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军训体验作文

2024-04-11

高一军训体验作文(精选14篇)

篇1:高一军训体验作文

“军训”一词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个阴影。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军训中,军歌永远是嘹亮的,抱怨只能是低声的,教官始终是对的,学生始终是被动的,喝的总比流的少,做的总比说的多,休息永远是短暂的,训练似乎是不停的……

到了军训的日子,我早早地来到学校。老师发完言之后,开始了我们的军训。刚开始,我们一直重复着立正、稍息、向右看齐。这“稍息、立正、站好”可没有范晓萱所唱的那样轻松,阳光下的灿烂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小憩后,开始了原地踏步、齐步走的训练。操场上,我们分成两组,来回“齐步走”。说实话,很枯燥。不久,一场阵雨“救”了我们。

回到教室,老师告诉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从我们的眼中看不到预备班结束时的“满不在乎”,他看到的是一个守纪的团队。我纳闷:我们怎么会有如此的改变?――军训,对,是军训让我们增强了严明的组织纪律。事实让我体会到:军训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思想上,意志上的磨练和心灵上的洗礼。军训,重塑了一个更坚强、更出众的你。正如一首诗中所讲:

如果说军训是场“磨难”,那么你错了;

如果说军训是场“游戏”,那么我错了;

军训就是军训,它定位于自身的立定点上。

它不象“磨难”那样只留给人痛苦,令人后悔惋惜。

它不象“游戏”那样只留给人欢乐,令人不知铭记。

它象一把火,点亮心中的明灯,指引人们去迈向新的人生。

篇2:高一军训体验作文

到了学校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训练了很久。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教官走去。“报告,教官,我迟到了!”他看了看我,“好了,到队伍里去!”“是!”说完,我进入到一个空着的位置里站好。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军训。

军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军训开始时,教官和老师曾多次对我们说,军训的目的不只是要校正和教会我们走步、立正和稍息的姿势,更为主要的是要培养我们的自制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学习作风,树立我们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端端正正地走好人生旅途的每一步。这一点,我在军校受训时就很清楚。

虽然我曾经接受过一次为期七天的军校训练,但是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同样不轻松。就说立正吧,教官要求非常严格,身体的重心是双脚,不能随时换重心,所以,过了一会儿后,我感觉双脚就好像被火烧一样,火辣辣的。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后,终于可以休息了,我找到一块草地坐了下来,也许因为双脚承受不了身体的重力,我觉得身体像随时要散架似的,待我继续训练之后,我突然发现,现在的教官比以前在军校那时教官真的是松了很多,这里的训练和在少年军校的训练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这里犯“错误”的惩罚,根本算不上惩罚。在军校里,犯“错误”一次,你就会被罚做三十个掌上压,也许更多。

在接下来的三天训练,对我来说,都只是在复习军校间时的功课,因此我很快就学会了。但是,教官并不满意,他说:“这些训练注重的不是学会这些动作,而是保持这个动作的时间,只有这样,才真正达到军训的目的!”

在这些动作中,最难保持的莫过于蹲下了。这个动作难保持之处在于双脚张开不仅要保持60度,而且身体的重心要在右脚指上,所以这个动作看似轻松,却恰恰是最困难的。在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因为教官命令我们要保持半个小时才行,这是标准,因此,尽管我经常觉得右脚指疼痛难忍,但是教官就在身边,就算再辛苦也得忍着,不然,我就会被教官毫不客气地揪出来,罚跑步米,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人的纪律性和意志力。

训练期间仅有十分钟休息,我总会一下子摊在地上。但是休息过后,我又不得不起来,继续开始那艰苦的训练。在教官监督下,我们硬撑着疲劳的身体,保持着教官要我们做的动作。更有甚者,我感到头昏脑胀,目之所及似乎正下着蒙蒙细雨,身体摇摇晃晃好像要倒下了,但我还是硬撑,因为我知道,如果犯错的话,我就会有难以承受的惩罚。

篇3:高一军训体验作文

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要“联系生活”, 尊重学生“体验”的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 (7~9年级) 关于写作的要求中, 第二条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的内容中, 第一条也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如今学生的作文内容日益狭窄空洞, 大话、套话、空话连篇, “流水账”式的日常生活再现充斥学生作文, 经常出现大量的重复或雷同, 学生作文很少能写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来。

问题出在哪儿?是我们的学生真的没东西可写吗?我们不是一直在向学生强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要写好作文首先就要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吗?我们的学生不是每天都浸泡在生活中, 他们每天不都在用自己的双眼对生活进行“观察”吗?为什么他们还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或写出来的东西让人感觉空洞乏味呢?是生活出了问题还是学生出了问题 (学生出了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这本身并没有错, 问题还是出在我们教学上。我们在强调“观察说”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一点, “观察说”在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观察什么, 怎样观察, 我们老师难以做出具体有效的指导, 对学生来说更显抽象玄虚。因此, 这一理论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并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 已经遭到了一些专家和教师的质疑。

其实, 人人都生活在生活中, 但并非人人都拥有生活, 写作水平差距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表现在体验上。正如特级教师毛荣富所说:“不会体验只说明你生活过, 并不表明你拥有生活。”“对于写作而言, 生活不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 而是和心灵产生过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成为了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离开了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 生活不过是一种表象和机械的周而复始而已。” (《说“体验”》)

可在实际的学习实践中, 由于学业负担加重和升学压力的加大, 中学生的内心体验遭到了严重的压抑。同时, 学生在网络、电视、物质享受和时尚潮流的不断冲击之下, 内心的触角逐渐变得迟钝、麻木、浮躁, 逐渐失去了从外界获得丰富、深刻、细腻体验的能力。他们体验不到生命的成长和创造, 缺少生命的意义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二、体验对于写作的意义

何谓体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如, 作家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

对于写作而言, 体验是一种思维方式, “是一种情感思维, 而非理性思维”。“这种思维不是对概念和逻辑的依赖, 而是以情感逻辑为基础的充满想象和联想的形象思维, 是心灵与外物的相互作用和交融。”

之所以强调体验的重要性, 是因为体验对于写作而言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 体验是获得写作材料的源泉, 体验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写作源泉的丰枯。如有位同学在一篇题为“蜕变”的短文中所写到的:

……为何别人的文章绿意盎然, 而我的笔下却总是苍白一片?为何别人观察世界的目光犀利, 而我的双眼却有如得了白内障?我想病根在于思想的麻木:入学的成绩使我盲目自满, 忽视了渐渐滑落的名次;重点班的交椅让我误以为稳坐泰山, 忘记了全北京、全中国的千百万竞争者;“清华”的名头令我飘然忘形, 迷失了“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真谛;看着同学们个个脱胎换骨, 而我却如痴如醉地做着春秋大梦, 我感觉他们好比破茧而出的彩蝶, 而我却仿佛是睡在蛹壳中可悲的虫豸。

然而我感谢老师的金玉良言, 感谢同学们的优秀楷模。是他们使我睁开了浑浑噩噩的双眼, 识破了狭小闭塞的茧壳, 认清了思想、人生的危机, 从而及时把握了蜕变的机会!如今, 我很清楚:幼虫蜕变靠的是自身的生存欲望与抗争, 而不是一把削皮的水果刀;人的蜕变凭的是坚忍不拔的进取心与拼搏, 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曾经用虚伪、安逸束缚自己的, 是我;如今破茧解缚的, 当然也是我;将来翩翩起舞的, 必定还是我!

这种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很多学生都有过, 但能够将它写出来的并不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融入自己深切的体验。换句话说, 很多学生没有将这种经历和感受上升到体验的高度, 因而也就很难将它作为写作的材料写到作文中去。

其次, 作文内容的独特性只能靠体验获得, 靠感受获得。因为只有感受和情感才不拘客观, 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物, 同一事, 同一景, 每个人因为经历、知识文化背景的不同, 感受和体验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 因为时间和境遇的变化, 体验和感受也会不一样。尊重体验才能使我们所写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 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如一同学以自己的体验写泰山:

秦始皇封禅之日, 曾避雨于一棵松树, 遂赐其树为大夫松。秦始皇是残暴之君, 我不喜欢他;但是因为避雨而赐树为大夫松, 却显示了秦始皇率真而富有情趣的一面。我想象那棵大夫松应是我见过的最古老的树, 苍老而垂死, 是怎样的一副衰败之象!我希望它是这样的———曾经目睹秦始皇的骄横霸气, 曾经阅尽人世的沧桑变迁。可是我看到的大夫松却郁郁葱葱, 迎风而立, 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和我一样, 涉世未深, 稚气未脱, 又能有什么历史内涵和观赏价值呢?

这段文字摒弃了套话假话, 虽然不无偏颇, 却是“一家言”, 写得真切而独特, 作者是忠实于自己内心体验的, 流淌于文字背后的是一脉迤逦的真情。

再次, 议论文的写作也离不开体验。目前学生写议论文的普遍毛病就是空洞干瘪, 说教味浓重。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生活的体验。议论文独特的见解, 新颖观点的形成, 离不开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议论文要有说服力, 要有激情和感染力, 也少不了对生活的体验。

三、对策:培养体验意识, 激发体验热情

体验对于写作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培养强化学生的体验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体验生活的热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验意识, 激发他们体验生活的热情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紧跟成长, 体验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开始要面对成长的很多问题, 开始要面对世界存在的复杂和艰辛。在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会有很多的烦恼、困惑、期盼、失落……他们会有获得成绩提高的快乐, 也会有付出了努力后仍踯躅不前的困惑, 他们对友情、亲情、爱情都会有与以前不同的认识和感受, 他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体验, 其中不少体验足以铭记终生。甚至有些体验会像心灵烙印一样, 深刻影响着个性及气质的形成。“体验”应该是他们经历青春、理解生活的主要方式———体验孤独、体验爱恋、体验困惑、体验忏悔、体验尴尬……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强化他们体验成长的意识, 并辅之以适当的方法激发他们体验成长的热情, 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或写得空洞乏味。

其次, 紧跟阅读, 抓住阅读体验,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他们文化积淀和人文修养, 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中学生受学习生活的限制, 没有机会去体验各种人生百态, 但可以通过加强阅读, 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来扩大他们的生活体验。因为作品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体验的结果, 阅读是对体验的体验。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扩展生活体验和人生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 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使他们在阅读中能够“入境”、“同情”, 能够与文本对话, 善于敏锐地捕捉文本触动他们心灵的瞬间, 他们写作也就不用为“无米之炊”而发愁了。

再次, 让学生多亲近自然, 体验自然。自然是写作的广阔田野, 自古以来, 多少文人墨客体验自然给后世留下了光耀千古的文章。体验自然, 是一个从感性直观到心灵感应的过程, 也是人们获得人生体验和感悟的重要方式。杜甫的《望岳》, 诗人通过远望、体验泰山的雄伟气势, 展现出自我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曹操的《观沧海》, 咏叹萧瑟秋风中的洪波涌起, 抒发包容宇宙的澎湃激情和积极昂扬的生命意识。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 如郊游、夏令营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多亲近自然, 从自然中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

篇4:还原本真,体验作文

1.根植童心,本真无邪。写作要求真实,从人格养成的完整意义和实际情况来看,其文不如其人,这“文”实际也是如其人的,因为它反映出写作的人造假或者显真的一面,这是一种双向还原。作文先学“做人”,品德高尚的人是不需要掩盖内心的空洞、丑恶的。作文要从培养学生的本真无邪的品质开始。

2.体验之中,学会方法。写作者的人生经验富足抑或贫乏从文章中可以一目了然。小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其对观察、经历的生活是否感兴趣,从作文中也可以看出。教师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新奇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以往的不经意的经验也能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生活本来就是门艺术,从生活的本源中汲取营养,增加阅历,磨炼情感,去培养对生活的真挚热爱,抒写最真实的生活篇章。

⑴忘我游戏,动手操作。语言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语言需要依靠大量的非语言手段的帮助,有些时候,离开这些特定的伴随动作,语言的交际还可能发生故障。动手操作成了学生探索与发现过程的有力武器,探索发现的过程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在动手操作中加入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等,使得操作不再是形式的、被动的,机械的。整个操作活动变得有血有肉,既有肢体的活跃,又有冷静的思考、猜测。⑵运用感官,自主参与。写作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积聚,发乎性情的自然,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教师要让学生有所积蓄,善于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并不限于用视觉神经接受信息,其中还包含着人的一切感觉器官对外来刺激的反应。

3.课外开展小练笔活动。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自发组成小团队,开展自己喜欢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其间,可以练习小品文。小品文虽小,对于小学生作文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增长关于作文所需的各种能力。

⑴可以为长文准备。画家学画,须从小部分起,非能完整描绘一木一石,决不能画全幅的风景,非能完全写一手一足的,决不能画整个人物。写文章也是这样。作文从小练笔开始,自有其价值的。⑵能多做,积少成多。文有三多:多作,多读,多商量。这是学文者无可反对的条件。⑶学会描述。欲在小文中遍写一切,结果必然失敗。小品文的材料,与其取有系统的整个,还不如取偶发的、短片的。我们要学会写绘画样的文字,不需要地图式的文字,这样才有情趣可言。

篇5:军训高一作文-高一作文

在这次训练之前,我自己从未完成一整项工作。正因为如此,我没有通过最重要的考试。教官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必须经常说“永远不要放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

从学校毕业后,我感到筋疲力尽。通过这种训练,我有了新的朋友。我们经常谈论我们最喜欢的事情,如足球、篮球等.

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些训练。它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好。我将永远记住这次训练!

篇6:高一军训作文军训体会

明德尚行,矢志报国,磨砺青春,升华自我。

军纪如铁,意志如钢,勇挑重担,力创一流。

——题记

为期五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

尽管在过程中,有许多苦和累,有许多抱怨和不满,但,所幸,我们都坚持过来了,完成了这次蜕变。我们变黑了,变瘦了,心也变的更强大了,更坚毅了,更成熟了。军训刚开始的不适应已经消失,习惯真是强大,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豪爽快意的生活,可以大口喝水,可以快步奔跑,我习惯了风雨和炎日。

这五天,是我高中三年的开端,是我拼搏的开始。真庆幸,我坚持下来了,真庆幸,我做到了。不曾说放弃,不曾去逃避,在这个九月,又一次完成了青春的蜕变。苦难、阻碍、困境,一切阻挡我前行的障碍,我都会闯过去。

我会吃苦,我会认真,我会坚持,我能成功。

军训最累的是齐步走。是的,不是站军姿,不是跑步走。如果说,站军姿最考验人的毅力,那么齐步走最考验团队的默契。因为不是第一次军训,所以站军姿对我来说并不难,但,新的班级,团队之间的默契还没培养起来,每一次齐步走,排面是最大的问题。教官很无奈,我们一遍一遍练习。原地不动摆臂,一令一动,为了看起排面,我们长时间举着一只手臂,我的胳膊每次都会颤抖,手臂酸的像是不是自己的一样。多想放弃啊,只要一声报告,我就能放下手臂,就能活动一下。可,用余光看周围的同学,他们的脸上也写满痛苦,他们也和我一样在咬牙坚持,没有谁,向摆臂认输。我用牙齿咬了咬下嘴唇,痛觉呼唤回我徘徊不定的意志,帮我暂时夺得了手臂的指挥权。烈日下,有那么一群少年,他们绝不认输。“2”教官的声音是那么动听、悦耳,仿佛将我从天边拉了回来。汗水未断,但心境已变。

在军训生活里,拉歌是我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通常在这时,愉快的笑声满天飞。“xx连,来一个。”“叫我唱,我就唱,我的面子往哪放。”这样来回的喊话从双方阵容里不断对决。军营里的歌,可以不在乎跑调,不在乎技巧,只有能张大嘴吼,那就行了。这样痛快的唱歌方式在音乐课是完全不能实现的。

教官们也很苦,最后的会操表演彩排时,教官的声音已经沙哑了,但是教官依旧坚定的喊着“一二一,一二一”。尽管训练时他们是不苟言笑,严肃严厉的,往往注重纪律,精益求精,像是长辈一样训斥着我们;但在休息时,教官也可以是羞涩亲切的,这时候的教官更像是比我们大几岁的哥哥一样,使人感到轻松舒适。

这五天,我们像是坐在马背上,每一刻都战战兢兢,心里的弦绷得紧紧的,但当下马时,我们才发现我们已经走了那么远,也已经无法再回到马背上去体验。

篇7:高一军训体验作文

优美段落:八天的军训结束了,有人举起摄相机录下了最后的别离,有的人为教官送上了水、饮料,我唯一的冲动就是想哭,在茫茫人海中,或许我们的一生只有一次与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擦肩而过,但对于我来说,我会永久地封存这段回忆,在心灵最底层。

我的第一次开始了

从我知道“军训”这个词开始,我就一直盼着可以尝试尝试,不要偷偷地骂我傻,真的,只是想有一个考验自己、释放自己的机会,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坚强。

穿上军装我也是半个军人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迷彩服,还真别说,这套衣服一上身,人也立刻变得雄纠纠气昂昂起来,咋地,咱也算是半个军人了,怎么也不能丢脸呀!不过说实话,第一次穿上这肥大的“军装”,不管怎么弄都觉得别扭,随着开营式的举行,我们也已经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站了近一个小时,很快就有人坚持不住倒下了,我的心里敲起了小鼓,后面的七天,天气会不会不遂人愿地出现烈日,而我又可以坚持多久呢?

教官的口令:立正、稍息、跨立

他姓李,他是个怎样的人,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并不能完全的体会出来,他只有21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再加上或许因为我们是女孩,他待我们并不像其他教官那样严格,所以他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少震撼力,刚开始一天的训练内容永远只有那么单调的几个,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我想不通的是从小就开始接触的那些简单动作会有那么多的讲究,而他们竟可以做得那样好,更想不明白的是不过是站着而已,为什么会有那样多的游戏规则,抬头、挺胸、收腹、膝盖后压、中指贴于裤缝线、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肩往后张、身体前倾,天哪,大概是受了教官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竟然把教官的唠叨一字不差地写下来了。

女儿当自强:军歌嘹亮表我心

老天还是怜悯我们的,天说变就变,下起了大雨,于是我们被带入了阶梯教室,原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谁知道坐着比站着更累,同样也有一大串游戏规则,可只要教官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立刻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坐相,一旦教官的影子出现,我们又马上坐如钟,后来也要求教官带我们出去和男生一样冒雨训练。

军训中最有趣的就数拉歌了,“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好辛苦”,“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着急”,当有人来向教官拉歌时,他们说“男女授受不亲”,万一教官被拉走了,不服的一方会抗议,有的会大喊“赖的笑声,我们的连歌是《军中绿色》,“寒风飘飘落叶,军营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

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

开始了每次的半小时警姿,半个小时对于平时的我们来说很短暂,似乎来不及眨眨眼,但在此时此刻,半个小时却显得异常漫长,仿若三个世纪般,我们不得不头顶烈日,脚踏热土,除了心脏跳动,眼皮眨动,我们完全成了一个个木乃伊。在这烈日炎炎下,汗珠像顽皮的虫子从额头顺着脸颊慢慢地向下爬,我甚至可以感觉到身后,在这密不透风衣服的覆盖下,滴滴汗珠在悠闲地寻找着自己的家,尽管痒痒的,但是却不敢在教官胜似孙悟空的火眼金金下有何企图,当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一句稍息时,两支腿已经麻木了,失去了知觉,仿佛这不是自己的腿,而是两吨毫不相干的废铁。

或许是因为劳累与受凉吧,我感觉到全身乏力,发烫,这才知道是发低烧,怪不得头昏沉沉的,上重下轻,好想以此为借口,在烈日下寻找一片绿茵地休息,连续几天的训练已让我疲惫不堪,浑身酸痛,可是„„我寻视四周,几天的军训,我们叫过苦喊过累,可谁也没有因为怕苦怕累而逃出战场,而我则更不能,这是我盼了几年的军训,明明知道的苦与累,还是梦寐以求,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走下去。

绿色的集体承载我绿色的梦想

当我们以与第一天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与动作,绕过操场,走过主席台时,迎接我们的是阵阵热烈的掌声,最后出场的是与我们相处了八天的教官,那一排排整齐的队伍,一件件威武神气的绿色军衣,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动作让我羡慕不已,这才是军人,这才是。当他们卧倒时,根本不会在乎地上有没有水;当他们起身时,也丝毫不在意身上有多脏,更想不起去擦。绿色不仅仅代表统一的颜色,更象征着一种希望,而现在我只有一种感觉——向往,向往绿色,向往这个集体。

绿色旅程:一个不圆满的句号

篇8:高一军训体验作文

关键词:体验,参与,感悟,公平

我校新体验作文校本教材以生为本,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设计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个相同的体系, 但由不同的体验活动组成, 让学生们在整个小学六年中获得生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双赢。

新体验作文课堂是学生们显性体验成长的课堂, 也是深受学生们喜欢的课堂, 之所以这样, 源自于课堂的三性:参与性让学生们不受知识与技能的禁锢, 放开手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感悟性使学生们有说话的平台, 更有说话的空间, 不断拓宽思维;公平性给学生们榜样示范, 在潜移默化中吸引学生的眼球, 促使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能力。

一体验之参与性

我们设计了五个系列的体验活动:亲自我、亲家庭、亲学校、亲社会、亲自然。如亲自我中的:自画像、我眼中的你、手印指印变变变……亲自然中有:秋天的变化、我想和你说说话……亲家庭中的:包粽子、妈妈教我系鞋带……

记得有一位学生家长说:“孩子小时候每次出去旅游, 回来的几天连做梦都还会梦到一模一样的场景, 喃喃地说几句梦话, 咯咯地笑几声。”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 只有参与活动、参加劳动, 经受磨炼, 思考感悟才能变得深刻, 更加有话可说。因此, 每一次体验作文课堂, 学生们从表情到动作, 从动作到语言, 都充满了兴奋。

如新体验作文——包粽子, 学生们提前一天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好所有材料, 不停地追问:“老师, 什么时候我们能包粽子呀?”有的学生还在家里“小试牛刀”, 准备在课堂上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

课堂上, 我们还请来了身边的包粽子高手——学生的家长, 一同参与课堂, 首先通过家长的讲解示范, 让学生们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然后一步一步地展示让学生们记住包粽子的过程, 最后每一组都有一个家长作为老师带领同组的学生一同包粽子, 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创作自己的作品。

再如新体验作文之系鞋带, 有的孩子几次三番都搞不定一条小小的鞋带, 觉得它就是一个小少爷;有的孩子迅速地系好自己的鞋带非常兴奋, 但还不忘做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还有的同学既紧张又激动, 因为不小心弄坏了自己的鞋带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孩子们已经不是简单地参与体验, 而是从中学会了生活, 每一种心情都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 或成功而自信;或失败而谦逊;或助人而友善……

二体验之感悟性

体验活动不仅仅是一项活动, 它还是体验作文的陪衬, 为了体验作文而服务。有了体验活动并不意味着就有了体验作文, 而有了体验作文, 学生一定学会了活动本身。

把话说好才能把话写好, 而从体验到表达需要一个过程, 这就是学生的感悟性。体验阶段, 学生兴致勃勃, 一发不可收拾;口头表达阶段, 常常会出现“情已动, 辞乱发”, 万事开头难, 这需要教师的引领, 让孩子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抒自己最本真的情, 同时需要教师有梯度的指导。

再以《包粽子》一课为例, 在家长分解动作时,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第一步你记住了哪些动作?第二步你觉得应该怎么做?第三步你学会了吗?以此类推, 边看边说, 边说边指导, 同一个动作原来可以有不同的词汇、句子来形容, 相机板书。最后总结出了许多的动词:捏、挖、盖、卷、抓、铲、捆紧、扎、绑、依偎、挨着、按……如此一来, 学生们既有了宏观的过程, 也有了微观的动作, 最后老师再提供“先……再……紧接着……然后……最后……”“只见……不一会儿……”“边……边……”等关联词, 让孩子把过程说得更加清晰、生动。

本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观察动作和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所以指导到这里老师相继抛出三个问题:家长包粽子的时候, 谁最细心, 看到了家长的表情, 你读出了什么?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紧跟着一句话总结:是呀!这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很多文学作品中, 描写人物时都会用上心理活动, 以后写作, 你也可以用!这种不露痕迹的指导, 在学生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在学生们自由体验过后, 再次借助三个问题升华: (1) 哪些同学的小手非常灵巧, 不一会儿就完工了?请你来介绍一下经验 (我看到你还去帮助其他同学了, 是吗?你是怎想的?) 。 (2) 有的同学虽然没有完成但丝毫不放弃, 谈谈你的感受。 (3) 有的同学虽然失败了, 但是一定也有话说, 谁来? (看到其他同学都完成了, 你有什么想法?) 此处, 不但引导孩子关注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同时也不见形迹地拓展孩子的思维,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每一个人在体验过程中经历不同, 结果就不同, 想法更加不同。所以, 真实的就是最好的!

记得一个学生说:“不要让米粒溜出来!”老师点评:“一个‘溜’字用得非常好, 小小的米粒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百炼为字, 一句点评, 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许多学生。

说既是为了写, 古语有云:“凡作文, 初要胆大, 终要心小, 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 但作文时需要有章有法, 因此要学会整理选择素材。在本节课, 有家长的示范, 有学生亲身的体验。老师指导孩子, 可以选择一个片段, 并结合人物的心理活动重点写。这就是教师必要的干预性, 但也不忘鼓励学生们:“但是, 我们喜欢有个性的创意文章!”既有统一, 又有个性, 将体验和表达高效结合!

三体验之公平性

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关系是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 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 要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因此, 每一堂新体验作文课, 都鼓励老师和孩子们一同体验, 如《包粽子》一课,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包粽子、写下随文:

说起包粽子, 那还是儿时的回忆, 和奶奶一起在院子里边聊天边学习。不同的是, 今天不仅奶奶也来到了现场, 并且我是和孩子们一起, 无比激动!

在我的印象里, 包粽子很难, 似乎有很多步骤, 奶奶左右手一起开工还不够, 有时还要请嘴巴小姐的加入, 一起帮忙。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呢?你听我说一说。

首先, 用两张浅褐色的粽叶叠在一起, 然后圈成圆锥形, 放入浅浅一层米。我最喜欢吃肉了, 因此奶奶每次都会准备好油油的肉, 放在一层米上, 提升口感。然后再放一层米盖住, 接着将多余的粽叶包在外围, 嘴巴咬住一端的线, 另一只手将线一圈一圈地捆紧。最后打个漂亮又紧实的结。

今天我跟着回忆, 包了一个粽子, 原来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同时, 那儿时的回忆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们提倡每一节作文课教师都能和学生们一起写下随文, 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 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 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 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新体验作文课堂的民主氛围。

参考文献

[1]徐瑛.体验:作文教学的新思维——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启示[J].今日科苑, 2008 (22)

[2]孙莅文、祝智庭.体验学习研究框架——与娱教技术结合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9)

[3]侯兰梅.怎样上好小学作文课[J].吉林教育, 2008 (24)

[4]王叔颐、程勇、胡良等.防止学生的厌作情绪[J].上海教育科研, 1990 (2)

[5]张彦英.教好小学作文四部曲[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1 (1)

[6]贺东华.突破农村传统作文教学的的尝试[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S1)

[7]万兆才.作文教学浅探——从一堂作文课谈起[J].安徽教育, 1999 (Z1)

[8]洪春幸.关于作文和作文教学的断想[J].教学月刊 (小学版) , 2010 (6)

[9]李建华.小学作文教学创新谈[J].作文教学研究, 2005 (2)

篇9:亲身体验,快乐作文

现阶段,小学生已具备的“口头”“肢体”“直观图像”等优势丝毫未能体现,反而是“文字”运用上的劣势被无限放大,从而制约着学生的写作。那么是否真的无计可施呢?事实并非如此,写作是一个知、情、意、行的综合运用过程,若能立足于学生丰富的口头语言表达,激发其写作的热情与自信,鼓励其动脑动笔,必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恐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有效的作文教学办法。

一、由感而发写作文,大胆动笔录文字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初写 作文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对“文之难”还没有多大 的触动,只有在屡次遭受失败后才会对作文产生害 怕、恐惧的情绪。因此,在学生尝受痛苦之前,必须 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过渡方法和转换方法,让学生 觉得“文之易”是非常亘要的。

“作文”在于“表达”。古人云“心生而言立,情动而辞发”。教师可借助游戏让学生边体验,边表述,边分享,边记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实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过渡、转换和生成。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游戏表现着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在游戏中,学生主动展现着智慧,畅意表达着心情,随情随境迸发着情感。教师若能充分顺应、调动、利用和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作扮演表达能力、图像表达能力以及种种与玩有关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记录此时的感受与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从感官到文字、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表达起来也就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只要略微加工,一篇不错的作文就出炉了。这要比直接运用书面表达能力来写作文容易得多。

笔者在作文课堂上,总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分步骤记录下玩的过程与感受。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既享受了一把,也顺畅写完了作文。例如,在写《吃口香糖》一文时,笔者带着学生经历挑选口香糖、从视觉嗅觉上观察口香糖、再细细品尝口香糖、最后突发奇想玩上口香糖这样几个过程,边玩,边口头表达。考虑到过程太漫长反而得不到效果,笔者遂将过程按照观察、尝试、DIY分为几个板块,每体验完一个板块就用文字记录下一段相应的内容,随后当场一一分享,精确点评,再作修改。学生一开始对这样的形式感觉特别新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口香糖,从味觉上体验吃的过程,渐渐开始尝试各种体验,并时不时地回应老师的提示。一次体验活动结束,一篇作文也就基本成形,稍作修改润色便大功告成。学生从头到尾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地体验、表达、写作。又因为是分阶段循序渐进,所以也不存在多少难度,学生自然轻松过关。几次下来,笔者逐步放手,最后在无人帮扶的情况下,学生们回忆写作文的步骤,独立制订写作计划,按照步骤,一步步独立体验、记录、完成文章,最后与伙伴、老师分享,并听取他人意见,反复修改定稿。在多次训练的基础上,即使不制订详细的写作计划,学生也能有条理地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如此一来,那些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被彻底解决了。

二、心情欢畅感魅力,激发兴趣爱作文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都渴望获得肯定。如果用专业视角来评价学生的作文,确实可能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毕竟文章的遣词造句、框架构思等方面都不是学生能轻易驾驭的。一味直面批评、残酷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然会被挫伤,对写作产生畏难、排斥、逃避等情绪,渐渐失去写作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鼓励学生,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多角度搜寻其细微的闪光点,不抛弃、不放弃,适当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要适时点拨,诚恳的态度指出文章的欠缺,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和资料并着手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作文中体验写作的乐趣,激发起写作热情。

教师应毫不吝啬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每一次动笔都让学生有收获。教师也许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次作文批改下来,无须改动的好作文也就寥寥几篇,其余总是差强人意,写好作文,哪能一步登天。怎么办?教师要拿着放大镜找亮点。笔者在批改作文时,若发现一个老是写不长作文的学生,竟然写了足够的字数,哪怕还存在病句、辞藻不华丽等问题,也总会先夸上一句“瞧,只要你努力写,这点字数要求时你而言可简单了”。若有学生一改之前语言平淡无趣的特点,用上个成语或者比喻句,即使是别人用过的,笔者也会在评语里夸上一句“这句话(这个词)用得可真是恰到好处啊,继续加油!”此外,一发现闪光点还可以立刻让学生来读给大家听,或者直接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应该怎么写。表扬不在于进步大小,而在于有开始。首先给学生站起来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久之,学生从单纯地喜欢表扬,慢慢地变为渴望表扬、得到肯定。写好作文,成了一件学生们喜欢干的事。

同时,当一个学生的受表扬会形成一个个的“光环效应”,对周围的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

三、如影随行常练笔,转化兴趣为技能

果戈理曾说过:“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写作的人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让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首先是写出来,光说不练是空话。所以,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我们应要求学生随时随地把那些看到的、想到的,乘着情感碰撞余波未逝,赶快记录下来,不求通篇完整,也不需华丽的开头结尾,想什么写什么。笔者曾经鼓励自己的学生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以便迅速地记录下脑海中的感想。

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网络较频繁,笔者又带领学生上网开博客、写空间,从一小段到一整篇,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彼此之间互相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有了自己喜欢的作者,于是潜移默化地模仿着这些作者文风,博客就成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有了读者,他们就更爱创作了。例如,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者常常带着学生用笔在书上做记号(*_*代表开心、|- -|代表伤心……),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含义,代表当时不一样的心情感受。或者在空白处写上随感,只字片语之间尽显师生真实想法,然后相互交换书本,做一次心灵的交流。

一来二去,有滋有味,时间久了,水到渠成,这就慢慢变成了习惯。

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童言珍贵——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作文,因为只有这样,儿童的习作才会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想让写作文不再是件难事,那么就帮助学生跨越“书面语言”障碍,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作,成为写作上的强者吧!

如何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并不是一个用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多的新问题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做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不断地在突践中探索,用自己的力量配合学生架起一座通向文海的桥梁。

篇10:军训初体验作文

期待很快变成了现实,我们穿着一身军装,头戴一顶帽子,踩着硬硬的橡胶鞋,手里拿着一个大水杯,到大门口集合。从开始排队一直到开营仪式结束,我都处于一种很兴奋的状态。但是接下来真正的开始军训,我才发现事情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每个连(其实就是每个班一个连)分好场地,马上就开始了训练,第一项任务是最普通,也是最考验耐力的任务——站军姿。抬头挺胸,五指并拢,中指贴在裤缝线上,脚跟并拢,脚尖六十度打开,每一个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在烈阳底下站了好久,汗一滴一滴的顺着脸颊往下流,浸湿了头发和衣服。

第二项任务是稍息,立正,跨立;第三项任务是停指尖转法;第四项是敬礼;第五项是齐步走和跑步。每一项我们都认认真真在练习,但是结果教官好像不大满意。好不容易休息十分钟,喝几口水,但时间好像就在这个时候溜得特别快,觉得还没开始休息就又开始了训练。

就这样,一个上午下来,腰疼,脚酸,午睡倒头就睡了。

篇11:军训体验作文

先吃早饭了,我们要唱军歌。我们同学唱着,显得非常激动,总算是唱完了,也可以吃饭了!不过,也还是那样,老是站起来,不过,比昨天好多了!说话的声音也少多的。

接下来,就要开始训练了,教官的命令在空中回荡着,我们整齐得排好队,为得是拿到优秀连队的称号,就算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所以说教官的每一个指令,每一个要求,都要做得到位。

中午饭时间到了!同学们兴奋地冲进餐厅,这次吃饭,我们没有被教官叫起来,因为我们没有讲话,我么很骄傲,能做到饭不言了。

我们吃完了午饭练习了军人敬礼,因为是我们提出来的,教官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把中指放在帽子沿边,手呈斜面,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一遍,我们做得各种各样,教官一个一个把我们调整,老师一字一句的叫我们,我们做得越来越好,已经很不错了,下午我们绕着西溪湿地进行拉练,踏步走。

晚上,进行了联欢晚会经过了几分钟的站军姿,晚会开始了!我们看了教官的表演后,都很惊讶,教官空翻。全场人热烈欢呼,喝彩,如雷一般的掌声响彻整个大礼堂。教官还演习了当遇到坏人袭击是的各种防身动作,开始了!只见两个人抱起来打了起来,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往头上一甩,扔在了,顿时,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

接下来,是每一个班个表演一个节目,一个比个精彩,唱歌的如百灵鸟一般清脆,跳舞非常激情。

在各个班的表演中我最喜欢我们班表演的葫芦丝,我们观众享受着这如清泉般的音乐在整个大礼堂回荡。

篇12:军训体验作文

在早几天,我们就听见老师说,星期四会军训,我们心里直痒痒。终于到了星期四第六节课,已经做完眼保健操。易老师焦急地伸长脖子望着门外:“这节课不是军训吗?怎么教官还没来?”话音刚落,说曹操曹操到——教官来了。教官讲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们他姓郭,我们可以叫他郭教官。

郭教官一声令下,我们赶紧到操场集合。

首先,郭教官让我们练习立正、稍息。这还不容易,我心里想。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一下站了几十分钟。大家开始坚持不住了,同学们有的开始抱怨,有的挠挠痒,还有的弯弯腿。郭教官严厉地说:“不要乱动,站好了!听口令立——正……”

篇13:作文教学新体验

关键词:新课改,作文,体验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 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新课程作文教学不是否定以往的教学经验, 而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几点独特的感受。

一、注重平时积累, 收集写作素材

1. 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素材。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 通过加强阅读来积累材料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教材中收录的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语言生动形象, 易感易学, 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 必要时背下来, 积累的东西多了, 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 自然而然地从笔尖“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 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 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 阅读名家名篇, 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 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情感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勤奋的探索, 执著地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 认知的催化剂。在写作时找“动情点”, 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 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 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 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 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 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 创设合适的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 才有生活气息, 有真情实感, 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实生活, 我们只有仔细观察现实生活, 从生活实际出发, 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 让他们体验生活, 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 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 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 让他们体验生活, 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 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 仔细观察, 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 他们的习作才会绚烂多彩。

四、提倡自己评改, 提高写作能力

在作文评改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评改, 可采取互评互改、集体评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评互改, 要求学生评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 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 再一句一句认真读, 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 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评改作文, 写作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 可以从中学到方法, 受到启发, 得到提高;写作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 也可以扬长避短。实践证明, 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 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天长日久, 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注意赏识成功, 激发学生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正确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 我经常会选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 张贴在教室里, 让学生相互阅读,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又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 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4:快乐体验 真情作文

一、以“阅读”为基础,激发学生积累意识,培养语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道出了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个人如果

没有丰富的语汇作积淀,尽管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但是他也无法准确而生动地以书面形式进行表述,又怎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呢?因此,我在教学中,以“阅读”为基础,在加强“课内”阅读指导的同时,将阅读引向课外,注意培养学生积累意识,以丰富学生的语汇。我不但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把阅读方式扩大到信息化社会的各种类型,努力使学生获得尽可能丰富的、间接的生活经验和信息,吸收思想,培养语感。我采用的方法是:第一,开设班级图书角,发动全班学生捐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书源。第二,开办电脑培训班,为学生创造上网阅读、查找信息资料的条件。第三,增设课外阅读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

间。经过两年的实验,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他们的视野开阔

了,知识面宽广了,因此,写出的文章词汇丰富,语言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

二、以“兴趣”为先导,树立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和勇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人智慧的火花,兴趣是探索真理的动力。对于刚接触写作或作文程度较差的孩子来说,我觉得初始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其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克服惧怕作文的心理,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敢写、想写、乐写。我采用的方法是:第一,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作文就是说话,不用害怕”“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等通俗、朴实的标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气氛。第二,在教学中淡化程序化的作文技巧的指导,让学生随意选题,不拘文体,自由作文,即降低标准。第三,赏识每一位学生及其作品,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我也能行,并时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培养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真正达到“爱写、能写、乐写”的境界。

三、以“生活”为原型,加强生活与作文的联系

丰富生活,提供素材。人是生活的主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加强生活与作文的紧密联系,如带学生去野外踏青、放风筝、野炊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学生意识到时时在作文,处处有作文。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写自己的思想和想表达的内容,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使作文成为学生认识生活、发现自我的良好途径。

四、以“评价”为推动,促进学生真情作文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为此,我在进行真情作文指导时,遵循开放性原则,确立了作文态度的主动性、内容的真实性、思维的创新性、语言的得体性这四个作文评价目标,并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大胆尝试教学,常常以赏识的眼光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每篇文章,而且对学生的每篇文章的批语都力求饱含真情。

五、以“真情”为核心,扎实进行真情作文训练

写作的源头是情,情由事生,情由景生,我们是为情感而作文,而不是为作文而有情感。两年来,我紧紧围绕“真情”这一核心,开展了一系列作文教学活动,扎实地进行了真情作文研究。第一,邀请专家为全校师生作报告,营造轻松作文的氛围,牢固树立“平平常常才是真,实实在在才是好,自自然然才是美”的作文思想。第二,引导学生收看与“真情”有关的栏目,如《实话实说》《沟通无限》等,让学生体会人间真情,受到人格的熏陶。第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带学生到野外踏青、野炊等,开阔学生视野。第四,开展真情日记展评活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善于表达、乐于动笔。第五,开展真情作文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在日记或作文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经过两年的实验与训练,学生的眼睛亮了,头脑活了,嘴巴巧了,小手勤了,写作热情高了。他们再也不用为作文而犯愁了,而且写的文章感情真挚,富有个性,而这些都得益于学生对生活的快乐体验。

上一篇:瑞安市财政局下一篇:精选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