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赏析

2024-04-09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赏析(精选4篇)

篇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作品鉴赏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故不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有点像杜甫的名作《月夜》,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词牌简介

江城子,词牌名之一。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韩淲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作品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仄韵:诗韵中的仄韵是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篇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一作:断肠)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了吧。

注释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创作背景

篇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本词作于熙宁八年 (1075年) 正月二十日, 时苏轼知密州。本词所悼者是苏轼的前妻王弗, 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年方十六之时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年轻美丽, 而且知书达理, 聪慧娴静。婚后, 每当苏轼读书之时, 她总陪伴在旁, 终日不去。王弗堪称典型的贤妻良母, 对苏轼关怀备至, 二人情深意笃, 恩爱有加。由于苏轼待人真诚, 缺乏防人之心, 故与各类人打交道时屡屡吃亏。所以每当家里有客人来访, 富于识人慧眼的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 待客人走后便依据自己的判断告诉苏轼, 何人宜交往, 何人宜敬而远之, 后皆屡屡应验。由于上述原因, 苏轼与王弗之间夫唱妇随, 十分恩爱。但可悲的是, 这样一位可以相濡以沫, 陪伴终生的人生伴侣, 却在宋英宗治平二年 (1065) 5月亡故, 让夫妻情深的苏轼悲痛万分。即使在王弗去世十年后, 苏轼对她依然梦萦魂牵, 凄苦难忘, 于是便有了这首感动过无数后人的悼亡词。

先看词的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对于人生来说, 十年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在这十年苏轼虽然已经出仕, 但由于个性的刚直, 以及认理不认人的个性, 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卷入了新旧党争。本来早年就主张“丰财”、“强兵”、“择吏”, 改革积弊的苏轼, 由于不不赞同新党的某些过于激进的改革措施, 遂与新党不合。在此情况下, 苏轼自知在朝中无法立足, 遂自请外放, 先是通判杭州, 后又知密州。可以说, 在王弗去世后的十年里, 苏轼已经经历了不少的人生波折。在一次次的人生波折中, 苏轼对于仕途的风波, 人心的险恶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知道, 一个人越是感受到了外界的险恶, 也就越怀念家的温馨。在此情况下, 苏轼怎能不怀念美丽、善良、聪慧的前妻王弗。“茫茫”两字, 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而“茫茫”前加一“两”字, 意味着不仅传达了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 同时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诗人在十年里日夜思念杳无音讯的亡妻, 而妻子又怎不日夜思念着同样音讯杳无的丈夫呢?生者和死者虽阴阳相隔, 却一样情思, 一样哀绪。词人以实带虚, 既写自己长久郁结于心的悲叹, 又将无知作有知写, 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 死后刻骨相思之切, 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 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总遭遇许多失败、许多挫折, 当然也会有欢乐与成功。欢乐与成功需要人来分享, 失败与挫折也需要人来诉说。可是正如一句格言说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 虽然人海茫茫, 但真正可以诉说的人总是有限的, 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对于饱经挫折的苏轼来说更是如此, 他不知有多少心酸、苦闷、挫折需要跟亡妻诉说, 可是妻子早已在十年前亡故。或许苏轼可以到妻子的坟上去诉说, 可即便这个愿望也难以实现, 因为苏轼当时在密州出仕, 而亡妻的坟则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相隔着千山万水, 路途遥远。虽欲亲临亡妻的坟上诉说凄凉, 又谈何容易啊!这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最可悲的是, 经过了这么多年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 苏轼早就由当初那个风度翩翩, 才华横溢且志向高远的青年才子变成了一位饱经风霜的中年男人了。其实此时苏轼的年龄才三十九岁, 根本不算太老, 但由于生活的苦难与磨砺, 他已经是尘满面, 鬓如霜了, 比自己的实际年龄显得苍老多了。以自己的这幅摸样, 即使与妻子相见, 她也许会一时认不出自己来了。而她如果一旦认出是苏轼, 又该是何等心痛与心酸啊。

再看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人是一种会做梦的动物, 许多平时无法实现的愿望, 或许在梦中能够如愿以偿。对于苏轼来说就是如此, 他与妻子王弗永别已经十年了, 由于刻骨铭心的思念, 他终于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见到了久别十年的妻子。妻子王弗依然那么年轻美丽, 正在小轩窗前面梳妆打扮, 仿佛就像十年前的景象一样。这一景象, 苏轼是再熟悉不过了, 是多么的温馨啊。唯一可惜的是, 这一次相逢是出现在梦中。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跟亲人分别许久, 本以为见到亲人后会有千言万语要说, 可是真的一旦见面之后, 却是百感交集, 一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苏轼词中也写出了这种世人共有的体验, 他和妻子阔别已经十年了, 相互有多少话要倾诉啊。可是见面之后, 却是“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彼此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只有泪水在无尽奔流。这一细节描写可谓笔力千钧。其实真正相爱的人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 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泪千行说明了苏轼和妻子彼此恩爱之深, 相比之下那些平时山盟海誓, 卿卿我我, 转眼就各奔东西的恋人们又显得多么浅薄啊。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梦总是要醒的, 当苏轼从梦境回到现实中, 他应当是思绪万千。作为一个多情乃至痴情之人, 苏轼想到每当明月之夜, 短松冈上, 孤独地长眠地下的妻子王弗, 一定也在牵挂着自己, 惦记着自己, 乃至肝肠寸断了吧?作者苏轼通过换位的方式, 设想妻子在坟墓里依然就像在世之时一样, 牵挂着自己, 关心着自己, 依恋着自己, 从而在悲痛中也获得了几许安慰, 从而进一步升华了悼亡的主题。也使得他与亡妻的爱情更加真挚缠绵, 感人肺腑。

苏轼素以豁达著称, 可是却写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样缠绵悱恻、感动千古的悼亡词, 让后代读者进一步看到了苏轼善良痴情的一面。古人云:“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就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真豪杰, 他的人格受到了那么多后人的敬仰, 他的诗词受到了那么多后人的喜爱, 绝对不是偶然的。

摘要: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 创了豪放一派, 自成一家, 但他也不乏婉约缠绵之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后一风格的代表。他的这首怀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感情真挚, 感人肺腑, 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因而其被后人誉为悼亡词中的千古杰作, 绝非偶然。

篇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乙卯重五,乙卯重五陆游,乙卯重五的意思,乙卯重五赏析04-15

上一篇:哲理故事:改变下一篇:草厂联校组织教师学习《邯郸市六条禁令》(附照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