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然而止造句

2024-04-25

戛然而止造句(共9篇)

篇1:戛然而止造句

戛然而止造句

1、他们的演奏戛然而止,但我的耳中还回响着那美妙的乐声。

2、教室里吵吵闹闹的,老师一来,声音戛然而止。

3、他正兴奋地向咱们演说他的发现,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吼声,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4、我到一个地方旅游,那儿有引人入胜的风景,(m)突然我听到一首娓娓动听的乐曲,美妙的音乐让人身临其境,可一会儿声音戛然而止了。

5、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让人回味无穷。

6、当李老师走进教室,各种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让人感觉到入了无人之境。

7、这场惊心动魄的表演,直到最后一个音符戛然而止,演员的.谢幕感言结束,星光大道的现场臂众在对演出叹为观止的同时才大彻大悟,原来演员背后的故事才是演出的灵魂。

8、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

9、当我用手电照过去时,对面的脚步声戛然而止。

10、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11、当斯大林进入会场,嘈杂声顿时戛然而止,会场内变得鸦雀无声。

12、虽然这段音乐戛然而止,但是我仍然沉醉在那美妙的感觉中。

13、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14、当老师宣布了比赛结果,同学们的笑声说话声戛然而止。

15、教室里一片喧哗与嘈杂,但是就在老师出现的下一秒,声音立即戛然而止。

16、原本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的同学们看到班主任板着脸站在门口,顿时教室内的声音戛然而止。

17、当看到她梦寐以求的画笔时,她的哭声戛然而止,她似乎懂得了什么……

18、随着指挥得手落下,悠扬的乐曲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19、那惊天动地的音符直入心魄,但,一瞬间,一切声响在这一该戛然而止,世界仿佛在那一刻停滞……

20、大家的谈话声戛然而止,只有小明一个人还像刚才那样继续说着话,声音清晰,语气和蔼。

21、大家的谈话声戛然而止,只有利维塞大夫一个人还像刚才那样继续说着话,声音清晰,语气和蔼,每吐几个词就飞快地抽口烟。

22、当斯大林进入会场,嘈杂声顿时戛然而止,会场内变得鸦雀无声。

23、冬日如宝剑一般不断切割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然而那寒冷却在一瞬间戛然而止了——春天来了!

24、遗憾的是,书的最后页被人撕掉了,这就仿佛一个悬疑故事在谜底即将揭开的前一秒戛然而止一样,令我叹息痛恨。

25、冬日如宝剑一般不断切割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然而那寒冷却在一瞬间戛然而止了——春天来了!

26、母亲病重的消息传来,原本快乐的宴会气氛戛然而止。

27、门开了,屋里面聊天的声音戛然而止。

28、故事讲到这儿,他突然戛然而止了。

29、欢笑声在老师走进教室的一瞬间戛然而止。

30、音乐放到一半突然戛然而止了。

31、正当我听得陶醉的时候,那美妙的音乐戛然而止。

32、火车突然戛然而止,等待着车上的乘客地将会是无边的黑暗!

33、看到老师突然进来,他肆无忌惮的大笑戛然而止。

34、当李老师走进教室,各种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让人感觉到入了无人之境。

35、人最宝贵的是性命,而灾难,却让一个个鲜活的性命戛然而止。

36、人最宝贵的是性命,而灾难,却让一个个鲜活的性命戛然而止。

篇2:戛然而止造句

2)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

3) 看到老师突然进来,他肆无忌惮的大笑戛然而止。

4) 原本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的同学们看到班主任板着脸站在门口,戛然而止。

5) 当我用手电照过去时,对面的脚步声戛然而止。

6) 正当我听得陶醉的时候,那美妙的音乐戛然而止。

7) 大家的谈话声戛然而止,只有小明一个人还像刚才那样继续说着话,声音清晰,语气和蔼。

8) 欢笑声在老师走进教室的一瞬间戛然而止。

9) 音乐放到一半突然戛然而止了。

10) 当看到她梦寐以求的画笔时,她的哭声戛然而止,她似乎懂得了什么……

11) 母亲病重的消息传来,原本快乐的宴会气氛戛然而止。

12) 随着指挥得手落下,悠扬的乐曲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13) 教室里吵吵闹闹的,老师一来,声音戛然而止。

14)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15) 那惊天动地的音符直入心魄,但,一瞬间,一切声响在这一该戛然而止,世界仿佛在那一刻停滞……

16) 故事讲到这儿,他突然戛然而止了。

17) 一只青蛙呱呱叫了两声,随又戛然而止。

18) 当李老师走进教室,各种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让人感觉到入了无人之境。

19)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20) 门开了,屋里面聊天的声音戛然而止。

21) 学们正在教室里大声喧哗,看到老师来了立即戛然而止.

22) 只听到琵琶声音越来越弱,突然石破天惊来个平地拔起,戛然而止。

23) 火车突然戛然而止,等待着车上的乘客地将会是无边的黑暗!

24) 参差不齐的树苗们在狂风的摧残下,东倒西歪。突然,狂风戛然而止,随之,树苗们立马恢复了原状,此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篇3:“戛然而止”的精彩

师:田老师讲的故事是那样的引人入胜、娓娓动听, 坐在课堂上的作者听了这样的故事会有什么表现呢?

生1:我听得入了迷, 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 我却仍在发呆, 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 我才惊醒。

生2:老师, 我觉得这里的“戛然而止”有点儿问题。“戛然而止”是说田老师讲的故事一下子停止了, 可前文说田老师讲的故事引人入胜、娓娓动听, 怎么会一下子停止呢?

生3:是的, 我也发现到这个问题了, 田老师的教学方式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怎么会这样讲故事呢?

师:好问题, 你们真会思考, 这里的“戛然而止”是不是真的用得不妥呢?让我们好好讨论一下吧!

(3分钟过后, 师巡视、适当参与各小组的讨论)

生4:我觉得“戛然而止”用在这里没有问题, 它是作者的感觉, 作者感到老师的故事一下子停止了, 是因为他还沉浸在田老师娓娓动听的故事中, 他听得入了迷, 恍如身临其境。

生5:是的, 我认为正是因为田老师的故事精彩、娓娓动听, 田老师的故事虽然结束了, 但是作者仍在发呆, 沉浸在故事里, 所以他感觉到故事突然中断了, 这种感觉就是“戛然而止”。

师:哦, 你们俩一直在强调“戛然而止”是作者的感觉, 其他人同意吗?

生6:我同意, 因为这段话是作者站在自己的角度描绘田老师的声音, 当然是作者自己的感觉。

生2:哦, 原来这是作者自己的感觉, 田老师所讲的故事依然引人入胜、娓娓动听, 可见田老师上课的魅力!

生3:是的,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个“戛然而止”用得准确, 这个词充分说明了田老师所讲的故事引人入胜、娓娓动听, 让作者忘却了自己。

师:虽然这个词写的是作者的感觉, 但却充分表现了田老师讲故事的魅力, 这是怎样的写作方法呢?

生7:这是衬托的写作方法。从作者上课听故事的表现侧面衬托了田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高超的教学技艺。

生8:我还从侧面感受到田老师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学魅力。

师:说得真好, 你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 “戛然而止”这个词不仅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作者听了田老师的故事后恍如身临其境、不能自拔的表现, 还让我们感受到田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潜移默化的教学魅力。声音虽然一下子停止了, 意蕴却无穷!这正是“戛然而止”的精彩!

【反思】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正是由于学生自己主动积极思考有了疑问, 才提出了对这个“戛然而止”的推敲品读。这是学生在阅读教学平等对话的氛围中自主选择的词语学习, 课堂因此呈现出了别样的精彩。

篇4:戛然而止的姻缘

怎样一份证书

本文展示的订婚证书(图1),尺幅较大,长51.8厘米,宽38.2厘米,厚纸,彩色套印。婚书内的吉语为:今由  先生介绍谨詹于  中华民国三十九年五月十三日上午  时在  举行订婚仪式  恭请  先生莅场证明  从兹缔结良缘  订成佳偶  志同道合  早经牢系赤绳  意洽情投  行看永偕白首  花好月圆  欣燕尔之将咏  海枯石烂  指鸳侣而先盟此约  中华民国三十九年五月十三日谨订。(图2)

据悉此种订婚证书系由上海龙凤集团结婚社印制。此类新式结婚证书和订婚证书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商办集团结婚运动,后发展到全国各地,每份时值一块银元,价格不菲,实因为除高档印刷制作的工本费外,还包含有40%的印花税在内。在当时直至解放初期的一段时间,订婚证书和结婚证书一般都是在店铺购买,尔后由家族中较有名望的长辈或是经当地德高望重的族人用毛笔填写,到场的则有男女双方和父母、介绍人、证明人以及亲朋戚友等;婚书则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

订婚证书上写有准新郎陈全喜和准新娘谭菊梅的姓名(注意两人名字的排列方式,男方比女方的起首要高且字体要大,系典型的体现男尊女卑风俗的旧式书写规范)、籍贯、生辰八字,以及订婚人、证明人、介绍人和主婚人的手印与私章,证书发生日期中华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五月十三日。按民国早期的习俗,主婚人一般是男女双方的父亲,后随着西风东渐和新式文明结婚的影响,遂演变为男女双方的父母;而证婚人大多是选择双方家族中的德高望重者。

准新郎陈全喜的生辰年月为民国甲戌年五月二十一日(即1934年5月21日),年龄时近16岁;准新娘谭菊梅的生辰年月为民国戊寅年八月十八日(即1938年8月18日),年龄还不足12岁,按旧制属于当时非常普遍的早婚。民国时期的《民法·亲属编》规定了男女双方最低结婚年龄为男18岁、女16岁(某些地方政府另行规定有男17岁、女15岁),但相对于国民沿袭已久的早婚陋习,其制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几乎不具效力;加之当时婚姻的实质形式是仪式婚,即政府并不直接介入,而认可规定只须举行公开结婚仪式以及有两人以上的证人则合法生效;至于对证明人的要求也没什么特别规定,认可具有行为能力且愿意证明即可。

然而,与此美好姻缘协议极不相称的是,在框形订婚证书字体的下方用毛笔书写的“解除婚约”四字和钤印(图3)以及包括盖印的位置非常醒目,顿觉令人迷惑。为确定是否系人为乱添或是自行毁议,笔者特将其“约”字(图4)放大并经仔细辨别后,确认是在先写后盖的情形下产生。此外,订婚证书的背面中间位置有一竖式加盖的朱红色编号000021(图5),与正面大印朱红色印油相同,说明当时办理的退婚(或离婚)事件应是该地区认证的第21例。

值得说明的是,民国年号内的干支纪年只有甲戌年即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和戊寅年即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而无戌寅年。因戌戊二字很相似,订婚证书中将女方的生辰年月戊寅年的“戊”字多写了一点变成了“戌”字(图6),这是一个不小的笔误(意味着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写错了)。另外还少了一位证明人吴吉源的私章或手印,估计当时没有章或是不便再按手印了,因上面所按手印都是订婚男女双方及其父母的(在民国婚书中此种少章少印的情况也不少)。以上看似问题不大,但对于形式要求庄重严谨的婚书中出现这两处失误或许已隐喻出了不完美,即喻示着尔后的婚约解除。

为何戛然而止

纵观此订婚证书,己按传统礼仪定成。从湖南省地理位置图上察看,华容县到麻阳县的直线距离约有320多公里,中间还阻隔着广袤的洞庭湖,一路崇山峻岭,江湖交错。按理说这段旧式姻缘应属不易,为何会发生变故戛然而止呢?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即是《婚姻法》,于1950年4月30日颁布,5月1日正式施行。本文中的订婚证书发生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5月13日,距新《婚姻法》施行仅13天,这里不排除因山高地远、信息延迟而被滞后执行的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湘西的土匪为害尤烈,当时的麻阳县隶属于沅陵行政管辖区,负责大湘西剿匪任务的是以第四十七军为主体建立的湘西军区,即是以沅陵为中心而展开的向湘西14个县境内的各股土匪进行重点清剿。因此,出于当时非常复杂的特殊环境,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对新《婚姻法》的贯彻实行则更加艰难。

新《婚姻法》明确提出了婚姻自由,主要体现在结婚和离婚两个方面,特别是主张离婚自由的权利。而且新《婚姻法》颁布施行后,婚书上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开始历史性地头一次并列和同等大小地排在一起。同时旧时代体现于婚书上的介绍人、证明人、主婚人以及签立订婚证书、粘贴税票等内容也很快退出其历史舞台,作为对婚书是否具法律保障的合法依据则是加盖于婚书上政府部门的红色官印。

非常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是,本文中订婚证书中间位置所加盖的“常德市人民政府之印”的朱红色方形大印(因红色印油长时间被氧化颜色略变深),不是盖在结婚证书上,而是作为合法解除其婚约(相当于准予离婚)经政府部门批准加盖的。从保留下来的各种形式的婚书来看,产生这种现象的婚书绝无仅有。笔者分析估计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一、在新《婚姻法》实施的初期阶段,许多地方的结婚证书还都是沿用民国时期的,故不用说出台正式的离婚证书了。特别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虽然国家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但是民风依旧的现象仍占主流,许多地方不经政府部门登记自行订婚和结婚的状况仍然较多,山区乡村的情况还要严重,这种非正常的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本文中的订婚证书以及所订立的时间,正是此时期的例证。

二、订婚证书中的两位准新人,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而解除此婚约,至少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即早婚现象,这与新中国的婚姻政策明显不符。

三、加盖的官印为什么是“常德市人民政府之印”呢?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当时全省共设10个专员公署(或称专区),华容县归属常德专区。新中国建立初期时的婚姻登记是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或区公所负责办理。订婚证书中男方属于麻阳县人,当时正值湘西剿匪进程的特殊时期,当地政府部门的正常办公会难以保障;而女方属于华容县人,解除此婚约也多半应是女方的意愿,故在所辖地(即常德市)办理其退婚手续合乎其情理。

四、订婚证书上没有注明盖印的具体日期,这似乎是个难解之谜。从加盖的方形大印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时使用方形官印大致到1954年9月,自国务院成立后即改用圆形官印了,笔者先推测此方形官印加盖的时间应在1950年5月13日至1954年9月之中。在新《婚姻法》施行之初,政府方面虽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推动,许多还未过门的女性也纷纷解除了旧时的婚约,但因积重难改,旧习一时不能完全消除,甚至一些地方还有抵抗事件的发生。而与此同时又正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内社会的焦点便集中到了抗美援朝上。直至1953年3月,新《婚姻法》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方全面深入地在全国大力地展开和实施。故此,笔者分析此订婚证书盖印的日期又可能在两个时间段内:一是在1950年5月13日之后,当时《婚姻法》刚施行,订婚证书中的男女双方或是一方在了解到了新《婚姻法》的基本政策之后,随即紧跟形势解除了此婚约;二是在1953年3月之后,那时订婚证书中女方的实际年龄还未满15周岁。

五、按照常理一般钤印的位置应是在证书日期的左侧,本文中若是在订婚证书末尾日期处盖印似乎又不符合当时判定解除此婚约时的情形,否则会引起日期上的自相矛盾;而若是在书写的“解除婚约”处注明其判离的日期(按理应在此处加以注明),但顾虑到订立此证书的时候当事人并没有到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登记(当然也不可能登记,因新中国成立后即废除了旧时的订婚制,新《婚姻法》也明确“订婚”不受法律保护),故加注了具体的日期反而会引起变相地认可其订婚证书的签订,造成政府办事人员的失职或是失察。因此,为了适应新《婚姻法》的相关政策而又能变通地执行处理好此退婚(或离婚)手续的事宜,当时认为直接采取行之有效的最佳方式,即是在此订婚证书的中间空白位置处书写“解除婚约”四字后再加盖上政府公章,而不必注明其具体的钤印日期了。

篇5:戛然而止造句例句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灾难,却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3、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让人回味无穷。

4、当李老师走进教室,各种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让人感觉到入了无人之境。

5、冬日如宝剑一般不断切割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然而那寒冷却在一瞬间戛然而止了――春天来了!

6、随着指挥得手落下,悠扬的乐曲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7、当我用手电照过去时,对面的脚步声戛然而止。

8、当李老师走进教室,各种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让人感觉到入了无人之境。

9、那惊天动地的音符直入心魄,但,一瞬间,一切声响在这一该戛然而止,世界仿佛在那一刻停滞……

10、原本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的同学们看到班主任板着脸站在门口,顿时教室内的声音戛然而止。

11、当看到她梦寐以求的画笔时,她的哭声戛然而止,她似乎懂得了什么……

12、遗憾的是,书的最后3页被人撕掉了,这就仿佛一个悬疑故事在谜底即将揭开的前一秒戛然而止一样,令我叹息痛恨。

13、母亲病重的消息传来,原本快乐的宴会气氛戛然而止。

14、火车突然戛然而止,等待着车上的乘客地将会是无边的黑暗!

15、大家的谈话声戛然而止,只有小明一个人还像刚才那样继续说着话,声音清晰,语气和蔼。

篇6:适可而止详细解析和造句

适可而止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ì kě ér zhǐ,比喻做事恰到好处或者劝诫他人做事不要太过火候、咄咄相逼。出自《论语·乡党 》。

谓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下来。《论语·乡党 》“不撤姜食,不多食” 宋 朱熹 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回:“所以然者,由我王能 恤民力,适可而止,去其醉饱 过盈之心故也。”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七:“她总以为儿媳妇的管法似乎太严厉,不合乎适可而止的中道。”

二、适可而止造句

1.在思想上大手大脚,在生活上适可而止。

2.我适可而止,你好自为之。

3.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要注意自我调节,适可而止,不能过度疲劳。

4.每餐饭不必吃得太多,最好是适可而止。

5.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

6.你不要得理不让人,把是非讲清楚就适可而止,这样效果会好些。

7.我看你还是适可而止吧,人家答应把设备借给你搞试验已经够面子的了,你现在又要把人家的骨干借调来用,这不是太贪心不足了!

8.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画蛇添足。

9.海产类和肉类食物不宜暴吃,应选吃瘦肉及适可而止。

10.原因:这类食物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但要适可而止,过量吸收对身体有害无益。

11.健康饮食之道在乎均衡,而且要适可而止。暴饮暴食,容易造成热量过剩,脂肪积聚,引致肥胖,增加心脏负荷。

12.但要注意虾仁的胆固醇含量略高,份量要适可而止。

13.酒可以喝,但要适可而止,以免损害健康。

14.开玩笑要适可而止,才不会伤人感情。

15.做事最好适可而止,刻意求工,常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16.孩子吃零食应适可而止,每天最多不超过2次,注意正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不让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主餐的食量。

17.他非常注重保健,吃东西都适可而止,绝不暴饮暴食。

18.适可而止的运动,对促进健康才有好处。

19.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向子女灌输慢慢呷酒及适可而止的饮酒态度。

20.适可而止的玩笑,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

21.你已经连续上网二个小时,也该适可而止,休息一下了吧!

22.减肥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对健康有害。

23.但由于干瑶柱的胆固醇偏高,份量要适可而止。

24.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

25.不论属哪个年层的人士,进食糖份及脂肪均应适可而止。

26.适可而止,回头是岸,勉强无幸福。

27.报纸必须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越界侵犯他人的私生活。

28.当然爱称为乏味,只能是适可而止.

29.他们口中虽然没有明白地把他们的情话说出来,但是他们却希望现在就适可而止。

30.虽然父母很疼你,但你也不能对他们予取予求,应该懂得适可而止!

31.如果有成百上千的市民将在这场站战争中丧生,成千上万的士兵将要牺牲,那就让它发生吧:在以色列的战争哲学中,适可而止就是低能愚蠢。

32.“一般来说,问题所在是吃的过多”他说,"每餐食物就量来说是非常大的,所以量的控制是最重要的,你应该知道适可而止。

33.我个人所主张的自由,是所谓消极的自由态度,就是你站在自由两个极端的中点上,在这样一个适可而止的,止于至善的点上,你向左边望就是积极自由,你就非常地想控制别人,你向右边看,你就抱着一种消极的自由态度。

34.我一向对他很尊敬,他是一位伟大的教练,但是他的言语已经越俎代庖了,他已经适可而止。

35.做人要脚步稳重,手要端庄有规矩,眼睛不要无礼乱视,整体外表要庄重肃穆,说话要适可而止,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呼吸要匀畅,平时要行中庸之道,要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36.现在的耳塞让你要么只听见耳塞里的声音,要么只听见环境声,未来的耳机可以让用户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加上适可而止的背景音乐。

37.有时不妨以退为进,先退后进,有时可以声东击西,欲擒故纵,有时则要适可而止,止于至善。

38.至于胆固醇含量较高的海产食物,如鲍鱼、墨鱼、鱿鱼、大闸蟹等,亦应适可而止。

篇7:用适可而止造句怎么造

1、酒可以喝,但要适可而止,以免损害健康。

2、适可而止的运动,对促进健康才有好处。

3、开玩笑要适可而止,才不会伤人感情。

4、他们口中虽然没有明白地把他们的情话说出来,但是他们却希望现在就适可而止。

5、适可而止的玩笑,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

6、“一般来说,问题所在是吃的过多”他说,“每餐食物就量来说是非常大的,所以量的控制是最重要的,你应该知道适可而止。

7、现在的耳塞让你要么只听见耳塞里的声音,要么只听见环境声,未来的耳机可以让用户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加上适可而止的背景音乐。

8、报纸必须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越界侵犯他人的私生活。

9、在一个时期内把顽固派的进攻打退之后,在他们没有举行新的进攻之前,我们应该适可而止,使这一斗争告一段落。

10、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向子女灌输慢慢呷酒及适可而止的饮酒态度。

11、如果有成百上千的市民将在这场站战争中丧生,成千上万的.士兵将要牺牲,那就让它发生吧:在以色列的战争哲学中,适可而止就是低能愚蠢。

12、原因:这类食物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但要适可而止,过量吸收对身体有害无益。

13、不论属哪个年层的人士,进食糖份及脂肪均应适可而止。

14、你已经连续上网二个小时,也该适可而止,休息一下了吧!

15、至于胆固醇含量较高的海产食物,如鲍鱼、墨鱼、鱿鱼、大闸蟹等,亦应适可而止。

16、健康饮食之道在乎均衡,而且要适可而止。暴饮暴食,容易造成热量过剩,脂肪积聚,引致肥胖,增加心脏负荷。

17、但由于干瑶柱的胆固醇偏高,份量要适可而止。

18、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

19、他非常注重保健,吃东西都适可而止,绝不暴饮暴食。

20、但要注意虾仁的胆固醇含量略高,份量要适可而止。

21、海产类和肉类食物不宜暴吃,应选吃瘦肉及适可而止。

22、穿靴子的猫(史莱克将驴子扔出了窗户):有些人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做适可而止。

23、孩子吃零食应适可而止,每天最多不超过2次,注意正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不让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主餐的食量。

篇8:别让“温故”戛然而止

一、构建整理的经脉, 丰润知新的土壤

教材上的回顾与整理都是以问题为核心, 以问题为导引, 在回顾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使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然而问题与问题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知识点之间的割裂, 而且纯知识性的回顾与整理总是显得那么空洞。在回顾整理阶段, 应注意知识体系建构的整体性, 并能兼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学生在回顾与整理时拥有具体而形象的支撑, 从而呈现出回顾与整理的经脉。

案例一:在复习《时、分、秒》时, 为帮助学生复习整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 让知识的梳理附于学生喜欢的儿歌上。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 我把有关时、分、秒的知识编成了一首儿歌, 自己读一读。

圆圆一大家, 兄弟12个, 各有5个小宝宝, 60宝宝手牵手, 亲亲密密围成圆;时针短又粗, 懒懒洋洋走大格, 一走就是1小时;分针细又长, 不急不慢走大格, 一走就是5分钟;秒针更苗条, 匆匆忙忙跑一圈, 一圈才用1分钟;瞧这一大家, 报时可是全靠它。

(学生自由朗读)

师:这每一句儿歌里面呀都藏着一些有关时、分、秒的小秘密, 谁愿意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逐句理解分析,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这种鲜活的整理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丰润了学生在整理回顾中知新的土壤。

二、重温学习的迷茫, 刺激知新的生长

学生学习过程中曾有的茫然, 是学生认知体系中困难产生的源头。一般的复习课都会在回顾整理后进入练习阶段, 在反馈中发现问题, 弥补认知缺口。然而所反馈的面只局限于教师所提供的基本练习, 学生的认知困难是不是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优秀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不是得到了照顾?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新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疏理, 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错误资源, 以反例来刺激学生思辨, 在思辨中明晰。

案例二:在复习“运算律”时, 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的典型错题。

在引导学生回顾整理了运算律后, 举行了一个主题为“分享错误经验”的活动, 让学生展现自己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出现的典型错误, 先自我分析错误的原因, 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同学们谈谈从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如534-498=534-500-2, 生1:我当时想498, 就等于500-2, 所以我先减了500, 再减了2, 没有考虑到是减498。生2:我的错误与他不一样, 我是534-498-2, 然后直接用534-500, 可能是我想凑成整百数, 现在回头看看, 好像多减了。师:能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 很了不起!我们应该用掌声感谢这两位同学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 (我很认同这个表扬, 学生展示错误需要宽松的课堂氛围, 激励可以让学生勇于介绍自己的错误, 而不是习惯地羞于遮掩错误。) 师:那你收获了什么样的学习经验?生1:我只要想多减了几, 就补几, 少减了几就再去掉几。生2:我以后不会为了凑成整百数, 而随便改变大小了。整个活动中较全面地展现了学生在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认知难点, 让学生在互动、分享、对比、纠错中明晰认知、提炼经验。

三、注重应用的开放, 实现知新的融合

很多老师都将“知新”的重要时机放在了综合应用上, 在综合应用中内化知识、提升思维、拓展延伸, 为以后的知识留下智慧的接口。怎样在综合应用中自然实现新认知的同化与顺应?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深层次问题。

案例三:在复习《比和比的应用》时, 出示:4:6。

师:你能想到比的哪些知识?

生:4是前项, 6是后项。

师:你知道了比各部分的名称。

生:可以化简为2:3。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口述比的基本性质)

生:我知道比值。 (让学生说出求比值的方法。)

生:我还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师:如果白兔和黑兔的比是2:3, 你能自己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考考别的同学吗?

生:白兔和黑兔一共40只, 白兔和黑兔各多少只?

其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 并说出解题思路。

生:白兔40只, 黑兔多少只?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前面的一共40只的问题进行对比。

师:我们班的小考官和学生都很厉害, 老师也想考考你们, 出示:原来白兔和黑兔的比是2:3, 跑走了2只白兔, 这时白兔和黑兔的比是3:5, 黑兔有多少只?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 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实现了认知与思维的拔节, 在思维爬坡的过程中享受学习乐趣, 品尝成功的喜悦。

师:我们有关比的研究还没有结束, (出示一幅地图, 让学生找出比例尺) 这也是一个比, 它表示什么意思?

数学知识是系统性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整体性, 所学知识与前面哪些知识有着必然的联系, 即从哪里来, 嫁接智慧的接口;所学知识与后面的知识又会有着哪些联系, 即到哪里去, 需要搭建智慧的出口。

篇9:戛然而止(外一章)

真算得上一个很上乘的结尾。

出门时总会遇上很多同行者,无语而行,共同上一架飞机,共同挤一辆汽车,下了机,下了车,各奔东西。但是这一次有所不同,他行李简单,经过了几小时难挨的晚点,终于可以登机了。他一路小跑就进了空空荡荡的机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人们鱼贯地进来了,一位身材修长的女士拉着一只沉重的箱子来到这一排,两次想把箱子托起放入行李架里都没有成功。他解开安全带,站了起来,帮她把行李箱放了进去———这是一只挺沉的箱子。她先是感谢,而后发现座位正在他的旁边。于是,他又一次站起来,挪到过道,让她坐了进去。他们共同奔赴一个城市,但各自的目标有所不同,也许是全然不同的两个行当,却因为路程遥远,乘坐了同一架飞行器。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起来,是从他手上的一本前苏联作家卡扎科夫的散文集开始的。他觉得卡氏也太名不副实了。他和她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文史的兴致却是一样的。他们言说的大抵是对五四时期到1949年这个时段文学的一些感受,这个时期文人的一些脾性、癖好,有时候他们说着说着就不禁都笑了起来。很有趣的是,他会更喜欢“鸳鸯蝴蝶派”的文字,甚至会对周瘦鹃、严独鹤、范烟桥、陈蝶衣这些人的名字感到迷恋,觉得有如此名,才写得如此文。但她倒觉得这些人脂粉气太深了,不如知堂老人的文字,有些涩,多读几遍更是可以回味。素来是漫漫沉闷的空中时光,这一次无来由地变得丰富了,也许两个人都觉得这是一次有趣味的夜航,居然能有共同的话题来打发。一些人在昏睡着,还有一些人闭目养神,空姐早已不再进行任何服务,机舱里静了下来。为了不影响别人,又不被轰鸣的声响冲散,他们交谈时,两个人的头就渐渐挨在一起了———甚至,他能嗅得到她的长发飘出来的淡淡清香了。

终于,飞机着陆。他照样帮她把沉重的行李从架子里取下来,她照样表示感谢。二人随着人流一前一后地走出机舱。天色已经很深了,外边是一片清冷之气,来接她的车子早就到了,而他则要去乘空港的大巴进城。其实,他是可以开口,搭她的车子进城的,可是,还是挥挥手说再见。她的车子很快就消失在凌晨的昏暗里。

后来,他还原起这段不可能复制的行程,所有的内容就是机舱里三小时的有关文学的交谈,余下,再没有其他可以延伸的信息了。

人的交往我倾向于这样,如快刀切下的一个片段,余下的都是累赘。

白马河畔的每个下午总是会热闹起来,闲在家里的老人会各自带着乐器聚集一起。乐器都是老旧的丝竹,年轻人看来就不免简陋,笛子、二胡似乎都上了包浆———俗常日子的触摸像一个人一样,进入老境了。他们坐在河边的美人靠上,朴素说着什么,先由掌二胡的老人定个调子,就各自动作起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更不要说系统地在哪个音乐学院学过器乐,只是初级地玩玩罢了。他们的前半生都比较辛苦,繁重活计劳筋骨;收入又低,花钱是要细细算计的。如今老了,生计谈不上什么大的改善,但总算不再干体力活了,心弦松懈下来,想歇息了。箫鼓向晚,总是会有一些无奈,尤其是夕阳下来的时候,每个人手中、唇边的声响就呜呜咽咽,有些急管繁弦了。白马河水在黄昏的时候也莫名地会急湍了一些,有人家从后窗扔下烂菜叶,让流水把它带走———这时,他们就想回家了。

一日,有位眉目清新的青年路过。他平时是不走这条路的,这一天想尝试一条新路,就沿着河边过来了。他站了一会儿,听了一会儿,见一些多余的乐器搁在美人靠上,还是走了过去,拿起一管箫来。他和着老人们的音乐吹了起来。声音一出箫管,老人们顿时明白了,都停了下来,让他把一曲吹完。一曲方罢,老人们就热烈地议论起来了,提议由他打头,合作几首曲子。年轻人微笑着,也不说话,试了试音,开始。这个下午,老人们比平时至少推迟了半个时辰,可以用兴尽来言说。第二天下午聚集在一起时,他们更多地谈论那位青年,谈他的演技,还有他的神态。后来就有些落寞,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他们在这一带这么久了,从未见过他。渐渐地,老人们觉得那个不同一般的下午是一个梦了。

每次外出,总是会跟回来一叠名片,这些名片是那些参加活动的同道发给我的。我是个不善于保管资料的人,这些名片很快就被处理了。学生给我印了好几盒名片,他是个细致的设计师,名片设计得十分雅致,名片纸也是挑了又挑,而名字是我手写的,下边还钤了个小印———那是个篆书的“朱”字。这样的名片即便没有实用,也是可以作为收藏的。我向来用得不多,有时要等对方问了,才掏出一张给他。这样缺乏主动,名片的量就消耗得很少,时间过去很多了,名片还剩下很多。这种习惯可能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围墙很短且坍塌,外人很容易跳进来,甚至晚间会顺着煤油灯火舌的晃晃悠悠,潜伏到柴火房里。因此,我从小不说家中事。有人问我家中多少人,我就说和牙刷的数量一致,他又问家中有几把牙刷,我就说每人一把,让他问不出来。名片的出现使爱社交的人有了更轻易知道对方信息的条件,总是会主动要上对方名片一张,拿回去研究,需要的时候就果断地打个电话,对方已经忘掉了当时的场景、当时的人,要在几个情节的启发下,那些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痕迹,才又现出了明晰。

熟悉的人不必递名片,不熟悉的人给他名片做什么?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他的交际圈就基本上静止了,不再增加新的关系,而且随着一些人的陆续辞世,交际的网络还渐渐萎缩了。生活状态表明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勤快地编织。因此,走进一个人声鼎沸的场域,没有一个人是我认识的,这挺好的———人和社会的关系,很多场合都是这样,否则就不正常。我是比较喜欢老子的,他说鸡犬之声相闻,但人却老死不相往来,就是提倡一个生活秩序。肯定是要把和人相处降到最简的节点上,甚至就不交往好了,以免生出一堆事来。孔子与老子大不一样,喜欢交结人群,广收学生,历聘诸国,五十余岁外出,六十八岁归鲁,他的一路传播,思想、学术,不管听与不听,都像酵母发酵开来,无人不知孔子了。在拓片《孔子问礼图》中,孔子身后是一大串的门徒———他比老子要复杂得多,他喜欢复杂,故事也就多得多,正史、野史都有可渲染处。一个人对世界采取什么态度,从后来人的谈资里可以测量出来,尤其是被在朝的人鼓荡着,越来越神奇了。老子似乎没有什么故事,就像花,到时候就开了,到时候就落了。在野的人好老子,既然在野了,也就不再心怀魏阙,关我啥事呢?自然也就没有故事,没有名姓为人所知,一切都朝着简约甚至是寒俭的方向发展。想着当年在朝廷上终日费心费力,处于盘根错节的复杂里,做人着实太辛苦了。魏晋中人的做派与老子有点相似处,比如王徽之喜欢听笛,见名士桓伊经过,便请其吹奏。桓伊奏毕,二人不交一言,各自离去。又往吴中一士大夫家观竹,沉醉于竹林的优雅清凉之中,全然把热情的主人忘却。他们似乎不太关注人之间的关系,而迷醉于人之外的草木鸟兽、山川云霞,更不具有后来人那种刨根问底、交头接耳地打探的癖好。这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洁癖,是人天性中未曾被复杂浸染的,由此而见澄澈。

nlc202309081730

“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这句话是宋人蔡启这辈子说得最精彩的了。因为有意,所以世界复杂了,先是意念上复杂,连带着行为也复杂,终了落入俗套。那些无意中相逢的人、相逢的事,有头,没有尾;有过程,却不圆满;或者干脆没有由来地倏忽而逝,戛然而止。

随风

这个城市布满了紫葳,本地人以蓝色楹称之,大约有八万多株吧。每到一年之秋,蓝色楹相继绽放,如紫色云霞喷薄而出。对于没有心理准备的外乡人,对这种弥漫整个城市空间的淡淡紫色,有些惊惶。这是城市最浪漫的时光了,空气里充满了花的香气,地面上是不断飘落的花瓣,头顶是不断地盛开———一株花树进入到这样的时节,真是有些难以自持了,似乎储存了一年的能量,而今通过枝头,不可阻遏地迸发出来。每一株花树都如此,只是稍前,或者稍后,便使一个悠闲幽静的城市改变了情调,亦真亦幻的,云里雾里的,不知今夕何夕。在看惯了红艳花色的人来说,淡紫色就是缥缈的,无定的,它是被我们俗常日子忽略了的、淡忘了的。

暮春三月,有能力的花树都相继打开了花苞,有的花甚至把不多的叶片全遮蔽了,远远看去就是一团高大的锦绣。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机会灌溉雨露和阳光,这些天生天养之物,在角度、层次、朝向方面,居然设计得如此微妙。很多人乐意倚在花树旁留影———能够把花开成这样,也算是一株花树此生的极致了———由于开放过盛而伤的事我小时候听说过,就如同一个人不自量力而伤身,得淡漠地静养几年。那些只长叶不开花的树对于四季完全没有什么反映,也就吸引不了人们的注意,这也使树下清静了许多———作为一株树,只做到四季常青,这个要求也太基础了。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对自己不断有规划之外,甚至会对草木虫鱼提出不少要求,在达不到时就撤换或抛弃。一个家庭有了一套别墅之后,空间大了,就会费一些心思在打理上,思量栽种一些什么植物。桂花树是不可无的,桂者,贵也,是很多富者所想。贵要比富艰难,要有学识、修养,得有很长时期的文化教养、熏陶,才能言说格调、境界。那么,就作为一个良好的憧憬,种一棵桂花树吧。米粒一般大小的桂花,已经不只是待到八月才遍地香了,此时的气候,一年到头都在开放,到时候整个院子都会是桂花的清香。还有,玉兰树也是不可缺少的,它的花苞像极了书香门第案头尚未泡开的纯净羊毫,打开时又像一枚枚纤纤的观音手,十指尖尖地微微朝里边探着勾着,桂花和玉兰,让人世俗地想起石散金和碎玉,想起辉煌和洁净。没有人在别墅宝贵的空地上栽松种柏,尽管松树柏树都是文本中人格的喻体,是凌驾于一切植物之上的象征,是教科书上的说教,可是小资情调的人,还是爱种一些柔弱的、婀娜之物。家庭之花木嘛,无须那么坚硬。有长远心计的人会栽种一些黄花梨,它的生长太慢了,一百年可能还长不到一握,但家业绵长,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待到五百年后,它们的价值就难以估量。花树有贵贱之分,更与主人情性相互映衬着。可以想见,当主人很郑重地栽下一株植物时,他有很多心事都在这株花树的枝叶里。

南方是个适宜植物生长的地方,树种的繁多要远远超过北方。北方集中于几大树种,而南方驳杂的数种难以计数,地气的温暖,天时的滋润,每一种植物都竞相勃发,互不相让。温度越来越高,植物的巨大能量都在枝条上、卷须上,一直向前收不回来。每个城市都在评选市花市树,每个人的内心也都有自己的市花市树,未必都听政府的,结果热闹一阵没有下落。我比较倾向于夜来香。人们在白日的烦琐中会在意那些艳丽色调的存在,它们满足了行色匆匆时目击的快感。夜来香却只是作用于人的嗅觉,晚间出来散步,走到煤矿疗养院附近,花香就出现了,循花香而走,却找不到花树何在,它是弥漫的、洋溢的,似乎到处都是。于是转了一大圈,无功而返。鸡蛋好吃,未必要见到母鸡———以前有人说过这句话,现在拿来用,正好。夜来香在夜深的时候,浓郁中就有一些妖冶了,此时路灯昏黄,周遭寂寥,虫不唧,鸟不鸣,万物沉睡,花香让人渐渐兴奋起来,跃跃然,像是要干点什么荒唐的事。想想走回家去,枕着花香入梦,也是很美满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花树,如夜来香这般释放于夜间的———这是多么不符生物的生息习惯,也不符我们对于行为价值的判断。如同一个人在暗处努力,挥汗如雨地工作,还能在无人知晓的时光中深感乐趣。植物与人是一样的,本能地生存于明处,绽放于明处。一到黄昏,很多花就开始收敛门面,关闭笑靥了———此时游客行色匆匆,已无意于眼前风花,也就省点气力,待明日阳光泼洒下来再说。锦衣夜行总是为精明者所不屑,越来越多的行为都暗含了这样的理解。一户人家死了老人,一定要把道场做足,把悲怆的气氛和接待的场面做大,他们请来的铜管乐队和道士,弄得左邻右舍好几天睡不成觉。其实,老人生前过得十分艰辛,生病时根本看不到子女的身影。而现在,鼓乐声、花圈交融,倒是吸引了很多人。事情过去很久了,来吊唁的人印象还是很深。《一代宗师》里边说道:“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想做里子的人必然少,争做面子的人必然多,植物也难逃脱。后来,我在一个白天偶然在这个疗养院的边角草木中看到了这株夜来香———这个白天,它一点香气都没有了,我是通过叶片辨别出来的。也许是哪一只飞鸟从远处衔来的,也许是台风把它卷到这里来的,在潮湿的土壤里就不动声色地长起来了。它没有纳入园林管理人员的刀剪之内,也就多了一些野性,长得突兀峭拔,不合章法。植物有贵有贱,被呵护的、被丢弃的、被登记造册保护的、被刀斧任意砍伐的,从人的角度来看,确是如此。像这株夜来香在白日里静默,并不影响它恣肆地伸长。在我看来,这个大工地一般的城市里,一株花树偏安于某一个边角,更能得以保全。

一年之内,有许多的花都开一遍,又开一遍,紧接着就是谢落,如同一波潮水哗啦啦退去,又有一波潮水哗啦啦地上来了。城市园林的规划,就是栽种不同品类的花树,相互接续,此花谢了彼花开,使一个城市四时笑脸相迎。这很像人口的增损,一些人逝去了,一些人又诞生了,而诞生的人永远比逝去的多得多,所以,城市永远是闹哄哄的,嘈杂得要命。如果品种选择不当,就如同这个城市人口的素质出了差错,开花结实都会让人觉得不快———鸳鸯茉莉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对它毫无感觉,一旦开起花来,紫白相间,呛人的气味就会飘到很远,是沁人心肺的酸楚。我就绕道而走,趁便锻炼一下脚力。气味太偏执了,就与公共的嗅觉追求相距太远,不宜植于公共处,而应该成为小空间、小众的喜好。就像榴莲,它的气味从裂缝里溢出,很少的人爱得要命,更多的人厌恶得要命,因此必须止步于某些空间,譬如禁止进入机舱里———在飞行的高空中,人们真的是无处可以逃避。在我居住的小区,开发者显然偏爱于植物中的阴柔一类,这大概也更符合人们对于阴柔美感的心理倾向。此前我看过一个楼盘,也很高尚,但是很快就跑出来———锐利的植物太多了,布局就坚硬决断,缺乏宛转柔和,日后人们住进来好像不是要养生的、休闲的,反而像要展开紧张的战斗。植物日后长大了,这种气氛就更明显,这是我后来渐渐悟到的。小区里总有一些人天天在草木丛中忙碌着,十指都是泥屑。他们不是读园林专业的,无师自通地或剪裁或增补,霜天到来时还会用很大的塑料布把鸡蛋花树整团包裹起来,就像拨弄一个小孩儿似的,不要让他哭了。业主们的眼睛都很尖,哪里花草有点病态,他们就会提意见———物业费收得那么高,各方面也当然要到位。面对四时花容,花工们看起来挺快活的,心情如花。后来,我从他们抱怨中看出一点也不快活,照看花草是为了谋生,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租住在低矮昏暗的屋子里,每日忙碌,除了开支,可节余的并不多,以至于每一天的劳作都无快感可言,更不要言说什么诗意。他们的动作都是不经意的,不积极的,只是工匠式的动弹。很多时间我都想不通,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做起来不觉得快活,甚至一点儿意思也没有。医生的子女多半不再穿白大褂,教授的子女多半不再执掌教鞭,肯定是长辈们的唉声叹气无形中吓退了他们。小区里比较快活的是一位倒卖房产的商人,他在三楼往下看,正好是树芽嫩嫩地渐渐地生了起来,他对我说,太青春了,像十五六岁的少女一样,多么水灵啊。我惊异他嘴里居然能有如此彻底的表达。他不停地到处跑,买房卖房,每天都乐不可支,表达也变得很有煽动性了。人和草木是有隔阂的,它们的语言我们无望体验和倾听,它们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语地生长。我觉得他和植物比较接近,不断地新旧变换着,黄叶蜕下,绿叶又生了出来,他的积极性越来越大。

我对这个城市的感受主要落实在植物上,植物的美感充满了我的视野,从树干的单一圆劲到上方巨伞一般的撑开,化为千万,再也收不住了。强烈的阳光照射在它们顶上,地上的暗影界定了各自大小不一的空间。几位务工者在最浓密的那株香樟树下,打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简易食物,说笑着,香甜地吃了起来。吃完了都会闲谈一阵,无意中泄露自己的一些或大或小的愿望,只是实现还难以预期———就像这株香樟,自己也弄不清楚最终如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戛然而止造句】相关文章:

适可而止-适可而止的故事-适可而止的寓意-适可而止的意思04-26

以适可而止为题议论文04-07

适可而止议论文800字04-17

上一篇:镇XXX年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华威大学传媒专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