

2.加强豆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获证豆制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豆制品产品质量的抽检力度,提高抽查覆盖率。(责任单位:省质监局)

3.规范豆制品市场经营秩序。大力落实农贸市场、菜市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豆制品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严把豆制品销售的市场准入关。对进入商场、超市(连锁店)的无包装豆制品实行挂牌公示制度。(责任单位:省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五)开展达标创优活动。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加强服务指导,制定相关标准,创建一批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达标单位(场、站、企业、店、市场),对食品安全工作成效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生产经营企业,授予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示范称号,并实行动态管理。(责任单位:省政府食安办、省农业厅、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畜牧局)省公安厅负责组织协调各级公安部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

四、工作安排

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按治理整顿和达标创优两大主题、四个阶段组织推进。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6月11日—30日)。1.举行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启动仪式。2.在报纸和网站等媒体上宣传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主要内容,动员人民群众关心和支持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3.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标准,分类制定达标创优标准,为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做好充分准备。4.各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制定本部门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与上可比的要量化工作目标),确定1名工作联络员,于2012年6月25日前将方案和工作联络员名单报省政府食安办。

(二)第二阶段:治理整顿阶段(2012年7月1日—11月15日)。

1.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重点、进度要求,结合实际,明确工作责任,全面开展工作。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增加抽检频次,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认真宣传贯彻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达标创优标准,积极推进服务创优工作。

3.工作进展情况每月底前要向省政府食安办书面报送一次。省政府食安办编发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工作简报,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对各级、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适时公布检查结果。

4.省政府食安办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参与监督检查工作,并加强和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信息通报和宣传工作。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1月16日—11月30日)。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治理整顿阶段工作,省政府食安办将通过组织综合抽检、实地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四)第四阶段:达标创优阶段(2012年12月1日—2013年1月15日)。

1.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治理整顿中发现的问题,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各项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开展达标创优活动。

2.对符合标准的生产经营单位,分别经省、市级食安办审核后,由市级主管部门分类授予河南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达标单位(场、站、企业、店、市场)称号,由省级主管部门分类授予河南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示范单位(场、站、企业、店、市场)称号。

3.结合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豫政〔2012〕25号),加强对主要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帮助,支持产业集聚区内的重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达标创优工作。对食品安全成效显著、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集聚区,由省政府食安办会同省农业厅和有关部门,授予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示范产业集聚区称号。4.开展放心食品大家行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和媒体走进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举措,了解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成效,提高社会食品安全信任度,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5.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总结表彰活动。

五、工作机构

由省政府食安办牵头,成立省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政府食安办,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开展综合抽检和考核评价,推进联合执法和达标创优工作。办公室下设放心奶工程、放心肉工程、放心菜工程、放心豆制品工程和综合协调五个协调工作组,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工作组成员由相关责任单位业务处室负责人和省政府食安办人员组成。

六、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组织领导机构,形成综合协调工作机制。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责任追究制,强化领导责任和工作负责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坚决纠正重发证、轻监管问题,以及职责范围内不发证、不监管的不作为行为。对因工作不力、出现较大工作失误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损害的,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三)抓好综合协调。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各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食品安全办要加强综合协调,开展联合执法。各协调工作组要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四)强化工作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措施,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工作。同时,要公布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工程实施期间,四大类重点品种的抽查、检查频次要有明显提高。加强司法衔接,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五)加大经费投入。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办案力度,为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提供可靠保障。省财政保障工作经费,重点支持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六)确保市场供应。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具体措施,在抓好治理整顿的同时确保市场供应。尤其是对豆制品、蔬菜类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问题又较为突出的食品,要制定扶持政策,培育规范的生产加工企业,加强生产组织,保障市场供给,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食品。(七)加强督导和考核考评。省政府食安办要加强综合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综合抽检和考核评价活动。工作进展情况及考核评价结果要及时上报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考评体系。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篇2: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提高我XX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根据XXXX精神,结合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确保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为目标,在餐饮服务环节开展奶、肉、菜、豆制品四大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示范创建等达标创优工作。坚持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分工负责与密切配合相结合、专项整治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打击伪劣与服务创优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各项目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信心,努力开创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一)严格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餐饮单位采购的奶、肉、菜、豆制品可追溯。

(二)严格执行餐饮安全操作规范,保证餐饮单位加工的奶、肉、菜、豆制品的安全。

(三)开展达标创优活动,推进餐饮服务食品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升人民群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满意度。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餐饮服务环节奶、肉、菜、豆制品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餐饮单位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

(二)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严厉打击食品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行为。

(三)加大监督抽检力度。把奶、肉、菜、豆制品列为今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必检品种,加大监督抽检力度,提高抽检频次,强化不定期抽检和随机性抽检。

(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专项检查和监督抽检中发现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情节严重或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严禁以罚代刑。

(五)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加强服务指导,按照相关标准以动态评定和评定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县餐饮服务单位包括食堂进行监督量化分级,开展“寻找笑脸就餐”活动。积极开展餐饮服务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

四、工作安排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在前期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按治理整顿和达标创优两大主题、三个阶段组织推进。

(一)第一阶段:治理整顿阶段(2012年7月15日—11月15日)。

1、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制定本部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确定1名工作联络员,于2012年7月20日前将方案和工作联络员名单报县食品药品监

管局。

2、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时部署辖区内餐饮单位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台账,以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蔬菜、豆制品为重点,对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存放加工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3、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重点、进度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责任,全面推进。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增加抽检频次,集中开展专项整治。

4、认真宣传贯彻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达标创优标准,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5、工作进展情况每月20日前向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书面报送一次。县局将组织对各乡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适时公布检查结果。

(二)第二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1月16日—11月30日)。

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认真总结餐饮服务环节“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第三阶段:达标创优阶段(2012年12月1日—2013年1月15日)。

指导食品经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措施,提高食品

安全水平,进一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充分认识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成立以陈运峰局长为组长、各副职为副组长的XX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责任追究制,强化领导责任和工作负责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坚决纠正重发证、轻监管问题。对因工作不力、出现较大工作失误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损害的,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三)抓好协作配合。要加强与食安办、农业、商务、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按时报送工作进展,重要情况随时上报。

(四)完善工作措施。要根据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强力推进。要充分发挥12331等投诉举报电话的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篇3:永州实施食用油米粉放心工程

记者从湖南省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 该局8月26日召开市直管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米粉放心工程暨文明餐桌行动推进会, 强力推进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米粉放心工程,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会上, 永州市万喜登酒店有限公司等81家市直管餐饮服务单位, 做出了使用放心食用油、放心米粉的承诺, 并就实施食用油、米粉放心工程、保障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米粉质量安全向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和餐饮服务食品从业人员发出倡议, 倡议书在永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连续播放3天并将在永州新报刊登。

推进会要求各餐饮服务单位进一步加强采购管理, 依法规范食用油、米粉的购进、使用, 坚决杜绝食用油、米粉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要实行食用油、米粉定点采购, 严格验收, 并建立使用台账;要加强索证索票检查, 严格落实食用油、米粉检验报告单随行制度, 进一步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要加强自律, 树立诚信, 从根本上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篇4:“放心粮油”工程实施的意义分析

关键词:“放心粮油”工程 实施意义 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6-0068-02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是一个典型的粮食消费大国,年粮食消费量已经超过了5亿吨,在全国范围内,有着数量众多的粮食加工企业,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为人们提供放心的食品,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放心粮油”工程。

1 “放心粮油”工程的概念与实施背景

1.1 “放心粮油”工程的概念

“放心粮油”就是“放心面”、“放心油”與“放心米”,是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与省级粮食行业协会来命名,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如要申报“放心粮油”这一证书,需由粮食行业协会对其生产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检测达标后方可被认定为放心粮油产品。“放心粮油”工程号召粮油企业生产环保、绿色产品,禁止添加任何的添加剂,避免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数量上必须要做到明码标价,严禁缺斤短两坑骗消费者,可以看出,“放心粮油”工程是能够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良心工程。

1.2 “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背景

“放心粮油”的实施是基于2001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毒大米事件,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提出了“放心粮油”工程提案,其目的是保障社会大众的食品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放心粮油”工程已逐年成为我国的重要专项整治工作,同时也是粮食行业和地方党政的一项“民心工程”。

2 “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意义

近几年粮油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中以“地沟油”、“五常大米”、“金浩茶油”三件重大粮油食品安全事件最为代表,使粮油食品安全问题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因此,全国各地的放心粮油工程、菜篮子工程应运而生,目的都是要为百姓的餐桌安全建筑多一重的保障。在新疆,自2002年起自治区政府也相继推出了各种政策规范和一系列保民生的工程,各大粮油企业纷纷参与进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各地州的放心粮油工程相继开展,社区蔬菜粮油店、放心粮油连锁店等一系列保障民生的惠民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乡镇、农村各个角落,不仅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更带来了安心和实惠。目前,新疆已有“放心粮油”种植基地200万亩,生产加工企业65个,产品120个。在严把粮食生产环节的同时,放心粮油工程还加强了销售网络建设,全疆“放心粮油”示范销售店已达582个。

2.1 “放心粮油”工程是一项利民工程

粮油是社会大众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粮油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建立好完善的服务与网络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粮油食品的生产质量,因此,“放心粮油”工程是一项具体的惠民体现,这对于创设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

2.2 “放心粮油”是一项利国工程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经完善的全面的改革,粮食流通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化,传统的粮油购销网络已经消亡,传统的粮店也逐年退出了历史舞台,实施“放心粮油”工程能够有效促进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发挥出市场的渠道性影响。

2.3 “放心粮油”是一项利企工程

进入到“放心粮油”网络的企业能够享受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对于促进粮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实施“放心粮油”工程能够令这些企业走上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构建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流通产业链。

3 “放心粮油”工程的完善措施

3.1 政府应该增加对“放心粮油”工程的支持

“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有着复杂性与系统性的特征,也是一项典型的民生工程,考虑到这一因素,各级政府应该意识到“放心粮油”工程的重要性,对这一工程予以特别的支持,发挥出政府的导向性作用,在科技、贷款、补贴以及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企业必备的支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加强认识,做好与卫生、物价、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合作工作,为“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3.2 构建出完善的营销新渠道

“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必须要坚持“服务百姓、诚信为主”的方针,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要扩展“放心粮油”的渠道,充分利用各类营销网络将价格实惠、质量达标的粮油产品输送给广大的百姓。

3.3 加强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

粮油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因此,粮油产品的质量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性,为了保障粮油食品的安全,必须要建立好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为此,各个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遵照相关的标准,落实好监管体系,开展监督与检查工作,发挥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建立好有奖举报制度,设置投诉电话与监督电话,对发生服务与质量问题的企业予以重罚。

此外,还要建立好完善的粮油质量监测体系,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检验人员,让他们参与到粮油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中,为“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奠定好技术基础。

3.4 做好“放心粮油”的宣传与服务工作

开展完善的粮油食品宣传工作可以提升粮油企业的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也能够全面提升粮油产品的生产质量,基于这一因素,各级粮油企业与粮食行业协会需要充分的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及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除此之外,工商部门也可以通过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等方式开开展宣传工作,在社区中,可以使用墙体广告与文艺活动来开展宣传工作。粮油商店可以在自己的店内设置好提示牌,让更多的社会大众能够了解到“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意义,通过这种多渠道的宣传模式可以让社会大众了解到相关的知识,也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放心粮油”工程关乎着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具体的惠民体现,这对于创建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同时,“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也是保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虽然由于部分因素的影响,“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在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在百姓的监督和支持下,“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对“放心粮油”工程实施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3).

[2]姚高宽.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确保粮油消费安全[J].中国粮食经济,2009(09).

[3]郝海龙.浅议“放心粮油”工程的民生理念[J].中国粮食经济,2010(08).

篇5: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学校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贯彻落实《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对县(区)所在地乡镇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确保在我校师生饮食、用药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校务委员

会研究决定,在我校及其周边地区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

吕进仓(校长)为组长

谢云、贾良坤、李军正、陈志忠为副组长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组长:统一部署,全面落实监管责任。

副组长:督促年级组长、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各项工作制度,包括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

办公室:上下联系,传达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内报告各种突发情况。确保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

严格按照《教育系统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认真安排、实施、检查本学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二、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举办食品药品安全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全校师生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普及饮食用药安全,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校周边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确保提供质量安全、卫生达标的餐饮场所。

四、重视师生引水安全,加强学校饮水设施的改造和管理,确保为师生提供清洁、健康的饮用水,严防师生因饮用不安全水导致中毒和疫病流行事件的发生。

五、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和取缔学校及周边非法违规经营药品食品行为,有效解决无证诊所非法行医和非法经营药品、非法代理、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违法违规问题。

六、关注校园周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学生饮食用药安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七、全面落实县教育局安排的食品药品安全的各项工作,并按照要求及时报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文件、报表等资料。

八、是以“消费低、分辨能力较差”的学生为重点,街校、卫生协力,齐抓共管。学校把食品安全作为开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教育学生树立食品安全卫生意识,养成不随便吃零食、不随便买零食的习惯,不要到周边无牌流动摊点购买食品;工商、卫生部门针对食品市场存在的诸多隐患,提醒广大学生注意“别吃着色过浓的食品”等6个方面问题,增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学会辨别问题食品、伪劣商品和“三无”产品的能力。

篇6: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及省市关于做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有关要求,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特制定玉屏街道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重点

(一)广泛宣传。各居(村)要通过宣传专栏、标语、横幅、居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分发材料、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不安全食品的能力;增加经营户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卖放心食品的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积极举报制、售不安全食品行为,对提供有价值线索者可以给予奖励。

(二)全面排查。各居(村)对本辖区制、售食品的门店、固定摊点、流动摊点等要进行全面的摸排、登记造册,加强跟踪巡查。对无卫生许可证经营、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的`门店,及其他制、售不安全食品的摊点,要责其立即整改,并及时上报、协助处理。

(三)实施网格化管理。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管网络,有效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将食品安全工作全面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整合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协管员、各职能部门基层监管人员、食品安全协管员及监管员资源,提升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效率。各村(居)全面设立食品安全办事机构,指定食品安全监督员。明确工作职责,保证每个网格都有领导负责、有网格管理员分包、有职能部门监管、有执法人员查处。

二、工作要求

篇7: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作方案

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根据《河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如下: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 承办单位:县经贸局。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治理目标: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在县域范围内逐步推行冷却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检出率均控制在1%以

内。

主要措施:

1.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加快推行牛、羊定点屠宰,提出全县加强私宰肉、病死猪肉监管的措施与办法,构建杜绝私宰肉、病死猪肉上市的有效管理机制,依法打击和查处生猪私屠滥宰行为。

2.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厂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加快划分农村屠工区域,推行农村屠工制,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3.落实《福建省无害化处理染疫、病死畜禽管理办法》,加大养殖场治理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染疫、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的问题。

4.在全县开展生猪莱克多巴胺尿样检测。

5.加强县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预警,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处置制度。

6.加强对规模饲养场使用抗生素和磺

胺类药物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县域内奶牛生产企业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7.加强对全县乳品生产企业购进生乳原料检查验收、鲜奶成品卫生质量自检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卫生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8.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购进的卫生质量管理,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 承办单位:县农业局。协办单位:县经贸局、卫生局、供销社、粮食局。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等主产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普查工作,开展农药残留产地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县产地定点监测网和主产区监测点,并开展农药残留和蔬菜重金属检测。

2.加强对禁用限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查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县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提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3.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 承办单位:县农业局。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治理目标: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主要措施:

1.抓好渔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对重点养殖单位、重点养殖产品、重点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

2.开展县级水产品药残等有害物质检测工作。

3.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4.开展对全县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织纹螺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

承办单位:县水利局、卫生局。协办单位:县建设局。治理目标:县城区供水管网末梢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所在地达到100%、村级70%。

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自来水水质、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城区市政供水单位设施及水质卫生状况,督促社区、小区物业管理等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会同财政等部门制定加快现有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工作方案,提出长效性的解决意见;继续加强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清洗、消毒和水质送检;继续开展县城区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考核,确保市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3.对全县瓶装水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发放的规范管理,开展对全县瓶装饮用水市场和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抽检。4.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实施《福建省村村通水工程建设规划》,推进“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 承办单位:县质监局。

协办单位:县卫生局、工商局、粮食局、药监局。

治理目标:全县酱油、食醋、鱼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粮食复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豆腐等豆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食用油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米、面、油、酱油、醋、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无证生产销售行为得到遏制;粮果制品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gmp要求;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主要措施:

1.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食醋“老五类”食品无生产许可证的查处力度,全面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新十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并按国家统一部署,从7月1日起全面开展无证查处工作;全面启动挂面、茶叶、啤酒、黄酒、葡萄酒、酱腌菜、果脯密饯、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2.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组织落实。

3.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特别是强化对传统食品小作坊的管理和引导,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

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企业和犯罪分子。4.开展全县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以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为重点,查处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的卫生质量抽检。负责核发并加强保健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管理。5.在全县开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监督散装食品零售单位严格按规范组织经营。

6.加强对粮食系统内大米加工企业和粮油销售点、军粮供应点的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

7.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的品质监测,严格执行《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配合工商局做好陈化粮流向跟踪监督工作,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

8.开展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各类食品交易市场,经营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9.加强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10个品种,以“六查六看”为主要监管内容,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加大对包装食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完善包装食品经营企业的经济户口档案,负责流通领域加工食品的抽检及治理。10.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严格审批和标准备案的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行为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以及超范围、虚假宣传保健功能行为。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

承办单位:县卫生局。协办单位:县经贸局、教育局、工商局、环保局、药监局。治理目标:全县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宾馆、旅社、饮食摊点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地方标准,各类熟食摊点食品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标准。主要措施:

1.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监督落实原辅料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食品留样、不合格原辅料退市销毁等制度。

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的监督检查,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制度,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有效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七、其他

篇8: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二是扶贫开发“惠民”工程。完成1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 实施每村50万元的奖补项目, 已通过市级验收。对全区16名建卡贫困户大学新生按3000元/人标准进行救助, 共发放救助金48000元。

三是产业结构“提升”工程。积极引进油橄榄种植项目, 计划发展油橄榄种植0.33万hm2, 优化提升农业产业结构。目前, 已在隆兴镇种植266.67 hm2, 在渭沱、小沔、双凤建设3个百亩试验种植基地。

篇9:广西将实施社会保险“四大工程”

一是“畅通工程”: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畅通就业。医疗保险转续暂行办法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我区即将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二是“扩面工程”: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为重点,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全区首批新农保试点启动以来,工作推进顺利。此外,继续妥善解决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政策,妥善解决“老工伤”问题,推进被征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社会保障工作等,促进城乡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帮扶工程”:继续实施“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帮助困难企业和失业人员渡过难关。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10年之内,企业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统筹安排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或创业培训。

四是“安保工程”: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加大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力度,从制度上手段上有效防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篇10: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经贸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

(三)治理目标: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在县域范围内逐步推行冷却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上市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和鲜牛奶抗生素超标等)的检出率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1.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加快推行牛、羊定点屠宰,提出全县加强私宰肉、病死猪肉监管的措施与办法,构建杜绝私宰肉、病死猪肉上市的有效管理机制,依法打击和查处生猪私屠滥宰行为。(县经贸局负责,县农业局、公安局、工商局配合)2.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厂(场)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加快划分农村屠工区域,推行农村屠工制,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县经贸局负责)3.落实《福建省无害化处理染疫、病死畜禽管理办法》,加大养殖场治理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染疫、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的问题。(县农业局负责)4.在全县开展生猪莱克多巴胺尿样检测。(县农业局负责)5.加强县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预警,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处置制度。(县农业局负责)6.加强对规模饲养场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县域内奶牛生产企业(户)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县农业局负责)7.加强对全县乳品生产企业购进生乳原料检查验收、鲜奶成品卫生质量自检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卫生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县质监局负责)8.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购进的卫生质量管理,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县卫生局负责)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卫生局、供销社、粮食局。

(三)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主要措施:1.开展对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等主产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普查工作,开展农药残留产地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县产地定点监测网和主产区监测点,并开展农药残留和蔬菜重金属检测。(县农业局负责)2.加强对禁用限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查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县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提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县农业局负责)3.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县卫生局负责)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

(三)治理目标: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1.抓好渔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对重点养殖单位、重点养殖产品、重点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县农业局负责)2.开展县级水产品药残等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县农业局负责)3.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县农业局负责)4.开展对全县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织纹螺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畜牧水产局配合)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水利局、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建设局。

(三)治理目标:县城区供水管网末梢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所在地达到100%、村级70%。

(四)主要措施:1.开展对全县自来水水质、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城区市政供水单位设施及水质卫生状况,督促社区、小区物业管理等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2.会同财政等部门制定加快现有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工作方案,提出长效性的解决意见;继续加强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清洗、消毒和水质送检;继续开展县城区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考核,确保市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3.对全县瓶(桶)装水生产企业(户)卫生许可证发放的规范管理,开展对全县瓶(桶)装饮用水市场和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户)的抽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负责)4.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实施《福建省村村通水工程建设规划》,推进“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县水利局负责)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质监局。

(二)协办单位:县卫生局、工商局、粮食局、药监局。

(三)治理目标:全县酱油、食醋、鱼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豆腐等豆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食用油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超标

率控制在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米、面、油、酱油、醋、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无证生产销售行为得到遏制;粮果制品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GMp要求;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四)主要措施:1.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食醋“老五类”食品无生产许可证的查处力度,全面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新十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并按国家统一部署,从7月1日起全面开展无证查处工作;全面启动挂面、茶叶、啤酒、黄酒、葡萄酒、酱腌菜、果脯密饯、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巧克力)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县质监局负责)2.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组织落实。(县质监局负责)3.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特别是强化对传统食品小作坊的管理和引导,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企业和犯罪分子。(县质监局牵头,县工商局、卫生局配合)4.开展全县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以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为重点,查处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皮蛋、酱油、月饼、密饯等)的卫生质量抽检。负责核发并加强保健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管理。(县卫生局负责)5.在全县开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监督散装食品零售单位严格按规范组织经营。(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配合)6.加强对粮食系统内大米加工企业和粮油销售点、军粮供应点的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县粮食局负责)7.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的品质监测,严格执行《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配合工商局做好陈化粮流向跟踪监督工作,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县粮食局负责)8.开展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各类食品交易市场,经营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县工商局负责)9.加强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10个品种,以“六查六看”为主要监管内容,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加大对包装食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完善包装食品经营企业的经济户口档案,负责流通领域加工食品的抽检及治理。(县工商局负责)10.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严格审批和标准备案的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行为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以及超范围、虚假宣传保健功能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药监局配合)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教育局、工商局、环保局、药监局。

(三)治理目标:全县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宾馆、旅社、饮食摊点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地方标准,各类熟食摊点食品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标准。

(四)主要措施:1.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监督落实原辅料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食品留样、不合格原辅料退市销毁等制度。(县卫生局负责)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的监督检查,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制度,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有效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县卫生局、教育局负责)

七、其他

(一)落实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工作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工作,并按要求适时组织联合执法。(县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负责)

(二)组织协调、指导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县广电局负责)

(三)落实安排县级年度财政预算治理工作经费。(县财政局负责)

(四)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饲料生产基地的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无公害生猪、禽蛋、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品牌产品;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管理,推进监管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探索农产品产地编码和标签管理的模式。(县农业局负责)

(五)根据省、市相关部门要求抓好全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县发展计划局、农业局负责)

(六)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确保农产品安全。农药标签抽查合格率要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县农业局负责,县工商局、质监局配合)

(七)继续推动城区开展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即“农改超”工作。(县经贸局负责)

(八)继续在县城区开展创建“食品放心示范店(市场)”活动,有计划地培植一批能让群众放心消费的场所。(县经贸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九)县经贸局负责牵头,会同工商局、供销社、药监局,制定全县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方案,其中:由县经贸局、供销社制定“农村现代流

通网”方案;县联席办、药监局负责制定“监管责任网”方案;县工商局负责制定“群众监督网”方案。“三网”方案经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十)建立和完善食品店经营主体准入和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加强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等日常监督。12315申诉举报网络受理的食品案件办结率要达到95%以上;设立12315站(点)的各类大中型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企业、商场、超市达到75%以上。(县工商局负责)

(十一)落实《福建省食品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点建设,加强各有关部门协作和监测信息交流,进一步完善全县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预警系统,增加监测品种、扩大监测范围,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测,选定几个高风险食品品种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查试点,逐步建立有害物质暴露危险性评估技术,健全全县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预警和处置预案,做好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县卫生局负责)

(十二)《福建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由县质监局负责组织实施,县发展计划局、县财政局及县联席会议其它有关成员单位配合。

(十三)组织实施福建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县交通局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十四)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动植物源性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沟通与宣传,及时向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通报全县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状况,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总体状况的动态评估,适时预警。(县农业局负责)

篇11: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河口镇2009年度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街:

现将《河口镇2009年度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九年元月十五日

河口镇2009年度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保障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镇经济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政策及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有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意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领导、综合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突出源头治理,注重日常监管,加强综合协调,形成整治合力,全面推进食品放心工程,为保证全镇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身体健康和全面建设小康河口做出贡献。

二、年度任务

1、加大对食品药品污染源头的治理力度。

(1)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一是减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二是加强饲料和兽药市场准入管理,阻止违禁药品从人

用药品领域流向养殖环节,突出整治“瘦肉精”检出地区;三是整治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行为,加强水产养殖用药的监管和指导。

(2)规范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地编码和标签追溯的质量监控模式和食品产销“场厂挂钩”、“场“地挂钩”模式。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3)发布全镇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例行监测合格率不高的农产品进行质量跟踪,并不定期向社会公告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指导群众正确消费。

2、强化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

(1)严查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的行为。继续开展“十查十找”活动,严密监控米(面)、食用油、酱油、醋、米粉(线)、腐竹、干菜、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生产加工点,重点查找陈化粮、矿物油、地沟油、吊白块、过期变质食品、工业用双氧水、毛发水、敌敌畏、甲醇等非食用物质并依法处理。

(2)加强食品药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监管。严格审查食品生产企业的必备条件,督促其按标生产并加强产品出厂检测检验工作,落实回访、巡查、年审、抽查等监管制度。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三无”食品药品生产或销售企业和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食品加工作坊。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完成具备生产条件的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其余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

(3)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整顿和规范肉品生产流通秩序,积极推进牛、羊、家禽定点集中屠宰,严厉查处和打击私屠滥宰及加工注水肉、销售病害肉的违法行为。

3、加大对食堂和餐饮业的食品卫生监管力度。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办法,切实抓好学校食堂、餐饮业及建筑工地食堂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加大对散装食品的监管力度。

4、突出儿童食品药品的监管。抓好对儿童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全面普查;坚决取缔未经批准生产儿童食品的加工点,对不法分子依法严厉查处;进一步完善儿童食品的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儿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规范,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清出市场。

5、依法查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严肃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嫌犯罪的,要坚决打击;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要及时公布结果,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6、搞好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大力宣传优质食品药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积极宣传报道重质量、讲信誉的典型;坚决揭露、曝光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

三、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组,负责落实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到位”。进一步落实“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监管,综合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各村及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抓好落实。

2、建立执法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要建立执法联动机制,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3、抓好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形成人人关注、支持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4、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把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建立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综合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要严格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大胆探索与实践,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纠正纠正“四风”:决心不变下一篇:银行小企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