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

2024-05-12

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共3篇)

篇1: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

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

说起“五一”劳动节,“劳模”这一光荣形象即从记忆中翻身跃起。穿越时代变迁,每一个时期的先进模范人物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他们把自己的劳动岗位作为创造人生价值的最佳平台,用生命的倾情投入去书写劳动的辉煌、享受劳动的乐趣。他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用辛勤的劳动托起中国梦,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领跑者。

评一次劳模当一辈子先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然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这一时期,新的和旧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国内的和国外的,落后的和先进的,什么都有,什么都会出现。怎样保持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怎样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不迷失方向?这是摆在当时人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这个年代出现的全国劳模邓凤兰、张彦坤、顾秀君,省劳模王英谱则较好地回答了这一课题,他们以平凡的、光辉的、感人的事迹给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看到邓凤兰的时候,她正带领劳模物业的劳模们清扫劳动公园卫生。今年73岁邓凤兰已经带领这些兄弟姊妹走过了15个春秋。邓凤兰常讲:“人活着应该有种精神,否则干什么都没有力量。”在邓凤兰心中雷锋精神就是她无私奉献的力量源泉。在从事乘务员工作的二十七年里,她始终把乘客当成是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198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在收车时见到一位妇女抱着孩子满脸愁容坐着不动。邓风兰主动上前搭话,知道这位妇女是因为和丈夫吵架而出走,准备在车上待一夜。邓凤兰听后放心不下,就把她领到自己家,一面劝导,一面安慰,还做了鸡蛋面条给她吃,第二天一早,她就到男方单位做工作,最后使双方和好,这对夫妻连连道谢,称赞她是乘客的贴心人。

邓凤兰退休的时候,她已经被各种荣誉所包围。“我不能躺在荣誉里,我得回报社会。”邓凤兰说到做到,1999年,她看到国企买断,工人下岗,其中包括一些劳模,由于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遇到困难。邓凤兰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找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终,他们都加入了劳模物业。而劳模物业也成为一个品牌。

张彦坤是那个时代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28岁,张彦坤已经在自己的岗位做出了突出业绩。当企业面临停摆时,他临危受命,当企业转制面临人员分流、债务等困难时,他说:“我愿意承担所有。”就是这样一颗勇于担当之心,他才赢得职工的信赖,工作上不断取得突破。

还有顾秀君、王英谱,英雄不问出处,但他们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劳模。

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模也由建国初期以苦干实干为主,转向今天的高科技、高知识、高技能等多成分并重发展。

刘昌鹏是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检修车间作业区作业长,他是全公司年纪最轻的“老劳模”。谈起对劳模的理解,刘昌鹏说,以前,劳模只要自己优秀,给大家做出榜样就行。现在的劳模应该是一个集体的核心力量,能够像一面旗帜一样带领大伙一起往前奔。

抚顺石化是一个有86年历史的老企业,是我国炼油工业的摇篮,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涌现有17名全国劳模、16名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130人次荣获省劳模、22人次获市特等劳模、244人次获市劳模荣誉。在这些劳动模范的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他们的精神引领着抚顺石化数万员工爱岗敬业、创新创效、实干报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王海和他带领的王海班。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实践中创造了“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效益型、和谐型”的“五型”班组建设经验。王海和王海班创造的班组建设经验成为抚顺石化公司班组建设的标杆。公司全面学习推广王海班建设经验,每年评选“王海式班组”,截至目前,已经有近500个班组成为王海式班组。可以说,王海和王海班已经成为一面旗帜,引领全公司基层班组为实现铸精品、创示范、促发展的愿景目标做出贡献。

用劳模精神打造优秀团队

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一支有觉悟又掌握现代先进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的任务。

抚顺石油八公司是2013年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在这里,职工们拥有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共同成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牢牢把握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精细化经营管理模式这三大关键,抓牢发展根本,让企业永葆活力。企业开展了“反浪费、堵漏洞、降成本”活动,通过自查自纠、持续整顿、规范管理,制定完善了16项规章制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职工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了素质和本领,在全市的技术练兵比武中石油八公司连续七年获得电焊比赛状元,56人次进入大赛前10名,15人当过大赛状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劳模和他的团队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志刚所说,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子,在工作中必须坚定地依靠团队的战斗力。

王志刚在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材料的研发三十余年了。在王志刚所带领的科研队伍里,大部分是80后。年轻人朝气蓬勃,但技术积累不足,工作方法欠缺,处理问题经验少。在日常技术工作中,王志刚和科研团队“粘”在一起,对年经技术人员教工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和经验。王志刚带领团队利用手机微信建立起交流沟通平台,二十四小时在线,团队成员在一线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随时随地发信息,团队成员展开讨论,研究处理和解决办法。“我在这个平台上给现场跟产的团队成员出了很多主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也为企业打造一支有执行力的技术队伍。”王志刚说。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德说:“社会就是模仿。” 在当代劳动模范的激励下,当代人的发展一定会从无意识、不自觉的、外在的“模仿”变成有意识的、自觉的、内在的“模仿”,这就是当代劳动模范的意义。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大力倡导与弘扬劳模精神,让劳模成为永远的骄傲。

篇2:劳模——时代的领跑者

“五一”, 我们迎来了劳动者自己的节日。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受到了表彰。鲜亮的奖章, 代表着崇高的荣誉;火红的绶带, 凝聚着人民的赞誉。在此, 我们谨向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战斗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 在节日到来之际, 我们试图通过手中的笔记录下劳动者的付出和收获、汗水和荣誉、平凡和感动。

这是一群普通的劳动者, 锻锤工、车工、建筑工、交警……他们的岗位很普通, 他们的事迹很平凡, 也许繁忙的你不曾留意过他们, 但我们的衣食住行与他们须臾不离, 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 构筑起我们生活的基石。

这又是一群有责任感的劳动者, 他们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20年来用锻锤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用热血锻造自己精彩人生的锻锤工肖东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17年干了别人28年活的车工倪宪堂……他们很辛苦, 但是没有抱怨, 没有消沉, 犹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 一点一滴地创造着自己的人生。

劳动者最光荣, 劳动者最伟大, 劳动者最美丽!农民守望在田野里, 镰刀弓起虹一般的高度, 与一茬茬澄黄的稻谷碰撞出热汗涔涔的语言;工人雕塑在金花飞溅的钢炉前, 劳动的激情奔泻成共和国的时代主流;教师燃烧在三尺讲台上, 芬芳的桃李在祖国各地绽放;科学家忘我于实验室中, 惊世的创造撑起祖国的尊严……只要有奉献, 就会得到社会的尊敬和钦佩!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 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 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当前,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 弘扬劳模精神非常重要。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使其在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大显身手;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方针, 推动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要深化群众性劳动竞赛, 加快培育一支适应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劳动大军。

篇3: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

首先,这七家企业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缩影。它们基本涵盖了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不同模式、形态和发展历程。它们中间有做住宅开发的,有做商业地产的,有商住并重的;有侧重一二线城市的,有专攻三四线城市的;有央企背景的,有私人资本的;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总之,它们的代表性极强,开个玩笑,如果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只剩下这七家公司,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其次,这七家企业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它们代表了当前房地产企业的最高水平,与其他企业拉开了较为明显的差距。特别是万科,已经把其他企业远远抛在了身后。这七家企业,从产品、管控、营销、融资、资源整合等各方面,都胜过其他企业,甚至连规模房企难以做得很理想的单城市和单项目产能这两个指标,都高于房企50强企业的平均水平。

最后,这七家房企代表着中国房地产的未来。强者恒强,这七家企业还会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进一步发展。2013年,这七家房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1.4%,而2011年和2012年,这个数值分别为8.9%和10.5%。按照这种势头,未来这七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会进一步上升。

我们来推算下:如果2014年有两家销售额2000亿企业、四家1500亿企业和一家1200亿企业,并假设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变化有限的话(去年8.6万亿,今年9万亿),那么,今年这七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12.5%。海外投资人都看不懂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控,事实上做得越大风险反而越小,负债越多(千亿以上)就越安全。这就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国情”。

对于这些企业,最大的问题还是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按原有增长模式,它们可能还有两三年快速发展的空间,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手房市场的天花板,市场总量已经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一部分千亿企业已经开始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有的选择做轻资产金融房企,像万科;有些选择做重资产持有物业,像万达;有些选择多元化运作,像绿地和恒大;还有些转向海外地产,像碧桂园。只要是在房地产本身的发展路径上调整和选择,我觉得都可以尝试。但对这些企业来说,已经很难离开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话用在它们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进过房地产的门,赚过房地产的钱,今天再进入任何一个产业,也许都没有房地产那么大的市场、那么大的利润和那么好的空间了。

眼下,互联网是个诱人的蛋糕,金融也是,但我还是建议这些企业:你们千万别放弃自己的主业,因为中国房地产还需要你们在前面引领。

上一篇:面试:千万不要迟到下一篇:毕业护理学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