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

2024-04-11

前出塞(共16篇)

篇1:前出塞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篇2:前出塞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这两句是说,一个征夫思家念亲,心绪不宁,在陇水中磨刀,突然发现水色变红,原来是刀刃割破了自己的手。伤心失神之态,从字行间传出。

出自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注释

呜咽水,指陇头水。《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呜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以下四句即化用陇头歌。

轻是轻忽,只当没听见。肠断声指呜咽的水声。

这句是上句的否定。心绪久乱,而水声触耳,想不愁也不行。心不在焉,因而伤手。初尚不知,见水赤才发觉。刻划人微。

丈夫,犹言“男儿”、“健儿”或“壮士”,是征夫自谓。誓许国,是说决心把生命献给国家。这以下四句征夫的.心理有了转变,但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所以语似壮而情实悲,口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仍有矛盾。

这句承上句。既以身许国,此外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留念的呢?

西汉宣帝曾图画霍光、苏武等功臣一十八人于麒麟阁。

当字很有意思,好像甘心如此,其实是不甘心。末两句也是反话。所以有此矛盾现象,是由于这个战争不是正义的战争,人民也是被强制去作战的。

篇3:浅析艺术歌曲《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首声乐作品是根据公元前汉元帝时期所发生的王昭君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创作的, 匈奴为同西汉结好, 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闻此事主动请求出塞, 为汉匈和平安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人民崇敬爱戴。《昭君出塞》这首作品想表达的不只是昭君的怨, 更想突出的是王昭君博大的胸怀。此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感情真挚、委婉, 鲜明地表达了昭君出塞时的情感变化。从音乐形态来看, 此曲的力度变化大, 节奏变化丰富, 音域比较宽广, 旋律起伏较大。本文主要从语言表现, 音乐表现在如何在演唱中表现《昭君出塞》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歌曲的总体特征

首先, 开始进入引子部分, 此曲力度从弱到强再从中强到弱再返回到强。此处可看出引子的强弱变化非常鲜明, 引人入胜。拍数从54到中间部分作了渐慢的处理, 接着从慢起渐快拍数到了88, 到引子最后的收尾部分又有一个减慢的处理, 直到进入主题后开始返回原速, 从拍子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引子部分的情绪起伏大, 想象大戈壁滩上万马奔腾的场景, 马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此处的音符也越来越密集, 然后引子慢慢过渡到开始进入主题部分的第一段, 一开始力度是弱, 中间部分出现了一段小高潮, 力度转变为强直到进入此段最后的大高潮此处有个渐慢的处理。然后进入间奏, 拍子转变为, 热情奔放的小快板, 拍数达到144, 此处是第一段到第二段的过渡段, 此段舒展豪迈, 拍子紧凑, 旋律欢快, 仿佛欲带人翩翩起舞。紧接着又进入一小段间奏, 此处转变了情绪, 勾起了回忆家乡的感情, 中段变得旋律变得宽广和豪迈, 接着到了第二段的小高潮, 内心的情感和潜台词逐渐显露直到最后爆发出所有感情的积蓄, 第二段的结尾也用了渐慢的处理方式。进入最后一个大高潮, 拍数转变为55, 激情豪壮的广板, 此处豪放大气、慷慨悲愤, 强的力度贯穿整段。

二、歌词内涵理解, 意境的想象

第一段的“别家园”首先要体现王昭君浓重的离别之情, “出雄关”可以想象随着昭君的离别家乡, 她胸怀大志, 虽然感伤万千, 但是王昭君终归是个公主身份, 并不能像常人那样哭哭啼啼悲悲切切, 此处更要唱出王昭君的大气。“昭君琵琶马上弹”此处描写的意境应当是王昭君坐在马车上怀抱着琵琶, 想到再也不能回到家乡非常的伤心。“弹”字一词带有哭腔, 此处应该唱出一点哭的声音, 才能感染别人, 达到感人的目的。到了“女儿情, 连胡汉”这一句, 王昭君的心情已经逐渐开阔, 没有只停留在离别之情, 此时的感情更为丰富宽广。“从此长城无烽烟, 无烽烟”这一句歌词重复了两次, 第一遍表达了王昭君真心希望国家能和平友好, 希望从此没有烽烟没有战争。而第二遍则表达了王昭君相信她可以用她自己的力量守护和平, 她也有着坚定的决心能做到这一切。在唱这一段时应该第一时间就要抓住听者的心, 一下子就把人带到2000多年前, 进入情境, 要体现王昭君这个人物的塑造和出了雄关之后茫茫的大草原还有昭君的情感起伏。紧接着进入一段间奏, 非常热烈又欢快, 可以想象到的是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场面, 感受到蒙古人民粗犷豪爽的性格。接下去的间奏一开始, 王昭君离别家乡浓重的感伤淡化了。第二段八句歌词有它的起承转合, 应该唱出层次分明, 收张有度的情绪。“纵马塞上行”起“放眼敕勒川”承第三句转回来“绿草绕毡房”合“牛羊接蓝天”这样使语气的变化更为明显, 更为生动形象。“胡笳迎远客, 长袖舞翩跹”“阿妈捧奶茶, 暖在我心间”这时候我们应该要看见蒙古族的老妈妈的热情的招待, 还有拖曳着长长的袖子翩翩起舞的姑娘们, 她们捧着暖暖的奶茶, 使得王昭君的心里面非常感动。紧接着下一段又勾起了王昭君对家乡对故土和对亲人深深的想念之情, 但是这种想念随着她看到了蒙汉人民团结, 相处融洽, 慢慢地就把想念之情淡化了, 王昭君想到的是更伟大的事业和她自己的人生追求。“回首望中原, 千里麦浪翻”王昭君回首看着家乡因为没有战争使得人民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炊烟夕阳里, 黎民得平安, 黎民得平安”这里的第一句“黎民得平安“应当唱得亲切细致, 两句重复的歌词显然要用不同的语气处理, 才更突出情绪的变化, 表达感情的高亢。下句便是一连串的“啊”字, 在唱它时要表达王昭君很多内心的活动和潜台词。想到自己从来没有回去过故乡, 西汉和匈奴和好长达60年没有打仗, 而昭君内心故事应该是此起彼伏的。第一个“阿”应当是委婉深切的代表我们汉族的感觉, 第二个“啊”和前一个应要比前一个要更高亢深情, 代表蒙古族的感情, 一阳一阴委婉动人, 此处应当作出明显的对比。第三个“阿”应该是要表现王昭君心潮的起伏, 要唱出波浪。第三个“啊”是王昭君所有的情感都爆发了, 整首曲子向高潮推进, 同时也引出高潮。进入歌曲末端, 每一首歌就像一幅画一样, 都有它的高山和低谷, 在唱高潮这一段落时, 演唱者的声音要在能自我控制的基础上达到最洪亮最饱满的状态, 用内心的激情内心的活动驾驭作品驾驭观众, 从而使得观众心灵得到震撼, 得到深深的感动和感染。“古来都说昭君怨”此处的咬字一定要结实, 要铿锵有力的。“谁知红颜为江山, 为江山”此时的人称已经转到我们, 应该要表达王昭君的事迹已经深深的感染了我们, 感染了大千世界。“一直出塞曲, 慷慨越千年”虽然字数不多, 可是却包含了许多深切的内容, 再次重复的时候感情却亲切起来。“慷慨越千年, 越千年”是曲子最后的高潮部分, 是所有情感的爆发。此处应先收后放, 在驾驭高音的同时应当让听众进入情境, 回味无穷。

《昭君出塞》是一首优秀的的艺术歌曲。整首作品的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内容和意义, 要用美的声音、清晰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真实而细腻的情感把这首歌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 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摘要:《昭君出塞》这首声乐作品是根据公元前汉元帝时期所发生的王昭君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创作的, 此首作品的作曲家王志信, 刘麟词。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本文对该作品的文学特色, 音乐表现, 语言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篇4:草原出塞曲等

原来,之前骑过的马都只好算是散步或是小跑,哪里有飞跑起来,猎猎劲风,仿如侠女。纵马飞驰,很快便到了一座小山上。从小山上往远处望,但见草青青兮水绿绿,一泓碧水,九曲回肠一般在绿草地上蜿蜒,仿佛要把鹰隼的叫声从天边引来,把羌笛的声音从玉门关内引来。在那一刻,但觉鸿之渺渺,策马扬鞭,也不过是弹指之间,刹那芳华。

然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再喜欢,也得拨转马头,折返。马是一匹老马,回程已经有点气喘,不忍太多鞭策让它缓步而行。到了营盘,发觉那里已是黄沙一片,草原真的很娇嫩经不得揉搓。

在各大帐幕间盘桓良久,不经不觉已是黄昏。这里算不得很高的高原,八月也谈不上苦寒的季节。但日头一旦偏西,便是胡马嘶风,忽觉身上的衣裳其薄如纸,不禁想倘使就这样遗落在路间,是很难生还的罢?近日看《狼图腾》描写草原上活物生存的不易,信焉。未来草原之前,总以为满地野花,绿草如茵的大草原是童话世界,理想的生活场所好不浪漫。来了,方知这般艰难。现在还只八月还没风霜,到了冬天,还不知是怎样一种境况呢。

刚才骑过的白马在我身边哀哀低嘶,嚼着青草,满眼乞怜。走近细看,马鞍的后面,与马皮肤接触的地方,居然破了碗口大一块,我的天。估计是它的主人想多赚点钱让无数游人骑着它驰骋的缘故,心中有几分义愤填膺。吹来八月的劲风,依稀体味出一种悲壮,依稀感受到《出塞曲》的韵味。将军骑马壮,骑马重返故乡。我虽不是将军,此处亦不是故乡,仍希望有日可以重返,届时已经是人强马壮……

草原欢乐颂难难

如果我是草原上的一颗星,我将彻夜闪亮,猪肉涨价、动力缺乏都与我无关。照耀着成群的牛羊和帐篷后与小伙私会的姑娘。

如果我是沙漠中的一棵胡杨,我将坚强地看时间从我身边走过,直到流淌成我面前的一汪绿洲一汪泉,我的信仰是滋养干涸的根,它很深。

如果我是一个硕实的蒙古包,我将挺直脊梁,带来清凉的夏暑,拂去冰寒的痛苦。我要照顾我怀中的牧民让他们永远在烛火旁入睡,那么安然。

如果我是一杯巴特尔手中的奶茶,我将融化我的灵魂,顺着他的血液流遍他的全身把神奇的力量推向他的胸膛,使他受到长生天的眷顾。

如果我是额尔古纳河中的一个卵石,我将把秘密让流水带到下游,那里的鱼儿会听到爱的诺言,尽管我很远,而且永远都会停留在这里等待。

如果我是那达慕上的那副彩旗,我将抖动我的生命为勇士们喝彩,风会把我的祝福捎给他们。我的颜色就是胜利者的光彩,是荣耀在人间的灵光。

如果我是一匹蒙古马的马蹄,我将把每一个虔诚的亲吻献给最最伟大的土地,它们的赞赏汇成一片尘埃,我看得见速度的影子,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通向未来的音符。

篇5:杜甫《前出塞其六》赏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注释:

①挽弓:拉弓。

②强:指坚硬的弓。拉这种弓要用很大力气,但射的远。

③长箭。

④擒:捉拿。

⑤亦有限:也应该有个限度。

⑥列国:各国。

⑦自有疆:本来应该有个疆界。

⑧苟:如果。

⑨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⑩岂:难道。

译文:

用弓就要用坚硬的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首领。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固定的疆域。只要能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鉴赏一: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该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记得在网上看到过有人统计的中国古代诗人创造的成语数量,杜甫也是独占鳌头。

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天宝末年,边将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巨大的战争灾难和负担落到了人民的头上。《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这组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这里选的是第六首。诗中既表达了反对穷兵黩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边疆问题的主张。《杜诗详注》云:“为当时黩武而叹也。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

篇6:歌颂军人的古诗:前出塞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篇7:前出塞

出塞

作者:郑锡朝代:唐体裁:五律 关山落叶秋,掩泪望营州。辽海云沙暮,幽燕旌旆愁。

篇8:漫读《示儿》《出塞》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悔报国心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临终前,情绪非常低落。旁边的人安慰他:“你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代人。”萨特说:“我知道我的影响,可是和死亡相比,它实在不足一提。”作为一名哲学的外行,我很难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不过我想,如果萨特也读过陆游的这首临终绝笔《示儿》,一定会感慨万千。

老去,实在是人生中最最残酷的事情。不止是芳华凋零,青春不再,更是面对偌大的世界,你忽然成了赤手空拳的俯首就擒者。人之将去,有多少可成而未成的事功,有多少将实而仍虚的愿望?一个“悲”字,力贯千钧,发人深省。

悲,人之暮年。陆游自幼受父亲影响至深,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青年时,师从曾几,诗作多闲雅清淡。中年时,他经常身着戎装,骑着战马,驰骋在当时的西北边防前线,虽屡屡被贬,但抗金复国的痴心不变。而今年岁已老,功名难成,只能带着一种深切的悲伤,遗憾地离开人世。

悲,九州未同。诗的一、二两句意思是: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一个人世的陆游,一颗忧国的忠心。

悲,遗愿未了。南宋小朝廷,偏安南方一百多年,多说它懦弱腐败无能。“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大概是可以用来证明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个拥有怎样爱国情怀的人,才会在临终之际留下这样的遗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拳拳之心,殷殷深情。再读《示儿》,又一次泪湿心头。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试问英雄今何在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英雄梦。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词坛飞将军”辛弃疾的英雄梦。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卢纶笔下的英雄,也就是汉代名声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看到“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七个字的时候,你是否思绪万千:秦代是怎样在北方修筑长城的,汉代又是怎样在边塞建立城堡的,北朝到唐代又是怎样增补修筑的……

然而,头上这一轮明月却是亘古如斯,并没有多少变化。秦代是这样,汉代是这样,直到如今还是这样。这明月呵,从秦汉到现在,照见过多少征人,又有多少征人仰望过这一轮明月。这关城呵,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戍边将士的血泪,又留下多少往来戍边者的足迹……

你一定会想得很沉,很远。这时候,你何须去分辨这是秦城,还是汉关,是秦月,还是汉月呢!现在你一定明白了:“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的是“互文见义”修辞手法,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不必实指一定是汉代将军卫青到过的龙城。“飞将”固然用了“飞将军”李广的典故,也不必实指就一定是他。

诗人其实想说的是:有了好的士兵,还要有好的将领。假如朝廷能任用有勇有谋、精忠为国的良将,那么敌人是不敢狂妄行动,轻易进犯的。

汉代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为什么不吸取历史教训呢?

如今江湖已远,鼓角息声,英雄还未抽刀就已遁匿市井。那剑胆诗心的少年,那金戈铁马的战场,玉壶冰消,旧梦何在?

篇9:前出塞

出塞

作者:张柬之朝代:唐体裁:乐府 侠客重恩光,骢马饰金装。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

歙野山川动,嚣天旌旆扬。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

电断冲胡塞,风飞出洛阳。转战磨笄俗,横行戴斗乡。

手擒郅支长,面缚谷蠡王。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

[青丝骑,娉婷红粉妆。三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

篇10:前出塞

出塞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体裁:乐府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篇11:前出塞

出塞 一

作者:薛道衡朝代:隋 高秋白露团。

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

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

飞霜落剑端。

凝云迷代郡。

流水冻桑干。

烽微桔槔远。

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

召募尽材官。

伏堤时卧鼓。

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顿。

长坂纳呼韩。

受降今更筑。

燕然已重刊。

还嗤傅介子。

篇12:赏析舞剧《昭君出塞》

【关键词】赏析;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任冬生;阳东霖;《昭君出塞》

文章编号:10.3969-issn 1674.8239.2016.07.014

大型原刨民族舞剧《昭君出塞》于2016年6月8日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首演。该剧主要表现昭君在维护边塞稳定、实现民族团结方面的心路历程,由孔德辛导演,舞美总监和服装设计分别由任冬生和阳东霖担任。

任冬生:昭君出塞是一个脍炙人口的题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最早的舞美方案设想浓缩为两个词:色彩和对比。鉴于本题材明确的历史属性和故事本身强烈的传奇色彩,昭君的出现在这个残酷的匈汉战争的大背景下可渭浓墨重彩,非常鲜明。剧本结构设置的几个跨地域文化风貌特征的大场景,也给舞美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汉朝与匈奴既要有极大的差异性且必须带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美感,使整个演出的视觉风貌呈现恢宏历史画卷的同时还带着强烈的对比关系,这不但对剧目本身很重要,同时也是昭君这一人物自身的重要特征。

舞台运用到的重要元素:长城,可以说它是一道闸门,分隔昭君与外面的世界,也是两个文明的分界,它隐含着很多内容,很有象征性,为加强视觉效果,以灰白的中性色设置,区别于舞台上其他很鲜艳的布景,同时又很百搭。

汉宫中大量运用重复的红色丝线,与后宫待诏的内容比较吻合,且很女性。它看起来机械而重复、百无聊赖,层层叠叠又很像一个笼子,这是昭君内心的一种外化。宫殿则很恢宏,背景堆叠着巨幅汉画砖的形象,呈现出汉朝的文明、理性、富庶,整个汉宫以红和金为主色,在白底的讨托下尤为强烈,强调金属质感,令气势更显雄浑。

匈奴的部分外景以草原为主,延续了此前的绘画感处理,保证了整体协调性,设计上有意削减装饰性细节,着重强化自然风貌,无论是巨大的胡杨还是匈奴大帐中的柱子,几乎没有直线,柱子边缘起伏变化,不均匀的镶金以加强其拙味,包括羊皮等各种质感的叠加,突出它雄健彪悍的气质,和汉朝拉开足够的距离,风格统一,风貌极具差异和个性,只有这样场景才能真正成立。尾声的舞台设计是一块巨大的、带有草原民族风格的首饰,象征匈奴子民对昭君的爱戴,底幕的金色宫殿与之相映讨。两种文化符号在这里很好地融合,交相辉映,将全剧推向高潮。

为实现跨空间表现昭君出塞与平息战事的历史画面,舞美制作开发了正反两面同时着光的幕布。正面以画像砖的美术样式表现战争场面。车马、人物、城墙采用浮雕的表现形式,配以冷色调侧光,用强烈的立体感表现战场的意象。同时,背面起光,借助幕布整体通宽无缝的特性,安排演员在高车台上表演,以背投剪影的方式塑造了昭君出塞的活动画面.正反双面以舞台独有的方式表达了昭君与战争的历史关系。此次制作从配合表演的角度上积极尝试了解决表演的流动性和舞美布景的相对静止的关系,力图使静态布景融入动态表演中。对于大型幕布的迁换和表演过程的配合进行了新的尝试。

从舞美制作技术上实现了在软幕布上制作浮雕的工艺,达到了聚苯板雕刻硬景完全相同的艺术效果。这一技术同时实现了通过幕布来控制双面灯光的反射、透射和渐变过渡。另一方面,由于其兼具可塑和柔软的特点,也方便了制作一些特别复杂的镂空吊挂浮雕造型。成品可以整体直接挂网,不必再用钢丝逐个吊挂,大大节约了装台的人力和时间。剧中尾声的首饰幕中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只需4人操作整体系到吊杆即可,无需组装,便于巡演。

阳东霖:历史为骨,刨新传承。刨作前期搜集了博物馆和史籍里的大量资料。服装设计力图还原大汉风韵和匈奴草原雄风,大部分面料采用棉麻、丝绒、皮毛质地,一改常规惯用的轻薄。在保留服饰特点和元素的前提下进行解构和重塑。用色上突出强调了汉宫服饰的蓝色调与匈奴部落服饰的咖色系对比,整体色调避免了杂乱。凸显剧中人物性格与情绪变化。

(编辑 常靖雨)

篇13:前出塞

出塞曲,出塞曲贾至,出塞曲的意思,出塞曲赏析 -诗词大全

出塞曲

作者:贾至  朝代:唐  体裁:乐府   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

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

篇14:前出塞

出塞作

作者:武元衡朝代:唐体裁:杂言 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

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虽云风景异华夏,

亦喜地理通楼烦。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

篇15:前出塞

送人出塞

作者:杨凝朝代:唐体裁:五律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

篇16:前出塞

送浑将军出塞

 

作者:高适  朝代:唐  体裁:七古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

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

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

辛勤判作一年行。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从军借问所从谁,

上一篇:定购宣传用品的申请下一篇:军训小结500字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