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山的观后感小学

2024-05-06

游华山的观后感小学(精选5篇)

篇1:游华山的观后感小学

五岳之一的华山,以险著称。打记事起就听老人说“自古华山一条路”,我就想,有朝一日一定去看一看这座神山。

国庆长假,我们两家六人驱车游玩了杨凌农科城,西安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后,于4日晚宿于距华山60余里的华县。当地老乡告诉我们华山是座石山,游华山一定要看日出才显更有意义,头天晚上就得上去。爸爸身体不好,无法徒步上去,再说我们已在旅店交了钱,只有白天登山了。

次日5点我们出发的时候还是夜色苍茫,走着走着地东方便露出了鱼肚白,绵延起伏地群山已渐渐显露在天际与大地之间。7点多我们的车到了北峰售票处,买了门票和车票后,由中巴车把我们送往北峰索道。车盘旋而上,山脚下还是仓松翠柏,渐渐地变成石岩峭壁,石缝间或有几枝灌木探出。蜿蜒而上,似乎要山穷水尽,猛一转弯,又一条水泥路从车前闪出。两边的石壁变成了一条条瀑布静静地挂在那里,涧间或有溪水潺潺。车行约20分钟,一就到了北峰索道,坐缆车往上走,一条条石瀑慢慢地从眼前出现~消失~出现~消失,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鸟在往上飞。还当在梦境中神游,缆车便到了终点。登上北峰,前望是山涧,两边的石瀑从山顶直挂下去,没有尽头。后望,见东南西三峰峰顶似一大元宝。在此留影,可讨个财源广进的好彩头。峰顶有金庸先生所题的“华山论剑”志碑和鱼嘴石。

如果你认为登上北峰便是登上了华山,那你完全可以打道回府了。但是,对于坐索道上山的游客来说,应该才是刚刚开始,接下来你就要手脚并用的去“爬”华山了。遥望登山的队伍,似一条彩线,绵延通向远处的山峰。下峰顶过一个山坳,手拉铁索一阶阶的往上爬,铁锁外是悬崖峭壁,有时登山的台阶仅能供两人通过,或许擦耳崖由此得名吧。在一线天的最窄处须挺身后仰方能通过。台阶陡处似梯子要手抓两边的铁链往上爬,从下边望上看,如一个人踩着另一个人的头顶,谢天谢地,终于上来了,休息一下,喝口水。我正在庆幸像我这样的身体也能爬上这样的天梯时,远处传来了一声声喊叫,抬头一看,我的那个天呀,登山的长龙似乎是画在峭壁上,人们呼喊着往上爬,虽不似此段这么陡,但那长度高度给你的感觉是刚才的路才是万里长征走的第一步。登华山,手脚并用,虽陡但不觉得累。这么陡我都可以上来,我还能上不去吗,那么多人都在往上爬,你要是下去,岂不是成了众人的绊脚石。上,一定要上,我一定会上去。

手拉索链,一阶阶往上攀登,往下看给你自信,往上看看到希望,终于这段最难走的路被我征服。过中峰,到东峰看观日台,远眺云雾浮在天边,早晨,火红的太阳从这云雾中冉冉升起,晚上她又从另一边缓缓隐去,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维有身临其境方能体会。下东峰,上南峰,站在南峰之上的落雁峰,天近咫尺,远处群山环绕,连绵起伏。南峰有炼丹炉,老君洞,传说为老君炼丹的地方。这里望西峰,峰顶有一仓松,整个峰顶似一朵倒放的莲花,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发生于此。

通往西峰的路像一座大坝,或者说更像一条半侧躺着的鱼背,左侧是悬崖,右侧稍缓,整个路面就是是浑然一体的石头。登山的台阶就凿在这块石头上。看着我一瘸一拐地挪动,妈妈问我还上不上去,已经到了最后一峰,或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也就两三百米的距离,我说一定要上。这真是明智之举,从西峰回望北峰,这里的石岩就像许许多多粘在一起的竹丕由看不到底的谷底直插苍穹,到此,华山的险峻才真正展现在你的眼前,怎不使你由衷的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果上天赐给我一双翅膀,我要振翅高飞,去领略这人间仙境。此时已近下午四点,我们俩决定立刻乘索道下山。西峰索道处人山人海,有警察在维持秩序。人群像走迷宫一样在被铁栅栏围成的通道里边蛇行前进。索道入口是在一个隧洞里,完全由人工从整体的花岗岩凿出一个洞,四壁清晰可见凿挖时留下的钎痕,可以想象华山就是地壳运动中被整体抬起的一块大石头,亿万年来石头的表皮风化形成的。缆车像“疯狂老鼠”,落差大时疯狂直下,至支撑塔点又慢慢悠悠,接着又俯冲直下。在缆车里,华山美景再次从头到脚呈现在你的面前。缆车慢慢进入一个隧道,我们以为终点站到了,刚要准备下车只见旁边的提示牌上写着索道中继站请勿下车,缆车就如同火车在这里更换了一次车头后继续爬过一座高山,终于到达终点。此时已是筋疲力尽,腿脚已不听使唤,只能一阶一阶的往下倒,至于出山口的石牌坊写的什麽,已无心去看了,如果由此是在进山的时候,那一定要拍照留念的,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快坐上车回到停车场。

篇2:游华山的观后感小学

终于我们爬到金庸笔下,华山论剑的地方——南峰。这时我有一个有趣的想法,华山论剑的大侠们爬上来已经累的不行了,还有力气打架?

看着这地势险恶,一不小心就要跌入深谷的华山。我便想起了智取华山的八勇士。1949年,国民党一支残余部队逃到了华山,它们依靠华山天险使解放军受到了阻碍。解放军参谋长精心挑选了七名战士从绝从壁攀上,战士们用竹竿、绳套越过绝壁。用机智勇敢俘虏、击毙在北峰上的两个连140多人,并迅速发出信号,随后解放大军轻而易举的越过天险击毙剩余国民党军。

站在南峰远眺,那一座座崇山峻岭尽受眼底。我余味未尽,心想祖国这么多的美景,我将来要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在西安的第四天,爸爸决定带着我去华山。一大早我们就冒着小雨出发了。

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离西安市120公里。陇海铁路(华山火车站),西潼高速公路从山脚下经过。华山为五岳之西岳,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美誉。华山又是一座到教名山,是道教全真派发样地,山上道观依山就势,星罗棋布。华山有五峰,即北峰(云台峰),东峰(朝阳峰),南峰(落雁峰)、西峰(莲花峰)、中锋(玉女峰),其中南峰为华山最高峰,海拔2154.9米。

我们来到华山脚下,爸爸带着我决定征服北峰。北峰是最陡峭和险峻,北峰高1649.9米。我和爸爸坐了一段索道就开始向上爬,爬山的台阶很陡,爸爸说起码有80度的角,路很窄有上山的人也有下山的人,我们只好侧着身子向上爬。由于天气下着小雨,我们好像在天上似的,四周都是云雾缭绕,看不清山脚下也看不清山上面。爸爸说在我们的脚下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爸爸怕我出危险,我们爬到半山腰就下来了。爸爸买了两把剑,我们在刻有华山论剑的石头旁边,做了一个舞剑对打的姿势,照了相留作记念。

篇3:游华山的观后感小学

关键词:导游式,多向互动反馈,导语,情境,主体参与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 应该充分挖掘出祖国语言文字中博大精深、浓情隽永的美,让学生乐学、爱学、善学。 导游式教学模式是以课文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主体教学理论和情境教育理论, 借鉴导游艺术学理论中与教学相通的规律、特点,所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充分发挥受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前提下,由教师搭台、牵引、点拨,让学生游历文中,感悟山河壮美、物华景缀、世事风情,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 “ 导”乃“ 游”之舟,“ 游”乃“ 导”中人,边“ 赏”边“ 游”,最终就会轻松自然地融会贯通。

一、课题的提出

从古代的“ 境界说”到现代国外的情景教育理论,均是创设一个情境,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进行字词句篇的学习、听说读写的训练。 小学生感性思维的特点也要求我们的教学富有情趣。 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不禁想起导游这一职业。 导游的特点有三:一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二是谈吐风趣幽默,悬念迭起,智慧顿生;三是以游为主,以导为辅,游中串导,导牵游踪。 这与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是多么的相似。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我们走出本学科的限制, 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开阔的眼界接触周边学科,融会自家学说。 借鉴旅游学中的导游艺术指导教学实践自然大有裨益。 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有60%的课文是介绍祖国大好河山、人文景观、历史科学名人的,有的还直接是游记,这些课文便是运用导游式进行教学的典范。即便是一些不很合适的课文或基础训练等教学内容, 也可以借鉴导游艺术的思想,设计成漫游童话王国等训练形式,让学生在“ 知识王国”的游历中感悟学习。

二、导游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本课题研究在于创设合适的情境, 让学生能自由轻松地主动学习,而进行的一种较易操作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根据主体教学理论并借鉴导游艺术理论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等, 建构多向互动反馈关系如下:

其中,图1中欣赏评点在教学中互相融合,且可以多次反复, 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根据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先感知后把理解反馈给老师,或在“ 旅游小组”中交流反馈,再由教师启发引导作出评点,这与导游活动中,导游讲述为游客欣赏服务是完全一致的( 如图2) ,这一过程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导语部分以老师模仿导游解说导游词导入,或变换一些道具导入, 结语部分可用语言渲染情境,简单小结或是创设悬念,导游式教学的作业大都是游记、仿作、读后感,字词句的学习在欣赏与评点中解决。

在导游式教学模式的备课过程中,教师除了掌握课文的作者、 写作背景外,还要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扩大知识面, 增加信息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 桂林山水》 为例,教师除熟知桂林山水的特点、分布、成因外,还要了解地方的民俗、各种典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兴致盎然。 此外,教师的语言一定要优美,引语、串语、评语,也要像导游那样融智慧与美于其中,要巧妙地结合课文本身蕴涵的美来设计自己的语言。 而且,在教学中时刻不能忘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激发其好奇求知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教师在极紧要处点拨一二,而不是越俎代庖。

三、导游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实施

1.注重导语的简练精美

“ 导游”的语言能启发思考,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讲授《 颐和园》 中的长廊一段文字时,通过投影仪、大屏幕,就能使颐和园的长廊动态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这时, 教师在一旁伴着音乐,用娓娓动人的语言介绍长廊,使“ 游客们”听着、看着,如在园中游。如此游历之后,游客们又怎能不心生赞叹,深受感染?又怎能不跃跃欲试,读读课文,体验长廊的美呢?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音乐、 表演、 语言渲染情境, 以生活、实物、图画展现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 植物妈妈有办法》 的三、四、五小节时,我特地选录了一段录像,配上优美的音乐,伴以动情的朗诵,将学生带到生机勃勃的田野去游玩,去聆听蒲公英妈妈和孩子的告别,参与苍耳和小兔的游戏,欣赏豌豆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顽皮。“ 游”完之后,提出问题引发“ 小游客”讨论:你觉得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最有趣? 为什么? 由于在“ 导游”过程中给了学生新鲜感性的材料,他们如临其境,就能兴致勃勃地侃侃而谈,学生的兴趣、美感、语言都得到了引导和发展。

又如,在教学《 瀑布》 第一小节时,教师为导游,带着学生去“ 倾听”瀑布的声音,使学生真切地用耳去感受,用心去体验———

师:各位游客,沿着山路寻觅瀑布,我们先听到了———( 师用电脑放出瀑布的声音)

生( 不约而同) :瀑布的声音!

师:仔细听听,瀑布的声音像什么?

生: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 一生模拟瀑布的声音 )

师 : 这像瀑布吗 ?

生:不像。 是叠叠的浪,阵阵的风,他的风浪太小了。

这时,导游让“ 游客”分成两组,分别模拟叠叠的浪,阵阵的风, 教室里一片欢腾的“ 风浪”声。“ 游客”表演了,感受了,如临其境,教师不用讲解,他们已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导游式教学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 必须优选那些形象鲜明的感知目标,作为观察的客体,构成典型的可以“ 游历”的场景,或者是生活的一角,使情境具有鲜明性和新异性。

3.导游式教学模式注重体现大语文思想,联系文章介绍作者、 写作和时代背景等

“ 生导生游”是导游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激起学生的导游欲望后,要培养学生自己做导游,通过他们自己分析课文,熟知内容,介绍景点, 老师可给予备课指导和协助。 在导游式教学模式的课堂里,学生不会被每篇课文的狭小天地所局限,避免了“ 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学生兴趣浓厚,而且“ 广闻见”,开阔了视野,开始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

4.导游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说写能力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喜读山水文章,喜欢游历祖国山河,并把每一次的语文学习当成一次快乐的经历。学生非常活泼,说话能力很强,善于表达,说话的完整性和准确表达率达90%人次,有不少学生经常使用导游式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见闻, 有的学生还能即兴介绍自己刚游览过的景点( 相当于口头作文) 。 在书面作文中,学生普遍擅长写景一类的文章。

在上《 黄山奇石》 一课前,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我让几个导游小组在课外广泛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一周后,他们有的拿来了介绍黄山的文章;有的同学去过黄山,带来了游览图;有的从网上下载了黄山风景图片……这时,一个学生问我:“ 老师,我们做了这么多准备,能不能让我们也过过当导游的瘾? ”“ 是啊! 我们能不能来个自助游?”好啊!这不是更能体现导游式的特点、优势和最终目标吗?“ 当仁不让于师”,学生争先恐后,拓展出了精彩纷呈的“ 生导生游”新局面。

篇4:游华山观后感

今天,我就要去登五岳中最险的山——华山。

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籍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虽然今天下着小雨,但依然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游华山。我们披着雨衣一步一步向前走着,一直爬到了北峰顶。往下一看,这雨中的华山真美啊!群山好象浮在云雾中,山峰若隐若现,让我仿佛如临《西游记》中的仙境一般。北峰海拔1614.9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锋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

爬完了北峰,便向西峰进发。我们经过了狭长陡峭的擦耳崖,看到了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天梯是多么的险。梯路开凿在直立入削的岩石上。只见一条笔直的梯子直落下来,石阶几乎接近90度。真令人胆战心惊。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爬上了天梯。看到一长岭呈现在眼前,它蜿蜒盘旋,好象苍龙腾空,这就是著名的“苍龙岭”。后来我们还登上了五云峰。因为时间不够,所以没能登上西峰。

篇5:游华山的观后感小学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从兵马俑出来后,我们就赶往华阴市,找了个地方住下,吃了点饭,就开始计划明天的行程。我们还是选择了找酒店的旅游代办,这样更方便一些。选择了“西峰索道上,北峰索道下”的旅游路线,交了钱,准备了雨衣、手套等用品,然后赶快休息,为明天登华山养精蓄锐。

第二天一早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西峰索道由于风大停运。我们只好选择从北峰上北峰下了。那就意味着原来定的行程都得变化,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办法只能跟着实际情况走了。

开车赶往游客服务中心,拿到了票,就排队坐景区交通车,去索道入口排队乘索道上山。因为西峰索道停运,今天乘北峰索道上山的人特别多,排了很长的队。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我们八个人乘的不是同一辆交通车,下车地点不一样,结果走散了,而我们的票还是后面一个人拿着。所以分成三拨排的队,我们排在最前面,排到索道口时由于没有票只得在那里等。等到人全了,才一起乘索道上山。

北峰是五个山峰中最低的山峰,站在北峰上,远观其他山峰,还是非常壮观的。山峰拔地而起,一条山路沿悬崖峭壁行进,让人望而却步。

果然不出所料,才登上北峰,一位老人就不想走了,觉得太累。没办法,只好让她停下来休息,留下了一些水和干粮,让她在一个凉亭处等着我们下山。我们几个继续往上走。走到五云峰时,已近中午,吃了点干粮,喝了点水。两位女同志又走不动了,只好往下返。走到金锁关,又有一个人不走了,返了下来。队伍人越来越少,只剩下我带着两个孩子,一个老人。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继续往上走,如果谁不想走了,我们就一起下山。还好,我们登上了中峰,又往东峰进发。在鹞子翻身处,我和女儿爬了上去,其他两人没有上去。让我惊喜的是,女儿平时看起来很柔弱,但骨子里还是很坚强的,她靠自己的努力,和我一起爬到了东峰顶,看到观日出的地方。从东峰顶下来时,就剩我们父女二人了。本来还想去爬南峰和西峰,但由于要赶几个小时路回家,再加上他们在下面一直打电话催促,所以我们两人只好山下赶去。下山的路要好走很多,只用了不到40多分钟就赶到了北峰索道处。与其他人会合后,我们一起乘索道下山,坐了景区交通车,返回了旅客服务中心,来到了停车场。华山之旅也就此结束了。

通过这次登华山,我有几点感受:一是登华山同行的人不能太多,人太多不好集中,也不能保证大家一起行动,容易走散,行进过程太浪费时间。二是同伴最好选择体力相当者,否则,玩得不够尽兴。三是要带足够的水和干粮,以便能及时补充体力。四是要安排好时间,选择好路线。如果体力允许,最好能全程走路,或者上时走路下时乘索道,这样可以看到更多好的风景,如果时间和体力不允许,最好是西上北下,或者北上西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上一篇: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下一篇:班级风采展示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