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2024-04-27

新教师个人培训总结(精选9篇)

篇1:新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新教师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新课标解读,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校本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人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点赏识与鼓励。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也要多一点诙谐与幽默,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中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们要不断学习,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寻求创新,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篇2:新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7月,我们走出校门又回到小学,做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初为人师,我们缺乏经验,只能不断摸索,锻炼自己的能力。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使自己快速成长的一种途径,这次教育中心给了我们一个集中学习的机会,传授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帮助。

从培训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精心安排、生动讲座,老师们讲得全面而细致,深刻而生动地把他们的教学教育思想和理念传达给我们这些新手,让我受益匪浅。他们讲座所涉及的内容也相当充实,形式也多种多样。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爱国守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才能要求学生模仿学习。我们要做到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这体现在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等方面。只有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才能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三、关爱学生。

我们的职业是面向学生的,因此在面对学生时,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的良好心态即成为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不能用学生的错识来惩罚自己,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学生的特点,摆正自己的心态寻找突破口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教师要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小学生是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群体,如家庭因素,社会氛围,学校因素及个人天赋等。作为一名教师则应注重学生的个人因素,注意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需求。因为即使是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优秀专业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因为并非所有优秀的教师都适应学生,造成的因素则由两部分组成:教师、学生。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在做好自身的工作前提下继而影响、促进学生则是我们应该追寻的重点。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还要协调好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一名好老师的形象应该是和蔼可亲、亲切热情、博学、教学认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对学生没有偏见,理解学生且宽宏大度并能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可见学生对一名好老师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那么当一个老师的言行得到学生的认可时,学生则可能在学习上产生这样的同化作用,对这名老师的课程相对学得比较认真。倘若老师没能维护好在学生当中的形象,那么学生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对这名老师失去信心。因此,作为老师如果无法做到的事情则不应随便允诺于学生,不应欺骗学生并争取业务水平的提升,才能让学生有所用,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把握好与学生之间关系。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方式。因此,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喜好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了解把握

住学生喜欢的课堂主线即为课堂的教学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愉悦气氛,个人心情得到舒展,那么这时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以及吸收效率则达到最高,让学生领悟并提高即有了更多的可能。

五、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

六、教师能力。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导入、结束、板书、提问、说课、评课等,因此我们要具备这些能力:导入技能、结束技能、板书技能、提问技能、说课技能、评课技能。

1.导入技能:良好的导入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在导入时,目的和针对性要强,要做到:短、新、精、平、快、奇、巧、准。

2.结束技能:每堂课的结束是对一节课的总结,要概括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检查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复习、练习,加深印象。

3.板书技能:板书是教师心血的结晶,它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讲究艺术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结构整体化、表达情景化,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遵循板书的基本原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针对性、高度的根据性、周密的计划性、适当的灵活性、布局的美观性、内容的科学性、视觉的直观性。

4.提问技能: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提问要清晰、连贯,注意停顿和语速,注意指派和分配,给予适当的提示。提出的问题要准、精、适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分析和确认。

5.说课:说课是青年教师历练成长的积累形式,是教师间互帮互助的稳定形式,在不断的交流中,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才能促进大家不断进步。要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补充说明。

6.评课:评课也是教师间交流经验的重要手段。要指出易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评课还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逻辑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还要不断研究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它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并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它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战略措施。它对教师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开发教师的学科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道路。

篇3:教师培训新模式——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的实施

1.更新校本培训观念。

校本培训是一种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培训模式, 在中小学在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中, 要本着“转变教育观念, 扩充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育教学能力兼备科研”的思想开展工作。一要更新校长观念。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 要身体力行, 在培训过程中要理清教师发展思路, 制定培训方案, 针对存在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教师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上的保障。二要更新教师观念。没有受训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 任何培训都收效甚微, 所以要改变教师为完成任务而培训的观念, 强化主体意识, 变被动接受培训为主动参与。通过培训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的基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逐步形成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问题解决和行动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明确培训目标。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 因此在制定校本培训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既要有总体目标, 又要有具体目标。总体目标相对宏观、抽象, 如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等。而具体目标则要具体、可操作, 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在培训过程中, 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 为他们提供的培训要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对于中年教师要提高他们教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新教师要提高他们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具体目标还要有一定的可测性和可行性, 便于学校实施和测量。

3.确定培训的内容。

虽然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组织由各校实施, 但最好有三方的参与, 即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配合, 有关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 全体受训教师的积极参与。其内容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确定, 应体现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由于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经验, 同时系统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达到一种专业成长, 所以校本培训要在实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注意教师研究意识、研究习惯、研究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避免培训内容过多地注重知识性的补充、系统性的讲授和技能性的培训。

4.探索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具有目标的多层次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所以要求培训模式多样化。从培训对象的特点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因地制宜, 因时而异, 来选择最佳的培训模式。如: (1) 微格教学。即指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用摄像机录下来, 通过录像来分析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新教师, 通过观看录像可以让讲课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技能进行分析, 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另一方面, 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或教研组教师的共同研讨下, 使授课教师得到提高。 (2) 案例教学。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 引导受训者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一是课前准备, 既有培训者的准备又有受训者的准备;二是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包括讨论事先布置的阅读材料、案例引入等环节;三是案例讨论;四是结论;五是评价和反馈。每个案例都要由参与教师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使每个教师都能够借鉴别人的思考方式或教学方式, 或从中得到启示。 (3) 以老带新。即让青年教师跟随熟练教师或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一方面可以听老教师的示范课, 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师德风范和特有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老教师听新教师的课, 发现存在的问题, 共同探究分析, 找出解决办法, 以达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师徒制”不失为易实施、见效快的好方法, 但青年教师要避免盲目照搬经验,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有所选择和舍取, 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4) 合作交流。学校内部可以有组织地开展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的合作交流小组, 既可以是集体合作备课或教学经验交流, 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研究或教学技能训练。校本培训虽然强调自培, 但学校之间应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通过校际联系培训教师。 (5) 课题研究。即通过研究课题的方式来实施培训, 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一是选择课题, 要从学校或教师实际出发, 切实反映学校的需求;二是围绕课题选择材料;三是开展课题研究, 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学习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四是课题研究结题, 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和论文, 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 反思学习中的不足。

二、校本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训前注意调查教师的实际需求。

在确定培训内容之前要对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做好调查, 才能使培训有的放矢, 达到更好的效果。调查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学生和教师。可用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 从教与学两方面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听课观察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及学生的行为方式, 掌握教师存在的问题。

2.精心制订培训计划、培训方案。

要先有长期的计划, 然后具体化为每学期、每月的行动计划。作为新型的培训模式, 应以能力为导向。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 进行教师需求分析, 以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为基础, 确定能力开发的项目与基本要求, 再把这些项目内容组织化、系统化, 形成结合具体实际的培训方案。

3.培训中注意教师的自我控制, 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的校本培训强调培训者与被训教师的互动和共同参与, 强调教师培训是以教师在行动中的反省、探究为媒介的自我发展过程, 注意教师内部发展的需要和内在动力的激发, 更多的是把培训看成是教师展示个性、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 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更能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和积极的研究者, 从而更自觉地寻找学习的机会。

4.注意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手段。

由于校本培训主要在校内进行, 教师之间较为熟悉, 有利于培训活动多样化, 案例分析、观摩研讨、学术沙龙、讲座等可交叉进行。运用多种培训方式前, 一定要了解有哪些方式可以运用, 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适合于什么样的情况下运用。在培训前要准备好各种方式所需要的材料。

5.注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思。

在培训的每个阶段及整个培训结束后都应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测评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 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感受及对改进培训方法的建议等。培训的组织者要多方面、及时收集各种反馈信息, 以便调整培训活动。同时也要对培训的本身进行反思, 发现不足, 为以后更好地组织培训积累经验。

总之,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培训方式。对校本培训的深入研究和推广, 必将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斌.校本培训:教师培训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3) :69-72.

[2]郑金州, 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中小学管理, 2001 (9) :21-23.

[3]刘树仁.关于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02 (12) :25-27.

[4]王奂新, 田金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模式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9 (1) :116-120.

篇4:以培训促进教师适应新课程新角色

关键词:培训;思想品德教师;新课程;新角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自从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来,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初中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主旋律。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面临着新课标、新理念等的改革新要求,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适应新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因此,应围绕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切实促进教师从观念到角色的实际性转变,成为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关键之所在。本文就如何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师培训,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与新课程新角色的要求尽快相适应。

一、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打造和谐高效教学状态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培训的前提应围绕和谐高效教学状态的建构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以自己对教育工作本质的了解为基础,并由此所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观念或理性观念。这是教师素质中起导向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在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对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态势也有着见解的影响。按照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观点,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是教育对象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理解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发掘潜能、提高能力,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是教的主体,通过教师必要的、及时准确的方法指导,使教育对象更快捷、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贯穿于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各个环节之中。教学状态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以及整个课堂的目标达成度。传统的课堂教学状态存在如下弊端: 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教学活动变成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训养式”活动,教师指定轨道,学生在轨道中运行,教师制订活动节律,学生按节律被动学习。这样的课堂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容易失去工作热情,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产生职业倦怠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是一种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渲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这样的课堂教学状态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和谐高效课堂。

二、突出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从知到行的转化

(一)巧设导学目标提纲引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能了解下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概况,掌握部分简单知识,找出自己本课中存在的困惑,以便在课堂上学习时避轻就重,从而有目标有重点的学习。而学生在现实的思想品德课学习中,仍然存在着“上思想品德课,也就是老师给我们讲一讲、我们背一背,课前根本没有必要去预习”的依赖思想。这种错误思想严重违背现代心理学研究“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课前,为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可以尝试用“导学目标提纲”设计下一节课所学目标,用目标导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预习。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生由书本理论上的“认知——感悟”到生活实践中的“践行”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是感悟所学知识,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意志品质的形成,并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践行”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依据新课程理论学生是“认知——感悟”的主体,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但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的有序课堂、高效课堂。

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具体方法是:抓住课题、框题和关键词质疑;抓住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材料和案例质疑;抓住教材整体质疑。得出结论,如果确实不能完成,教师就要善于引导,解疑释难一定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问题。

(三)通过前提测评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具备了掌握部分简单知识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全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认真、主动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又能理解接受并时间掌握部分所学知识,更新观念;对于一堂课所学知识,虽然学生当堂课能感悟知识,明白道理,但并不一定当堂课能全部消化。为了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每一堂课,教师应用前提测评的检查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回顾上一周的所学内容;每个月抽出一定的时间回顾上一个月的所学内容。这样长期坚持,逐步培养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习惯。

通过对思想品德教师新课程的培训,要使其深入明白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合作、交互作用、共同劳动的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不应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还应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让思想品德课教师掌握好如何发挥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协助教师完成授课任务。

三、抓好校本教研环节,实现向经验型教师转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保障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域、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这就为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开展新课程培训提出了新要求,要适应新课程新角的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认真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才有能力深入推进和创造性地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在具体组织和实施思想品德课校本教研过程中,应把握好几点:一是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二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制度,制定具体的教研实施方案。三是给予必要的督促和检查。

(一)集体备课

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集体备课,研讨教材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疑难困惑。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互通情报,交流心得体会,可使自己的眼界开阔,理论水平提高,事例充实,这就为顺利完成教学和教研任务创造了条件。

(二)进行思想品德课观摩教学和实验教学

思想品德课观摩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被观摩的教师对观摩教学的备课、上课要进行详尽研究,而且观摩教师也要对所观摩的教学进行研究。为保证观摩教学顺利进行,避免评课中的矛盾,变经验性评课为科学性评课,避免主观随意评课的倾向,事先要制定好观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三)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2]李里.试析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篇5:新教师岗前培训个人成长总结

回顾这一周的学习内容有:宋书记的《加强师德培训修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徐校长的《坚定职业信念,争做优秀人民教师》,李主任的《享受职业幸福,追求卓越人生》,于老师《用爱与责任托起昌图教育的美好明天》还有幼教部暴老师、李老师的关于幼师专业方面的知识讲座等等,这么多专业的老师为我们做岗前培训,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转变和升华,通过学习,使自己觉得仿佛充足了电,整装待发迎接着新的工作。

教师这一职业看似平凡却很伟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我想最基本要具备的素质应该是要有专业的业务水平,如果我们在学生面前一问三不知,有什么资格去当别人的老师,我们拿什么去教学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紧跟设会发展步伐,紧随知识更新的脚步。

其次,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还要加强师德的修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不仅要有教书的能力,还要有学习的榜样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说我们是公众人物,我们身边会存在很多的“粉丝”,每个幼儿,每个家长,每个家庭,很多人都在无时无刻的关注着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对未来的社会也有着间接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怀有一颗敬业的精神,用我们的诚心,恒心,爱心去呵护每个孩子,不断反思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最好的办法解决。为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做好服务。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想我们是纯洁的、是幸福的,我们不但要对工作充满热情,还应把自己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个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视我们的成果是起点,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超越。如百合花般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如朝霞祥云般映红天空照亮人间的同时,又展示出自身的美丽与灿烂。

篇6:新教师岗前培训个人成长总结

作为一名实实在在的新教师,我是真的没有任何当老师的经验,我算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职业,对这个职业感兴趣,但是紧张更多,我还是害怕自己不能去做好教师的角色,耽误了学生的学习。但是我在进入培训后,心中的紧张和不安倒是慢慢的没有了。培训的老师第一天就看出了我的顾虑,因此第一堂课老师就是讲述了他的事迹,我也才知道第一次做老师都是一样的心情,不要太过紧张,也没有那么复杂。我听了老师的经历,我就镇静下来专心上课培训了。也不再去想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和影响自己的事情。

培训中,我从老师那学到,在跟学生相处时一定要换位思考,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相处,因为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以老师的身份相处,那就不会很自在了,所以要一朋友的身份相处交流,学生会更加亲近自己,当然上课就不能这样了,课堂是一个严肃的地方,那就必须严肃起来,这样才能控住场,不会让课堂的秩序变乱。还有就是上课一定不能老是在讲台上面唱独角戏,必须要学生参与进课堂里,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人,因此上课必须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带到课堂里去,让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态。如若不然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对课堂产生厌恶的情绪,进而会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上课就会无精打采的。

从这些的培训里,我就想到了自己以前上学的时候,发现老师说的很对,因此通过这次的岗前培训,我倒是又学到很多很有用的技巧,对自己教师的角色反而有些期待了,在经过老师对我们的培训,我也知道怎么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了。在以后我正是的上课后,我一定会努力做到在培训期间学习到的那样,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去做出调整,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篇7:新教师岗前培训个人思想总结

一、行为规范方面

开学初,幼儿对新的陌生环境会产生胆怯心理,来园情绪不稳、哭闹现象较严重。为了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和集体生活,对集体生活产生安全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进而喜欢“上幼儿园”,我们为幼儿创立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所以我一直坚持以下两点:

1、在教学上,针对幼儿心理情况,我开展了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教学活动,提前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制作精美的教具。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做到课题与环境结合,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乐趣。还设立各种幼儿活动区域,并不断丰富材料。逐步建立了生活常规、游戏常规、活动常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做到每节课后写评析,对自己的每一节课进行总结。坚持写观察日记,捕捉教育实践中的点滴火花。而且制作了一批精美的教具,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上课上的得心应手。

2、在卫生保健方面,以培养幼儿各项生活习惯为重点,如: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学习男女分厕的习惯,培养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等良好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多喝水,对大、小便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照顾。

这些实践中我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有信心,更积极地做好事情,最终达到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要求。

在20xx年8月19日陈老师讲的《幼儿园卫生保健》主要让我体会以下几点:

一、做好晨检工作

1、做好五大官的检查(包括皮肤、眼神)。

2、询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大小便有无异常。

3、查幼儿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来园

4、做好药物登记,了解班里传染病情况。按时发药、喂药,并做好幼儿的全天观察记录。

二、做好秋冬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

做好秋季的消杀、灭蚊工作,消灭传染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杜绝秋季传染病在园内的发生。

三、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开学检查大型玩具和各类有隐患的积木。安排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活动常规并执行。

四、合理安排饮食

1、每周合理制定菜谱,必须每两周有新花样。

2、和食堂人员也要经常讨论,研究出符合幼儿需要的菜谱。实行花样化、多样化,稀稠答配,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对食谱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3、做好膳管会记录,平时把反馈的情况传给家长,提高菜谱的质量。

4、进餐过程的气氛应是轻松、愉快,而不是令人紧张、压抑的。

5、纠正幼儿偏食、挑食、边吃边玩等问题,要注重以饱为先的正面教育。

在这次的培训中,听到了各位同行前辈的经验之谈,我倍感荣幸,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次谢谢!

篇8:新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引”, 上好开教“第一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之初, 进入怎样的工作状态?如何规范开展工作?上好新教师的开教“第一课”, 至关重要。为此, 在每学年开学之初, 教辅室统一组织新教师“入教”培训, 统筹安排学校教导主任上好“教学常规课”, 指导新教师规范地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请德育校长给新教师上好“合格班主任”课, 指导新教师全面关注学生安全、扎实进行习惯培养、设计丰富德育活动、有效开展班队建设;请教学校长上好“质量提升课”, 指导新教师了解和掌握在短期内确保教学质量的工作策略。同时, 组织新教师参观老教师的优秀备课本、优秀作业本, 让新教师在真正踏上工作岗位之前, 对自己的工作有个深刻的了解, 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

“扶”, 将磨合期缩到最短

实施“青蓝工程”, 选派优秀、骨干教师作为新教师的导师, 全方位指导新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在为期一年的师徒结对活动中, 街道师训站责任落实到人, 评价监督到位, 通过“同读一本书”、师徒“同课异构”、“徒弟课堂教学汇报展示”等活动促进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生涩”过渡到“成熟”, 从理论过渡到实践, 让师徒携手共进。我们还注重强化月常规检查的指导与督导作用。借力师徒结对, 通过“导师”填写“回执单”, 对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依托校本督查, 通过各校行政不定期的听课评课活动, 促进新教师规范教学行为, 提升课堂质量。师训站以“六个一”活动对新教师进行全面考核, 即:交一份合格的教学设计、上一堂研讨展示课, 写一份教学反思, 组织一次班团队活动, 编拟一份练习测试, 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 激励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入格”。

“导”, 尽快确定发展方向

新教师业务发展方向的正确抉择能最终决定该教师成长之路的最终结果。为帮助新教师认清研修的方向, 街道教辅室组建新教师学习型组织——“青年教师联谊会” (下称“青联会”) , 组织开展丰富的学科主题教研活动, 邀请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与活动, 为新教师把脉、诊断, 在活动中发现苗头, 挖掘苗子, 引导新教师选择合适的专业发展方向。

“练”, 全面提升业务能力

有方向, 行动才更有价值。新教师的“行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个体的研修;二是街道依托“青联会”对新教师的团队打造。在个人研修方面, 每位新教师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详案备课”、“坚持读书写反思”、“坚持每月一堂精品课”、“坚持教师基本功修炼”;在团队打造方面, 狠抓“青联会”的建设, 使其成为培训优秀青年教师的摇篮:创造条件, 请进来、走出去, 让新教师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汲取经验;同时, 加强教研组建设, 让每一个教研组成为打造青年教师的“炼炉”。

“约”, 自律自强不断进取

以《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为载体, 让新教师明确一学年内自己的发展目标, 引领青年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成长。《计划书》中的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内容包含: (1) 关注一个教育教学理论主题; (2) 编写两个精品教案; (3) 上好一堂精品课; (4) 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 主持或参与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 (6) 参加一次业务培训; (7) 每学期撰写5篇教学故事、案例与反思。

一年中, 每位新教师要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 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思考。学年末, 围绕自己确定的目标进行自我检查、评估,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优势, 为下一学期的目标制定确立方向。

制度是规范教师成长的基本行为准则, 实践是教师成长的载体, 职责则是引领实践、促进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制度的导航, 只有用制度和职责约束并引导教师, 才能使其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篇9:构建教师培训新格局

1998年,学校制定《蜀光中学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方案》,确定校园网建设的整体思路:以普及常规音像媒体为基础,以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为重点,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指导思想,以方便教师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素质发展为根本目的,进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同步培训以及促进应用,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基于这一整体方案和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发展校园网的工作原则,逐步建成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研子网、办公子网,并以此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校园网经过三期升级改造,学校现已建成千兆校园网主干系统,新建多媒体电子教室四间和投影教室四间,将整个校园网通过ADSL与因特网连接,使全校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创建蜀光中学网站(http://www.sgzx.net)对外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实现与本省其他重点学校共享教学资源。目前,学校各行政部门均已配备了电脑,校园管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发展不仅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先进的教育技术要充分发挥其效用,必须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蜀光中学在校园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培训方案整体化

1998年,学校在建设校园网初期就开始着手制定《蜀光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以下简称《培训方案》)。

(1)建立健全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组织机构,明确信息化工作校长负责、分管校长牵头的制度,率先成立信息中心,并明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同时成立由计算机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整合学科骨干教师和计算机教师的优势,负责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开发、应用与培训工作。学校还成立专业课件制作室,开展课件的研发工作。

(2)制定和明确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内容、目标和考核办法。

(3)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供全校教师探讨、研究,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研究”、“如何应用好校园网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引导教师不仅仅是单纯依赖校园网的技术优势,而是要在教育观念上与校园网建设同步。

当然,校园网创建初期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培训方案》较多地强调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只是在部分问题上引导教师作理性思考。不过,这种把校园网的建设应用置于教师课堂教学外的理性思考的教育思想已初见端倪,为学校后来制定的依托校园网环境培养、建设“专家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方针提供了可发展的空间。

此后,学校又多次对《培训方案》进行了修订。2002年,学校制定《蜀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则》)。这个规划明确提出要用五年时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1)计算机和投影设备进入每一间教室和每一间学生寝室,教师一人一台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的上网条件。

(2)为每位教师、每个学生提供电子邮箱和主页空间,全校师生实现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资源共享,充分享受网络的便捷。

(3)建设丰富的学习资源库。

(4)每位教师都会通过网络开展教学,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交流。

(5)学校办公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通过校园网建立家长和学校的联系。

实施这一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校园网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上台阶,全面促进教师的信息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是校园网的主要使用者。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学校根据校园网的实际,坚持开展教师培训。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学校强调校园网应用的技术培训必须与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相结合,不能只是强调单纯的技术培训。为此,学校在教师培训中把培训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坚持三个层次的统一。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

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方法、文字处理、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Excel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图像处理等。

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

先进的网络技术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既可以应用这种手段变传统的“人灌”为“电灌”,也可以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在应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结合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科研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学校每年举行校际论文评选,积极鼓励教师总结经验,撰写理论文章,向各级报刊投稿。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和条件,现代教育理论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锐利武器和指导思想,教育科研是解决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这三个层次并不是按照培训时间的顺序,而是依据教师素质发展水平来进行划分的,三者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融一体,相互促进。

此外,为了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中对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评高级教师职称必须达到B级并获得人事部门的B级证书,必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市级以上的公开课。这些强有力的制度极大促进了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为开发课件提供有利平台

学校教学子网的建成以及投入使用,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电子音像馆和网络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的文字、音像、动画素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备课。教师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库的资源优势,自主开发制作真正适合教学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在全国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为了更广泛开展依托校园网络的教学应用,学校在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还坚持每年举行一次赛课活动。赛课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或网络技术,以此促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学校专门设立了专业课件制作室,安排专业制作人员负责制作技术性强的课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过硬、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教师作为课件制作的专业人员,给他们配备先进的技术装备,由他们把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制作成精彩的课件,发挥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师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学科教师就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钻研技术,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师生交流和教学设计上。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在版权许可的情况下下载使用网上教学课件,让广大教师更多地专注于教学设计和教材分析。

三、培养“专家型”教师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教师成就自我价值的事业。在强调、倡导教师奉献精神的同时,更提倡教师努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校园网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为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应该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校园网为师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师生能够快速地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通过网络开展协作教学,展示、汇报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也使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促进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例如,在高二学生中开展的“自贡市城市家庭装修污染调查研究”,学生邀请了化学、生物老师作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借助校园网查阅大量资料,开展调查,到实验室开展动物解剖实验,最后撰写研究报告。这一研究参加四川省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得到了高度评价。

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就是参与教改实践,结合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体验研究性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养成探索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利用信息技术和校园网促进教育改革,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为此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广泛开展课题研究。

近几年,学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校园网,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教改课题研究。1998年,学校与西南师范大学承担主研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品质与教学模式的相关优化研究》,历时四年,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学校目前正在投入开展研究的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立项课题《利用校园网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此课题正是对如何利用校园网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让学生与教师开展网上非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启发学生吐露心声,排解他们成长中的困惑,这也有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如何树立正确择业观下一篇:天凉了,心可以温存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