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2024-05-15

机械制造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共10篇)

篇1:机械制造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机械制造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是机械制造系统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能量效率的基础,一大批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掀起了研究这方面的热潮。本文分析了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的特征,并且对现阶段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内容和能效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能效评价;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制造业不仅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而且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份额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制造业也给环境和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像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因此不断加强并提高生产企业的能耗评价和制造系统能量效率问题,这些必要的手段已成为整个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人们对于机械制造系统的能效评价作出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考虑到机械制造系统本身的各种特性,能效评价中考虑的因素并不全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一定的科学探究。

1.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的特点

1.1机械制造系统能量消耗的多能量源特性

机械制造系统是由切削加工、压力加工等9类工艺口,需要的设备种类也有很多种,首先包括制造设备,同时还包括辅助设备,例如运输设备、照明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由于设备的运行和工艺的完成都需要消耗能量,从这里可以看出能量消耗源不仅仅只有一个,这就造成了机械制造系统能量消耗的一个独特的性能,即多能量源特性,这一特性是机械制造系统的本质特性。

1.2制造系统能量消耗状态及能量效率的层次分布特性

机械制造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对产品生产或半成品生产时会跨越不同的能源消耗层次。例如车间、设备、产品、任务等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的都会消耗一定的能耗,并且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特征。比如说设备耗能是能耗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一些辅助设备的能耗也不可忽视。对于产品能耗而言,各阶段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就是所谓的产品耗能生命周期,这就使得机械制造系统能量消耗状态及能量效率具有另一重要性能,即层次分布特性,这一性能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特性。

1.3机械制造系统能量消耗过程及瞬态能量效率的复杂多变性

机械制造系统的能量消耗是由不同设备消耗所产生的,不同的设备消耗的能量是瞬息万变的,同时,不同的设备在不同时刻消耗的能量也是不同的,所以说某一时间段内机械制造系统的能量消耗呈现复杂多变的特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机械制造系统的能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我们分别从从两方面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分别是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内容的研究现状和能效评指标的研究现状。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内容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总体能效评价、产品能效评价以及机械设备和工艺能效评价。

2.1机械制造系统总体能效评价

所谓的总体能效评价就是从对机械制造系统的的各个方面各个特性入手,对其整体能耗效率进行专业性的评价。一般情况下,业内通常把生产企业或者公司整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权威性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又必要的,目前国内外最有权威的机械制造系统总体能效评价体系是美国的IPC评价体系,该体系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了能量和废弃物的成本评价而且还有热能和电能评价、冷却和供热评价、空调系统评价和废弃物评价等。通过了解能效的评价指标,可以让企业充分掌握企业整体的能耗情况,为以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2产品能效评价

对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进行能耗评价这一过程称为产品能效评价。根据耗能情况我们将产品分为直接能量型与间接能量型。前者指的是在为了产品生产而进行的各个工艺生产过程所消耗的能量,而后者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蕴含在产品内部的内含能。在对产品进行能效评价要考虑内含能对产品能效评价的影响。

2.3机械设备和工艺能效评价

在机械制造系统中,能耗主体是机械设备以及工艺的耗能,其能量消耗过程评价也是相对复杂的。大批的研究人员为了更深刻了解机械设备以及工艺的耗能情况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一般分别将固定能耗和可变能耗作为机械加工设备的能耗。获取加工参数的精确程度也会影响机械设备的能耗,当前的在线监测技术是对机械设备和工艺进行评价时常用的获取数据的方法。同时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获取数据,但是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的`过程需要进行几十组设备实验,工作量之大,过程相当复杂。因此,在进行能效评价时如何获取数据就成为降低机械设备和工艺能耗的关键。

3.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的发展趋势

3.1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指标完整体系的建立

复杂的环节决定了复杂的状态。机械制造系统作为产品生产的复杂载体,这一过程跨越了从车间层面到产品层面再到任务层面以及生产设备层面等多个单元环节,每个单元的能源消耗不尽相同,并且每个单元有各自的特征。考虑到制造过程能量消耗的不确定性,对其能效评价要符合过程特性,对能量消耗的过程和状态要充分理解。因此,机械制造系统的能效评价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应当根据每个层次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的建立。

3.2机械制造系统能效评价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对系统能效评价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而基础数据获取具有复杂性和不准确性,所以在进行指标评价的计算时需要基于大量精确的数据。获取大量精确的数据就成为目前这一领域所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制造系统能效评价的基础数据库,为以后的指标确定以及能效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篇2:机械制造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摘 要]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四化”: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应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灵捷化——使生产力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工厂机制可以灵活转向;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业。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

篇3:机械制造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1 机械电子系统基本概述

机械电子系统在近年来不断发展中已逐渐成为集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学、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其最早由日本提出, 被定义为利用电子技术完成控制学与动力学相关内容的操作, 以此促进机械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后期在广泛应用中, 美国机械工程师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机电一体化概念, 具体指为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同时发挥网络信息协调作用, 使机械运动下的机械与机电部件等保持相互作用的系统。从我国当前机械电子系统建设情况分析, 其主要集中在机械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发展两方面, 通过技术理论指导促进产品生产中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以此使产品使用效果得以发挥[1]。

2 机械电子系统发展现状

在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的背景下, 许多如机械电子行业等领域已呈现趋缓态势, 而且国际机电产品以其自身高生产效能与科技含量等优势很快占领我国市场, 致使本土机电产品的销量开始下滑, 机械电子系统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例如, 据相关数据表明, 国内机电产品在2012年大多依托进口, 且前三季度所进口的总额达168.2亿美元, 使国内机械电子设备难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从目前行业整体发展的现状分析, 主要表现在: (1) 关于新技术研发, 与发达国家相比, 国内技术研究水平较低, 大多产品设备不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 无法实现科技成果转换为经济效益的目标。加上大多企业关于产品与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少, 产品设备的生产仍处于模仿阶段。 (2) 传统机械电子设备应用较为广泛。为节约成本, 大多企业仍青睐于传统机械电子设备的应用, 不具备较高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 (3) 许多集成化与网络化等技术未得到广泛应用, 制约行业的整体发展[2]。

3 机械电子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电子技术自产生以来, 应用与发展的情况可以三个阶段进行概括, 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前处于电子技术应用的初期阶段,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对电子技术的应用了解较少, 但也在电子产品制造中有所涉及。而第二阶段主要为20世纪80年代, 机械电子技术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则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 机械电子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向于自动化与智能化, 在理论与技术应用等方面都为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其在未来发展整体趋势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3.1 集成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

集成技术的应用强调结合现代许多先进技术, 要求在机械电子系统中引入集成概念, 确保产品生产包含创新理念的同时, 使生产各环节得到有效监督与跟踪, 促进产品生产过程保持良性状态。而在网络化方面,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许多网络信息资源已可实现共享, 为机械电子系统的发展提供重要工具, 可利用其进行企业之间的交流或直接学习国外先进机械电子技术。同时, 对于机械电子系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也可利用远程技术解决, 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3.2 智能化方向发展

机械电子系统在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 无论从工作环境的改善或保证机械电子系统操作的稳定性都可通过人工智能计算完成。以当前社会电子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的发展也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生产管理全过程中的智能化, 通过其与计算机科学与模糊数学等结合, 带动机械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3 模块化方向发展

机械电子产品在许多行业领域中都有涉及, 所以产品种类繁多, 若单纯依靠传统模式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制造, 如动力接口或机械接口等将面临较多的难题, 而通过模块化的应用便可解决这些难题, 有利于数控系统实现标准化、集成化。许多如PLC、CPU或接口等模块都可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并利用增减模块数量或以积木形式裁剪相应的功能, 使数控系统具有不同的档次。

3.4 科学计算可视化方向

机械电子系统中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应用主要进行对数据的解释与处理, 改变传统信息交流过程中完全依靠文字或语言表达的现状, 可通过引入许多可视信息如图形或动画等。同时, 结合虚拟环境技术的应用, 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周期也得以缩短, 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使产品成本得以降低。另外, 在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下, 许多如数控技术中涉及的道具管理或参数设定等都可进行仿真演示, 为产品的加工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3]。

4 结论

我国机械电子系统目前应用与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机械电子产品生产中仍多沿用以往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较低的传统制造模式。这就要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注重使其向智能化、模块化、集成化、网络化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方向发展, 以此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也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电子制造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机械电子系统为典型代表, 尽管近年来其在发展过程中已取得较多的成就, 但相比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求向智能化、数字化与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对机械电子系统的基本概述、机械电子系统现状以及机械电子系统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关键词:机械电子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郑向勇.机械电子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民营科技, 2014, 11 (3) :23.

[2]张国平.论我国机械电子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11 (7) :249-250.

篇4: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收获机械;玉米;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6-0081-02

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使用第一大国和农机装备制造第二大国。2004年11月,国家开始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和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再加上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巨大的刚性需求,促使农业机械产业在近10 a来取得了飞速发展。2014年全国有近10 000家农机制造企业,其中2 200多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近4 000亿元,同比增长8.55%。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农机化水平达到61.00%以上。这10 a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累计投入超过1 200亿元,补贴农机具超过3 500万台(套),中国农机工业的平均增速超过20.00%。但是2014年开始,这个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而一些使用新技术、性能先进的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不降反增,传统的大众农机产品如中小拖拉机等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刚性需求走弱,商业利润严重缩水,一批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企业开始逐渐退市或倒闭。

1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1.1 市场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经历了从几乎为零到如今基本自给自足的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农机工业整体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行业有了飞跃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有150多家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当年新增玉米收割机将近7.00万台,总保有量达到35.00万台,增幅近24.00%。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2 000万hm2,比2013年增加300万hm2。2005—2014年我国玉米机收率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玉米机收率在2005年的时候不到3.00%,而2014年达到了56.00%。2014年我国有近6.00万台玉米收获机在玉米主产区参加跨区机收作业,累计完成跨区作业面积333.3万hm2,约占机收总面积的16.00%,平均每台玉米收获机作业面积约60.0 hm2,基本上与2013年相同;机收收费平均价格为1 200元/hm2,比2013年稍低;平均每台机器净收益4万多元。2014年中央财政拿出30.5亿元用于补贴购置玉米收获机,比2013年多投入7.0亿元,增幅近30.00%。地方财政也投入7 300多万元用于补贴购置玉米收获机。2014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继续突飞猛进,机器作业质量日渐提高,机器保有量继续增加,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机收市场需求日趋旺盛。

1.2 产品和技术现状

我国玉米收获机按照整机的结构形式分为牵引式、背负式、自走式,按照收割行数分为2行、3行、4行、5行及以上机型,按照收获工艺分为非剥皮型、剥皮型、秸秆粉碎还田(回收)型、穗茎兼收型、直收籽粒型、青贮收获型,现在的主流机型是自走式具有剥皮和秸秆粉碎还田功能的机型。

2014年,玉米收割机新增机具中近80.00%是自走式3行及以上机型,传统2行和背负式机型销量大幅度下降,玉米籽粒直收机型、玉米青贮饲料收获机在部分玉米主产区产销两旺。3行机累计销售近4.00万台,同比增长约73.00%,占比高达48.00%;4行机累计销售2.00万余台,同比增长约25.00%,占比近25.00%;5行以上机型累计销售近2 700台,同比增长约43.00%,占比约3.00%;2行机销售1.77万台,同比下降约14.00%,占比约22.00%。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的可靠性不高

在世界发达国家,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为70~100 h,在我国只有30~40 h。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把主要精力用于抓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生产出的产品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售后服务又跟不上,致使玉米收获机质量投诉和纠纷不断增加。

2.2 安全隐患突出

玉米收获机械产品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培训不足和用户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安全事故频发。

2.3 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几十年来,中国农机工业基本上走的是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路子,缺少原创和核心技术,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几乎全部依靠引进。目前主流收割机的功能还是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实现一机多用。

2.4 关键零部件水平不高

对市场缺少科学的调研和预测,产品跟不上市场变化,更新较慢。尤其是发动机在节能环保方面和驱动桥在电液控制变速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5 管理落后,制造水平低,行业结构不合理

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容易跟风效仿生产中低端大众产品,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时常发生恶性竞争。

2.6 产业链不够协调完善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很快,特别是籽粒收获开始日渐升温,但与之相配套的粮食干燥设备、储存粮仓等后处理装备还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着力培育其市场,大力提升其技术和产能。

3 发展趋势

56.00%的机收率明显还未满足市场需求,玉米收获机械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黄淮海等区域的3行机,东北、内蒙古等区域的4行以上大型机将成为竞争的有力机型。随着产业链的完善,育种技术的突破,玉米籽粒收获技术将会快速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玉米联合收获。静液压驱动技术将逐步取代复杂的机械传动技术,动力换挡技术将逐渐应用到收获机驱动桥变速箱上。要尽快突破几种关键共性技术,例如微地貌自控仿形宽幅割台技术、低损伤梯度脱粒分离技术、高通量物料高效筛分与低损失籽粒洁净气流清选技术、智能化监测与整机关键性能检测技术、田间作业在线监测技术、远程协同故障自动诊断技术等。将来的产品将不断融合液压、自动控制、微电子、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向大型化、通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栾玉英.玉米收获机械推广现状与前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231.

[2] 张华光.2013玉米机市场综述与前瞻[J].农机市场,2014(2):28-30.

[3] 胡少永.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化农业,2013(4):59-61.

[4] 宁学贵.玉米收获机械:市场兴旺,仍将保持增长[J].农业机械,2012(10):54-56.

Status of Maize Harvesting Machiner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LIN Juntang, CHANG Jianguo, LIU Xingbo, YE To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Harbin 150081, China)

Abstract: In the article, it introduced market status and product and technology status of maize harvesting machinery industry in China,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tructure, technology and safety of present products, and looke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ize combined harvester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ize harvesting machinery in China.

Key words: harvesting machinery; maize;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篇5:论述包装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包装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觉得不能统而论之,因为国内水平和国际水平就不在一水平线上。

先说一下我们国内的现状。虽然几年的发展趋势还不错,但是总体水平还是要比国际水平落后很多。

1、国内市场上低水平的包装机械占有较大的市场面额,那些档次高的包装机械由于价格较贵反而没有市场,这样很不利于整个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2、这些低水平机械产品一般只适用于小规模生产,投资成本低,给食品生产者制造假冒伪劣创造了条件,且生产条件无法保证,对人们的健康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危害。

3、我国的包装机械基本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自行开发能力弱,缺少科研生产基地。且配套数量少,缺少高精度和大型化产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4、产品性能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观造型不美观、表面处理粗糙,许多元器件质量差,寿命短、可靠性低,影响了整体产品的质量。

未来国内的发展趋势其实就是向国际水平看齐。具体如下:

1、增加包装机械的技术含量,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包装机械上,如远距离遥控技术(包括监控)、步进电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2、包装机械零部件生产专业化,提高包装机械加工和整个包装系统的通用能力。

3、淘汰掉市场上一些低效高耗、低档次、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开发生产高效低耗、产销对路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4、包装机械产品要趋向精致化与多元化,要朝着产品多功能与单一高速的两极化方向发展。

国际市场上的包装的机械的种类、规模、质量、技术水平等已经基本都到达一个较为完善的水平了。但需求是无止境的,所以都是不断提高要求,向着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高效率、低消耗的方向发展。具体的发展趋势如下:

1、提高包装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以提高生产率。

2、把更多的新技术结合到包装机械上,从而提高机械性能。

3、包装趋向多样化、多用途发展;

4、朝人性化的需求发展,像美国包装界充分考虑到老年消费者对于包装产品潜在的需求,开始研制适应未来老龄化社会特点的包装。

5、适应产品变化,设计出具有良好柔性和灵活性的设备。

篇6:粉碎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振动磨机

振动磨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磨粉设备,主要解决冶金、化工、非金属矿、医药、陶瓷、建筑新材料、水泥、磁性材料等诸多行业超细粉体加工难题。由于粉体实现超细化或超微化后,原子或分子在热力学上处理亚稳定状态,使得比面积增大,从而性格较为活泼,其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和化学活性等发生了变化,并在使用中更具有超常的效果。这些变化既不属固体物理又不是原子或分子物理,是物理学中一门新课题,形成独具特色的超微粒子粉体物理学。本机与球磨机相比,具有下列显著特点:

1、占地面积小,容易安装和隔离;

2、单位产量能耗低;

3、粉磨粒度集中;

4、操作简便,控制容易;

5、整体重量轻,产量与机重比大;

6、噪音小;

7、流程简单,维修方便;

8、衬板和介质更换容易;

9、不受加速度最佳指数0.8 g的影响,研磨介质小,单位研磨面变化大。

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往往需要粉体粒径细至500~12500目,有的甚至需要粒径达亚微米或纳米,这是古老传统的粉碎技术及设备所无法实现的。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科研机构都把粉体超细化或超微化做为研究开发的主攻方向,将重点集中在如何能获得更细粉碎技术及设备的研究上。

球磨机

当前我国球磨机主要可分为:水泥球磨机、管式球磨机、圆锥球磨机、陶瓷球磨机以及间歇式、溢流型、格子型等类型球磨机。转速一般在:17~28r/min,出料粒度一般在0.075-0.89(mm)之间,产量从0.65~100t/h不等,总重量在5.5-175 t 不等。

当前我国球磨机发展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1.球磨机配置相当昂贵:由于球磨机筒体转速和很低(每分钟15~25转),如用普通电动机驱动,则需配置昂贵的减速装置。

2.生产成本高:研磨体在冲击和研磨物料的同时,本身也要受到磨剥,筒体内的衬板等零件也被磨剥,因此在整个水泥生产过程中,粉碎作业(生料制备、磨水泥)所消耗的铁板量是很多的,据分析,大约每生产一吨水泥的钢铁消耗为1公斤左右。

3.工作效率低:比如: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用于粉碎作业的电量约占全厂的2/3,据统计,每生产一吨水泥的耗电量不低于70千瓦小时,但这部分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却很低,据分析,水泥球磨机输入的功率用于粉碎物料(做有用功)的功率消耗只占一小部分,约5%~7%,而绝大部分电能消耗于其他方面,主要是转变为热能和声能而消失掉,这是一项很大的浪费。

4.体型笨重:大型球磨机的总重量可大几百吨以上,这样一次性投资必然很大。

未来球磨机发展趋势

未来一年将是世界球磨机设备行业快速成长的一年,特别是对于中国国内的球磨机设备制造商而言,发展机遇不可多得。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加快自身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建立系统全面的售后服务网络,同时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配置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开拓市场、增收节支以更快更好发展,成为国内矿山机械行业面临的唯一挑战。各大矿山机械企业必须提前看到看到目前矿山球磨机设备械制造行业的大发展契机,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巩固目前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以技术创新迎接行业设备改革浪潮。

第一,需要对现有的水泥球磨机设备结构进行改进,提高球磨机设备的对中硬矿石的破碎能力和设备维护的方便性,其主要集中在板锤、转子结构的改进以便于板锤的更换和装卡;反击架(破碎腔形)的结构优化,提高矿石的一次破碎率和能量的利用率。

第二,研究开发具有高耐磨高韧性的新型板锤材料提高板锤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率。

第三,应用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现代控制方法(如液压技术、电子技术),不断提高球磨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例如:应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反击架的结构参数,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和矿石的一次破碎率。第四,坚持技术创新,逐渐摆脱对产品的单一引进和模仿。

第五,为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球磨机设备正向系列化规格化,大型化发展。

水泥球磨机行业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其经营管理水平、资源配置能力与利用效率比较低,效益亟待提高。加之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进一步导致了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无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势必带动水泥球磨机产品的需求结构变化和新产品开发。水泥制品、节能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电子平板显示玻璃、太阳能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新型墙体材料及复合多功能墙体、节能型门窗及屋面材料、防火抗震隔音保温材料、玻璃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及各种新材料、共同基础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等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未来产品需求的绿色化、多功能化和高品质化发展趋势将更加突出,兼具绿色、节能、环保等多种功能的高品质水泥球磨机产品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主体,其市场空间也将随之进.辊磨机

高压辊磨机是肋年代问世,具有新的碎矿理论支撑的一种高效率超细粉碎设备。它采用高压料层粉碎理论,显著的二次破碎获得很高的能量利用率,被称为超细粉碎设备的一场革命。自1985年第一台高压辊磨机在水泥行业应用以来,国内外已有数百台成功地应用于生产之中。由于设备工作压力极高,辊面的磨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研究者和生产厂家为了将其推广到金属矿山,也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高压悬辊磨粉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粉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高压悬辊磨粉机做为我国粉体行业研磨的主要设备,“高可靠性、节能、精确、自动化”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

1.高压悬辊磨粉机其设计独特。主机磨腔内,梅花架上部设计并加装了1500~2000kg的加压装置,从而使研磨装置的碾压力提高800~1500kgf,成品最细粒度提高到1000目,同等动力产能提高10%~30%;

2.高压悬辊磨粉的适用性强。莫氏硬度9.3以下各种物料;

3.高压悬辊磨粉环保。除尘效果达到国家标准;

4.高压悬辊磨粉密封性好。磨辊装置采用重叠式多级密封并加以优良的加工工艺,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效果,提高使用寿命。

5.高压悬辊磨粉运营成本低。易损件采用优质材料,磨辊磨环主要研磨易损件,使用周期更长,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6.提高易损件利用率。当磨辊与磨环达到一定磨损后,调整高压弹簧长度,保持磨辊与磨环之间恒定碾压力,从而保证稳定的产量与细度。

自磨机

自磨机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来自采场的原矿或经过粗碎的矿石等直接给入磨机。通常矿物按一定粒级配比给入磨机棒磨。自磨机可将物料一次磨碎到-0.074mm其含量占产品总量的20%~50%以上。粉碎比可达4000~5000、比球、棒磨机高十几倍。自磨机是一种兼有破碎和粉磨两种功能的新型磨矿设备。它利用被磨物料自身为介质,通过相互的冲击和磨削作用实现粉碎,自磨机因此而得名。

自磨机[1]可以处理任何性质的矿石,尤其是在粉碎石棉、铁矿、铜矿、石灰石、金矿、锰矿等物料时效果更好。自磨机的最大特点是粉碎比大,其给矿一般为300-400毫米(特殊情况可大至910毫米),经自磨后可一次磨碎到产品粒度为0.1毫米以下。粉碎比可达3000-4000,比球磨机或棒磨机的粉碎比要大十几倍到几十倍。正是由于这个最大特点,使自磨技术具有以下主要优越性:

①可减少破碎,粉磨和运输设备,减化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 ②节约粉磨介质消耗,降低电耗量,减少操作人员,减少设备运转维护费用; ③使用范围广,不受矿石种类的限制;

④矿石自磨,选择性粉碎作用强,过粉碎现象少,因此容易选别,有利于改善选矿指标,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

发展趋势 采用变速驱动是一个发展趋势。其原因是:①自磨(半自磨)机易受物料粒度和硬度等性质变化的影响。在这些变化发生的情况下,传统的操作方式是调整给矿量,这将影响后续作业的稳定。采用变速驱动就可以在保持给矿量恒定的情况F解决物料性质变化带来的问题。②自磨(半自磨)机的操作特点是负荷充填率较低。对于大型设备,避免钢球掉落在衬板上非常重要。当负荷充填率波动到较低水平时,防止钢球落在衬板上的最便捷的方法是降低磨机转速。现代变频调速技术为变速驱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粉碎机械设备发展方向

未来非金属矿物原料或材料总的发展趋势是高纯、超细和功能化。以高纯超细非金属矿物深加工原料为龙头,综合开发利用各种非金属矿产。虽然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高纯超细粉体,但成本过高,至今未能用于工业化生产。获得超细粉体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机械粉碎方式,用机械方式制取超细粉体所依赖的超细粉碎与分级技术的难度不断增大,其研究深度永无止境。超细粉碎技术是多方面技术的综合,其发展也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如高硬高韧耐磨构件的加工、高速轴承、亚微米级颗粒粒度分布测定等。因此,超细粉碎技术的发展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与超细粉碎设备相配套的精细分级设备及其它配套设备。超细粉碎与分级设备相结合的闭路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证合格产品粒度。可以说,大处理量、高精度分级设备是超细粉碎技术发展的关键。要更多地从整个工艺系统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与开发,在现有粉碎设备的基础上改进、配套和完善分级设备、产品输送设备等其它辅助工艺设备。

(2)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不断提高和改进超细粉碎设备。超细粉碎技术的关键是设备,因此,首先要开发新型超细粉碎设备及其相应的分级设备,后者似乎更为迫切。助磨剂和表面活性分散剂将应用于超细粉碎工艺中。

(3)设备与工艺研究开发一体化。超细粉碎与分级设备必须适应具体物料特性和产品指标,规格型号多样化,而不存在对任何物料都是高效万能的超细粉碎与分级设备。

(4)开发多功能超细粉碎和表面改性设备。如将超细粉碎和干燥等工序结合、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相结合、机械力化学原理与超细粉碎技术相结合,可以扩大超细粉碎技术的应用范围。借助于表面包覆、固态互溶现象,可制备一些具有独特性能的新材料。

(5)开发研究与超细粉碎技术相关粒度检测和控制技术。超细粉碎的粒度检测和控制技术,是实现超细粉体工业化连续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粒度测试仪器与测定的控制技术,是与超细粉碎技术密切相关的,必须与这些领域的专家联合攻关。

超细粉碎在朝着纳米级方向进军,与此相关的低污染耐磨材料和纳米级粉体的分散及评价将成为巨大的技术障碍,在这方面的研究将会受到重视。

1、绿色环保:矿山机械采用低能耗及减轻重量的设计原则,在实际生产中使用低环境污染材料,尽可能不用用氟利昂、含氯橡胶及石棉等有害材料,零部件要解体方便、破碎容易,能焚烧处理或可作为燃料回收。

2.大型化:主要体现在选矿球磨机和浮选机方面,球磨机容积最近十年增大了5-8倍,自磨机容积增大了15-20倍,由烟台鑫海矿机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φ12.19m×10.97m,电机功率为28000kW的自磨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自磨机。

3、自动化:从选矿过程的各个环节来看,给矿量、矿浆流量、矿浆浓度、分级机返砂量、各种料位、pH值量测以及各种设备故障的报警等检测仪表和传感器,都已解决或基本解决。比软困难的是对各种产品的品位检测和矿浆粒度检测。

4、优化设计,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应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选矿设备的设计中,如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通过优化设计来使得设备运行平稳,加工精确,操作简单,降低噪音,减少磨损。

篇7:农业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论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在农机化主导作用发展的今天,唯有促进农机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作时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1.1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我国农业的思想相对较为落后,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认识不足,对于现代化设备的接受能力较差,同时,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购买能力不足。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市场情况来看,鱼目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多会选择价位较低的产品,但这些机械质量不过关,在使用中常会出现各类问题,导致利益损失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市场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业机械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小型自用为主,大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严重短缺,导致农业生产效率迟迟无法提高,农业机械化宣传力度与售后服务也跟不上,使得农民对此认识不足,影响了我国农机推广的发展进程。

1.2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篇8:除雪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新疆北部东北和内蒙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这些地区冬季寒冷, 每年都有2~4个月的降雪期, 降雪给人们的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1]。因此, 及时清理道路积雪, 保证道路通畅和人们的出行安全, 是冬季道路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除雪方式及特点

路面上的积雪主要有冰雪层、压实积雪和新降浮雪三种形式, 早期多采用人力除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提高除雪效率、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 根据不同的雪层厚度和不同的积雪类型, 先后出现了多种除雪方法, 如机械、化学、热能、风能、波能等方式除雪, 除雪效果比较好,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除雪方式主要有人工除雪、机械除雪、融雪除雪和综合式除雪[2]。

1.1 人工除雪

人工除雪是通过人力运用扫雪工具清除积雪, 主要适用于中小雪的小型区域场所。由于除雪机械的诞生, 人工除雪主要清除一些除雪机械无法清除或清除不彻底的区域, 另外对于校园、社区等一些场所, 由于没有合适的除雪机械, 目前也采用人工除雪。人工除雪费用较高, 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 占有路面时间长, 不宜进行大面积除雪工作。

1.2 机械除雪

机械除雪是通过机械装备对冰雪的直接作用从而达到除雪的目的。目前世界上除雪机械的分类方式很多, 如底盘的不同、使用区域、工作原理的差异等。面对雪情除雪作业时要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路况、不同雪情选择适合的除雪机械, 按照除雪机械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可归纳为:旋切式除雪机、刷扫式除雪机、推移式除雪机、铲刮式除雪机等。

1) 旋切式除雪机。旋切式除雪机是在驱动车辆的前端安装有旋转的铰笼, 通过铰笼的旋转, 将地面的积雪随铰笼叶片铣削输送至抛送口, 经过风机或抛雪装置将积雪抛送到车辆一侧, 旋切式除雪适用于平整路面具有一定厚度的新降雪、压实积雪和冰雪混合积雪, 与其他除雪机械相比, 对于较厚降雪的清理效果最好。按铰笼的结构不同可分为两种:单级式铰笼和多级式铰笼, 其中单级式铰笼分为风扇型和铣刀型两种;多级式分为单轴螺旋风扇型和多轴螺旋风扇型两种。采用旋切式除雪机进行除雪作业除雪效果好、效率高, 缺点是铰笼内的机械铲刃容易磨损, 并且对凸起的路面会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 刷扫式除雪机。刷扫式除雪机是利用在车辆前端、中端或尾端安装滚筒或立式圆盘, 滚筒或立式圆盘上安装有毛刷, 毛刷材料多为含有防冻添加剂的尼龙、聚丙烯等, 也有采用金属丝材料的, 驱动滚筒或立式毛刷旋转, 转向为圆周线速度与前行方向相反, 从而清除积雪。该设备的作业幅宽为1.0~3.0 m, 功率范围多为30~150 k W, 作业时速一般为3~30 km/h, 适用于雪层中厚度以下积雪的扫除, 除雪效率高且不破坏地面。

3) 推移式除雪机。推移式除雪机是利用动力驱动车辆前端安装的推板或雪铲, 推板与车辆行走方向有一定倾角, 推板通常采用优化的弧形设计, 车辆前进即可把前方的积雪沿推板内表面上升, 从一侧抛出, 达到除雪目的。推移式除雪机适用于清除平整路面上具一定厚度且未被压实的新降雪, 按推板的机构不同又可分为刮雪板式、V型犁式、单向犁式、侧翼板式和犁板式综合除雪车, 推移式除雪机费用低廉、效率高、使用范围广, 缺点是对于凹凸不平的路面, 除雪效果不好且容易对地面造成破坏。

1.3 融雪除雪

融雪除雪是依靠热能或融雪剂泼洒车将融雪剂均匀地撒在路面上, 从而达到降低结冻温度或融化雪[3]。热能主要有地热、电热和海水热等, 融雪剂主要成份为氯化物及尿素等, 融雪除雪主要适用于开春时期或者入冬不久的新降雪, 此时室外气温较高, 除雪作业效果较为明显, 效率高, 适用范围广, 但对道路和环境有一定程度上的污染, 尤其是钠盐融雪剂, 对路面表层进行侵蚀破坏, 就未来发展趋势看, 研究融雪剂的环保和低温性能将是融雪除雪技术的关键。

1.4 综合式除雪

综合式除雪是将融雪除雪和机械除雪两种方式配合使用, 一般是在除雪机具的前端装有推移式等除雪装置、旋切式除雪机或碾压式除雪机, 在机具的后端装有泼撒融雪剂的装置, 根据路面积雪状况的不同, 可以选择单一的融雪除雪或者机械除雪, 也可一起使用两种方式。

2 国内除雪机械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和避免人工清雪的所需劳动强度, 采用机械进行自动化除雪的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研究除雪机械的起步比较晚,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才开始研制开发, 随着交通道路的不断完善, 多种除雪机械也相应问世, 部分工程机械制造厂也开始进军除雪机械领域, 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专业除雪机械制造厂,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除雪机械仍存在着一些不足[4]。

1) 应用范围较窄。我国北方地区每年都有大范围的降雪, 降雪遍布于各个角落, 目前的除雪机械清除机械的范围主要为高速公路和街道, 对于校园、社区和广场等一些小型区域, 目前仍采用人工除雪方式, 劳动强度大, 耗费工时。

2) 避让功能不理想。部分除雪设备在工作过程中, 常会因路面上的障碍物而使除雪装置或机具损坏, 尤其是推移式除雪机和旋切式除雪机, 近些年, 我国在避让功能方面做了一定改进, 例如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L-2.4型公路除雪机, 在除雪装置上安装有避让装置, 保证在除雪工作过程中避让路障, 但由于可靠性不高等原因目前还未被推广, 仍需进一步的调试与研究。

3) 对路面仿形能力差。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除雪机没有路面仿形装置, 当路面凸起时, 除雪机除雪作业容易对路面造成破坏, 当路面凹下去时, 又不能很好地清除凹坑里的积雪, 从而影响除雪机的作业效率。

3 国内除雪机械的发展趋势

1) 扩大除雪机械的适用范围。高速公路及街道的除雪技术相对较为成熟, 但校园、社区和广场等一些小型区域仍没有完善的除雪机械, 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加强小型除雪机械的发展, 增大除雪机械的适用范围,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交通便利和生活质量。

2) 降低除雪作业成本, 提高除雪机具使用率。我国北方每年的降雪期相对较长, 但降雪次数不多, 所以专用除雪设备的使用次数不多, 我国目前的除雪设备应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开发出与现有车辆配套使用的除雪装置, 对现有的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和环卫机械 (推土机、清扫车、装载机、拖拉机等) 进行相应改造, 冬季需要降雪时, 便可安装除雪装置进行除雪工作, 除雪时期过后, 卸载除雪装置可进行原本的道路清扫养护或工程施工等作业, 从而提高除雪设备的使用率, 降低其作业成本[5]。

3) 提高除雪机械的舒适性与安全性。部分除雪设备的驾驶室内没有增温系统, 驾驶员处于寒冷状态, 有些除雪设备需要不断地调试, 可靠性不高。因此, 应提高除雪机械的自动化功能, 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 研制自动化控制系统, 同时还要不断改善驾驶员的工作环境, 采取驾驶室内防风、防噪声等措施, 驾驶室里要有舒适的温度, 使驾驶员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除雪作业。

4) 除雪机械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除雪机械应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实现除雪机械的机、电、液一体化, 提高除雪除冰设备的路面适应能力, 应用自动控制技术, 实现除雪机械的智能化。

4 结语

在我国当前国情之下, 除雪技术还需要不断发展。国内专家应加强对积雪物理特性的研究并对积雪的形式进行细化分类, 建立积雪道路气象观测系统, 根据不同路况、不同的积雪形式和不同的除雪环境, 选择合适的除雪机械, 改进当前的除雪机械, 根据积雪的物理特性, 研制出更全面、更可靠的除雪设备, 这样才能高效、灵活地应用除雪机械并加快除雪技术的快速发展。

摘要:路面积雪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并且严重影响交通和行车安全。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除雪方式及特点, 总结分析了我国除雪机械的研究现状,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提出了我国除雪机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积雪,除雪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穆存远, 孙立新, 韩家东.城市道路积雪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1 (3) :73-74.

[2]卜小明, 田静.除雪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 (8) :78-79.

[3]程刚, 韩萍, 杜素军.融雪剂概况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交通科技, 2004 (5) :45-46.

[4]郭荣春, 周进.除雪机械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 2010 (6) :61-63.

篇9:花生生产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生产机械;花生;综述;市场需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565.2;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1-0072-02

花生是辽宁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主要农产品出口品种之一。花生生产从种植到收获的生产环节较多,涉及到的作业机械也比较多。辽宁省推广的花生生产机械比较齐全,但总体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几乎所有生产环节都由人工或半机械化作业,影响全省花生产业的发展。

1 花生生产机械发展现状

花生生产机械化是指利用机械完成花生种植过程中的各项作业,包括耕整地、覆膜、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摘果、脱壳等。其中耕整地、田间管理中的常规农业机械,可基本满足我国不同地区的耕整地、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要求。

1.1 花生播种机械

目前,花生播种机除可以进行起垄、播种、覆土作业外,有些可以同时完成施肥、覆膜、喷洒除草剂等作业。按牵引方式的不同,花生播种机可分为人畜力花生播种机和机械牵引式花生播种机两大类。

人畜力花生播种机包括单用播种机和综合程度较低的花生播种机械,一次播种一行,大多应用于不方便机械牵引的山地丘陵地带或中小地块。这类播种机结构简单、质量轻、制造成本低,但不能一次满足多项作业要求,需人工进行施肥、喷洒农药等作业,仅在一些地区应用。

机引式花生播种机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类花生播种机,可进行不同程度的花生联合播种作业,一般与5~25 kW手扶拖拉机或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一次可以完成2行或2行以上花生播种任务。

1.2 花生收获机械

花生收获一般包括挖掘花生、分离泥土、铺条晾晒、捡拾摘果和清选分级等过程。目前,按功能与完善程度不同,花生收获机械可分为花生挖掘犁、花生收获(挖掘)机、花生复收机和花生联合收获机。花生挖掘犁只是完成花生挖掘环节的任务,一般可用通用犁代替。花生复收机因作用趋小而在我国基本停止研究和生产。

花生收获机是我国现阶段重点推广的一类花生收获机械,较花生挖掘犁在功能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需人工或者机械捡拾、运集、摘果。花生联合收获机可依次完成花生的挖掘、分离泥土、输送、摘果、清选等项作业,是花生收获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花生摘果机械

花生摘果机是将花生荚果从花生蔓(秧)上摘下的机械。按喂入方式的不同,花生摘果机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2种。

全喂入式花生摘果机一般采用蓖梳式摘果原理,主要用于北方从晾干后的花生蔓上摘果,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效率的40倍以上。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消耗的动力小,摘果后的花生蔓整齐,便于储存及综合利用;摘湿果的破碎率低,并可与手扶拖拉机配合在田间进行作业。但其结构和传动系统比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工效比全喂入式低。

1.4 花生脱壳( 剥壳)机械

花生脱壳机是将花生荚果去掉外壳而得到花生仁的场上作业机械。花生脱壳不能与田间收获一起进行,只能在花生荚果的含水率降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进行。单一脱壳功能的花生脱壳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具有脱壳、分离、清选和分级功能的大型花生脱壳机在大批量加工花生的企业应用较为普遍。

2 花生生产机械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花生生产机械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日益增多。未来,将针对现有花生机械存在的不足,在进一步总结花生机械生产应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其功能,使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2.1 通用性、适应性和稳定性提高

目前,许多花生机械是针对某一花生品种和所在地区生长环境设计的,通用性、兼容性和适应性较差。虽然一些花生播种机可以兼播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但在功能调节与工作性能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随着人们对农业机械兼容性、通用性、适应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日益提高,花生机械也将受到与其他农业机械同样的考验。

2.2 联合作业能力增强

花生联合播种机、联合收获机是花生生产机械在播种、收获环节的最高表现形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方面。随着花生机械研究和推广的不断深入,花生机械的功能将不断完善,联合花生机械必将成为花生机械的主流。

2.3 中小型为主逐步向大中小型并举过渡

现阶段,发达国家的花生生产机械基本实现了大、中型并举的模式,正在不断完善并继续扩大生产模式。而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中小型并举的模式仍需持续较长的时间。从长期发展来看,推行适应大面积种植的大、中、小型并举的机械生产模式,可促进花生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

2.4 动力消耗减少

提高花生机械的作业性能和生产效率是今后花生生产机械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国内的花生机械大多存在着性能不稳、效率低、可靠性差和动力损耗大等问题,因此应加大对农机行业的监管力度,积极促进花生机械的技术创新和研制开发,保证花生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

2.5 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广泛

随着花生生产机械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一些自动化控制、光电控制及电子监视器等高新技术及产品会,将不断应用于花生机械。

3 花生生产机械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花生栽培历史悠久,建国后花生生产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花生单产、总产和出口均居世界主要花生生产国之首。因此,花生生产对我国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花生机械化水平无论是与其他主要经济作物相比,还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总体应用状况均处于较低水平。在我国花生生产过程中,除耕整、灌溉、植保、花生剥壳机械化水平较高外,花生播种和铺膜机械逐渐成熟,收获、摘果和接脱壳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品种少,性能和质量还不完全满足要求,且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低档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许多落后地区仍然采用手工播种、收获、摘果甚至剥壳,劳动生产率很低,区域性发展极不平衡。

nlc202309040107

预计到2020年,辽宁省的花生种植面积将达到66.67万hm2以上,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花生生产环节多、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发展机械化作业能够提高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因此,应及时了解国内外花生生产机械的最新动态,掌握花生机械发展的趋势,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符合全省实际情况的花生生产机械。

农业产业调整对花生机械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不仅拉动了新的有效需求,而且为花生生产机械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条件。在推进花生生产机械化的过程中,辽宁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扶持农民购买花生机械、开展作业服务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调动了农民购买花生机械的积极性,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花生生产机械市场也必将呈现旺盛的需求态势。

参考文献

[1] 仲伟花.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4(1):33-34.

[2] 周桂元,梁炫强,李少雄,等.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J].广东农业科学,2014(16):14-17.

[3] 易克传,冯晓静,高连兴.安徽省花生生产机械化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4):42-44.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machinery for peanut production all links ( seeding, harvest, picking, uncoating ), discusses the main development trend of peanut production machinery,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tatus in Liaoning and China,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 of peanut production machinery marke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peeding development of peanut production machinery.

Key words: production machinery; peanut; summarization; market requirement; development trend

篇10:机械制造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任何部门在机械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把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作为生产目标之一,在工程机械装配工艺上,有效利用传输技术是提高装配效率的前提[3]。现阶段,我国正逐步采用机械化的链板输送线、葫芦输送线等来配合完成轻型零部件的装配工作,从而实现完整的生产线流程。但是,在一些特大型的工程机械生产中,由于产量一直得不到保证,并且零部件相对笨重,在短期时间内很难实现传输的自动化。

2.2确保生产线的实用性

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在工程机械生产中,种类多批量小是普遍存在的想象,因此在打造生产线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生产线的适用性,能同时满足不同种类不同批次设备的装配。在设计生产线的过程中,让生产线仅仅通过更换支架,工装工具就能满足不同产品的装配任务,此外,生产线还应该确保可以随时调整装配的节奏,尽量满足不同产品对不同装配时间的需要。

2.3实现更人性化的操作

自动化传输设备的应用,减少了工人对工件的手动搬运,然而进一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这是公司人性化的表现。平衡式起重机、升降平台等装备工具的使用,使装配工作在相对轻松的过程中完成;而运用加热装置和冷冻柜,避免了工人进行大锤敲击作业,使装配工艺不再是体力劳动;自动拧紧机的使用使得手动工作变得更加便捷,既减轻了工人装配上的工作量,同时质量上还能得到充分的保障[4]。

2.4虚拟化装配的使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工程机械产品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长时间以来新设备研发时间往往比较长,原因在于装配时间占了研发时间上很大的比例,设计技术落后造成装配次数反复。在这种情况下,机械生产过程中可引入三维可视化模式,在开发设计时就可以针对装配问题,提前调整设计中出现的误差,减少实际装配中出现的问题。

3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项目生产效率和进程,企业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从多方面共同提高装配工艺的技术水平,为企业实际生产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宇.浅谈某种机型推土机的装配工艺原则与发展趋势[J].科技风,(17).

[2]郭艳辉,魏冬梅,张丹丹.机械装配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6(11).

[3]才革.现代化机械装配工艺的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34).

上一篇:助产师的述职报告下一篇:小学生好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