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财务管理

2024-05-10

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精选6篇)

篇1:中级会计财务管理

很多考生都很惧怕《中级财务管理》这么课程,觉得财务术语太多,财务模型晦涩难懂,还需要大量的计算,总之就是“公式多、计算多、理论多”。之所以考生觉得这门科目难,主要就是两个原因:

1、考生平时接触的少,大多数平时工作中都是负责会计核算工作,财富管理方面涉及和了解的比较少,即使参加了辅导课程也依然觉得入门很难。

2、参加中级会计考试的考生大多已经工作数年,离开学校时间较长,计算能力差、数学功底减弱。

但结合每年中级职称考试各科目的通过率,其实《中级财务管理》的及格率并不是最低的,中级职称考试三门课程中全国平均及格率最高的是《经济法》,其次就是《财务管理》,《会计实务》是三科中及格率最低的。也就是说《中级财务管理》就是“纸老虎”,虽然会觉得入门难,但其实考试很容易。冲刺阶段多掌握一些方法技巧,还是有希望顺利过关的。

冲刺备考应对技巧:

一、大战之际、理清思路

把握教材的总体框架(十章),多总结各章节之间系统性联系,把各考点凡在各章节的框架内理解记忆,再注意该考点和其它章节考点间的联系,这样更容易把握考点,为综合题打下基础。今年考试趋势趋近于案例分析,多是生活实例改编成试题,要多注意结合实际进行理解运用。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分析、把握命题规律是冲刺阶段比做的一项工作。了解出题者的习惯,掌握各考点都会出什么题型,复习的时候才能最接近考试方向。通过对近几年考试的分析,《财务管理》重点考核内容出现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内容上。

三、温故知新、得心应手

在对考情和出题规律有一定了解的同时也必须要通过联系熟悉运用所学技能,这就需要通过做题来完成。刷题的时候针对性要强,主要练习薄弱环节,改掉以前不正确的做题方法,重点练习技巧方法的运用,每一个高频考点都不能轻易放过,做每一道题都要把相关联的知识点重新整理复习一遍,这样即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所学知识温习一遍。

其实中级会计考试并不难,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坚持,保质保量完成最后的冲刺阶段的复习,多注意中级会计师考试备考方法,相信自己,胜利就在眼前!

1.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前练习题

2.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试题带答案

3.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4.中级财务管理考前练习题

5.中级会计职称题型分值

6.中级会计职称如何备考

7.中级财务管理备考三误区

8.《中级财务管理》易错题

9.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预算考点

10.2017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模拟试题

篇2:中级会计财务管理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一节课成功的标准不在于这节课教了多少内容,完成多少教学任务,而在于在这节课里,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也就是Input 和Output 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也必须明白这一点。为此,英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学习、模仿到交际,在45分钟内让五十多个学生人人都能做到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把英语学习、课堂交际活动延伸到课外,扩展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精心组织好课外英语学习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其既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又能丰富活跃校园生活。学习语言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利于他们学习语言。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1.充分利用课前的Warming-up

师生可以共同唱一首英文歌曲,一些简单易唱、节奏明快的歌曲能让整个班全身心都动起来,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准备。例如:Bingo, Old MacDonald’s, If you are happy等等,这种类型的歌曲不但可以唱,还可以在唱的同时加上肢体动作,使大家进入一个兴奋状态,从而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倡导师生用英语交流

师生用英语打招呼、询问天气情况、交流看到的物品并表示赞美等,从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用语对话过渡到新课。为了减少中文在英语课中的使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英语,可以为每个同学起一个英文名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3.创设模拟情景

课堂上尽量模拟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新刺激(如为了制造看病情景,教师突然假装身上某部位疼痛),给学生新的悬念(如在下课前放一首英文歌曲,并答应下次上课教唱等),以及其它富有戏剧性的措施。如:运用挂图、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复述课文,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4.为学生搭建多种学习的平台

篇3: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奠基课程是会计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企业日常会计实务中涉及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进一步熟练运用企业会计实务的处理技能。《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 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专业化人才为培养目标, 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养成的需要, 以实际工作能力为载体, 采用综合化的教育方式构建课程的教学任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创设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使学生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运用财务会计的基本技能处理企业财务会计问题。

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新形势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动和深化, 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创新性拓展理念, 给高等职业学校注入了生机活力。但是由于受招生渠道、就业观念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 财务会计职业教育受到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 社会对财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财务会计教学的实际推进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 探索适应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财会职业教育思路, 已经成为当前财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中等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3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1 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意识, 整合教学素质

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 促使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必须彻底改变, 中级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要充分深化现代教育教学意识, 不断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提升教学水平, 增强教学素质, 适应现代财会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要求。

3.2 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高科技时代,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应当面向国际化信息社会, 因此, 财会教学内容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要体现教学知识的时代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同时, 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仪器和先进技术, 利用互联网络、图书馆等共享资源为财务会计教育教学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

3.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实践教学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会计技能来促进社会经济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因此, 根据高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实际会计专业能力的实践, 让学生在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下, 结合实践活动,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 提高自身的会计实践和创新能力。

3.4 倡导案例教学, 改进教学形式

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是一个多向位、多层次的能力集合体。典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分析、辩护及反思中整合建构知识结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创置引进案例教学, 改进和创设活泼互动的教学形式, 既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综合能力, 又能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5 创设探究性学习空间, 鼓励学生进行科研互动

在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关注会计改革的动向, 查阅资料, 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活动, 把自己的新成果、新观点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转化为创新成果, 提升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际科研素质。

4 结束语

篇4: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设计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学生;教学设计

中级财务会计是对会计学专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报表附等。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目标是,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财务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财务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中级财务会计的主要课程内容是以财务会计的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结构,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又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需要通过2个层次来了解和掌握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这样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生动,让学生都可以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工作中的一般财务会计问题,让大家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

二、教学设计

1.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调整教学课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研究性、探究性、协作式和情景式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比如,在授课老师讲完某个专题后,建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找出一篇感兴趣的阅读,写一篇读后感受,在下次的课堂上同大家交流探讨,共同学习成长。深刻体会财务会计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微观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国家或地区利益博弈的结果。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由于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内容都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都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等环节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学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实验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还可以同一些企业、单位等的财务部门进行合作,给学生们提供可以操作的场地。通过这些实践,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操作实务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精品课程上,让讲课老师亲自设计实际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一下步骤:第一要明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包括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第二,对教学环节中的内容进行总体设计与实验,把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细分,明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规划,并对每一环节做好评估。从而改变目前国内各高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各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何统一配置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研究,重复实践与溃漏现象严重,培养目标不清晰,对实践教学效果无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同时还应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3.记忆、理解和练习相结合

先记忆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强化记忆。记忆应以会计概念为中心,以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为主;理解以课堂学习为主,边听、边想、多问。在练习方面,主要是指做作业,包括实训教材上的作业和练习册上的作业,通过多练、反复练加深对理论和实务的认识。 4.学习新课与复习旧课相结合

企业经济业务的特点决定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章节)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新课和旧课的结合,学生可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加强会计实践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编习题库,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内容的训练与消化。实现会计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4.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两部分。在教学评价中,不仅仅是以学生的最后闭卷考试作为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而且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心得、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程实验等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如此,促使学生学习做到“五个一样”:即平时学习与期末复习一个样,课堂讨论与教师讲授一个样,重视教材与其它资料一个样,学习理论与学习方法一个样,课堂学习与课程实验一个样。注重培养学生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构建财务会计理论、财务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实务三者有机结合的超稳定“三角式”教学平台。

6.教材内容与新的财务会计规范相结合。近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一直在不断的改革的发展。财务会计的特点之一是有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我国会计规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无疑应先扎实掌握教材内容,但仅限于教材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关注财务会计改革、尤其是财务会计规范方面的变化。(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中级财务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失 C.委托加工物资 D.预收款项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的考核点是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选项A计划购买的材料不属于资产;选项B属于一种损失,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选项D属于负债。2.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的处理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属于负债类科目,所以会使企业的负债增加。

3.下列各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化的是()。

A.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B.权益法下年末确认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盈利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将一项房产用于抵押贷款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选项AC不影响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变动。选项D影响的是资产和负债,不影响所有者权益。

4.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A.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C.出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流入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出租固定资产业务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经济利益流入属于企业收入的范畴。对于企业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如工业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不属于收入,而属于企业的利得,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5.下列会计等式不正确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权益 C.收入-费用=利润 D.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6.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界定。

7.会计分期的前提是()。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持续经营前提主要解决会计主体的时间范围。会计核算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时,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清偿,并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经营成果。会计主体假设解决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解决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它又是会计分期的前提。8.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正确答案】 D

9.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正确答案】 A

10.强调某一企业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可理解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另外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新准则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和可比性合并为可比性。

11.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这是为了满足()要求。A.可靠性 B.可比性 C.相关性 D.重要性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可比性要求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

12.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正确答案】 A

13.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正确答案】 D

14.如果会计信息的表达含糊不清,就容易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歧义,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这违背了()的要求。

A.可理解性 B.相关性 C.及时性 D.可靠性 【正确答案】 A

15.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其所体现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的考核点是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体现的是谨慎性。

16.企业将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是基于()会计核算质量要求。A.重要性 B.可比性 C.谨慎性 D.可理解性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重要性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因此,企业将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是基于重要性。

17.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为基础。A.权责发生制 B.实地盘存制 C.永续盘存制 D.收付实现制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18.某企业将预收的货款计入“预收账款”科目,在收到款项的当期不确认收入,而在实际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这主要体现的会计基本假设是()。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 C

19.企业确认资产或负债应满足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条件。A.可能 B.基本确定 C.很可能 D.极小可能 【正确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业务事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变化的有()。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收回应收账款 D.取得长短期借款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B选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不影响企业的负债。

选项C收回应收账款的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属于资产内部的增减变动,也不影响负债。

2.下列项目中,能够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减变动的是()。

A.计提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B.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符合资本化条件时计提的借款利息

C.发放股票股利 D.采用折价发行债券,款项已存入银行 E.用银行存款支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正确答案】 BDE

【答案解析】 A.管理部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有变化(管理费用的变化会影响到所有者权益)。

B.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符合资本化条件时计提借款利息的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等

借方的资产和贷方的负债同时增加。C.发放股票股利的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发放股票股利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总额没有变化。D.采用折价发行债券,款项已存入银行的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面值

借方的资产和贷方的负债同时增加。

E.用银行存款支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金的分录为: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借方的负债和贷方的资产同时减少。3.下列项目中不应作为负债确认的有()。

A.因购买货物而暂欠外单位的货款 B.按照购货合同约定以赊购方式购进货物的货款

C.计划向银行借款100万元 D.因经济纠纷导致的法院尚未判决且金额无法合理估计的赔偿 【正确答案】 CD

【答案解析】 本题的考核点是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选项C属于计划中的行为,选项D属于或有负债,不符合确认负债的条件,所以CD都不应作为负债确认。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正确答案】 ABCD

5.可靠性要求做到()。

A.内容完整 B.数字准确 C.资料可靠 D.对应关系清楚 【正确答案】 ABC

6.AS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发票已经开出,商品已经发出,并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对方企业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AS股份有限公司本月未确认收入,这是根据()会计核算质量要求。

A.实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 C.谨慎性 D.相关性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必须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从法律形式看,AS股份有限公司增值税发票已经开出,商品已经发出,已经办妥托收手续,应该确认收入。但从经济实质看,对方企业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所以,AS股份有限公司本月不确认收入。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7.下列事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将低值易耗品作为存货核算 B.售后回购销售方式下不确认收入(该交易不是按公允价值达成的)C.售后租回业务方式下不确认收入(该交易不是按公允价值达成的)D.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选项A依据的是重要性。8.相关性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A.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B.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C.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D.满足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正确答案】 ABC

9.下列做法中,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的是()。A.鉴于某项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平均年限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过时,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D.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可比性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一般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选项A、C的情况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违背可比性。10.在有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下列事项符合谨慎性的做法是()。A.设置秘密准备 B.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C.充分估计可能取得的收益和利润 D.不要高估资产和预计收益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 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要求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及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11.下列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体现谨慎性的做法是()。A.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B.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C.在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D.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时,研究过程中的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谨慎性是指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及费用。例如:(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在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3)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4)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时,研究过程中的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等。

12.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A.实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 C.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D.配比原则 E.历史成本原则 F.一贯性

【正确答案】 CDEF

【答案解析】 新准则取消了权责发生制,而将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取消了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另外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和可比性合并为可比性。13.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可变现净值 D.现值 E.公允价值 【正确答案】 ABCDE

14.下列属于中期财务报告的是()。

A.财务会计报告 B.半财务会计报告 C.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D.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财务会计报告按照编报期间分为财务会计报告、半财务会计报告、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后三者统称为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三、判断题

1.负债增加则资产一定增加。()【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也有可能是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总额不变,这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

2.会计核算的可比性要求之一是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可比性要求: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新准则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和可比性合并为可比性。

3.按照谨慎性企业可以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因此企业可以任意提取各种准备。()【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按照谨慎性企业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随意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

4.对于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详细反映,对于不重要、不会导致投资者等有关各方决策失误或误解的交易或事项,可以合并、粗略反映,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符合重要性的要求。5.按照重要性,企业会计核算时将某一项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重要性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企业会计核算时将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是重要性的体现。

6.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单位都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算。()【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更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7.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8.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本题是对负债定义的考核。

9.出售无形资产取得收益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它属于准则所定义的“收入”范畴。()【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10.利润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经营成果,因此它不应包括企业在偶发事件中产生的利得和损失。()【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它不一定都是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也包含企业在偶发事件中产生的利得和损失。11.在企业负债金额既定的情况下,企业本期净资产的增减额就是企业当期的利润额或发生的亏损额。()【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如果当期除了有利润外,还吸收了一笔投资,使实收资本增加,会使得企业本期净资产的增减额不等于企业当期的利润额或发生的亏损额。

第 二 章 存 货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6 000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 200元,增值税税款为1 224 000元,另发生运输费60 000元(可按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20 000元,途中保险费为18 000元。原材料运到后验收数量为5 996吨,短缺4吨为合理损耗,则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A、7 078 000 B、7 098 000 C、7 293 800 D、7 089 00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 费用等,应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 200×6 000+60 000×(1-7%)+20 000+18 000=7 293 800(元)。

2.甲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期购入一批商品,进货价格为750 000元,增值税额为127 500元,所购商品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30%,其中合理损失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商品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560 000 B、562 500 C、655 200 D、702 0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损失应计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尚待查明原因的25%的部分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所以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750 000×(1-25%)=562 500(元)。账务处理为:

借:库存商品 562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27 5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187 50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877 500 3.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的是()。

A、用于继续加工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 B、小规模纳税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收回时所支付的增值税

C、发出用于委托加工的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时所发生的合理损耗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在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情况下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借方,不计入存货成本。选项B,小规模纳税人所支付的增值税一律不得抵扣,计入存货成本。选项C,发出材料用于委托加工,其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部分,应作为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一部分加以计入。选项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所发生的合理损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4.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的是()。

A、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 B、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非合理损耗

C、发出用于委托加工的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保险费 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时所支付的运杂费等相关费用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选项A,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只有在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情况下才允许抵扣,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其余情况下,均应计入存货成本;选项B,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非合理损耗,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经批准后转入相关的科目,不计入存货的成本;选项C,发出材料用于委托加工,其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保险费,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选项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所发生的运杂费等相关费用,计入存货的成本。

5.某投资者以甲材料一批作为投资取得A公司100万股普通股,每股1元,双方协议约定该批甲材料的价值为300万元(假定该价值是公允的)。A公司收到甲材料和增值税发票(进项税额为51万元)。该批材料在A公司的入账价值是()。

A、300 B、351 C、100 D、15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公司的分录是:

借:原材料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股本 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51 6.企业接受捐赠原材料一批,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同时发生运杂费3万元,包装费2万元,运杂费、包装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照税法规定,此项业务分5年计入到应纳税所得额。则企业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等于()。A、100 B、117 C、86.11 D、1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1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 5 营业外收入 86.11 递延所得税负债 30.89[(117-117/5)×33%] 7.A公司接受一批捐赠的原材料,对方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A公司为将存货运抵公司发生了0.5万元的运费(已经取得运输发票,可按7%抵扣增值税),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了运费,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按照税法规定,此项业务分5年计入到应纳税所得额。则A公司接受捐赠原材料的账务处理正确的是()。A.借:原材料 12.2 贷:营业外收入 11.7 银行存款 0.5 B.借:原材料 1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营业外收入 12.2 C.借:原材料 10.46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35 贷:营业外收入 8.61 递延所得税负债 3.09 银行存款 0.5 D.借:原材料 10.46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35 贷:资本公积 11.7 银行存款 0.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10.465+1.735-3.09-0.5=8.61(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5×0.07=1.735(万元),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0+0.5×(1-7%)=10.46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11.7-11.7/5)×33%=3.09(万元)。

8.甲企业委托乙单位将A材料加工成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应税消费品B材料,消费税税率为5%。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78 500元,加工费为285 000元,往返运杂费为8 400元。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B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时,其实际成本为()元。A、1 374 850 B、1 326 400 C、1 338 400 D、1 273 32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委托加工的产品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978 500+285 000)÷(1-5%)=1 330 000(元); 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1 330 000×5%=66 500(元);

B材料实际成本=978 500+285 000+8 400+66 500=1 338 400(元)。9.A公司委托B企业将一批原材料加工为半成品(为应税消费品),进一步加工为应税消费品。企业发出委 托加工用材料20 000元,需支付的运费1 000元,加工费12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10%。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A公司收回半成品时的成本为()元。A、32 000 B、33 000 C、35 040 D、36 55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于委托加工的存货需继续加工,故A公司被代扣代缴的消费税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委托加工物资成本=20 000+1 000+12 000=33 000(元)。

10.甲企业委托乙单位将A材料加工成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应税消费品B材料,消费税税率为5%。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79 000元,加工费为29 425元,往返运费为8 400元。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B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时,其实际成本为()元。

A、1 374 850 B、1 069 900 C、1 321 775 D、1 273 32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979 000+29 425)÷(1-5%)=1 061 500(元),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1 061 500×5%=53 075(元),B材料实际成本=979 000+29 425+8 400+53 075=1 069 900(元)。11.下列会计处理,不正确的是()。

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C、以存货抵偿债务结转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D、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相关产品成本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应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12.甲材料月初结存存货3 000元,本月增加存货4 000元;月初数量1 500件,本月增加2 500件,那么,甲材料本月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

A.2元/件 B.1.75元/件 C.1.6元/件 D.2.5元/件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全月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的存货成本+本月入库的存货成本)/(月初结存的存货数量+本月入库的存货数量)

甲材料本月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 000+4 000)/(1 500+2 500)=1.75(元/件)。13.甲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计划成本每公斤为20元。本月购进甲材料9 000公斤,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53 000元,增值税额为26 010元。另发生运输费1 000元,包装费500元,仓储费600元,途中保险费用538.5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8 992.50公斤,运输途中合理损耗7.5公斤。则购进甲材料发生的成本超支差异为()元。A.5398.50 B.1798.50 C.27961.50 D.24361.5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1)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53 000+26 010+1 000+500+600+538.5=181 648.50(元)(2)该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8 992.50×20=179 850(元)(3)该批原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181 648.50-179 850=1 798.50(元)14.光明食品加工厂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计划成本每吨为20元。本期购进甲材料6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总额为102 000元。增值税额为17 340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 400元,途中保险费用359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5 995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5吨。购进甲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超支)为()元。A.1099 B.1199 C.16141 D.1624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原材料计划成本=20×5 995=119 900(元),原材料实际成本=102 000+17 340+1 400+359=121 099(元),甲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21 099-119 900=1 199(元)。

15.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A材料计划成本每吨为20元。本期购 进A材料6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总额为10 200元,增值税额为 1 734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 200元,途中保险费用 166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599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1吨。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为()元。A.414 B.-414 C.1320 D.-13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10 200+1 734+1 200+166)-599×20=1 320(元)。16.某企业采用毛利率法对发出存货进行核算。该企业A类商品上月库存20 000元,本月购进8 000元,本月销售净额为15 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则本月末库存商品成本为()元。A.3 000 B.16 000 C.12 000 D.23 0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月末库存商品成本为:20 000+8 000-15 000×(1-20%)=16 000(元)。17.某商业企业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2005年5月,甲商品的月初成本总额为2 400万元,本月购货成本为1 50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为4 550万元。甲商品4月份的毛利率为20%。该企业甲商品在2005年5月末结存商品的成本为()万元。A.242 B.282 C.458 D.26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甲商品在2005年5月末的成本 = 2 400+1 500-4 550×(1-20%)=260(万元)。18.某商场采用毛利率法对商品的发出和结存进行日常核算。2006年10月,甲类商品期初库存余额为20万元。该类商品本月购进为6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为92万元,本月销售折让为2万元。上月该类商品按扣除销售折让后计算的毛利率为30%。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2006年10月该类商品月末库存成本为()万元。

A.15.6 B.17 C.52.4 D.5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期末库存商品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成本+本月购进商品成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20+60-(92-2)×(1-30%)=17(万元)。

19.甲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2004年3月,月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21万元,销售总额为30万元;本月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为31万元,售价总额为50万元;本月销售商品的售价总额为60万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甲公司2004年3月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万元。A.7 B.13 C.27 D.3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月末结存商品的成本=21+31-60×(21+31)/(30+50)=13(万元)。

20.银河商业企业年初库存商品成本为30万元,售价总额为45万元。当年购入商品成本为70万元,售价总额为120万元。当年销售收入为当年购入商品售价总额的85%。采用零售价法的情况下,该企业年末库存商品成本为()万元。

A.40.5 B.32 C.63 D.38.1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该企业年末库存商品成本=(45+120-120×85%)×(30+70)/(45+120)×100%=38.18(万元)。

21.某商业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本月月初存货成本为20 000元,售价总额为30 000元;本月购入存货成本为100 000元,相应的售价总额为120 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00 000元。该企业本月销售成本为()元。

A.96 667 B.80 000 C.40 000 D.33 33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月销售成本=100 000×〔1-(20 000+10 000)÷(30 000+120 000)〕=80 000(元)。22.某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本月月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6万元,售价总额为9万元;本月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为8万元,售价总额为11万元;本月销售商品的售价总额为15万元。该商场当月售出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为()万元。A.3.5 B.4 C.4.5 D.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月售出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3+3)÷(9+11)×15=4.5(万元)。

23.2006年12月31日,兴业公司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价值(即成本)为35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280万元,预计销售发生的相关税费为10万元;用A材料生产的产成品W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2006年年末A材料的账面价值为()万元。A、350 B、280 C、270 D、29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对于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本题中2006年末A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350万元,即按350万元列示在2006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

24.某企业11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11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11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11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在对存货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的情况下,11月7日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A、400 B、420 C、430 D、4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11月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50×4+50×4.4=420(元)。

25.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购入A种原材料1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万元,增值税额为136万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1.36万元,装卸费用4万元,途中保险费用 3万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998吨,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 吨。则该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为()万元。A、0.80 B、0.81 C、0.82 D、0.8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该批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800+11.36+4+3)/998=0.82(万元)。26.A公司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2006年6月1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为2 000元,“原材料”科目余额为400 000元;本月购入原材料60 000公斤,计划单位成本1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550 000元,增值税税款93 500元,销货方给予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n/30,A公司在折扣期限内支付了全部的价款和税款。另外还支付运杂费8 000元,保险费50 000元,途中仓储费2 000元;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50 000公斤,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20 000公斤。则A公司2006年6月30日结存的原材料实际成本为()元。

A、300 000 B、3 230 000 C、303 600 D、320 50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按照我国现行规定,总价法下购货方所取得的现金折扣,不影响材料采购成本。因此,该企业本月增加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50 000+8 000+50 000+2 000=610 000(元),本月增加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 000×10=600 000(元),产生材料成本差异10 000元。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000+10 000)÷(400 000+600 000)×100%=1.2%。

不同用途领用材料,影响的是本期相关费用,不影响原材料账户的结存情况,因此,结存材料实际成本为(400 000+600 000-700 000)×(1+1.2%)=303 600(元)。

27.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8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5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A、85 B、89 C、100 D、10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专门为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应按照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所以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10-85-20×1.5=85(万元)。28.2006年8月大华公司与新华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大华公司2007年2月向新华公司销售A产品8台,每台售价65万元。2006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库存A产品6台,账面价值为372万元,2006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4万元。预计销售6台A产品需发生销售税费24万元。2006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A、0 B、6 C、9 D、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5×6-24=366(万元),由于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账面价值,故应计提跌价准备6万元。

29.2006年末,大华公司决定将用于生产C产品的甲材料对外出售,2006年12月31日,甲材料库存10 000公斤,成本为200万元。该材料目前的市场价格为190元/公斤,同时销售该材料可能发生销售税费2万元。2006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万元。A、200 B、198 C、190 D、18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90×1-2=188(万元),由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故材料应该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即账面价值应为188万元。

30.某一般纳税企业因台风毁损材料一批,计划成本8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能够获得保险公司赔款50 000元,则因该批材料的毁损而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的金额为()元。

A、43 000 B、42 664 C、30 000 D、29 2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80 000×(1-1%)×(1+17%)-50 000=42 664(元),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其增值税是不可以抵扣的,要进项税转出。

31.下列原材料相关损失项目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A、计量差错引起的原材料盘亏 B、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损失 C、原材料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D、人为责任造成的原材料损失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的考核点是原材料费用损失的列支渠道。计量差错引起的原材料盘亏最终应计入管理费用;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原材料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存货成本中;人为责任造成的原材料损失应计入其他应收款。

32.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因销售商品出租给乙企业包装物一批,收取押金4 914元。因乙企业逾期未退还租用的包装物,按协议规定,甲企业没收全部押金4 914元。因该业务,甲企业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金额为()元。

A.4 680 B.4 200 C.3 884.4 D.68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甲企业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金额=4 914÷(1+17%)=4 200(元)。33.若包装物采用一次摊销法核算,当出借的包装物不能继续使用而报废时,应将其残值()。A.计入营业外支出 B.冲减营业外收入 C.冲减销售费用 D.冲减其他业务成本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出借的包装物不能继续使用而报废时,应将其残料价值贷记“销售费用”账户。34.属于定额内损耗的材料盘亏,经批准后可转作()。A.生产成本 B.管理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应收款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企业盘亏的材料属于定额内损耗,经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计入当期管理费用。35.企业发生的原材料盘亏或毁损中,不应作为管理费用列支的是()。A、自然灾害造成毁损净损失 B、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C、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 D、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企业的存货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应按扣除保险公司赔偿款和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账户。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以及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均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下列项目中构成企业存货实际成本的有()。A、支付的买价 B、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E、加工货物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消费税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对于企业来讲,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应计入管理费用,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应是计入存货成本。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应计入存货成本。2.下列项目中,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的有()。

A、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B、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 C、原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D、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净损失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D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3.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入账价值的有()。

A、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增值税额 B、购入存货支付的运杂费 C、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包装费 D、进口商品时支付的关税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商品支付的相关费用应计入购货成本。4.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有()。

A、从存货的所有权看,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是,为了加强受托方对代销商品的管理,受托方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反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

B、外购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必须区分合理与否,属于合理损耗部分,可以直接作为存货实际成本计列

C、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则可能会因此减少当期收益

D、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关于选项A,对于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受托方应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受托代销商品成本抵减了代销商品款后的净额反映在存货项目中。

5.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

A、支付的加工费 B、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

C、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不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6.下列项目中应构成一般纳税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是()。A、发出用于加工的材料成本 B、支付的加工费 C、支付的往返运杂费 D、支付的加工物资的增值税税款

E、支付的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消费税税款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因为该企业是一般纳税人,所以支付的加工物资的增值税税款应直接计入增值税进项税额中,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7.计划成本法下,下列项目中应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的是()。

A、购入材料时,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B、购入材料时,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C、调整增加原材料的计划成本 D、调整减少原材料的计划成本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选项A产生的超支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 选项B产生的节约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

选项C调整增加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 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选项D调整减少计划成本,借记“材料成本差异” 科目,贷记“原材料” 科目。8.期末通过比较发现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可能()。A、按差额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按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C、冲减存货跌价准备 D、不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如果以前没有计提过跌价准备,则这种情况下,期末不用做账务处理;若以前已经计提过跌价准备了,则这种情况下,应将存货跌价准备冲销。

9.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在定期检查时,如果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使用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售价 C、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材料的市价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D、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市价下跌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题目中的选项符合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的条件。10.下列情况中,按规定应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有()。

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C、存货陈旧过时 D、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表明存货发生减值,期末就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选项 D 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应予以转销。11.下列各项存货中,属于周转材料的是()。

A、委托加工物资 B、包装物 C、低值易耗品 D、委托代销商品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周转材料是能够重复使用的存货,而委托加工物资和委托代销商品均不能重复使用。12.下列各项中,应计入销售费用的有()。

A.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B.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C.领用的用于出借的新包装物成本 D.对外销售的原材料成本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本题的考核点是存货发出的核算。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应计入销售费用;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因可取得其他业务收入, 其成本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领用的用于出借的新包装物成本应计入销售费用;对外销售的原材料取得的收入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 其成本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13.对存货实行定期盘存制的企业,确定当期耗用或销售存货成本时,主要依据()等因素。A.期初结存存货 B.本期购入存货 C.本期发出存货 D.期末结存存货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在定期盘存制下,企业应当首先计算确定期末结存存货,然后计算确定当期耗用或销售存货成本。当期耗用或销售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本期购入存货-期末结存存货。

三、判断题

1.工业企业购入材料和商业企业购入商品所发生的运杂费、保险费等均应计入存货成本。()【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商业企业外购商品对采购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的处理和工业企业一致,即计入存货的成本。

2.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时,如果发生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可以将该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商品流通企业发生的采购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但如果金额较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是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3.某一酒类生产厂家所生产的白酒在储存3个月之后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该储存期间所发生的储存费用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存货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是计入存货成本的。本题中所发生的储存费用应是计入白酒的成本。4.企业接受的投资者投入的商品应是按照该商品在投出方的账面价值入账。()【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其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5.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一律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应当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6.在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当月发出存货单位成本小于月末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在物价持续下跌期间,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发出的存货按照先购入的存货价格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偏大,留存存货的成本偏小,所以当月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大于月末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7.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将高于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将低于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

8.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结转入库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时,无论是节约差异还是超支差异,均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结转入库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时,超支差异计入借方,节约差异计入贷方。

9.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时,都从贷方结转,如果是超支差用蓝字,如果是节约差用红字。()【正确答案】 错【答案解析】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时,都从贷方结转,如果是超支差用蓝字,如果是节约差用红字”这是原来的规定。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如果是超支差从贷方转出,如果是节约差从借方转出。

10.某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月初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是 9 万元,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月初余额是 3 万元,本月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是 8 万元,售价金额 11 万元,本月的销售收入 15 万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该商场月末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3.5万元。()【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进销差价=3+3=6(万元),期初的售价金额+本期购进商品的售价金额 =9+11=20(万元),月末结存存货的售价是 20-15=5(万元)。

假设月末结存存货负担的进销差价为X,则 5/20=X/6,所以 X=1.5(万元),月末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5-1.5=3.5(万元)。

11.期末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正确答案】 对

12.无论企业对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还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际成本。()【正确答案】 对

13.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企业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这里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14.甲企业因出租的包装物逾期未能收回而没收的加收押金,缴纳有关税费后的净收入应记入“营业外收入”账户。()【正确答案】 对

四、计算题

1.大华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4年9月26日大华公司与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大华公司于2005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每台1.5万元。2004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14 000台,单位成本1.41万元。2004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0.05万元。大华公司于2005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每台1.5万元。大华公司于2005年4月6日销售笔记本电脑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货款均已收到。大华公司是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要求: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并列示计算过程。

编制有关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由于大华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4 0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 000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 000台,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超过的部分4 000台可变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1)有合同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10 000×1.5-10 000×0.05=14 500(万元)②账面成本=10 000×1.41=14 100(万元)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0(2)没有合同的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4 000×1.3-4 000×0.05=5 000(万元)②账面成本=4 000×1.41=5 640(万元)

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 640-5 000=640(万元)(3)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6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640(4)2005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 借:银行存款 17 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 000(10 000×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 5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 100(10 000×1.41)

贷:库存商品 14 100(5)2005年4月6日销售笔记本电脑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 借:银行存款 14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100×1.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1(100×1.41)

贷:库存商品 141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640÷5 640×141=16(万元)借:存货跌价准备 16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 【答案解析】 注意: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没有合同价格,则需要将该类存货区分为合同价格约定部分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部分,分别计算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应的成本比较,以分别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此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2.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的原材料--A材料账面余额为88 000元,市价为750 000元,用于生产仪表80台。由于A材料市场价格下降,用该材料生产的仪表的每台市价由2 600元降至1 800元,但是,将A材料加工成仪表,尚需发生加工费用64 000元。估计发生销售费用和税金为4 000元。要求:(1)计算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生产成本;(2)计算2006年12月31日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3)计算2006年12月31日A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编制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正确答案】(1)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生产成本=88 000+64 000=152 000(元)(2)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可变现净值=1 800×80-4 000=140 000(元)

因为,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可变现净值140 000元小于仪表的生产成本152 000元,所以,A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 800×80―64 000―4 000=76 000(元)

(3)2006年12月31日A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88 000-76 000=12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2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A材料 12 000

第 三 章 固定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M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实际领用工程物资234万元。另外领用本公司所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一批,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该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公允价值是220万元,计税价格为210万元;发生的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分别为100万元和14万元。假定该生产线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除增值税、消费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万元。A.607.4 B.604.7 C.602 D.587.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234+200+210×(17%+10%)+100+14=604.7(万元)。2.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对于按合同规定预付的工程价款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A.在建工程 B.固定资产 C.工程物资 D.预付账款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按规定预付的工程价款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等,按工程进度结算的工程价款,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预付账款”等科目。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自营方式建造一厂房,实际领用工程物资400万元(含增值税)。另外领用本公司外购的产品一批,账面价值为240万元,该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为300万元;发生的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分别为150万元和21万元。假定该生产线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该厂房的入账价值为()万元。A.922 B.851.8 C.811 D.75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厂房的入账价值 =400+240+240×17%+150+21=851.8(万元)。4.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一项固定资产,应按()作为入账价值。A.公允价值 B.投资方的账面原值

C.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D.投资方的账面价值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新准则的规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5.某企业接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该设备需要安装。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的价值为500 000元(目前没有可靠证据证明这个价格是公允的),设备的公允价值为450 000元。安装过程中领用生产用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4 000元;领用自产的产成品一批,实际成本为10 000元,售价为24 000元,该产品为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税率10%。本企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在不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安装完毕投入生产使用的该设备入账成本为()元。

A.471 160 B.521 160 C.545 160 D.495 16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该设备的入账成本为:450 000+4 000×(1+17%)+ 10 000+24 000×(10%+17%)=471 160(元)。

6.A公司从B公司融资租入一条生产线,其原账面价值为430万元,租赁开始日公允价值为410万元,按出租人的内含利率折现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42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为500万元,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为10万元。则在租赁开始日,A公司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未确认融资费用分别是()。A.420万元和80万元 B.410万元和100万元 C.420万元和 90万元 D.430万元和80万元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较低者,如果在租赁中发生的相关初始直接费用也应当计入到资产入账价值中,所以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为410+10=420(万元)。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则固定资产和长期应付款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7.下列固定资产中,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A.大修理的固定资产 B.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 C.正处于改良期间的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正确答案】 C

8.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A.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B.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 C.正在改扩建固定资产 D.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由出租方计提折旧,故选项A 不正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项目不提折旧,故选项C错误;选项D由承租人计提折旧。9.东风公司2004年9月初增加小轿车一辆,该项设备原值88000元,预计可使用8年,净残值为80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至2006年末,对该项设备进行检查后,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59750元,减值测试后,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和净残值等均不变。则2007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为()元。A.10000 B.8250 C.11391.3 D.900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年折旧额=(88000-8000)/8=10000(元); 2004年折旧额=10000×3/12=2500(元);

至2006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88000-(2500+10000×2)=65500(元),高于估计可收回金额59750元,则应计提减值准备5750元,并重新按原折旧方法将估计可收回金额在剩余5年零9个月的时间内折旧,因此,2007年的折旧额=(59750-8000)/(5×12+9)×12=9000(元)。10.Y企业2005年9月9日自行建造设备一台,购入工程物资价款500万元,进项税额85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成本3万元,原进项税额0.51万元;领用自产产品成本5万元,计税价格6万元,增值税税率17%;支付的相关人员工资为5.47万元。2005年10月28日完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20万元。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2006年应计提折旧为()万元。A.144 B.134.4 C.240 D.2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00+85+3+0.51+5+6×17%+5.47=600(万元);该设备于2005年10月28日完工投入使用,应从2005年11月份开始计提折旧,本题属于会计和折旧不一致的情况,第一个折旧应是2005年11月份到2006年10月末,所以2005年应计提的折旧=600×2/5×2/12=40(万元);

2006年的前10个月应计提的折旧=600×2/5×10/12=200(万元); 2006年的后两个月属于第二个折旧的前两个月,应计提的折旧=(600-600×2/5)×2/5×2/12=(600-600×2/5)×2/5×2/12=24(万元)。所以,该项设备2006年应提折旧=200+24=224(万元)。

11.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600000元,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50000元。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则第4年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为()元。A.39800

B.51840 C.20800

D.1040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一年计提折旧:600000×2/5=240000(元),第二年计提折旧:(600000-240000)×2/5=144000(元),第三年计提折旧:(600000-240000-144000)×2/5=86400(元),第四年计提折旧:(600000-240000-144000-86400-50000)/2=39800(元)。

12.锦秋公司一台设备的账面原值为2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按年计提折旧。该设备在使用3年6个月后提前报废,报废时发生清理费用2000元,取得残值收入5000元。则该设备报废对企业当期税前利润的影响额为减少()元。A.40200 B.31900 C.31560 D.387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该设备第一年计提折旧=200000×40%=80000(元),第二年计提折旧=(200000-80000)×40%=48000(元),第三年计提折旧=(200000-80000-48000)×40%=28800(元)。第四年前6个月应计提折旧=(200000-80000-48000-28800-200000×5%)÷2×6/12=8300(元),该设备报废时已提折旧=80000+48000+28800+8300=165100(元)。该设备报废使企业当期税前利润减少 =200000-165100+2000-5000=31900(元)。

13.某企业2000年2月1日购入待安装的生产设备一台,价款1500万元,增值税款255万元均尚未支付。为安装此设备购入价值50万元的专用物资一批,增值税款8.5万元,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一张结算该物资款,不带息,期限6个月。安装工程于3月1日开工,领用所购入的全部专用物资。另外还领用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分配工程人员工资20万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5万元,安装工程到2000年9月20日完成并交付使用。原先领用的工程物资尚有部分剩余,价值2.34万元,可作为本企业库存材料使用,该材料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设备估计可使用10年,估计净残值11.86万元,该企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该项固定资产业务将增加该企业2001折旧费用金额为()元。A.3511580 B.3515380 C.2956576 D.351093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该设备的入账价值=1500+255+50+8.5+10×(1+17%)+20+5-2.34=1847.86(万元); 第一个折旧的折旧额=1 847.86×2/10=369.572(万元);

第二个折旧的折旧额=(1 847.86-369.572)×2/10=295.6576(万元); 2000的折旧额=369.572×3/12=92.393(万元);

2001的折旧额=(369.572-92.393)+ 295.6576×3/12=351.0934(万元)。

14.W企业购进设备一台,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72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第二年应提折旧额为()万元。A.40 B.41.6 C.30 D.45.8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第二年应提折旧额=(172-16)×4/15=41.6(万元)。15.甲企业2005年6月20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7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05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240 B.140 C.120 D.14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740-20)×5/15÷2=120(万元)

16.某企业2007年1月1日购入一台设备交付使用,价值630000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4年,预计净残值30000元。该台设备2007年应计提折旧()元。A.240000 B.220000 C.180000 D.650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630000-30000)×4/10×11/12=220000(元)。

17.某企业2005年11月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原价为498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2006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是()万元。A.148.6 B.153.4 C.145.2 D.192.5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2005年11月1日购入,从2005年12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2005年按照年数总和法应计提的折旧额=(498-30)×5/15×1/12=13(万元);

2006年前11个月和2005年最后一个月是第一个折旧,2006年前11个月应计提的折旧额=(498-30)×5/15×11/12=143(万元),2006年的最后一个月属于第二个折旧中的第一个月,应计提的折旧额=(498-30)×4/15×1/12=10.4(万元),所以:2006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43+10.4=153.4(万元)。

18.2005年1月1日,乙公司采取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栋办公楼,租赁期为15年。该办公楼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2005年1月16日,乙公司开始对该办公楼进行装修,至6月30日装修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共发生可资本化支出100万元;预计下次装修时间为2012年6月30日。乙公司对装修该办公楼形成的固 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是()。

A.7年 B.14.5年 C 15年 D.20年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发生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本题两次装修期间是7年,为较短者,装修形成的固定资产应按7年计提折旧。

19.2006年9月9日,甲公司对经营租入的某固定资产进行改良。2006年9月28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资本化支出28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31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事项,发生的支出在两年内摊销,2006,甲公司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和计入到损益的金额分别为()万元。A.245、46.7 B.245、35 C.

310、38.75 D.

310、77.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2006,甲公司应计入损益的金额为(280/2)×3/12=35(万元)。20.下列各项中所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不能资本化的支出是()。

A.资产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 B.资产的生产能力增大

C.恢复或保持资产的原有性能标准,以确保未来经济效益的实现 D.资产的估计使用年限延长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属于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

21.某企业为延长甲设备的使用寿命,2006年6月份对其进行改良并于当月完工,改良时发生相关支出共计20万元,估计能使甲设备延长使用寿命2年。根据2006年6月末的账面记录,甲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20万元,已提折旧为57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若确定甲设备改良完工后的可收回金额为78万元,则该企业2006年6月份可以予以资本化的甲设备后续支出为()万元。A.0 B.15 C.18 D.2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改扩建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20-57=63(万元),因可收回金额为78万元,所以该企业2006年6月份可以予以资本化的甲设备后续支出为15万元,另5万元应费用化。2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超过部分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B.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计入到在建工程中

C.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不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则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D.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处理,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计提折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超过部分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23.在筹建期间,在建工程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报经批准后计入()。

A.管理费用

B.在建工程的成本 C.长期待摊费用

D.营业外支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建工程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工程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应将其净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24.新华公司2005年3月初向欣欣公司购入设备一台,实际支付买价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支付运 杂费1.5万元,途中保险费5万元。该设备预计可使用4年,无残值。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由于操作不当,该设备于2005年年末报废,责成有关人员赔偿3万元,收回变价收入2万元,则该设备的报废净损失()万元。A.36 B.40.5 C.39 D.42.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设备原入账价值=50+8.5+1.5+5=65(万元); 已提折旧=65×4/10×9/12=19.5(万元); 报废净损失=65-19.5-3-2=40.5(万元)。

25.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在报告批准后,转入()科目。

A.其他业务收入 B.以前损益调整 C.资本公积 D.营业外收入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会计差错处理,在“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固定资产特征的有()。

A.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持有的资产 B.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设备 C.为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资产 D.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正确答案】 ACD

2.下列不能在“固定资产”账户核算的有()。

A.购入正在安装的设备 B.经营性租入的设备 C.融资租入的不需安装的设备 D.购入的不需安装的设备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购入正在安装的设备应通过“在建工程”账户核算;经营性租入的设备不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的不需安装的设备视同自有固定资产管理,因不需安装,所以在固定资产账户核算;购入的不需安装的设备在固定资产账户核算。

3.下列各项中,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化的有()。

A.购买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有关契税、耕地占用税 B.发生固定资产修理支出 C.发生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D.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发生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购买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有关契税、耕地占用税,将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增加;发生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应计入当期费用,不影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4.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有()。

A.固定资产进行日常修理发生的人工费用 B.固定资产安装过程中领用原材料所负担的增值税

C.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 D.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选项A计入到管理费用中;选项C计入到财务费用中。

5.下列税金中,应该计入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有()。

A.一般纳税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 B.契税 C.耕地占用税 D.车辆购置税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不管该企业是否为一般纳税企业,其增值税均不可以抵扣,另外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7.下列有关固定资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B.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均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C.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D.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否则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8.采用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有()。

A.工程领用本企业商品生产的实际成本 B.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水电等费用 C.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进行试运转时发生的支出 D.工程耗用原材料购进时发生的增值税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时发生的支出计入工程成本,发生的试运转收入冲减工程成本。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购置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包装费、安装成本等,作为入账价值,不包括所支付的增值税

B.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C.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应该先计入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中,期末再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纳税 D.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新的安装成本、包装费、运杂费等,作为调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购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中包括所支付的增值税。新准则没有设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调账时,应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余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符合税法规定的,将应交所得税金额转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10.下列各项中,可能构成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有()。A.租赁期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B.最低租赁付款额 C.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D.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按照准则的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按最低租赁付款额】

如果融资租入资产总额等于或小于承租人资产总额30%,在租赁开始日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11.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有()。

A.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B.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 C.不超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改良支出 D.生产车间所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选项C,不超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改良支出可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价值;选项D,生产车间所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制造费用,不影响当期损益。12.下列有关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有()。

A.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B.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C.核电站核设施企业固定资产预计的弃置费用现值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D.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13.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是()。A.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手续费用 B.固定资产安装过程中领用的生产用原材料负担的增值税

C.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后至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前发生的借款利息 D.固定资产改良过程中领用的自产产品负担的消费税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后至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借款利息不应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而应计入财务费用。

14.下列有关税金应该计入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有()。

A.支付的增值税 B.支付的耕地占用税 C.进口设备的关税 D.支付的契税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不可抵扣,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支付的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应计入在建工程,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成本;进口物资的关税应计入进口物资的成本。15.下列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A.已提足折旧仍然使用的固定资产 B.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C.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设备 D.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后的第二月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已提足折旧仍然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均不再计提折旧。16.下列项目中,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A.因季节性或大修理等原因而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 B.尚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C.企业临时性出租给其他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 D.处置当月的固定资产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根据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17.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有()。A.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B.预计清理净损益

C.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D.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有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18.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符合有关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应在()三者中较短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

A.两次装修期间 B.整个租赁期 C.剩余租赁期 D.尚可使用年限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符合有关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

19.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B.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C.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 D.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4)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5)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20.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的有()。

A.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B.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C.固定资产改扩建 D.固定资产大修理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本题的考核点是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核算。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将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固定资产改扩建,应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也会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固定资产大修理,直接将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21.下列固定资产的相关损失项目,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

A.建造过程中的在建工程项目发生某一单项工程毁损损失 B.筹建期间出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 C.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 D.经批准结转的固定资产盘亏损失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单项或单位工程发生报废或毁损,其净损失应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

22.下列各项,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有()。

A.盘亏的固定资产 B.出售的固定资产 C.报废的固定资产 D.毁损的固定资产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三、判断题

1.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此时仍然应该将该资产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2.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3.在建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生产产品对外出售取得的收入应冲减工程成本。()【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生产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工程成本;试生产产品对外出售取得的收入,应冲减工程成本。

4.采用出包方式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工程时,预付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应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按规定预付的工程价款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等,按工程进度结算的工程价款,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预付账款”等科目。

5.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在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如果与原暂估入账的金额不等,需要调整固定资产科目的金额,同时调整已经计提的累计折旧金额。()【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现行制度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在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对已计提的折旧额不再进行调整。

6.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双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新准则规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7.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其发生的修理费用,也应比照自有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处理。()

【正确答案】 对

8.对于固定资产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应予资本化,将其计入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在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则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对于固定资产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若符合资本化条件,应予资本化,将其计入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则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9.企业对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均应按照自有资产对其计提折旧。()【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所有权不属于承租方,所以不用对其计提折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该作为承租人的自有的固定资产处理,并采用与自有应计提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

10.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正确答案】 对

11.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根据固定资产准则第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12.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特点是每年提取的折旧额相等。()【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工作量法的特点是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相等,每年提取的折旧额相等是属于年限平均法的特点。

1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而不是一定不得变更。即符合有关规定进行合理变更的,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14.企业一般应当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企业一般应当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15.企业固定资产一经入账,其入账价值均不得作任何变动。()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价值确定入账后,一般不得进行调整,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根据国家规定 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固定资产进行改、扩建等,对于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可进行调整。16.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应当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17.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对于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价值恢复时,不转回任何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注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可以转回)。18.正常报废和非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均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予以核算。()【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正常报废和非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都是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最后将净损益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

19.对于涉及弃置费用的企业,期末可以不披露该项费用,仅仅披露其预计处置的时间即可。()【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新准则中规定,对于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不仅要披露其预计处置费用(即弃置费用),还应该披露预计处置时间。

四、计算题.甲公司为一家制造企业。2006年1月1日向乙公司购进三套不同型号且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设备A、B、C。共支付货款7800000元,增值税额1326000元,包装费42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假定A、B、C均满足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公允价值分别为2926000元、3594800元、1839200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题库 要求:

(1)确定固定资产A、B、C的入账价值;(2)做出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1)本题中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的总成本的金额包括买价、增值税额和包装费。7800000 +1326000 +42000=9168000(元)

应该将总价值按设备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因此 A设备应该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例为

2926000/(2926000+3594800+1839200)×100%=35% B设备应该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例为

3594800/(2926000+3594800+1839200)×100%=43% C设备应该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例为

1839200/(2926000+3594800+1839200)×100%=22% A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35%=3208800(元)B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43%=3942240(元)C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22%=2016960(元)(2)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A 3208800 ——B 3942240 ——C 2016960 贷:银行存款 9168000 2.2007年1月,丙股份有限公司准备自行建造一座厂房,为此发生以下业务:

(l)购入工程物资一批,价款为500 000元,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 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2)至6月,工程先后领用工程物资545 000元(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剩余工程物资转为该公司的存货,其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3)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价值为64 000元,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 880元;(4)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的劳务支出为50 000元;(5)计提工程人员工资95 800元;

(6)6月底,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工程按暂估价值结转固定资产成本;(7)7月中旬,该项工程决算实际成本为800 000元,经查其与暂估成本的差额为应付职工工资;(8)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编制上述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丙股份有限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l)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585 000

贷:银行存款

585 000

(2)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厂房

545 000

贷:工程物资

545 000

(3)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厂房

880

贷:原材料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 880

(4)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厂房

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000

(5)计提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厂房

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00(6)6月底,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尚未办理结算手续,固定资产按暂估价值入账 借:固定资产—厂房

765 680

贷:在建工程—厂房

765 680 借:原材料

188.0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 811.97 贷:工程物资 40 000(8)7月中旬,按竣工决算实际成本调整固定资产成本

(7)剩余工程物资转作存货

借:固定资产—厂房

32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20 3.Y公司2006年9月1日,对融资租入一条生产线进行改良,领用一批用于改良的物料价款为39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6300元,原购入时所支付的运输费为375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生产线安装时,领用本公司原材料一批,价值36300元,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171元;领用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一批,成本为48000元,计税价格50000元,增值税税率17%,消费税税率10%,应付安装工人的工资为7200元;生产线于2007年12月份改良完工。该生产线的剩余租赁期为10年,尚可使用年限为9年,预计到下次装修还有8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要求:

(1)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2)计算2008年的折旧及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1)购买和领用物料时:

借:工程物资 460050(390000+66300+3750)贷:银行存款 460050 借:在建工程 460050 贷:工程物资 460050(2)领用本公司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42471 贷:原材料 36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171(3)领用本公司产品

借:在建工程 61500 贷:库存商品 4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50000×17%)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5000(50000×10%)(4)应付安装工人工资 借:在建工程 7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7200(5)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571221(460050+42471+61500+7200)

贷:在建工程 571221(6)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571221÷8=71402.625(元)。借:制造费用 71402.625 贷:累计折旧 71402.625 4.甲公司生产线一条,原价为14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生产线已使用3年,已提折旧为700000元。2006年12月对该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以银行存款支付改良支出240000元。改造后的生产线预计还可使用4年,预计净残值为0。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公司有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1)借:在建工程 700000 累计折旧 700000 贷:固定资产 1400000(2)借:在建工程 240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0(3)借:固定资产 940000 贷:在建工程 940000(4)改造后的生产线年折旧额= 940000/4=235000(元)

借:制造费用

235000

贷:累计折旧

235000 5.Y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其2003年到2007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03年12月12日,丙公司购进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为85万元,另发生运输费20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设备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2004年12月31日,丙公司对该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5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该设备原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保持不变。

(3)2005年12月31日,丙公司因生产经营方向调整,决定采用出包方式对该设备进行改良,改良工程验收合格后支付工程价款。该设备于当日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

(4)2006年3月12日,改良工程完工并验收合格,丙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30万元。当日,改良后的设备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8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11万元。2006年12月31日,该设备未发生减值。(5)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因遭受自然灾害发生严重毁损,丙公司决定进行处置,取得残料变价收入45万元、保险公司赔偿款28.5万元,发生清理费用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要求:(1)编制2003年12月12日取得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4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3)计算2004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4)计算2005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5)编制2005年12月31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6)编制2006年3月12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7)计算2006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8)计算2007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实现的净损益。(9)编制2007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1)借:固定资产 605(500+85+20)

贷:银行存款 605(2)2004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605-5)/10=60(万元)

(3)2004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5-60)-500=45(万元)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4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5(4)2005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500-5)/9=55(万元)(5)编制2005年12月31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445 累计折旧 11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5 贷:固定资产 605(6)编制2006年3月12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30 贷:银行存款 30 借:固定资产 475 贷:在建工程 475(7)2006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75-11)/8×9/12=43.5(万元)

(8)2007年年末处置时的账面价值=475-43.5-(475-11)/8=373.5(万元)

处置净损失=373.5-45-28.5+5=305(万元)。

(9)编制2007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373.5 累计折旧 101.5(43.5+58)

贷:固定资产 475 借:银行存款 45 贷:固定资产清理 45 借:银行存款 28.5 贷:固定资产清理 28.5 借:固定资产清理 5 贷:银行存款 5 借:营业外支出 305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5 6.ABC股份有限公司购建设备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00年1月1日,购置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 680万元,增值税额为115.6万元,价款及增值税已由银行存款支付。购买该设备支付的运费为26.9万元。

(2)该设备安装期间领用工程物资24万元(含增值税额);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3万元,应转出的增值税额为 0.51万元;支付安装人员工资6万元;发生其他直接费用3.99万元。2000年3月31日,该设备安装完成并交付使用。

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3)2002年3月31日,因调整经营方向,将该设备出售,收到价款306万元,并存入银行。另外,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0.4万元。假定不考虑与该设备出售有关的税费。

要求:(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2)计算该设备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3)编制出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正确答案】(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

该设备的入账价值=680+115.6+26.9(运费)+24+3.51+6+3.99=860(万元)(2)计算该设备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因为采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5=40% 2000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40%×9/12=258(万元)200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40%×3/12+(860-860×40%)×40%×9/12=240.8(万元)(属于折旧和会计不一致的情况)

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344)×40%×3/12=51.6(万元)计提折旧时需要注意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因此在2002年计提折旧的时间是3个月。本题中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另外,计提折旧是以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基础计算的,而不是以固定资产原价为基础计算,在计算2002年应计提折旧,由于2002年只有3个月需要计提折旧,按照折旧而言,2002年前3个月属于折旧的第二年,第一个折旧是2000年4月1日至2001年3月31日,第二个折旧是2001年4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每个折旧中每个月的折旧额相同,因此计算2002年1~3月份的折旧实际上就是第二个会计中三个月的折旧。

(3)编制出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9.6 累计折旧 550.4 贷:固定资产 860 借:银行存款 306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6 借:固定资产清理 0.4 贷:银行存款 0.4 将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4 贷:固定资产清理 4 7.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为注册地在北京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其2000年到2004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00年12月12日,丙公司购进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350万元,增值税为59.5万元,另发生运输费1.5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设备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2001年12月31日,丙公司对该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21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该设备原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保持不变。

31(3)2002年12月31日,丙公司因生产经营方向调整,决定采用出包方式对该设备进行改良,改良工程验收合格后支付工程价款。该设备于当日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

(4)2003年3月12日,改良工程完工并验收合格,丙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5万元。当日,改良后的设备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8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16万元。2003年12月31日,该设备未发生减值。

(5)2004年12月31日,该设备因遭受自然灾害发生严重毁损,丙公司决定进行处置,取得残料变价收入10万元、保险公司赔偿款30万元,发生清理费用3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1)编制2000年12月12日取得该设备的会计分录;(2)计算2001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3)计算2001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4)计算2002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5)编制2002年12月31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6)编制2003年3月12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7)计算2004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8)计算2004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实现的净损益;(9)编制2004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1)借:固定资产 411(350+59.5+1.5)

贷:银行存款 411(2)2001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11-15)/10=39.6(万元)

(3)2001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11-39.6)-321=50.4(万元)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4(4)2002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321-15)/9=34(万元)(5)编制2002年12月31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287 累计折旧 73.6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4 贷:固定资产 411(6)编制2003年3月12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25 贷:银行存款 25 借:固定资产 312 贷:在建工程 312(7)2004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312-16)/8=37(万元)(8)处置时的账面价值=312-27.75-37=247.25(万元)

处置净损失=247.25-10-30+3=210.25(万元)

(9)编制2004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7.25 累计折旧 64.75 贷:固定资产 312 借:银行存款 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 借:银行存款 3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 借:固定资产清理 3 贷:银行存款 3 借:营业外支出 210.25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0.25

第 四 章 无形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现行规定,下列各项中,股份有限公司应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是()。

A.开办费 B.商誉 C.为获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D.开发新技术过程中发生的研究开发费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开办费应作为管理费用入账;商誉不作为无形资产入账;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为基础确定。

A.全部购买价款 B.全部购买价款的现值 C.对方提供的凭据上标明的金额 D.市价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3.A公司为甲、乙两个股东共同投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一年后,甲、乙股东之外的另一个投资者丙要求加入A公司。经协商,甲、乙同意丙以一项非专利技术投入,三方确认该非专利技术的价值是100万元。该项非专利技术在丙公司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市价为100万元,那么该项非专利技术在A公司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00 B.120

C.0

D.15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是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由投资者投资转入无形资产,应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假定该价值是公允的),借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计入下列科目的是()。A.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D.最低租赁付款额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投资者投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应计入实收资本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中。

5.A公司2006年3月1日开始自行开发成本管理软件,在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用10万元,开发阶段发生开发人员工资100万元,福利费20万元,支付租金30万元。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2006年3月16日,A公司自行开发成功该成本管理软件,并依法申请了专利,支付注册费1万元,律师费2.5万元,A公司2006年3月20日为向社会展示其成本管理软件,特举办了大型宣传活动,支付费用50万元,则A公司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万元。

A.213.5 B.3.5 C.153.5 D.163.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在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权利时,要将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后续支出,如宣传活动支出,仅是为了确保已确认的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为预定的经济利益,因而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故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100+20+30+1+2.5=153.5(万元)。6.企业在研发阶段发生的无形资产支出应先计入()科目。A.无形资产 B.管理费用 C.研发支出 D.累计摊销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期末或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再转入到管理费用科目。

7.企业购入或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已经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的,通常作为()科目核算。

A.固定资产 B.在建工程 C.无形资产 D.长期待摊费用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除特殊情况外,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与地上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而仍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8.下列属于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是()。

A.相关宣传活动支出 B.无形资产研究费用 C.无形资产开发支出 D.无形资产购买价款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无形资产后续支出是指无形资产入账后,为确保该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预定的经济利益而发生的支出。发生的相关宣传活动支出属于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9.无形资产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A.成本 B.摊余价值 C.账面价值 D.可收回金额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

10.A公司于2004年1月5日购入专利权支付价款225万元。该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7年,法律规定年限为5年。2005年12月31日,由于与该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变化,致使其发生减值,A公司估计可收回金额为90万元。假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进行摊销。则至2006年底,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为()万元。

A.30 B.45 C.135 D.1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1)2004年摊销225÷5年=45(万元);

(2)2005年摊销225÷5年=45(万元);

(3)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25-45×2=135(万元);可收回金额=90(万元);(4)2006年摊销90÷3年=30(万元);

(5)2004~2006年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45+45+30=120(万元)。

11.企业摊销自用的、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科目。A.无形资产 B.累计摊销 C.累计折旧 D.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按期计提无形资产的摊销,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12.在会计期末,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应当计入()科目。

A.管理费用 B.资产减值损失 C.其他业务成本 D.营业外支出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当期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回收金额的,按其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13.甲公司以250万元的价格对外转让一项专利权。该项专利权系甲公司以500万元的价格购入,购入时该专利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法律规定的有效使用年限为12年。转让时该专利权已使用5年。转让该专利权应交的营业税为12万元,该无形资产按直线法摊销。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专利权在第5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甲公司转让该专利权所获得的净收益为()万元。A.0 B.10 C.-2 D.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转让收益=转让价款-转让时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相关税费=250-(500/10×5-10)-12=-2(万元)。14.2006年1月1日,乙公司将某专利权的使用权转让给丙公司,每年收取租金10万元,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转让期间乙公司不使用该项专利。该专利权系乙公司2005年1月1日购入的,初始入账价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该无形资产按直线法摊销。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乙公司2006因该专利权形成的其他业务利润为()万元。A.-2 B.7.5 C.8 D.9.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10-10×5%-10/5=7.5(万元)15.甲公司出售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一项,取得收入300万元,营业税税率5%。该无形资产取得时实际成本为400万元,已摊销1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甲公司出售该项无形资产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万元。

A.-100 B.-20 C.300 D.5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出售该项无形资产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300×(1-5%)-(400-120-50)=55(万元)。16.甲公司以200万元的价格对外转让一项无形资产。该项无形资产系甲公司以360万元的价格购入,购入时该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法律规定的有效使用年限为12年。转让时该无形资产已使用5年,转让该无形资产应交的营业税税率为5%,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无形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该无形资产按直线法摊销。甲公司转让该无形资产所获得的净收益为()万元。

A.10 B.20 C.30 D.4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转让该无形资产所获得的净收益=200-(360-360÷10×5-20+200×5%)=30(万元)。17.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1日,以50万元的价格转让一项无形资产,同时发生相关税费3万元。该无形资产系2002年7月1日购入并投入使用,其入账价值为3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为6年。该无形资产按直线法摊销。转让该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为()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A.70 B.73 C.100 D.10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按预计使用年限和有效年限中较短者,所以2001年7月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万元(300-300/5×3),转让净损失=120+3-50=73(万元)。18.甲公司研制一项新技术,该企业在此项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研究费用60000元,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开发费用40000元,研究成功后申请获得该项专利权,在申请过程中发生的专利登记费为20000元,律师费6000元,该项专利权的入账价值为()元。A.86000 B.26000 C.6000 D.6600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研究费用应该计入到当期损益。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有()。

A.计算机公司购入的为客户开发的软件 B.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C.企业通过行政划拨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D.有偿取得一项为期15年的高速公路收费权 E.购买的商标权

【正确答案】 ADE

【答案解析】 企业通过行政划拨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2.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A.购买价款 B.进口关税 C.其他相关税费 D.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正确答案】 ABCD

3.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确定,但该金额不公允的除外。

A.投资合同约定的价值 B.公允价值 C.投资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D.协议约定的价值

【正确答案】 AD

4.下列属于研究活动的是()。

A.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 B.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

C.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

D.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 【正确答案】 ABCD

5.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A.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B.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C.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D.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E.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正确答案】 ABCDE

6.下列有关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A.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B.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一般应当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

C.企业外购的房屋建筑物支付的价款无法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分配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规定,确认为固定资产原价

D.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将其作为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E.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时,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在土地上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2)企业外购的房屋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的规定进行处理。

7.下列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应该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B.企业自用的、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应该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C.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应该全部转入当期的管理费用

D.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在取得当月起开始摊销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选项B中如果是出租的无形资产,在摊销时应该计入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另外如果该项无形资产是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者其他资产,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转入到所生产产品的成本或与其使用相关的科目。

如果无形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该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营业外支出。8.一般情况下,有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当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摊销。但是,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应按以下原则确定摊销年限的是()。A.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该超过受益年限 B.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该超过有效年限 C.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选择二者中较短者 D.如果无法预计无形资产带来经济利益的年限,应当确定为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且合同规定或法律规定有明确的使用年限。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期限;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在到期时因续约等延续、且有证据表明企业续约不需要付出大额成本的,续约期应当计入使用寿命。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寿命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以确定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比如,与同行业的情况进行比较、参考历史经验,或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等。

按照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该项无形资产应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9.企业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通常应当考虑的因素有()。A.该资产通常的产品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B.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阶段情况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估计

C.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D.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采取的行动 【正确答案】 ABCD

10.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以下()两者中的较大者。

A.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考虑处置费用)B.无形资产的净值

C.无形资产的原值 D.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指以下两项金额中较大者:①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因出售该无形资产所发生的律师费和其他相关税费后的余额;

②预期从无形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年限结束时的处置中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11.下列有关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C.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所发生的支出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D.购入但尚未投入使用的、使用寿命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应进行摊销 【正确答案】 ACD

12.下列有关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的金额应该按照10年进行摊销 B.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必须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C.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该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摊销

D.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企业选择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该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三、判断题

1.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

2.某企业以50万元外购一项专利权,同时还发生相关费用6万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元,那么该外购专利权的入账价值为56万元。()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3.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和为非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均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正确答案】 对

4.对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以及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应该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该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5.已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专利时,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费用予以资本化。()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专利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费用资本化。

6.工业企业为建造生产车间而购入的土地使用权在生产车间正式动工建造之前应作为工程物资核算。()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工业企业为建造生产车间而购入的土地使用权在生产车间正式动工建造之前还是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7.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判断是否可以资本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仅仅是为了确保已确认的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预定的经济利益,因而应当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不增加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8.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应计入管理费用。()【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可以计入产品或其他资产成本。出租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9.无形资产摊销时,应该冲减无形资产的成本。()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摊销时,不能冲减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该将摊销的金额记入“累计摊销”科目中。

10.“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摊销记入“累计摊销”科目中,不冲减无形资产的成本。所以“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11.企业应根据期末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企业应根据期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其预计可收回金额的数额计提减值准备。12.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管理费用”科目。()【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3.由于出售无形资产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因此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应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无形资产转让包括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和无形资产所有权的转让。出售无形资产是指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出售无形资产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而属于利得,因此出售无形资产所得应以净额反映和核算,即企业应将所得价款与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14.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分为可辨认和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15.土地使用权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土地使用权通常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但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或者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按投资性房地产或固定资产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其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是依据以前的规定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现在继续按照固定资产核算,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16.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17.企业的无形资产均应按照直线法进行摊销。()【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能够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并一致的运用于不同会计期间;只有无法可靠确定其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18.无形资产的残值都为零。()【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但是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或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可能存在的,无形资产的残值不为零。

19.无形资产的残值一经确定,不得更正。()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企业应至少与每年年末对无形资产的残值进行复核,预计残值与原估计金额不同的,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20.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用进行摊销,也不用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不用进行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已经发生减值的,需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四、计算题

1.某公司正在研究和开发一项新工艺,2005年1至10月发生的各项研究、调查、试验等费用100万元,2005年10月至12月发生材料人工等各项支出60万元,在2005年9月末,该公司已经可以证实该项新工艺必然开发成功,并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标准。2006年1~6月又发生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场地设备等租金和注册费等支出240万元。2006年6月末该项新工艺完成,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要求做出相关的会计处理。(答案以万元为单位)

【正确答案】 该公司可以确定2005年10月1日是该项无形资产的确认标准满足日。2005年10月1日以前发生研发支出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等 100 期末,应将费用化的研发支出予以结转,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0 2005年10月1日以后发生研发支出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 贷:应付职工薪酬等 60 2006年1~6月又发生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场地设备等租金和注册费等支出250万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240 贷:应付职工薪酬等 240 2006年6月末该项新工艺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 3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00 2.某电子有限公司2002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30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权。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2005年末预计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另外,该公司2003年1月内部研发成功并可供使用非专利技术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50万元,无法预见这一非专利技术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期限,2005年末预计其可收回金额为130万元,预计该非专利技术可以继续使用4年,该企业按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计算2005年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2006年的摊销金额,并编制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2005年:

(1)截至到2005年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300-300÷10×4=18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8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00 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00 000(2)内部研发非专利技术账面价值150万元,属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可收回金额为130万元时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 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 000 2006年:

40(1)计提减值准备以后,购入的专利权在2006年继续摊销,摊销金额=100÷5=20(万元): 借:管理费用 200000 贷:累计摊销 200000(2)内部研发非专利技术确定了可使用年限后需要摊销,摊销金额=130÷4=32.5(万元):

借:管理费用 325 000 贷:累计摊销 325 000 3.甲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至2006年无形资产业务有关的资料如下:

(l)2003年12月1日,以银行存款300万元购入一项无形资产(不考虑相关税费)。该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其他采用直线法摊销该无形资产。(2)2005年12月31日对该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该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19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为180万元。减值测试后该资产的使用年限不变。

(3)2006年4月1日,将该无形资产对外出售,取得价款260万元并收存银行(不考虑相关税费)。要求:

(1)编制购入该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3)编制2003年12月31日摊销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4)计算2004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5)计算该无形资产2005年年底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会计分录;(6)计算该无形资产出售形成的净损益;(7)编制该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1)编制购入该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 300 贷:银行存款 300(2)计算200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300/10)×(1/12)=2.5(万元)

(3)编制2003年12月31日摊销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2.5 贷:累计摊销 2.5(4)计算2004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

=300-32.5=267.5(万元)

(5)2005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00-2.5-30-30=237.5(万元)

该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高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所以其可收回金额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即190万元,所以应该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37.5-190=47.5(万元)。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47.5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7.5(6)计算该无形资产出售形成的净损益。

2006年前3个月该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190/(120-25)×3=6(万元)

至2006年4月1日,无形资产共摊销了2.5+30+30+6=68.5(万元)。所以出售净损益=260-(300-68.5-47.5)=76(万元)

(7)编制该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260 累计摊销 68.5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7.5

贷:无形资产 3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76 4.2007年末甲企业在对外购专利权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时,发现市场上已存在类似专利技术所生产的产品,从而对甲企业产品的销售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该专利权的原入账价值为8 000万元,已累计摊销1 500万元(包括2007年摊销额),该无形资产按直线法进行摊销。该专利权的摊余价值为6 500万元,剩余摊销年限为5年。按2007年末的技术市场的行情,如果甲企业将该专利权予以出售,则在扣除发生的律师费和其他相关税费后,可以获得6 000万元。但是,如果甲企业打算继续利用该专利权进行产品生产,则在未来5年内预计可以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4 500万元(假定使用年限结束时处置收益为零)。2008年3月甲企业将该专利权出售,价款5 600万元已收存银行,营业税税率为5%,应交营业税280万元。要求计算2007年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2008年出售专利权的会计分录。(答案以万元为单位)【正确答案】 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应按公允价值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所以本例中,2007年专利权的可收回金额应是6 000万元,发生减值损失500万元。有关计提减值准备的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 2008年3月1日出售时,该专利权累计摊销额=1 500+6 000÷5×2/12=1 700(万元)2008年出售该专利权的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6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 累计摊销 1700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48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8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80 5.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7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买一项商标权,由于甲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经双方协商,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项。合同规定,该项商标权的总价款为300万元,每年年末付款150万元,两年付清。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6%,2年期年金现值系数为1.8334。该公司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要求:(1)计算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2)编制甲公司上述业务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金额用万元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1)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150×1.8334=275.01(万元)(2)购入时

借:无形资产 275.01 未确认融资费用 24.99 贷:长期应付款 300 2007年12月31日

借:长期应付款 150 贷:银行存款 150 借:财务费用 16.5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6.50 2008年12月31日

借:长期应付款 150 贷:银行存款 150 借:财务费用 8.4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8.49

第 五 章 投资性房地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A.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作为存货的商品房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 B.企业开发完成后用于出租的房地产 C.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D.房地产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饭店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房地产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饭店,做为经营用房地产.

2.关于企业租出并按出租协议向承租人提供保安和维修等其他服务的建筑物,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提供的其他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该建筑物应视为企业的经营场所,应当确认为自用房地产 B.所提供的其他服务在整个协议中如为重大的,应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C.所提供的其他服务在整个协议中如为不重大的,应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D.所提供的其他服务在整个协议中无论是否重大,均不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企业提供的其他服务在整个协仪中如果是不重大的,则应当将该建筑物确定为投资性房地产.

3.下列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B.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C.债务重组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债务重组的相关规定处理

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处理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4.企业对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摊销时,应该借记()科目。A.投资收益 B.其他业务成本 C.营业外收入 D.管理费用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企业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将其计入到当期的其他业务成本

5.2007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出租,取得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购入该建筑物发生的契税为2万元也以银行存款支付。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02 B.100 C.98 D.10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6.假定甲公司2007年1月1日以9360000元购入的建筑物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按年计提折旧。2007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元。A.468000 B.429000 C.439000 D.4780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该投资性房地产2007年应当计提的折旧是(9360000÷20×11/12)=429000。

7.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通过()科目核算。

A.营业外支出 B.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C.投资收益 D.其他业务收入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换

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当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其他业务收入)。8.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2007年1月1日,该企业将一项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为10万元。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75万元。转换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A.100 B.80 C.90 D.1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教材P88页有详细的解释。

9.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转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B.已经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C.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可以随意选择

D.已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转为成本模式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做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处理,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0.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处置收入计入()。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营业外收入 C.其他业务收入 D.资本公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处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A.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准备出售的房屋

B.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已出租的房屋

C.企业持有的准备建造房屋的土地使用权 D.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建筑物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准备出售的房屋,属于企业的存货;企业持有的准备建造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建筑物,产权不属于企业,所以不能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也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2.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关于转换日的确定,叙述正确的有()。

A.企业将原本用于出租的房地产改用于经营管理的自用房地产,则该房地产的转换日为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房地产用于经营管理的日期

B.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其持有的开发产品以经营租赁的方式出租,则该房地产的转换日为房地产的租赁期开始日

C.企业将原本用于经营管理的土地使用权改用于资本增值,则该房地产的转换日应确定为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后的日期

D.企业将原本用于生产商品的房地产改用于出租,则该房地产的转换日为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企业将原本用于经营管理的土地使用权改用于资本增值,则该房地产的转换日应确定为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后,确定用于资本增值的日期.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条件 A.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B.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C.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D.企业能够取得交易价格的信息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所在地,通常是指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市。对于大中城市,应当为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区。

2.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4.下列各项应该计入一般企业“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有()。A.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收入 B.出租建筑物的租金收入 C.出售自用房屋的收入 D.将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予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出售自用房地产的收入应该计入“营业外收入”。

5.下列各项中,不影响企业当期损益的是()。

A.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 B.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余额 C.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

D.自用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选项AB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选项D计入资本公积,只有选项C将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下列情况下,企业可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A.原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B.房地产企业将开发的准备出售的商品房改为出租 C.自用办公楼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D.出租的厂房收回改为自用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1)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3)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4)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7.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A.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金额和计量模式 B.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

C.房地产转换情况、理由、以及对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D.当期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企业除了在附注中披露与投资性房地产的上述信息外,还应当披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8.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B.已经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D.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已经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9.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B.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C.已经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可以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D.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应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10.企业将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的房地产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B.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账面价值计量

C.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做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三、判断题

1.期末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单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期末企业要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2.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建筑物是做为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的.()【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企业只有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才能做为投资性房地产。

3.企业不论在成本模式下,还是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均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不管采用哪种计量模式,企业取得的租金收入都是计入到其他业务收入的。

4.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收入。()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5.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6.在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情况下,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其在转换日的账面余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其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7.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当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其他业务收入)。9.企业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直接计入到所有者权益。()【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计算题 1.2007年4月20日乙公司购买一块土地使用权,购买价款为2000万元,支付相关手续费30万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购买后准备等其增值后予以转让。乙公司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2007年取得租金收入为150万元,已存入银行,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经复核,该投资性房地产200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要求:做出乙公司相关的会计处理:

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乙公司2007年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030

贷:银行存款 2030

借:银行存款 1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5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30 2.乙公司将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价的一幢出租用厂房收回,作为企业的一般性固定资产处理。在出租收回前,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分别为700万元和100万元(借方)。转换当日该厂房的公允价值为780万元。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要求:做出乙公司转换日的会计处理。【正确答案】 借:固定资产 78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7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华北地区的一家上市公司,甲公司2007年至2009年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甲公司购入一幢建筑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0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2)甲公司购入的上述用于出租的建筑物预计使用寿命为15年,预计净残值为36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按年计提折旧。

(3)甲公司将取得的该项建筑物自当月起用于对外经营租赁,甲公司对该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4)甲公司该项房地产2007年取得租金收入为900000元,已存入银行。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47(5)2009年12月,甲公司将原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收回,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用固定资产处理。要求:(1)编制甲公司2007年1月取得该项建筑物的会计分录。(2)计算2007甲公司对该项建筑物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3)编制甲公司2007年取得该项建筑物租金收入的会计分录。(4)计算甲公司该项房地产2008年末的账面价值。(5)编制甲公司2009年收回该项建筑物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正确答案】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800

贷:银行存款

800(2)借:其他业务成本

46.69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46.69(3)借:银行存款 90

贷:其他业务收入 90(4)借:其他业务成本

50.93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50.93 2008年末的账面价值=800-46.69-50.93=702.38万元(5)借:固定资产 8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48.55

贷:投资性房地产800

累计折旧 148.55 4.长城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于2005年12月31日将一建筑物对外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租期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200万元,出租当日,该建筑物的成本为2700万元,已计提折旧4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公允价值为1700万元,2006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183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1880万元,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 1760万元,2009年1月5日将该建筑物对外出售,收到1800万元存入银行。要求:编制长城公司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正确答案】 2005年12月31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7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0 累计折旧 400 贷:固定资产 2700(2)2006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3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0(3)2007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4)2008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20

贷: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0(5)2009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 18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8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76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60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700 借:其他业务收入 5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40

第 六 章 金融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金融资产的是()。

A.库存现金 B.应收账款 C.基金投资 D.存货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存货不属于金融资产。

2.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科目。A.资本公积 B.投资收益 C.营业外收入 D.资产减值损失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3.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

A.贷款 B.应收款项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D.交易性金融资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关于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和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重分类 B.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不能进行重分类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随意和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重分类

D.交易性金融资产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和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重分类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三类资产之间不能进行重分类;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有满足规定的条件时,二者之间才可以进行重分类。

5.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30日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5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

资产核算。购买该股票支付手续费等10万元。5月25日,收到该上市公司按每股0.5元发放的现金股利。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每股11元。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为()万元。A.550 B.575 C.585 D.6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余额应该等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本题中,2007年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1×50=550(万元)。

6.20×7年1月1日,甲上市公司购入一批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和管理。实际支付价款100万元,其中包含已经宣告的现金股利1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A.100 B.102 C.99 D.10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其公允价值(不含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99 投资收益 2 应收股利 1 贷:银行存款 102 7.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科目。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短期投资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8.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B.“投资收益”科目 C.“短期投资”科目 D.“营业外收入”科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9.下列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时,某项金融工具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B.企业取得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C.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可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D.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篇6:中级会计财务管理

为了方便备战2015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学员,财考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各科目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和中期。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除此之外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财考网

上一篇:白雪送武判官下一篇:成长也需要成熟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