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收藏与鉴赏

2024-05-02

鼻烟壶收藏与鉴赏(通用6篇)

篇1:鼻烟壶收藏与鉴赏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09级环境工程(1班)姓名:戴求新学号:200941912105

课程论文题目:我与收藏品

课程名称:收藏品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浅谈收藏及学习玩收藏课后的课后感

学生:戴求新

东方科技学院环境工程1班班级,学号20094191210

5摘要:收藏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宫廷、官府、民间,数千年来乐此不疲。于是有了 唐太宗将王羲之真迹悉数埋入地下的故事,有了洛阳铲的产生,有了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无 数美丽的珍宝,以及像满天星斗一样多的收藏抢救她们生命的传奇。

关键词:记忆;邮票;明信片;书籍

一、浅谈收藏及学习玩收藏课后的课后感

其实我选修这门课开始是抱着混学分的心态来的,我对这门课其实不是特别有兴趣,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发现这门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知识,虽然我对收藏不敢兴趣,但是老师讲得很多方面的收藏品的知识还是很有趣的,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面和深度,特别是关于茶叶跟陶瓷品收藏的课让我记忆犹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我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就在上上个星期,有外地亲戚来来长沙旅游,在临走的时候我陪他们挑选了一款茶叶,是安化的黑茶,不管是马上饮用还是放家里一段时间都很好。我把从老师那学习到的知识很好的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让我受益匪浅。从这个方面还是非常感谢老师的,让我学习到了这样的知识。又比方说关于陶器的方面,我一直以来只知道中国的瓷器非常出名非常好,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感觉很抽象,那节课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瓷器的历史法展和各种方面的知识,对此我非常感谢老师的传授。

2其实在我下笔之前,我在百度百科里面把收藏的定义看了一遍,因为我想确认 我接下来写的东西是不是和老师所要的内容判若不同,但是解释告诉我,我至少抓住 了其中一点就是字面的解释收起来保存,在解释里看了那些玩家的专业术语,像 虫儿,品相,不由得要我想到了第一次上收藏课的场景,选这个课其实我还是 挺中意的,因为通过上收藏课,我知道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像钱币的历史,像各种 瓷器的历史等等,我们也在老师的讲解中,像穿越时空一样的,来到了不同的时代,听老师浅谈那些关于历史的东西,配合着老师的各种 PPT 图片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些 课外额外的知识。

二、我的收藏—— ——关于我的有价值的收藏品 ——

下面来谈谈我的一点点收藏体会。我的收藏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价值的收藏,比 如收藏古

玩、邮票、钱币之类的贵重物品。另外一种是对于记忆的收藏,收藏曾经的 点点滴滴,收藏当年的回忆。我的价值藏品有一些,是邮票,明信片,钱币还有一些旧书籍等,这些物品属于 有价值的。对于这些东西,我不会“踏破铁鞋”那样去寻找,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藏品”,如商标,易拉罐,小玩具,乃至购物袋,以及一些记 忆的收藏,比如当年的请假条,学生证等,我都收集着。先就从那些普通藏品说起吧。

(一)邮票的收藏

先说说邮票,我所收藏的邮票不算很多,虽收集的不是很全面,但也知道些收藏 邮票的知识。收集邮票一般分几种,首先当然是收集未使用的新票,这是一种最普通 采用的方式。比较方便,没有什么难度,可以慢慢去收集。邮局每年都有新的邮票出 来,一般在纪念日或是什么特别的日子里也都会发行新的纪念邮票。这种装入定位册 的纪念邮票,便于收藏保管,册子上又有邮票名称、发行日期等内容简介。对于收藏 者来说很方便,但是价钱也会贵点。第二就是收集使用过的旧邮票,这是一种较为普 遍的收集方式。它不用花太多钱,只是要费很多功夫去收集。有些邮票在市场上很难 买到,或者是很古老的邮票,再加上各地的邮戳,这些都是很有收藏价值。收集邮票 时,如果是四方连的邮票那就一定得留着,这样的四方连是很值钱的。收集四方连邮 票,又可分为收集新票四方连和旧票四方连等,新票四方连现在很容易买得到,而实 用旧票四方连的收集难度就很大了。所以。当你收集到四方连是不要以为自己有几张 相同的邮票就分几张出去,这样会大打折扣。还有就是收集首日封,就是每收集一枚

邮票,还同时收集一个贴有这枚邮票的实寄封。这些就是我在关于收集邮票方面的一 些体会。

(二)明信片的收藏

关于收集明信片,这个活儿其实和轻松,比起邮票来也很实惠,而且它的收藏价 值也挺大的。一般是收集各地风景,重大节日、活动等的明信片,还有部分主题纪念 片套卡,现在有很多人自己照相自己制作一些特别的明信片,那样的收藏价值就没有 那么大,但还是挺有意义的。收藏的方式和集邮的方式也差不多,也是收藏新的成套 出来的片或者是盖了邮戳的旧片。我的收藏来源有些是自己购买,有些是朋友在外地 旅游景点寄回来的或是在网上参加换片活动得到的。

(三)钱币的收藏

近几年来,电视媒体上经常播出收集钱币的广告,有人民币金属币、纸币,已 经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还有古钱币或外国钱币等,这些钱币都是很有欣赏 和收藏价值的。我没有系统的去收集过各种钱币,只是偶然碰到一些纪念币或 是绝版的纸币的话,就会立即收集起来,虽然有些残缺,没有整套的收藏那么 值钱,但是也是一个纪念,总归有些文物价值的,也让我去了解了一些关于钱 币的知识,我觉得这正是我想要的,因为我不仅收藏着,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 识。

(四)旧书籍的收藏

关于收藏旧书籍,旧书籍的收藏应该说是一项很大的工程。特别是“小人 书” 这些小小的书籍上承载着很多人的美好回忆,但在“文革”期间,很多小人,书都被付之一炬,能够幸存下来的小人书自然就受到收藏者的追捧。如果能收集到一 套完整的故事,那就价值不菲了。以前的街头上经常还有看小人书的摊子,现在已不 见了踪影。我们现在手里的小人书一般都是九十年代初期出版的,或者现在重新排版 印刷的,虽然不及那些五六十年代版那样珍贵,但它也是文化的传承,是值得收藏的。还有旧的报纸,我平时买的报纸一般都没有扔了或买了,而是都累积在一起,有事没 事偶尔去翻一翻,看看当时新闻,如今的历史。

三、我的收藏—— ——关于我对记忆的收藏 ——

上面说的那些东西,都是关于我的才藏品,尽管我收藏的并不多,因为自己还是 一个消费者,没有那么多的金钱去投入到那些藏品当中去。还有一些藏品,严格来说

4算不上是藏品,在有些人眼中不过是所谓的垃圾。然而,当我在回味老师说到的,收藏是不分种类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个人收 藏,我不禁笑了,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不同的是我的收藏伴随的是我的成 长,我喜欢收藏关于我成长的东西。我觉得它们是属于我的历史,是属于我的时代,我作为一个学生,没有经济实力去购买一些昂贵的收藏品,我其然自得,每每拿出来 细细品味,就像一个个历史的胶片,记录着我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我也觉得我的收 藏是那么富有含义,至少它对我而言是多么的可贵。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些祝福的话语,小心的收藏在相册里,这里记载这 我们的友谊;高中时候的一张张请假条,平整的铺开,小心翼翼的夹在书簿中;中学 时代的学生证挂牌,借书证,朋友写给自己的纸条,鼓励的话,一些信件等都被我珍 藏着,我把它们整理成册藏在盒子里,满是回忆。从小学起的每一本日记本,也全收 在在了抽屉里,偶尔翻看看看,回想一下当时,都觉得那时候真的挺有趣的,现在也 想不明白当时怎么会那样做。光阴荏苒,这些物品都代表了我过去的时光,过去的心 情。看着他们,那些美好的日子,一一浮现在眼前,且日久弥新。不知不觉也收集了很多的商标,每次买了东西后都会把商标给留下来收好,有事 甚者是饮料瓶子的盖儿。也说不出为什么会收集这些物品,大概也是想留下来珍藏,用来回顾。

四、结束语

对我来说收藏是艺术,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功利心太大。它就如细水长流的生活 一般。收藏的是文明的记忆,生活的沉淀,当然它也记录着我生活的点点滴滴。

参考文献

[1].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2-1,(4):1-13 [2].百度百科.中国邮票收藏指南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088723.htm,2003-7-19/2010-6-10

[3].张文标.连环画收藏[M].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社,2002-5-1,(4): 6-30 [4].毛时安.“ 收 藏 ” 的 词 性 和 词 义 —— 一 个 业 余 收 藏 爱 好 者 的 收 藏 观 [EB/OL].http:///info/news_cyjl/2008-10-22/1205_53220.htm,2008-10-22/2010-6-10 [5].百 度 百 科 . 收 藏 [EB/OL] . http://baike.baidu.com/view/51196.htmfr=ala0_1_1,2010-6-07/2010-6-10

篇2:周乐元内画秋江送别图鼻烟壶鉴赏

鼻烟壶小巧, 易于随身携带, 可随时随地把玩欣赏。它的出现始于清代康熙时期, 到了乾隆时期, 甚至皇帝都亲自参与烟壶设计, 宫廷造办处和民间都大量制作各种质地和造型的鼻烟壶, 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鼻烟壶艺术。鼻烟壶在清代不仅是具有欣赏功能的实用品, 也是皇帝经常赏赐文武大臣的赏用品。它继而又成为宫廷生活和各种应酬中不可或缺的常用必备之礼物, 并一直盛行到清末。在清代, 能拥有装饰了较高质量精美纹饰的鼻烟壶, 扇子以及扳指, 成为当时的一种风雅时尚, 被视作一个人身份高低的象征。如今, 鼻烟壶的实用价值早已不在, 但由于它是一种集陶瓷、玻璃、玉石、书画、雕刻等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至今为人们所钟爱和欣赏, 因而也成为国内外收藏家们争相收藏和爱不释手的掌中珍玩。在国内外知名的拍卖会上鼻烟壶藏品更是价值不菲, 拍卖价格连创新高, 令世人刮目相看。

鼻烟壶的材质五花八门, 有金银、玉、翡翠、碧玺、陶瓷、玻璃、珊瑚、玛瑙、绿松石、水晶、琥珀、蜜蜡、角质、象牙、竹木、漆器、葫芦等不一而足。鼻烟壶的造型更是千姿百态, 不胜枚举, 除了最基本的扁瓶式, 还有葫芦、鱼、蝙蝠、大象、仙鹤、知了、骆驼、乌龟、茄子等仿生形状, 惟妙惟肖, 令人拍案叫绝。鼻烟壶的制作工艺有铜胎掐丝珐琅、铜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玻璃套料、玛瑙巧雕、仿漆釉、剔红等不一而足。大量吉祥喜庆的传统题材, 如和合二仙、福在眼前、指日高升、米芾拜石、东坡得砚、羲之爱鹅、携琴访友、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刘海戏金蟾等被广泛用于鼻烟壶的雕刻和绘画装饰中。

内画鼻烟壶的出现明显晚于其他类别的鼻烟壶。内画鼻烟壶的产生与高度透明的玻璃炼制和掏膛技术的成功是分不开的。能够用于制作内画鼻烟壶的材料最早的是透明玻璃, 后来透明度较好的水晶、茶晶、玛瑙也被用于制作内画鼻烟壶。鼻烟壶绘制的过程相当复杂, 需要把笔伸进很小的瓶口, 并在光滑的玻璃上附着墨色、绘制图像。最初只能绘制一些简单的图案线条, 经过民间鼻烟壶匠人们长时间摸索, 总结出一种用铁砂、金刚砂将鼻烟壶内壁涮成毛面, 去掉浮光的方法, 这样使鼻烟壶内壁变得细腻而不光滑, 较打磨之前的鼻烟壶更容易附着墨色, 而且效果如同用墨在宣纸上作画一样, 能产生中国水墨画特有的那种晕染效果, 使得画面看上去更富有层次感和韵味, 内画技法自此得到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身怀绝技的内画大师凭借其精湛的书法绘画技艺和敏锐的感觉, 由壶口伸入特制的细竹丝钩形笔在内壁上作画, 在方寸之间随心所欲, 笔下生花。由于瓶口直径仅如豆粒大小, 所以绘画难度极高, 再加上需要在壶腹内反向作画, 在壶外才能正向显像, 这就要求绘画大师具有极其精湛的内画技艺才能完成, 鼻烟壶内画艺术也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鼻烟壶小巧, 内画匠人突破难关, 他们以小见大, 在壶内壁彩绘出细如毫毛、生动细腻的绘画作品以装饰鼻烟壶, 使小巧玲珑的内画鼻烟壶成为了鬼斧神工般的精美艺术品, 直到现今依然焕发出迷人的神采。内画鼻烟壶的创作在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 将鼻烟壶的制作推上了另一座工艺高峰, 与清乾隆时期鼻烟壶制作百花齐放的成就相比, 光绪年间的鼻烟壶的特点就是内画作品比乾隆时期更加考究, 更显得独树一帜, 韵味独具。

周乐元《芦花寒燕图》

周乐元《秋江送别图》

内画鼻烟壶造型简单, 但画面题材内容异常的丰富, 几乎包括了所有国画的传统题材, 如人物肖像、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珍禽瑞兽、诗词书法等内容, 有反映历史典故的, 还有表示祥瑞题材的, 凡国画中的题材都可以在内画中出现, 其技法有淡笔、浓墨、浅绛、重彩等。风格上有仿前人笔意, 有借鉴西洋油画等等, 写意、工笔各具特色, 器虽袖珍, 却尽展中国传统艺术的多姿多彩。

周乐元是晚清京城内画鼻烟壶的高手, 他与马少宣、叶仲三、乌长安同被视为京派内画鼻烟壶的四大家, 是京派内画鼻烟壶的一代宗师。民谣中曾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登堂入室马少宣, 雅俗共赏叶仲三, 阳春白雪周乐元, 文武全才乌长安。”由此可见, 周乐元的内画鼻烟壶在当时就比较珍贵而稀少。周乐元原本是一位宫灯、纱灯画师, 在文字、绘画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周乐元的内画题材很广泛, 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书法等无不精美。他的作品构思奇巧、运笔豪放、画风纤丽、博雅深邃、构图严谨、墨法清而润、笔法秀而苍, 作品工整活泼、栩栩如生, 方寸之间尽显生动画面, 因而深得收藏家的青睐。周乐元的内画作品中尤以山水题材见长。山水题材是文人画家最爱表现的题材之一, 通常文人画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等, 画家通过绘制山水风光、梅兰竹菊四君子这样的题材借物抒情, 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寄情山水、抒发性灵, 或表达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周乐元山水题材作品就很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既贴近生活、融入时代, 又能表达出文人画中需要通过作品传达出来画家的笔墨情趣以及文化修养、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

周乐元大量作品的创作年代处于鼻烟壶内画艺术的萌芽期, 周氏在鼻烟壶艺术上的探索促进了内画艺术的确立与发展。如刘艺子在《周乐元内画艺术的再认识》中提及“从周乐元作品的题跋中, 我们了解到其艺术活动大致在1882年至1893年, 周氏生活的年代与内画发明的年代相距不远, 在其之前虽然出现了少数制作内画的民间艺人, 但由于处于摸索的实验阶段, 绘画形式远未成熟, 在这个徘徊不定的萌芽状态下, 周乐元异军突起、成就不凡, 打破了这一徘徊不前的蒙昧状态, 为内画艺术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周乐元内画秋江送别图鼻烟壶是不可多得的鼻烟壶精品, 该鼻烟壶系常见的扁圆形壶体, 壶形俊朗, 水晶材质, 通高6.8厘米。烟壶的一侧绘以秋江送别图, 图中远处山峰峥嵘逶迤, 气势雄伟, 万壑千岩, 层峦叠翠, 起伏连绵, 远山近石画得浓淡相宜, 层次丰富, 远眺江面, 水天一色, 浩渺的江面荡漾着一叶扁舟, 江上一群大雁正往南飞行, 高大苍翠的杂树被秋风吹拂, 摇曳多姿, 万木红绿相间, 画得出神入化, 经霜的枫树叶分外红艳, 近岸一蓝袍男子站在江边送行, 江中小舟虽已驶远, 但仍伫立江边, 为友人离去凭添依依不舍之情, 朋友间深情厚谊跃然壶上, 使人不禁想起诗仙李白《赠汪伦》中有名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整幅作品看上去构图完整, 色彩运用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 充分的表现了画面的层次感, 观之韵味无穷。左上方落款“乙未冬月, 周乐元作”表明该壶作于1895年, 即光绪二十一年。

鼻烟壶的另一侧绘以芦花寒雁图, 此图取景江南一带水乡。湖畔滩渚疏林, 叶落枝枯, 湖沿蒲草萋萋, 随风摇拂。对湖平沙曲岸, 远山起伏连绵, 在雾雨的笼罩下显得更加飘渺空灵、若隐若现。湖岸边的芦丛中画有渔舟一叶, 荡漾于水波涟漪之中, 舟中一渔翁静坐于船头, 抬头眺望远处翱翔水面的寒雁, 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湖中芦苇丛生, 芦花被秋风吹拂, 摇曳多姿, 生动地描绘出“放歌荡漾芦花风”的诗情画意, 笔法圆润, 意境清幽旷远, 画风师法自然而又有变化。再看色彩的运用上, 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非常高雅的灰色调, 亦有亮色作为点睛之笔, 起到活跃画面的作用, 如渔翁他所穿的朱红色衣服和画面最前方的一棵红枫树在色彩上前后呼应, 画面的主调和辅调搭配的和谐统一, 清丽隽永。此幅芦花寒雁图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观之让人产生一种心驰神往回味无穷的感觉, 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周乐元的这幅内画作品中还运用了象征寓意的手法, 这也是文人画善用的一种方法, 如画家在山水之间点缀上一叶轻舟, 轻舟上画有渔翁, 这并非渔夫的真实生活的写照, 而是寄托文人阶层不受世俗羁绊, 纵情山水之间, 遨游江湖的生活理想, 表现的是自由闲适的隐者情怀。这一作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画家周乐元的人生价值观和他的艺术追求。

综观两图, 用笔疏简圆劲, 精致细腻, 设色淡雅, 笔墨飘逸而又有灵气, 着色浓淡相间而富有变化, 两幅风情闲逸, 清光宜人而富有文人诗情画意的佳作跃然惊显于壶中, 不禁使人惊叹壶中乾坤大。画中人物均不到一粒米那么大, 但观之却又都栩栩如生, 内画艺人高超的技艺尽显于方寸之中。鼻烟壶自18世纪末传入中国, 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可以说它是中西文化艺术碰撞、交融的产物, 虽然今天鼻烟壶的实用价值早已不在, 但它作为一种精致玲珑的工艺美术品还将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摘要:鼻烟壶是随着鼻烟由西方传入应运而生的, 鼻烟壶小巧, 易于随身携带, 可随时随地把玩欣赏。到了乾隆时期, 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鼻烟壶艺术, 是具有欣赏功能的实用品。内画鼻烟壶的出现明显晚于其他类别的鼻烟壶, 其造型简单, 但画面题材内容异常的丰富, 几乎包括了所有国画的传统题材, 尽展中国传统艺术的多姿多彩。周乐元是晚清京城内画鼻烟壶的高手, 他的内画作品尤以山水题材见长, 其中秋江送别图鼻烟壶其图用笔疏简圆劲, 精致细腻, 设色淡雅, 笔墨飘逸而又有灵气, 着色浓淡相间而富有变化, 是内画鼻烟壶中的精品佳作。虽然今天鼻烟壶的实用价值早已不在, 但它作为一种精致玲珑的工艺美术品还将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周乐元,鼻烟壶,秋江送别图

参考文献

[1]陈步一.关于魅力四射的宫廷鼻烟壶——玻璃鼻烟壶鉴说.艺术市场, 2008 (12)

[2]刘艺子.周乐元内画艺术的再认识.大舞台, 2005 (03)

[3]金丽敏.鼻烟壶的艺术风格本土化演变.现代装饰, 2013 (07)

[4]金凌霞.从鼻烟壶到内画艺术的传承.河北画报, 2010 (08)

[5]马增善.马少宣家族两代三人的内画壶作品 (上) ——论署名马少宣内画壶的鉴别.艺术市场, 2005 (10)

[6]张荣.清代内画鼻烟壶.收藏家, 1997 (02)

[7]马继东.鼻烟壶市场系列调查之二——瓷胎鼻烟壶及玻璃胎鼻烟壶的市场调查.艺术市场, 2004 (06)

篇3:王文祥谈鼻烟壶的收藏与鉴赏

“收藏鼻烟壶是赏心悦目的雅好,鼻烟壶浓缩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中国所有的古代工艺品中,鼻烟壶这个门类出现的最晚,但它却能全面表达中华工艺美术。”王文祥娓娓道来。鼻烟是舶来品,但鼻烟壶却是地道的中国发明。鼻烟是用优质烟草经晾晒、发酵、研磨、过滤等工序精制而成,由于它有提神、活血、避疾、消除疲劳的功效,自15世纪左右就在欧洲各国皇室、贵族阶层中风靡一时。16世纪末,鼻烟随着西方传教士一起传入中国,并渐渐盛行。鼻烟在进入中国之初,一般是用金属盒或瓷瓶盛装,重量从四两至一斤不等。中国人为了携带和嗅服方便,常把鼻烟放在盛药的小瓶中,渐渐衍生出了鼻烟壶。鼻烟壶工艺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成为鼻烟壶生产的鼎盛时期,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嗅服鼻烟之风盛行。自康熙朝始,即作为国礼馈赠。乾隆皇帝便常常以鼻烟壶赏赐有功劳的臣属,如此上行下效,鼻烟壶也慢慢从盛装鼻烟的实用容器,变成供人赏玩和显示身份地位的艺术佳品。

到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吸食鸦片成风,加之香烟的兴起,对鼻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民初以后,鼻烟壶和鼻烟作为一种社交礼仪逐渐势微。新中国成立后,鼻烟壶传世数量大,所以不受重视,再加上当时国人多认为鼻烟是没落的象征,对鼻烟壶也不甚看重,曾一度以极低廉的价格出售。

可是西方人自18世纪便对中国鼻烟壶情有独钟,并规模收藏。王文祥说,这就是精品鼻烟壶大多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60年代,美国著名的中国鼻烟壶鉴赏家奥德尔(EdwardChoate0’Dell)创建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这个协会每年定期在各国举办年会及展销会,活跃的会员有600多人。每到聚会时,各位会员都会携带自己最得意的鼻烟壶,展示交流。在过去的50多年里,中国鼻烟壶的主要收藏者都为西方人或华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地区收藏家才开始购藏玉石和珐琅材质的烟壶,而新加坡人则更偏爱内画鼻烟壶。

王文祥自1972年开始鼻烟壶收藏,至今已经有近四百件藏品。“以材质和制作方式分,鼻烟壶大致可以分为料(玻璃)胎、瓷胎、玉石胎、金属胎、竹木牙角(有机类)胎五个门类。”他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他收藏的乾隆时期玛瑙巧雕花生蜜枣鼻烟壶。烟壶取玛瑙天然造型,随形而制,壶身呈一枚大枣形状,纹理清晰,色泽逼真。几颗花生依附在蜜枣之上,寓意“早生贵子”。在王文祥的藏品之中,还有清朝鼻烟壶内画大家周乐元和当代鼻烟壶宗师王习三的作品。内画鼻烟壶出现于清末,一经面世便大受追捧,涌现出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丁二仲等名家,风格各异,各擅所长。其中周乐元可算为内画壶开派宗师,其作气韵生动,精微神妙,山水花鸟书法皆能,领一时风气之先。此件鼻烟壶绘双蟹图,逸笔草草,生动传神,当为周绘鼻烟壶之精品。这些精美的鼻烟壶,掏膛很薄,几近通透。内壁所绘画面水墨淋漓意蕴高远,于方寸之间,展现出中国绘画的高雅格调。

自1996年北京翰海第一次专场拍卖鼻烟壶,一件不到5厘米高的清乾隆粉彩鼻烟壶拍出了104.5万元的高价之后,鼻烟壶的市场价位便持续上涨至今。王文祥说:“现在,我国藏家在收藏鼻烟壶方面,也已形成规模。精品在国内市场终究还是不多见的。我很偏爱它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特点,且小巧玲珑,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既便于收藏,又便于把玩,让人爱不释手。”

瓷胎鼻烟壶

01、白瓷矾红龙纹鼻烟壶\清乾隆“退思堂制”款\通高5.6厘米\腹宽4厘米

02、白瓷黄釉玉米鼻烟壶\清\通高8厘米\腹宽3.2厘米

03、紫砂双蝠捧寿鼻烟壶\阳文“乾隆”篆文款\通高4.5厘米\腹宽3.6厘米

04、五彩描金仕女鼻烟壶\清\通高8.8厘米\腹宽2.9厘米

05、粉彩塑十八罗汉鼻烟壶\“大清乾隆年制”篆文款\通高8.6厘米\腹宽4.8厘米

06、珐琅彩花卉‘诗文鼻烟壶\“雍正年制”红料楷书款\通高6.8厘米\腹宽4.6厘米

玉石胎鼻烟壶

07、翡翠素面鼻烟壶\清\通高6.6厘米\腹宽5厘米

08、白玉寿星鼻烟壶\清\通高5厘米\腹宽2_8厘米

09、桃花红碧玺浮雕鼻烟壶\清\通高5.9厘米\腹宽3。8厘米

10、白玉留皮籽料鼻烟壶\清\通高6.3厘米\腹宽4厘米

11、水晶寿星鼻烟壶\清\通高7.8厘米\腹宽4.3厘米

12、绿松石步步高鼻烟壶\清\通高8.1厘米\腹宽4.8厘米

金属胎鼻烟壶

13、铜胎画珐琅鼻烟壶\蓝料“乾隆年制”楷书款\通高6.9厘米\腹宽4.8厘米

14、铜胎画掐丝珐琅鼻烟壶\阴文横排“乾隆年制”楷书款\通高6.8厘米\腹宽4.6厘米

15、铜胎画珐琅鼻烟壶\蓝料“乾隆年制”楷书款\通高6。2厘米\腹宽4_8厘米

16、铜胎掐丝珐琅鼻烟壶\阴文“乾隆年制”篆文款\通高6.3厘米\腹宽5厘米

17、铜胎画珐琅鼻烟壶\蓝料“乾隆年制”双边楷书款\通高5.2厘米\腹宽3.8厘米

18、铜胎画掐丝珐琅鼻烟壶\清乾隆\通高5.8厘米\腹宽4.3厘米竹木牙角《有机》胎鼻烟壶

19、螺钿雕弥勒鼻烟壶\清乾隆\通高5.3厘米\腹宽3.8厘米

20、象牙透雕葫芦鼻烟壶\清乾隆\通高9.2厘米\且复宽5.1厘米

21、文竹阳禧字鼻烟壶\清乾隆\通高6.6厘米\且复宽5.5厘米

22、黑漆嵌螺钿鼻烟壶\清乾隆\通高5.6厘米\腹宽3.6厘米

23、嵌玳瑁鼻烟壶\清\通高8.1厘米\腹宽4.6厘米

24、匏制方形鼻烟壶\清\通高8.2厘米\腹宽4.3厘米

篇4:收藏鼻烟壶工艺是关键

收藏界有句行话:北方人赏鼻烟壶,南方人玩紫砂壶。这话道出了南北古玩人的文化趣味,同时也折射出鼻烟壶一如紫砂壶是古玩杂项中的一种雅俗共赏的藏品。

鉴赏鼻烟壶,材质是基础。杂项收藏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种类繁多,文房用具如此,鼻烟壶也不例外,仅清三代的鼻烟壶就差不多有上百种,包括金、银、珐琅、玉石、珊瑚、水晶、竹木、牙角、漆器等等。因为材质不同,各类鼻烟壶受追捧的程度也不一样,其收藏价值亦是千差万别。

一般说来,金属类鼻烟壶存世量少,贵重如金银制品更是罕见,铜的较多,且多数以珐琅的工艺形式出现,此类鼻烟壶的收藏价值相对较高;玉石类鼻烟壶,其价值主要取决于质地,多因制作材料的稀少而珍贵;竹和角类鼻烟壶极为少见,牙雕鼻烟壶在鼻烟壶市场上居中,不高不低;料壶和瓷壶是最为常见的鼻烟壶,因其量多质朴,所以价格总是上不去。

鉴赏鼻烟壶,工艺是关键。鼻烟壶的收藏价值不仅决定于它的质地,也取决于其工艺水准,如漆器鼻烟壶的材质很普通,但因存世太少,而制作工艺又都很精美,所以价值也相对较高。除去名家名款的因素,由于工艺的不同,相同材质制作的物件往往也会有天壤之别,这在珐琅、套料和内画壶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铜胎画珐琅鼻烟壶制作者要在方寸大小的器表上精心构图,运用多种绘画技法将其清晰绘制在铜胎上,再经过焙烧等多个流程,才能制成成品,难度很大,造价也很高;套料壶的制作就得使用多层烧结技术,让深浅不一的色料经过高温融合后极富层次感,从而产生凸雕的效果;内画鼻烟壶,即以特制变形的细笔,用技巧在壶的内壁上反画出纤细清晰的人物、山水等图案,若是名家制壶,其价值就更是高昂。

鉴赏鼻烟壶,除了讲究材质和工艺外,还讲究品相和造型。历经百年而保存完好的鼻烟壶当然是收藏之首选,如若掉了盖或是有了损伤,那收藏价值也就会大打折扣。就造型而言,则以仿古瓶形、圆形、桃形、茄子形为佳,大小适中为宜,一般在6到8厘米之间,过大过小都不美观。

篇5: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鼻烟壶

清代用于制作鼻烟壶的材料很多,金、银、铜、瓷、玻璃、玉、松石、玛瑙、碧玺,水晶、翡翠,青金石、孔雀石、珊瑚、象牙、琥珀、竹、木,葫芦、漆、紫砂、蚌壳、碳晶、果核、端石、铜胎珐琅等应有尽有,人们可根据各自所好,广泛选择。到了晚清,还出现了鬼斧神工的内画鼻烟壶,为日渐衰落的清代晚期工艺,增添了一抹余晖。鼻烟壶的造型更是变化多端,除基本的扁壶式外,还有仿植物的荔枝、佛手、葫芦、木瓜、石榴、甜瓜、水茄、癞瓜等式样;有仿动物的鹤、鹰、象、鱼、龟等形状,惟妙惟肖,不胜枚举。而鼻烟壶的纹饰,更是题材广泛,丰富多彩,有花鸟鱼虫、山水草木、亭台楼榭、珍禽瑞兽、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也有表示祥瑞的吉祥图案,如松鹤延年、马上封侯、喜鹊报春、安居乐业、瓜瓞绵绵、婴戏百子等。不过掌中之物的鼻烟壶能集书法、绘画、雕刻、琢磨、烧造、镶嵌诸艺术之大成,成为清代各种工艺美术繁荣和发展的缩影。鼻烟壶按其质地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六类,即玻璃鼻烟壶、金属胎珐琅鼻烟壶、玉石鼻烟壶、瓷鼻烟壶、有机类鼻烟壶、内画鼻烟壶。

玻璃鼻烟壶

玻璃鼻烟壶以玻璃为材料,运用多种工艺手段加工而成。玻璃鼻烟壶在清代鼻烟壶中具有制作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工艺品种最为丰富等特点。从玻璃鼻烟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等方面,可以管窥整个清代玻璃制作的发展轨迹。清代烧造玻璃的产地主要有宫廷造,力、处玻璃厂、山东颜神镇(雍正十二年设博山县,后称博山)、广州、苏州、北京等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官玻璃厂成立,隶属于内务府造办处。雍正年间,在圆明园又增设了分厂。玻璃厂建立后,招募广州、山东工匠在内行走。据造办处档案记载,康熙朝已有黑色、绿色、白色、紫色、葡萄色、雨过天晴等颜色的玻璃,但无制作鼻烟壶的记载和实物。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南巡时,玄烨曾用玻璃鼻烟壶作为赏赐品。雍正朝有单色玻璃、金星五彩玻璃、五彩缠丝玻璃、花玻璃、套玻璃、画珐琅玻璃鼻烟壶等品种,鼻烟壶的造型有八角形、鸡鼓式、油娄式等。乾隆朝玻璃鼻烟壶制作达到高峰,数量之多、品种之备、制作之精,令其他朝代难以企及。嘉庆以后,玻璃鼻烟壶数量骤减,生产技术下降,品种仅有单色玻璃,但玻璃鼻烟壶的制作,一直到宣统年间,未曾中断。按照清代玻璃工艺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玻璃鼻烟壶可以分为单色玻璃、套玻璃、画珐琅玻璃、金星玻璃、刻花玻璃、搅玻璃、描金玻璃、缠丝玻璃等。限于篇幅这里仅对制作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品种作一介绍。单色玻璃鼻烟壶

单色玻璃鼻烟壶就是用单一的一种颜色吹制或模制而成的鼻烟壶。清宫玻璃厂制作的玻璃分为透明玻璃与不透明玻璃两大类。透明玻璃称为“亮”玻璃,不透明玻璃称为“涅”玻璃。单色鼻烟壶是玻璃鼻烟壶中的主流,从康熙到宣统一直生产,从未间断。虽然我们今天未曾见到康熙款、雍正款的单色玻璃鼻烟壶,但从档案、文献记载看,康熙、雍正朝确实做过为数可观的单色玻璃鼻烟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人画胤祯妃行乐图轴”,共12幅,其中一幅画像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红色鼻烟壶,从其质感看,应是一件透明玻璃鼻烟壶。据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胤祯喜爱和常用的是大红色和紫色玻璃鼻烟壶。从乾隆开始,到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均有明确款识的由清宫玻璃厂制作的单色玻璃鼻烟壶,这一特点有别于其他类鼻烟壶的制作。单色玻璃鼻烟壶的色彩极为丰富,有涅白、牙白、蛋清白、砗磲白、仿玉白、宝蓝、天蓝、孔雀蓝、湖蓝、亮蓝、宝石红、豇豆红、鸡血红、亮红、杏黄、鸡油黄、豆绿、淡粉、黑、琥珀色、茶色、仿翠色等二十余种。单色玻璃鼻烟壶虽无华丽的装饰,却以其缤纷的色彩,细润光亮的质地,端庄秀美的造型取胜,深得人们喜爱。乾隆以后的单色玻璃鼻烟壶,颜色减少,器形开始变大,制作工艺粗糙。

套玻璃鼻烟壶

套玻璃鼻烟壶是指由两色以上玻璃制成的器物。据载康熙朝出现了套玻璃制作工艺,这种工艺成为玻璃制造史上的发明创造。套玻璃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之后用琢玉的方法在外套的玻璃上雕琢花纹;一是将所需各色玻璃棒烧熔,直接在器表黏贴花纹。套玻璃有套单色与套多色之分。雍正朝档案中已有制作套玻璃鼻烟壶的记载,如“雍正三年玉作,十一月二十八日太监张进喜交葡萄色八角玻璃鼻烟壶一件。传旨,照样各色烧些来。钦此。于四年二月初十日做得套蓝螭虎鼻烟瓶一对。”清官玻璃厂制作的套玻璃鼻烟壶实物仅见乾隆一朝的作品,以单色玻璃套单色玻璃为主,如白套红、白套蓝、红套蓝等,其特点是器形较小,造型工致,雕刻精美,足底磨平,刻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而单色套多色玻璃鼻烟壶基本是民间作坊的作品。

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是指在已成型的玻璃胎上用珐琅彩描绘花纹,再入窑烧造的器物。它是清宫玻璃厂与珐琅作合作的产物,始创于康熙期。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对制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为玻璃与珐琅的熔点很接近,在玻璃胎上画珐琅彩后焙烧时,温度过低,珐琅釉不能充分熔化,则呈色不佳;温度过高,则胎体变形,成为残品,故这类鼻烟壶存世的数量有限。画珐琅鼻烟壶精品大都收藏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台北故宫收藏的“雍正年制”款竹节式鼻烟壶是最早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实物。北京故宫收藏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均是乾隆朝的作品,几乎件件精品,造型小巧规矩,描绘精致到位,釉色淡雅和谐。正是由于玻璃胎画珐琅所产生

的独特魅力,故在晚清民间有“古月轩”之神秘传说。当然,此说纯属子虚乌有。

金属胎珐琅鼻烟壶

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复合工艺,由金、银、铜作胎,用珐琅釉作装饰。按其不同的加工工艺,珐琅器可以分为六种之多。用以制作鼻烟壶者现知有三种,即画珐琅、掐丝珐琅、银胎软珐琅(俗称银烧蓝)。清代制作珐琅器的地点有清官造办处珐琅作、广州、扬州、北京等地的作坊。金属胎珐琅鼻烟壶主要有画珐琅和掐丝珐琅两大类。

画珐琅鼻烟壶

画珐琅以红铜(少数用金)作胎,器表先涂一层白釉作地,再用彩釉画图案,经烧造、镀金而成。铜胎画珐琅鼻烟壶具有体轻,色彩绚丽,釉质明亮,题材广泛等特点。清宫造办处珐琅作从康熙始到嘉庆十八年(1813年)止,制作了数以千计的御制画珐琅鼻烟壶,大部分珍品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康熙款铜胎画珐琅鼻烟壶是现存各类鼻烟壶中年代最早、最可靠的作品,已发表的有10件左右,器形削肩扁腹,端庄大方,釉色柔美,装饰题材有花卉、花鸟、人物等,最特别的是嵌有匏片、漆片的装饰,弥足珍贵。雍正画珐琅鼻烟壶器形相对变小,清丽秀美,饰纹淡雅疏朗,喜用反差较大的对比色调,如黑与白、红与白、黄与绿等。乾隆画珐琅鼻烟壶,全面发展,既仿前朝,又独创新式,器形小巧精致,纹饰繁缛纤巧,画面绚丽华美,镀金厚而亮,呈现出富丽堂皇的风格。

掐丝珐琅鼻烟壶

掐丝珐琅是用细扁铜丝掐成花形,在铜胎表面上贴出图案,然后再填施彩釉,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从工艺角度看,以掐丝珐琅制作鼻烟壶难度既大,又不易出好效果。故有清一代以掐丝珐琅制成的鼻烟壶数量很少。台北故宫收藏的掐丝珐琅嵌画珐琅侍女图鼻烟壶和北京故宫收藏的双连瓶式鼻烟壶,是典型的乾隆朝宫廷作品。

玉石鼻烟壶

玉石鼻烟壶是鼻烟壶中的重要品种之一。据文献记载,清代制玉之地有宫内造办处玉作、苏州、扬州、南京、九江、杭州、天津等地。其中造办处玉作、苏州、扬州制作的技术最为高超。康熙、雍正时期,造办处玉作制作的玉鼻烟壶数量较少,因清初时期新疆和田玉进贡受阻,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后,恢复了中断一百多年的玉贡。每年春秋二季,新疆向宫廷贡玉四千斤,宫廷垄断了新疆所产之玉。据档案记载,道光元年(1821年),皇帝下令停止玉贡。此后民间始有好玉制作鼻烟壶。玉的硬度一般在摩氏6-6.5度,从一块璞玉,制作成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鼻烟壶,需经过选料、设计、画活、琢磨数道工序,兼采用浮雕、镂雕、阴刻、戗金等加工工艺。鼻烟壶因其口小,故掏膛极难。所以玉鼻烟壶的膛,早期的较小、壁厚,道光始变成膛大、壁薄。据档案记载,道光帝是一位鼻烟嗜好者,更喜用玉烟壶,为了多装鼻烟,他曾三令五申命工匠将前朝做的和当时做的玉烟壶内膛掏大,直至其满意为止。皇帝的爱好促使了掏膛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以至后来出现了“水上漂”之说。玉鼻烟壶以质地温润,造型变化多端,工艺精湛为其突出特点。仅其造型就有玉兰花式、桃式、石榴式、柿子式、茄子式、葡萄式、癞瓜式等瓜果形,以及龟式、鱼式、蝉式、蝙蝠式、老虎式等动物造型。

能够制作鼻烟壶的天然矿石除玉之外,其次是玛瑙,还有翡翠、芙蓉石、碧玺、青金石、孔雀石、绿松石、水晶、木变石、端石、永安石、田黄石等。新疆玉有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品种,质优色美。尤其是出于河底的卵形小玉,又称“子儿玉”,是经过多年冲洗的玉核,质地细腻,色泽纯正,是制做鼻烟壶最理想的材料。玛瑙的颜色多种多样,有蓝、绿、紫、灰、黑、红、粉红、黄、褐及白等色。由于颜色分布不匀,故玛瑙有的呈条带状、环带状,也有的呈缠丝状及条纹状。玛瑙以半透明为主,也有微透明的,表面有玻璃光泽。玛瑙鼻烟壶以其天然的纹理交错、表面留有的皮色,精心的加工引人入胜。

瓷鼻烟壶

江西景德镇是清代制瓷业的中心。清官所需瓷鼻烟壶,由景德镇官窑烧造。乾隆年间,规定了御窑厂每年烧造鼻烟壶的数量。《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乾隆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唐英将造烧的洋彩锦上添花各式鼻烟壶四十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进呈,奉旨:嗣后鼻烟壶每年只烧五十,着其中不要大了,亦不要小了,其鼻烟壶盖不必烧来。”此后成为定制,每年烧造不停。官窑之外,景德镇民窑及其他地方的民窑也多有烧造鼻烟壶。传世的康熙瓷鼻烟壶数量很少,造型多为爆竹筒式,只有青花、釉里红两个品种。雍正时期增加了四方、方形委角等器形,增烧了珐琅彩、青花釉里红、茶叶未釉等品种,其色彩淡雅,釉色明艳,温润如玉,制作益精,装饰则喜四季花卉,山水景致、婴戏等题材。乾隆时期的御制瓷鼻烟壶最为精美,出现了葫芦式、灯笼式、扁方、椭圆、包袱式、花果式、人物式等千姿百态的造型;此时品种也大增,粉彩、五彩、墨彩、青花、窑变、金釉、仿松石、套料、雕漆等相继出现,运用于方寸大小的鼻烟壶之上,更加精巧耐看,别具匠心。粉彩鼻烟壶是乾隆官窑的精品,施彩淡雅,颜色和谐,质地细腻,是典型的宫廷风格的作品。道光时期,官窑、民窑竞相制作鼻烟壶,瓷鼻烟壶数量剧增,朝野的八旗,市肆贩夫无不握之。此时的鼻烟壶器体增大,丰满圆浑,装饰内容也有较大变化,以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及家禽动物鸡、狗、鸽子、蝈蝈等居多,整体风格趋于世俗化、民间化。官窑作品自道光始,年款、堂款并用。道光帝喜用堂名款,如“养正书屋”、“慎德堂”等都是他曾用的堂款。道光以后的瓷鼻烟壶偶也有精巧之作,一般为大众化作品。

有机材质鼻烟壶

有清一代,使用有机类材料制成的鼻烟壶也颇为丰富,如竹、木、象牙、葫芦、玳瑁、犀角、琥珀、珊瑚、碳晶、漆器等,以其变化无穷的质地、丰富的色彩、精美的加工在鼻烟壶家族中独树一帜。牙角竹木雕刻鼻烟壶

象牙、犀角、竹、木雕刻工艺品,主要产地有嘉定、苏州、杭州、广州等地,并出现了许多著名雕刻艺术家。宫内造办处设有牙雕作,从全国各地选调优秀雕刻家入内服务。从制造档看,制鼻烟壶的材料有象牙、犀角、虬角、椰壳、竹根、核桃等材料。牙作雕刻的鼻烟壶,数量很少。常见的扁方瓶式、圆罐式,其上多作阴刻或浮雕的花卉及人物故事等。更多的是仿生形象的作品,动物形象的有鸳鸯、喜鹊、鸭、鹤、鹅、狮、象等式;植物形象的有竹节、葫芦、茄子、瓜、荔枝、橄榄、桃等式,雕刻精细而生动。

文竹又称“贴黄”、“竹黄”,其工艺为取竹筒内壁的黄色表层,翻转过来,黏贴到木胎器物上去,表面或光素,或施雕琢,皆文雅秀美。以核桃

制鼻烟壶者极为罕见,故宫亦独此一件,以其体轻、雕琢精美著称。

葫芦鼻烟壶

葫芦器又称匏器,是民间发明的一种人工与天然合成的工艺美术品,清康熙年间被引进到宫中。清代葫芦鼻烟壶从康熙到宣统一直在丰泽园制作。器形扁瓶式、六棱瓶式、八棱瓶式、背壶式、八不正式、瓜瓣式、桃式等。装饰有花卉、鸟兽、人物、诗文等,部分还有年款。葫芦鼻烟壶古雅而又奇巧,深得历朝皇帝的青睐和器重,常将其精品入库收藏,或把它作为礼物赐给大臣和外国使节。

漆鼻烟壶

中国漆工艺有六千年的历史,至明代已有十四大类,百余品种。清代达到了“千文万华,不可胜识”的地步。清代制作漆器的地方有宫廷漆作、苏州、扬州、福州、贵州、九江等。传世的漆鼻烟壶只有四个品种,即雕漆、描金漆、黑漆嵌螺钿和浅刻等。

内画鼻烟壶

内画鼻烟壶是利用弯曲成钩状的竹笔蘸上颜料在壶的内壁反向作画或写字的艺术。有的研究者认为,是由一个名叫甘桓的人在清代嘉庆年间发明的。身怀绝技的内画大师们凭借其精湛的书法绘画技艺和敏锐的感觉,在方寸之间随心所欲,笔下生花,使小巧玲珑的内画鼻烟壶成为了鬼斧神工的精美艺术品。

内画鼻烟壶的创作在清代光绪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有名姓的内画大师就有三十多位,其中水平最高,对后来内画艺术影响最大的有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毕荣九、丁二仲等人。限于篇幅所限,本文重点介绍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这三位京派内画艺术大师的作品及其艺术成就。

高雅隽逸周乐元

周乐元,北京人,生卒年月不详,是内画鼻烟壶的一代宗师。有的研究者认为,周乐元原是一位宫灯、纱灯画师,在文学、绘画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目前已知周乐元最早的内画鼻烟壶作品创作于1882年,而最晚的是1893年。

周乐元的内画作品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书法等,无不精美,尤其擅长山水画。他的山水画,多表现旖丽的江南景色,设色以墨色为主,以淡彩作点缀,景物格调高雅。画面古朴精致,淡雅隽逸;画中多有题跋,内容与画面协调一致。最能代表周乐元创作水平的内画鼻烟壶,是仿清代著名画家新罗山人的作品。

书画并茂马少宣

马少宣,名光甲,字少宣。回族,北京人。生于1867年,卒于1939年,享年72岁。马少宣一生绘制了大量内画鼻烟壶,有许多优秀之作散见于世界各地,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马少宣内画鼻烟壶最鲜明的特点是书画并茂,富于诗情画意。其作品最常见的形式是一面绘画,一面题字,成为独家风格。这位艺术大师的绘画题材也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尤以肖像画见长。他所绘人物肖像善于用若明若暗的浅墨色调,一如黑白照片那样柔和、逼真,使人物的性格、神韵栩栩如生。由于马少宣在人物肖像方面的突出成就,在1915年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他的内画人物鼻烟壶曾获得过名誉奖。此外,马少宣对内画鼻烟壶的重大贡献还在于,他成功地将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再现于小小的鼻烟壶中,成为空前绝后的创举。

雅俗共赏叶仲三

篇6:水烟壶:收藏市场新玩物

水烟壶的结构一般由烟管、吸管、水斗、烟仓、手托几个部分组成,既有整体铸成,也有可以分拆的烟壶。其作用是淡化烟草的刺激性,使烟气在水中经过一遍过滤,味道变得更为醇厚温和,以便于吸食。后来演变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曾经是达官显贵和有钱人家消遣的烟具。清末民初之际,用水烟壶吸烟的人,通常都是商铺的掌柜,或者士绅阶层。慈禧太后也是吸食水烟的烟民,她的陪葬品中就有铜质和银质的水烟壶多柄。

水烟壶的材质以白铜居多,也有黄铜、紫铜、竹木和银、铝、瓷等质地。它们的造型有扁形、菱形、圆形、六角形、喇叭形等多种。烟壶上刻的纹饰,多以松鹤延年、竹报平安、鲤鱼跳龙门或山水人物一类的图案为主。工艺纹饰以景泰蓝、镂空、阴刻居多,画面题材十分广泛。一柄制作精美的水烟壶,往往集实用性、艺术性和历史性于一身。一把壶可以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刻铜、书法、绘画、镶嵌、烧珐琅彩等诸多工艺,蕴含雅趣。

如今,水烟壶作为过滤烟味的用具已逐渐消失,而成为了一种供人玩赏收藏的艺术品。目前,一把黄铜水烟壶的价格约200-500元,白铜的水烟壶价格300-1000元,在不同材质和工艺的前提下,造型奇特及材质特别的水烟壶价格要在2000元以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鼻烟壶收藏与鉴赏】相关文章:

发扬传统文化、助力经济发展——以冀派鼻烟壶为例09-10

上一篇:优秀大学生的自荐信格式下一篇:雨暑期施工技术措施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