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才是大智慧美文摘抄

2024-04-17

笨拙才是大智慧美文摘抄(精选3篇)

篇1:笨拙才是大智慧美文摘抄

简单才是大智慧美文摘抄

我一直以为,妻子有一个大缺点——头脑简单。

居家过日子,得多少事儿?可是,不管什么事儿,不管多难多麻烦多让人心里放不下的事儿,妻子都不知道发愁,不知道忧虑,不知道思前想后,可以说,睡觉躺下就着,一觉就睡到大天亮。养足了精神,第二天起来该做什么做什么。

我就不行了。常常自以为有头脑,有头脑就喜欢思考,就喜欢思前想后,就喜欢思虑重重。于是,有点事儿就睡不着,翻过来想一遍,翻过去又想一遍,辗转反侧。对此,甚至还有点自我欣赏:做人就是不能头脑简单,就是得有思想。可是,你思来想去,平添了烦恼,耗费了精神,第二天不也得该做什么做什么?

于是,我常常暗自思量:莫非面对生活原本就该头脑简单?

那天,想起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测试。题目说:一架飞机,机上载着3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生物学家,一个是医学家。不料飞机出现故障,为避免机毁人亡,为减轻重量,必须从3个人中扔一个下去。到底该扔哪一位下去呢?测试组收到成千上万的答案,有的连篇累牍进行分析论证,有的甚至论来论去不知选择哪一个。最后测试特别奖颁给了一个小孩,众人惊愕。原来小孩的答案最简单,也最符合常理:谁最胖就扔谁。你看,有时候简单岂不成了一种生活的智慧?

是的,做学问不能头脑简单,研究问题不能头脑简单。但是,生活不是做学问,生活不是研究问题。生活,不需要那么多是非对错的分析,不需要那么多利弊优劣的论证,更不需要那么多利害得失的计较,只要凭着真心本性简单面对就是了。比如,数学不简单,但是,弟兄算账分家的时候就该简单,一个“让”字就够了;比如,遗传学不简单,但是,孩子得了遗传病的时候就该简单,一个“爱”字就够了;比如,心理学不简单,但是,自己心里不平衡的时候就该简单,一个“放”字就够了……

有个人觉得每天的生活不堪重负,没有快乐可言。于是,他就去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哲人。哲人交给他一只背篓说:请你背着它上路,每走一步都从路边捡一块石头放在里边。看看会怎样?那个人虽有疑惑,还是照办了。可刚走了不远,他就感到背负太重受不了了,因为背篓里已经装满了沉重的石头。这时,哲人一边帮他从背篓里一块一块地取出石头,一边说:这块是功名,这块是利禄,这块是小肚鸡肠,这块是斤斤计较……背篓里的石头都扔掉后,那个人才找到了轻松与快乐。

这就是放下,这就是简单,这就是生活的大智慧。

于是,我越来越确信,过去我眼里妻子的所谓大缺点,原来是个大优点。我自以为修行很精进,可许多事心里还要纠结纠结再纠结,费了好多功夫,然后才有几分放下。妻子呢?人家根本用不着什么放下。因为你纠结于心的那些事,人家根本没往心里去。如此简单几十年,结果呢?从物上说,我们家里的所有,理所当然都是夫妻共同所有,衣食住行越来越好,人家的好运不比我少一点。更重要的是,从心上说,人家过日子,心安,心静,心无挂碍,心里没有纠结。这是多难得的好运?如此头脑简单,你能说不是大优点?如此榜样就在身边,你能不见贤思齐?于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也有所进步——许多时候都学会了“头脑简单”。

简单才是生活的大智慧。居家如此,处世如此,人生莫不如此。

篇2:笨拙才是大智慧美文摘抄

所以什么是中国人的智慧呢?智慧,有的时候是一种通达的方式。曾经有一位师父,他的学问就是通达博雅。他带着自己的徒弟们出去游方讲学,在路过一个闹市的时候,听到有人争吵,结果他的大徒弟跑过去看热闹,一眼就看到一个外乡人到一家布店前面说,我买三丈布。布店的老板说好,八块钱一丈,三八二十四,你就交钱吧。这个买布的人就很犹豫,说我一直都记着三八是二十三。老板说我天天卖布这还能有错吗?两个人就吵起来了,这个大弟子就过去拉架,说哎呀,这么简单的事,三八二十四你赶紧把钱给人家吧。这个外乡人突然就不高兴了,觉得面子挂不住了。他说你什么人要你来管闲事,我说三八二十三就是二十三。这个弟子也很生气,说那这样,我师父在这,你敢跟我打赌吗?打完赌我们去见师父,他说二十三就二十三,他说二十四就二十四。这个外乡人在火头上,想都没想就说打赌就打赌,三八要是二十四的话,我就输你个脑袋。这个徒弟摸摸脑袋想,太严重了,正好自己头上戴顶新帽子,他说三八要二十三的话,我把这帽子输给你。这人说没有问题,我们俩去问。两个人见了师父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理由说了一遍。这个师父云淡风清,笑眯眯地跟自己徒弟说,哎呀,三八它就是二十三,你赶紧把帽子给人家吧。这个徒弟特别窝火,但不能不听师父的,就毕恭毕敬把帽子给人家了。这个外乡人戴着帽子招摇过市,说看看大师说我对了。结果这个周围集市的人都纷纷议论说,这么简单的道理都错。这个弟子心里窝火,也不敢问师父,就观察,观察了两天他也没有想明白,只好去问师父。师父,你说三八难道不是二十四吗?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你不光是让我输掉了这个赌,你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呀。这个时候师父就反问他一句话,师父说,是帽子重要还是脑袋重要?三八当然是二十四,可人家要输就输个脑袋,我们不就输顶帽子嘛。

什么是佛的境界,就是站在最宏观的格局上,去判断最高的利益,而不会在局部真理上较劲。宏观的利益什么叫最大?就是这个师父最后跟徒弟说的一个原则,他说你记住,当帽子和脑袋发生冲突的时候,三八可以是二十三。

所以我想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智慧,通达博雅,用内心的智慧给自己一份宁静的判断,让一个人抱有信念去向前走。所以,什么是一个好的创业格局?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此生就这么多光阴,你咬着牙去忍辱负重也许你承担了一份重任,但是你宁静地能够举重若轻,这个重量并没有减低,但是你的生命会有一份宽广和轻盈。

中国文化是干什么的?其实它给了你一种乐知者的境界,就是你知道了解一门专业知识,不如你爱好它;爱好、吃苦、敬业,又不如你创造性地让生命乐在其中,这是最高境界。大家都在做事,不见得创利润产值最高的人就是生命中真正具有哲理的和那种大气象的人。格局要大,那么这个人在面对未知可能的时候,胜算的把握就大。人这一辈子的价值,已知性的价值就那么点儿,固定的家人、固定的职业、固定的一日三餐。未知的价值在哪里呢?如果我们要是在未知价值上,去看更大的空间,我们就应该想一想道家给我们的那个辽阔的宇宙、大鹏鸟的世界。

庄子曾经跟他的朋友说,树这个东西,我们往往满足于标准件的规格。长个一握两握大家说这砍下来就是个桩子可以用;长个三围四围说这很值钱,盖房子叫栋梁;长个七围八围说那就更昂贵了,若是富人家做棺材,这就是板材。再长呢,长到几十人合抱,我们就不知道它能干什么了。但庄子说,一棵树如果长到那么大,它就真正成了神木。因为过往的行人“逍遥乎其下,静睡乎其侧”,所有的人都在承受着它的恩惠和荫凉。那个时候它是生命的大用。所以,我们怎么样才能打破关于标准件的规格,不再是满足于一个桩子一个洞了,而让生命自我走到天地格局,这是中国智慧能够给我们的一种方向。

儒家也罢,道家也罢,佛家也罢,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参照的系统,它最后会给你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有一个小故事说得好,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不服气自己的老酋长什么事都料事如神,所以他就跟他打个赌,又是关于打赌和较劲。这个小伙子抓着一只刚孵出来的小鸟背在身后,他说你现在说我手里的小鸟是生是死。他想你要是说它活的,我手指一捻马上掐死;你说它是死的,我手心一张马上就飞了,反正我让你说错。结果他这么较劲的问题一提出来,那个老酋长很睿智地一笑,给了他一个很宽容的答案。老人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我想这是中国文化可以给我们的最好答案,让我们不局限于局部的细节纠缠,让我们以自己宁静的心贯穿天地自我,让我们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上以一种乐观的态度从容不迫。

那么语法是中国的,语言是世界的;文化是历史的,坐标是当下的。多少文化含蕴于心,成就了一个自我之后,不管外在有什么样的风险动荡,每一个人在此刻可以对自己说,生命就在我自己的手中。

篇3:随缘,是人生大智慧美文

何为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哪怕是相视一笑,这便是缘。也有的虽心仪已久,却相会无期。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有人悲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殊不知,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透支人生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生活中,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和迷惑:“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是这样?”若从随缘的角度看,不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缘分就是缘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在这繁忙的名利场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闲,放松身心,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活泼泼的,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人们获得缘不是靠奋斗和创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领悟去判断。

佛家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莫攀缘”等说法。“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不变”不是墨守成规、冥顽不化,而是要择善固守。随缘不变,则是不模糊立场,不丧失原则。就在世间上做人,要通情达理、圆融做事,这样才能够达到事理相融。

随缘不变,则是不违背真理。庄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运行,既不能改变,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顺天安命,鼓盆而歌”;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则下持守不变,在小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随缘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意境。随缘是用出世的眼光看事,用入世的双手做事;随缘是举重若轻、轻描淡写、游刃有余的潇洒风度;随缘是“知其不可为”则果断放弃,审时度势、自出机杼、另辟蹊径的处事态度。随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从更深的层次看,随缘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

上一篇:转岗培训工作计划下一篇: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