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先进事迹农村

2024-04-15

老党员先进事迹农村(共8篇)

篇1:老党员先进事迹农村

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根植乡土,崇德向善的好榜样

**,女,1943年出生,中共党员,**县**镇**村**村民。曾任村保健员、村组会计、出纳,妇女队长,曾获生产先进分子,优秀党员、优秀党小组长等。

六十年代初嫁黄家,丈夫**明是一名在乡镇、文教系统工作的普通干部,上有二老,下有四小,丈夫为长,还有四个待嫁的妹妹,贫苦农村家庭的负累可想而知。

1990年起,公公、婆婆年老体弱多病,她一直勤心伺候在公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既要服侍公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扛上,农忙季节她天未亮就得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公婆手上,然后出去干农活;晚上还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尽管条件艰苦,但她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她自己吃苦不要紧,心理只有一个简单又朴素的愿望——全家人都健康平安。

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家庭的困苦,**奶奶没有退缩。当面临丈夫的单位上招工转非的选择时,她毅然坚守了自己的信念,选择了留守家庭,孝老敬老,相夫教子。在她的精心抚育下,四个小姑、四个儿女相互照顾接应,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生活虽苦还乐。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妈妈缝年过节总是最忙碌的时候,从没有准时回过一趟娘家,总是打发儿女回娘家看望外公外婆,或者自己过完年节后自己才抽空去探望下自己的爹娘。

直到1995年后,老人走了、姑子婚嫁了、儿女都大了;2005年丈夫退休回家了,清贫的日子才有所好转。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朴实教育和影响着儿女和家人。她善待姑婿,亲过弟妹,每缝节假,亲至于归,迎送相待,热腾腾的饭菜,乡土的特产,让众多的姑婿倍感娘家的温暖和亲切。

不仅是对待家人,她对待邻里也总是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左邻右舍相处和睦,邻里之间能做到相互照应,互相团结。邻里谁家有事主动去帮忙,为他们排忧解难。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几十年一惯的热心乡邻却成为村组当地竞相传颂的佳话。

她家住在村口上,大多数农家做农活都在门前经过。几十年来,总是笑脸相迎,茶水相待,寄存农具农资,帮忙照看小孩,甚至一些困难户农活也施以援手。自家的没晒好谷子可以堆放在一边,先让有困难的人家用晒场,遇上个雨天放下手中的家务先帮别人收拾谷物。冬天看到别家床上被褥不够,从自家本不宽裕的家里送去整套的被子蚊帐。问贫问苦问难,总有**奶奶的身影,邻里家庭和睦美满也是**奶奶的心愿。有几户曾经受到过老人接济的家庭都不由自主地叫她“干妈”。

年轻时,她是村子里一个普通的农妇;年老了,她还是乡亲邻里的好奶奶。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集体尽职尽责,为乡邻释疑解难。年老心不老,与年轻人一道相处,是当地不少家庭的热心人、明白人、贴心人和知情人。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但是她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为人科善,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好评。她积极支持并热心支持村组的公益事业,作为一名老妇女队长,一名老党员,村里开展的每一项受捐助活动,他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慷慨解囊。村组的文体活动虽然因身体不好不便参与,她总是身临现场,用掌声、笑声给年轻人以鼓励和支持。门前那条人来人往的水泥公路,多年来都是她和老伴负责义务清扫。如今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又成为本组乐和互助会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

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同志用几十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党员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奶奶的事迹在周边村组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民风做出了表率,为乡亲们树立了榜样。

“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双手勤劳,凭的是热情向上;我是一个普通的党员,我的愿望就是每一个家庭和和睦睦,每一个地方老百姓其乐融融”。这是**奶奶朴实的言语中最值得提升的一句话。

篇2:老党员先进事迹农村

今天,**市**乡**村四通八达的油面路,挺拔俊美的白杨树,给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带来了新的腾飞,新的希望。过往的行人驻足而立,居住的人们心旷神怡。要致富,先修路。要畅通,必须护林养路。**的人们不会忘记11位养路护林的“夕阳红”老人组合,他们中有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有在村里

工作了三四十年的老干部,平均年龄近77岁,而且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前,**村沟渠荒芜、街面凌乱不堪。而如今,面对该村巨大变化,在惊叹之余,不由对它的规划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产生由衷的敬意。

“我们村老党员、老干部多,他们素质高、有威信,是**村一笔宝贵的财富”

**市**乡**村,地处**三市交界之处,被**市的六个村庄和**市的南土路口村团团包围。全村1600口人,有6000多亩耕地,是典型的农业村。1998年以前,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非常艰难。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村民收入低,农户之间矛盾重重,吵架斗殴等事情早已让这里的人们习以为常。村里村外一片光秃秃,看不见一棵绿树。“并不是说不种,而是种了没人管理,即使管也管不了。”村民张春林说。家家户户怕影响庄稼的生长,谁家也不愿意让那树长在自家的地头上。怎么能有成活率呢?真是“年年种树不见树,屡种屡没”。**村多年来以渠灌为主,过去每逢春夏渠水到来的时候,各自为政的村民在田间道上挖开一道道小沟穿过塑料水龙进行浇灌。往往是在离村远先浇完地的要等到离村近的浇完后才能一块儿收摊。**村也是越穷越乱,越乱越穷。**村卖的粮食要比别的村便宜一二分,**村买砖要比其他地方贵一两角。商贩们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宁可多跑十里弯,不走**一步险。全村4000亩地的小麦、玉米堆扔在家里卖不出去,人们只能眼瞅着发呆。

1997年7月,**村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村两委班子换届时,选举了以李路通为党支部书记、张春林为村主任的村两委班子。他们首先召开了党员会,就**村如何摆脱困境、尽快致富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反思。最终形成共识,明确了“要想富、先种树、再修路”的思路。第一步是种树。他们制定了“谁的地头谁种,谁种谁得利;集体统一购苗、统一管理,按比例分成等六条《树木管护公约》。1998年3月初,村里让每个村民多交了2.5公斤麦子购树苗,一次植树7000棵,涉及5条路13000米。在树木的日常管护和道路维护上,村班子成员深思熟虑,反复斟酌。他们分析:村中98名党员,60岁以上的占60%还多,这些人大多担任过村干部,他们素质高、有威信,把他们请出来也许是一个良策。没想到,在党员会上,这个方案刚一出口,老党员们个个热血沸腾,拍下胸膛,“只要是为了**村的发展,为了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俺们豁出这条老命也值。”话语真切,报名踊跃。最后,11名六、七十岁的老党员被“选中”。他们是:田墨卿60岁,卢其洞62岁,刘大群67岁,刘清彬72岁,李怀明70岁,卢其恒66岁,李同军68岁,田华锋62岁,李魁武60岁,呼凯71岁,李长根59岁。其中李魁武任组长。“俺们坚决把村里的田间路修整好,路两旁的树木看管好。”组长李魁武代表11位护路护林人员当众表态。

“我们是党员,党指到哪里就干到哪里,不讲价钱,不求回报。”

时下,在城市,许多身体强健的老干部离退休后,把时光留在了钓鱼、玩鸟、养花上;在农村,老人们把时光花在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上。然而,**村这支由年过花甲的老党员组成的老年护路护林队,却自觉肩负起一种神圣的使命,为党、为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燃烧着自己的余热,做着无私的奉献,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内涵。

说了算,定了干。11名老党员、老干部第一次开了碰头会,他们详细勘察、掌握了全村9000多米道路的分布和现状,然后按老人的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进行了明确分工。年轻一点儿的、身体条件好一些的,包段长、活多一些的路段,依次划好分工线路,同时还分别负责村里栽种的树木养护管理等工作。起初,由于工作量大,老人们每天早上都是5时就集合,分头干活儿。刚栽上的树苗,老人们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仔细查看着每一棵树,哪一株让风吹歪了,用力把它扶正,再培上几锨土;坑洼不平的田间土路,哪一处道路上有坑、有沟,用铁锹把坑沟填平、拍实。尤其是在雨后和农忙时节,老人们的活儿就更多了。但他们总是默默地把道路上的坑、沟、坎填平、拍实,以方便人们出行。

每次干完活儿回来时天已放亮,他们再次碰头,相互通报着各个路段的基本情况,工作起来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有没有树苗丢失事件发生等等。然后像打完一场胜仗一样,老人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家了。当乡亲们起床开门一看,一个焕然一新的小村庄让人们惊讶了:“今天的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老人们就这样,不论春夏还是秋冬,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了下去。

一天清晨,老人们集合后正要分头上路,忽然发现一辆三马车拉着4棵小树一晃而过。老人们赶紧往路段上跑,正巧,卢其洞老汉发现自己路段上的小树少了4棵,他赶紧向组长李魁武汇报。几个人回想那人的模样,断定是本村人,然后到村委会说明情况。经查,确实是本村一村民干的,当即罚款200元给了树主,村委会还在大喇叭里作了通报批评,从此再也没人偷树了。当时,人们对老党员们义务护林护路的举动并不理解,有时,起早下地干活儿的村(来源:好范文 http:///)民碰到他们正在扫路、填沟忙活着,便打着哈哈:“村里给你们多少钱哪,这活儿可真不赖。”村里一些年青人也在背后纷纷议论:“白干活儿,一群傻老冒,这么大年纪逞什么强。”然而老人们依旧我行我素按时上路,毫不理睬。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老人们不但护林修路,还主动把守路口,站岗值勤。从早上7时坚守到晚上9时,轮流吃饭。三个月过去了,村党支部书记李路通拿着乡里补贴的700块钱找到他们,表示一点心意,老人们坚决回绝了,李怀明激动地说:“俺们是共产党员,党指到哪里就干到哪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讲价钱,不图回报。这钱俺们不能要,村集体还穷,留给村里吧。”李路通再三解释说,这是乡政府给的,你们这么大岁数了,挺不容易,这钱村集体怎么拿?好说歹说地把钱塞给了老人们。

毕竟这群人都是60多岁的老人,难免有患病的时候,只要能出门,他们就坚持上路,有的老人实在病得动不了,其他人不用商量,主动承担起那一段路的工作。然而噩耗还是接踵而来。1999年7月,田华锋因病不幸去世。2001年李魁武、2002年呼凯、2003年李同军三位老人相继离开了相濡以沫的老战友们,离开了眼看着茁壮成长的2万株翠绿挺拔的**杨。剩下的七位老人咬紧牙关,压抑着悲痛的心情,把四位老人的路段分到了个人头上。“你们的担子我们挑,护林修路队不能倒”,七位老人化悲痛为力量,信心更大,干劲更足。

1998年5月,田墨卿和党支部书记李路通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寻求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的援助,为村里修一条油面路。他们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方便面,一个来月奔波筹集到2万元,加上村集体的一点积累,修了村里通往外界的第一条柏油路,全长3000米。路刚修好,养护期间,老人们轮班守护。一天,快到中午的时候,一辆大拖挂货车径直往路上闯,卢其洞大远就站在路口喊:“停车、停车!”司机看见是个老头,停下车说:“这村里我有熟人,放我过去吧,天已到中午了,绕道走还得多跑5公里地。”老人坚决地说,有熟人也不行,你马上倒回去。司机没办法,扭头上车,愤愤地说,“真是吃河水长大的,就你管得这么宽。”

几年来,村里村外的道路逐年硬化,老人们更是上心了,日夜守护着。在村内街道二次铺油的时候,一辆载重大卡车硬往村里闯,正好是田墨卿负责的那一段,他把自行车往路中间一放,自己躺在车前方,“要过先过我这一关”。卡车上的司机跳下车把自行车往渠沟里一扔,过来就把老人抬起来放到路边的沟里。正争执着,村里的乡亲们和村干部过来了,人们批评制止了司机,最后司机只得灰溜溜地返了回去。

“这里党旗更鲜艳,党风带好了民风,民风带好了村风,**村一片和谐”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一晃八九年过去了,护林修路已成为这几位老人心中神圣的职责。年纪最大的刘清彬已是82岁的老人了,自己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方便。77岁的老伴今年春天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既要照顾老伴还要修路护林,刘清彬一天也不耽误。同是党员的儿子刘建林深有感触地说:“支持他,就是支持村里的工作。俺也是当过队长、民兵连长的,咱共产党员不奉献,谁奉献?”就这样,在母亲生病输液时,孙女刘静主动承担起照顾奶奶的衣食起居,也没有让老人留下来伺候妻子,照常上路护树、修路。田墨卿是1948年入党的老党员,党龄最长。多年患有痴呆症,一到下午就睡觉,加入护路护林队后,从不耽误一天工作。去年秋天,在新栽树木涂白的时候,有病实在干不了活儿,还是70多岁的老伴主动帮他涂完了1000多棵树木。

老人们已经把护林护路作为一件乐事来做。去年笔者采访时,得知77岁的老党员刘大群在10年前得了心脏病,经过这10年来的护路,身体更棒了,不但心脏病没了,其他病也没有了。他拍着胸脯说:“现在什么病也别想找到咱,结实得很,还沾了护路的光呢。人们都说路好走了,树好看了,俺这心里甭提多痛快了,起码再干十年没问题。儿女们也很支持我的工作,都说锻炼锻炼去吧。”村干部侯申学说:“以前有人说这些人傻。一天傻、两天傻,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他们就这样傻下去。一年下来、几年下来,人们出门进门方便了,心里亮堂了,那时就都不说人家傻了。”十年来,乡亲们把老人的工作看在眼里,动在心里,逐渐村里的歪风邪气少了,和谐的因素多了。村民们浇完地,都主动地把道沟填平,把路修好,把自家地头上的树木看管好。

田清民是**乡政府的一名退休干部,住在村里,受他们的影响,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清扫自家门口,并向左邻右舍延伸出五、六十米远,带动的家家户户都有了清扫街面的习惯。

2005年春天,**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村集体出资硬化街道6000多米,实现了主要街道的全面硬化。如今的**村四通八达,进村出村全是油面路,几位老人更是上心了,他们主动把村内油面街道的净化工作承担了下来。乡亲们更是家家户户主动地把堆放在外面的柴草运送到村外的固定堆放点,洁净、和睦、科技致富的好风气在**村日益浓厚。村党支部书记李路通感慨地说:“这些老党员是俺们村一笔宝贵的财富。有他们,这里的党旗更鲜艳。党风带好了民风,民风带好了村风,**村呈现出一片和谐新气象。”

路净院俏树成荫,十年辛苦不寻常。几位老人十年坚持护林修路的义举感动了乡亲们,人们纷纷要求加入他们的队伍,老人们更是把这件事情看得比心尖子还重要,开出了近乎苛刻的条件:必须是党员,有威信,责任心强等等。经过千挑万选,今年78岁的老党员李怀亮、67岁的侯同杰光荣地加入了护林修路队伍。

老人们无私的善举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市交通局领导三次赴**村慰问、看望老人们,送去了铁锹、毛巾、护路服装等。2006年11月17日,**省交通厅副厅长李梅菊亲自赴**村亲切看望了这几位老人,并视察了当地公路建设情况。指出:“**村乡间公路明显比周边公路保养得好,使用寿命至少要延长三分之一。按设计,1万米的公路多用一年,就能节省12万元。”她赞许地说:几位老人给**村带来了两份宝贵财富,一是给**村造就了一座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据测算,现在每株绿化树木平均直径达30多厘米,一棵按150元计算,2万株有300多万元,而且每株每年还在增值,每年也不低于30多万元。第二份财富是几位老党员十年护林修路,就是凭着共产党人的坚强信念和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让**村变得更秀美、更富裕、更文明、更和谐。

篇3:老党员先进事迹农村

1 全区党组织和党员基本特征

1.1 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从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 35岁以下党员和60岁以上党员分别占到19.81%、25.57%, 与上年相比增减不大, 基本平稳。55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占58.79%, 成为党员队伍的主体。从党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来看, 高中以上学历的达到59.13%, 较上年增加了0.14个百分点, 党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 高知识群体不断扩大。从党员队伍的职业分布来看, 农民党员占40.49%, 比上年增加0.45个百分点;“两新”组织党员占5.57%, 比上年增加0.21个百分点。各行业生产一线的党员比例有所上升, 职业分布均衡合理。

1.2 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

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发展党员规划,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 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公示、票决、责任追究等制度, 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全区新发展党员重要指标比例较去年更为优化。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77.46%, 较上年增加7.56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100%, 较上年增加2.17个百分点;女党员占31.56%, 较上年增加1.17个百分点。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合理, 发展党员后备力量充足。

1.3 党员教育服务工作更加务实

2012年,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 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服务工作, 大力实施党员“双育”计划, 对全区17000余名党员进行了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各级党组织坚持执行“三会一课”制度, 完善推广为民服务代理制、党员承诺制, 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流动党员服务站”, 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活动, 增强党员的宗旨观念, 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 使党员能够经常参与事务, 讨论决策。

2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全区7208名农民党员中, 60岁以上的1805名, 占25.04%;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397名, 占61%。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仍是农民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 大部分青年农民外出务工, 党组织的思想引导和培养教育不能及时跟进, 造成一些青年农民思想认识不足, 入党积极性不高, 给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党员作用弱化, 权利与义务失衡, 影响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进一步改善。

2.2 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比较薄弱

全区共有非公有制企业438个, 从业人员16947人, 党员1932名, 仅占从业人员的11.4%。2012年, 全区在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42名, 仅占当年发展党员总数的17.21%。分析其原因, 一是部分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认识不足, 积极性不高, 工作上不主动、不支持。二是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流动性较大, 培养发展党员困难, 给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部分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 与企业生产经营贴的不紧, 党建工作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

2.3 党员比例存在区域性失衡

在全区17803名党员中, 女性党员有3494名, 占19.62%, 比例偏低;35岁以下青年党员3532名, 占19.84%, 占比也较低。分析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女性党员重视不够, 特别是农村中, 由于缺乏宣传引导, 女性对党组织思想认识比较狭隘, 怕入党以后要参加学习、缴纳党费, 导致女性党员总体比例一直偏低。二是在青年群体中, 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流动性较大, 客观上加大了发展党员的难度。另一方面, 青年人普遍追求经济利益, 认为入党价值不大, 而且还得参加学习、组织活动等, 费事费力, 不愿意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这也造成青年党员人数较少。

3 对策措施

针对呈现出的问题, 结合全区党建工作实际, 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3.1 采取多种措施, 优化农民党员队伍建设

针对农村党员发展实际, 襄城区总结提炼的一套特色工作法, 自实施以来, 全区农村党员综合素质较往年有了全面提升,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大幅度增强。其核心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村组干部五个群体中发展党员, 依托共青团、妇联、产业协会等组织, 采取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协会培养推荐的方式, 发挥合力, 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输送力度, 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二是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 采取看电教片、开茶话会等形式, 加强对党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 坚定他们对党的信仰。同时, 多发掘各类党员的先进典型, 用身边人说身边事,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激发广大农民的学习热情, 增强对党的认同感。三是制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教育、素质培养、实践锻炼、全面提高”的培训计划, 建立了“月说明、季分析、半年小结、年终总结”的考核制度, 依托区、乡党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采取电教培训、基地示范、现场观摩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结合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 普遍设立带头致富、信息传递、科技帮扶等10多种岗位, 以理论带实践、实践强理论, 不断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四是注重把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人选为党支部书记, 把致富能手选进班子, 在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上提高班子的感召力。进一步规范监督机制, 全面推行村级村务、财务、政务公开, 加强民主监督, 使村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 使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透明化、公开化, 增强农民群众对党的工作及党员干部工作的信任感;五是完善领导责任和考核、发展机制, 明确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两级组织, 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和村支书三个责任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职责, 明确乡镇党委班子其他成员和党员驻村干部的职责。不定期采用“听、查、测、谈”的方式, 听取村里汇报, 查看档案材料, 对重点对象进行谈话, 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测试等, 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化和严肃性。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的各项程序, 把好党员“入口”关, 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3.2 进一步加大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

把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的同时, 重心落在强组织上。大力开展一些与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相结合党组织活动, 如“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克难攻坚岗”等能充分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的活动。把党员的发展培育与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

3.3 不断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把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有力保障, 积极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优秀人才从事党务工作。加强党务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 采取组织培训、交流学习、多岗位锻炼等措施, 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重点抓好新从事党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组织学习党的知识, 熟悉党内法规, 掌握工作方法, 使之成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关心党务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 充分调动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学习读本》编写组,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

[2]史民霞, 浅谈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01期.

篇4:让农村党员长久保持先进性

经常性教育有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我镇每年初确定一个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贴近党员群众实际生活的教育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全年的党员经常性教育。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全镇党员积极投入并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使全镇的新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取得很好成效。今年,我们开展建设和谐社会主题教育,组织党员以学习讨论、征文演讲等形式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意義进行消化、领会,提高党员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发展意识,促使党员以实际行动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在教育方式上,抓好“三个结合”:领导干部领学和全镇党员普学结合。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市委组织的菜单式选学、网络学校的学习和每月一次的党委中心组学习。普通党员参加每月一次的支部学习和每年二次的全镇党员轮训;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在开展好集体学习的同时,根据主题教育内容,向党员推荐书目,引导党员开展自学;党内学习和党外评价结合,坚持“开门搞教育”,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对党员受教育情况向党外群众征求意见,使党员学习接受群众监督。

队伍建设有重点。坚持建好四支队伍:一是村级党组织队伍。选好一个班长——广开门路,不拘一格,着力选好会发展、懂经营、基本素质好、群众信得过的“双带型”村党组织书记。建好一个班子——按照年龄和能力结构,选配好其他村干部,重点选好善做群众工作、善于解决矛盾的村主任。选准一条思路——集思广益,政策帮扶,努力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镇年可支配收入超100万元的村占行政村总数的80%,其中超200万元的村占52%。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完善效能考核制度,把效能建设情况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最主要依据。实施中层干部测评、轮岗交流、到龄让岗等管理制度。三是非公企业党员队伍。非公企业应建组建率、党建履盖率、规模型企业建支率保持100%,已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21个。采用多种途径选派好党组织书记,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权益保障资金10万元。发展党员向非公企业倾斜,努力把非公企业中的业主、管理骨干、技术骨干等吸收到党内来,每年非公企业新发展党员占全镇发展党员总数的60%以上。四是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吸收参加在岗干部培训活动,专题安排集中培训和岗位锻炼。目前,被列为后备干部的有40多名,今年已组织专题培训2期。

发挥作用有载体。保持和发挥党员先进性,需要一定的载体。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我们以提升整体形象,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效率效能为载体,把党员先进性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效率效能建设的实际行动中。要求党员诚恳服务,做到热情耐心;高效服务,做到快捷守诺;主动服务,做到积极深入;廉洁服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办好镇便民服务中心和25个村的便民服务室,方便群众办事。在非公企业中,坚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的劳资关系为目标,以“三有三无”主题活动为载体,把党员的作用体现到企业的生产中,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在农村支部中,以共享发展成果,建设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实施“老干部风尚奖”为载体,积极调动每一位老干部的作用。

群众评定有标尺。坚持把群众是否得实惠、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标尺,一是查,每年组织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组织党员在支持发展、参与发展、加快发展上查找差距;在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查找差距;在热心公益、把握政策、提高效能上查找差距;在勤政廉政、遵纪守法、树立良好形象上查找差距。组织党组织查找在致富群众上是否有新举措,在服务群众上是否有新手段,在促进发展上是否有新成效,在发挥支部作用上是否有创新。同时,每年通过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征求工作意见,然后将各类意见进行梳理汇总。二是改,组织党员和党组织针对自查结果进行全面整改。对征求到的群众意见下发至各相关单位,由镇分管领导牵头,分近期整改、中期整改和暂时不能整改向群众说明三类落实整改行动。成立督查检查组,对群众意见逐条检查整改情况。三是帮,对生活困难户组织党员进行结对帮扶,全镇共结对70多户。同时,组织党员进行扶贫捐款,每年募集捐款10多万元,慰问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开展设岗定责活动,设置扶贫帮困岗,治安维护岗、文明新风岗、民事调解岗等岗位,认岗的党员320多人。四是评,通过设置意见箱,公示投诉电话等方式畅通群众意见反映渠道。每年末,召开座谈会、发放民主评议表,组织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将测评结果作为考核评定、提拔使用、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

由于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镇的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1700多家,2007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亿元,同比增长34.4%,全口径财政收入3.78亿元,同比增长54.3%。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700元,今年预计可达1.3万元。先后获得中国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荣誉称号。□(作者单位:昆山市千灯镇党委)

篇5:农村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市**县**乡**村,全村共有农户165户,人口656人,两委会成员5人,党员30人,还有6人担任教师职务。有耕地900亩,人均纯收入约4700元。养殖专业户有3户,个体和营业摊点4家,几乎实现了全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而现在的农村新面貌,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他,现任孙庄乡东孙庄村党支部书记***。

**,男,**年7月8日出生,2001年6月入党,2005年10月当选**乡***党支部书记。

**同志,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内,得到群众高度赞扬,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的原则,认真履行村干部职责,不仅能团结和带领班子,勤奋努力,扎实工作,更能较好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一、做好班子带头人,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志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坚决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他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他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解。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

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努力搞好村组织建设,生活中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不搞独裁。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出事公平,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使群众没有疑虑,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群众从不说办事不公正。因政策性补助等都召开村民代表会,并进行评选再公示,使得村民个个清楚透明,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按照上级组织要求每年发展年青有活力有上进心的党员至少一名以上,使得村支部有了极大活力。

二、强化素质学习时时刻刻认真学习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并且时刻注重对全村党员学习和教育,提高党员思想,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经常组织党员到乡及各县实地参观,认真学习, 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抓好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方面,该村主要产业是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当时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而孙四文同志在自己不断努力下,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丰富了百姓的生活。

**同志深刻认识到只有发展经济群众才能脱贫致富,走上小康道路,只有努力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作为全村人民的带头人,他把群众放在第一位,他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结合全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发展策略,拓宽思路,积极筹措资金,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面硬化,对全村现有的所有主要干道实施了碎石路面铺建和大部分沟渠淘於或者浆砌,让老百姓拜托了晴天泥泞,雨天大坑的无奈局面。全力扶持本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实现养殖专业户3家,现在正在洽谈招商一家食品厂,不仅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更为的是带领全村居民走上富裕道路。

四、抓好村风民风建设

***同志工作认真负责、以身作则,攻坚克难,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完成的较好,把全村的卫生坏境进行了全面整治,以前的脏乱差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建成数个垃圾池回收点,不仅保护了环境卫生,更保证了饮用水等不受污染,保障了村民身体健康。同时为了村民们活动方便,积极筹措资金,实现了村主要街道路灯设施的安装,不仅仅带给村民的是光亮,更是希望。新居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村貌有了极大的改观。近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铺设水利灌溉管网,硬化公路,极大的改善了村里落后的基础设施。

时时刻刻把百姓的冷暖记心间。他认真抓好农村危旧土坯房集中建设点建设。积极帮助农村困难家庭解决生活问题。他时时刻刻不忘习总书记蜀国的话“有一个民族落下不是全面,有一个地区贫困不是小康”,孙四文,仅仅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党支部书记,却牢记着习总的话,他想要做的,就是带领全村村民走上全面的小康社会。

篇6:农村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xx同志,男,白族,生于1971年,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他常常以一个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遵纪守法等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他一有空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思想作风建设等活动中他都积极参与。在工作中,他积极学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为村“两委决策和群众致富”谏言献策。

二、促进发展,带领群众致富

老人们常说:“穷不离猪,富不离书”。一九八八年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回家抄起了养猪的行当,多年辛酸,几经沉浮,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终于由原来不到20平方米的猪舍发展到现在初具规模的养猪场。一直以来,他不仅无私地把自己所学到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周边的群众和热心于养猪业的亲朋好友,以前村里只有一位兽医,可如今-1-

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不仅聂崇杰、丁希刚、丁远银等通晓兽医知识,就连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袁诗秀等也是给猪注射的高手,而且还会阉割小猪。xx同志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将小猪和饲料赊销给一些贫困户,直到卖猪才还钱。如赊小猪给李定斌、谢正林,让他们开始起步,如今谢正林已发展成为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李定斌也养30头左右。多年来,刘开国、张建国等几十户农户都在赊用他的饲料,有时赊销出去的饲料价值高达4.5万元,他培育的种猪还销售到达溪、竹元、安乐、核桃等周边乡镇的一些养殖户。在爱他的带领下,许多群众及亲朋都办起了养猪场。仅仅在他居住的龙泉二组长期养猪达50头以上的就有4户。目前,他的养猪场(包括猪舍、办公楼、青绿饲料基地)占地面积达6.5亩左右。

三、带头服务群众

2011年,他被推选为龙泉村支委委员,他不辜负大家对他的信任,热心公益事业,在龙泉村刚刚修通公路时,他不仅和群众一起投工投劳,而且还力所能及地出资500元帮助。去年,通组公路再次扩宽,需要占用部分农户用地,那些农户要求补偿,但修路势在必行,如果浪费了时间久错过了上好的项目,于是他和村干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做工作,使公路得以顺利完工。同时他还热心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本村的丁希云精神病发作时,亲人不在家,他就主动拿了一千元借作医疗费,并亲自送其到她妹妹家,让她妹妹带她去治疗,他还常常去看村里的五保户老人陈洪珍,有时买肉买米,有时拿钱,他还帮助村里的留守老人赵秀青等在春播时拉化肥,秋收时拉包谷,得到了寨邻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弘扬正气

记得在5.12大地震时,他每天只要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旁流着眼泪看了解情况,他去县城买兽药时就顺便给灾区捐了200元,后来东关乡党委政府在东关街上组织捐款救灾活动时,他又交了500元的特殊党费,当他父母知道这件事之后,责备他不该捐这么多钱时,他说:“我们能生活在这样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为遇难同胞做点事,献点爱心,是一个共产党员该负的责任和义务”。有一次,他从贵阳卖猪回来,在通组公路上遇到村民申时才在安钉板,一问才知道他是用来扎聂崇杰的轮胎的,因为聂崇杰说话得罪了他。第二天,他把聂和申叫到一块,通过耐心开导,聂崇杰为自己的失信向申时才道歉,现在他两还是好朋友呢!

xx同志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按照党委的规定履行党的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公公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说:“咱们的党是好党,党委把事情做好,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党组织的作用。”他认为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发挥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的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迅速扩张,战斗力才能大大的提高。作为一个农村党员,xx同志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篇7:农村先进党员事迹材料

他曾在板桥河村任科技副村长4年,通过多年的历练,他已从一个年轻、冲动、充满热情的青年,逐渐成为了一个沉稳、果断、责任心强的老革命。,他在自家责任田开始引种繁殖野生天麻、党参等多种中药材,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专门到外地种植区参观学习,经过一年的潜心钻研,他成功了,当年收获了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农户也开始种植起来,并逐年扩大规模。同时,他率先种植魔芋,几年中,他成了魔芋大户,随之,本村的魔芋逐渐走上规模,批量流向市场,并成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产业。

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先进个人事迹退化、组织观念弱化、宗旨观念淡化、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消极化等问题,从教育引导入手,在不计报酬、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协助村、组开展工作,并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并在全村进行广。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应该为村内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事纠纷调解出份力,所以第一个就积极报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调岗”。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听到报道又积极组织该义务服务队的其他成员捐资自发奉献爱心,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虽然每个人捐献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仅本村在一天的时间内就集中捐集了一万八千余元,还有很多未来得及赶上的,或者在外地通过其他方式捐献的还不计其数,尤其有几位残疾人手拄双拐,一只腿行走几公里路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部分生活费都送了上来,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动不已,有的队员自己献了爱心,也交了特殊党费,还让家中其他成员也另行捐献。

农历腊月二十六,春节将至,考虑到还有居住偏远,却拒不入福利院的孤寡老妇人彭远梅,无儿无女,年岁已高,恐怕生活上有困难,于是,他请示村支部后,又商议组织慰问,一行无职党员队伍共8人,年纪最大的已有六十岁,不辞跋涉几十里,冒着冰雪严寒,将凝聚着整个队员及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一份温暖和爱心,亲自送到彭老妇手中。

上岗后,他为了大家出行方便,能够早一点发家致富,他多方协调,奔波带动全组人民修组级公路,当有很多人不愿出钱出力,他通过自己每天在工地上辛勤的劳作,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在他的坚持和带动下,历经两年多时间,这条公路已通往全组的每家每户,正积极的发挥着效益。大家都认为,他最大的精神寄托,是他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有人说我傻,尽做亏本的事,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为群众服务。”他坚定地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也什么都得到了。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

篇8:老党员先进事迹农村

㈠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增强党员干部的发展观念年初, 铜山县委制定《全县党员2010年学习计划》和学习课程安排, 依托知名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培训机构, 采取多种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1月份全县镇41名党政一把手在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专题培训。邀请有关学者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农村政策为全县800名科级干部作了全面解读。2月14日~15日, 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作“中小企业金融危机下的发展实践”专题讲座。3月份, 组织全县264名村党组织书记、72名村委会主任在市委党校和市农干校参加了为期10天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专题培训。5月份, 组织44名经济强村党组织书记和已担任支部书记的9名大学生村官, 赴浙江省委党校进行“学习浙江经验”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考察, 全县党员干部开阔了眼界, 找到了差距和不足, 制定了目标和计划, 因而他们的干劲更足了, 发展观念更强了。

㈡创造机会提供保障, 把党员的发展观念转变为具体的创业活动积极开展实施农村党员干部“双提升”工程 (全面提升农村党员整体素质, 全面提升村级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开展“三培双带” (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 引导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带头致富, 带领群众致富) 、争做“四型”党员活动, 把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培养成带头创业能人, 把带头创业能人培养成带民致富党员, 把党员创业能人培养成村干部;鼓励广大农村党员争做“学习型、技能型、经纪人型、服务型”党员。今年以来, 全县已把576名创业能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 353人吸纳为党员, 有350名党员创业能人被推上村干部岗位。全县范围内, 建设了20个“党员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 (每镇1个) , 培育300个“党员双带先锋示范岗” (每个行政村1个) 、300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 (每个行政村10名) 。县里专门出台政策, 规定有一技之长、热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在承包经营项目和发展生产时, 可以享有优先权, 获得技术和信贷支持;推荐“党员双带先锋示范岗”、“党员致富带头人”参加各类“土专家”的选拔、给予相应的奖励并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致富带头人”予以重用, 优先选任村干部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目前, 全县农村党员已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395个, 投资总额达10.7亿元, 年经营收入23.2亿元, 年纳税近2亿元, 就地转移劳动力2.9万人, 每人至少带动10户以上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二、围绕服务群众进行党员教育

在全县积极“开展献爱心、奉献社会”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 是全体党员干部真正树立起“急群众所急, 想群众所想, 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

㈠帮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不解放啥事也办不成。有些较困难的群众往往是由于思想不够解放, 前怕狼后怕虎, 结果丧失了发展时机。党员干部也特别注重做那些思想比较落后的困难群众的工作。2009夏, 大蒜价格不景气, 群众都不愿种, 西探村支书张本存, 竭尽全力劝说村民, 在他的努力下, 西探村的村民接受了他的建议, 2010年获得了大丰收。

㈡帮资金建立健全困难党员群众信息台账、救助档案, 不断完善政策性帮扶措施, 协调、配合工商、民政、税务等部门, 把困难党员群众纳入优惠政策和服务项目的受助范围, 实现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全覆盖。柳新镇苏家村结合实际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掀起了广大农村党员争先进、争一流的热潮, 采取“党员1+1”、“优秀党员1+2”模式, 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子, 在党员和党员、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携手共进桥梁。农民致富最缺的是资金, 为此, 县委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真情'十送', 服务群众” (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送爱心、送健康、送温暖、送关爱、送信息、送安全) 活动。县直各单位都要对口帮扶一个困难户, 每个党员也要帮扶一个困难群众。2009年全县帮扶资金达5000万元。大许镇西探村致富能手张本存当听到本村困难户李某想发展养殖业时, 便主动提供20万元资金的帮助。

㈢帮技术为使全县群众能掌握最新技术, 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科技文化超市”, 免费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专家咨询、科技资料查阅、就业培训等服务。农村党员群众可根据自身需要到“超市”里免费“选购”;需求超出“超市”供应能力时, 还可通过“网络课堂”, 与有关专家进行“互动式”交流。在每个试点村选择20户党员家庭作为“学习中心户”, 带领邻近党员群众学用科技知识。棠张镇党员经纪人和学习中心户陈晓卫通过网上营销, 每年为农户销售蔬菜达1000多万公斤, 并帮助20多名经纪人学会了网上销售。房村镇温刘村党支部书记王贤星根据本村处于两省 (江苏、安徽) 三县 (铜山、睢宁、灵璧) 交界处, 交通发达、辐射面广的优势, 在科技文化超市里通过网络了解市场需求信息, 利用空闲地建起了专业苗猪交易市场, 带动村里100多户村民从事苗猪贩卖运输, 每天销售苗猪1000余头, 成为该村新兴的富民产业。

三、围绕如何凝聚人心进行党员教育

如何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的重要作用, 铜山县各级党组织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 提高党员素质, 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 如何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 铜山县探索了一些新形式。

一是每周举行一次民主生活会, 主要内容有两项, 首先是十分钟的党课, 由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普通党员来讲, 主要讲党建、党务、党事。通过这十分钟的党课, 全体党员的理论水平长进了、思想觉悟提高了、凝聚力更强了。其次总结上周工作, 查漏补缺。党员之间、党员和支部成员之间互相督促、检查, 主要看上周的工作落实情况。通过相互间的督促和检查, 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各乡镇党委和村支部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法规、学科学、学技术、学市场经济知识, 以增强大局观念、法制观念, 提升个人素质,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提升致富和带富本领。此外, 县委还定期组织普通党员和群众代表去淮塔、碾庄、华西村等地参观学习。每次学习都不是旅游观光、走马观花, 回来之后都要写总结、写体会、谈心得、谈感受、谈想法、找差距, 定目标。

二是举行新中国60年成就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党员宣讲团, 在全县各乡镇进行宣讲, 达一百余次。组织开展“为祖国歌唱”系列文艺活动、大新文艺汇演、走访慰问为新中国成立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老同志、老党员、老军人和先进模范人物, 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成果展, 用新中国和铜山县60年的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来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通过这些活动, 党员们认识到自己的担子更重了, 责任更强了, 纷纷表示在铜山县小康社会的建设中, 一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则更加坚信唯有跟党走, 才能变富有, 才能达小康。

三是组织开展“我为跨越发展做什么”大讨论和“看苏南、鼓干劲、促发展”、“瞄准新定位、抢抓新机遇、矢志新跨越”、“科学发展, 勇当振兴排头兵”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用“率先达小康, 建设新铜山”的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快发展, 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全体党员干部投身全县跨越发展和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围绕如何促进和谐进行党员教育

农村能否实现富裕、顺利达小康关键在党员;同样, 能否实现和谐关键也在党员。铜山县不断创新各种党员教育形式, 使党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中发挥作用。

㈠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户制度使党群关系能够顺路沟通, 每名党员胸中要有大局思想, 充分认识到稳定的重要性。每名党员实行重点走访与捆绑式组合联系相结合, 实现了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全县参加联系行动的党员达20000余人, 联系群众52640余户, 基本上实现了联系的全覆盖。全县各乡镇各村还建立各种类型的特色党小组600余个, 党员近3000人;各类党员志愿者队伍300支, 党员4000人。自这一活动开展以来, 农村党员个体层面直接解决群众意见近万余件, 社区党组织层面解决千余件, 乡镇 (街道) 层面解决千余件, 许多事情被解决在萌芽状态, 实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效融洽了党群关系。

上一篇:《水调歌头》下一篇:南坪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