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商务礼仪习俗

2024-04-15

阿根廷的商务礼仪习俗(共10篇)

篇1:阿根廷的商务礼仪习俗

阿根廷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rgentine),简称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南部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面积276万平方公里。人口3150万。白种人占97%。几乎全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主要宗教天主教、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4%。宪法规定,正副总统必须是天主教徒。西班牙语为国语。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阿根廷具有发展经济巨大潜力。它是世界上谷物、肉类和羊毛的主要输出国,故称为“世界粮仓和冷藏库”。牧场和草原占全国土地的50%。加工制造业很发达。能源已接近自给自足。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1987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亿美元,当年的人均收入为2540美元,粮食、肉类出口均居世界前列,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仅次于巴西及墨西哥,为拉丁美洲第三经济大国。阿根廷政府实行总统制。总统由人民选举,任期待4年。国会分参众两院。1972年2月19日与我国建交。阿根廷的商务礼俗,必须穿保守式样的西装。若在餐厅吃晚餐,也要穿西装,结好领带,一副绅士模样。即使你是外地来的观光客,也绝不例外。外国人经常以服装取人,如果衣履不整,他们就认为你这个为并不正派,服装就是他们据以做“人物评价”的基准。因此,到公司或机关访问,或到客商家做客,你都必须西装革履,整整齐齐才行。西装去访问对方,印象一定会被大打折扣,不能不慎。阿根廷人久别相见,男人互相拥抱,女人则握住对方双手并亲面颊。送礼不要送衬衫、领带之类贴身用的物品,阿根廷人喜欢别人夸奖他们的孩子、家里的陈设和他们的菜。避免谈论有争议的宗教、政治问题。可以谈谈体育,特别是足球以及当地的公园。在阿根廷乘火车,你若在特等厢或头等厢脱下上衣,打算轻松一下,随车的车长会马上向你提出警告。据载,当年贝隆当政的时代,他曾经喊出一个口号:“脱下上衣,以更轻松的心情努力工作”。据说,不但效果全无,还引起了反感。保持体面,重视礼节——在这方面,阿根廷人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在阿根廷,拜访绝对有必要事先约会。阿国商办流行以握手为礼,交换名片频繁。一般而言,谈生意的态度仍以保守谨慎,予人印象较佳。阿根廷许多商人会说英语,此外,意大利语和德语也是常用“外语”。椐当地人说,二次大战时,在一德国军舰被围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外拉普拉他河口,全舰官兵后来弃舰登岸,成为阿国德裔商界中的一股力量。阿根廷人在食上习惯吃欧式西菜,以吃牛、羊和猪肉为主,尤以烤全为其传统的食品。阿根廷商人喜欢邀请你至家中做客,餐桌上免下了阿国正宗牛肉。到阿根廷人家里做客,可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或一些糖果。翌日勿忘谴人送花给主人致意。阿国人对其“牛仔”文化亦感骄傲,不免称赞两句。注意一点,晚餐到晚上9-10点钟才开始,餐前会有尾酒会,也得到7-8点钟才会开始。对大多数阿根人来说,有一个习俗语十分有趣。这就是阿根人在过元旦时都习惯要在江河里洗一次澡,称之为“新年浴”,这是新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把一篮又一篮的鲜花撒在江河的水面上,然而后大家跳进这落英缤纷的“花海”中,用花搓全身。据说,这样可以洗掉污垢和霉气,换得吉祥和富。商务活动,5-11月最宜往访。圣诞节与复活节前后两周不宜。1-3月为阿根廷“暑假”度期。各大城市饮水安全。海关免税香烟8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半磅、酒4瓶。无货币管制。阿根廷禁止邮寄没有洗干净的旧针织品。来源:中国出口精英网

篇2:阿根廷的商务礼仪习俗

阿根廷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南美国家阿根廷,迎宾待客重热情;

酷爱足球等体育,舞蹈造诣很著名;

国民多信天主教,“十三”、“周五”最扫兴;

灰色普遍不喜欢,贴身衣物莫礼送;

菊花被人视“妖花”,因其令人心悲痛。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阿根廷人见到客人的时候,首先要以马黛茶热情招待,对于主人这种盛情,客人一定要欣然接受,并且要在喝过马黛茶后,使劲咂咂唇,以表示自己接受了主人赐给的口福。他们常以家乡最珍贵的马黛和吸管作为礼物赠给客人和朋友,以作为永久性的纪念品。

阿根廷人酷爱足球和其他体育运动,也喜欢一起在谈论中赞美他们偏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他们喜欢别人夸赞他们的孩子,希望别人赞赏他们家中的陈设和烹调技术。他们对舞蹈造诣颇深,著名的探戈舞便源于他们的国家。他们喜爱赛波花。人们还将其喻为国花,并视为美好和幸福的象征。他们对棕灶鸟极为偏爱。认为棕灶鸟筑巢独俱特色,形似“面包烤炉”,人们赞赏其“建筑技艺”高超,并喻其为面包师,赢得人民的普遍宠爱。

礼仪习俗

阿根廷的商务礼俗,必须穿保守式样的西装。若在餐厅吃晚餐,也要穿西装,结好领带,一副绅士模样。即使你是外地来的观光客,也绝不例外。

外国人经常以服装取人,如果衣履不整,他们就认为你这个为并不正派,服装就是他们据以做“人物评价”的基准。因此,到公司或机关访问,或到客商家做客,你都必须西装革履,整整齐齐才行。西装去访问对方,印象一定会被大打折扣,不能不慎。

阿根廷人久别相见,男人互相拥抱,女人则握住对方双手并亲面颊。送礼不要送衬衫、领带之类贴身用的物品,阿根廷人喜欢别人夸奖他们的孩子、家里的陈设和他们的菜。避免谈论有争议的宗教、政治问题。可以谈谈体育,特别是足球以及当地的公园。

在阿根廷,拜访绝对有必要事先约会。阿国商办流行以握手为礼,交换名片频繁。一般而言,谈生意的态度仍以保守谨慎,予人印象较佳。阿根廷许多商人会说英语,此外,意大利语和德语也是常用“外语”。椐当地人说,二次大战时,在一德国军舰被围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外拉普拉他河口,全舰官兵后来弃舰登岸,成为阿国德裔商界中的一股力量。

在阿根廷乘火车,你若在特等厢或头等厢脱下上衣,打算轻松一下,随车的车长

会马上向你提出警告。据载,当年贝隆当政的时代,他曾经喊出一个口号:“脱下上衣,以更轻松的心情努力工作”。据说,不但效果全无,还引起了反感。保持体面,重视礼节——在这方面,阿根廷人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商务活动,5-11月最宜往访。圣诞节与复活节前后两周不宜。1-3月为阿根廷“暑假”度期。各大城市饮水安全。海关免税香烟8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半磅、酒4瓶。无货币管制。阿根廷禁止邮寄没有洗干净的旧针织品。

阿根廷人在食上习惯吃欧式西菜,以吃牛、羊和猪肉为主,尤以烤全为其传统的食品。阿根廷商人喜欢邀请你至家中做客,餐桌上免下了阿国正宗牛肉。到阿根廷人家里做客,可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或一些糖果。翌日勿忘谴人送花给主人致意。阿国人对其“牛仔”文化亦感骄傲,不免称赞两句。注意一点,晚餐到晚上9-10点钟才开始,餐前会有尾酒会,也得到7-8点钟才会开始。对大多数阿根人来说,有一个习俗语十分有趣。这就是阿根人在过元旦时都习惯要在江河里洗一次澡,称之为“新年浴”,这是新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把一篮又一篮的鲜花撒在江河的水面上,然而后大家跳进这落英缤纷的“花海”中,用花搓全身。据说,这样可以洗掉污垢和霉气,换得吉祥和富。

服饰礼仪

在阿根廷国家,在服饰礼仪方面很讲究,阿根廷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经常“以服取人”,换而言之,服饰是阿根廷人进行“人物评价”的“标尺”,如果衣履不整,他们就认为你这个为并不正派。

在正式场合,阿根廷人讲究着装整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失去阿根廷人的尊重,在一般情况下,如论是到公司或机关访问,或到客商家做客,你都必须穿保守式样的西装,整整齐齐才行。

若在餐厅吃晚餐,也要穿西装,结好领带,一副绅士模样。即使你是外地来的观光客,也绝不例外。

在阿根廷国家,人们反对服装过于华丽,讲究庄重和规范,最好是男的穿西装套装,女的穿长裙或者套裙。同时男士在穿西装时,不仅要穿套装,而且还要加一件西装背心,并且带上领带,此外,还需要注意色彩的协调和平衡。

如果穿灰色西装去访问对方,印象一定会被大打折扣,不能不慎。阿根廷人认为,灰色的服饰会让人沉闷,忧郁,悲伤,所以在阿根廷游玩,最好不要选择灰色的衣服,否则印象会大打折扣。

阿根廷人是非常讲究在公共场合的形象,无论是乘车还是娱乐,都需要穿戴整洁,否则衣冠不整会让他们呲之以鼻,即使挽起袖管,也会让人看不惯,还可能会被干预。

在阿根廷乘火车,你若在特等厢或头等厢脱下上衣,打算轻松一下,随车的车长会马上向你提出警告。据载,当年贝隆当政的时代,他曾经喊出一个口号:“脱下上衣,以更轻松的心情努力工作”。据说,不但效果全无,还引起了反感。保持体面,重视礼节——在这方面,阿根廷人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篇3:商务习俗

阿根廷的商务礼俗,必须穿保守式样的西装。若在餐厅吃晚餐,也要穿西装,结好领带,一副绅士模样。即使你是外地来的观光客,也绝不例外。在阿根廷,拜访绝对有必要事先预约。阿国商办流行以握手为礼,交换名片频繁。一般而言,谈生意的态度仍以保守谨慎,予人印象较佳。阿根廷许多商人会说英语,此外,意大利语和德语也是常用“外语”。

阿根廷人在饮食上习惯吃欧式西菜, 以吃牛、羊和猪肉为主。阿根廷商人喜欢邀请你至家中做客, 餐桌上免不了阿国正宗牛肉。到阿根廷人家里做客, 可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或一些糖果。翌日勿忘谴人送花给主人致意。阿国人对其“牛仔”文化亦感骄傲, 不免称赞两句。注意一点, 晚餐到晚上9~10点钟才开始, 餐前会有鸡尾酒会, 也得到7~8点钟才会开始。对大多数阿根人来说, 有一个习俗语十分有趣。这就是阿根人在过元旦时都习惯要在江河里洗一次澡, 称之为“新年浴”, 这是新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把一篮又一篮的鲜花撒在江河的水面上, 然后大家跳进这落英缤纷的“花海”中, 用花搓全身。据说, 这样可以洗掉污垢和霉气, 换得吉祥。

篇4:英国酒吧的礼仪与习俗

英国有本名为《旅游者酒吧仪俗指南》的小册子,书里有这样一句忠告:“你如果没有去过酒吧,就等于没有到过英国。”

到了英国一定要到酒吧喝一杯,而要想更多地了解英国社会,就更应该到酒吧坐坐。去过英国旅游的人都会发现:传统的英国酒吧是最能领略到当地风情的地方。只要一走进英国酒吧,人们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从买酒开始的。因为大多数英国酒吧里是没有服务员给顾客端酒的,顾客得自己到酒吧台去买酒。这规矩虽然使人感到有些不方便,可是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在以冷漠著称的英国社会里,酒吧仪俗的形成是为了促进社会交往。例如,顾客排队买酒时可以与其他等待买酒的人进行交谈。在英国,唯有在酒吧台,与陌生人亲切交谈才可能被看成是完全适宜的正常行为。可对于外国旅游者来说,进英国酒吧喝酒,如果不入乡随俗的话,那将一无所获,并且还可能碰到麻烦。比如说,旅游者若是团体前往。最好是1~2个人前去买酒。因为酒吧常客和服务员最讨厌一大伙人一边嚷着、一边又不知喝什么酒好,把通往酒吧台的路给堵住了。

虽然英国人早已习惯于排队,但在酒吧里却看不到排得很正规的队伍,大家都显得非常松散和随意。可是,服务员竟有本领知道该轮到谁了。

如果你想早些买到酒,可以做些动作引起服务员的注意,不过这些都是有规可循。比如,千万不要大声嚷嚷,不要在酒吧台面上敲击钱币,不要绷着脸,更不要摇晃挂在酒吧台后面的铃,因为那是酒吧老板用来表示到了关门时间的。总之,要想让服务员看到你,你可以举起空杯子或钱,但不要摇晃;你脸上可以流露出等待、期望甚至略带焦急的表情。因为,你如果显示出非常心满意足的神态,服务员会认为他们已经为你提供服务了。

在酒吧里,人们常常把“请”字挂在嘴边,并尽量不做一些酒吧服务员最讨厌的事。例如,有些服务员不喜欢顾客拿不定主意而让他们无所适从;不喜欢许多顾客在等着买酒而你却靠着酒吧台发呆或闲聊;也不喜欢有人等到最后,才突然说要喝爱尔兰烈性黑啤酒等之类的酒,因为与其他酒相比,准备这类酒的时间要比调制其他种类酒长得多。

至于说到在酒吧里施舍“小费”,你可千万不要给服务员现金以示酬谢,正确的做法是请服务员喝一杯酒。因为给现金小费会使人觉得服务员是伺候人的,而请他喝一杯酒则是友好的表示。

当你喝上酒以后,想与别人接触,切记要留心观察一下。上酒吧的人如果有兴趣进行交谈的话,多半会用非言语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去找那些已经买了酒但仍在酒吧台前晃荡的人。而那些已经离开酒吧台,找到椅子坐下的人可能只想独自饮酒。还可找那些脸朝外或朝屋里人看。并用形体语言表示“可接触”的人。第一次接触时,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伸出手来笑容满面地自我介绍,这会使英国人感到尴尬。因为英国人根本不想知道你的姓名,也不想与你握手,至少在相互间尚未形成某种共同利益之前是这样。

你可以同人泛泛地谈天气、谈啤酒、或者就谈所在的酒吧。在适当的时候主动提出给你新结识的同伴买酒,这种相互请酒是感受自己是酒吧群体中一员的关键作法。可以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英国。在分担轮流买酒的费用时,要注意当地人的习俗,做得体面而有分寸,因为英国男人害怕亲密,他们对其他男性表示友好有困难,因而在举止行为上有时难免会不怎么和善。

你如果与英国朋友在一起或者在洽谈商业合同,接待你的主人中有一位可能买第一轮酒,这时你就应该很快地表示买下一轮。一般在对方杯子里的酒只剩下1/4时,便是你该提出买酒的时候了。“这轮酒由我买,你喝什么酒?”这是英国酒吧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

篇5:阿根廷商务礼仪知识

1. 凡谈生意最好是面谈

因为阿根廷的电话服务有时不尽如人意,而且阿根廷人愿意面对面地谈判,通过电话联系很少能成交业务,商务拜访一定要事先约会

2. 注重仪表

阿根廷人大多数为欧洲人后裔,其中以英国人、意大利人为主,政界和工商界人士普遍衣饰讲究,言行举止规矩大方。因此,在进行商务活动时必须注意仪容仪表,男士最好穿保守式样的西装,打领带,参加正式酒会和宴会时,中式或西式深色服装均可。女士衣饰以得体大方为宜。即使你是外地来的观光客,也绝不例外。外国人经常以服装取人,如果衣冠不整,他们就认为你这个人不正派,服装是他们据以进行人物评价的基础。因此到公司或机关访问,或到客商家做客,你都必须西装革履,一副绅士模佯。 西装的颜色也要注意,一般说来,穿灰色的颜色最不受欢迎。这个颜色令人觉得阴郁,不开朗,如果穿这种颜色的衣服去访问对方,很可能使对方对自己的印象打折扣。

3. 商谈禁忌

千万不要考虑邀请阿根廷人在早饭时商谈业务,他会认为你的神经有点儿不正常,从而失去谈成生意的可能性。阿根廷人起得较晚,不习惯一大早就从事商务活动。约会一般在9:30较为合适,如果你的商业伙伴迟到亦不必惊讶。阿根廷人可能会安排晚7点甚至8点在办公室与你会面。

阿根廷人往往在一番社交寒暄之后才开始讨论商务,除非你的阿根廷同事主动谈起,最好不要谈及个人私事。切不可期望一次会谈就能成交,耐心是很重要的。

4. 商务午餐

在阿根廷,商务午餐很重要,虽然在午餐时所谈的并不触及生意的核心内容,但这有利于调节情绪,为进一步谈判创造气氛。

5. 握手礼

阿国商界流行以握手为礼,交换明片频繁。一般而言,谈生意的态度仍以保持谨慎给人的印象较佳。阿根廷许多商人会说英语,此外,意大利语和德语也是常用的外语。

6. 饮食习惯

阿根廷人在饮食上习惯吃欧式西菜,以吃牛、羊肉和猪肉为主,尤以烤全牲为其传统的食品。阿根廷商人喜欢邀请人到家中做客,餐桌上免不了阿国正宗牛肉。

7. 送礼

到阿根廷人家中做客可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或一些糖果,也可带进口威士忌。宾主相见,与男士行握手礼,对女士轻吻脸颊,以示亲切及礼貌。送礼不要送衬衫、领带之类贴身用的物品,阿根廷人喜欢别人夸奖他们的孩子、家里的陈设和他们的饭菜。与阿根廷人闲谈时应避免谈论有争议的宗教、政治问题。可以谈体育,特别是足球,或者谈当地的公园。妇女喜欢谈论时装。

(注意,阿根廷人的晚餐一般晚上9~10点才开始,餐前有鸡尾酒会,大约在7~8点开始。商务活动以5~11月为最佳时间,最好不要安排在圣诞节与复活节前后两周内,1~3月为阿根廷暑假度假期。)

阿根廷的民俗

1、独特礼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礼节礼仪,生活习惯,远离自己文化之根的欧洲移民们在阿根廷这块崭新的土地上继续演绎着欧式的绅士风度。只不过在上面略略添加了一点高乔骑士的狂野激情。因而他们礼貌而略带孤傲,坚忍耐劳而又乐于享受,夸夸其谈而又不乏现实精神,西装革履而又酷爱牛仔T恤,大吃烤肉而又啜咖啡......确切一点说,他们是马背上的绅士。

适于谈论的话题:足球及其他体育项目、烹饪技巧、家庭陈设等等。拜访阿根廷人时,可赠送一些小礼品。但是送菊花、手帕、领带、衬衫等是不适当的。

2、待人接物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小姐”或“夫人” 相称。一般陌生人初次见面,以握手为礼;亲友及见过二三次面的熟人相遇或告别时,长辈与晚辈之间、女性之间或异性之间大多是互相亲吻面颊,实际只是面颊轻轻接触一下,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先右后左,或只亲右边;同辈男性之间还是握手为多,为了表示关系十分亲密,也可以亲吻面颊。他们对外国人也是一样,我们东方人不大习惯这种礼节,所以遇到对方,主要是孩子和年轻女性主动把面颊凑上来,您千万不要躲闪,应该大方地回礼,免得尴尬。

3、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是阿根廷生活习惯的组成部分。在这里女士总是大大方方地享受这一特权,如果女士礼让男士,反倒令男士感到为难。

见面礼仪

程先生的性格很开朗,热情好客。他说大多阿根廷人都是如此:对人很友善;心态很平和、开放,对什么都不那么在乎;生活很悠闲,节奏也不是那么快。与阿根廷人打交道,重要的是诚心、诚信。他非常喜欢阿根廷,觉得阿根廷很适合居住生活。

阿根廷人的许多风俗习惯都受到西班牙的影响,随着英国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教育的不断渗透,使得那里的人们既有南欧人的热情好动、爽快,好说话的脾气秉性,又不时表现出西欧人的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风度。

阿根廷人的礼仪和欧美国家大体相似。人们见面都要热情问候,熟人朋友见面还互相拥抱或亲吻面颊。商界则流行以握手为礼,交换名片频繁。

社会上广泛使用的称呼是““先生”和“夫人”、“太太”,对未婚青年男女分别称少爷和小姐。在正式场合要在称呼前加行政职务或学术职称。和阿根廷人交往,避免谈论有争议的宗教、政治问题;可以谈谈体育,特别是足球以及当地的公园。

篇6:阿根廷的商务礼仪习俗

阿曼,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全称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它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通道——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陕。东南临阿拉伯海,依山傍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波斯湾沿岸各产油国所输出的石油,占世界市场的60%,其中大部分经过这条海陕输出。阿曼全国面积30.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600公里。阿曼一词意为“宁静的土地”。

阿曼全国人口765万,居民几乎都是阿拉伯人。他们还保留着氏族部落关系的残余。在国内有100多个部落,每个部落由谢赫(长老)掌握宗教与世俗权力。外国人占居民总数的10%。其中有俾路支人、伊朗人、印度人、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人等。大部分外国人居住在马斯咯特等城市和港口。绝大多数(约占99%)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以上属伊巴德教派。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阿曼人大都会讲英语。首都马斯喀绔(Muscat),扼守印度洋通往波斯湾的门户,在1970年以前,城市街道狭窄,房屋简陋,现已建设成为海湾地区引人注目的一座现代化城市。是古代中国和阿曼贸易的重要港口。

17世纪中,推翻葡萄牙统治建立王朝,18世纪末,英国侵入成为阿曼的实际统治者。19,阿曼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两部分。1955年马斯喀特苏丹国攻陷阿曼伊斯兰教长国。1970年8月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现政府为君主专制,由世袭之苏丹统治。无宪法、无政党。设有国民参政会。1951年与英国签订友好通商条约,结束英国的控制。1982年与南也门签订关系正常化协定。阿曼不课征所得税、食品税,主要财源依赖石油收入。1978年5月25日与我国建交。我国和阿曼自古就有交往。公元8世纪,阿曼航海家艾布·阿比达曾远航到我国广州,明朝郑和曾率船队,两度访问阿曼。

阿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考古学家认为,早在公元之前40,阿曼人民就已经掌握了炼铜技术。阿曼的铜器非常有名,畅销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公元7~15世纪,阿曼海上贸易十分发达,西到非洲,东到中国。

阿曼大约有70%的居民从事农业,最重要的作物是椰枣,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的一半左右。椰枣树用途很广,它的果实是阿拉伯人的主食。枣仁压碎以后,可以做家畜的饲料。阿曼的游牧居民和山区居民,喂养山羊、绵羊和骆驼,沿海水域的渔业资源相当丰富。阿拉伯纯种马与阿曼骆驼闻名于世。还出产红、白两色的棉花和玫瑰花、茉莉花等香科。在当前阿曼的经济收入中,新兴的石油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政府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石油,阿曼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在8亿吨以上。

阿曼多山与沙漠,生活条件十分艰若,因此,牛、马、羊、驴与骆驼便成了这里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阿曼人爱牛如命。阿曼男子喜欢身佩饰刀,如果男子不佩刀,会被视为有失体面。按照阿曼的商务礼俗,冬天访问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拜会政府官员及大公司须先订约会。此地商界气氛和其他中东国家类似——彬彬有礼及耐心等待是秘诀,个人之间的情谊非常重要。销售姿态必须低。千万别派驻在沙特阿拉伯或其他邻国的商务代表到阿曼去淡生意,对方希望直接和你(制造商)谈判。

阿曼人的商业习惯,重要事项要写成书面材料,最好以电报、直通电话加以确认。做不到的事情要明白地表示“不”。然而,尽管事先没有约会就前去拜访,也可堂而皇之地请求面谈。握手时要城恳、有感情。此时可以勾腕搭肩以表热诚(只限于男性的场合)。谈话时目光不要左顾右盼。在当地讨价还价很盛行,他们的商情来源很多。一旦签了代理合约之后,就不要轻易地中止,这一点要注意,还须注意,代理合约若不到工商会议所、工商部去登记的话,有时就没效力。端出阿拉伯咖啡来请客时,一定要接受,用右手持杯一口一口慢慢地喝,不要的时候则左右摇手示意。若不了解这点的话,他们会一直站在那里一个劲地继续为你倒咖啡。

阿曼人的禁忌,用餐时不要用左手,在别人面前,不要用食指或中指比划。注意,和女性交谈、亲近女性、或拍摄女性照片都不行。在当地,砍伐树木也在禁止之列。在斋戒期间,不要在众人面前吃东西或袖嫡。不能在伊斯兰教寺院里照相。不要赞美女性或她们的装饰品。不能吃猪肉。不要持有以色列产品或赞扬以色列。他们对水的价值观念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耍提及地下泉水的卫生问题。

到阿曼商务旅行注意,对所携带行李的检查相当严格。海关免税香烟1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0.25膀,禁止携入任何酒类。不能携有任何淫秽杂志、黄色书刊入境。无任何货币管制。在吃及娱乐方面由于宗教的影响,都极其有限,对这些生活方面的东西事先心理上要有所准备。到内陆去旅行时,要准备车辆,充分准备食物、饮水。只能饮瓶装水,蔬菜、水果务必洗干净。须注射天花及霍乱预防针才能入境。

夏季时,强烈阳光直射,最好准备帽子。眼镜框最好不要用金属制的,容易传热。阿曼气候炎热、干旱,受热带气团的控制,大部分地区属于酷热干旱的沙漠气候。白天酷热,夜间相当凉爽,降水极少,是世界上少有的干旱国家之一,水贵如油,当地人不用鞋拨子,因为他们只穿便鞋,冬季有虐蚊,要准备一点药物,身体状况不佳时,最好暂且不要去那里。

篇7:阿根廷的商务礼仪习俗

一、日本

日本人最常使用的传统行礼方式, 一般分为站礼和坐礼。行站礼时, 双手自然下垂, 手指并拢, 随着腰, 屈手礼, 双手礼。在以椅子为座席时, 也有三种不同的行礼方式。上级对下级行礼时, 坐在椅子上稍将身体前倾一下即可;同辈之间行礼时, 应从椅子上站起, 行与站礼几乎相同的礼节;对尊贵的客人或上级行礼时, 应到对方座位前深深施礼, 等对方就座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二、韩国

很多韩国人信仰儒教, 儒教非常注重尊敬长辈。在长辈走进房间时, 一般大家都要起立问好。在早起和饭后, 还要向父母问候。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也有给长者让座的习俗。就餐时, 也是先给长者上菜盛饭, 让他们先吃。一般最常见的礼节是鞠躬。男士之间见面时, 相互鞠躬并且问好握手, 点一次头。但是在商界, 一般不采用鞠躬礼。韩国的女性一般不与别人握手。

三、印度

印度通用英语, 所以, 在见面时, 印度人相互要交换印有英文的名片。双方见面时, 一般是双手合十到胸口的位置表示相互问好。在行礼时, 年轻人还有弯腰触摸长辈脚面的礼节, 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还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摇头在印度表示同意, 不同意则用点头表示。召唤别人的手势, 是把手掌向下招呼, 但是不能用单个指头来召唤别人。拜访寺庙或者别人家时, 必须脱鞋后再进门。印度人欢迎尊贵客人时, 要用到花环, 花环越长, 表示迎接客人的身份越高贵。去别人家做客, 礼品一般带水果或者糖果即可。

四、美国

美国人在与人见面时, 主要还是行握手礼。在握手的时候, 两人的双手要握紧, 眼睛直视对方, 身体微微弓一下表示诚意和热情。另外, 还有几点需要说明的是, 在握手时, 握手双方是异性的话, 一般是女性先伸手;如果是同性, 一般是年长的人先伸出手或者职位高的人先伸手, 主人要先伸手给客人。在相互关系很熟悉亲密的情况下, 也有亲吻礼。

五、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生性开朗活泼, 与拘谨保守的英国人不同, 他们与朋友见面时, 一般只简单问好, 有时也很简单, 只轻轻挤挤左眼就算打招呼了。见面时, 他们一般都是热情握手, 以名字称呼对方。在澳洲的土著人, 握手的方式更为独特, 两人的中指互相勾一下就算问好了。

六、新西兰

新西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 一般惯用握手施礼;和妇女相见时, 要等对方伸出手再施握手礼。他们也施鞠躬礼的, 不过鞠躬方式独具一格, 要抬头挺胸地鞠躬。新西兰的毛利人会见客人的最高礼节是施“碰鼻礼”, 碰鼻子的次数越多, 时间越长, 礼就越重。

七、英国

英国人与人初次见面时, 行的礼是握手礼。女子一般行屈膝礼。男士如果在见客人时带着帽子, 可以实施一种把帽子微微抬起的礼节。

八、法国

一般来说, 法国人在与人见面时, 大多实行握手礼节。年轻的少女一般也有屈膝礼。个别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 也有亲吻面颊的礼节存在。还有“吻手礼”, 在上层社会中也很流行。但是, 一般行吻手礼时, 嘴是不能接触到被吻的女士的手, 更不能直接亲吻女士戴手套的手, 尤其不能亲吻未婚少女的手。

九、德国

德国人在社交活动中, 见面大多实行握手礼节。在握手的时候, 要注视对方的眼睛, 表示自己友好的态度。拥抱礼一般是熟人、亲戚朋友之间的礼节。情侣或者夫妇之间, 是拥抱和亲吻礼节。在与德国人交往时, 还要注意避免谈及二战后东德、西德的问题和纳粹的问题。

十、俄罗斯

大部分俄罗斯人在公共场所与别人会面时, 是握手行礼的。最常见的还有拥抱礼。而且俄罗斯人还有吻礼的习俗。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人士, 吻礼也是有区别的。比如, 一般的朋友关系或者长者对晚辈, 主要是吻面颊礼仪。而男士对已婚女士的吻礼一般是吻手礼, 表达他们对这些女士的尊敬、谦恭的态度。吻唇的礼节, 一般只发生在情侣或夫妻之间。

通过这些礼仪习俗的了解、认识和学习, 学生们对中国旅游客源国的基本礼仪习俗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同学们也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上主要旅游客源国的人文习俗, 在以后的旅游工作中, 就可以做到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 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 更好地服务游客, 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法国习俗礼仪

1.送花的时候不要送菊花、杜鹃花及黄色的花。

2.不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物,仙鹤是蠢汉的标志。

3.也不要送核桃,而核桃是不吉祥。

法国人待人接物的习俗:

1.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2.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3.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4.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5.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法国人的着装礼仪:

法国的男士和女士都穿戴极为讲究。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眼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吃法国菜的礼节:

1.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2.假如吃多过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鲜)之后,侍应会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槟造,除了让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进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欲。

3.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4.吃法国菜同吃西餐一样,用刀叉时记住由最外边的餐具开始,由外到内,不要见到美食就扑上去,这样十分失礼。

篇9:清代潍坊特色习俗与礼仪初探

一、传统节日的特色习俗与礼仪

1.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全国各地的人民对其都极为重视。潍坊人自然也不例外。老潍县民谚中有“三日寒食五日年”的说法, 即寒食节过三天, 春节过五天。寒食节的三天, 头一天叫一百五, 是扫墓的日子。第二天叫大寒食, 是放风筝的日子。第三天为清明节, 是踏青游玩、荡秋千的日子。这一天还有特定的食谱:吃白面饼卷鸡蛋、内撒芝麻盐、喝麦仁稀饭。三天中最重要的也最具特色的活动是放风筝和荡秋千。清乾隆年间在潍县任过八年县令的诗人郑板桥在其诗《怀潍县二首》中云:“纸花如雪满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 好将蝴蝶送春归。”描写的就是当时的这两种习俗。

(1) 风筝满天。放风筝的习俗虽不为潍坊所独有, 但作为世界风筝之都的潍坊, 其风筝的悠久制作历史和放飞传统却有着国内外其他地区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潍坊又称“鸢都”, 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是潍坊的标志。潍坊市自1984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二十八届国际风筝会。潍坊风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源头是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的第一只“木鸢”。到清朝中叶时期潍坊的民间风筝制作业已比较兴盛, 当时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 生意十分兴隆。风筝造型丰富多样, 大多模仿花鸟虫鱼、传说人物、神仙角色、生活器物等, 皆各具情态, 惟妙惟肖。那时, 每逢清明节, 竞放风筝已成为老潍县当地的重要风俗。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人们在广场、田野、河畔、春山, 尽情地放飞那七彩的风筝, 把潍县的天空点缀得绚丽多姿, 浪漫美丽!

《潍县志稿》中生动地描绘了老潍县人放风筝的习俗:“本邑每逢寒食, 东门外, 沙滩上……河水初泮, 桃李葩吐, 杨柳烟含, 凌空纸鸢, 高入云端。”“清明, 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即风筝的古称。清末潍县进士郭麟的《潍县竹枝词》:“一百四日小寒食, 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 乱比新来春燕多”, 真实地记录了清代潍县邑人在白浪河畔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潍坊人放风筝多集中在清明前后, 而不在其他节日, 原因正在于它是“扫墓祭祖”的一种仪式。清明扫墓, 考其初始, 人们大都准备一些纸钱, 但不烧掉, 而是拴在竹竿顶端, 插于坟头, 让纸花在风中飞舞, 象征先人的精神永存。如唐诗人白居易《黑潭龙》中“神之来兮风飘飘, 纸钱动兮锦伞摇”的诗句, 及诗人李贺《神弦》中“海神山鬼来座中, 纸钱窸窣鸣旋风”的描写, 都是很好的证明。“后来, 由坟头飞纸, 衍化为七彩风筝。”[1]

(2) 秋千飞转。荡秋千主要是清明期间年轻姑娘们的一种节日活动, 老潍县清明节的荡秋千之俗也颇为兴盛。秋千有两种:一种是前后摆动的秋千, 一种为形似伞状的“转秋千”。老潍县的“转秋千”颇有特色。清末潍县翰林梁文灿写过一阕《蝶恋花·清明》词:“三月清明槐火换……碧玉小家呼女伴。四面秋千、筛得团团转。九朵红云衣按茜, 鸦雏金碧松钗颤。”描写的就是打这种“转秋千”的情形。以前每逢清明节期间, 白浪河 (潍坊市中心最大的一条河) 沙滩就非常热闹, 南沙滩上会连唱三天京剧, 而北沙滩上则会扎起高达二十多米的“转秋千”。打秋千者多为青少年妇女, 彩带纷飞, 翩翩起舞, 煞是可观。

2. 中秋节———蒸月念月祭月。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 仅次于春节。清代老潍县人过中秋节的风俗非常有特色、有情趣。他们除了吃团圆饭、吃月饼以外, 还有三项独具特色的活动, 那就是蒸月、念月和祭月。其中, 前两项蒸月和念月中的“月”并不是指月亮, 而是指一种满月形的面食。

(1) 蒸月圆圆。平常百姓家一般在八月十五的前一两天发面、煮枣, 由妇女们开始做“月”。“月”是由两层圆形的面饼, 中间夹上煮熟的小枣做成的。然后在上面做一层很薄的带花边的“云肩”。在“云肩”上再做上各种精巧美丽的花卉图形, 给孩子制作的, 常常做上月宫中的玉兔。有的“月”做得精巧绝伦, 像艺术品一样美。

(2) 念月声声。“月”做好蒸熟后, 在中秋节的晚上, 孩子们人手一个, 在上面插上一只点燃的香, 在天井里, 过道里, 大门外, 便开始高声诵念儿歌:“念月了, 念月了, 一斗麦子一个了!念月饼了, 好年景了!念煎饼了, 骡子马子满天井了……”[2]此时夜幕低垂, 皓月当空。熙攘嘈杂的声音慢慢退去, 小朋友们的“念月儿”声也此起彼伏, 庄重虔诚。这种“念月”景象成为老潍县中秋节夜晚一道别样的风景。清末梁文灿的《蝶恋花·中秋》一词上阕:“八月中秋分一半, 枣饼层层, 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 小儿对月声声念。”就是对当时老潍县念“月儿”情景的详尽描述。而清末潍县诗人郭麟的《潍县竹枝词》:“中秋难得是晴天, 金粟香飘几处传。待到一轮月东上, 小儿齐唱月光圆。”也是对清代潍县中秋节念月习俗的有力证明。

(3) 祭月诚诚。在小孩儿们念月的同时, 妇女们常常在天井的西北角, 面对东南角刚刚升起的一轮圆月设下供桌, 点上香, 摆上蒸月、月饼、瓜果、美酒等祭品, 祭拜月神。全家人则围坐在院子的大树底下, 桌子旁, 欣赏着美丽的月色, 品尝着丰盛的美酒佳肴, 来庆贺一年的好光景。梁文灿填写的《蝶恋花·中秋》一词下阕:“亭亭火树蒿灯转, 灯尽归来, 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 一家男女团圆宴。”描写的就是祭月和赏月的幸福情形。

二、特色美食习俗与礼仪

1. 朝天锅。

“朝天锅”是潍坊独有的美食之一, 也是潍坊人宴请外地宾朋的特色食品。据说这种美食的起源与当时的潍县县令郑板桥有关。郑板桥是一位爱民如子、心系百姓的好官。他“开仓济民”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关心民间疾苦的诗句更是千古流传:“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传说某年腊月, 郑板桥微服赶集以了解民情, 见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 便找来屠户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 为路人煮菜热饭, 锅内煮着猪下货、肉丸子、豆腐干等。顾客围锅而坐, 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 加点香菜和酱油等, 并备有薄面饼, 随意自用。赶集的百姓甚为欢喜。因为锅摆在露天集市, 上无天棚, 下无锅盖, 一口大锅向天开, 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仔细分析, 在这种美食的起源中包含着明显的礼仪因素———“官民之礼”。孔子说过“上好礼, 则民易使” (《论语·宪问》)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论语·子路》) , 统治者凡事以仁爱待人, 依礼而行, 尊重臣民, 讲究德操, 做出表率, 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没有敢不尊敬的了。正是由于郑板桥尊重百姓, 关爱百姓, 又廉洁奉公, 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2. 和乐。

“和乐”是潍坊的又一大特色美食, 也是老潍县人过生日时必备的面食。潍县和乐又称为“鸡鸭和乐”:把煮好的和乐条 (筷子粗细的圆面条) 盛入碗中, 浇上鸡鸭肉卤子, 再加上适量甜蒜、鲜芫荽末、咸韭菜、咸胡萝卜末、蛋皮等小菜, 浇上辣椒油……令人垂涎欲滴!和乐原名“河漏”, 最早起源于元代。元代王祯《农书》中《荞麦》部分记载:“北方山后, 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 谓之河漏。”这是现存于世的文献中, 首次出现“河漏”一词。“河漏”在清中后期传入潍县。相传“河漏”是由清代潍县籍大臣陈官俊与其子陈介祺引入潍县的, 很快被潍县人接受, 老潍县人还取“河漏”谐音为“和乐” (发音为“huo luo”) 。

据说“和乐”名字的来历, 还与家庭礼仪有关:老潍县城内原本小有名气的一户殷实人家, 在几个儿子结婚后, 兄弟之间常常为争夺财物闹得不可开交, 主人在无奈之下决定分家。在全家共吃最后一顿团圆饭时, 他拿出了精心准备的面食给大家吃, 众人都不知何物。主人点拨道:这是“和乐”, 希望你们兄弟、妯娌之间, 互帮互助, 合家欢乐。儿子儿媳们都感到非常惭愧, 随后大家和好如初。从此之后, 城里富裕人家每逢老人寿辰都做和乐面吃。

可见这美食中包含了丰富的“家庭礼仪”:首先是“以和为贵”的家庭成员相处礼仪。彼此间要以礼相待, 和睦共处, 互敬互让, 方能幸福快乐, 家业兴旺。同时还有尊老礼仪。孔子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 “生, 事之 (父母) 以礼” (《论语·为政》) 。要尊重孝敬老人, 记住他们的寿辰, 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按照礼的要求好好侍奉他们。

3. 杠子头火烧。

潍坊有一种硬面烧饼———“杠子头火烧”非常出名, 为多数潍坊人所喜爱。当年闯关东的好多潍坊人都带着这种食物路上充饥。这种特色食品的历史也很久远。《资治通鉴》中记载东汉人赵歧流落北海 (即潍坊) 以卖饼为生。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较早记录烧饼的例子。在清代, 潍坊的杠子头已很出名。《山东美食百绝二四:潍县杠子头》中云:“潍县火烧叫杠子头, 是有名的硬面食品, 清朝时期就很时兴, 直到现在仍很流行。”清朝末年, 潍县虞河镇流饭桥村的“杠子头火烧”最出名。每逢集市, 他们用专门做的长条筐子盛着火烧挑到大集上卖, 各商号及大户人家都买上几筐火烧存在家里, 一不怕霉, 二为了省钱。

潍县的“杠子头火烧”是用木杠子轧面做成的, 面和得很硬, 由死面与发面混合而成, 火烧呈圆形、周围厚中间薄, 一面凸, 一面凹 (早期的正宗杠子头火烧周边带有五个翅子) , 成型后, 细火烙、烤、烧等办法制熟。刚出炉的杠子头火烧, 就着花生米吃, 越嚼越香。或者切成薄片, 搭配上几种蔬菜烩着吃, 味道很美。杠子头在潍县独有, 是老潍县人的骄傲, 它代表着潍坊人可贵的精神特征:豪爽硬气, 坚韧顽强, 敢作敢为, 不怕困难。有趣的是, 这种面食还与小孩的“满月礼仪”有关:当年老潍县的小孩满月剪头发时, 大都有买杠子头火烧、撒铜钱的习俗;寓意孩子长大后“头皮硬, 运气好, 长得壮”。这里包含着长辈对新生儿的很多美好祝愿。

摘要:清代潍坊的习俗和礼仪非常繁盛, 地域特色极其鲜明,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着意从清明节等部分传统节日和“朝天锅”等几种地方美食入手, 对清代潍坊的特色民俗和传统美食进行考证, 并探究其深刻的礼仪内涵。

关键词:清代,潍坊,习俗,礼仪

参考文献

[1]陈正宽.放风筝说起源[N].齐鲁晚报, 2011, 4 (5) :B06青未了.

篇10:俄罗斯人的日常礼仪和习俗

关键词:俄罗斯;礼节;习俗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049—02

俄罗斯人性格豪放、开朗,喜欢谈笑,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俄罗斯人很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礼节,他们有着许多自己独特的习惯方式。对于初学俄语的人来说,如果不掌握俄语礼仪等习惯,在同俄罗斯人交往时会时常因此而失礼,甚至闹出笑话。了解一些俄罗斯人的礼仪与习俗,对在俄罗斯的生活和学习都会有很大帮助。

一、俄罗斯人的礼仪

良好的文化素质使俄罗斯人非常重视人的仪表,举止。在社交生活中,俄罗斯人总是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站立时保持身体正直。等候人不论时间长短,都不蹲在地上,也不席地而坐。同时,他们在社交场合还忌讳剔牙等不良动作。

1.服饰礼仪。俄罗斯大都讲究仪表,注重服饰。习惯衣冠楚楚,衣扣要扣得完整。现在,俄罗斯人的服饰一直在追赶世界潮流。男子多穿西服,戴呢帽,冬天则罩长外衣,戴皮帽。女子穿连衣裙,西服上衣或西服裙,秋冬两季戴呢帽或皮帽,罩长大衣,夏天系花头巾。

2.相见礼仪 。俄罗斯人养成了注重礼貌的良好习惯。与自己的亲人、同事、学生、邻居、熟人等每天见面时,总要相互问好并道:“你好”、“早安”、“日安”或“晚安”。言谈中“对不起”、“请”、“谢谢”时常“挂在嘴边”。问候时要面向对方,态度友好。

3.握手 。俄罗斯人一般的见面礼是握手,但要注意,握手时要脱手套站直或上体微前倾。不能用力摇对方的手。在遇到上级或长辈时,不能先伸手。一般与不熟悉的人握手,只能轻轻地握。用力握手表示亲近的关系。遇到妇女时,也要等对方先伸手。一般不与初次见面的妇女握手,而是鞠躬。很多人互相握手时,忌形成十字交叉形。

4.亲吻。久别的新朋好友相见时,常用亲吻拥抱礼,但对不同人员,在不同场合,所施的吻礼也有一定的区别:在比较隆重的场合,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三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5.待客。俄罗斯人用“面包加盐”的方式迎接贵宾,以表示最高的礼节和最热烈的欢迎。一般将大圆面包放在铺有绣花面巾的托盘上,面包上面放一撮盐,由少女献给尊贵的客人。

6.交谈礼仪。通常情况下,俄罗斯人在寒喧、交谈时,对人的外表、装束,身段和风度都可以夸奖,面对人的身体状况不能恭维,这习惯正好与中国人不同。在俄罗斯,几乎听不到诸如:“你身体真好”、“你真健康、不生毛病”这些恭维话,因为在俄罗斯人的习惯中,这类话是不准说的,人们觉得说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交谈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气。

7.女士优先。 俄罗斯人对妇女颇为尊敬。“女士优先”在俄罗斯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修养好的标志。在公共场合里,男士往往自觉地充当“护花使者”,为女士开门,让座、让行乃至披外衣等。不尊重妇女,到处都会遭以白眼。

8.送礼礼仪 。俄罗斯人很讲究送礼,最好的礼物是鲜花,俄罗斯人酷爱鲜花,无论生日、节日,还是平常做客,都离不开鲜花。鲜花的数量有讲究,平时送花一定要单数,双数是给死人献花。送花一般不送黄色的花,黄色被认为是背叛分手的象征。三八“妇女节”时,给女友送相思花;送给男人的花一般是高茎、颜色艳丽的大花;对方有人去世时,要送双数的鲜花,可以送康乃馨或郁金香。俄罗斯人一般不拒绝礼物,而是表示感谢。同时习惯当时就打开礼物,并当着客人的面称赞一番。

9.餐饮礼仪。俄罗斯人很注重餐台设计,讲究陈设的艺术性,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使人有好的心情,增进食欲。用餐之时,俄罗斯人多用刀叉。他们忌讳用餐发出声响,并且不能用匙直接饮茶,或让其直立于杯中。通常,他们吃饭时只用盘子,而不用碗。俄罗斯人将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经吃饱。

10. 称呼。俄罗斯的姓名包括三个部分,依次为名、父称、姓。女人结婚后一般随男人姓,有的保留原姓。在俄罗斯人当中,不同的场合不同对象有不同的称呼。在正示公文中要写全称,非正式文件中一般名字和父称写缩写。表示有礼貌和亲近关系时,用名和父称。平时长辈对晚辈或同辈朋友之间只称名字。在隆重的场合或进行严肃谈话时,用大名,平时一般用小名,表示亲近时用爱称。对已婚妇女必须用大名和父名,以示尊重。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

二、俄罗斯人的习俗

俄罗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因此俄罗斯人在居住、生活习惯和忌讳等方面的生活方式也与众不同。

1.居住。俄罗斯人喜欢住木屋,木屋四周的院子用木栅栏围着,院内有菜园。

俄式传统民宅中的炉子(печка),条凳(лавка)和上座(передний угол)别具一格。炉子又高又大,既可供暖.又可烤东西和烧饭,上面还可以躺人。条凳固定在墙边,供数人合坐,上座是农舍里最重要的地方,专供贵客使用。它的上面是供圣像之处。

现在,这种俄式传统木屋在俄罗斯农村仍然存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数农民住进了2~4户的2层住宅,配有公共设施,每户居民有一片宅边地,可以种植瓜果蔬菜。

城市里,居民的住房非常紧张。近年来,为了合理使用土地,适应城市居民大幅增多的形势,修建了一批以12~19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群为主体的小区。小区有食品店、邮电部、储蓄所、幼儿园、学校、电影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别墅也是俄罗斯人喜爱去的地方。所谓别墅(дача)是俄罗斯人的郊外私人住宅。苏联时期,市政府为每个干部职工提供0.06公顷的郊外土地供建别墅用。这种在地多人少的地理环境下出台的政策造就了一种特殊的建筑。俄式别墅一般建在郊外的山坡上、林边、水旁。建造别墅的地区多由国家划定,并提供输电。人们习惯上把这些地方称为别墅村。俄式别墅多为木结构的房屋,有大有小,小的只有十几平方米,大的有套间,一般内部陈设简单,方便搬动。外部涂着鲜艳夺目的色彩,饰有各种图案。

夏天,每逢周末,俄罗斯人开着小轿车或乘坐郊区电气列车来别墅度假。轻松、闲适的别墅生活解除了快节奏城市生活带来的紧张和不适。他们还在别墅的园地里种菜。既可放松身心,又可弥补城市供应的不足。夏天一过,这里便一片宁静,别墅主人只是偶尔去看看,冬天,这些别墅是闲置的。苏联解体后,经济萧条,生活困难,居民在别墅的菜园里种植土豆,以供全年食用。另外,有些老人把市内的住房出租收费,以解生活之难,而自己则住在简陋的别墅里。

2.黑澡堂(чёрная баня)。俄罗斯人爱洗澡。城市里往往有许多公共浴室。莫斯科最大、最有名、历史最悠久的浴室是“桑杜尼”浴池(Сандуны)。

在俄罗斯的农村里,人们爱洗蒸汽浴。他们认为蒸汽浴能健身、消除疲劳,还能治病。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北方和西伯利亚各民族居住区,黑澡堂是民间常见的浴室。这种澡堂一般盖在住房旁的院角里,以木结构居多,夏天用作储藏室。为了保暖,澡堂里的炉子没有烟囱,木柴燃烧冒出的黑烟散发在澡堂里,时间一长,澡堂的板壁和屋顶都被熏成黑色,故称之为黑澡堂。

3.迷信和忌讳。俄罗斯民族的迷信和忌讳也颇具特色。如:颜色。俄罗斯人认为各种颜色都具有其特有的象征意义。按照俄罗斯人的观念,红色象征美丽、吉祥和喜庆,因此把红色和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联系起来,如“红场”、“红颜少女”等;绿色象征和平和希望;蓝色象征忠诚和信任;紫色象征威严和高贵。至于黄色则象征忧伤、离别、背叛和发疯,所以年轻的情侣或情人间忌讳送如黄色的玫瑰花等黄色物品。黑色象征着肃穆和不祥,因此俄罗斯人讨厌黑猫。他们在路上遇到黑猫时,会停下脚步让别人先过去或绕道而行。

4.动物。俄罗斯人把马视为能驱除邪恶,给人带来好运气的动物。从前,农民在屋脊上钉上一块马颅骨,现在改成马头形木雕饰物,希望它保佑自己及家人四季平安。他们认为马掌有降妖的魔力,要是在地上发现一块马掌,他们一定会把它拾起带回家,钉在大门口或墙上。俄罗斯人把兔子看成是胆小无能的动物,如兔子从面前跑过是不祥之兆。根据俄罗斯人的观点,公鸡有巨大的魔力,它的叫声能赶走凶神、夜鬼和幽灵。因此在一些农村里,农民们用木雕的公鸡装饰房梁,用以避邪。俄罗斯人认为,梦到公鸡是吉兆。在俄罗斯人的眼里,布谷鸟象征忧伤的女人,是死亡的先知,是凶兆;而笨手笨脚的熊则是他们的吉祥物,被称为“森林之王”、“美食家”等。

5.数字。俄罗斯人和其他西方人一样,忌讳13这个数字,因为在基督教的传说中,背叛耶稣的犹大正好排13位。他们厌恶666这个数字,因为在圣经中这是魔鬼的代号。他们常用7这个数字,认为7象征幸福和成功,有些新婚夫妇在婚礼后乘坐彩车要经过7座桥才心满意足,由此可见俄罗斯人对7的喜爱程度。

参考文献:

[1]程恩庆,等.俄罗斯联邦国情概论[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惠萍.俄罗斯人的作客习俗[J].中外文化交流,1993,(2).

[3]金钢.俄罗斯文化与现代东北文学[D].济南:山东大学,20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阿根廷的商务礼仪习俗】相关文章:

阿根廷的习俗礼仪06-22

阿根廷习俗范文05-18

阿根廷刷新计算机生产记录04-18

阿根廷g20领导人峰会04-08

上一篇:滴灌管膜的购销合同下一篇:以迎世博为契机(09年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