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

2024-04-25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精选10篇)

篇1: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范文(通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范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1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但是不管是谁,都向他致敬。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他就是我们的袁隆平爷爷。

听老师说,以前我国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人口位居全国第一,这么多的人。那一定需要很多粮食,但是这里除了让人居住的还有山川河流,不能把他们都变成种地的。种粮食的地也少。所以我国就发生了饥荒,饥荒的过程中,人们看见什么都吃。听说还有把石头磨成粉吃的。再见,他们当时是多么的饥饿。但袁隆平也体验过饥饿的痛苦,他想起人民的痛苦,所以他就想要培育出新的水稻。解救人民的痛苦。

经过他的研究培育,培育出了新型水稻这种水稻。比如说近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了2·4亿亩,每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这可足以养活中国14亿人民。而他的梦想不只是让中国种上杂交水稻而是让全世界都这么做。可见袁爷爷的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袁爷爷,希望我们能吃饱饭,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经济条件好而去浪费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古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浪费粮食是不好的。因为他是劳动人民的丰收成果。记得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就看见有些同学把没有吃完的饭菜倒在餐余桶里。把食物给糟蹋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袁爷爷和他们凡对近几十年来研究的科研成果,如果我们把它糟蹋了,那么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就变得分文不值了而且还是对他们研究成果的不尊重。所以我们要每天吃好饭,不浪费一粒米。不浪费每粒粮食。

袁爷爷,您一路走好,我们一定会珍惜现在的每粒粮食,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牢记在心里!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2

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一个看似平常日子和时间,却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的事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每当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时,我的眼前,我的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袁爷爷的身影。他那古铜色的脸上,总挂着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的皱纹记录着他那不平凡的岁月;他总是穿着那几十块钱的衬衫,顶着严寒,忍着酷暑,在农田中奔波……

“永不满足,永远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让中国人端稳中国碗,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这是袁老至死坚持的信念。想当年,当袁老发现了第一颗杂交水稻时,当他公布这件事时,是那么多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只有袁老和他的两位学子依旧坚持在岗位上。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当时的坚持,可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衣食无忧、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是那一颗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中国人民,也喂饱了多少国家。像美国,日本当时那些科技发达的国家,早就开始了研究水稻的工作,他们向里面砸进了多少钱,却依然没有好的成果。但是当袁隆平爷爷向世界、向国际发出这一发现时全世界的人民都震动了。美国还轻蔑的说:“我们做不到的事,区区一个中国乡村教师却能做到?”但是事实却让他们打脸,正是袁爷爷发现的那一粒种子喂饱了我们所有人。

我们现在还不能向袁爷爷那样,为杂交水稻,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事,珍惜每一粒粮食,实行光盘行动。不让远在天界的袁爷爷心寒。

袁老,走好!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3

5月22日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缅怀!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4

5月22日下午我从网上得知袁隆平爷爷逝世的消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未见过袁老先生,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袁爷爷,不会忘记他的贡献他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像袁爷爷这样的明星指引护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在我们国家人们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平爷爷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杂交水稻的种植,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湿漉漉的水稻田里亲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爷爷为了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经过上千次上万次的失败,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都种上了袁隆平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增加了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啊!

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就会想起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民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如果想要纪念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方式,我想就是不要浪费,一粒粮食都不要浪费!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5

袁隆平爷爷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他80多岁每天还坚持打排球游泳,现在年轻已经90岁了,已经游不动了,打不动了。但他还是在学习,他在办公室里全都是书,书桌上堆满了书,书柜里塞着满满的书。老师说有句俗话叫:学到老,活到老!90多岁了还在学习,我们现在在是小学生,更应该学习!

有一天,一位记者来采访袁隆平爷爷,记者问他:为什么要研发这个杂交水稻呢?袁隆平爷爷说,因为几十年前人们吃了上顿就没有了下顿,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现象,希望长大了以后想不要再出现这种状况,就想要研发这个杂交水稻。经过长期研究,他最终完成了这个愿望。袁隆平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在水稻下乘凉,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袁隆平一个人解决了半数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他非常的伟大!袁老最看不得人浪费粮食,他曾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辛辛苦苦钻研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难,提高之后,又浪费了。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多年过去,浪费粮食现象依然存在!希望人们不要浪费水稻,现在我们有饭吃了,却变得不懂珍惜。

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习袁隆平爷爷这种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一心为人民的精神!老师说我们以后要光盘行动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袁隆平爷爷!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6

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夏季粮食的丰收时节。粮食的大丰收让祖国的粮仓爆满,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让让人明更加安康。但是为我国甚至全球粮食曾收层产的袁隆平院士却离开了我们。

粮食的丰收意味着国民能吃饱饭,意味着国家的国泰民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粮食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而非经济问题。粮食不像其他商品,粮食少一点都会饿死人,是一个硬需求。

袁隆平院士被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他为人类生存最初了巨大的贡献。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吃喝。袁隆平院士曾说过:“中国人要把饭碗拿到自己的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们现在就是在为自己的饭碗而努力”。

周末回家看到路边的田地里绿油油的稻田,沉甸甸的穗子,把苗都压弯了腰,偶尔的一阵风,稻穗随着风摆动,我仿佛看到了袁隆平院士在田边看着稻田丰收的笑容。再过几天就是稻子成熟的时候,到时候田地里一片一片的金灿灿,每当这时就想起了伟大的袁隆平院士,他的一生都在为粮食的曾加产量而努力,与种子打交道,简直就是稻田里的守望者,虽然他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努力永远铭记于心。有了他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吃饱饭的幸福,我想大概以后的每次吃饭我都会想起他。

斯人已逝,忧思长存。他在稻穗下乘凉的未完成的梦,后人将踏着他的脚印继续前行。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7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时的中国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的村庄,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开始奔向小康。作为一个90后,我从未经历过饥饿,对于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帝王,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的时间,但这种只是忌口的挨饿根本无法与饥荒之时相比。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的大饥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的尸体,以此充饥。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的电影或者节目。我相信,真正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的经历。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我们如今的平安喜乐并不是上天的赏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乃至牺牲换来的。

袁隆平爷爷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他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更多的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的生平,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为人民带了怎么样的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幸福的种子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有人说,他没走,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有人说,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走了,他又没走,他永远都在!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8

2021年5月22日1:0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是的这位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的伟大科学家永远的离开我们了,今天就让我来说说袁隆平爷爷生前的事情吧。

说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为大公之位,可他却谦虚的说道:“人民科学家我谈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是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他希望“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一样大,然后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爱提问,好自由的城市学生自立农家耕农业,5月10日在陇南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袁隆平爷爷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健康,精神,感情都需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一个科研工作者,也才能当好一个科研工作者。”

1943年袁隆平转学到博学中学期间吃的是杂粮饭,点的是桐油灯,一两个星期才打一次“牙祭”,但学习还是很有规律的,每天早上6:00起,养成了他干净利落遵守时间的作风。

1947年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袁隆平爷爷因为个头小没被选上,他很不服气,就跟上了别人的自行车进了赛场,体育老师发现后勉强让他上去,没想到竟获得了汉口赛区男子100米和400米第1名,其它人都落选了。还有很多很多他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事迹,百折不挠,勇于博击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袁隆平爷爷我们会永远记着你,记着您的丰功伟绩,记着您对祖国的贡献,向您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9

袁隆平,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

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平,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

“谈杂交水稻”,这是袁隆平来母校为我们所作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没有什么修辞的运用,更没有任何学术的卖弄。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小屋里,还要不时承受“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吗?

我们手捧着鲜花簇拥着袁隆平,并一齐涌向他主讲的报告厅,我们如此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追逐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听懂他所要讲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我们的心去感悟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个普通人……”

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够了!我们从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平给我们的最主要感受,的确这就够了。

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10

禾下乘凉梦,一生永为“稻粱谋”。袁老,您一路走好。——题记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袁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未分离,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一辈子为了他们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平凡的瑰宝。袁隆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袁爷爷,梦想尚未实现,您怎能以这样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爷爷,您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这么乐观的您,怎能不辞而别?

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您与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篇2: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

20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永远地沉睡了过去,他面色安详,去世时还面带着笑容。在去世之前,他就算于病危之际仍在关心稻子的长势。袁隆平,最终于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但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脚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他以这番贡献,先后获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学术和职务。

他曾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买的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在香港,一百元我买了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不论袁爷爷有多少钱,地位多高,他仍只是种水稻的人,一个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而无私贡献的人。

篇3: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

我的这个梦想, 除了要让全世界人民吃饱肚子, 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就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 农业还应该发挥好观光、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 就不得不谈到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兴业态, 它寓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 以绿色、生态、高效为出发点, 是一种“绿色朝阳产业”、“无烟经济”。禾下乘凉, 其实就是一种休闲农业的未来场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总体来看, 休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 特别是在大城市周边区域发展潜力巨大, 市场前景广阔。

一、必须注重发挥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

发展休闲农业, 关键还是在于能够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破解农村、农民、农业问题, 其核心在于搞活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 农业安全健康发展始终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除了农业高效化、现代化之外, 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这一类型的农业既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价值, 又可以让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或流转土地获得收入, 可谓一举多得。我曾经去成都考察过“五朵金花”, “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篱菊园”、“江家菜地”、“花乡农居”各具特色, 居民收入得到提高, 生活愉快幸福,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再比如, 望城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年接待游客达600多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0亿元, 特别是近年来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到1.8∶1, 优于全市、全省同期水平。这些成功实践都告诉我们, 发展休闲农业一定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以此发挥其经济功能, 最终实现农民致富增收。

二、必须注重发挥休闲农业的生态功能

远离水泥森林, 走进山水田园, 感受自然生态, 是绝大多数都市人的心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休闲农业应把农业生产和建设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 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 在生态文明意义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创造优美的农业景观, 实现资源循环、再生、增殖,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因此, 发展休闲农业, 一定要特别注重发挥其生态功能, 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如果搞大拆大建、挖山填水, 也就违背了发展休闲农业的初衷。

三、必须注重发挥休闲农业的科技推广功能

农业要发展, 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 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就拿水稻种植来说, 目前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一些专家估计, 到2030年要比1995年多产60%的稻米才能满足需要。要是我们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层面, 如果我们不在科技上做文章, 怎么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科技成果在于推广应用, 在这方面休闲和观光农业可以发挥大作用。同时, 休闲农业要更好地吸引大众的关注, 就要将其现代化的魅力展示出来, 也就是要具备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良种化、艺术化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重发挥休闲农业的科技推广功能。比如, 通过种植农业新品种、展示新技术, 让游客眼见为实, 更多地了解到科技的力量, 让周边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从而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达到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的目的。

四、必须注重发挥休闲农业的教育引导功能

篇4: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

在这一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发展转型显得越来越迫切。但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极小,且高度分散,加上现行土地制度对耕地所有权的固化,导致各地规模经营长期发展缓慢,种粮效益严重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极大抑制。而地方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大多习惯于层层下指标、分任务、办样板,对“农民为什么不愿种粮”“未来谁来种粮”以及“如何种粮”等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人云亦云,导致在扶持粮食生产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等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应有的工作力度。有的地区虽有思考,却严重脱离生产实际,甚至把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也当成真理来主张。如有的主张土地私有化,有的主张涉农公司长时间大面积承包耕地,走公司道路;有的主张重回计划经济老路或由政府为小农包办生产、生活服务,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花了纳税人的钱,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本书选题新颖,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紧紧抓住了中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提出的措施切实可行,对推进我国现代粮食生产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对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亦有较强的借鉴参考价值。

篇5:悼念袁隆平院士作文500字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鸿毛。”5月22日“共如国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样重如泰山的人物永远地离我们而去。长沙市全体市民为他送,全国人民都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惦念他。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7日年出生于北京,江西德发县人。1949年,袁爷爷各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农学院,学习农作物专业。1953年,23岁的袁爷爷被分为湖南怀化一所农校当老师。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重的粮食饥荒,袁爷爷目睹了严重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心睡觉。只有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如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斤的水稻新品种,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解决饥饿。他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十汗水十灵感十机遇二成功。他确信,杂交水稻能增产。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袁爷爷知难而进,他迈开双腿,走进水的莽莽绿荫,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贤料没有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株,“功夫不怕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伏奇特的品种。袁爷爷欣喜若狂。经过反复讨论与实践,种植杂交水稻增产1000亿公斤以上,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袁爷爷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现在变成天上的星星照耀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篇6:袁隆平院士的作文300字

妈妈经常给我搜集袁隆平爷爷的资料让我阅读,在我脑海中,袁隆平爷爷的形象总是定格在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的劳作……他古铜色脸上的道道皱纹,宛如他所热爱的土地一般,既有太阳的印记,还有五谷的芳香……

袁爷爷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是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正是他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不断地尝试和摸索,无惧失败、勇攀高峰,像是一颗闪耀在科学天空中的巨星一般,照耀在祖国肥沃的土地上,将毕生的精力奉献于祖国的事业中,最终心愿得以实现。

篇7: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通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范文(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1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战争的威胁中度过的。那时的他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处逃难。

年幼的他不懂,为什么我们中国要受欺辱?为什么我要东奔西走?为什么中国要忍受饥饿和贫穷?等到袁隆平高中毕业,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稳定了,但在他的学业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难。上了大学是好事,可是学啥?父亲的思想比较传统,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走入仕途,升大官,赚大钱。可袁隆平不乐意呀,他不喜欢钱,偏偏喜欢花花草草。在袁隆平的心里,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归宿,在别的孩子把赚钱当成理想时,他却对鲜花,绿草,果树有着异常的向往。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在那几年,他边教课边学习,不光给学生提问题,更喜欢给自己提问题。课堂外的他,经常埋头在田野间,去从实践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灾害来了,很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人们有的饿死,有的病死,就连袁隆平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愁得连觉都睡不好。在当时,杂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平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人民挨饿的景象就是他的动力,他迈开双腿奔走进田野,去寻找那从未有人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着大太阳,脚踩在烂泥里,弯着腰一点点地观察、寻找,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可这仅仅是第一步。实验,观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潜心研究了好几个春秋,他才使杂交水稻成为了可能。

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2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最好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也空前高涨,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如果任其泛滥,必然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渊,“小富即安”、奢靡之风盛行,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

“志当存高远”,一个青年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超越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

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3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4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平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5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缅怀!

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6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7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关袁隆平的电影。就觉得袁隆平给了我很多启发。

还记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袁隆平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无情的。那些被袁隆平细心栽培的水稻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却痛在袁隆平的心里呀!过了一会儿,袁隆平的心情开始缓缓地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在一污浊中找到一株幼苗,这真是燃烧的希望,生命的奇迹啊!此时的袁隆平心里又充满了自信与希望,因为他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电影渐渐地接近尾声,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袁隆平是一位很坚强的伟人。他的坚决感动了我。每当他遇到挫折时他总会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并且吸取给多的教训与经验。

袁隆平真伟大,是他让人们的天敌——饥饿消失;袁隆平真伟大,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坚强,要用尽一切努力去达到目标。袁隆平真伟大因为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描写袁隆平院士的作文8

禾下乘凉梦,一生永为“稻粱谋”。袁老,您一路走好。《题记》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袁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未分离,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一辈子为了他们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平凡的瑰宝。袁隆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袁爷爷,梦想尚未实现,您怎能以这样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爷爷,您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这么乐观的您,怎能不辞而别?

篇8: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

袁院士认真听取了亚热带生态所肖国樱研究员关于基地开展水稻耐逆境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介绍, 实地察看了杂交稻组合的优势表现, 他对该基地所取得的研究工作进展表示肯定, 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方向和技术策略提出了指导意见。 (水稻课题组)

谢华安院士一行考察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海南水稻育种基地

4月13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研究员,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钱前研究员, 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武汉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一行考察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海南水稻育种基地。

篇9:感恩袁隆平院士作文

袁隆平

二00五、十一、十七、

袁隆平院士简介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十一项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及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袁隆平于1964年在安江农校任教时就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并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这项研究成果,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这一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杂交水稻一般可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自1976-2004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达60亿亩,累计增稻谷约6000亿公斤。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2-2.3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

篇10:我的偶像袁隆平院士的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偶像袁隆平院士的作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偶像袁隆平院士的作文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我的偶像袁隆平院士的作文2

他为我们中国14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他用一生为我们研究水稻,他就是我们的天使袁隆平。袁隆平爷爷在5月22日一时07分,离开了我们,享年九十一岁。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小时候的袁隆平,因为去农田里看了花,看了水稻,便下定决心要在农场里工作。长大以后,他选择农业,不顾众人的反对。

曾经的中国闹饥荒,他为水稻的产量而苦恼,下定决心研究杂交水稻。十几年时间的付出,没有辜负他的努力,他终于将杂交水稻研制成功。袁隆平爷爷研究出杂交水稻,为中国14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袁隆平爷爷的成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功不可没的成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骄傲。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吃到,他就会继续努力研究。直到去世的一个月前,袁隆平爷爷仍在研究水稻,只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前,我的碗里总会留下几颗洁白如玉的饭粒。她们在碗中痛苦地呻吟,可我却听不见。就在袁隆平爷爷去世的那一天,我仍悠闲地坐在桌上吃饭。一块西瓜下去,我的肚子已经很饱了,可碗里还有饭没有吃完。

刚想把它们倒掉,我就听见爸爸的手机里响起:“我们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凌晨逝世。”这件事像琴音,拨动着我的心弦。转头看着碗里我将要倒掉的晶莹剔透的米饭,再想想袁隆平爷爷用一生为我们解决了温饱,我却在这里浪费他的成果。

我的痛从心底的深处蔓延开来,传遍全身。我将饭碗又放回桌子上,用筷子将一粒粒米饭送进我的嘴里。不一会儿,碗中的饭都被我吃光了,碗面已经晾到可以反射光芒。碗面可以照出我的样子,好像都不用洗了呢。

虽然我明白得有点迟了,但是我相信这还不算晚,今后我再也不会浪费食物,再也不会让任何一粒米饭留在我的碗里。

传说人死后会到天堂或者地狱,袁隆平爷爷一定会是天堂里的天使,在天上永远照耀着我们。

袁隆平爷爷虽然肉体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成就会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中国人将铭记袁隆平爷爷为我们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再心怀感恩、深情地说上一声:“谢谢您,袁隆平爷爷!”

我的偶像袁隆平院士的作文3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平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我的偶像袁隆平院士的作文4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缅怀!

我的偶像袁隆平院士的作文5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我的偶像袁隆平院士的作文6

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袁老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照亮了后来者继续前行的路,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食粮,还有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仰望星空的精神。袁老的两个梦想耳熟能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耄耋之年,袁隆平又提出研发“海水稻”的宏大构想。袁老说,“海水稻”研发成功以后,在我国内陆和咸水湖周边进行产业化推广潜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广两亿亩,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

梦想总是属于敢想敢为的先行者——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中国人再次牢牢端稳了饭碗!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脚踏实地的品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把自己在一生浸润在稻田里。他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立下收徒“土味门规”——“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袁隆平曾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隐没于乡间水田的袁老,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奔忙,还在努力带给中国和世界惊喜。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科学家,多一些锲而不舍的追梦者,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就会孕育出更多希望。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对英雄的呼唤和尊重。国士无双,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国民英雄,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事业重,名利却最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特等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世人也给了袁隆平的荣誉和礼赞。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后来人,是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音。我们看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的追求和内心的富足。全社会对抗疫英雄的爱戴,对航空专家的敬仰,从国家层面对袁隆平、钟南山一个个国民英雄的崇高礼遇,也在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精神。

我们纪念袁隆平,也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次反思。你我都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渺小的存在,我们大多不会成为袁隆平那样的国民英雄,甚至我们也成不了整天操心经济走势的商业大佬,也不是时时关心国家大事的政界领导,但我们每个奋斗的个体,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我们可以像袁隆平那样,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坚定目标就能够坚持下去的人。那么我们便是自己的英雄——愿你我既能做那个为英雄鼓掌的人,也能成为那个被鼓掌的人。

上一篇:教师党员公开承诺践诺汇报材料下一篇:湫头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