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2024-04-17

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通用20篇)

篇1: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蔡伸朝代:宋体裁:词 碧厨文簟小窗前。乍更阑。□□□。乌鹊南飞,秋意渐凄然。满院蛩吟风露下,人窈窕,月蝉娟。双星旧约又经年。信谁传。恨绵绵。□隔明河,长作断肠仙。争似秦楼萧史伴,瑶台路,共乘鸾。

篇2: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逸民,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逸民朝代:宋体裁:词 秀才落得甚乾忙。冗中秋,闷重阳。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吟配十年灯火梦,新米粥,紫苏汤。如今且说世平康。收战场。息偾埂B范虾郸,无复梦黄梁。浪说为农今决矣,新酒熟,菊花香。

篇3: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苏轼 (1037-1101) ,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人。其词总体上表现出笔力矫健, 豪放旷达的风格。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大笔挥洒, 将览物之情、怀古之思和身世之感糅合在一起, “须关西大汉, 执铁板”来演唱的豪放之作, 开一代词风, 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但苏词中也蕴涵着婉约一面, 只不过这类词在忧郁的情感宣泄中表现出一种悲壮, 一种饱含深情的沧桑。东坡居士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 所作《江城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1) 。诗人在《江城子》的词中彰显了生与死的对话, 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恋曲的追忆以及对死之哀歌的感怀。《江城子》是一曲低吟浅唱, 吟出的不仅是至死不渝的人生至情至爱, 而且也唱出了生与死在现实中对视, 生与死在梦中相约……

词的上阙, 描述的主要是生与死在现实中的对视。“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苏轼妻子王氏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 (1065) 五月, 至熙宁八年 (2) , 正好相隔了十年。苏东坡在悼念亡妻时用悲凄的言语给我们道出的是:生与死在现实中是对立的和不可调和的。因为“十年”先从时间纬度上对生与死相离相弃作出了规范。时间的绵长与无情隔离了生死的相视与相约, 生死的不可通约性沉淀着时间的冷漠与残忍。生与死的相隔、生者与死者的相离, 凝结的本是悲伤与凄惨。多年后的惦记与询问又该是如何的忧伤与苦楚呢?“茫茫”说明生者与死者对对方的情形全无所知, 因此不明晰的探问包含着幽幽情思和满腔血泪。尽管生者对死者别后情形已无从知晓, 但这也遮掩不住生者对死者的想念和感怀。“不思量, 自难忘”, 这表明“难忘”无时无刻、无声无息地留在心底, 又默然无声, 悄然无迹地出现,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主观上的刻意追求, 一切的一切都是情怀如种子般萌发。“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苏轼的妻子王氏葬在诗人故乡四川眉州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 (3) , 诗人作词时在密州 (山东诸城县) , 因此用千里来形容两地相距甚远, 这是从空间距离上对生与死对视的描绘, 千里之距, 已无法面对可感的形体, 更何况生者与坟 (死者) 遥遥相对呢?生与死的情结被凸显出来了, 路也迢迢, 人也遥遥, 又怎么能细语长谈、促膝相视, 更不用说“话凄凉”时的相依相偎了。相离本是悲伤, 无处倾诉凄凉更是悲伤中的悲伤。“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在现实中生者与死者相逢原本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相逢也只能是, 两眼对视, 形同陌路。因为时间与空间都已经发生了变更, 形容的变异, 已遮掩了千言万语和浓情蜜意, 枯朽的容颜只能诉说着令人绝望的不相识, 这只能怪生与死的不相融, 只能怪生者与死者的无能为力。生之时间的流动性, 死之时间凝固性, 于是生与死的对立, 生者与死者的对视, 在流动的时间和凝固的时间上展开。生之时间流动性表现为生者的十年生命的流失, 容颜不可挽留的更改以及生者心理历程的变迁。词的上阙没有用浓郁的笔墨来描述死之时间的凝固性, 它是通过对生之时间的过度铺排, 从而让隐藏着的死之时间凸现出来, 也即是形体的改变 (“尘满面, 鬓如霜”) 来折射出不相识 (死之时间凝固性) , 其实, 生与死相对视、生与死不相识在于生之时间与死之时间相异。

词的下阙, 揭示出生与死在梦中相约, 死之时间的凝固性得以显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梦是生与死相约会的通衢, 梦还作为生与死相约背景与场地而出现。夜晚是宁静的, 在其中蕴含着一种似有似无的独特意境, 而在白昼是喧嚣的, 在其中飘落着世俗生活的气息, 因此白昼中生与死是冷冷相对着, 而在夜晚生与死可以默默地相互诉说。夜和梦作为一种意象都沟通着生与死, 生之时间与死之时间的相克相悖在夜里的梦中得到缓解。“小轩窗, 正梳妆”是作者对早年妻子的生活情形的追忆, 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爱意与恋情。但是在追忆中隐含着的更应是死之时间描述。因为正是死之时间的凝固性透显了死者早年生活的永恒性。死者的青春因死之时间凝固性而得以永葆。而死亡时间的凝固性, 使生者对死者在世情形已成为不变的记忆。因此十年相对生者已改变了许多许多, 但对于死者来说, 却无一丝一毫的变迁。梦中的还乡是生与死相逢的场地, 生者与死者相聚的家园。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是生与死相约的投影。生者与死者共同拥有的故乡因死者作别而凝固了, 死之时间的凝固性造就了特定故乡的永久性。而这特定的故乡又在梦中沟通着生与死。“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生与死相约相聚终于在梦中故乡发生了。但是生者与死者只是无言相对, 泪流千行。这说明的是生离死别之后万言千语都已化成无语, 更应说明的是在以生与死为背景的相逢一切尽在不言中。生者与死者的无言、生者与死者的泪眼汪汪、泪落千行, 这是生与死留下的千年万年都无法斩断的情结。死者的流泪, 这本是不可能的, 作者在这里描绘出死者的如雨泪水, 正是突出了生与死尽管在梦里故乡相聚, 但这也无法弥合生死之间的裂隙, 因为梦里故乡只是把生死相约相聚呈现出来而已, 生与死的相诉依然是凄然无语。“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这又回到生之时间流动性上来, 年年断肠处, 指的是生者在流动的时间 (生命流失) 中对死者的怀念。“短松冈”指代坟墓, 其实也就是亡者的另种称谓。南北朝诗人庚信就无尽感慨地说过:“霜随杨白, 月逐故圆”。月夜与坟墓相连, 坟墓又葬在故乡, 因此, 年年断肠般情感已无法更改。这是月夜中特定故乡与孤坟所导致的, 生者在渐渐生命流失 (生之时间流动性) 中总是对故乡的那一座孤坟 (死之时间流动性) 而感到无尽的悲凄。这又隐含着生与死在现实中的对立, 在明月照耀下, 一座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孤坟成为生与死的界限, 凝结在生者断肠处的浓郁情感, 与死者冷冰冰的坟墓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在这不可能化解的冲突与矛盾中构建着各自的疆域, 而在这疆域之间涂画着冷冷的疆界线。

总的来说,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仅描绘了人间至情至爱的动人心魄, 也蕴涵着生与死相约与对视, 只不过这种相约与对视都是无语的, 一段心曲内含着无尽的沧桑和至深的哲思。

摘要:世人皆知苏轼词大多气象宏阔, 意境恣逸, 笔力矫健, 开宋代豪放派之风气, 而对他词中的婉约一面, 可能了解、研究、探讨较少。本文试图撇开他的豪放词风, 就婉约之作中的代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一些鉴赏与分析, 使读者对他这类词作的特点和风格有所了解。所持的基本观点是《江城子》风格清丽, 语言凄美, 感情真挚。“生与死对视, 生与死相约。”它是生之恋曲, 死之哀歌, 感人肺腑, 催人泪下, 堪称婉约上乘之作。

关键词:《江城子》,豪放词风,婉约之作

注释

1出自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类》中篇章第二册25页。

篇4:江城子等

昨时浓醉杏花畔,玉团扇,笼薄汗。

三点疏妆,何日不曾拦。

淡笑离时衣处寒,轻寄语,莫失还。

路长堪比天涯残。

上高楼,望遥山,途远江河,白夜晓声烦。

泪幽昆仑缓玉案,凉拒扇,苦潸然。

秦观原作《江城子》

对比悦读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百科名片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木兰花 王滢

金风梧桐雁不归,潇潇暮雨锁清愁。

别时渐行渐无影,提笔相思何处寄?

庭院落英尽销魂,万花千言皆是念。

故借夜月寻幽梦,梦里相逢别时泪。

欧阳修原作《木兰花》

对比悦读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篇5: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周密,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周密  朝代:宋  体裁:词   玉肌多病怯残春。瘦棱棱。睡腾腾。清楚衣裳,不受一尘侵。香冷翠屏春意靓,明月淡、晓风轻。楼中燕子梦中云。似多情。似无情。酒醒歌阑,谁为唤真真。尽日琐窗人不到,莺意懒,蝶愁深。

篇6: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李纲,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李纲朝代:宋体裁:词 客中重九共登高。逼烟霄。见秋毫。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回首中原何处是,天似幕,碧周遭。茱萸蕊绽菊方苞。左倾醪。右持螯。莫把闲愁,空使寸心劳。会取八荒皆我室,随节物,且游遨。

篇7: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贺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贺铸  朝代:宋  体裁:词   麝熏微度绣芙蓉。翠衾重。画堂空。前夜偷期,相见却匆匆。心事两知何处问,依约是,梦中逢。坐疑行听竹窗风。出帘栊。杳无踪。已过黄昏,缠动寺楼钟。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篇8: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本词作于熙宁八年 (1075年) 正月二十日, 时苏轼知密州。本词所悼者是苏轼的前妻王弗, 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年方十六之时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年轻美丽, 而且知书达理, 聪慧娴静。婚后, 每当苏轼读书之时, 她总陪伴在旁, 终日不去。王弗堪称典型的贤妻良母, 对苏轼关怀备至, 二人情深意笃, 恩爱有加。由于苏轼待人真诚, 缺乏防人之心, 故与各类人打交道时屡屡吃亏。所以每当家里有客人来访, 富于识人慧眼的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 待客人走后便依据自己的判断告诉苏轼, 何人宜交往, 何人宜敬而远之, 后皆屡屡应验。由于上述原因, 苏轼与王弗之间夫唱妇随, 十分恩爱。但可悲的是, 这样一位可以相濡以沫, 陪伴终生的人生伴侣, 却在宋英宗治平二年 (1065) 5月亡故, 让夫妻情深的苏轼悲痛万分。即使在王弗去世十年后, 苏轼对她依然梦萦魂牵, 凄苦难忘, 于是便有了这首感动过无数后人的悼亡词。

先看词的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对于人生来说, 十年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在这十年苏轼虽然已经出仕, 但由于个性的刚直, 以及认理不认人的个性, 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卷入了新旧党争。本来早年就主张“丰财”、“强兵”、“择吏”, 改革积弊的苏轼, 由于不不赞同新党的某些过于激进的改革措施, 遂与新党不合。在此情况下, 苏轼自知在朝中无法立足, 遂自请外放, 先是通判杭州, 后又知密州。可以说, 在王弗去世后的十年里, 苏轼已经经历了不少的人生波折。在一次次的人生波折中, 苏轼对于仕途的风波, 人心的险恶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知道, 一个人越是感受到了外界的险恶, 也就越怀念家的温馨。在此情况下, 苏轼怎能不怀念美丽、善良、聪慧的前妻王弗。“茫茫”两字, 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而“茫茫”前加一“两”字, 意味着不仅传达了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 同时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诗人在十年里日夜思念杳无音讯的亡妻, 而妻子又怎不日夜思念着同样音讯杳无的丈夫呢?生者和死者虽阴阳相隔, 却一样情思, 一样哀绪。词人以实带虚, 既写自己长久郁结于心的悲叹, 又将无知作有知写, 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 死后刻骨相思之切, 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 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总遭遇许多失败、许多挫折, 当然也会有欢乐与成功。欢乐与成功需要人来分享, 失败与挫折也需要人来诉说。可是正如一句格言说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 虽然人海茫茫, 但真正可以诉说的人总是有限的, 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对于饱经挫折的苏轼来说更是如此, 他不知有多少心酸、苦闷、挫折需要跟亡妻诉说, 可是妻子早已在十年前亡故。或许苏轼可以到妻子的坟上去诉说, 可即便这个愿望也难以实现, 因为苏轼当时在密州出仕, 而亡妻的坟则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相隔着千山万水, 路途遥远。虽欲亲临亡妻的坟上诉说凄凉, 又谈何容易啊!这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最可悲的是, 经过了这么多年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 苏轼早就由当初那个风度翩翩, 才华横溢且志向高远的青年才子变成了一位饱经风霜的中年男人了。其实此时苏轼的年龄才三十九岁, 根本不算太老, 但由于生活的苦难与磨砺, 他已经是尘满面, 鬓如霜了, 比自己的实际年龄显得苍老多了。以自己的这幅摸样, 即使与妻子相见, 她也许会一时认不出自己来了。而她如果一旦认出是苏轼, 又该是何等心痛与心酸啊。

再看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人是一种会做梦的动物, 许多平时无法实现的愿望, 或许在梦中能够如愿以偿。对于苏轼来说就是如此, 他与妻子王弗永别已经十年了, 由于刻骨铭心的思念, 他终于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见到了久别十年的妻子。妻子王弗依然那么年轻美丽, 正在小轩窗前面梳妆打扮, 仿佛就像十年前的景象一样。这一景象, 苏轼是再熟悉不过了, 是多么的温馨啊。唯一可惜的是, 这一次相逢是出现在梦中。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跟亲人分别许久, 本以为见到亲人后会有千言万语要说, 可是真的一旦见面之后, 却是百感交集, 一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苏轼词中也写出了这种世人共有的体验, 他和妻子阔别已经十年了, 相互有多少话要倾诉啊。可是见面之后, 却是“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彼此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只有泪水在无尽奔流。这一细节描写可谓笔力千钧。其实真正相爱的人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 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泪千行说明了苏轼和妻子彼此恩爱之深, 相比之下那些平时山盟海誓, 卿卿我我, 转眼就各奔东西的恋人们又显得多么浅薄啊。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梦总是要醒的, 当苏轼从梦境回到现实中, 他应当是思绪万千。作为一个多情乃至痴情之人, 苏轼想到每当明月之夜, 短松冈上, 孤独地长眠地下的妻子王弗, 一定也在牵挂着自己, 惦记着自己, 乃至肝肠寸断了吧?作者苏轼通过换位的方式, 设想妻子在坟墓里依然就像在世之时一样, 牵挂着自己, 关心着自己, 依恋着自己, 从而在悲痛中也获得了几许安慰, 从而进一步升华了悼亡的主题。也使得他与亡妻的爱情更加真挚缠绵, 感人肺腑。

苏轼素以豁达著称, 可是却写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样缠绵悱恻、感动千古的悼亡词, 让后代读者进一步看到了苏轼善良痴情的一面。古人云:“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就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真豪杰, 他的人格受到了那么多后人的敬仰, 他的诗词受到了那么多后人的喜爱, 绝对不是偶然的。

摘要: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 创了豪放一派, 自成一家, 但他也不乏婉约缠绵之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后一风格的代表。他的这首怀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感情真挚, 感人肺腑, 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因而其被后人誉为悼亡词中的千古杰作, 绝非偶然。

篇9:苏轼《江城子》鉴赏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江城子》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年)至七年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

篇10: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

作者:和凝  朝代:唐  体裁:词   帐里鸳鸯交颈情,

恨鸡声,天已明。

愁见街前,

还是说归程。

临上马时期后会,

篇11: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毛并,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毛并  朝代:宋  体裁:词   倚墙高树落惊禽。小窗深。夜沈沈。酒醒灯昏,人静更愁霖。惆怅行云留不住,携手处,却分襟。悠悠风月两关心。拥孤衾。恨难禁。何况一春,憔悴到如今。最苦清宵无寐极,相见梦,也难寻。

篇12: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

作者:欧阳炯朝代:唐体裁:词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

篇13:《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例分析

1.备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 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2.备作者:苏轼,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 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 自动请求外任, 创作这首词的时候, 他年已临近四十, 此时正逢西北边事紧张, 西夏多次进攻边境的时代背景。

3.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 词的赏析从九年级才开始慢慢接触, 可以说对词并不陌生, 但却缺少系统的赏析词的角度和经验, 更不用说像品味古诗那样的从容和淡定。所以, 课堂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词很重要, 当然, 教会学生感悟和赏析词作也是这学期当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4.备教学重难点:由于初中生的社会阅历与古文积淀水平有限, 所以教学重点为抓住“狂”, 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难点为让学生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从整体上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课堂展示

第一, 朗读环节。词本来就是用来唱的文体, 吟诵应为其基本的学习手段, 当然也是基本的教学手段。本堂课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然后对子互读, 学生示范领读, 让学生感受体会后, 再来齐读。因为不理想, 教师又示范朗读一次, 这细致而充分的朗读, 在理解文意与示范朗读方面是有益处的。但细想来, 却又有大缺陷。首先这样的朗读过分集中, 使得本来书声琅琅的课堂, 只在此时热闹了一时, 却并未贯穿始终。这使得朗读的效益大减, 只起到理解文意与为读而读的作用。

第二, 赏析环节。品读是对词的语言、情感及词作者的形象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 这样的分析是为了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深切的体悟词境、词情。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依图索骥, 对文本进行赏析, 之后进行交流、补充及深入。课后想来, 这样的环节设计, 虽然步步为营, 学生有法可依, 但学生所找到的是做题的感觉, 训练了方法, 却少了情感的感受。

第三, 创作环节。学生对于围绕作家及其作品创作对联、诗词曲是本堂课提高拔升的部分。并不希望学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作品赏析积累的层次, 更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历代名家的伟大人格和伟大名作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感染学生的人格精神。

三.课后反思

其一, 关于课堂切入点和教学思路的思考。这堂课整体呈现出前松后紧的特点, 关键原因就出在课堂切入点和教学思路上。介绍作者过于冗杂、混乱, 赏析部分欠缺清晰的思路。就像谢老师所说, 如果赏析部分一开始就高屋建瓴的提出:“为什么老夫要聊发少年狂?”大概整个赏析的过程就不会显得混乱。

其二, 明确教学的对象与目的,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这一堂课是针对初三年级的以词为教材的阅读示人, 依文解意, 据情品文, 人如其文”的思路去读赏一首词。同时在品析中引导学生复习品析诗词的角度, 而在“典故”这一方法的品味中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往所学的关于自比于古代圣贤的诗、词、文, 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中对明星的追捧, 引导学生体会这自比后的自信与坚决。而针对阅读示范导学这一目的, 努力发掘可示范的材料、方法和对象, 因此有了众名人经典的评价赏析范例。

其三, 关于阅读示范导学和理解。在课前只简单的认识到文本与教师的示范价值。而在课后, 却发现学生也有相当的示范价值存在。在课堂的许多环节可以让学生示范, 然后再来讨论修改, 再进一步示范。课前仅仅认识到示范就是让学生学习能有模仿的对象, 课后讨论认识到定位与时机也相当重要。面对众多的材料, 教师应对这一材料所拥有的示范价值要有了解, 更要对这一材料及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有个清醒的定位。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 如诗如文, 如天地奇观。”本意只在让学生了解东坡词的特点, 但这一则材料更可让学生学一学前人是如何评价一首词的, 用怎样的句式与手法更能将词的特点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则材料如出现在整首词学完之后, 如果出现在学生了解文意之后, 引导学生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将“出猎”入词, 扩大了词的题材, 这也是豪放词的一大特色, 那么这一文本的应用价值会更高。

篇14:朱淑真及其《江城子》词

然而遗憾的是,在整个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生活处处受到男性的操纵、压迫、欺骗、藐视……即便是才女也难逃如此之命运。自汉至清,诸多女作家作品流失量大,生平无法考定,便可见一斑。尽管她们也还多是官宦之女,名门之后。对这些女作家,我们只能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但使我们高兴的是,每个著名的女作家,他们的身世都带有浪漫的意味,仿佛她们本身就是一篇绝妙的文章,而她们的作品又是她们身世的写照。

苦命女作家朱淑真就是其中一个。提及朱淑真,我们自然想到李清照,尽管朱比李晚数十年。因为她们多有类似之处。诸如李出身名人之后,朱出身官宦之家;她们鄙有温馨愉快的童年;她们都有凄苦不幸的人生:李自称易安居士,朱自号幽栖居土;李有《漱玉词》,朱有《断肠词》;李能诗能词能书能画,朱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其作品风格也都具阴柔之美。可不幸的是,在当时,朱淑真的声位远不及李清照,王唐佐替她作的传又逸失不传。再加之近人辑的《宋词媛朱淑真事略》,又远不如俞正燮辑的《易安居士事辑》可据,所以,她的生卒年月不祥,其籍贯也只约略知道是浙江钱塘(今杭州)。具体到她是宦官之女及其悲苦人生,都是从其作品中得知的。

其实,朱淑真的作品,量之大,在元代以前的女性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今本《断肠集》,共有诗集十卷,诗后集七卷,词一卷。别有《璇玑图记》一卷(见王士祯《池北偶谈》),另从《断肠集序》中可知晓一些其它信息。《断肠集序》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文字:“比往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传诵朱淑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知她的词在当时已很盛行。因为它得到了一般人的欣赏和传诵。再就发现了其词的长处,即“有新意”、“有实境”。“清新婉丽”是有新意的表述,“蓄思含情”是有实境的写照。

下面就看其词的这一长处,在她的代表作品之一《江城子》中的具体体现。

词篇这样写到: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昨宵结得梦因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采愁恨又依然!展转衾,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爱恋之词。也是一首绝望的失恋之词。这种既真挚又绝望的爱恋之情,是通过现实的期盼、梦幻的相见,再到梦醒的懊恼的反复渲染中得以充分表现的。

在现实的期盼这一内容单元里;作者首先设置一个“斜风细雨”、“春寒”料俏的典型环境,来烘托主人公当时那种心寒意冷、凄寂愁苦的心境。接着在浇愁的酒杯面前,将梨花带雨般的悲伤,与先前两人在一起娇欢的情景作一强烈对比,进一步抒写现实的孤寂与凄凉。当她抬起泪眼盼望人归时,满眼是“芳草断烟”,座座“青山”!正如她在《生查子》词中所言:“欢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接着,诗人将笔宕开,回忆“昨宵”与情人“结得梦因缘”的情景。

地点是“水云间”。情景是“悄无言”。“水云间”具有浪漫色彩;“悄无言”暗示甜蜜之意。那种兴奋、那种喜悦、那种幸福,都在“水云间”的“无言”之中!然而美梦是短暂的,幸福也是短暂的;美梦是虚幻的,幸福也是虚幻的。所以当她醒来时“愁恨又依然”!这里,诗人把梦境中的甜美,与醒来的愁恨强烈对比,极言思念之深,愁恨之重。如若把美梦比作美酒,诗人也只能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了!难怪诗人“展转衾,空懊恼”,也难怪诗人从内心深处发出“天见易,见伊难”的痛苦绝望的呼叫。这两句,诗人从“展转”的动作、“懊恼”的情状和心灵深处的绝望,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主人公失恋后的那种痛不欲生的情状。

相思,是一个千年不老的话题,也是一种凄楚而美丽的故事。读罢朱淑真的这首《江城子》词,我们于浓墨重彩的渲染中,于层层的强烈对比下,我们仿佛听到亘古传来的一首恋歌,仿佛看到女主人公痛思恋人的鲜明形象。全词以浓郁的抒情性、鲜明的形象感、优美的旋律感和浑然的结构美、精妙的语言美、空灵的意境美吸引着读者、激动着读者、感染着读者,读后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真不愧是一首清新婉丽、蓄思含情的佳作。

那么,词中女主人公为何对其恋人痴情到如此程度?如若再来探究一下这其中原因,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这情的由来是不无益处的。前面说过,朱淑真的一生是不幸的。体现在她的生命历程上,便是这样的轨迹:她自从脱离了金色童年后,便服从了父母之命,嫁给了一个她不同意的人为妻。其丈夫作官江南,因另有新欢,便别她而去。后来新恋。那是在某元夜的第一次幽会之后,两人感情甜蜜,时常和他携手湖滨,饱览秀色。有她的《清平乐》为证。词云:“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他们这样的浪漫生活,只过了两个半月,不知为何,她的恋人也和她分别了,此后再无音信。失恋之后,一直孤独凄苦,直到悒郁而死。她死后,其父母将她及其诗作一并火葬。《断肠集序》这样说到:“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

这里,她的父母为什么将她火葬,其原因不在本文讨论之列。通过这段文字的表述,我们重在认识作者写作这首词的一个生活背景。第一,这是她的第一次自由恋爱失败;第二,在这次自由恋爱中,她付出的是满腔热情;第三,从词篇“愁恨”来看,造成恋爱失败的原因完全在对方。

按说她出身官宦之家,家庭条件挺好;她伶俐聪慧,个人条件也挺好;她如痴如醉,感情清纯真挚。那么,为什么有如此结果呢?其根本原因,我们从她的《自责》诗里可以找到答案。《自责》诗说: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闷无消遣只看诗,又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这首《自责》,其实也是她在恋爱婚姻上屡屡失败的自悟和自明。首先,她悟出而明白了:“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弄文”就是罪过,更何况咏吟风月?其次,她悟出而明白了:“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意即作为女子,舞墨弄文不行,只能“绣折金针”,做做针线活。最后发出愤慨之言,“始知伶俐不如痴”!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谭正璧在他的《中国女性文学史话》中说的一句话:“中国旧时的女子,就以写诗作文为一件无聊的事,做做家事,生养小孩而己。”也想起了辉群在他的《女性与文学》中说的:“……纵使有几个难能的女性,做了一件两件可歌可泣的事业,或者值得赞美的技能,也不过供游人骚客茶余饭后的谈笑而已。”由此可见,中国旧时的女子,只能围着家庭转;做些其它的往往不被理解和认可,尤其不被为官之人接受。这就是朱淑真恋爱婚姻悲剧的社会原因。

总之,就其作品而言,朱淑真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著名女作家,就其恋爱婚姻而言,她的不幸和痛苦,也值得我们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篇15: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

作者:张泌朝代:唐体裁:词 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飞絮落花,

时节近清明。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黛眉轻,绿云高绾,

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每到花时,

篇16: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

作者:叶梦得  朝代:宋  体裁:词   芙蓉开过雨初晴。曲池平。画桥横。耿耿银河,遥下蘸空明。一舸吴松归未得,聊共住,小蓬瀛。问君何事引前旌。趣归程。背高城。鱼鸟三年,谁道总无情。试遣他年歌此曲,应尚记,别时声。

篇17: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魏夫人,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魏夫人朝代:宋体裁:词 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晓妆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阑。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篇18:《江城子·密州出猎》插图指瑕

该词下面 的第8处注解是:“〔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黄,黄犬。苍,苍鹰。”而插图中的苍鹰却站在人物的右肩上。

肩指脖子旁边胳膊上边的部分,臂指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由此看来,肩和臂虽同属人体的部位, 但还是泾渭分明的。教科书是最严肃的书籍!一篇文章,配以精美的插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知识, 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为正确、深刻地理解教材打下基础。可谓一箭多雕! 但是,如果图文不符,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闹出笑话来。

篇19:论述《江城子》词调的演变

关键词:江城子;词调;演变

一、追朔于晚唐

在现存的敦煌词和唐代文人词中均无发现有《江城子》这种词调的记载。故此推测到晚唐时期,《江城子》才以一种酒令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后来经文人墨客的加工,变成了一种小令的词调,到五代时才进入文人的视野。唐代时期的《江城子》从格式上来看全为单调,多为35个字七句五平韵。也有在结尾多一两个衬字的,形成有36字或37字等。由此可知,当时的《江城子》才发展不久,还处于一种发展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

在全唐五代,以《江城子》为词牌名的词大概有16首,虽然词牌相同,但是根据作者的描述不同,却是描述了不同的情景,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特点。分别有韦庄两首、和凝五首、张泌三首、牛峤两首、尹鹗一首和欧阳炯一首,共14首,和吕岩的两首《江神子》存疑。韦庄的两首《江城子》写都是男女之情,与花间词风有些类似。第一首写的是男女双方相爱时的情形,第二首写的是情人离开后的哀伤。这两首词前后有些衔接,带着点联章的意思。张泌的三首写的也是男女之情,其中一首将女子孤寂无聊的心情融入清明时节景物的描写中,含蓄表达伤春之感;一首却是直接了当,明着描写男人对女子的爱慕。牛峤的两首,一首以漫天飞舞的扬花和日暮江空的波浪来寄托送别友人后的伤感:一首则借越王宫殿景物描写用来描绘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沧桑之感。尹鹗的一首却是先描述一名弹筝女的形态穿着,后借鸿雁流露出相思之情。有人认为《江城子》词调名是取自欧阳炯作的那首词中的最后一句,但明显欧阳炯不是第一个作《江城子》的人,所以这一说法也就无法考证了。

二、鼎盛于北宋

北宋初,用《江城子》填词的人仍然不多,题材上也还是比较局限于写男女之情上。而到了北宋鼎盛时期,由单调发展到了双调。双调在单调的基础上,结尾处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为七言一句,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片,上下片都是七旬五平韵。题材也不再局限在男女爱情上,而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从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的张先填写的第一篇双调开始,对《江城子》这一词牌的偏愛,《江城子》在此基调上逐渐发展直到了一种稳定的状态。

苏轼大约是公元1060到1072年间开始用创作《江城子》这种词调,《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八十多岁的张先在湖上同赋时闻弹筝而作。期间有一首《翠蛾羞黛怯人看》是苏轼早期送别词中的佳作。词中作者描摹歌妓的口吻,代她向即将离别的友人表示惜别之情。当时还是苏轼创作《江城子》词调的初期,依然是唐五代时的柔婉细腻风格。在公元1072年后是苏轼词风开始转变,他的个人的词调风格逐步成熟。《记梦》和《密州出猎》是苏轼开创新词风的代表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品开头描述的是出猎的场景,但是结尾时确是战场杀敌;巧妙的利用了艺术构思,把描述的画风一改,过度极其自然的表现出了他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的豪情气概。这原本是一首描绘打猎的田园风景图,却最终被作者描绘成了一首热血奋战,报效祖国的爱国图,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的表现出了苏轼个人的豪放风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却苏轼为亡妻写的追悼词,描绘了作者对亡妻了无尽的怀念,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悲切痛怀的心情。这首词情意绵绵,痛彻人心。上阙诉说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阙记述的是梦境,描绘了作者对妻子的不舍。上阙写实,下阙写虚,虚实结合,描述出对亡妻的思念,也表达了此人的悲切伤痛之情。全宋有《江城子》词调192首,除初期的两首单调外,基本全是双调。

三、衰退于金元

《江城子》这种词调在苏创作的影响下,一直持续到了金元时期。在金元时期《江城子》的词调范围更是表现出有进一步扩大的意思。最终拘泥于苏轼独特词风的制约和影响,逐渐呈现出衰退之势。元好问是此时期创作《江城子》的代表词人,共作词19首,其中有吟咏牡丹、海棠等咏物词4首。

以他的其中一首《江城子·观别》进行分析:全文以离别愁绪为基调,词中说“两相思”,又说现在又为何要伤悲呢,最后追问人世间的泪水什么时候可以流完呢。将离别之情、同情之情流露在诗句中。

结语:《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朔于唐五代,在北宋繁盛发展,却衰败于金元。在唐五代、宋和金元时期,主要的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种,即描写男女之情的,咏史豪放之作以及悼亡词。而在北宋时期,以苏轼作为这个词调发展的支撑,《江城子》这一词调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表现效果多层次。

篇20: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元好问,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元好问朝代:元体裁:词 梅梅柳柳闹新晴。趁清明。凤山行。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赏心乐事古难并。玉双瓶。为冠倾。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相关文章:

上一篇:代加工委托书下一篇:渣打银行招聘要求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