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2024-05-25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精选9篇)

篇1: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并衍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登校”。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

“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

所以,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并且同学和家长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篇2: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班会

2018年4月27日18时10分,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19名学生遇害,9名学生死亡的事件。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防止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该学校于5月1日晚,每个班级召开了一次“防止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

通过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讲述、学生参与谈论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校园欺凌的方式、欺凌者的心态,欺凌案例进行分析,让同学们更加深刻认识校园欺凌行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在校园欺凌事件尚未发生和发生后中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篇3: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微电影 (Micro film) , 即微型电影, 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影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 可以单独成篇, 也可系列成剧。因其策划和制作流程与电影相似, 故被称为微电影。而校园微电影比微电影的范围更小, 主要以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题, 内容贴近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 反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近年来在各大主流媒体中传播的校园微电影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 从题材上来看, 可以提炼出“青春”“爱情”“励志”“感恩”“毕业”“美丽”“勇敢”“疗伤”“逆袭”等关键词, 从词性的价值倾向上带有明显的正能量色彩, 其词语也具备了时尚性和青春气息。其话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符合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第二, 从时间上来看, 校园微电影的时长大多不超过30分钟, 短的就2~3分钟, 对于看电视、上网时间严重受限制的学生而言是个福音;对教师而言, 能够在一节课里完成相关内容的教育, 这种形式的教育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言传来得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 从微电影的制作来看, 微电影可以不需要投资商, 只需一台摄像机甚至智能手机、一群学生、一台装有后期制作软件的电脑就可以完成。学生可以自导、自演、自拍校园微电影进行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主动参与者。

二中职校园微电影在主题班会课中的运用

笔者在一年多的尝试中, 组织学生观看了多部优秀的校园微电影, 开展德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 主要抓好“备、看、说、议、写”五个环节, 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挖掘优秀校园微电影的育人功能,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1. 备

备, 即充分做好德育教育前的准备和储备工作。教师应在业余时间多准备和储备一些德育工作中常用的优秀校园微电影 (比如以“早恋”“励志”“感恩”“毕业”“安全”“助人为乐”“梦想”“珍惜拥有”等为主题的校园微电影) 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找到。同时, 教师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要正确把握, 以便能够引导和教育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2. 看

微电影的特点是时间不长, 一般只会在课堂上播放一次, 在观看完微电影后, 学生究竟有没有收获, 收获有多大则取决于观看过程。要想达到较好的观看效果, 教师在组织观看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调动学生观看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观看环境。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维持好正常的观看秩序, 创设一个良好的观看环境, 使得学生能集中精力观看微电影。笔者曾因为班级某几个同学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来往过密而组织班级学生观看校园微电影《迷途》, 《迷途》主要讲述了两个年少无知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在学校里误交损友, 并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泥足深陷, 最终在正义检察官的正确教导下迷途知返, 挽救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在观看《迷途》前这样导入:

教师:同学们, 近段时间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好, 老师想给大家唱首《永远是朋友》。

学生:鼓掌起哄。

教师: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

学生:鼓掌。

教师:同学们, 谁能告诉我《永远是朋友》这首歌中哪两句歌词说的是朋友的重要性?

学生: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多了春长留。

教师:确实, 朋友在你成功时, 会为你高兴;朋友在你困难时, 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同学们想想自己交的朋友都是如此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个校园微电影《迷途》吧。

学生很快安静下来, 已经迫不及待要看电影了。

第二, 适时进行一些必要的点拨。这种点拨宜精不宜滥, 否则, 会影响学生观看微电影的兴趣和效果。教师要“点”影片中深奥难懂的地方或者班级同学中可能会有的情况。校园微电影《迷途》总计25分钟, 因为校园微电影通常都是学生能够看懂的, 所以只是在学生可能产生错误价值观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点拨。因为本剧比较严肃, 是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的, 所以没有进行任何点拨。

第三, 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应该说, 在组织看微电影的过程中, 教师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组织者也是观众。因此要注意与生同忧、与生同乐, 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这时的交流, 应以非语言表达为主、语言表达为辅, 即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履行自己的双重职能。当学生看到男主人公和爸爸说怎么才给这么点钱的时候, 同学们都在偷偷地看着班级的某同学笑, 我也适时点了一下:我们的同学有这样的情况吗?当看到男主人公沉迷网吧, 结识了一群小混混又被拉出去一同参与斗殴时, 同学们的眼里流露出了沉重。当看到女主人公杜雨晴因被好友误导, 走上错误的道路——泡网吧、吸毒、替好友运毒时, 同学们感到震惊、惋惜, 不断地摇头。我便在一旁和学生表现出同样的神情。

3. 说

这里的“说”可以是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述;也可以是教师让学生说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同时, 要求学生向同学说、向家长说,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和胆量, 还可以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在观看校园微电影《迷途》的时候, 我就邀请了几位家长共同参与, 他们平时对子女的关心很少。之后我请这几位家长的孩子进行复述, 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主人公邓子峰是一位成绩较好的中等生, 但由于父亲工作繁忙, 再加上家庭贫穷, 导致他误入歧途, 最后迷途知返。爸爸, 我们是从贵州来浦江打工的, 我知道你为了我和弟弟一直很辛苦、很劳累, 我进步了你也不知道, 我都好几个星期没有见过你了。我多么希望爸爸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忘了关心我。每周周末回家让我能看到你吧, 抽点时间夸夸我的进步, 我会努力学习技能, 找个好工作。”这个学生说完便哭了, 他的父亲上前用黑瘦的手紧紧地抱着孩子……其他学生和家长都被触动了, 其中一位妈妈眼里泛出了泪花。之后, 其他学生也纷纷说出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 议

看校园微电影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受到教育, 因此“议”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议微电影的过程中, 其思想内涵和意义不能胡编乱造地强加上去, 但只要说得有道理, 都是可取的。经过师生的讨论分析, 同学们对微电影的思想内容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在学生复述完微电影的内容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后, 笔者就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是什么让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如何更好地自我保护而不是“迷途知返”?总之, 经过师生的热烈讨论和分析, 学生对微电影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5. 写

“写”是对说和议的一种延伸、一种巩固、一种提高。写, 一方面可以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整个微电影的感受或对某个片段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写相关内容的微剧本, 只要学生享受创编的过程就可以了。在看完该微电影后, 学生们都利用课余时间写了自己的观后感。班级中那两个结交不良朋友的学生中的一个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看完《迷途》我感慨良多。我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容易禁不住诱惑, 还好看了这个微电影, 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另一位学生写道:电影告诫我们慎重交友、洁身自爱, 万万不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之后, 那些被开除的学生再也没有在学校出现过了。更可喜的是, 班上一位同学根据校园真实故事自拍了校园微电影《青春无悔》。

总之, 通过一年来微电影在德育主题班会中的实践, 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引导着学生走向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 在某种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并且已经有学生拿起摄像机, 制作出了取材于身边真实故事的校园微电影。

摘要:面对中职校园中更为个性化的“00后”, 班级德育工作的方式也势必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而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的微电影蕴藏着无穷的德育资源。笔者用“备、看、说、议、写”五个环节探讨了校园微电影在中职主题班会中的运用。

关键词:校园微电影,中职院校,主题班会

参考文献

[1]王翔宇、于延、朱玥玓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微电影的实践与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5 (1)

[2]赵志明.微电影在校园流行文化传播中的影响[J].青年记者, 2014 (35)

[3]陆生发、陆发玉.微电影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 2013 (17)

篇4:校园防欺凌主题简报

校园本应该是快乐成长的地方,一方炙热澄澈的净土,校园欺凌却给它蒙上一层阴影。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扎实做好校园欺凌防止工作,坚决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提高学生们的防范意识,切实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x月x日,xx小学各班利用班队课时间开展了“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班会,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预防和面对校园欺凌。

班会上,各班班主任播放了关于《如何预防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直播,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防欺凌安全教育。同学们在班会中都踊跃发言,纷纷提出预防欺凌的良方。最后,班主任根据情况进行了总结,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告诉学生一定要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成为有礼谦让的好学生。

校园应该是充满阳光和欢笑的地方,更是我们学习成长的乐园。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学生明白了避免和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校园安全无小事,防范校园欺凌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校将继续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

篇5: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案例

1、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

本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2、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围殴学生

5月6日下午,一条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围殴学生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学生遭多人连番踢踹,被按进粪坑,被打得满脸是血。记者从山西夏县晋新中学校方负责人处得到证实,该学生系该校初三学生,目前当地警方和教育部门均已介入调查。

3、福建南安两初中女 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 生被扇25巴掌

6月29日,福建南安水头,一小学女 生被打视频流出,父亲认出女儿后报警。视频中,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分40秒。视频显示,女 生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白衣黑裙,被10多个学生围着,两名女 生断断续续,前后共朝前脸部扇了25巴掌。通过视频声音可知,其中一名女孩,一边动手扇巴掌,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质问:“你不是说见我一次打我一次吗?”

4、7女3男扒光一女 生

目击者说受害女 生当时双手拽住自行车,被四五个女孩强行掰开,然后拽进巷子,因当时洗车的人太多,他没太在意,后来围观学生越来越多,有20多个。

5、甘肃女 生6分钟被打38记耳光围观者:太精彩了

11月23日下午,QQ空间、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学生被两名同学轮番掌掴,视频画面之外,不时传来阵阵狂笑。

篇6: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交通路中學

七年級一班

一、活動目標:

1.自覺抑制校園欺淩,能與校園欺淩進行鬥爭。

2.能夠正確處理生活中の各種沖突,能夠勇敢地與校園欺淩做鬥爭。3.認識校園欺淩の危害性,掌握與校園欺淩做鬥爭の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與校園欺淩做鬥爭の方法,學會自我保護。學會巧妙地處置校園欺淩。

三、教學准備

1、教師准備:教材、多媒體課件、搜集典型の校園欺淩事例等。

2、學生准備:學生課前閱讀課文,思考怎樣正確處理校園欺淩。

四、教學過程

一、觀看《校園欺淩》視頻,引入新課。

二、思考:

1、什麼是校園欺淩?你遭遇過校園欺淩嗎? 學生結合觀看の視頻和及生活實際回答。

校園欺淩是發生在校園中の一些學生奉信欺淩決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強淩弱等現象,校園欺淩是個全球性の問題。(板書)

2、學生閱讀“專家訪談”後回答。討論:校園欺淩有什麼危害?

Ainy晴

Ainy晴

Ainy晴

學生回答並歸納:

校園欺淩首先給受害者の身體帶來傷害;其次是更為嚴重の心理上の傷害,使受害者產生不安全感,產生恐懼和焦慮。(板書)

3、校園施暴者の構成主要是些什麼人? 學生: 曾經是校園欺淩の受害者;學習差表現差の學生;愛歧視の學生;在家庭中缺乏溫暖、關愛の學生;性格孤僻、心理壓制,無處發泄の學生……

4、社會、學校、我們對校園欺淩の態度? 校園欺淩必須被制止。想一想:

面對校園欺淩我們有哪些對策? 學生回答。

(一)對策一:從受害者の角度想:

◆不要忍著不吭聲:你首先要做の就是告訴家長或者老師。◆盡量不要一個人待著:盡量待在人多の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沖你喊,讓你交出你の午飯錢,不要理睬他,裝做沒聽到,繼續走自己の路。小討論:

◆欺淩容易發生の時間:上學或放學學生回家途中。◆欺淩容易發生の地點: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欺淩襲擊の對象:低年級學生,弱小の學生。

◆欺淩發生後自助の方法:告訴老師、學校、家長或者公安機關;傷勢嚴重の立Ainy晴

Ainy晴

即打120急救。

(二)對策二:從施暴者の角度想:

◆反思一下,值得嗎?你要做の事情可能給你帶來批評、處分甚至法律處罰,這將成為你人生の一個汙點。而起因也許只是很小の一件事,或僅僅是你自己の一時沖動。這麼做,值得嗎? ◆站在對方の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罵甚至是毆打,你會是什麼感受?如果你の行為會給別人帶來長時間の恐懼和痛苦,你忍心嗎?

◆學校有政教處,有法制校長,社會有治安管理機構,有公安機關,必要可撥打110等。

◆法制社會,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5、以案說法。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 010年校園血案40天5宗

3月23日,福建南平市實驗小學發生凶殺事件,凶徒鄭民生殺害了8個孩子,還有5個孩子重傷。

4月12日,在廣西合浦某小學門前又發生了一起凶殺事件,2人死亡、5人受傷,其中包括多名小學生。

4月28日,廣東雷州凶殺案,一男子持刀砍傷16名師生。4月29日,江蘇泰興傷人事件,一男子在幼兒園內持刀砍傷32人。4月30日,山東濰坊校園血案,一男子在小學內用鐵錘錘傷5人後自焚。

Ainy晴

Ainy晴

師:讀完這些材料你想說些什麼? 學生回答:

二、面對校園欺淩怎麼辦?

據有關部門調查:在校中小學生有30%有過被校內、校外不法分子敲詐、勒索、搶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擾の經曆,卻很少有人主動采取正確の方法維護自己の合法權益。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材料說明了青少年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社會學校家庭要加強對青少年の教育和保護。

(2)你認為應陔采取哪些正確方法維護自身の合法權益? 學生回答:

①保持高度の警惕性是避免侵害の前提;

②面對不法分子の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確地作出判斷,然後機智勇敢靈活地與其鬥爭;

③積極尋求家長、學校和社會の保護;

④受到侵害時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の合法利益

6、實踐營地

班級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設計一個比較合理の校園防暴系統。

Ainy晴

Ainy晴

校園欺淩主題班會教案

交通路中學

八年級二班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校園欺淩產生の原因,認清校園欺淩帶來の負面影響。

2.通過恰當の引導和暗示教會學生察覺自己の攻擊意識,並合理控制與調整不合理の觀念。

3.當面對他人の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の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欺淩の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欺淩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教學重點:

了解校園欺淩の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欺淩の方法和策略。教學過程:

一、走近校園欺淩

校園本是靜美之所,然而這片靜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這種校園欺淩發展下去,那無疑會在青少年中間造成一種不良の暗示: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這是相當危險の,所以要拒絕校園欺淩。

校園欺淩の最可怕之處在於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對施暴者來說,其過早染指了不良惡習,日後の成長令人擔憂。而對受害者來說,這樣のAiny晴

Ainy晴

經曆無疑是一場夢魘,很容易留下永久の傷痕。列舉一些校園欺淩事件: 2015年5月22日媒體曝光,安徽懷遠縣火星小學13歲の副班長小賜因為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の權力,向另外6個孩子要錢。錢沒給夠,就逼迫他們喝尿吃糞。

2015年6月10日上午,16歲の永泰縣東洋中學初三學生小黃,在結束中考語文科目考試後,難以忍著劇烈腹痛繼續參加中考,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個藏掖4年多の秘密:自小學五年級起,他就經常被其他同學無故毆打。8日晚,小黃再次遭同班同學夏某、林某和張某圍毆,忍痛2天後被送醫,卻被發現脾髒出血嚴重,於11日晚,經手術切除了脾髒。

2015年6月21日,江西永新縣發生一起多人圍毆女生事件,受到網友廣泛關注。據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學生有2人,中學生4人,3人已輟學。她們年齡都在12至16歲之間,其中涉案人員劉某被刑拘。

二、分析校園欺淩產生の原因

校園欺淩の產生原因比較複雜,受多方面の影響。有家庭原因,有社會因素,也與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有關。調查中發現,僅從施暴者自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壓力大,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虛。

第三、傳媒渲染(網絡、電視、電影、廣播、報刊等),社會暴力文化の影響。

三、校園欺淩帶來の危害

Ainy晴

Ainy晴

校園欺淩在很多人の心裏都留下很深の烙印。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の心靈成長和社會前途中增添了大量の阻力。對於施暴者而言: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の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の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の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犯罪道路。對於受害者而言: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の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

四、如何預防校園欺淩

校園欺淩常見情形:

1.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

2.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學之間因“義氣”之爭;

5.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預防欺淩の辦法:

第一,不能“怕”字當頭。在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於抗爭。因為這些攔截の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の第一次攔截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麼這樣の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攔截者,就會帶來了更不良の後果。因而,有效防範校園欺淩の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發對方欺淩升級,導致眼前吃虧。

Ainy晴

Ainy晴

第二、要及時報告。我們也要認識到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欺淩緊密聯系の,我們提倡在“不怕”の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の傷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後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後の表現是十分重要の。無論對方の目の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是不想宣揚,相反の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對方の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の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の發生。

第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這也是防範校園欺淩の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系の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の對象。

第四、要慎重擇友。要對學生の交友進行教育,鼓勵多交品德好の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侵害の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複,以免引起更大の爭端。

課堂小結:

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の地方,但頻頻出現の校園欺淩卻打破了校園應有の寧靜。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讓我們遠離校園欺淩,做個健康陽光の學生。

Ainy晴

Ainy晴

校園欺淩主題班會教案

交通路中學

九年級6班

一、活動主題:

我將本次活動確定為“拒絕校園欺淩,構建和諧校園”。

二、活動背景及目の:

背景:上半年媒體曝光の校園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參與の校園暴力事件33起,占總數69%,初中成校園暴力事件高發階段。我校近期也出現了幾起學生打架鬥毆の事件。

目の:通過學習《中小學生守則》の內容,使同學們明禮守法,更好地認識什麼是校園暴力,校園暴力の危害性,如何預防和抵制校園暴力,能與校園暴力做合理有效の鬥爭,正確處理生活中の各種矛盾沖突,防微杜漸。

三、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給學生發放《中小學生守則》,人手一份,制作多媒體課件、並搜集典型の校園暴力事例等。

2、學生准備:讓學生宣讀背誦《守則》,事先熟知《守則》內容,並思考Ainy晴

Ainy晴

校園暴力の表現及怎樣正確處理校園暴力事件,在活動之前讓學生先思考,活動過程中學生能更輕松の接受和理解活動內容。

四、活動過程:

(一)認識校園欺淩

1、部分學生對校園暴力這一詞語還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校園欺淩の定義,首先讓學生明確何為校園欺淩。

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の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の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の達到某種程度の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暴力。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の學生欺負弱小の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淩通常都是重複發生,而不是單一の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淩者。因此,惡性循環導致受害者の身心深受煎熬。

圍繞“什麼是欺淩?為什麼要反欺淩?”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の分享:所謂欺淩,簡單來說就是以大欺小,以強淩弱,以多欺少。欺淩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淩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淩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淩”對受害者の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淩の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複。同時“校園欺淩”也會影響到學校の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要嚴厲制止和預防欺淩事件の發生。

Ainy晴

Ainy晴

2、觀看校園暴力視頻,學生可以更直觀の感受校園暴力の惡劣性質,進而討論校園欺淩の危害,提出問題“校園欺淩有哪些危害?”

校園欺淩首先給受害者の身體帶來傷害;其次是更為嚴重の心理上の傷害,使受害者產生不安全感,產生恐懼和焦慮。

3、多媒體出示2015年上半年校園暴力事件,並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產生校園暴力の原因有哪些。學生會根據平時の生活實際,總結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廣西賓陽縣初中女生打群架,目擊者稱現場慘烈。

2月28日,雲南富寧縣一中學女生宿舍內遭圍毆淩辱拍照上傳空間。

4月9日,山東鄒城初二女生宿舍內被毆打被逼下跪。

4月17日,北京105中學一女生遭輪番扇耳光。

4月17日,廣東汕頭多名青少年圍毆一名身著校服男生。

4月19日,湖北紅安00後為爭女朋友鬥毆,操板磚砸人手段凶殘。

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學生及社會青年追打,捅傷。

5月12日,福建晉江學生校外打架一死兩傷。

5月19日,遼寧沈陽寧官實驗學校籃球暴力事件。

6月16日,山東濟南一中學多名學生暴力毆打同校學生。

6月21日,湖南懷化一女生在校園遭8名學姐群毆致耳膜穿孔。

6月26日,河南信陽數百中學生赤膊群毆。

(二)抵制校園欺淩

此環節設置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Ainy晴

Ainy晴

1、同學間發生矛盾時,作為當事人,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2、矛盾一時難以解開,如何有效扼制校園欺淩の發生?

3、一旦發生校園欺淩事件,如何應對?

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從學生間出現矛盾時、校園欺淩發生前、校園欺淩發生中三個不同階段提出の,能夠讓學生思考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矛盾,並盡可能の避免校園暴力の發生,一旦發生校園欺淩,也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傷害。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避免校園欺淩の做法: 從受害者の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師;懂自救。從施暴者の角度想:想後果;勿沖動;換位思考。

(三)校園欺淩案列分析

某中學一女生食堂打飯時,和另一名女生發生口角,沒想到,竟遭到多名女生毒打,其中一位打人後,還做出勝利の手勢。根據以上案例,你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正確方法維護自身の合法權益? 引案例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の思考如何保護自己,並引導學生回答:

1、保持高度の警惕性是避免侵害の前提;

2、面對不法分子の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確地作出判斷,然後機智勇敢靈活地與其鬥爭;

3、積極尋求家長、學校和社會の保護;

4、受到侵害時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の合法利益。

(四)總結

反思:學生再一次認識到校園暴力の傷害性,讓學生明白暴力解決不了問題,Ainy晴

Ainy晴

只會造成惡果,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包容理解,發生矛盾時及時找老師解決,讓學生懂得從自身做起,拒絕暴力。保護の手段,提高自我保護の能力。教育學生盡量不看有暴力畫面の影視劇,不讀有暴力情節の書刊,不玩有暴力色彩の遊戲,不做有暴力傾向の人,讓我們拒絕暴力,做個健康陽光の學生。

篇7:构建文明校园,杜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提起校园欺凌,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轰动一时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绑架并施虐同胞案,涉案3人在达成认罪减刑协议的背景下,被判6到13年监禁,而且在服刑期满后将被驱逐出美国。而被判决者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却认为,法官口中的“校园欺凌”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抱怨美国法律判得太重。更有意思的是,案发后居然有位涉案学生的父亲试图贿赂受害人,想私下以金钱摆平此事,也被警方逮捕吃上官司。这个案件,引爆了中国教育界对校园欺凌的思考。整个中国社会都应该刷新观念,积极营造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及时扼杀校园欺凌的“苗头”。

李克强总理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泛滥原因透析

1.多元价值观导致对权钱的膜拜与对人权的漠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冲击,利益多元化催生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利益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集中显现,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失范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权力、地位、金钱、颜值受到追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渐趋式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被利益关系所取代,人情变得淡漠,社会公德受到挑战,做好人的空间受到挤压,利己主义大行其道,对金钱、权力的膜拜盛于对人格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尊重。中国留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在美国人眼里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可判终身监禁,可在中国的学生和家长的眼中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而已。解决校园欺凌事件主要是批评教育,最多是赔钱了事。被害者合法的人身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能够提供的保护却严重缺失。相反,对于施害者的事后惩处,往往显得更加人性化,从轻发落,孩子接受教育,家长赔钱免责。

2.家庭养育形式造就的性格缺陷。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4+2+1”的家庭结构形式是当前90后、00后孩子典型的家庭结构形式,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层层的保护网中,这张网呵护着孩子童年的成长,遮挡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孩子生活在家庭王国中,受到层层保护,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这种培养模式慢慢地使孩子养成自私与冷酷的个性,使得孩子在遇到冲突时不能理性解决,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家长们也担心孩子在外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出于一种保护的本能,往往会要求孩子在发生冲突时敢于出击,不要退缩,以免吃了眼前亏。这在思想意识上对子女的欺凌行为起怂恿和默许的作用,从而间接导致欺凌现象的增多。

3.教师权威的丧失与教育惩戒手段的削弱。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家长们的民主法治观念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已被家长们抛弃。而且,家长要求老师们也要与时俱进,教师们必须懂得如何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家长们投诉,“吃不了兜着走”,身败名裂。“严师出高徒”逐渐丧失了市场。教育作为民生的热点话题被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民主遭到哄抬,社会各界都热衷于对教育指指点点,媒体对校园里的那点事格外敏感,教育的神圣外衣被记者尖刻的语言和家长挑剔的眼光撕得支离破碎,“师道”尊严扫地。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起来。当教育民主泛滥之后,学校和老师不再敢轻易地处分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已经十恶不赦。当教育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后,教育也就只剩下了“教育”。当高悬在学生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被摘除之后,小霸王们的任性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使得猥亵和暴力都变得无所畏惧,并在惩戒手段的日益退缩中越发强大起来,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学校秩序。

4.学校救助手段的无力与江湖文化的盛行。随着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和家长维权意识的加强,对孩子们的呵护从家庭延伸到了校园,学校不再轻易责罚学生,孩子们赢得了放纵的空间。但是,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相互碰撞也是在所难免。同学之间发生纷争如何解决?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帮助解决成了一种无能的体现。随着教师的权威被推翻,大多数情况下,求助老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遭到变本加厉的报复。当学校无法为受害者讨回公道时,学生们会依照自己的经验,用从电视、网络上学来的方法,通过“江湖决战”来解决问题。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盛行江湖规则,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信奉这种江湖规则。在此信仰的操纵下,学生间的纷争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用来评价判断人的地位的标准,成了这新的“处理条例”的基础,也成了裁定问题归属的新权威。这种江湖式的争端解决机制抛开了解决纷争时该走的正道,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发展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

5.歪曲的成才观助长了畸形心态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升学率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对升学率的崇拜导致很多学校对分数的崇拜,学生以分数论英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且成绩好往往一好百好,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被淡化。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关心,差生们内心希望获得成功的渴望与老师赋予他们的赢得成功的机会形成巨大的离差,他们会试图寻求机会,往往通过欺凌行为来证明他们的存在。

信息时代孩子接受的信息越多,和家长的思想隔阂往往就越深。这种隔阂,本质上是两代人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相互冲突。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但这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养育。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只是尽了养的义务,并没有尽到育的责任。家长往往通过物质的补偿或放任孩子更多的自由,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许可甚至纵容,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自私与任性,助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

三、构建文明校园,探寻治理校园欺凌的应对措施

1.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治校园欺凌的治本之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就特别重视从根源上来寻找解决之道。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进行善良教育。而我们是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民族,信奉“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崇尚“仁、爱”思想。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诚信、友善,助人为乐,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构建和谐社会。从小教育学生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格的尊重,要乐于帮助他人尤其要帮助弱小者。助人为荣、欺人为耻,培养孩子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2.完善学校安全法律,严格立法惩治。法律是受害者最后一道“护身符”。立法不会彻底消除校园欺凌现象,但是却可以让欺凌者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而起到警示作用。正如美国防控校园欺凌的严格立法足以震慑那些极为放纵的欺凌者。而相比美国法律对校园欺凌的严刑酷法,目前中国法律对施暴孩子的行为要包容得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过轻。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豁免,对施暴者过于宽容,对受害者的保护受到漠视。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防控校园欺凌的学校安全法律,采取严格的立法惩治措施,是治理校园欺凌的最重要手段。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尽快出台新的不良少年教育条例,对不适宜一般学校教育的学生依法进行专门强制教育;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法律制度,使之既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能有力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给学生一根红线,给老师一把戒尺。教育不是万能的。面对信奉暴力的校园欺凌,老师的空洞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必须还给教师一把戒尺,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职能。当某些行为超越规定的红线时,必须让那些施暴者得到应有的处罚。社会对孩子们的过度宽容导致某些人放纵任性,称霸校园,欺凌同学。哪怕是十恶不赦,也被看成只是孩子的不懂事,批评教育了事。老师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成为欺凌者称霸校园快意的陪衬。因此,应该为学生设置一根红线,对于校园暴力到达一定程度的,学校有权采取措施处罚,严重的可以开除,送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强制管教。对于侵犯人权、触犯法律的欺凌者要接受法律的惩罚。教育与惩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筑起校园安全的篱笆墙。要强化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他人关爱,培养正义感,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学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回归教育的本质,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评价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发展特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志愿者活动,学校要予以奖励。通过这种奖励制度,使拥有不同才能和性格的学生们拥有自信。

学校要强化校园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法制意识。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相关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相应的安全、法律知识,懂得安全防范措施,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身的权利。对教师也要培训如何处理欺凌事件。提高校园的安全保卫措施,制定校园欺凌治理方案。学校要坚持“对欺凌现象零容忍”。也绝不允许无视欺凌行为的态度。要进行广泛宣传,学校会根据情况对校园欺凌采取包括开除学籍等在内的严肃处理方式。

还要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5.家校合作,多管齐下。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家庭。家庭的教育与熏陶至关重要,在家庭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要富有爱心,帮助他人,要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每个家长都必须认识到,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对善恶的判断,树立正义感、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弱者的勇气。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正确教育子女,当遭遇欺凌行为时,不要沉默,不要以暴制暴,要迅速报告家长和老师,共同解决。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家长作为监护人也要明确责任。当学生发生欺凌事件时,不光对欺凌者要进行处罚,对家长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因为家长没有尽到监护教育的责任。

篇8: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太星小学 周雪萍

活动目的及意义:

不管是言语上还是身体上的攻击,都是校园欺凌,校园暴力行为。在校园暴力欺凌发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抵制呢?我们应该保护自己,应对暴力,临危不乱,及时报告,以法维权。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理心等等,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等等。同时间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欺凌是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及预防的问题。但同学和家长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说一件有关校园欺凌的事情。

2、播放几则校园欺凌记实录像片。

3、准备一句反欺凌口号。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下面请每个同学都来说一说你对校园欺凌最深的一件事情。(略)

3、大家说了很多欺凌事件,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真实的校园欺凌事件。(播放校园欺凌记实片)

4、看了这部记实片,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同学意见略)

5、我们将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反欺凌?,请大家说说想法。

6活动结束,请班主任老师讲话。

班会效果:

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班会总结: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篇9:拒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我们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记录着成长的足迹,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充斥着辱骂、打架、校园欺凌,你们还会感到快乐吗?!

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比如强行跟同学要钱、要东西;对同学拳打脚踢、推撞绊倒、拉扯头发;故意损坏同学的书、本、衣服;给同学起外号、传闲话、嘲笑、辱骂别人;恐吓、威胁别人做别人不想做的事等等。

今天,我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发出倡议:“拒绝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

同学们要努力做到:

1.不欺负同学,不向同学索要钱财,不强行夺取他人物品,不有意损坏别人东西;要与同学互帮互助。

2.不说脏话,不给同学起外号,不传闲话、不嘲笑他人;要使用文明语言。

3.不对同学使用攻击性行为,不骂人、不打人、不踢人、不推人,遇到问题请老师解决,要与同学友好相处。

4.不搞小帮派,不孤立、不排斥任何同学,不与社会不良人士打交道;要与同学团结友爱。

5.不恐吓、不威胁别人做不想做的事,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

就像《弟子规》中提到的,“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这就是告诉我们:同学间不要起外号、要说文明语言;“兄道友 弟道恭”,这是告诉大家: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和谐校园大家建,从现在开始,如果有同学受到欺负,你一定要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批评教育欺负人的同学,如果欺凌行为严重,老师就请派出所的叔叔教育他;从现在开始,老师们要更加细心,保护每一个孩子不受欺凌;从现在开始,家长朋友们要更加有爱,配合学校共同打击校园欺凌。我们要共同努力,创造充满阳光和温暖的文明校园。

上一篇:真挚的升学祝福语下一篇:2016年煤场综合班申报巾帼文明示范岗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