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会上的致辞

2024-05-04

在学术会上的致辞(精选8篇)

篇1:在学术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同志们:

早上好!

冰城十月,秋高气爽。今天,黑龙江省普外科专业委员会胃肠学组换届暨黑龙江省胃肠外科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如期召开,我谨代表我院x院长、代表x院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莅临x。为先,大力扶植和鼓励科研创新,全面推进医院学术发展与繁荣,现已拥有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普外科等在内的大批强势学科品牌。我院普外科是院重点学科之一,拥有一支技术全面、训练有素的学科团队,在微创技术、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各种直肠肛管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均进行大胆探索,成功开展的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相继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在我省普外科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今天,莅临此次学术会开展讲座的几位专家、教授,是我省胃肠外科领域的带头人,是有着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而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也是来自全省各地医院的胃肠外科精英和骨干力量。因此我们相信,这次学术研讨会,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位专家多年的学术前沿成果,必将积极推动我省胃肠外科学术的前进步伐,必将为全省各地各基层医疗单位发展胃肠外科技术提供借鉴,从而为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地方健康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篇2:在学术会上的致辞

2009学术年会的致辞

(2009年5月15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

吉林经济贸易学校2009学术年会于今天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向本次年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向几年来热心教育教学改革、扎实开展学术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的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积极组织、精心筹划年会各项活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深化课程改革进程,展示校本科研成果。今年是吉林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年,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及教材,加强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实践,按照校企文化相结合,企业员工式培养模式,进一步构建与学生学习基础相适应,与终身教育需要相衔接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开展校本科研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术研究工作,积极优化校本科研环境,热情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先后参研国家、省、市级课题二十余项,其中以《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教育教学

案例信息库研究》、《关于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应用和传播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案例系列研究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大力开展校本教材建设,开发出以《财商教育》、《就业指导系列教程》、《滴水藏海》、《麦田守望》为代表的系列实用型校本教材。与此同时涌现出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吉林市优秀导师、吉林市百名科研之星、吉林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吉林校本科研一期工程先进个人等一批科研骨干和先进典型,这些都彰显了经贸学校淳朴厚重的学术氛围和经贸人脚踏实地、孜孜以求的学术品格,标志着我校的学术研究已走在省、市同级同类学校的前列。

本次年会期间,我们将陆续开展案例交流、论文交流、校本教材审定、教育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目的就是要总结前一个时期科研工作经验,集中展示广大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明确下一阶段科研工作的方向和任务,积极探讨学术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于更好的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老师们、同志们:

学术兴则学校兴,学术兴则教育兴。

当前,学校抓住课程改革深化年的有利契机,以全面落实岗位技能尝试模式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积极倡导科研兴校,大兴学术研究之风,广泛开展以校为本,立足

本校,务求实效的实践性学术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科研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科学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校本科研内涵,找准学术研究定位,广泛关注、热情参与校本科研活动,弘扬勤奋刻苦、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以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丰富经贸学术园地,为深化教育教学和办学模式改革,创建国家级重点示范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本次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篇3:在学术会上的致辞

关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

他在讲话中提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关于职业教育的部署, 概括起来讲了以下内容:一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此外, 还有“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以及“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等。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部分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十六大以来, 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部署, 如果作一个梳理的话, 不难发现, 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与此完全吻合。

他在讲话中提到一个现象:十多年前, 我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普遍情况是学历越高, 就业率越高, 从业的收入越高, 从业的稳定性越好。十多年过去了,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职业教育来说, 实际情况是学历低一点不一定就业差, 甚至好得很。比如, 2012年高职的就业情况就有三个特点:一是就业率持续走高, 独立设置高职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远高于一般本科高校。二是毕业生就业三年后收入水平翻番。根据第三方麦可思公司的统计数据, 增长了120%。三是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持续走高, 对口就业率仅统计理工农医专业, 2012年达64%。

葛道凯指出,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则出现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按所学专业分, 制造大类的毕业生最多, 就业率最高。19.99%的中职毕业生学的是制造类专业, 就业率达98.03%。中国是全世界的制造业大国, 是这么多的毕业生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第二个特点:中职学生大部分在本地就业, 而且在本地就业的人数比例持续增多, 到2012年本地就业比例达69%。这说明, 近些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第三个特点, 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最多, 比例持续增加, 2012年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是67%。第四个特点, 15个地级城市的就业质量抽样调查表明, 中职学生74%来自农村, 95%在城区和镇区就业。通过这个数据, 可以看到中国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他接着说, 职业教育的就业情况和十多年前比完全不同了。这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 反映了我们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大家会问,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我体会,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可以概括为6句话。第一句话:坚持五个对接。就是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第二句话:深化产教融合。坚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 必须要有产业部门的深度参与。第三句话:聚焦内涵建设。教育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进行的。体制改革也好, 法律政策也好, 如果不能落实到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过程中, 就难以见到真正的成效。无论职业教育改革怎么推进, 要牢牢把握的是, 所有的改革成果都要落实到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上。第四句话:扩大优质资源。我们有12000多所中职学校, 1300多所高职学校。我们的愿望是大家都办得很精彩、很好, 但现实是不可能的。要有一批学校走到前头, 起引领带动作用, 这是我们过去十几年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 树立了职业教育战线的品牌。第五句话: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教育公平开辟新的领域, 提供新的路径。迄今为止, 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全部的农村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都实行了免学费, 三类学生数占中职学生总数的比例超过90%。此外, 已经有十六个省对全部中职学生实行了免学费。第六句话:推进综合改革。综合改革中最典型的就是高考改革, 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4月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高等职业学校六种招生形式。第一种是普通高考, 总的走向是逐步减少通过普通高考招生的人数。第二种是单独招生, 国家示范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 可于高考前, 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 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第三种是综合评价招生, 是学业水平考试加职业倾向测试。这三种形式主要是面对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第四种是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第五种是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 对于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 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 (或相当职业资格) 、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可由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免试录取。第六种就是长学制, 即中高职贯通的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招生。上述这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说明,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部署既高瞻远瞩, 又切合实际。

葛司长强调, 在教育外部, 我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总体态势也要求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讲一个数据, 今年2月18号,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 2012年我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是93727万, 比2011年少了345万人。这是几十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第一次出现下降。今年会下降多少我不知道, 但可以告诉大家另外一组数据, 2008年是我国18岁人口的高峰, 有2620万人;2013年我国初中毕业生是1587万, 而且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是101%, 这意味着现在一年新增的劳动力数比高峰时候要少一千多万人。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另外一方面, 新成长劳动力的供给大幅度快速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人力资源价值快速提升时代。进入这个时代, 从个人角度讲, 意味着收入水平要提升;从企业的角度讲, 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是不可逆转的。将来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 另一方面又有大批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是因为一个劳动者只有能够创造出多于自身工资的价值, 企业才可能录用。这样的技能从哪里来?要靠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来解决。因此, 从教育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分析, 都说明中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几个重要方向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后,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都会得到解决么?葛司长说, 我想一下子都得到解决是不可能的, 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积蓄能量, 但有些问题可能会迎来突破的机遇。

第一, 企业广泛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 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校企合作难是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进入到新的阶段后, 这个环节有可能突破。要实现这个突破, 需要观念上首先突破, 就是要明确企业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此之外, 还要有利益的引导, 比如政府购买;也要有社会责任的约束, 发展职业教育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

当前, 总的来说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落后于产业转型的需要。如何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学校掌握着几乎所有新生劳动力的供给, 学校观念的转变将引导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我们每一所学校, 都要对到学校来招聘毕业生的老板们说, 如果你只是要我们的毕业生的话, 请你回去吧, 我没有毕业生给你;如果你真的需要我们的毕业生, 请你从一年级就开始参与我们的教学过程, 我们给你提供优质的毕业生。学校不仅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还要团结起来推动企业观念的转变, 这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是学校的重要责任。

第二, 职业教育有可能成为推动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大家知道,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多年来一直很难。2008年之后, 特别是最近三年以来, 初中毕业生越来越少, 不仅中职学校招生困难, 普通高中也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普通高中, 这意味着这些孩子至少还需要接受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后才有能力走向社会。在我们的国家, 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新成长劳动力应占多大比重, 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葛司长说, 上个星期我出访了两个国家, 一个是德国, 一个是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的中职学生占高中阶段学生的68%;德国这么发达的国家, 中职学生占高中阶段学生的65%。我们发展职业教育, 绝不仅仅是为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稳定, 为了教育结构能够和社会的需要更加贴近。

葛司长接着讲到高等教育。他说, 有一位企业的老总给我讲, 最近十几年来, 他们公司招聘的高校毕业生, 平均要经过两年的培训和锻炼才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两年的成本最低是20万元。企业的再培养成本远远超过高校的培养成本。对于这样的现象, 教育必须要改变。怎么改变, 就是要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将来的职业教育体系, 包括现在的中职, 包括现在的高职, 也可能包括本科甚至更高层次。这里说的本科和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主要不是现有的高职学校升格来实现, 而是参照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对现有的本科学校等进行改造, 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需要更加有机的结合。

第三, 建设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要成为职业教育战线和行业企业共同加快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 核心在于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个可能见仁见智, 但职业教育的质量一定是和其他教育的质量有区别的。其中普遍认同的一点, 就是职业教育毕业生走向岗位之后, 能够很快地适应岗位需要。这样的质量要求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过程、教师配置等都要随着产业的发展随时进行调整, 并根据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持续改进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这样的调整只靠行政命令是难以完成的, 必须要有一个机制。这个机制就是质量保证体系, 就是要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地方都建立起随着产业发展, 随时调整教育教学, 确保实现教育目标的机制。这样的机制建立之后, 职业教育的质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改进过程。只要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行动起来, 职业教育新的历史阶段就将成为现实。

篇4:在祭扫路遥墓仪式上的致辞

路遥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在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中,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挑战苦难,挑战自我,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构筑他的精神高地,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文学创作中,他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关注底层,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热情讴歌社会进步,坚决同落后观念作斗争,创作出了以《人生》《平凡的世界》为代表的300多万字的文学著作,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声誉。尤其是他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倾尽心血完成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受到世人的景仰。

清涧是路遥的故乡。这块土地尽管贫穷,但路遥一直深深地爱着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清涧,哺育了路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灵性,赋予了路遥创作的才情。我们为从清涧这块土地上走出这样一位文学巨匠而感到自豪。他不仅是清涧的骄傲、陕北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路遥是清涧的一个符号、一张名片,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博大胸怀和精神力量,时刻激励着清涧人民、鞭策着清涧人民、鼓舞着清涧人民。当前,我们全县上下已形成发展共识,万众一心建设百万亩红枣基地,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红枣第一县”。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大力弘扬路遥精神,就要学习他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学习他甘于吃苦、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不求索取、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我相信,在路遥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把清涧的经济搞上去,把路遥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5:医院院长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同志们:

早上好!

冰城十月,秋高气爽。今天,黑龙江省普外科专业委员会胃肠学组换届暨黑龙江省胃肠外科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如期召开,我谨代表我院X院长、代表X院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

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莅临X院传经送宝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X院是X大学五所附属医院之一,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拥有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40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同时引进世界顶级64排螺旋CT、ECT等高精尖仪器设备,积极立

足全省开展影像介入、心血管介入、冠脉搭桥、腹腔镜等技术,现已和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学术机构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

X院以建设“全面应用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医院”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大力扶植和鼓励科研创新,全面推进医院学术发展与繁荣,现已拥有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

科、普外科等在内的大批强势学科品牌。我院普外科是院重点学科之一,拥有一支技术全面、训练有素的学科团队,在微创技术、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各种直肠肛管疾

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均进行大胆探索,成功开展的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相继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在我省普外科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今天,莅临此次学术会开展讲座的几位专家、教授,是我省胃肠外科领域的带头人,是有着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而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也是来自全省各地医院的胃肠外科精英和骨干力量。因此我们相信,这次学术研讨会,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位专家多年的学术前沿成果,必将积极推动我省胃肠外科学术的前进步伐,必将为全省各地各基

层医疗单位发展胃肠外科技术提供借鉴,从而为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地方健康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学术研讨会层次高、时间短,作为承办单位,我们衷心祝愿全体参会的专家老师能在此次会议中博采学术,增进交流、开拓视野、斩获友谊。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光临与指导,预祝黑龙江省普外科专业委员会胃肠学组换届暨黑龙江省第二届胃肠外科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6:在学术会上的致辞

我集团特邀国内知名专家“井巷工程”学术报告会今天开幕了。我代表我公司向本次学术报告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专家莅临鹤矿集团传经送宝、不吝赐教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公司xxxx年开发,xxxx年建企,是国家xxxx户重点企业之一。现有煤炭地质储量xxx亿吨,年生产能力xxx万吨以上,煤层埋藏深度平均xxxx米,最深xxx米,煤层以厚及中厚为主,其中大于xxx米的厚煤层占xxx%以上,且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围岩松软破碎,受采动影响后围岩变形量大。特别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大,围岩中的矿山压力相应增大,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面对困难复杂条件下的煤炭生产环境,近年来,我们在厚煤层锚网支护、软岩支护和冲击地压预测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索与研究,但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对匮乏,文秘部落目前对于巷道锚杆支护、软岩巷道支护和冲击地压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理论、设计规范、施工支护参数、应用新材料和新机具、监测手段还不够完善,亟待专家教授的指导与帮助。

各位专家、同志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衡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应用科学技术提升煤炭生产力水平,是煤炭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今天莅临我公司的几位专家、教授,是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带头人,是有着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权威专家,在煤炭系统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声誉。这次学术报告会,几位专家、教授将针对我公司煤炭开采相关技术难题,利用三天时间,对深部软岩大变形机制及支护对策、深部工程灾害评价及其控制对策、厚煤层锚杆支护及实践、高应力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冲击地压防治研究和我国煤矿锚杆支护配套机具、材料的现状与展望等课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学术报告会,通过分享权威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必将使同志们对厚煤层锚杆支护、软岩支护、冲击地压防治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必将为解决复杂条件下“双高”矿井建设,增强煤炭开采的技术性、安全性、可靠性提供借鉴,必将为我公司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升煤矿生产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次学术报告会层次高、时间短,需要学习的知识又非常多,希望全体参加学习的同志,珍惜这次宝贵而又难得的机遇,严格遵守学习时间和学习纪律,期间不允许参加其它活动,不允许出现迟到早退现象,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学习中开拓视野,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同时,要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扩大学习的影响面,做到学有所知,学有所获,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传达给每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以此提升煤炭生产科技水平,促进公司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

篇7:在学术会上的致辞

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1年5月21日

尊敬的吴祖泽院士、田增民院长、各位医学界的领导与专家: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和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出席此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国民的健康状况是中华民族强盛、综合国力发展、社会繁荣与稳定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到,前沿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专项中提出的“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学院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言时强调:“干细胞研究促进了再生医学的发展,这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场医疗革命。这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不会再错失良机,这不是人类信仰的又一次盲动,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是也。正因如此,作为生物干细胞技术不仅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更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新宠,而且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对干细胞的政策支持!我们要力争在干细胞研究的更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在国家863项目中,投入到干细胞与治疗性克隆、组织工程技术与产品研制、组织器官代用品研发等项目的研究经费达到近2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我国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已经被

1提高到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度。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是当今世界生命科学的热点领域,已经成为继药物、手术治疗之后的新治疗模式。近年来,我区在干细胞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在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引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推动干细胞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干细胞移植作为先进的医疗手段,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血液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规医疗手段难以应对的疾病。自体储存的干细胞使用方便,细胞活性强,无免疫排斥的危险,移植成活率高,治愈率高,医疗费用低。干细胞治疗的这些特点会为有需要的广大百姓带来福祉。其次,发展干细胞产业也是保护自治区民族基因资源的需要。广西是个多民族的自治区,生物资源丰富,基因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第三,自治区政府将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干细胞产业一方面可以提升广西在国内科研领域的地位,促进广西生物医药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自治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具有广西优势和特色的生物医药产品、保健药品以及日化用品等。干细胞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既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打造区域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我相信,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将进一步提高我区干细胞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水平,使广大患者早日分享到高科技成果带来的好处。

祝大会圆满成功。

篇8:在学术会上的致辞

关键词:袁殊,新闻学术史,新闻法制,新闻心理学,贡献

绪论

袁殊 (1911-1987) 是民国新闻史上值得注意的人物。他曾师从民国著名新闻学家任白涛先生, 后经任推荐, 三次赴日本留学, 攻读新闻学与东洋史, 具有一定的新闻学与历史学学术背景。他曾主办“左联”著名刊物《文艺新闻》, 也是上海记者座谈会和“集纳运动”的发起人。但此前我国新闻学界对袁殊的关注还不够, 直到2010年才陆续出现了胡正强博士、李秀云博士的几篇关于袁殊的研究文献。至此, 袁殊“在现代新闻传播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1) 的命题才终于被提出。

下文将对这两份体现袁殊新闻学术史贡献的文献分别加以介绍和梳理。

一、《新闻法制论》是当时最为完备的新闻法制研究专著

胡正强、李秀云的研究中虽然也有提及《新闻法制论》的书名, 但未展开论述, 未交待该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评价。再加上《新闻法制论》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几家图书馆有藏本, 因此本文有必要对之进行详细介绍。

《新闻法制论》于1933年由东京“日本评论社”出版, 这是日本学术界较早全面阐述新闻法制学理论的专著。原作者榛村专一时任日本爱知大学教授, 他的另一部著作《著作权法概论》是日本第一部著作权法专著。 (2) 《新闻法制论》书后罗列的参考文献以非日语文献为主, 其中德文书籍18部, 占外文参考文献一半以上。书中专有名词 (如“出版自由”等) 对应的外语单词也均为德语拼法。据此初步判断, 榛村专一的新闻法制思想可能更多地受到德国学术因子的影响。

袁殊极可能是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新闻学时接触到此书。他在保留主体部分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了少量删改, 编译成书, 于1937年由群力书店出版, 后经言行出版社再版。现在我国几个图书馆收藏的版本基本为群力书店版本。袁殊编译此书的一个背景是:新出版法草案刚刚颁布, 社会各界围绕“新闻统制还是新闻自由”发生了激烈的讨论。依据袁殊本人的意图, 编译该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理上的讨论, “可供给主张统制新闻者之参考, 同时亦可做反对新闻统制者作种种之理解。” (3) 也就是通过对新闻统制和新闻自由在理论上及事实上的得失, “为中国新闻政策找出一条比较应该遵循的道路。” (4)

那么这部新闻法制学译著在当时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呢?《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评价该书在现代新闻学译著中“有较大影响” (5) 。也有学者认为袁殊编译的《新闻法制论》是“中国最早介绍新闻事业中保护个人名誉权的学术著作” (6) 。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喻友信曾在1939年第二卷第四期的《战时记者》杂志撰文将袁殊编译的《新闻法制论》与邵祖敏的《出版法释义》、林环生的《著作权法释义》、徐鸣知的《著作权法释义》进行对比后指出, “前述三种书都是五六十面的小册子式的书本”, 而《新闻法制论》则“在现今总算是比较完备的书。” (7) 这一评价是比较客观的。袁殊编译的《新闻法制论》全书共十五章, 从学理上详细阐述新闻法的含义、沿革、地位等, 并从新闻法制的角度观照新闻事业、新闻从业者、新闻报道以及广告等方面。还涉及新闻伦理、司法与行政处分、正误制度、报纸发行的法律条件、报纸责任等多个议题, 特别是对出版自由的相关学理问题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释。正因该书涉及新闻法制问题之全面, 1936年出版的《记者道》书后的书载广告评价《新闻法制论》是“每一个新闻的经营者、记者、新闻学者、文化运动者、及立法者所必须的书。” (8) 另外, 此书的一大特点是在论述新闻法制问题时, 征引大量日欧等国的判例和立法例, 并对之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 具有说服力。

《新闻法制论》还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观点, 比如:其一, 书中对自由与统制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论述, 认为“愈是对自由的伸长要求得厉害, 愈是发生了对自由之抑制的要求。如谓前者是发展的要求, 则后者宁可谓得秩序的要求。”因此, “放于报道与批判之自由, 乃有予以公证统制之必要——那以得有包容的发展及遵循秩序的法律的统制, 就是新闻法制的任务”。其二,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梳理, 对检阅制度和出版自由的理论与实际进行了辩证论述, 认为“宪法上, 虽有揭示了保障言论出版之自由, 但不能即认其有实际的自由。”其三, 通过对日本立法实践的梳理, 明确指出新闻纸法的本质, 认为“不仅是新闻纸法, 即一般的关于言论、出版、流行等的现行法, 都是以取缔为目的。基于对文化之社会的重要的认识, 置保护的规定于度外。”其四, 认为不能照搬国外的新闻立法经验, 本国的新闻立法要依据国情。指出“所谓根本方针的问题, 更是关联于国情的问题。”其五, 从新闻法制的角度, 提出“笔者非绝对的责任者”。这对当今思索微博实名制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其六, 从新闻法制的角度, 提出对行政处分运用的严格限制, 并指出“凡违法的发卖颁布之禁止及扣押等, 应设置国家赔偿损害的制度。” (9)

最为重要的是, 该书首次提出了“新闻法制学”的说法, 并将之视为新闻学的分支科目之一 (10) 。现在学界一般认为, 新闻法制学“是研究新闻传播中的法律关系及其制度规范的一门科学, 它要对涉及新闻传播中各种法律关系的相关概念进行准确表述;对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新闻道德与新闻法制、新闻政策与新闻法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阐释;对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与法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11) 。由于《新闻法制论》一书早已对上述问题有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因此即便放在今天的新闻学术语境下, 该书也是值得参考的。

二、《新闻心理学》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新闻心理学研究专文

袁殊于1931年分三次在《微音月刊》连载了翻译自日本学者杉山荣的《新闻心理学》, 这是一篇全面介绍“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专文。原作者杉山荣 (1892-1968) 早年在早稻田大学读书, 肄业后进入《山阳新报》担任总编辑。192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社会学, 曾出版《社会学十二讲》等书。而在《新闻心理学》一文中, 专有名词均配有英文对照, 可见《新闻心理学》是基于原作者的西方学术知识背景写成的。

《新闻心理学》共由九章组成。作者首先由新闻学和心理学的定义入手, 阐明新闻心理学的含义, 指出“这里所说的新闻心理学, 是翳以心理学之光而来照明新闻的努力。换言之, 即是新闻纸心理学的照明和解说。” (12) 接着用五个章节的篇幅分别探讨感觉过程、表现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知觉过程、判断过程等六个心理过程与新闻的关系。作者认为, “对于考究大众之心理及传达的方法这事, 是必亦为新闻心理学之一课题” (13) , 因此文章的第七至第八章, 分别以“大众心理之诸特征”和“传达之方法效果及其关系”为题, 内容关涉受众心理与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文中还介绍了“乌埃巴法则 (Webber法则) ”、“两难论法 (Dilemma) ”等相关理论。

任白涛先生曾撰文指出, 袁殊的新闻学研究著述“陆续地在诸处发表, 给一九三一年份的中国的新闻学界造了不少的新纪录。” (14) 袁殊1931年翻译的《新闻心理学》应当属于任先生所说的“新纪录”行列, 因为此文极有可能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新闻心理学研究专文。当然这一结论的得出, 需要站在新闻心理学的学术史回顾之上:其一, 我国新闻心理学领域的权威学者如张俊德教授、刘京林教授等都认为早在1918年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等人就已有关于新闻学与心理学关系的论述。但检视这些学者的研究文献, 均找不到“新闻心理学”的字样。其二, 著名学者申凡教授、陈力丹教授都认为,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直到1981年我国新闻学界才开始发表新闻心理学的论文。 (15) 此外, 刘京林教授认为新闻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被提出来是在80至90年代, 且“新闻心理学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而非西方的产物。”认为“新闻心理学”这一称谓只在我国才有。 (16)

袁殊的译作《新闻心理学》的出现, 恰恰表明, 早在1931年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新闻心理学研究专文。这篇专文的“舶来”也表明, “新闻心理学”这一称谓未必是我国才有, 更未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结论

虽然《新闻法制论》、《新闻心理学》均翻译自日本学者的著作, 无法代表中国人的研究水平。但这两部译著的出现, 在当时新闻学术研究的整体氛围下, 无疑开阔了中国新闻学术研究的视野。从这个角度讲, 袁殊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重新审视这两部译著也对思考当今新闻学术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其一,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学术界, 就已经有成体系的新闻法制学和新闻心理学研究著述。袁殊在这两个研究领域的译著, 均舶来于日本, 而原著则具有欧洲 (特别是德国) 学术因子。了解这一点, 对于当今学者从新闻学术史的角度把握我国新闻法制学、新闻心理学的理论源流是有裨益的。

上一篇:班工作月总结下一篇:搞笑幽默中秋佳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