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详,苍凉的散文

2024-04-30

安详,苍凉的散文(精选5篇)

篇1:安详,苍凉的散文

安详银川散文

这一刻,我站在阅海万家十八楼的阳台上眺望贺兰山,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生活了快十五年的银川,她美丽得有些虚幻,有些不真实,甚至有些非人间味。

在我和贺兰山之间,湖光和灯光交辉,悄然进行着一场光的交响。

这些年,因为到全国做志愿者,差不多走遍了全中国,北到漠河,南到天涯海角,也到过不少发达国家,还真没有看到这种童话般的美丽画面。

突然觉得,银川的美丽是文学的。

她不像欧洲的城市那样老气,不像美国的城市那样肥腻,不像上海广州那样洋气,不像丽江小镇那样媚气,独有一种安详气,文学气,芬芳气。难怪,一个个作家艺术家,要从江南出发,到塞上成就。文有张贤亮,书有吴善璋,画有周一新,包括画坛黑马任重,在全国走了一圈,也最终定居银川,连同来自孔孟之乡的沈德志,等等,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难怪,在这里,“十户之内,不废诵读”,大街小巷,全是书香;崇高之举频见报端,善良之动多现荧屏;全国性的诗会不断,世界性的交流正热;届次性音乐诗歌节,万人参与,每年的赏月诗会,百姓自由报名,同沐月晖,共浴诗情;

初,银川市拿出巨资奖励尖端文艺家,同时大面积奖励了草根文艺家和书香大使,让全国瞩目,现在看来,这不单单是奖励草根文艺家,而是一次留根行动。

这一刻,我站在阅海万家十八楼的阳台上眺望贺兰山,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生活了快十五年的银川,它美丽得有些虚幻,有些不真实,甚至有些非人间味。神情恍惚间,我常常觉得,身边有无数的凤凰正在展翅,有无数的妙音鸟正在歌唱;西夏国孔子学院里的读书声仍在朗朗,那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孔子学院;党项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机还在叽叽,那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印刷车间。

有时,觉得银川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妇,黄河水像绸缎一样缠在她的腰间。

有时,觉得银川就像一位英俊的少年,太阳神像父亲一样把它抱在怀里。

突然觉得,银川的美丽是神秘的。

这一刻,我站在阅海万家十八楼的阳台上眺望贺兰山,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生活了快十五年的银川,它美丽得有些虚幻,有些不真实,甚至有些非人间味。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塞上江南,回族之乡,西夏古都,丝绸之路;黄河金岸,内陆港口,书香气韵,文学之乡;七十二连湖,心心相连,八十万同胞,亲如一家;爱伊河畔,渔歌唱晚,鸣翠湖上,鸟语花香;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韩美林周国平是她的荣誉市民。这些句子,已不知到全国各地讲了多少遍,但仍然觉得,这远不是我要表达的银川,当然更加无法代表此刻我心里的银川,我深深爱着的银川。

阅海万家,万家阅海,这是银川市的公职人员体会政府温暖的地方。目光从如林的楼丛里穿过,通过一扇扇窗户,随着一盏盏灯光,我把无尽的祝福送达。

这一刻,我九十高龄的父亲、八十四岁高龄的母亲已经安睡。他们的对面是同样梦幻一般的霓虹灯海。这灯海,虽然没有老家小山村的安谧,没有老家小山村手可摘星辰的天人合一,但也足以启发他们对天地新的想象,这从他们的问题可以得知。

一天,母亲说,小时候,你奶奶说,大山外面有一个花花世界,叫城里,现在,才知道什么叫花花世界。

我问母亲,花花世界好,还是咱们那个小山村好。

母亲说,各有各的好。

父母被接到银川生活已经一年。当初,和父亲谈判的结果是在银川度过晚年,但叶落还是要归根的,我答应了这一点之后,父亲才同意到银川来。

但在张贤亮先生去世之后的几天,父亲的口气松动了。张贤亮先生遗体告别仪式那天晚上,我有意告诉父亲,张贤亮主席选择了火化,遗骨将安葬在影视城。然后试探性地问他,您老人家百年后,可否像张贤亮主席那样火化,骨灰也可以像张贤亮主席那样,随我走四方。父亲说,可以,口气是轻松的。

我不由看了一眼父亲,父亲的脸上全是安详。

陡然间,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涌上我的心头,既高兴,又感伤。我不知道父亲是出于什么考虑,这样轻松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因为在我的心理准备中,要让父亲的归属情感走到这一步,将是一个长期战役。

也许,是父亲真的相信了,有那么一天,我会辞掉工作,带着爱人云游天涯。父亲知道,在南京等地,有那么几位从事传统文化的好友,或者办了书院,或者建了学校,非常真诚地邀请我和爱人到他那里,以院长或主讲的身份常住,所有生活用度都不用我操心,特别是南京的那处,古色古香,安静又美丽,我和爱人看了之后,真动了心。回来给父亲说,父亲说,太远了,住在银川都觉得远,何况南京。

心想也是,真不能再折腾他们了。

但父亲显然认定我终有一天是要走四方的。现在,张贤亮主席把骨灰安置在他孩子每天上班的地方的遗嘱,给了他启示。

随之,一份无比深沉的感动涌上心头,父亲是以这种方式支持我走四方,他原来反对我出去做志愿者,我爱人就让他看我的光盘,不想父亲由反对到支持。

我把父亲同意放弃叶落归根,视为对我将来云游天下生活方式的支援。

不由得,我的鼻腔就酸了。

话说远了,回到银川上。

我不能就这样挥别银川,西海固生养了我,银川成就了我。在这里,有那么多支持我的亲人,关怀我的领导,照顾我的朋友。在这里,有我十五年的光阴,连同十五年的梦想,还有那些牵挂在心头的人事,甚至一街一巷。

每当乘车经过老市委大楼,我的心里就会一动。刚从西海固调到银川,我就住在市委大门楼上的一间房子里,虽然如涛的噪音常常让我彻夜难眠,但是现在想起来,心里却是如此的温暖。还记得,每当周六周天,那位点名调我到市上的.领导会到单位加班,还记得,有位好心人把买好的饼子悄悄放在我的门廊上。

每当乘车经过民族南街,看到水利家属院,我的心里就会一动,在我过了几年单身汉生活之后,在领导的关心下,妻子终于调到银川,儿子也正好从固原一中考到银川一中,我们一家就在这个院子里租了套房子住。在那里,有妻子留下的柴米油盐的味道,在那里,有儿子留下的欢声笑语。

一次,会见完一位朋友,回家时,不觉走进民生巷,不防,被一阵伤感击中。那是银川市文联当年办公的地方,对面的几家面馆,是我下班后常常光顾的地方。陡然间,我的眼泪居然出来了。我意识到,已经好久没有来这里了。我信步踏进那个小院,伫立在那里,让感伤伴着思绪流淌。

现在,我已经十分稳定地生活在银川,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被人关怀,受人尊重,并且能够放开手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福气。

更让我欣慰的是,每天下班回家,一进门,还能够叫一声老爸和老妈,吃到老母亲做的饭菜,蒸的馒头,的饼子,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福气。

此刻,夜已安静,让心灵沐浴在这美丽又温情的万家灯火里,觉得整个天地,都被感动装满。

才发现,我是如此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

记忆的影集一页页打开,我才意识到,在这个小城里,有那么多值得我怀想的人事,大大小小。我才意识到,他们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是如此地在乎他们,爱着他们,包括那些给我端过面的小服务员,理过发的美容师,修过自行车的师傅,我都是那么怀念他们。

现在,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我爱你们。

父亲大概没有想到,他的晚年要在这个小城度过,更没有想到,终有那么一天,这个小城的几尺泥土,将要把他拥抱。

同样,我对将要接纳父母的那方泥土,充满感激。儿女再有孝心,也无法让父母长生不老;儿女再有能耐,也不能代替收容父母遗骨的那方泥土。

那方泥土不过三尺,但对于一个生命来讲,却是故乡。

想象着,有那么一天,我老了,同样站在银川的某一栋高楼上,抬眼就能够看到父母所在的某一家灵园,我的心里该是多么安慰;想他们时,就到他们脚下,静静地坐一会儿,那将是多么安慰。

不由得对妻心生感恩,父亲之所以这么快在情感上接受了银川,是和她一年升级版的大孝行动分不开的。

当年,问父亲,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在哪里,父亲说,粮食湾。粮食湾是西吉县将台乡明星村七组,是父亲出生并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曾经多少次,我把父亲接到银川来,住一段时间,他都要嚷着回去。有一次,我不送他回家,他居然像小孩子一样用绝食逼迫我,我只得把他送回去。回到老家,他逢人就说,银川,一个让人受罪的地方。

现在,父亲大概不会再这样说话了。母亲更加可爱,她以我们吃惊的速度接受着新生事物,已经学会了打手机,用电磁炉、电饭锅、电热器,等等。能叫得上不少亲戚朋友包括同事的名字,也知道了什么是清真,什么是穆斯林。

既然选择了这个城市作为归宿,他们就要努力地适应它的味道,融入它的气息,为此,父母都在做着让人感动的努力。

眼看着父母的精神头越来越好,每天生机勃勃的样子,就更加不用担心,他们会变卦了。

此刻,我终于理解了一个词,落点。父母的落点是银川。我不知道我是否也要落在这里,但我知道,这已经是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写下以上文字不久的一天,路过老百货大楼旁边一个小摊,看到一位大哥正在捧读一本书,书被牛皮纸包着,走近一看,竟是拙著《寻找安详》。可以想象作者本人当时的激动,差不多把那位大哥的核桃全买了。

回家的路上,一个词跳出脑海,安详银川。

许多问题一下子有了答案:

不少地方之所以不安宁,正是因为不安详。“满堂珍藏不及身心安泰,万千事业何如家室平安”。当大多城市把兴奋点放在“满堂珍藏万千事业”上时,银川的心思则在“身心安泰家室平安”上,为此,就有了安,有了详。

上上届市委领导说,要像办大银川一样办大文化。

上届市委领导说,要像岿然贺兰那样反浮躁,要下气力提高市民素养。

本届市委领导说,文联的同志能办多大的事,市委政府就给多大的支持;兰州的《读者》以取胜,银川的《黄河文学》要以精神坚守取胜,并批示让全市领导干部阅读其中的华章。

安详,就这样,同富裕、和谐、开放一起,在银川生长。

最近,同样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把父亲留在这片土地上。

现在,我终于明白,正是安详。

篇2:安详,苍凉的散文

秋天像一位少妇,从夏日的烦燥闷热里,腆着丰满的肚子,从容地走来了。太阳像熟透了的软柿子,红红的,露着层薄薄的皮儿,迎接着这位孕育了生命的贵妇人。

山野里,充满着宁静和祥和。月儿高高地悬着,山高谷深,远远地看上去,就像山头挑了月亮在旋,只因旋得太猛了,看着便觉不动。它周围的光晕儿,一波一波地,似乎一潭平静的湖水被顽皮的孩子投进一颗石子,立时荡出的那种波纹儿,慢悠悠地晃荡着。那光晕的颜色也出奇地匀称和谐:先紫亮,再灰,再浅灰,再灰白,慢慢地扩散了,最后几乎成蛋青般地白了。这时候,茫茫天地间,万籁俱寂。山谷沟壑,趁着这皓白之光,愈发显得幽深旷远了。夜,确乎有些收缩性的凉了。那梦呓般的鸡啼,又凉丝丝地轻拂起来。在这个收获的时节里,大都沉浸在丰收和酣梦里的山民们,再也不火急火燎的了,只想着美美地睡个好觉,明天的日头可不要太蔫了……

好日头。老母鸡咕咕地叫着,带领着她的孩子们,在四处找寻着食物,它们才不肯背个“懒散”的“美名”哩。日头已稳稳地搭在半崖里,晒谷吧,剥玉米也不错,地也该犁了……想想这些浸在阳光里的农活儿,人们的脸上都会漾出幸福的微笑。村顶上笼着的轻纱般的薄雾,随着几声悠远粗犷的信天游,几声干脆的咳嗽,早已溜进天边的白云里了。环顾四野,只有大大小小收获的庄稼,一垛一垛的,躺在场院里,沐着阳光。

晒谷。风景这边独辉煌。亮灿灿的谷场,铺盖在场院里,透着珍珠海玩般诱人的光气。细心的庄户人拿着耙子,一下一下地耙着,就像最后一次为出嫁的女儿梳理秀发。山妹子们,大大咧咧地脱掉了小巧的鞋子,露出光亮的脚丫,小心翼翼地把它埋进了谷粒里,犁开一道道黄亮亮的谷浪。这个时候,她们那颗怀春的心早已飞出了胸膛,遥想着同心爱的人儿分吃香甜可口的苹果,想起今后的日子里将有一个高大的身影陪伴着自己,她们的脸上就会不好意思地泛起点点红晕……贪馋的鸟雀儿,不失时机地飞来,在谷坎上跳跃、啄食,搅乱了姑娘痴情的梦想,她们会反感地扬起绣花鞋,抛给那不知趣的.鸟儿,尔后,自己却醉醉地笑了,跌翻仰合在金灿灿的谷浪里……

山野里的秋日还是挂起来的。你看,一幢幢楼前屋下,都颤着秋韵,唱着秋歌,挂着庄户人家的收获和幸福。黄亮亮的玉米棒子,以各种花样排列在山墙上,令山院增色添彩。这一溜溜的富丽堂皇的棒子,开在庄户人实在的心里,跃动在他们憨厚拙笨的脸上,充溢在他们明亮的眸子里。还有那颀长的辣椒儿,像线,像弹壳儿,又像少女纤纤的玉指。一串串,一行行,织成一片一片的,火红火红的,叫人看着口馋。我想,随着改革的深入,庄户人的生活一定比这辣椒更红火。

篇3:安详,苍凉的散文

堆雪的《大雪书》 (五章) , 读来有一种清凉、淡远、寂静的感觉。语言很优美, 像汩汩流淌的清泉。字里行间, 似有自况、自省、自剖、自叹之意味, 且有一股批判之力量, 由此不难体察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痛彻及感悟之独特。这五章《大雪书》, 风格质朴、典雅, 语言俭省、自然, 感情内敛、深沉, 堪称散文诗中的精品。作者将其置于卷首, 实为压卷之作, 是再恰当不过的事了。堆雪, 难怪其笔名中有一“雪”字。我们品读他的《大雪书》及其它篇什, 不难体会到, 诗人对“大雪”, 实在是怀有很深很深的情结。“大雪”之意象, 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某些思考和追求呢, 还是对艺术创作的某种升华或者达到的某种至境的感悟和认识呢?抑或是诗人对生活、人生及生命的某种思想情怀的寄托?我想, 这一问题若要像下定义一样说清楚, 恐怕有些困难。不过在《大雪下的乌鲁木齐》中, 堆雪这样写道:“一场大雪, 使我离自己的灵魂比肉体更近, 使我离沉重的理想比狼藉的现实更近。”读而思之, 我们不难有所感悟, 有所明白。

在堆雪的这部作品集中, 奇思妙语甚多。“人生, 无一不是从滚滚红尘中开始。要是还能在雪的蝶舞中结束, 多好。” (《如果不能在一场大雪中安睡》) “在树影与霓虹的交织中, 我无畏地冲破城市的栅栏和斑马线, 仿佛一个, 无处驻足亦无须抵达的亡灵。” (《如果你在深夜的某个街角瞥见我》) “也有梦, 是那种蔚蓝色的, 横过最恢宏的银河。一队人马走过梦境, 倒映在天上, 正好是北斗七星。”“黑夜里, 马蹄跑过, 留下月光。” (《边关遥远》) “点到心上的, 都是刀子。” (《梅》) “月, 弯得可以作刀, 让我佩在腰间, 明晃晃地, 进京去。” (《长安月》) 读这些句子, 真能把人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说, 堆雪是一位军旅作家这句话成立的话, 那么他要越过的栅栏和打开的遮蔽, 无疑要比常人多得多, 然而, 他成功了。我觉得, 堆雪在文学上敢于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丝毫不亚于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士。

部队, 军营, 无疑给堆雪的文学创作给予了最为丰厚的滋养。他的散文诗, 明显带有军人的精神气质。其中有大爱, 有壮美, 有悲吟, 有深思, 有高歌, 有人民之情, 有祖国之义。这些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喊口号喊出来的, 也不是出于模仿而做出的逼真表演。这些来自作者长期切身的军营生活体验, 来自他对军人的人生价值和英雄精神的独特思考。我们读他的《兵词》 (七章) 《梦中跑过一匹马》 (五章) 《抵近英雄》 (八章) 等, 不难体会到他作为一名军人的理想信念以及对战士、部队、祖国所拥有的深厚情怀和深藏内心的责任道义。

众所周知, 部队生活, 命令, 服从, 一切听指挥, 步调须一致。这似乎很难与诗联系起来, 然而, 堆雪的笔下, 部队生活, 却有着最真实最深沉最壮美最隽永的诗意。这在堆雪散文诗集《梦中跑过一匹马》之《夏辑:英雄时代》中, 有丰富多彩的生动表现。

堆雪在新疆曾有过军旅生活的难忘经历, 可以说, 新疆的山川大地, 新疆的城市乡村, 留住了他的心, 摄走了他的魂。品读他的新疆题材的那些作品, 可以看到, 他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去捡拾被岁月遗留在新疆各处的灵魂碎片, 然后安置于轻灵而略带伤感的文字之中。堆雪的笔下, 无论新疆的人事物景, 还是城市街道, 无不打上强烈的主观精神的印痕。换言之, 只要作者笔下涉及到的新疆的一切, 都是曾经深深地扎入了他的心灵深处的。读他的《新疆风景》 (六章) , 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贴近一个充满才气与忧思的军人的心魂。

堆雪的散文诗, 很善于表现内心的孤独。这种孤独, 大体来源于外部世界浮躁喧哗的挤压, 来源于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来源于对人生及生命意义的深度思索。因此, 他的散文诗, 有一种深水静流之美, 有一种“在山泉水清”的精神持守。与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游戏和恣意宣泄的不良文风相比, 堆雪的散文诗无疑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品位。《大雪书》 (五章) 《灵魂的几个侧面》 (六章) , 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我们认真品读堆雪的散文诗集《梦中跑过一匹马》, 不难发现, 他的作品于现实生活, 于历史文化, 皆有较为深广的根系, 故而读来颇有厚重苍凉之感。《风过疏篱》 (七章) , 咏菊梅兰竹露舟风, 既有典雅蕴藉之意趣, 亦有冷峭孤绝之精神;既有传统文化之血脉, 亦有现代主体之意识。实在是难得的散文诗之精品。《长安月影》 (六章) , 于唐朝, 于唐人, 于唐诗, 皆有幽深缱绻之情意。唐之人事物景, 唐之诗情画意, 通过堆雪的诗意文字, 仿佛复活重现于我们眼前, 让人读之心生温暖, 遐想无限。文学之人首先须有文才, 但是, 必须要将文才之苗育于学之池中与思之大地上。不然, 到头来不过也就是又一个方仲永而已。堆雪是深知此理的, 他的阅读之广, 思考之深, 是值得文学青年及文学爱好者学习借鉴的。

篇4:碧血苍凉(散文)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我又搜刮阅读了几本介绍镇江及丹阳文物古迹、历史人物的小册子,关于陈东的信息仅有片言只语,只记载丹阳胡桥乡大贡村有其墓,是县级文保单位,并记载过去有祠堂。

仿佛天赐良机。不久,因工作关系,我去了丹阳一所职业学校,校方介绍说该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以本乡宋代文人英烈陈少阳的名字命名的。一句话令我大喜过望: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一定知道墓在何方。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呀,可再细问,大家都面面相觑。告知因调来时间短,或工作忙,只知大致方向,没人去过。我的心顿时由沸点坠至冰点。看来,还得自己去探寻。

一个星期天,我约上一位丹阳籍战友,踏上寻访的路程。

到胡桥,到大贡,一路顺畅,因有醒目的路名牌指引。到了大贡村附近,下车打听,路人皆以摇头作答,眼神中流露出诧异不解的神情:都什么年代了,几个军人吃饱撑的,风尘仆仆、急急切切地寻找一个八百年前古人的坟墓,脑子是不是有病?国家改革开放,人民齐奔小康,忙经济、忙赚钱,谁还有闲心思去管八百年前的旧人往事。

感叹之余,我对路名牌大发联想。如果在通往墓地的路口叉道,立几块指路牌,上书“宋代爱国志士陈东之墓由此向前”,那将方便多少像我这样喜欢探古寻幽、借古吟今之人呀。几块指路牌想必成本不会太高,一个富庶的县级市应该可以负担得起。

绝望中改变战术,专找上岁数的人打听。在一条窄窄的田间小道上,一对七十开外的老夫妇正在整理棉秸,我趋前打听,他们思索了片刻,向西边一个村子指指,叫我们到那里再问问。又向西行,一个不大的自然村落,村子北面,连片的农田环抱一座遍植青松的小山包。我猜想,英雄的坟墓应该在此。

想找个人再证实一下,可四下无人。我们凭着军人的勇气和几分莽撞一头闯进山林。坟墓不少,大小错落,一一察看,都是近几十年的坟,墓碑齐整,碑文清晰,墓前多多少少留有后人凭吊祭奠的痕迹。转了一圈,毫无收获。正当又一次绝望之际,突然发现山边田地里有一老农挑水浇地,好像迷途中撞见了救星,急忙冲出山林。老人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很客气,战友用家乡话询问,老人的眼中好奇与赞许相加。他热情地指着山包西侧,说姓陈的坟墓应该在那个位置。

又一头扎进山林,向西,在山包最西端一片挺拔茂密的松林中,我们披开荆棘,终于见到了一块小小的墓地。

墓不大,坐东向西,用片石砌成圆筒状,直径约4米,高约1.5米;墓碑上刻有“宋修撰陈东之墓”七个大字。墓前方立有丹阳市文保单位的标志牌,我赶紧掏出纸笔,将标志牌上的文字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

陈东为北宋末年力主抗金的爱国太学生。墓前原有石碑坊,刻有对联一副“留贤相,斥奸邪,凭耿耿忠心上扶宋室;赐祀田,饬修撰,看重重紫诰大报忠魂。”横额为“精忠贯日”。墓一九九二年冬月修复。

环顾四周,松枝遍地,杂树丛生,给人一种荒凉凄冷、人迹罕至的感觉。细看坟包之上,突兀地矗立着五棵三四丈高的枸树,像五根巨指伸向浩浩长空,仿佛在向天穹竭力述说着什么。这种树我熟悉,又叫谷浆树、野杨梅子,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树种,普通到山野丛林、路边沟畔随处可见。但它的生态习性异常顽强,既耐华北的干冷,也耐华南的湿热;既耐干旱瘠薄,又耐水畔潮湿。它生长迅速,树冠庞大,阔叶遮阳,似要为人们留下一片阴凉。史书记载陈东无子,英雄的坟包上长着这种繁植力极强的树种,是不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昭示或寓意?

《宋诗一百首》中有一首陈东文采飞扬的长诗,面对荒草坟地,遥想英雄当年壮怀激烈,我不禁轻轻吟诵起来。

飞廉强搅朔风起,朔雪飘飘洒中土。

雪花着地不肯消,亿万苍生受寒苦。

天公刚被阴云遮,

那知世人冻死如乱麻!

人间愁叹之声不忍听,

谁肯采摭传说传达太上家?

地行贱臣无言责,私忧过计如杞国。

揭云直欲上天门,首为苍生讼风伯。

天公倘信臣言怜世间,

开阳合阴不作难,

便驱飞廉囚下酆都狱,

急使飞雪作水流潺潺。

东方日出能照耀,坐令和气生尘寰。

诗中用风雪肆虐比喻权奸当道、外族入侵,用“讼风伯”、“驱飞廉”表达清除权奸、革新政治、奋发图强、抵抗侵略的爱国忧民情怀,是一篇抒写“位卑未敢忘忧国”崇高理想的政治宣言书。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卷,以生动叙事的笔触描写了陈东就义前的情景。

几个当朝奸臣被陈东屡次抨击,怀恨在心,三番五次在宋高宗面前进谗言,妄图置陈东于死地,以此杀一儆百,扼断天下忠义之士正义的喉舌。他们派官吏以议事为名召陈东加以逮捕,陈东知道自己将一去不复返,便“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书,字划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

故事继续叙述。“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吏曰:‘吾亦知公,安敢相迫’。顷之,东具冠带而出,别同邸,乃于澈同斩于市”。

好一幅从容镇静、视死如归的英雄赴死图。多年来,我总认为每当国临危难之时,总是武将军卒策马驰骋、血染疆场,其实,一介书生,尽管地位卑下,人微言轻,尽管膂力有限,手无缚鸡之力,也同样可以胸怀天下,义薄云天,抛舍头颅,笑洒碧血。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上下传承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念的最好注解,也是被鲁迅称之为“民族脊梁”的楷模人物生生不息、代代辈出的生动缩影。

夕阳西斜,一缕残阳顽强地穿过密密匝匝的枝叶,斑斑点点映照在荒败寂寥的墓地。我弯腰折来几支开着紫花的不知名小草,扎成一个花束,恭恭敬敬地放在墓碑前,脱帽,三鞠躬,以当代军人的身份,向八百年前以死抗争、碧血卫国的文人战士表示衷心的敬意。

依依不舍离开墓地,折出山林,那位老农还在田地里劳作,我们又迎上前去与之攀谈,想多了解一些陈墓的历史变迁。

老农说,坟墓原在山林中部,气势恢弘,解放前后还有陈氏后人前来祭拜。“大跃进”时,人们将墓地石料撬起拉走,修水库、搭便桥,从此破败下来。十几年前有文物部门清理,把墓迁到山林西侧,前来吊唁的人很少很少。

篇5:王蒙:内心安详,从不荒凉

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 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 而安宁、平静、沉着稳定的时候少。

常常抱怨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 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 被理解就更难, 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解释、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 更是只会把人吓跑。

不理解本身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不理解”, 这是理解的初步, 也是寻求理解的前提。你连别人为什么不理解你都理解不了, 你又怎么能理解别人?一个不理解别人的人, 又怎么要求旁人的理解呢?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 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解开的话, 语言就会失去价值, 甚至于只能添乱。动辄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不要以为有了这个就会有那个。不要以为有了名声就有了信誉。不要以为有了成就就有了幸福。不要以为有了权力就有了威望。不要以为这件事做好了下一件事也一定做得好。

有人崇拜名牌, 有人更喜欢挑剔名牌。有人承认成就, 更有人因为旁人的成就而虎视眈眈。有人渴望权力。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权力的运用。

一个成功可以带来一连串成功, 也可以因你的狂妄恣肆而大败特败。没有这一面的道理, 只有那一面的道理, 就没有戏看了。

安详属于强者, 骄躁流露幼稚。安详属于智者, 气急败坏显得可笑。安详属于信心, 大吵大闹暴露了其实没有多少底气。

安详也有被破坏的时候, 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问题是, 喜完了、怒完了、哀完了、乐完了, 能不能及时回到安详状态上来。

如果动不动就闹腾, 如果动不动就要拽住每一个人, 论述自己的正确, 如果要求自己的配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属无休止地论证自己是多么多么地好, 如果看到花没有按自己的意愿结果、没有按自己的尺寸长就伤心顿足, 您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安详方能静观。观察方能判断。明断方能行动。有条有理, 不慌不乱, 如烹小鲜, 庶几可以谈学问矣。

再来说说如何才能活得安详。

为了安详, 我的经验是:

一、多接触、注意、欣赏、流连大自然。高山流水、大漠云天、海潮汹涌、湖光如镜、花开花落、月亏月盈、四季消长、三星在天, 万物静观皆自得, 世事“动观”亦相宜。到了对大自然无动于衷, 只知道斗斗斗的时候, 您的细胞就要出麻烦了。

二、多欣赏艺术, 特别是音乐。能不能听得进音乐去?这大体上是您需要不需要请心理医生咨询的一个标志。

三、遇事多想自己的缺点, 多想旁人的好处。不要钻到一个牛角尖里不出来, 不要越分析自己越对, 旁人越错。不要老是觉得旁人对不起自己, 不要像一个钻头一样地钻了一个眼就以为打通了世界, 更不要把风钻的所有的螺丝钉焊得死死的。那样的话, 您能不碰壁吗?

四、不管您是不是有一点点“伟大”, 您一定要弄清楚, 其实您与常人无异, 您的生理构造和功能与常人无异, 您的语言文字与国人无异, 您的喜怒好恶大部分与旁人无异。您发火的时候也不怎么潇洒, 您饿极了也不算绅士……人们把您当成普通人看, 是您的福气。您把别人看成与您一样的人, 是您的成熟。越装模作样就越显出小儿科。别再这样了, 亲爱的!

五、注意劳逸结合, 注意大脑皮层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的调剂, 该玩就玩玩, 该放就放放, 该赶就赶赶, 该等就等等……永不气急败坏, 永不声嘶力竭。

六、幽默一点。要允许旁人开自己的玩笑, 要懂得自嘲解嘲。有许多一时觉得急如星火的事情, 事后想起来不无幽默。幽默了才能放松, 放松了才可以从容, 从容了才好选择。不要把悲壮的姿势弄得那么廉价, 不要唬了半天旁人没成, 最后吓趴了自己。

七、小事情上傻一点。该健忘的就健忘, 该粗心的就粗心, 该弄不清楚的就不清楚。过去了的事就过去了。如果只会记不会忘, 只会计算不会大估摸, 只会明察秋毫不会不见舆薪, 只会精明强悍不会丢三落四……您的心理功能不全——比二尖瓣不全还麻烦, 您得吃药了。

八、要多有几个“世界”, 多有几分兴趣。可以为文, 可以做事, 可以读书, 可以打牌, 可以逻辑, 可以形象, 可以创造, 可以翻译, 可以小品, 可以巨著, 可以清雅, 可以不避俗, 可以洋一点, 可以土一点, 可以惜阴如金, 可以闲适如土, 可轻可重, 可出可入, 可庄可谐, 尊重客观规律, 要求自己奋斗, 失之桑榆, 得之东隅。您还要怎么样呢?

上一篇:收藏爱,绣出一朵春天散文下一篇:新手销售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