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杂记的美文

2024-04-12

蒙自杂记的美文(精选8篇)

篇1:蒙自杂记的美文

朱自清

我在蒙自住过五个月,我的家也在那里住过两个月。我现在常常想起这个地方,特别是在人事繁忙的时候。

蒙自小得好,人少得好。看惯了大城的人,见了蒙自的城圈儿会觉得象玩具似的,正象坐惯了普通火车的人,乍踏上个碧石小火车,会觉得象玩具似的一样。但是住下来,就渐渐觉得有意思。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不消几趟就走熟了。书店,文具店,点心店,电筒店,差不多闭了眼可以找到门儿。城外的名胜去处,南湖,湖里的嵩岛,军山,三山公园,一下午便可走遍,怪省力的。不论城里城外,在路上走,有时候会看不见一个人。整个儿天地仿佛是自己的;自我扩展到无穷远,无穷大。这教我想起了台州和白马湖,在那两处住的时候,也有这种静味。

大街上有一家卖糖粥的,带着卖煎粑粑。桌子凳子乃至碗匙等都很干净,又便宜,我们联大师生照顾的特别多。掌柜是个四川人,姓雷,白发苍苍的。他脸上常挂着微笑,却并不是巴结顾客的样儿。他爱点古玩什么的,每张桌子上,竹器磁器占着一半儿;糠粥和粑粑便摆在这些桌子上吃。他家里还藏着些“精品”,高兴的时候,会特地去拿来请顾客赏玩一番。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我们管这个铺子时“雷稀饭”,管那掌柜的也叫这名儿;他的人缘儿是很好的。

城里最可注意的是人家的`门对儿。这里许多门对儿都切合着人家的姓。别地方固然也有这么办的,但没有这里的多。散步的时候边看边猜,倒很有意思。但是最多的是抗战的门对儿。昆明也有,不过按比例说,怕不及蒙自的多;多了,就造成一种氛围气,叫在街上走的人不忘记这个时代的这个国家。这似乎也算利用旧形式宣传抗战建国,是值得鼓励的。眼前旧历年就到了,这种抗战春联,大可提倡一下。

蒙自的正式宣传工作,除党部的标语外,教育局的努力,也值得记载。他们将一座旧戏台改为演讲台,又每天张贴油印的广播消息。这都是有益民众的。他们的经费不多,能够逐步做去,是很有希望的。他们又帮忙北大的学生办了一所民众夜校。报名的非常踊跃,但因为教师和座位的关系,只收了二百人。夜校办了两三个月,学生颇认真,成绩相当可观。那时蒙自的联大要搬到昆明来,便只得停了。教育局长向我表示很可惜;看他的态度,他说的是真心话。蒙自的民众相当的乐意接受宣传。联大的学生曾经来过一次灭蝇运动。四五月间蒙自苍蝇真多。有一位朋友在街上笑了一下,一张口便飞进一个去。灭蝇运动之后,街上许多食物铺子,备了冷布罩子,虽然简陋,不能不说是进步。铺子的人常和我们说,“这是你们来了之后才有的呀。”可见他们是很虚心的。

蒙自有个火把节,四乡是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晚上,城里是二十五晚上。那晚上城里人家都在门口烧着芦杆或树枝,一处处一堆堆熊熊的火光,围着些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孩子们手里更提着烂布浸油的火球儿晃来晃去的,跳着叫着,冷静的城顿然热闹起来。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四乡地方空阔,都用一棵棵小树烧;想象着一片茫茫的大黑暗里涌起一团团的热火,光景够雄伟的。四乡那些夷人,该更享受这个节,他们该更热烈的跳着叫着罢。这也许是个祓除节,但暗示着生活力的伟大,是个有意义的风俗;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南湖在冬春两季水很少,有一半简直干得不剩一点二滴儿。但到了夏季,涨得溶溶滟滟的,真是返老还童一般。湖提上种了成行的由加利树;高而直的干子,不差什么也有“参天”之势,细而长的叶子,象惯于拂水的垂杨,我一站到堤上禁不住想到北平的十刹海。再加上嵩岛那一带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更象十刹海了。嵩岛是个好地方,但我看还不如三山公园曲折幽静。这里只有三个小土堆儿,几个朴素小亭儿。可是回旋起伏,树木掩映,这儿那儿更点缀着一些石桌石墩之类;看上去也罢,走起来也罢,都让人有点余味可以咀嚼似的。这不能不感谢那位李嵩军长。南湖上的路都是他的军士筑的,嵩岛和军山也是他重新修整的;而这个小小的公园,更见出他的匠心。这一带他写的匾额很多。他自然不是画家,不过笔势瘦硬,颇有些英气。

联大租借了海关和东方汇理银行旧址,是蒙自最好的地方。海关里高大的由加利树,和一片软软的绿草是主要的调子,进了门不但心胸一宽,而且周身觉得润润的。树头上好些白鹭,和北平太庙里的“灰鹤”是一类,北方叫做“老等”。那洁白的羽毛,那伶俐的姿态,耐人看,一清早看尤好。在一个角落里有一条灌木林的甬道,夜里月光从叶缝里筛下来,该是顶有趣的。另一个角落长着些芒果树和木瓜树,可惜太阳力量不够,果实结得不肥,但沾着点热带味,也叫人高兴。银行里花多,遍地的颜色,随时都有,不寂寞。最艳丽的要数叶子花。花是浊浓的紫,脉络分明活象时,一丛丛的,一片片的,真是“浓得化不开”。花开的时候真久。我们四月里去,它就开了,八月里走,它还没谢呢。

篇2:蒙自杂记的美文

《蒙自杂记》属于那种兼色调浓重、又淡而有味于一体的作品。文章来的飘然,去的自如,像一只小夜曲。作者在蒙自这地方,只呆了五个月,可那里却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他实在是喜欢那里的风情,那里的人们,在那里,“整个儿天地仿佛是自己的:自我扩展到无穷远,无穷大”。从蒙自人们的身上,朱自清感受到了国民身上纯正的美质。从文中所表露出的清朗明快的调子里,可以看出他因此而产生的自愉的心境。

朱自清从蒙自的平凡之中,看出了其中的别于他处的不平凡的因素。因而文章由平而深,意由简而繁。作者行文真是老道有味,普普通通的小镇,竟在他那里变得如此有滋有趣。那个人缘很好的卖糖粥的掌柜,那些有爱国意识的抗战门对儿,那些虚心接爱启蒙的民众,那个迷人的火把节,以及南湖溶溶滟滟的水,“浓得化不开”的花儿,在作者笔下被完全神异化了。这令我想起了沈从文描写的湘西,那淳厚的民风,真让人透心的甜蜜。而朱自清眼里的蒙自,似乎比湘西要带有时代的气息。他从善良的人们那里,不仅看到了合于自然的散淡的风景,更主要是领略到其间所蕴含的正义精神。这大概是他久久感怀蒙自的因由吧。

最使我惊异的是作者的叙述情调。这里,或许体现着他最本质的审美精神。朱自清把自我放置到与对象的纯粹审美的位置上。你一点也感受不到他过多的参与,而是心平气和地打量着对象世界。在自然山色与人文景观面前,朱自清不像巴金等作家那样自我的投入,他处处显示出学者特有的那种审视、那种温和慈祥的神色。他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往往发掘出特有的东西来。《蒙自杂记》的风情真说不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可他偏偏从这里感受到一种妙意。美在于发现,此话我现在是相信了。

《蒙自杂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旧散文,它记录了朱自清在抗日时期的心态。文中几次提到了抗战,言谈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期待。如果我们从这个背景中去考察此文,就会发现,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朱自清从未沉浸在世外桃源式的情境里。在漂泊的教书生活里,他的心,一直和民众,和民族的命运联在一起。蒙自的生活经历,可以说加深了他对国民的信心。没有这样一种爱,一种情感,《蒙自杂记》或许就不会具有这样美的境界。

篇3:蒙自源的成功之路

云南过桥米线名闻天下, 可有谁知道现在经营过桥米线的最大餐饮企业竟不是出自云南, 而是崛起于广东的东莞?它就是东莞蒙自源饮食有限公司。

2001年11月, 广东省东莞城区花园新村开设了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店, 取名“蒙自源”。经过7年的努力, 蒙自源已由单店经营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连锁餐饮品牌, 其分店遍布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地区, 现在拥有136家餐厅, 其中80%为直营店。蒙自源饮食有限公司对突破中式快餐的连锁化经营“瓶颈”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营销学中的“领先法则”告诉我们:只有市场第一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当今这个“眼球经济”时代, 要做到市场第一是很困难的, 一个可行的途径是找到一个细分市场, 通过差异化的定位, 努力塑造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先品牌。

在对当前我国餐饮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依据自己作为云南民族餐饮企业的背景, 蒙自源选择了自己的舞台———米线品类市场, 确立了米线品类第一品牌的定位, 力图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米线市场的领先品牌。这个目标或许挑战性不大, 但绝对是一个高明的营销策略。

打造强势品牌

餐饮行业的低级竞争是拼装修、拼价位, 高级竞争是拼品牌、拼服务。做特许连锁, 锻造品牌是第一位的, 成功的连锁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从开店之初, 蒙自源就十分注重品牌建设, 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进行品牌创新。

1. 抢占米线品牌资源。从花园新村第一店开始, 蒙自源就决定打造自主品牌。蒙自源品牌名称意味着虽然地处广东的东莞, 却是来自过桥米线的发源地———云南蒙自县, 是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品牌标志是民族装扮的阿诗玛头像。传说中的阿诗玛是云南民间传说人物中知名度最高的, 定位于云南民族餐饮企业的蒙自源抢占了这个形象资源, 借此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

2. 品牌更新。随着企业的发展, 立足于云南民族特色, 又要超越云南民族特色、走国际化的路子成为蒙自源不得不解决的一个课题。为此, 公司先后多次对品牌进行更新, 不断激发它的新的生命力。一开始, “蒙自源”这三个字和其标志———“阿诗玛”, 是被局限在一个长方型格子中, 而且用浅绿作为标准色, 不易被人关注, 而“过桥米线”四个字则很显眼, 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蒙自源的名称和标志。经过重新设计后, 阿诗玛的形象和蒙自源三个字被突出在显眼位置, 这样在看到阿诗玛形象时, 人们就不会以为蒙自源来自内蒙古。同时, 绿色衬底显示出蒙自源健康环保的主张。

3.品牌保护。2007年, 蒙自源全面启动全球品牌保护战略, 斥资50多万元在全球54个国家对旗下三个品牌进行了商标国际分类的所有43个大类的全面注册。此外, 还适时申请认定驰名商标。

4.品牌宣传。2008年是蒙自源发展战略中的品牌年, 为了实现品牌年的战略目标,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在2007年, 邀请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为蒙自源的品牌代言人。蒙自源签约杨丽萍, 正是由于她形象健康又与蒙自源宣扬的云南原生态餐饮文化相吻合, 同时在国内外又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签约后, 蒙自源投入了1000万元广告费, 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为此, 他们邀请拍摄过麦当劳系列广告的香港资深导演创作以杨丽萍为主角的广告片, 利用她的影响力进一步宣传企业的品牌。

产品特色不断更新

蒙自源的产品策略可用“味道独特、品种丰富、价格适中、老少咸宜”来概括。依托云南丰富的特色动植物原材料和各族原生态菜品等宝贵资源, 蒙自源不断从中吸取养分, 对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每隔2~3个月, 公司就会派人到云南收罗特色材料和特色菜式, 并加以改进, 既保留云南风味, 又去除其简单、粗糙的外观, 成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蒙自源使得品尝过其菜品的云南人都十分惊讶:口味正宗而又精致。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 蒙自源不断地进行创新。

1.改进传统米线, 形成产品核心优势。经过反复试验, 蒙自源掌握了由17种药材和香料搭配制成的独特的高汤保密配方;原材料保证云南出产;汤底选用正宗云南特产农家鸡, 每日熬制四五个小时而成;制作流程标准化。

2.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为了顺应区域市场的需求特点, 蒙自源在保留主要传统产品的基础上, 通过产品开发, 源源不断地增加新产品, 淘汰过时产品, 以迎合当地顾客的口味。为此, 公司于2006年成立了产品研发部, 集中经验丰富的厨师, 开展新产品研发, 形成了创意-研发-测试-定型-推广的新产品开发流程, 做到每个月推出1~2个新产品。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 蒙自源的过桥米线物美价廉、营养丰富、做工精细、用料讲究, 既保留了云南本土的鲜美滋味, 又独具风格。

保持企业的特色

差异化是企业创造出来的特色, 而如何保持这种特色不变则是标准化问题。对于中餐企业而言, 千百年来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 厨师凭经验操作, 师傅靠心传口授, 工艺操作无具体标准, 这就使餐饮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蒙自源在创业之初, 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成功经验给了蒙自源很大的启发。蒙自源吸取洋快餐的经验, 2003年开始在其它地方开设分店的时候, 便建立了一个配送中心, 统一向各分店配送原料。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 蒙自源对配送中心也不断改进, 形成了规范程序:原料由后勤部门统一采购 (米线和原料来自公司在云南的生产基地) , 集中加工 (包括分选、去杂、切配和某些食品的初步熟处理) , 每种材料都要经过检验中心严格检验, 通过全密封设备保证安全卫生后由配送车送到各个餐厅。这种模式改变了中式快餐的前店后厂形式, 为公司实现标准化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 由于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在原料提供上能够达到规范化, 使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并且原料自己生产, 可减轻来自物价上涨的压力。对于不能自己生产的原料, 蒙自源进行统一采购。由于进货量大, 可以对供货商就原料的规格、质量、运送方式等提出要求。

在原料配送保证标准统一的条件下, 蒙自源对食品的制作过程也进行统一规范。他们把菜品制作工艺细分到每一环节, 把加工时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调料的分量等准确地量化, 并反复试验以达到最佳效果, 为了使菜品、配料和调味料达到标准化, 制作了标准手册。同时, 每个入职的厨师都要在蒙自源的管理学院接受一个月的培训, 按标准手册的要求进行菜品烹调,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厨师对菜品风味的影响。这样, 在由总部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原料的条件下, 蒙自源的各个连锁店保持了产品的统一。

在实行产品标准化和配送标准化的同时, 蒙自源借鉴来自国外快餐和国内成功中餐企业的经验, 根据自身的生产模式和操作标准, 制作了一套营运手册。在营运手册中, 蒙自源对餐厅的各级管理、各项服务、各道工序都制定了标准, 并把这些标准贯彻到员工的培训和绩效考核中。这样, 企业可完全在统一的标准下运转, 使各连锁餐厅都保持一致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水平。

扩大企业的规模

我国餐饮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上生存和发展, 连锁经营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蒙自源在成立之初, 采取的是直营模式, 即分店由企业出资开设, 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总部对各分店实施人、财、物和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统一经营。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是, 可确保管理及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有利于企业品牌建设。但问题是企业必须付出很大的成本。因此, 为了解决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2004年蒙自源开始加盟店的建设, 2005年1月第一家加盟店———东坑店开张。

运用加盟连锁模式是蒙自源经过长期考虑的, 因为相比直营模式来说, 加盟连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加盟连锁模式使蒙自源可利用加盟商的资源, 减少成本, 而且加盟商熟悉当地的市场环境, 这些因素都可促进蒙自源的快速扩张;另一方面, 加盟商可能由于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蒙自源的利益, 如服务不好、产品没达到标准、体制存在漏洞等, 最终导致企业形象受损。对此, 蒙自源制定了严格的加盟政策, 在市场成熟的地区 (如东莞和珠三角地区) , 允许加盟商加入, 并对加盟店进行严格约束, 使加盟店按总店的要求运营和管理。同时, 通过建立区域管理模式, 由区域管理团队监督加盟店的经营状况, 从而保证加盟店的服务和体制得到完善。而重要的是, 加盟店的管理人员由公司总部派遣, 以确保加盟店的标准与总店一致。对于蒙自源刚进入的市场 (如长三角、北京等地) 只采用直营模式, 以保证分店的服务、品质完全控制在公司的管理之下, 有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 便于今后引入加盟连锁、占领市场。

在蒙自源现有的100多家分店中, 只有20%是加盟店, 可以看出蒙自源在扩大加盟连锁方面是十分谨慎的。通过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 蒙自源提高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发挥了企业资源的优势, 迅速在中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蒙自源成功的启示

虽然与国外快餐巨头相比, 蒙自源在经营管理上还有欠缺, 但是其成功的营销经验对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还是有借鉴作用的。

1.认清竞争环境, 做好市场定位。蒙自源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把目标锁定在中式快餐市场。由于中式快餐市场的特点是大众化和口味独特性, 所以蒙自源把目标顾客锁定在工薪阶层, 其产品都是针对他们的需求设计的, 而价格的经济实惠又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蒙自源发现, 竞争对手提供的都是传统的米饭类食品, 所以它使云南过桥米线具有独特性。对于洋快餐而言, 蒙自源不是把它们当做竞争对手, 而是学习的对象, 认为洋快餐无论在经验管理, 还是顾客服务方面, 都比我国餐饮企业做得好。蒙自源强调产品健康营养, 就是针对洋快餐被许多人指为“垃圾食品”而提出来的。

2. 实施标准化, 通过连锁经营拓展市场。相比洋快餐, 实施标准化无疑是我国餐饮业一个大难题。蒙自源用自身的经验告诉其它餐饮企业, 中餐也可以实施标准化。

篇4:西南联大的蒙自往事

对(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数百名师生而言,这趟行程的终点不是昆明,而是蒙自。

蒙自位于昆明南部,昆明到安南(今越南)边界路途的3/4处。滇越铁路以西,开远站南边的碧色寨岔出一条窄轨支线——个碧石铁路,其终点是个旧和石屏。通过这条支线可以到达蒙自。

决定把这两个学院临时设在蒙自,跟当时把文学院设在衡山一样,都是因为校舍不敷使用。像长沙和昆明这样难民遍地的省会城市,根本不可能一接到通知就能安置一所超过千名教师、职员和学生的大学。

文法学院师生在蒙自逗留的时间是四个月:从1938年5月到8月。

穷乡僻壤中的“先锋队”

尽管有铁路相通,但蒙自仍是一座沉睡的小城。它的人口自20世纪以来几乎没有变化,大约有一万人,与周边的乡村大体相当。

蒙自城外有个南湖,更确切地说,是南湖的湖床,因为联大师生到来时已是旱季的后期,湖里没有一滴水。在城墙和湖的一角之间有座海关大楼,联大教室就在那里。为安排男生住宿,联大当局在附近租借了几栋小楼,后来获准翻修破旧的法国医院作为宿舍。

在城墙外面,海关区不远处,有一栋两层的欧式建筑,这栋楼属于一位犹太希腊商人,他的名字译成中文叫“歌胪士”。联大便租用歌胪士洋行作为教师宿舍。一栋带有围墙的大公馆是周柏斋一家的。周氏是个富有的锡商,住在昆明。他同意把公馆的一面租给联大,用作女生宿舍。

联大的校舍集中在小城东边,来往很方便。从女生宿舍穿过东门到歌胪士洋行,步行只需五分钟,从洋行到海关大楼也是五分钟。

隔着周家公馆坚实的围墙,四五十个寄宿生在一楼宽敞的房间里用餐。晚饭后,有人会点燃两盏硕大的煤油灯,于是食堂就成了自习室。上面两层楼各有一间大寝室,里面摆放着十数张上下铺双层床。每个女生配有两只木箱,可以用来装书和个人用品;所谓桌子,其实就是把木板水平固定在床架末端;此外,她们还有一根天黑以后用来照明看书的蜡烛。

夜晚令人心悸。透过烛光,女生可以观察到爬过窗户的蜥蜴肥白的腹部。春风从黄昏一直吹到天亮。一边忧心国家的命运,一边忧心自己的前途,思乡的女孩听着呼啸的风声,一直听到远山外晨曦初露,她们就这样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因此,这些女生管周宅叫“听风楼”。

对于在现代沿海都市长大的年轻女孩来说,除了午夜的风声,还有其他因素使她们顾虑重重。

她们每次出入周家公馆,都会遭遇看客好奇的目光,这些人住在方圆几英里内,没事就来探察初来乍到的陌生人。当地的习俗是,女性得撑着雨伞遮着面孔才能出门。每当有女生经过时,赤着脚、穿着打满补丁的裤子的苗族妇女,就在一旁驻足观看,还不时指指点点。要是联大女生敢于冒险,穿上高叉旗袍和肉色丝袜走进人流拥挤的商店或餐厅,她很可能会发现有一只手悄悄地伸到她的大腿下—— 不是下流的老男人猥亵的手,而是妇人或孩童的小手—— 她们只想看看,这些极有教养的知识青年在充满诱惑的外套下面是否穿了什么东西。

女大学生的穿着和举止,俨然成了小城居民与大学师生关系的焦点。蒙自还没有做好接受现代女性的准备。当地几乎没有女孩小学毕业,中学是专为男孩设立的,也几乎没有人上过大学。未经媒婆的介绍,青年男女不敢相互交谈;而做媒是订婚、结婚的前奏。在当地百姓看来,联大男女学生并肩行走肯定是一种忤逆和挑衅。不止一对无辜的联大情侣外出散步时被暴怒的警察拉到路边拳打脚踢。一对男女在田野徘徊,表达爱意时,他们可能发现怒气冲冲的农民正拿着老式火枪对准他们。

由于边远地区治安不靖,常有小偷强盗出没,当地人差不多都备有武器,因此,即使是白天,走在乡间也不很安全。在外文系任教的英国青年诗人燕卜荪(William Empson),在乡村散步时就被洗劫过好几次。海关区的图书馆在天黑以后才开放,但每个钟点都会敲钟提醒完成功课的学生,持有武器的护送者已做好准备陪护他们返回宿舍。

北大心理学教授樊际昌是蒙自事务的主要负责人,处理与周边群体关系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不过,在一次访问期间,梅贻琦亲自揽过问题,解决疑难。在学生大会上,梅贻琦提醒大家注意,联大女生的穿着打扮可能会冒犯当地人的感受,男女学生手牵着手散步会违反传统习俗,很可能会引发摩擦。因此他宣布,以后女生得穿朴素的蓝布大褂, 男生得穿咔叽布制服。他的举措得到了“正风团”的支持,这个学生社团时刻监督着同学之间的亲密举动。

教授们

除了没有日军的空袭,蒙自的学术环境比长沙时期更加糟糕。

由于图书馆少量藏书大都处于从湖南运往昆明的途中,因此教材和参考资料都少得可怜。图书馆本身的空间极小,仅有十七个座位。开馆前半小时,学生就站在门外等待,开门后立即抢阅书刊、抢占座位。师资力量也受到限制。许多原先在长沙任教的老师转到其他大学任教,或进入政府服务部门,或回到家乡。有些教师因战时交通困难而延期抵达,或滞留在外。

法律系只有蔡维藩一位教授按时到达蒙自。他时年三十三岁,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曾在北大任教八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蔡氏工作一丝不苟,但他很快发现无法承担所有重任,于是革新教学方法。他以学生自学取代讲授,以报告和论文代替考试。在一个长期以来注重死记硬背的国家,这种教学是大胆的尝试。结果,他成功了。与那些通过程式化的课堂讲授来学习的毕业生相比,他的学生更胜一筹。

相比之下,别的教学单位师资阵容显然比较充实。例如,历史系有陈寅恪、姚从吾、毛子水、劉崇和钱穆;中文系有朱自清、闻一多和刘文典;经济学系有陈岱孙、陈达和李卓敏;政治学系有张佛泉、崔书琴和王化成。由冯友兰、罗庸等学者在衡山创建的哲学研究会恢复活动。 学生簇拥着去听优生学家潘光旦的社会学讲演、“红学大家”刘文典关于《红楼梦》的专题讲座。

钱穆的“中国通史”即使在早晨六点到七点上课,仍然很受欢迎。 一身中式蓝布长袍,脚穿布鞋,戴着黑边眼镜,这位年轻结实的教授踏上讲台,不带讲稿,娓娓讲述中国的历史。浓重的无锡口音,加上手势和肢体语言,钱穆使繁复的历史场景变得栩栩如生,巧妙地把入迷的听众引进另一个时代。

教授们住在不同的宿舍。少数教授带着眷属来到蒙自,他们对“服务问题”颇有微词——当地女工又懒又笨,指挥不灵。单身教授或者几个人一同住在小镇附近,或者在富户人家租房,那些房东为能够与著名学者同处一屋而骄傲。有些人与系里的同事共居一室,如哲学家郑昕与贺麟,政治学家张佛泉与崔书琴。在一个雅致的公馆,院内有石狮,石狮顶着红漆廊柱,当潘光旦一瘸一拐地走下狭窄的楼梯时,邻居可以听见联大闻名遐迩的木腿敲击声。陈达和政治学家王化成同居,他们一块负责小型伙食团。有些教授住在歌胪士洋行,闻一多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住在二楼,一心钻研学问,极少离开避难的书斋,为此赢得“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并非所有教授都那样深居简出。海关大楼隔壁网球场,地面硬实,那里是留学哈佛的经济学家陈岱孙清晨经常出入的地方。学生在教室里可以听到球拍击球的声音,还有陈氏低沉的喊声,“Out!”或“Good shot!”李卓敏是陈岱孙的老搭档,他是一位年轻的经济学家,刚从伯克利学成回国。网球协会很快就成立了,有十来位会员。陈达和崔书琴打入决赛,结果陈达获胜,奖品是一只鸡,他慷慨地与其他同事分享。

在蒙自这样的小地方,因条件所限,只有勇于“创新”,才能自得其乐。吴宓是个浪漫的文人。他和汤用彤等三四位同事共居一室,设备很简陋。吴宓非常喜欢下围棋,但当地市场上连围棋的影子也找不到,于是他便自制木板棋盘,另外买来四百粒纽扣——黑白各二百粒——当做棋子,这样就可以对弈了。

吴宓还是雷少卿经营的稀饭店一位有名的顾客。雷氏是个四川人,生性平和,爱好古玩,有时会把家里的宝贝拿出来跟同好赏玩一番。蒙自的联大师生十分喜欢这位雷老板,亲切地管他叫“稀饭雷”,店铺则叫“雷稀饭”。雷老板满头银发,总是笑容可掬。吴宓很喜欢又甜又热的稀饭,也很喜欢这位老板。作为对这份友情的回报,每逢下雨天,雷老板会派儿子把热腾腾的稀饭送到吴家。吴宓曾送给他一副对联,使“雷稀饭”更加出名。

当然,联大教师所遇到的当地百姓并不都像吴宓遇到的那样友好和善。吴宓的朋友、性情古怪的同事刘文典看到一个农民正在揍一位妇人,便斗胆走到那个男人面前,质问他在干什么。那人脱口而出,“打婆娘么。”在那个农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了不得,反倒这个外人粗鲁的干扰令他懊恼不已。刘文典震怒之下,狠狠地搧了那个男人一记耳光。

咖啡屋和南湖漫步

咖啡屋是联大师生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从东门到海关大楼的鹅卵石街上就有数家破旧的咖啡屋。除了咖啡和其他饮料,还可以点奶油蛋糕、西红柿鸡蛋饼和什锦点心。越南老板总是很乐意倾听与他一样移居于此的师生的心声,如有困难,还会报以同情。在昏黄而带有一丝暖意的灯光下,寂寞的学生可以一边小心翼翼地捧着咖啡,一边谈论他的家庭、战争和时事,或谛听陈年往事,或随之齐声歌唱,有时还会有吉他伴奏。

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可以远足去周边山区和部落村寨欣赏优美的风景。每年农历六月底,蒙自会举行火把节,这项活动能有效促发联大文人骚客的想象和灵感。在炽热的火光中, 朱自清仿佛看到象征着打破沮丧沉郁的战时气氛的“光、热、力量和青年”。

六月初短暂的雨季的到来,改变了蒙自的景色。干涸的湖床曾是农民前往市场的一条捷径,也是学生的跑马场、骑驴场,这些马和驴都是租来的。某日早晨,一场特大暴雨过后,人们突然发现曾经骑马骑驴的地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岸边,尤加利树枝繁叶茂,垂柳婆娑动人,为湖景增色不少。四周的矮山也从早到晚变换容颜。向晚时分,湖水倒映着落日粉红橘黄的霞光。

这时,湖畔漫步是何等惬意。自然,南湖成了联大师生格外喜欢的聚会场所。

想象一下这道风景吧。在我们眼前,这边有一位四十岁的男子,戴着礼帽,西装笔挺,他就是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长髯飘逸,一袭长袍,四十三岁的冯友兰在湖畔缓缓走来。哲学系同事汤用彤比冯友兰年长四岁,他身材矮小,拄着手杖,步伐却很矫捷。戴眼镜的谦谦君子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陈寅恪。他懂十三种欧亚语言,正在柳树下徜徉。

你一定还注意到一对年轻的夫妇——他是一位诗人,风度翩翩;她身材修长,仪态娴雅,饶具古典之美。他们就是语言学家陈梦家及其妻子赵萝蕤。 夕阳西下,他们并肩徘徊,直叫人感叹“只羡鸳鸯不羡仙”。

那边,有位先生身穿长袍,一手托着一个石榴,他就是钱穆。一位长者迎上前去,施礼过后,向他请益学问。钱穆解释道,“中国学问,不是只凭一点浅近的逻辑所能理解。譬如说《论语》讲‘仁’,你把所有讲‘仁’的话,归纳排比在一起,就可以下个定义,这就算懂得‘仁’了吗?”

照此看来,有个学生把晚间湖畔漫步比作古希腊的巡回学校,也就不足为奇了。

忧患与乐观

在某种程度上,蒙自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宁静的小岛,但联大知识分子十分清楚,他们来到这个秀丽的地方不是自主的选择,而是残忍的侵略者入侵的结果。有深切历史感的人总是对现实的历史意义极为敏感。他们想起南宋(1127—1179) ,文人学士为躲避蛮族的侵扰由北而南,在长江下游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这两个时代,流亡知识分子的使命并不只是救亡图存,还要保护华夏遗产。

北大历史学家姚从吾专研宋史,更感责任深重。某日晚上与同事共餐时,姚从吾宣布,生活在这种乱世,知识分子有责任留下历史纪录。他发誓要作一部抗战编年史,供将来的历史学家参考,就像李心传的记载(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使后来人能够重修宋史一样。

历史系同事热烈支持姚从吾的主张,不过,他的评论却引人哀伤怅惘。因为,现今这些流亡者完全明白,南宋最终还是屈服于蒙古征服者,中国被野蛮人统治了将近一个世纪—— 那悲凄的思绪仍萦绕在内陆偏远小城的知识分子的脑际,由宋朝列祖列宗奠定的伟大的长江中下游文化中心,眼下却被异国军队占领。“北归端恐待来生”,陈寅恪悲叹道。

陈氏时年四十八岁,可能写下这样带有宿命色彩的诗篇,但他二十来岁的学生决不会听天由命—— 在流亡中度过余生。他们记得,差不多三年前,北平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唤醒了整个民族,协助建立统一战线反抗侵略。在这些活跃的青年当中,许多人还是长沙爱国运动的骨干。他们相信,奋起反抗的百姓有五万万人之众,定能战胜日本强大的机械化力量。有一位以前攻读经济学的学生表示,“经济学家真是一无是处,而文科生能做宣传工作,十分重要。”

对语言文字的力量充满信心的学生到处发表演讲,张贴海报,唱爱国歌曲,他们的声音在七月七日这样的纪念日到达顶点。

这年的“七七”正是卢沟桥事变一周年。其要旨简单明了:竭尽全力反抗日本侵略。在这座小城,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上都张贴着以抗日为主题的对联,同时洋溢着传统节日的气氛,引起爱国青年的广泛共鸣。

学生在当地的改良运动,不仅是政治和教育活动,他们还进入公共卫生领域。

对于接受过城市文明的学生而言,他们来到蒙自,感到对民众幸福威胁最大的还不是黄种日本“倭奴”,而是当地饭馆里黑压压的苍蝇。当地餐馆里盛鱼、肉、家禽和大米的盘子似乎都有一层污垢。听到挑剔的外人抱怨时,老板会大口大口地吃饭,以此表明饭菜并没有什么问题。

面对这种无知和冷漠,学生们发起了“灭蝇运动”。通过口头、海报和漫画宣传,他们指出这些带有细菌的小动物像携有炸弹的大飞机一样危险。尽管普通百姓仍无动于衷(城里人使用苍蝇拍尚在十多年之后),但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餐馆老板开始用薄纱遮盖食物了。

李昕:

选编《读书》杂志从1979年到1994年的经典文章,如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王蒙的《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金克木的《〈日本外交史〉读后感》、周国平的《智慧的诞生》等等,这些文章至今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启蒙之星辰(1979- 1994)》

《读书》编辑部 编

三联书店 2012年1月版

《纽约时报》:

安吉拉·萨伊尼深入印度,在这片贫穷与丰裕、混乱与秩序并存的复杂的国土上,发现了印度最具有未来性的亮点:这是一个极客民族。这些神秘而古怪的人民在古代就向世界贡献过博大精深的宗教与神话体系,现在,千年沉寂之后,某种力量复苏了──他们正以一种迷狂般的极客文化,在高科技领域重建其失去的神话国度。《极客帝国》

【英】安吉拉·萨伊尼 著

罗飞燕 陈建英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年12月版

刘苏里:

真实刻画中共地下工作的情状,传主不时流露的心理情状尤值得注意。建议对照齐邦媛《巨流河》读,离乱年代,慧心美女子的道路选择,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性格。

《黄慕兰自传》

黄慕兰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夏斌:

作为早期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作者对我国股票市场重大事件的回顾,真实记述了中国资本市场20年发展的历程。

《看多中国》

聂庆平 蔡笑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5:蒙自杂记的美文

1 必须教育或培训广大养殖户, 使他们认识到做好饲养管理是确保免疫效果的前提

我县很多养殖户对免疫与饲养管理的关系不清楚, 认为只要做了免疫就可以防病了, 可以万事大吉。他们不知道一是有些疫病到目前还没有疫苗可免疫, 二是任何免疫的保护率都不可能达到100%, 缺乏生物安全措施, 动物一旦感染病原仍可能发病, 三是饲养管理水平与动物免疫器官发育、动物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免疫抗体产生的水平都有密切的关系。

2 提高基层兽医及养殖户的动物免疫水平

目前, 在我县规模养殖有所发展及兽医队伍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下, 应鼓励养殖户自己开展免疫。但要对他们进行疫苗使用常识、免疫原理和程序重要性的培训, 使他们能在防疫人员的指导下正确地使用疫苗, 正确填写牲畜户口档案和免疫档案。同时也要加强对基层兽医的业务培训, 提高他们对免疫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认识, 提高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

3 加强疫苗的管理, 保障疫苗质量

要一手抓供应, 一手抓管理, 尽快扭转目前生物制品在经营、使用过程中的混乱局面, 依法打击违法经营生物制品的行为。

疫苗质量应从订购、运输、保存及使用等各个环节抓起, 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二是不使用超过有效期、包装不合格、不用上次未用完的疫苗;三是疫苗应妥善运输、保存。冻干苗应冷冻保存, 运输时要存放于冰瓶中, 避免反复冻融降低疫苗效价。灭活苗应在 2~8 ℃环境下冷藏保存;四是疫苗应现用现配, 稀释好的疫苗要放在阴凉处, 避免阳光照射。一般情况下, 气温在15 ℃左右时疫苗在当天用完;15~25 ℃ 6 h内用完;25 ℃以上4 h用完, 过期废弃。

4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1) 要根据本地区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免疫病种、免疫时间计划, 对于本地区从未发生过的疾病不要轻易引入疫苗, 若一定要使用, 最好用灭活苗, 以防散毒。

(2) 要合理安排免疫时间, 避免各种疫苗之间的干扰。例如经过我们试验, 猪瘟和猪口蹄疫两种疫苗同时接种, 结果试验组猪瘟和猪口蹄疫的免疫抗体仅为对照组的一半, 所以不能同时免疫。

(3) 对于新城疫、猪瘟等重要的免疫病种, 在种畜禽场和规模养殖场, 要通过抗体水平的监测来确定免疫时间, 以避免母源抗体或上次接种残留抗体的影响。

(4) 要选择相应毒型的疫苗。对于禽流感、口蹄疫、鸡传支等疫病的免疫, 首先要了解免疫用的疫苗与当前或本地流行的病原有无型别差异, 若有则需用当时的流行型或应用多价苗。

(5) 要选择最适合的免疫接种途径。能气雾免疫就不用点眼、滴鼻, 能点眼、滴鼻免疫就不用注射, 减少免疫应激反应。而必须注射免疫的也不能气雾或点眼、滴鼻的方式免疫。

5 重视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1) 预防接种前应对畜禽状况了解和检查, 对体弱的、年幼的、有慢性病和妊娠后期的母畜若未受到传染病的威胁, 可暂时不接种。紧急接种时, 应按相对清洁群→假定健康群→受威胁群→发病群的顺序进行, 避免因接种而造成机械连带传播。

(2) 尽量做好无菌操作。接种前所有的用具如注射器, 针头等应事先清洗消毒, 减少污染, 努力将接种反应降到最低。

(3) 准确计算接种用量,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及注射针头。接种剂量应根据疫苗说明书的要求及接种途径综合考虑, 除气雾免疫、饮水免疫或紧急接种等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大免疫剂量外, 其他情况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家畜的注射部位多在颈部和臀部肌肉, 家禽多在颈部皮下和胸肌, 最好不在腿肌部位注射, 以防注射不当引起跛行。根据注射要求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 如对大中家畜肌肉注射的针头不应短于3 cm, 家禽注射针头用7~9号针头。

(4) 做好免疫前的准备工作。①饮水免疫时要注意提前断水, 夏季可断水1~2 h, 其他季节2~3 h。饮水一定要用深水井或冷开水, 不能用自来水, 以避免消毒剂的影响。不能用铁、铝等金属容器做饮水器具, 避免金属离子的影响, 同时各种器具要洗刷干净, 可在饮水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 以延长疫苗的存活时间和提高疫苗效价。②点眼、滴鼻时应注意提前选定滴管, 并测定滴管一滴的量, 以准确稀释疫苗, 稀释量最好增加10%, 以补充操作过程中的损耗。③准备足量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头。一支注射器只能使用一种疫苗, 不同畜种、不同养殖户不能共用同一针头。

6 做好免疫前后的饲养管理

(1) 在免疫前后应在3~5 d内强化饲养管理, 补充电解多维、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应激药物, 以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增强免疫效果, 防止继发或并发其它疾病。

(2) 免疫前后的5~7 d内应避免应用对疫苗免疫应答有负面影响的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等可降低白细胞。另外, 在使用由细菌制成的活苗, 如巴氏杆菌苗、猪丹毒苗时, 接种前后10 d不能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 也不能饲喂抗生素饲料, 以免造成免疫失败。

(3) 在给家禽接种新城疫和法氏囊疫苗时, 可能促使支原体隐性感染鸡发病, 可在上述两种疫苗接种前3~5 d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治疗支原体病的敏感药物, 如红霉素类进行预防。

(4) 接种后器具应清洗干净, 彻底消毒, 疫苗瓶更应妥善处理, 深埋或消毁, 以防散毒或变异株的出现。

篇6:云南的蒙自过桥米线

前一阵子去了次云南,风景确实不错,但是口福却没过足。本想在丽江古城外找个地方好好饕餮一番,却没想视线所及都是清一色的川菜馆,再剩下的就是云南最最有名的小吃——过桥米线。在昆明最有名的是江氏兄弟桥香园的过桥米线,在丽江更多见的是蒙自米线。本来不晓得蒙自原来是个地名,还以为就是一个店名而已,后来看云南地图时才发现蒙自原来是红河州的州府,看来蒙自与过桥米线一定是有一段渊源了。果然,问过当地人后知道其背后有一个故事:相传在蒙自城外有一个南湖,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有亭台楼阁,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往往等到吃的时候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送去,吃时虽然已过了一段时间,但鸡汤还是温热的,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鲜美,书生也非常喜欢吃,于是贤惠的妻子就常常这样做好了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过桥米线也就从此慢慢流传开来了。

在上海时没有吃过过桥米线,似乎云南小吃在上海的扩张之势并不明显。因而,当我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时有种意外的惊喜。首先,在云南,米线的量词不是一碗,而是一套,通常分为6元、8元、10元、15元几个档次,食客可以根据自己对肉的爱好来选择。其次,过桥米线上来时颇似韩国料理,有许多一小碟一小碟的配料,其中有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肉,还有豌豆、韭菜、菠菜、豆腐皮等,很特别的是有一枚鹌鹑蛋(在云南鹌鹑蛋非常常见,上海的超市卖卤蛋,云南的超市则有卖卤鹌鹑蛋的)。待到服务员将这些配料及米线像拼盘一样摆在桌上以后,随后鸡汤就端上来了,这鸡汤是先在碗内放上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做成的,上面浮着厚厚的一层油,虽然看上去温温吞吞,但初到云南的人千万当心,因为下面鸡汤的温度可以达到100℃呢。等一切齐全后,就把所有的配料和米线一并倒入鸡汤。但放配料时要讲究一个顺序:通常是先敲鹌鹑蛋进碗,再一片片放入肉片,然后是素碟,最后才倒米线。第三个特别之处也特别好玩,那盛鸡汤的碗特别大,简直就像一个小盆,在上海吃东西很少碰上这么大的食具的,不过这也是吃米线的一大讲究,当然除了“碗大”之外,吃米线还讲究汤滚、生肉和料多。

好不容易把自助的部分结束,终于等到吃米线了,尝一口果然是鲜香、爽口、丝滑,那汤喝上一口也是浓郁入味。不过对于习惯早饭清淡的我来说,米线是不适合做早饭的,但昆明人吃早点最常去的就是过桥米线店,马路上走几步就有一个米线店,我跑上一大段路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卖包子和豆浆的店,看来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果然大不一样啊!尝到了“过桥米线”,这次云南之行也算不虚此行啦!

篇7:蒙自杂记的美文

生猪屠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屠宰的生猪实施的宰前、宰后检疫, 检疫合格后出具检疫证明, 加盖统一使用的验讫标记。实施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 保证肉品卫生质量, 保护人体健康, 保障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 把好生猪屠宰检疫关, 是保障人们的肉食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关键。蒙自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云南省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等规定和要求, 做好入场生猪查证验物, 凡无产地检疫证明、未配戴耳标、证物不相符的生猪一律不允许进入屠宰场屠宰, 对检出的病害肉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场,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2 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

2.1 检疫技术力量不足

近年来, 特别是红河州政府回迁到蒙自以来, 随着蒙自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城市体量的不断扩大及人口数量的剧增, 动物产品消费量大幅增加, 检疫执法工作的不断规范, 检疫程序日趋复杂, 且城区生猪定点屠宰厂的搬迁扩建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屠宰加工生猪50万头, 单班生产能力1000头) , 导致检疫监管工作量成倍增加, 检疫人员紧缺问题更加突现。截止2013年, 蒙自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共有编制23人, 专业技术人员23人占86.9%、工勤人员3人占13.1%。该所现有办公室及监督组工作人员9人, 长期在屠宰场从事专职检疫工作人员12人 (不含聘请临时工3人) , 被有关部门长期借用专业技术人员2人。在屠宰场从事专职检疫工作的人员中, 专业技术人员9人, 技术工人3人, 单位另外聘请临时工3人 (不具备执法资格) , 检疫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2.2 检疫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事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人员12名, 检疫员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人员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其中30~40岁的占25%, 40~50岁的占47%, 50岁以上的占28%。学历情况:具有大专学历的有53%, 中专及以下的占47%。职称情况:副高占8.4%, 中职占58.33%, 初职占33.3%。当前的生猪发生疫病, 不再是过去的单纯一种病症, 而是多种病源混合在一起引发生猪产生疫病, 以检疫人员现有的专业技术水平, 有时对生猪及其产品无法准确地作出疾病判断, 从而导致染疫的生猪产品流入市场, 对社会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归根结底由于单位培训学习机会少, 导致检疫工作人员对执法程序缺乏了解, 执法意识不强, 法律理解不够透彻, 检疫技术落后, 检疫行为不到位, 影响规范执法。

2.3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受到各方面干预

2.3.1 与屠宰加工企业无法形成合力

多年来, 在对生猪屠宰管理时, 屠宰加工企业受各自法律法规、部门规定以及部门利益的驱使, 大都各自为政, 单独行动, 很少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联合执法, 无法形成整体合力, 管理力度削弱, 有时甚至出现诋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行为, 最终结果无疑是加剧了管理的难度, 形成了对生猪屠宰检疫难管的尴尬局面。

2.3.2 少数屠商法律意识淡薄, 经营不规范

在屠宰检疫过程中, 由于屠商为了个人利益而无视法律法规, 与检验员形成对抗局面, 漠视检验结果。个别屠商利用检疫员下班时间将病害动物拉入屠宰厂, 将检疫不合格肉品、病害肉等偷运出场、强行出场或不按规定进行处理, 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肉品质量的安全, 直接危害消费者的利益, 甚至有的个体屠商还暴力抗拒, 阻碍行政执法工作, 影响了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多数肉品批发商在屠宰加工车间内交易, 在上夜班期间, 屠商、批发商随意进出屠宰加工车间, 有时甚至在检疫操作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把肉拉走,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4 屠宰加工车间、待宰厩的工作不规范

(1) 消毒工作不到位。每天加工完毕后屠宰加工车间、无害化处理间等整个生产区域没有实行有效的消毒, 待宰厩因为未能执行“日进日清”制度, 随时有库存猪存在, 清扫消毒更加困难。

(2) 由于屠宰加工企业未能有效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 没有严格实施无害化处理。判定高温处理的使用高温锅, 判定销毁处理的使用深埋方式, 基本不使用配置的化制炉。

2.5 对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法律意识淡薄

政府虽然将肉食品卫生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范畴, 但对《动物防疫法》相关法律法规及购买肉品注意事项等知识宣传不够, 宣传方式、方法等还有待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肉品监督机制意识不强, 导致动物贩运户及肉产品经营户无视各项法律法规、不遵守入场及屠宰相关规定, 违章经营问题比较突出。

3 规范生猪屠宰检疫对策

3.1 完善检疫队伍人员结构

3.1.1 增加检疫人员, 加强技术力量

由政府统筹, 出台相关政策, 对检疫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梳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和屠宰场的规模等情况, 增加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人员编制, 核定动物检疫协检人员编制, 明确检疫员身份, 并将其相关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以解决检疫人员不足及合法性问题。

3.1.2 充实检疫力量

结合市情, 根据工作实际和岗位设置需要, 面向社会各大专院校招聘所需专业技术人员, 作为检疫, 壮大检疫员队伍, 并将其相关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3.1.3 提高检疫员待遇, 稳定检疫员队伍

结合实际, 适当提高检疫员工资待遇, 参照在编检疫员的工资标准, 适当提高招聘人员的工资水平, 解决招聘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问题,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增强其责任心, 保证检疫队伍相对稳定。

3.2 增加培训学习, 提高检疫员素质和能力

加大对所有检疫人员的培训力度, 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不合格的取消检疫员资格, 从整体上提高检疫队伍的素质。

(1) 充实检疫力量。结合蒙自市工作实际和岗位设置需要, 面向社会各大专院校招聘所需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技术人员, 解决检疫员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问题。

(2) 加大对所有检疫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 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不合格的取消检疫员资格, 从整体上提高检疫队伍的素质。

(3) 根据工作需要, 组织全体检疫人员进行动物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学习, 准确理解新颁布的11个动物检疫规程等法律法规内涵。学习采用讲课、提问、经验交流等方式, 使检疫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4) 紧紧围绕《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组织屠宰检疫人员到周边地区考察学习动物检疫技术, 借鉴好的经验和方法。

3.3 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排除各方面干预

3.3.1 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为了保障蒙自辖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不断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一是加强对肉品市场的监督检查。组织执法人员对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肉品的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对发现出售未经检疫动物产品的行为进行处罚, 逐步提高经营者守法意识。二是开展对学校、宾馆、饭店、食堂等集体伙食单位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力量, 适时对肉品市场集中整治, 重点整治生猪屠宰加工、肉品流通秩序, 打击私屠滥宰、制售病死猪肉、劣质肉、注水肉等违法经营行为, 遏制不合格制品的销售, 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肉品质量问题,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肉品消费安全。

3.3.2 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沟通, 形成合力

加强对肉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 协同屠宰加工企业严格把好肉品市场准入关, 严格证章管理制度, 确保质量安全。进入市场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 私屠滥宰、未经检疫不合格的肉品不得上市销售。上市的肉品必须有两章 (产品检疫合格验讫验章、肉品质检验章) 、产品检疫合格证。宾馆、饭店和集体伙食单位必须使用定点屠宰厂屠宰的肉品, 建立严格的肉品购入登记制度, 明确记载购肉渠道、数量、时间, 并做到货证相符。

3.4 严格实施无害化处理

(1) 严格消毒制度。对加工完毕后屠宰加工车间、无害化处理间、待宰厩等整个生产区域严格实行有效的消毒, 严格执行“日进日清”制度, 不允许有库存猪存在, 保证待宰厩卫生安全。

(2) 屠宰加工企业应有效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 严格实施无害化处理。根据检出病害动物病情使用各种无害化处理设施。

3.5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群众知法、守法的意识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进行宣传;利用科技“三下乡”和科普宣传周活动, 印发法律宣传资料, 结合全国“3.15”消费日活动, 开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购买肉品注意事项等的宣传。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肉品监督机制, 动物贩运户及肉产品经营户自觉遵守入场及屠宰相关规定, 以杜绝未经检疫、病死、注水肉品上市。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强抓定点屠宰管理的每个环节,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不合格肉品和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严格肉品市场准入,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全面开展定点屠宰行业整治, 作好屠宰检疫及卫生监督工作, 使蒙自市的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 对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强化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在较大程度上杜绝了私屠滥宰, 规范了市场秩序。针对蒙自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生猪屠宰检查工作的完善和规范, 达到推动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目的。

篇8:蒙自枣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关键词:蒙自;小红枣;锈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枣锈病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17-1

蒙自小红枣是蒙自水果产业中的三大果品之一,以甜脆、肉厚、水分多、口感好、品质好,营养丰富、含糖量高为其主要特点,在每年7-9月成熟,比省外的枣果提早50d左右上市,其风味、品质都优于北方枣,在市场上颇具竞争力。除销往周边地市外,还远销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主要分布在文澜镇、雨过铺镇、新安所镇和草坝镇。主要品种为苦楝枣。曾在2005年9月的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优质水果奖。

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各种病害也随之而来,枣锈病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枣锈病的发生,导致小红枣大面积减产,有的农户减产40%以上,严重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枣锈病病原为 Phakopsora zizyphi—vulgaris(P. Henn.)Diet,称枣多层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本病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两个阶段。菌丝体无色,大小30-40×5-8μm,夏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淡黄色至黄褐色,单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14-26×12-20μm;冬孢子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单胞,平滑、顶端壁厚,上部栗褐色,基部色淡,大小10-21×6-20μm。枣锈病是侵染枣树叶片的一种流行性病害。常在棗果实膨大转白期发病并引起大量落叶,易导致枣果皱缩、果肉含糖量大减、枣果多数失去食用价值,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又导致翌年减产。

1 为害症状

枣锈病病原菌是真菌中担子菌亚门的枣层锈菌。枣锈病主要会对叶片造成危害,在最初感染病菌后,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的小点,而后,随着病情加重,逐渐转变为暗黄褐色不规则的突起,也就是病菌的夏孢子堆,多出现在叶片尖端或基部、叶脉两侧,在叶片的边缘和侧脉容易集结水滴的部位也时有发病,偶尔也会发现夏孢子堆密集在叶脉两侧连成条状,孢子堆的直径约0.5mm左右。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并散出黄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叶面与夏孢子堆相对的位置,出现具不规则边缘的绿色小点,叶面呈花状,后渐变为灰色,失去光泽,枣果近成熟期即大量落叶。散出黄粉,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布满黄褐色角斑,最后干枯、落叶。枣锈病常伴随早期斑点落叶病同时发生,病害潜育期一般7-15d。病害先从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者全树叶片脱落,致使枣果不能正常成熟。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并能开花结果,果实能成熟,但味苦涩、不堪食用。因养分贮存不足,第二年病树发芽偏晚,开花结果受影响。

2 发生规律

蒙自地区6-7月份进入雨季, 枣锈病的发生轻重与6-7月份的降雨量多少密切相关,当6-7月份的空气相对湿度达70-80%,气温在25℃以上,连续一个星期阴雨天气发病较重。发病率可达70%以上。据观察,6月份总降雨量达到250mm,日平均气温达到25℃时,病害发生早而重。降雨量少于130mm时,发病晚而轻。凡是连片种植,通风条件差、水浇地枣园,锈病发生就重,发病率达67%。反之在山地或间种其他果树的枣园,锈病发生相对较轻。枣锈病的发生从发病到落叶需经30d左右,造成全树落叶则需经2个月左右。

3 防治技术

对枣锈病的防治,要遵循农业措施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具体抓好以下几点。

3.1 合理修剪

剪除过密的突长枝,交叉重叠枝,病虫枝,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修剪应该冬剪与夏剪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清园

加强枣园冬季管理,结合冬剪,清除园内杂草、枯枝落叶、落吊,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原菌。同时,全园喷施清园剂如:石硫合剂、杜邦福星8000-10000倍清园等。以消灭在园内越冬的病菌、虫卵。

3.3 增施有机肥

在冬季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树体的抗逆性,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3.4 药剂防治

进入5月后,第一个雨季来临时,全园喷施一次保护剂进行预防,第一次喷药宜早不宜晚,在6月枣锈病盛发期每隔15d用腈菌唑、乙唑啍、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敌力脱等药剂任选一种,要注意交叉使用,不能始终用一种农药。在发现病株初期,可以使用杜邦福星8000-10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而后为了加强防治效果可以用杜邦猛杀生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以有效控制枣锈病的发生流行。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得到谅解。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红河州农科所洪建康老师的精心指导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秀生,任国兰,刘增荣.枣锈病发生和防治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1(06).

[2] 马雁,张孔周,丁贵云.枣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0(01).

[3] 王兆富,王锦肖,张学武,陈孝达.枣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陕西林业科技,2000(01).

[4] 牛步莲,陈实.枣树病虫害防治图说.山西果树,1999(02).

[5] 李向军,温秀军,孙士学.枣锈病流行规律的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1994(02).

[6] 王兆富,王锦肖,张学武,陈孝达.枣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0(01).

[7] 李秀生,任国兰,刘增荣.枣锈病发生和防治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1(06).

上一篇:扬民族精神铸强军之梦演讲稿下一篇:镇主任科员述职述廉述学述法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