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地道战有感

2024-04-20

观地道战有感(通用18篇)

篇1:观地道战有感

观《地道战》有感

《地道战》是我最早接触过的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之一,它生动形象的还原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华北平原这样无坚可守的困境下,奇迹般的创造了地道作战的战斗方式,成功的阻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道战从最初单一的躲藏,经过不断探索逐渐演变成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能够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斗争之中,在绝境之下,坚持抗战,并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化劣势为优势,在战斗中不断进步,成功抗击敌人。

地道战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面对残酷侵略却依然不屈不饶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它触动了我们每一代人的心,使我们铭记先烈,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了解历史,能让我们明辨是非,提醒我们珍惜现在,鞭策我们不断发展。因为只要落后就会挨打。只有一个富强的国家,才能保护它的子民不受侵犯。我们应铭记历史,从个人做起,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创新,完善自我,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毕生精力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岑加鑫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五日

篇2:观地道战有感

抗日战争中,我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我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风口据点的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敲钟警告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高家庄人民总结教训,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变防御为进攻。区长赵平原制订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想吸引黑风口的日伪军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却以偷袭高家庄的办法来解西平之围。

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篇3:观舞蹈作品《海子》有感

艺术是一门由心而生的创作, 无论是舞蹈、绘画、音乐还是戏剧戏曲, 每一个艺术的创作都会有心灵的感染, 总有那么一部分会触动你的心弦。但是在现在的社会, 看看我们的艺术, 大多都是商业化的操作, 再看看我们的艺术作品大多也都成了商业品。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门艺术, 当我们人类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 我们已经学会了舞动自己的四肢和身体, 这是多么真实的舞蹈。但是, 再看看现在我们的周围, 社会上所谓的舞蹈已经慢慢在变化。真正的舞蹈去了哪里?它诞生以后怎么就可以不夭折。

又想起2012年7月的下旬, 我们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海子》这场演出。它把诗歌、戏剧和舞蹈很自然的结合起来。让我们走进海子, 了解、猜测他的内心, 这也体现了艺术的创作来自于对生活的好奇。大家都在疑惑像海子这样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怎么就会选择了不归之路, 答案也许就在《海子》。

在这里舞蹈不但能与音乐结合, 而且可以和诗歌相融。用海子的诗歌, 演绎海子的故事, 体会着海子的忧伤。都说一个好的舞蹈要具备三个条件:伤感的, 敏感的, 性感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刺到人的内心, 体会人生的真谛。我想《海子》是忧伤的。

但是在当代社会现在的舞蹈大多已是其它艺术的附属品, 唱歌的时候来个歌伴舞。在我们周围也不难看到, 某些庆典的时候来个劲舞热闹一番。中国近几十年的舞蹈虽然有抒情舞, 特别是民族民间舞, 但创作舞蹈从来都是或明或暗的强调思想内容, 造成舞蹈作品的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走向公式化, 概念化。

那种体现人最质朴的舞蹈越来越少, 我认为《海子》带来了诗歌, 同时也带来了最质朴的舞蹈表现, 以及中国的舞蹈究竟要回归到什么地方去?在《海子》中, 导演大胆的运用了偌大的充气体, 表现大石头。这在舞蹈现场是很少见的, 一般庞大的道具是很阻挡舞蹈的发挥的, 但是在这里, “石头”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 导演大胆的尝试, 还原了当时海边真实的情景, 少年们绕着石头的嬉戏, 还原生活的真实。这和我们一般的歌伴舞、舞蹈表演有着性质的不同, 是人生真实情感的再现。

在这里不得不让我想起, 在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上, 张继钢老师编创的舞蹈《牵手观音》, 你会发现整个舞蹈唯美无比, 灯光、音响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使人“看到”一个活灵活现的牵手观音。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这个舞蹈主要是在一条竖线上发展的, 一个人举手摆手, 很普通, 但是几十个人在竖线上一起或依次举手摆手却大有不同, 出现了让人震惊的画面。一个正真的作品, 一个好的舞蹈, 也许无需太多花哨的东西, 无需复杂的队形和高难度的动作。只要用心去创造, 真正的艺术就会产生, 就会让人感悟和过目不忘。它和《海子》是不一样的舞风舞派, 但共同组成了中国现在的舞蹈。

舞蹈作品《海子》让我想到, 也许中国舞蹈前60年是共性风格大建设, 那么后60年应是个性风格得到张扬。中国需要更多的个体舞风。大舞风的丰硕, 需要更多个人舞风舞派的构成, 有古典的, 现代的, 有民族的, 国际的, 有抒情的, 有唯美的, 有体现人间的千千万万的。就像《海子》, 虽然它不能称之完美, 但是它可以说是一种回归, 是舞派舞风的个性张扬。如果说中国舞蹈前60年舞风是混杂的, 那么后60年应有更广阔的包容性。只有最大的包容才有多样性, 真正的多样才能实现“百花齐放”。

作为在一线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师, 对于学科的方向, 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即便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现在艺术商业化的局面, 但我们依然要坚守艺术的真谛, 把这种思想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感染他们, 真正的艺术会产生美和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 作为一个艺术学生的迷茫, 你问她们, 为什么要学习艺术?真正的喜欢艺术吗?至少一半同学的回答是否定的, 毕业后她们首先得为自己的生计打算, 有些不得不进入各种各样的演艺团体, 不得不暂时的随波逐流, 社会需要看什么样的演出, 我就跳什么,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之后再说什么心中的艺术创作吧。这就是社会的残酷, 我只能说, 孩子们你们这样做没有错, 我们不能要求你们饿着肚子去创作, 但是要记住, 在生计问题不是问题的时候, 重新找回真正的艺术, 多元的发展舞蹈艺术, 提高自己的审美。

舞蹈作品《海子》作为新的舞蹈艺术, 带来舞蹈审美的多元性, 舞蹈审美的多元, 必须追求更高的审美境界。

摘要:现在舞蹈作品越来越多, 但是大多已是其它艺术的附属品。一个正真的作品, 一个好的舞蹈, 也许无需太多花哨的东西, 无需复杂的队形和高难度的动作。舞蹈作品《海子》, 使舞蹈不但能与音乐结合, 而且可以和诗歌相融, 让我对它有了不一样的舞蹈体会。

关键词:舞蹈作品,《海子》,观后感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9.

[3]钱亚梅.从社会阶层分化透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J].探索, 2005, 01.

[4]资华筠.中国舞蹈.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篇4:观讲座有感

对有些企业来说,亏损也好,赢利也罢,都与搞没搞学习型组织不搭界。比如江淮汽车,曾经连年亏损,后来“盈利”,其实是政策的问题,计划经济下,安排你得给首钢100台车,不给钱你也得给。如果汽车政策不放开,你的车卖给谁?卖出去又找谁要钱去?

上海大众根本就没有必要学习什么理论,不用学习、不用创新,十几年来他的车就没愁卖过,卖一辆车的利润可以翻一番,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眼珠都红了,想都不敢想,这就是政策。同样,政策放开了,中国彩电又把帝国主义们的眼珠给整红了……这样的价格还是彩电吗?这也是政策。

好多年前,我们的商业系统要定期给营业员办班,是关于如何提高服务态度,如何对顾客热情,但有用吗?后来,政策放开,出现了个体户,也就出现了竞争,营业员的服务态度问题还用组织学习吗?现在上商店,我都离柜台两米以上,用眼睛看商品的价格,实在是不敢靠前被缠住,当然,这也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你如果组织学习,同样没有用,得他们自己发现,靠这种方式卖不出去商品,他们就会自动改变的。

在国外,它应该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总结,而在我国,它被当成了一种教材、一种不切合国情的教材、一种学完后用不上的教材,就象我们的电脑,很多人在许多年前就学过,但由于一直没有电脑而用不上,而电脑在发展,造成脱节,形成浪费。

发达国家在用电脑做研究,而我们在研究电脑是如何使用。我们在研究“学习型组织”等管理理论,而发达国家在用这种理论管理企业,他们不是曾经或已经学习过电脑或者“学习型组织”等管理理论,而是直接就在用,或者充其量是边学边用,而我们是在走形式。如果没有开放的政策,则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空谈,就是走形式,就是领导们的面子工程。即使有了好的创意,也可能过不了领导关,因为企业不是他们的,只是走形式而已,企业盈利,是政策好,亏损,则怨没有好的政策就可以了,而如果采用了你的创意,出了岔子,那谁来承担责任呢?

篇5:观地道战有感

在电影中,日本人对高家庄进行侵略,人们采用挖地道的办法来对付敌人。开始地道被敌人发现,遭到破坏,后来人们对地道“升级”,可以防烟、防水,还可以藏身,消灭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胜利。电影很精彩,与其说是高家庄人民用地道消灭了敌人,还不如说是高家庄的人们用智慧打败了敌人。

看完那部电影,那件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次,我和爸爸妈妈去逛超市。逛着逛着,我突然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我没有慌张,也没有害怕,而是想到了妈妈平常跟我说的话,“遇到事情要镇定,不要慌张,要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要找到爸爸妈妈,必须找个见过他们的人问问,可是谁会见过他们呢?”我四处寻找,看见了一个售货员阿姨。有了,我马上想到了办法。我壮着胆子问售货员阿姨:“阿姨,你有没有看见我爸爸妈妈往哪走了?”阿姨说“刚才有两个人也在找小孩,是不是找你呀?他们往那边走了……”顺着阿姨所指的方向,我只走了几步就看到了爸爸妈妈。看到我以后,妈妈皱着的眉头顿时松开了,笑着问我:“没想到你能自己找到我们,而且还这么镇定,也不慌张,不害怕,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篇6:观地道战有感

——地道战的利与弊

《地道战》是中国早期电影的代表作,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任旭东担任导演和编剧,于1965年拍摄完成,该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战争英雄和军事教育内容有机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道发展成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的瑰丽场景,充满机智的细节构思和昂扬乐观的音乐基调,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部电影曾被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直到今日,50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也将该片作为经典回顾影片多次播放,收视率极高,而该片主题曲也作为红色歌曲传唱至今。影片主要讲诉日军侵华时,在1942年的中国冀中平原上,为抵御敌人“杀光、烧光、抢光”的“大扫荡”,高家庄英勇的的男女民兵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故事,显示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为人民战争拥有的高超智慧所深深折服,但是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也发现地道战并不像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无坚不摧,地道战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下面我就了解到的信息对地道战的利与弊作简要的分析。

地道战的高明之处首先体现在它巧妙地运用了其地理优势,起到了躲避和防御的作用。冀中为平原,从军事角度讲,不易进行躲藏,因为缺乏可以作为掩护的山丘和树木、岩石等,易攻难守。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道战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将战场由地上转移到地下,人们在地下铺开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敌人来了我们就组织大家钻到地下躲避,敌人走了我们就又钻出来。即使敌人慢慢发现了地道的秘密,往地道里放水、放毒烟,企图把人民群众困死在地道里,我们也有办法解决,只要多挖两条地道把水引走,或者在地道下安一块挡板,就基本能把不多的毒烟挡在外面,使之不能造成威胁。而且,出于对地下情况的了解和恐惧民

兵的埋伏,敌人也不敢下到地道里面去,就只能在上面干着急,这样一来,地道首先起到了隐蔽和防御的作用。

第二,地道战的灵活性和隐蔽性成为了民兵的坚强堡垒,使得战场被隔开,我方采取打伏击的方式,而敌人却处处受挫。看过地道战的人无不对地道的精妙构造拍手称奇,光是为了隐蔽洞口,我们的民兵就体现出了非一般的智慧。用墙壁、水井、土炕作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已发现的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安防地雷、插上尖刀、或者挖掘综合交错的棋盘路,让敌人摸不清方向。这样,就把敌人和群众用地道分开来,敌人没法对我们造成打击,而敌在明我在暗,人民群众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冷不丁地,敌人就会被突然从地道中钻出的民兵来个突然袭击,等到敌人缓过神来,民兵早就躲回地道了,对此,鬼子只有恨得咬牙的份儿却无还手的能力。因为是打伏击,所以只要会开枪,只要跑得快,不管妇孺皆能进行战斗,所以,这又无形中增添了我方的优势。纵然是敌人下到地道里来了,我们也不怕,因为敌人对地道的熟悉程度是绝对没有人民群众深的,所以在地道中的行进速度也绝对比不上群众,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顺着地道逃出村子,脱离敌人的包围,等到敌人撤退了,我们再折回,这样一来就有力的保护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第三,地道的连通决定民兵可以快速、安全而有效的将散开的兵力集中然后集中火力歼击敌人,同时又可以迅速分散和躲藏,这样一来,又便于在我方处于劣势的时候撤退以保存实力,减少伤亡。敌人永远不知道对手在哪儿,只能战战兢兢地前进,等着吃暗处的民兵的枪子儿。由此来看,地道战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第四,地道战与地雷战的结合,构成了有力的联防与进攻战争模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大扫荡”斗争起了重大作用,例如,据史料记载,1943年3月,驻灵寿的日伪军200多人包围了正定县高平村。拂晓,敌人开始进攻,群众已进入地道,民兵游记组、爆炸组利用地道工事监视敌人。当敌人进入地雷阵时,先后两次拉响4枚地雷,炸死20多个鬼子,敌人吓得在街上乱跑,又接连爆炸了9个地雷,加上手榴弹和冷枪,打得敌人乱跑乱窜,防不胜防。至中午,敌人伤亡40多人,狼狈逃回据点。

地道战的确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道战也存在不少的弊端。

第一,地道的挖掘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何况是结构复杂,机关重重的地道,这无疑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在那样一种情况下,为了保密,地道的挖掘工作只能在晚上秘密的进行。群众白天要进行劳动,晚上还要就着火把挖掘地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干扰了群众的生活。

第二,地道下条件有限,环境恶劣,先不说地道不通风,大量的人的存在情况下有呼吸困难有可能导致窒息死亡,典型的案例就是重庆的防空洞就曾经出现过因人员过多,气流不畅而导致的集体窒息恶性悲剧。再者,地道下也不宜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不能烧火做饭,也不能洗衣,就连上厕所也受限制。所以,当地道用于躲避的时候,其实很多情况下是极不便利的,如果是长时间的躲避,那问题就更多了。

地道战的致命弊端也是由其本身决定的,尽管地道可以有很多出口,很多条不同方向的分支,但是,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平原少可以作为掩护的设施,再用心掩饰的洞口也有暴露的一天,一旦敌人将所有的出口都找到并堵死,那么,地道就成了一个完全密封的空间。鬼子即使不敢下到地道里,也可以守住洞口,群众在里面无疑就存在饿死的可能,或者鬼子往地道中投方大量毒气,群众也只有死路一条。更危险的是敌人找到一个可以顺利进入的洞口,那么,躲藏在洞里的群众将只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无任何反击能力。史料同样记载:在当时的河北冉庄北潼村,由于洞口暴露,一天之内,竟然有数百名村名惨死在了地道中。北潼村当时已经有了一个长达10余华里的地道网,然而,就是这个地道网却成了日军事实大屠杀的地方。这是自日军扫荡以来发生在地道内的最大一起惨案,当时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机关报详细地报道了这起案件,整个华北为之震动!

篇7:观地道战有感

依稀记得小时候跟大人一起看《地道战》场景,总会为劳动人民用智慧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而激动万分,我想那大概就是儿时对爱国之情的浅显认识吧。那时只能通过屏幕来了解人们在地道里救助伤残部队和转移劳苦大众的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对爱国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对地道战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影视层面。直到上了大学,这次老师组织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通过在这里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才真真切切地体会了在地道里穿梭的艰难,才进一步了解到当年光景下,劳动人民是以怎样的心情和毅力,怎样的热忱的爱国救国之情用手中的头一点点的挖掘出可以自由活动的地下“根据地”。它们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敌后根据地人民群众的辛劳的结果。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一锹一锹地挖,一担担地挑,一寸一寸地推进,硬是在地下创下了如此宏伟的抗敌工程,这不得不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明知强敌当道,敌人装备精良,仍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力量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地道有一个洞口作为入口,我想在那时,它一定是被什么东西覆盖着的吧,就像是一个密室的钥匙。台阶有些陡峻,几个人掺扶着走进了深邃的地道,蜿蜒曲折是看不见尽头的,沿途只有简陋的墙壁,昏暗的油灯,另外有很多的掩藏地---有的是单人掩体,亦或是双人掩体,它的高度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能想象当敌人来袭时,游击队员躲在这个掩体中把敌人轻松制服的情景------就像《举起手来》当中人

民群众打击敌人那样。往前越发变得曲折,连高度也降低了,似乎只有60---100厘米的样子,虽然有些呼吸困难,内心有些害怕,可越是害怕越是弯着腰快步穿梭,竟然有种密室逃生的感觉,似乎外面甚至后面有敌军在追赶我们,倒是像在教育我们——为了活着我们必须克服这小小的困难。再往前有鹿台,有通往水井的小路,像是多个岔口,仿佛稍不留神就会走上岔路,很难想象我们会进入哪。,那种压迫感几乎把我们吞噬,好在细心的导游早已经把路标给我们指好,让我们能在不慎掉队时顺着路标赶上大部队,防止了意外发生。在险些迷路的过程中,我倒是学会了一种心态----眼前的情形越是令人恐慌越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因为只有镇定才能救人出绝境而不是慌张,而且这里的回声特别的厉害,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倒是很有可能把人吓到。这让我觉得当时的焦庄户人民不仅有很高的智慧而且连心理素质也是非常优秀。一顿蜿蜒曲折,一路奔波终于走到了另一个出口,出来的那一刻真的有一种解放的感觉,我们为自己“重见天日”欣喜不已。试想我们只是在和平年代走了一遭地道就有这么复杂的感受,那在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呢,人们又要承受多少?真正的“重见天日”应该就只有在解放的那一刻吧,那一刻他们终于可以好好的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们不得不承认劳动人民是多么伟大,没有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不知道光明会何时到来,是他们给黑暗的世界注入点点光亮。

出口通向一个大院,院子里有很多的槐树,我想它算是最有资格的见证者了,见证军民一心争取光明的过程。看到那房门上的黄橙橙的玉米了吗?我想那一定是哪个在这里居住过的军人留下的吧··

这个大院里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普通就似一个平凡的农家小院,但是回想起那悠长的地道,我才意识到这平凡的土地上覆盖着多少历史印迹,这些历史车轮碾过的岁月正是等待光明到来的年代,是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做铺垫的时代,我们更加不可以忘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伟大的劳动人民,用自己薄弱又强有力的肩膀帮助那些前线军人一起对抗敌人。所以让我们向这些曾经参加过地道战的所有伟大的人民深深鞠一躬,表达我们的敬意,真诚地说声“谢谢”!虽然参观的日子已经过去许久,我的心仍然难以平静,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可以去那里看看,亲自体验一下在地道穿梭的感觉,更加了解咱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热爱我们的国家吧,热爱我们的人民吧,把最深的敬意给他们,让他们看到作为社会新生代力量的我们是多么朝气蓬勃,多么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土地··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像当年的他们,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8:观画家武星宽画作有感

武星宽老师的绘画作品, 以毫无羁绊的笔触, 层面丰富, 纯净清新的色彩组合和到位的手感控制, 营造出充满音乐幻想的视觉空间。武老师绘画虽然采用了中国画的绘画表现方式, 但却把传统水墨与西洋水彩、水粉、油画等各种因素随意糅合起来, 其涉猎甚宽, 包括气势、肌理、背景的处理, 文化符号的借鉴, 从而大大丰富了画面的整体效果, 印证了林风眠的一句话“绘画就是绘画, 不分什么中西。”

笔者不知道武老师是以怎样的比例混合了对于线条的爱好和对于色彩的痴迷, 以及他是通过怎样的神秘方式进行融合, 其结果是一幅画, 画中错综复杂的语言系统结合最初的审美带来了一点茫然, 然而, 当你凝神注明, 画中融合的丰富形象, 一个一个地在你眼前展现, 展现出他们各自独特的面貌, 在武老师的绘画中, 一个一个的形象瞬息跃入你的眼中, 一会是群花朵朵, 一会又似飞流万丈 。而当你目光流动, 大块的对比色, 红色、黄色、绿色, 相互冲突, 又彼此关联, 一个形象又唤起另一个形象, 以种种方式显示着各自的存在, 互为象征, 形成了一个象征的世界, 并发出信息, 而这种信息又是模糊的, 多解的, 只有通过多空间的角度, 并通过观者的心灵产生联想, 才能理解这些形象的审意。

在这里, 色彩和线条起了重要的作用, 武老师的作品, 色调是强烈的、沉重的、紧凑的、合乎逻辑的, 从中产生出一种激动人心的面貌, 色彩的分配带来了空间的层次转换, 以色彩和造型的变幻表述着自己的独立存在, 在武老师的作品中, 线条构成了整个作品的灵魂, 作品形象的不同变化就靠多样的线条表现, 从线条的美感及多样性, 可以看到武老师多年研习绘画的功力和不断探索的心得。

武老师的绘画, 以传统水墨入手, 借鉴国画的养分, 浓墨重彩, 更有现代抽象绘画形式, 对传统中国绘画的理解与偏爱在画面中亦可强烈地体会到, 如同将墨迹氤氲合理用于凸显结构的明暗, 如同使明暗光影顺应传统的“留白”或“计白当黑, 而又不失法度。”对如此问题的解答必须保持纯正高质的笔墨品格的基础上进行才愈发有意义。笔墨与造型密不可分, 在武老师的系列绘画作品中, 深深体会到了其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理解与把握。

武老师的系列绘画随意大胆的构图与单纯的画面, 笔意或放荡随意、或收敛含蓄, 在表达方式上追求“写”与“意”的情绪与精神, 笔触或激情奔放、或平静舒缓细腻刻画;时而极度抽象, 时而高度细微具体, 从中可以感受到经营极致的微妙与狂野, 不羁的潇洒挥毫, 从理性的呈现到感性的张扬,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又使人惊心动魄。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画面上蕴含着有机而必然的联系, 通过形而上精神的表达, 率真地体现了自我。而武老师画面营造出的气韵生动的场面, 使你不得不感受艺术精神的震撼力量, 而这些努力的最终目标, 正是武老师对艺术本质精神至高追求的当代视觉表现方式——给观众最直白的视觉经验与充满联想的空间, 去感受它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力量。

武老师的绘画作品中, 颜色与颜色的分布, 是一种纯粹的绘画空间, 是秩序与混乱, 激情与冷漠, 平庸与机灵的较量。武老师必有情绪上的积累, 才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瞬间, 把持了画面的和谐, 又引发逐渐显露出来的对抗, 作品里色域边缘的界定又是随手拈来而又水到渠成, 不生亦不硬, 恰到好处。

艺术永远是通过每个人的情感, 热情和梦想而得到表现的美。武老师一副的作品总是给人留下无穷丰富的印象, 其强烈的程度随观赏的距离而有所变化, 同时武老师的绘画中又隐约传递出一种对无限的向往, 也能看到无限的形象产生无限的联想, 体验无限的心理变化。我们常说画如其人, 人如其画, 武老师的作品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 必定与他的创作体验密不可分, 而武老师涉猎范围之广, 从城市雕塑到普通的设计, 从传统水墨到现代艺术, 这些都给武老师的绘画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武老师必定博览科学、哲学、美学等著作, 并在创作中不断地反思, 不断尝试, 不断改进, 才会有如此优秀的创作。一副好的作品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智慧, 而在于心灵自然的流露。一个人能接受多少知识, 就有多少创作的激情。在武老师的绘画中, 我们能感觉到其在边画边想, 大胆地将确定的因素融入画中, 利用放大缩小, 情绪的打乱, 营造出梦幻的艺术境界。

武老师将自己丰富的学识和审美修养融入绘画语言中, 才使我们看到了如此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 但凡读懂了武老师艺术作品的观者, 都会产生一种由衷的喜悦, 发出一声衷心的赞美。从中我们看到了无尽的美和无尽的丰富, 武老师的画一看再看, 无穷无尽看下去的原因, 是因为每个人最终在画中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心灵。

摘要:每个艺术家都在追寻和体验生命的本质, 绘画的魅力在于体验和感受的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 表现方式的选择更是出自艺术家内心的体验和需要。在武星宽的绘画中, 能感觉到其在边画边想, 大胆地将确定的因素融入画中, 利用放大缩小, 情绪的打乱, 营造出梦幻的艺术境界。

篇9:观马戏有感

最近的气候总是让人摸不透,忽冷忽热。今晚,我的心情亦如此,或许是看了马戏的缘故吧。

初入戏棚,但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动物身上所散发出的异味,可许多人竟若无其事地在大吃大嚼,嗑瓜子的声音似乎比夏天的蛙鸣还密,这景象让我近乎窒息。我和妹妹不愿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便从工作人员手中取过两把塑料椅,靠着铁丝网坐了下来。哈哈,没想到能找到如此“雅座”!

在漫长的等待中,广播里总算传来了主持人的声音:“请欣赏第一个节目——狮虎大战!”印象中的东北虎凶猛残暴,非洲狮坚牙利齿,可是当它们迈出铁笼的那一刹那,我怔住了:这哪里是虎和狮啊?它们如猫狗一样温驯,丝毫不及狐狸的威风。

老虎和狮子在场地上溜达着,它们的眼神里写满了无奈和乞求。再看那锯断的牙齿,那被切除的“利爪”,那残缺的尾巴,我的心灵再次被震颤了:它们本应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可現在却身陷囹圄,在那根带电的鞭子下,驯服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它们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呢?它们撼天动地的力量呢?它们火炬般的眼睛呢?它们桀骜不驯的性情呢?一切都荡然无存。可是,在它们心灵的最深处,一定有那茂密的丛林,一定有那广袤的草原,一定有那峻峭的山岗!

马戏仍在继续,观众仍在哄笑,我仍在沉思……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初二(20)班

点评:

这是一篇有感而发的文章,写的是观看一场马戏的“感受”。文章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先写自己最近的心情“忽冷忽热”,并点明心情如此或许是看了马戏的缘故,进而引出了对那场马戏的回忆。初入戏棚时的场面描写,展现了“让我近乎窒息”的景象;老虎和狮子出笼的一刹那,颠覆了“我”意识中的威风形象;狮虎表演时“无奈和乞求”的眼神,引起了“我”的沉思。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的运用更能表现出“我”内心深处与众不同的感受。

篇10:观地道战有感

“当——当——当——”急促的钟声突然在高家庄响起,哎呀,不好!鬼子来了!我赶紧跟着村民们钻进了地道。哟,这地道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奥妙无穷,让我大开眼界:入口隐蔽,设施完善;四通八达、户户相连;进可攻、退可守,威力无比。瞧,屋子里的一个后生用枪顶下一块活动砖,瞄准鬼子就是一枪,“啪”一声响,敌人应声而倒。还没等鬼子反应过来,他就钻进地道,眨眼工夫又神奇地出现在房顶上了!快看呀,马厩里又冒出了区小队队长的身影,他朝敌群扔出一颗手榴弹,炸得鬼子人仰马翻,却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鬼子损失惨重,暴跳如雷,可偏偏找不到对手,有劲无处使,只能乖乖挨揍了!哈哈,真是大快人心!我看得热血沸腾、心花怒放!

可正当我和百姓们一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不甘心失败的鬼子们又全副武装地来报复了,甚至带来了抽水机、毒气,妄想通过放火、放毒、放水这三杀招,来个一网打尽!一旁的我真为百姓们捏把汗哪!但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几经改造的地道,早已来者不“惧”:水,让它流回原处;烟,不让它放进一丝一缕!黔驴技穷的鬼子们只能变成闻风丧胆的没头苍蝇了!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这普普通通的地道竟然变成了一座保家卫国的“地下长城”!它连通了附近每一个村庄,甚至挖到了鬼子的黑风口炮楼地下,神不知鬼不觉地端掉了炮楼,大败鬼子兵!

看来,这冀中平原的地道不仅是一座保家卫国的“地下长城”,它更是人民群众筑起的智慧长城!有了它,我们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日寇,滚出中国!国民党,彻底投降!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神舟6号,飞入太空!29届奥运会,盛况空前!……

篇11:观《地道战》有感

高家庄人民总结教训,用了一整个冬天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准备把伪军一举消灭。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冒充武工队混进高家庄的特务,并且把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的几个据点的兵力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变防御为进攻。并把地道与其他村的地道相连接,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狡猾的山本,却以偷袭高家庄的办法来解西平之围。但是邪不胜正,最终,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部队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这部影片把片中人物的性格挥发得淋漓尽致:有高老忠的大义凛然、高传宝的智勇双全、还有山田的阴险狡诈......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才算是了解了抗日战争是多么危险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报孝我们的祖国,报答我们的党!!!

篇12:观地道战有感

《地道战》影片中有智勇双全的高全宝,一片忠诚的老钟叔,还有那个民兵败类汤司令以及那个穷凶极恶的日本山田队长。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镜头很多,但是这一个镜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一种民兵表现的血肉忠诚、英勇无畏的精神:日本山田队长欲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时,被老钟叔发现,老钟叔意识到鬼子进村对老百姓来说将是一场灾难。面对日本鬼子,他毫不犹豫地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队长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英勇地倒在了山田队长的枪口下……看到这里,我被老钟叔为国为民敢于献身的伟大精神所震撼,刹那间,我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电影中还有一个我军胜利的镜头:日军遭到抗日队伍的顽强抵抗,日本山田队长想方设法要消灭这股抗日的火焰。在找到地道口之后,他就用几台抽水机轮番地往地道里灌水,同时毒气在鼓风机的猛吹之下,直扑地道,但让日军意想不到的结果还是发生了,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招数,几经改造的地道,既能防水,也可防毒。敌人在冀中的平原上,到处是抗日的军民,敌人在抗日武装的滚滚洪流之下,变成一群无头苍蝇,山田队长惊慌失措地来到一个燃烧的破窑中,当民兵队长高全宝带领群众堵住窑洞口时,山田还想作最后的挣扎,高全宝抬手一枪,击中山田的手腕………看到这里,多么让人振奋,使人荡气回肠!我此时为中国人民的智慧感到无比骄傲!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战争时期,老百姓的铮铮烈骨,也让我领略到了老百姓不畏牺牲、敢于创造和坚强抗日的品质,正如毛主席所说:“只有靠人民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靠人民群众才能支持战争。”这部电影,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没有战争,没有背井离乡,没有生灵涂炭,我们要倍加珍惜。

篇13:观地道战有感

影片讲述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为了完成对已逝儿子的承诺, 而去寻找伊莎贝拉;一个小女孩为渴望得到母亲的爱, 而去寻找伊莎贝拉。在寻找过程中, 他们却发现了自己真正所要寻找的不是伊莎贝拉, 而是对亲情和美好人生的追寻。

我为老人高尚的人格而感动, 他不轻言放弃, 对家人的许诺重于泰山, 他宁愿用秘鲁的稀有蝴蝶换取博物馆中仅存的雄性伊莎贝拉标本, 宁愿远离巴黎跋涉山水来到渺无人烟的高原之巅。反观现实, 一些人总是用虚假来对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他们靠自己编织的一个又一个虚假的承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真诚、信用、无私这些人性的美德在他们的心间不复存在。我要说:朋友啊!请重拾起这些美德吧, 它们是你构建人生大厦的基石!

我为小女孩质朴的人格而感动, 她没有了爸爸, 而妈妈却因为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她。在找不到妈妈, 又怕被送到孤儿院时, 她决定跟邻居爷爷去找寻伊莎贝拉。在沿途中她总爱思考并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我被小女孩对亲人那真挚的感情, 天真、淳朴的本性和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的精神打动。反观现实, 我们的一些中学生朋友, 他们在生活中随意使性,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从不顾及家人和朋友的感受, 使人性中“真挚”这一美的光芒在自己身上黯然失色, 他们刻意地去追赶潮流、沉迷于流行元素从而失去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天真淳朴的本性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 只会一味地接受而少了一颗探寻进取的心。我要说:朋友啊!请留住一份真挚, 一份淳朴, 一份好奇心吧, 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阶梯。

我为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而被发现而感动。影片最后讲述了在经过重重误会后, 老人与小女孩成为了好朋友, 他们惊奇地发现, 原来“伊莎贝拉”就在他们家里, 就在他们身边。他们自豪, 他们兴奋, 因为他们没让美好的事物从他们身边悄然溜走, 他们一起等待蝴蝶的破蛹而出———毛毛虫蜕变成最美的伊莎贝拉的瞬间。

篇14:观北大红楼有感

升入中学,我去过好几次北大红楼。听着讲解员为我们讲述北大红楼的历史意义以及它不可磨灭的作用,我深有感触,并且对北大红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于是我报名参加了义务讲解活动,能成为一名北大红楼的义务讲解员,我感到非常自豪与骄傲。

一般来讲,外地人或外国人到北京来旅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定会去看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等地。比较时尚的,会去鸟巢、中华世纪坛等地。喜爱休闲购物的,会去王府井步行街、前门、西单商业街等地。对北京小吃感兴趣的,一定会去便宜坊、全聚德等地。但很少有游客专门跑到北大红楼去参观。很多人认为:北大红楼有什么好看的?既不宏伟壮丽,也不舒适怡人,年代也不久远,去那里参观实属浪费时间。我却认为,北大红楼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浓厚的爱国气息,足以让它与任何名胜古迹相媲美。

新文化运动的孕育,让沉睡的中国睁开了双眼,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新青年》杂志诞生在这里,它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力。这座而今默默无闻的北大红楼,见证了这一热血沸腾的时刻,它所承载的创新精神之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说起故宫、天安门这些景观,外国人几乎都知道。而走在外国的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知道北大红楼吗?他也许会回,不知道,甚至还会疑惑地反问,北大红楼?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我认为,北大红楼比起故宫,更有历史意义;比起承德避暑山庄,更显其独特魅力;比起万里长城,更显国人的内敛之美。年轻的北大红楼古朴而典雅,它让中华民族自强、独立的精神传遍了五洲四海,它庄重地将爱国写进了每个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人的心中,它秉承了古老中国最坚韧的精神,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增添了一笔新的华章。

一个世纪过去了,原在时代滚滚潮流中的北大红楼,如今静静地讲述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它深沉中的坚毅让人不由得回望过去。走进北大红楼,触摸着熟悉的历史,不禁放慢脚步,抬眼看到朝阳中的北大红楼熠熠生辉。

篇15:观《新地道战》有感

前一段时间的一个下午,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儿童动画版的《新地道战》。

《新地道战》故事讲述了: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鬼子来了”。突然,警钟开始轰鸣,孩子们慌乱躲进了地道。村里的联络员被打伤了,乡亲们纷纷被押至日军的牢笼。看着日军烧杀抢掠,由麦包为首的孩子们出动了。他们经过努力,终于在日军进入军火库检阅时将其炸毁……

看完《新地道战》,我想了很多,首先想到的就是麦包他们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在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学习知识。正是麦包他们这种刻苦的学习精神,让他很快地跟八路军叔叔学会了在地面上发电报。才得以在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呢?我们生活在这么幸福的年代,如果不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学习上加倍努力,是不是太不应该了呢?

篇16:观地道战电影有感

看望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有喜有悲。喜的是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悲的是日本人对中国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并让中国人打中国人,让那些汉奸,卖国贼当炮灰。唉,落后就要挨打呀!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用地道打击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我被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深深地折服了。

日本侵略者对冀中根据地惨无人道的疯狂行动然而不仅没有让我抗日军民感到恐惧,反而适得其反,让军民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他们一颗颗包裹着无尽仇恨的子弹,穿透一个个日本鬼子罪恶的胸膛,让他们无处躲藏,最终取得了歼灭敌人的重大战果。

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服在日本人的-淫-威下那么多年最终还是享受到了胜利的喜悦,就在这胜利的喜悦当中,蕴含着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啊!想到这里我悲恸万分。

军民在胜利的道路统一的迈动坚定的步伐,将胜利紧紧握在手心。

我认为胜利的原因有三:一、军民一心,分工明确,军队对敌作战,人民群众负责后援;二、战争的正义性,因为我坚信正义必胜;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篇17:观地道战有感

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市丹霞小学金涛分校501黄兰茗观看了《地道战》这部影片后,我感慨万千,

辉煌的一页――观《地道战》有感

。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打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

说起冀中平原的人民,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一面抗击敌人,一面在党的领导下,

说地道战是奇迹,我觉得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因为是他们创造了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了敌人,

 

敬佩智慧勤劳勇敢的冀中人民,他们利用地道战不但坚持了生产,还粉碎了敌人毒辣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

指导教师:章淡容

篇18:观国庆60周年阅兵式有感

他们的一张张笑脸, 让我想到了很多。我想到了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各国儿童的笑脸, 这是给北京奥运的最真诚的祝福;想到了在汶川大地震期间, 那些坚强的孩子们的笑脸, 那是鼓舞人们重新站起来的最坚定的信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而这些笑容绽放如这一朵朵美丽的花朵, 就足以证明孕育我们的这片土地是多么的肥沃与宽

广。

都说“少年强则中国强”。虽然老一辈们为我们创立了不朽的基业, 但是祖国的发展、国家的繁荣, 更需要新一辈人不懈的努力与创造。“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古往今来, 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殊不知, 新中国的“英雄”, 便是出生在新时代的我们。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内心, 都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 而国家的兴旺发达便是这个梦想的最终目的。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新时代我们则应该“为中国之繁荣昌盛而读书”。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虽然年龄尚小, 却志气颇大的我们早已是蓄势待发。在阅兵式上, 看到千万儿童脸上洋溢着的健康的笑容, 还有他们胸前佩带着的鲜艳的红领巾, 我的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和感慨:我也是祖国母亲的孩子, 我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 我定要同他们一起将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与富强!

我亲爱的朋友们, 扬起你们自信的笑容, 去迎接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因为我们坚信:自古英雄出少年!

上一篇:十杰颁奖词下一篇:提克阿热克乡中学2011年党建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