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月儿弯弯2017人教版

2024-05-22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月儿弯弯2017人教版(精选6篇)

篇1:一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月儿弯弯2017人教版

第六单元 月儿弯弯

第一课时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边唱边扮演《小小的船》。

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

3、能随三拍子的音乐节奏,用身体动作做出比较正确的反应,并能用色彩表现歌曲优美和欢乐情绪。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学难点:《小小的船》歌曲意境的掌握。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

谜面是:“有时挂在天间,有时跑到天边,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只小船。”大家猜猜它是什么?(月亮)

2、儿歌复习

三、抓住重点,学唱歌曲

1、初听。我们用心体会歌曲的情绪。

学生听后回答问题。师同时出示歌曲《小小的船》的大歌篇。

2、复听 这次,在听的过程中让我们的身体跟着音乐动起来。模仿老师的动作,体会歌曲是几拍子的?(放录音范唱,引导学生跟着老师来做“拍手──点手心──点手心”)

让学生体会出是一强两弱,(这是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强调和我们原来学的歌曲2/4拍的不同处。(一强一弱)

谁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分拍打出三拍子的节奏?试验一下。

3、再听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听歌曲边拍节奏

4、学唱歌谱。比较前两个乐句的异同。

5、学唱歌词。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6、师生接龙唱。

7、全班齐唱。边唱歌曲边拍节拍或摇摆身体

8、自己加动作边表演边唱

9、男女生比赛唱

10、找几名学生上台唱,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其他人的演唱。

11、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设计演奏方式为歌曲伴奏;

四、知识延伸

1、听赏歌曲《小白船》

师:这是一首朝鲜族童谣,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看哪些小朋友想着好像飞上蓝天,坐在月亮上了。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听歌曲边拍节奏

2、欣赏歌曲《月亮月光光》

师:这是一首台湾童谣,让学生体会什么情绪。这是一首赞美可爱的家园的歌曲,唱的是月亮照在屋子里非常亮、非常美。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歌曲或诗歌吗?(若有时间)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2、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唱听一体化。

教学重、难点

1、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2、欣赏几种版本的“小星星”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1、复习演唱《摇篮曲》

2、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并进行歌曲处理

3、创设情景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夜晚的情景,一起动手营造安静、祥和的氛围。

4、歌表演

要求:学生即兴摆造型并边唱边表演,表达对歌曲的体验。同时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二、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1、初听

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旋律以及音乐的变化,并了解其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

2、复听:游戏“变变变”(1)教师介绍游戏要求

师:请你在音乐一开始就做一个造型,当听到音乐有明显的变化时,再变一个造型,等音乐结束的时候,请告诉大家你变了几次造型?

(2)学生听音乐,变造型(3)学生反馈

3、完整欣赏音乐并看多媒体画面,自找音乐“变几次”答案

要求:通过观看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并为下面的表演做铺垫。

4、即兴表演

三、拓展欣赏

1、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小星星”

(迪斯科节奏版本,2/4拍节奏版本)

2、分组,为乐曲起名字

要求: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结合分成两组,并请他们讨论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两个名字。教师把学生起的名字即兴打在媒体课件上。

3、即兴模仿

(1)学生跟音乐模仿教师动作

(2)师生评价,(可以个别表演)

4、汇总表演

要求:教师在汇总表演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表演的顺序。

唱〈闪烁的小星〉——表演迪斯科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表演2/4拍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同时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

篇2:一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月儿弯弯2017人教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小的船》。

2.朗诵有关月亮的儿歌,讲述有关月亮的故事,唱有关月亮的歌曲。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

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教学过程

(一)学唱《小小的船》 1.导入新课

老师将录制好的《小小的船》的录音放给同学们听一遍,请同学举手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只小小的船是什么? ② 船应该在什么地方行驶?

③ 为什么说月亮像船在太空中遨游?

2.老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并请一位同学有表情有节奏地将歌词朗读一遍,而后全体同学将歌词朗读。

3.教师教唱《小小的船》,注意提示: ① 歌曲的速度、强弱、力度。② 歌曲的意境。

③ 在歌唱中身体可以随音乐律动。4.请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主动站在台前为大家演唱。教师应给以表场和鼓励,以激励更多学生能有主动表现音乐的意识。

5.集体齐唱一遍歌曲,老师提出下一课背唱的要求。

(二)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唱有关月亮的歌曲。1.教师提问:谁能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和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2.可分小组进行表演、比赛,看哪一组讲、唱、诵的同学多,给予奖励,以鼓励发扬集体协作精神。

3.教师小结,并对大胆上场表演的同学当众表扬,以表示对其有主动性和自信心的赞扬。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2.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3.学生能否初步掌握3/4拍的强弱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欣赏曲目《小白船》和歌曲《月儿弯弯》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得到了升华和提高,对音乐这种表现祖国统一的方式产生了共鸣。可以说,在学习中,学生得到了快乐,也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月儿弯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小小的船》。2.欣赏《月亮月光光》。3.唱唱做做。教学目标

1.能背唱《小小的船》。

2.能有想像地去欣赏《月亮月光光》。3.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唱《小小的船》 1.看歌谱齐唱歌曲。

2.邀请一位主动、大方的同学,将歌曲背唱一遍。3.集体随老师的琴声背唱歌曲。

(二)听赏《月亮月光光》 1.导入新课:

① 教师展示歌曲内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图片。② 完整地听一遍童声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

③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从歌曲中听到的景像。2.教师将歌词的大意讲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闽南方言: 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间盖房子。亲像水花园──好像美丽的花园。

3.老师在放第二遍音乐之前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应在什么位置? ②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4.听完第二遍音乐,学生可以上讲台将老师的图片作一摆放,以符合歌词描绘的情景,或将基本的摆放方位解说给同学们听。

5.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三)唱唱做做

1.教师向同学们解说这一活动的基本做法及要求,并将写有 d r m f s唱名的小红灯笼挂在钉有小图钉的小黑板上。

2.老师指着小红灯笼上的“d r m f s”教唱,注意熟记各个唱名及其音高。3.当同学们都熟记并知道怎样唱唱名以后,教师将红灯笼按一定的音高和走向排列成组,请同学用手势表现出来,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一唱。就请大家集体或者个别用手势表示,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

4.请一位同学上台在小黑板上把写有唱名的灯笼排列出多组旋律线,如:sol mi mi mi do,mi do do do mi等,其余同学在下面有节奏地、有音高地唱出来,并辅以手势。

5.老师按书上所列四种组合,分别用钢琴弹奏出来,同学们尽快用手势作出反映。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练习,我们了解了唱名,并知道按一定的音高可排列出优美的旋律线。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熟悉、准确地唱唱名。2.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3.学生能否背唱《小小的船》。

教学反思:本堂课围绕新课程标准,充分注意二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设计了形象生动的图形谱,使孩子们对曲谱以及歌词的掌握更加容易,但是图形谱和歌唱教学结合的还是不够紧密,利用他们的好奇我在拓展部分设计了“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视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了解了国家大事,依据他们灵巧的身体和好动的天性,我设计了让他们自己创编动作的环节,使得他们不仅提高了表演能力,还加深了对歌词的记忆,总体的流程比较顺畅,但是总觉得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是以后需要注意的方面!

月儿弯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和星星打电话》 教学目标

1了解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

2.学会演唱《我和星星打电话》,并主动参与齐唱式领唱。3.了解关于宇宙飞船地相关文化。重点.难点

1.学会用优美地声音自然地演唱。

2.能够理解领.齐唱这种演唱形式。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a.放《萤火虫》音乐进教室 b.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复习《小小的船》有感情地,按照三拍子的强弱来演唱。(声音要求自然优美)。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唱的这首《小小的船》是表现什么的?

生:天空。师:对,这首歌是一个小朋友想象自己飞到月亮上,你们想不想到太空中去看一看呢?

生:想。

师: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到太空去吗?

生:讨论回答。

师:对,我们可以坐飞机,火箭去,只要你们好好学习,锻炼身体,你们也可以到太空中去。前几天我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刚成功地发射并安全着路。(出示课件)

生:讨论。

师:有一个小朋友呀,也和你们一样想知道太空的奥秘,于是他就顺着音乐的阶梯爬到了天空中,我们也和她一起去好吗?

生:好。

师:弹上行音阶,学生轻声演唱。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天空,我们的身边就是一闪一闪的小星星。诶?你们听这是谁在打电话呢?

三、学唱歌曲: A.听范唱

教师放《我和星星打电话》录音。

问:

1、你听到了谁在打电话?他们在说什么? 生:听到小朋友和小星星打电话。

B、再听。学生跟着音乐的情绪表现或小声哼唱。问:听一听这首歌和以前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生:有领唱和齐唱两种方式。C.介绍领唱.齐唱这种演唱形式。D.教唱 a.读词。

1、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2、分领唱、齐唱的形式读。

b.听唱法教唱《我和星星打电话》。

1、教师分句教唱。

2、教师弹伴奏领学生唱。

3、放伴奏请学生跟唱,要求声音自然,优美。

c、听唱曲谱。

1、歌曲学会后,把歌曲中有难度的乐句的曲谱用听唱法教唱。

2、听琴自己唱出曲谱。

四、表现歌曲

A、按照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演唱。

1、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2、请唱的好的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3、找出几个学生领唱其余齐唱。B、边表演动作边演唱。

1、师:出示头饰,道具。(星星,电话)

2、生:分组表演。

C、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师:出示打击乐器,并讲解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和节奏谱。

2、生: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D、分组用各种形式表现《我和星星打电话》。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和星星打电话》这首歌,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关于天空的歌曲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生:《两颗小星星》、《闪亮闪亮的小星星》、《摘星星》。

师:弹伴奏领同学们复习歌曲。

师: 我们在天空中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现在让我们乘着音乐的阶梯回到地球吧。弹下行音阶学生跟唱。

师:《快乐星球》你们看过吗?

生:看过。

六、下课

师:放《快乐星球》主题歌。生:跟着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我和星星打电话》这首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教唱这首歌曲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们复习了歌曲《小小的船》,接着我便以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如何能和星星说说话,孩子们想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说打电话,有的说坐火箭,还有的说给星星发个E-mail,等等,最后我们选择了打电话,于是我引导着孩子们说出了歌曲的歌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唱与齐唱这种演唱形式,我和学生分别交换角色领读歌词、齐读歌词),在老师深情并貌的演唱后,孩子们很快的就能跟着唱了,我又纠正了一下个别地方的音准(过渡到领唱、齐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很自然地掌握了这种演唱形式)。通过歌词中的相互对话,分角色表演,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使学生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可见,让孩子主动的去学,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是孩子们学习的关键!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不管学生的感受、体验,只顾教歌。

月儿弯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萤火虫》 教学目的:

1、学会《萤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2、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并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能自信的表演。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课件、节奏卡片。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阶段目标:通过表演《小小的船》和演唱《我和星星打电话》激发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师: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生:随乐曲走进教室,律动。复习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进教室时表演的歌曲名字是什么?《小小的船》在这首歌曲中把弯弯的月儿比喻成小小的船,充满了诗情画意,每当使幕降临之时伴随在月亮周围的还有那满天璀璨的繁星,它们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对我们说些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和星星通个电话,相互问候一声,好吗? 生:好。师:钢琴伴奏。生: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师:在刚才的通话中,你们向星星寻问了什么?提出了哪些问题? 师:星星回答你们了吗? 生:回答了。师:它们是怎样说的? 师:哦,让你们学好本领长大后乘上火箭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新授歌曲《萤火虫》

阶段目标:完整的演唱歌曲,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

1、介绍萤火虫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能和星星相互交谈吗? 生:不能。

师:对,其实星星是离我们地球很远很远的—些星体,它们有的本身会发光,有的则需要借助太阳的光芒发光,这些光芒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地球,每当夏夜来临,我们仰望星空感叹宇宙神秘的同时,会发现在我们身边的草丛中、溪水旁也有一些像星星一样发光的小昆虫,他们绿色荧光的时隐时现,时亮时灭,忽上忽下,忽快忽慢,一会向东一会向西,为寂寞的大地增添了光彩。这一景观的制造者就是—— 生:萤火虫。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小昆虫们。师:通过刚才的观看,我们发现萤火虫的尾部发出了一闪一闪绿色的荧光,那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它代表了什么意思?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回去搜集了资料,下面就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一下。生:介绍。

师:听了这两位同学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对萤火虫有了一点了解了?萤火虫的灯语到底还有哪些意思,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奥秘,这就要请你们这些在坐的未来的科学家们早日学好本领长大后继续去探索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现萤火虫的歌曲,名字就叫《萤火虫》。生:齐读课题。

2、学习歌曲(1)听范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考虑这样两个问题;这首歌曲是4/2拍的还是4/3拍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4/3拍的,情绪优美、抒情、宁静、安详。师: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后,教师写到黑板相应的位置。(2)读歌词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曲的歌词,请同学们把你的右手拿出来,边画4/3拍的图示边读歌词。教师指黑板按照强弱规律打三拍子节奏加深对3/4拍的感受。

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3)听唱 师:多美的歌词啊!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寂静的夜晚,天上星星一闪一闪,地上还有一群会飞的星星。下面老师再放一遍歌曲,同学们一边想象着这景象一边随着歌曲小声的唱一唱。生:听音乐唱歌曲。(4)随琴唱 a、随琴唱; b、挖掘歌词;

师:歌曲把萤火虫比喻成了什么? 生:小灯笼和满天的繁星。

师:歌曲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想,所以同学们在演唱时要充满联想,仿佛你就看到了夏天晚上萤火虫轻盈翩飞的情景,我们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c、再次演唱。(5)节奏

a、请学生到黑板画节奏。

师:这首歌曲是4/3拍的,同学们己经能把歌词唱的这么好了,老师想节奏也一定不会难倒大家,下面就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把它的节奏画出来。生:画节奏。b、完整打节奏。(6)模唱曲谱

a、在教师的带领下模唱曲谱。

师:大家能不能按照这个节奏把这首歌曲的旋律唱一唱,看有没有困难? 生:随着老师慢唱曲谱。自己唱曲谱,教师伴奏。

三、四、打击乐器

伴奏《小红帽》、《萤火虫》。

阶段目标:根据节奏特点和歌曲情绪为歌曲选择合适的乐器伴奏。打击乐器合奏《小红帽》。

师:刚才同学们唱了挺长时间的歌曲,嗓子一定有点疲劳了,下面时间我们活动活动手好不好? 生:好。

师:就请你们用打击乐器为老师弹奏的歌曲《小红帽》伴奏。生:拿出打击乐器。师:弹钢琴。生:打击乐器伴奏。打击乐器伴奏《萤火虫》。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萤火虫》这首歌,这首歌这么好听,我们也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伴奏好吗? 生:好。

师:老师已经为这首歌设计好了两种节奏型,你们从咱们学过的打击乐器中挑选两种既符合节奏特点又符合歌曲特点的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出示节奏卡片)生:学生选择。(碰钟、串铃)师:放歌曲。

生:用碰钟、串铃为歌曲伴奏。

五、故事《囊萤夜读》

阶段目标:通过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故事,思想教育。

师:在古代还有一个与萤火虫有关的故事呢,你们知道吗?下面就请某某同学为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生:讲故事《囊荧夜读》。

师:多么刻苦的好孩子呀,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用像车胤小朋友那样囊萤夜读了。但如果有他那样刻苦勤奋的精神,我想同学们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集体舞《萤火虫》

阶段目标:学会集体舞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及合作精神。

师:在银色的月光下,萤火虫总是成群的飞来飞去。好像一个个轻盈的舞蹈家,下面我们也像萤火虫一样跳一段集体舞好吗? 动作一:双手掐腰,第一个三拍:第一拍上左脚脚跟立起的脚掌点地,第二拍右脚跟上,第三拍左脚原地点地;第二个三拍:第一拍退右脚脚跟立起前脚掌点地,第二拍左脚跟上,第三拍右脚原地点地。动作二:与动作一相反,先退右脚,再上左脚。

动作三:和旁边的同学拉好手,第一个三拍:第一拍向左迈左脚脚跟立起前脚掌点地,第二拍右脚跟上,第三拍左脚原地点地;第二个三拍;第一拍向右边右脚脚跟立起前脚掌点地,第二拍左脚跟上,第三拍右脚原地点地。

动作四:第一个三拍女生蹲下双手在身体斜下方45º,男生站立双手斜上方45º,第二个三拍交换。

动作五:原地脚跟立起,双臀直上举,手五指张开轻轻晃动。师:请一位在下面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到前面和老师配合,先喊拍子连贯的做一遍,再配合音乐给学生范跳一遍。

第一小节:女生动作一,男生动作二。第二小节:女生动作二男生动作一。第三、四小节:同一二小节。第五、六、七、八小节:动作二。第九、十小节:动作四。第十一、十二小节:动作五。

按照集体舞的编排,配乐表演。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唱歌,一部分跳舞,一部分打击乐器伴奏。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七、小结下课

闪闪发光的萤火虫总能为美丽的夏夜增添无数的诗情画意。小小的萤火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用自己微弱的光亮照亮夜空,用自己短暂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惊喜,科学家们受到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还发明了特别省电的荧光灯呢。看,只要我们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就会探寻到更多的奥秘。最后让我们像萤火虫一样飞向美丽的大自然。

篇3:一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月儿弯弯2017人教版

朱绍禹先生在论及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趋势时指出, 语文教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材, 是往昔时代的教材。它们是教材, 但又没有从社会一般读物中分离出来, 其为教学服务的特征并不明显。第二阶段的教材, 是我们现在应用中的教材。它们已经有了独立的地位, 有了明确的特有对象, 但还只是教师手中的工具。第三阶段的教材, 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材, 它应该名副其实的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这第三阶段的教材, 将使教学效果不再单方面的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素质, 而是依靠编写者提供的条件, 教师稍加指导, 学生就可以独立阅读, 独自研究。同时由于它较少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也得以从传统的教材方式中解脱出来, 便于完善自己的工作。” (2) 朱先生的话, 指明了教材发展的方向, 其中教材发展的第三阶段, 就是我们所说“学本化”阶段。

当前, 多种版本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在“学本化”方面都呈现出多方面的特色和创意, 本文将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以下简称“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单元”) 和翰林版 (国文1下) 第一单元 (以下简称“翰林版教科书第一单元”) 为例来看语文教材的“学本化”趋势。

1 单元编排学本化比较

人教版教科书和翰林版教科书都采取主题单元的编排模式, 两种版本教科书单元编排整理如表一。

“单元是整套教材基本结构单位, 基本按照说明、议论、记叙三大文体组织, 并以列的方式出现在整套教材中, 但每册的单元组织结构大致相同。” (3)

由表一中, 我们可以看到, 翰林版教科书以单元专题的形式, 大致包括专题名称、导语、学习板块、问题讨论与运用练习。

(1) 主题名称。对主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诗韵之美”, 一看就知本主题围绕诗歌话题展开。直接明了。

(2) 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的学习。如“诗韵之美”专题的导语是这样的:

上学期认识近体诗《绝句》的结构, 这学期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律诗”的作法, 并欣赏它的对仗之美。第一册中读过《夏夜》, 认识了童诗, 本册我们要从篇幅极短的《小诗》去体会现代诗的意象美。

将学习要点显现于此。

(3) 学习板块。一个单元主题包括两至三个学习板块不等。每个学习板块由选文及与选文相关的学习材料构成。如“诗韵之美”主题, 包括“律诗选”、“小诗选”两个板块。其中, “律诗选”板块包括《过故人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篇文章及相关学习材料。

(4) 问题讨论与应用练习。几乎每个单元主题设置了“问题讨论与应用练习”板块,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主题思想内容方面的总结, 侧重对文本的记诵、课外语文活动、写作实践等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自测与自解。

而人教版教科书则采取导语、学习模块、研讨与练习的形式。

(1) 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的学习。如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这样的: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有幸福的回忆, 美好的向往, 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个单元的文章, 或纪录作者成长的轨迹, 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 都给我们以有用的启迪。

学习这个单元, 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 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人教版教科书非常注重导语 (引言) 的作用, 并且, 在导语 (引言) 中, 做出整体概述, 提示学习方法, 显露学习要点。

(2) 学习模块。一个单元包括四到五个学习板块不等。每个学习板块由选文及学习材料构成。如第一单元, 包括现代散文, 现代诗歌和文言文板块。其中, 现代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 现代诗歌有《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 文言文有《伤仲永》共5篇文章及相关学习材料。

(3) 研讨与练习。人教版教科书由过去的“练习”变为“研讨与练习”, 增加了三个字, 实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练习在注重积累与应用的同时, 更加注重拓展与开放。

2 单元选文的学本化比较

所选取的都是同一个学段的第一单元, 其选文整理如下表:

在这一单元中, 无论是人教版教科书还是翰林版教科书, 都有现代诗。但也有各自特色。

翰林版教科书集中于诗歌的学习, 作为一个专题的形式。古代的律诗, 现代的小诗, 内容较为浅显, 适合朗读, 便于自学, 与前一阶段的学习相连贯, 易于形成系统。系统的学习, 便于知识的掌握, 合服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特征。

而人教版教科书则将诗歌, 散文, 文言文的学习穿插在一起, 多种样式相结合, 富于变化, 内容丰富, 适合多种层次的学生, 学习具有选择性。但在大班的教学中, 很难做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 因为, 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性, 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

3 单元助读内容的学本化比较

新课程背景下, 专家学者大力提倡中学语文要实现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并且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那么, 如何实现这一重要转变呢?课文系统正文部分固然重要, 但课文助读系统越来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课文) 单元助读内容包括资料、图片、问题、作业、注释等一些内容。

首先, 将人教版和翰林版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助读内容”之特色整理统计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有的内容

在课文助读内容方面, 人教版和翰林版语文教课书相比较, 两者有许多的异同点: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重视每一课之前的引言, 通过引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的深入探究。

而注释和阅读资料方面, 则是翰林版教科书的一大特点, 注释详尽, 阅读资料丰富, 并且善于运用到极致。如《律诗选》一课中, 通过“语文小视窗”的方式, 对“律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通过资料, 不仅帮助了学生释疑解难, 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在单元/课文插图上, 翰林版教科书则更为讲究。古人云:“索象于图, 索理于文”, 可见图片和文字在课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语文教科书中所出现的图片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学生而言, 插图能提高学习兴趣, 增加想象空间, 释疑解难;对教师而言, 插图对教学的帮助也很大。教育学者指出:“凡课文中提到的人、地、事、物, 应尽量有图, 而且要选择较具代表性与意义者;至于与课文内容无关的插图, 或对教学功用不大者, 皆可舍弃或更换。”同样为诗歌部分, 翰林版教科书有对作者、作品、地名、事物的插图, 而人教版对诗歌部分教科书则没有出现插图。

人教版和翰林版在助读内容方面各具特色, 同样两者之间也有许多共性, 如两种版本教材在每一课或单元之前都有引言;课文注释合理恰当, 等等。

4 单元练习设计

“练习内容, 从广义上讲, 它是教科书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目标为学生所提供的各种口头的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或活动方案等。从狭义来讲它是指教科书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的总和, 也就是教科书中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所安排的各类作业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讲, 练习内容又可以狭义地成为‘练习题’。” (4) 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在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 在内容上更具扩展性和生活性, 其作用更为不可忽视。

语文教科书习题是对课文的进一步解读, 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培养兴趣, 锻炼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水平。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单元和翰林版教科书第一单元的课文中, 所设计的练习整理情况为:

人教版第一课是3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第二课是1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第三课是4个过程性练习, 1个检测性练习, 2个发展性练习;第四课是1个前置性练习;3个检测性练习;第五课是3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外加一个单元练习, 单元练习为发展性练习。而翰林版在练习的习题上, 第一课是3个前置性练习, 2个过程性练习, 3个检测性练习;第二课是3个前置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没有设单元练习。

而在这两个版本第一单元中的共同文体部分———诗歌 (现代诗) 两个版本则为:人教版设计了1个前置性练习, 1个检测性练习, 2个发展性练习;而翰林版在练习的习题上, 却设计了3个前置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4个发展性练习。

在习题的分布上, 我们把习题分为课文前、课文中、课文后三种分布状态。课文前的习题类型, 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使学生很快抓住将学内容要领, 明确学习重点, 它们起了激励和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每单元/课文前的引言、预习部分。在这一方面, 翰林版教科书则体现的较为明显, 每一课都有课前预习。

课文中类型习题, 通过课文的思考题, 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领会、掌握新知识, 使学生所产生的思维活动在感知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之中。在这方面, 两种版本教材都没有对其进行设计, 而是将这一部分的练习隐藏了, 并由教师或者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进行挖掘, 将主动权交给教师, 交给学生。

课文后类型习题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检查已获得的知识, 并迁移所获得知识进而技巧和能力。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翰林版教科书, 都以这一习题分布状态为核心, 将习题集中于此。但是, 课堂是灵活的, 学习也是灵活的, 分布于此的习题, 往往作为预习课文、解读文本的手段, 供学生和教师之用。

在习题的呈现方式上, 翰林版的教科书在习题呈现上则较为单一, 以“直接提问式”为主。这类提问方式往往简洁明了, 直接就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设问, 使学生掌握、巩固重要历史知识内容。如:“《风筝》这首诗, 哪几句诗的意象开阔?请说说你的看法。”

人教版的较为丰富多样, 有“直接提问式”、“材料+提问式”、“探究活动式”、“争鸣式”等类型。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 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 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 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颂。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通过此种形式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分析问题、学会思考的动机。

总而言之,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习题的设计上都尽量体现了教育理念,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化。问题设计更开放, 并不要求非得出结论, 更不需要什么统一答案。在提问方式上, 引入趣味性浓, 有挑战性的提问方式。如使用“请思考”“请讨论”的词汇的提问和建议, 代替了原来的祈求式、命令式的提问, 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但也存在着某些思考题偏难, 有些建议开展的活动不易操作和实施等问题。

5 讨论与思考

“‘学本化’是语文教材发展的必然趋势。” (5) 在当前的教科书设计中, 都力求体现这一特点, 两种版本教材各有千秋, 各有侧重。教材的编写上, 应该相互借鉴, 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编写方式。但是, 当前的语文教材在“学本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导学模式简单化, 重结果而轻过程, 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选文内容设计没能真正体现“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特点;练习内容科学化水平不高, 影响了练习的真正目的所在等等。这些, 都是在教科书设计、编排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另外, 教材“学本化”所带来的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 学校的管理, 教育系统职能, 社会与家庭等一系列所关联的链条上的影响与变化, 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摘要:新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推行了课程改革, 在此背景下, 两岸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选取同一个学段的大陆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和台湾翰林版国文教科书作为比较的蓝本, 以大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台湾翰林版 (国文1下) 第一单元为切入点, 通过两岸教科书学本化趋势方面的对比, 做此概述。

关键词:人教版,翰林版,语文教科书,学本化

参考文献

[1]吴晓菲.从上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作业系统看看语文教科书的“学本化”[J].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0, (6) .

[2]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篇4:一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月儿弯弯2017人教版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篇5:一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月儿弯弯2017人教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六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富有感情地背唱《月儿弯弯照九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同尾”的创作方式,编创2-4小节旋律。2学情分析

听赏、讲解、讨论、交流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2、教学难点:运用“同头换尾”的方式,微音乐材料续写旋律 4教学过程

(一)各地小调赏析

1、听赏采茶歌舞——《采茶灯》

《采茶调》。老师结合各地采茶的风光图片,向学

生简介茶文化,并银川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

2、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

(1)听赏器乐作品《采茶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音乐特点。

(2)对比欣赏歌曲《采茶灯》,讨论器乐作品《采茶灯》与歌曲《采茶灯》的关系,并随乐哼唱歌曲。

(3)老师用琴弹奏主题音乐。

3、欣赏《采茶调》

(1)听赏老师范唱云南民歌《采茶调》

(2)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这首《采茶调》与《采茶灯》在悬梁刺股、音调及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采茶舞的律动。

1(4)学生随乐表演采茶舞。

4、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4)随乐学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

4、欣赏《月儿弯弯照九州》

(1)聆听老师范唱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3)老师简介歌曲的来历。唱词:七字句的结构形式。旋律: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4)随乐学唱歌曲1-3遍。(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欣赏《王大娘钉缸》

(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

(2)播放民歌《王大娘钉缸》,引导学生探讨:这首歌曲与《好汉歌》有何异同? 唱词:上下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3)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4)老师引导学生随乐跟唱《王大娘钉缸》

(二)课堂探讨与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五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2、听辨活动: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

(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

(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三)小调的概念: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

(四)创作与实践——“同头换尾”

1、学生听赏老师弹唱《牵牛花开羊跑青》《信天游》《草原情歌》中的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找出每个片段中上下句的结构规律,引出同头换尾的创作式。

2、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为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续写四个小结的旋律片段。

篇6:人教版一年级第六单元音乐教案

歌表演《保护小羊》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歌曲内容自编自演简单的故事情节。2.分辨简单的节奏型并正确的打击节奏。3.学习歌曲《保护小羊》,创编动作自由歌舞。教学重点:运用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确的打击节奏型,了解其中的不同点。教学准备:动物图片,节奏卡片,教学光盘等。教学过程:

一、师生礼仪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音阶歌》、《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

二、导入

1.猜谜语: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爱吃青青草,总是喊妈妈?(小羊)。

2.请小朋友们说说小羊的形象。分享一些关于“羊”的成语故事,听同学讲,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今天林老师也准备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想)“那就请你认真听好了,因为故事可不会白听的,过会儿林老师可是有任务要请小朋友们完成的。”

三、听故事,学表演

1.教师讲保护小羊的故事,并出示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一天,一群小羊上山冈吃草„„它们高兴的唱起了歌。”(播放歌曲《保护小羊》)

2.给歌曲起个好听的名字。(保护小羊)

3.“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愿意和小羊一起来唱这首歌吗?”(愿意)“那就请你把书翻到18页。”

4.学习歌曲《保护小羊》。

a.跟着老师按照节奏读歌词。

b.听老师范唱,找哪几句歌曲的旋律是基本相同的。c.学唱歌曲。

d.创编歌词唱一唱。

四、演一演

1.“刚听故事之前林老师说有任务的,还记得吗?”(记得)“就是我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谁来?我看谁最勇敢?”

2.学生表演时,教师打击节奏。

3.表演结束,拍手表扬。

4.“细心的小朋友一定记得,刚刚林老师在四个小动物出场的时候用小鼓打击了四条不一样的节奏,你们能听出这四条节奏,分别是给这四个小动物中谁的?”(配对)

(出示节奏卡片和动物的卡片)

X

-∣X

-∣

大象 ②

X

X ∣X

X ∣

狗熊 ③

X

XX∣X

XX∣

小猎狗 ④

XX XX∣XX XX∣

小刺猬

5.打击节奏时注意强弱规律。在基本能听出是哪条节奏以后,请个别学生来打小鼓,其他学生猜是哪条节奏,在猜出来以后用动作表演出这个小动物。

五、歌曲表演唱

1.“小朋友们刚刚学小动物的动作学的可真好,你能把这些动作加进歌曲里边唱边表演吗?”(学生表演唱,可以请个别表演的好的小朋友上来带其他小朋友一起表演。)

2.小结:小朋友们可真是一个表演家,不仅能歌唱,还能舞蹈,希望你们能在音乐的陪伴中快乐的成长。

3.师生礼仪,结束下课。

第四课时

唱歌《乃哟乃》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乃哟乃》。能认唱音符do、mi、sol。

技能目标:能用碗筷和老师合作演奏歌曲《乃哟乃》,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了解土家风情,感受土家族音乐特点,并对土家族歌舞产生兴趣。教学准备:

电子琴、音乐课件、有do、mi、sol音的三个碗、歌词歌谱卡片。教法过程:

一、组织教学

A、师生合着《乃哟乃》伴奏做着律动进教室。B、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二、视听相结合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歌曲。(1)导入。(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是哪个族?(2)欣赏图片感受土家风情。

一边点击课件一边讲解一边放着《乃哟乃》的伴奏音乐 师:今天我带你们去领略一下独特而神奇的土家族风情。(板书:土家族)看!这是土家的山水,漂亮吗?但吸引我的不光是这些,你们看:这是土家人的房子,成片的吊角楼就是他们的家。这是土家人的服饰,颜色鲜艳并有很多配饰。

三、揭示、板书并理解课题

师:我们刚边看画面时还听到了音乐,这是一首有名土家族儿歌,歌名叫《乃哟乃》。

1、板书课题

师:多奇怪的名字呀? “乃哟乃”是土家族语,翻译成汉语是“快快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呼唤伙伴吧!:乃哟乃

2、读课题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乃哟乃、快快来看看这首土家歌曲吧!

四、在找、唱、听、奏活动中,感受土家族歌曲《乃哟乃》的音乐特点。

1、、点击课件《乃哟乃》歌谱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首土家族歌曲只用了3个音符写成,是哪3个音?生:“DO、MI、SOL ”

2、、师生一起用柯达依手势认唱DO、MI、SOL音高。

师:我把这三个音随便组合在卡片上,六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认唱一张,看看哪个小组唱得最棒!

3、小组合作唱歌谱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并相互评价。

4、找重复音符组合。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在《乃哟乃》歌谱中有一个小节音符组合重复了很多次,是哪一小节?生:“531”小节。

师:“重复了多少次?是的。重复了5次。这首歌曲因此有5个乐句,每句的句尾都是以“531”结束,这就是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来个接龙唱谱。小朋友们唱每一乐句最后531,其它部分老师唱。

5、师生接龙唱谱。(唱两遍,第二遍时加拍手。)

师:“土家族人用简单的“DO、MI、SOL” 三个音符写出这么好听的音乐,你们说土家人聪明不聪明?”(聪明)还有和他们一们聪明的人,居然可以把锅碗瓢盆也能当作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看!

6、播放《碗盆交响》课件视频。

今天,老师把生活中的碗筷带到了课堂上,我们听听!

7、师敲击碗让小朋友听,说说它们的声音特点?

师|:你们知道 吗?我们刚学的1、3、5三个音就藏在这碗里边,你能用小耳朵把它找出来吗?

8、师按高低敲击碗,让生听唱并空手模仿敲击。

9、师生合奏《乃哟乃》

师:现在老师想与大家合作演奏土家歌曲《乃哟乃》,听清楚要求,请1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碗筷演奏红色色块531,其它部分(即蓝色色块部分)由老师敲奏,台下的小朋友也在531处用手指模仿台上小朋友的演奏。表现出色的,请他上台来敲!

师: 谢谢小朋友的合作!

10、师和个别孩子合奏。

师:表扬他!我知道小朋友们都想试试!没问题!你们家都有碗筷吗?回家找有1、3、5三个音的碗,把《乃哟乃》歌谱敲给爸爸、妈妈听!

五、唱响土家族歌《乃哟乃》。

“你们想不想知道土家小朋友在歌里唱了些什么?请你仔细听!

1、播放课件录音范唱,师生一起聆听。

师|:我请5个小朋友上台来把歌词贴上,我们边听边看看他们贴得对吗?

2、再播放一遍录音范唱。师:“看到歌词,你们说土家小朋友的生活是怎样的?”生:(快乐的 幸福的……)师:跟着老师快乐的把歌词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带着生有节奏地念歌词进行两遍。A、第一遍拍着强弱拍念.师:歌词中乃哟嗬是衬词,表示土家人高兴的声音,就像我们平时高兴喊的YE一样,想想你喊YE高兴时会做什么动作? B、第二遍在乃哟嗬上带上动作念歌词。

4、学唱歌曲。

A、第一遍师唱一乐句生跟唱一乐句。

B、第二遍师弹一乐句生学唱一句(进行两遍)。

C、第三遍师唱其它即蓝色部分,生唱红色色块部分即“乃哟嗬”并配上高兴的动作。

D、第四遍师生互换。

E、师再重点教唱没唱好的乐句。

5、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一遍。

6、生合伴奏快乐地齐唱歌曲。并在“乃哟嗬”处做动作表示高兴的心情。

六、活动:师生狂欢“社吧节”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棒,让我感觉好像来到了土家山寨。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每年的正月和三月,土家人都要过一个节日,就像咱们过年一样,这个节日叫“社吧节”,在这个节日上,最好玩最好看最热闹的就数“摆手舞”了,你们看!”

1、观看课件。“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土家人一样跳一跳摆手舞呀?”

哪个小朋友观察最仔细,看清楚了他们是怎样摆手的,来教教大家?”

2、活动:师生共同学习下摆手、前摆手、旁摆手等动作。

师:就让我们一起唱着歌跳着摆手舞过过土家人的“社吧节”,好不好?”

我们知道土家人住在山里,社吧节一大早,住这边山里的孩子就喊“乃哟乃”,那边就喝“乃哟嗬”。

请这边小朋友喊乃哟乃,那边小朋友就喝乃哟嗬,之后大家拉起手,高歌《乃哟乃》,合拍跳起摆手舞。

3、呼唤之后,小朋友拉起手,高歌《乃哟乃》,跳起摆手舞,狂欢“社吧节”

七、课堂延伸

师:别忘了回家找找1、3、5的碗,敲敲《乃哟乃》的歌谱,把这奇妙的音乐带给你的爸爸、妈妈。

八、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三个音符(师指生唱1、3、5)交了朋友,听到了碗筷带给我们的美妙音乐(师边说边敲)。学习了土家族的歌曲《乃哟乃》,我们发现土家小朋友们的生活是(让生说丰富多彩的,是快乐的)。小朋友们今天的音乐课你们学得快乐吗?就让我们记住这种快乐并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们!请小朋友们听着〈乃哟乃〉整齐地走出教室。

六、板书设计(歌谱和歌词都是按乐句制成的卡片)

乃 哟 乃

1=D 2/4

土家族民歌

高兴地、快乐地

3

| 5 3

| 5 5

| 5 3

| 乃哟

乃哟

嗬,乃乃

乃哟

嗬,1 5

5 | 5 3

| 5 3 | 唱 起

歌 来

乃 哟

乃 哟

sol 5 1

3 | 1 1 | 5 3 | 跳 起

舞 来

真 快

乃 哟

嗬,mi 1 1

3 | 1 1

3| 5 3 ||

嘻嘻

哈哈

乃 哟

乃 乃 哟

嗬。

Do

第六单元

月儿弯弯

第一课时

唱歌《小小的船》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小小的船》,并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2、能随三拍子的音乐节奏,用肢体语言做出反应。

3、体验感受四二、四三拍的不同节奏,并能初步判断出不同节拍的歌曲。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难点:

体验四二、四三拍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三拍子的音乐节奏)

师: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与老师共同做律动。师:今天我们换中自我介绍的游戏:“小朋友,大家好,我—是,赵老师。”名字是两个字的以“Ⅹ—Ⅹ”,三字的以“ⅩⅩⅩ”练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自我按节奏介绍)

师:昨晚,老师做了个有趣的梦,梦见自己突然会飞了,越飞越高,尽然飞到了弯弯的月亮船里,飘啊飘,荡啊荡,看着满天闪烁的星星,别提多美了。这个梦让我想起了一首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有位叫胡汉娟的阿姨为这首儿歌谱了曲,编成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课件播放歌曲动画)

二、导学明理,主体探究

师:多么优美的歌曲呀,我们再次随音乐动一动吧!(再次听赏)喜欢这首歌曲吗?让我们更深入去了解这首歌曲。(课件出示歌页)指导学生看谱学习

1、看拍号,按节奏读歌词。

2、听琴配词演唱。注意:一字对两音的地方

3、全班齐唱。以多种形式练习,随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

师:听听老师的演唱与你们有什么不同?(教师声情并茂的边弹琴边演唱)生:老师唱的有感情。生:老师的声音很好听。„„.师:要想把歌曲唱好声音要轻、柔、美。让我们按这个要求再唱一遍好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演唱)

师:大家的歌声真美。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打动了。好像我们还缺少些什么? 生:加动作。

师生为歌曲编加动作。

师:我们曾经还学过一首歌唱小星星的歌曲《闪烁的小星》比较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哪首优美,哪首欢快? 生:《闪烁的小星》四二拍欢快,《小小的船》四三拍优美。

三、应用创新 师:下面,我们一同做一个有关四二拍、四三拍的练习。(课件播放)

学生视听结合,更深入体验感受两个不同拍号的歌曲。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小小的船》,还体验了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歌曲的不同感受。我么今后还要学习更多有关四二拍和四三拍的歌曲,大家继续努力吧!

师生唱下课再见歌

第二课时

欣赏《小白船》

总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优美、连贯、统一的声音唱好《小白船》。

2、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通过歌曲学习,体会、想象所获得的美感,并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教学重点、难点:领会歌曲的意境,发挥想象,表达优美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音像资料、朗诵稿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欢迎来到音乐课堂,师生相互问好。

2、聆听《小小的船》,并进行简单的三拍子律动。

师:同学们,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曲名是什么吗?(生:《小小的船》)

师:那“小小的船”又指的是什么?(生:月亮)

3、电脑出示月亮图,有满月,有弯月,有月亮船等。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传说或故事呢?

(学生简单讲述)例:嫦娥奔月、月下老人、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吴刚伐桂、后羿射日等等。

4、故事导入:有一位同学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活泼聪明。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幅美丽神奇的图画,一只精致的小船带着他,飘呀,飘呀……他来到神奇奥秘的天空,看到充满生机活力的宇宙,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同学们,你们想听吗?

二、新课教学

1、范唱歌曲。

利用多媒体课件范唱歌曲。并出示歌曲题目《小白船》。(多媒体课件演示)月亮船在河面上随浪花一高两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强弱弱的拍子。

2、听后教师提问。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3/4拍)

师:那3/4拍的含义呢?(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师:3/4拍的强弱规律?(强 弱 弱)你能正确划拍吗? 师:好!现在我们把3/4拍和2/4拍进行一下比较。

3、节奏练习(电脑演示)

2/4 ×× ××|×—|| 2/4 有只 小白|船— || 3/4 ×—×|×—×|×——|| 3/4 有—只|小—白|船——||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用3/4拍这条节奏配上一句话吗?谁能边拍节奏边讲。(学生练习,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教师范唱,学生边听边思考。

思考: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在哪里飘荡?船上有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师:(歌曲里的“小船”指月亮,月亮在浩瀚的银河里飘荡,船上有颗桂花树,白兔在游玩,船上没有桨儿,也看不见船帆。歌曲优美、舒展,深沉、宁静,充满想象,突出了夜空的辽阔和神秘。)

师:现在同学们想不想快点学唱这首新歌呀?

5、学唱歌曲

1)电脑投影歌谱。

师:这首歌里采用了3/4拍号,哪一句节奏与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相同?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曲谱当中有哪些知识是我们从前学过的?(圆滑线,连音线,渐慢等等)。

2)请同学们跟琴轻声演唱歌谱,体验优美的旋律。

3)听琴视唱,教师随时纠正唱错之处。

4)完整演唱,边唱边按强弱规律拍手,拍腿。

6、学唱歌词

1)按节奏读歌词(教师拍手伴奏,学生划拍)。

2)跟琴学唱第一声部旋律数遍。

3)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配合演唱第二声部(第二声部在第二课时重点学习)。

7、处理歌曲的情绪

请学生谈谈,然后教师再引导:蓝蓝的天空里有银河、白云、白兔、桂花树,景色真美啊!当你来到这里会有什么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亮开优美的歌喉,用动听的歌声,尽情地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吧!

三、创设舞台,发展个性。(拓展部分):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呢?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画,同学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体验想象的快乐呢?(生:想)

师:月亮代表我们的心,歌声代表我们的情,舞姿代表我们的美,绘画代表我们的爱。老师相信,你的想象将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最有创造的想象。我国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为了两位牺牲的战士,还借用了月亮的民间传说,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句呢!“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嫦娥在万里长空为烈士献舞……这是多么美好的想象啊!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的唱起来,舞起来,画起来吧。

学生分小组分别练习唱、朗诵、表演与绘画。整个过程播放《小白船》的音乐,然后学生展示成果。

四、小结深化 :

1、师:今天这堂音乐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默想一分钟)

2、师总结:《小白船》这首歌不仅让我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还把我们带入美丽的遐想之中,让我们领略了广袤无际的天空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充满诗情画意。老师愿同学们现在都努力学好本领,将来坐上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播放《小白船》VCD音乐,学生随音乐边唱边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复习《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3、拓展欣赏及表演《小星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唱听一体化。

【教学重、难点】

1、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2、欣赏几种版本的“小星星”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一)复习演唱《闪烁的小星》

(二)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并进行歌曲处理

(三)创设情景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夜晚的情景,一起动手营造安静、祥和的氛围。

(四)歌表演

要求:学生手拿荧光棒,即兴摆造型并边唱边表演,表达对歌曲的体验。同时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二、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一)初听 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旋律以及音乐的变化,并了解其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

(二)复听:游戏“变变变”

1、教师介绍游戏要求

师:请你在音乐一开始就做一个造型,当听到音乐有明显的变化时,再变一个造型,等音乐结束的时候,请告诉大家你变了几次造型?

2、学生听音乐,变造型

3、学生反馈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看多媒体画面,自找音乐“变几次”答案

要求:通过观看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并为下面的表演做铺垫。

(四)即兴表演

三、拓展欣赏

(一)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小星星”

(迪斯科节奏版本,3/4拍节奏版本)

(二)分组,为乐曲起名字

要求: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结合分成两组,并请他们讨论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两个名字。教师把学生起的名字即兴打在媒体课件上。

(三)即兴模仿

1、学生跟音乐模仿教师动作

2、师生评价,(可以个别表演)

(四)汇总表演

要求:教师在汇总表演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表演的顺序。

唱〈闪烁的小星〉——表演迪斯科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表演3/4拍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同时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

上一篇:社区纪委工作总结下一篇:北师大版五年上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