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所先进事迹

2024-04-17

戒毒所先进事迹(精选9篇)

篇1:戒毒所先进事迹

戒毒所大队长先进事迹

“年轻人,来了就好好干!先跟你说一下,我这人别的没啥,但就是年龄大了,爱絮叨,你要习惯啊!”我清楚地记得,这是2016年底新民警入队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警察笑着跟我说的第一句自我介绍。当时我只注意到了他的平易近人,但却并未意识到,他这一句“爱絮叨”,代表了多少对戒毒工作的热爱;一句“年龄大了”,凝聚了多少精力、汗水和付出。

作为大队长,在日常的工作中,他需要统筹管理全队戒毒人员的戒治生活作息和队内民警职工的工作任务分配,还需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这其中繁杂的工作和面对的压力可以想象。曾从事过财务工作的他,在戒治工作中,常拿出财务工作者严谨认真的态度,不容一点差错。在很多细节工作上,也常常反复了解情况、检查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当然,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养成他“爱絮叨”的习惯。自己工作一丝不苟,对于大队其他同事的工作同样要求严格。分配工作时,他会不断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要求同事们严谨认真的完成;工作进行中,他会反复督促,加快工作进度;工作完成后,还会仔细进行检查,避免发生错误。

实际上,他的“絮叨”,都是出自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是为了和同事们一起,更加高效、细致的完成繁杂的任务,确保场所的安全稳定。在如此的“反复”、“不断”、“多次”中,他才成了自己和同事们口中那个“爱絮叨”的人。这其中,他已经放弃了多少本可以休息的时间,投入了多少额外的精力,这位原来对数字极其敏感的财务工作者可能也算不清楚了。

常年对工作保持着热情,队内大事小事都有他的身影,总让人还觉得他像个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实际上,已经年满52岁,参加工作近30年的他,在戒治一线算是年龄较大的老队长了。常年紧绷的神经和过度的精力投入,也让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他常常在忙碌的工作后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但他却从未在意,喝点药,撸起袖子继续干。

除夕、春节期间,他在队值班,本应大年初三下班与家人团聚,但疫情突至,戒毒场所的“一线”也成了防疫“一线”。当我所按照司法部要求决定开始封闭执勤时,这位曾在“非典”期间奋战过的“老将”,又一次奋不顾身的冲上了前线。作为春节期间与外界接触最少、情况最安全的一组,他毅然放弃节日期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直接投身第一批封闭执勤。

在执勤期间,他也没丢掉认真严谨的工作特色。在上级相关安排的基础上,作为第一批封闭执勤的“先锋军”,他结合当前工作形势,仔细详尽地对本大队内的工作进行了分析,罗列出许多注意事项,并在反复实践中修改完善。在方便本组人员按部就班工作的同时,也能让下一组封闭执勤的同事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形势,进入状态。在他特殊的“絮叨”督促下,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个别谈话、紫外线消毒、室内运动、班级读书分享…详尽的安排渗入戒毒人员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严密的思虑融入防疫工作的点点滴滴,使封闭期间戒毒人员心理健康及身体素质始终稳定在较高水平,感冒等流行疾病也甚少发生。

在连续19天的执勤结束后,他本应开始轮休,休养身体,陪伴家人。但在疫情形势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司法部决定全国监狱戒毒系统执行最高勤务等级。才刚到家没几天的他,就再次响应组织号召,进入隔离备勤区开始新的单独封闭隔离。在单独隔离的二十多天里,这位“老将”也时时刻刻关心着防疫一线,每天都通过电话和大队执勤的同志们“絮叨”一会,了解大队情况,组织协调本大队内部工作。在司法部下达允许个别调整的命令后,单独隔离满16天的他几名同志自觉组成突击队,一起向所党委递交了请战书,申请第一时间进入封闭执勤区。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他和其他几名积极请战的同志如愿以偿,于3月14日再次进入封闭执勤区,回到了战友们的身边。这位“老将”,也又要开始他习以为常的忙碌……

头顶的白发,是岁月沧桑的记录,也是辉煌战史的勋章;

胸前的党徽,是有召必回的责任,更是回则能战的担当。

他是身经百战的戒毒一线“老将”;

他是有些“絮叨”,但更显铮铮铁骨的戒毒人民警察!

篇2:戒毒所先进事迹

一大队始终坚持戒毒人员是受害者、病人、违法者这三重属性,循证矫治,“对症下药”。为做好新入所戒毒人员的生理脱毒及所内重病患集中监护治疗工作,一大队全体民警认真钻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戒治新方法和阶段性管理教育模式,每年开展近千次的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帮助戒毒人员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积极开展戒毒人员运动康复训练,开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低强度、慢运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活动,促进身心康复;

强化预防复吸、毒品认识、毒品危害等课堂化教育,形成良好拒毒氛围。

一大队负责新入所戒毒人员的生理脱毒,所内重病患集中监护治疗,结核病、肝炎等传染病及省内艾滋病戒毒人员的集中隔离管理等多项工作。一大队民警们勇挑重担,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制定病患行为规范管理办法、教育矫治规范办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扭转病患悲观情绪及敏感心理,极大地提高教育矫治质量。

为适应“四区五中心”新戒毒模式,2018年,将生理脱毒区和戒毒医院两部分职能整合到一大队。大队根据戒毒人员的不同情况实行“分区化”管理,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教育戒治水平,努力让每一名戒毒人员能够身心健康、彻底戒除毒瘾。

一大队民警时刻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根据防疫要求,制定详细的防控措施;

严格细致做好每一名进入所区的民警职工、解戒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做好所内发热戒毒人员的隔离治疗工作,确保各个环节万无一失,用“大义”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共同构筑起一座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取得了场所疫情防控阻击战阶段性胜利;

与家属签订保证书、承诺书,确保解戒人员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不外出;

积极配合管理科,进一步延伸教育矫治,与戒毒人员建立微信群,每周与戒毒人员联系掌握居家隔离情况,帮助其摆脱毒品依赖、和毒品彻底说再见。

多年来,一大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广泛开展各类禁毒宣传,组成禁毒、戒毒宣传志愿者团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走进长春市各大高校、中小学、社区街道发放禁毒传单手册、开展毒品知识讲座、进行戒毒人员现身说法等多样式全方位宣传。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一大队民警结合多年教育戒治经验,总结教育矫治案例,为年轻同志提供矫治素材,为兄弟单位提供宝贵经验,为有效推进“平安吉林”建设贡献力量。

篇3:戒毒所先进事迹

我国毒品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重新出现的, 直至今日仍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随着时间推移将逐步转入接受社区康复, 由于目前社区康复模式建设还不完善, 康复工作面临巨大压力。2011年我兰州市戒毒康复医院挂牌成立, 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引导下, 我们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 积累了有益经验, 是解决甘肃省戒毒康复面临的巨大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我院以“身心康复”为重点, 以增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和重返社会能力为抓手, 采取更社会化、亲情化、人性化的措施, 对戒毒人员开展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和过渡性回归社会等一体化的戒毒康复工作, 为戒毒人员搭建回归社会的安全平台。

1 文化建设

管理文化建设是戒毒机构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医院管理文化指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管理机制和文化观念。戒毒医院管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2]。为不断推进戒毒医院管理的程序化、信息化、规范化, 最终使戒毒机构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我院开展了文化建设,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艺术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医院精神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 是医院主体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亚文化和观念。也称软文化[3]。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灵魂, 决定着医院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一方面增强戒毒康复医院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及服务意识, 更好的服务患者。另一方病患能以更好的精神风貌接受康复治疗。

2 教育改造

亲情教育。自愿来我院接受戒毒康复治疗的吸毒人员经过基本教育, 能认识到了吸毒的违法性和危害性, 也有良好的戒毒愿望, 也有一定的信心, 同时希望能够自己能够早日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医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清醒地认识到, 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必须从疏通病患人员和家庭的亲情关系人手, 从而给病患人员建立一个温暖的家。为此, 我院在国际禁毒日和一些其他特殊日子如春节、中秋等, 主动邀请部分病患亲属来医院座谈, 同时加强病患和家人之间的疏导工作。通过亲情教育, 病患和家属沟通多了, 笑脸多了, 使他们的戒毒信心增强了。

3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 确立人的主体性, 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 其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尊重人的理性思考, 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我院本着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 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 把一切尊重患者的言行自觉融于日常戒毒康复工作中, 并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妥善处理,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和信任,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4 成效实证调查

对96名戒毒康复人员发放满意度调表, 满意程度 (60%为合格, 60%~70%为一般, 70%~80%为好, 80%~90%为很好, 100%为非常好) , 调查结果见表1。其中众数组为10年以上, 30人, 占31.2%;5~10年的有25人, 占26.0%;3~5年的有14人, 占14.6%;2~3年的有11人, 占11.5%;1~2年的有10人, 占10.4%;小于1年的有6人, 占6.3%。

5 讨论

从目前来看, 我国很多强制戒毒机构不具备相关医疗资质条件, 或者仅有简陋的卫生室, 所以, 一些患病重病、传染病的吸毒人员, 常以此为“挡箭牌”, 送不进戒毒所, 得不到相关约束或者收治, 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以及不稳定因素。兰州市戒毒康复医院作为西北第一家综合性戒毒医院。在戒毒康复治疗中, 以“病患为中心”, 提高了戒毒康复人员的满意度, 增加了患者戒毒信心, 从而有效减少康复人员的复吸人数。我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表1) 。伙食标准、心理矫治方式、医务人员的关心、教育方式、家人关心方面的满意度>80%, 显示了我院戒毒康复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戒毒康复医院患者主要是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被强制治疗的患有各种疾病的吸毒人员, 这些人员在社会上大多没有正当职业, 好逸恶劳, 心理排斥强制戒毒与治疗, 兼之毒品印发的各种心理疾病等原因, 诈病、伪病问题比较突出, 平时喜欢装病, 没病说有病, 有病喜欢夸大病情, 吸毒患者对病情的描述虚实夹杂, 经常误导医师对病情的判断, 增加了医师诊断的难度, 鉴别真伪病是戒毒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戒毒医学属于边缘学科, 新兴学科, 目前专业人才稀缺;戒毒医院相对地方大型综合医院, 设备落后;戒毒医院属于专科医院, 但戒毒患者戒断综合征病情复杂, 并发症多。这三大原因是戒毒治疗的难点, 把地方医院作为解读医院的延伸, 与地方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与合作机制, 有效的解决了疑难疾病的诊治, 以及危重急症的抢救问题, 这是兰州市戒毒康复医院医疗模式的一大创新。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燕京, 张义荣.禁毒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5.

[2]秦伟, 陈琦.从现代医学模式谈戒毒机构医院文化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13) :2064-2065.

篇4:在戒毒所的日子

被安排在戒毒所一大队的小刘,来这里已经一年多了,称得上戒毒人员中的“老资历”。已经28岁的他,虽长着娃娃脸,但脸上却有着吸毒人员特有的“疙瘩”。

“吸毒后身体免疫力下降,起疙瘩很普遍,到了夏天甚至还会溃烂。”戒毒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小刘时,他正在整理内务。他笑着告诉记者:“这里实行军事化管理,被子需要叠出棱角,毛巾需要放在脸盆上,牙刷也要朝一个方向。”洗漱完毕,小刘开始擦拭门窗,这是他负责的区域。“为了保持住宿的卫生条件,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人专门负责扫地,有人负责整理窗台,而清洁门窗就是我的工作。”

在小刘的私人橱柜里,摆放着一盒低档的“泰山牌”香烟和一包方便面。“饭前是允许抽烟的。一天最幸福的事,除了睡觉,就是吸几口烟。饭前抽上两根,一天就有了劲。”小刘说。

7点30分,小刘所在的一大队准备开饭。“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干警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大众信任支持,以及所有付出的人,我决定戒除毒瘤,回报社会。”戒毒人员在开饭前,要唱一首戒毒所专门制作的歌。“开饭前,要高声歌唱感恩词,通过随时的文化教育来教导戒毒人员。”一大队队长张立坤说。“坐下。”伴随工作人员的口令,戒毒人员便开始一天的早饭。“这里有馒头、稀饭、咸菜和方便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但我们要保证每个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一周吃一次大包子。”张立坤介绍。

8點30分,一大队开始接受职业技能学习。小刘最喜欢的是传统文化的课程,这次讲课的主题是“心存道德,感悟孝道”。“听完就感到后悔,没有做到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小刘对记者说。

与鲁中强制隔离戒毒所不同,山东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里,全部都是女工作人员和女戒毒人员,女性的魅力为严肃的戒毒所渲染上一层温婉的气息。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于2001年,是省内唯一收治女性戒毒人员的专管所,现在设置管教戒毒大队5个,在所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250多人。

孙丁就是这250多人中的一人。2007年,孙丁第一次吸毒。那时她年仅20岁,男朋友带他出去玩,在宾馆里向她推荐了冰毒。“我看到他很享受地吸食,还向我推荐。这种白色的晶体看起来没有什么危害,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种毒品,出于对我男朋友的信任,我便尝了一点。”

吸食之后,孙丁迷恋上这种感觉。“吸完后,浑身轻飘飘,忘记所有的烦恼,但之后就是极度虚弱。”就这样吸毒两年,孙丁对冰毒已经产生了依赖,时不时得要“玩一会”。终于,2010年,她因吸食冰毒被上海警方抓获,被强制戒毒两年。

“我当时又交了一名男朋友,他看到我因吸毒被抓,很惊讶,说没想到我这么文静的女孩竟然吸毒。”孙丁表示,几年来吸毒让她暴瘦了十几斤,到戒毒所的时候仅80多斤,身体极其虚弱。

山东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还有专门为戒毒人员设置的心理矫治中心。记者看到,有生物反馈室、情景模拟室、脑电生物反馈室、情绪宣泄室和脑波治疗室等多个心理治疗室。“这里主要对戒毒学员进行毒瘾检测,并通过各个治疗室进行针对性治疗。”该所医疗康复科工作人员唐磊说。

在脑电生物反馈室,十余名戒毒人员坐在各自的方块凳子上,凳子会发光,而且颜色不同,大部分为蓝光或者绿光,少数发出温和的红光。“这主要用来进行毒瘾检测。”唐磊说,“通过他们面前的大屏幕播放吸毒的视频,并让他们自己手握吸食毒品的工具,给予直接的吸毒刺激,测试他们的脑电波情况。如果心瘾没有完全戒断,会产生情绪波动,屁股底下的感受器会发出红光,如果心绪平静,则发出绿色或者蓝色的光。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判断学员们的心瘾是否戒除。”

目前对于戒毒人员的复吸率,国际上的统计数据大约为90%,即90%通过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出去后会再吸毒。“虽然我们所戒断率为100%,但是戒毒人员出去后继续接触吸毒人群,仍然很容易复吸。这就需要全社会参与戒毒、防毒、打毒。”唐磊说。

篇5:戒毒所先进事迹

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是月收戒量在500人的国家中型强制隔离戒毒所,承担着全市两区一县的吸毒人员收戒、治疗、康复、教育工作任务。近年来,党支部带领全所民警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按照管理规范化、治疗医院化、康复多样化、帮教社会化、建设标准化的工作目标,以创建

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载体,注重抓好民警队伍建设和戒毒学员的管理,连续九年来民警和戒毒学员两支队伍未发生违法违纪现象,先后有4名民警荣获个人三等功8次。荣获全国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单位,受到公安部等部门的表彰,被石嘴山市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全市禁毒教育基地;、、连续三年被石嘴山市公安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连续两年被石嘴山市公安局评为先进集体;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戒毒所;6.26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纪念国际禁毒日清凉宁夏禁毒专场文艺演出,荣获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年底被石嘴山市公安局评为先进集体;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46个监管场所中6个戒毒所综合考核和阳光工程创建活动中位列综合成绩第一、年中被石嘴山市公安局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

一、加强支部建设,创建优秀基层党组织。

所支部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宪法法律,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全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推动戒毒所科学发展、促进监所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任务,努力实现和谐戒毒所的工作目标。

一是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民警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支部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对加强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制定了支部党员学习计划,对支部党员理论学习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书记带头,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专题为全所党员上党课,通过普通党员的积极参与提高了上党课的质量。三是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围绕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遵纪守法、履行党员义务、完成组织交办事项等方面,通过集中学习、自我评价、民主评议、总结提高四个环节,组织开展了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四是学习海小平先进事迹,开展奉献在岗位活动。在活动中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海小平先进事迹,开展奉献在岗位活动相结合,用身边典型的人、身边典型的事激励支部全体党员民警创业干事。五是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从党员民警廉洁守纪、监所安全、教育管理、卫生(医疗)健康安全、队伍安全管理等方面,通过廉政专题教育、警务公开、警营开放日、邀请警务监督员监督、家属群众座谈等形式积极查找发现廉政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出23条管理措施进行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廉政风险的发生。

二、积极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落实各项创建工作,构建和谐戒毒所。

戒毒所党支部以抓学习,强素质,促业务,保平安的工作思路,苦练基本功,切实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管教能力。

篇6:关于成功戒毒的事迹

容光焕发走出戒毒所

28日当天,有人看见谢东和女友悄然走出位于顺义的北京强制戒毒所,谢东的姐姐和姐夫则前来迎接,还特意开来了谢东的爱车奥迪,让他看到愉快。全程谢东和女友都万分低调,但神情高兴,容光焕发,确实给人改头换面的感觉。临走时,谢东还和戒毒所的民警握手拥抱,感谢他们在自己生存低谷给予的帮助和支持,随后驾车离开。

谢东的吸毒史已有两年多,其间也曾举行多次戒毒,但一直难以完全戒绝,去年还曾接受过挨次强制戒毒。今年3月,谢东及其女友因复吸被拘留10天。拘留期满后,谢东和女友被警方送往强制戒毒所举行强制戒毒。当时,相关部门就已向谢东及其女友分别下发《裁定强制戒毒通告书》,根据北京市的相关规定,谢东及其女友被强制戒毒半年。

假使再吸毒就跳楼

这也是谢东被强制戒毒时间最长的挨次,据知情人透露,谢东这次戒毒也应是最胜利的挨次,不但戒除了毒瘾,而且整个人的精力状态也得到了极大改进。在这半年里,谢东成了顺义强制戒毒所的文艺积极分子,经常组织戒毒所里的戒毒人员举行文艺演出,也颇受工作人员和戒毒伙伴们的酷爱。

谢东此次戒毒能取得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和他亲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他的母亲、著名大鼓表演艺术家马增慧不顾自己已是古稀老人,挨次次跑到戒毒所看望儿子,而谢东的一些圈中好友,包括常宽(听歌)、李金斗、尹相杰(听歌)等也去探视过他。面对亲友们的希望,难怪谢东会开口保证:“假使我出去以后再上瘾,就从北京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预备拍自己的故事

篇7:戒毒民警中队长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这一年对我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完成了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这一年实现了自我的突破,自我的进步。根据所党委的安排,我从“回归指导区”三大队一中队调至“教育适应区”担任一大队一中队长,尽管调任初期困难不少,但是在所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顺利完成转变,以最快地速度调整状态,适应工作,实现突破,保证了中队的安全稳定,维护了场所的安全稳定。

一、科学矫治,人文关怀,实现回归,努力开展戒毒人员入所适应教育和回归指导教育。

今年上半年作为三大队一中队的中队长,我一丝不苟地遵照《禁毒法》、《戒毒条例》、司法部部令、XXXX戒毒局各种管理规章文件以及所党委的决策部署履行中队长职责。中队作为“XXXX”戒毒模式中最后环节即“回归指导期”的执行单位,创新地采用了社区式宽松管理模式,成为为戒毒人员实现无缝对接的重要载体。认真对照“XXXXX”戒毒模式业务指导,坚定不移的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出入所教育,对入所人员进行《禁毒法》、《戒毒条例》的教育普及以及所内规章制度、中队相关纪律的学习,特别通过军事化队列训练提升入所人员的纪律意识和意志品质,对出所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社会公德常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防止复吸指导、毒品常识、禁毒案例分析、心里抗压与拒毒训练、就业政策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戒毒歌曲学习等。二是康复体能训练,对戒毒人员要求学习和掌握广播体操、气功操、太极拳,日常组织戒毒人员打乒乓球、跳绳、篮球、下棋、100米跑、健身器械训练、趣味活动、心里健康咨询、亲情电话以及会见等各项活动,为戒毒人员出所后适应社会打好基础。三是文化建设,出所队的文化建设我们采用的是校园式,中队建有图书室、报刊架让出所戒毒人员了解社会,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有音乐欣赏、影视欣赏、新闻节目等音影活动,戒毒人员寝室有绿色盆栽、戒毒励志标语、家人寄语等,全新的各项活动让戒毒人员感觉有教师般的管理,亲人般的关怀,让每个戒毒人员出所后能够真正戒除毒瘾。我中队作为全省戒毒系统唯一的回归指导教育单位,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

二、迎难而上,加快转变,坚定信念,规范管理,将中队管理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成绩。

因工作安排调整,我调至一大队一中队担任中队长,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期许,我抖擞精神,拿出干劲,在所党委和大队部的关心和帮助下,我边熟悉,边学习,边工作,把对常规中队的管理理念完善起来,把在常规中队更好地实现“XXXX”戒毒模式的办法探究出来,在中队民警的同心协力,共同奋斗下,一大队一中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民警工作态度逐步发生转变,接手新中队,我花了大量地时间和精力,通过集体会议和个别谈话的形式,深入了解每位民警的思想动态,深剖工作懈怠、缺乏动力的根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膝长谈将思想工作做到民警心坎里。利用“交接班会议制”提升民警管理工作参与度,明确中队分工和岗位职责,鼓励支持新民警敢于多担重任,充分发挥新民警蓬勃的工作热情,带动激发老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至此,中队不再是中队长一个人的中队,而是大家的中队,有活大家干,有事大家议,中队的工作、成绩、荣誉和个人荣辱都息息相关。二是狠抓纪律,整顿生产,强化学员行为养成,严肃中队纪律,净化中队风气,调整班组长以及特殊岗位学员,进行先观察,后教育,再调整,再平稳过渡,既把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逐步更替,同时也确保中队的安全、稳定、和谐。我以身作则,发挥主观能动,只要在车间我就是三点一线,仓库、产线组、缠脚组三处连轴转,不停歇,多看,多查,多研究,在我的带动下中队民警加强了与厂家的经理、师傅的沟通,对生产也更加重视。我对生产排线进行彻底调换,建立老残专线达到疏通流水线的目的,每日进行产量统计整顿劳动风气,真正实现无特殊化全员上线做工,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和废品追责力度,在中队上下一心的努力下,下半年产值较上半年有明显增长。对中队卫生实行每日评分,每月评比,有奖有罚的考核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中队内务卫生的问题。加强每日的教育讲评和学员谈心,严格按照各级领导要求和文件精神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民警管理上少了简单粗暴,多了耐心劝解,中队管理气氛里少了尖锐的矛盾,多了理解和包容。加强实现中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利用制度管人,规范日常执法行为,中队工作加强了延续性,保持了统一性。

篇8:如何建立戒毒诊断评估系统

诊断是定性, 评估是评价和估计, 是定量基础上的定性描述。诊断评估是用科学的方法, 对戒毒人员进行静态与动态、平时与定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评定, 以求客观评价戒毒矫治效果, 得出鉴定结论, 为隔离戒毒人员提前解除、按期解除、延期解除提供科学依据。因此, 诊断评估应当建立在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之上。应该把诊断评估看作一项具有导向意义的重要工作。其做得好, 就能促进戒毒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诊断评估是促进戒毒工作走向科学轨道的一项创新。本文从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角度, 对戒毒诊断评估系统的创建问题, 进行初步探讨。

1 评估的组织机构

根据禁毒法, 诊断评估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组织进行。据此, 首先是建立诊断评估组织。大型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应建立由所长、戒毒医学专家、管理部门领导、医疗部门领导、外聘专家、脱毒病区主管、康复病区主管等人组成的诊断评估委员会, 指导戒毒医师、心理咨询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日常评估。在日常评估基础上, 进行阶段性评估, 得出评估鉴定结论。规模较小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 可以建立诊断评估小组, 负责对戒毒人员的诊断评估工作。

2 评估的原则

2.1 客观原则

评估者在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中, 应抱着审慎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开展工作, 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片面, 确保评估结论趋于准确和客观。

2.2 系统原则

评估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估内容涉及面广, 彼此之间又密切联系。因此, 评估者要全面收集资料, 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做到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参照, 当前状况与历史纪录之间相互参照, 使评估结论建立在相互印证的体系之上。

2.3 人本原则

评估的目的不是把某人归到某一类了事, 而是判明个体情况, 评价现有制度或措施, 最大限度地为个体服务, 帮助其走向成功。在评估中, 个体不应只是评估的对象, 而应是评估的最终受益者。实际上, 好的评估本身就是一个矫治过程。

2.4 现实原则

评估标准的制订应建立在对戒毒效果客观定义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将成瘾定义为慢性复发性脑病。这一定义应为评估工作所遵循。在判断矫治效果的标准问题上, 不能脱离现实, 不能把是否根治作为评价目标。评价的目标设定为:第一, 躯体脱毒和身体康复;第二, 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第三, 社会危害显著降低。

2.5 知情原则

应向评估对象介绍评估的目的, 特别是对其本人的意义, 使其产生接受评估的动机, 至少是不反感或不抵触。评估者应以诚恳、平等、尊重评估对象人格和权利的态度, 取得评估对象的理解、信任和配合。在未建立良好关系之前, 不能进行访谈或评估, 因为评估对象可能出于顾虑或反感而掩盖真实想法, 使评估失去意义。

3 评估的方向

成瘾的成因及后果均涉及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 因此, 戒毒工作的成效可以从成瘾者生理、心理、认知、行为、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它们反映了成瘾者对毒品的防御能力, 即康复水平。

3.1 生理评估

此项评估应在脱毒完成之后进行一次, 作为基础性评估。入所一年进行第二次、入所两年进行第三次评估。

生理评估主要关心物质使用史、个人史、依赖程度、慢性戒断症状、成瘾并发症、原有躯体或精神疾病等。它们都是身体康复的评价要素。评价工具有DSM-Ⅳ、成瘾严重程度指数 (ASI) 等。

具体项目包括:主要成瘾物质使用的时间长短和依赖程度;相关嗜好或习惯;慢性戒断症状如焦虑, 渴求, 失眠, 情绪低落, 慢性咳嗽等;体检:体重、血压、心率、胸透、肝功能等检查结果;成瘾并发症;躯体或精神疾病;尿检结果等。

3.2 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是戒毒评估的难点。在心理评估中, 应有三个要点:第一, 专业操作。心理评估要由心理专业人员进行, 或者由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临床医师进行。第二, 使用量表。这是保证评估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的技术保障。第三, 要有对照。要建立基础评估作为对照。没有对照的评估结果, 不能作为判断矫治有效性的依据。比如有一位成瘾不深的精神病患者, 入所时进行了基础评估, 隔离戒毒一年以后, 再次进行的评估未看到与入所初期有任何进步。对这样的患者, 继续留下来隔离戒毒是毫无意义的。

评估项目包括:心理渴求, 情绪, 情感, 人格以及是否掌握了至少一种心理自调方法等。评价工具有抑郁状态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等。

3.3 行为评估

成瘾有复杂的行为表现, 如说谎, 欺骗, 兴趣缺乏, 懒散, 自闭, 生活规律紊乱, 以自我为中心, 违法犯罪等。这些现象过于庞杂, 又难以评估, 不适合作为评估项目。一方面, 行为的观察对象, 应该是戒毒矫治所期望的和可观察的行为, 同时应是在隔离条件下能够显现的行为。显然, 违法犯罪行为在隔离和监管条件下很难再现。另一方面, 对期望的行为加以评估, 能起到强化作用, 使评估本身变成一种矫治过程。评估工具如应付方式问卷等。

适合评估的行为有:能否与他人有效沟通 (是否孤立) , 自尊和尊重他人的行为, 能否有效管理自己, 能否控制冲动行为, 在受到不良诱惑时会不会拒绝, 应对应激情境的能力有无提高, 是否渴望长期使用调节情绪的药物 (如苯二氮卓艹类、镇痛剂、烟草) , 是否配合治疗, 是否长期抱病, 有无诈病、自伤自残行为, 有无脱逃行为, 是否讲究基本文明礼仪, 在集体活动中能否步调一致等。

3.4 认知评估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外界输入的信息, 经过大脑加工处理, 转换成内在心理活动, 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认知支配行为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我们期望常说的“只要明白就好了”这句话能够用在成瘾者身上。认知评估没有公认的定义, 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结论未免令人生疑。但是不确定的测量和建立在模糊概念基础上的推论总比想当然要好。认知评估的目的是解释和理解, 即诊断, 借此为下一步采取措施提供参考。

成瘾认知的评估内容应该包括:对吸毒违法性的认识, 吸毒已经造成的对个人重要关系、经济状况、工作学习、身体健康、社会支持、社会交往、选择同伴的影响是否明确, 对吸毒事实的归因是否真实客观, 能否正确看待自己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对参加多种教育活动的感想 (包括口头和书面感想) , 考查或考试是否合格等。

3.5 社会功能评估

要对处在与社会隔离环境中的人进行社会功能评估, 是有困难的, 但新的戒毒康复措施提供了新的康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 戒毒康复人员处在与社会半接触的状态下, 他们有工作, 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对他们进行社会功能评估是有意义的。评估工具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对康复人员社会功能评估的内容应包括:家庭对被评估者的支持状况, 社会支持的有无, 能否管理好自己的经济收入, 是否掌握了一项以上的职业技能以及对家庭承担义务的情况等。

4 评估的方法

4.1 医学检查

对相关生理指标、成瘾并发症及原有躯体或精神疾病进行检查, 对躯体症状进行评估, 建立档案。

4.2 会谈法

会谈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与行为, 对个体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会谈法的优点是:可以当面澄清问题;通过观察个体的非言语行为, 获得附加信息。会谈的技巧有倾听, 面质, 询问, 反映, 澄清, 鼓励等。会谈主要了解个体的吸毒史, 家庭状况和社会关系;对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危害性的认识;对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态度等。

4.3 观察法

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 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特征。眼睛有助于估计隐蔽的感情, 方便地传送词语难以描述的信息。弗洛伊德说过:“用眼睛看, 耳朵听, 相信无人再能保守他的秘密。”

观察的记录方式通常有三种。⑴项目检核表。将要观察的项目列于表上, 如“仪容整齐”、“自我中心”、“不诚实”、“对隔离戒毒有抵触情绪”等。当个体具有某些特质或行为特征时, 就在对应的项目前作标记, 如打“√”。⑵评定量表。将欲观察的行为列于表上, 与个体行为相对照, 根据符合的程度进行等级评定。通常分为3等、5等或7等。⑶轶事记录。将观察到的重要事实, 以叙述性文字做简明记录。包括观察事实及其发生的情境, 观察者的解释等。

4.4 自述法

通过个体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其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日记、自传、内心独白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对于自述形式的资料进行解释时, 可考虑:⑴自述反映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基调:快乐、兴奋、悲伤、忧虑、烦躁或是恐惧?⑵书写动机、主观上认为自己需要帮助的程度、自我省察能力。⑶作者在自传中是否遗漏重要经历与人物?在按时间顺序记载个人经历时有无明显的时间中断?有无逃避敏感问题的意向?有无矛盾之处?

4.5 心理测验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 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 为成瘾者的智力、潜能、气质、性格、态度、举止等心理素质确定一个量化的值, 以便进行有效测度。心理测验通常使用量表进行。如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试 (16PF) , 90项症状清单 (SCL-90) , 焦虑自评量表,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社会支持问卷, 防御方式问卷等。

4.6 调查法

调查吸毒史, 向管理人员、小组成员和被评估者了解情况。

4.7 档案法

查阅体检结果, 并发症、躯体或精神疾病记录, 尿检记录;考试考核成绩, 奖惩情况;职业技能培训情况等。

5 评估的阶段

根据戒毒工作实际, 应进行三次评估。⑴脱毒完成后的基础评估;⑵戒毒满一年时的评估;⑶戒毒满两年时的评估。评估次数不宜过多。间隔时间过短, 评估结果的差异就不明显。

《禁毒法》颁布不久, 对诊断评估问题的研究不多。应该看到, 戒毒诊断评估不是一种单项评估, 而是一种综合性评价, 一项系统工程。之所以如此, 一是由于成瘾问题的复杂性, 二是由于戒毒工作的复杂性。因此, 要全面收集资料, 将多种评估方法联合使用, 以严谨的态度分析评价所得资料, 力求达到评估结果的客观公允。

篇9:戒毒所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研究

关键词: 戒毒所; 社会工作; 介入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5-0035-05

一、问题的提出

吸毒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和公共卫生健康。2008年6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1]

强制隔离戒毒是限制吸毒成瘾者人身自由,在与社会隔绝的环境中,对吸毒人员进行脱毒、康复、巩固等阶段的治疗。这能从生理角度解决吸毒成瘾者对毒品的依赖问题,有减少吸毒成瘾者、控制吸毒行为的传播等作用,但存在复吸率普遍较高、与社会脱节、人身自由等问题。同时,在劳教戒毒向强制隔离戒毒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职能定位不清、定位转变难、管教人员与戒毒人员之间的关系紧张等问题。[2]如何突破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瓶颈、凸显人性化管理、提升戒毒效果、实现戒毒机构的治理创新、有效降低毒品滥用行为的危害,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戒毒工作必要的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4条明确了“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1]这为戒毒社会工作的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戒毒社会工作是借助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吸毒人员进行干预,促使吸毒人员戒毒成功,并且回归社会。[3]2003年上海开始在禁毒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禁毒社会工作制度创新。[4]其中,闸北区针对辖区内青年女性戒毒人员较多的现状,还尝试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成立“女性戒毒沙龙”,运用榜样示范、群体激励等方法对女性戒毒人员进行帮助。[5]此后多地引进专业社工开展社区戒毒,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目前关于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并不多。

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前提下,利用公安实践的机会,去Y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参与式观察,对所内民警、社工及戒毒学员分别进行访谈等方式,了解戒毒所中社工介入的现状,并希望为强制隔离戒毒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该社工站尽管得到了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在戒学员的认可和信赖,也得到了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接纳和赞扬,但毕竟才开展服务两年,因此依据该服务站做的相关方法的总结只适用于强制隔离戒毒所社会工作介入的初始阶段。

二、Y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社工介入方式

Y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探索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争取了Y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于2014年成立Y强制隔离戒毒所社会工作服务站。该服务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与方法,秉持“助人自助”的社工专业理念,专门给戒毒所内学员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的平台;该社工站由专职社会工作者长期驻站,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民警一起开展对戒毒学员的帮教工作,完善在戒吸毒人员的干预机制。Y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工站的社工对于在戒学员,着重突显戒毒人员本身的“增能 ”,恢复和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推动服务对象重新适应社会。目前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充权使能”的介入方式。

(一)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的开展,对于有类似需要或问题的学员,可以达到满足其需求、改善其问题的效果。该戒毒所中的社工不仅为有文艺爱好的学员开展兴趣小组,举办“宿舍设计大赛”,充分发掘学员的特长,满足精神需求,而且面对学员对于关爱的渴求,该社工站通过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开展生日庆祝会的形式,让学员感受家的温暖。

Y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工站的社工会邀请志愿者一起精心筹备生日会,不仅每期准备蛋糕、零食、小游戏,还让学员们自行准备唱歌、小品等节目,亲手写下生日祝福和愿望等,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此外,社工还会特别用心录制部分学员家属的视频,鼓励学员家属大胆使用爱的表达技巧,给学员送上生日的祝福和期许。这一环节每次都让学员热泪盈眶,也是他们最为期盼的环节。生日会每年举办四期,从每季度生日的学员中进行挑选。每期生日会都欢乐温馨,充分体现了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人性化管理,也满足了学员内心对爱的渴望,更坚定学员安心戒毒的信心和改过自新、重回社会的勇气。

(二)个案工作

戒毒学员的个案辅导是Y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工站建立初期社工介入的重要部分。驻所社工会向戒毒学员提供免费的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学员以前的教育辅导全由所内的民警承担,民警“管与教”集于一身,社工的介入将原来单一的民警教育转由民警与社工共同承担,缓解了警力不足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社工站建立一年多以来,社工们共接受个案80多宗,累计开展了120多节辅导工作。该社工站的个案服务对象主要有两种。

一是主动申请的服务对象。由于该社工站人手有限,难以对全所的300多名戒毒学员进行全员社工介入,所以Y强制隔离戒毒所内设立了心理辅导申请箱,有需要的学员可以自行提交介入申请,寻求社工帮助。社工一般一周开一次申请箱,尽量在见到申请条后两日内安排面谈,了解其介入需求,与戒毒学员建立专业关系,并建立一份学员个人档案。社工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对戒毒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身心矫治,以帮助其更快更好地戒断毒瘾,重塑自我、回归社会。

二是被动的服务对象。这主要针对部分学员入所后情绪不稳定、心理不适应的情况。尽管在戒毒人员入所当天,值班管教民警会对其进行初次的谈话教育,分到具体戒室后,责任管教也会对学员进行入所后的日常教育,但还是有学员难以适应,责任管教也难以应对。针对这类特殊戒毒学员,强制隔离戒毒所一般会主动要求社工介入。该所的常驻戒毒所社工小杨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除帮助戒毒人员适应所内戒毒生活、实现心理康复外,还善于发掘学员的优点和潜力,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戒毒人员处理个人情绪困扰、心瘾问题及其他困惑,对学员进行心理调适,帮助其积极适应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新角色。[6]此外,社工在进行其他服务时,如察觉到学员有需要,也可提供个案辅导。

(三)家庭服务

家庭是社会支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块,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学员成功戒毒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很多戒毒人员将自己戒毒的最大动力归于父母、配偶、孩子等家庭成员,而有一部分戒毒人员几次强制戒毒都未成功,也与家庭成员的不管不问有关。所以,可以将家庭成员作为社工介入对象,通过介入学员家庭,发动家庭成员对吸毒人员进行支持和监督,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阿华(化名),27岁,男性,自愿戒毒学员,因服用止咳水上瘾。该案主入所前,一般呆在家里,帮助家里经营五金店,并无外出酒吧吸食其他类型毒品的情况,只是每次心情烦闷就会喝止咳水。案主自认为戒掉止咳水难度不大,但问题在于其家人和亲属的不信任,让案主丧失继续戒掉的动力,有时候甚至因此叛逆,也给自己继续喝止咳水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阿华的核心问题在于家人与其沟通不畅,也显示案主思想不够稳定,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针对阿华的情况,社工致力于修复家庭关系,争取家庭成员的信任,引导他回归正确的道路。社工不仅让案主留下家人的电话,还利用每周五家属探视的时间,在民警的协助下,对于案主的家庭关系予以调解和修复。社工首先肯定家人对于案主的关爱,鼓励其继续探访案主,同时,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家人明白过去的处理方式对阿华的伤害,引导家人给予案主基本的信任,教导家人如何正确地表达关爱。对于案主本人,社工通过情绪疏导,让其积压的不满得到宣泄,稳定案主情绪。待其情绪平复后,社工转述与其家人的沟通,让案主学会正确解读、感知家人的关爱。通过改善与家人的关系,让戒毒学员重新获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增加其戒毒信心。

三、Y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工介入存在的问题

Y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政府拨款购买服务,明确社工以第三方角色介入强制隔离戒毒所,由社工与民警共同对戒毒人员进行跟踪帮教,从而提升戒毒成效,促进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此模式实施一年多,取得明显成效,但还有四个方面的问题有待改进。

(一)社工的被信任度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对学员报送提前解除的意见;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对学员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意见将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延长的期限最长可达一年。[1]

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责任管教会为在戒学员建立诊断评估手册,记载学员个体情况,对其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等情况进行诊断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影响学员的强制戒毒期限。因此,学员在管教面前都是绝对服从、保持积极的状态。部分所内学员对社工缺乏信任,担心社工会将自己的所说所行告诉管教,从而影响其在管教面前的印象。特别是管教还肩负着深挖犯罪的职能,有学员担心社工是来套话,获取线索,从而告知管教,因而对社工缺乏信任,戒备心理比较重,对社工采取拒绝或隐瞒部分事实的态度。

笔者曾依照管教安排找一名叫阿封的学员谈心,当着其他管教的面,学员对于自身的谈话防卫心理非常严重,除了基本情况的描述外,对于其内心的想法和问题,一律没有透露,只是说适应得非常好,对于即将出所也没有任何彷徨,只展现其好的一面。事后,笔者再单独找了该名学员,对他说明了社工的观念和伦理以及保密性原则后,案主表露了其内心的担忧,对于即将出所的彷徨,对于出所后朋友的取舍,对于家人的信任,对于自己抵抗诱惑能力的怀疑等。

(二)社工的人手不足

目前,社工在公安系统和司法行政系统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均没有正式编制,都是由机构派驻。Y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社工站只有2名常驻社工,而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常年保持在350名以上的戒毒学员;此外,Y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工站的社工常驻所内,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且人手有限,两名社工又全是女性,若社工想去社区探访,跟踪已经出所的学员,人力相当有限。所以,社工目前只能通过电话对出所的学员进行跟踪联系,成效有限。虽然机构去年派驻了两名实习生,活动的开展也会有部分志愿者的支持,但目前参与有限,Y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禁毒社工人手不足。

(三)社工的权限不高

保证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秩序的良性运行,确保场所的安全,是戒毒所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内装有监控,24小时有警员值班,学员的日常生活、劳动康复、思想教育康复等均受到严密监视,并运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对戒毒人员进行再社会化教育。新入所的戒毒人员进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后,会先去脱毒室进行生理戒断,然后再被分到各个戒室,并根据个体情况分配一定的劳动任务,直到强戒结束,一般需要两年左右。

所以在社工介入初期,从安全管理的角度,Y强制隔离戒毒所对社工各项活动的开展会进行审核。比如,对个案的选择,社工需要所领导和管教的审批,不能自行挑选。一般是学员自行提交申请条,然后社工找所领导和管教签字批准,管教再给予社工该名学员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吸毒经历、在所表现情况等,并安排学员与社工进行见面。但是,新入所的戒毒学员生理上未完全脱毒,心理上也还在再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可能会有一定的攻击性。出于安全考虑,就算新学员主动提出心理辅导申请,Y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教民警仍不建议社工与初入所学员进行接触。此外,Y强制隔离戒毒所定期举办的学员生日会属于集体活动,虽然管教民警会全程在生日会场地,但所有能参与生日会的人员还要经过管教的挑选审核,只有情绪稳定,平日表现较好的学员才会被管教批准有资格参加。

(四)与社区康复脱节

通过整理Y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学员个案介入申请,发现即将出所的学员个案申请比例较高。这类学员心理存在一定的困扰,不知道出所后该如何面对新的环境及亲朋好友的不信任、朋友圈的诱惑等,会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应和惶恐等。社工会在出所前对这类学员进行介入,但是学员出所后的介入很有限。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1]Y市政府也从组织领导上为全市深入推进禁毒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由市长亲自担任市禁毒委主任,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任禁毒办主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工作责任,落实各职能部门、基层组织禁毒主体责任,在全市范围内确立了统筹全局、统一指挥的禁毒工作领导体制。但是,政府重在建立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对于吸毒人员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建立。

四、关于加强戒毒所社工介入的探讨

Y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工站的成立,意味着社会力量正式引入到戒毒所,打开了对于戒毒人员的社会管理教育工作新局面,但四个方面有待加强。

(一)提升社工的被信任度

在建立工作关系的初期,戒毒社会工作者如何获得戒毒人员的信任是有待解决的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戒毒社会工作者要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避免将戒毒社会工作仅当做思想教育的一种形式。同时,戒毒社工要提升分辨力,把握戒毒人员在语言和行为中所表露的信息,掌握其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制作板报、宣传册、或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加强对社工的目的、方式、价值观等的宣传。注重对案主信息的保护,把握好保密性的尺度,使学员打消抗拒和害怕心理,增强戒毒学员对社工的信任度,与戒毒学员建立基础的联系和信任;一旦学员发生心理危机,主动向社工透露心声,告知需求,寻求帮助,赢得戒毒人员的信任。

(二)发展戒毒社工队伍

《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2016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加快戒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戒毒社工录用招聘、报酬待遇、培训教育等制度规范。[7]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优先发展戒毒社工队伍,按照有关程序招录社工,专门从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所以,要积极申请上级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的资金支持,有计划地组织考试应聘,公开招聘更多的常驻戒毒社工,以使学员能享受到完善的社工服务。同时,要完善戒毒社工队伍的晋升和工资待遇制度,建立和发展戒毒社工队伍,促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三)加强与戒毒所民警的沟通

Y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社工的介入对象有限,局限于所内学员及少数学员家属。该社工站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的,专职社工进驻戒毒所提供服务,这是在体制之外寻求社工服务的方式。政府的推动能够促进戒毒社会工作的发展,但由于体制内社工机构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寻找社会工作与政府之间适合的切入点。

所以,社工应当积极与戒毒所内民警进行沟通协调,包括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所领导、管教等。管教民警虽然和社工的工作目的和要求有区别,但管教民警是戒毒学员的日常管理者。通过加强与管教民警的沟通,社工可以及时了解学员的相关信息,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戒毒学员的需求,为其提供更有效的服务,确保戒毒所的安全。同时,戒毒社工要积极向所领导及管教宣传社会工作理念、手法,阐明社工的价值和意义,甚至介绍其到上海等戒毒社工发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使其意识到社会工作对维护戒毒所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而大力支持戒毒社工的发展。

(四)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条明确提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所以,要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统筹利用各方社会资源,全面推进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

特别是对于即将出所的学员,社工不仅要给予其出所前的心理辅导,还要积极链接优势资源;通过协调社会资源,在所内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戒毒人员掌握一技之能;还要链接社区帮扶资源,跟进戒毒人员出所后的动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强调道德关怀在促进戒毒人员“新生”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调适状态,回归社区后尽快适应社会生活。[8]也就是说,要切实落实出所戒毒学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就业安置、尿检、康复等现状跟踪,强化动态管控、社区戒毒康复及帮教工作。学员后续帮扶还需要社工的介入,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使出所学员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实现强制戒毒和社区戒毒的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EB/OL].(2007-12-29). http://www.gov.cn/flf8/2007-12-29/content_847311.html.

[2]许书萍.强制隔离戒毒的治理理念纠偏及创新——基于社会工作与强制隔离戒毒相融入的视角[J].政法学刊,2014(3):96-100.

[3]高巍. 社会工作介入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重要意义[J]. 中国司法,2014(9):75-79.

[4]范志海,焦志勇,战奕霖.禁毒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经验及其反思——以上海为例[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7.

[5]唐斌.社会工作专业干预下的同伴教育——以上海市P镇“女性戒毒沙龙”为例[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6):68.

[6] 刘成斌,昝莹,贾俊.“戒毒青年”角色矫正机制研究——基于戒毒青年JH的改造经历[J]. 江汉学术,2016(2):34-42.

[7]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01-09). http//www.jhak.com/flf8/xggd/2016-01/09/content_15076.html.

上一篇:国际爱眼日作文下一篇:烟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