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党员心得体会

2024-04-09

十九大党员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篇1:十九大党员心得体会

2017年党员观看十九大心得体会 十九大思想汇报

(转载)今天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我们认真收看了开幕式的盛况。此次报告振奋人心,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等十个方面的历史成就;作出了两个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四个伟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思想;指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明确了两个重要时期和两个阶段;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和党建等九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为自己处在一个不断强大的新时代感到骄傲和自豪。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同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也因此,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在世界上越来越有话语权和号召力,这是这些年我们有目共睹的;我们的人民,也活得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硬气。无论是国力昌盛,还是人民的获得感,都是自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一个制高点。我们庆幸生活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也愿贡献一己之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点滴贡献。

篇2:十九大党员心得体会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昆山市高新区汉浦中学 周佳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红色浪潮。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大会通过的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使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为了更好的学习和领会十九大精神,我校党支部于2017年11月29日召开支部会议,由沈校长、朱书记、李忠霞老师带领支部成员再次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十九大精神,并对下一阶段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自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前,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国内外都关注我们党的战略决策和具体部署,关注我国的政治走向和内外政策。归结起来,是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十九大的热切期盼。

聚焦对当今中国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解答所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境界。伟大的思想能够引领时代,新时代的到来以新思想为标志。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在于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个新思想新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灵魂。它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两个“奋斗十五年”的战略安排,与上世纪“三步走”战略部署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重要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党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部署,号召大家一定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自觉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改造和提高自己,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全体党员要牢记肩负的神圣职责,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建设伟大工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和功业更加卓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更加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风采。

作为一名工作第四年的教师党员,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党员的义务和责任,不断提升自身党员修养,时刻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的首要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党的相关章程和会议的重要精神,以下是本人对本次会议的一些感悟和理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十九大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不变的初心,一往无前的耕耘在教育教学岗位,以精诚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继续开拓创新,砺砥前行。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深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教育关系学生的未来,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有耐心,特别对于问题生,要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予改过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教师要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毕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让我们一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般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篇3:十九大党员心得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虚化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等多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这是彰显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然而, 有的教师由于对多维目标的设计缺乏理论指导, 在实践层面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 具体有两种表现:其一, 知识、能力目标缺失或变得模糊。知识能力目标是多维目标的基础性目标, 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故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不能虚化。其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游离。德育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但不意味这种教育可以“独立”和“直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要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融为一体, 绝不可“架空”和游离。

二、教学设计的偏颇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设计的弹性化和优质化的设计范式仍未建立。从操作层面看, 教学设计常常呈现两种偏失:一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意识淡漠, 没有全面、深入地运筹策划, 写在教案本上的只是几条筋, 显得十分粗放;另一种是未能妥善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 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的刚性、死板, 教学过程谋划得过于繁琐、细微, 尚未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预留生成空间, 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对预设外的生成意义的封杀。

三、教材使用的迷失

使用新教材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不少教师还是按照以往学科知识教学的模式来处理德育新教材, 把教材当作“圣经”, 把教材中知识点的传授当作教学的目的。由于指导思想的偏离, 教师在教材使用中出现了迷失。诸如拘泥教材预设的话题, 对教材中范例的价值挖掘不深, 对教材中的“留白”弃之不用, 不能吃准教材的结构, 捕捉不到教材中的活性因子, 不善于利用教材隐含的意义空间, 随意对教材内容重组, 或者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不作为等。

四、课堂教学的迷误

德育课程实施以来, 课堂教学渐渐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这是主导方面。但同时, 许多矫枉过正的因素, 许多浅表、浮躁的作法, 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也随之“热闹”起来。诸如: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活动教学缺乏内在的价值蕴含, 只是看重活动的表面热闹和活动形式的花哨;对话没有凝神聆听, 没有多元交流, 没有质疑反馈, 没有激情驳辨, 没有会心微笑, 没有心灵碰撞, 没有意义建构, 师生的话语权极不对称, 如此对话教学只不过是一问一答, 一问齐答的零假话, 毫无意义生成和生命润泽的假对话;不少课堂上看不到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的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被边缘化。教师仍习惯于沿袭讲授式模式, 可谓是“涛声依旧”。

五、课堂内外的疏离

德育学科课程的实施不能只限定在课堂时空, 而要走出课堂, 融入学生的全部生活, 全方位、全天候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然而, 德育课程实施的现状还尚未建立课内外衔接的教育教学机制。不少教师只管课堂教学, 下课铃响了, 如同标上了休止符, “教学进行曲”就戛然而止。教师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没有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道德经验, 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进行具体的指导, 没有在课堂之外的校园、家庭、社会为学生营造致知笃行的平台和实践性作业。由于课堂内外的疏离, 造成了德育课程不能追随和引领学生的生活。

六、社会实践活动的空白

德育教学需要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的协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相关课程内容, 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围墙, 走进社会大课堂, 有目的地开展参观、调查、访问, 或借助社会实践基地, 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毅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多种素质的历练,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 不少学校的领导和德育教师, 却“怕”字当头, 消除不了安全问题的阴影, 开辟社会课堂也就成了教学的盲区。结果学生学了六年德育课程, 却未能经受一次社会实践的洗礼, 这无疑是德育教学最具要害性的缺失。

七、教师引导作用的缺位

德育新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做人, 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发挥对学生的引领作用。然而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强调独特见解, 却忽视对共同见解的尊重;只关照个人体验, 却对偏离普遍价值、主流价值的言说、观点不置一词, 听之任之。如此,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 课堂上展现的往往只是肤浅的、表层的, 甚至是错误的言说, 失去的却是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 实在令人惋惜。

八、农村德育课程改革的“短板”

我国广大农村、牧区、林区、渔区, 由于教学条件差, 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德育师资稀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德育课程成了“鸡肋”。农村德育课程改革的这种“短板”, 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对于农村孩子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的体验、向往和追求, 没有高度关注, 只注意关心城里孩子的生活, 所学内容完全是城市化的东西。真正关乎他们生命成长, 属于农村、牧区、林区、渔区孩子的生活却受到了冷落和禁锢。如学习《交通安全》, 仅仅是“红绿灯”、“交通安全标志”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远离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农村、牧区、林区、渔区孩子真实生活中的出行安全问题 (如农村孩子暴雨后涉小溪、过小河;渔区孩子在湖汊港湾的安全行船;林区孩子出行如何有意识地设定参照标志等) , 统统被“淡化”掉了, 成了教学的“盲区”。由于德育教材、德育教学的城市化倾向, 本应是回归生活的德育新课程, 在广大农村、牧区、林区、渔区的实施, 则反其道远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农村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课程教学, 几乎成了一道难于破解的难题。

九、教学评价的滞后

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评价是在生活德育、主体德育、实践德育理论指导下, 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堂生活中师生活动的观察和信息搜集, 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 对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按照教学原理和《课程标准》的精神, 教学与评价不可分离。“如果教学和评价紧密相连, 学生将会学得更多”, 评价“乃是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然而, 自德育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学评价却严重滞后, 成为制约德育课程深入推进的“瓶颈”。尽管《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可行性的“评价建议”, 但德育课改的十年间, 却未能探索出整体性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新路, 从实践层面看, 也没有突破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评价这道难关。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尽管原因复杂, 但如下因素至关重要:

1. 教材因素。

德育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 具有首创性, 但还不那么完善、完美, 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各种版本教材在兼顾城乡上失衡, 即关注城市多, 对表现农村生活则不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城市和农村的现实差异, 从客观上决定了教材处理这一问题的难度;另一方面教材编写者都是在城市生活的人, 思考问题所依据的时空背景自然是城市的生活。上述主客观因素造成了教材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弱化 (针对农村孩子的社会化以及日后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让他们提前了解城市的方方面面是完全必要的, 然而弱化农村内容确是一个缺失) , 这样, 既为城市学生全面认识“三农”问题带来了困难, 同时又使农村教师在利用教材资源时感到无所适从。

2. 教师因素。

新教改的进程表明, 这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首先,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在知识结构上, 要求从原来只会处理单学科知识, 发展到要学会进行跨学科知识加工。教师专业素养的应然要求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实然现状的矛盾, 是造成教师不能顺利驾驭新课程的原因。其次, 德育学科课程教师多为兼任, 他们将主要精力用到了语文、数学和班务管理上。因工作量大, 负担过重, 很少能分出精力钻研德育学科教学业务。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68%的教师上课前不作任何准备, 即使准备, 大多数教师也只是在课前把教材看一下, 或者让学生开展一点调查或是收集有关资料。”如此, 又怎么能胜任教学?那就更谈不上教学创新了!

3. 教研因素。

各级教研部门缺乏对德育课程实施的跟进研究, 对德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不力。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 教师尚不能理解其精髓。新课程须得采用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如对话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移情习染法、美文欣赏法等, 许多教师既不能了解其要义, 更不能驾轻就熟地操作。对此, 教师并不心甘情愿, 而是想尽早改变这种尴尬和无奈。教师盼望得到德育专家和各级教研员的引领, 盼望获得面对面被指导的机会, 盼望看到更多既有理论价值, 又有普适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德育课程研究成果。从教师的期盼和呼声中, 可以看出教研工作的差距和滞后。

4. 管理因素。

一是任教人员的结构失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专职教师, 只占任教该学科教师总数的3.6%, 96.4%为兼职教师, 一般都教语文、数学, 或者当班主任。值得注意的是, 在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中, 担任校长、书记、政教主任的行政人员占71.1%。新课程教师的结构失衡, 限制了教研活动的开展, 影响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二是淡化职前培训。大多数教师在任教前没有参加职前培训。对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教材体系等基本情况了解甚少。三是组织教师日常研修工作没有跟上。一般学校都不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研组, 学校未开展德育学科课程的专题培训和专题研修, 即使稍微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一些学校, 一学期也只是组织一、两次观摩课活动, 将其视为“感受式培训”。由于本学科教师研修的组织、督导、评价工作没有真正纳入学校议事日程, 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 处在“有‘坎’过不去, 有‘难’排不掉”的尴尬境地。

以上对德育课程十年课改的成就与问题作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成就巨大是课程发展景观中的主导方面;而发现问题及其认定解决的路径, 则是德育课程后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发展无疑是各门课程的永恒主题, 对于德育课程而言, 最具决定意义的是要总结鲜活的实验经验, 进一步坚持并发展生活德育理论。

品德新课程的实施, 之所以能受到儿童喜爱, 取得多方面可喜成绩, 实现富有历史意义的超越, 其因在于课程理论基石的改变:即用生活德育论取代知识性德育。德育课程的实施, 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质量, 从而使德育教学摆脱了“灌输”的顽疾!今后要推进和深化新课程实施, 就必须坚守生活德育论的路径不动摇。当然, 我们也应注意, 生活化德育理论本身还存在不足, 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与完善。朱小蔓教授等人认为:在坚持生活德育论的同时, 尚须注意“道德在其超越层面所具有的崇高、理想性乃至神圣性”, 要坚持“德育的价值立场”, 关注学习过程“学生主体性生命的存在样态”, 让他们“具有深刻自觉性和反省性”。通过师生间不断地对话、交流和价值引导, 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德性, 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编辑:杨民)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等多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这是彰显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德育新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做人, 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然而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强调独特见解, 却忽视对共同见解的尊重;只关照个人体验, 却对偏离普遍价值、主流价值的言说、观点不置一词, 听之任之。

篇4:耄耋老党员喜庆十八大

我为什么参加共产党

我的老家湖北省英山县是一个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童年起,我就受到革命思想和仁人志士爱国精神的熏陶。在英山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有革命先驱追随孙中山闹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不少寻求革命真理的有志青年,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奔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驰骋北伐战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英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中共英山县委组织了著名的“三二”暴动,红军与农民起义军首次解放英山县城。英山红军游击队指挥部成立,区苏维埃政权也相继诞生。那年我10岁,家乡所发生的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火种。我父亲是一位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也参加了“三二”暴动。父亲经常教导我,长大后也要当红军。我的小学老师也参加了红军。我的父亲、老师和本村两位老乡参加红军的革命行动,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

1931年年底,11岁的我参加了儿童团,与同村的十来个小伙伴,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与大人们一起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积极支援保卫苏区的反围剿作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10月,共产党员傅梦如安排我担任中共英山县委地下交通员。在这期间,我几次前往霍山县和罗田县给游击队秘密联络点送信,机警地避开国民党军警的盘查完成了任务。

由于我工作积极,完成任务好,搞抗日宣传很活跃,受到领导的称赞。一天,党员傅新棠悄悄地问我:“介绍你入党干不干?”当时我知道,共产党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我也早就有强烈的入党愿望,只是担心自己条件不够没有主动提出来。听了傅新棠的话,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愿意入党。”1938年8月,我的入党要求得到党组织的批准。入党仪式是在我家的小屋里秘密举行的。那一天,18岁的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面对鲜红的党旗,举手宣誓:积极工作,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严守党的秘密,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朋友;不怕牺牲,永不叛党,即使牺牲,也不暴露党的秘密。

入党这天,是我政治生活中永远值得纪念和铭记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名普通的群众,而应是有崇高理想的共产主义战士了;我要将个人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献给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并为之奋斗一辈子!

用枪杆子推翻旧世界

入党的第二年夏天,我参加了新四军,从此踏上了戎马征途。我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共产党员和军队领导干部,我坚持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努力为党旗增辉添彩。

记得在1948年兖州战役时,我已担任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当我军发起总攻,主攻连队突破城墙时,我和其他团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在进入天主教堂时,我被敌人的炮弹片炸伤右腿,鲜血染红了裤管。卫生员为我包扎后,领导要我撤下休息。在这紧要关头,我怎能离开战场!我坚持和团的其他领导一起指挥部队向纵深发展,直到取得战斗胜利。

淮海战役时,我们第二十师第五十八团配合中野部队,攻打据守大王庄号称“英雄团”的国民党第十八军第一一八师第三十三团。我们团与第六十团担任主攻。战前,我和肖选进团长等领导摸黑抵近敌前沿阵地,侦察地形、敌情,研究战法,部署迫近作业。我军炮火攻击开始后,当我们团的二营四连占领大王庄第一个地堡群后,我和肖选进团长不顾危险,随着六连冲进了大王庄。战斗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枪弹和泥土雨点般落在我们周围。两个小时后,盘据大王庄的敌人“英雄团”大部被歼,我军俘虏该团副团长以下700余人。由于大王庄地位至关重要,大王庄失守后,黄维兵团进行疯狂反扑,妄图夺回大王庄。一场空前的争夺与反争夺恶战开始了。战士们与反扑之敌展开白刃格斗,许多战士壮烈牺牲。经整日血战,毙俘国民党军2200余人,大王庄阵地始终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我华野第七纵队部队创造了“血战大王庄”的奇迹,受到陈毅司令员的赞扬。

渡江战役时,我升任第二十五军(原第七纵队)第七十四师(原第二十师)第二二О团政委。第二二О团为中集团渡江突击团。1949年4月21日中午,我和肖团长随突击第二营的第四、第六连渡江。我们团指挥船受江流冲击,偏离了方向,遭遇到江左岸敌人暗堡火力的阻击。我和肖团长指挥船上的指战员向敌人猛烈射击,将岸上的敌人击毙。不幸,我们的船老大被敌人炮火击中阵亡,我身边的几名警卫战士也中弹牺牲,但我和肖团长仍沉着指挥大家划船,使指挥船迅速靠了岸。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蒋家王朝垮台了。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中国特色展新姿。党的十八大,选出了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任务,绘出了新的蓝图,确定了新的目标,令人鼓舞,令我欣慰。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我党的三大作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拓前进。

(王多勇整理) (责任编辑 徐君华)

篇5:教师党员十九大心得体会

--学习中共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Evelynchen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在十九大召开期间,学校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十九大会议内容,在党的十九大大会上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地铁公交上、在展览馆里、在互联网上,民众通过各种方式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会,表达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日报手机客户端上,有网友留言说,3个多小时的报告,肯定了成绩,鼓舞了国人,描绘了蓝图,明确了目标,为总书记点赞、为党点赞。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我们作为基层的党员,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良好的党性修养,这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同时我还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 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错误思想,不仅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来证明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身为一线教育的教师,我当然更加关注教育。总书记的报告对我国今后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重要论述。通过十九大报告教育活动的学习,增强了我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和觉悟产生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

一、爱岗敬业。教师是一门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热爱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胸怀进行工作,勤恳踏实,忘我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二、铸造师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应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三、爱护学生。我们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应该冷落、挖苦学生。即使学生成绩不好,或是行为失当,我们也要毫无保留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当学生失意时,教师要及时安慰、劝解;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宽容、大度;当学生徘徊时,教师宜点拨、指引;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一起分享、庆贺。

四、敢于创新。我们要依靠长征精神那种重于求实、独立自主创新的胆略所缔造的开拓创新。要主动破除一切旧思想、旧观念、旧条款,以“敢”字当头,以“闯”字领先,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最求,才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社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入教育,为实现建湖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五、终身学习。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我们教师还满足于以前掌握的那点知识,那我们迟早要落伍,要被时代淘汰。所以,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篇6:党员教师十九大心得体会

十九大报告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样的报告激励人心,催人奋进。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教育的初心是求真,求真的,是着眼少年儿童天真自然的本性,以质朴、真诚的教育态度,追求没有功利的、平等的教育,崇尚回归自然和传统的根的教育,传递生命正能量。只是,这样的教育要求我们付出更多心血,这样的教育更要求我们坚守和回归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保持初心。做教师的都要有初心,要有高的目标,即便求上不成,也能收获其中。初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教师。

使命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一个国家的明天,取决于青少年。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后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学校肩负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教育贯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是我们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勇挑的重担。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落实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为进一步加强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做好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篇7:党员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报告,总书记在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报告总结了我国经济上保持了连续多年的跑步前进速度。稳定与发展两个大局相辅相成。这种成绩据说引起了一些西方理论学界的人士开始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和怀疑,对社会主义特别是我们的模式给予更多的关注。虽然,还有很多的不如意之处,腐败问题、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权力分配等等,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以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视角看,我们还是应该有充足的理由自信。我们的成绩的取得是不容易的,对成绩必须予以肯定。自信,我们就能更好的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总书记的

报告进行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当前,我们多数单位多数人已经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这种群众观是处在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层次上,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群众对我们的期待和任务的需要。要变被动消极的姿态为积极主动的姿态。

篇8:关于党员十九大心得体会

二是党课宣讲。为了使我局干部职工学习十九大精神更加深入、更加透彻,我局创新党课形式,局每名班子成员自选课题,围绕十九大精神给全体干部职工轮流上党课,利用更加通俗易懂的灵活方式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三是网络宣传。为了扩大十九大精神的覆盖面,使更多中小微企业领会好十九大精神,利用“民营经济”公众号和微信交流群,发布深入解读十九大的文章,推送十九大精神具体落实情况,在全县民营经济系统做好宣传、推广。

篇9:青年党员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党。10月18日上午,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做的工作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容丰富,确立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思想,对今后五年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作为一名普通青年党员,认真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倍感振奋,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更加发自心底的感到自豪和骄傲,由衷的赞叹伟大的党和党的伟大。‚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饱含深情地向全党全国全军各民族青年发出新时代的召唤。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如今,党的坚强核心习近平同志用中国梦‚更是青年一代的‛,给了新时代青年一代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进殷殷的期待、浓浓的召唤。

今天,伟大祖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带给青年一代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建功立业更广阔的大舞台。

‚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总书记常对青年提起这样的话题:‚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殷殷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每一代青年都该有自己的使命担当。每每谈及青年的历史使命,总书记都会紧密联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都会从历史深度、时代高度对青年寄予厚望。在十九大报告中,他高瞻远瞩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这不是总书记第一次从如此高度寄望青年一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这段甚具远见卓识之语,十分精辟。

使命引领未来,使命召唤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谱写出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面对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宏伟目标、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面对‚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知识革命‛日趋加速的世界,决定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要显示出‚有担当、能担当‛的强大力量,就更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紧跟并引领全球竞争时代的发展步伐。

有担当、能担当就要勇于创新创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明确提出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并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战略和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智慧社会‛等目标,这都是对新时代青年一代强烈的创新召唤,新时代青年一代要在争做创新创造的时代先锋中,显示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力量。

有担当、能担当就要矢志艰苦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总书记说,‚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任何壮美蓝图、任何美好理想,都不会是天上掉下的馅饼,都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时代变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富起来绝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本,这一支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生在最好的年代,有所作为方不负最好时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长征,每一代都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代人、每一个目标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有担当、能担当就要秉持实干兴邦。新时代青年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看似高远,实在当下,它会融入到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之中,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之上。习近平同志反复勉励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有担当、能担当就要锤炼高尚品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梦。这是中国绝不可或缺的强国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显示出中国人高尚品格的力量。新时代青年一代更要在锤炼高尚品格上走在前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十九大向8900多万党员发出进军号令,向13亿多中国各族人民发出动员令,向全世界发出宣言书。

这就是对当代中国青年一代发出的最强烈的新时代召唤。总书记说,‚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新时代的伟业淬炼青年,新时代的荣光属于青年。新时代青年是坚定的,因为他们承载着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托。芳华不会负家国,新时代青年定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正如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满满的信任,凝聚了中国人民的信念:

篇10:党员教师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公元2017年10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总书记所做的报告振奋人心,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基本精神,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思想

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认真研讨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自己的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我们每一们党员都要提升自身修养,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有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昂扬锐气,要肩负起主人翁历史重担,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切都源于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全党掌舵。总书记不愧为英明领袖,不愧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党的一代核心。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全党智慧结晶,又集中展现了总书记的巨大理论勇气、超凡政治智慧、远见卓识和独创思想,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必将深刻影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努力学习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只有努力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才能大力弘扬教风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联系实际,端正工作态度,运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和推动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增强师生关系,清正廉洁,不做任何损人利己的事情。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维护学校利益。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知识感染学生,使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刻苦钻研,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我们的党历经九十年的艰苦历程,到今天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全凭党的正确领导和我们每一位党员的不懈努力,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就要在工作中坚决杜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退避三舍的消极态度,面对工作遇到的困难,要迎难而上。我坚信,只要是金子,就能发光,只要有斗志昂扬的精神,就会有所获得,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有闪光的地方,纵然在最普通的岗位也能创造出人生的价值。此次十九大的持续深入学习,是我从业来又一次接受的最为深刻的综合素质教育冼涤,我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的重要点与核心,更加坚定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坚守心中理念信念,坚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增强自身工作本领和素质。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甚至必须有一河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此外,教师更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渊博的知识能有益于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勇于创新,提升育人理念

做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独特的育人理念。不但教学更要育人,教书育人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名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民主平等;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运动的。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还应不断地改革创新,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名好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终生为之追求的奋斗目标,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坚持不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做一名好教师的崇高目标。

今年是改革年、任务年,更是落实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共启愿景,凝聚人心。作为党员教师,不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还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用事实说话,用成果说话,用学生的健康成长变化说话,用家长的良好口碑说话,卯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才得始终;担当作为,才能不辱使命;开拓创新,才能不负重托。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上一篇: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全回顾(纯干货!!) 梅花网下一篇:“调教”磁盘,让Vista更在行